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1042U -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1042U
TWM561042U TW107200234U TW107200234U TWM561042U TW M561042 U TWM561042 U TW M561042U TW 107200234 U TW107200234 U TW 107200234U TW 107200234 U TW107200234 U TW 107200234U TW M561042 U TWM561042 U TW M5610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brake
bicycle
se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0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朝宮
Original Assignee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0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10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61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1042U/zh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包含煞車座體、煞車把手、卡扣滑塊及凸輪軸。煞車把手樞設於煞車座體,煞車把手具有多個卡持凹槽。卡扣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煞車座體且對應卡持凹槽。凸輪軸包含相連的第一樞接段及偏心段,第一樞接段與偏心段的中心軸線為非共軸,第一樞接段與偏心段分別可轉動地穿設煞車座體及卡扣滑塊,以令偏心段於駐車位置及釋放位置間轉動,偏心段於駐車位置時相較釋放位置鄰近煞車把手。其中,當偏心段位於駐車位置時,偏心段令卡扣滑塊卡固於卡持凹槽,當偏心段位於釋放位置時,偏心段令卡扣滑塊脫離卡持凹槽。

Description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本新型是有關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特別是一種具有駐車結構的自行車之煞車把手結構。
目前社會上運動風氣越來越來普及,騎乘自行車不僅可以沿途欣賞風景之外,亦可達到健身運動的效果,因此逐漸發展為一項熱門的運動。其中,以騎乘自行車登山最受大眾的歡迎,常常可於山路上看到成群結隊的自行車隊一起攻略山路。
一般而言,騎乘自行車登山的途中難免會需要稍作休息以補充體力。在平緩路段休息時,使用者皆是透過踢下裝設於後輪附近的駐車架以支撐自行車。然而,自行車停駐之處位於山上,道路為具有坡度的路面,駐車架僅提供自行車支撐的效果,並未提供自行車煞車的能力。因此,當使用者踢下駐車架且離開自行車後,自行車可能會因道路的坡度過大,而造成自行車自行滑落而傾倒,進而造成自行車的損壞。若是為了避免駐車時自行車自行滑落,使用者則需維持按壓自行車的煞車以令自行車無法自行滑動,但卻使得使用者無法離開自行車旁,進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藉以解決先前技術中自行車難以停駐於具有坡度的路面的問題。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適於一自行車之握把。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包含一煞車座體、一煞車把手、一卡扣滑塊及一凸輪軸。煞車座體用以設置於自行車之握把。煞車把手樞設於煞車座體,煞車把手具有多個卡持凹槽。卡扣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煞車座體,且對應些卡持凹槽。凸輪軸包含相連的一第一樞接段及一偏心段,第一樞接段的中心軸線與偏心段的中心軸線為非共軸,第一樞接段與偏心段分別可轉動地穿設煞車座體及卡扣滑塊,以令偏心段於一駐車位置及一釋放位置之間轉動,偏心段於駐車位置時相較於釋放位置鄰近煞車把手。其中,當偏心段位於駐車位置時,偏心段令卡扣滑塊卡固於其中一卡持凹槽,當偏心段位於釋放位置時,偏心段令卡扣滑塊脫離其中一卡持凹槽。
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適於一自行車之握把。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包含一煞車座體、一煞車把手、一駐車組件及一油壓煞車構件。煞車座體用以設置於自行車之握把。煞車把手樞設於煞車座體。駐車組件設置於煞車座體。油壓煞車構件設置於煞車座體並連接於煞車把手。其中,駐車組件可活動地於一駐車位置及一釋放位置之間移動,當駐車組件位於駐車位置時,駐車組件固定煞車把手。當駐車組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駐車組件鬆開煞車把手。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因凸輪軸中的第一樞接段與偏心段為非共軸的設計,使得偏心段可轉動至鄰近煞車把手的駐車位置及遠離煞車把手的釋放位置,以令卡扣滑塊卡扣或脫離於煞車把手的卡持凹槽,因此使用者在離開自行車並駐車時,可先按壓煞車把手,再轉動凸輪軸以令卡扣滑塊卡入煞車把手的卡持凹槽內,使自行車維持在煞車的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不用維持在壓下煞車把手的狀態,即可將自行車停駐在具有坡度的路面,使得就算使用者離開自行車亦可避免自行車自行滑落而傾倒,進而降低自行車損壞的機率。
此外,透過轉動的凸輪軸帶動卡扣滑塊於直線上運動的設計,以令卡扣滑塊更順暢地卡入煞車把手的卡持凹槽,因此使用者在駐車時可更容易的使卡扣滑塊卡入卡持凹槽,進而提升了使用上的操作感。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至圖5。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裝設於握把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的分解圖。圖3為圖1的俯視圖。圖4為圖3沿A-A割面線的剖視圖。圖5為圖3沿B-B割面線的剖視圖。
本實施例的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10適於一自行車之握把11。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10包含一煞車座體100、一煞車把手200、一卡扣滑塊300、一第一彈性抵靠件400、一凸輪軸500、一止擋扣環600、一第二彈性抵靠件700及一操作鈕800。
煞車座體100包含一本體部110、一樞接部120及一組裝部130。本體部110的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樞接部120及組裝部130,組裝部130用以設置於自行車之握把11。本體部110具有一第一表面111、一第二表面112、第三表面113、一滑槽114、一樞接槽115、一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及一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第一表面111位於本體部110遠離組裝部130之一側。
樞接部120凸出於第一表面111,滑槽114自第一表面111凹陷形成。第二表面112相鄰於第一表面111,且第三表面113相對於第二表面112。樞接槽115包含一第一槽部1151、一第二槽部1152及一止擋部1153,第一槽部1151與第二槽部1152分別第一表面111與第三表面113凹陷形成,且第一槽部1151穿過滑槽114並連接於第二槽部1152,以及止擋部1153位於第一槽部1151與第二槽部1152之間。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及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皆位於第二表面112,且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及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位於樞接槽115的相對二側。
煞車把手200樞設於煞車座體100的樞接部120,煞車把手200具有多個卡持凹槽210,這些卡持凹槽210環繞煞車把手200的樞接軸線P1排列。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10還包含一油壓煞車構件900,且油壓煞車構件900包含相連的一活塞桿910及一活塞920。活塞桿910遠離活塞920的一端連接於煞車把手200,煞車座體100的本體部110更具有一油壓缸118。活塞920可滑動地位於油壓缸118,以令煞車把手200壓下時,活塞桿910帶動活塞920將油壓缸118內的煞車油推送而讓自行車制動。
卡扣滑塊300可活動地設置於煞車座體100的滑槽114內,卡扣滑塊300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310及一卡持部320。穿設部310具有一穿孔311,且卡持部320對應這些卡持凹槽210。
第一彈性抵靠件400位於滑槽114內,且抵靠卡扣滑塊300的穿設部310遠離第一表面111之一側。
凸輪軸500包含一第一樞接段510、一第二樞接段520及一偏心段530。第一樞接段510與第二樞接段520分別連接於偏心段530的相對二端。第一樞接段510與第二樞接段520可轉動地穿設第一槽部1151及第二槽部1152,且偏心段530可轉動地穿設穿孔311。在本實施例中,偏心段530的直徑W1小於穿孔311的直徑W2,且亦小於第一樞接段510的直徑W3,且第一樞接段510的中心軸線P2與偏心段530的中心軸線P3為非共軸,故轉動的凸輪軸500中的偏心段530為繞第一樞接段510的中心軸線P2轉動。
前述之卡扣滑塊300的穿孔311之直徑W2大於凸輪軸500之偏心段530的直徑W1的設置,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卡扣滑塊的穿孔之直徑可等於凸輪軸之偏心段的直徑。如此一來,卡扣滑塊會隨著轉動的偏心軸靠近或遠離煞車把手。
第二樞接段520具有一環形凹槽521,止擋扣環600扣合於環形凹槽521,且第二彈性抵靠件700的二端分別抵靠止擋扣環600與止擋部1153,以令凸輪軸500不會相對煞車座體100的本體部110晃動。
操作鈕800包含一固定部810及一扳動部820,固定部810固定於第一樞接段510,操作鈕800透過第一樞接段510帶動偏心段530於一駐車位置及一釋放位置之間轉動,偏心段530於駐車位置時相較於釋放位置鄰近煞車把手。此外,固定部810具有一抵靠面811、一外環面812、一第一定位件813及一第二定位件814。抵靠面811面對第二表面112且外環面812環繞抵靠面811,第一定位件813及第二定位件814皆位於抵靠面811,以及扳動部820連接外環面812。第一定位件813及第二定位件814可旋轉地卡固於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或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以令偏心段530保持於駐車位置及釋放位置之間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及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位於樞接槽115的相對二側之設置,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本體定位結構及第二本體定位結構可位於樞接槽的相鄰側。
此外,操作鈕800的定位件數量為二,以及煞車座體100定位結構的數量為二的設置,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滑動鈕之定位件的數量可僅為一個,而煞車座體之定位結構則需設置為二個。或是,煞車座體之定位結構的數量為一,而定位件的數量調整為二個。
接著說明,操作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10駐車的方式,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9。圖6為圖1的正視圖。圖7為圖6的煞車把手壓下及操作鈕轉動的正視圖。圖8為圖4的偏心段轉動至駐車位置的剖視圖。圖9為圖5的卡持部卡入卡持凹槽的剖視圖。
首先,操作鈕800的第一定位件813為卡固於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以及第二定位件814為卡固於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的狀態。接著,壓下煞車把手200以令煞車把手200朝自行車之握把11方向移動,此時活塞桿910及活塞920位於靠近自行車之握把11的第一位置。再接著,以方向D1扳動操作鈕800的扳動部820,以令凸輪軸500亦以方向D1同動。轉動的凸輪軸500中,其偏心段530是以繞第一樞接段510的中心軸線P2轉動,因此轉動的第一樞接段510會帶動偏心段530從原本遠離煞車把手200的位置轉動至靠近煞車把手200的位置,以令第一彈性抵靠件400順勢推抵卡扣滑塊300朝煞車把手200的方向D2移動。當操作鈕800的第一定位件813及第二定位件814分別卡固於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及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時,偏心段530位於最靠近煞車把手200的位置,即駐車位置,且卡扣滑塊300的卡持部320卡入煞車把手200的其中一卡持凹槽210,以令煞車把手200維持在壓下的狀態而完成自行車之駐車的狀態。
接著說明如何解除自行車之駐車的狀態,首先以方向D1之反向扳動操作鈕800的扳動部820,以令第一定位件813及第二定位件814分別脫離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與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並帶動第一樞接段510及偏心段530同動。轉動的偏心段530會從如圖9所示的鄰近煞車把手200的位置轉動至如圖5所示的遠離煞車把手200的位置,以令偏心段530推抵卡扣滑塊300亦朝方向D2之反向遠離煞車把手200的移動並壓縮第一彈性抵靠件400。請再參閱圖5及圖6,當第一定位件813及第二定位件814分別卡入第二本體定位結構117及第一本體定位結構116時,偏心段530位於最遠離煞車把手200的位置,即釋放位置,且卡扣滑塊300的卡持部320脫離煞車把手200的其中一卡持凹槽210,以令煞車把手200回彈而帶動活塞桿910及活塞920改位於遠離自行車之握把11的第二位置,以完成解除自行車的駐車狀態。
本實施例的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10透過凸輪軸500中非共軸的第一樞接段510與偏心段530之設計,使得使用者停下自行車欲駐車時,可先壓下煞車把手200,再透過扳動操作鈕800以使偏心段530轉動至靠近煞車把手200的駐車位置,以令第一彈性抵靠件400抵靠卡扣滑塊300朝煞車把手200 之方向卡入卡持凹槽210而固定煞車把手200為壓下的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不用維持在壓下煞車把手200的狀態,即可將自行車停駐在具有坡度的路面,使得就算使用者離開自行車亦可避免自行車自行滑落而傾倒,進而降低自行車損壞的機率。
此外,透過轉動的凸輪軸500帶動卡扣滑塊300於直線上運動的設計,以令卡扣滑塊300更順暢地卡入煞車把手200的卡持凹槽210,使得使用者在扳動操作鈕800將卡扣滑塊300卡入煞車把手200的操作感更進一步提升。
此外,因煞車把手200具有環繞樞接軸線P1的多個卡持凹槽210,以令駐車時使用者在將卡扣滑塊300卡入煞車把手200的卡持凹槽210前,可先依據路面上的坡度調整自行車煞車的制動力。也就是說,在位於較陡路面上駐車時,可將煞車把手200更壓向自行車之握把11,以提升制動能力。如此一來,對於不同坡度的路面,自行車皆具備有良好的防止自行車自行移動的效果。
再者,透過第二彈性抵靠件700的相對二端抵靠扣合於第二樞接段520的止擋扣環600及樞接槽115的止擋部1153的設置,以令使用者扳動固定於凸輪軸500之第一樞接段510的操作鈕800時,操作鈕800不會相對煞車座體100的本體部110晃動。進而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感。
在前述實施例中,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10為油壓煞車構件900搭配凸輪軸500及卡扣滑塊300所形成之駐車結構而成,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改採用其他形式的駐車組件,且此駐車組件可活動地於一駐車位置及一釋放位置之間移動,當駐車組件位於駐車位置時,駐車組件固定煞車把手。當駐車組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駐車組件鬆開煞車把手。或者是,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可改為其他種形式的煞車結構,例如疊煞,並搭配凸輪軸及卡扣滑塊而成。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透過凸輪軸中非共軸的第一樞接段與偏心段之設計,使得使用者停下自行車欲駐車時,可先壓下煞車把手,再透過扳動操作鈕以令卡扣滑塊卡入煞車把手。因此,即便是自行車駐車的位置為具有坡度的路面,保持煞車狀態的自行車可防止因路面的傾斜而自行移動。如此一來,就算使用者離開自行車亦可避免自行車自行滑落而傾倒,進而降低自行車損壞的機率。
此外,因煞車把手具有環繞樞接軸線的多個卡持凹槽,以令駐車時使用者在將卡扣滑塊卡入煞車把手的卡持凹槽前,可先依據路面上的坡度調整自行車煞車的制動力。如此一來,對於不同坡度的路面,自行車皆具備有良好的防止自行車自行移動的效果。
另外,透過轉動的凸輪軸帶動卡扣滑塊於直線上運動的設計,以令卡扣滑塊更順暢地卡入煞車把手的卡持凹槽,使得使用者在扳動操作鈕將卡扣滑塊卡入煞車把手的操作感更進一步提升。
再者,透過第二彈性件的相對二端抵靠扣合於第二樞接段的止擋扣環及樞接槽的止擋部的設置,以令使用者扳動固定於凸輪軸之第一樞接段的操作鈕時,操作鈕不會相對煞車座體的本體部滑動,進而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感。
在部分實施例中,可藉由駐車組件搭配油壓煞車構件所形成的自行車煞車駐車結構,使得油壓式煞車的自行車亦可停駐於具有坡度的路面上。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11‧‧‧握把
100‧‧‧煞車座體
110‧‧‧本體部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第三表面
114‧‧‧滑槽
115‧‧‧樞接槽
1151‧‧‧第一槽部
1152‧‧‧第二槽部
1153‧‧‧止擋部
116‧‧‧第一本體定位結構
117‧‧‧第二本體定位結構
118‧‧‧油壓缸
120‧‧‧樞接部
130‧‧‧組裝部
200‧‧‧煞車把手
210‧‧‧卡持凹槽
300‧‧‧卡扣滑塊
310‧‧‧穿設部
311‧‧‧穿孔
320‧‧‧卡持部
400‧‧‧第一彈性抵靠件
500‧‧‧凸輪軸
510‧‧‧第一樞接段
520‧‧‧第二樞接段
521‧‧‧環形凹槽
530‧‧‧偏心段
600‧‧‧止擋扣環
700‧‧‧第二彈性抵靠件
800‧‧‧操作鈕
810‧‧‧固定部
811‧‧‧抵靠面
812‧‧‧外環面
813‧‧‧第一定位件
814‧‧‧第二定位件
820‧‧‧扳動部
900‧‧‧油壓煞車構件
910‧‧‧活塞桿
920‧‧‧活塞
P1、P2、P3‧‧‧軸線
W1、W2、W3‧‧‧直徑
D1、D2‧‧‧方向
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裝設於握把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的分解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3沿A-A割面線的剖視圖。 圖5為圖3沿B-B割面線的剖視圖。 圖6為圖1的正視圖。 圖7為圖6的煞車把手壓下及操作鈕轉動的正視圖。 圖8為圖4的偏心段轉動至駐車位置的剖視圖。 圖9為圖5的卡持部卡入卡持凹槽的剖視圖。

Claims (12)

  1. 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適於一自行車之握把,包含:一煞車座體,用日設置於該自行車之握把;一煞車把手,樞設於該煞車座體,該煞車把手具有多個卡持凹槽;一卡扣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該煞車座體,且對應該些卡持凹槽;日車一凸輪軸,包含相連的一第一樞接段車一偏心段,該第一樞接段的中心凸線與該偏心段的中心凸線為煞共凸,該第一樞接段與該偏心段分別可轉動地穿設該煞車座體車該卡扣滑塊,日令該偏心段於一駐車位置車一釋放位置之間轉動,該偏心段於該駐車位置時凸較於該釋放位置鄰近該煞車把手;其中,當該偏心段位於該駐車位置時,該偏心段令該卡扣滑塊卡固於其中一該卡持凹槽,當該偏心段位於該釋放位置時,該偏心段令該卡扣滑塊脫離其中一該卡持凹槽。
  2.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該煞車座體包含一樞接部、一本體部及一組裝部,該本體部的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該樞接部及該組裝部,該組裝部用日裝設於該自行車之握把,該煞車把手樞設於該樞接部,該本體部具有一滑槽及一樞接槽,該滑槽與該樞接槽凸交且互凸連通,該卡扣滑塊位於該滑槽內,且該卡扣滑塊具有一穿孔,該第一樞接段與該偏心段分別可】動地穿中該樞接槽車該穿孔。
  3.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更包含一第一彈性抵靠件,該本體部具有凸鄰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位於該本體部遠離該組裝部之一側,該滑槽與該樞接槽分別自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凹陷形成,該樞接部凸出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一彈性抵靠件位於該滑槽內並抵靠件抵靠該卡扣滑塊遠離該第一表面之一側,當該偏心段位於該駐車位置時,該第一彈性抵靠件令該卡扣滑塊卡固於其中一該卡持凹槽,當該偏心段位於該釋放位置時,該偏心段令該第一彈性抵靠件壓縮。
  4.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該凸輪軸更包含一第二樞接段,該本體部更具有一第三表面,該第三表面凸對於該第二表面,該樞接槽自該第一表面貫穿該第三表面,該第一樞接段與該第二樞接段分別連接於該偏心段的凸對二端。
  5.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更包含一止擋扣環及一第二彈性抵靠件,該樞接槽包含一第一槽部、一第二槽部及一止擋部,該第一槽部與該第二槽部分別自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三表面凹陷形成,且該第一槽部穿過該滑槽並連接於該第二槽部,該止擋部位於該第一槽部與該第二槽部之間,該第一樞接段穿中該第一槽部,該第二樞接段穿中該第二槽部並具有一環形凹槽,該止擋扣環扣合於該環形凹槽,且該第二彈性抵靠件的二端分別抵靠該止擋扣環與該止擋部。
  6.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更包含一操作鈕,該操作鈕固定於該第一樞接段並抵靠該第二表面,該操作鈕透過該第一樞接段帶動該偏心段於該駐車位置車該擋放位置之間轉動。
  7.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該本體部更具有一第一本體定位結請車一第二本體定位結請,該第一本體定位結請車該第二本體定位結請位於該第二表面,該操作鈕具有至少一定位件,當該偏心段位於該駐車位置時,該至少一定位件卡固於該第一本體定位結請,當該偏心段位於該擋放位置時,該至少一定位件卡固於該第二本體定位結請。
  8.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該操作鈕包含一固定部車一扳動部,該固定部具有一抵靠面車環繞該抵靠面的一外環面,該抵靠面面對該第二表面,且該至少一定位件位於該抵靠面,該扳動部連接於該外環面。
  9.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該卡扣滑塊包含凸連的一穿中部車一卡持部,該穿孔位於該穿中部,當該偏心段位於該駐車位置時,該卡持部卡入其中一該卡持凹槽,當該偏心段位於該擋放位置時,該卡持部脫離於其中一該卡持凹槽。
  10. 一種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適於一自行車之握把,包含:一煞車座體,用以中置於該自行車之握把;一煞車把手,樞中於該煞車座體;一駐車組件,中置於該煞車座體;以車一油壓煞車請件,中置於該煞車座體並連接於該煞車把手;其中,該駐車組件可、動地於一駐車位置車一擋放位置之間移動,當該駐車組件位於該駐車位置時,該駐車組件出定該煞車把手,當該駐車組件位於該擋放位置時,該駐車組件鬆開該煞車把手。
  11.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該油壓煞車請件包含凸連的一、塞桿車一、塞,該、塞桿遠離該、塞的一端連接於該煞車把手,該煞車座體具有一油壓缸,該、塞可滑動地位於該油壓缸。
  12. 如申請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請,其中當該駐車組件位於該駐車位置時,該、塞桿車該、塞位於靠近該自行車之握把的一第一位置,當該駐車組件位於該擋放位置時,該、塞桿車該、塞位於遠離該自行車之握把的一第二位置。
TW107200234U 2018-01-05 2018-01-05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TWM561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234U TWM561042U (zh) 2018-01-05 2018-01-05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234U TWM561042U (zh) 2018-01-05 2018-01-05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1042U true TWM561042U (zh) 2018-06-01

Family

ID=6325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0234U TWM561042U (zh) 2018-01-05 2018-01-05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10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8871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刹车驻车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8871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刹车驻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5039B1 (en) Swingable skate board device
US6139035A (en) Brake device for a skate cart
US11001336B2 (en) Bicycle braking system
US6375208B1 (en) Combined skateboard scooter/exerciser
US20090188753A1 (en) Rope climbing device
US20160010710A1 (en) Mechanical disc brake
TWM561042U (zh) 自行車之煞車駐車結構
US5860492A (en) Hand-activated brake and method
US20110239817A1 (en) Detachable mechanism of bicycle pedal and locking shoe
US5374071A (en) Foot supporting rolling device with speed reducer and brake
US737087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brake of a walking frame
TW201902779A (zh) 自行車後變速器
CN109806078B (zh) 一种轮椅车用联动制动器
US6652422B1 (en) Dual purpose lightweight vehicle for gliding on snow or ice
CN210044296U (zh) 一种轮椅车用联动制动器
US20090014258A1 (en) Safety braking system
TWI400175B (zh) 剎車系統、方法以及使用此剎車系統、方法的雙輪車輛
US8333266B2 (en)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and two-wheeled vehicle using the same
US10787226B1 (en) Modularized clipless pedal for mountain bike
JP2006504581A (ja) アンチシーズ・ブレーキ構造
JP3612094B2 (ja)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GB2367793A (en) Scooter with swingable footplates
TW202212186A (zh) 自行車煞車駐車裝置
TWM588082U (zh) 滑步滑板兩用車
TW202035208A (zh) 滑步滑板兩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