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9399U - 馬達 - Google Patents

馬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9399U
TWM619399U TW110205697U TW110205697U TWM619399U TW M619399 U TWM619399 U TW M619399U TW 110205697 U TW110205697 U TW 110205697U TW 110205697 U TW110205697 U TW 110205697U TW M619399 U TWM619399 U TW M6193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entral axis
arc
permanent magnets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5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承安
林易鴻
徐雍智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19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939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轉子之轉子疊片沿中心軸的方向堆疊設置,且包括主體部、複數個周緣部及複數個修弧部。主體部之中心對位於中心軸,複數個周緣部設置於主體部之外周緣,複數個周緣部呈輻射狀排列,且複數個周緣部組配形成一外接圓,外接圓與中心軸具有一半徑距離。修弧部依據一弧線凹設。弧線中點於空間上對應於周緣部,二端點對稱地設置於弧線的兩相對端。中點與中心軸具有第一距離,且端點與中心軸具有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大於或等於半徑距離且小於半徑距離的1.5倍,第二距離大於半徑距離的0.5倍且小於半徑距離。

Description

馬達
本案係關於一種馬達,尤指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包括有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佈設其上,用以最小化頓轉矩(cogging torque)並降低製造的敏感度。
一般而言,永磁體電動機或永磁體馬達之結構包括轉子和定子。定子包括有佈置在其上的繞組。轉子則包括佈置在其上的永磁體,並通過堆疊複數個例如但不限於矽鋼片之轉子疊片而形成。如此,定子與轉子之間產生的磁力便可使轉子旋轉。
為了提高馬達的效率或性能,增加由單位電流產生的轉矩比則有其必要。相較於表面型永磁體馬達,包括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的常規轉子具有較高的磁通密度,但是會導致過大的頓轉矩產生。另一方面,表面型永磁體馬達可通過修整轉子周圍的弧形來實現減小轉矩的效果,而無需改變磁體的位置或調整轉子疊片的形狀。然而,具有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馬達的常規轉子則無法通過簡單地通過修整轉子周圍的弧形來實現相同的效果。由於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馬達的特性會受到轉子疊片的最小製造厚度和磁體位置的影響,因此,將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之設計應用於常規馬達中並非易事。
而於設計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轉子時,為了確保在最佳化轉矩波動條件下(更平順的運行)可以保持輸出轉矩性能(更大的轉矩),必須同時平衡轉子弧形部份的深度、磁體的佈置位置和轉子疊片的厚度。若利用仿真分析軟體進行設計,由於涉及大量的變數因子,因此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所需設計值以平衡性能。再者,用於轉子的尺寸參數彼此間更存有耦合關係,而這更增加了計算轉子最佳化尺寸的難度。
有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包括有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佈設其上,以解決習知技術之缺失。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包括有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佈設其上,用以最小化頓轉矩並降低製造的敏感度。利用一弧線和轉子疊片的最小製造厚度,來設計內藏式永磁體和弧形修弧部分的位置,以使頓轉矩達最小化。藉此,可減小電動機反電動勢(motor counter-electromotive force)以及合成運行轉矩(resultant running torque),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包括有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佈設其上。利用一弧線來限定轉子中弧形修弧部分,並且依據轉子疊片的最小製造厚度來設置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可使內藏式永磁體的位置可輕易地完成設計。藉此,可消除電動機頓轉矩的影響,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
本案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通過利用一弧線來定義轉子主體部分的弧形成形部分和內藏式永磁體的位置,更 可變化轉子中轉子疊片的設計,隨意選擇使內藏式永磁體保有一開口式端部或一封閉式端部。藉此,確保轉子可提供最佳化的輸出轉矩性能,進而提昇電動機的效率。
本案又一個目的為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疊片及轉子更通過優化尺寸和參數來簡化設計並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轉子套設於定子內,且轉子與定子之間形成一氣隙,其中轉子以一中心軸為中心相對定子轉動。轉子包括複數個轉子疊片以及複數個永磁體。複數個轉子疊片沿一中心軸的方向堆疊設置,其中每一轉子疊片包括一主體部、複數個周緣部以及複數個修弧部,其中主體部之中心對位於中心軸,複數個周緣部設置於主體部之外周緣,複數個周緣部呈輻射狀排列,且複數個周緣部組配形成一外接圓,外接圓與中心軸具有一半徑距離,其中複數個修弧部分別依據一弧線自複數個周緣部凹設形成,弧線具有一中點及二端點,中點位於弧線之中央且於空間上對應於周緣部,二端點對稱地設置於弧線的兩相對端,其中中點與中心軸具有一第一距離,且二端點與中心軸分別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第一距離大於或等於半徑距離且小於半徑距離的1.5倍,第二距離大於半徑距離的0.5倍且小於半徑距離。複數個永磁體沿中心軸的方向貫穿複數個轉子疊片之主體部,且環繞主體部之中心呈幅射狀排列設置,每一永磁體沿一徑向延伸,其中複數個永磁體與複數個周緣部交替排列,且弧線之端點於空間上對應永磁體。
於一實施例中,每一永磁體沿中心軸和所對應之端點排列,且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鄰設在所對應的端點處,第二端部朝向中心軸。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轉子疊片包括至少一開口式轉子疊片或至少一封閉式轉子疊片,其中複數個永磁體沿中心軸的方向貫穿開口式轉子疊片時,複數個永磁體之第一端部維持至少部份外露,其中複數個永磁體沿中心軸的方向貫穿封閉式轉子疊片時,複數個永磁體之第一端部維持不外露。
於一實施例中,開口式轉子疊片包括複數個第一握持部,複數個第一握持部於空間上對應於複數個永磁體,其中該第一握持部設置於兩相鄰之修弧部,每一第一握持部組配固定所對應之永磁體,且維持所對應之永磁體之第一端部至少部份外露。
於一實施例中,每一轉子疊片具有一最小製造厚度,第一握持部沿徑向具有一第一厚度,第一厚度之範圍介於一倍之最小製造厚度至二倍之最小製造厚度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封閉式轉子疊片包括複數個第二握持部,複數個第二握持部於空間上對應於複數個永磁體,其中第二握持部設置於兩相鄰之修弧部,每一第二握持部組配固定所對應之永磁體,且維持所對應之永磁體之第一端部不外露。
於一實施例中,每一轉子疊片具有一最小製造厚度,第二握持部沿徑向具一第二厚度,第二厚度之範圍介於一倍之最小製造厚度至二倍之最小製造厚度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轉子疊片包括P個開口式轉子疊片以及Q個封閉式轉子疊片,其中P、Q為整數,P大於等於Q,Q大於等於1,且P為Q之9倍。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永磁體之數量為2M,M為整數,且M大於等於2。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永磁體中之兩相鄰者具有相反之磁性。
針對本案前述內容,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可通過後續詳述及附圖說明而更加明瞭。
1、1a、1b:轉子
2a、2b:轉子疊片
10:主體部
11:周緣部
12:修弧部
13:第一握持部
13a:第二握持部
20:永磁體
20a:第一端部
20b:第二端部
3:馬達
4:定子
41:中空部
42:繞組
A1、A2:端點
B:中點
C:中心軸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G:氣隙
k:弧線
r:外接圓
P1、P2:區域
R:半徑距離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M:最小製造厚度
第1圖係揭示本案馬達的立體結構。
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實施例之轉子的立體結構圖。
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一實施例之轉子的俯視圖。
第4圖係揭示第3圖中區域P1的局部放大圖。
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一實施例中轉子之中心軸至弧線以及至外接圓的相對距離。
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二實施例之轉子的立體結構圖。
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二實施例之轉子的俯視圖。
第8圖係揭示第7圖中區域P2的局部放大圖。
第9圖係揭示本案第二實施例中轉子之中心軸至弧線以及至外接圓的相對距離。
第10圖係揭示本案第三實施例之轉子的立體結構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係揭示本案馬達的立體結構。第2圖係揭示本案第一實施例之轉子的立體結構圖。第3圖係揭示本案第一實施例之轉子的俯視圖。第4圖 係揭示第3圖中區域P1的局部放大圖。第5圖係揭示本案第一實施例中轉子之中心軸至弧線以及至外接圓的相對距離。於本實施例中,馬達3包括有一轉子1以及一定子4。其中轉子1與定子4之組合係採外定子內轉子之方式完成。於本實施例中,定子4具有一中空部41以及對應環繞於其複數個齒部之複數個繞組42,而轉子1設置於定子4之中空部41內。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以一中心軸C為中心相對定子4轉動,其中轉子1之中心軸C即架構為馬達3之旋轉軸。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與定子4之間組配形成一氣隙G。較佳者,氣隙G之寬度值介於0.25mm至1.0mm,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包括複數個轉子疊片2a以及複數個永磁體20。其中複數個轉子疊片2a可以例如是但不限於是矽鋼板所製成,每一個轉子疊片2a係根據一最小製造厚度TM來製造。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個轉子疊片2a之最小製造厚度TM例如介於0.35公分至0.5公分的範圍內。複數個轉子疊片2a沿一中心軸C的方向堆疊設置。中心軸C即為是電動機中轉子1的旋轉軸,轉子1環繞中心軸C而轉動。此外,中心軸C亦可視為轉子1以及轉子疊片2a的對稱中心。當然,於本實施例中,轉子疊片2a的數量、間隔距離和轉子疊片2a之單片厚度均可視實際需用需求而調變,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另一實施例中,轉子疊片2a之單片厚度係大於最小製造厚度TM。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每一轉子疊片2a包括一主體部10、複數個周緣部11以及複數個修弧部12。其中主體部10之中心對位於轉子1的中心軸C。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周緣部11設置於主體部10之外周緣,複數個周緣部11呈輻射狀排列,且複數個周緣部11組配形成一外接圓r。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例如包括十個永磁體20,沿中心軸C的方向貫穿複數個轉子疊片2a的主體部10, 且環繞主體部10之中心呈幅射狀排列設置。於本實施例中,任兩相鄰之永磁體20具有相反的磁性。例如十個永磁體20中,五個N極永磁體20與五個P極永磁體20係交替排列。於其他實施例中,轉子1例如具有2M個永磁體20,其中M為整體,且大於等於2。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
另一方面,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周緣部11組配形成之外接圓r更與中心軸C組配形成一半徑距離R。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修弧部12係分別依據一弧線k自複數個周緣部11凹設形成。其中,弧線k具有一中點B及二端點A1、A2,中點B位於弧線k之中央且於空間上對應於周緣部11,二端點A1、A2對稱地設置於弧線k的兩相對端。於本實施例中,中點B與中心軸C具有一第一距離D1,且二端點A1、A2與中心軸C分別具有一第二距離D2。其中第一距離D1大於半徑距離R且小於半徑距離R的1.5倍,第二距離D2大於半徑距離R的0.5倍且小於半徑距離R。藉此,所得之轉子1可減小電動機反電動勢(motor counter-electromotive force)以及合成運行轉矩(resultant running torque),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實際最佳化尺寸與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將於後詳細說明。
於本實施例,每一個永磁體20沿一徑向延伸,即沿中心軸C和所對應之端點弧線k端點A1/A2排列,且每一個永磁體20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端部20a以及第二端部20b,其中第一端部20a鄰設在所對應的端點A1/A2處,第二端部20b則朝向中心軸C。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轉子疊片2a例如是一開口式轉子疊片2a。其中複數個永磁體20沿中心軸C的方向貫穿複數個轉子疊片2a時,每一永磁體20沿徑向延伸外,複數個永磁體20對應端點A1/A2之第一端部20a更維持至少部份外露。於本實施例中,每一開口式轉子疊片2a包括複 數個第一握持部13,複數個第一握持部13於空間上對應於複數個永磁體20,其中第一握持部13設置於兩相鄰之修弧部12,每一第一握持部13組配固定所對應之永磁體20,且維持所對應之永磁體20之第一端部20a至少部份外露。於本實施例中,每一開口式轉子疊片2a具有一最小製造厚度,第一握持部13沿徑向具有一第一厚度T1,其中第一厚度T1與最小製造厚度可例如相等。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之範圍則以介於一倍之最小製造厚度TM至兩倍之最小製造厚度TM之間較佳,即TM≦T1≦2TM。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本實施例中,利用第一握持部13固定相對的永磁體20時,永磁體20鄰設在所對的應端點A1/A2處的第一端部20a更維持外露於每一轉子疊片2a,即以複數個開口式轉子疊片2a固定永磁體20。其中開口式轉子疊片2a係由主體部10、周緣部11、修弧部12以及第一握持部13共同架構形成者。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係利用一弧線k和轉子疊片2a的最小製造厚度TM來設計永磁體20和修弧部12的位置,以使頓轉矩達最小化。轉子疊片2a中心對位於中心軸C,中心至弧線k之中點B形成第一距離D1,中心至二端點A1、A2形成第二距離D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距離D1更例如大於半徑距離R且小於半徑距離R的1.5倍,第二距離D2更例如大於半徑距離R的0.5倍且小於半徑距離R。下列表一係比較不具修弧部結構之常規轉子以及本案具不同尺寸修弧部之開口式轉子中,其輸出轉矩波紋與頓轉矩率之關係。其中半徑距離R以28.85mm為例,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Figure 110205697-A0305-02-0010-1
Figure 110205697-A0305-02-0011-2
如表一所示,本案轉子疊片2a根據弧線k設計修弧部12和永磁體20的位置來架構轉子1,相較於不具修弧部結構之常規轉子,可獲得較小之頓轉矩率。換言之,本案依據弧線k將外接圓r所在之周緣部11向內凹設形成修弧部12之設計,有助於使轉子1之頓轉矩趨於最小化。因此,可減小電動機反電動勢以及減小合成運行轉矩,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
第6圖係揭示本案第二實施例之轉子的立體結構圖。第7圖係揭示本案第二實施例之轉子的俯視圖。第8圖係揭示第7圖中區域P2的局部放大圖。第9圖係揭示本案第二實施例中轉子之中心軸至弧線以及至外接圓的相對距離。於本案第二實施例中,轉子1a與第1圖至第5圖所示轉子1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不同於前述實施例以開口式轉子疊片2a構成轉子1,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a由例如是複數個封閉式轉子疊片2b所架構而成。其中複數個永磁體20沿中心軸C的方向貫穿複數個轉子疊片2b時,每一永磁體20沿徑向延伸,永磁體20之第一端部20a對應端點A1/A2,永磁體20之第二端部20b則朝向中心軸C,且複數個永磁體20對應端點A1/A2之第一端部20a均維持不外露。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封閉式轉子 疊片2b包括複數個第二握持部13a,複數個第二握持部13a於空間上對應於複數個永磁體20,其中第二握持部13a設置於兩相鄰之修弧部12,每一第二握持部13a組配固定所對應之永磁體20,且維持所對應之永磁體20之第一端部20a不外露。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封閉式轉子疊片2b具有一最小製造厚度TM,第二握持部13a沿徑向具有一第二厚度T2,其中第二厚度T2與最小製造厚度TM可例如彼此相等。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厚度T2之範圍則以介於一倍之最小製造厚度TM至兩倍之最小製造厚度TM之間較佳,即TM≦T2≦2TM。。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於本實施例中,利用第二握持部13a固定相對的永磁體20時,永磁體20鄰設在所對的應端點A1/A2處的第一端部20a更維持不外露於每一轉子疊片2b,即以複數個封閉式轉子疊片2b固定永磁體20。其中開口式轉子疊片2b係由主體部10、周緣部11、修弧部12以及第二握持部13a共同架構形成者。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係利用一弧線k和轉子疊片2b的最小製造厚度TM來設計永磁體20和修弧部12的位置,以使頓轉矩達最小化。轉子疊片2b中心對位於中心軸C,中心至弧線k之中點B形成第一距離D1,中心至二端點A1、A2形成第二距離D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距離D1更例如大於半徑距離R且小於半徑距離R的1.5倍,第二距離D2更例如大於半徑距離R的0.5倍且小於半徑距離R。下列表二係比較不具修弧部結構之常規轉子以及本案具不同尺寸修弧部之封閉式轉子中,其輸出轉矩波紋與頓轉矩率之關係。其中半徑距離R以28.85mm為例,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表二
Figure 110205697-A0305-02-0013-3
如表二所示,本案轉子疊片2b根據弧線k設計修弧部12和永磁體20的位置來架構轉子1a,相較於不具修弧部結構之常規轉子,可獲得較小之頓轉矩率。換言之,本案依據弧線k將外接圓r所在之周緣部11向內凹設形成修弧部12之設計,有助於使轉子1a之頓轉矩趨於最小化。因此,可減小電動機反電動勢以及減小合成運行轉矩,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
第10圖係揭示本案第三實施例之轉子的立體結構圖。於本案第三實施例中,轉子1b與第1圖至第5圖所示轉子1以及第6圖至第9圖所示轉子1a相似,且相同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的元件、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b由複數個開口式轉子疊片2a以及複數個封閉式轉子疊片2b所構成。需說明的是,開口式轉子疊片2a以及封閉式轉子疊片2b的數量及排列方式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而調變,本案並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轉子1b包括三個封閉式轉子疊片2b,分別堆疊設置於轉子1b的頂部、底部以及中央處。而兩封閉式轉子疊片2b之間均堆疊設置有例如九個開口式轉子疊片2a。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 永磁體20沿中心軸C的方向貫穿開口式轉子疊片2a時,複數個永磁體20之第一端部20a維持至少部份外露。另外,複數個永磁體20沿中心軸C的方向貫穿封閉式轉子疊片2b時,複數個永磁體20之第一端部20a則維持不外露。於一實施例中,轉子1b包括P個開口式轉子疊片2a以及Q個封閉式轉子疊片2b,其中P、Q為整數,P大於等於Q,且Q大於等於1。於其他實施例中,第10圖中轉子1b更省略中央處之封閉式轉子疊片2b,由堆疊設置於頂部及底部之封閉式轉子疊片2b以及堆疊設置於兩封閉式轉子疊片2b之間的十八個開口式轉子疊片2a所架構而成。即P為Q之9倍,將可使轉子1b的輸出轉矩性能最優化,同時確保整體結構之穩定性。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且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具內轉子外定子之馬達,其轉子包括有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佈設其上,用以最小化頓轉矩並降低製造的敏感度。利用一弧線和轉子疊片的最小製造厚度,來設計內藏式永磁體和弧形修弧部分的位置,以使頓轉矩達最小化。藉此,可減小電動機反電動勢以及合成運行轉矩,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再者,利用一弧線來限定轉子中弧形修弧部分,並且依據轉子疊片的最小製造厚度來設置輻條型內藏式永磁體,可使內藏式永磁體的位置可輕易地完成設計。藉此,可消除電動機頓轉矩的影響,並達到提昇馬達效率的效果。另外,通過利用一弧線來定義轉子主體部分的弧形成形部分和內藏式永磁體的位置,更可變化轉子中轉子疊片的設計,隨意選擇使內藏式永磁體保有一開口式端部或一封閉式端部。藉此,確保轉子可提供最佳化的輸出轉矩性能,進而提昇電動機的效率。另外,本案所提供之轉子疊片及其適用之轉子,更可通過優化尺寸和參數,進而簡化設計並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轉子
2a:轉子疊片
10:主體部
11:周緣部
12:修弧部
13:第一握持部
20:永磁體
20a:第一端部
20b:第二端部
A1、A2:端點
B:中點
C:中心軸
k:弧線
P1:區域
r:外接圓

Claims (10)

  1. 一種馬達,包括一定子及一轉子,該轉子套設於該定子內,且該轉子與該定子之間形成一氣隙,其中該轉子以一中心軸為中心相對該定子轉動,且該轉子包括:複數個轉子疊片,沿該中心軸的方向堆疊設置,其中每一該轉子疊片包括一主體部、複數個周緣部以及複數個修弧部,其中該主體部之中心對位於該中心軸,該複數個周緣部設置於該主體部之外周緣,該複數個周緣部呈輻射狀排列,且該複數個周緣部組配形成一外接圓,該外接圓與該中心軸具有一半徑距離,其中該複數個修弧部分別依據一弧線自該複數個周緣部凹設形成,該弧線具有一中點及二端點,該中點位於該弧線之中央且於空間上對應於該周緣部,該二端點對稱地設置於該弧線的兩相對端,其中該中點與該中心軸具有一第一距離,且該二端點與該中心軸分別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一距離大於或等於該半徑距離且小於該半徑距離的1.5倍,該第二距離大於該半徑距離的0.5倍且小於該半徑距離;以及複數個永磁體,沿該中心軸的方向貫穿該複數個轉子疊片之該主體部,且環繞該主體部之中心呈幅射狀排列設置,每一該永磁體沿一徑向延伸,其中該複數個永磁體與該複數個周緣部交替排列,且該弧線之該端點於空間上對應該永磁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馬達,其中每一該永磁體沿該中心軸和所對應之該端點排列,且具有彼此相反的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鄰設在所對應的該端點處,該第二端部朝向該中心軸。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複數個轉子疊片包括至少一開口式轉子疊片或至少一封閉式轉子疊片,其中該複數個永磁體沿該中心軸的方向貫 穿該開口式轉子疊片時,該複數個永磁體之該第一端部維持至少部份外露,其中該複數個永磁體沿該中心軸的方向貫穿該封閉式轉子疊片時,該複數個永磁體之該第一端部維持不外露。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馬達,其中該開口式轉子疊片包括複數個第一握持部,該複數個第一握持部於空間上對應於該複數個永磁體,其中該第一握持部設置於兩相鄰之該修弧部,每一該第一握持部組配固定所對應之該永磁體,且維持所對應之該永磁體之該第一端部至少部份外露。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馬達,其中每一該轉子疊片具有一最小製造厚度,該第一握持部沿一徑向具有一第一厚度,該第一厚度之範圍介於一倍之該最小製造厚度至二倍之該最小製造厚度之間。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馬達,其中該封閉式轉子疊片包括複數個第二握持部,該複數個第二握持部於空間上對應於該複數個永磁體,其中該第二握持部設置於兩相鄰之該修弧部,每一該第二握持部組配固定所對應之該永磁體,且維持所對應之該永磁體之該第一端部不外露。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馬達,其中每一該轉子疊片具有一最小製造厚度,該第二握持部沿一徑向具一第二厚度,該第二厚度之範圍介於一倍之該最小製造厚度至二倍之該最小製造厚度之間。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複數個轉子疊片包括P個該開口式轉子疊片以及Q個該封閉式轉子疊片,其中P、Q為整數,P大於等於Q,且Q大於等於1,其中P為Q之9倍。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複數個永磁體之數量為2M,M為整數,且M大於等於2。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複數個永磁體中之兩相鄰者具有相反之磁性。
TW110205697U 2020-10-15 2021-05-19 馬達 TWM6193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92086P 2020-10-15 2020-10-15
US63/092,086 2020-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9399U true TWM619399U (zh) 2021-11-11

Family

ID=7990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5697U TWM619399U (zh) 2020-10-15 2021-05-19 馬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1953U (zh)
TW (1) TWM6193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5630B (zh) * 2022-03-16 2023-02-03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电机、动力总成以及电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1953U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8519B2 (en)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motor
JP4070674B2 (ja) リラクタンス型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9882439B2 (en) Rotor and motor
US7170209B2 (en) Rotor for reluctance type rotating machine
JP7410703B2 (ja) ロータシート、ロータ、電気機器、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0098929A (ja) ダブルギャップモータ
JP2013027240A (ja) 回転電機
JP2017085875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6864612B1 (en) Iron core for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generator
JP6651278B1 (ja) 回転電機
JP3769943B2 (ja) 永久磁石ロータ
TWI710198B (zh) 馬達之轉子組件
JP2004248443A (ja) 直流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210043U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TWM619399U (zh) 馬達
JPH033622A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
JP2015233368A (ja) 永久磁石式電動機
WO2018159339A1 (ja) ロータ、当該ロータを含むモータ及び当該モータを含む動力装置
JP3210042U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8196216A (ja) 内蔵式永久磁石モータ
JP2002369469A (ja) 単相誘導電動機
JP2017104004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234077U (ja) モーター
JP202114541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4320863A (ja)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