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4892U -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4892U
TWM604892U TW109209471U TW109209471U TWM604892U TW M604892 U TWM604892 U TW M604892U TW 109209471 U TW109209471 U TW 109209471U TW 109209471 U TW109209471 U TW 109209471U TW M604892 U TWM604892 U TW M6048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lens
arc
shape
reflection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聲連
蔡諄樺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04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4892U/zh
Priority to CN2020229428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399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具有一光軸,並包含一物側開孔、一頂面及一反射部。光軸通過物側開孔。頂面面向成像鏡頭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反射部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且弧形反射區設置於頂面。弧形反射區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圓形軌跡包含弧形反射區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當滿足特定條件,可提升反射部可視覺辨識的程度。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與攝影模組,且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與攝影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攝影模組與其成像鏡頭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攝影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發展一種透過鏡頭的頂面以顯示文字與商業訊息的攝影模組遂成為產業上重要且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藉由弧形反射區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區域的反射程度差異以達到顯示文字與商業訊息的顯示效果。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具有一光軸,並包含一物側開孔、一頂面及一反射部。光軸通過物側開孔。頂面面向成像鏡頭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反射部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且弧形反射區設置於頂面。弧形反射區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圓形軌跡包含弧形反射區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各弧形反射區以光軸為中心的半徑為r,物側開孔的直徑為d,反射部與光軸之間垂直於光軸的最大距離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圓形軌跡上的各弧形反射區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可更包含一成像透鏡組與一單一元件。物側開孔、頂面及反射部設置於單一元件上,且單一元件可包含一環形搭接面,其中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反射部的外型可為一愛心形狀、一水果形狀、一機器人形狀、一動物形狀、一植物形狀、一文字形狀、一星星形狀、一標記形狀及一文字排列的一單字形狀中之一者。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文字形狀可為中文。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文字排列的單字形狀可為英文。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單字形狀的文字數量可為2個以上,18個以下。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文字排列的單字形狀可環繞物側開孔。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其中物側開孔可為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攝影模組,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成像鏡頭、一成像面及一透明平板。成像面位於成像鏡頭的一像側。透明平板設置於成像鏡頭的物側與頂面之間。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攝影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電子感光元件對應成像面。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攝影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電子感光元件對應成像面,且透明平板為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屏幕。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攝影模組,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成像鏡頭與一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用以驅動成像鏡頭沿光軸方向移動。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攝影模組,其中單一元件可更包含一承接結構,用以承接驅動機構的一對焦線圈,且環形搭接面較承接結構靠近光軸。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之攝影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電子感光元件對應攝影模組之一成像面。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具有一光軸,並包含一物側開孔、一頂面及一反射部。光軸通過物側開孔。頂面面向成像鏡頭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反射部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且弧形反射區設置於頂面。弧形反射區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圓形軌跡包含弧形反射區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各弧形反射區以光軸為中心的半徑為r,物側開孔的直徑為d,反射部與光軸之間垂直於光軸的最大距離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
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或反射率的差異,但並不以此為限。
圓形軌跡上的各弧形反射區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成像鏡頭可更包含一成像透鏡組與一單一元件,其中物側開孔、頂面及反射部設置於單一元件上。單一元件可包含一環形搭接面,其中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
單一元件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或對焦線圈,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的製造可行性。
反射部的外型可為一愛心形狀、一水果形狀、一機器人形狀、一動物形狀、一植物形狀、一文字形狀、一星星形狀、一標記形狀(sign shape)及一文字排列的一單字形狀中之一者。
當反射部的外型為標記形狀時,標記形狀可為顯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號的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提高特定圖形的加工效率,減少加工時間。
文字形狀可為中文。當文字形狀為中文時,可透過雷射加工或刀具雕刻機具的數值加工方法(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搭配圖面構型以提高加工的精準度。
文字排列的單字形狀可為英文,其中單字形狀的文字數量可為2個以上,18個以下,且文字排列的單字形狀可環繞物側開孔。藉此,可增加反射部的變化性,並延伸可選用的字彙範圍,且降低製造複雜度。
物側開孔可為成像鏡頭的一光圈。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上述本揭示內容成像鏡頭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攝影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進一步來說,攝影模組可更包含一成像面、一透明平板及一驅動機構,其中成像面位於成像鏡頭的一像側,透明平板設置於成像鏡頭的物側與頂面之間,且驅動機構用以驅動成像鏡頭沿光軸方向移動。透過攝影模組靠近透明平板的設置方式,可提高外觀的辨識度。
單一元件可更包含一承接結構,用以承接驅動機構的一對焦線圈,且環形搭接面較承接結構靠近光軸。藉此,成像鏡頭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
上述本揭示內容攝影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攝影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對應攝影模組之成像面,且透明平板可為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屏幕。藉此,可避免攝影模組靠近顯示屏幕的燈源以降低非成像光線的光害情況。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第1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的參數示意圖,第1C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透明平板13與成像鏡頭11的設置示意圖。由第1A圖至第1C圖可知,電子裝置10包含一攝影模組(圖未標示)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1c,其中攝影模組包含一透明平板13、一成像鏡頭11、一濾光元件11a及一成像面11b。進一步來說,成像鏡頭11具有一光軸X,濾光元件11a設置於成像鏡頭11與成像面11b之間,成像面11b位於成像鏡頭11的一像側,而透明平板13設置於成像鏡頭11的物側與成像鏡頭11的一頂面130之間,且電子感光元件11c對應攝影模組之成像面11b。透過攝影模組靠近透明平板13的設置方式,可提高外觀的辨識度。值得一提的是,透明平板13為電子裝置10的一顯示屏幕。藉此,可避免攝影模組靠近顯示屏幕的燈源以降低非成像光線的光害情況。
請參照第1D圖,第1D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攝影模組的分解圖。由第1D圖可知,攝影模組可更包含一驅動機構(圖未標示),驅動機構用以驅動成像鏡頭11沿光軸X方向移動。詳細來說,驅動機構包含一殼體14、二彈簧片15、18、四磁石16、一對焦線圈17及一基座19,詳細來說,攝影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設置透明平板13、殼體14、彈簧片15、磁石16、成像鏡頭11、對焦線圈17、彈簧片18及基座19。
具體而言,殼體14耦合於基座19,成像鏡頭11設置於殼體14中,且成像鏡頭11的一單一元件150可用以與磁石16與對焦線圈17中其中一者組裝;第一實施例中,單一元件150與對焦線圈17組裝。殼體14具有一通孔14a,且基座19具有一中心開孔19a,其中殼體14之通孔14a與基座19之中心開孔19a對應。各磁石16具有一表面面對對焦線圈17。彈簧片15設置於磁石16與殼體14之間,且彈簧片18設置於成像鏡頭11與基座19之間。
請參照第1E圖至第1G圖,第1E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1的立體圖,第1F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G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攝影模組的仰視示意圖。由第1A圖、第1B圖、第1E圖、第1F圖及第1G圖可知,成像鏡頭11包含一成像透鏡組110、一物側開孔120、頂面130、一反射部140及單一元件150。詳細來說,光軸X通過物側開孔120,且物側開孔120可為成像鏡頭11的一光圈;頂面130面向成像鏡頭11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120;反射部140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141。第一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141的數量為六。並且,物側開孔120、頂面130及反射部140設置於單一元件150上。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11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透鏡組1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成像透鏡111、遮光片、成像透鏡112、遮光片、成像透鏡113、遮光片、成像透鏡114、間隔環、遮光片、成像透鏡115、遮光片及成像透鏡116,其中成像透鏡111、112、113、114、115、116的結構、面形等光學特徵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並非本揭示內容的重點,將不另揭露其細節。再者,因遮光片與間隔環非本揭示內容重點,故不另標號。
單一元件150包含一環形搭接面151與一承接結構152,環形搭接面151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110,承接結構152用以承接驅動機構的對焦線圈17,且環形搭接面151較承接結構152靠近光軸X。藉此,成像鏡頭11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11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進一步來說,環形搭接面151具有不同的直徑,故可用以承接不同外徑的成像透鏡111、112、113、114、115、116。
再者,單一元件150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110,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16或對焦線圈17,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150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150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150的製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內容並不以上述的設置方式為限,單一元件150也可為塑膠鏡筒與載體元件互相組配的方式,由塑膠鏡筒設置成像透鏡組110,並由載體元件安裝對焦線圈17。詳細來說,對焦線圈17可驅動單一元件150沿平行光軸X的方向移動,並進一步驅動成像透鏡組110沿平行光軸X的方向移動。
由第1E圖與第1F圖可知,弧形反射區141設置於頂面130。再者,弧形反射區141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142,圓形軌跡142包含弧形反射區141與弧形反射區1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141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1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130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1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或反射率的差異。第一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141的光澤度(gloss)約為0.4%,而弧形反射區1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澤度約為3%;或者,弧形反射區141光澤度約為3%,而弧形反射區1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澤度約為0.4%,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視角的緣故,圓形軌跡142的軌跡於第1F圖所示為橢圓形,但實際上為圓形軌跡142的軌跡為圓形。
圓形軌跡142上的各弧形反射區141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1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140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一實施例中,反射部140為凸紋,且反射部140的外型為一文字形狀,且文字形狀為中文。具體而言,可透過雷射加工或刀具雕刻機具的數值加工方法,搭配圖面構型以提高加工的精準度。第一實施例中,反射部140的中文為“立"。
請配合參照第1H圖至第1J圖,第1H圖至第1J圖皆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反射部140的外型示意圖。由第1H圖至第1J圖可知,反射部140的外型可為一愛心形狀、一水果形狀、一機器人形狀、一動物形狀、一植物形狀、一文字形狀、一星星形狀、一標記形狀及一文字排列的一單字形狀中之一者。藉此,可依據使用者的喜好或設計需求選擇不同的反射部140的外型。
具體來說,反射部140的外型除了可為第1C圖至第1F圖所示的文字形狀外,反射部140的外型可替換為水果形狀,如第1H圖中編號1至編號3所示。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為標記形狀,如第1H圖中編號4與編號8,以及第1J圖中編號23至編號28、編號30、編號32至編號34及編號36所示,標記形狀可為顯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號的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提高特定圖形的加工效率,減少加工時間。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為動物形狀,如第1H圖中編號5至編號7,以及第1J圖中編號29與編號31所示。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為植物形狀,如第1H圖中編號1至編號3及編號9,以及第1J圖中編號30與編號35所示。
反射部140的外型可為文字形狀,除了如第1C圖至第1F圖所示的中文文字形狀,文字形狀可為英文字母,如第1I圖中編號10至編號22所示。
再者,應可理解反射部140的外型可視需求由第1H圖至第1J圖中編號1至編號36調整其尺寸大小、形狀位置、形狀細節等,且反射部140的外型也不限於第1H圖至第1J圖中編號1至36所示的形狀。
由第1B圖與第1F圖可知,物側開孔120的直徑為d,反射部140與光軸X之間垂直於光軸X的最大距離為R,弧形反射區141以光軸X為中心的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第二實施例>
請配合參照第2A圖與第2B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200的立體圖,第2B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由第2A圖與第2B圖可知,成像鏡頭200包含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物側開孔220、一頂面230、一反射部240及一單一元件250。詳細來說,光軸(圖未標示)通過物側開孔220,且物側開孔220可為成像鏡頭200的一光圈;頂面230面向成像鏡頭200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220;反射部240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241。第二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241的數量為三。並且,物側開孔220、頂面230及反射部240設置於單一元件250上。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200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單一元件250包含一環形搭接面(圖未標示)與一承接結構252,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承接結構252用以承接驅動機構(圖未繪示)的對焦線圈(圖未繪示),且環形搭接面較承接結構252靠近光軸。藉此,成像鏡頭200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200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
再者,單一元件250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圖未繪示)或對焦線圈,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250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250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250的製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內容並不以上述的設置方式為限,單一元件250也可為塑膠鏡筒與載體元件互相組配的方式,由塑膠鏡筒設置成像透鏡組,並由載體元件安裝對焦線圈。
弧形反射區241設置於頂面230。再者,弧形反射區241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242,圓形軌跡242包含弧形反射區241與弧形反射區2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241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2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230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2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或反射率的差異。第二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241的光澤度約為0.52%,而弧形反射區2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澤度約為2.73%,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視角的緣故,圓形軌跡242的軌跡於第2B圖所示為橢圓形,但實際上為圓形軌跡242的軌跡為圓形。
圓形軌跡242上的各弧形反射區241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2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240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二實施例中,反射部240為凸紋,且反射部240的外型為一愛心形狀。
因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僅差別於成像鏡頭,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1B圖與第2B圖可知,物側開孔220的直徑為d(標示於第1B圖),反射部240與光軸X之間垂直於光軸X的最大距離為R(標示於第1B圖),弧形反射區241以光軸X為中心的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第三實施例>
請配合參照第3A圖與第3B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300的立體圖,第3B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30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由第3A圖與第3B圖可知,成像鏡頭300包含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物側開孔320、一頂面330、一反射部340及一單一元件350。詳細來說,光軸(圖未標示)通過物側開孔320,且物側開孔320可為成像鏡頭300的一光圈;頂面330面向成像鏡頭300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320;反射部340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341。第三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341的數量為五。並且,物側開孔320、頂面330及反射部340設置於單一元件350上。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300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單一元件350包含一環形搭接面(圖未標示)與一承接結構352,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承接結構352用以承接驅動機構(圖未繪示)的對焦線圈(圖未繪示),且環形搭接面較承接結構352靠近光軸。藉此,成像鏡頭300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300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
再者,單一元件350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圖未繪示)或對焦線圈,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350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350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350的製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內容並不以上述的設置方式為限,單一元件350也可為塑膠鏡筒與載體元件互相組配的方式,由塑膠鏡筒設置成像透鏡組,並由載體元件安裝對焦線圈。
弧形反射區341設置於頂面330。再者,弧形反射區341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342,圓形軌跡342包含弧形反射區341與弧形反射區3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341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3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330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3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或反射率的差異。第三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341的光澤度約為5.2%,而弧形反射區3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澤度約為0.18%,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視角的緣故,圓形軌跡342的軌跡於第3B圖所示為橢圓形,但實際上為圓形軌跡342的軌跡為圓形。
圓形軌跡342上的各弧形反射區341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3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340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三實施例中,反射部340為凸紋,且反射部340的外型為一機器人形狀。
因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僅差別於成像鏡頭,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1B圖與第3B圖可知,物側開孔320的直徑為d(標示於第1B圖),反射部340與光軸X之間垂直於光軸X的最大距離為R(標示於第1B圖),弧形反射區341以光軸X為中心的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第四實施例>
請配合參照第4A圖與第4B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400的立體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40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由第4A圖與第4B圖可知,成像鏡頭400包含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物側開孔420、一頂面430、一反射部440及一單一元件450。詳細來說,光軸(圖未標示)通過物側開孔420,且物側開孔420可為成像鏡頭400的一光圈;頂面430面向成像鏡頭400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420;反射部440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441。第四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441的數量為四。並且,物側開孔420、頂面430及反射部440設置於單一元件450上。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400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單一元件450包含一環形搭接面(圖未標示)與一承接結構452,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承接結構452用以承接驅動機構(圖未繪示)的對焦線圈(圖未繪示),且環形搭接面較承接結構452靠近光軸。藉此,成像鏡頭400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400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
再者,單一元件450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圖未繪示)或對焦線圈,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450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450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450的製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內容並不以上述的設置方式為限,單一元件450也可為塑膠鏡筒與載體元件互相組配的方式,由塑膠鏡筒設置成像透鏡組,並由載體元件安裝對焦線圈。
弧形反射區441設置於頂面430。再者,弧形反射區441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442,圓形軌跡442包含弧形反射區441與弧形反射區4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441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4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430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4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或反射率的差異。第四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441的光澤度約為0.47%,弧形反射區4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澤度約為3.5%,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視角的緣故,圓形軌跡442的軌跡於第4B圖所示為橢圓形,但實際上為圓形軌跡442的軌跡為圓形。
圓形軌跡442上的各弧形反射區441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4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440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四實施例中,反射部440為凸紋,且反射部440的外型為一標記形狀,具體而言,第四實施例的標記形狀為一火焰形狀,其中標記形狀可為顯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號的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提高特定圖形的加工效率,減少加工時間。
因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僅差別於成像鏡頭,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1B圖與第4B圖可知,物側開孔420的直徑為d(標示於第1B圖),反射部440與光軸X之間垂直於光軸X的最大距離為R(標示於第1B圖),弧形反射區441以光軸X為中心的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第五實施例>
請配合參照第5A圖與第5B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500的立體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50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由第5A圖與第5B圖可知,成像鏡頭500包含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物側開孔520、一頂面530、一反射部540及一單一元件550。詳細來說,光軸(圖未標示)通過物側開孔520,且物側開孔520可為成像鏡頭500的一光圈;頂面530面向成像鏡頭500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520;反射部540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541。第五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541的數量為十二。並且,物側開孔520、頂面530及反射部540設置於單一元件550上。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500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單一元件550包含一環形搭接面(圖未標示)與一承接結構552,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承接結構552用以承接驅動機構(圖未繪示)的對焦線圈(圖未繪示),且環形搭接面較承接結構552靠近光軸。藉此,成像鏡頭500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500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
再者,單一元件550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圖未繪示)或對焦線圈,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550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550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550的製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內容並不以上述的設置方式為限,單一元件550也可為塑膠鏡筒與載體元件互相組配的方式,由塑膠鏡筒設置成像透鏡組,並由載體元件安裝對焦線圈。
弧形反射區541設置於頂面530。再者,弧形反射區541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542,圓形軌跡542包含弧形反射區541與弧形反射區5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541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5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530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5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或反射率的差異。第五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541的光澤度約為0.22%,弧形反射區541以外的一部分的光澤度約為3.1%,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視角的緣故,圓形軌跡542的軌跡於第5B圖所示為橢圓形,但實際上為圓形軌跡542的軌跡為圓形。
圓形軌跡542上的各弧形反射區541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5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540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五實施例中,反射部540為凹紋,且反射部540的外型為一文字排列的一單字形狀。詳細來說,文字排列的單字形狀為英文,其中單字形狀的文字數量為2個以上,18個以下,且文字排列的單字形狀環繞物側開孔520。藉此,可增加反射部540的變化性,並延伸可選用的字彙範圍,且降低製造複雜度。第五實施例中,反射部540的單字形狀為“precision",文字數量為九。
因第五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僅差別於成像鏡頭,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1B圖與第5B圖可知,物側開孔520的直徑為d(標示於第1B圖),反射部540與光軸X之間垂直於光軸X的最大距離為R(標示於第1B圖),弧形反射區541以光軸X為中心的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第六實施例>
請配合參照第6A圖至第6C圖,第6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600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600的部分剖視圖,第6C圖繪示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600的部分示意圖。由第6A圖至第6C圖可知,成像鏡頭600包含一成像透鏡組(圖未繪示)、一物側開孔620、一頂面630、一反射部640及一單一元件650。詳細來說,光軸X通過物側開孔620,且物側開孔620可為成像鏡頭600的一光圈;頂面630面向成像鏡頭600的一物側,並環繞物側開孔620;反射部640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641。第六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641的數量為六。並且,物側開孔620、頂面630及反射部640設置於單一元件650上。藉由前置光圈可增加成像鏡頭600的進光量以提高影像品質。
單一元件650包含一環形搭接面651與一承接結構(圖未標示),環形搭接面651用以承接成像透鏡組,承接結構用以承接驅動機構(圖未繪示)的對焦線圈(圖未繪示),且環形搭接面651較承接結構靠近光軸X。藉此,成像鏡頭600可達到對焦的功能以增加成像鏡頭600於影像方面的適用性,並可配合多鏡頭的設置方式以擷取理想的對焦影像與增加特定影像的畫面品質。
再者,單一元件650可為一種具有鏡筒設計構造的元件以承接成像透鏡組,可進一步裝載驅動機構的磁石(圖未繪示)或對焦線圈,但其形式並不限於塑膠鏡筒。並且,單一元件650可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的單一元件650可透過射出成型,以及使用表面加工的方法以加工射出成型的模具,以提高單一元件650的製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揭示內容並不以上述的設置方式為限,單一元件650也可為塑膠鏡筒與載體元件互相組配的方式,由塑膠鏡筒設置成像透鏡組,並由載體元件安裝對焦線圈。
弧形反射區641設置於頂面630。再者,弧形反射區641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642,圓形軌跡642包含弧形反射區641與弧形反射區641以外的一部分,弧形反射區641的反射程度與弧形反射區641以外的一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藉此,可局部降低頂面630的反射程度,避免於強光源的環境下的反射光強度過度集中,且透過互相分離的弧形反射區641可降低反射程度不明顯的失敗率。具體而言,反射程度可為不同視角下肉眼感受的光亮程度、光澤度的差異、反射率的差異或表面粗糙度的顆粒細緻度差異。第六實施例中,弧形反射區641的表面粗度約為VDI 10,弧形反射區6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度約為VDI 22,但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因視角的緣故,圓形軌跡642的軌跡於第6A圖所示為橢圓形,但實際上為圓形軌跡642的軌跡為圓形。
圓形軌跡642上的各弧形反射區641的表面粗糙程度與弧形反射區641以外的一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可不同。藉此,提高反射部640可視覺辨識的程度,增加受注目的程度。
第六實施例中,反射部640為凸紋,且反射部640的外型為一標記形狀,具體而言,第六實施例的標記形狀為一六邊形形狀,其中標記形狀可為顯示特定指示用途或特定符號的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提高特定圖形的加工效率,減少加工時間。
因第六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僅差別於成像鏡頭,其餘元件數量與配置關係皆相同,故將不另贅述。
由第1B圖與第6B圖可知,物側開孔620的直徑為d(標示於第1B圖),反射部640與光軸X之間垂直於光軸X的最大距離為R(標示於第1B圖),弧形反射區641以光軸X為中心的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d < 2r < 2R。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7A圖,第7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0的示意圖。由第7A圖可知,電子裝置7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電子裝置70包含一攝影模組71、一使用者介面72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圖未繪示)。攝影模組7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成像鏡頭(圖未繪示)、一成像面(圖未繪示)及一透明平板73,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第七實施例中,攝影模組71設置於透明平板73的下方,且使用者介面72可為觸控螢幕或顯示螢幕,並不以此為限。
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自拍場景之示意圖,第7C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拍攝的影像之示意圖。由第7A圖至第7C圖可知,攝影模組71與使用者介面72皆朝向使用者,在進行自拍(selfie)或直播(live streaming)時,可同時觀看拍攝影像與進行介面的操作,並於拍攝後可得到如第7C圖之拍攝的影像。藉此,搭配本揭示內容之攝影模組71以屏下鏡頭的設置方式可提供較佳的拍攝體驗。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第8圖,第8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八實施例中電子裝置80的示意圖。由第8圖可知,電子裝置8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電子裝置80包含一攝影模組81、一使用者介面82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圖未繪示)。攝影模組8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成像鏡頭(圖未繪示)與一驅動機構(圖未繪示),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第八實施例中,攝影模組81設置於電子裝置80的正面,且使用者介面82可為觸控螢幕或顯示螢幕,並不以此為限。
攝影模組81與使用者介面82皆朝向使用者,在進行自拍或直播時,可同時觀看拍攝影像與進行介面的操作。藉此,搭配本揭示內容之攝影模組81可提供較佳的拍攝體驗。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第9A圖與第9B圖,第9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90的示意圖,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9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9A圖與第9B圖可知,電子裝置9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電子裝置90包含三攝影模組91a、91b、91c與一電子感光元件92,其中攝影模組的數量可為二或三,但攝影模組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攝影模組91a、91b、91c可為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中的任一者,其包含成像鏡頭(圖未繪示)、一成像面(圖未繪示)及一透明平板93,且電子感光元件92對應成像面,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第九實施例中,攝影模組91a、91b、91c設置於透明平板93的下方,並不以此為限。
第九實施例中,攝影模組91a為長焦(Telephoto)鏡頭,攝影模組91a的視角(Field of View Angle, FOV)小於45度;攝影模組91b為微型廣角(Wide Angle)鏡頭,攝影模組91b的視角大於90度;攝影模組91c為取像鏡頭,視角範圍介於攝影模組91a的視角數值與攝影模組91b的視角數值之間,但並不以上述的視角數值為限。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90的使用者介面(圖未繪示)進入拍攝模式。此時攝影模組91a、91b、91c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92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94。
因應電子裝置9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90可更包含一光學防手震組件95,係可為OIS防抖回饋裝置,進一步地,電子裝置9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97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96。第九實施例中,輔助光學元件97為閃光燈模組與對焦輔助模組,閃光燈模組可用以補償色溫,對焦輔助模組可為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96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90中攝影模組91a、91b、91c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95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9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模式、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螢幕直接目視到攝影模組91a、91b、91c的拍攝畫面,並在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再者,由第9B圖可知,攝影模組91a、91b、91c、電子感光元件92、光學防手震組件95、感測元件96及輔助光學元件97可設置在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98a上,並透過連接器98b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94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攝影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攝影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在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90可包含複數感測元件96及複數輔助光學元件97,感測元件96及輔助光學元件97設置在軟性電路板98a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未另標號),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94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90可更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70,80,90:電子裝置 11,200,300,400,500,600:成像鏡頭 11a:濾光元件 11b:成像面 11c,92:電子感光元件 13,73,93:透明平板 14:殼體 14a:通孔 15,18:彈簧片 16:磁石 17:對焦線圈 19:基座 19a:中心開孔 110:成像透鏡組 111,112,113,114,115,116:成像透鏡 120,220,320,420,520,620:物側開孔 130,230,330,430,530,630:頂面 140,240,340,440,540,640:反射部 141,241,341,441,541,641:弧形反射區 142,242,342,442,542,642:圓形軌跡 150,250,350,450,550,650:單一元件 151,651:環形搭接面 152,252,352,452,552:承接結構 71,81,91a,91b,91c:攝影模組 72,82:使用者介面 94: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95:光學防手震組件 96:感測元件 97:輔助光學元件 98a:軟性電路板 98b:連接器 X:光軸 d:物側開孔的直徑 R:反射部與光軸之間垂直於光軸的最大距離 r:弧形反射區以光軸為中心的半徑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參數示意圖; 第1C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透明平板與成像鏡頭的設置示意圖; 第1D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攝影模組的分解圖; 第1E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圖; 第1F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G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攝影模組的仰視示意圖; 第1H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反射部的外型示意圖; 第1I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反射部的另一外型示意圖; 第1J圖繪示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反射部的另一外型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4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立體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6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部分剖視圖; 第6C圖繪示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的部分示意圖; 第7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七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7B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自拍場景之示意圖; 第7C圖繪示依照第7A圖第七實施例中拍攝的影像之示意圖; 第8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八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9A圖繪示依照本新型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 第9B圖繪示依照第9A圖第九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
11:成像鏡頭
120:物側開孔
130:頂面
140:反射部
150:單一元件
152:承接結構

Claims (15)

  1. 一種成像鏡頭,具有一光軸,並包含: 一物側開孔,該光軸通過該物側開孔; 一頂面,面向該成像鏡頭的一物側,並環繞該物側開孔;以及 一反射部,用以定義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且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設置於該頂面; 其中,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互相分離且形成一圓形軌跡,該圓形軌跡包含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與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以外的一部分,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的反射程度與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以外的該部分的反射程度不同; 其中,各該弧形反射區以該光軸為中心的半徑為r,該物側開孔的直徑為d,該反射部與該光軸之間垂直於該光軸的最大距離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 d < 2r < 2R。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圓形軌跡上的各該弧形反射區的表面粗糙程度與該至少三弧形反射區以外的該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更包含: 一成像透鏡組;以及 一單一元件,該物側開孔、該頂面及該反射部設置於該單一元件上,並包含: 一環形搭接面,用以承接該成像透鏡組。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反射部的外型為一愛心形狀、一水果形狀、一機器人形狀、一動物形狀、一植物形狀、一文字形狀、一星星形狀、一標記形狀(sign shape)及一文字排列的一單字形狀中之一者。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文字形狀為中文。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文字排列的該單字形狀為英文。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單字形狀的文字數量為2個以上,18個以下。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文字排列的該單字形狀環繞該物側開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物側開孔為該成像鏡頭的一光圈。
  10. 一種攝影模組,包含: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鏡頭; 一成像面,位於該成像鏡頭的一像側;以及 一透明平板,設置於該成像鏡頭的該物側與該頂面之間。
  1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攝影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對應該成像面。
  12.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攝影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對應該成像面; 其中,該透明平板為該電子裝置的一顯示屏幕。
  13. 一種攝影模組,包含: 如請求項3所述的成像鏡頭;以及 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成像鏡頭沿該光軸方向移動。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攝影模組,其中該單一元件更包含一承接結構,用以承接該驅動機構的一對焦線圈,且該環形搭接面較該承接結構靠近該光軸。
  15.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攝影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對應該攝影模組之一成像面。
TW109209471U 2020-03-18 2020-07-23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604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2852.6U CN214503998U (zh) 2020-03-18 2020-12-07 成像镜头、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91095P 2020-03-18 2020-03-18
US62/991,095 2020-03-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892U true TWM604892U (zh) 2020-12-01

Family

ID=7467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471U TWM604892U (zh) 2020-03-18 2020-07-23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3998U (zh)
TW (1) TWM60489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3998U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6436B (zh)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703342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3960767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20200249447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62355B (zh)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40069305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94466B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US12001077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825999A (zh)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114859538B (zh) 塑胶光转折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M604892U (zh)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77499B (zh) 成像鏡頭模組、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4586080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7718396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20584467U (zh) 光学镜头与电子装置
CN219392350U (zh)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