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7195U - 平面口罩 - Google Patents

平面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7195U
TWM607195U TW109213053U TW109213053U TWM607195U TW M607195 U TWM607195 U TW M607195U TW 109213053 U TW109213053 U TW 109213053U TW 109213053 U TW109213053 U TW 109213053U TW M607195 U TWM607195 U TW M6071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edge
flat mask
fixing
mask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3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淨植
Original Assignee
林淨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淨植 filed Critical 林淨植
Priority to TW109213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7195U/zh
Publication of TWM607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719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平面口罩,其包含一過濾本體、一第一固定帶與一第二固定帶,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二側具有一第一缺口部與一第二缺口部,且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呈非直線,該過濾本體之二側連接該第一、第二固定帶,進而拉伸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上、下側。因此,使用者藉由該第一、第二固定帶配戴本創作之平面口罩時,藉由該第一、第二固定帶拉伸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上、下側,該過濾本體於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位置貼附於使用者臉頰而減少間隙,以獲得更加密閉的口罩空間。

Description

平面口罩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口罩結構,尤其是一種平面口罩,其提供更加貼附使用者面部之口罩結構。
一般口罩的功能在於過濾、隔離周遭環境中的灰塵、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以保護口罩使用者,減少或避免環境中有害物質經由口罩使用者的口、鼻而侵襲消化系統或呼吸系統,例如:在醫院服務的醫護人員及各級工作人員,使用口罩可以保護自己。同時,佩戴口罩也可以防止或避免口罩使用者本身的唾液、呼出的廢氣污染環境,例如:進入醫院加護病房探視病患、餐飲業工作者佩戴口罩,可以防止工作者口、鼻的唾液、飛沫污染食物,提高飲食的清潔與衛生,避免傳染病的傳播。吾人皆知,日前的SARS傳染疫情,禽流感的防治,口罩所達成的具體功效,更不在話下。
現今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不管是工業廢氣或汽機車所排放之廢氣等等,其皆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且對於人的身體健康也影響相當大,所以對騎乘機車的機車騎士而言,口罩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另外,對於醫療方面而言,醫療口罩也是不可或缺,例如好幾年前有流行過SARS與禽流感的流行性傳染病毒,因為此種病毒會造成死亡,所以當時口罩是供不應求,如今的新冠肺炎COVID-19更是讓政府直接介入口罩銷售。
對一般大眾而言,在面對流感時,要防止傳染的最直接方式為不出入易傳染病毒的場所、常洗手以及佩載口罩。經過幾次全球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流行後,口罩的使用及需求性大幅提高,因而口罩也一再被改良更新。然而,平面口罩一再地改良濾材或改良配戴的舒適度,卻未改良平面口罩在臉頰上的間隙問題,口罩之所以能過濾使用者的呼氣與吸氣時的氣體,在於配戴口罩時,口罩與使用者的臉部形成一氣室空間,因而讓使用者的呼氣與吸氣時的氣體侷限在通過口罩的濾材層,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口罩M經束帶B套設於耳朵E後,而配戴於臉部,口罩M之邊緣EG於臉頰C的位置外露,更甚者會外露部分口罩內側,即外露部EB,如此口罩M即部分喪外過濾使用者所呼吸之氣體的功能,因而自臉頰C側漏,也就是平面口罩長期以來所要面對的問題為傳統平面口罩未能順應使用者的臉頰C而貼附於臉部,即傳統平面口罩雖然進一步透過中央皺褶擴增覆蓋臉部的面積,以及利用彈性束帶減緩耳朵的不適感,但是傳統平面口罩仍然無法順著使用者的臉部而貼附,因此不可避免發生面罩空間自臉頰側漏。
基於上述之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平面口罩,其藉由過濾本體之二側具有一第一缺口部與一第二缺口部,且第一缺口部之上、下側具有第一上、下拉伸部,而第二缺口部之上、下側具有第二上、下拉伸部,用以連接第一、第二固定帶,而讓使用者配戴平面口罩時,第一、第二固定帶經第一上、下拉伸部與第二上、下拉伸部拉緊整個平面口罩,而讓平面口罩貼附於使用者的臉頰,以解決傳統平面口罩未能順應使用者的臉頰而貼附於臉部的問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平面口罩,其藉由過濾本體之二側具有一第一缺口部與一第二缺口部,且第一缺口部之上、下側具有第一上、下拉伸部,而第二缺口部之上、下側具有第二上、下拉伸部,用以連接第一、第二固定帶,而讓使用者配戴平面口罩時,第一、第二固定帶經第一上、下拉伸部與第二上、下拉伸部拉緊整個平面口罩,而讓平面口罩貼附於使用者的臉頰。
本創作揭示了一種平面口罩,其包含一過濾本體、一第一固定帶與一第二固定帶,該過濾本體上設有複數個皺褶,該過濾本體之二側具有一第一缺口部與一第二缺口部,該些個皺褶分別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邊緣呈非直線排列,該第一缺口部之上側設有一第一上拉伸部,該第一缺口部之下側設有一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測具有一第二下拉伸部;該第一固定帶連接該第一缺口部相鄰之該第一上拉伸部與該第一下拉伸部;以及該第二固定帶連接該第二缺口部相鄰之該第二上拉伸部與該第二下拉伸部。由上可知,本創作可透過使用者配戴平面口罩時,第一、第二固定帶經第一上、下拉伸部與第二上、下拉伸部拉緊整個平面口罩,而讓平面口罩貼附於使用者的臉頰。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缺口部之上側設有一第一上拉伸部,該第一缺口部之下側設有一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下拉伸部,該第一固定帶連接該第一上拉伸部與該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固定帶連接該第二上拉伸部與該第二下拉伸部。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缺口部之上側設有一第一上拉伸部,該第一缺口部之下側設有一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下拉伸部,該第一固定帶連接該第一上拉伸部與該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固定帶連接該第一下拉伸部與該第二下拉伸部。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固定帶與該第二固定帶分別設有一第一帶體連接該第一缺口部之一側,該第一帶體設有一第一連接件;以及一第二帶體連接該第二缺口部之一側,該第二帶體設有一第二連接件,且該第一連接件對應於該第二連接件。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為魔鬼氈或卡扣件。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固定帶之一第一內邊緣對應於該第一缺口部,該第二固定帶之一第二內邊緣對應於該第二缺口部。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上邊緣側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壓條。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下邊緣側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壓條。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過濾本體包含一親膚層、一濾材層與一包覆層,該濾材層設置於該親膚層之上;以及該包覆層設置於該濾材層之上。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固定帶與該第二固定帶為選自於布狀或繩狀彈性材料、混織部分彈性材料之布狀體或繩狀體。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上邊緣側更具有一第一裝飾邊緣,該第一裝飾邊緣為一非直線邊緣。
本創作提供一實施例,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下邊緣側更具有一第二裝飾邊緣,該第二裝飾邊緣為一非直線邊緣。
為使 貴審查委本創作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實施例及配合說明,說明如後:
有鑑於傳統平面口罩造成無法確實避免側漏的問題,據此,本創作遂提出一種平面口罩,以解決現有技術所造成之無法避免側漏的問題而確實提供較佳口罩空間。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創作揭示一種 平面口罩所包含之特性、所搭配之結構:
首先,請參閱第3A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平面口罩10,其包含一過濾本體12、一第一固定帶14與一第二固定帶16,其中過濾本體12上設有複數個皺褶13,過濾本體12上具有一第一缺口部122與一第二缺口部124,第一缺口部122與第二缺口部124位於過濾本體12之二側,且可進一步呈現對稱,亦可非對稱,其中該些個本體皺褶13沿著第一缺口部122與第二缺口部124之邊緣呈非直線排列,本實施例係以弧形排列作為舉例說明,但本創作不限於此,如該些個本體皺褶13沿著第一缺口部122與第二缺口部124之邊緣呈鋸齒狀。第一缺口部122之上側具有一第一上拉伸部1222,相對地,第一缺口部122之下側具有一第一下拉伸部1224,第二缺口部122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上拉伸部1242,相對地,第二缺口部124之下側具有一第二下拉伸部1244。第一固定帶14二端連接著第一上拉伸部1222與第一下拉伸部1224,第二固定帶16二端連接著第二上拉伸部1242與第二下拉伸部1244,進一步地,第一固定帶14沿著第一缺口部12之邊緣呈現拱門形狀,第二固定帶14沿著第二缺口部14之邊緣呈現拱門形狀,即第一固定帶14之一第一內邊緣142對應於第一缺口部122,第二固定帶16之一第二內邊緣162對應於第二缺口部124,其中,第一固定帶12為經由超音波壓合、熱壓合或膠合而連接至第一上拉伸部1222與第一下拉伸部1224,第二固定帶14為經由超音波壓合、熱壓合或膠合而連接至第二上拉伸部1242與第二下拉伸部1244。
請參閱第4圖至第5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拉伸固定帶之示意圖與配戴平面口罩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平面口罩10於配戴時,先由第一固定帶14與第二固定帶16往平面口罩10之二側拉伸,並將第一固定帶14與第二固定帶16往使用者U的耳朵E套住,同時,藉由第一固定帶14將第一上拉伸部1222與第一下拉伸部1224往右耳朵E1後方拉伸,以及第二固定帶16將第二上拉伸部1242與第二下拉伸部1244往左耳朵E2後方拉伸,藉此,平面口罩10於第一缺口部122與第二缺口部124對應之缺口部邊緣即依據第一固定帶14與第二固定帶16之拉伸力量而貼附於使用者U的右、左臉頰部位C1、C2。
復參閱第1A圖並一並參閱第5A圖與第5B圖,平面口罩10之一上邊緣側102內側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壓條18,使用者U於配戴平面口罩10時,即可透過第一壓條18固定於使用者U的鼻部N,同時藉由第一固定帶14與第二固定帶16之拉伸力量而固定平面口罩10。且,如第3B圖所示,過濾本體12進一步包含一親膚層12A、一濾材層12B與一包覆層12C,濾材層12B設置於親膚層12A之上,包覆層12C設置於濾材層12C之上,即親膚層12A位於過濾本體12之內側,而包覆層12C位於過濾本體12之外側。此外,本實施例之該第一固定帶14與該第二固定帶16為選自於單軸拉伸彈性纖維或雙軸拉伸彈性纖維。
如第6圖所示,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3A圖與第6圖之差異在於第6圖之平面口罩10A之過濾本體12於上邊緣側102進一步設有一第一裝飾邊緣126,藉由第一裝飾邊緣126為一非直線邊緣,因而讓平面口罩10A不再是矩形,而讓平面口罩10A具有線條美感。如第7圖所示,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4圖與第5圖之差異在於第7圖之平面口罩10B之過濾本體12於一下邊緣側104進一步設有一第二裝飾邊緣128,其中第一裝飾邊緣126與第二裝飾邊緣128為不同外形,但是本創作不限於此,第一裝飾邊緣126可如同第二裝飾邊緣128中間向二側傾斜之邊緣,且第二裝飾邊緣128亦可如同第一裝飾邊緣126之中間凹陷之曲線邊緣。
請參閱第8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6圖與第8圖之差異在於第8圖之平面口罩20進一步於下邊緣側104內側設有一第二壓條19,以利用第二壓條19固定平面口罩20之下邊緣側104。如第9圖所示,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8圖與第9圖之差異在於第9圖之平面口罩20A之過濾本體12於上邊緣側102進一步設有一第一裝飾邊緣126,且第一裝飾邊緣126為一非直線邊緣。如第10圖所示,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9圖與第10圖之差異在於第8圖之平面口罩20B之過濾本體12於一下邊緣側104進一步設有一第二裝飾邊緣128,其中第一裝飾邊緣126與第二裝飾邊緣128為不同外形,但是本創作不限於此,平面口罩20B之第一裝飾邊緣126可如同第二裝飾邊緣128中間向二側傾斜之邊緣,且平面口罩20B之第二裝飾邊緣128亦可如同第一裝飾邊緣126之中間凹陷之曲線邊緣。
請參閱第11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8圖與第11圖之差異在於第8圖之平面口罩20進一步於下邊緣側104內側設有一第二壓條19,以利用第二壓條19固定平面口罩20之下邊緣側104,而第11圖之平面口罩30之第一固定帶34與第二固定帶36進一步分別具有至少一第一皺褶部342與至少一第二皺褶部362。其餘元件之連接關係同於上一實施例,即過濾本體12上具有第一缺口部122與第二缺口部124,而第一缺口部122與第二缺口部124上、下側分別具有第一上拉伸部1222、第一下拉伸部1224、第二上拉伸部1242與第二下拉伸部1244,且第一固定帶34二端連接著第一上拉伸部1222與第一下拉伸部1224,第二固定帶36二端連接著第二上拉伸部1242與第二下拉伸部1244。其餘連接關係不再贅述。由於第一皺褶部342與第二皺褶部362分別讓第一固定帶34與第二固定帶36可進一步拉伸,因此如第5A圖所示之配戴方式配戴平面口罩30時,可讓第一固定帶34與第二固定帶36具更多緩衝長度用於固定在右耳朵E1及左耳朵E2。
以上實施方式為第一固定帶34與第二固定帶36固定於右耳朵E1及左耳朵E2,以讓使用者配戴平面口罩,除此之外,更可進一步固定帶套設於頭部,以下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第12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其中,第11圖與第12圖在於第11圖之平面口罩30的第一固定帶34二端連接第一上拉伸部1222與第一下拉伸部1224,以及第二固定帶36二端連接第二上拉伸部1242與第二下拉伸部1244,而第12圖之平面口罩40的第一固定帶44二端連接第一上拉伸部4222與第二上拉伸部4242,第二固定帶46二端連接第一下拉伸部4224與與第二下拉伸部4244,因此第11圖之平面口罩30透過第一固定帶34與第二固定帶36分別套設於使用者之二耳而固定,而第12圖之平面口罩40第一固定帶44與第二固定帶46套設於使用者之頭部而固定,第12圖之平面口罩40其餘的連接關係同於上述實施例,因此不再贅述。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係以左耳側作為舉例說明,第一固定帶44繞過左耳朵E2上側而套設於使用者U之頭部,而第二固定帶46繞過左耳朵E2下側而套設於使用者U之頭部,另外,另一側配戴方式即為第13圖之左右對稱關係,因此不再贅述。此外,第一固定帶44與第二固定帶46分別透過第一皺褶部442與第二皺褶部462進一步增加可拉伸長度。
如第14圖所示,其中第13圖與第14圖之差異在於第14圖之平面口罩50中,第一固定帶44與第二固定帶46進一步為可拆結構,特別是分別包含一第一帶體、一可拆組合件與一第二帶體,其中,第一固定帶44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帶體44A、一可拆組合件44B與一第二帶體44C,第一帶體44A連接於第一缺口部422上側之第一上拉伸部4222,第二帶體44C連接於第二缺口部上側的第二上拉伸部4242,而可拆組合件44B為包含一第一連接件B1與一第二連接件B2,第一連接件B1與第二連接件B2二者相對應,為卡扣件或魔鬼氈,本實施例係以魔鬼氈作為舉例,因此,透過第一連接件B1與第二連接件B2相連接即可讓第一固定帶44固定於使用者U頭部(如第13圖所示)。
接續上述,與第二固定帶46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帶體46A、一可拆組合件46B與一第二帶體46C,第一帶體46A連接於第一缺口部422上側之第一下拉伸部4224,第二帶體46C連接於第二缺口部上側的第二下拉伸部4244,而可拆組合件46B為包含一第三連接件B3與一第四連接件B4,第三連接件B3與第四連接件B4亦是二者相對應,且為卡扣件或魔鬼氈。因此本實施例之平面口罩50透過第一固定帶44之可拆組合件44B與第二固定帶46之可拆組合件46B更容易拆下或固定於頭部。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平面口罩,其提供過濾本體之二側具有一第一缺口部與一第二缺口部,且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分別具有上、下拉伸部,連接第一、第二固定帶,以讓使用者配戴本創作之平面口罩時,藉由第一、第二固定帶拉伸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上、下拉伸部,因而拉伸該過濾本體,使位於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邊緣貼附使用者之臉頰,因而避免呼吸過程洩漏。
故本創作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平面口罩 10A:平面口罩 10B:平面口罩 102:上邊緣側 104:下邊緣側 12:過濾本體 12A:親膚層 12B:濾材層 12C:包覆層 122:第一缺口部 1222:第一上拉伸部 1224:第一下拉伸部 124:第二缺口部 1242:第二上拉伸部 1244:第二下拉伸部 126:第一裝飾邊緣 128:第二裝飾邊緣 13:本體皺褶 14:第一固定帶 16:第二固定帶 20:平面口罩 20A:平面口罩 20B:平面口罩 30:平面口罩 34:第一固定帶 342:第一皺褶部 36:第二固定帶 362:第二皺褶部 40:平面口罩 402:上邊緣側 404:下邊緣側 42:過濾本體 422:第一缺口部 4222:第一上拉伸部 4224:第一下拉伸部 424:第二缺口部 4242:第二上拉伸部 4244:第二下拉伸部 43:皺褶 44:第一固定帶 44A:第一帶體 44B:拆組合件 44C:第二帶體 442:第一皺褶部 46:第二固定帶 46A:第一帶體 46B:拆組合件 46C:第二帶體 462:第二皺褶部 B:束帶 B1:第一連接件 B2:第二連接件 B3:第三連接件 B4:第四連接件 C:臉頰 C1:右臉頰 C2:左臉頰 E:耳朵 E1:右耳朵 E2:左耳朵 EG:邊緣 EB:外露部 F:過濾本體 M:口罩 N:鼻部 U:使用者
第1圖:其為習知口罩之配戴側視圖; 第2圖:其為習知口罩之配戴正視圖; 第3A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3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過濾本體之結構示意圖; 第4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拉伸固定帶之示意圖; 第5A圖與第5B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配戴平面口罩之示意圖; 第6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一裝飾邊緣之示意圖; 第7圖:其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二裝飾邊緣之示意圖; 第8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9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一裝飾邊緣之示意圖; 第10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二裝飾邊緣之示意圖; 第11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2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13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配戴平面口罩之示意圖;以及 第14圖:其為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10:平面口罩
102:上邊緣側
12:過濾本體
122:第一缺口部
1222:第一上拉伸部
1224:第一下拉伸部
124:第二缺口部
1242:第二上拉伸部
1244:第二下拉伸部
13:皺褶
14:第一固定帶
142:第一內邊緣
16:第二固定帶
162:第二內邊緣
18:第一壓條

Claims (12)

  1. 一種平面口罩,其包含:一過濾本體,其上設有複數個皺褶,該過濾本體之二側具有一第一缺口部與一第二缺口部,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邊緣呈非直線;一第一固定帶,連接該過濾本體之一側;以及一第二固定帶,連接該過濾本體之另一側,該第一固定帶與該第二固定帶拉伸該第一缺口部與該第二缺口部之上、下側,該第一固定帶之一第一邊緣與該第二固定帶之一第二邊緣呈非直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第一缺口部之上側設有一第一上拉伸部,該第一缺口部之下側設有一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下拉伸部,該第一固定帶連接該第一上拉伸部與該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固定帶連接該第二上拉伸部與該第二下拉伸部,該第一固定帶之該第一邊緣對應於該第一缺口部,該第二固定帶之該第二邊緣對應於該第二缺口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第一缺口部之上側設有一第一上拉伸部,該第一缺口部之下側設有一第一下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缺口部之上側具有一第二下拉伸部,該第一固定帶連接該第一上拉伸部與該第二上拉伸部,該第二固定帶連接該第一下拉伸部與該第二下拉伸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第一固定帶與該第二固定帶分別設有:一第一帶體,連接該第一缺口部之一側,設有一第一連接件;以及 一第二帶體,連接該第二缺口部之一側,設有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對應於該第二連接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為魔鬼氈或卡扣件。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第一固定帶與該第二固定帶具有至少一皺褶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上邊緣側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壓條。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下邊緣側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壓條。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過濾本體包含:一親膚層;一濾材層,設置於該親膚層之上;以及一包覆層,設置於該濾材層之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第一固定帶與該第二固定帶為選自於布狀或繩狀彈性材料、含有彈性材料之編織物布狀體或編織物繩狀體、含有彈性材料之非編織物布狀體或非編織物繩狀體、含彈性材料與非彈性材料之混織布狀體或混織繩狀體或含彈性材料與非彈性材料之非混織布狀體或非混織繩狀體。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上邊緣側更具有一第一裝飾邊緣,該第一裝飾邊緣為一非直線邊緣。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平面口罩,其中該過濾本體之下邊緣側更具有一第二裝飾邊緣,該第二裝飾邊緣為一非直線邊緣。
TW109213053U 2020-10-05 2020-10-05 平面口罩 TWM607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053U TWM607195U (zh) 2020-10-05 2020-10-05 平面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053U TWM607195U (zh) 2020-10-05 2020-10-05 平面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7195U true TWM607195U (zh) 2021-02-01

Family

ID=7578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3053U TWM607195U (zh) 2020-10-05 2020-10-05 平面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7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530A (zh) * 2021-05-18 2021-08-27 名典上品(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530A (zh) * 2021-05-18 2021-08-27 名典上品(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口罩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7888B (zh) 置入式鼻墊之防護口罩
TWM607195U (zh) 平面口罩
WO2021244333A1 (zh) 一种口罩
CN210960531U (zh) 呼吸双通道防雾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口罩
TWI840621B (zh) 平面口罩
TWM546827U (zh) 口罩結構
WO2022140893A1 (zh) 平面口罩
TWM593883U (zh) 抗空污簡便鼻濾罩結構
KR20180061724A (ko) 조임 기능이 부가된 넥마스크
CN215958470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防护罩
KR20200139588A (ko) 형상 유지 및 밀폐 강화형 주름 마스크
CN212014554U (zh) 一种防气流侧漏的医用防护口罩
TWM515887U (zh) 用於口罩之襯墊結構
TWM619251U (zh) 折疊型防護口罩
TWM524726U (zh) 防護式頭罩總成
TWM596640U (zh) 膠片黏貼式防護口罩
TWM601298U (zh) 配合口罩使用之定位裝置
TWM539959U (zh) 口罩結構
GB2264647A (en) Fastening inner mask inside hood
CN213756743U (zh) 一种袖口和脚口有松紧的防护服
KR101958379B1 (ko) 조임 기능이 부가된 마스크
TW202019519A (zh) 氣密防護口罩及其製法
CN212414812U (zh) 一种防护效果更好的口罩
JP3238600U (ja) 口と鼻の間の空気流動を遮断できるマスク
CN213406550U (zh) 一种用于口腔治疗可拆卸式防护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