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5931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5931U
TWM585931U TW108207908U TW108207908U TWM585931U TW M585931 U TWM585931 U TW M585931U TW 108207908 U TW108207908 U TW 108207908U TW 108207908 U TW108207908 U TW 108207908U TW M585931 U TWM585931 U TW M5859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module
touch s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light guid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7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一鷗
高爾廷
洪顥庭
陳永祥
楊斐琳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7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59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5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5931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案揭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殼體、覆蓋件、觸控感測模組、彈性件以及擋止件。殼體具有開口,覆蓋件部分覆蓋殼體的外表面,並且覆蓋殼體的開口。觸控感測模組設置於殼體的開口內,並且具有背向覆蓋件的開關。彈性件固定於殼體,並且連接觸控感測模組,以提供觸控感測模組沿著一方向的力,所述方向實質上垂直於殼體的外表面。擋止件固定於殼體,且擋止件於觸控感測模組上的一垂直投影與開關至少部分重合。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具有觸控板的電子裝置。
觸控板為大多數筆記型電腦配備有的輸入裝置,其中在觸控板上進行按壓係對應至滑鼠點擊的動作。一般而言,現有的觸控板可被分為轉軸式、獨立按鍵式以及壓力偵測式三種類型。上述三種類型的觸控板各有其缺點,舉例而言,轉軸式觸控板只有部分區域可按壓,且按壓在較接近觸控板內之轉軸的區域時需要施以較大的力量。獨立按鍵式觸控板包含手勢操作區域以及獨立的按鍵,僅有在按鍵部分可按壓。壓力偵測式觸控板儘管全部區域均可按壓,但其不具有可提供按壓回饋的機械結構,僅能以振動模擬,故操作體驗欠佳。
本揭示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殼體、覆蓋件、觸控感測模組、彈性件以及擋止件。殼體具有開口,覆蓋件部分覆蓋殼體的外表面,並且覆蓋殼體的開口。觸控感測模組設置於殼體的開口內,並且具有背向覆蓋件的開關。彈性件固定於殼體,並且連接觸控感測模組,以提供觸控感測模組沿著一 方向的力,所述方向實質上垂直於殼體的外表面。擋止件固定於殼體,且擋止件於觸控感測模組上的一垂直投影與開關至少部分重合。
綜上所述,本揭示之電子裝置的觸控感測模組在彈性件的支撐下達成全平面按壓的效果,且能提供適當的彈力回饋以提升操作體驗。
100‧‧‧電子裝置
101‧‧‧顯示器
102‧‧‧主體
103‧‧‧殼體
103a‧‧‧外表面
103b‧‧‧第一區域
103c‧‧‧第二區域
103d‧‧‧內表面
103e‧‧‧突柱
104‧‧‧開口
110‧‧‧覆蓋件
111‧‧‧矽膠層
112‧‧‧背膠層
113‧‧‧薄膜層
114‧‧‧突起紋路
120‧‧‧觸控板組件
130‧‧‧觸控感測模組
131‧‧‧第一表面
132‧‧‧第二表面
133‧‧‧開關
140‧‧‧彈性件
141‧‧‧固定部
142‧‧‧彈臂
143‧‧‧支撐部
144‧‧‧貫孔
150‧‧‧擋止件
151‧‧‧本體
152‧‧‧可動件
153‧‧‧螺孔
154‧‧‧鎖固孔
160‧‧‧結構強化元件
161‧‧‧第一通道
162‧‧‧第二通道
170‧‧‧發光元件
180‧‧‧導光片
181‧‧‧導光部
182‧‧‧遮光部
183‧‧‧切口
999‧‧‧鎖固件
D‧‧‧方向
G‧‧‧間隙
為使本揭示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方式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為繪示依據本揭示一實施方式之電子裝置的***視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電子裝置的組合圖。
第3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電子裝置部分元件的***視圖。
第4圖為繪示第3圖所示之電子裝置的組合圖。
第5圖為繪示第4圖所示之電子裝置沿線段A-A’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第6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電子裝置部分元件的俯視圖。
為使本揭示之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可參照所附之圖式及以下所述各種實施方式。圖式中之各元件未按比例繪製,且僅為說明本揭示而提供。以下描述許多實務上之細節,以提供對本揭示的全面理解,然而,相關領域具普通技術者應 當理解可在沒有一或多個實務上之細節的情況下實施本揭示,因此,該些細節不應用以限定本揭示。
請參照第1圖以及第2圖。於本實施方中,電子裝置100為筆記型電腦,其包含顯示器101以及主體102,其中主體102包含殼體103、覆蓋件110以及觸控板組件120。殼體103具有開口104,覆蓋件110部分覆蓋殼體103的外表面103a,並且覆蓋開口104。
具體而言,如第1圖所示,殼體103的外表面103a包含設置有鍵盤的第一區域103b以及位於第一區域103b遠離顯示器101的一側之第二區域103c,開口104係開設於第二區域103c,而覆蓋件110完全覆蓋第二區域103c,其平整的外觀具有良好的視覺體驗。觸控板組件120部分設置於開口104內且覆蓋件110覆蓋於觸控板組件120上,使用者可在覆蓋件110對應開口104的區域滑動或按壓,以對觸控板組件120進行操作。以下詳細介紹觸控板組件120的結構。
請參照第3圖至第5圖。如第3圖所示,觸控板組件120包含觸控感測模組130、彈性件140以及擋止件150。觸控感測模組130設置於殼體103的開口104內,並且可相對於殼體103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模組130可為電容式觸控感測模組、電阻式觸控感測模組、壓力式觸控感測模組或其他類型的感測模組,其配置以偵測使用者的按壓操作與手勢操作。
如第3圖與第5圖所示,觸控感測模組130具有兩相反表面,包含面向覆蓋件110的第一表面131以及背向覆蓋 件110的第二表面132。第一表面131設置有感測元件(圖未示),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元件可為電容感測元件、電阻感測元件、壓力感測元件或其他合適的感測元件。第二表面132設置有諸如控制晶片的電子元件(圖未示)以及開關133,開關133位於第二表面132的形狀中心(請見第3圖),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測模組130實質上呈矩形,開關133位於第二表面132的正中央。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開關133為金屬彈片開關(metal dome switch)。
如第3圖與第5圖所示,擋止件150固定於殼體103,並且位於觸控感測模組130遠離覆蓋件110的一側。擋止件150係用以壓抵開關133以觸發開關133,具體而言,擋止件150於觸控感測模組130上的垂直投影(亦即,沿著實質上垂直於殼體103之外表面103a與內表面103d的方向D投影)與開關133至少部分重合,故觸控感測模組130受到使用者按壓而相反於方向D移動一預定距離後,開關133會碰撞到擋止件150而受到觸發。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擋止件150可與殼體103一體成形。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與第5圖所示,擋止件150包含本體151以及可動件152。本體151固定於殼體103的內表面103d,可動件152可移動地設置於本體151上,且可動件152於觸控感測模組130上的垂直投影(亦即,沿著實質上垂直於殼體103之外表面103a與內表面103d的方向D投影)與開關133至少部分重合。可動件152可相對本體151移動,以調整擋止件150與開關133之間的預定距離。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與第5圖所示,擋止件150的本體151具有螺孔153,螺孔153貫穿本體151。可動件152為一螺絲,其與螺孔153相螺合,並且自本體151遠離觸控感測模組130的一側延伸至本體151面向觸控感測模組130的一側。如此一來,可動件152可被旋轉而朝向或背向方向D相對開關133移動。
觸控感測模組130受到按壓而向下移動後必須回復原位才能供使用者進行下一次按壓操作,彈性件140係用以協助觸控感測模組130復位。彈性件140固定於殼體103,並且連接觸控感測模組130,以提供觸控感測模組130沿著方向D的力,其中方向D實質上垂直於殼體103之外表面103a。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彈性件140為金屬彈片。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彈性件140具有固定部141、彈臂142以及支撐部143,固定部141固定於殼體103的內表面103d,支撐部143連接觸控感測模組130遠離覆蓋件110的一側,彈臂142連接於固定部141以及支撐部143之間。隨著觸控感測模組130受到使用者按壓而相反於方向D移動,彈臂142發生彎折,待使用者結束按壓操作而停止施力,彈臂142藉由其恢復力將觸控感測模組130朝方向D推動,使其回復原位。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固定部141與支撐部143數目均為四,四個固定部141分別位於開口104四個邊緣的中央位置,固定部141兩側各連接一彈臂142,彈臂142的一端連接固定部141,並且沿著開口104的邊緣延伸。支撐 部143連接彈臂142的另一端,並且延伸至開口104遠離覆蓋件110的一側。支撐部143連接觸控感測模組130遠離覆蓋件110的一側,並且沿著觸控感測模組130的外緣延伸,使得觸控感測模組130能平直地沿方向D移動而不歪斜。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支撐部143實質上呈L型,且相鄰的支撐部143之間具有間隙G,擋止件150的本體151為十字型金屬板件,其延伸通過間隙G,並且四端固定於殼體103的內表面103d,換言之,彈性件140的支撐部143避開擋止件150,以利降低觸控板組件120的整體厚度。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殼體103具有突柱103e,突柱103e係自殼體103的內表面103d突伸出。彈性件140的固定部141具有貫孔144,其套設於突柱103e。擋止件150的四端各具有一鎖固孔154,鎖固件999(例如是螺絲)穿過鎖固孔154以將擋止件150的本體151之四端固定於突柱103e。
觸控感測模組130必須具備一定的剛性,才能在按壓的位置距離觸控感測模組130中央的開關133較遠時成功觸發開關133,達成全平面按壓的功能。在觸控感測模組130剛性不足的情況下,觸控板組件120可進一步包含結構強化元件160,結構強化元件160固定於觸控感測模組130,因此會隨著觸控感測模組130移動。結構強化元件160部分覆蓋觸控感測模組130背向覆蓋件110的第二表面132,且結構強化元件160的剛性大於觸控感測模組130的剛性,故在結構強化元件160的支持下,觸控感測模組130在受到按壓時較不容易彎曲 變形而能平直地向下移動。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結構強化元件160係透過背膠黏貼於觸控感測模組130的第二表面132,彈性件140的支撐部143透過背膠黏貼於結構強化元件160遠離觸控感測模組130的表面。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結構強化元件160具有第一通道161以及至少一第二通道162。第一通道161位於結構強化元件160的中心,並且配置以供觸控感測模組130的開關133通過。第二通道162配置以供第二表面132上的控制晶片或其他電子元件(圖未示)通過,以利降低觸控板組件120整體厚度。
請回頭參照第1圖與第2圖。由於覆蓋件110完全覆蓋了第二區域103c,在缺少指引下無法從電子裝置100的外部判斷觸控板組件120的位置。請參照第5圖與第6圖,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覆蓋件110至少部分區域可透光,且觸控板組件12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發光元件170(請見第6圖)以及導光片180。導光片180位於開口104內,發光元件170朝向導光片180發射光線。導光片180導引發光元件170所發出的光通過覆蓋件110,從而在覆蓋件110上形成亮區以指示使用者觸控板組件120的位置。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170為LED燈。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所示,導光片180連接於觸控感測模組130與覆蓋件110之間,舉例而言,導光片180可透過背膠黏貼於觸控感測模組130與覆蓋件110之間。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6圖所示,導光片180具有兩導光部181,其分別沿著導光片180的其中兩相對邊緣延伸。導光部181具有導光點(圖未示),發光元件170發出的光側向進入導光 部181,並且在導光點的導引下均勻地通過覆蓋件110,藉此標示出觸控板組件120的兩相對邊緣。舉例而言,覆蓋件110可在對應導光部181的部分可透光、在對應開口104的部分可透光,或者覆蓋件110整體皆可透光。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光片180還具有兩切口183,其分別開設於兩導光部181內,並且位在導光片180的角落,發光元件170設置於觸控感測模組130上,並且位於切口183內,藉以朝導光部181發射光線。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光部181的導光點係透過雷雕、熱壓或其他合適的製程來形成。相關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得依據實務上的需求調整導光點的密度以及大小以改變導光部181的光學特性。
如第6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導光片180還具有位於兩導光部181之間的遮光部182,遮光部182不透光,換言之,導光片180在導光部181以外的部分不透光,以將發光元件170發出的光限制在導光片180的邊緣。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片180僅具有一個導光部,並將導光部中不需要透光的位置塗黑。
需說明的是,導光片180的導光部181不限於第6圖所示的配置,導光部181亦可沿著導光片180的相鄰兩邊緣延伸、沿著導光片180的三或四邊緣延伸,或者沿著導光片180的對角線延伸,只要能標示出觸控板組件120的位置即可。
請回頭參照第5圖。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覆蓋件110包含矽膠層111、背膠層112以及薄膜層113,其依序堆疊 於殼體103的外表面103a上,換言之,矽膠層111為最上方外露的層體,而背膠層112連接於矽膠層111與薄膜層113之間。薄膜層113的撕裂強度大於矽膠層111的撕裂強度,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按壓覆蓋件110對應開口104的區域以操作觸控板組件120時,覆蓋件110上不易出現摺痕。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薄膜層113的撕裂強度實質上為5N/cm。
如前段所述,矽膠層111為覆蓋件110中最上方外露的層體,故使用者在操作時會直接接觸到矽膠層111,為提升矽膠層111的耐磨耗能力,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矽膠層111具有突起紋路114,其分布於矽膠層111遠離殼體103的表面。突起紋路114可為顆粒、髮絲紋、其他合適的紋路或上述紋路的任意組合。
綜上所述,本揭示之電子裝置的觸控感測模組在彈性件的支撐下達成全平面按壓的效果,且能提供適當的彈力回饋以提升操作體驗。
儘管本揭示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熟習此技藝者,於不脫離本揭示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2)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開口;一覆蓋件,部分覆蓋該殼體的一外表面,並且覆蓋該開口;一觸控感測模組,設置於該開口內,並且具有一開關,其中該開關背向該覆蓋件;一彈性件,固定於該殼體,並且連接該觸控感測模組,以提供該觸控感測模組沿著一第一方向的力,該第一方向實質上垂直於該殼體的該外表面;以及一擋止件,固定於該殼體,且該擋止件於該觸控感測模組上的一垂直投影與該開關至少部分重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結構強化元件,固定於該觸控感測模組,且該結構強化元件的一剛性大於該觸控感測模組的一剛性。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結構強化元件部分覆蓋該觸控感測模組遠離該覆蓋件的一表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具有一固定部、一彈臂以及一支撐部,該固定部固定於該殼體,該支撐部連接該觸控感測模組,該彈臂連接於該固定部以及該支撐部之間,並配置以隨該觸控感測模組移動而彎折。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的該支撐部沿著該觸控感測模組的一外緣延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發光元件;以及一導光片,位於該開口內,並且配置以導引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通過該覆蓋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導光片具有兩導光部,該兩導光部分別沿著該導光片的兩邊緣延伸,並且配置以導引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該導光片在該兩導光部以外的部分不透光。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覆蓋件包含一矽膠層。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矽膠層具有一突起紋路,該突起紋路分布於該矽膠層遠離該殼體的一表面。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覆蓋件進一步包含一薄膜層以及一背膠層,該背膠層連接於該薄膜層以及該矽膠層之間,該薄膜層的一撕裂強度大於該矽膠層的一撕裂強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擋止件包含:一本體,固定於該殼體;以及一可動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且該可動件於該觸控感測模組上的一垂直投影與該開關至少部分重合。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開關位於該觸控感測模組的一表面的一形狀中心。
TW108207908U 2019-06-20 2019-06-20 電子裝置 TWM585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908U TWM585931U (zh) 2019-06-20 2019-06-20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7908U TWM585931U (zh) 2019-06-20 2019-06-20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931U true TWM585931U (zh) 2019-11-01

Family

ID=6919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7908U TWM585931U (zh) 2019-06-20 2019-06-20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5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870B (zh) * 2021-05-24 2023-04-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870B (zh) * 2021-05-24 2023-04-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7051B2 (en) Input device and pointing unit
TWI501276B (zh) 發光鍵盤裝置
US8031186B2 (en) Optical touchpad system and waveguide for use therein
TW201426801A (zh) 具有發光按鍵之感應式鍵盤裝置
US8803809B2 (en) Optical touch device and keyboard thereof
US9285926B2 (en) Input device with optical module for determining a relative position of an object thereon
TWI771947B (zh)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JP4908567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2009134618A (ja) 電子機器
TW201503195A (zh) 發光鍵盤
US20140125601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TWM531615U (zh) 觸控板之發光裝置
KR20120140016A (ko) 적층형 구조 포인팅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TWM585931U (zh) 電子裝置
TWI500061B (zh) 發光鍵盤裝置
KR20160018894A (ko) 압력 감지가 가능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579534B (zh) 壓力感測系統
TWI545494B (zh) 游標裝置及鍵盤
US106846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2006501A (zh) 電子裝置
TW201919083A (zh) 發光鍵盤
TW201913704A (zh) 發光鍵盤
CN208622019U (zh) 电子装置
TWM446364U (zh) 薄型化之發光鍵盤
US20130002727A1 (en) Input device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luminous patt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