CN100367997C -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7997C
CN100367997C CNB03119592XA CN03119592A CN100367997C CN 100367997 C CN100367997 C CN 100367997C CN B03119592X A CNB03119592X A CN B03119592XA CN 03119592 A CN03119592 A CN 03119592A CN 100367997 C CN100367997 C CN 1003679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parched
rhizoma
caulis sinomenii
gran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195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0131A (zh
Inventor
路志正
路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ASLY MODERN TCM RESOUR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B031195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7997C/zh
Publication of CN1530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9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9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由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按一定重量配比,经醇提、水提制备而成,它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本发明不含动物药和虫药,不含毒性较强的植物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纯中药制剂,本发明止痛迅速,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痛风病、预防关节畸形及痛风合并症发生、防止尿酸结石、痛风结石的首选药,适宜长期服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在欧美各国是一种常见病。过去认为,东方民族患痛风者比较少见,但事实证明,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痛风病是一种先天遗传代谢缺陷性疾病,多因后天大量摄入富含高嘌呤食物而诱发。人体嘌呤代谢紊乱易引起嘌呤基代谢失调,产生尿酸过多,肾脏***功能发生障碍,引起血尿酸增高。尿酸盐较易在关节周围柔软组织处结晶沉积,致使关节肿胀,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产生剧烈的疼痛。沉积的尿酸钠是痛风炎症的发病原因。
痛风病有遗传性,男性好发,约占全部患者的95%。痛风(高血尿酸症)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并称“四高症”。近十几年来痛风有年轻化的倾向。女性多于更年期停经之后发病(占5%),这个年纪也是退化性关节炎及假性痛风的好发年龄,易造成误诊。痛风对骨关节损害最常见于手足小关节,以脚大拇指关节为最好发部位,以后涉及踝、膝、腕等关节。痛风所致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关节红、肿、热、有压痛及剧烈疼痛,以晚间尤甚。发作时常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血清尿酸盐浓度升高等。
痛风性关节炎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两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已发作性的关节红肿、热痛、僵硬、屈伸不利、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及血尿酸增高为突出表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指在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导致关节结构及软组织的破坏,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痛风结石。慢性关节炎一旦形成之后,由于痛风反复发作使肾脏严重受损,关节损害也更加明显,且较难恢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患痛风的患者,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功能会明显降低,因此容易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主要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化、脑血管障碍等。
痛风在中医临床上列为“痹症”范畴。属中医“热痹”,主要特征是: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畏寒、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发作日久,可有皮下结节形成,关节强直畸形。痛风反复发作,则又可视为“顽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平素过食美味佳肴,以致湿热内蕴,兼受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寒邪化热,湿热凝练生痰流窜肢体,阻滞气血经络,故见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剧烈;若风邪偏盛,因风性“善行数变”,故痛风无定处,历节游走;病久伤肾,肢节失养,故见畸形僵硬,甚则溃烂。
目前治疗痛风病主要是采用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丙磺舒、别嘌呤醇、秋水碱等西药。这些西药虽然能迅速缓解疼痛,中止痛风的急性发作,缓解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结石的形成,但是此类药物对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长时间服药,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坏死,***减少,神经毒性反应及胃肠道反应,此类药物毒副作用大,不易长服。
中国专利局的专利发明公报上1999年9月29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复方三痹痛风药酒”,申请号98111903,公开号CN1229658的专利申请文件;1997年3月12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痛风灵药酒及制备工艺”,申请号96102851.3,公开号CN1144676A的专利申请文件,这两种药酒全部由中药制成,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酒制剂对于那些不能饮酒、孕妇、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的不适宜,且在“复方三痹痛风药酒”中还使用豹子骨,这与保护珍稀动物的法规相违背。2002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中药制剂”,申请号为01128347,公告号CN1335175的专利申请文件;2000年10月11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三痹丸,申请号为99112794,公告号CN1269231的专利申请文件;1994年1月19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速效痛风丸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93111076,公告号CN1080868的专利申请文件,在这些中药制剂中均使用毒性较大的马钱子,该类药虽然止痛效果较强,但马钱子内服不可多服、久服,过量中毒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因难,甚至昏迷。此外一些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常用一些有毒性的虫类药或如细辛、川乌等一类毒性较强的植物药,虽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那些身体虚弱的患者而言不适宜。本发明正是在克服这些不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无保护动物类药、无虫类药、无毒性较强的植物药、药味较少的纯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副作用小的,价格低廉的,无污染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治疗痛风病的应用。
本发明药物含有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和绵萆薢,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的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治疗痛风病。方中青风藤,苦、辛、平,归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小便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症。本药味苦,能燥湿清热,又善祛风,然风能胜湿,此处意在除湿,湿祛则热孤,且《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载其有“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之长。使湿热随风去从小便解,则肿痛自消。可见青风藤具祛湿、清热、止痛作用,故重用之以为君。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用于风湿痹痛,脚气水肿。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的功能,与苍术相伍,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等症。黄柏、炒苍术二药同用,可断中焦之湿源,利下焦之湿浊,清蕴久之湿热,以助青藤之力,共用之为臣。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肺、肝、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的作用。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的功能,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绵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功能利湿祛浊,祛风通痹,可活血利水,散瘀止痛,清热消肿,故以为佐。
本发明药物除含有上述组分之外,还含有炒枳实、丹参、皂角刺。炒枳实,苦寒兼酸,归脾、胃经,功能清热消积,化痰散痞。用于湿热积滞。本品与苍木均归脾胃经,可燥脾祛湿,行气流湿,使下焦之湿无以聚。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热痹肿痛等症。炒枳实、丹参两味药与益母草、虎杖、绵萆薢公用,可加强除湿止痛的功效,共作佐药。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功能通窍、消痰、溃坚,既能行气化痰,又能活血消瘀,擅攻热毒而直达病所,可用之为使。以上诸药,按照中医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巧妙配伍,严密组合,共奏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从而达到瘀滞得除,湿热得清,使痛风得以控制,从而达到向愈的目的。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本发明的药物含有
青风藤331-993份  炒苍术165-497份  黄柏110-330份,
益母草165-497份  虎杖165-497份    绵萆薢165-497份。
优选范围为:
青风藤497-828份  炒苍术248-414份  黄柏165-275份,
益母草248-414份  虎杖248-414份    绵萆薢165-497份。
最佳为:
青风藤662份  炒苍术331份  黄柏220份,
益母草331份  虎杖331份    绵萆薢331份。
本发明的药物还含有枳实、丹参、皂角刺,各组分用量可以是:
青风藤331-993份  炒苍术165-497份  黄柏110-330份,
益母草165-497份  虎杖165-497份    绵萆薢165-497份,
丹参132-398份炒  枳实132-398份    皂角刺132-398份。
优选范围为:
青风藤497-828份  炒苍术248-414份  黄柏165-275份,
益母草248-414份  虎杖248-414份    绵萆薢248-414份,
丹参198-331份    炒枳实198-331份  皂角刺198-331份。
最佳为:
青风藤662份  炒苍术331份  黄柏220份,
益母草331份  虎杖331份    皂角刺331份,
丹参265份    炒枳实265份  绵萆薄265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可药用的常规制剂。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药青风藤、丹参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药物的核心组分为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还含有一些其他组分,其他组分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以及功效不变,优选的其他组分为皂角刺、丹参、炒枳实。
本发明的药物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风藤用7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5℃下干燥,得干浸膏1;
(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和绵萆薢以及青风藤醇提后的残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以没过药面为易,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虑液2,浓缩虑液成比重为1.25~1.35的浸膏,在45-55℃下干燥,得干浸膏2;
(c)合并干浸膏1和2,加入其他成分的提取物浸膏,将其粉碎成粉,,制备成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
(d)将所得活性成分与矫味剂、辅料充分混匀,制成药剂学任何一种药剂。
对于优选的本发明的由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皂角刺、丹参、炒枳实、绵萆薢制成的药物,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称取各原料药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皂角刺、丹参、炒枳实和绵萆薢备用;
(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风藤、丹参用7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5℃下干燥,得干浸膏1;
(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皂角刺、炒枳实、绵萆薢和青风藤、丹参醇提后的残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以没过药面为易,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虑液2,浓缩虑液成比重为1.25~1.35的浸膏,在45-55℃下干燥,得干浸膏2;
(d)合并干浸膏1和2,将其粉碎成粉,制备成本发明药物活性成分;
(e)将所得活性成分与辅料混合。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步骤(b)中将药物加乙醇提取时,第一次加乙醇量为12倍,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乙醇量为10倍,提取1小时。(c)中将药物加水提取时,第一次加水10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煎煮1.5小时。
以上各组成中,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在本发明中,若重量以克为单位,该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1000剂,如制成胶囊制剂1000粒、片剂1000片、颗粒剂1000g、口服液1000安瓶、注射液1000安瓶、滴丸剂1000粒等,作为颗粒剂也可以制成大包装,如100-500袋,具体可以是100袋、150袋、200袋、250袋、500袋,每袋可作为1次服用量。
以上组成,若以克为单位,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制剂,如作为片剂,制成1000片,每次服用剂量可以是1-20片,共可服用50-1000次,如作为颗粒剂,制成200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100-200次。
以上组成是按照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剂型,如片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肌注剂、滴注剂、膏剂、软膏剂、硬膏剂等。
本发明是在名老中医经验方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及药理学、药效学试验所得到的无糖制剂。本发明止痛迅速,疗效显著,具有清热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促进血尿酸***,预防关节畸形及肾脏病变,防止痛风石的形成,适用于各类痛风病患者。
本发明的优点是组方合理,药物毒副作用低,克服了以往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中药治疗痛风病疗效低或常用虫药、动物药、毒性较强的植物药、酒剂的缺点。此外该制剂对痛风所导致的合并症也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因为本发明为无糖制剂,可用于治疗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进一步阐述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实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以下称为:抑酸痛风颗粒)的药效学试验。下面试验旨在进一步说明抑酸痛风颗粒的作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主要药效学试验:
一、试验目的:抑酸痛风颗粒的处方由青风藤、黄柏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通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痹证。为了验证该药的疗效,我们按照功能主治,进行了抗炎、镇痛和抗痛风等主要药效学试验。
二、试验材料
1、受试药物:抑酸痛风颗粒由天津天士力新资源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g药粉相当5.0g生药。试验前加蒸馏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混悬液,供动物灌胃给药。
2、实验动物:KM种小鼠,体重20~25g;Wistar种大鼠,体重180~300g;均为雄性。大耳白家兔,体重2.1~2.5kg,雌雄兼用。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动物室生产提供(津动001),饲养在中央空调的观察室中,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生产的块料,饮自来水。
3、尿酸钠:微晶性尿酸钠,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合成二室提供,试验前精密称取尿酸钠药粉,先在乳钵中研细,然后加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100mg/ml的混悬液,供动物皮下注射或关节腔内注射用,诱导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三、试验方法与结果
(一)、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1、对尿酸钠诱导小鼠足肿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在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尿酸钠生理盐水混悬液0.05ml,诱导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分别在致炎前和致炎后1、2、4和6小时,用投影仪(放大6倍)测致炎肢踝关节下0.5cm处直径,以致炎前后的差值作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程度。取各给药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1)表明,抑酸痛风颗粒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非常显著。
表1.抑酸痛风颗粒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分组   正常值(X±SD,cm)   尿酸钠致炎后足肿程度(ΔX±SD,cm)
  1小时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对照组消炎痛0.005g/kg抑酸痛风20g生药/kg抑酸痛风10g生药/kg抑酸痛风5g生药/kg   2.30±0.192.55±0.112.34±0.152.36±0.162.42±0.17   0.29±0.120.08±0.12<sup>***</sup>0.10±0.11<sup>**</sup>0.05±0.07<sup>***</sup>0.04±0.07<sup>***</sup>   0.42±0.200.18±0.12<sup>***</sup>0.14±0.15<sup>**</sup>0.20±0.18<sup>*</sup>0.10±0.12<sup>**</sup>   0.94±0.440.36±0.11<sup>***</sup>0.48±0.34<sup>*</sup>0.59±0.29<sup>*</sup>0.39±0.18<sup>**</sup>   1.06±0.530.46±0.120.68±0.280.88±0.340.67±0.26
*P<0.05  **P<0.01  ***P<0.001
2.对尿酸钠诱导大鼠足肿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在每只大鼠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尿酸钠混悬液0.05ml,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在致炎前和致炎后1、2、4、6和8小时,分别用投影仪(放大6倍)测致炎肢踝关节下0.5cm处的直径,以致炎前后的差值作为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度,取各给药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2)表明,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非常显著,表现为对尿酸钠所致大鼠足肿的抑制作用强和有效作用时间长。
表2.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分组   正常值(X±SD,cm)   尿酸钠致炎后大鼠足肿程度(ΔX±SD,cm)
  1小时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对照组消炎痛0.01g/kg抑酸颗粒20g生药/kg抑酸颗粒10g生药/kg抑酸颗粒5g生药/kg   5.72±0.295.84±0.226.04±0.156.02±0.236.18±0.12   0.71±0.240.35±0.19<sup>**</sup>0.14±0.11<sup>***</sup>0.14±0.19<sup>***</sup>0.06±0.07<sup>***</sup>   0.69±0.170.37±0.22<sup>**</sup>0.18±0.17<sup>***</sup>0.17±0.17<sup>***</sup>0.12±0.16<sup>***</sup>   0.81±0.190.26±0.15<sup>***</sup>0.29±0.20<sup>***</sup>0.24±0.15<sup>***</sup>0.23±0.18<sup>***</sup>   0.87±0.280.61±0.23<sup>**</sup>0.54±0.3<sup>7</sup><sup>**</sup>0.57±0.29<sup>*</sup>0.28±0.29<sup>***</sup>   1.07±0.360.61±0.31<sup>*</sup>0.73±0.390.61±0.30<sup>**</sup>0.35±0.24<sup>***</sup>
*P<0.05  **P<0.01  ***P<0.001
3.对尿酸钠诱导家兔急性关节炎的影响
试验用25只家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抑酸痛风颗粒灌胃给药3天,每天1次。在第3次给药后固定家兔,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混悬液0.6ml致炎。于致炎后5小时处死家兔,收集关节液,按白细胞计数法取20μl进行白细胞计数,取滑膜放在***中固定,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见表3)表明,抑酸痛风颗粒10g生药/kg组家兔关节液中白细胞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
表3.抑酸痛风颗粒对家兔急性关节炎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白细胞×10<sup>9</sup>/L   滑膜内中性粒细胞个数/网格
  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00.67mg/kg105   55555   030.74±22.411.60±1.50**2.40±2.60**17.60±14.70   081.6±53.823.4±8.0*22.6±11.9*73.0±19.5
*P<0.05  **P<0.01
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正常组家兔膝关节滑膜内层被复1-3层扁平上皮细胞,即滑膜细胞,滑膜内组织结构正常,未见中性白细胞浸润。模型对照组家兔滑膜充血,滑膜细胞呈灶性脱落、坏死,滑膜内可见较多中性白细胞浸润。秋水仙碱组家兔有较完整排列的滑膜细胞,滑膜内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抑酸痛风颗粒10g生药/kg组家兔滑膜细胞较完整,滑膜内有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抑酸痛风颗粒5g生药/kg组家兔滑膜组织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似,但滑膜细胞的损伤稍轻一点。各试验组动物,滑膜内有中性白细胞的浸润以网形测微尺计算(15×40倍显微镜观察),结果见表3。可见1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与秋水仙碱组相似,能明显减少中性白细胞在滑膜内的浸润,表明该药对家兔关节滑膜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
(二)、镇痛作用
1.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在末次给药后30分钟,给小鼠腹腔内注射浓度为0.6%醋酸0.2ml/只致痛,10分钟后用计数器纪录药后第2个10分钟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计算出各组动物的平均扭体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4)表明,抑酸痛风颗粒3个剂量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镇痛作用较强。
表4.抑酸痛风颗粒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扭体数(X±SD)
  对照组消炎痛   00.01g/kg   1010   40.3±14.513.2±5.9<sup>***</sup>
  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20105   101010   20.4±5.5<sup>***</sup>16.6±12.2<sup>***</sup>24.6±9.5<sup>*</sup>
*P<0.05  **P<0.01  ***P<0.001
2.对小鼠甩尾反应的影响
试验用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在末次给药后0.5、1.0、2.0和3.0小时,分别将小鼠尾尖部1-2cm放入55±0.5℃恒温水浴中,用金雀牌石英电子秒表测小鼠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指标。取各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5)表明,对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抑酸痛风颗粒2个剂量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5.抑酸痛风颗粒对小鼠甩尾反应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给药后的痛阈值(X±SD,s)
  0.5小时   1.0小时   2.0小时   3.0小时
  对照组消炎痛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0.005g/kg2010   1.44±0.392.05±0.38<sup>**</sup>2.15±0.33<sup>***</sup>2.22±0.56<sup>**</sup>   1.38±0.251.82±0.702.22±0.27<sup>***</sup>2.36±0.59<sup>***</sup>   1.38±0.221.85±0.42<sup>**</sup>2.14±0.30<sup>**</sup>2.14±0.84<sup>*</sup>   1.40±0.151.77±0.38<sup>*</sup>2.10±0.36<sup>**</sup>2.41±0.80<sup>**</sup>
*P<0.05  **P<0.01  ***P<0.001
3.对大鼠甩尾反应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3天。在末次给药后0.5、1.0、2.0、3.0和4.0小时,将大鼠尾尖部2~3cm放入55±0.5℃恒温水浴中,用金雀牌石英电子秒表测大鼠的甩尾反应潜伏期,作为痛阈值。取各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6)表明,抑酸痛风颗粒口服给药,能延长大鼠水浴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和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表6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甩尾反应的影响
分组   给药后的痛阈值(X±SD,秒)
  0.5小时   1.0小时   2.0小时   3.0小时   4.0小时
对照组消炎痛0.005g/kg抑酸痛风颗粒2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1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5g生药/kg   2.29±0.564.03±0.54<sup>***</sup>5.00±1.11<sup>***</sup>4.40±0.75<sup>***</sup>3.85±0.62<sup>***</sup>   2.69±0.484.88±1.45<sup>***</sup>4.85±1.35<sup>***</sup>4.09±0.85<sup>***</sup>3.50±0.53<sup>**</sup>   2.67±0.672.98±0.284.50±0.78<sup>***</sup>3.39±0.46<sup>*</sup>3.27±0.45<sup>*</sup>   2.65±1.213.24±0.794.29±1.35<sup>**</sup>3.26±0.433.48±0.52   2.51±0.672.99±0.293.96±1.03<sup>**</sup>3.20±0.36<sup>*</sup>2.44±0.36
*P<0.05  **P<0.01  ***P<0.001
(三)、抗炎作用
1.对小鼠耳肿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天。在末次给药后30分钟,向每只小鼠左耳壳滴巴豆油致炎剂0.05ml。于致炎2小时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片,用直径9mm打孔器打下同一部位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作为鼠耳水肿程度。取各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7)表明,抑酸痛风颗粒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随剂量增加抗炎作用增强。
表7.抑酸痛风颗粒对小鼠耳肿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只)   耳肿(ΔX±SD,mg)
  对照组消炎痛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0.005g/kg20105   1010101010   12.95±4.217.94±3.32<sup>**</sup>5.35±3.28<sup>***</sup>6.35±2.27<sup>**</sup>8.80±4.26<sup>*</sup>
*P<0.05  **P<0.01  ***P<0.001
2.对大鼠足肿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向每只大鼠右后肢足心向踝关节方向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5ml致炎。致炎后1、2、3、和4小时,用投影仪测量右后肢踝关节下0.5cm处的直径(放大6倍),减去正常值,作为大鼠足肿程度。取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8)表明,抑酸痛风颗粒3个剂量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的抑制作用均非常明显。
表8.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足肿的影响
分组   正常值(X±SD,cm)   致炎后足肿程度(ΔX±SD,cm)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对照组0消炎痛0.01g/kg抑酸痛风颗粒2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1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5g生药/kg   7.49±0.187.43±0.247.25±0.247.26±0.217.22±0.21   1.30±0.620.30±0.18<sup>***</sup>0.68±0.31<sup>**</sup>1.00±0.350.52±0.25<sup>**</sup>   2.11±0.480.80±0.35<sup>***</sup>1.35±0.41<sup>**</sup>1.56±0.44<sup>*</sup>1.12±0.47<sup>**</sup>   2.58±0.631.68±0.30<sup>**</sup>1.86±0.50<sup>*</sup>1.55±0.52<sup>**</sup>1.93±0.26<sup>*</sup>   2.19±0.422.06±0.281.95±0.291.67±0.55<sup>*</sup>1.93±0.39
*P<0.05  **P<0.01  ***P<0.001
3.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实验动物及分组同上,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对照组给蒸馏水。于第3次给药后,在***浅麻醉下将大鼠背部剃毛、消毒、切开皮肤,把30mg灭菌棉球埋入两侧腋部皮下。第11天上午处死大鼠,剥出棉球肉芽肿物,去处外面附着的脂肪、***等物质,称湿重,然后在60~70℃烘干,秤干重,减去棉球的重量,即为肉芽肿重。取各给药组肉芽肿重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9)表明,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比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9.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只)   棉球肉芽肿(X±SD,mg)
  湿重   干重
  对照组可的松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0.02g/kg20105   1010101010   140.82±29.12116.25±9.99<sup>*</sup>103.20±14.42<sup>**</sup>111.58±15.83<sup>*</sup>159.25±43.26   29.60±8.8920.93±5.91<sup>*</sup>18.00±3.13<sup>**</sup>20.78±3.31<sup>*</sup>27.88±7.92
*P<0.05  **P<0.01  ***P<0.001
4.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佐剂的配制系将预先灭活的卡介苗加入到灭菌的不完全佐剂中,研磨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佐剂。模型制备则采用在每只大鼠的右后足垫部皮内注射0.1ml佐剂,诱导关节炎的发生。
(1)对原发性病变的影响:试验前3天开始给药,每天灌胃1次,在末次给药后30分钟致炎,观察致炎后3、6、18和24小时佐剂注射侧足肿程度,采用投影仪测大鼠右后肢踝关节下0.5cm处直径(放大6倍)。以致炎前后的差值作为肿胀度,取各给药组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10)表明,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原发性病变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其抗炎作用起效快和作用持续时间长。
表10.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原发性病变的影响
分组   正常值(X±SD,cm)   原发性病变的肿胀度(ΔX±SD,cm)
  3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对照组0消炎痛0.005mg/kg抑酸痛风颗粒2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1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5g生药/kg   5.65±0.245.49±0.235.76±0.395.92±0.365.82±0.34   1.49±0.341.41±0.390.77±0.37<sup>***</sup>0.74±0.46<sup>**</sup>1.08±0.42<sup>*</sup>   1.69±0.251.52±0.430.91±0.46<sup>**</sup>0.78±0.58<sup>***</sup>1.31±0.75<sup>**</sup>   1.66±0.261.31±0.12<sup>**</sup>0.83±0.47<sup>***</sup>0.62±0.37<sup>***</sup>0.98±0.48<sup>**</sup>   1.38±0.240.93±0.38<sup>**</sup>0.40±0.45<sup>***</sup>0.50±0.57<sup>**</sup>0.84±0.33<sup>**</sup>
*P<0.05  **P<0.01  ***P<0.001
(2)对继发性病变的影响:在佐剂注射后的第8天开始连续给药,每天灌胃给药1次,剂量同上,直到第30天,观察抑酸痛风颗粒对继发性病变的影响。自第8天测正常值以后,每隔4天用千分尺测大鼠左后足掌厚度(佐剂注射对侧,用mm表示),以其与正常值之差作为继发性病变肿胀度的指标,取各给药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列于表11之中。从表中的结果可见抑酸痛风颗粒减轻佐剂注射对侧足肿的作用非常显著,提示该药能减轻大鼠佐剂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发生。
表11.抑酸痛风颗粒对继发性病变的影响
  分组   正常值(X±SD,mm)   继发性病变的肿胀程度(ΔX±SD,mm)
12天 16天 20天 24天 30天
  对照组消炎痛0.005g/kg抑酸痛风20g生药/kg抑酸痛风10g生药/kg抑酸痛风5g生药/kg   5.02±0.305.34±0.225.34±0.245.19±0.165.28±0.23   0.72±0.440.30±0.32<sup>*</sup>0.33±0.21<sup>*</sup>0.24±0.16<sup>**</sup>0.25±0.18<sup>*</sup>   0.72±0.450.30±0.14<sup>**</sup>0.23±0.25<sup>**</sup>0.20±0.21<sup>**</sup>0.20±0.16<sup>**</sup>   0.75±0.390.52±0.350.28±0.31<sup>**</sup>0.37±0.31<sup>*</sup>0.20±0.13<sup>**</sup>   0.78±0.370.52±0.180.16±0.23<sup>***</sup>0.22±0.20<sup>***</sup>0.17±0.15<sup>***</sup>   0.83±0.300.33±0.35<sup>**</sup>0.25±0.25<sup>***</sup>0.42±0.28<sup>**</sup>0.27±0.25<sup>***</sup>
*P<0.05  **P<0.01  ***P<0.001
(3)对全身性病变的影响:除观察左后足(佐剂注射对侧)的肿胀度作为继发性关节炎的指标之外,还观察前肢、耳朵、尾巴病变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等全身性病变,按0-4级评分法纪录,取平均数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12)表明,大剂量(20g生药/kg)抑酸痛风颗粒能减轻全身性病变的发生(p<0.05),中、低剂量与消炎痛一样有减轻全身性病变的趋势(p>0.05)。
表12.抑酸痛风颗粒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全身病变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只)   发病动物(只)   全身病变评分(X±SD)
  对照组消炎痛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0.005g/kg20105   1010101010   75255   1.00±0.9420.50±0.530.20±0.42<sup>*</sup>0.80±0.920.50±0.53
*P<0.05
(四)、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试验用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天,在每只小鼠的颈背部皮下注射7%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20μl致敏,然后再连续口服抑酸痛风颗粒11天,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在每只小鼠左耳壳涂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20μl攻击,16小时后处死动物,用直径9mm的打孔器打下左右耳片,用扭力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来表示肿胀度,作为迟发型***反应(DTH)的指标。取各给药组的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验,结果(见表13)表明,抑酸痛风颗粒20g生药/kg对T淋巴细胞增值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有明显的抗***反应的作用。
表13.抑酸痛风颗粒对DNCB诱导的小鼠DTH反应的影响
分组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耳肿胀度(ΔX±SD,mg)
  对照组氢化可的松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0.02g/kg20105   1010101010   30.0±4.825.2±4.6<sup>*</sup>19.8±6.3<sup>**</sup>26.0±5.026.4±5.0
*P<0.05  **P<0.01
(五)、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本试验选用20-22g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天,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4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0.07ml/10g,麻醉后将小鼠腹卧固定在观察台上,使耳廓平展在耳托上,表面滴少许液体石蜡,置40倍解剖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数量,以毛细血管与1mm2内边界血管相交的交叉点数来表示,取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测试,结果(表14)表明小鼠口服抑酸痛风颗粒20g生药/kg后,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在生理状态下确有促进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表14.抑酸痛风颗粒对耳廓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影响
组别   给药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毛细血管交叉点数
  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抑酸痛风颗粒   0220105   1010101010   3.9±1.17.8±1.8<sup>***</sup>5.0±1.1<sup>*</sup>4.4±1.14.2±0.9
*P<0.05  ***P<0.001
四、试验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抑酸痛风颗粒在5g生药/kg、10g生药/kg和20g生药/kg剂量下,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和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其中表现为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大鼠佐剂关节炎的抑制作用较强,尤其是对慢性炎症(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抗炎作用非常显著,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同类中药中是不常见到的。对小鼠化学刺激、温热刺激和大鼠温热刺激的镇痛作用也非常显著。特别是对由尿酸钠诱导的小鼠足肿、大鼠足肿和家兔急性关节炎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肿胀、降低关节液中白细胞数和减轻滑膜组织的病变程度,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抑酸痛风颗粒20g生药/kg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值,即有明显的抗***反应的作用,同时还可增加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改善耳廓微循环,表明该药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本实验结果证明抑酸痛风颗粒在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痹证具有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497g  炒苍术414g  黄柏165g,
益母草248g  虎杖248g    绵萆薢248g,
(1)、青风藤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适量入甜菊素、糊精,装入明胶硬胶囊,制成1000粒胶囊剂。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662g  炒苍术331g   黄柏220g,
益母草331g  虎杖331g     绵萆薢331g,
(1)、青风藤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适量淀粉作填充剂,制成1000g颗粒剂。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993g  炒苍术398g   黄柏330g,
益母草497g  虎杖497g     绵萆薢497g,
(1)、青风藤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制成1000g颗粒剂。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662g  炒苍术331g   黄柏220g,
益母草331g  虎杖331g     皂角刺265g,
丹参265g    炒枳实265g   绵萆薢331g,
(1)、青风藤、丹参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丹参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制成1000g的颗粒剂。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331g  炒苍术165g   黄柏110g,
益母草165g  虎杖165g     皂角刺165g,
丹参132g    炒枳实132g   绵萆薢132g,
(1)、青风藤、丹参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丹参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制成1000g颗粒剂。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的片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828g  炒苍术414g    黄柏275g,
益母草414g  虎杖414g      皂角刺331g,
丹参331g    炒枳实331g    绵萆薢331g,
(1)、青风藤、丹参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丹参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剂,加入黏合剂制成1000片片剂。
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青风藤662g  炒苍术198g    黄柏165g,
益母草248g  虎杖200g      皂角刺180g,
丹参240g    炒枳实140g    绵萆薢1248g,
(1)、青风藤、丹参用12倍量和8倍量70%-95%的乙醇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合并两次虑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1;
(2)、将青风藤、丹参残渣与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绵萆薢等六味中药用10倍量和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虑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45-55℃干燥,制得干浸膏2;
(3)、将(1)和(2)制备所得的两种干浸膏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适量淀粉作填充剂,制成1000g颗粒剂。

Claims (6)

1.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青风藤331-993份    炒苍术165-497份      黄柏110-330份,
益母草165-497份    虎杖165-497份        绵萆薢165-497份
丹参132-398份、    炒枳实132-398份、    皂角刺132-39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的量为:
青风藤497-828份    炒苍术248-414份      黄柏165-275份,
益母草248-414份    虎杖248-414份        绵萆薢248-414份
丹参198-331份      炒枳实198-331份、    皂角刺198-33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的量为:
青风藤662份        炒苍术331份          黄柏220份,
益母草331份        虎杖331份            绵萆薢331份
丹参265份          炒枳实265份、        皂角刺265份。
4.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a)称取各原料药青风藤、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皂角刺、丹参、炒枳实和绵萆薢备用;
(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风藤、丹参用7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5℃下干燥,得干浸膏1;
(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炒苍术、黄柏、益母草、虎杖、皂角刺、炒枳实、绵萆薢和青风藤、丹参醇提后的残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以没过药面为易,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虑液2,浓缩虑液成比重为1.25~1.35的浸膏,在45-55℃下干燥,得干浸膏2;
(d)合并干浸膏1和2,将其粉碎成粉,制备成本发明药物活性成分;
(e)将所得活性成分与辅料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加水提取时,第一次加水10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煎煮1.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药物,其特征是,该药物是药剂学上的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滴丸剂、肌注剂或滴注剂。
CNB03119592XA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799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9592XA CN100367997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9592XA CN100367997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131A CN1530131A (zh) 2004-09-22
CN100367997C true CN100367997C (zh) 2008-02-13

Family

ID=3428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9592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7997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799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2065C (zh) * 2006-05-30 2008-07-16 陕西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痛风的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899439B (zh) * 2006-06-30 2011-05-11 杨雄志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164585B (zh) * 2007-06-21 2010-05-19 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279B (zh) * 2013-08-07 2015-05-27 许春桂 一种利用药渣制备防治痛风泡洗剂的方法及制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182A (zh) * 2001-12-24 2002-12-18 重庆市北碚区本草生物研究所 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182A (zh) * 2001-12-24 2002-12-18 重庆市北碚区本草生物研究所 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述评. 李可大.辽宁中医杂志,第29卷第3期. 2002 *
痛风冲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明.天津中医,第18卷第4期. 2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131A (zh) 200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3727A (zh) 一种止痛活血舒筋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2906A (zh)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42903B (zh) 治疗***炎、***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6022B (zh) 一种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05582B (zh) 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69017A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228A (zh) 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2078569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31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CN103341092A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CN100367997C (zh)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99439B (zh) 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01353A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3599213B (zh) 一种治疗骨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1572A (zh) 一种治疗动物泰勒虫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6101B (zh) 一种治疗非特异性膀胱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634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00488526C (zh) 仙硼疗氟口服制剂
CN101024029B (zh)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CN103330867A (zh) 一种治疗老年性***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CN103520638B (zh) 一种治疗***肥大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167915B (zh)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459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481A (zh) 一种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469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失音症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IANJIN TASLY MODERN-DAY MEDICINE RESOURCE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IANSHILI NEW RESOURCE PHARMACEUTICAL CO LTD, TIANJIN

Effective date: 200611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117

Address after: 300402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Beichen Xinyi Road Liaohe Road No. 1 white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Tasly Modern TCM Resour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02 Tianjin Beichen Xinyi white road Liaohe Road No. 1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Kinsly Pharmaceutical R&D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