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4961U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4961U
TWM494961U TW103209771U TW103209771U TWM494961U TW M494961 U TWM494961 U TW M494961U TW 103209771 U TW103209771 U TW 103209771U TW 103209771 U TW103209771 U TW 103209771U TW M494961 U TWM494961 U TW M4949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device
light transmissive
transmissive materia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iang-Lin Huang
Chin-Chang Liu
Chong-Yang Fang
Wen-Chu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9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4961U/zh
Publication of TWM494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4961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觸控裝置,尤指一種利用不同透光材料之折射率搭配來改善霧度大於或等於1%之電極影響之觸控裝置。
觸控感應技術於近年來迅速地發展,目前已有許多具備觸控功能之消費性電子產品陸續推出。在此類產品中,主要係將原先顯示面板之區域賦予觸控感應之功能,也可說是將原先單純的顯示面板變換成具有觸控辨識功能之觸控顯示面板。依據觸控顯示面板的結構設計上的不同,一般可區分為外掛式(out-cell)與內嵌式(in-cell或on-cell)觸控顯示面板。不論何種設計,為了避免觸控感應元件影響到與觸控面板進行搭配之顯示效果,一般係利用具有低電阻與高透光率的透明導電材料來形成觸控感應元件。目前業界較常見之透明導電材料為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錫雖然具有高透光率之特性,但其電阻值仍較一般金屬導電材料高而使得設計上受到限制。此外,當使用薄膜基材(例如塑膠基材)時,因為製程溫度受限,於薄膜基材上形成之氧化銦錫的阻抗更難以降低。因此,目前相關業界亦有提出使用奈米銀絲作為導電材料。然而,為了降低整體阻抗,奈米銀絲的塗佈濃度須提高,但其霧度(Haze)也會因此增加,此霧度不佳狀況會對所搭配之顯示光產生散色效應而使顯示影像模糊化並使顯示品質降低。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利用具有不同折射率之透光材料搭配來改善電極之霧度較高的負面影響。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覆蓋板、一第一電極、一第一透光材料以及一第二透光材料。覆蓋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第一面與第二面係覆蓋板上相對之兩面。第一電極設置於覆蓋板之第二面之一側,且第一電極之一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第一透光材料設置於覆蓋板之第二面之一側,且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覆蓋板與第一透光材料之間。第二透光材料設置於覆蓋板之第二面之一側,第一透光材料係設置於覆蓋板與第二透光材料之間,且第一透光材料之折射率係大於第二透光材料之折射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包括奈米金屬線。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之片電阻係小於120歐姆/單位面積(Ω/□)。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第三面與第四面係第一基材上相對之兩面,第三面係面對覆蓋板,且第一電極係設置於第一基材之第三面上。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硬塗層,設置於第一基材與第一黏合層之間。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硬塗層之折射率係小於第一基材之折射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硬塗層之折射率係大於第一黏合層之折射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設置於覆蓋板與第一電極之間,其中第三透光材料之折射率係大於第一電極之折射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黏合層或/及一保護層。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第三面與第四面係第一基材上相對之兩面,第三面係面對覆蓋板,且第一電極係設置於第一基材之第四面上。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顯示器之上基板。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保護層,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覆蓋板之第二面上。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器設置於覆蓋板之第二面之一側,其中顯示器包括一下基板以及一上基板。上基板與下基板相對設置,其中上基板係設置於覆蓋板與下基板之間,上基板具有一第五面以及一第六面,第五面與第六面係上基板上相對之兩面,第六面係面對下基板,且第一電極係設置於下基板與覆蓋板之間。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與第二透光材料係設置於上基板與覆蓋板之間。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偏光片,設置於上基板之第五面之一側,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第七面與第八面係偏光片上相對之兩面,第八面係面對上基板,且第一透光材料與第二透光材料係設置於覆蓋板與偏光片之間。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偏光片之折射率係小於第二透光材料之折射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第七面與第八面係偏光片上相對之兩面,且第七面係面對覆蓋板。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黏合層。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偏光片,設置於覆蓋板之第二面之一側,其中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第七面與第八面係偏光片上相對之兩面,第七面係面對覆蓋板,且第一電極係設置於偏光片上。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黏合層,且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顯示器之上基板。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包括複數個子電極彼此電性絕緣設置。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包括至少一觸控訊號驅動電極以及至少一觸控訊號接收電極。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各第一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軸向電極係與第二軸向電極互相交錯且電性絕緣設置。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各第一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子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一連接線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一子電極之間,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一子電極,各第二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二子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線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二子電極之間,第二連接線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二子電極。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一電極與覆蓋板之間,其中第二電極係與第一電極電性絕緣,且第二 電極之霧度係小於第一電極之霧度。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以及一第四透光材料,設置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其中第四透光材料係設置於第三透光材料與第二電極之間,且第四透光材料之折射率係大於第三透光材料之折射率。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黏合層,且第四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基材。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各第一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三軸向電極,各第三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軸向電極係與第三軸向電極互相交錯且電性絕緣設置。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裝飾結構,設置於覆蓋板上,用以於覆蓋板上定義出一透光區以及一周圍區,其中周圍區係位於透光區之至少一側。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層,設置於裝飾結構上,其中遮光層與透光區之邊緣之間的距離係小於或等於1.25毫米。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裝飾結構包括一第一裝飾層以及一第二裝飾層互相堆疊,第一裝飾層係至少部分設置於第二裝飾層與覆蓋板之間,遮光層係設置於第二裝飾層上,且遮光層係朝透光區延伸以部分覆蓋第一裝飾層。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內框層,至少部分設置於裝飾結構與覆蓋板之間,其中內框層係設置於透光區與裝飾區之交界處。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之片電阻係小於100歐姆/單位面積(Ω/□)。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之片電阻係小於80歐姆/單位面積(Ω/□)。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之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2%。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電極之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4%。
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其中第一透光材料與第二透光材料係直接相接觸。
10‧‧‧覆蓋板
10A‧‧‧第一面
10B‧‧‧第二面
11‧‧‧裝飾結構
11A‧‧‧第一裝飾層
11B‧‧‧第二裝飾層
12‧‧‧遮光層
13‧‧‧內框層
21‧‧‧第一電極
21C‧‧‧第一走線
21R‧‧‧觸控訊號接收電極
21S‧‧‧子電極
21T‧‧‧觸控訊號驅動電極
21X‧‧‧第一軸向電極
21Y‧‧‧第二軸向電極
31‧‧‧第二電極
31C‧‧‧第二走線
31Y‧‧‧第三軸向電極
41‧‧‧第一基材
41A‧‧‧第三面
41B‧‧‧第四面
42‧‧‧第二基材
42A‧‧‧第九面
42B‧‧‧第十面
51‧‧‧第一黏合層
52‧‧‧第二黏合層
53‧‧‧第三黏合層
61‧‧‧保護層
62‧‧‧硬塗層
70‧‧‧絕緣層
90‧‧‧顯示器
91‧‧‧下基板
92‧‧‧上基板
92A‧‧‧第五面
92B‧‧‧第六面
93‧‧‧顯示介質
94‧‧‧偏光片
94A‧‧‧第七面
94B‧‧‧第八面
95‧‧‧偏光片黏合層
101-113‧‧‧觸控裝置
D‧‧‧距離
L1‧‧‧顯示光
L2‧‧‧散射光
M1‧‧‧第一透光材料
M2‧‧‧第二透光材料
M3‧‧‧第三透光材料
M4‧‧‧第四透光材料
P1‧‧‧第一畫素
P2‧‧‧第二畫素
P3‧‧‧第三畫素
R1‧‧‧透光區
R2‧‧‧周圍區
X‧‧‧第一方向
X1‧‧‧第一子電極
X2‧‧‧第一連接線
Y‧‧‧第二方向
Y1‧‧‧第二子電極
Y2‧‧‧第二連接線
Z‧‧‧垂直投影方向
第1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顯示狀況示意圖。
第3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一自電容式電極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一互電容式電極的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互電容式電極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一顯示狀況示意圖。
第8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另一顯示狀況示意圖。
第9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2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3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4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5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6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7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18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一實施例之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示意圖。
第19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二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第20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三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創作,下文特列舉本創作之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的構成內容。
請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1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顯示狀況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本創作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創作,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如第1圖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裝置101,包括一覆蓋板10、一第一電極21、一第一透光材料M1 以及一第二透光材料M2。覆蓋板10具有一第一面10A以及一第二面10B,第一面10A與第二面10B係覆蓋板於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相對之兩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面10A可為一顯示面、一觸控面以及一面向使用者方向之表面,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電極21設置於覆蓋板10之第二面10B之一側,且第一電極21之一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第二透光材料M2係設置於覆蓋板10之第二面10B之一側,第一電極21係設置於覆蓋板10與第一透光材料M1之間,第一透光材料M1係設置於覆蓋板10與第二透光材料M2之間,且第一透光材料M1之折射率係大於第二透光材料M2之折射率,用以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負面影響。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與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銀(Ag)、鋁(Al)、銅(Cu)、鎂(Mg)、鉬(Mo)、鉻(Cr)、鈦(Ti)、上述材料之複合層(例如ITO/Ag/ITO堆疊膜層)、上述材料之合金、導電粒子、奈米碳管、奈米金屬線(例如奈米銀絲)、石墨烯或矽烯等材料,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以為網格狀,例如金屬網格或其他材料之導電網格。值得說明的是,第一電極21較佳係由奈米金屬線例如奈米銀絲所構成,藉以使第一電極21之片電阻小於120歐姆/單位面積(Ω/□),且較佳係小於或等於100歐姆/單位面積,更佳係小於或等於80歐姆/單位面積,或甚至小於或等於60歐姆/單位面積。當以奈米銀絲形成電極時,若要提升其導電性則必須增加奈米銀絲的密度或濃度,而這樣的狀況下會造成其霧度的增加。因此,使用奈米銀絲形成片電阻較低之電極時,其霧度將大於或等於1%。舉例來說,其霧度可大於或等於1.2%、大於或等於1.4%、大於或等於1.6%或甚至於大於或等於2%。電極的霧度會影響觸控裝置中或觸控裝置所搭配之顯示功能之顯示效果,但由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之折射率搭配,可使光線進入第一電極21之前先被導向法線方向偏折,故可藉此降低光線被第一電極21形成散射之影響,並可因此提升觸控裝置的顯示效果。
更進一步說明,如第1圖所示,觸控裝置101可更包括一顯示器90設置於覆蓋板10之第二面10B之一側。顯示器90可包括一下基板91、一上基板92以及一顯示介質93,上基板92係與下基板91相對設置,且上基板92係設置於覆蓋板10與下基板91之間。上基板92具有一第五面92A以及一第六面92B。第五面92A與第六面92B係上基板92上相對的兩面,第六面92B面對下基板91,且第一電極21係設置於下基板91與覆蓋板10之間。顯示介質93係夾設於下基板91與上基板92之間。本實施例之顯示器90可包括液晶顯示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電濕潤(electro-wetting)顯示面板、電子墨水(e-ink)顯示面板、電漿(plasma)顯示面板、場發射(FED)顯示面板或其他適合之顯示器。舉例來說,當顯示器90為一液晶顯示面板時,下基板91與上基板92可分別為一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以及一彩色濾光片基板或是一彩色濾光片基板以及一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而顯示介質93可為液晶材料;當顯示器90為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時,上基板92為一封裝蓋板,而顯示介質93可為有機發光材料,但並不以此為限。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觸控裝置亦可不包括顯示器而僅為一透明之觸控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1、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第二透光材料M2係設置於上基板92與覆蓋板10之間,第一透光材料M1可為一第一基材41,且第二透光材料M2可為一第一黏合層51,用以黏合第一基材41與顯示器90,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亦可分別包括其他基材、黏合層、絕緣層、保護層、偏光片或其他適合之透光材料,但本創作之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均非空氣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材41具有一第三面41A以及一第四面41B,第三面41A與第四面41B係第一基材41上相對之兩面,且第三 面41A係面對覆蓋板10。本實施例之第一基材41可包括一玻璃基板、一塑膠基板、一藍寶石基板、一透明陶瓷基板、一玻璃膜片、一塑膠膜片、一感光膠材(例如乾光阻)或其他適合之基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1係設置於第一基材41之第三面41A上。因此,顯示器90所產生之顯示光線射入第一電極21之前會先受到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第二透光材料M2折射率之搭配而被導向法線方向偏折,故可藉此降低光線被第一電極21形成散射之影響。更進一步說明,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顯示器90可包括用以提供不同顏色光之一第一畫素P1、一第二畫素P2以及一第三畫素P3彼此相鄰設置。由於第一電極21的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因此第一電極21會對於顯示器90所產生的顯示光線產生散射效應,進而影響到顯示品質。舉例來說,當第一畫素P1所產生之顯示光L1照射到第一電極21時,會使得顯示光L1被散射而形成散射光L2,當散射光L2於相鄰之第二畫素P2上被射出時會影響到第二畫素P2本身所產生之顏色光,進而造成顯示的異常。然而,由於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1具有折射率較高之第一透光材料M1以及折射率較低之第二透光材料M2互相搭配且設置於顯示器90與第一電極21之間,故可使原本會影響到相鄰之第二畫素P2之顯示光L1於射入第一電極21之前先被導向法線方向偏折,進而使被第一電極21散射之散射光L2的出光位置產生偏移,故可降低散射光L2對於相鄰畫素之顯示效果的影響,達到改善觸控裝置101之顯示效果的目的。值得說明的是,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較佳係直接相接觸且無其他物件設置於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之間,用以產生所需之光學效果,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除了可以是相鄰設置之外,若第一透光材料M1直接接觸第一電極21,則更可確保即將進入第一電極21的光線一定會被導向法線方向偏折,但不以此為限。
如第1圖所示,觸控裝置101可更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M3,設 置於覆蓋板10與第一電極21之間,而第三透光材料M3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第一電極21之折射率,用以更進一步降低散射光的影響,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光材料M3可為一第二黏合層52,用以黏合具有第一電極21之第一基材41與覆蓋板10,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第三透光材料M3亦可包括其他基材、絕緣層、保護層、偏光片或其他適合之透光材料,但第三透光材料M3並非空氣層。本實施例之第一黏合層51與第二黏合層52可包括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感壓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其他適合之黏著材料。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基材41、第一黏合層51以及上基板92之厚度較佳係可盡量減薄,用以使霧度較大之第一電極21更靠近顯示器90,藉此更進一步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對於顯示效果之影響。舉例來說,第一基材41以及第一黏合層51之厚度可分別小於或等於50微米且較佳係小於或等於30微米,而上基板92之厚度較佳係小於0.35毫米、0.3毫米、0.25毫米或甚至於小於0.2毫米,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觸控裝置101可更包括一裝飾結構11設置於覆蓋板10上,用以於覆蓋板10上定義出一透光區R1以及一周圍區R2,周圍區R2係位於透光區R1之至少一側,且周圍區R2較佳係圍繞透光區R1,但並不以此為限。裝飾結構11可由單層或多層堆疊之裝飾材料例如彩色油墨、彩色光阻或其他具有顏色或材質效果之材料所形成,用以具有裝飾效果並可遮蔽觸控裝置101中不想被察覺的周邊佈線及機構裝置。在本實施例中,裝飾結構11係設置於覆蓋板10之第二面10B上,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裝飾結構11亦可視需要設置於覆蓋板10之第一面10A上或是另外設置一具有裝飾結構11之可撓性裝飾薄膜(未圖示),且裝飾薄膜可選擇性地貼附在覆蓋板10之第一面10A或是第二面10B上。
關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的進一步說明,請參考第3圖至第5圖。如第3圖所示,第一電極21可包括複數個子電極21S以及複數條第一走線21C。子電極21S係主要設置於透光區R1內,並可視需要部分延伸至周圍區R2。各第一走線21C係與對應之子電極21S電性連接並延伸至周圍區R2。各子電極21S係彼此互相電性絕緣設置,用以進行一自電容式(self-capacitance)觸控偵測,但並不以此為限。各子電極21S的形狀可為矩形、菱形、三角形或其他適合之幾何形狀。此外,如第4圖所示,第一電極21可包括至少一觸控訊號驅動電極21T以及至少一觸控訊號接收電極21R彼此互相分離設置,用以進行一互電容式(mutual capacitance)觸控偵測,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5圖所示,第一電極21亦可包括複數條第一軸向電極21X以及複數條第二軸向電極21Y。第一軸向電極21X係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設置,第二軸向電極21Y係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設置,第一軸向電極21X係與第二軸向電極21Y互相交錯且電性絕緣設置。第一方向X較佳係大體上與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軸向電極21X與第二軸向電極21Y可分別為一觸控訊號驅動電極或一觸控訊號接收電極,用以互相搭配進行互電容式觸控偵測,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軸向電極21X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子電極X1以及至少一第一連接線X2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一子電極X1之間,且第一連接線X2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一子電極X1。第二軸向電極21Y可包括複數個第二子電極Y1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線Y2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二子電極Y1之間,且第二連接線Y2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二子電極Y1。此外,一絕緣層70可設置於第一連接線X2與第二連接線Y2之間,用以電性隔離第一軸向電極21X與第二軸向電極21Y,但並不以此為限。絕緣層70可包括無機材料例如氮化矽(silicon nitride)、氧化矽(silicon oxide)與氮氧化矽(silicon oxynitride)、有機材料例如丙烯酸類樹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適合之材料。另請注意,上述之子電極21S、第一走線21C、第一軸向電極21X、第二軸向電 極21Y、第一子電極X1、第一連接線X2、第二子電極Y1以及第二連接線Y2其中至少一者係由奈米金屬線例如奈米銀絲所構成。也就是說,上述第一電極21中的各部件可均由奈米銀絲構成或僅部分由奈米銀絲構成而另一部分由其他的導電材料例如透明導電材料、金屬、金屬網格、導電粒子與奈米碳管,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創作之第一電極21並不以上述第3圖至第5圖所示之型態為限,而上述第3圖至第5圖所示之各種第一電極21的型態亦可視需要應用於後述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當然,第一電極21亦可只是觸控訊號驅動電極或觸控訊號接收電極,例如是觸控訊號接收電極。
下文將針對本創作之不同實施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創作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用以方便在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請參考第6圖至第8圖。第6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第7圖繪示了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一顯示狀況示意圖。第8圖繪示了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另一顯示狀況示意圖。如第6圖至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2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02可更包括一保護層61設置於第一基材41上並覆蓋第一電極21,用以保護第一電極21。保護層61可包括無機材料例如氮化矽、氧化矽與氮氧化矽、有機材料例如丙烯酸類樹脂或其它適合之保護材料,例如有機無機混成材料。保護層61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第一電極21之折射率,用以使較大角度之散射光L2可再被導向法線方向而減少相鄰畫素間的影響(如第7圖所示)。此外,折射率較高之保護層61亦可用以降低全反射角,使得能夠跑出保護層61之散射光L2變少,進而達到降低霧度影響之效果(如第8圖所示)。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保護層61也可視為第三透光材料M3,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3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03可更包括一硬塗層62,設置於第一基材41與第一黏合層51之間。硬塗層62之折射率可小於第一基材41之折射率,用以與第一基材41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此外硬塗層62之折射率亦可大於第一黏合層51之折射率,用以與第一黏合層51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4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係設置於第一基材41之第四面41B上,因此本實施例之第一透光材料M1為第一黏合層51,第二透光材料M2為顯示器90之上基板92,且第三透光材料M3為第一基材41。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第一黏合層51之折射率係大於上基板92之折射率,而第一基材41之折射率係大於第一電極21之折射率,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係設置於第一基材41之第四面41B上,故第一電極21與顯示器90之間的距離可更為縮短,藉此可更進一步改善第一電極21之霧度對於顯示效果的影響。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5與上述第四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05更包括保護層61設置於第一基材41之第四面41B上且覆蓋第一電極2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黏合層51係設置於保護層61與上基板92之間,保護層61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第一黏合層51之折射率,但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之第一透光材料M1為保護層61,而第二透光材料M2為第一黏合層51,保護層61與第一黏合層51可用以形成折 射率搭配效果來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影響。
請參考第12圖。第12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6與上述第五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係直接設置於覆蓋板10之第二面10B上,故可省略上述實施例之第一基材,進而達到整體厚度薄化與結構簡化的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為保護層61,而第二透光材料M2為第一黏合層51,保護層61與第一黏合層51可用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來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影響,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7與上述第五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07可更包括一偏光片94以及一偏光片黏合層95。偏光片94係設置於上基板92之第五面92A之一側,偏光片94具有一第七面94A以及一第八面94B,第七面94A與第八面94B係偏光片94上相對之兩面,第八面94B係面對上基板92,且第一透光材料M1與第二透光材料M2係設置於覆蓋板10與偏光片94之間。偏光片黏合層95係設置於偏光片94與上基板92之間,用以黏合偏光片94與上基板9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可為保護層61,第二透光材料M2可為第一黏合層51,偏光片94之折射率較佳係小於第二透光材料M2之折射率,藉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來更進一步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影響。
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8與上述第七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08可未包括保護層,故第一透光材料M1可為第一黏合層51,而第二透光材料M2可為偏光片94。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之第一黏 合層51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偏光片94之折射率,用以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來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影響。
請參考第15圖。第15圖繪示了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5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09與上述第八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電極21可直接設置於偏光片94之第七面94A上,故可省略上述實施例之第一基材與第一黏合層,進而達到整體厚度薄化與結構簡化的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可為偏光片94,第二透光材料M2可為偏光片黏合層95,偏光片94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偏光片黏合層95之折射率,藉此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來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影響,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16圖。第16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10與上述第九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可設置於偏光片94之第八面94B上。因此,第一電極21可設置於偏光片94與偏光片黏合層95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材料M1可為偏光片黏合層95,第二透光材料M2可為顯示器90之上基板92,偏光片黏合層95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上基板92之折射率,藉此形成折射率搭配效果來降低第一電極21之霧度的影響,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相較於上述第九實施例,本實施例之第一電極21與下基板91之間的距離可更為縮短,故可更進一步改善第一電極21之霧度對於顯示效果之影響。
請參考第17圖與第18圖。第17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一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第18圖繪示了本實施例之電極排列狀況示意圖。如第17圖與第1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11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11可更包括一第二電極31以及一第四透光材料M4。第二 電極31係設置於第一電極21與覆蓋板10之間,第二電極31係與第一電極21電性絕緣,且第二電極31之霧度較佳係小於第一電極21之霧度,藉以降低第二電極31之霧度的影響,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兩者的霧度可以大致上相等,甚至第二電極31的霧度大於第一電極21。第二電極31之材料特性與上述第一電極21相似,故在此並不再贅述。第三透光材料M3與第四透光材料M4可設置於第一電極21與第二電極31之間,第四透光材料M4可設置於第三透光材料M3與第二電極31之間,且第四透光材料M4之折射率較佳係大於第三透光材料M3之折射率,用以降低第二電極31之霧度的影響,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光材料M3可為第二黏合層52,第四透光材料M4可為一第二基材42。第二基材42具有一第九面42A以及一第十面42B,第九面42A與第十面42B係第二基材42上相對之兩面,第十面42B係面對第一基材41。第二基材42之材料特性與上述第一基材41相似,故在此並不再贅述。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二黏合層52係用以黏合第一基材41與第二基材42,第二基材42可再藉由一第三黏合層53與覆蓋板10進行黏合,而第二電極31係設置於第二基材42之第九面42A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亦可視需要將第二電極31設置於第二基材42之第十面42B上,特別是當第二電極31由霧度較高之材料所形成時,例如大於第一電極21之霧度,藉以更接近顯示器,但不以此為限。
如第18圖所示,第一電極21可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21X,各第一軸向電極21X係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電極31可包括複數個第三軸向電極31Y,各第三軸向電極31Y係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軸向電極21X係與第三軸向電極31Y互相交錯且電性絕緣設置。第一軸向電極21X與第三軸向電極31Y可分別為一觸控訊號驅動電極與一觸控訊號接收電極,用以互相搭配進行互電容式觸控偵測,但並不以此為限。各第三軸向電極31Y可與一對應之第二走線31C電性連接,第二走線31C與第三軸向電極31Y其中至 少一者可由奈米金屬線例如奈米銀絲所構成。也就是說,第二電極31可均由奈米銀絲所構成或僅部分由奈米銀絲構成而另一部分由其他的導電材料例如透明導電材料、金屬、金屬網格、導電粒子與奈米碳管,但並不以此為限。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二電極31亦可視需要應用於上述及後述之本創作其他實施例中。
請參考第19圖。第19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二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19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12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觸控裝置112可更包括一遮光層12,設置於裝飾結構11上且位於周圍區R2。遮光層12可包括一深色油墨層、一深色光阻層或一反射層,藉以與使用非黑色裝飾層例如白色裝飾層所形成之裝飾結構11進行搭配,用以產生所需之裝飾效果或/及用以遮蔽覆蓋板10邊緣之漏光現象。在本實施例中,遮光層12與透光區R1之邊緣之間的距離D係小於或等於1.25毫米,且距離D較佳係小於或等於1毫米,且甚至於小於或等於0.35毫米,用以避免當第一電極21的霧度較高而導致光線散射的狀況時於覆蓋板10上之周圍區R2發生漏光現象而影響到顯示效果。本實施例之遮光層12亦可視需要設置於上述或後續之其他實施例中。
請參考第20圖。第20圖繪示了本創作第十三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20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裝置113與上述第十二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之裝飾結構11可由複數層裝飾層堆疊而成。舉例來說,裝飾結構11可包括一第一裝飾層11A以及一第二裝飾層11B互相堆疊,第一裝飾層11A係至少部分設置於第二裝飾層11B與覆蓋板10之間,且第二裝飾層11B靠近透光區R1之一側係內縮於第一裝飾層11A之內。遮光層12係設置於第二裝飾層11B上,且遮光層12係朝透光區R1延伸用以部分覆蓋第一裝飾層11A,用以避免當第一電極21的霧度較高而導致光線散射的狀 況時於第一裝飾層11A未被第二裝飾層11B覆蓋之區域發生漏光現象而影響到顯示效果。此外,觸控裝置113可更包括一內框層13至少部分設置於裝飾結構11與覆蓋板10之間。內框層13可包括深色油墨、深色光阻層或其他具有高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OD)之材料。內框層13係設置於透光區R1與裝飾區R2之交界處,用以更進一步改善因第一電極21之霧度所導致於透光區R1邊緣之漏光現象。本實施例之遮光層12或/及內框層13亦可視需要設置於上述其他實施例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觸控裝置係以霧度大於或等於1%之材料來形成執行觸控功能之電極並利用具有不同折射率之透光材料互相搭配來改善電極之霧度較高的負面影響,藉此達到提升觸控裝置之觸控操作表現以及顯示效果之目的。
10‧‧‧覆蓋板
10A‧‧‧第一面
10B‧‧‧第二面
11‧‧‧裝飾結構
21‧‧‧第一電極
41‧‧‧第一基材
41A‧‧‧第三面
41B‧‧‧第四面
51‧‧‧第一黏合層
52‧‧‧第二黏合層
90‧‧‧顯示器
91‧‧‧下基板
92‧‧‧上基板
92A‧‧‧第五面
92B‧‧‧第六面
93‧‧‧顯示介質
101‧‧‧觸控裝置
M1‧‧‧第一透光材料
M2‧‧‧第二透光材料
M3‧‧‧第三透光材料
Z‧‧‧垂直投影方向

Claims (40)

  1.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覆蓋板,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係該覆蓋板上相對之兩面;一第一電極,設置於該覆蓋板之該第二面之一側,其中該第一電極之一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一第一透光材料,設置於該覆蓋板之該第二面之該側,其中該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透光材料之間;以及一第二透光材料,設置於該覆蓋板之該第二面之該側,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係設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二透光材料之間,且該第一透光材料之折射率係大於該第二透光材料之折射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奈米金屬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之片電阻係小於120歐姆/單位面積(Ω/□)。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該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係該第一基材上相對之兩面,該第三面係面對該覆蓋板,且該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材之該第三面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硬塗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材與該第一黏合層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硬塗層之折射率係小於該第一基材之折射率。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硬塗層之折射率係大於該第一黏合層之折射率。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設置於該覆蓋板與該第一電極之間,其中該第三透光材料之折射率係大於該第一電極之折射率。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黏合層或/及一保護層。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基材,該第一基材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第四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係該第一基材上相對之兩面,該第三面係面對該覆蓋板,且該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材之該第四面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且該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顯示器之上基板。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且該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保護層,且該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一黏合層。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該覆蓋板之該第二面上。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器設置於該覆蓋板之該第二面之該側,其中該顯示器包括:一下基板;以及一上基板,與該下基板相對設置,其中該上基板係設置於該覆蓋板與該下基板之間,該上基板具有一第五面以及一第六面,該第五面與該第六面係該上基板上相對之兩面,該第六面係面對該下基板,且該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該下基板與該覆蓋板之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與該第二透光材料係設置於該上基板與該覆蓋板之間。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偏光片,設置於該上基板之該第五面之一側,該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該第七面與該第八面係該偏光片上相對之兩面,該第八面係面對該上基板,且該第一透光材料與該第二透光材料係設置於該覆蓋板與該偏光片之間。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偏光片之折射率係小於該第二透光材料之折射率。
  2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該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該第七面與該第八面係該偏光片上相對之兩面,且該第七面係面對該覆蓋板。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黏合層。
  2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偏光片,設置於該覆蓋板之該第二面之該側,其中該偏光片具有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該第七面與該第八面係該偏光片上相對之兩面,該第七面係面對該覆蓋板,且該第一電極係設置於該偏光片上。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包括一偏光片黏合層,且該第二透光材料包括一顯示器之上基板。
  2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複數個子電極彼此電性絕緣設置。
  2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至少一觸控訊號驅動電極以及至少一觸控訊號接收電極。
  2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各該第一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各該第二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等第一軸向電極係與該等第二軸向電極互相交錯且電性絕緣設置。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各該第一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子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一連接線設置於兩相鄰之該等第一子電極之間,該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兩相鄰之該等第一子電極,各該第二軸向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二子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線設置於兩相鄰之該等第二子電極之間,該第二連接線電性連接兩相鄰之該等第二子電極。
  2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二電極,設置於該第一電極與該覆蓋板之間,其中該第二電極係與該第一電極電性絕緣,且該第二電極之霧度係小於該第一電極之該霧度。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透光材料以及一第四透光材料,設置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其中該第四透光材料係設置於該第三透光材料與該第二電極之間,且該第四透光材料之折射率係大於該第三透光材料之折射率。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三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黏合層,且該第四透光材料包括一第二基材。
  31. 如請求項28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各該第一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二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三軸向電極,各該第三軸向電極係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等第一軸向電極係與該等第三軸向電極互相交錯且電性絕緣設置。
  3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裝飾結構,設置於該覆蓋板上,用以於該覆蓋板上定義出一透光區以及一周圍區,其中該周圍區係位於該透光區之至少一側。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層,設置於該裝飾結構上,其中該遮光層與該透光區之邊緣之間的距離係小於或等於1.25毫米。
  34. 如請求項33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裝飾結構包括一第一裝飾層以及一第二裝飾層互相堆疊,第一裝飾層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該第二裝飾層與該覆蓋板之間,該遮光層係設置於該第二裝飾層上,且該遮光層係朝該透光區 延伸以部分覆蓋該第一裝飾層。
  35. 如請求項32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內框層,至少部分設置於該裝飾結構與該覆蓋板之間,其中該內框層係設置於該透光區與該裝飾區之交界處。
  3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之片電阻係小於100歐姆/單位面積(Ω/□)。
  3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之片電阻係小於80歐姆/單位面積(Ω/□)。
  3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之該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2%。
  3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之該霧度係大於或等於1.4%。
  4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材料與該第二透光材料係直接相接觸。
TW103209771U 2014-06-03 2014-06-03 觸控裝置 TWM494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771U TWM494961U (zh) 2014-06-03 2014-06-03 觸控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771U TWM494961U (zh) 2014-06-03 2014-06-03 觸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4961U true TWM494961U (zh) 2015-02-01

Family

ID=5301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771U TWM494961U (zh) 2014-06-03 2014-06-03 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49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148B (zh) * 2015-10-21 2017-05-0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感式觸控面板以及壓感式觸控顯示裝置
TWI659341B (zh) * 2018-02-08 2019-05-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
TWI718639B (zh) * 2019-08-23 2021-02-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148B (zh) * 2015-10-21 2017-05-0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壓感式觸控面板以及壓感式觸控顯示裝置
TWI659341B (zh) * 2018-02-08 2019-05-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
TWI718639B (zh) * 2019-08-23 2021-02-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6670A (zh) 觸控裝置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461984B (zh) 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
US9831871B2 (en) Touch panel comprising a piezoelectric material
US10289224B2 (en) Pressure sensing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430661A (zh) 觸控面板
TWI450170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60259447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TWI504983B (zh) 觸控面板
TWM470315U (zh) 觸控面板
US1012047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TW201409114A (zh) 觸控電極裝置
TWM448733U (zh) 多功能單基材的觸控面板
TW201530400A (zh) 觸控裝置
TW201610772A (zh) 觸控面板
TW201545027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I552211B (zh) 觸控電極裝置
TWM494961U (zh) 觸控裝置
TW201530399A (zh) 觸控裝置
TWI472984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567613B (zh) 壓力感測模組以及壓力觸控感測顯示模組
JP3174901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M503608U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201602853A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201504872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