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82331A1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82331A1
WO2021082331A1 PCT/CN2020/079187 CN2020079187W WO2021082331A1 WO 2021082331 A1 WO2021082331 A1 WO 2021082331A1 CN 2020079187 W CN2020079187 W CN 2020079187W WO 2021082331 A1 WO2021082331 A1 WO 202108233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rossing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791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雷俊杰
张�浩
黎顺全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03432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97658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21830849.6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1177490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08828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008973A4/en
Priority to US17/764,832 priority patent/US20220325924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108233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8233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bridge circuits of on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2S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9Economise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5Flow valves

Definitions

  • the refrigerant bridge has a first passage, a second passage, and a refrigerant passage connecting the first passage and the second passage, and the refrigerant bridg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passage and the second passage. Connect to the first pipe.
  • the refrigerant in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path of the economizer with the refrigerant bridge, and setti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refrigerant flow path, the refrigerant in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path and the second refrigerant flow path
  • the flow direction is always opposite (no matter in the heating mode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flows from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to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or in the cooling mode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flows from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to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n this way, the first is fully maintained.
  • Fig. 5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nother embodiment in the heating mode at A in Fig. 2;
  • FIG. 9 is a partial enlarged view of another embodiment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iquid intake pipe and the first pip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thermal cycle device may be a wind wheel in some embodiments,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wind wheel transports the air after heat exchange with the initial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210 to the room.
  • the thermal cycle device may also be a water cycle device, and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220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210 send heat or cold into the room through circulating water flowing in the water cycle device.
  • the inflow end of the liquid extraction tube 145 is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rst pipe 140 between the economizer 143 and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141.
  • the inflow end of the liquid extraction tube 145 may also be Between the economizer 143 and the first intersection 211 (in the absence of the first intersection 211, the inflow end of the liquid intake pipe 145 communicates with the first pipe 140 between the economizer 143 and the first indoor throttle adjustment device)
  • the first pipe 140 communicates with each other. That is, the refrigerant flows in from the refrigerant outflow end of the economizer 143,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liquid extraction.
  • the compressor 110 exhaust is switched by the first switching device 131, the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gas refrigerant enters the outdoor side heat exchanger 141 for condensation and heat exchange, and the gas-liquid two-phase medium 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refrigerant from the outdoor side heat exchanger 141 enters the economy
  • the device 143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rottled and depressurized by the liquid intake throttle valve 144, and then enters the economizer 143 to absorb heat and evaporate.
  • the compressor 110 is a jet enthalpy-enhancing compressor 110.
  • the compressor 110 (That is, the steam injection port), the medium-pressure refrigerant vapor enters the compressor 110 through the steam injection port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flow of the refrigerant.
  • Port a of the economizer 143 is connected to the third crossing port 630 of the refrigerant bridge 600, port b of the economizer 143 is connected to the fourth crossing port 640 of the refrigerant bridge 600, and port c of the economizer 143 is connected to the liquid intake pipe 145 ,
  • the d port of the economizer 143 is connected to the return pipe 146, the liquid intake throttle valve 144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o the liquid intake pipe 145, the first control valve 133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o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second control valve 149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o another connection
  • one end of the communicating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medium pressure suction port M of the compressor 110, and the other communicating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inlet end of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120.
  •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and the fourth control valve 320 can be set to their power-off state according to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ake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as an example.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er,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maintains a normally open state for a long time. At this time,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can be selected as a normally open valve, that is, it is in the off state. In the electrical state, most of its work can be completed. Only when the state of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needs to be switched, it needs to be powered on; in the same way, if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remains normally closed for a long time, then Choose it as a normally closed valve. In this way, it is useful to reduce the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ed by the second switching device 132 (including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310)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er,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rational use of energy.
  • the refrigerant can enter the refrigerant bridge 600 from the first port 610 or the second port 620, flow from the third port 630 (fourth port 640) into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path 143a, and pass through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path. After 143a, it enters the refrigerant bridge 600 from the fourth port 640 (the third port 630), and then flows into the first pipe 140 from the second port 620 or the first port 610.
  • the refrigerant After the refrigerant flows out of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t enters the first pipe 140, enters the first bridge section 650 through the first passage 610 along the first pipe 140, and enters the first bridge section 650 of the economizer 143 after flowing out from the third passage 630.
  • the liquid taking pipe 145 After the liquid taking pipe 145 takes liquid from the first liquid taking point 134, it enters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or the double-pipe heat exchanger from the first end 510 through the liquid take-out throttle 144, and then flows out from the second end 520. (In some embodiments, it can also enter from the second end 520 and exit from the first end 510,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flow in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path 143a), then enter the return pipe 146, and return to the compressor 110 along the return pipe 146 Medium pressure suction port.
  • liquid is taken from the second liquid taking point 135 (downstream liquid taking point):
  • the refrigerant flows out of the outdoor side heat exchanger 141, enters the first pipe 140, enters the third bridge section 670 through the second passage 620 along the first pipe 140, and enters the economizer 143 after flowing out from the fourth passage 640
  •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path 143a enters from the second end 520 (in some embodiments, it can also enter from the first end 510 and exit from the second end 520) to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or double-pipe heat exchanger after heat exchange.
  • the first end 510 flows out, and then enters the first bridge section 650 from the third passage 630, and then flows out of the refrigerant bridge 600 from the first passage 610 and enters the first pipe 140, and then enters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the liquid taking pipe 145 After the liquid taking pipe 145 takes liquid from the second liquid taking point 135, it enters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or the double-pipe heat exchanger from the first end 510 through the liquid take-out throttle 144, and then flows out from the second end 520 (In some embodiments, it can also enter from the second end 520 and exit from the first end 510,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efrigerant flow), then enter the return pipe 146, and return to the medium pressure suction of the compressor 110 along the return pipe 146 mouth.
  • the first bridge section 650, the second bridge section 660, the third bridge section 670, and the fourth bridge section A one-way valve 690 is provided on the 680 to realize the one-way conduction of each bridge 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200),室外单元(100)包括压缩机(110)和室外侧换热器(141),室内单元(200)包括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空调器还包括:排出管(111)、低压吸入管(113)、第一配管(140)和第二配管(150);室外单元(100)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131);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143),经济器(143)设置在室外侧换热器(141)和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之间的第一配管(140)上;经济器(143)内设置有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第一冷媒流路(143a)通过冷媒桥路(600)连接于第一配管(140)中;第二冷媒流路(143b)的一端通过取液管(145)与第一配管(140)连通,另一端通过回流管(146)同时与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M)和低压吸入管(113)连通;以使得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的冷媒流向相反。该空调器确保了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的换热效果,有利于保证制热模式下,经济器对压缩机的补气效果,从而保证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

Description

空调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034323.1、发明名称为“空调器”、于2019年10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1830849.6、实用新型名称为“空调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节能的需求,喷气增焓冷媒***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北方煤改电的应用和多联机的应用上。另外,多联机***或其他冷媒***,由于有较长的连管应用,且内机侧有节流装置,很多***上会设置有二级过冷装置,以减少管路压力损失和内机节流噪音。当一个冷媒***应用上,同时需要喷气增焓和二级过冷时,可以共用一个经济器,但是由于制冷和制热冷媒的流向相反,必然有一个方向上,经济器为顺流换热,这样换热温差较小,换热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使空调器具有恒温除湿功能的前提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制热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增焓压缩机构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调节装置;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构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与所述压缩机构的低压吸入侧连接的低压吸入管,依次连接所述排出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低压吸入管的第二配管,从而构成冷媒回路;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该第一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装置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上;所述经济器内设置有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第一冷媒流路通过冷媒桥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配管中;第二冷媒流路的一端通过取液管与第一配管连通,另一端通过回流管同时与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和吸入管连通;以使得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中的冷媒流向相反。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桥路具有第一过口、第二过口以及连通第一过口和第二过口的冷媒通路,冷媒桥路通过第一过口和第二过口连接于第一配管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桥路具有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第一冷媒流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
第一过口和第三过口通过第一桥段连通,所述第一桥段单向导通第一过口至第三过口;
第三过口和第二过口通过第二桥段连通,所述第二桥段单向导通第二过口至第三过口;
第二过口和第四过口通过第三桥段连通,所述第三桥段单向导通第四过口至第二过口;
第四过口和第一过口通过第四桥段连通,所述第四桥段单向导通第四过口至第一过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桥路具有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第一冷媒流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
第一过口和第三过口通过第一桥段连通,所述第一桥段单向导通第三过口至第一过口;
第三过口和第二过口通过第二桥段连通,所述第二桥段单向导通第三过口至第二过口;
第二过口和第四过口通过第三桥段连通,所述第三桥段单向导通第二过口至第四过口;
第四过口和第一过口通过第四桥段连通,所述第四桥段单向导通第一过口至第四过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桥段、所述第二桥段、所述第三桥段和所述第四桥段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取液管上设置有取液节流阀。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包括回流管本体,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
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回气管本体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连通;回流管本体或者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回气管本体连通,另一端与吸入管连通,在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液管的流入端与经济器和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连通,或者,
所述取液管的流入端与经济器和第一室内节流调节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连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液管的流入端与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具有取液口,所述取液口位于其周边的第一配管的下方。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取液结构,所述取液结构具有取液腔和与取液腔连通的第一冷媒通口、第二冷媒通口以及取液口,所述取液口位于第一冷媒通口和第二冷媒通口的下方。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节流调节装置、第三配管和从所述排出管分岔出的分岔管,所述第三配管将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一交叉点、所述第二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分岔管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经济器位于第一交叉点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配管与分岔管连通,在分岔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以控制分岔管的通断;并且第三配管通过联通管与低压吸入管连通或者与第二配管连通,联通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第联通管的通断。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该第二切换装置能在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三切换状态与第四切换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第三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分岔管连通,
在所述第四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所述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经济器和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二交叉点分岔出的第一连 接管,以及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经济器包括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自所述第一端进入从第二端伸出,第二冷媒流路自第二端进入从第一端伸出;
或者,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自所述第二端进入从第一端伸出,第二冷媒流路自第一端进入从第二端伸出。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经济器第一冷媒流路的冷媒流入端与冷媒桥路连接,并且设置第二冷媒流路的流向,使得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中的冷媒流向始终相反(不论是在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制热模式下,还是在冷媒从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制冷模式下),如此,充分的保持了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温差,从而确保了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的换热效果,有利于保证制热模式下,经济器对压缩机的补气效果,从而保证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同时,有利于保证制冷模式下,经济器对冷媒的液化效果(排气效果),保证进入室内节流装置中的冷媒为液态,从而消除室内节流过程中产生的异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制热模式下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制冷模式下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制热模式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制冷模式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空调器的取液管与第一配管连接处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本发明空调器的取液管与第一配管连接处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本发明空调器的取液管与第一配管连接处的再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本发明空调器的取液管与第一配管连接处的还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室外单元 110 压缩机
111 排出管 112 分岔管
113 低压吸入管 114 联通管
120 气液分离器 131 第一切换装置
132 第二切换装置 133 第一控制阀
134 第一取液点 140 第一配管
141 室外侧换热器 142 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
143 经济器 144 取液节流阀
143a 第一冷媒流路 143b 第二冷媒流路
145 取液管 146 回流管
147 第二连通管 148 第一连通管
149 第二控制阀 150 第二配管
160 第三配管 135 第二取液点
200 室内单元 210 第二换热器
220 第一换热器 230 第二节流调节装置
240 第一节流调节装置 250 第二连接管
260 第一连接管 211 第一交叉点
212 第二交叉点 P 排气口
M 中压吸气口 S 低压吸气口
310 第三控制阀 320 第四控制阀
510 第一端 520 第二端
600 冷媒桥路 610 第一过口
620 第二过口 630 第三过口
640 第四过口 650 第一桥段
660 第二桥段 670 第三桥段
680 第四桥段 Q 第一连接处
800 取液结构 810 取液腔
820 第二冷媒通口 830 第一冷媒通口
840 取液口 690 单向阀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以下将主要描述空调器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4,首先介绍空调器的整个管路结构和部件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室外单元100和室内单元200,所述室外单元100包括压缩机110构和室外侧换热器141,所述室内单元200包括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110构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111,与所述压缩机110构的低压吸入侧连接的低压吸入管113,依次连接所述排出管111、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41、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所述第一换热器220的第一配管14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20与所述低压吸入管113的第二配管150,从而构成冷媒回路;
所述室外单元100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131,该第一切换装置131能在第一切换装置 131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一切换装置131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31使所述第一配管140与所述吸入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150与所述排出管111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31使所述第一配管140与所述排出管111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150与所述吸入管连通。
通过第一切换装置131的设置,在第一切换状态下,空调器处于加热状态,即第一换热器220制热;在第二切换状态下,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第一切换装置131可以为四通阀。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143,所述经济器143设置在室外侧换热器141和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140上;所述经济器143内设置有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第一冷媒流路143a通过冷媒桥路600连接于所述第一配管140中;第二冷媒流路143b的一端通过取液管145与第一配管140连通,另一端通过回流管146同时与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和吸入管连通;以使得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的冷媒流向相反。
关于经济器143的工作,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切换装置131处于第一状态下,排出管111与第二配管150连通,使得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排出管111、第二配管150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220进行制热,再通过第一配管140流入到冷媒桥路600,在冷媒桥路600的作用后进入到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流路143a,经过第一冷媒流路143a后流回到第一配管140,并经过室外节流阀和室外侧换热器141后,通过吸入管从低压吸入口回流到压缩机110。经济器143的第二冷媒流路143b在取液后经过板式换热器与第一冷媒流路143a进行换热后,通过回流管146,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管。同时截断回流管146与吸入管的连通,如此,对压缩机110进行补气,提高压缩机110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
在制冷模式下,第一切换装置131处于第二状态下,排出管111与第一配管140连通,高温高压的冷媒的通过排出管111和第一配管140,进入到室外侧换热器141,经过室外侧换热器141后通过室外节流阀,再通过冷媒桥路600进入到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流路143a,第一冷媒流路143a经过板式换热器后回流到第一配管140中,再沿第一配管140进过第一室内节流装置并进入到第一换热器220制冷;第二冷媒流体的流入端与第一配管140连通,冷媒经过板式换热器与第一冷媒流路143a中的冷媒进行换热(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后,通过回流管146和吸入管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低压吸入口,如此,使得通过经济器143、第一配管140进入到室内的冷媒为液态,从而避免室内的节流装置在节流的过程中产生刺耳的异音。
所述经济器143包括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510和第二端520,所述第一冷媒流路143a自所述第一端510进入从第二端520伸出,第二冷媒流路143b自第二端520进入从第一端510伸出;或者,所述第一冷媒流路143a自所述第二端520进入从第一端510伸出,第二冷媒流路143b自第一端510进入从第二端520伸出。第一冷媒流路143a中的冷媒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的冷媒通过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进行换热。由于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相向流动,使得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冷媒的温差保持最大,从而保证换热效果。
关于冷媒桥路600,冷媒桥路600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只要能使得冷媒通过第一配管 140时(不论冷媒是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侧换热器141,还是室外侧换热器141流向室内换热器),第一冷媒流路143a中的冷媒流向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的冷媒流向始终相反,以增加温差,保证换热效果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经济器143第一冷媒流路143a的冷媒流入端与冷媒桥路600连接,并且设置第二冷媒流路143b的流向,使得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的冷媒流向始终相反(不论是在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侧换热器141的制热模式下,还是在冷媒从室外侧换热器141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制冷模式下),如此,充分的保持了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中的冷媒的温差,从而确保了第一冷媒流路143a和第二冷媒流路143b的换热效果,有利于保证制热模式下,经济器143对压缩机110的补气效果,从而保证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同时,有利于保证制冷模式下,经济器143对冷媒的液化效果(排气效果),保证进入室内节流装置中的冷媒为液态,从而消除室内节流过程中产生的异音。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构思不仅仅可以用于传统的空调器,还可以应用于同一个是室内单元200中设置多个室内换热器的情形,也可以适用于冷媒***中具有多个室内单元200的情形。由于单个室内单元200自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或者由于室内单元200的数量增加,都会增加冷媒管路的长度,将使得本发明的消除异音的效果更加明显。
下面介绍单个室内单元200中设置多个室内换热器的情形:
所述室内单元200还包括第二换热器210、第二节流调节装置230和用于将所述室内单元200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的热循环装置;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配管160和从所述排出管111分岔出的分岔管112,所述第三配管160将所述第一配管140的第一交叉点211、所述第二节流调节装置230、所述第二换热器210和所述分岔管112依次连接,从而构成冷媒回路,其中,所述第一交叉点211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41之间。所述经济器143位于第一交叉点211和室外侧换热器141之间的第一配管140上。
其中,热循环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风轮,风轮转动将与初始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210换热后的空气输送至室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热循环装置还可以为水循环装置,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二换热器210通过在水循环装置中流动的循环水将热量或者冷量送入室内。
在上述管路的基础上,空调器可以实现第一换热器220制冷,第二换热器210制热,如此可以实现恒温除湿。其中,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包括电磁节流阀,如电磁膨胀阀,第二节流调节装置230包括电磁节流阀,如电磁膨胀阀。第一切换装置131处理第二状态下,第一换热器220制冷,此时,冷媒从排出管111排出,通过分岔管112和第三配管160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第二换热器210制热,冷媒从第二换热器210流出后,流入到第二配管150中,并沿第二配管150经过冷媒桥路600、经济器143、室外侧换热器141和吸入管,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低压吸入口。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132,该第二切换装置132能在第二切换装置132的第三切换状态与第四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切换装置132使所述第三配管160与所述分岔管112连通,在所述第四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切换装置132使所述第三配管160与所述吸入管连通。
通过第二切换装置132的设置,在第三切换状态下,空调器处于恒温除湿状态;在第 四切换状态下,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即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二换热器210同时制冷。第二切换装置132可以为四通阀。与第二切换装置132连接的还有辅助支管,当第三配管160与分岔管112连通时,辅助支管与吸入管连通;当第三配管160与低压吸入管113连通时,辅助支管连通低压吸入管113和分岔管112。辅助支管上设置有过滤器和毛细管。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换装置131和第二切换装置132可以同时存在,使得空调器可以在恒温除湿、单加热、单制冷三种状态下切换。
为了更好的调节室外侧换热器141的过冷度,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142,所述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142位于所述经济器143和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41之间的第一配管140上。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142包括室外节流阀,如电子膨胀阀。
下面根据室内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情况,再介绍经济器143的具体工作情况:
为了提高空调器在低温下制热的能力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143;所述经济器143设置在室外侧换热器141和第一交叉点211之间的第一配管140上,所述经济器143的回流管146与所述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连通。回流管146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所述回流管146可以仅仅包括回流管146本体,也可以包括回流管146本体和第一连通管148,第一连通管148的一端与回流管146本体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连通。
所述回流管146上或者回流管146与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之间的第一连通管148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33。此时的压缩机110为喷气增焓压缩机110,具有低压吸入口和中压吸入口。在所述取液管145上设置有取液节流阀144。如此,压缩机110排气经过第一切换装置131和第二切换装置132切换后,分别进入第二换热器210(冷媒通过第三配管160进入)和第一换热器220(冷媒通过第一配管140进入)进行制热,从第二换热器210和第一换热器220出来的液态冷媒经过经济器143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冷媒桥路600和第一冷媒流路143a)直接经过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142(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141蒸发吸热,第二部分(通过第二冷媒流路143b)经过取液节流阀144(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经过取液管145再进入经济器143吸热蒸发,蒸发后的中压饱和蒸汽经过回流管146,第一控制阀133和连接管进入压缩机110的中压吸气口,与压缩机110的低压吸气口的冷媒混合后一起压缩,解决了低温环境下冷媒流量小,回气压力低,压缩比高等问题,提高了低温制热量和***的可靠性。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在室外环境温度低温时,通过喷气增焓压缩机110和经济器143的***设计,增加压缩机110低温环境下的冷媒吸气量,进而提高低温制热量,同时降低低温环境下的压缩比,可以提高***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取液效果,所述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与经济器143和室外侧换热器141之间的第一配管140连通,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也可以经济器143和第一交叉点211(在没有第一交叉点211的情况下,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与经济器143和第一室内节流调节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140连通)之间的第一配管140连通。即冷媒从经济器143的冷媒流出端流入,如此,有利于提高取液的可靠性。
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与第一配管140的连接处称之为取液点,关于取液点的选择,在不同的工况下,选择对应的取液点,将有利于不同的工况。当所述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与经济器143和室外侧换热器141之间的第一配管140连通时,称连接位置为第一取液点134,或者称之为上游取液点;当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位于经济器143和第一交叉点211 (或者第一室内节流调节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140连通时,称连接位置为第二取液点135,或者称之为下游取液点。在室内换热器制热,需要开启喷气增焓时,选择第一取液点134或者上游取液点,以使为压缩机110补气,提高其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在室内换热器制冷或者恒温除湿(或者说除湿再热)时,选择第二取液点135或者下游取液点,以尽量的使进入到室内单元200的冷媒为液态,从而避免在室内节流时产生异音。
参照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取液效果,所述取液管145的流入端与第一配管140的连接处具有取液口840,所述取液口840位于取液口840周边的第一配管140的下方。通过将取液口840的位置设置为低于第一配管140,由于液态冷媒沿着第一配管140的下侧管壁流动(冷媒液态的密度大于气态的密度),使得冷媒在经过取液口840时,液态的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优先进入,从而保证取液口840所取的冷媒为液态。
取液口840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很多,如,在取液管145和第一配管140的连接处设置取液结构800,该取液结构800具有取液腔810和与取液腔810相通的三个冷媒通口,分别为第一冷媒通口830、第二冷媒通口820和取液口840,取液口840位于第一冷媒通口830和第二冷媒通口820的下方。第一冷媒通口830和第二冷媒通口820均与第一配管140连通,取液口840与取液管145的流入端连通。具体地,第一冷媒通口830与靠近室外换热器的第一配管140连通,第二冷媒通口820与靠近第一室内节流调节装置的第一配管140连通。取液口840位于取液结构800的底部。取液结构800的形状可有多种,如呈长方体、正方体、柱状等等均可。第一冷媒通口830和第二冷媒通口820可以位于取液结构800的两端或者顶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管140还可以通过第一冷媒通口830和第二冷媒通口820伸入到取液腔810中。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汽液两相态的冷媒在经过室内节流装置时产生难听的异音,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20和经济器143,所述气液分离器120设置在低压吸入管113上;所述经济器143设置在室外侧换热器141和第一交叉点211之间的第一配管140上,所述经济器143的回流管146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20连通。回流管146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所述回流管146可以仅仅包括回流管146本体,也可以包括回流管146本体和第二连通管147,第二连通管147的一端与回流管146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20连通。为了便于控制,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回流管146通过低压吸入管113与气液分离器120连通,所述回流管146或者回流管146与低压吸入管113之间的第二连接管25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49。
本发明通过在三管制的基础上采用带经济器143的***设计,通过控制带经济器143***设计回路中的取液节流阀144(电子膨胀阀),进一步降低室外侧换热器141出口的冷媒冷凝温度,提高过冷度,使冷媒完全冷凝为液态,液态冷媒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吸热蒸发,经过室内节流装置的冷媒为全液态时,可以解决气液两相态产生的冷媒异音。
压缩机110排气经过第一切换装置131切换后,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进入室外侧换热器141进行冷凝换热,从室外侧换热器141出来的气液两相态中温高压冷媒进入经济器143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经过取液节流阀144节流降压后经过取液管145再进入经济器143吸热蒸发,蒸发后的气态冷媒经过回流管146,第二控制阀149(电磁阀)和连接管进入气液分离器120后和经过室内换热器吸热蒸发后的气态冷媒混合后一起进入压缩机110吸气口,第二部分从经济器143进一步冷凝换热后,气液两相态冷媒变成为纯液态冷 媒,该部分纯液态冷媒流到室内,经过除湿节流阀和再热节流阀节流降压后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二换热器210进行吸热蒸发。由于进入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和第二节流调节装置230(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状态从气液两相态变成了纯液态,从而解决了气液两相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所产生的冷媒异音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室外侧换热器141出口的冷媒冷凝温度,提高过冷度,使冷媒从气液两相态完全冷凝为液态,液态冷媒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和第二节流调节装置230)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吸热蒸发,经过室内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和第二节流调节装置230)的冷媒为全液态时,可以解决气液两相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所产生的冷媒异音问题,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流管146通过不同的连通管分别连通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和气液分离器120,此时,两连通管(第一连通管148和第二连通管147)上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阀133(靠近压缩机110)和第二控制阀149(靠近气液分离器120)。此时的回流管146包括回流管146本体和两根连通管。在制热模式下,关闭第二控制阀149,打开第一控制阀133,使冷媒流入压缩机110,以提高制热能力;在制冷模式或者恒温除湿模式下,关闭第一控制阀133,打开第二控制阀149,以消除异音。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特殊的工况需要,也可以关闭第二控制阀149,打开第一控制阀133。如此设置,使得空调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第一控制阀133和第二控制阀149进行调节,从而在制热模式下提高空调器的制热能力,在制冷和恒温除湿模式下降低噪音。
关于压缩机110和经济器143的具体连接,压缩机110为喷气增焓压缩机110,该压缩机110除了常规的高压排气口P,低压吸气口S,还有中压吸气口M(即为蒸汽喷射口),中压的冷媒蒸汽通过蒸汽喷射口进入压缩机110,以增加冷媒的有效流量。
经济器143的a口和冷媒桥路600的第三过口630连接,经济器143的b口和冷媒桥路600的第四过口640连接,经济器143的c口和取液管145连接,经济器143的d口和回流管146连接,取液节流阀144串接在取液管145上,第一控制阀133串接在连通管上,第二控制阀149串接另一连通管上,连通管的一端和压缩机110的中压吸气口M连接,另一连通管和气液分离器120进口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200,各个室内单元200所包括的换热器形式可以不同,如可以包括带恒温除湿功能内机(同时具有第一换热器220和第二换热器210)、普通的制冷/制热内机(只具有一个换热器和对应的节流装置),以及带转换装置的可自由切换制冷或制热状态的内机,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空调器可以同时进行恒温除湿、制冷、制热等混合运行。
具体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管140的第二交叉点212分岔出的第一连接管260,以及从所述第二配管150分岔出的第二连接管250,所述第二交叉点212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240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41之间,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200,所述多个室内单元200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260和所述第二连接管25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切换装置132的可靠性,第二切换装置132不使用四通阀,而是利用两个电磁阀来控制。具体地,所述第三配管160与分岔管112连通,并且与低压吸入管113或者第二配管150连通,在分岔管112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310,第三配管160通过联通管114与低压吸入管113连通或者与第二配管150连通,联通管114上 设置有第四控制阀320。值得说明的是,联通管114远离第三配管160的一端既可以与第一切换装置131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二配管150连通,也可以与第一切换装置131与气液分离器120之间的第二配管150连通。由于第三控制阀310和第四控制阀320为单独的控制阀,相较于四通阀来说,结构更加简单,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另外,第三控制阀310和第四控制阀320可以为电磁阀。电磁阀在液态冷媒进入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稳定、可靠的工作,而四通阀中,如果进入液态冷媒,将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因此,使用独立的第三控制阀310和第四控制阀320可以提高空调器运行以及状态切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控制阀310和第四控制阀320,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况需求来设置其断电时的状态。以第三控制阀310为例,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第三控制阀310维持常开状态的时间较长,此时,可以选择第三控制阀310为常开阀,也即在断电状态下,就可以完成其大部分的工作,只有在需要切换第三控制阀310的状态时,才需要对其上电;同理,若第三控制阀310维持常闭的时间长,则选择其为常闭阀。如此,有利用降低第二切换装置132(包括第三控制阀310)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从而有利于对能量的合理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管路结构,所述第三配管160、分岔管112和联通管114连接于第一连接处Q,当然,低压吸入管113可以通过联通管114与其它两管连通。此时,可以在第一连接处Q设置一个三通阀来代替两个二通阀。三通阀实现第三配管160分别与联通管114和分岔管112连通,并且可以分别控制联通管114和分岔管112的通断,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三配管160、联通管114和分岔管112连接的便捷性。
制冷模式:
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排出,依次经过第一切换装置131、第一配管140、室外侧换热器141以及经济器143,然后分别进入到蒸发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220中进行制冷。一部分从第一换热器220流出,经过第二配管150和第一切换装置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没有),流入气液分离器120;另一部分则从蒸发换热器流出,经过第三配管160后进入到联通管114,当联通管114与低压吸入管113连通时,冷媒从通过低压吸入管113进入气液分离器120;当联通管114与第二配管150连通时,冷媒通过联通管114流入到第二配管150内,并通过第二配管150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20内。此过程中,第三控制阀310关闭,第四控制阀320打开。
制热模式:
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排出,一部分依次经过第一切换装置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没有)、第二配管150然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220进行制热,从第一换热器220流出后进入到第一配管140;另一部分依次经过分岔管112和第三配管160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进行加热,从第二换热器210流出后进入到第一配管140,经过经济器143、室外侧换热器141、第一切换装置131后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20。此过程中,第三控制阀310打开,第四控制阀320关闭。
恒温除湿模式:
高温高压的冷媒从排气管排出,一部分依次经过第一切换装置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没有)、第一配管140、室外侧换热器141以及经济器143,然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220中进行制冷,然后经过第二配管150、第一切换装置131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20中。另一部分依次经过分岔管112和第三配管160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10进行制热,然后流入到第 一换热器220进行制冷。此过程中,第三控制阀310打开,第四控制阀320关闭。
关于冷媒桥路600的具体方式,下面举例进行介绍:
所述冷媒桥路600具有第一过口610、第二过口620以及连通第一过口610和第二过口620的冷媒通路,冷媒桥路600通过第一过口610和第二过口620连接于第一配管140中。具体的,第一过口610与靠近室外侧换热器141的第一配管140连通,第二过口620与靠近室内单元200的第一配管140连通。冷媒桥路600还具有第二过口620和第四过口640,通过第二过口620和第四过口640将冷媒桥路600连接于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管路中。冷媒可以从第一过口610或者第二过口620进入到冷媒桥路600,从第三过口630流(第四过口640)进入到第一冷媒流路143a,通过第一冷媒流路143a后从第四过口640(第三过口630)进入到冷媒桥路600,再从第二过口620或者第一过口610流入第一配管140中。
相邻的过口之间单向导通,具体的导通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种,所述冷媒桥路600具有第三过口630和第四过口640,第一冷媒流路143a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过口630和第四过口640;第一过口610和第三过口630通过第一桥段650连通,所述第一桥段650单向导通第一过口610至第三过口630;第三过口630和第二过口620通过第二桥段660连通,所述第二桥段660单向导通第二过口620至第三过口630;第二过口620和第四过口640通过第三桥段670连通,所述第三桥段670单向导通第四过口640至第二过口620;第四过口640和第一过口610通过第四桥段680连通,所述第四桥段680单向导通第四过口640至第一过口610。
下面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参照图3,在室内机进行制热的模式下,从第一取液点134(上游取液点)进行取液:
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出后,进入第一配管140,并沿第一配管140通过第一过口610进入到第一桥段650,从第三过口630流出后进入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流路143a,从第一端510进入(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二端520进,第一端510出)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二端520流出,再从第四过口640进入到第三桥段670,再从第二过口620流出冷媒桥路600并进入到第一配管140,再依次经过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142和室外侧换热器141。
取液管145从第一取液点134取液后,经过取液节流阀144从第二端520进入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端510流出(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一端510进,第二端520出,与第一冷媒流路143a相反即可),再进入回流管146,沿回流管146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
参照图4,在室内机进行制冷或者除湿再热的模式下,从第二取液点135(下游取液点)进行取液:
冷媒从室外侧换热器141流出后,进入第一配管140,并沿第一配管140通过第二过口620进入到第二桥段660,从第三过口630流出后进入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流路143a,从第一端510进入(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二端520进,第一端510出)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二端520流出,再从第四过口640进入到第四桥段680,再从第一过口610流出冷媒桥路600并进入到第一配管140,再进入室内换热器。
取液管145从第二取液点135取液后,经过取液节流阀144从第二端520进入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端510流出(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一端510进, 第二端520出,与第一冷媒流路143a相反即可),再进入回流管146,沿回流管146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
第二种,所述冷媒桥路600具有第三过口630和第四过口640,第一冷媒流路143a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过口630和第四过口640;第一过口610和第三过口630通过第一桥段650连通,所述第一桥段650单向导通第三过口630至第一过口610;第三过口630和第二过口620通过第二桥段660连通,所述第二桥段660单向导通第三过口630至第二过口620;第二过口620和第四过口640通过第三桥段670连通,所述第三桥段670单向导通第二过口620至第四过口640;第四过口640和第一过口610通过第四桥段680连通,所述第四桥段680单向导通第一过口610至第四过口640。
下面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参照图5,在室内机进行制热的模式下,从第一取液点134(上游取液点)进行取液:
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出后,进入第一配管140,并沿第一配管140通过第一过口610进入到第四桥段680,从第四过口640流出后进入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流路143a,从第二端520进入(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一端510进,第二端520出)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端510流出,再从第三过口630进入到第二桥段660,再从第二过口620流出冷媒桥路600并进入到第一配管140,再依次经过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142和室外侧换热器141。
取液管145从第一取液点134取液后,经过取液节流阀144从第一端510进入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二端520流出(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二端520进,第一端510出,与第一冷媒流路143a冷媒流向相反即可),再进入回流管146,沿回流管146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
参照图6,在室内机进行制冷或者除湿再热的模式下,从第二取液点135(下游取液点)进行取液:
冷媒从室外侧换热器141流出后,进入第一配管140,并沿第一配管140通过第二过口620进入到第三桥段670,从第四过口640流出后进入经济器143的第一冷媒流路143a,从第二端520进入(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一端510进,第二端520出)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一端510流出,再从第三过口630进入到第一桥段650,再从第一过口610流出冷媒桥路600并进入到第一配管140,再进入到室内换热器。
取液管145从第二取液点135取液后,经过取液节流阀144从第一端510进入到板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换热后,从第二端520流出(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二端520进,第一端510出,与第一冷媒流方向相反即可),再进入回流管146,沿回流管146回流到压缩机110的中压吸入口。
其中,单向导通的方式有多种,以设置单向阀690为例,所述第一桥段650、所述第二桥段660、所述第三桥段670和所述第四桥段680上均设置有单向阀690,以实现各桥段的单向导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 一种空调器,其中,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增焓压缩机构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调节装置;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构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与所述压缩机构的低压吸入侧连接的低压吸入管,依次连接所述排出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低压吸入管的第二配管,从而构成冷媒回路;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该第一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装置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上;所述经济器内设置有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第一冷媒流路通过冷媒桥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配管中;第二冷媒流路的一端通过取液管与第一配管连通,另一端通过回流管同时与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和吸入管连通;以使得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中的冷媒流向相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冷媒桥路具有第一过口、第二过口以及连通第一过口和第二过口的冷媒通路,冷媒桥路通过第一过口和第二过口连接于第一配管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冷媒桥路具有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第一冷媒流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
    第一过口和第三过口通过第一桥段连通,所述第一桥段单向导通第一过口至第三过口;
    第三过口和第二过口通过第二桥段连通,所述第二桥段单向导通第二过口至第三过口;
    第二过口和第四过口通过第三桥段连通,所述第三桥段单向导通第四过口至第二过口;
    第四过口和第一过口通过第四桥段连通,所述第四桥段单向导通第四过口至第一过口。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冷媒桥路具有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第一冷媒流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
    第一过口和第三过口通过第一桥段连通,所述第一桥段单向导通第三过口至第一过口;
    第三过口和第二过口通过第二桥段连通,所述第二桥段单向导通第三过口至第二过口;
    第二过口和第四过口通过第三桥段连通,所述第三桥段单向导通第二过口至第四过口;
    第四过口和第一过口通过第四桥段连通,所述第四桥段单向导通第一过口至第四过口。
  5. 如权利要求或4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桥段、所述第二桥段、所述第三桥段和所述第四桥段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在所述取液管上设置有取液节流阀。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回流管包括回流管本体,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
    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回气管本体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连通;回流管本体或者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回气管本体连通,另一端与吸入管连通,在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取液管的流入端与经济器和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连通,或者,
    所述取液管的流入端与经济器和第一室内节流调节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连通。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取液管的流入端与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具有取液口,所述取液口位于其周边的第一配管的下方。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取液结构,所述取液结构具有取液腔和与取液腔连通的第一冷媒通口、第二冷媒通口以及取液口,所述取液口位于第一冷媒通口和第二冷媒通口的下方。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节流调节装置、第三配管和从所述排出管分岔出的分岔管,所述第三配管将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一交叉点、所述第二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分岔管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经济器位于第一交叉点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三配管与分岔管连通,在分岔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以控制分岔管的通断;并且第三配管通过联通管与低压吸入管连通或者与第二配管连通,联通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第联通管的通断。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该第二切换装置能在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三切换状态与第四切换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第三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分岔管连通,
    在所述第四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使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所述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经济器和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上。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二交叉点分岔出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从所述第二配管分岔出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所述多个室内单元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16.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经济器包括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或者套管式换热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自所述第一端进入从第二端伸出,第二冷媒流路自第二端进入从第一端伸出;
    或者,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自所述第二端进入从第一端伸出,第二冷媒流路自第一端进入从第二端伸出。
PCT/CN2020/079187 2019-10-28 2020-03-13 空调器 WO202108233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882824.4A EP4008973A4 (en) 2019-10-28 2020-03-13 AIR CONDITIONING
US17/764,832 US20220325924A1 (en) 2019-10-28 2020-03-13 Air conditio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4323.1A CN112797658A (zh) 2019-10-28 2019-10-28 空调器
CN201921830849.6 2019-10-28
CN201921830849.6U CN211177490U (zh) 2019-10-28 2019-10-28 空调器
CN201911034323.1 2019-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2331A1 true WO2021082331A1 (zh) 2021-05-06

Family

ID=75714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79187 WO2021082331A1 (zh) 2019-10-28 2020-03-1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5924A1 (zh)
EP (1) EP4008973A4 (zh)
WO (1) WO2021082331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2342A1 (en) * 2009-02-25 2010-08-2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01837139U (zh) * 2009-06-01 2011-05-18 特灵空调***(中国)有限公司 喷汽增焓热泵空调热水机组
CN203083058U (zh) * 2013-02-01 2013-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613665A (zh) * 2015-02-02 2015-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
CN204494894U (zh) * 2015-02-02 2015-07-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
CN105004090A (zh) * 2015-07-09 2015-10-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该***过冷和喷气增焓的方法
CN205939467U (zh) * 2016-08-19 2017-0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
CN107990585A (zh) * 2017-12-26 2018-05-04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喷气增焓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0479A4 (en) * 2004-07-01 2013-12-11 Daikin Ind Ltd COOL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06300371A (ja) * 2005-04-18 2006-11-0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9127902A (ja) * 2007-11-21 2009-06-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装置及び圧縮機
JP4569708B2 (ja) * 2008-12-05 2010-10-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516712B2 (ja) * 2012-05-28 2014-06-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102163859B1 (ko) * 2013-04-15 2020-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2342A1 (en) * 2009-02-25 2010-08-2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01837139U (zh) * 2009-06-01 2011-05-18 特灵空调***(中国)有限公司 喷汽增焓热泵空调热水机组
CN203083058U (zh) * 2013-02-01 2013-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613665A (zh) * 2015-02-02 2015-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
CN204494894U (zh) * 2015-02-02 2015-07-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
CN105004090A (zh) * 2015-07-09 2015-10-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该***过冷和喷气增焓的方法
CN205939467U (zh) * 2016-08-19 2017-0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
CN107990585A (zh) * 2017-12-26 2018-05-04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喷气增焓空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008973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5924A1 (en) 2022-10-13
EP4008973A4 (en) 2022-09-14
EP4008973A1 (en) 2022-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00951A1 (zh) 空调热泵***及控制方法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及空调器
CN107178833B (zh) 热回收外机***和空调***
WO2020073481A1 (zh) 空调***
WO2022110898A1 (zh)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热回收方法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及空调器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
CN109059335B (zh)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WO2020082741A1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
CN208901671U (zh)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0986200B (zh) 一种新风除湿***及空调器
CN210832603U (zh) 空调器
CN219037133U (zh) 一种多蒸发器并行化霜空气源热泵单热机组
WO2020082739A1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
EP3734199B1 (en) Air-conditioner system
WO2021082331A1 (zh) 空调器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
CN11201347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44565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3U (zh) 空调器
CN209944564U (zh) 空调器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
CN211551972U (zh) 一种空调***
CN21083226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828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8828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0304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