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261U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261U
TWM526261U TW104219660U TW104219660U TWM526261U TW M526261 U TWM526261 U TW M526261U TW 104219660 U TW104219660 U TW 104219660U TW 104219660 U TW104219660 U TW 104219660U TW M526261 U TWM526261 U TW M5262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arcuate
housing
shielding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9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永祥
黃志民
洪利偉
林志傑
曹容維
閩浩翔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9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2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261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尤其是指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隨著不同類型電子產品不斷持續精進與創新,除了關注電子產品的性能規格之外,電子產品的輪廓造型與整體外觀更是決定使用者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
本創作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與一連接單元。連接單元連接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使得第一本體根據一旋轉軸心相對第二本體轉動而讓可攜式電子裝置進入一閉合狀態與一展開狀態其中之一。第一本體包含一遮蔽區,遮蔽區遮蔽連接單元,以使連接單元隱藏於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創作實施例所揭示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將連接單元隱藏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內,不致因連接結構使整體產生明顯的視覺衝突,提高電子產品的整體外觀,更保護使用者避免連接旋轉時的夾手情事發生。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例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10A、11、11A、12‧‧‧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100A、100B‧‧‧第一本體
101‧‧‧第一部份
102‧‧‧第二部份
103‧‧‧第一結合件
104‧‧‧第二結合件
110‧‧‧第一殼體
111‧‧‧頂面
112‧‧‧底面
113A‧‧‧前側緣
113B‧‧‧後側緣
120‧‧‧遮蔽區
121‧‧‧一端
122‧‧‧內面
130、140‧‧‧弧狀導槽
131、141‧‧‧槽口
150‧‧‧第一結合件
160‧‧‧伸縮套
161‧‧‧片蓋
200‧‧‧第二本體
210‧‧‧第二殼體
211‧‧‧頂面
213A‧‧‧前側緣
213B‧‧‧後側緣
220‧‧‧收納槽
221‧‧‧內壁面
240、250‧‧‧弧狀凸肋
241‧‧‧限位凸塊
300‧‧‧連續覆蓋層
400‧‧‧連接單元
410‧‧‧第二結合件
M1~M4‧‧‧局部位置
C1‧‧‧第一方向
C2‧‧‧第二方向
G‧‧‧間距
R‧‧‧旋轉軸心
X、Y、Z‧‧‧軸
θ‧‧‧夾角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在閉合狀態下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局部位置M1的內部示意圖;第3圖繪示第2圖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展開狀態下的內部示意圖;第4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示意圖;第5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在展開狀態下的立體圖;第6圖繪示第5圖的局部位置M2的側視示意圖;第7圖繪示第6圖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閉合狀態下的側視示意圖;第8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的立體圖;第9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的立體圖;第10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在展 開狀態下的立體圖;第11圖繪示第10圖的局部位置M3的側視示意圖;第12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在閉合狀態下的立體圖;以及第13圖繪示第12圖的局部位置M4的側視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於一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第一本體、第二本體與連接單元。連接單元連接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使得第一本體或第二本體得以繞著一旋轉軸心進行相對轉動,以便讓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在展開狀態和閉合狀態之間轉換。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不論於展開狀態或閉合狀態下,連接單元可被隱藏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不會因為展開或閉合而看到連接結構影響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整體視覺效果。
本創作將揭露數個實施例以便進一步闡明本案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技術特徵。
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 置10在閉合狀態下的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局部位置M1的內部示意圖。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包含一第一本體100、一第二本體200與一連接單元400。第一本體100包含一第一殼體110與一遮蔽區120。第一殼體110具有前側緣113A與後側緣113B。遮蔽區120位於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且為第一殼體110後側緣113B之延伸部分。於一實施例中,遮蔽區120更可為不同於第一殼體的材料或為一獨立部件,連接於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
第二本體200包含一第二殼體210與一收納槽220。第二殼體210具有前側緣213A與後側緣213B。收納槽220凹設於第二殼體210之後側緣213B。於本例中,連接單元400為一樞軸,位於收納槽220內,樞接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且連接單元400之一部份連接遮蔽區120。
故,當第一本體100繞著連接單元400之旋轉軸心R朝第一方向C1轉動,使得第一本體100最終疊合第二本體200,或者,至少第一殼體110之一底面112面對第二殼體210之頂面211時,為可攜式電子裝置10之閉合狀態。此時,第一殼體110之遮蔽區120恰遮蔽收納槽220以及收納槽220內之連接單元400,因此視覺上讓第一本體100與第二本體200呈現一體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此,使用者即使位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之後方仍看不到收納槽220以及連接單元400。
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第3圖繪示第1圖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在展開狀態下的內部示意圖。當第一本體100繞著連接單元400之旋轉軸心R朝第二方向C2轉動時,第一殼體110 之底面112與第二殼體210之頂面211之間具有一夾角θ時,則可攜式電子裝置10為展開狀態。此時,如第3圖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0在展開狀態下,遮蔽區120將隱藏入收納槽220,故避免可攜式電子裝置10在整體外觀可能產生的明顯視覺衝突。
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遮蔽區120隱藏入收納槽220的實際作動可以在遮蔽區120之一端121抵靠收納槽220之內壁面221時終止,使得第一本體100朝第二方向C2的轉動受到控制。於另一實施例中,可在收納槽內設置阻件,或是透過樞軸的扭力或相關設計,來控制轉動的角度與流暢度。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0A之第一本體100為可拆卸地連接第二本體200。具體來說,第一本體100包含一第一結合件150,連接單元400包含一第二結合件410,透過第二結合件410與第一結合件150間可拆卸地連接,可讓可攜式電子裝置10A之第一本體100拆離第二本體200。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結合件150位於遮蔽區120之內面122,第二結合件410可位於連接單元400上或第二本體200上。且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結合件150與第二結合件410的結合方式可以是磁鐵,或為相互配合的卡扣件,不以此為限。
第5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1在展開狀態下的的立體圖。第6圖繪示第5圖的局部位置M2的側視內部結構示意圖。如第5圖與第6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100包含一第一殼體110與一遮蔽區120。第一殼體110具有相對之前側緣113A與後側緣113B。遮蔽區120一體成形地位於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且從第一殼體110 之後側緣113B朝第二本體200延伸。
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連接單元包括弧狀凸肋240與弧狀導槽130,透過卡扣銜接方式,進而實現將連接單元收藏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內,不致從外觀看到連接單元。其中,弧狀導槽130凹設於第一本體100之第一殼體110內,接近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的位置。弧狀導槽130之一槽口131位於第一殼體110之底面112。第二本體200包含一第二殼體210與一收納槽220。第二殼體210具有相對之前側緣213A與後側緣213B。收納槽220形成於第二殼體210之後側緣213B。弧狀凸肋240位於第二本體200之收納槽220內,且弧狀凸肋240沿著第二殼體210之前側緣213A至後側緣213B的方向(第5圖)伸出收納槽220之槽口131(第7圖)。
此外,弧狀凸肋240透過弧狀導槽130之槽口131並延伸入弧狀導槽130內,可於弧狀導槽130內滑動,進而達到第一本體100與第二本體200能相對轉動使可攜式電子裝置開啟或閉合。於一實施例中,弧狀凸肋240與弧狀導槽130相對滑動的位移軌跡呈一正圓弧,此正圓弧之一曲率中心即為旋轉軸心R;簡言之,若此正圓弧繞著旋轉軸心R持續延伸時,可形成一封閉正圓。於一實施例中,此正圓弧為125°至145°,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當第一本體100繞著旋轉軸心R朝第二方向C2相對第二本體200轉動,弧狀凸肋240即隨著滑動入弧狀導槽130內時,則可攜式電子裝置11進入展開狀態,此時弧狀凸肋240完全被隱藏於弧狀導槽130內,且第一殼體110之底面112與第 二殼體210之頂面211之間具有一夾角θ。此時,在展開狀態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1中,由於弧狀凸肋240、弧狀導槽130與遮蔽區120皆隱藏入收納槽220內,不致從外觀被看到,減少了可攜式電子裝置11在整體外觀可能產生的明顯視覺衝突。
請參考第7圖,其繪示第6圖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1在閉合狀態下的側視示意圖。當第一本體100繞著旋轉軸心R朝第一方向C1相對第二本體200轉動,直到第一本體100最終疊合第二本體200,或第一殼體110之底面112面對第二殼體210之頂面211時,則稱可攜式電子裝置11進入閉合狀態。此時,由於遮蔽區120覆蓋收納槽220以及收納槽220內之弧狀凸肋240而且弧狀凸肋240與弧狀導槽130被遮蔽區120覆蓋,因此不致從可攜式電子裝置11之外觀被看到,減少了可攜式電子裝置11在整體外觀可能產生的明顯視覺衝突。
為了讓弧狀凸肋240不致脫離弧狀導槽130,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弧狀凸肋240包含一限位凸塊241。限位凸塊241位於弧狀凸肋240之一端且卡合於弧狀導槽130內。藉此,弧狀凸肋240僅能於弧狀導槽130內往返地滑動,無法脫離弧狀導槽130外,進而避免第一本體100脫離第二本體200。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1更包含一連續覆蓋層300。連續覆蓋層300同時貼覆第一殼體110的底面112與第二殼體210的頂面211。在展開狀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1中,連續覆蓋層300可以限制第一殼體110相對第二殼體210轉動的角度,不僅保護弧狀凸肋240不致受到損壞,更可遮 蔽第一殼體110的底面112與第二殼體210的頂面211之間的界線。
本實施例中,如第5圖與第7圖,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與第二殼體210之後側緣213B分別具有一長軸方向(如X軸方向,第5圖)。長軸方向平行旋轉軸心R。弧狀導槽130與弧狀凸肋240分別為單個,且弧狀導槽130與弧狀凸肋240皆沿此長軸方向(如X軸方向,第5圖)延伸,以便讓第一本體100相對第二本體200轉動時更為順利。然而,上述之弧狀導槽與弧狀凸肋不限其數量與位置。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弧狀導槽也可能為二個,分別位於第一本體內部開口之二相對內壁,僅透過第二本體之二相對外側之二凸肋分別伸入其中一弧狀導槽內,以便第一本體隨著弧狀導槽與弧狀凸肋之引導而相對第二本體轉動。
於一實施例中,如第8圖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1A之第一本體100A包含一第一部份101與一第二部份102,且第二部份102可分離地結合第一部份101。具體來說,第一部份101包含一第一結合件103,且第二部份102包含一第二結合件104,且第二結合件104可拆卸地連接第一結合件103。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結合件103與第二結合件104分別為相互吸引的磁鐵件,或者,為相互配合的卡扣件。如此,當欲使第一部份101脫離第二部份102或第二本體200時,藉由第一結合件103脫離第二結合件104,第一本體100得以與第二部份102或第二本體200完全分離。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部份101例如為顯示螢幕,第二部份102例如為帶有遮蔽區120與連接單元(弧狀導槽 130與弧狀凸肋240)的座體。
於一實施例中,如第9圖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1B之第一本體100B更包含一伸縮套160。遮蔽區120為一獨立部件,與第一殼體110彼此實體分離,伸縮套160可收合地連接第一殼體110與遮蔽區120。伸縮套160、第一殼體110與遮蔽區120共同定義出上述之弧狀導槽130。故,當繞著旋轉軸心R朝第一方向C1推動遮蔽區120以收合伸縮套160並縮短伸縮套160的長度時,伸縮套160對應地縮短弧狀導槽130,使得弧狀凸肋240因此離開弧狀導槽130。如此,在移除連續覆蓋層300後,透過弧狀凸肋240離開弧狀導槽130,第一本體100B便可直接從第二本體200拆下。
更具體地,伸縮套160包含多個片蓋161,這些片蓋161可滑動地依序相接。當收合伸縮套160時,這些片蓋161滑動而相互重疊,故,伸縮套160的長度因此縮短,進而縮短弧狀導槽130的長度;反之,當伸長伸縮套160時,這些片蓋161滑動而相互錯位,故,伸縮套160的長度因此加長,進而恢復弧狀導槽130的長度。然而,本創作不限伸縮套的具體實施方式。
需瞭解到,當繞著旋轉軸心R朝第一方向C1推動遮蔽區120以縮短弧狀導槽130時,限位凸塊241會因產生形變(圖中未示)而不再卡合於弧狀導槽130邊緣且脫離弧狀導槽130,進而讓第一本體100A得以直接脫離第二本體200。
然而,本創作不限讓第一本體從第二本體拆下的實施態樣,舉例來說,為了避免脫離後暴露出弧狀凸肋易於損 壞,亦可設計弧狀凸肋為伸縮機構(圖中未示),以幫助第一本體得以直接脫離第二本體。此外,當第一本體脫離第二本體後,可對弧狀凸肋加上保護蓋等元件以對弧狀凸肋進行保護(圖中未示)。
請參考第10圖與第11圖所示,第10圖繪示依據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2在展開狀態下的立體圖,第11圖繪示第10圖的局部位置M3的側視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弧狀導槽140凹設於第一本體100之第一殼體110內,接近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的位置。弧狀導槽140之槽口141位於第一殼體110之一頂面111。遮蔽區120位於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且為第一殼體110後側緣113B之延伸部分。於一實施例中,遮蔽區120更可為不同於第一殼體的材料或為一獨立部件,連接於第一殼體110之後側緣113B。第二本體200包含一第二殼體210與一頂面211,弧狀凸肋250由後側緣213B朝第二殼體210之前側緣213A延伸形成,弧狀凸肋250可於弧狀導槽140內滑動,使得第一本體100與第二本體200彼此繞著旋轉軸心R進行相對轉動。需瞭解到,弧狀凸肋250與弧狀導槽140相對滑動的位移軌跡呈一正圓弧,此正圓弧之一曲率中心即為上述之旋轉軸心R;簡言之,若正圓弧繞著旋轉軸心R持續延伸時,可形成一封閉正圓。此正圓弧具有一圓度,圓度例如為125°至145°,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當第一本體100繞著旋轉軸心R朝第二方向C2相對第二本體200轉動,使得第一殼體110之頂面111與第二殼體210之頂面211之間具有一夾角θ,則稱可攜式電子裝置11進入 展開狀態。
此時,由於弧狀凸肋250在弧狀導槽140之外的一部份仍可以受到第一殼體110的遮蔽區120的遮蔽,因此弧狀凸肋250在弧狀導槽140之外的那部份不致從可攜式電子裝置12之外觀被看到,故減少了可攜式電子裝置12在整體外觀可能產生的明顯視覺衝突。
請參考第12圖與第13圖所示,第12圖繪示一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2在閉合狀態下的的立體圖,第13圖繪示第12圖的局部位置M4的側視示意圖。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2進入閉合狀態,弧狀凸肋250將全部隱藏於弧狀導槽140內,不致從外觀被看到。本例更可包括一連續覆蓋層300,其概念如上所述(請參考第6、7圖),在此不再另外贅述。
同樣地,第四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2之第一本體100也可以如第8圖般為二件式分離設計,使得第一本體100之第一部分可以分離第二部分(例如為用以連接連接單元的座體),其概念如上所述(請參考第8圖),在此不再另外贅述。
請參考第13圖所示,在移除連續覆蓋層300後,當將第一殼體110持續朝第二方向C2移動以讓弧狀凸肋240因此離開弧狀導槽130時,第一本體100便可直接從第二本體200上拆下。然而,本創作不限讓第一本體從第二本體拆下的實施態樣。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 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第一本體
110‧‧‧第一殼體
111‧‧‧頂面
112‧‧‧底面
113B‧‧‧後側緣
120‧‧‧遮蔽區
121‧‧‧一端
200‧‧‧第二本體
210‧‧‧第二殼體
211‧‧‧頂面
212‧‧‧底面
213B‧‧‧後側緣
220‧‧‧收納槽
221‧‧‧內壁面
400‧‧‧連接單元
M1‧‧‧局部位置
C1‧‧‧第一方向
C2‧‧‧第二方向
R‧‧‧旋轉軸心

Claims (11)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以及一連接單元,連接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使該第一本體根據一旋轉軸心相對該第二本體轉動而讓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進入一閉合狀態與一展開狀態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本體包含一遮蔽區,該遮蔽區遮蔽該連接單元,以使該連接單元隱藏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本體包含一收納槽,於該閉合狀態下,該遮蔽區遮蔽該連接單元;於該展開狀態下,該收納槽收納該遮蔽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為可拆卸式。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本體更包含一第一結合件,該連接單元更包含一第二結合件,透過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之分離,該第一本體與該連接單元完全分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分別為相互吸引的磁鐵件;或者 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分別為相互配合的卡扣件。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單元包含:一弧狀導槽,凹設於該第一本體內;以及一弧狀凸肋,位於該第二本體上,滑移於該弧狀導槽內;其中,透過該弧狀凸肋與該弧狀導槽相對滑動,該第一本體繞著該旋轉軸心相對該第二本體轉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弧狀導槽之一槽口位於該第一本體,該弧狀凸肋位於該第二本體之一側緣,且自該弧狀導槽之該槽口延伸入該弧狀導槽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於該展開狀態下,該弧狀凸肋隱藏於該弧狀導槽內。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於該閉合狀態下,該弧狀凸肋隱藏於該弧狀導槽內。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弧狀凸肋與該弧狀導槽相對滑動的一位移軌跡呈正圓弧,該正圓弧之一曲率中心為該旋轉軸心。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本體包含一第一殼體與一伸縮套,該伸縮套可收合地連接該第一殼體與該遮蔽區。
TW104219660U 2015-11-03 2015-12-08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26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9660U TWM526261U (zh) 2015-11-03 2015-12-08 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594 2015-11-03
TW104219660U TWM526261U (zh) 2015-11-03 2015-12-08 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261U true TWM526261U (zh) 2016-07-21

Family

ID=5574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9660U TWM526261U (zh) 2015-11-03 2015-12-08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9575U (zh)
TW (1) TWM5262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869B (zh) * 2017-02-18 2018-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感應式連接模組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473B (zh) * 2016-11-20 2018-07-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0753143A (zh) * 2019-11-18 2020-02-04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磁力驱动的折叠屏手机
CN114661093B (zh) * 2022-03-16 2023-12-08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869B (zh) * 2017-02-18 2018-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感應式連接模組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9575U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7593B2 (ja) 柔軟性のある表示装置が備えられたアウトフォールディング映像表示装置の保護ケース及び保護ケースの適用方案
TWM526261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10492318B2 (en)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enca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JP7068505B2 (ja) ヒンジ及び移動端末
US20120037536A1 (en) Protective Case With Sliding Display Cover
CN106662744B (zh) 用于头部安装设备的紧凑折叠结构
TW201502396A (zh) 導向裝置
CN114008559B (zh) 2-轴软铰链机构和具有2-轴软铰链机构的可折叠设备
KR2015009967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소자를 구비한 접철식 전자 기기
JP7407739B2 (ja) 回動軸体及び電子機器
US20180364755A1 (en) Interlock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M579737U (zh) 顯示器及應用其之筆記型電腦
US7640043B2 (en) Structure to prevent scraping damage to foldable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when upper and lower units thereof are in contact
KR101051412B1 (ko) 회전 슬라이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KR20200114958A (ko) 인앤아웃 폴더블 영상표시장치의 보호케이스
CN107925185A (zh) 可伸展连接器端口
US911063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338459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9888597B2 (en) Elastic cov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163981B1 (ko) 휴대용단말기의 거치겸용 케이스
US11360510B2 (en)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M511063U (zh) 行動裝置的殼套
WO2017023121A1 (ko) 유연성있는 표시장치가 구비된 아웃폴딩 영상표시장치의 개선된 보호케이스 및 보호케이스 적용방안
JP2012159933A (ja) マウスデバイス
TWM482993U (zh) 行動裝置之收展式保護套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