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1617U -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 Google Patents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1617U
TWM611617U TW109214962U TW109214962U TWM611617U TW M611617 U TWM611617 U TW M611617U TW 109214962 U TW109214962 U TW 109214962U TW 109214962 U TW109214962 U TW 109214962U TW M611617 U TWM611617 U TW M6116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oop
loop yarn
fibers
fabric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4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森煤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4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1617U/zh
Publication of TWM611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161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環圈紗線結構,包含第一纖維及第二纖維。第二纖維由複數個纖維單元組成,第二纖維連接第一纖維,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所述環圈部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藉此,透過環圈部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上,環圈紗線結構可直接以任何編織手法編織成毛面織物結構。

Description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本新型係提供一種紗線結構以及織物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環圈紗線結構及毛面織物結構。
在現行的紡織領域中,要製造具有毛面效果的織物,通常以底紗與欲製造環圈的紗線交錯編織,其需利用特殊織法並搭配特殊機台進行編織作業,如此一來不僅大幅提高了製造成本,受到機台及織法的限制,毛面織物的後續應用及發展亦大幅受限。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結構簡單且易於加工的環圈紗線結構及毛面織物結構,實為一具有商業價值之技術課題。
本新型之環圈紗線結構及毛面織物結構,透過將環圈部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上,環圈紗線結構可直接以任何編織手法編織成毛面織物結構,並克服一般毛面織物需以特殊機台及特殊織造方法的限制。
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環圈紗線結構,包含第一纖維及第二纖維。第二纖維連接第一纖維,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所述環圈部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且第二纖維由複數個纖維單元組成。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第一纖維可為鎖編結構。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第二纖維可部分包埋或纏設於第一纖維。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所述環圈部可朝一方向或交錯朝所述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第二纖維的數量可為二,各第二纖維與第一纖維連接,其中一第二纖維形成之環圈部朝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另一第二纖維形成之環圈部朝另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第二纖維的數量可為二,各第二纖維與第一纖維連接,各第二纖維形成之環圈部分別且交錯朝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第一纖維的材質可不同於第二纖維的材質。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環圈紗線結構可經高週波加熱處理。
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毛面織物結構,包含複數條環圈紗線結構,毛面織物結構由所述環圈紗線結構編織而成,各環圈紗線結構包含第一纖維及第二纖維。第二纖維連接第一纖維,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所述環圈部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且所述第二纖維由複數個纖維單元組成,其中所述環圈部凸出於毛面織物結構之織物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第一纖維可為鎖編結構。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第二纖維可部分包埋或纏設於第一纖維。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所述環圈部朝一方向或交錯朝所述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第二纖維的數量可為二,各第二纖維與第一纖維連接,其中一第二纖維形成之環圈部朝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另一第二纖維形成之環圈部朝另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第二纖維的數量可為二,各第二纖維與第一纖維連接,各第二纖維形成之環圈部分別且交錯朝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環圈部凸出於毛面織物結構之織物表面及毛面織物結構之另一織物表面。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第一纖維的材質可不同於第二纖維的材質。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環圈紗線結構可經高週波加熱處理。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毛面織物結構,可更包含複數條彈性紗線,其連接各環圈紗線結構。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新型之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之。
請參閱第1圖,其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100的示意圖。環圈紗線結構100包含第一纖維110及第二纖維120,第二纖維120連接第一纖維110,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130,環圈部130外露於第一纖維110之纖維表面(未另標示),且第二纖維120由複數個纖維單元121組成。
詳細來說,在第1圖實施方式中,第二纖維120部分包埋於第一纖維110,而第二纖維120外露且遠離第一纖維110的部分則形成環圈部130,環圈部130朝第一方向D1外露於第一纖維110之纖維表面。藉此,環圈部130可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100上。具體而言,環圈紗線結構100可應用於黏扣帶之毛面,環圈部130可供黏扣帶之勾面(圖未繪示)可分離地連接。
如第1圖所示,第一纖維110為鎖編結構。第二纖維120由複數個纖維單元121組成,且第二纖維120經過一開纖處理,使得所述複數個纖維單元121成鬆散狀。藉此,環圈紗線結構100可提供柔軟且舒適的手感,並可增加環圈紗線結構100的黏扣效果。
第一纖維110之丹尼數可為30D至1200D,第二纖維120之纖維單元121之丹尼數可為30D至1200D,且第一纖維110之丹尼數可大於第二纖維120之纖維單元121之丹尼數。藉此,丹尼數較大的第一纖維110可提供環圈紗線結構100強韌的結構,並提升其機能性,丹尼數較小的第二纖維120可提供環圈紗線結構100纖細且柔軟的效果,以增加其使用的舒適度。據此,透過粗細不同的第一纖維110及第二纖維120,環圈紗線結構100可提供不同的物理特性,且藉由調整第一纖維110及第二纖維120的丹尼數,可令環圈紗線結構100應用於不同的需求及領域。
第一纖維110的材質可不同於第二纖維120的材質,其中第一纖維110的材質可為特多龍、尼龍、棉、麻等混紡或單一纖維,第二纖維120的材質可為氨綸(spandex)、天然橡膠及上述彈性纖維外部包覆之彈性紗等具有彈性之纖維。藉此,可令環圈紗線結構100獲得不同的纖維性能,以更增加其應用的廣度,但本新型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使用者可依據使用需求選擇其材質,以符合不同的應用需求。
環圈部130可具有一環圈高度,其可為0.5 mm至25 mm,但本新型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使用者可依據使用需求調整環圈高度,藉以令環圈紗線結構100獲得不同的黏扣效果。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環圈紗線結構100之各環圈部130的環圈高度可為不相同,藉此,環圈紗線結構100可配合黏扣更多元的勾面纖維,並可更增加環圈紗線結構100應用的廣度。
進一步來說,環圈紗線結構100可經高週波熱處理,藉以形成環圈部130並調整其環圈高度。具體來說,在第1圖實施方式中,第一纖維110之材質不同於第二纖維120之材質,其受熱變形程度亦不相同的特性,其中第一纖維110之熱縮程度大於第二纖維120之熱縮程度。當環圈紗線結構100經高週波熱處理,第一纖維110熱縮變形,以使第二纖維120捲曲並進而形成環圈部130。藉由調整高週波熱處理的參數,可調整第一纖維110及第二纖維120的變形程度,進而調整環圈部130之環圈高度。藉此,透過上述方法,可令環圈紗線結構100的製造工序更為簡單,並可減少環圈紗線結構100的製造成本。在此特別說明的是,環圈紗線結構100之環圈部130的形成方式及其環圈高度的調整方法,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亦可以其他物理手段調整。
一般來說,習知黏扣帶的毛面或具有毛面效果的織物,其係將紗線穿設於編織物上以形成環圈,其需以特殊編織手法或特殊機台製造。有別於此,本新型之環圈紗線結構100藉由環圈部130直接形成於其上,其可直接以任何編織手法編織成黏扣帶的毛面或具有毛面效果的織物,進而克服黏扣帶的毛面或具有毛面效果的織物須以特定編織手法及特定機台織造的限制。
請參閱第2圖,其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200的示意圖。環圈紗線結構200包含第一纖維210及第二纖維220,第二纖維220由複數個纖維單元(未另標示)組成。在第2圖實施例中,第二纖維220部分包埋於第一纖維210,第二纖維220外露且遠離於第一纖維210的部分形成複數個環圈部230。第2圖之環圈紗線結構200的結構與第1圖之環圈紗線結構100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特別的是,在第2圖實施例中,第二纖維220所形成之環圈部230係交錯朝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外露於第一纖維210之纖維表面。更詳細地說,第二纖維220來回穿入穿出於第一纖維210,並交錯地朝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遠離第一纖維210,以使環圈部230交錯地朝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形成於第一纖維210之纖維表面。
藉由上述結構配置,由第二纖維220形成的環圈部230可朝不同方向凸出於第一纖維210,以令環圈紗線結構200可提供不同方向的黏扣力,並可增加環圈部230在環圈紗線結構200上的設置密度,進而增加環圈紗線結構200的黏扣效果。
請參閱第3圖,其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再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300的示意圖。環圈紗線結構300包含第一纖維310及第二纖維320,且在第3圖實施例中,第二纖維320的數量可為二。詳細來說,所述二第二纖維320皆部分包埋於第一纖維310,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330。更仔細地說,各第二纖維320外露且遠離第一纖維310的部分即形成環圈部330。特別說明的是,第3圖之環圈紗線結構300的結構與第1圖之環圈紗線結構100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在第3圖實施例中,各第二纖維320可如第2圖實例所示地分別且交錯地朝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外露第一纖維310之纖維表面,以使環圈部330可同時朝不同方向形成於第一纖維310之纖維表面;當然,各第二纖維320亦可如第1圖實例所示地朝同一方向遠離第一纖維310,也就是說,其中一第二纖維320所形成之環圈部330可朝第一方向D1外露於第一纖維310之纖維表面,另一第二纖維320所形成之環圈部330可朝第二方向D2外露於第一纖維310之纖維表面,以使各第二纖維320所形成之環圈部330分別朝不同方向形成於第一纖維310之纖維表面。使用者可依據使用需求及應用機台調整,本新型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
透過複數條第二纖維320的設置,可令環圈紗線結構300在不同方向上皆具有環圈部330,其可更增加環圈紗線結構300上環圈部330設置的密度,藉此,除了可令環圈紗線結構300提供不同方向的黏扣力,更可有利於增加環圈紗線結構300的黏扣效果。
請參閱第4圖,其係繪示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400的示意圖。環圈紗線結構400包含第一纖維410及第二纖維420,第二纖維420由複數個纖維單元(未另標示)組成。特別說明的是,第4圖之環圈紗線結構400的結構與第1圖之環圈紗線結構100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不同的是,在第4圖實施方式中,第二纖維420係纏設於第一纖維410上,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430,且所述複數個環圈部430朝第一方向D1外露並遠離第一纖維410之纖維表面。詳細來說,如第4圖所示,第二纖維420纏設於第一纖維410上,第二纖維420部分緊貼第一纖維410,第二纖維420其他部分則外露並遠離第一纖維410,以形成環圈部430。透過上述結構配置,環圈部430可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400。
請參閱第5圖,其係繪示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500的示意圖。環圈紗線結構500包含第一纖維510及第二纖維520,第二纖維520由複數個纖維單元(未另標示)組成。特別說明的是,第5圖之環圈紗線結構500的結構與第4圖之環圈紗線結構400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在第5圖實施例中,第二纖維520係纏設於第一纖維510上,且第二纖維520係交錯朝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遠離第一纖維510之纖維表面,也就是說,第二纖維520形成之環圈部530係交錯地朝不同方向外露於第一纖維510之纖維表面。藉此,第二纖維520形成的環圈部530可朝不同方向凸出於第一纖維510,以令環圈紗線結構500可提供不同方向的黏扣力,並可增加環圈部530在環圈紗線結構500上的設置密度,進而增加環圈紗線結構500的黏扣效果。
請參閱第6圖,其係繪示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再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600的示意圖。環圈紗線結構600包含第一纖維610及第二纖維620,且在第6圖實施例中,第二纖維620的數量可為二。第6圖之環圈紗線結構600的結構與第4圖之環圈紗線結構400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詳細來說,所述二第二纖維620皆纏設於第一纖維610上,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630,在第6圖實施例中,各第二纖維620可如第5圖實施例所示地分別且交錯地朝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外露於第一纖維610之纖維表面,以使環圈部630可同時朝不同方向形成於第一纖維610之纖維表面;當然,各第二纖維620亦可如第4圖實施例所示地部分遠離及部分緊貼於第一纖維610,也就是說,其中一第二纖維620形成之環圈部630朝第一方向D1外露於第一纖維610之纖維表面,另一第二纖維620形成之環圈部630朝第二方向D2外露於第一纖維610之纖維表面。使用者可依據使用需求及應用機台調整,本新型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
透過複數條第二纖維620的設置,可令環圈紗線結構600在不同方向上同時具有環圈部630,藉此可增加環圈紗線結構600上環圈部630設置的密度,並可令環圈紗線結構600提供不同方向的黏扣力,更可有利於增加環圈紗線結構600的黏扣效果。
請參閱第7圖及第8圖,第7圖係繪示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示意圖,第8圖係繪示第7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側面示意圖。毛面織物結構700a包含複數條環圈紗線結構710a,毛面織物結構700a由環圈紗線結構710a編織而成。環圈紗線結構710a的結構可與第1圖至第6圖實施例之環圈紗線結構相同,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請參考第1圖至第6圖所示之內容,而不再於第7圖與第8圖進行標示。環圈紗線結構710a包含第一纖維(圖未標示)以及第二纖維(圖未標示),第二纖維由複數個纖維單元組成(圖未標示),第二纖維纏設於第一纖維上,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711a,環圈部711a外露於第一纖維之纖維表面(圖未標示)。
如第8圖所示,所述環圈部711a凸出於毛面織物結構700a之一織物表面720a,使織物表面720a具有毛面粗糙的效果,令毛面織物結構700a可提供另一勾面的纖維可分離地連接。
藉由環圈部711a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710a,其可增加環圈部711a在織物表面720a上的分布密度。藉此,當毛面織物結構700a可分離地黏扣於另一勾面織物時,其有助於分散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受力點,以使受力更為平均,進而可增加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黏扣強度。
特別的是,在第7圖實施例中,第二纖維的材質可選擇質地較為柔軟的纖維。藉由第二纖維之材質纖細且柔軟的特性,凸出於毛面織物結構700a之織物表面720a的環圈部711a可如第8圖所示的趴附在毛面織物結構700a之織物表面720a,以令織物表面720a可提供毛絨且舒適的手感。
毛面織物結構700a可更包含複數條彈性紗線(未另標示),其連接各環圈紗線結構710a,藉此,毛面織物結構700a可具有彈性,並可更增加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機能性。
一般而言,習知的毛面織物包含一層基布層,其再以另一紗線穿梭於基布層以形成供勾面纖維連接的環圈,並需配合特殊的機台及編織手法,成本高且工序繁雜。本新型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可由環圈紗線結構710a直接編織而成,其可以平織方式、針織方式或其他方式編織,有別於習知的毛面織物,本新型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透過環圈部711a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710a,其更不受到特殊機台及特殊編織方式的限制,除了可減少其製造成本,更有利於增加毛面織物結構700a應用的廣度。此外,由於毛面織物結構700a不包含基布層,因此,相較於一般習知的毛面織物,毛面織物結構700a更為輕薄柔軟,更可符合更層面的商業應用。
請參閱第9圖及第10圖,第9圖係繪示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700b的示意圖,第10圖係繪示第9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b的側面示意圖。毛面織物結構700b包含複數條環圈紗線結構710b,毛面織物結構700b由環圈紗線結構710b編織而成。環圈紗線結構710b的結構可與第1圖至第6圖實施例之環圈紗線結構相同,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請參考第1圖至第6圖所示之內容,而不再於第9圖與第10圖進行標示。
特別說明的是,第9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b的結構與第7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第9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b與第7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差別在於,毛面織物結構700b之環圈部711b凸出於毛面織物結構700b之二織物表面720b,也就是說,毛面織物結構700b之雙面皆具有毛面粗糙的效果,以使毛面織物結構700b雙面皆可提供勾面纖維可分離地連接,藉此可增加毛面織物結構700b使用的靈活度。
請參閱第11圖及第12圖,第11圖係繪示本新型又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800a的示意圖,第12圖係繪示第11圖之毛面織物結構800a的側面示意圖。毛面織物結構800a包含複數條環圈紗線結構810a,毛面織物結構800a由環圈紗線結構810a編織而成。環圈紗線結構810a的結構可與第1圖至第6圖實施例之環圈紗線結構相同,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請參考第1圖至第6圖所示之內容,而不再於第11圖與第12圖進行標示。特別說明的是,第11圖之毛面織物結構800a的結構與第7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在第11圖實施方式中,第二纖維的材質可選擇質地較為堅韌且具有彈性的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例如氨綸(spandex)、天然橡膠及上述彈性纖維外部包覆之彈性紗等具有彈性之纖維。藉此,環圈部811a可如第12圖所示的站立於毛面織物結構800a的織物表面820a。環圈部811a可供另一勾面織物可分離地連接。此外,藉由第二纖維之材質堅韌且具有彈性的特性,環圈部811a更可提供毛面織物結構800a一緩衝效果,藉此,可令毛面織物結構800a的應用更為多元。
請參閱第13圖及第14圖,第13圖係繪示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800b的示意圖,第14圖係繪示第13圖之毛面織物結構800b的側面示意圖。毛面織物結構800b包含複數條環圈紗線結構810b,毛面織物結構800b由環圈紗線結構810b編織而成。環圈紗線結構810b的結構可與第1圖至第6圖實施例之相同,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請參考第1圖至第6圖所示之內容,而不再於第13圖與第14圖進行標示。
特別說明的是,第13圖之毛面織物結構800b的結構與第11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結構相似,是以相同之元件及其細節將不再贅述。第13圖之毛面織物結構800b與第11圖之毛面織物結構700a的差別在於,毛面織物結構800b之環圈部811b凸出於毛面織物結構800b之二織物表面820b,也就是說,毛面織物結構800b之雙面皆具有毛面且富彈性的效果,以使毛面織物結構800b雙面皆可提供另一勾面的纖維可分離地連接,藉此可增加毛面織物結構800b使用的靈活度。
綜合以上,透過環圈部直接形成於環圈紗線結構,可克服一般毛面織物需以特殊機台及特殊織造方法的限制,並可進而增加毛面織物結構應用的廣度,使其有潛力應用於更多元的領域,並有其市場的價值。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500,600,710a,710b,810a,810b:環圈紗線結構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纖維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纖維 121:纖維單元 130,230,330,430,530,630,711a,711b,811a,811b:環圈部 700a,700b,800a,800b:毛面織物結構 720a,720b,820a,820b:織物表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的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的示意圖; 第3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再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的示意圖; 第4圖係繪示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的示意圖; 第5圖係繪示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的示意圖; 第6圖係繪示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再一實施例的環圈紗線結構的示意圖; 第7圖係繪示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的示意圖; 第8圖係繪示第7圖之毛面織物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第9圖係繪示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的示意圖; 第10圖係繪示第9圖之毛面織物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第11圖係繪示本新型又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的示意圖; 第12圖係繪示第11圖之毛面織物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第13圖係繪示本新型再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的毛面織物結構的示意圖;以及 第14圖係繪示第13圖之毛面織物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100:環圈紗線結構
110:第一纖維
120:第二纖維
121:纖維單元
130:環圈部
D1:第一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環圈紗線結構,包含: 一第一纖維;以及 一第二纖維,其連接該第一纖維,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該些環圈部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一纖維表面,且該第二纖維由複數個纖維單元組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第一纖維為一鎖編結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第二纖維部分包埋或纏設於該第一纖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些環圈部朝一方向或交錯朝該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第二纖維的數量為二,各該第二纖維與該第一纖維連接,其中一該第二纖維形成之該些環圈部朝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另一該第二纖維形成之該些環圈部朝另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第二纖維的數量為二,各該第二纖維與該第一纖維連接,各該第二纖維形成之該環圈部分別且交錯朝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第一纖維的材質不同於該第二纖維的材質。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環圈紗線結構,其中該環圈紗線結構經一高週波加熱處理。
  9. 一種毛面織物結構,包含: 複數條環圈紗線結構,該毛面織物結構由該些環圈紗線結構編織而成,各該環圈紗線結構包含: 一第一纖維;以及 一第二纖維,其連接該第一纖維,並形成複數個環圈部,該些環圈部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一纖維表面,且該第二纖維由複數個纖維單元組成; 其中該些環圈部凸出於該毛面織物結構之一織物表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一纖維為一鎖編結構。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二纖維部分包埋或纏設於該第一纖維。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些環圈部朝一方向或交錯朝該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二纖維的數量為二,各該第二纖維與該第一纖維連接,其中一該第二纖維形成之該些環圈部朝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另一該第二纖維形成之該些環圈部朝另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二纖維的數量為二,各該第二纖維與該第一纖維連接,各該第二纖維形成之該環圈部分別且交錯朝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外露於該第一纖維之該纖維表面。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些環圈部凸出於該毛面織物結構之該織物表面及該毛面織物結構之另一織物表面。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一纖維的材質不同於該第二纖維的材質。
  17.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其中該環圈紗線結構經一高週波加熱處理。
  18. 如請求項9所述之毛面織物結構,更包含複數條彈性紗線,其連接各該環圈紗線結構。
TW109214962U 2020-11-12 2020-11-12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TWM611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4962U TWM611617U (zh) 2020-11-12 2020-11-12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4962U TWM611617U (zh) 2020-11-12 2020-11-12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1617U true TWM611617U (zh) 2021-05-11

Family

ID=77037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4962U TWM611617U (zh) 2020-11-12 2020-11-12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1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1234A (en) Double-knit elastic fabric with raised patterns
JP7458989B2 (ja) 経編を模倣して織られた生地
CN109137241A (zh) 一种触感舒柔的针织夏被及其制备方法
JP6847340B2 (ja) 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176520B (zh) 一种多梳经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TWM611617U (zh) 環圈紗線結構以及毛面織物結構
KR20060135261A (ko) 기모면을 갖는 벨로아 편직 및 벨로아 제조 방법
WO2016013995A1 (en) Flat over dye denim fabric
CN214193586U (zh) 环圈纱线结构以及毛面织物结构
KR101884179B1 (ko) 하계용 원단의 제조방법
TW202003938A (zh) 疊紗與夾入織物
CN213172771U (zh)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KR20070111215A (ko) 직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321311B1 (ko) 크레이프 효과를 갖는 경편물의 제조방법
JP2005256255A (ja) 伸縮性生地、伸縮性カバー、伸縮性生地の製造方法、及び伸縮性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CN208649588U (zh) 一种经编牛仔面料
JP3406849B2 (ja) 保温性肌着
CN220284353U (zh) 一种夹层布料
JP3238669U (ja) ボディタオル
CN212194546U (zh) 一种月光绒复合面料
CN108411418B (zh) 机绣品及其绣制方法
CN210970163U (zh) 一种高密度柔软针织面料
CN219028799U (zh) 一种抗菌卷毛面料
CN215152590U (zh) 一种多层纤维针织面料
CN209552597U (zh) 一种新型绵羊绒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