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8959U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8959U
TWM628959U TW110215019U TW110215019U TWM628959U TW M628959 U TWM628959 U TW M628959U TW 110215019 U TW110215019 U TW 110215019U TW 110215019 U TW110215019 U TW 110215019U TW M628959 U TWM628959 U TW M6289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quantum dot
dot film
con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5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文彥
翁兆泓
劉明達
陳信瑋
楊越峰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揚昕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台灣揚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揚昕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台灣揚昕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揚昕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28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8959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發光元件、量子點膜、至少一光學膜及調光元件。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藍光。量子點膜設置於藍光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藍光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分別轉換為紅光及綠光。至少一光學膜設置於量子點膜上。調光元件設置於至少一光學膜與量子點膜之間。調光元件具有分別朝向量子點膜及至少一光學膜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量子點膜凸出的多個錐體。此外,包括上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被提出。本新型創作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可提供良好的出光輝度表現。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模組及光學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現行藍光背光模組一般包括藍光發光元件、設置於藍光發光元件上的量子點膜和設置於量子點膜上的多張稜鏡片。藍光發光元件用以發出可見光的藍光波段。經量子點膜的轉換,部分的藍光波段被轉換為可見光的其它波段,進而產生人眼所感知的白光。一般而言,量子點膜上的白光光場為朗伯形式(Lambertian type),而需使用多張稜鏡片收斂朗伯形式的白光光場,以提升背光模組的出光輝度。然而,仍有部分具大發散角的白光無法被多張稜鏡片所收斂,使得背光模組的出光輝度無法進一步提升。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新型創作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先前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新型創作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新型創作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提供良好的出光輝度表現。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提供良好的出光輝度表現。
本新型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新型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包括發光元件、量子點膜、至少一光學膜及調光元件。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藍光。量子點膜設置於藍光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藍光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分別轉換為紅光及綠光。至少一光學膜設置於量子點膜上。調光元件設置於至少一光學膜與量子點膜之間。調光元件具有分別朝向量子點膜及至少一光學膜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量子點膜凸出的多個錐體。
為達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組及設置於上述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錐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底面為多邊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錐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底面為圓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錐體包括多個類角錐,多個類角錐的其中每一個具有底面、頂面及多個側面,底面與頂面相對設置,多個類角錐的其中每一個的頂點位於頂面,且多個側面設置於底面與頂面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頂面為平面或凸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類角錐的其中每一個更具有多個交接面,且多個交接面的其中每一個設置於多個側面之間以及底面與頂面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交接面為平面或凸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錐體的其中每一個具有底面、多個側面及頂點,底面與頂點相對設置,多個側面設置於底面與頂點之間,多個側面包括相鄰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的連接於頂點的兩側邊夾有第一夾角,第二側面的連接於頂點的兩側邊夾有第二夾角,且第一夾角的角度與第二夾角的角度不同。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錐體的其中每一個具有底面、多個側面及頂點,底面與頂點相對設置,多個側面設置於底面與頂點之間,多個側面的其中每一個的連接於頂點的兩側邊夾有一個夾角,且所述一個夾角的角度落在5 o到175 o的範圍。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調光元件的第二表面具有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且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的形狀與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的形狀不同。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至少一光學膜凸出的多個凸透鏡。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凸透鏡於量子點膜上的多個垂直投影為多個圓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凸透鏡於量子點膜上的多個垂直投影為多個橢圓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包括多個柱體,多個柱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多個錐體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排成陣列,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柱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剖面為三角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柱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剖面為圓形的一部分。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光學膜片包括第一稜鏡片、第二稜鏡片及擴散片。調光元件設置於第一稜鏡片與量子點膜之間,且第一稜鏡片具有在第三方向延伸的多個第一稜鏡柱。第一稜鏡片設置於第二稜鏡片與調光元件之間。第二稜鏡片具有在第四方向延伸的多個第二稜鏡柱,且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交錯。第二稜鏡片設置於擴散片與第一稜鏡片之間。
基於上述,透過調光元件的第一表面的多個錐體,來自於量子點膜且具有大發散角的部分白光可被引導向正向方向。藉此,來自量子點膜的白光可被充分運用,達到提升背光模組的出光輝度的效果。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新型創作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創作。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新型創作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1,顯示裝置10包括背光模組100及顯示面板200,其中顯示面板200設置於背光模組100上。顯示面板200例如可包括畫素陣列基板210、對向基板220及非自發光顯示介質230,其中畫素陣列基板210與對向基板220相對設置,而非自發光顯示介質230設置於畫素陣列基板210與對向基板220之間。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非自發光顯示介質230可為液晶,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背光模組100包括發光元件110,適於發出藍光L B。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10例如是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LED);但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10也可以是其它尺寸及/或種類。
背光模組100更包括量子點膜120,設置於藍光L B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藍光L B的第一部分L B1及第二部分L B2分別轉換為紅光L R及綠光L G。藍光L B的第三部分L B3通過量子點膜120但未被轉換。由藍光L B的第一部分L B1轉換出的紅光L R、由藍光L B的第二部分L B2轉換出的綠光L G與未被轉換的藍光L B的第三部分L B3混合後形成白光Lw。
背光模組100更包括調光元件130,設置於至少一光學膜140與量子點膜120之間,且具有分別朝向量子點膜120及至少一光學膜140的第一表面130a及第二表面130b。
圖2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調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及圖2,值得注意的是,調光元件130的第一表面130a具有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MS1,且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MS1包括朝向量子點膜120凸出的多個錐體131。在本實施例中,多個錐體131可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排成一個陣列,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交錯。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可選擇性地相互垂直,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量子點膜120的白光Lw的光場為朗伯形式(Lambertian type)。也就是說,來自量子點膜120的部分白光Lw具有大發散角φ。透過錐體131的折射及反射作用,具有大發散角φ的部分白光Lw可被引導向正向方向n。藉此,來自量子點膜120的白光Lw可被充分運用,達到提升背光模組100的出光輝度的效果。
此外,再回到圖1,背光模組100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140,設置於量子點膜120上。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光學膜140可包括依序設置於量子點膜120上方的第一稜鏡片141、第二稜鏡片142及擴散片143,第一稜鏡片141設置於第二稜鏡片142與調光元件130之間,且調光元件130設置於第一稜鏡片141與量子點膜120之間,第二稜鏡片142設置於擴散片143與第一稜鏡片141之間,擴散片143設置於顯示面板200與第二稜鏡片142之間,其中第一稜鏡片141具有在第三方向d3延伸的多個第一稜鏡柱141a,第二稜鏡片142具有在第四方向d4延伸的多個第二稜鏡柱142a,且第三方向d3與第四方向d4交錯。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方向d3與第四方向d4可選擇性地相互垂直,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此外,本新型創作也不限制至少一光學膜140的種類、數量及配置方式;在其它實施例中,至少一光學膜140也可包括其它種類、其它數量及/或以其它方式配置的光學膜。
圖3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圖3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3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圖3D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及圖3A至圖3D,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錐體131具有底面131a、多個側面131c及頂點131p,底面131a與頂點131p相對設置,頂點131p較接近量子點膜120,而底面131a較遠離量子點膜120,多個側面131c設置於底面131a與頂點131p之間。每一側面131c的連接於頂點131p的兩側邊131e夾有夾角θ,且夾角θ的角度落在5 o到175 o的範圍。較佳地是,夾角θ的角度可落在60 o到100 o的範圍,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錐體131的多個側面131c包括相鄰的第一側面131c-1及第二側面131c-2,第一側面131c-1的連接於頂點131p的兩側邊131e夾有第一夾角θ1,且第二側面131c-2的連接於頂點131p的兩側邊131e夾有第二夾角θ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夾角θ1的角度與第二夾角θ2的角度可選擇性地相同,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錐體131的底面131a可選擇性地是多邊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錐體131可選擇性地是多邊形角錐。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錐體131的底面131a可為正方形,而每一錐體131可為方錐。然而,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錐體131也可以是其它形狀,以下將於後續段落配合其它圖式舉例說明之。
另外,每一錐體131在正向方向n上具有高度H(標示於圖1)。在本實施例中,多個錐體131的多個高度H實質上可相等。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多個錐體131的多個高度H也可不相等。
圖4示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錐體的頂角的角度、第一稜鏡片的頂角的角度及第二稜鏡片的頂角的角度與背光模組的出光輝度增益比之間的關係。請參照圖1、圖3B及圖4,圖4所指的錐體131的頂角即前述的夾角θ(標示於圖3B);圖4所指的第一稜鏡片141的頂角是:第一稜鏡柱141a的相鄰兩側面141as的夾角α(標示於圖1);圖4所指的第二稜鏡片142的頂角是:第二稜鏡柱142a的相鄰兩側面142as的夾角β(標示於圖1)。圖4所指的背光模組100的出光輝度增益比是:圖1的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的出光輝度與未繪示的比較例的背光模組的出光輝度的比值,其中比較例的背光模組與圖1的背光模組100的差異僅在於:比較例的背光模組將圖1的背光模組100的調光元件130替換為擴散片。
請參照圖1、圖3B及圖4,由圖4的數據可知,在本實施例中,較佳地是,第一稜鏡片141的頂角(即夾角α)的角度及第二稜鏡片142的頂角(即夾角β)的角度落在80 o到110 o的範圍,調光元件130的錐體131的頂角(即夾角θ)的角度落在60 o到100 o的範圍,能使背光模組100的出光輝度增益比大於1。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最佳地是,令第一稜鏡片141的頂角(即夾角α)的角度及第二稜鏡片142的頂角(即夾角β)的角度為90 o,且令調光元件130的錐體131的頂角(即夾角θ)的角度為80 o,以使背光模組100的出光輝度增益比具有最大值,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述。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調光元件的一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5的顯示裝置10A及其背光模組100A與圖1的顯示裝置10及其背光模組100與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圖5的調光元件130A與圖1的調光元件130不同。
請參照圖5及圖6,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調光元件130A的第二表面130b具有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MS2,且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MS1的形狀與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MS2的形狀不同。透過調光元件130A的第二光學微結構MS2,可避免調光元件130A與上方的至少一光學膜140相吸附。此外,第二光學微結構MS2還可避免調光元件130A與至少一光學膜140間的干涉。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MS2包括朝向至少一光學膜140凸出的多個凸透鏡134。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凸透鏡134於量子點膜120上的多個垂直投影可選擇性地為多個圓形,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7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調光元件的一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7的顯示裝置10B及其背光模組100B與圖5的顯示裝置10A及其背光模組100A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圖7的調光元件130B的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MS2所包括的多個凸透鏡134B與圖5的調光元件130A的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MS2所包括的多個凸透鏡134不同。請參照圖7及圖8,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凸透鏡134B朝向至少一光學膜140凸出,且多個凸透鏡134B於量子點膜120上的多個垂直投影可選擇性地為多個橢圓形,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9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9的顯示裝置10C及其背光模組100C與圖5的顯示裝置10A及其背光模組100A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圖9的調光元件130C與圖5的調光元件130A不同。
請參照圖9,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調光元件130C的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MS2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多個柱體136。在本實施例中,調光元件130C的柱體136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d1)與第一稜鏡片141的第一稜鏡柱141a的延伸方向(即第三方向d3)交錯,以避免調光元件130C與至少一光學膜140間的干涉。在本實施例中,柱體136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d1)與第二稜鏡片142的第二稜鏡柱142a的延伸方向(即第四方向d4)可相同也可相交錯,本新型創作並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圖9,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柱體136的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剖面136s可選擇性地為三角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調光元件130C的柱體136可為三角柱,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10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0的顯示裝置10D及其背光模組100D與圖9的顯示裝置10C及其背光模組100C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圖10的調光元件130D的柱體136D與圖9的調光元件130C的柱體136不同。
請參照圖10,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柱體136D的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剖面136sD可為圓形的一部分(例如:優弓形、劣弓形或半圓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調光元件130D的柱體136D可為優弓形柱體、劣弓形柱體或半圓形柱體,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
圖11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1的顯示裝置10E及其背光模組100E與圖1的顯示裝置10及其背光模組100類似,以下說明兩者的差異。在圖1的實施例中,量子點膜120設置於發光元件110與調光元件130之間。也就是說,圖1的背光模組100為直下式背光模組。在圖11的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00E更包括導光元件150,其中量子點膜120設置於導光元件150與調光元件130之間,而發光元件110設置於導光元件150的至少一側。也就是說,圖11的背光模組100E為側入式背光模組。
圖12A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圖12B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2C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圖12D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2A至圖12D,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A的底面131a可選擇性地是三角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A可選擇性地是三角錐。錐體131A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3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圖13B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3C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圖13D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3A至圖13D,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B的底面131a可選擇性地是五邊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B可選擇性地是五角錐。錐體131B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4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圖14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4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圖14D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4A至圖14D,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C的底面131a可選擇性地是六邊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C可選擇性地是六角錐。錐體131C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5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圖15B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5C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圖15D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5A至圖15D,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D的底面131a可選擇性地是圓形,且錐體131D的側面131c為一個曲面。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D可選擇性地是圓錐。錐體131D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6A為本新型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圖16B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6C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6A至圖16C,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E具有底面131a、多個側面131c及頂點131p,底面131a與頂點131p相對設置,多個側面131c設置於底面131a與頂點131p之間,多個側面131c包括相鄰的第一側面131c-1及第二側面131c-2,第一側面131c-1的連接於頂點131p的兩側邊131e夾有第一夾角θ1,第二側面131c-2的連接於頂點131p的兩側邊131e夾有第二夾角θ2,且第一夾角θ1的角度與第二夾角θ2的角度不同。錐體131E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7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圖17B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7C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7A至圖17C,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F包括類角錐,類角錐具有底面131a、頂面131b及多個側面131c,底面131a與頂面131b相對設置,每一類角錐的頂點131p位於頂面131b,且多個側面131c設置於底面131a與頂面131b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類角錐的頂面131b例如是凸面,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錐體131F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8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圖18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8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8A至圖18C,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G包括多個類角錐。圖18A至圖18C的類角錐與圖17A至圖17C的類角錐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圖18A至圖18C的實施例中,類角錐更具有多個交接面131d,且每一交接面131d設置於多個側面131c之間以及底面131a與頂面131b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類角錐的交接面131d例如是凸面,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錐體131G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圖19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圖19B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圖19C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9A至圖19C,在本實施例中,錐體131H包括多個類角錐。圖19A至圖19C的類角錐與圖18A至圖18C的類角錐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圖19A至圖19C的實施例中,類角錐的頂面131bH及交接面131dH例如是平面,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錐體131H可用以取代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100A、100B、100C、100D或100E的錐體131,以此方式形成的背光模組及包括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也在本新型創作所欲保護的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包括適於發出藍光的發光元件、適於將藍光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分別轉換為紅光及綠光的量子點膜、設置於量子點膜上的至少一光學膜和設置於至少一光學膜與量子點膜之間的調光元件。調光元件具有分別朝向量子點膜及至少一光學膜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特別是,調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且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量子點膜凸出的多個錐體。透過錐體的折射及反射作用,來自於量子點膜且具有大發散角的部分白光可被引導向正向方向。藉此,來自量子點膜的白光可被充分運用,達到提升背光模組出光輝度的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創作實施的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創作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創作專利涵蓋的範圍內。另外,本新型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新型創作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創作的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10A、10B、10C、10D、10E:顯示裝置 100、100A、100B、100C、100D、100E:背光模組 110:發光元件 120:量子點膜 130、130A、130B、130C、130D:調光元件 130a:第一表面 130b:第二表面 131、131A、131B、131C、131D、131E、131F、131G、131H:錐體 131a:底面 131b、131bH:頂面 131c、141as、142as:側面 131c-1:第一側面 131c-2:第二側面 131d、131dH:交接面 131e:側邊 131p:頂點 134、134B:凸透鏡 136、136D:柱體 136s、136sD:剖面 140:光學膜 141:第一稜鏡片 141a:第一稜鏡柱 142:第二稜鏡片 142a:第二稜鏡柱 143:擴散片 150:導光元件 200:顯示面板 210:畫素陣列基板 220:對向基板 230:非自發光顯示介質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H:高度 L B:藍光 L B1:第一部分 L B2:第二部分 L B3:第三部分 L R:紅光 L G:綠光 L w:白光 MS1:第一光學微結構 MS2:第二光學微結構 n:正向方向 θ:夾角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α、β:夾角 φ:發散角。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調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3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3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3D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4示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錐體的頂角的角度、第一稜鏡片的頂角的角度及第二稜鏡片的頂角的角度與背光模組的出光輝度增益比之間的關係。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調光元件的一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調光元件的一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9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2A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2B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2C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2D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3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3B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3C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3D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4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4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4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4D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5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5B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5C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5D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6A為本新型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6B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6C為本新型創作又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7A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7B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7C為本新型創作再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8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8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8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19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仰視示意圖。 圖19B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前視體示意圖。 圖19C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一個錐體的側視示意圖。
10:顯示裝置
100:背光模組
110:發光元件
120:量子點膜
130:調光元件
130a:第一表面
130b:第二表面
131:錐體
140:光學膜
141:第一稜鏡片
141a:第一稜鏡柱
141as、142as:側面
142:第二稜鏡片
142a:第二稜鏡柱
143:擴散片
200:顯示面板
210:畫素陣列基板
220:對向基板
230:非自發光顯示介質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H:高度
LB:藍光
LB1:第一部分
LB2:第二部分
LB3:第三部分
LR:紅光
LG:綠光
Lw:白光
MS1:第一光學微結構
n:正向方向
α、β:夾角

Claims (18)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 一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藍光; 一量子點膜,設置於該藍光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該藍光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分別轉換為一紅光及一綠光; 至少一光學膜,設置於該量子點膜上;以及 一調光元件,設置於該至少一光學膜與該量子點膜之間,其中該調光元件具有分別朝向該量子點膜及該至少一光學膜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且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該量子點膜凸出的多個錐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錐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底面為多邊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錐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底面為圓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錐體包括多個類角錐,該些類角錐的其中每一個具有一底面、一頂面及多個側面,該底面與該頂面相對設置,該些類角錐的其中每一個的一頂點位於該頂面,且該些側面設置於該底面與該頂面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頂面為平面或凸面。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類角錐的其中每一個更具有多個交接面,且該些交接面的其中每一個設置於該些側面之間以及該底面與該頂面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交接面為平面或凸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錐體的其中每一個具有一底面、多個側面及一頂點,該底面與該頂點相對設置,該些側面設置於該底面與該頂點之間,該些側面包括相鄰的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的連接於該頂點的兩側邊夾有一第一夾角,該第二側面的連接於該頂點的兩側邊夾有一第二夾角,且該第一夾角的角度與該第二夾角的角度不同。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錐體的其中每一個具有一底面、多個側面及一頂點,該底面與該頂點相對設置,該些側面設置於該底面與該頂點之間,該些側面的其中每一個的連接於該頂點的兩側邊夾有一夾角,且該夾角的角度落在5 o到175 o的範圍。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調光元件的該第二表面具有多個第二光學微結構,且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的形狀與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的形狀不同。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該至少一光學膜凸出的多個凸透鏡。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凸透鏡於該量子點膜上的多個垂直投影為多個圓形。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凸透鏡於該量子點膜上的多個垂直投影為多個橢圓形。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包括多個柱體,該些柱體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該些錐體在該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成一陣列,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柱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剖面為一三角形。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柱體的其中每一個的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剖面為一圓形的一部分。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光學膜片包括: 一第一稜鏡片,其中該調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稜鏡片與該量子點膜之間,且該第一稜鏡片具有在一第三方向延伸的多個第一稜鏡柱; 一第二稜鏡片,其中該第一稜鏡片設置於該第二稜鏡片與該調光元件之間,該第二稜鏡片具有在一第四方向延伸的多個第二稜鏡柱,且該第三方向與該第四方向交錯;以及 一擴散片,其中該第二稜鏡片設置於該擴散片與該第一稜鏡片之間。
  18.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背光模組,包括: 一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藍光; 一量子點膜,設置於該藍光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該藍光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分別轉換為一紅光及一綠光; 至少一光學膜,設置於該量子點膜上;以及 一調光元件,設置於該至少一光學膜與該量子點膜之間,其中該調光元件具有分別朝向該量子點膜及該至少一光學膜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多個第一光學微結構,且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包括朝向該量子點膜凸出的多個錐體;以及 一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
TW110215019U 2021-10-29 2021-12-16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M6289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5729.6U CN216118311U (zh) 2021-10-29 2021-10-29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02122625729.6 2021-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959U true TWM628959U (zh) 2022-07-01

Family

ID=80710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5019U TWM628959U (zh) 2021-10-29 2021-12-16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3614A1 (zh)
CN (1) CN216118311U (zh)
TW (1) TWM62895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33999B2 (en) * 2021-12-27 2024-03-19 Coretr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structure film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98270B2 (en) * 2008-12-30 2021-12-14 Nanosys, Inc. Quantum dot films, lighting devices, and lighting methods
TWI457663B (zh) * 2012-05-16 2014-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KR102557311B1 (ko) * 2016-08-08 2023-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61280B1 (ko) * 2018-03-21 2023-08-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102543576B1 (ko) * 2018-08-31 2023-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21163724A (ja) * 2020-04-03 2021-10-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874559B2 (en) * 2021-09-23 2024-01-16 Apple Inc. Display modules with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8311U (zh) 2022-03-22
US20230133614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406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JP730311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光源、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325639B2 (ja) 発光装置
JP4589361B2 (ja) 光源キューブ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平面光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539209B (zh) 背光模組
US932932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WO2009125618A1 (ja) 発光装置
JPWO2012004975A1 (ja) 配光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並びに配光制御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684584B2 (en) Ultra-thin backlight
US1087731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TWI738472B (zh) 光學組件與顯示裝置
US20170031086A1 (en) 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74317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9378404A (zh) 一种3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EP3781983A1 (en) Out-coupling structure for a light guide
WO2018214611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M628959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4464604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背光模组的封装方法
CN109407405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3782147A1 (en) Segmented backlight structure
JP484210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2223447A (zh) 擴散板及具擴散板的背光模組
CN107797337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19201729A1 (en) Segmented backlight structure with in-coupling structures
JP6798980B2 (ja) 光源用レンズ、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