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201U -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201U
TWM535201U TW105207931U TW105207931U TWM535201U TW M535201 U TWM535201 U TW M535201U TW 105207931 U TW105207931 U TW 105207931U TW 105207931 U TW105207931 U TW 105207931U TW M535201 U TWM535201 U TW M5352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chain
bicycle sprocket
tooth portion
too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7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tsuyoshi Watarai
Yuusuke Nishimoto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riority to TW105207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5201U/zh
Publication of TWM535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201U/zh
Priority to DE202017002445.4U priority patent/DE202017002445U1/d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front sprocket chain-wheels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本新型關於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習知的自行車用鏈輪,分別設置於曲柄組裝體及後輪轂組裝體。在曲柄組裝體的鏈輪與後輪轂組裝體的鏈輪之間,嚙合著鏈條。藉此讓曲柄組裝體的旋轉經由鏈條傳達到後輪轂組裝體,讓後輪旋轉。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的鏈輪,可與構成曲柄組裝體的曲柄軸一體旋轉。鏈輪具有圓板狀的主體部與齒部。主體部藉由花鍵卡合方式安裝於曲柄軸(參考第4圖)。齒部與主體部形成為一體。在齒部嚙合著鏈條。齒部形成為:其與鏈條的外連桿片嚙合的齒部的厚度大於與鏈條的內連桿片嚙合的齒部的厚度。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2013/0139642號公報
近年來的自行車,以提升速度或舒適性為目的而進行輕量化。在該情況,希望分別對於構成自行車的複數零件來進行輕量化。例如為了將上述鏈輪輕量化,考慮將鏈輪的厚度作薄。可是如果將鏈輪的厚度作薄的話,鏈輪的剛性可能不夠而讓鏈輪變形。這樣一來,則不易藉由鏈輪的齒部適當地保持鏈條。
本新型鑑於上述問題,本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自行車用鏈輪,能適當地保持鏈條且達成輕量化。
本新型的一種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心。本自行車鏈輪具有:第1齒部、及第2齒部。第1齒部具有:與鏈條卡合的第1鏈條卡合部。第2齒部具有:與鏈條卡合的第2鏈條卡合部。
第1鏈條卡合部具有第1鏈條卡合寬度。第1鏈條卡合寬度,在與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的軸方向,小於鏈條的互相相對向的一對外連桿片之間的第1軸方向間隔。第1鏈條卡合寬度,在軸方向,大於鏈條的互相相對向的一對內連桿片之間的第2軸方向間隔。
第2鏈條卡合部具有第2鏈條卡合寬度。第2鏈條卡合寬度,小於一對內連桿片之間的第2軸方向間 隔。
第1齒部及第2齒部,是由:第1構件、及在軸方向安裝於第1構件的第2構件所構成。在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內部空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於第1齒部的第1鏈條卡合部上之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
在本鏈輪,第1齒部的第1鏈條卡合寬度,小於外連桿的第1軸方向間隔,大於內連桿的第2軸方向間隔。第2齒部的第2鏈條卡合寬度,小於內連桿的第2軸方向間隔。藉此則能藉由鏈輪適當地保持鏈條。
在本鏈輪,第1齒部及第2齒部是由第1構件及第2構件所構成。在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該內部空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於第1齒部的第1鏈條卡合部。藉此在確保鏈輪的剛性的狀態,能將鏈輪輕量化。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構件固定於第2構件。藉此能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確實地固定。也就是說,能提升鏈輪的剛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構件黏接於第2構件。在該情況,由於不需要使用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固定用的例如鉚釘等的其他構件,所以能將鏈輪輕量化。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將間隔件配置於內部空間。藉此,能提升鏈輪的剛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間隔件,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配置於第1鏈條卡合部與旋轉中心軸心之間。藉此,能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例如,即使以輕量化的目的將內部空間增大,也能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間隔件為非金屬製。藉此,能將鏈輪輕量化。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構件及第2構件,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在第1鏈條卡合部及旋轉中心軸心之間接觸。藉此,能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構件及第2構件接觸的部分被固定。藉此能提升第1構件與第2構件接觸的部分的剛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構件及第2構件接觸的部分被黏接。在該情況,由於不需要準備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固定用的例如鉚釘等的其他構件,所以能將鏈輪輕量化。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將充填劑配置於內部空間。藉此,能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充填劑為發泡性材料。藉此能適當提升鏈輪的剛性,能將鏈輪輕量化。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充填 劑是發泡性黏接劑。藉此能適當提升鏈輪的剛性,能將鏈輪輕量化。由於藉由發泡性黏接劑能容易地黏接第1構件及第2構件,所以能提升鏈輪的生產性。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齒部進一步具有干涉緩和部,該干涉緩和部,用來緩和與鏈條的內連桿片的過度干涉。藉此能抑制自行車用鏈輪及鏈條的磨耗。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齒部進一步具有驅動面與非驅動面。干涉緩和部具有:設置在驅動面側的第1干涉緩和部、與設置在非驅動面側的第2干涉緩和部。在繞著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第1干涉緩和部的最大長度,較周方向的第2干涉緩和部的最大長度更長。藉此,在適當地保持鏈條的狀態,在第1齒部的驅動面側,能適當地抑制自行車用鏈輪及鏈條的磨耗。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齒部及第2齒部分別具有:具有讓鏈條滾子接觸的接觸點的驅動面、與非驅動面。驅動面的齒頂部附近,較接觸點更朝向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延伸。藉此分別在第1齒部及第2齒部,能抑制鏈條朝徑向外側的移動。也就是說,能適當地保持鏈條。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在非驅動面形成有:用來限制鏈條滾子朝徑向外側的移動的鉤掛部。藉此分別在第1齒部及第2齒部,能抑制鏈條朝徑向外側的移動。也就是說,能適當地保持鏈條。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進一步具備有:當變速時用來將鏈條變速的變速區域。藉此,除了能適當地保持鏈條,且在變速區域能順暢地進行變速動作。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第1齒部及第2齒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電鍍層。藉此,則能使第1齒部及第2齒部的至少任一方的耐腐蝕性及耐磨耗性提升。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電鍍層是鍍鎳層。藉此,則能使第1齒部及第2齒部的至少任一方的耐磨耗性提升。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從軸方向觀察,以將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的周方向之第1齒部的前端部的中心點、與旋轉中心軸心連結的直線為基準,第1齒部為非對稱。藉此,除了能適當地保持鏈條之外,且能適當地抑制第1齒部的磨耗、及卡合於第1齒部的鏈條的磨耗。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具備有上述鏈輪。本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可得到與上述效果同樣的效果。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鏈輪是一片前鏈輪。即使以該方式構成鏈輪組裝體,也可得到與上述效果同樣的效果。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 體,鏈輪是複數片前鏈輪。即使以該方式構成鏈輪組裝體,也可得到與上述效果同樣的效果。
在本新型的其他型態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鏈輪是後鏈輪。即使以該方式構成鏈輪組裝體,也可得到與上述效果同樣的效果。
藉由本新型,能提供一種自行車用鏈輪,能適當地保持鏈條且達成輕量化。
2‧‧‧鏈條
2a‧‧‧外連桿片
2b‧‧‧內連桿片
2c‧‧‧鏈條銷
2d‧‧‧鏈條滾子
10‧‧‧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
14‧‧‧鏈輪
15、115‧‧‧第1構件
16、116‧‧‧第2構件
31a‧‧‧第1齒部
31b‧‧‧第2齒部
31c‧‧‧第1鏈條卡合部
31f‧‧‧第2鏈條卡合部
31g‧‧‧驅動面
31h‧‧‧非驅動面
31i‧‧‧第1延伸部
31j‧‧‧第2延伸部
51‧‧‧第1鏈輪
52‧‧‧第2鏈輪
53‧‧‧變速區域
54‧‧‧第1變速區域
55‧‧‧第2變速區域
31d‧‧‧第1干涉緩和部
31e‧‧‧第2干涉緩和部
CP‧‧‧接觸點
L1‧‧‧第1軸方向間隔
L2‧‧‧第2軸方向間隔
W1‧‧‧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
W2‧‧‧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
W3‧‧‧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
W4‧‧‧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
S‧‧‧內部空間
X‧‧‧旋轉中心軸心
第1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的正視圖。
第2圖為鏈輪的正視圖。
第3圖是從徑向外側觀察鏈輪的側視圖。
第4A圖是第2圖的IVA-IVA切斷線的剖面部。
第4B圖是第2圖的IVB-IVB切斷線的剖面部。
第5A圖是本新型的變形例1的鏈輪的正視圖。
第5B圖是第5A圖的VB-VB切斷線的剖面圖。
第6A圖是本新型的變形例2的剖面圖(與第5B圖對應的剖面部)。
第6B圖是本新型的變形例2的剖面圖(與第5B圖對應的剖面部)。
第7A圖是本新型的變形例3的鏈輪的正視圖。
第7B圖是本新型的變形例3的鏈輪的後視圖。
第8圖是本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的鏈輪的齒部的局部正視圖。
第9圖是本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從徑向外側觀察第1齒部的局部放大圖。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10(以下記為曲柄組裝體)具備有:曲柄臂12、與鏈輪14。鏈輪14也為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的一個例子。
曲柄組裝體10之鏈輪14是可卡合於鏈條2的前鏈輪。鏈條2具有:一對外連桿片2a、一對內連桿片2b、將一對外連桿片2a及一對內連桿片2b連結的鏈條銷2c、及配置於鏈條銷2c的外周的鏈條滾子2d。
[曲柄臂]
曲柄臂12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曲柄軸19。曲柄臂12具有:鏈輪安裝部20、及與鏈輪安裝部20一體或不同個體地設置的曲柄臂部22。
鏈輪安裝部20具有複數(例如4個)的鏈輪安裝臂部24。複數的鏈輪安裝臂部24配置成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鏈輪安裝臂部24具有用來安裝鏈輪14的安裝部 24a。安裝部24a形成於鏈輪安裝臂部24的前端部。安裝部24a例如是貫穿孔。在安裝部24a經由固定構件例如固定螺栓26而固定著鏈輪14。
曲柄臂部22是與鏈輪安裝部20形成為一體或不同個體。這裡曲柄臂部22是與鏈輪安裝部20形成為一體。在曲柄臂部22的前端部設置有踏板安裝部22a。在踏板安裝部22a可安裝踏板(未圖示)。在曲柄臂部22的基端部設置有曲柄軸連結孔22b。在曲柄軸連結孔22b可一體旋轉地連結著曲柄軸19。
[鏈輪]
鏈輪14是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鏈輪14具有旋轉中心軸心X。以下將旋轉中心軸心X延伸的方向、及與旋轉中心軸心X平行的方向記為軸方向。而且將繞著旋轉中心軸心X的方向記為周方向。並且將與旋轉中心軸心X正交的方向記為徑向。
鏈輪14具備有:鏈輪主體30、及從鏈輪主體30的外周部朝徑向外側延伸的複數的齒部31(第1齒部及第2齒部的一個例子)。
如第2圖所示,鏈輪主體30具有:環狀部30a、複數的(例如4個)的固定部30b。複數的固定部30b配置成在周方向隔著間隔。
各固定部30b例如為貫穿孔。各固定部30b 配置在曲柄臂12的與各安裝部24a相對向的位置。在該狀態,固定螺栓26(參考第1圖)插通於各固定部30b及各安裝部24a,螺合於螺母構件(未圖示)。藉此將鏈輪主體30固定於鏈輪安裝臂24。
複數的齒部31(包含後述的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設置於鏈輪主體30的外周。詳細來說,複數的齒部31,在鏈輪主體30的環狀部30a的外周排列於周方向配置,一體地形成於環狀部30a的外周部。
複數的齒部31具有:複數的第1齒部31a、複數的第2齒部31b。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例如在周方向交互配置也就是在周方向相鄰配置。
第1齒部31a形成為可卡合於外連桿片2a。如第3圖所示,第1齒部31a形成為從徑向外側觀察形成為實質六角形狀。如第2圖所示,從軸方向觀察,以將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X的周方向的第1齒部31a的前端部的中心點P1、旋轉中心軸心X連結而成的直線為基準,第1齒部31a形成為非對稱。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第1齒部31a具有:與鏈條2卡合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第1干涉緩和部31d、第2干涉緩和部31e。
51]第1鏈條卡合部31c,是與外連桿片2a卡合的部分。第1鏈條卡合部31c,形成為可卡合於一對外連桿片2a的軸方向間。第1鏈條卡合部31c的徑向外側的軸方向寬度,形成為前端較細的形狀較佳。
如第3圖所示,第1鏈條卡合部31c,具有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第1鏈條卡合寬度的一個例子)。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是在軸方向其第1鏈條卡合部31c的長度最長的部分的寬度。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較一對外連桿片2a的第1軸方向間隔L1更小。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較一對內連桿片2b的第2軸方向間隔L2更大。
第1軸方向間隔L1,是在軸方向互相相對向的一對外連桿片2a之間的間隔。第2軸方向間隔L2,是在軸方向互相相對向的一對內連桿片2b之間的間隔。
第1干涉緩和部31d,是在驅動面側,用來緩和第1齒部31a與內連桿片2b的過度的干涉。驅動面,是在驅動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第3圖的右側),與鏈條滾子2d相對向的面。
第1干涉緩和部31d,設置在第1齒部31a的驅動面側。詳細來說,第1干涉緩和部31d,在第1齒部31a的驅動面側,設置在第1齒部31a的角落部。第1干涉緩和部31d,在鏈條2卡合於鏈輪14的狀態,是以與內連桿片2b的端部相對向的方式,在第1齒部31a的驅動面側形成為凹狀。
第2干涉緩和部31e,是在非驅動面側,用來緩和第1齒部31a與內連桿片2b的過度的干涉。非驅動面,是在驅動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第3圖的左側),與鏈條滾子2d相對向的面。
第2干涉緩和部31e,設置在第1齒部31a的非驅動面側。詳細來說,第2干涉緩和部31e,在第1齒部31a的非驅動面側,設置在第1齒部31a的角落部。第2干涉緩和部31e,是以與內連桿片2b的端部相對向的方式,在第1齒部31a的非驅動面側形成為凹狀。
上述的第1干涉緩和部31d及第2干涉緩和部31e,具有如下的關係。例如,如第3圖所示,在繞著旋轉中心軸心X的周方向,第1干涉緩和部31d的最大周方向長度D1較第2干涉緩和部31e的最大周方向長度D2更長較佳。
第1干涉緩和部31d的最大周方向長度D1,從徑向外側觀察,是從第1齒部31a的驅動面側的前端部延伸至驅動面側的基端部的第1干涉緩和部31d的最大周方向長度。第2干涉緩和部31e的最大周方向長度D2,從徑向外側觀察,是從第1齒部31a的非驅動面側的前端部延伸至非驅動面側的基端部的第2干涉緩和部31e的最大周方向長度。藉此,當第1齒部31a的驅動面按壓鏈條滾子2d時,則能藉由第1干涉緩和部31d緩和第1齒部31a與內連桿片2b的過度干涉。藉此,當曲柄臂12倒轉且第1齒部31a的非驅動面按壓鏈條滾子2d時,則能藉由第2干涉緩和部31e緩和第1齒部31a與內連桿片2b的過度干涉。
第1干涉緩和部31d及第2干涉緩和部31e的第1側面14a側的面,與第2齒部31b的第1側面14a 側的面連續形成較佳。第1干涉緩和部31d及第2干涉緩和部31e的第2側面14b側的面,與第2齒部31b的第2側面14b側的面連續形成較佳。
這裡的第1側面14a(參考第3圖),是當在自行車安裝曲柄組裝體10時,配置在距離自行車的框架較遠的軸方向外側的正面。第2側面14b(參考第3圖),是配置在接近自行車的框架較近的軸方向內側的背面。
第1干涉緩和部31d及第2干涉緩和部31e,是以沖壓加工例如鍛造方式所形成。這裡雖然顯示將第1干涉緩和部31d及第2干涉緩和部31e藉由沖壓加工所形成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以將第1干涉緩和部31d藉由切削加工或鑄造步驟來形成。
第2齒部31b形成為可與內連桿片2b卡合。如第3圖所示,第2齒部31b形成為從徑向外側觀察形成為實質-(負號)形狀。如第2圖所示,從軸方向觀察,以將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X的周方向的第2齒部31b的前端部的中心點P2、旋轉中心軸心X連結而成的直線為基準,第1齒部31a形成為非對稱。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第2齒部31b具有第2鏈條卡合部31f。第2鏈條卡合部31f,是與內連桿片2b卡合的部分。第2鏈條卡合部31f,形成為可卡合於一對內連桿片2b的軸方向間。第2鏈條卡合部31f的徑向外側的軸方向寬度,形成為前端較細的形狀較佳。
如第3圖所示,第2齒部31b,具有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第2鏈條卡合寬度的一個例子)。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是在軸方向其第2齒部31b的長度最長的部分的寬度。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小於上述的第2軸方向間隔L2。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小於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
第1齒部及第2齒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電鍍層較佳。例如電鍍層為鍍鎳層較佳。藉此,則能使第1齒部及第2齒部的至少任一方的耐腐蝕性及耐磨耗性提升。
如上述構造的鏈輪14,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是由第1構件15、第2構件16所構成。具體來說,上述鏈輪14的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是由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所構成。上述鏈輪14的鏈輪主體30,也是由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所構成。於是鏈輪主體30的環狀部30a都是由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所構成。
這裡以讓與旋轉中心軸心X正交的平面或曲面至少通過第1齒部31a的軸方向中心的方式,讓鏈輪14由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所構成。詳細來說,如第3圖所示,以讓與旋轉中心軸心X正交的平面H至少通過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的軸方向中心的方式,分別構成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
這裡的平面H也是讓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接觸的面。可是本新型並不限於此。與旋轉中心軸心X正交的 平面H,也可作成不通過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的軸方向中心。在該情況,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接觸的面也就是平面H,位於朝向第1側面14a側及第2側面14b側的其中一方偏置。
第1構件15構成第1側面14a側的鏈輪14。第2構件16構成第2側面14b側的鏈輪14。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軸方向配置成互相相對向。
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的其中一方,在軸方向安裝於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的另一方。具體來說,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的其中一方,固定於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的另一方。例如以黏接、鉚釘、螺栓、或擴散接合等的方法,將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的其中一方固定於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的另一方。
在該狀態,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在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內部空間S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於第1齒部31a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內部空間S,在第1齒部31a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形成於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的軸方向之間。
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接觸著。也就是說,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除了內部空間S之外的部分互相接觸。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第1齒部31a的外周部、第2齒部31b、鏈輪主體30接觸著。
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徑向,在第1鏈條卡合部31c及旋轉中心軸心X之間接觸著。具體來說,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較內部空間S更靠近徑向內側的部分接觸著。
在以該方式構成的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例如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接觸的部分藉由黏接劑固定。這裡雖然顯示藉由黏接方式將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固定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藉由其他手段將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接觸的部分固定。例如在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接觸的狀態,也可將第1構件15藉由例如鉚釘、螺栓、擴散接合等的固定手段固定於第2構件16。
在具有以上構造的鏈輪14,第1齒部31a的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小於外連桿片2a的第1軸方向間隔L1,大於內連桿片2b的第2軸方向間隔L2。第2齒部31b的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小於內連桿片2b的第2軸方向間隔L2。藉此則能藉由鏈輪14適當地保持鏈條2。
在本鏈輪14,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是由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所構成。在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該內部空間S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於第1齒部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藉此在確保鏈輪的剛性的狀態,能將鏈輪輕量化。
<變形例1>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顯示內部空間S僅形成於第1齒部31a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形成於第1齒部31a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鏈輪主體30。
在該情況,例如,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在周方向互相鄰接的固定部30b之間,內部空間S形成於第1齒部31a的第1鏈條卡合部31c與鏈輪主體30之間。
在該情況,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第1齒部31a的外周部、第2齒部31b、鏈輪主體30的一部分(例如固定部30b的附近及固定部30b附近的環狀部30a)接觸著。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在較內部空間S更靠近徑向內側的部分,例如在鏈輪主體30的內周部30c接觸著。
這樣方式的構造,鏈輪14也能適當地保持鏈條2,且能達成鏈輪14的輕量化。
<變形例2>
在上述變形例1,雖然顯示內部空間S為完全空洞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將間隔件17配置在內部空間S。在該情況,例如如第6A圖所示,間隔件17,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X的徑向,在第1鏈條卡合部31c與旋轉中心軸心X之間,配置於內部空間S。例如如第6B圖所示,也可不接觸鏈輪主體30的內周部30c,將間隔件17配置於內部空間S。以該方式配置於內部空間S的間隔件17,為 非金屬製較佳。
藉此,能無損鏈輪的輕量化,且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例如,即使未將內部空間S增大,也能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
<變形例3>
在上述實施方式、變形例1及變形例2,雖然顯示內部空間S為空洞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將充填劑配置在內部空間S。例如使用發泡性材料作為充填劑的一個例子。在該情況,能無損鏈輪的輕量化,且適當地提升鏈輪的剛性。尤其在使用發泡性黏接劑作為充填劑的一個例子的情況,能容易地黏接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所以能提升鏈輪的生產性。
<變形例4>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顯示前鏈輪為一片的情況的例子,而前鏈輪也可為複數片。在前鏈輪為複數片的情況,進一步具備有:當變速時用來將鏈條變速的變速區域。
例如如第7A圖所示,在前鏈輪為兩片的情況,鏈輪組裝體具有:第1鏈輪51、第2鏈輪52。第1鏈輪51及第2鏈輪52的至少其中一方,與上述實施方式的鏈輪14同樣地是由兩個構件所構成。
因此,這裡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構造,例如針對變速區域53的構造來進行說明。以下使用第7A圖及第 7B圖,以在第1鏈輪51形成有變速區域53的情況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
變速區域53是設置用來將鏈條2進行變速。在本實施例,變速區域53,在第1鏈輪51的外周側,設置於第1構件115及第2構件116。
如第7B圖所示,第1構件115,在鏈輪14安裝於自行車的框架的狀態,配置在與自行車的框架分離的軸方向外側。如第7A圖所示,第2構件116,在鏈輪14安裝於自行車的框架的狀態,配置在接近自行車的框架的軸方向內側。
變速區域53具有:用來將鏈條2從第2鏈輪52升檔到第1鏈輪51的第1變速區域54、與用來將鏈條2從第1鏈輪51降檔到第2鏈輪52的第2變速區域55。
這裡本新型所謂的「變速區域」,代表為了將鏈條2,從第1鏈輪51及第2鏈輪52的任一方,移動到第1鏈輪51及第2鏈輪52的任另一方,而以齒部的倒角或釘銷等所構成的區域。
第1變速區域54,是當從第2鏈輪52朝第1鏈輪51的升檔變速動作時,讓鏈條卡合於第1鏈輪51的齒部的區域。第2變速區域55,是當從第1鏈輪51朝第2鏈輪52的降檔變速動作時,讓鏈條2從第1鏈輪51的齒部脫離的區域。
如第7A圖所示,為了將鏈條2從第2鏈輪52導引到第1鏈輪51(第1變速區域54的齒部151),而在第1 鏈輪51設置有:升檔變速用的凸部51a(升檔變速用釘銷)、與側面凹部51b。升檔變速用凸部51a包含第1變速區域54。
在第7A圖所示的實施例,升檔變速用凸部51a設置於第2構件116。升檔變速用凸部51a,在周方向,設置於側面凹部51b及降檔變速用凸部51c(後述)之間。側面凹部51b,將鏈條2從第2鏈輪52朝向第1鏈輪51導引,減少第1鏈輪51及鏈條2之間的干涉。
如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位於第1變速區域54內的齒部151,具有:當升檔變速時將鏈條2朝向第1鏈輪51導引的第1倒角部151a及第2倒角部151b較佳。第1倒角部151a形成於第2構件116的齒部151。第2倒角部151b形成於第1構件115的齒部151。第1倒角部151a及第2倒角部151b,包含於第1變速區域54。
為了將鏈條2從第1鏈輪51(第2變速區域55的齒部151)導引到第2鏈輪52(第1變速區域54的齒部152),而在第1鏈輪51進一步設置有:降檔變速用的凸部51c(降檔變速用釘銷)。降檔變速用凸部51c包含第2變速區域55。
在第7A圖所示的實施例,降檔變速用凸部51c設置於第2構件116。降檔變速用凸部51c,設置在較升檔變速用凸部51a更靠近驅動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也可將降檔變速用凸部51c省略。
如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位於第2變速區域55內 的齒部152,具有:當降檔變速時將鏈條2朝向第2鏈輪52導引的第3倒角部152a及第4倒角部152b較佳。第3倒角部152a形成於第2構件116的齒部152。第4倒角部152b形成於第1構件115的齒部152。第3倒角部152a及第4倒角部152b,包含於第2變速區域55。
藉由將該變速區域53(第1變速區域54及第2變速區域55)設置於第1鏈輪51,例如設置於第1鏈輪的第2構件116,則能在適當保持鏈條2的狀態,順暢地進行變速動作。並且在鏈輪組裝體為前鏈輪組裝體的情況,第1變速區域54與第2變速區域55,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心X的周方向,至少局部重複較佳。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雖然針對本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加以說明,而本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本說明書記載的實施方式(包含其他實施方式)及變形例可因應需要任意組合。
(a)在上述實施方式,針對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的各驅動面及非驅動面的構造,雖然沒有特別說明,而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的各驅動面及非驅動面,以下述方式構成較佳。
例如,如第8圖所示,第1齒部31a及第2齒部31b分別具有:驅動面31g、非驅動面31h。驅動面31g包含:接觸點CP、第1延伸部31i(驅動面的齒頂部附近的 一個例子)。接觸點CP,是當鏈輪14驅動旋轉時,讓鏈條滾子2d接觸的點。第1延伸部31i,較接觸點CP更朝向周方向延伸。具體來說,第1延伸部31i,在較接觸點CP更靠近徑向外側,朝驅動旋轉方向R的下游側突出。第1延伸部31i,用來限制鏈條滾子朝徑向外側的移動。
非驅動面31h,具有第2延伸部31j(鉤掛部的一個例子)。第2延伸部31j,用來限制鏈條滾子朝徑向外側的移動。第2延伸部31j,朝周方向例如朝驅動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延伸。
藉此藉由驅動面31g,將鏈輪14的驅動力確實地傳達到鏈條滾子2d也就是傳達到鏈條2。在驅動面31g及非驅動面31h,能確實地抑制鏈條滾子2d朝徑向外側的移動。
(b)在上述第1及第2實施方式,雖然顯示了從徑向外側觀察鏈輪14,將第1齒部31a形成為實質六角形狀的情況的例子,而本新型並不限於此。
例如第1齒部31a也可為正號形狀、菱形、梯形、三角形、八角形等的其他形狀。如第9圖所示將第1齒部31a形成為正號形狀的情況,第1干涉緩和部31d及第2干涉緩和部31e形成為凹狀。
(c)在上述實施方式,是顯示鏈輪14(鏈輪主體30、及複數的齒部31)為金屬製的情況的例子。也可取代該方式,由非金屬構成鏈輪主體30,由金屬構成複數的齒部31。在該情況,例如使用鋁製、鈦製、或鐵、不 鏽鋼製作為金屬,使用碳纖維強化樹脂等的合成樹脂作為非金屬,則能達成輕量化。
(d)在上述實施方式,是顯示將鏈輪14安裝成相對於曲柄軸19無法移動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取代該方式,將鏈輪14安裝成可沿著曲柄軸19(旋轉中心軸心X)朝軸方向移動。
藉由該構造,在鏈條2卡合於後鏈輪組裝體的最小鏈輪或最大鏈輪的狀態,可以緩和鏈條2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的角度。也就是說,可以抑制鏈條2從前鏈輪脫落。
(e)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使用鏈輪14為前鏈輪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將鏈輪14的構造適用於後鏈輪。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可廣泛適用於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14‧‧‧鏈輪
15‧‧‧第1構件
16‧‧‧第2構件
30‧‧‧鏈輪主體
31‧‧‧齒部
31a‧‧‧第1齒部
31c‧‧‧第1鏈條卡合部
H‧‧‧平面
S‧‧‧內部空間
X‧‧‧旋轉中心軸心

Claims (25)

  1.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心;該自行車用鏈輪具有:第1齒部、及第2齒部;該第1齒部具有:與鏈條卡合的第1鏈條卡合部;該第2齒部具有:與上述鏈條卡合的第2鏈條卡合部;上述第1鏈條卡合部具有第1鏈條卡合寬度;該第1鏈條卡合寬度,在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的軸方向,小於上述鏈條的互相相對向的一對外連桿片之間的第1軸方向間隔,且在上述軸方向,大於上述鏈條的互相相對向的一對內連桿片之間的第2軸方向間隔;上述第2鏈條卡合部具有第2鏈條卡合寬度;該第2鏈條卡合寬度,小於一對上述內連桿片之間的上述第2軸方向間隔;上述第1齒部及上述第2齒部,是由:第1構件、及在上述軸方向安裝於上述第1構件的第2構件所構成;在上述第1構件與上述第2構件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上述內部空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於上述第1鏈條卡合部之上述第1構件與上述第2構件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構件固定於上述第2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構件黏接於上述第2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在上述內部空間配置有間隔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間隔件,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配置於上述第1鏈條卡合部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間隔件為非金屬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構件及上述第2構件,在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徑向,在上述第1鏈條卡合部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間接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構件及上述第2構件接觸的部分被固定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構件及上述第2構件接觸的部分被黏接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在上述內部空間配置有充填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充填劑為發泡性材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充填劑是發泡性黏接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部進一步具有干涉緩和部,該干涉緩和部,用來緩和與鏈條的內連桿片的過度干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部進一步具有驅動面與非驅動面;上述干涉緩和部具有:設置在上述驅動面側的第1干涉緩和部、與設置在上述非驅動面側的第2干涉緩和部;在繞著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上述第1干涉緩和部的最大長度,較上述周方向的上述第2干涉緩和部的最大長度更長。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部及上述第2齒部分別具有:具有讓鏈條滾子接觸的接觸點的驅動面、與非驅動面;上述驅動面的齒頂部附近,較上述接觸點更朝向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延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在上述非驅動面形成有:用來限制上述鏈條滾子朝徑向外側的移動的鉤掛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部及上述第2齒部分別具有:具有讓鏈條滾子接觸的接觸點的驅動面、與非驅動面;在上述非驅動面形成有:用來限制上述鏈條滾子朝徑向外側的移動的鉤掛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當變速時用來將上述鏈條變速的變速區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 上述第1齒部及上述第2齒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電鍍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電鍍層是鍍鎳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鏈輪,其中,從上述軸方向觀察,以將相對於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的周方向之上述第1齒部的前端部的中心點、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連結的直線為基準,上述第1齒部為非對稱。
  22.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1項中任一項的鏈輪。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是一片前鏈輪。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是複數片前鏈輪。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其中,上述鏈輪是後鏈輪。
TW105207931U 2016-05-27 2016-05-27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TWM535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931U TWM535201U (zh) 2016-05-27 2016-05-27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DE202017002445.4U DE202017002445U1 (de) 2016-05-27 2017-05-08 Fahrradkettenrad und Fahrradkettenradanordn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931U TWM535201U (zh) 2016-05-27 2016-05-27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201U true TWM535201U (zh) 2017-01-11

Family

ID=5839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7931U TWM535201U (zh) 2016-05-27 2016-05-27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202017002445U1 (zh)
TW (1) TWM53520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676B (zh) * 2020-04-09 2021-05-0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自行車鏈輪
TWI744531B (zh) * 2017-05-30 2021-11-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鏈輪
TWI822748B (zh) * 2018-03-30 2023-11-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鏈條
TWI833962B (zh) * 2020-05-29 2024-03-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驅動車用鏈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5691B1 (en) * 2017-12-08 2024-03-06 Marcin Golec Improved chainring with narrow and wide teeth
DE102017012035A1 (de) * 2017-12-22 2019-06-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Einfach-Ketten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0436B (zh) 2013-08-21 2016-04-21 南開科技大學 可適應不同尺寸之進料包膜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531B (zh) * 2017-05-30 2021-11-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鏈輪
TWI822748B (zh) * 2018-03-30 2023-11-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鏈條
TWI726676B (zh) * 2020-04-09 2021-05-0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自行車鏈輪
TWI833962B (zh) * 2020-05-29 2024-03-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驅動車用鏈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7002445U1 (de)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5201U (zh)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TWI600851B (zh) 自行車鏈輪
US11279442B2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and bicycle rear hub assembly
TWI588064B (zh) 自行車鏈條
TWI618878B (zh) 自行車鏈輪
CN106564558B (zh) 自行车用链轮以及自行车用链轮组合体
TWI717573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27234B (zh) 鏈輪總成
US9302736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9994285B2 (en) Multiple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150094181A1 (en) Bicycle chain
US20210094654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190127022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W201445064A (zh)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
US10577050B2 (en) Bicycle sprocket
TW201637930A (zh) 鏈環及曲柄總成
US10107377B2 (en) Bicycle sprocket
TW201527169A (zh) 自行車曲柄總成
US10717495B2 (en) Bicycle sprocket
JP2017071380A (ja)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JP2019064505A (ja)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US10940916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JP2013001349A (ja) クローラ用芯金、弾性クローラ
US20190061873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WO2016092739A1 (ja) 弾性クローラ駆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