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9806U -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9806U
TWM619806U TW110203482U TW110203482U TWM619806U TW M619806 U TWM619806 U TW M619806U TW 110203482 U TW110203482 U TW 110203482U TW 110203482 U TW110203482 U TW 110203482U TW M619806 U TWM619806 U TW M61980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surface
magnetic device
iron core
slope
cor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3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修竹 郭
朱南海
Original Assignee
薩摩亞商美商泛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薩摩亞商美商泛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薩摩亞商美商泛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3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9806U/zh
Publication of TWM619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980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包括有一第一鐵芯體、一第二鐵芯體及複數個導體,該第一鐵芯體內有一磁性元件,該磁性元件與該複數個導體相結合。該第二鐵芯體將該複數個導體加以覆蓋在該第一鐵芯體上,使該複數個導體裝設在該磁性裝置的內部且在該磁性裝置的兩側邊個別露出有腳位而形成有多個腳位;每一個所述腳位個別設有一切部,且每一個所述腳位的底部為切齊;其中每一所述腳位的每一所述切部形成為一斜面或一缺角。本創作中使各個腳位在最後完成之後形成為底部一致切齊的腳位,另一方面各個腳位的底部亦能墊高,意即各個腳位的底部超過該磁性裝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夠使該磁性裝置的底部騰出空間,俾利於PCB電路板空間之節省與運用。且當該磁性裝置放置在PCB電路板上時,能讓每個腳位皆能夠有良好的電性接觸,有效地增加製造生產線上的產品良率。

Description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夠運用在磁性裝置或磁性元件執行封裝作業時,將外露部份的腳位底部加以切齊的一種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在現有的磁性元件或是磁性裝置的整體架構上,一般而言,在裝置元件製作時,往往造成腳位不易切齊之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若欲將多個線圈同時要組裝到同一組體芯體之中,則考量如何讓這些多個線圈能夠在組合之後,各個腳位還能切齊,則是磁性裝置在製作技術上的重點之一。更進一步而言,若這些磁性元件或磁性裝置的腳位沒有切齊,則會大大的影響該磁性元件或磁性裝置在製造生產線上以機台自動放置該磁性裝置於PCB電路板上的時候,會有部份腳位空接的現象,進而使得該磁性裝置整個報廢,亦即大大的降低機台生產的良率,有待加以改善。
本創作為一種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能有效地改善先前技術腳位無法切齊之缺失,針對目前磁性裝置或是與磁性相關的電路被動元件加以改良,將磁性裝置在製造過程時的接腳腳位的結構加以設計,使各個腳位在最後完成之後為底部一致切齊的腳位,另一方面各個腳位的底部亦能墊高,意即各個腳位的底部超過該磁性裝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夠使該磁性裝置的底部騰出空間,俾利於PCB電路板上空間之節省與運用,當該磁性裝置以自動化機台的機械器具放置在PCB電路板上的時候,能讓每個腳位皆能夠和 該PCB電路板有良好的接觸,不僅讓電路產品的電器特性加以改善,且能增加製造生產線上的產品良率。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包括有:一第一鐵芯體,該第一鐵芯體內部裝設有一磁性元件;一第二鐵芯體,設置在該第一鐵芯體的上方;複數個導體,設置介於該第一鐵芯體與該第二鐵芯體之間,且與該磁性元件對應接合且間隔配置,該第二鐵芯體將該複數個導體加以覆蓋在該第一鐵芯體上,使該複數個導體裝設在該磁性裝置的內部且在該磁性裝置的兩側邊個別露出有腳位;其中每一個所述腳位個別設有一切部,且每一個所述腳位的底部為切齊,此外每一個該切部則形成為一斜面的構造,或是形成為一缺角的結構。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1、2、3、4、5、6:焊墊
10:磁性裝置
12:第一鐵芯體
14:磁性元件
16:第二鐵芯體
20:第一導體
21:第一腳位
21a:第一斜面
22:第二腳位
22a:第二斜面
23:第一本體
30:第二導體
31:第三腳位
31a:第三斜面
32:第四腳位
32a:第四斜面
33:第二本體
40:第三導體
41:第五腳位
41a:第五斜面
42:第六腳位
42a:第六斜面
43:第三本體
51:第一切齊用廢料
51a:基座
51b:第一突部
51c:第二突部
52:第二切齊用廢料
52a:基座
52b:第一突部
52c:第二突部
A:第一本體的內緣長度
A1:第一本體的外緣長度
B:第一本體的寬度
D:第一腳位或第二腳位的內緣長度
D1:第六斜面的垂直高度
D2:第一切齊用廢料的第二突部恰接觸第五腳位的最底部之間的長度
D3:第一切齊用廢料的最底部與第五腳位最底部之間的長度
E:第一切齊用廢料的厚度
E1:第一本體的厚度
F:第二腳位最底部的寬度
G:第二本體與第三本體之間的間距
θ:角度
A4:磁性裝置頂面外緣寬度
B4:磁性裝置頂面內緣長度
C4:磁性裝置不含腳位的厚度
D4:磁性裝置頂面外緣長度
E4:磁性裝置的底部兩側腳位的內緣距離
F4:第一腳位最底部的寬度
G4:磁性裝置的底部腳位的側視厚度
H4: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之間的間距
P:切齊線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圖4A為本創作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圖4B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前側視示意圖;圖4C為本創作實施例的右側視示意圖;圖4D對應於圖4C的另一本創作實施例的右側視示意圖;圖4E對應於圖4D的又一本創作實施例的右側視示意圖;圖4F對應於圖4E的再一本創作實施例的右側視示意圖; 圖5A為本創作有關導體實施例的右側視各尺寸示意圖;圖5B為本創作有關導體實施例的左側視各尺寸示意圖;圖5C為本創作有關導體實施例圖5A的透視示意圖;圖6為本創作有關導體實施例的前側視各尺寸示意圖;圖7A為本創作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板焊墊布局示意圖;圖7B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板焊墊布局示意圖;圖7C為本創作又一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板焊墊布局示意圖;圖7D為本創作再一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板焊墊布局示意圖;圖8A為本創作對應圖7A之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示意圖;圖8B為本創作對應圖7B之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示意圖;圖8C為本創作對應圖7C之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示意圖;圖8D為本創作對應圖7D之實施例實際運用所對應的電路示意圖。
本創作公開一種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將磁性裝置在製程時的接腳、腳位的結構加以設計,使各個腳位在最後完成之後形成為底部一致切 齊的腳位,且各個腳位的底部亦能墊高,意即各個腳位的底部超過該磁性裝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夠使該磁性裝置的底部騰出空間,俾利於PCB電路板上空間之節省與運用。當該磁性裝置以自動化機台的機械器具放置在PCB電路板上的時候,能讓每個腳位皆能夠和該PCB電路板有良好的接觸,不僅讓電路產品的電器特性加以改善,且能增加製造生產線上的產品良率。
在下文中將參閱隨附圖式,藉以更充分地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並在隨附圖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創作之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加以體現,且不應解釋為僅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實施例使得本創作將為詳盡且具體,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創作概念的範疇。在諸圖式中,可以為了清楚而誇示各個裝置尺寸的大小與各相對應位置距離,其中對於類似或相似的英文標號或數字,始終指示類似或相關係的元件。
應理解,雖然在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係包括出現之第一、第二、第三…,此等術語乃用以清楚地區分一裝置與另一裝置,並非具有一定的裝置的先後數字的順序關係,例如第一(第二)鐵芯體亦能稱為第二(第一)鐵芯體,本文並無限定固定的順序關係,其僅為說明兩者為不同元件。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之上側或下側、左側或右側、左端或右端、左側邊或右側邊、前端或後端、前側或後側等等,此等術語乃用以清楚地區分一個裝置的一側邊或端點與對應該裝置的另一側邊或端點,或是為區分一裝置與另一裝置之間的相對的對應連接位置關係,或是一個側邊與另一個側邊之間係為不同位置,其並非用以限制該文字序號所呈現之順序關係或是位置關係,且非必然有數字上連續的關係;亦即由另一角度觀之,描述裝置的右側(或左側)可以被改稱為左側(或右側)而不影響技術的本質。再者。本文也可能使用術語「複數個」來描述具有多個裝置或複數個裝置,但此等複數個,乃不僅限於實施有 二個、三個或四個及四個以上的數目表示所實施之技術。以上,合先敘明。
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的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2所示為針對圖1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磁性裝置10揭示包括有一第一鐵芯體12、一第二鐵芯體16以及複數個導體(如標號20、30、40所示),其中第二鐵芯體16為設置在第一鐵芯體12的上方。須申明者,在此實施例中分成第一鐵芯體12與第二鐵芯體16,非為一體成形者,然而,在另外可能的實施例中,亦能夠將第一鐵芯體12與第二鐵芯體16設計為一體成形的結構方式,亦即沒有第二鐵芯體的設置而為一整體的結構裝置,此點本創作並不加以限制。另外在所述第一鐵芯體12中,其內部裝設有一磁性元件14,圖1中以虛線表示磁性元件14,乃在於說明本創作不限制該磁性元件14的內部結構,該磁性元件14中包括有複數個線圈及複數個鐵心,在一實施例中係能有三組線圈,本創作不加以限制,只要能和所述的複數個導體(如標號20、30、40所示)相接合即可,而本身為一磁性的元件乃包括但不限制單電感、雙電感、多電感、耦合元件或非耦合之磁性元件,皆為本創作中所述之磁性元件14可能的實施例之一。
所述的複數個導體在圖1及圖2的實施例中,包括設有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以及第三導體40。在另外可能的實施例中,使用者會增加有五個導體或七個導體等等,亦即本創作對於導體的數量,並不限制。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以及第三導體40皆設置介於第一鐵芯體12與第二鐵芯體16之間,且與磁性元件14對應接合或相連接,並且概略呈個別間隔配置的方式,由第二鐵芯體16將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以及第三導體40加以覆蓋在第一鐵芯體12上,使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以及第三導體40裝設在磁性裝置10的內部且在磁性裝置10的兩側邊個別露出有腳位,亦即在圖1及圖2中揭露有第一腳位21、第二腳位22、第三腳位31、第四腳位32、第五腳位41及第六腳 位42。
另一方面,本創作的實施例中,第一腳位21、第二腳位22、第三腳位31、第四腳位32、第五腳位41及第六腳位42的底部皆為一致切齊,且第一腳位21、第二腳位22、第三腳位31、第四腳位32、第五腳位41及第六腳位42的底部的一側邊皆設有一切部,所述的切部可以是形成為一斜面,如圖4C、圖4D所示;此外,本創作所述的切部亦能夠形成為一缺角,如圖4E、圖4F所示。
配合圖1、圖2、圖3及圖4C所示,每一個腳位的切部,形成為一斜面而言,則其中第一腳位21設有第一斜面21a、第二腳位22設有第二斜面22a、第三腳位31設有第三斜面31a、第四腳位32設有第四斜面32a、第五腳位41設有第五斜面41a、第六腳位42設有第六斜面42a。並且第一腳位21、第二腳位22、第三腳位31、第四腳位32、第五腳位41及第六腳位42的底部為切齊。亦即,當本創作之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10以工廠自動化生產電路元件,而將磁性裝置10放置在PCB電路板上之時,則每一個腳位恰為接觸該PCB電路板上所對應的焊墊位置,或是每一個腳位恰為***該焊墊的焊孔之中,以避免有腳位空接的情形發生。
在圖1、圖2、圖3及圖4C中,第一斜面21a及第二斜面22a的斜面方向相同,皆面向第一方向X(如圖5A及圖5B所示),亦即第一方向X與第一斜面21a及第二斜面22a的斜面法線方向為相同;而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及第六斜面42a的斜面方向相同,皆面向第二方向Y(如圖5A及圖5B所示),亦即第二方向Y與該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及第六斜面42a的斜面法線方向為相同。在一實施例之中,所述的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為相互垂直,然而,本創作並不限制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之間的夾角,僅說明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有交叉點即可,至於第一方 向X與第二方向Y之間的角度,本創作並不限制。
另一方面,圖4D所揭示的實施例中所差別於圖4C之處,在於第一斜面21a、第二斜面22a、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及第六斜面42a等斜面,每一個斜面方向為相同。另外,有關於所述的切部亦能夠形成為一缺角的實施例,則請參閱圖4E所示,其中揭露該切部形成為一倒L型缺角的結構形狀,此時第一至第六腳位的最底部(與PCB板接觸的部位),仍然為一致切齊的底部平整之狀態,以及在圖4E中第一至第六腳位的倒L型缺角方向,皆為相同。在圖4F的實施例中,第一腳位21及第二腳位22的倒L型缺角方向為面向第一方向X,而第三腳位31、第四腳位32、第五腳位41及第六腳位42的倒L型缺角方向相同,但為面向第二方向Y。本創作實施例中如圖4C、圖4D、圖4E及圖4F所示,亦即,本創作並不限制該切部所形成的結構形狀。
圖1及圖2中更進一步顯示出所述第一導體20中包括有前述第一腳位21、第二腳位22以及一第一本體23,第一本體23本身為一長條狀,同時由第一本體23的兩側向兩側延伸的部份再進一步垂直向下彎折,進而形成前述的第一腳位21及第二腳位22。同樣所述第二導體30中包括有前述第三腳位31、第四腳位32以及一第二本體33,第二本體33本身為一長條狀,同時由第二本體33的兩側向兩側延伸的部份再進一步垂直向下彎折,則形成前述的第三腳位31及第四腳位32。以及所述第三導體40中包括有前述第五腳位41、第六腳位42以及一第三本體43,第三本體43本身為一長條狀,同時由第三本體43的兩側向兩側延伸的部份再進一步垂直向下彎折,則形成前述的第五腳位41及第六腳位42。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一本體23、第二本體33以及第三本體43之間為等間隔配置在第一鐵芯體12上,之後再覆蓋上第二鐵芯體16,組合成本創作所述之磁性裝置10。
參閱圖3所示,係為圖1及圖2中所說明的內容加以組合後的磁性 裝置10外觀透視示意圖。圖4A則為本創作實施例中磁性裝置10的俯視圖。圖4B為本創作實施例中磁性裝置10的前側視示意圖,其中D4為磁性裝置10頂面外緣長度,B4為磁性裝置10頂面內緣長度,E4為磁性裝置10的底部兩側腳位的內緣距離,G4為磁性裝置10的底部腳位的側視厚度。圖4C為本創作實施例中磁性裝置10的右側視示意圖,其中A4為磁性裝置10頂面外緣寬度,C4為磁性裝置10不含腳位的厚度,F4為第一腳位21最底部的寬度,H4為第一本體23及第二本體33之間的間距。在一實施例中,圖4B及圖4C的各個尺寸參考如表1所示,然而本創作所實際製作磁性裝置10之範圍,並不以表1的尺寸數值為限制。
Figure 110203482-A0305-02-0010-1
另一方面本創作在實際製作上,針對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及第三導體40製作成型的過程中而尚未完成最後裝置成品時,還包括有一第一切齊用廢料51及一第二切齊用廢料52。圖5A為本創作有關導體實施例的右側視各尺寸示意圖,圖5B為本創作有關導體實施例的左側視各尺寸示意圖。 如前述在本創作中的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及第三導體40在製作之時,尚未形成最終產品之前,包括設置有第一切齊用廢料51(如圖5A所示)及第二切齊用廢料52(如圖5B所示)。其中第一切齊用廢料51的一側邊,該一側邊係指如圖5A中第一切齊用廢料51的上側邊,為分別與第一斜面21a、第三斜面31a及第五斜面41a相連接,所連接之處設置有預折痕,如圖5A的斜面虛線即為預折痕所示。同樣該第二切齊用廢料52的一側邊,該一側邊係指如圖5B中第二切齊用廢料52的上側邊,分別與第二斜面22a、第四斜面32a及第六斜面42a相連接,所連接之處亦設置有預折痕如圖5B的斜面虛線即為預折痕之所示。
更進一步而言,圖5A中所示第一切齊廢料51的結構包括有一基座51a、一第一突部51b以及一第二突部51c,其中基座51a為第一切齊廢料51的底座,概呈一長矩形之結構,如圖5A所示。第一突部51b為由所述基座51a的上方左側向上突出延伸,並且第一突部51b上端的兩側邊恰與第一斜面21a及第三斜面31a相接合。第二突部51c為由基座51a的上方右側向上突出延伸,且第二突部51c上端恰與第五斜面41a相接合。
在圖5B中,第二切齊廢料52的結構包括有一基座52a、一第一突部52b以及一第二突部52c,其中基座52a為第二切齊廢料52的底座,概呈一長矩形之結構,如圖5B所示。第一突部52b為由基座52a的上方左側向上突出延伸,並且第一突部52b上端的兩側邊恰與第二斜面22a及第四斜面32a相接合。第二突部52c為由基座52a的上方右側向上突出延伸,且第二突部52c上端恰與第六斜面42a相接合。
圖5C所示即為圖5A的透視示意圖,由圖5C可以清楚說明揭示在實際製作時,第一導體20、第二導體30及第三導體40等複數個導體乃係與第一切齊用廢料51以及第二切齊用廢料52為一個整體的結構元件,於整個磁性 裝置10完成,且彎折出垂直的腳位之後,再一致性的將第一切齊用廢料51以及第二切齊用廢料52加以切除,且由於前述中有第一切齊用廢料51以及第二切齊用廢料52與各個斜面之間設置有預折線,故配合預折線及一致性的切除第一切齊用廢料51以及第二切齊用廢料52,加以切掉,使得第一至第六腳位21、22、31、32、41、42的底端(或稱底部)皆為切齊且平整,避免各腳位之間有不平整的情況產生。
圖6所示為圖5A、圖5B、圖5C的側視示意圖,所標示的P表示為切齊線,此外圖6中也標示有第一導體20的各個部位尺寸。綜觀圖5A、圖5B及圖6所揭示的各元件部位尺寸,說明如下:A1為第一本體23的外緣長度,A為第一本體23的內緣長度,B為第一本體23的寬度,D為第一腳位21或第二腳位22的內緣長度,D1為第六斜面42a的垂直高度,D2為第一切齊用廢料51的第二突部51c恰接觸第五腳位41的最底部之間的長度(如圖5A所示),同時D2也標示為第二切齊用廢料52的第二突部52c恰接觸第六腳位42的最底部之間的長度(如圖5B所示)。D3為第一切齊用廢料51的最底部與第五腳位41最底部之間的長度,且第一切齊用廢料51與第二切齊用廢料52所相對應的結構尺寸為相同,如圖5A及圖5B所示。E為第一切齊用廢料51的厚度,圖6顯示出第一切齊用廢料51的厚度與第一腳位21、第三腳位31及第五腳位41的厚度皆相同,同樣第二切齊用廢料52的厚度與第二腳位22、第四腳位32及第六腳位42的厚度皆相同。E1表示第一本體23的厚度,F表示第二腳位22最底部的寬度,G為第二本體33與第三本體43之間的間距,又圖5A中的θ為第一斜面21a的傾斜角度。各個尺寸標示,如表2所示:
Figure 110203482-A0305-02-0012-2
Figure 110203482-A0305-02-0013-3
由表二中得知,圖5A中所描述的實施例中,第一斜面21a的傾斜角在表二實施例中為45度,若此時的第三斜面31a也是傾斜45度時,則此時由於第一斜面21a與第三斜面31a傾斜方向不同,若同時為45度,則前述的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則為互相垂直。然而該45度角僅僅為一個實施例說明,在實際製作上,本創作的斜面傾斜角θ在工藝技術的允許下,必須要盡量的加以做小。亦即,本創作的θ角不以45度為限制,甚至於小於45度,或者是30度、20度或者更小,或許更能符合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當第一斜面21a的傾斜角為45度的實施時,則第二斜面22a的傾斜角也會為45度。至於第三斜面31a、第四斜面32a、第五斜面41a與第六斜面42a中的各個斜面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亦能夠被設為45度,當然也可以設置為不同於第一斜面21a即第二斜面22a的傾斜角度,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圖7A所示,乃係將本創作的磁性裝置10放置一PCB電路板上 時,在該PCB電路板上的焊墊位置布局的實施例之一,其中揭示有六個方框,每一個方框代表一個焊墊。圖7A中標號1的焊墊為對應到第一腳位21,標號2的焊墊為對應到第二腳位22,標號3的焊墊為對應到第三腳位31,標號4的焊墊為對應到第四腳位32,標號5的焊墊為對應到第五腳位41,標號6的焊墊為對應到第六腳位42。因此,所述的PCB電路板上的焊墊布局係將第二腳位22與第三腳位31相接通,以及將第四腳位32與第五腳位41相接通。
另一方面,圖7A的焊墊布局為對應圖1、圖2、圖3及圖4C所揭示的多個腳位及其所對應的斜面,由於第一斜面21a及第三斜面31a為相對面、第三斜面31a與第五斜面41a為相同方向,所以標號1的焊墊與標號3的焊墊之間的距離比較寬,標號3的焊墊與標號5的焊墊之間的距離比較窄。但是,若為採用圖4D的實施例,亦即每一個斜面21a、22a、31a、32a、41a、42a的方向皆為相同,則標號1的焊墊與標號3的焊墊之間的距離與標號3的焊墊與標號5的焊墊之間的距離即為相同。
參閱圖8A所示,即為將本創作的磁性裝置10配置對應至圖7A的電路布局中所對應的電路圖,圖8A中標號1的點對應圖7A中標號1的焊墊,及圖8A中的標號與圖7A中得標號相對應,以及將前述磁性元件14中可能有三組線圈的實施例加以串連,即本創作的磁性裝置10透過圖7的電路布局形成圖8A所示之電路特性。
另參閱圖7B及圖8B所示,圖7B是將標號1、3、5的焊墊加以導通,另外將標號2、4、6的焊墊加以導通,如此則本創作的磁性裝置10被安裝在圖7B的電路布局上,則形成如圖8B所揭露的電感器電路示意圖。參閱圖7C及圖8C所示,圖7C是將標號1、2的焊墊加以導通,標號3、4的焊墊加以導通,另將標號5、6的焊墊加以導通,如此則本創作的磁性裝置10被安裝在圖7C的電路布局上,則形成如圖8C所揭露的變壓器電路示意圖。參閱圖7D及圖8D所示,圖 7D是將標號1、2的焊墊加以導通,以及將標號4、5的焊墊加以導通,如此則本創作的磁性裝置10被安裝在圖7D的電路布局上,則形成如圖8D所揭露的變壓器電路示意圖。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的產品,能有效改善習用技術之磁性元件的腳位無法切齊之缺失,透過在製程時的接腳腳位的結構加以設計透過切齊用廢料的設置,之後再為一致性的切除,使各個腳位在最後完成之後為底部一致切齊的腳位,且各個腳位的底部亦能墊高,意即各個腳位的底部超過該磁性裝置的底部而向下延伸,如此能夠使該磁性裝置的底部騰出空間,俾利於PCB電路板上空間之節省與運用,當本創作的磁性裝置以自動化機台的機械器具放置在PCB電路板上的時候,能讓每個腳位皆能夠和該PCB電路板有良好的接觸,不僅讓電路產品的電器特性加以改善,且能增加製造生產線上的產品良率。顯見,本創作技術內容具有極強的專利申請要件。
然而,本說明所述之內容,僅為較佳實施例之舉例說明,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所保護之範圍,任何相關局部變動、微小的修改修正或增加之技術,或為數字上或位置上的變化等等,仍不脫離本創作所保護之範圍。
10:磁性裝置
12:第一鐵芯體
14:磁性元件
16:第二鐵芯體
20:第一導體
21:第一腳位
21a:第一斜面
22:第二腳位
23:第一本體
30:第二導體
31:第三腳位
31a:第三斜面
32:第四腳位
33:第二本體
40:第三導體
41:第五腳位
41a:第五斜面
42:第六腳位
43:第三本體

Claims (9)

  1. 一種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包括有: 一第一鐵芯體,該第一鐵芯體內部裝設有一磁性元件; 一第二鐵芯體,設置在該第一鐵芯體的上方; 複數個導體,設置介於該第一鐵芯體與該第二鐵芯體之間,且與該磁性元件對應接合且間隔配置,該第二鐵芯體將該複數個導體加以覆蓋在該第一鐵芯體上,使該複數個導體裝設在該磁性裝置的內部且在該磁性裝置的兩側邊個別露出有腳位;其中每一個所述腳位個別設有一切部,且每一個所述腳位的底部為切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所述的複數個導體包括有: 一第一導體,該第一導體包括有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的兩側為垂直向下彎折形成有一第一腳位及一第二腳位; 一第二導體,該第二導體包括有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的兩側為垂直向下彎折形成有一第三腳位及一第四腳位; 一第三導體,該第三導體包括有一第三本體,該第三本體的兩側為垂直向下彎折形成有一第五腳位及一第六腳位。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所述每一個切部,個別形成為一斜面,包括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其中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二斜面為面向一第一方向;另該第三斜面、該第四斜面、該第五斜面及該第六斜面為面向一第二方向;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二斜面的法線方向為相同;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斜面的法線方向為相同;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為交錯。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所述每一個切部個別形成有一斜面,為包括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五斜面及第六斜面的法線方向皆相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所述每一個切部個別形成有一倒L型缺角,且每一個倒L型缺角的缺角方向可以完全相同或部份相同。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二斜面個別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45度;其中該第三斜面至該第六斜面中的各個斜面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45度。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於製作該複數個導體時,包括有一第一切齊用廢料及一第二切齊用廢料,其中該第一切齊用廢料的一側邊分別與該第一斜面、第三斜面及第五斜面相連接,所連接之處設置有預折痕;該第二切齊用廢料的一側邊分別與該第二斜面、第四斜面及第六斜面相連接,所連接之處亦設置有預折痕。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該第一切齊用廢料包括有: 一基座; 一第一突部,為由該基座的上方左側向上突出延伸,該第一突部上端的兩側邊恰與該第一斜面及該第三斜面相接合; 一第二突部,為由該基座的上方右側向上突出延伸,該第二突部上端恰與該第五斜面相接合。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其中該第二切齊用廢料包括有: 一基座; 一第一突部,為由該基座的上方右側向上突出延伸,該第一突部上端的兩側邊恰與該第二斜面及該第四斜面相接合; 一第二突部,為由該基座的上方左側向上突出延伸,該第二突部上端恰與該第六斜面相接合。
TW110203482U 2021-03-31 2021-03-31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TWM619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482U TWM619806U (zh) 2021-03-31 2021-03-31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3482U TWM619806U (zh) 2021-03-31 2021-03-31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9806U true TWM619806U (zh) 2021-11-21

Family

ID=7990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3482U TWM619806U (zh) 2021-03-31 2021-03-31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9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0376B (zh)
CN105448470B (zh) 电子装置
TWM526169U (zh) 變壓器承座及使用該變壓器承座之電子裝置
JPH03283404A (ja) シートコイル接続用端子台を備えた積層コイル装置
US3272909A (en) Printed circuit package with indicia
US8482373B1 (e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CN103906374B (zh) 刚挠结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TWM619806U (zh) 腳位切齊之磁性裝置
CN103327748B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US7448016B2 (en) Pad layouts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5680288U (zh) 脚位切齐的磁性装置
JP3232625U (ja) 面一ピン付き磁性装置
AU2018101057A4 (en) PCB capable of protecting mark points against deformation
CN102738112A (zh) 封装基板及其制法
US11800650B2 (en) Pin-aligned magnetic device
CN101562949B (zh) 软硬板的制造方法
US11107620B2 (en) Coil component
CN210868301U (zh) 一种积木式电路板
CN219577346U (zh) 机顶盒pcb板
TWI391051B (zh) 連片電路板之製作方法
TWM451781U (zh) 電路板漲縮比例篩選裝置及篩選裝置組
CN216087089U (zh) 一种播放器pcb电路板
CN210609927U (zh) 一种四边大尺寸高频电磁熔合机台面板
CN220233541U (zh) 一种usb-typec接口
CN219876291U (zh) 电路板模组结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