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5470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5470U
TWM625470U TW110212844U TW110212844U TWM625470U TW M625470 U TWM625470 U TW M625470U TW 110212844 U TW110212844 U TW 110212844U TW 110212844 U TW110212844 U TW 110212844U TW M625470 U TWM625470 U TW M62547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sing
housing
accommodating spac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2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莊順榮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2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5470U/zh
Priority to CN202123314477.1U priority patent/CN217134714U/zh
Publication of TWM625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547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係包含一第一組件與一第二組件。第一組件包含一第一殼體、一第三殼體、一第一端子與一第三端子。其中,第三端子用於傳輸電源。第二組件包含一第二殼體、一第四殼體、一第二端子、一第四端子與一舌板。舌板設置第二端子以對應第一端子與設置第四端子以對應第三端子。其中,第四端子用於傳輸電源。藉由第一組件組合第二組件,讓第一端子挾持第二端子以電性地連接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和讓第三端子挾持第四端子以電性地連接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進而在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之間傳遞一訊號與電源。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創作為一種連接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可以傳送訊號與電源的連接器。
傳統中,連接器可以同時傳送電源(或稱電力)與訊號,但是訊號與電源同時進行傳輸時彼此容易互相產生干擾,特別是在高速度傳輸與大電流傳輸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相互干擾的情況。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連接器,可用以解決傳統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本創作之第一目的係提供一種連接器,係用於傳輸訊號與獨立地傳送電源。
本創作之第二目的係根據上述連接器,係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分別地可以作為固定結構與浮動式結構。
本創作之第三目的係提供根據上述連接器,係在傳輸電源的端子與傳輸訊號的端子之間相距一預定距離。
本創作之第四目的係根據上述連接器,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可為分離式的組件或是一體成型的組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係包含一第一組件與一第二組件。第一組件包含一第一殼體、一第三殼體、一第一端子與一第三端子。第一殼體接合第三殼體,又第一殼體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三殼體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間。第一組件形成複數第一穿孔以連通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三容置空間。第一容置空間形成一第一端子槽與一第三端子槽。第一端子設置於第一端子槽且透過該等第一穿孔之一者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三容置空間,又第三端子設置於第三端子槽且透過該等第一穿孔之另一者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三容置空間。其中,第一端子槽形成在第一容置空間之內壁的中間處和第三端子槽形成在鄰近內壁的中間處的一側,又第三端子用於傳輸一電源。第二組件包含一第二殼體、一第四殼體、一第二端子、一第四端子與一舌板。第二殼體接合第四殼體,又第二殼體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間與第四殼體形成一第四容置空間。第二組件形成複數第二穿孔以連通第二容置空間與第四容置空間。舌板設置於第四容置空間。舌板形成一第二端子槽與一第四端子槽。第二端子槽設置第二端子以對應第一端子,又第二端子透過該等第二穿孔之一者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與第四容置空間,又第四端子槽設置第四端子以對應第三端子,又第四端子透過該等第二穿孔之另一者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與第四容置空間。其中,第二端子槽形成在舌板之外壁的中間處和第四端子槽形成在鄰 近外壁的中間處的一側,又第四端子用於傳輸電源。其中,藉由第一組件組合第二組件,讓第一端子挾持第二端子以電性地連接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和讓第三端子挾持第四端子以電性地連接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進而在第一組件與第二組件之間傳遞一訊號與電源。
相較於傳統的連接器,本創作提出一種連接器,其可以應用於二個印刷電路板之間的板對板連接。又,在連接器之公頭(亦可稱第一組件)與母座(亦可稱第二組件)可分別地提供固定結構與浮動結構等的多種態樣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域與要求。另外,藉由卡扣與限位等結構,使得一個或多個元件能夠緊密地且穩固地結合。
2、2'、2"、2''':連接器
4、4'、4"、4''':第一組件
42、42':第一殼體
422、422':第一端子槽
424、424':第三端子槽
426、426':第一穿孔
428、428':第一槽孔
4210、4210':第一結合件
44、44':第三殼體
442':第三結合件
46、46'、46":第一端子
462、462'、462":第一一端
464、464":第一三端
466、466'、466":第一本體
468、468'、468":第一延伸件
48、48'、48":第三端子
482、482'、482":第三一端
484、484'、484":第三三端
486、486":第三本體
4862:第三電極片
488、488'、488":第三延伸件
410、410'、410":第一固定件
6、6'、6"、6''':第二組件
62、62'、62":第二殼體
64、64'、64":第四殼體
642":第四結合件
66、66'、66":第二端子
662:第二二端
664、664'、664":第二四端
666:第二本體
668:第二延伸件
68、68'、68":第四端子
682、682'、682":第四四端
684、684'、684":第四二端
686、686'、686":第四本體
6862:第四電極片
688、688'、688":第四延伸件
610、610":舌板
612、612'、612":第二固定件
6102、6102":第二端子槽
6104、6104":第四端子槽
622:第二槽孔
626:第二穿孔
SP1、SP1':第一容置空間
SP2、SP2":第二容置空間
SP3:第三容置空間
SP4:第四容置空間
D1、D':預定距離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a)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立體圖。
圖2(b)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仰視圖。
圖2(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俯視圖。
圖3(a)係說明本創作圖2(a)至圖2(c)之第一端子與第三端子的示意圖。
圖3(b)係說明本創作圖3(a)之第三端子的另一實施示意圖。
圖4(a)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立體圖。
圖4(b)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俯視圖。
圖4(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仰視圖。
圖5(a)係說明本創作圖4(a)至圖4(c)之第二端子與第四端子的立體圖。
圖5(b)係說明本創作圖5(a)之第四端子的另一實施示意圖。
圖6係說明本創作圖3(a)與圖5(a)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的連接示意圖。
圖7係說明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8係說明本創作圖7之第一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9係說明本創作圖7之第一組件之第一端子、第三端子與第三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0係說明本創作圖7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的組合示意圖。
圖11係說明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12係說明本創作圖11之第二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3係說明本創作圖12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與第四殼體的組合示意圖。
圖14係說明本創作圖12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的組合示意圖。
圖15係說明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16係說明本創作圖8之第一結合件與第三結合件的另一實施例。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於本創作中,係使用「一」或「一個」來描述本文所述的單元、元件和組件。此舉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且對本創作之範疇提供一般性的意義。因此,除非很明顯地另指他意,否則此種描述應理解為包括一個、至少一個,且單數也同時包括複數。
於本創作中,用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類似用語意欲涵蓋非排他性的包括物。舉例而言,含有複數要件的一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不僅限於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但卻是該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確說明,用語「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請參考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在圖1中,連接器2包含一第一組件4與一第二組件6。於此,第一組件4係以公頭(header)為例說明和第二組件6係以母座(socket)為例說明。
一併參考圖2(a)至圖2(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多個視角圖。圖2(a)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立體圖;圖2(b)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仰視圖;以及,圖2(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一組件的俯視圖。
第一組件4包含一第一殼體42、一第三殼體44、一第一端子46與一第三端子48。
第一殼體42接合第三殼體44。於此,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係以一體成型的結構為例說明。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也可以是獨立且分離的組件,將於後面的實施例說明。第一殼體42形 成一第一容置空間SP1與第三殼體44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間SP3。於此,第一容置空間SP1與第三容置空間SP3透過在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之間的複數第一穿孔426以連通第一容置空間SP1與第三容置空間SP3。其中,第一容置空間SP1形成一第一端子槽422與一第三端子槽424。
第一端子46設置於第一端子槽422,於此,第一端子46係以多個為例說明,且第一端子46的數量與第一端子槽422相同,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端子槽422的數量可以多於第一端子42的數量。第一端子46透過該等第一穿孔426之一者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SP1與第三容置空間SP3。一併參考圖3(a),係說明本創作圖2(a)至圖2(c)之第一端子與第三端子的示意圖。在圖3(a)中,第一端子46由第一本體466、第一一端462與第一三端464所組成。第一本體466分別地連接第一一端462與第一三端464。第一本體466通過該等第一穿孔426。
第三端子48設置於第三端子槽424且透過該等第一穿孔426之另一者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SP1與第三容置空間SP3。於此,第三端子48可由第三本體486、第三一端482與第三三端484所組成。第三本體486分別地連接第三一端482與第三三端484。第三本體486也通過該等第一穿孔426。於此,該第三三端484可以由複數電極片所構成,以進行電流的分流或以多點方式電性連接於後所提及的第四二端子648。
第一端子槽422形成在第一容置空間SP1之內壁的中間處和第三端子48槽形成在鄰近內壁的中間處的一側,又第三端子48用於傳輸一電源(圖未示)。於此,第三端子48的面積大於第一端子46的面積,使得第三端子48相較於第一端子46可以傳輸較大的電流或電壓的電源。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本體466與第三本體486相隔一預定距離D1,以避免較大電源干擾訊號而影響訊號雜訊比。又,第一本體466與第三本體486係平行地排列。於另一實施例中,一併參考圖3(b),係說明本創作圖3(a)之第三端子的另一實施示意圖。在圖3(b)中,該第三本體486由複數第三電極片4862所構成。其中,該等第三電極片4862之其中一者係形成封閉環形。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本體466更包含第一延伸件468以將第一端子46固定於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之至少一者;以及,第三本體48更包含第三延伸件488以將第三端子48固定於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之至少一者。於此,第一延伸件468係以突出於第一本體466的不規則結構為例說明,相同的結構也可用於說明第三延伸件488。藉由不規則結構干涉例如第一穿孔426、第一端子槽422、第三端子槽424等而能夠限制第一端子46與第三端子48的移動。
於另外一實施例中,第一組件4更包含複數第一固定件410與複數第一槽孔428。於此,該等第一槽孔428分別地形成在第一殼體42的二側以能夠設置該等第一固定件410。該等第一固定件410可以選擇性地焊接於印刷電路板(圖未示),而使得第一組件4固定於印刷電路板。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本體466具有彎折結構以使得第一三端464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以及,第三本體486具有彎折結構以使得第三三端484受外力而產生形變。
一併參考圖4(a)至圖4(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多個視角圖。圖4(a)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立體圖;圖4(b)係說明本創 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俯視圖;以及,圖4(c)係說明本創作圖1之第二組件的仰視圖。
第二組件6包含一第二殼體62、一第四殼體64、一第二端子66、一第四端子68與一舌板610。
第二殼體62接合第四殼體64。於此,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係以一體成型的結構為例說明。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也可以是獨立且分離的組件,將於後面的實施例說明。第二殼體62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間SP2與第四殼體64形成一第四容置空間SP4。第二組件6形成複數第二穿孔626以連通第二容置空間SP2與第四容置空間SP4。
舌板610設置於第四容置空間SP4。舌板610形成一第二端子槽6102與一第四端子槽6104。第二端子槽6102設置第二端子66以對應第一端子46,又第二端子66透過該等第二穿孔626之一者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SP2與第四容置空間SP4。第四端子槽6104設置第四端子68以對應第三端子48,又第四端子68透過該等第二穿孔626之另一者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SP2與第四容置空間SP4。其中,第二端子槽6102形成在舌板610之外壁的中間處和第四端子槽6104形成在鄰近外壁的中間處的一側,又第四端子68用於傳輸電源(圖未示)。
一併參考圖5(a),係說明本創作圖4(a)至圖4(c)之第二端子與第四端子的立體圖。前述中,第二端子66可由第二本體666、第二二端662與第二四端664所組成。第二本體666分別地連接第二二端662與第二四端664。第二本體666通過第二穿孔626;以及,第四端子68可由第四本體686、第四二端684與第四四端682所組成。第四本體686分別地連接第四二端684 與第四四端682,第四本體686通過該等第二穿孔626。其中,第二本體666與第四本體686相隔一預定距離D'。又,於此,第二本體666更包含第二延伸件668以將第二端子66固定於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之至少一者;以及,第四本體686更包含第四延伸件688以將第四端子68固定於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之至少一者。第二延伸件668與第四延伸件688的功能同前述第一延伸件468與第三延伸件488所述,於此不贅述。於另一實施例中,一併參考圖5(b),係說明本創作圖5(a)之第四端子的另一實施示意圖。在圖5(b)中,第四本體686可以由複數第四電極片6862所構成。其中,該等第四電極片6862形成複數封閉環形,且該等封閉環形係平行設置。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組件6更包含複數第二固定件612與複數第二槽孔622。該等第二槽孔622分別地形成在第二殼體62的二側以能夠設置該等第二固定件612。該等第二固定件612可以選擇性地焊接於印刷電路板(圖未示),而使得第二組件6固定於印刷電路板。
一併可以參照圖6,係說明本創作圖3(a)與圖5(a)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的連接示意圖。藉由上述第一組件4與第二組件6的說明。在第一組件4組合第二組件6之後,讓第一端子46挾持第二端子66以電性地連接第一端子46與第二端子和讓第三端子挾持第四端子以電性地連接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進而在第一組件4與第二組件6之間傳遞一訊號(圖未示)與電源。
一併參考圖7,係說明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在圖7中,連接器2'係同樣具有第一實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組件4與一第二組件6'。
一併參照圖8,係說明本創作圖7之第一組件的立體示意圖;一併參考圖9,係說明本創作圖7之第一組件之第一端子、第三端子與第三殼體的立體示意圖;以及,一併參考圖10,係說明本創作圖7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的組合示意圖,其中第三端子48'也可以採用圖3(b)所揭露的第三端子的結構。
圖7之連接器2'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2之處,主要在於第一組件4'是由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二個分離的組件所組成。
在圖7至圖10中,關於第一殼體42'、第一端子槽422'、第三端子槽424'、第一穿孔426'、第一槽孔428'、第一固定件410'、第三殼體44'、第一端子46'、第一一端462'、第一三端464'、第一本體466'、第一延伸件468'、第三端子48'、第三一端482'、第三三端484'、第三延伸件488'、第一固定件410'、第一槽孔428'、母座6'、第二殼體62'、第四殼體64'、第二端子66'、第四端子68'、第二固定件612'、第二四端664'、第四二端684'、第四四端682'、第四本體686'、第四延伸件688'等元件的說明係可以參照第一實施例中各元件的對應的說明,於此不贅述。
於此,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係以分離件為例說明。當第一殼體42'與第三殼體44'為分離件時,第一殼體42'更包含第一結合件4210與第三殼體44'更包含第三結合件442',藉由組裝(或稱卡扣)第一結合件4210與第三結合件442',使得第一殼體42'結合第三結合件442'。其中,該等第一穿孔426'形成在第三殼體44'。一併可以參考圖16,係說明本創作圖8之第一結合件與第三結合件的另一實施例。於圖16中,第一結合件4210'可為一個 分離的扣件,用於設置於第一殼體42'以限制第三殼體44'於第一殼體42'的移動方向與移動幅度。
一併參考圖11,係說明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在圖11中,連接器2"係同樣具有第一實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組件4與一第二組件6。圖11之連接器2"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2之處,主要在於母座6"具有浮動的結構。
一併參照圖12,係說明本創作圖11之第二組件的立體示意圖;一併參考圖13,係說明本創作圖12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與第四殼體的組合示意圖,其中第四端子68"也可以採用圖5(b)所揭露的第四端子的結構;以及,一併參考圖14,係說明本創作圖12之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與第四端子的組合示意圖。
在圖12至圖14中,關於第一殼體42"、第一端子槽422"、第三端子槽424"、第一穿孔426"、第一槽孔428"、第一固定件410"、第三殼體44"、第一端子46"、第一一端462"、第一三端464"、第一本體466"、第一延伸件468"、第三端子48"、第三一端482"、第三三端484"、第三本體486"、第三延伸件488"、第一固定件410"、第一槽孔428"、母座6"、第二殼體62"、第四殼體64"、第二端子66"、第四端子68"、舌板610"、第二固定件612"、第二四端664"、第四二端684"、第四四端682"、第四本體686"、第四延伸件688"、第二固定件612"、第二端子槽6102"、第四端子槽6104"等元件的說明係可以參照第一實施例中各元件的對應的說明,於此不贅述。
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係以分離件為例說明。在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為分離件時,第二殼體62"透過第二端子66"與第四端子 68"產生浮動。其中,第二端子66"與第四端子68"提供彈性結構。舉例而言,藉由第二端子66"具有彎折結構,第二端子66"之第二端子66"之一端固定於第二殼體62"與第二端子66"之另一端固定於第四殼體64",使得第四殼體64"浮動於第二殼體62"。第二端子66"的說明也同樣地可以適用於第四端子68",於此不贅述。
第二殼體62"更包含第二結合件(圖未示)和第四殼體64"更包含第四結合件642"。舉例而言,第四結合件642"係為凸塊狀,而第二結合件係為孔洞,藉由凸塊設置於孔洞中,使得在組裝第二結合件與第四結合件642"之後,可以限制第四殼體於第二殼體的移動方向與移動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於此所提及的第二殼體62"與第四殼體64"的結構,也可以設計於第一組件4"的第一殼體與第三殼體,即是第一殼體與第三殼體為分離件時,第一殼體可以形成第一結合件(相同於前述的第二結合件)與第三殼體可以形成第三結合件(相同於前述的第四結合件)。藉由組裝第一結合件與第三結合件,使得第一殼體結合第三結合件。其中,該等第一穿孔可以形成在第三殼體。又,第一殼體可以透過第一端子與第三端子產生浮動。其中,第一端子與第三端子提供彈性結構。又,藉由組裝第一結合件與第三結合件,以限制第三殼體於第一殼體的移動方向與移動幅度。
一併參考圖15,係說明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在圖15中,連接器2'''係具有第二實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組件4'與具有第三實施例所提及的一第二組件6"。於此,具有如同第二實施例之第一組 件4'''與具有第三實施例之一第二組件6'''的連接器2''',可以藉由結合第一組件4'''與第二組件6"而達成板對板的連接。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連接器
4:第一組件
6:第二組件

Claims (16)

  1. 一種連接器,係包含:
    第一組件,係具有第一殼體、第三殼體、第一端子與第三端子,該第一殼體接合該第三殼體,又該第一殼體形成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三殼體形成第三容置空間,該第一組件形成複數第一穿孔以連通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三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形成第一端子槽與第三端子槽,該第一端子設置於該第一端子槽且透過該等第一穿孔之一者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三容置空間,該第三端子設置於該第三端子槽且透過該等第一穿孔之另一者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三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端子槽形成在該第一容置空間之內壁的中間處和該第三端子槽形成在鄰近該內壁的中間處的一側,又該第三端子用於傳輸電源;
    第二組件,係具有第二殼體、第四殼體、第二端子、第四端子與舌板,該第二殼體接合該第四殼體,又該第二殼體形成第二容置空間與該第四殼體形成第四容置空間,該第二組件形成複數第二穿孔以連通該第二容置空間與該第四容置空間,該舌板設置於該第四容置空間,該舌板形成第二端子槽與第四端子槽,該第二端子槽設置該第二端子以對應該第一端子,又該第二端子透過該等第二穿孔之一者設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與該第四容置空間,又該第四端子槽設置該第四端子以對應該第三端子,又該第四端子透過該等第二穿孔之另一者設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與該第四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二端子槽形成在該舌板之外壁的中間處和該第四端子槽形成在鄰近該外壁的中間處的一側,又該第四端子用於傳輸該電源;以及
    其中,藉由該第一組件組合該第二組件,讓該第一端子挾持該第二端子以電性地連接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二端子和讓該第三端子挾持該第四端子以電性地連接該第三端子與該第四端子,進而在該第一組件與該第二組件之間傳遞訊號與該電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組件更包含複數第一固定件與複數第一槽孔,該等第一槽孔分別地形成在該第一殼體的二側以供設置該等第一固定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端子由第一本體、第一一端與第一三端所組成,該第一本體分別地連接該第一一端與該第一三端,該第一本體通過該等第一穿孔;以及,該第三端子由第三本體、第三一端與第三三端所組成,該第三本體分別地連接該第三一端與該第三三端,該第三本體通過該等第一穿孔;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三本體相隔一預定距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本體更包含第一延伸件以將該第一端子固定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三殼體之至少一者;以及,該第三本體更包含第三延伸件以將第三端子固定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三殼體之至少一者。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三本體由複數第三電極片所構成,其中該等第三電極片之其中一者係形成封閉環形。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本體具有彎折結構以使得該第一三端受外力而產生形變;以及,該第三本體具有彎折結構以使得該第三三端受外力而產生形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三三端由複數電極片所構成。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三殼體為一體成型或分離件,在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三殼體為分離件時,該第一殼體更包含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三殼體更包含第三結合件,藉由組裝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三結合件,使得該第一殼體結合該第三結合件,又該等第一穿孔形成在該第三殼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三殼體為分離件時,該第一殼體透過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三端子產生浮動,其中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三端子提供彈性結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殼體更包含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三殼體更包含第三結合件,藉由組裝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三結合件,以限制該第三殼體於該第一殼體的移動方向與移動幅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組件更包含複數第二固定件與複數第二槽孔,該等第二槽孔分別地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二側以供設置該等第二固定件。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端子由第二本體、第二二端與第二四端所組成,該第二本體分別地連接該第二二端與該第二四端,該第二本體通過該等第二穿孔;以及,該第四端子由第四本體、第四二端與第四四端所組成,該第四本體分別地連接該第四二端與該第四四端,該第四本體通過該等第二穿孔;其中,該第二本體與該第四本體相隔一預定距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本體更包含第二延伸件以將該第二端子固定於該第二殼體與該第四殼體之至少一者;以及,該第四本體更包含第四延伸件以將該第四端子固定於該第二殼體與該第四殼體之至少一者。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四本體由複數第四電極片所構成,其中該等第四電極片係選擇性地形成的複數封閉環形,且該等封閉環形係平行設置。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殼體與該第四殼體為一體成型或分離件,在該第二殼體與該第四殼體為分離件時,該第二殼體透過該第二端子與該第四端子產生浮動,其中該第二端子與該第四端子提供彈性結構。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殼體更包含第二結合件與該第四殼體更包含第四結合件,藉由組裝該第二結合件與該第四結合件,以限制該第四殼體於該第二殼體的移動方向與移動幅度。
TW110212844U 2021-10-29 2021-10-29 連接器 TWM625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844U TWM625470U (zh) 2021-10-29 2021-10-29 連接器
CN202123314477.1U CN217134714U (zh) 2021-10-29 2021-12-27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844U TWM625470U (zh) 2021-10-29 2021-10-29 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5470U true TWM625470U (zh) 2022-04-11

Family

ID=82197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2844U TWM625470U (zh) 2021-10-29 2021-10-29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4714U (zh)
TW (1) TWM6254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067B (zh) * 2021-10-29 2023-04-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TWI830568B (zh) * 2023-01-04 2024-01-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浮動式板對板連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067B (zh) * 2021-10-29 2023-04-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TWI830568B (zh) * 2023-01-04 2024-01-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浮動式板對板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4714U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25470U (zh) 連接器
WO2020238995A1 (zh) 信号连接器和终端设备
US7182608B2 (en) Chess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70294727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170294726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07220327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JP2008529255A (ja) 新規の同軸コネクタ
JP2011181200A (ja) 雌側回路基板及び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ー
US20160099523A1 (en) Connector
JP2017212209A (ja) 圧入回路基板コネクタ
TW201439924A (zh) 具有電源接點之子卡組件
TWM609903U (zh) 具有電源電極結構之浮動連接器
TW201933690A (zh) 具有閂扣結構之連接器
JP20141918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318728A (zh) 連接器
TW202127743A (zh) 高功率型板對板浮動連接器
TWM630594U (zh) 多件式電連接器
TWI753658B (zh) 具有電源電極結構之浮動連接器
TWM627328U (zh) 多件式電連接器
TWI847353B (zh) 連接器
TWM641700U (zh) 連接器
TW202125912A (zh) 軟性電路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JP3240628U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組み合わせ、プラグ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ソケット電気コネクタ
TWI830568B (zh) 複合浮動式板對板連接器
CN219760000U (zh) 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