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8360U -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8360U
TWM588360U TW108211647U TW108211647U TWM588360U TW M588360 U TWM588360 U TW M588360U TW 108211647 U TW108211647 U TW 108211647U TW 108211647 U TW108211647 U TW 108211647U TW M588360 U TWM588360 U TW M5883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improved structure
heat sink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1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嵩蔚
Original Assignee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1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8360U/zh
Publication of TWM588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8360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係包括一基板及一蓋體,該基板一側形成一熱交換面並設置有複數散熱鰭片,該等散熱鰭片凹設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該蓋體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一側對應與該熱交換面相蓋合並共同界定一熱交換腔室以供一冷卻液體流動,該第一側對應所述第一、二凹槽分別凸設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一、二凸部係與所述第一、二凹槽相嵌接組合,並所述第一、二凸部共同界定一導引道,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分設於該蓋體上,該進水口連通該導引道,該出水口連通該熱交換腔室,透過本創作的結構設計,可達到大幅提升熱交換效率之效果者。

Description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尤指一種可達到大幅增加熱交換效率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隨著半導體加工技術的進步,半導體晶片的運算速度也較以往倍增,但運算效率提升同時也伴隨產生加倍的熱能。對於現今半導體晶片所產的熱能,傳統的空氣強制冷卻機制已不敷使用,因此如水冷系統之液態冷卻機制勢必是未來的驅勢。
水冷頭為水冷系統中用於接觸發熱源(例如半導體晶片)的元件,其一般的工作方式是與發熱源以熱傳導方式進行熱交換而將發熱源工作中所產生的熱能移除,再藉由冷卻液體(例如水)流入水冷頭內以熱對流的方式與水冷頭之散熱鰭片或散熱柱或散熱部進行熱交換而將熱能轉移至冷卻液體中,隨著冷卻液體的流出而帶離水冷頭。因此水冷頭內的流道設計與其熱對流的效能息息相關,一般傳統是藉由在水冷頭內設置複數散熱柱或散熱鰭片形成流道供冷卻液體流經散熱柱或散熱鰭片或散熱部進而行熱交換,由於傳統的水冷頭係直接令冷卻液體由一入水口流入至散熱鰭片的流道內,因冷卻液體在水冷頭內部流動的過程當中,並沒有任何類似限制件或限制結構引導水流的方向,如此一來,會造成冷卻液體在流動時無方向性地亂流,僅於冷卻液體流入口與近入口處之散熱柱或散熱鰭片或散熱部有少量完全熱交換之外,而對於離入口中段或較遠之散熱柱或散熱鰭片則熱交換率就差或甚至就無,導致該傳統之水冷頭熱交換效率不彰顯。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達到大幅增加熱交換效率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冷卻液體的流向更加順暢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係包括一基板及一蓋體,該基板一側形成一熱交換面,於該熱交換面上設置有複數散熱鰭片,該等散熱鰭片凹設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並所述兩相鄰的散熱鰭片之間形成一流道,該蓋體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一側係對應與所述基板之熱交換面相蓋合並共同界定一熱交換腔室以供一冷卻液體流動,並該第一側對應所述第一、二凹槽分別凸設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一、二凸部共同界定一導引道,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分設於該蓋體上,該進水口連通該導引道,該出水口連通該熱交換腔室。
透過本創作此結構的設計,藉由所述基板的第一、二凹槽以及所述蓋體第一側上形成的第一、二凸部相互嵌接組設,以令所述冷卻液體於該進水口流入該蓋體時,再通過所述蓋體上第一、二凸部所形成的導引道,如此一來,可令該冷卻液體的流向具有由散熱鰭片之中央進入再向兩側排出之作用,藉以可大幅提升冷卻液體與散熱鰭片之熱交換效率。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第1、2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及立體組合圖,如圖所示,一種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2,係包括一基板20及一蓋體21,該基板20具有一熱傳導面201及一熱交換面202,該熱傳導面201係與一發熱源(圖中未示)相接觸,該熱交換面202上設置有呈間隔排列之複數散熱鰭片203,每一散熱鰭片203上開設一第一凹口2031及一第二凹口2032,並且每一散熱鰭片203上的第一凹口2031相對應間隔排列形成一第一凹槽204,而每一散熱鰭片203上的第二凹口2032相對應間隔排列形成一第二凹槽205,另外,兩兩相鄰的散熱鰭片203之間形成有一流道206;
於前述之蓋體21上分設一進水口22及一出水口23,並該蓋體21之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側211及一第二側212,該蓋體21之第一側211對應貼覆在所述散熱鰭片203上並與所述基板20之熱交換面202相蓋合,令該蓋體21第一側211與該熱交換面202間共同界定一熱交換腔室2114以供一冷卻液體3流動(請一併參閱第4圖所示),該熱交換腔室2114與前述散熱鰭片203之流道206及該出水口23相連通,於該第一側211對應前述的第一、二凹槽204、205分別凸設一第一凸部2111及一第二凸部2112,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之間共同界定一導引道2113,並該導引道2113連通該進水口22,其中,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係用以限制該冷卻液體3由該進水口22流入時僅能由該導引道2113通過並流至所述散熱鰭片203間的每一流道206內,進而達到冷卻液體3具有順暢的流動方向;
其中,所述蓋體21上的第一、二凸部2111、2112與所述蓋體21為一體成型,且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係呈連續態樣成型於該蓋體21上,但並不引以為限,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也可成型為不連續之態樣(圖中未示),當然,呈連續態樣之第一、二凸部2111、2112所達成之散熱效率優於呈不連續態樣之第一、二凸部2111、2112,此外,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之截面形狀係呈矩形做說明,而相對應之第一、二凹槽204、205之截面形狀係為相對所述第一、二凹部2111、2112之截面形狀,兩者係為互相配合之結構形狀,但形狀不以矩形為限,於實際實施時,可呈三角形或半圓形或其他幾何形狀,同樣可達到功效。
續請一併參閱第3、4圖所示,係為本創作冷卻液體3於該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2內流動之俯視圖及局部立體剖視示意圖,透過本創作之結構設計,藉由所述蓋體21第一側211上具有的第一、二凸部2111、2112形成的導引道2113之結構設計,並且透過所述第一側211係對應貼覆在所述散熱鰭片203呈自由端之頂面以令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嵌(插)設於所述第一、二凹槽204、205內,當該冷卻液體3由該進水口22通過該蓋體21至該導引道2113後,接著該冷卻液體3會流入該等散熱鰭片203的流道206內,並該冷卻液體3會分別朝該等散熱鰭片203的兩端流出至所述熱交換腔室2114,最後再經由所述出水口23流出以完成該冷卻液體3在該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2的內部循環,換言之,藉由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形成的導引道2113直接成型在所述蓋體21上的結構設計,如此一來,可令該冷卻液體的流向具有由散熱鰭片203之中央進入向兩側排出之作用,藉以達到大幅提升冷卻液體3與散熱鰭片203之熱交換效率。
請參閱第5圖並一併參閱第4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所述蓋體21之第一側211對應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之一端形成一檔部2115,所述檔部2115係與所述第一、二凸部2111、2112相連接並共同界定所述導引道2113,藉由所述檔部2115的結構設計,可限制所述冷卻液體3僅由導引道2113通過並防止冷卻液體3的無方向性地亂流,以達到整流作用,達到大幅增加熱交換效率的效果。
以上所述,本創作相較於習知具有下列優點:
1.大幅增加熱交換效率;
2.可使冷卻液體的流向更加順暢。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
2‧‧‧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20‧‧‧基板
201‧‧‧熱傳導面
202‧‧‧熱交換面
203‧‧‧散熱鰭片
2031‧‧‧第一凹口
2032‧‧‧第二凹口
204‧‧‧第一凹槽
205‧‧‧第二凹槽
206‧‧‧流道
21‧‧‧蓋體
211‧‧‧第一側
2111‧‧‧第一凸部
2112‧‧‧第二凸部
2113‧‧‧導引道
2114‧‧‧熱交換腔室
2115‧‧‧檔部
212‧‧‧第二側
22‧‧‧進水口
23‧‧‧出水口
3‧‧‧冷卻液體
第1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俯視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剖視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Claims (8)

  1. 一種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係包括:
    一基板,一側形成一熱交換面,於該熱交換面上設置有複數散熱鰭片,該等散熱鰭片凹設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並所述兩相鄰的散熱鰭片之間形成一流道;及
    一蓋體,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一側係對應與所述基板之熱交換面相蓋合並共同界定一熱交換腔室以供一冷卻液體流動,並該第一側對應所述第一、二凹槽分別凸設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一、二凸部係對應與所述第一、二凹槽相嵌接組合,並所述第一、二凸部共同界定一導引道,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分設於該蓋體上,該進水口連通該導引道,該出水口連通該熱交換腔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二凸部與所述蓋體係為一體成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二凸部係可呈連續或不連續態樣。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蓋體之第一側對應所述第一、二凸部之一端形成一檔部,所述檔部係與所述第一、二凸部相連接並共同界定所述導引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基板相對該熱交換面之另一側更形成一熱傳導面,所述熱傳導面係與一發熱源相接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每一散熱鰭片開設一第一凹口並相對應間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每一散熱鰭片開設一第二凹口並相對應間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側係對應貼覆在所述散熱鰭片呈自由端之頂面以令所述冷卻液體經由所述導引道後再流入所述流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第一、二凸部之截面形狀係呈矩形或三角形或半圓形或其他幾何形狀,所述第一、二凹槽之截面形狀係為相對應所述第一、二凹部之截面形狀。
TW108211647U 2019-09-02 2019-09-02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TWM588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647U TWM588360U (zh) 2019-09-02 2019-09-02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647U TWM588360U (zh) 2019-09-02 2019-09-02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360U true TWM588360U (zh) 2019-12-21

Family

ID=69586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1647U TWM588360U (zh) 2019-09-02 2019-09-02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8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7037B (zh) * 2019-09-02 2021-11-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7037B (zh) * 2019-09-02 2021-11-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24376B (zh) 一种多歧式射流微通道芯片液冷散热装置
CN109982543B (zh) 液冷散热器
JP5605438B2 (ja) 冷却器
US20080023176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220316822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fin structure
JP2016219572A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
TWI742974B (zh) 散熱裝置
TWI817607B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CN210272336U (zh) 液冷式散热头改良结构
CN113377180A (zh) 液冷式散热器
JP7118262B2 (ja) 半導体装置
TWM588360U (zh)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CN110600444A (zh) 液冷式散热头结构
CN210272330U (zh) 液冷式散热头结构
TWI747037B (zh) 液冷式散熱頭改良結構
TWI735939B (zh) 液冷式散熱頭結構
TWM588361U (zh) 液冷式散熱頭結構
CN110600445B (zh) 液冷式散热头改良结构
CN210470115U (zh) 立体散热器及车载电源
TWI664524B (zh) 水冷排散熱結構
TWI765606B (zh) 液冷散熱結構
TWM434973U (en) Liquid-cooling typ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O2020019579A1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TWM466295U (zh) 散熱模組
CN215956917U (zh) 液冷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