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4010U - 開啟辨識容器 - Google Patents

開啟辨識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4010U
TWM634010U TW111205698U TW111205698U TWM634010U TW M634010 U TWM634010 U TW M634010U TW 111205698 U TW111205698 U TW 111205698U TW 111205698 U TW111205698 U TW 111205698U TW M634010 U TWM634010 U TW M63401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connection
connecting surface
opening
identifica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5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晉佑
林福昌
Original Assignee
喬揚模具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喬揚模具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喬揚模具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5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4010U/zh
Publication of TWM634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401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開啟辨識容器,包括盒體及蓋體。盒體設置有至少一第一結合結構。蓋體設置有至少一第二結合結構,各個第二結合結構與對應之各個第一結合結構匹配。藉由此扣合結構設計,使容器具有開啟辨識功能。

Description

開啟辨識容器
本創作關於一種具有功能性之容器,特別有關一種能辨識容器是否曾被開啟之容器。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包裝容器,除了運輸常見的紙箱以外,最常使用的便是透明塑膠容器,透明塑膠容器兼具低成本、包裝簡便、可直接視覺確認容器內物品,例如超商的盒裝蔬果,或是店家交給外送員的即食食物。透明塑膠容器的主要結構通常包括一個盒體和一個蓋體,通常是藉由外物固定,例如橡皮筋等,又或是盒體和蓋體有簡單的卡扣結構,以完成簡單的包裝。
然而,這類容器的通常結構,並難以識別物品裝入容器後,容器是否曾被打開過,造成容器內物品的衛生及安全的疑慮,進而影響到消費者的權益。
本創作之一目的為解決消費者難以確認容器是否曾被打開之問題。
基於本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開啟辨識容器,包括盒體及蓋體;其中盒體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結合結構;其中蓋體設置有至少一第二結合結構,各個第二結合結構與對應之各個第一結合結構匹配;其中各個第一結 合結構包括第一平面、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面及預斷部;其中第一平面為由盒體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其中第一連接部設置於第一平面;其中第一連接面為由第一平面之外緣向下延伸形成;其中預斷部與第一連接面之下緣連接,且預斷部包括第二連接面、第三連接面及第二連接部;其中第二連接面之一邊與第一連接面之下緣連接;其中第三連接面之一邊與第二連接面之另一邊連接;其中第二連接部設置於第三連接面上;其中各個第二結合結構包括第二平面、包圍部、第三平面及第三連接部;其中第二平面為由蓋體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且設置於與第一平面相對應處;其中包圍部為由第二平面向上凸起形成,且包圍部之內側具有缺口;其中第三平面設置於包圍部之缺口,用於和第三連接面貼靠;其中第三連接部設置於第三平面上,其中當第一結合結構與第二結合結構完成扣合時,第三連接部位於第一連接部內,且第三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扣合。
其中第二連接面之一邊與第一連接面之下緣之連接處進一步包括第一彎折部;其中第三連接面之一邊與第二連接面之另一邊之連接處進一步包括第二彎折部。
其中第一彎折部為撕斷線或預留的折痕。
其中第二彎折部為撕斷線或預留的折痕。
其中第二連接面上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撕斷部。
其中撕斷部為由第二連接面延伸形成,且位於第一連接面及第三連接面之間。
其中第一連接部為凹孔;其中第二連接部為凸塊;其中第三連接部為凹孔。
其中包圍部之內側邊上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防摳角。
其中第三平面之高度大於等於第二平面之高度,且小於包圍部之頂面之高度。
A:開啟辨識容器
B:預斷部
1:盒體
10:第一結合結構
100:第一平面
102:第一連接部
104:第一連接面
1040:裁切邊
2:蓋體
20:第二結合結構
200:第二平面
202:包圍部
2020:防摳角
30:第一彎折部
32:第二連接面
320:撕斷部
34:第二彎折部
36:第三連接面
360:第二連接部
40:第三平面
42:第三連接部
圖1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開啟辨識容器呈開啟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之盒體之第一結合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1之蓋體之第二結合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開啟辨識容器呈閉合狀態之立體示意圖,其中A-A割面線處為第一結合結構及第二結合結構呈半扣合狀態之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之A-A割面線處之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4之A-A割面線處之剖面圖。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易於理解本創作的內容,以下結合實施例與圖式對本創作進行進一步的說明,惟各個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創作之技術特徵,提及的內容並非對本創作的限定。
請參閱圖1,本創作提供一種開啟辨識容器A,用於辨識容器是否曾被開啟,其中開啟辨識容器A包括一個盒體1及一個蓋體2,盒體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結合結構10,而蓋體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結合結構20,且各個第二結合結構20與對應之各個第一結合結構10匹配。
請參閱圖2,第一結合結構10包括第一平面100、第一連接部102、第一連接面104,以及預斷部B,其中第一平面100為由盒體1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其中第一連接部102設置於第一平面100;其中第一連接面104由第一平面100之外緣向下延伸形成;其中預斷部B包括第二連接面32、第三連接面36及第二連接部360;其中第二連接面32之一邊與第一連接面104之下緣連接;其中第三連接面36之一邊與第二連接面32之另一邊連接;其中第二連接部360設置於第三連接面36上。
請參閱圖2,第二連接面32之一邊與第一連接面104之下緣之連接處可進一步包括第一彎折部30;其中第三連接面36之一邊與第二連接面32之另一邊之連接處可進一步包括第二彎折部34;其中第二連接面32上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撕斷部320,撕斷部320為由第二連接面32延伸形成,且位於第一連接面104及第三連接面36之間,用於提供施力位置以協助拆除第二連接面32。
請參閱圖3,第二結合結構20包括第二平面200、包圍部202、第三平面40及第三連接部42;其中第二平面200,為由蓋體2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設置於與第一平面100相對應處,用於與第一平面100貼靠;其中包圍部202,為由第二平面200向上凸起形成,且包圍部202之內側具有缺口,並且在缺口處設置有第三平面40,而第三平面40上設置有第三連接部42;其中第三平面40用於和第三連接面36貼靠;其中當前述第一結合結構10與第二結合結構20完成扣合時,第三連接部42位於第一連接部102內,且第三連接部42與第二連接部360扣合;其中包圍部202用於防止第二連接部360和第三連接部42扣合後被以手指摳開;其中包圍部202之內側邊上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防摳角2020;其中防摳角2020為用於阻擋手指接觸包圍部202之內側邊緣與第三連接面36之間的縫隙,藉以進一步降低第二連接部360和第三連接部42扣合後被以手指摳開之機會。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基於前述說明,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盒體1上設置有四個第一結合結構10,其中各個第一結合結構10中,第一平面100為由盒體1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之平面;其中第一連接部102為設置於第一平面100之凹孔;其中第一連接面104為由第一平面100之外緣向下延伸形成之平面;其中第一連接面104之下緣為裁切時形成之裁切邊1040;其中預斷部B之第二連接面32及第三連接面36皆為平面;其中第二連接面32之一邊與第一連接面104之下緣之連接處為第一彎折部30;其中第三連接面36之一邊與第二連接面32之另一邊之連接處為第二彎折部34;其中第一彎折部30及第二彎折部34皆為撕斷線,但不限於此,第一彎折部30也可為第一連接面104和第二連接面32間預留的折痕,第二彎折部34也可為第二連接面32和第三連接面36間預留的折痕;其中第二連接部360為凸塊;其中第二連接面32之兩側分別延伸有撕斷部320;其中撕斷部320為耳狀延伸面,且耳狀延伸面上設置有凹槽,但不限於此,亦可為其他形狀之延伸面,或其他可以提供施力位置以協助拆除第二連接面32之具有相同功效之結構。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基於前述說明,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蓋體2上對應盒體1上設置之四個第一結合結構10處,也分別設置對應的第二結合結構20,其中各個第二結合結構20中,第二平面200由蓋體2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之平面,設置於與對應之第一結合結構10之第一平面100相對應處;包圍部202為由第二平面200向上凸出形成之包圍狀牆體,且包圍部202之內側具有缺口,並且在缺口處設置有第三平面40,第三平面40上設置有第三連接部42,包圍部202之內側邊上於對稱位置分別設有防摳角2020,使包圍部202之缺口之靠近蓋體2一側呈現三個弧狀;其中第三連接部42為設置於第三平面40之凹孔。
請參閱圖4、圖5及圖6,基於前述說明,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設置第三平面40之高度和第二平面200之高度相同,但不限於此,設 置第三平面40之高度亦可大於第二平面200之高度且小於包圍部202之頂面之高度,使第二連接部360與第三連接部42完成扣合時,第三連接面36位於包圍部202內;其中第三連接面36之外緣與包圍部202之內側邊緣貼合,使手指難以接觸第三連接面36與包圍部202之內側邊緣間之縫隙;其中第一彎折部30及第二彎折部34相互平行;其中第一彎折部30和第二彎折部34間的距離,為第二連接部360與第三連接部42完成扣合時,第一連接面104之下緣至第三平面40間之距離,第二連接部360與第三連接部42完成扣合時,第二彎折部34貼近於第三平面40之邊緣,即讓第二連接面32之另一邊貼近第三平面40之邊緣,同時使第三連接面36靠近第二連接面一側與第三平面40間貼近,使手指難以接觸第三連接面36靠近第二連接面一側與第三平面40之邊緣間之縫隙。
請參閱圖2、圖3、圖4、圖5及圖6,基於前述說明,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當第一結合結構10和第二結合結構20進行扣合時,第一平面100貼靠於第二平面200,第三連接部42容置於第一連接部102中,而第二連接面32及第三連接面36向包圍部202彎折,使第三連接面36上之第二連接部360得以與第三連接部42進行扣合;於圖4、圖5及圖6中之第一結合結構10及第二結合結構為半扣合狀態,而當第一結合結構10及第二結合結構20完全扣合時,即第二連接部360與第三連接部42完成扣合,而第三連接面36會位於包圍部202內並貼靠於第三平面40,此時包圍部202及包圍部202之內側邊上設置之防摳角2020能阻擋手指摳開完成扣合之第二連接部360與第三連接部42。
請參閱圖4、圖5及圖6,基於前述說明,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於正常使用情況下,若要分離完成扣合之第一結合結構10及第二結合結構20,由於第二連接部360與第三連接部42已扣合固定,同時第三連接面36位於包圍部 202內且貼靠於第三平面40,因此若想以手指進行摳開動作,手指將受到包圍部202阻擋,並且防摳角2020也會阻擋手指接觸包圍部202之內側邊緣及與第三連接面36之間的縫隙,進一步增加手指進行摳開動作之難度;因此若要分離完全扣合之第一結合結構10及第二結合結構20,除了藉由剪刀、美工刀等工具輔助拆除第二連接面32,或破壞第二連接面32和第一連接面104、第三連接面36間的連接外,於第二連接面32上設置有兩個撕斷部320,且第一彎折部30及第二彎折部34皆為撕斷線,因此可使用手指捏住任一個撕斷部320作為施力位置,並順著第一彎折部30及第二彎折部34撕扯,即可拆除第二連接面32。
基於前述說明,於正常使用情況下,若要分離完全扣合之第一結合結構10及第二結合結構20,需要破壞第一結合結構10之完整性,因此消費者可以輕易由外觀確認第一結合結構10及第二結合結構20扣合後是否曾被分離過,即辨識容器是否曾被開啟過之功效。
另外,本創作並不限定開啟辨識容器A之盒體1及蓋體2於未扣合時必須為分離狀態,亦可為盒體1之一側與蓋體2之一側連接,而盒體1之另一側設置至少一個第一結合結構10,蓋體之另一側且對應各個第一結合結構10位置,分別設置對應之第二結合結構20,同樣可達到封閉容器,及辨識容器是否曾被開啟過之功效,因此此類態樣也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特此說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一種能辨識容器是否曾被開啟之開啟辨識容器,通過扣合結構之設計,達到容器開啟辨識功能。
除上述定義外,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技術上或科學上的用語,皆為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在本創作所涉及的一般定義。
各實施例僅用於闡述本創作的內容,而非以此限定本創作的實施的範圍,因此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進行的均等變化與改變,皆應仍屬本創 作的涵蓋範圍。
A:開啟辨識容器
1:盒體
10:第一結合結構
2:蓋體
20:第二結合結構

Claims (9)

  1. 一種開啟辨識容器,包括:一盒體,設置有至少一第一結合結構,各該第一結合結構包括:一第一平面,為由該盒體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一連接部,設置於該第一平面;一第一連接面,為由該第一平面之外緣向下延伸形成;及一預斷部,包括;一第二連接面,該第二連接面之一邊與該第一連接面之下緣連接;及一第三連接面,該第三連接面之一邊與該第二連接面之另一邊連接;一第二連接部,設置於該第三連接面上;一蓋體,設置有至少一第二結合結構,各該第二結合結構與對應之各該第一結合結構匹配,各該第二結合結構包括:一第二平面,為由該蓋體之開口周圍向外延伸形成,設置於與該第一平面相對應處;一包圍部,為由該第二平面向上凸起形成,且該包圍部之內側具一缺口;一第三平面,該第三平面設置於該缺口,用於和該第三連接面貼靠;及一第三連接部,設置於該第三平面上,其中當該第一結合結構與該第二結合結構完成扣合時,該第三連接部位於該第一連接部內,且該第三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扣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第二連接面之一邊與該第一連接面之下緣之連接處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彎折部;其中該第三連接面之一邊與該第二連接面之另一邊之連接處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彎折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第一彎折部為撕斷線或預留的折痕。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第二彎折部為撕斷線或預留的折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第二連接面上進一步包括至少一撕斷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撕斷部為由該第二連接面延伸形成,且位於該第一連接面及該第三連接面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為凹孔;其中該第二連接部為凸塊;其中該第三連接部為凹孔。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包圍部之內側邊上進一步包括至少一防摳角。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啟辨識容器,其中該第三平面之高度大於等於該第二平面之高度,且小於該包圍部之頂面之高度。
TW111205698U 2022-05-31 2022-05-31 開啟辨識容器 TWM634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698U TWM634010U (zh) 2022-05-31 2022-05-31 開啟辨識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698U TWM634010U (zh) 2022-05-31 2022-05-31 開啟辨識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4010U true TWM634010U (zh) 2022-11-11

Family

ID=85784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5698U TWM634010U (zh) 2022-05-31 2022-05-31 開啟辨識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4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9088B (zh) * 2023-01-18 2024-04-11 南部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9088B (zh) * 2023-01-18 2024-04-11 南部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081016A (en) Container
EP2509877B1 (en) A box with an improved ope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ning such
US3119544A (en) Composite package
TW201713576A (zh) 防非法開啟且開啟後可重複使用之辨識容器
TWM634010U (zh) 開啟辨識容器
US2615610A (en) Container with reclosure and shield device
JP2008222286A (ja) 容器
US20090078750A1 (en) Tamper-resistant and leak-resistant container
JP5837666B1 (ja) 包装用箱体
TW202348508A (zh) 開啟辨識容器
US1928297A (en) Box
TWM518678U (zh) 具有辨識開啓容器結構(二)
JP2006199371A (ja) 段ボール製包装箱
US3438555A (en) Pouring spout for carton structures
US20210292041A1 (en) Tamper-evident paperboard food container
KR200430118Y1 (ko) 상품 포장 케이스
CN205686737U (zh) 一种纸式手提箱
JP5497383B2 (ja) 包装箱
EP4155225B1 (en) Foldable open-resistant container
JP6594425B2 (ja) 包装用箱体
TWI746252B (zh) 容器盒
JP2019099271A (ja) 包装箱および該包装箱用のブランクシート
US20230010949A1 (en) Folded opening-resistant container
JP7072365B2 (ja) 持ち運び用包装箱のブランクシート及び持ち運び用包装箱
US3367559A (en) Container and blanks for making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