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759U -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759U
TWM493759U TW103214521U TW103214521U TWM493759U TW M493759 U TWM493759 U TW M493759U TW 103214521 U TW103214521 U TW 103214521U TW 103214521 U TW103214521 U TW 103214521U TW M493759 U TWM493759 U TW M4937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4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Min Huang
Seok-Woon Lee
Cheng-I Fu
cheng-yun Wu
Hong-Ru Guo
Original Assignee
Pnl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nl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nl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4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759U/zh
Publication of TWM493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759U/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0001】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特別是有關於在基板及阻隔層之間設置有抗反射層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0002】
近年來,平面顯示技術的發展不斷的推陳出新,其中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又稱為有機電激發光(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OEL),是擁有其它平面顯示器技術不易達到的優點的新一代技術,包括省電、超薄厚度、重量輕、自發光、無視角限制、反應速度快、光電效率高、無需背光結構與彩色濾光片結構、高對比、高輝度效率、高亮度、多色及彩色(RGB)元件製作能力、使用溫度範圍廣等優點,被視為是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平面顯示技術之一。
【0003】
一般而言,通常會將蓋玻璃設置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的有機發光層上,以避免環境中的水氣或雜質進入到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進而影響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品質。如第1圖所示,習知 有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包含有在金屬介電質層上所設置的陽極電極、有機發光層以及陰極電極,藉由在陰極電極及陽極電極間施加電壓差,以使得有機發光層中的電子及電洞結合而發出光線。並且,如前所述,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也可包含有蓋玻璃,以避免空氣或環境中的水氣或雜質影響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品質。此外,在進行蓋玻璃及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封裝時,通常會使用阻隔層(barrier film)(例如為膠體層)來黏固蓋玻璃及發光二極體結構。
【0004】
然而,如第1圖所示,由於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並不具有特定方向,因此光線可區分為正向出光(例如光線L1’)及側向出光(例如光線L2’)。其中,正向出光是指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入射蓋玻璃的角度為零,因此正向出光的光線不會發生折射。側向出光則是指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入射蓋玻璃的角度不為零,因此,如第1圖中光線L2’所示,側向出光的光線在通過膠體及蓋玻璃之介面時會同時存在有折射及反射現象。倘若側向出光的光線從膠體入射蓋玻璃的入射角度大於一臨界角度時,則會在區域B發生全反射現象。如此一來,光線不會穿透蓋玻璃,而是會全部被反射至膠體 或 阻隔層(barrier film)及有機發光層,且反射回有機發光層的光線則可能會被有機發光層反射並通過蓋玻璃而射出(見光線L3’)。此外,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側向光線也可能經全反射而反射至相鄰的有機發光層(見光線L4’)。
【0005】
如此一來,由於前述光線L3’及L4’都有可能會影響到相鄰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亮度,而造成漏光現象(見第2圖中區域A)或是影像模糊(見第3圖)的情況。
【0006】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以解決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所發出之光線因發生全反射而造成漏光或是影像模糊之問題。
【0007】
根據前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第一基板;第一導電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上;有機發光層,設置於第一導電層上;第二導電層,設置於有機發光層上;阻隔層,設置於第二導電層上;抗反射層,設置於阻隔層(barrier film)上;以及第二基板,設置於抗反射層上。其中,抗反射層設置於阻隔層及第二基板之間,用以避免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在阻隔層與第二基板之間產生全反射。
【0008】
其中,第一基板為金屬間介電質層。
【0009】
其中,有機發光層包括依序排列之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電子注入層。
【0010】
其中,第二基板為蓋玻璃或彩色濾光片。
【0011】
其中,第一導電層為陽極電極且第二導電層為陰極電極,或者第一導電層為陰極電極且第二導電層為陽極電極。
【0012】
其中,阻隔層為膠體層。
【0013】
其中,膠體層中的膠體為光固化膠或熱固化膠。
【0014】
其中,抗反射層之折射率係大於1.2。
【0015】
其中,抗反射層是由選自於由氟化鎂(MgF2 )、二氧化矽(SiO2 )、氧化鋁(Al2 O3 )、氟化鈰(CeF3 )、氧化鋯(ZrO2 )、二氧化鈦(TiO2 )、五氧化二鉭(Ta2 O5 )及硫化鋅(ZnS)所組成之族群的材質所構成。
【0016】
其中,抗反射層為透明層。
【0017】
其中,抗反射層是直接設置於第二基板上。
【0018】
其中,抗反射層更同時設置於第二基板之兩側。
【0019】
承上所述,依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0020】
(1) 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藉由設置於阻隔層及第二基板之間的抗反射層,可有效降低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在膠體與第二基板之間發生全反射。
【0021】
(2) 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藉由將抗反射層設置於阻隔層及第二基板之間,可有效解決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會有漏光或是影像模糊之問題。
【0035】
10‧‧‧第一基板
20‧‧‧第一導電層
30‧‧‧有機發光層
31‧‧‧電洞注入層
32‧‧‧電洞傳輸層
33‧‧‧發光層
34‧‧‧電子傳輸層
35‧‧‧電子注入層
40‧‧‧第二導電層
50‧‧‧阻隔層
60‧‧‧第二基板
70‧‧‧抗反射層
L1、L2、L3、L4、L1’、L2’、L3’、L4’‧‧‧光線
A、B‧‧‧區域
【0022】
第1圖係為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剖面示意圖。
【0023】
第2圖係為在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發生漏光現象之照片圖。
【0024】
第3圖係為在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發生影像模糊之照片圖。
【0025】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0026】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有機發光層之剖面示意圖。
【0027】
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所呈現的影像照片圖。
【0028】
請參閱第4圖,其係為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之剖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第一基板10、第一導電層20、有機發光層30、第二導電層40、阻隔層50、第二基板60以及抗反射層70。第一導電層20設置於第一基板10上,有機發光層30設置於第一導電層20上,第二導電層4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上,阻隔層50設置於第二導電層上40,抗反射層70設置於阻隔層50上,而第二基板60設置於抗反射層70上。並且,抗反射層70設置於阻隔層50及第二基板60之間,以避免有機發光層30所發出之光線在阻隔層50與第二基板60之間產生全反射。
【0029】
第一基板20可例如為金屬間介電質層(inter-metal dielectric layer,IMD)。有機發光層30可包括依序排列之電洞注入層31、電洞傳輸層32、發光層33、電子傳輸層34以及電子注入層35(見第5圖)。第二基板60可例如為蓋玻璃。第一導電層20可例如為陽極電極且第二導電層40可例如為陰極電極,或者第一導電層20可例如為陰極電極且第二導電層40可例如為陽極電極。阻隔層50可例如為膠體層。其中,膠體層中的膠體可例如為光固化膠或熱固化膠。上述有機發光層30所包含之層別、光固化膠或熱固化膠之種類及性質為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贅述。
【0030】
在本創作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由於阻隔層50及第二基板60之間設置有抗反射層70,因此,當有機發光層30所發出之光線從阻隔層50入射第二基板60時,光線L3及L4不會發生全反射,而是會直接入射第二基板60,故可大大減低光線發生全反射之機率。因此,可有效避免光線因發生全反射而影響到 相鄰的有機發光層的發光效率。
【0031】
其中,抗反射層70之折射率可例如大於1.2。其中,抗反射層70可例如由選自於由氟化鎂(MgF2 )、二氧化矽(SiO2 )、氧化鋁( Al2 O3 )、氟化鈰(CeF3 )、氧化鋯(ZrO2 )、二氧化鈦(TiO2 )、五氧化二鉭(Ta2 O5 )及硫化鋅(ZnS)所組成之族群的材質所構成。上述抗反射層70之折射率及材質僅為舉例,並不加以限定,任何可達到減低光線發生全反射之抗反射層的折射率及材質皆為本創作所請求保護之技術內容。
【0032】
此外,抗反射層70可例如為透明層,以避免抗反射層70本身之性質影響發光性能。並且,抗反射層70可例如直接設置於第二基板60上。換句話說,在進行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的封裝製程中,可提供其中一面設置有抗反射層70的第二基板60,再將此第二基板60與設置有阻隔層50的發光二極體進行貼合,且抗反射層70與阻隔層50直接接觸,以完成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的封裝。此外,使用者也可以視實際需求將抗反射層70同時設置於第二基板60之兩側。換言之,抗反射層70不僅可設置於阻隔層50及第二基板60之間,也可以設置於第二基板60之另一側(即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之出光側)。
【0033】
請一併參閱第3圖及第6圖,如第3圖所示,在習知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中,由於光線發生全反射現象而影響相鄰有機發光層的發光效率,所以所呈現的影像模糊;而如第6圖所示,本創作由於在有機發光層結構中設置有抗反射層70,因此可有效避免因有機發光層30所發出之光線在阻隔層50與第二基板60之間發生全反射而影響到相鄰有機發光層的發光品質,因此不會產生習知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會有漏光或是影像模糊之問題,所呈現的影像清晰且發光品質良好。
【0034】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第一基板
20‧‧‧第一導電層
30‧‧‧有機發光層
40‧‧‧第二導電層
50‧‧‧阻隔層
60‧‧‧第二基板
70‧‧‧抗反射層
L1、L2、L3、L4‧‧‧光線

Claims (13)

  1. 【第1項】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第一導電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
    一有機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上;
    一第二導電層,設置於該有機發光層上;
    一阻隔層,設置於該第二導電層上;
    一抗反射層,設置於該阻隔層上;以及
    一第二基板,設置於該抗反射層上,
  2. 其中該抗反射層設置於該阻隔層及該第二基板之間,用以避免該有機發光層所發出之光線在該阻隔層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產生全反射。
  3.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基板為一金屬間介電質層。
  4.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依序排列之一電洞注入層、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一電子傳輸層以及一電子注入層。
  5.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二基板為一蓋玻璃或一彩色濾光片。
  6.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導電層為一陽極電極且該第二導電層為一陰極電極,或者該第一導電層為一陰極電極且該第二導電層為一陽極電極。
  7.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阻隔層為一膠體層。
  8.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膠體層中的膠體為光固化膠或熱固化膠。
  9.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抗反射層之折射率係大於1.2。
  10. 【第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抗反射層是由選自於由氟化鎂(MgF2 )、二氧化矽(SiO2 )、氧化鋁( Al2 O3 )、氟化鈰(CeF3 )、氧化鋯( ZrO2 )、二氧化鈦( TiO2 )、五氧化二鉭( Ta2 O5 )及硫化鋅(ZnS)所組成之族群的材質所構成。
  11. 【第1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抗反射層為透明層。
  12. 【第1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抗反射層是直接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
  13. 【第1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其中該抗反射層更同時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兩側。
TW103214521U 2014-08-14 2014-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TWM493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521U TWM493759U (zh) 2014-08-14 2014-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521U TWM493759U (zh) 2014-08-14 2014-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759U true TWM493759U (zh) 2015-01-11

Family

ID=52784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4521U TWM493759U (zh) 2014-08-14 2014-08-14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3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023B (zh) 顯示裝置與光學膜
TWI441790B (zh) A light-transmitting substrate,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 organic LED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96748B (zh) 顯示裝置
TWI554144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495175B (zh)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US10446798B2 (en) Top-emitting WOLED display device
WO202112031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KR10172766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6033885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506835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包含其之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US2013014098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941097B2 (en) Organic luminance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TWM545365U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US202400324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522620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包含其的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US9118034B2 (en) Metal oxide thin film substrate for OLE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27683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22016391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2201545A (zh)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TW201334622A (zh)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TWM493759U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US9688571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extraction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201607097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
US9666835B2 (en) Light extraction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iberglass structure
US20210066664A1 (en) Structure for extracting ligh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