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6398U -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6398U
TWM506398U TW104205057U TW104205057U TWM506398U TW M506398 U TWM506398 U TW M506398U TW 104205057 U TW104205057 U TW 104205057U TW 104205057 U TW104205057 U TW 104205057U TW M506398 U TWM506398 U TW M50639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tem
receiving passage
male
termin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5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i Yang
Hsiu-Mien Yang
I-Hung Cheng
Wang-I Yu
Yung-Chih Hung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5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639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6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6398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0001】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安裝於電路板上之插頭連接器及具有該插頭連接器之電連接器組合。
【0002】
隨著電子技術之快速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高端智能化,對電源連接器的要求亦越來越高。現有電源連接器通常包括絕緣本體及組裝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電源端子。絕緣本體內設有貫穿的插孔,電源端子組裝在前述插孔內,以便於電源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電源導通。現有電源連接器通常會在對接端設置防呆結構,以避免與對接連接器發生誤插。
【0003】
惟,現有電源連接器於端子組裝端未設置防呆結構,從而在組裝電源連接器時,較容易將電源端子誤***絕緣本體。
【0004】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現有之電源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5】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插頭連接器,該插頭連接器可防止公端電源端子誤***絕緣本體,防呆效果較好。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關於一種插頭連接器,安裝於電路板上用於與插座連接器對接,其包括:
【0007】
絕緣本體,其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對接面、與該對接面相對設置的安裝面及連接對接面與安裝面的頂面和底面,複數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分別自前述對接面貫穿至前述安裝面;以及
【0008】
複數公端電源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收容於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內,第二端子收容於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每個公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插座連接器電性連接的接觸部、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端子尾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端子尾部之固定部;
【0009】
其中,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均設有端子卡持部,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固定部與端子卡持部相互配合以將前述公端電源端子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且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
【0010】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固定部之外壁面上設有撕破之兩個懸臂,且前述兩個懸臂上下分佈,以在公端電源端子收容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時,前述端子卡持部夾持於前述兩個懸臂之間。
【0011】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端子之懸臂與前述第二端子之懸臂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以避免前述第一端子誤***前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前述第二端子誤***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
【0012】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插頭連接器還具有散熱通道分別自頂面貫穿至底面、從對接面貫穿至安裝面。
【0013】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本體上於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防塵蓋,前述散熱通道包括設置於相鄰兩個防塵蓋之間的對流孔,且前述對流孔自頂面貫穿至底面。
【0014】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接觸部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指,前述散熱通道包括形成於相鄰兩個接觸指之間的散熱槽。
【0015】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相鄰兩個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壁,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在前述間隔壁上且自對接面朝向安裝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對流槽和自安裝面朝向對接面凹陷形成的第二對流槽。
【0016】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端子卡持部自前述間隔壁之兩側壁面向外突伸形成,前述第二對流槽分設於前述端子卡持部之上下兩側。
【0017】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底面並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之逃料槽,且前述逃料槽分設於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之兩側。
【0018】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包括與電路板焊接固定之焊腳,前述焊腳之厚度小於前述端子尾部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腳與前述端子尾部之間形成台階狀。
【0019】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插頭連接器還包括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公端訊號端子和用以限位複數公端訊號端子之限位塊。
【0020】
本創作之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合,該電連接器組合不僅防呆效果較好,同時散熱效果亦較佳。
【0021】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對接配合之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其中,插頭連接器包括:
【0022】
絕緣本體,其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對接面、與該對接面相對設置的安裝面及連接對接面與安裝面的頂面和底面,複數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分別自前述對接面貫穿至前述安裝面;及
【0023】
複數公端電源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對應收容於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每個公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插座連接器電性連接的接觸部、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端子尾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端子尾部之固定部;
【0024】
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均設有端子卡持部,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固定部與端子卡持部相互配合以將前述公端電源端子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且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
【0025】
前述插座連接器包括:塑膠本體,其上形成有與插頭連接器之對接面相對接的前端面和與前端面相對設置的後端面,複數第三端子收容通道自前述前端面貫穿至前述後端面;及
【0026】
複數母端電源端子,對應收容於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內,每個母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電性連接的對接部、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焊接部及連接對接部與焊接部之連接部。
【0027】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固定部之外壁面上設有撕破之兩個懸臂,且前述兩個懸臂上下分佈,以在公端電源端子收容於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時,前述端子卡持部夾持於前述兩個懸臂之間。
【0028】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端子之懸臂與前述第二端子之懸臂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以避免前述第一端子誤***前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前述第二端子誤***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
【0029】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插頭連接器還具有散熱通道分別自頂面貫穿至底面、從對接面貫穿至安裝面。
【0030】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本體上於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防塵蓋,前述散熱通道包括設置於相鄰兩個防塵蓋之間的對流孔,且前述對流孔自頂面貫穿至底面。
【0031】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上形成有與母端電源端子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指,前述散熱通道包括形成於相鄰兩個接觸指之間的散熱槽。
【0032】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相鄰兩個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壁,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在前述間隔壁上且自對接面朝向安裝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對流槽和自安裝面朝向對接面凹陷形成的第二對流槽。
【0033】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端子卡持部自前述間隔壁之兩側壁面向外突伸形成,前述第二對流槽分設於前述端子卡持部之上下兩側。
【0034】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底面並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之逃料槽,且前述逃料槽分設於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之兩側。
【0035】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包括與電路板焊接固定之焊腳,前述焊腳之厚度小於前述端子尾部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腳與前述端子尾部之間形成台階狀。
【0036】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母端電源端子之對接部上形成有與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指相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臂,相鄰兩個接觸臂之間形成有開口槽。
【0037】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相鄰兩個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部,前述間隔部上開設有自前述前端面朝向後端面凹陷形成之凹槽和自後端面朝向前端面凹陷形成之第三對流槽,以便於母端電源端子所產生之熱量藉由前述凹槽和前述第三對流槽散發出去。
【0038】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塑膠本體之底部開設有與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之出氣槽,且前述出氣槽分設於前述母端電源端子之焊接部之兩側。
【0039】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母端電源端子之焊接部之厚度小於前述連接部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接部與前述連接部之間形成台階狀。
【0040】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塑膠本體於母端電源端子之對接部上方開設有散熱孔,前述散熱孔自前述前端面朝向後端面凹陷形成並與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以將母端電源端子所產生之熱量散發出去。
【0041】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之插頭連接器通過在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設置端子卡持部,從而公端電源端子可藉由固定部與端子卡持部之相互配合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另外,通過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設置為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高低錯位排列,從而可防止第一端子誤***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第二端子誤***第一端子收容通道,防呆效果較好。
【0064】
1‧‧‧電連接器組合
100‧‧‧插頭連接器
10‧‧‧絕緣本體
101‧‧‧對接面
102‧‧‧安裝面
103‧‧‧頂面
104‧‧‧底面
105‧‧‧穿槽
11‧‧‧第一端子收容通道
12‧‧‧第二端子收容通道
13‧‧‧間隔壁
131‧‧‧第一對流槽
132‧‧‧第二對流槽
14‧‧‧端子卡持部
15‧‧‧防塵蓋
151‧‧‧對流孔
16‧‧‧逃料槽
17‧‧‧收容槽
18‧‧‧限位槽
19‧‧‧卡勾
20‧‧‧公端電源端子
201‧‧‧第一端子
202‧‧‧第二端子
203‧‧‧電源端子片
21、31‧‧‧接觸部
211‧‧‧接觸指
212‧‧‧散熱槽
22、32‧‧‧固定部
221‧‧‧懸臂
222‧‧‧凸刺
23、33‧‧‧端子尾部
231‧‧‧彎折部
232‧‧‧焊腳
233‧‧‧通孔
30‧‧‧公端訊號端子
40‧‧‧第一限位塊
41‧‧‧第一穿孔
42‧‧‧凸塊
200、200'‧‧‧插座連接器
50、50'‧‧‧塑膠本體
501、501'‧‧‧前端面
502‧‧‧後端面
51‧‧‧第三端子收容通道
52‧‧‧第四端子收容通道
53‧‧‧導引柱
54‧‧‧間隔部
541‧‧‧凹槽
542‧‧‧第三對流槽
543‧‧‧抵擋
544‧‧‧端子卡持部
55‧‧‧出氣槽
56‧‧‧容納槽
57‧‧‧卡勾
58‧‧‧散熱孔
60‧‧‧母端電源端子
61、71‧‧‧對接部
611‧‧‧接觸臂
612‧‧‧開口槽
62、72‧‧‧連接部
621‧‧‧倒刺
622‧‧‧凸肋
63、73‧‧‧焊接部
70‧‧‧母端訊號端子
80‧‧‧第二限位塊
81‧‧‧第二穿孔
82‧‧‧凸塊
【0042】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插頭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絕緣本體之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所示絕緣本體之另一視角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三圖所示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立體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所示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另一視角立體圖。
第八圖係第三圖所示公端訊號端子與第一限位塊之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一圖所示插座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所示插座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第十圖所示塑膠本體之立體圖。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所示塑膠本體之另一視角立體圖。
第十三圖係第十圖所示母端電源端子之立體圖。
第十四圖係第十圖所示母端訊號端子與第二限位塊之分解圖。
第十五圖係第九圖所示插座連接器之另一實施方式立體圖。
【0043】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創作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組合1,包括安裝於電路板(未圖示)上並相互對接配合之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
【0044】
請參閱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前述插頭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0、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10内之複數公端電源端子20和複數公端訊號端子30以及用於限位前述複數公端訊號端子30之第一限位塊40。前述複數公端電源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
【0045】
請參閱第四圖至第七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0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200對接的對接面101、與該對接面101相對設置的安裝面102及連接對接面101與安裝面102的頂面103和底面104。複數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分別自前述對接面101貫穿至前述安裝面102,用以對應收容前述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前述絕緣本體10的兩端開設有貫穿絕緣本體10設置的穿槽105。
【0046】
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中,相鄰兩個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壁13。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均設有端子卡持部14,前述端子卡持部14自前述間隔壁13之兩側壁面向外突伸形成,且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內之端子卡持部14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之端子卡持部14在插頭連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
【0047】
前述第一端子201收容於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內,第二端子202收容於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前述第一端子201與第二端子202均包括相互貼合設置的兩片電源端子片203,每片電源端子片203均具有與插座連接器200電性連接的接觸部21、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端子尾部23及連接接觸部21與端子尾部23之固定部22。前述兩片電源端子片203之接觸部21和固定部22相互貼合、端子尾部23相互分離,以使得前述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大致呈Y型設置。
【0048】
前述固定部22與端子卡持部14相互配合以將前述公端電源端子20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對於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整體而言,前述固定部22之兩外壁面上均設有撕破之兩個懸臂221,且每一外壁面上之兩個懸臂221上下分佈,以在公端電源端子20收容於對應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時,前述端子卡持部14夾持於前述兩個懸臂221之間,進一步限制前述公端電源端子20在對應端子收容通道內發生位移。前述懸臂221位於固定部22上遠離接觸部21的一端並朝遠離接觸部21方向傾斜延伸。
【0049】
前述第一端子201與第二端子202之結構相同,區別點主要在於:一、前述第一端子201之接觸部21較第二端子202之接觸部21長;二、前述第一端子201之懸臂221與前述第二端子202之懸臂221在插頭連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這樣之設計可避免前述第一端子201誤***前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前述第二端子202誤***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防呆效果較好。
【0050】
對於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而言,前述接觸部21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200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指211,相鄰兩個接觸指211之間形成有散熱槽212。前述固定部22之上下兩端還突設有凸刺222,以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之內壁面發生硬干涉,從而限制前述公端電源端子20在插頭連接器100高度方向上移動。前述端子尾部23包括自固定部22向外彎折延伸形成之彎折部231及位於端子尾部23末端以與電路板焊接固定之焊腳232,前述彎折部231上開設有複數通孔233,以便於將公端電源端子20產生之熱量散發出去。前述焊腳232之厚度小於前述端子尾部23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腳232與前述端子尾部23之間形成台階狀,從而便於與電路板焊接固定。
【0051】
前述插頭連接器100還具有散熱通道分別自頂面103貫穿至底面104、從對接面101貫穿至安裝面102。前述絕緣本體10上於公端電源端子20之接觸部21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用以防止灰塵掉落至前述接觸部21上而導致斷路或溫度上升之防塵蓋15,相鄰兩個防塵蓋15之間設置有對流孔151,且前述對流孔151自頂面103貫穿至底面104。前述間隔壁13上開設有自對接面101朝向安裝面102凹陷形成的第一對流槽131和自安裝面102朝向對接面101凹陷形成的第二對流槽132,且前述第二對流槽132分設於前述端子卡持部14之上下兩側。前述絕緣本體10之底面104開設有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相連通之逃料槽16,且前述逃料槽16分設於前述公端電源端子20之端子尾部23之兩側。前述散熱通道由前述對流孔151、第一對流槽131、第二對流槽132、逃料槽16及散熱槽212共同組合形成,以將前述第一端子201於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內產生之熱量及前述第二端子202於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產生之熱量散發出去,散熱效果較好。
【0052】
請參閱第五圖與第八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0之一端還開設有用於收容前述複數公端訊號端子30之複數收容槽17及位於前述收容槽17旁側以供容納前述第一限位塊40之限位槽18。前述公端訊號端子30包括與插座連接器200對接的接觸部31、與電路板焊接固定的端子尾部33及連接接觸部31與端子尾部33之固定部32,前述接觸部31和固定部32均收容於前述收容槽17內。前述公端訊號端子30分成四組,每組公端訊號端子30的結構均相同,不同點僅在於:四組公端訊號端子30之尺寸逐漸減小並排列成四排以形成階梯狀。
【0053】
前述第一限位塊40上開設有複數供公端訊號端子30之端子尾部33穿過之第一穿孔41,前述第一穿孔41亦呈階梯狀排布,以對應卡持收容四組公端訊號端子30之端子尾部33。前述第一限位塊40的兩側凸設有凸塊42,前述絕緣本體10上位於限位槽18之兩側設有與前述凸塊42相卡持配合的卡勾19,以藉由前述凸塊42與卡勾19之配合將前述第一限位塊40固定於前述限位槽18內。
【0054】
請參閱第九圖與第十圖所示,前述插座連接器200包括塑膠本體50、收容於前述塑膠本體50內之複數母端電源端子60和複數母端訊號端子70以及用於限位前述複數母端訊號端子70之第二限位塊80。
【0055】
請參閱第十一圖與第十二圖所示,前述塑膠本體50上形成有與插頭連接器100之對接面101相對接的前端面501和與前端面501相對設置的後端面502,複數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自前述前端面501貫穿至前述後端面502用於收容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複數第四端子收容通道52自前述前端面501貫穿至前述後端面502用於收容前述母端訊號端子70。前述塑膠本體50之兩端突設有導引柱53,且在插座連接器200與插頭連接器100對接時,前述導引柱53收容於前述穿槽105內,以保證前述插座連接器200與插頭連接器100對接穩定。
【0056】
相鄰兩個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之間形成有間隔部54,前述間隔部54上開設有自前述前端面501朝向後端面502凹陷形成之凹槽541和自後端面502朝向前端面501凹陷形成之第三對流槽542,以便於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所產生之熱量藉由前述凹槽541和前述第三對流槽542散發出去。前述間隔部54之兩側邊分別突設有用於抵接母端電源端子60之抵擋543,以防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超出前述前端面501。
【0057】
於後端面502一側,前述間隔部54之底部兩側邊上突設有端子卡持部544,前述端子卡持部544位於第三對流槽542之下方並與塑膠本體50之底部共面。前述塑膠本體50之底部開設有與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相連通之出氣槽55,且前述出氣槽55位於前述端子卡持部544之前側,從而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於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內產生之熱量可藉由前述出氣槽55散發出去。前述第四端子收容通道52位於前述塑膠本體50之一端,且前述第四端子收容通道52之旁側設有供容納前述第二限位塊80之容納槽56,前述容納槽56之兩側設有卡勾57。
【0058】
請參閱第十三圖所示,前述複數母端電源端子60對應收容於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內,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包括相對設置之兩片母端電源端子,每片母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公端電源端子20之接觸部21電性連接的對接部61、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焊接部63及連接對接部61與焊接部63之連接部62。前述對接部61上形成有與公端電源端子20之接觸指211相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臂611,相鄰兩個接觸臂611之間形成有開口槽612,從而母端電源端子60之對接部61與公端電源端子20之接觸部21對接時所產生之熱量可藉由前述開口槽612和前述散熱槽212散發出去。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收容於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內時,前述接觸臂611與前述抵擋543相抵接,以防止前述接觸臂611突伸超出前述前端面501。
【0059】
前述連接部62之上下兩端凸設有倒刺621,以與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硬干涉而限制前述母端電源端子60在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內產生位移。前述連接部62之靠近焊接部63一側設有撕破之凸肋622,從而在母端電源端子60收容於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內時,前述凸肋622與前述端子卡持部544發生干涉而限制母端電源端子60於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內上下移動。前述焊接部63之厚度小於前述連接部62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接部63與前述連接部62之間形成台階狀,從而便於與電路板焊接固定。前述出氣槽55分設於前述焊接部63之兩側。
【0060】
請參閱第十四圖所示,前述母端訊號端子70包括與公端訊號端子30之接觸部31對接的對接部71、與電路板焊接固定的焊接部73及連接對接部71與焊接部73之連接部72,前述對接部71和連接部72均收容於前述第四端子收容通道槽52內。前述母端訊號端子70亦對應分成四組,每組母端訊號端子70的結構均相同,不同點僅在於:四組母端訊號端子70之尺寸逐漸減小並排列成四排以形成階梯狀,從而便於與公端訊號端子30對接。前述第二限位塊80上開設有複數供母端訊號端子70之焊接部73穿過之第二穿孔81,前述第二穿孔81亦呈階梯狀排布,以對應卡持收容四組母端訊號端子70之焊接部73。前述第二限位塊80的兩側凸設有與前述卡勾57相卡持配合的凸塊82,以藉由前述凸塊82與卡勾57之配合將前述第二限位塊80固定於前述容納槽56內。
【0061】
請參閱第十五圖所示,為前述插座連接器200之另一實施方式立體圖。於本實施方式中,插座連接器200'與前述插座連接器200結構相同,區別點僅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塑膠本體50'於母端電源端子60之對接部61上方還開設有散熱孔58,前述散熱孔58自前述前端面501'朝向後端面凹陷形成並與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51相連通,以將母端電源端子60所產生之熱量散發出去。
【0062】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電連接器組合1一方面通過在插頭連接器100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設置端子卡持部14,且將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內之端子卡持部14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內之端子卡持部14設置為在插頭連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上高低錯位排列,從而公端電源端子20不僅可藉由固定部22與端子卡持部14之相互配合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同時還可防止第一端子201誤***第二端子收容通道12,第二端子202誤***第一端子收容通道11,防呆效果較好;另一方面,通過分別在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內設置散熱通道,從而插頭連接器100與插座連接器200對接時所產生之熱量可藉由前述散熱通道散發出去,散熱效果較好。
【0063】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絕緣本體
102‧‧‧安裝面
103‧‧‧頂面
104‧‧‧底面
105‧‧‧穿槽
11‧‧‧第一端子收容通道
12‧‧‧第二端子收容通道
13‧‧‧間隔壁
132‧‧‧第二對流槽
14‧‧‧端子卡持部
15‧‧‧防塵蓋
151‧‧‧對流孔
16‧‧‧逃料槽
17‧‧‧收容槽
18‧‧‧限位槽
19‧‧‧卡勾

Claims (26)

  1. 【第1項】
    一種插頭連接器,安裝於電路板上用於與插座連接器對接,其包括:
    絕緣本體,其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對接面、與該對接面相對設置的安裝面及連接對接面與安裝面的頂面和底面,複數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分別自前述對接面貫穿至前述安裝面;以及
    複數公端電源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收容於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內,第二端子收容於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每個公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插座連接器電性連接的接觸部、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端子尾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端子尾部之固定部;
    其中,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均設有端子卡持部,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固定部與端子卡持部相互配合以將前述公端電源端子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且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固定部之外壁面上設有撕破之兩個懸臂,且前述兩個懸臂上下分佈,以在公端電源端子收容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時,前述端子卡持部夾持於前述兩個懸臂之間。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端子之懸臂與前述第二端子之懸臂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以避免前述第一端子誤***前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前述第二端子誤***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
  4. 【第4項】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插頭連接器還具有散熱通道分別自頂面貫穿至底面、從對接面貫穿至安裝面。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上於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防塵蓋,前述散熱通道包括設置於相鄰兩個防塵蓋之間的對流孔,且前述對流孔自頂面貫穿至底面。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部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指,前述散熱通道包括形成於相鄰兩個接觸指之間的散熱槽。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相鄰兩個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壁,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在前述間隔壁上且自對接面朝向安裝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對流槽和自安裝面朝向對接面凹陷形成的第二對流槽。
  8.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卡持部自前述間隔壁之兩側壁面向外突伸形成,前述第二對流槽分設於前述端子卡持部之上下兩側。
  9. 【第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底面並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之逃料槽,且前述逃料槽分設於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之兩側。
  10. 【第1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包括與電路板焊接固定之焊腳,前述焊腳之厚度小於前述端子尾部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腳與前述端子尾部之間形成台階狀。
  11. 【第1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前述插頭連接器還包括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公端訊號端子和用以限位複數公端訊號端子之限位塊。
  12. 【第12項】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對接配合之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其中,插頭連接器包括:
    絕緣本體,其上形成有與插座連接器對接的對接面、與該對接面相對設置的安裝面及連接對接面與安裝面的頂面和底面,複數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分別自前述對接面貫穿至前述安裝面;及
    複數公端電源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對應收容於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每個公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插座連接器電性連接的接觸部、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端子尾部及連接接觸部與端子尾部之固定部;
    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均設有端子卡持部,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固定部與端子卡持部相互配合以將前述公端電源端子固定於對應之端子收容通道內,且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之端子卡持部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
    前述插座連接器包括:塑膠本體,其上形成有與插頭連接器之對接面相對接的前端面和與前端面相對設置的後端面,複數第三端子收容通道自前述前端面貫穿至前述後端面;及
    複數母端電源端子,對應收容於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內,每個母端電源端子均具有與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電性連接的對接部、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的焊接部及連接對接部與焊接部之連接部。
  13. 【第1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固定部之外壁面上設有撕破之兩個懸臂,且前述兩個懸臂上下分佈,以在公端電源端子收容於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內時,前述端子卡持部夾持於前述兩個懸臂之間。
  14. 【第1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一端子之懸臂與前述第二端子之懸臂在插頭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上形成高低錯位排列,以避免前述第一端子誤***前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前述第二端子誤***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
  15. 【第15項】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插頭連接器還具有散熱通道分別自頂面貫穿至底面、從對接面貫穿至安裝面。
  16. 【第1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絕緣本體上於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上下兩側分別設有防塵蓋,前述散熱通道包括設置於相鄰兩個防塵蓋之間的對流孔,且前述對流孔自頂面貫穿至底面。
  17. 【第1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上形成有與母端電源端子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指,前述散熱通道包括形成於相鄰兩個接觸指之間的散熱槽。
  18. 【第1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與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相鄰兩個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壁,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在前述間隔壁上且自對接面朝向安裝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對流槽和自安裝面朝向對接面凹陷形成的第二對流槽。
  19. 【第1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端子卡持部自前述間隔壁之兩側壁面向外突伸形成,前述第二對流槽分設於前述端子卡持部之上下兩側。
  20. 【第2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散熱通道包括開設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底面並與前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之逃料槽,且前述逃料槽分設於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之兩側。
  21. 【第2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公端電源端子之端子尾部包括與電路板焊接固定之焊腳,前述焊腳之厚度小於前述端子尾部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腳與前述端子尾部之間形成台階狀。
  22. 【第2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母端電源端子之對接部上形成有與公端電源端子之接觸指相對接的至少兩個接觸臂,相鄰兩個接觸臂之間形成有開口槽。
  23. 【第2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相鄰兩個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之間形成有間隔部,前述間隔部上開設有自前述前端面朝向後端面凹陷形成之凹槽和自後端面朝向前端面凹陷形成之第三對流槽,以便於母端電源端子所產生之熱量藉由前述凹槽和前述第三對流槽散發出去。
  24. 【第2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塑膠本體之底部開設有與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之出氣槽,且前述出氣槽分設於前述母端電源端子之焊接部之兩側。
  25. 【第2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母端電源端子之焊接部之厚度小於前述連接部之厚度,以使得前述焊接部與前述連接部之間形成台階狀。
  26. 【第2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塑膠本體於母端電源端子之對接部上方開設有散熱孔,前述散熱孔自前述前端面朝向後端面凹陷形成並與前述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相連通,以將母端電源端子所產生之熱量散發出去。
TW104205057U 2015-04-02 2015-04-02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506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057U TWM506398U (zh) 2015-04-02 2015-04-02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057U TWM506398U (zh) 2015-04-02 2015-04-02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6398U true TWM506398U (zh) 2015-08-01

Family

ID=5433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5057U TWM506398U (zh) 2015-04-02 2015-04-02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639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32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787127A (zh) * 2019-11-04 2021-05-1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813918B (zh) * 2019-11-09 2023-09-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US11791592B2 (en) 2020-06-24 2023-10-17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127A (zh) * 2019-11-04 2021-05-1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787127B (zh) * 2019-11-04 2022-08-26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813918B (zh) * 2019-11-09 2023-09-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N11162832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621507B2 (en) 2020-06-24 2023-04-04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791592B2 (en) 2020-06-24 2023-10-17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840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8550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bility assurance for internal shielding plate and the attachment of an external electrical component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US2011023711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th a latch easy to be operated
JP2009043717A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WO2015196994A1 (zh)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板端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113437556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TW202013823A (zh) 電連接器
CN106486821B (zh) 电连接器
TWI593178B (zh) 插座連接器
TWI547025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525915B (zh) 插座連接器
TW202130050A (zh) 電連接器
TWI502237B (zh) 電連接器
TWI672875B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TWI412185B (zh) 卡緣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492459B (zh) 插座連接器
TWM541134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
TWM414742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9153336A1 (zh) 电连接器
TWM491968U (zh) 電連接器
TWI547023B (zh) 導電端子組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組之電連接器組合
TW201526395A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