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4909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4909U
TWM604909U TW109211468U TW109211468U TWM604909U TW M604909 U TWM604909 U TW M604909U TW 109211468 U TW109211468 U TW 109211468U TW 109211468 U TW109211468 U TW 109211468U TW M604909 U TWM604909 U TW M6049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driving gear
lifting member
lifting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1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承恩
陳建安
何銘遠
徐元安
黃啟村
林山峯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1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4909U/zh
Publication of TWM604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490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抬升件、驅動機構及第二機體。抬升件樞接於第一機體。驅動機構設置於第一部分及抬升件之間並包含架體、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連動組件及支撐件。架體設置於抬升件。第一連接件連接於架體及抬升件。第二連接件樞設於架體。連動組件包含驅動齒輪、惰輪及帶動齒輪分別樞設於架體,驅動齒輪連結於第二連接件,惰輪嚙合於驅動齒輪及帶動齒輪之間。支撐件的一端樞接於架體並連結於帶動齒輪,另一端滑設於第一部分。第二機體連接於第二連接件。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開啟時,帶動抬升件分離於第一部分。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案與電子裝置有關。
筆記型電腦包含可相對開闔使用的主機及顯示器,主機上通常設置鍵盤或觸控板之類的輸入裝置提供使用。在使用筆記型電腦時,輸入裝置平貼於使用面,而使用者的使用手勢則呈現弧拱形,使用者的手腕必須經常處於施力狀態以維持於最佳使用位置。然而,當使用時間增長時,使用者的手腕將因持續累積疲勞,造成使用者的手部負擔,而易產生使用的不適感。
本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抬升件、驅動機構及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區分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二部分的局部延伸。抬升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樞接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交會處。驅動機構設置於第一部分與抬升件之間並包含架體、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連動組件及支撐件。
架體設置於抬升件。第一連接件連接於架體及抬升件。第二連接件樞設於架體。連動組件包含驅動齒輪、惰輪及帶動齒輪分別樞設於架體,驅動齒輪連結於第二連接件,惰輪嚙合於驅動齒輪及帶動齒輪之間。支撐件的一端樞接於架體並連結於帶動齒輪,另一端滑設於第一部分。第二機體連接於第二連接件。當第二機體相對第一機體開啟時,第二機體依序帶動驅動齒輪、惰輪及帶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支撐件轉動抵頂抬升件分離於第一部分。
請配合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於關閉狀態的示意圖;圖2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於關閉狀態的部分剖視圖。本案電子裝置可以是筆記型電腦,但本案不以此為限。於此,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機體M1、抬升件10、驅動機構20及第二機體M2。第一機體M1及第二機體M2之間透過驅動機構20相樞接而能相對啟閉並同時帶動抬升件10改變角度而成為非平面的使用狀態。
參閱圖2,第一機體M1區分為第一部分M11及第二部分M12,第一部分M11為第二部分M12的局部延伸。抬升件10具有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第一端11樞接於第一部分M11與第二部分M12的交會處。
參閱圖2至圖6,驅動機構20設置於第一部分M11與抬升件10之間並包含架體21、第一連接件22、第二連接件23、連動組件24以及支撐件25。架體21設置於抬升件10。第一連接件22連接於架體21及抬升件10。第二連接件23樞設於架體21。連動組件24包含分別樞設於架體21的驅動齒輪241、惰輪242以及帶動齒輪243,驅動齒輪241連結於第二連接件23,惰輪242嚙合於驅動齒輪241及帶動齒輪243之間。
參閱圖3至圖6,支撐件25的一端樞接於架體21並連結於帶動齒輪243,另一端滑設於第一部分M11。第二機體M2連接於第二連接件23。當第二機體M2相對第一機體M1開啟時,第二機體M2依序帶動驅動齒輪241、惰輪242及帶動齒輪243轉動,進而帶動支撐件25轉動抵頂抬升件10分離於第一部分M11。
參閱圖6,一實施例中,抬升件10的相對兩端分別為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於此實施例中,抬升件10以第一端11樞設於第一部分M11與第二部分M12交會處的段差位置並得以樞轉覆蓋於第一部分M11。
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第二部分M12可以但不限於設置鍵盤、觸控板之類的輸入裝置或是顯示器,而抬升件10也可以但不限於設置鍵盤、觸控板之類的輸入裝置或是顯示器。
參閱圖4及圖5,一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0的架體21包含第一側部211、第二側部212、第一軸桿213以及第二軸桿214。第一側部211及第二側部212間隔相對,第一軸桿213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側部211及第二側部212的一端,第二軸桿214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側部211及第二側部212的另一端。
參閱圖2至圖6,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22包含相銜接的第一延伸部221及第一固定部222。在此,第一延伸部221及第一固定部222均為片體結構,且第一延伸部221垂直於第一固定部222。第一延伸部221同時穿設於架體21的第一軸桿213及第二軸桿214以固定於架體21,而第一固定部222是銜接於第一延伸部221靠近第二軸桿214的位置。
參閱圖2至圖6,在第一連接件22設置於架體21時,第一延伸部221平行於架體21的第一側部211及第二側部212。而第一固定部222可以固定至抬升件10朝向第一部分M11的一面,藉此,架體21透過第一連接件22固定於抬升件10。於此,當架體21固定於抬升件10時,架體21的第一軸桿213相較於第二軸桿214靠近抬升件10的第二端12,而第二軸桿214相較於第一軸桿213靠近抬升件10的第一端11。
參閱圖3至圖5,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23包含相銜接的第二延伸部231及第二固定部232。在此,第二延伸部231及第二固定部232均為片體結構,且第二延伸部231垂直於第二固定部232。第二延伸部231連結於架體21的第一軸桿213。而第二固定部232可以固定至第二機體M2。
參閱圖3至圖5,一實施例中,連動組件24為複數個齒輪的組合。複數個齒輪分別樞設於架體21的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
參閱圖3至圖5,一實施例中,連動組件24包含一個驅動齒輪241、三個惰輪242以及一個帶動齒輪243。於此實施例中,驅動齒輪241穿設固定於第一軸桿213並位於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驅動齒輪241以第一軸桿213為轉軸轉動。帶動齒輪243穿設固定於第二軸桿214並位於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帶動齒輪243以第二軸桿214為轉軸轉動。
參閱圖3至圖5,於此實施例中,連動組件24的三個惰輪242分別為第一惰輪242A、第二惰輪242B以及第三惰輪242C。第一惰輪242A樞設於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並且嚙合於驅動齒輪241。第二惰輪242B及第三惰輪242C重疊結合並同軸樞設於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且第二惰輪242B嚙合於第一惰輪242A,而第三惰輪242C嚙合於帶動齒輪243。
參閱圖3至圖5,在此實施例中,連動組件24包含四個轉軸,驅動齒輪241的轉軸為第一轉軸,第一惰輪242A的轉軸為第二轉軸,第二惰輪242B及第三惰輪242C的轉軸同為第三轉軸,帶動齒輪243的轉軸為第四轉軸。基於此,連動組件24的轉動動力每經過一次轉軸的轉換便會改變轉動的方向,因此,當轉軸的數量為偶數時,連動組件24的轉動方向將反向輸出;反之,當轉軸的數量為奇數時,連動組件24則保持相同的轉動方向輸出。如此一來,當配置連動組件24的空間不同時,或是電子裝置所展現的使用需求不同時,即可透過改變轉軸的數量來呈現不同的轉動動力之傳輸。
參閱圖3至圖5,一實施例中,支撐件25的一端係固定於第二軸桿214以與第二軸桿214連動,另一端則滑設於第一機體M1的第一部分M11。
參閱圖3至圖5,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第一部分M11朝向抬升件10的一面可以更設置凹槽M111。於此實施例中,驅動機構20設置於抬升件10對應於凹槽M111的位置。藉此,當抬升件10覆蓋於第一部分M11時,驅動機構20得以完全埋置於凹槽M111內。
參閱圖2至圖5,於此,當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M2是覆蓋於第一機體M1而處在關閉狀態時,支撐件25係呈現平行於第一側部211及第二側部212的水平狀態,如此一來,在電子裝置處於關閉狀態時,抬升件10可以平貼於第一部分M11,驅動機構20得以完整容納於第一部分M11的凹槽M111內。
參閱圖2並配合圖6至圖10,當第二機體M2樞轉遠離第一機體M1時,在圖2及圖7的視角來看,第二機體M2是相對於第一機體M1順時針轉動,第二機體M2的樞轉動作透過驅動機構20的第二連接件23帶動第一軸桿213順時針轉動。
參閱圖2並配合圖6至圖10,接著,設置於第一軸桿213上的驅動齒輪241隨第一軸桿213同樣順時針轉動,嚙合於驅動齒輪241的第一惰輪242A被帶動而逆時針轉動,嚙合於第一惰輪242A的第二惰輪242B被帶動而順時針轉動。
參閱圖2並配合圖6至圖10,接著,與第二惰輪242B同軸設置的第三惰輪242C隨第二惰輪242B同樣順時針轉動,嚙合於第三惰輪242C的帶動齒輪243被帶動而逆時針轉動,與帶動齒輪243結合的第二軸桿214隨帶動齒輪243逆時針轉動,同時,設置於第二軸桿214的支撐件25也就隨第二軸桿214逆時針轉動。如此一來,當第二機體M2相對於第一機體M1順時針轉動時,支撐件25被帶動成逆時針轉動。
參閱圖2並配合圖6至圖10,而當支撐件25轉動時,支撐件25便從水平狀態樞轉成為與第一部分M11具有夾角的狀態,而當支撐件25成為相對於第一部分M11具有夾角的狀態時,以垂直抬升件10及第一部分M11的相對面之垂直方向來說,支撐件25在垂直方向上的長度增加,此時,支撐件25即能頂推抬升件10,使抬升件10樞轉脫離第一部分M11,抬升件10成為相對於第一部分M11具有夾角的傾斜態樣。藉此,當抬升件10上設置顯示器時,便能抬升顯示器的角度以提高使用者觀看的舒適度。
參閱圖6,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M1的第一部分M11之凹槽M111之槽壁更具有導槽M112,而支撐件25的另一端是滑設於導槽M112。藉由導槽M112得以穩定順暢地導引支撐件25的位移。
參閱圖3,一實施例中,導槽M112包含相銜接的平直段M1121及弧形段M1122,弧形段M1122相較於平直段M1121靠近於第一機體M1的後側。在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M2是覆蓋於第一機體M1而處在關閉狀態時,支撐件25滑設於導槽M112內的一端是位於平直段M1121並靠近第一機體M1的前側。
參閱圖3並配合圖6至圖10,如此一來,當第二機體M2樞轉遠離第一機體M1時,在圖2及圖7的視角來看,支撐件25沿著導槽M112由平直段M1121朝向弧形段M1122的方向位移,也同時逆時針轉動並抵頂於平直段M1121,進而頂推抬升件10,使抬升件10相對於第一部分M11翻轉角度成為傾斜的態樣。
參閱圖3並配合圖6至圖10,而當第二機體M2繼續轉動,且支撐件25隨之轉動並進入弧形段M1122之後,由於弧形段M1122距離抬升件10的距離大於平直段M1121距離抬升件10的距離,因此,在支撐件25持續轉動改變角度的狀況下,支撐件25進入弧形段M1122後,弧形段M1122與抬升件10之間的距離增加而能抵銷支撐件25在垂直方向上的長度之改變,使得抬升件10被頂升高度的幅度減緩或不再頂升。
經由上述可知,當支撐件25是滑移於平直段M1121時,支撐件25可以頂升抬升件10,而當支撐件25滑移於弧形段M1122時,支撐件頂升抬升件10的幅度或角度會產生改變。本實施例之支撐件25滑移於弧形段M1122時減緩頂升抬升件10的幅度,並且提供支撐件25完成滑移動作的路徑,但本案不限於此。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的抬升件10之頂升角度需求不同時,透過改變弧形段M1122的長度或弧度就能對應改變支撐件25頂升抬升件10的狀態。
雖然本揭露已以一些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及潤飾。因此本案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M1:第一機體 M11:第一部分 M111:凹槽 M112:導槽 M1121:平直段 M1122:弧形段 M12:第二部分 10:抬升件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20:驅動機構 21:架體 211:第一側部 212:第二側部 213:第一軸桿 214:第二軸桿 22:第一連接件 221:第一延伸部 222:第一固定部 23:第二連接件 231:第二延伸部 232:第二固定部 24:連動組件 241:驅動齒輪 242:惰輪 242A:第一惰輪 242B:第二惰輪 242C:第三惰輪 243:帶動齒輪 25:支撐件 M2:第二機體
[圖1]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於關閉狀態的示意圖。 [圖2]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於關閉狀態的部分剖視圖。 [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案電子裝置中的驅動機構之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5]為本案電子裝置中的驅動機構之一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 [圖6]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於開啟過程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圖6狀態的部分剖視圖。 [圖8]為圖7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本案電子裝置之一實施例於開啟狀態的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局部放大圖。
M1:第一機體
M11:第一部分
M111:凹槽
M112:導槽
M1121:平直段
M1122:弧形段
10:抬升件
12:第二端
20:驅動機構
213:第一軸桿
214:第二軸桿
22:第一連接件
23:第二連接件
231:第二延伸部
232:第二固定部
24:連動組件
241:驅動齒輪
242A:第一惰輪
242B:第二惰輪
242C:第三惰輪
243:帶動齒輪
25:支撐件
M2:第二機體

Claims (9)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一第一機體,區分為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為該第二部分的局部延伸; 一抬升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樞接於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的交會處; 一驅動機構,設置於該第一部分及該抬升件之間,包含: 一架體,設置於該抬升件; 一第一連接件,連接該架體及該抬升件; 一第二連接件,樞設於該架體; 一連動組件,包含一驅動齒輪、一惰輪以及一帶動齒輪分別樞設於該架體,該驅動齒輪連結於該第二連接件,該惰輪嚙合於該驅動齒輪及該帶動齒輪之間;以及 一支撐件,一端樞接於該架體並連結於該帶動齒輪,另一端滑設於該第一部分;以及 一第二機體,連接於該第二連接件; 其中,該第二機體相對該第一機體開啟時,該第二機體依序帶動該驅動齒輪、該惰輪及該帶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該支撐件轉動抵頂該抬升件以分離於該第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惰輪的數量為複數個,且該複數個惰輪樞設於該架體上並具有偶數個轉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具有一凹槽,該驅動機構設置於該抬升件對應該凹槽的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的凹槽的槽壁具有一導槽,該支撐件滑設於該導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槽包含一平直段及一弧形段,該平直段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抬升件與該第一部分的相對面,該弧形段銜接於該平直段。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前側及相對於該前側的一後側,該第二機體位於該第一機體的後側,該弧形段相較於該平直段靠近該後側。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在垂直該第一部分及該抬升件的相對面方向上,該弧形段距離該抬升件的距離大於該平直段距離該抬升件的距離。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設置一輸入設備。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抬升件設置一輸入設備或一顯示器。
TW109211468U 2020-09-01 2020-09-01 電子裝置 TWM604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468U TWM604909U (zh) 2020-09-01 2020-09-01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1468U TWM604909U (zh) 2020-09-01 2020-09-01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909U true TWM60490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4670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1468U TWM604909U (zh) 2020-09-01 2020-09-01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490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668A (zh) * 2021-12-15 2022-03-22 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脚垫联动机构及笔记本电脑
CN114546050A (zh) * 2022-03-01 2022-05-27 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14860033A (zh) * 2022-05-09 2022-08-05 东莞斯蒙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抬高功能的转轴机构
TWI790098B (zh) * 2021-05-04 2023-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抬升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098B (zh) * 2021-05-04 2023-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抬升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4217668A (zh) * 2021-12-15 2022-03-22 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脚垫联动机构及笔记本电脑
CN114546050A (zh) * 2022-03-01 2022-05-27 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14860033A (zh) * 2022-05-09 2022-08-05 东莞斯蒙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抬高功能的转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04909U (zh) 電子裝置
US1107980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CN110494909B (zh) 显示装置
JP6349901B2 (ja) チルト可能筺体を備える機器の転倒防止装置
US8769772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ember rotatabl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ositions
TW202033893A (zh) 雙軸鉸鏈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2045832A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TWI464562B (zh) 可攜式電腦
US20120175478A1 (en) Slide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JP6847445B2 (ja) 多軸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I475948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201508185A (zh) 樞軸結構
TWI542979B (zh)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一)
TWI483666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JPH08185243A (ja) 情報処理機器
TWI519934B (zh) 基座裝置及其電子系統
US907557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keyboard thereof
US20130038996A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t Least Three Operating Configurations
CN103883610A (zh) 同动式双轴铰链
TWM439832U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component thereof
TWM577526U (zh) Pivot structure
EP2557473A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t least three operating configurations
JPWO2021210075A5 (zh)
US20220326732A1 (en)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