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9000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9000U
TWM629000U TW111200760U TW111200760U TWM629000U TW M629000 U TWM629000 U TW M629000U TW 111200760 U TW111200760 U TW 111200760U TW 111200760 U TW111200760 U TW 111200760U TW M629000 U TWM629000 U TW M6290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ion
aforementioned
groove
insulating block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0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譚丙權
張曉慶
許立軍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東莞立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東莞立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東莞立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29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900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端子模組以及組裝於端子模組的複數第一導電端子。端子模組包括絕緣塊以及固定於絕緣塊上的複數第二導電端子,絕緣塊包括第一側以及第二側。第一導電端子包括暴露於第一側的第一對接部。絕緣塊的第一側還設有複數偏轉凸塊以及沿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兩個偏轉凸塊之間的偏轉槽。第一導電端子包括與第一對接部相連的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設有卡持於偏轉槽中的偏轉部。偏轉凸塊能夠沿第一方向對偏轉部進行限位。如此設置,能夠防止第一導電端子沿第一方向發生移位。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屬於連接器技術領域。
本創作要求了申請日為2021年04月08日,申請號為:202120717483.2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藉引用結合於本創作中。
習知的電連接器通常包括絕緣本體以及安裝於前述絕緣本體上的複數導電端子。前述絕緣本體的一個表面設有複數安裝槽,前述導電端子安裝於前述安裝槽中。惟,由於安裝槽和導電端子相應的對接部分均係直條狀,當導電端子安裝到位後,導電端子容易發生移位。
是以,有必要對習知的電連接器進行改良。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第一導電端子於安裝到位後發生移位的電連接器。
為實現前述目的,本創作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端子模組,前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塊以及固定於前述絕緣塊上的複數第二導電端子,前述絕緣塊包括第一側以及與前述第一側相對設置的第二側,前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暴露於前述第二側的第二對接部;以及
組裝於前述端子模組的複數第一導電端子,前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暴露於前述第一側的第一對接部,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第二對接部用以沿第一方向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
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還設有複數偏轉凸塊以及沿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兩個前述偏轉凸塊之間的偏轉槽,前述第二方向垂直於前述第一方向;
前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與前述第一對接部相連的第一連接部,前述第一連接部設有卡持於前述偏轉槽中的偏轉部,前述偏轉凸塊能夠沿前述第一方向對前述偏轉部進行限位。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偏轉部相對於前述第一方向傾斜設置。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第一連接部包括連接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偏轉部的第一直條部以及自前述偏轉部延伸的第二直條部,前述第一直條部與前述第二直條部平行於前述第一方向。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的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第一連接部位於第一平面內,前述第一導電端子還包括自前述第二直條部折彎的第一折彎部,前述第一折彎部位於第二平面內,前述第一平面垂直於前述第二平面。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包括與前述偏轉凸塊的一端相連的第一延伸凸起以及與前述偏轉凸塊的另一端相連的第二延伸凸起,其中相鄰的兩個前述第一延伸凸起之間設有定位前述第一直條部的第一延伸凹槽,相鄰的兩個前述第二延伸凸起之間設有定位前述第二直條部的第二延伸凹槽。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還包括複數第一凸塊以及位於相鄰兩個前述第一凸塊之間的第一凹槽,前述第一直條部靠近前述第一對接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一凹槽內,前述第一直條部靠近前述偏轉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一延伸凹槽內。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還包括複數第二凸塊以及位於相鄰兩個前述第二凸塊之間的第二凹槽,前述第二直條部靠近前述偏轉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二延伸凹槽內,前 述第二直條部靠近前述第一折彎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二凹槽內。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第二導電端子與前述絕緣塊注塑成型。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與前述第二對接部相連的第二連接部,前述絕緣塊的第二側設有固定於部分前述第二連接部上且沿第三方向凸出前述第二對接部的複數支撐塊,前述支撐塊沿前述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前述絕緣塊包括位於相鄰兩個前述支撐塊之間的隔槽。
作為本創作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前述電連接器包括包覆於前述端子模組和前述第二導電端子上的包覆塊以及安裝於前述包覆塊上的金屬殼體,前述包覆塊包括舌板,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的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的前述第二對接部分別暴露於前述舌板相對設置的兩個表面。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藉於第一導電端子上設置偏轉部,於絕緣塊上設置卡持前述偏轉部的偏轉槽,前述偏轉凸塊能夠沿前述第一方向對前述偏轉部進行限位,從而能夠防止前述第一導電端子沿前述第一方向發生移位。
1:第一導電端子
100:電連接器
11:第一對接部
12:第一連接部
120:偏轉部
121:第一直條部
122:第二直條部
13:第一折彎部
14:第一焊接腳
2:第二導電端子
20:端子模組
200:電路板
21:第二對接部
22:第二連接部
23:第二折彎部
24:第二焊接腳
3:絕緣塊
31:第一側
310:第一表面
311:凸起
3111:第一凸塊
3112:第二凸塊
3113:第三凸塊
3114:偏轉凸塊
3115:第一延伸凸起
3116:第二延伸凸起
312:卡槽
3121:第一凹槽
3122:第二凹槽
3123:第三凹槽
3124:偏轉槽
3125:第一延伸凹槽
3126:第二延伸凹槽
313:安裝槽
3131:第一定位凸條
3132:第二定位凸條
314:流屑槽
3141:第一流屑槽
3142:第二流屑槽
3143:第三流屑槽
316:平台部
3161:第一平台面
3162:第二平台面
32:第二側
321:支撐塊
322:隔槽
4:包覆塊
40:收容空間
41:舌板
5:金屬殼體
51:第一殼體
52:第二殼體
6:金屬隔板
61:主體部
A1-A1:第一方向
A2-A2:第二方向
A3-A3:第三方向
B:圖8中畫圈部分
C:圖8中畫圈部分
D:圖8中畫圈部分
E:圖8中畫圈部分
M:圖13中畫框部分
N:圖13中畫框部分
圖1係本創作一種實施方式中的電連接器安裝於電路板上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中的電連接器於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3係圖2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其中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被分離出來。
圖4係圖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5係包覆塊與第一導電端子和端子模組分離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6係圖5中第一導電端子和端子模組分離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7係圖6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8係圖6進一步的立體分解圖。
圖9係圖8中畫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圖。
圖10係圖8中畫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圖。
圖11係圖8中畫圈部分D的局部放大圖。
圖12係圖8中畫圈部分E的局部放大圖。
圖13係第一導電端子和端子模組組裝於一起時的俯視圖。
圖14係第一導電端子和端子模組組裝於一起時的仰視圖。
圖15係圖13中畫框部分M的局部放大圖。
圖16係圖13中畫框部分N的局部放大圖。
下面將結合圖式詳細地對本創作示例性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果存在複數具體實施方式,於不衝突的情況下,這些實施方式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當描述涉及圖式時,除非另有說明,不同圖式中相同的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內容並不代表與本創作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係與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與本創作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產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於本創作中使用的術語係僅僅出於描述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於本創作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前述”或“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
應當理解,本創作的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並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特徵的命名。同樣,“一個”或者“一”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除非另行指出,本創作中出現的“前”、“後”、“上”、“下”等類似詞語只是為了便於說明,而並非限於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種空間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詞語係一種開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現於“包括”或 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蓋出現於“包括”或者“包含”後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這並不排除出現於“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還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創作中如果出現“複數”,其含義係指兩個以及兩個以上。
請參照圖1所示,本創作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100,其用以安裝於電路板200上。前述電連接器100用以沿著第一方向A1-A1(例如前後方向)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相配合,以進行資料和/或電源傳輸。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電連接器100為通用序列匯流排C型(USB Type C)插座電連接器。當然,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前述電連接器100也可以為其它類型的電連接器,例如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插座電連接器等。
請參照圖2至圖8所示,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組20、安裝於前述端子模組20的複數第一導電端子1、包覆成型於前述端子模組20和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上的包覆塊4、以及安裝於前述包覆塊4上的金屬殼體5。
請結合圖6和圖7所示,前述端子模組20包括絕緣塊3、固定於前述絕緣塊3上的複數第二導電端子2以及固定於前述絕緣塊3上的金屬隔板6。於本創作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二導電端子2以及前述金屬隔板6與前述絕緣塊3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當然,於其它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二導電端子2以及前述金屬隔板6也可以藉組裝的方式與前述絕緣塊3進行固定。
前述絕緣塊3包括第一側31(例如上側)以及與前述第一側31相對設置的第二側32(例如下側)。前述第一側31設有第一表面310、向上凸出前述第一表面310的複數凸起311、位於相鄰兩個凸起311之間的卡槽312以及向前貫穿前述前端面的複數安裝槽313。
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安裝槽313沿著垂直於前述第一方向A1-A1的第二方向A2-A2(例如左右方向)間隔佈置,前述安裝槽313沿前述第一方向A1-A1的長度不完全相同,以滿足安裝 不同導電端子的要求。例如接地端子通常比訊號端子的長度長,是以收容接地端子的安裝槽313需要比收容訊號端子的安裝槽313長。請參照圖6、圖13和圖16所示,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絕緣塊3的第一側31還設有位於每一個前述安裝槽313的兩側的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第二定位凸條3132。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用以夾持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以降低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發生歪斜的風險。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與前述絕緣塊3一體成型,以降低製造難度。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設有位於其頂部且向上凸出前述第一表面310的尖端,以便於安裝前述述第一導電端子1。
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或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靠近前述絕緣塊3的前端面。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沿前述第一方向A1-A1前後間隔設置。如此設置,可以藉於前述第一方向A1-A1上的不同位置對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進行限位,從而提高了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的安裝可靠性。
前述凸起311包括複數第一凸塊3111、複數第二凸塊3112、複數第三凸塊3113以及複數偏轉凸塊3114,其中前述第一凸塊3111沿前述第二方向A2-A2排列成第一排,前述第二凸塊3112沿前述第二方向A2-A2排列成第二排,前述第三凸塊3113沿前述第二方向A2-A2排列成第三排,前述偏轉凸塊3114沿前述第二方向A2-A2排列成第四排。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一凸塊3111、前述第三凸塊3113、前述偏轉凸塊3114以及前述第二凸塊3112沿前述第一方向A1-A1前後依次佈置。
請參照圖6和圖15所示,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絕緣塊3的第一側31包括與前述偏轉凸塊3114的一端(例如前端)相連的第一延伸凸起3115以及與前述偏轉凸塊3114的另一端(例如後端)相連的第二延伸凸起3116,其中前述第一延伸凸起3115和前述第二延伸凸起3116平行於前述第一方向A1-A1。前述偏轉凸塊3114相對 於前述第一方向A1-A1傾斜設置。
相應地,前述卡槽312包括位於每相鄰兩個第一凸塊3111之間的第一凹槽3121、位於每相鄰兩個第二凸塊3112之間的第二凹槽3122、位於每相鄰兩個第三凸塊3113之間的第三凹槽3123、以及位於每相鄰兩個偏轉凸塊3114之間的偏轉槽3124。此外,前述卡槽312還包括位於每相鄰兩個前述第一延伸凸起3115之間的第一延伸凹槽3125以及位於每相鄰兩個前述第二延伸凸起3116之間的第二延伸凹槽3126。
請結合圖6所示,前述絕緣塊3的第一側31還設有位於前述卡槽312的底部且低於前述第一表面310的流屑槽314。前述流屑槽314用以收容組裝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時因刮擦相應的凸起311所產生的碎屑。
請參照圖10至圖12所示,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流屑槽314包括位於前述第一凹槽3121的底部的第一流屑槽3141、位於前述第二凹槽3122的底部的第二流屑槽3142、以及位於前述第三凹槽3123的底部的第三流屑槽3143。
請參照圖6和圖7所示,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包括暴露於前述第一側31的第一對接部11、與前述第一對接部11相連的第一連接部12、自前述第一連接部12的後端向下折彎而成的第一折彎部13以及自前述第一折彎部13向後延伸而成的第一焊接腳14。前述第一對接部11和前述第一連接部12位於第一平面(例如水平面)內,前述第一折彎部13位於第二平面(例如豎直面)內,前述第一平面垂直於前述第二平面。
前述第一對接部11用以收容於前述安裝槽313中,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分別與前述第一對接部11相對設置的兩側面相抵接,以將前述第一對接部11可靠固定於前述安裝槽313中。前述第一定位凸條3131和/或前述第二定位凸條3132靠近前述第一對接部11的末端,以更好地保護前述第一對接部11。
前述第一連接部12包括偏轉部120、連接前述第一對接部11和前述偏轉部120的第一直條部121以及自前述偏轉部120延伸的第二直條部122。前述第一直條部121與前述第二直條部122平行於前述第一方向A1-A1。前述第二直條部122連接前述偏轉部120和前述第一折彎部13。前述偏轉部120相對於前述第一方向A1-A1傾斜設置。
當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安裝於前述絕緣塊3之後,前述第一直條部121的前端卡持於前述第一凹槽3121內,前述第一直條部121的中部卡持於前述第三凹槽3123內,前述第一直條部121的後端卡持於前述第一延伸凹槽3125內;前述偏轉部120卡持於前述偏轉槽3124內;前述第二直條部122的前端卡持於前述第二延伸凹槽3126,前述第二直條部122的後端卡持於前述第二凹槽3122中。前述偏轉凸塊3114能夠沿前述第一方向A1-A1對前述偏轉部120進行限位,以防止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前後發生移位。
於將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安裝於前述絕緣塊3的過程中,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的前述第一直條部121和前述第二直條部122可能會與相對應的第一凸塊3111、第二凸塊3112以及第三凸塊3113的內壁面進行刮擦,由此所產生的碎屑會掉入相應的前述第一流屑槽3141、前述第二流屑槽3142以及前述第三流屑槽3143中。當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安裝到位後,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貼合於前述絕緣塊3的前述第一表面310上,從而避免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發生翹起和變形,使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安裝牢固,提高了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的安裝可靠性。
請參照圖8所示,前述第二導電端子2包括暴露於前述絕緣塊3的前述第二側32的第二對接部21、與前述第二對接部21相連的第二連接部22、自前述第二連接部22的後端向下折彎而成的第二折彎部23以及自前述第二折彎部23向後延伸而成的第二焊接腳24。前述第一對接部11和前述第二對接部21用以沿前述第一方向A1-A1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
請參照圖7和圖14所示,前述絕緣塊3的第二側32設 有固定於部分前述第二連接部22上且沿第三方向A3-A3(例如從上到下的方向)凸出前述第二對接部21的複數支撐塊321。前述支撐塊321沿前述第二方向A2-A2間隔設置。前述絕緣塊3包括位於相鄰兩個前述支撐塊321之間的隔槽322。前述支撐塊321用以防止前述第二對接部21被外力壓傷、發生歪斜或者變形,從而使前述第二導電端子2能夠滿足更高的資料傳輸要求。
請參照圖8和圖9所示,前述絕緣塊3還包括中間寬、上下兩端漸窄的平台部316,前述平台部316設有用以支撐前述第一對接部11的第一平台面3161以及用以支撐前述第二對接部21的第二平台面3162。藉設置這種結構,一方面能夠保持前述絕緣塊3的結構強度,另一方面便於將前述包覆塊4成型且固定於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和前述端子模組20上。
請參照圖8所示,前述金屬隔板6包括用以將前述第一對接部11和前述第二對接部21隔開的主體部61,以提高屏蔽效果。
請參照圖3和圖4所示,前述包覆塊4包括舌板41,前述第一導電端子1的前述第一對接部11和前述第二導電端子2的前述第二對接部21分別暴露於前述舌板41相對設置的兩個表面(例如上表面和下表面)。
於本創作圖示的實施方式中,前述金屬殼體5包括第一殼體51以及第二殼體52。前述第一殼體51大致呈中空的筒狀。前述第一殼體51套接於前述包覆塊4上,以形成圍繞前述舌板41的收容空間40。前述第二殼體52藉點焊等方式固定於前述第一殼體51,前述第二殼體52用以安裝於電路板200上。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創作而並非限制本創作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對本創作的理解應該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為基礎,儘管本說明書參照前述的實施方式對本創作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惟,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對本創作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的技 術方案及其改進,均應涵蓋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20:偏轉部
121:第一直條部
122:第二直條部
3114:偏轉凸塊
3115:第一延伸凸起
3116:第二延伸凸起
3124:偏轉槽
3125:第一延伸凹槽
3126:第二延伸凹槽
A1-A1:第一方向
A2-A2:第二方向
M:圖13中畫框部分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端子模組,前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塊以及固定於前述絕緣塊上的複數第二導電端子,前述絕緣塊包括第一側以及與前述第一側相對設置的第二側,前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暴露於前述第二側的第二對接部;以及
    組裝於前述端子模組的複數第一導電端子,前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暴露於前述第一側的第一對接部,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第二對接部用以沿第一方向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
    其中: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還設有複數偏轉凸塊以及沿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兩個前述偏轉凸塊之間的偏轉槽,前述第二方向垂直於前述第一方向;
    前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與前述第一對接部相連的第一連接部,前述第一連接部設有卡持於前述偏轉槽中的偏轉部,前述偏轉凸塊能夠沿前述第一方向對前述偏轉部進行限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偏轉部相對於前述第一方向傾斜設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連接部包括連接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偏轉部的第一直條部以及自前述偏轉部延伸的第二直條部,前述第一直條部與前述第二直條部平行於前述第一方向。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的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第一連接部位於第一平面內,前述第一導電端子還包括自前述第二直條部折彎的第一折彎部,前述第一折彎部位於第二平面內,前述第一平面垂直於前述第二平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包括與前述偏轉凸塊的一端相連的第一延伸凸起以及與前述偏轉凸塊的 另一端相連的第二延伸凸起,其中相鄰的兩個前述第一延伸凸起之間設有定位前述第一直條部的第一延伸凹槽,相鄰的兩個前述第二延伸凸起之間設有定位前述第二直條部的第二延伸凹槽。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還包括複數第一凸塊以及位於相鄰兩個前述第一凸塊之間的第一凹槽,前述第一直條部靠近前述第一對接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一凹槽內,前述第一直條部靠近前述偏轉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一延伸凹槽內。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塊的第一側還包括複數第二凸塊以及位於相鄰兩個前述第二凸塊之間的第二凹槽,前述第二直條部靠近前述偏轉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二延伸凹槽內,前述第二直條部靠近前述第一折彎部的一端卡持於前述第二凹槽內。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導電端子與前述絕緣塊注塑成型。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與前述第二對接部相連的第二連接部,前述絕緣塊的第二側設有固定於部分前述第二連接部上且沿第三方向凸出前述第二對接部的複數支撐塊,前述支撐塊沿前述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前述絕緣塊包括位於相鄰兩個前述支撐塊之間的隔槽。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連接器包括包覆於前述端子模組和前述第二導電端子上的包覆塊以及安裝於前述包覆塊上的金屬殼體,前述包覆塊包括舌板,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的前述第一對接部和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的前述第二對接部分別暴露於前述舌板相對設置的兩個表面。
TW111200760U 2021-04-08 2022-01-19 電連接器 TWM6290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7483.2 2021-04-08
CN202120717483.2U CN215184618U (zh) 2021-04-08 2021-04-0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9000U true TWM629000U (zh) 2022-07-01

Family

ID=7935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0760U TWM629000U (zh) 2021-04-08 2022-01-19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4618U (zh)
TW (1) TWM62900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4618U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48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0218088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514472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558006B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TWI631780B (zh) 電連接器
TWI548158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01989699B (zh) 连接器
TWI648916B (zh) 插頭連接器
CN210350162U (zh) 电连接器
TW201703374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TW201526415A (zh) 插座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頭連接器
US200702986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073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fastening device
TW202224289A (zh) 端子模組以及背板連接器
TW202234766A (zh) 插頭連接器、插座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CN109301570B (zh) 电连接器
CN11093200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TWI792271B (zh) 背板連接器組件
TWM629000U (zh) 電連接器
TWM631355U (zh) 電連接器
TWM628619U (zh) 電連接器
US94131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foolproof structure
TWM598543U (zh) 互聯連接器
CN215184840U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