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5011U - 碳纖維回收裝置 - Google Patents

碳纖維回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5011U
TWM635011U TW111208704U TW111208704U TWM635011U TW M635011 U TWM635011 U TW M635011U TW 111208704 U TW111208704 U TW 111208704U TW 111208704 U TW111208704 U TW 111208704U TW M635011 U TWM635011 U TW M63501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processing chamber
unit
angle
inner barr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8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乃榮
莊富傑
石陞旭
林福春
陳建勳
Original Assignee
永虹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永虹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永虹先進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8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5011U/zh
Publication of TWM635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501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包含一低含氧量裂解裝置,其包含:機架,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角度並形成具有入料口及出氣口之較高部分以及具有出料口及入氣口之較低部分;連續輸送單元,設於較高部分並以前述之角度傾斜、並連通於入料口;以及處理單元,設於較低部分並以前述之角度傾斜,處理單元包含處理腔室及微波供給件,處理腔室朝向較高部分之一端連通於連續輸送單元與出氣口,處理腔室朝向較低部分之一端連通於出料口與入氣口,微波供給件朝向處理腔室。本創作之碳纖維回收裝置亦包含一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其亦具有前述之結構。

Description

碳纖維回收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碳纖維回收裝置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利用改良之結構配置以微波方式從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中回收碳纖維的裝置。
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CFRP)一般是由樹脂及碳纖維組成,其被廣泛地應用於航太飛機、高爾夫球桿、網球拍、汽車、風力發電以及醫療器械等工業領域,此乃因為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彈性模量、優異的耐熱性與抗腐蝕性所致。
然而,目前對於報廢的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都存在有處理上的問題,舉例而言,以燃燒方式處理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時僅能去除樹脂,碳纖維仍然作為殘渣殘留,因此,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通常是做為不可燃固體廢棄物並透過填埋方式處理,而填埋方式既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亦會造成周邊環境的惡化,再者,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內部含有高價值的碳纖維,使用填埋方式無疑會造成碳纖維資源的巨大浪費。
專利TW I663194 B提出一種運用微波而從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回收碳纖維的裝置,於其中,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係容置於一腔體中,並以微波利用磁場、電場之變化而加熱裂解腔體內之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以將樹脂汽化並留下碳纖維。然而於此方式中,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僅能以分批次方式容置於有限容量之腔體內進行處理,對於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的處理時間、成本等都大為增加,處理效率也因此降低。
專利CN 105246605 B提出一種以間接加熱方式對腔體內之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進行加熱裂解,其具有水平配置的腔體,腔體分隔成不同的處理區,運用不同含氧量的氣體對連續輸入腔體的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進行加熱裂解。然而於此方式中,裂解加熱方式係為一般的加熱旋轉管式爐,且是在同一個腔體分隔成不同的處理區,相對造成加熱溫度不好控制、不同處理區的氣體的含氧量不好控制等問題,再者,腔體是水平配置,對於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之輸送效率亦不高且廢氣排放效果也不佳,因此對於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的處理時間、成本等也都大為增加,處理效率也因此降低。
為解決上述習知碳纖維回收裝置所存在之各種問題,本創作係提出一種具有改良結構配置的碳纖維回收裝置,其具有傾斜配置的連續輸送單元及處理單元,並配合出料口、入料口、入氣口及出氣口之設置位置,利用微波進行加熱裂解來回收碳纖維,藉此達到節省處理時間、降低處理成本以及提高處理效率之目的。
本創作所提出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包含一低含氧量裂解裝置,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包含一第一機架、一第一連續輸送單元以及一第一處理單元。其中,該第一機架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一角度並形成一第一較高部分及一第一較低部分,該第一較高部分具有一第一入料口及一第一出氣口,該第一較低部分具有一第一出料口及一第一入氣口;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係設於該第一較高部分並以該第一角度傾斜,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係連通於該第一入料口;該第一處理單元係設於該第一較低部分並以該第一角度傾斜,該第一處理單元包含一第一處理腔室及至少一第一微波供給件,該第一處理腔室朝向該第一較高部分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與該第一出氣口,該第一處理腔室朝向該第一較低部分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料口與該第一入氣口,該至少一第一微波供給件係朝向該第一處理腔室。
如上所述,該第一機架以及設於其上之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與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呈傾斜配置,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可連續進行供料(如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利用傾斜配置,廢棄物可利用重力進入該第一處理單元,並利用微波進行加熱裂解,藉此可節省處理廢棄物的時間,相對可降低處理成本以及提高處理效率。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一角度係於4˚至10˚的範圍中。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第一輸送帶,該第一輸送帶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一高輸送端及一第一低輸送端,該第一高輸送端係連通於該第一入料口。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破碎機,該破碎機係連通於該第一低輸送端。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係為一輸送螺桿。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一處理腔室包括一第一外桶、一第一內桶及一第一馬達,該第一外桶係呈固定,該第一內桶係設於該第一外桶內,該第一馬達係連結於該第一內桶並帶動該第一內桶於該第一外桶內轉動。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一內桶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一攪拌片。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第一高溫焚化腔室、一氮氣源及一第一觸媒轉換器,該第一高溫焚化腔室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氣口與該第一觸媒轉換器之間,該氮氣源係連通於該第一入氣口。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一高溫焚化腔室係以一第一連接管路連通於該第一觸媒轉換器,該氮氣源係以一輸氣管路連通於該第一入氣口,且該輸氣管路之其中一部分係纏繞於該第一連接管路之其中一部分。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氮氣源係以7atm之壓力、12.5g/min之質量、10L/min之體積及室溫之溫度供給氮氣。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碳纖維回收裝置更包含一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包含一第二機架、一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以及一第二處理單元。其中,該第二機架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二角度並形成一第二較高部分及一第二較低部分,該第二較高部分具有一第二入料口及一第二出氣口,該第二較低部分具有一第二出料口及一第二入氣口,該第二入料口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料口;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係設於該第二較高部分並以該第二角度傾斜,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該第二處理單元係設於該第二較低部分並以該第二角度傾斜,該第二處理單元包含一第二處理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該第二處理腔室朝向該第二較高部分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與該第二出氣口,該第二處理腔室朝向該第二較低部分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料口與該第二入氣口,該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係朝向該第二處理腔室。
藉由上述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與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之兩階段處理,可達到易於控制加熱溫度及易於控制用於加熱裂解反應之氣體的含氧量之效果。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角度係於4˚至10˚的範圍中。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第二輸送帶,該第二輸送帶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二高輸送端及一第二低輸送端,該第二高輸送端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該第二低輸送端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料口。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係為一輸送螺桿。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處理腔室包括一第二外桶、一第二內桶及一第二馬達,該第二外桶係呈固定,該第二內桶係設於該第二外桶內,該第二馬達係連結於該第二內桶並帶動該第二內桶於該第二外桶內轉動。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內桶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二攪拌片。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第二高溫焚化腔室及一第二觸媒轉換器,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氣口與該第二觸媒轉換器之間。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係以一第二連接管路連通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
本創作亦提出一種碳纖維回收裝置,包含一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包含一第二機架、一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以及一第二處理單元。其中,該第二機架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二角度並形成一第二較高部分及一第二較低部分,該第二較高部分具有一第二入料口及一第二出氣口,該第二較低部分具有一第二出料口及一第二入氣口;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係設於該第二較高部分並以該第二角度傾斜,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該第二處理單元係設於該第二較低部分並以該第二角度傾斜,該第二處理單元包含一第二處理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該第二處理腔室朝向該第二較高部分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與該第二出氣口,該第二處理腔室朝向該第二較低部分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料口與該第二入氣口,該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係朝向該第二處理腔室。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角度係於4˚至10˚的範圍中。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第二輸送帶,該第二輸送帶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二高輸送端及一第二低輸送端,該第二高輸送端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係為一輸送螺桿。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處理腔室包括一第二外桶、一第二內桶及一第二馬達,該第二外桶係呈固定,該第二內桶係設於該第二外桶內,該第二馬達係連結於該第二內桶並帶動該第二內桶於該第二外桶內轉動。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內桶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二攪拌片。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更包含一第二高溫焚化腔室及一第二觸媒轉換器,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氣口與該第二觸媒轉換器之間。
可選擇地,於一非限制性的例示實施態樣中,上述之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係以一第二連接管路連通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
以下配合隨附圖式,以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表達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其所具有之優點和所能達成之功效,惟其目的僅是用於說明以利於更加瞭解,而非用於限制。
另欲說明,本文通篇於元件名稱之前所冠上之用語「第一」及「第二」僅是為了更加方便說明與區別之目的,其並不代表任何順序限制,其也不代表所依附敘述之元件名稱的任何文義限制。
請參照第1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架構圖。於第1圖中顯示有一碳纖維回收裝置1,此碳纖維回收裝置1包含一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且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包含一第一機架20、一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以及一第一處理單元22。
如第1圖所示,第一機架20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一角度A1並形成一第一較高部分201及一第一較低部分202,其中之第一較高部分201具有一第一入料口203及一第一出氣口204,第一較低部分202具有一第一出料口205及一第一入氣口206。於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機架20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之第一角度A1係於4˚至10˚的範圍中,例如4˚、4.5˚、5˚、5.5˚、6˚、6.5˚、7˚、7.5˚、8˚、8.5˚、9˚、9.5˚、10˚等。
再如第1圖所示,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設於第一機架20之第一較高部分201並以前述之第一角度A1傾斜,換言之,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順應於第一機架20之第一角度A1傾斜。此外,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連通於位於第一較高部分201之第一入料口203。於本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為一輸送螺桿,當然亦可為輸送帶等。
又於第1圖中,第一處理單元22係設於第一機架20之第一較低部分202並以前述之第一角度A1傾斜,換言之,第一處理單元22亦順應於第一機架20之第一角度A1傾斜。此外,第一處理單元22包含一第一處理腔室221及複數個第一微波供給件222,其中之第一處理腔室221朝向第一較高部分201之一端係連通於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與第一出氣口204,第一處理腔室221朝向第一較低部分202之一端係連通於第一出料口205與第一入氣口206,且複數個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係分別朝向第一處理腔室221。於本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係用於對第一處理腔室221供給微波,且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之數量可視實際需求而變化,例如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之數量可視第一處理腔室221之尺寸大小而設計為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等。
於使用時,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廢棄物(圖未示,以下簡稱廢料)係連續地由第一入料口203進入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且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可連續地輸送廢料至第一處理單元22之第一處理腔室221,同時藉由第一角度A1之傾斜設計,廢料可利用重力而更快速地進入第一處理腔室221,亦即廢料之送料速度可加快,在第一處理腔室221內受到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之微波加熱裂解(如下述)之處理時間可大為節省,進而降低處理成本並提高處理效率。
於本實施例中,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更包含一第一輸送帶23及一破碎機24,其中,第一輸送帶23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一高輸送端231及一第一低輸送端232,第一高輸送端231係連通於第一入料口203,破碎機24係連通於第一低輸送端232。藉此,廢料可藉由第一輸送帶23連續地輸送並由第一入料口203進入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且當廢料為較大型物件時,例如飛機外殼、汽車保險桿等,可先由破碎機24將其破碎後再由第一輸送帶23進行輸送。
當廢料進入至第一處理單元22之第一處理腔室221後,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係對第一處理腔室221供給微波,利用磁場、電場變化,對第一處理腔室221內之廢料進行微波加熱裂解,以使廢料中之樹脂汽化,留下廢料中之碳纖維,最後再由第一集料單元28進行收集回收。
請先參照圖3,其係為本創作碳纖維回收裝置之處理腔室之結構示意圖,並請同時一併參照圖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處理腔室221包括一第一外桶223(例如用於絕熱、防止微波輻射)、一第一內桶224(例如石英管)及一第一馬達225,其中之第一外桶223係呈固定,第一內桶224係設於第一外桶223內,第一馬達225係設於第一機架20,且第一馬達225係例如以第一鏈條227連動於第一內桶224並帶動第一內桶224於第一外桶223內轉動。換言之,廢料進入第一處理腔室221後可不停地滾動,藉此使廢料在不同角度、即全面地受到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之微波能量照射,而更有效地達到加熱裂解之效果(例如使樹脂汽化更完全),減少廢料受熱裂解之反應時間(短時間汽化樹脂)。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內桶224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一攪拌片226,於第3圖中係顯示有四個第一攪拌片226,其呈90˚平均設置,藉由第一攪拌片226之設計,可對廢料進行攪動,藉此達到使廢料更加全面地受到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之微波照射的目的。前述之第一攪拌片226之數量並不加以限制,例如一個、二個、三個、五個、六個等,且可以平均角度或不平均角度設置於第一內桶224。
再請參照第1圖,於本實施例中,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更包含一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一氮氣源26及一第一觸媒轉換器27,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係連通於第一出氣口204與第一觸媒轉換器27之間,氮氣源26係連通於第一入氣口206。此外,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係以一第一連接管路251連通於第一觸媒轉換器27,氮氣源26係以一輸氣管路261連通於第一入氣口206,且輸氣管路261之其中一部分係纏繞於第一連接管路251之其中一部分。
當廢料於第一處理腔室221內以第一微波供給件222微波加熱裂解時,可於氮氣(低含氧量)中進行裂解反應,亦即氮氣源26可以例如7atm之壓力、12.5g/min之質量、10L/min之體積及室溫之溫度經由輸氣管路261由第一入氣口206供給氮氣至第一處理腔室221,此時,氮氣之流動方向與廢料之行進方向(順流)相反,即氮氣會形成氣體逆流式之方式於第一處理腔室221內流動,當廢料被微波加熱並於氮氣中反應進行裂解時會產生熱廢氣(例如含有樹脂汽化後產生之重油與有害物質的熱廢氣),熱廢氣經由第一出氣口204流動(因傾斜設計,高溫氣體向上方流動而增進廢氣排放效果)至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並例如以850度至1050度之攝氏溫度進行高溫焚化處理,經處理後之熱廢氣再經由第一連接管路251流動至第一觸媒轉換器27經觸媒轉換處理後流出。
當熱廢氣由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經由第一連接管路251流動至第一觸媒轉換器27時,因輸氣管路261之其中一部分係纏繞於第一連接管路251之其中一部分,故熱廢氣可對前述部分之輸氣管路261內的液態氮進行預熱而使氮氣加熱以使得第一處理腔室221內的溫度更為穩定。
請參照第2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架構圖。於第2圖中顯示有一碳纖維回收裝置1’, 此碳纖維回收裝置1’ 包含一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且此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包含一第二機架30、一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以及一第二處理單元32。
如第2圖所示,第二機架30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二角度A2並形成一第二較高部分301及一第二較低部分302,其中之第二較高部分301具有一第二入料口303及一第二出氣口304,第二較低部分302具有一第二出料口305及一第二入氣口306;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設於第二機架30之第二較高部分301並以前述之第二角度A2傾斜,亦即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順應於第二機架30之第二角度A2傾斜,另外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連通於第二較高部分301之第二入料口303;第二處理單元32係設於第二機架30之第二較低部分302並以前述之第二角度A2傾斜,亦即第二處理單元32亦順應於第二機架30之第二角度A2傾斜,另外第二處理單元32包含一第二處理腔室321及複數個第二微波供給件322,第二處理腔室321朝向第二較高部分301之一端係連通於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與第二出氣口304,第二處理腔室321朝向第二較低部分302之一端係連通於第二出料口305與第二入氣口306,複數個第二微波供給件322係朝向第二處理腔室321。
再如第2圖所示,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更包含一第二輸送帶33、一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及一第二觸媒轉換器37,其中,第二輸送帶33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二高輸送端331及一第二低輸送端332,第二高輸送端331係連通於第二入料口303,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係連通於第二出氣口304與第二觸媒轉換器37之間,且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係以一第二連接管路351連通於第二觸媒轉換器37。
再請參照第3圖,並請同時一併參照第2圖,如同上述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處理腔室321包括一第二外桶323、一第二內桶324及一第二馬達325,第二外桶323係呈固定,第二內桶324係設於第二外桶323內且第二內桶324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二攪拌片326,第二馬達325係設於第二機架30,且第二馬達325係例如以第二鏈條327連動於第二內桶324並帶動第二內桶324於第二外桶323內轉動。
再請參照第2圖,於本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之各組件的機構設計、數量或角度等變化係如同上述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所述者。此外,本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對廢料之微波加熱裂解方式亦如同上述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所述者,廢料經微波加熱裂解後所留下碳纖維最後再由第二集料單元38進行收集回收。
本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與上述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差別在於上述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係導入氮氣(低含氧量,例如含氧量10%以內,即含氧量不大於10%)做為微波加熱裂解反應之用,而本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則是由第二入氣口306導入一般空氣(正常含氧量,例如含氧量大於10%,且可加熱或不加熱)做為微波加熱裂解反應之用。
請參照第4圖,其係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架構圖。於第3圖中顯示有一碳纖維回收裝置1’’, 此碳纖維回收裝置1’’包含第1圖之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及第2圖之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且結構配置係如同上述第1圖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及第2圖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所述者。
如第4圖所示,於碳纖維回收裝置1’’中,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係可形成對廢料之第一階段的微波加熱裂解,而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則可形成對已經過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處理後之廢料之第二階段的微波加熱裂解(例如去除剩下的碳渣)。換言之,於第一階段之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中係可於供給有氮氣的低含氧量的環境將廢料中之樹脂微波加熱裂解以使其汽化,之後廢料進入第二階段之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中利用有較多氧的環境將殘餘廢料渣從碳纖維表面分離,藉以達到對廢料之完全裂解以回收碳纖維之目的。此外,經上述兩階段處理後之廢料沒有異味,也沒有有害物質汙染環境。又,經上述兩階段處理後所回收之碳纖維可進行再利用,例如製作成碳纖維板,亦即可增加再利用價值。
再者,廢料係經由兩階段(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進行微波加熱裂解,故各別之第一處理單元22之第一處理腔室221及第二處理單元32之第二處理腔室321的加熱溫度及氣體含氧量可容易被控制。
又如第4圖所示,為使廢料方便由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輸送至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之第二輸送帶33的第二高輸送端331係連通於第二入料口303,第二輸送帶33的第二低輸送端332係連通於第一出料口205。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其並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之內。
1:碳纖維回收裝置 1’:碳纖維回收裝置 1’’:碳纖維回收裝置 2:低含氧量裂解裝置 20:第一機架 201:第一較高部分 202:第一較低部分 203:第一入料口 204:第一出氣口 205:第一出料口 206:第一入氣口 21:第一連續輸送單元 22:第一處理單元 221:第一處理腔室 222:第一微波供給件 223:第一外桶 224:第一內桶 225:第一馬達 226:第一攪拌片 227:第一鏈條 23:第一輸送帶 231:第一高輸送端 232:第一低輸送端 24:破碎機 25:第一高溫焚化腔室 251:第一連接管路 26:氮氣源 261:輸氣管路 27:第一觸媒轉換器 28:第一集料單元 3: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 30:第二機架 301:第二較高部分 302:第二較低部分 303:第二入料口 304:第二出氣口 305:第二出料口 306:第二入氣口 31:第二連續輸送單元 32:第二處理單元 321:第二處理腔室 322:第二微波供給件 323:第二外桶 324:第二內桶 325:第二馬達 326:第二攪拌片 327:第二鏈條 33:第二輸送帶 331:第二高輸送端 332:第二低輸送端 35:第二高溫焚化腔室 351:第二連接管路 37:第二觸媒轉換器 38:第二集料單元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第1圖係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架構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架構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碳纖維回收裝置之處理腔室之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架構圖。
1”:碳纖維回收裝置
2:低含氧量裂解裝置
20:第一機架
201:第一較高部分
202:第一較低部分
204:第一出氣口
205:第一出料口
206:第一入氣口
21:第一連續輸送單元
22:第一處理單元
221:第一處理腔室
222:第一微波供給件
225:第一馬達
23:第一輸送帶
231:第一高輸送端
232:第一低輸送端
24:破碎機
25:第一高溫焚化腔室
251:第一連接管路
26:氮氣源
27:第一觸媒轉換器
3: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
30:第二機架
301:第二較高部分
302:第二較低部分
303:第二入料口
304:第二出氣口
305:第二出料口
306:第二入氣口
31:第二連續輸送單元
32:第二處理單元
325:第二馬達
321:第二處理腔室
322:第二微波供給件
33:第二輸送帶
331:第二高輸送端
332:第二低輸送端
35:第二高溫焚化腔室
351:第二連接管路
37:第二觸媒轉換器
38:第二集料單元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Claims (25)

  1. 一種碳纖維回收裝置,包含一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包含: 一第一機架(20),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一角度(A1)並形成一第一較高部分(201)及一第一較低部分(202),該第一較高部分(201)具有一第一入料口(203)及一第一出氣口(204),該第一較低部分(202)具有一第一出料口(205)及一第一入氣口(206); 一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設於該第一較高部分(201)並以該第一角度(A1)傾斜,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連通於該第一入料口(203);以及 一第一處理單元(22),係設於該第一較低部分(202)並以該第一角度(A1)傾斜,該第一處理單元(22)包含一第一處理腔室(221)及至少一第一微波供給件(222),該第一處理腔室(221)朝向該第一較高部分(201)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與該第一出氣口(204),該第一處理腔室(221)朝向該第一較低部分(202)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料口(205)與該第一入氣口(206),該至少一第一微波供給件(222)係朝向該第一處理腔室(221)。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一角度(A1)係於4˚至10˚的範圍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更包含一第一輸送帶(23),該第一輸送帶(23)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一高輸送端(231)及一第一低輸送端(232),該第一高輸送端(231)係連通於該第一入料口(203)。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更包含一破碎機(24),該破碎機(24)係連通於該第一低輸送端(232)。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續輸送單元(21)係為一輸送螺桿。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一處理腔室(221)包括一第一外桶(223)、一第一內桶(224)及一第一馬達(225),該第一外桶(223)係呈固定,該第一內桶(224)係設於該第一外桶(223)內,該第一馬達(225)係連結於該第一內桶(224)並帶動該第一內桶(224)於該第一外桶(223)內轉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一內桶(224)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一攪拌片(226)。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低含氧量裂解裝置(2)更包含一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一氮氣源(26)及一第一觸媒轉換器(27),該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氣口(204)與該第一觸媒轉換器(27)之間,該氮氣源(26)係連通於該第一入氣口(206)。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一高溫焚化腔室(25)係以一第一連接管路(251)連通於該第一觸媒轉換器(27),該氮氣源(26)係以一輸氣管路(261)連通於該第一入氣口(206),且該輸氣管路(261)之其中一部分係纏繞於該第一連接管路(251)之其中一部分。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更包含一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包含: 一第二機架(30),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二角度(A2)並形成一第二較高部分(301)及一第二較低部分(302),該第二較高部分(301)具有一第二入料口(303)及一第二出氣口(304),該第二較低部分(302)具有一第二出料口(305)及一第二入氣口(306),該第二入料口(303)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料口(205); 一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設於該第二較高部分(301)並以該第二角度(A2)傾斜,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303);以及 一第二處理單元(32),係設於該第二較低部分(302)並以該第二角度(A2)傾斜,該第二處理單元(32)包含一第二處理腔室(321)及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322),該第二處理腔室(321)朝向該第二較高部分(301)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與該第二出氣口(304),該第二處理腔室(321)朝向該第二較低部分(302)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料口(305)與該第二入氣口(306),該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322)係朝向該第二處理腔室(321)。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角度(A2)係於4˚至10˚的範圍中。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更包含一第二輸送帶(33),該第二輸送帶(33)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二高輸送端(331)及一第二低輸送端(332),該第二高輸送端(331)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303),該第二低輸送端(332)係連通於該第一出料口(205)。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為一輸送螺桿。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處理腔室(321)包括一第二外桶(323)、一第二內桶(324)及一第二馬達(325),該第二外桶(323)係呈固定,該第二內桶(324)係設於該第二外桶(323)內,該第二馬達(325)係連結於該第二內桶(324)並帶動該第二內桶(324)於該第二外桶(323)內轉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內桶(324)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二攪拌片(326)。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更包含一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及一第二觸媒轉換器(37),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氣口(304)與該第二觸媒轉換器(37)之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係以一第二連接管路(351)連通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37)。
  18. 一種碳纖維回收裝置,包含一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包含: 一第二機架(30),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一第二角度(A2)並形成一第二較高部分(301)及一第二較低部分(302),該第二較高部分(301)具有一第二入料口(303)及一第二出氣口(304),該第二較低部分(302)具有一第二出料口(305)及一第二入氣口(306); 一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設於該第二較高部分(301)並以該第二角度(A2)傾斜,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303);以及 一第二處理單元(32),係設於該第二較低部分(302)並以該第二角度(A2)傾斜,該第二處理單元(32)包含一第二處理腔室(321)及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322),該第二處理腔室(321)朝向該第二較高部分(301)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與該第二出氣口(304),該第二處理腔室(321)朝向該第二較低部分(302)之一端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料口(305)與該第二入氣口(306),該至少一第二微波供給件(322)係朝向該第二處理腔室(321)。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角度(A2)係於4˚至10˚的範圍中。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更包含一第二輸送帶(33),該第二輸送帶(33)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並形成一第二高輸送端(331)及一第二低輸送端(332),該第二高輸送端(331)係連通於該第二入料口(303)。
  21.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連續輸送單元(31)係為一輸送螺桿。
  22.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處理腔室(321)包括一第二外桶(323)、一第二內桶(324)及一第二馬達(325),該第二外桶(323)係呈固定,該第二內桶(324)係設於該第二外桶(323)內,該第二馬達(325)係連結於該第二內桶(324)並帶動該第二內桶(324)於該第二外桶(323)內轉動。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內桶(324)向內突出有複數個第二攪拌片(326)。
  24.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正常含氧量裂解裝置(3)更包含一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及一第二觸媒轉換器(37),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係連通於該第二出氣口(304)與該第二觸媒轉換器(37)之間。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碳纖維回收裝置,其中該第二高溫焚化腔室(35)係以一第二連接管路(351)連通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37)。
TW111208704U 2022-08-11 2022-08-11 碳纖維回收裝置 TWM635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8704U TWM635011U (zh) 2022-08-11 2022-08-11 碳纖維回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8704U TWM635011U (zh) 2022-08-11 2022-08-11 碳纖維回收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5011U true TWM635011U (zh) 2022-12-01

Family

ID=8578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8704U TWM635011U (zh) 2022-08-11 2022-08-11 碳纖維回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50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0194A (zh) * 2023-11-22 2024-02-27 江苏江拓力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材料加工的尾料回收装置
CN117772760A (zh) * 2022-12-13 2024-03-29 江苏增拓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2760A (zh) * 2022-12-13 2024-03-29 江苏增拓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600194A (zh) * 2023-11-22 2024-02-27 江苏江拓力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材料加工的尾料回收装置
CN117600194B (zh) * 2023-11-22 2024-05-03 江苏江拓力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材料加工的尾料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35011U (zh) 碳纖維回收裝置
KR101558432B1 (ko) 재생 탄소 섬유의 제조 장치 및 재생 탄소 섬유의 제조 방법
JP2013199607A (ja) 炭素繊維の回収方法
CN104211984B (zh) 一种废旧有机玻璃旋转螺式推进连续裂解方法及其设备
JP2008285601A (ja) 炭素繊維の再生処理方法
TWI663192B (zh) Carbon fiber recycling method
JP2008285600A (ja) 炭素繊維の再生処理装置
WO2019240077A1 (ja) 熱分解装置
CN1130280C (zh) 再利用发泡聚苯乙烯的方法和用于处理发泡聚苯乙烯的装置
TWI804414B (zh) 碳纖維回收裝置
CN108642286A (zh) 一种线路板的处理方法
KR101302482B1 (ko) 가연성 폐기물 처리장치
JP2006321851A (ja) 熱分解油化装置及び方法、熱分解廃棄物処理装置、有価金属回収装置
US20080241018A1 (en) Nanocarbon generating equipment
JP4440696B2 (ja) 下水汚泥の炭化方法
KR102547205B1 (ko) 고분자 폐기물의 초음파 열분해 이동장치
CN111171854A (zh) 一种轮胎物料连续性红外裂解设备及工艺方法
CN100408295C (zh) 发泡苯乙烯树脂的回收方法
CN109206659A (zh) 一种连续的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及连续性碳纤维回收装置
CN109233909A (zh) 一种污泥裂解产生的燃气循环使用的方法
JP5419611B2 (ja) 連続式炭化装置
CN211339392U (zh) 一种废旧轮胎裂解碳化冷却***
KR100715480B1 (ko) 배출공이 형성된 폐합성수지의 처리장치
CN109265736B (zh) 一种回收废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和树脂的方法
JP2021138077A (ja) リサイクル炭素繊維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