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3546U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3546U
TWM473546U TW102220224U TW102220224U TWM473546U TW M473546 U TWM473546 U TW M473546U TW 102220224 U TW102220224 U TW 102220224U TW 102220224 U TW102220224 U TW 102220224U TW M473546 U TWM473546 U TW M47354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ousing
hous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isposed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ong-Wei Cai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2220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3546U/zh
Priority to CN201320712446.8U priority patent/CN20353311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3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3546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本創作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尤指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腳架支撐機構。
一般筆記型電腦使用時,多放置於桌面上。上蓋掀開後,底座仍保持平放於桌面上。一般而言,當底座平放於桌面上時,底座與桌面之間的間隙狹小,此現象有礙設置於底座內之電子組件散熱。此外,當底座平放於桌面上時,設置於底座上之鍵盤亦呈水平設置,使用者長時間使用鍵盤打字輸入,易引起疲勞感,亦可能造成手部關節的不適。另外,對於某些筆記型電腦,可能因其鉸鏈需要的作動空間,上蓋於相對於底座掀起時,可能與桌面產生碰撞,造成上蓋損傷;並且,此現象亦將限制上蓋於相對於底座開啟的角度。有些筆記型電腦於其底座的底表面設置有腳架,可相對於底座旋轉伸出底表面而提供支撐的功能,或是旋轉以收納於形成於底表面上之凹槽中。透過使用者手動旋轉腳架使得底座能傾斜放置於桌面,以解決前述問題,但此腳架設計仍需使用者額外的操作始能實現,仍有所不便。
鑑於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創作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腳架支撐機構,安裝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該腳架支撐機構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鉸鏈連動,使得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打開時,該腳架支撐機構之支撐件可自動被驅動而提供傾斜支撐功能。
本創作之腳架支撐機構,安裝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該可攜式電 子裝置包含一底座殼體、一上蓋殼體及一鉸鏈,該底座殼體與該上蓋殼體經由該鉸鏈樞接,該底座殼體具有一通孔。該腳架支撐機構包含一支撐件、一彈性件及一驅動件。該支撐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可滑動於該通孔中以伸出該底座殼體。該彈性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緊抵於該支撐件與該底座殼體之間。該驅動件設置於該鉸鏈上並能經由該鉸鏈以與該上蓋殼體一同旋轉,該驅動件用以頂推該支撐件以使該支撐件經由該通孔伸出該底座殼體。其中,當該上蓋殼體相對於該底座殼體旋轉掀開時,該支撐件伸出該底座殼體。藉此,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打開,無需使用者額外的操作,該支撐件受到該驅動件驅動即能自動伸出該底座殼體,以提供該底座殼體傾斜放置、改善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電子裝置之散熱、及避免該上蓋殼體碰撞放置平面(例如桌面)等的功效。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使用本創作之腳架支撐機構,故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自動傾斜放置之功能,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
本創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鉸鏈、一底座殼體、一上蓋殼體及一腳架支撐機構。該鉸鏈包含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及一樞軸,該樞軸連接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以使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可相對旋轉。該底座殼體連接於該第一連接件且具有一底表面、一上表面及一通孔,該上表面相對該底表面,該通孔形成於該底表面。該上蓋殼體連接於該第二連接件且相對於該底座殼體具有一開啟位置及一閉合位置,當該上蓋殼體位於該閉合位置時,該上蓋殼體覆蓋該上表面。該腳架支撐機構包含一支撐件、一彈性件及一驅動件。該支撐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可滑動於該通孔中以伸出該底表面。該彈性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緊抵於該支撐件與該底座殼體之間。該驅動件設置於該鉸鏈上並能經由該鉸鏈以與該上蓋殼體一同旋轉,該驅動件用以頂推該支撐件以使該支撐件經由該通孔伸出該底座殼體。其中,當該上蓋殼體處於該開啟位置時,該支撐件伸出該底表面。同 樣地,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打開,無需使用者額外的操作,該支撐件受到該驅動件驅動即能自動伸出該底座殼體,以提供該底座殼體傾斜放置、改善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電子裝置之散熱、及避免該上蓋殼體碰撞放置平面(例如桌面)等的功效。
關於本創作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創作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5‧‧‧可攜式電子裝置
3‧‧‧桌面
12‧‧‧底座殼體
12a‧‧‧底表面
12b‧‧‧上表面
12c‧‧‧通孔
13‧‧‧鍵盤
14‧‧‧上蓋殼體
15‧‧‧螢幕
16‧‧‧鉸鏈
18‧‧‧腳架支撐機構
20‧‧‧放置角度
22‧‧‧開啟角度
32‧‧‧空間
162‧‧‧第一連接件
162a‧‧‧卡槽
164‧‧‧第二連接件
166‧‧‧樞軸
166a‧‧‧異形截面部
168‧‧‧固定件
168a‧‧‧卡梢
168b‧‧‧第一凸輪面
170‧‧‧旋轉件
170a‧‧‧異形孔
170b‧‧‧第二凸輪面
170c‧‧‧周面
172‧‧‧彈性墊圈組
174‧‧‧固定螺帽
182‧‧‧支撐件
184‧‧‧彈性件
186‧‧‧驅動件
1822‧‧‧桿體
1822a‧‧‧第一端
1822b‧‧‧第二端
1824‧‧‧從動件
1826‧‧‧腳墊
第1圖為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中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鉸鏈與腳架支撐機構之設置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中鉸鏈之***圖。
第4至第6圖為第1圖中可攜式電子裝置放置於桌面上時,鉸鏈與腳架支撐機構之作動側視圖。
第7圖為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設置示意圖。
第8圖為第7圖中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設置剖面圖。
請參閱第1圖,其為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為一筆記型電腦,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可攜式電子裝置1包含一底座殼體12、設置於底座殼體12上之一鍵盤13、一上蓋殼體14、容置於上蓋殼體14上之一螢幕15、二鉸鏈16(以虛線表示其位置於第1圖中)及二腳架支撐機構18(以虛線表示其位置於第1圖中)。底座殼體12及上蓋殼體14經由鉸鏈16樞接,使得底座殼體12及上蓋殼體14能相對旋轉。底座殼體12具有一底表面12a及相對於底表面12a之一上表面12b,鍵盤13位於上表面12b。腳架支撐機構18設置於底座殼體12內並與鉸鏈16連接,使得鉸鏈16作動時能驅動腳架支撐機構18作動。
請亦參閱第2圖及第3圖。第2圖為鉸鏈16與腳架支撐機構18 之設置示意圖,其中底座殼體12及上蓋殼體14均簡化以單一板件表示。第3圖為鉸鏈16之***圖。鉸鏈16包含一第一連接件162、一第二連接件164、一樞軸166、一固定件168、一旋轉件170、一彈性墊圈組172及一固定螺帽174。樞軸166串接第一連接件162、第二連接件164、固定件168、旋轉件170、彈性墊圈組172及固定螺帽174。樞軸166與第一連接件162固定連接,例如鎖固、焊接、緊配等。第二連接件164套於樞軸166上並能相對於樞軸166旋轉。固定件168與第一連接件162連接,其中,固定件168透過卡梢168a***第一連接件162之卡槽162a及套於樞軸166上之結構限制,以能與第一連接件162一同作動(例如相對於第二連接件164一同旋轉)。樞軸166具有一異形截面部166a,旋轉件170對應地具有一異形孔170a,異形孔170a套於異形截面部166a上,使得旋轉件170能與樞軸166及第二連接件164一同旋轉(例如相對於第一連接件162)。
固定件168具有一第一凸輪面168b,旋轉件170對應地具有一第二凸輪面170b,第一凸輪面168b及第二凸輪面170b相匹配,使得第一凸輪面168b與第二凸輪面170b之間具有至少一個相互嚙合位置。當第一連接件162與第二連接件164相對旋轉時,固定件168與旋轉件170亦相對旋轉,第一凸輪面168b及第二凸輪面170b滑動接觸。固定件168與旋轉件170可經由第一凸輪面168b及第二凸輪面170b處於其中一個相互嚙合位置而相互定位。第一連接件162固定連接於底座殼體12上,第二連接件164固定連接於上蓋殼體14上,藉此,上蓋殼體14可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以相對於底座殼體12具有一開啟位置(如第1圖所示)及一閉合位置(如第2圖所示),當上蓋殼體14位於該閉合位置時,上蓋殼體14覆蓋上表面12b。此外,透過固定件168與旋轉件170的自動定位效果(即第一凸輪面168b及第二凸輪面170b相互嚙合),上蓋殼體14與底座殼體12可達到自動鎖定的功能,例如上蓋殼體14處於該閉合位置。關於鉸鏈16之其他作動說明,可參照一般鉸鏈作動機制,此為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不另贅 述。
腳架支撐機構18包含一支撐件182、一彈性件184及一驅動件186。支撐件182包含一桿體1822、一從動件1824及一腳墊1826。桿體1822滑動設置於形成於底座殼體12之底表面12a之一通孔12c中,以能伸出底表面12a。從動件1824設置於底座殼體12內並連接於桿體1822之一第一端1822a,腳墊1826設置於底座殼體12外且連接於桿體1822之一第二端1822b。透過使桿體1822經由通孔12c突出底表面12a之程度,可改變底座殼體12於該處之支撐高度。於本實施例中,從動件1824與桿體1822一體成型,腳墊1826另以軟質材料製作並固定於第二端1822b上,以提供支撐、止滑等功效,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彈性件184套於桿體1822上且緊抵於從動件1824及底座殼體12之間,當支撐件182突出底座殼體12滑動時,從動件1824將壓縮彈性件184,彈性件184因此獲得回彈力,可用以驅使桿體1822縮回底座殼體12。驅動件186設置於鉸鏈16上,以能受到鉸鏈16的驅動而頂推支撐件182之從動件1824以使支撐件182經由通孔12c伸出底座殼體12之底表面12a。於本實施例中,驅動件186直接固定設置於旋轉件170之周面170c上,更精確的說,驅動件186與旋轉件170一體成型,驅動件186位於旋轉件170之外緣處;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藉此,驅動件186能與旋轉件170一同旋轉,驅動件186亦能經由旋轉件170及第二連接件164以與上蓋殼體14一同旋轉。另外,於本實施例中,驅動件186本身為一凸輪結構,位於旋轉件170之周面170c上,其輪廓沿旋轉件170之徑向變化。於本實施例中,於驅動件186頂推從動件1824時,彈性件184可保持從動件1824與驅動件186接觸。
請亦參閱第4至第6圖,第4至第6圖為可攜式電子裝置1放置於桌面3(以鏈線表示)上時,鉸鏈16與腳架支撐機構18之作動側視圖,其中底座殼體12及上蓋殼體14仍均簡化以單一板件表示。如第4圖所示,當上蓋殼體14處於該閉合位置時,驅動件186未接觸到從動件1824,於彈性件 184的作用下,桿體1822縮回底座殼體12,使得僅支撐件182之腳墊1826露出底表面12a,此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放置角度20為0度,開啟角度22亦為0度(即上蓋殼體14與底座殼體12閉合)。其中,為便於說明,放置角度20以桌面3與底表面12a之夾角表示,開啟角度22以圖中用於表示上蓋殼體14及底座殼體12之二板件之夾角表示;於實作上,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如第5圖所示,當上蓋殼體14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掀開時,上蓋殼體14經由第二連接件164、樞軸166帶動旋轉件170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驅動件186即隨著旋轉件170旋轉。於驅動件186接觸從動件1824後,驅動件186透過與從動件1824滑動接觸以頂推支撐件182,使得桿體1822伸出底表面12a。由於驅動件186採凸輪結構實作,故桿體1822伸出底表面12a的長度1822c將隨著上蓋殼體14旋轉而變化,亦即隨開啟角度22而變化。於第5圖中,開啟角度22為90度,放置角度20約為5度,此時,底座殼體12傾斜放置於桌面3上,桌面3與底座殼體12間之空間32增大。如第6圖所示,當上蓋殼體14持續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掀開,驅動件186持續滑動接觸從動件1824以使桿體1822持續伸出底表面12a。於第5圖中,開啟角度22為135度,放置角度20約為10度,此時,桿體1822伸出底表面12a的長度1822c最長,亦即底座殼體12相對於桌面3之傾斜程度最大,桌面3與底座殼體12間之空間32也最大。
於實作上,第6圖所示之上蓋殼體14即處於前述開啟位置(亦如第1圖所示),使用者即可對可攜式電子裝置1進行操作,例如使用鍵盤打字輸入。由於底座殼體12傾斜放置於桌面3上,使用者使用鍵盤時,手部的疲勞度可降低,又桌面3與底座殼體12間之空間32亦有助於自底座殼體12之底表面12a之散熱。補充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以開啟角度22為135度時,設定為上蓋殼體14處於開啟位置,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邏輯上,第5圖所示之上蓋殼體14亦已相對於底座殼體12掀開,此時上蓋殼體14亦可視為另一開啟位置;此時,使用者亦得對可攜式電子裝置1進行操作,傾斜放 置的底座殼體12仍有助於減緩使用者手部的疲勞度,桌面3與底座殼體12間之空間32仍有助於自底座殼體12之底表面12a之散熱。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之腳架支撐機構18透過鉸鏈16驅動,於上蓋殼體14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掀開時自動作動,不待使用者額外操作即可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1傾斜放置的功效,方便使用者使用。此外,本創作之腳架支撐機構18僅桿體1822及腳墊1826會露出於底座殼體12,且於上蓋殼體14與底座殼體12閉合時,腳架支撐機構18僅腳墊1826露出於底座殼體12,故底座殼體12之外觀可保持完整,且可與一般不具可調整腳架之筆記型電腦無異。另外,本創作之腳架支撐機構18結構簡單,無需佔用底座殼體12太多的空間,不會過度影響底座殼體12其他構件之配置。
於前述實施例中,腳架支撐機構18設置於鉸鏈16旁,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請參閱第7圖及第8圖,第7圖為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5之設置示意圖,第8圖為可攜式電子裝置5之設置剖面圖。可攜式電子裝置5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結構大致相同,故可攜式電子裝置5仍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元件符號。為簡化圖面,可攜式電子裝置5之上蓋殼體14與底座殼體12亦以板件表示於圖中。於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5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於可攜式電子裝置5之結構中,腳架支撐機構18設置於鉸鏈16與底座殼體12之間,即支撐件182之從動件1824位於旋轉件170之周面170c與底座殼體12之間。其中,驅動件186及通孔12c之設置位置亦配合調整,以使腳架支撐機構18能正常作動,此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另贅述。藉此,腳架支撐機構18之設置對底座殼體12其他構件之配置影響更小,甚至可忽略。同樣地,當上蓋殼體14自閉合位置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時,旋轉件170隨著上蓋殼體14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驅動件186即隨之旋轉並滑動接觸從動件1824以頂推支撐件182,使得桿體1822伸出底座殼體12之底表面12a,進而達到改變底座殼體12之放置狀態。關於可攜式電子裝置5之其他作動說 明,可直接參閱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簡言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5中,於上蓋殼體14相對於底座殼體12旋轉掀開時,腳架支撐機構18亦自動作動,方便使用者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2‧‧‧底座殼體
12a‧‧‧底表面
12c‧‧‧通孔
14‧‧‧上蓋殼體
16‧‧‧鉸鏈
18‧‧‧腳架支撐機構
162‧‧‧第一連接件
164‧‧‧第二連接件
166‧‧‧樞軸
168‧‧‧固定件
168b‧‧‧第一凸輪面
170‧‧‧旋轉件
170b‧‧‧第二凸輪面
170c‧‧‧周面
172‧‧‧彈性墊圈組
182‧‧‧支撐件
184‧‧‧彈性件
186‧‧‧驅動件
1822‧‧‧桿體
1824‧‧‧從動件

Claims (15)

  1. 一種腳架支撐機構,安裝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底座殼體、一上蓋殼體及一鉸鏈,該底座殼體與該上蓋殼體經由該鉸鏈樞接,該底座殼體具有一通孔,該腳架支撐機構包含:一支撐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可滑動於該通孔中以伸出該底座殼體;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緊抵於該支撐件與該底座殼體之間;以及一驅動件,設置於該鉸鏈上並能經由該鉸鏈以與該上蓋殼體一同旋轉,該驅動件用以頂推該支撐件以使該支撐件經由該通孔伸出該底座殼體;其中,當該上蓋殼體相對於該底座殼體旋轉掀開時,該支撐件伸出該底座殼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腳架支撐機構,該鉸鏈包含一旋轉件,該旋轉件與該上蓋殼體一同相對於該底座殼體旋轉,其中該驅動件設置於該旋轉件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腳架支撐機構,其中該驅動件為一凸輪結構,設置於該旋轉件之周面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腳架支撐機構,其中該支撐件包含一桿體及一從動件,該桿體滑動設置於該通孔中,該從動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連接於該桿體之一第一端,該驅動件透過與該從動件滑動接觸以頂推該支撐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腳架支撐機構,其中該從動件位於該周面與該底座殼體之間。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腳架支撐機構,其中該彈性件套於該桿體上且緊抵於該從動件及該底座殼體之間。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腳架支撐機構,其中該支撐件包含一腳墊,該腳墊設置 於該底座殼體外且連接於該桿體之一第二端。
  8.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鉸鏈,包含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及一樞軸,該樞軸連接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以使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可相對旋轉;一底座殼體,連接於該第一連接件且具有一底表面、一上表面及一通孔,該上表面相對於該底表面,該通孔形成於該底表面;一上蓋殼體,連接於該第二連接件且相對於該底座殼體具有一開啟位置及一閉合位置,當該上蓋殼體位於該閉合位置時,該上蓋殼體覆蓋該上表面;以及一腳架支撐機構,包含:一支撐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可滑動於該通孔中以伸出該底表面;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緊抵於該支撐件與該底座殼體之間;以及一驅動件,設置於該鉸鏈上並能經由該鉸鏈以與該上蓋殼體一同旋轉,該驅動件用以頂推該支撐件以使該支撐件經由該通孔伸出該底座殼體;其中,當該上蓋殼體處於該開啟位置時,該支撐件伸出該底表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鉸鏈包含一旋轉件,該旋轉件經由該第二連接件以與該上蓋殼體一同相對於該底座殼體旋轉,該驅動件設置於該旋轉件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旋轉件套於該樞軸上並經由該樞軸以能與該第二連接件一同相對於該第一連接件旋轉,該驅動件為一凸輪結構,設置於該旋轉件之周面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鉸鏈包含一固定件,該固定 件連接於該第一連接件,該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凸輪面,該旋轉件具有一第二凸輪面,該第一凸輪面匹配該第二凸輪面且與該第二凸輪面滑動接觸,該固定件與該旋轉件經由該第一凸輪面及該第二凸輪面定位。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包含一桿體及一從動件,該桿體滑動設置於該通孔中,該從動件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內並連接於該桿體之一第一端,該驅動件透過與該從動件滑動接觸以頂推該支撐件。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從動件位於該周面與該底座殼體之間。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套於該桿體上且緊抵於該從動件及該底座殼體之間。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包含一腳墊,該腳墊設置於該底座殼體外且連接於該桿體之一第二端。
TW102220224U 2013-10-30 2013-10-30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TWM473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224U TWM473546U (zh) 2013-10-30 2013-10-30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CN201320712446.8U CN203533112U (zh) 2013-10-30 2013-11-12 脚架支撑机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224U TWM473546U (zh) 2013-10-30 2013-10-30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3546U true TWM473546U (zh) 2014-03-01

Family

ID=5041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0224U TWM473546U (zh) 2013-10-30 2013-10-30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3112U (zh)
TW (1) TWM4735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635B (zh) * 2018-01-10 2019-02-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支撐裝置
US11269383B2 (en) 2019-08-05 2022-03-08 Pegat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8029B (zh) * 2015-12-07 2019-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14635B (zh) * 2019-06-19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635B (zh) * 2018-01-10 2019-02-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支撐裝置
US10503214B2 (en) 2018-01-10 2019-12-10 Pegatron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upport device thereof
US11269383B2 (en) 2019-08-05 2022-03-08 Pegat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3112U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66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7903400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tructure
TWI488563B (zh) 周邊輸入裝置
TWI683206B (zh) 電子裝置
US833977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pivoting range
TW201901052A (zh) 轉軸結構
TW200907246A (en) Electronic device illuminator
TWM460317U (zh) 顯示面板裝置
TWM473546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腳架支撐機構
TWI543695B (zh) 電子裝置
TW201419991A (zh) 具有樞接結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484898U (zh) 筆記型電腦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TWI48857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鉸鍊組件
TW201740789A (zh) 支撐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460503U (zh) 鉸鏈組合及滑蓋式電子裝置
TWM577520U (zh) 電子裝置及影像擷取模組
TW202107963A (zh) 電子裝置及樞軸模組
TW201442599A (zh) 電子裝置
TWI515535B (zh) 可支撐顯示裝置的結合裝置以及具有結合裝置的電子裝置
TWI80677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812201B (zh) 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426850B (zh) 電子裝置
TWI647592B (zh) 具有支撐結構的輸入裝置
TWI475358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鍊單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