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7785U -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7785U
TWM517785U TW104216958U TW104216958U TWM517785U TW M517785 U TWM517785 U TW M517785U TW 104216958 U TW104216958 U TW 104216958U TW 104216958 U TW104216958 U TW 104216958U TW M517785 U TWM517785 U TW M51778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panel
junction box
positive
negative
n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6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庭輝
Original Assignee
豪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豪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豪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6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7785U/zh
Priority to CN201521086897.0U priority patent/CN205566210U/zh
Priority to DE202016100534.5U priority patent/DE202016100534U1/de
Publication of TWM517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7785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太陽能板模組及組合式之太陽能板裝置。
一般而言,為了達到較大的發電量,太陽能板模組中包含不只一片太陽能板。由於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發電需求與裝設環境,單一規格的太陽能板模組難以因應不同客戶。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業界需要一種能輕易客製化並快速組裝的太陽能板裝置。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一第一太陽能板模組的太陽能板模組,其中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包含受光發電之一第一正面與一第一背面、至少一第一太陽能板及一第一正極與一第一負極,該至少一第一太陽能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複數第一太陽能單元。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更包含位於該第一背面的一側且係分別電連接至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的一第一正極接線盒與一第一負極接線盒、位於該第一背面的另一側的一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電性連接該第一正極接線盒與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的一第一正極導電條、以及電性連接該第一負極接線盒與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的一第一 負極導電條。該第一正極接線盒、該第一負極接線盒、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與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中皆無旁路二極體。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複數第一太陽能單元係以串聯方式電連接。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一第一三向接頭與一第二三向接頭、以及一正極外連連接線與一負極外連連接線。該第一正極外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正極接線盒與該第一三向接頭的一第一端,該負極外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負極接線盒與該第二三向接頭的一第一端。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電耦合該第一三向接頭的一第二端與該第二三向接頭的一第二端的一旁路二極體。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電連接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二太陽能板模組的一第二正極的一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以及電連接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二太陽能板模組的一第二負極的一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一第n太陽能板模組,其中該第n太陽能板模組包含一受光發電之第n正面與一第n背面、至少一第n太陽能板及一第n正極與一第n負極,該至少一第n太陽能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複數第n太陽能單元。該第n太陽能板模組更包含位於該第n背面的一側的一第n正極接線盒與一第n負極接線盒、位於該第n背面的另一側的一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n負極輔助接線盒、電連接該第n正極接線盒與該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的一第n正極導電條、及電連接該第n負極接線盒與該第n負極輔助接線盒的一第n負極導電條。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電連接該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n+1)太陽能板模組的一正極的一第n正極內連連接線以及電連接該第n負極輔助 接線盒與一第(n+1)太陽能板模組的一負極的一第n負極內連連接線,其中n大於或等於2。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一第(n+1)太陽能板模組,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包含一受光發電之第(n+1)正面與一第(n+1)背面、至少一第(n+1)太陽能板及一第(n+1)正極與一第(n+1)負極,該至少一第(n+1)太陽能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複數第(n+1)太陽能單元。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更包含位於該第(n+1)背面的一側的一第(n+1)正極接線盒與一第(n+1)負極接線盒,該第(n+1)正極與該第(n+1)負極係分別與該第(n+1)正極接線盒與該第(n+1)負極接線盒電連接,其中n大於等於二。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對應至該第n與(n+1)太陽能板模組的所有接線盒中皆無旁路二極體。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只包含該第(n+1)正極接線盒與該第(n+1)負極接線盒而無其他接線盒。
在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至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之間的複數太陽能板模組係以並聯方式電連接。
本新型將太陽能板裝置中的太陽能板模組區別為第1至第n太陽能板模組及第(n+1)太陽板模組並標準化此些不同類別之太陽能板模組與其對應元件,藉著調整n的數目可輕易客製化太陽能板裝置中的太陽能板模組的數目並快速組裝出期望的太陽能板裝置。
10‧‧‧太陽能單元
10a‧‧‧太陽能單元
10b‧‧‧太陽能單元
100‧‧‧太陽能板
100’‧‧‧太陽能板
100n‧‧‧太陽能板模組
100n*‧‧‧太陽能板模組
101‧‧‧正面
102‧‧‧背面
111a‧‧‧正面負極配線
112a‧‧‧背面負極配線
121b‧‧‧正面正極配線
122b‧‧‧背面正極配線
130‧‧‧背板
140‧‧‧蓋板
14n1*‧‧‧負極導電條
14n2*‧‧‧正極導電條
15n1*‧‧‧負極接線盒
15n2*‧‧‧第n正極接線盒
15n3*‧‧‧負極輔助接線盒
15n4*‧‧‧正極輔助接線盒
160‧‧‧邊框
1000‧‧‧太陽能板模組裝置
1411‧‧‧第一負極導電條
1412‧‧‧第一正極導電條
1421‧‧‧第二負極導電條
1422‧‧‧第二正極導電條
14n1‧‧‧負極導電條/第n負極導電條
14n2‧‧‧正極導電條/第n正極導電條
1511‧‧‧第一負極接線盒
1512‧‧‧第一正極接線盒
1513‧‧‧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
1514‧‧‧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
1521‧‧‧第二負極接線盒
1522‧‧‧第二正極接線盒
1523‧‧‧第二負極輔助接線盒
1524‧‧‧第二正極輔助接線盒
1531‧‧‧第三負極接線盒
1532‧‧‧第三正極接線盒
15n1‧‧‧負極接線盒/第n負極接線盒
15n2‧‧‧正極接線盒/第n正極接線盒
15n3‧‧‧負極輔助接線盒/第n負極輔助接線盒
15n4‧‧‧正極輔助接線盒/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
15(n+1)1‧‧‧第(n+1)負極接線盒
15(n+1)2‧‧‧第(n+1)正極接線盒
BD‧‧‧旁路二極體
Ex‧‧‧外部裝置
M1‧‧‧第一太陽能板模組
M2‧‧‧第二太陽能板模組
M3‧‧‧第三太陽能板模組
Mn‧‧‧第n太陽能板模組
M(n+1)‧‧‧第(n+1)太陽能板模組
T1‧‧‧第一三向接頭
T2‧‧‧第二三向接頭
圖1顯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太陽能板。
圖2顯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模組的背面上視圖。
圖3顯示根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模組的背面上視圖。
圖4顯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裝置。
下面將詳細地說明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舉凡本文中所述的元件、元件子部、結構、材料、配置等皆可不依說明的順序或所屬的實施例而任意搭配成新的實施例,此些實施例當屬本新型之範疇。
本新型的實施例及圖示眾多,為了避免混淆,類似的元件係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示之;為避免畫面過度複雜及混亂,重覆的元件僅標示一處,他處則以此類推。
現參考圖1,圖1顯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100。太陽能板100具有一正面101如一受光發電側與一背面102如一背光側並包含複數以串聯方式彼此電連接的太陽能單元(solar cell unit)10a、10b及10,其中10a與10b代表位於太陽能板100兩端的單元而10代表位於其間的單元。太陽能板100較佳地呈矩形故具有長邊與短邊,在太陽能板100之正面101的兩側長邊處分別設有正面正極配線121b與正面負極配線111a,且正面正極配線121b與正面負極配線111a係分別反折至太陽能板100之背面102成為背面正極配線122b與背面負極配線112a。在此圖示中,背面正極配線122b與背面負極配線112a係以虛線呈現,以與正面配線有所區別。正面正極配線121b係作為太陽能板100的正極,正面負極配線111a係作為太陽能板100的負極。正面正極配線121b與正面負極配線111a可如圖1所示自太陽能板100之同一短邊的兩端向後反折,或自太陽能板100之不同短邊的端點向後反折(未顯示)。配線例如可由銅箔(Copper foil)或銅帶(Copper ribbon)構成,亦可由其他金屬或合金線材構成。
雖然圖1中未顯示,但本新型中的每一太陽能板如太陽能板100由下至上可具有由背玻璃、圖案化之下電極層、圖案化之光電轉換層、選擇性的圖 案化緩衝層及圖案化之透明上電極層所構成的圖案化疊層結構。下電極層與透明上電極層係用以傳輸由光電轉換層所產生的電流。光電轉換層係用以吸收穿透過透明上電極層與選擇性之緩衝層的光並將其轉換為電流,光電轉換層可包含由銅(Cu)、銦(In)、鎵(Ga)與硒(Se)所構成的半導體材料,或可包含由Ib族元素如銅(Cu)或銀(Ag)、IIIb族元素如鋁(Al)、鎵(Ga)或銦(In)與VIb元素如硫(S)、硒(Se)或碲(Te)所構成的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透明上電極層例如是氧化銦錫(ITO)及/或氧化鋅層(ZnO),下電極層例如是鉬(Mo)。
接著參考圖2,圖2顯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模組100n的背面上視圖。太陽能板模組100n包含只有一片太陽能板100、尺寸較太陽能板100稍大且位於太陽能板之背面102處的一背板130、尺寸等於或略小於背板130且位於太陽能板之正面101處的一蓋板140、位於太陽能板100之外緣並與背板130和蓋板銜合的邊框160。蓋板140通常為一玻璃板。背板130可以是一軟質的可撓性薄層或一非可撓性的硬板。邊框160可以是複數子結構所拼接而成的結構,藉由膠材或封裝材與蓋板、背板及/或太陽能板緊密接合。除此之外,太陽能板模組100n尚包含自太陽能板100之正面反折至背面的背面正極配線122b與背面負極配線112a、負極導電條14n1與正極導電條14n2、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及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係位於鄰近背面負極配線112a與背面正極配線122b的一側並與其相連接。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係位於遠離配線的另一側並分別藉由負極導電條14n1與正極導電條14n2和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電連接。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可與外部裝置如一電能儲存裝置、耗電家電等電連接,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可與下一太陽能板模組電連接。
接著參考圖3,圖3顯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模組100n*的背面上視圖。太陽能板模組100n*包含三片太陽能板(100,100’,100)、尺寸較三片太陽能板100稍大且位於太陽能板之背面102處的一背板130、尺寸等於或略小於背板130且位於太陽能板之正面101處的一蓋板140、位於太陽能板100之外緣並與背板130和蓋板銜合的邊框160。太陽能板100與100’係實質相同,其差異僅在於配線拉出的位置。蓋板140、背板130及邊框160係類似於圖2中所述之蓋板140、背板130及邊框160,不再贅述。除此之外,太陽能板模組100n*尚包含自太陽能板100之正面反折至背面的背面正極配線122b與背面負極配線112a、自太陽能板100’之正面反折至背面的背面正極配線122b’與背面負極配線112a’、負極導電條14n1*與正極導電條14n2*、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及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係位於第一片太陽能板處而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係位於最後一片(即第三片)太陽能板處。負極導電條14n1*與正極導電條14n2*係位於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和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之間並橫跨所有的太陽能板100與100’。正極導電條14n2*串接正極接線盒15n2*、所有太陽能板100/100’的背面正極配線122b/122b’及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負極導電條14n1*串接負極接線盒15n1*、所有太陽能板100/100’的背面負極配線112a/112a’及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類似地,負極接線盒15n1*與正極接線盒15n2*可與外部裝置如一電能儲存裝置、耗電家電等電連接,負極輔助接線盒15n3*與正極輔助接線盒15n4*可與下一太陽能板模組電連接。
雖然在圖3之實施例中太陽能板模組配有三片太陽能板,但應瞭解,根據本新型教示之太陽能板模組可包含三片以上之太陽能板、負極接線盒與正極接線盒、負極輔助接線盒與正極輔助接線盒、及分別連接上述兩者的負 極導電條與正極導電條。又,在上述實施例中接線盒係位於太陽能板的背面處,但應瞭解,亦可將接線盒中的一者、多者、或全部設置在太陽能板的側邊處或正面處。
接著參考圖4,圖4顯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太陽能板裝置1000。太陽能板裝置1000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至少兩太陽能板模組例如彼此電連接的多個太陽能板模組: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可以是圖2所示之太陽能板模組100n、或圖3所示之太陽能板模組100n*、或其他符合本新型精神的其他太陽能板模組)、選擇性的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2至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n、及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n+1),其中n為整數。如圖1所示,無論是第一、中間或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每一太陽能板模組中的太陽能板皆包含一受光發電之一正面與一背面、彼此電連接尤其是以串聯方式電連接之複數太陽能單元、及一正極與一負極。當n等於1時太陽能板裝置1000只具有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及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2而不具有任何中間太陽能板,但當n大於1如等於2、3、4等時太陽能板裝置1000除了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與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n+1)外更具有至少一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n。無論n的大小為何,在所有的情況下,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處的元件皆相同。類似地,在所有的情況下,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皆相同。在n大於1的情況下,無論n的大小為何,中間太陽能板模組皆相同。是以,若客戶需要具有八個太陽能板模組的一太陽能板裝置,吾人只要將第一太陽能板模組、6個相同的中間太陽能板模組及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組裝在一起即可完成客戶需求。除此之外,太陽能板模組與其對應的元件可先預組裝成一次模組(sub-module)以備不時之需,如此可更進一步地加快組裝的速度。應瞭解,第一太陽能板模組和第n太陽能板模組可為相同的模組,例如為圖2或圖3中所示之模組,在本案中將其分別歸類係基於第一太陽能板模組可對外連接的特性。
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的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可包含位於該第一背面的一側的一第一正極接線盒1512與一第一負極接線盒1511、位於該第一背面的另一側的一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1514與一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1513其中該另一側與該一側彼此相對、電性連接該第一正極接線盒1512與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1514的一第一正極導電條1412、電性連接該第一負極接線盒1511與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1513的一第一負極導電條1411。該第一正極導電條1412與該第一負極導電條1411例如皆為匯流排。該第一正極接線盒1512與該第一負極接線盒1511係分別與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的第一正極與第一負極(未顯示)電連接。該第一正極接線盒1512、該第一負極接線盒1511、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1514與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1513中皆無旁路二極體。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在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處,更可包含用以電連接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與下一太陽能板模組M2的一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未標號)與一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未標號),具體而言,該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的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1514與一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的一第二正極如透過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的第二正極接線盒1522;該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1513與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的一第二負極如透過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的第二負極接線盒1521。應明白,雖然在圖2中將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與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分別繪示為單一條線,但每一內連連接線可包含兩或多條連接線,例如一內連連接線可包含自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之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1514連出之具有公接頭的連接線以及自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之第一正極接線盒1522連出之具有母接頭的連接線且兩連接線的公接頭與母接頭相接。
若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包含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2至Mn中的一或多者,因所有中間太陽能板模組皆相同,故以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2為例;將數字2代換為數字n即可得到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n處的元件,後文中特將其標示於 括號中。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之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2包含位於該第二背面的一側的一第二正極接線盒1522(15n2)與一第一負極接線盒1521(15n1)、位於該第二背面(第n背面)的另一側的一第二正極輔助接線盒1524(15n4)與一第二負極輔助接線盒1523(15n3)其中該另一側與該一側彼此相對、電性連接該第二正極接線盒1522(15n2)與該第二正極輔助接線盒1524(15n4)的一第二正極導電條1422(14n2)、電性連接該第二負極接線盒1521(15n1)與該第二負極輔助接線盒1523(15n3)的一第二負極導電條1421(14n1)。該第二正極導電條1422(14n2)與該第二負極導電條1421(14n1)例如皆為匯流排。該第二正極接線盒1522(15n2)與該第二負極接線盒1521(15n1)係分別與該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第n太陽能板)的第二正極(第n正極)與第二負極(第n負極)電連接。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在中間太陽能板模組M2(Mn)處,更可包含用以電連接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Mn)與下一太陽能板模組M3(M(n+1))的一第二正極內連連接線(未標號)(第n正極內連連接線)與一第二負極內連連接線(未標號)(第n負極內連連接線),具體而言,該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第n正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第二太陽能板模組M2(Mn)的第二正極輔助接線盒1524(15n4)與一第三太陽能板模組M3(M(n+1))的一第三正極(第(n+1)正極)如透過第三太陽能板模組M3(M(n+1))的第三正極接線盒1532(第(n+1)正極接線盒15(n+1)2),該第二負極內連連接線(第n負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二負極輔助接線盒1523(15n3)與第三太陽能板模組M3(M(n+1))的一第三負極(第(n+1)負極)如透過第三太陽能板模組M3(M(n+1))的第三負極接線盒1531(第(n+1)負極接線盒15(n+1)1)。該正極外連連接線與該負極外連連接線係類似於該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與該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在圖2中雖繪示為單一條線但可包含兩或更多條具有公或母接頭的連接線。
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尚包含一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n+1),以n等於2為例,則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n+1)為M3;將數字2代換為數字n即可得 到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n+1)處的元件,後文中特將其標示於括號中。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之最後的太陽能板模組M3(M(n+1))可包含位於該第三背面(第(n+1)背面)的一側的一第三正極接線盒1532(15(n+1)2)與一第三負極接線盒1531(15(n+1)1)。該第三正極接線盒1532(15(n+1)2)與該第三負極接線盒1531(15(n+1)1)係分別與該第三太陽能板模組M3(M(n+1))的第三正極(第n+1正極)與第三負極(第n+1負極)電連接。該第三太陽能板模組M3(Pn+1)處除了該第三正極接線盒1532(15(n+1)2)與該第三負極接線盒1531(15(n+1)1)外,並無其他對應的接線盒。
除了上述之太陽能板及各個太陽能板之處的元件外,為了加強太陽能板模組的可靠度,太陽能板模組裝置1000更可選擇性地包含一第一三向接頭T1、一第二三向接頭T2、電連接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之第一正極接線盒1512與該第一三向接頭T1的一第一端的一正極外連連接線(未標號)、電連接第一太陽能板模組M1之第一負極接線盒1511與該第二三向接頭T2的一第一端的一負極外連連接線(未標號)及電耦合如直接連接該第一三向接頭T1的一第二端與該第二三向接頭T2的一第二端的一旁路二極體BD。該第一三向接頭T1的一第三端與該第二三向接頭T2的一第三端係連接至一外部裝置Ex如一電能儲存裝置、耗電家電等。該正極外連連接線與該負極外連連接線係類似於該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與該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在圖2中雖繪示為單一條線但可包含兩或更多條具有公或母接頭的連接線。旁路二極體BD可直接和三向接頭的端點相連接或選擇性地位於一接線盒中,其目的在於避免太陽能板(中的太陽能單元)因受光不均勻而局部過熱甚至崩潰。除了在第一太陽能板外設置旁路二極體BD以外,若有需求,亦可在某些或全部的中間太陽能板處如其接線盒中設置額外的旁路二極體。
在圖4的實施例中,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至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之間的複數太陽能板模組係以並聯方式電連接。但應瞭解,本新型並不限於此, 若有串聯電連接的需求,亦可改變每個太陽能板模組中的元件(即各種接線盒、連接線、導電條等)及/或太陽能板模組的位向(正極與負極拉出的位置、上述元件的配置位置等)並以串聯方式電連接複數太陽能板模組。又,本新型中所涉及之連接線只要有電耦合的功能即可並不限於特定規格或態樣,其可例如是符合MC4規格的防水連接線。
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太陽能板
100n‧‧‧太陽能板模組
112a‧‧‧背面負極配線
122b‧‧‧背面正極配線
130‧‧‧背板
140‧‧‧蓋板
14n1‧‧‧負極導電條
14n2‧‧‧正極導電條
15n1‧‧‧負極接線盒
15n2‧‧‧正極接線盒
15n3‧‧‧負極輔助接線盒
15n4‧‧‧正極輔助接線盒
160‧‧‧邊框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能板裝置,包含:一第一太陽能板模組,包含受光發電之一第一正面與一第一背面、至少一第一太陽能板及一第一正極與一第一負極,該至少一第一太陽能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複數第一太陽能單元,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更包含:一第一正極接線盒與一第一負極接線盒,位於該第一背面的一側且係分別電連接至該第一正極與該第一負極;一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位於該第一背面的另一側,該另一側與該一側彼此相對;一第一正極導電條,電性連接該第一正極接線盒與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及一第一負極導電條,電性連接該第一負極接線盒與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其中該第一正極接線盒、該第一負極接線盒、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與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中皆無旁路二極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板裝置,其中該複數第一太陽能單元係以串聯方式電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板裝置,更包含:一第一三向接頭與一第二三向接頭;及一正極外連連接線與一負極外連連接線,該第一正極外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正極接線盒與該第一三向接頭的一第一端,該負極外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負極接線盒與該第二三向接頭的一第一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太陽能板裝置,更包含: 一旁路二極體,該旁路二極體電耦合該第一三向接頭的一第二端與該第二三向接頭的一第二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太陽能板裝置,更包含:一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與一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該第一正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二太陽能板模組的一第二正極,該第一負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一負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二太陽能板模組的一第二負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太陽能板裝置,更包含:一第n太陽能板模組,包含一受光發電之第n正面與一第n背面、至少一第n太陽能板及一第n正極與一第n負極,該至少一第n太陽能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複數第n太陽能單元,該第n太陽能板模組更包含:一第n正極接線盒與一第n負極接線盒,位於該第n背面的一側;一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n負極輔助接線盒,位於該第n背面的另一側,該另一側與該側彼此相對;及一第n正極導電條與一第n負極導電條,該第n正極導電條電連接該第n正極接線盒與該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該第n負極導電條電連接該第n負極接線盒與該第n負極輔助接線盒,其中該太陽能板模組裝置更包含:一第n正極內連連接線與一第n負極內連連接線,該第n正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n正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n+1)太陽能板模組的一正極,該第n負極內連連接線電連接該第n負極輔助接線盒與一第(n+1)太陽能板模組的一負極,其中n大於或等於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太陽能板裝置,更包含: 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包含一受光發電之第(n+1)正面與一第(n+1)背面、至少一第(n+1)太陽能板及一第(n+1)正極與一第(n+1)負極,該至少一第(n+1)太陽能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複數第(n+1)太陽能單元,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更包含:一第(n+1)正極接線盒與一第(n+1)負極接線盒,位於該第(n+1)背面的一側,其中該第(n+1)正極與該第(n+1)負極係分別與該第(n+1)正極接線盒與該第(n+1)負極接線盒電連接,其中n大於等於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太陽能板裝置,其中對應至該第n與(n+1)太陽能板模組的所有接線盒中皆無旁路二極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太陽能板裝置,其中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只包含該第(n+1)正極接線盒與該第(n+1)負極接線盒而無其他接線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太陽能板裝置,其中該第一太陽能板模組至該第(n+1)太陽能板模組之間的複數太陽能板模組係以並聯方式電連接。
TW104216958U 2015-10-22 2015-10-22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TWM517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958U TWM517785U (zh) 2015-10-22 2015-10-22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CN201521086897.0U CN205566210U (zh) 2015-10-22 2015-12-23 太阳能板装置
DE202016100534.5U DE202016100534U1 (de) 2015-10-22 2016-02-03 Solarmodule und Solarpanelappara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958U TWM517785U (zh) 2015-10-22 2015-10-22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7785U true TWM517785U (zh) 2016-02-21

Family

ID=5548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958U TWM517785U (zh) 2015-10-22 2015-10-22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6210U (zh)
DE (1) DE202016100534U1 (zh)
TW (1) TWM51778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6210U (zh) 2016-09-07
DE202016100534U1 (de) 2016-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43788A1 (en) Solar cell assembly
JP6241856B2 (ja) 太陽電池積層体
US6218606B1 (en) Solar cell module for preventing reverse voltage to solar cells
US20170149376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lexible solar panel module
CN107155399B (zh) 光伏电池阵列和面板的快速自互连方法
KR101321550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모듈
US20120152325A1 (en) Junction box attachment to solar module laminate
JP726644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US20170117428A1 (en) Flexible Solar Panel Module
TWI584575B (zh) 太陽能板裝置
US20140318603A1 (en) All Plastic Solar Panel
JP3204967U (ja) 組立式のソーラーパネル設備
TWM517785U (zh) 太陽能板模組及太陽能板裝置
US20160284903A1 (en) Solar Panel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90229674A1 (en) Solar Panel Module and Solar Panel Apparatus
US9583659B2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150075586A1 (en) Solar cell module
TWM508797U (zh) 太陽能板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