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6972U -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6972U
TWM446972U TW101217713U TW101217713U TWM446972U TW M446972 U TWM446972 U TW M446972U TW 101217713 U TW101217713 U TW 101217713U TW 101217713 U TW101217713 U TW 101217713U TW M446972 U TWM446972 U TW M4469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diffusing surface
light diffusing
photovoltaic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7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i-Hsiung Lin
Wen-Hsun Y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1217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6972U/zh
Priority to CN 201220726842 priority patent/CN203099648U/zh
Publication of TWM446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697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光電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於回收光能的光電模組。
對於能源需求量在與日俱增的情況下,使用所謂的再生能源成為現今的能源發展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這些再生能源是指理論上可以取之不盡的天然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或是生質能等。其中,關於太陽能的利用更是近幾年來關於能源開發的研究上,相當重要且受歡迎的一環。
目前,建築物內之玻璃窗為了抵擋日間太陽強光,多半會裝設調整室內採光之設施,例如是窗簾或百葉窗來遮蔽太陽強光,此方式雖可遮蔽太陽強光卻也同時浪費了太陽能。由於建築物本身遮蔽物少,若可以利用照射在建築物的陽光,則可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並節省能源。
本創作提供一種光電模組,其可將光線轉換為電能,並將此電能應用於照明或顯示上。
本創作提供一種格柵照明裝置,其可將外界的光線轉換為電能並提供室內照明。
本創作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可將光線轉換為電能並 可顯示文字或圖案。
本創作提出一種光電模組,包括一第一導光板、一光電轉換元件、一第二導光板及一發光元件。第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一側面。入光面與第一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第一側面連接於入光面與第一光擴散面之間。第一導光板適於藉由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線,並且藉由第一光擴散面傳遞第一光線至該第一側面。光電轉換元件,配置於第一側面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線並相應輸出一電能。第二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二側面。出光面與第二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第二側面連接於出光面與第二光擴散面之間。發光元件配置於第二側面旁,並且電連接至光電轉換元件,用以接收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第二光線經由第二側面進入第二導光板,並且被第二光擴散面轉換為一面光源由出光面輸出。
本創作又提出一種格柵照明裝置,包括平行地排列的多個葉片。各葉片包含上述之第一導光板、光電轉換元件、第二導光板及發光元件。
本創作再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呈陣列地排列的多個顯示單元,用以共同顯示一畫面。各顯示單元包含上述之第一導光板、光電轉換元件、第二導光板及發光元件。
基於上述,本創作利用第一導光板收集第一光線後,藉由光電轉換元件轉換為電能以使配置於第二導光板之第二側面旁的發光元件朝第二導光板發出第二光線以轉換為 面光源射出。上述光電模組可應用於格柵照明裝置或是顯示裝置,不但可回收太陽能以節省電力,亦可達到良好的照明或顯示效果。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B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之光電模組100包括一第一導光板110、一光電轉換元件120、一第二導光板130及一發光元件140。
第一導光板110具有一入光面112、一第一光擴散面114以及一第一側面116。入光面112與第一光擴散面114相對設置,且第一側面116連接於入光面112與第一光擴散面114之間。如圖1A所示,當使用光電模組100來集光時,第一導光板110適於藉由入光面112接收一第一光線L1,並且藉由第一光擴散面114傳遞第一光線L1至該第一側面116。
光電轉換元件120配置於第一側面116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線L1並相應輸出一電能。光電轉換元件120可為太陽能晶片或致冷晶片。
第二導光板130具有一出光面132、一第二光擴散面134以及一第二側面136。出光面132與第二光擴散面134相對設置,且第二側面136連接於出光面132與第二光擴 散面13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110與第二導光板130為楔形導光板,但第一導光板110與第二導光板130之種類不以此為限制。第一光擴散面114面向第二光擴散面134設置,且第一導光板110與第二導光板130之間相隔一距離D。
發光元件140配置於第二側面136旁,並且電連接至光電轉換元件120。如圖1B所示,當光電模組100用以照明或顯示時,發光元件140接收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L2,第二光線L2經由第二側面136進入第二導光板130,並且被第二光擴散面134轉換為一面光源A由出光面132輸出。發光元件140可為冷陰極螢光燈(CCFL)、發光二極體(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高分子發光二極體(PLED),但發光元件140之種類不以此為限制。圖1C是圖1A之光電模組之發光元件的俯視圖。如圖1C所示,發光元件140包括多個點光源142,且這些點光源142呈陣列排列。
此外,本實施例之光電模組100更包括一蓄電裝置150,電性連接於光電轉換元件120與發光元件140。光電轉換元件120可將第一光線L1轉換之電能儲存於蓄電裝置150,待發光元件140需要發電時,電能再由蓄電裝置150傳送至發光元件140以發出第二光線L2。在本實施例中,蓄電裝置150設置於光電轉換元件120的一表面上。在另一實施例中,蓄電裝置150設置於第一側面116上,接近於光電轉換元件120,但蓄電裝置150之位置不以此 為限制。
本實施例之光電模組100透過第一導光板110收集外界的第一光線L1(例如是太陽光)並轉換為電能。舉例來說,若將光電模組100設置建築物上,由於建築物本身遮蔽物少,則可利用照射在建築物的陽光,而提高對於太陽能的利用效率。轉換成的電能可儲存於蓄電裝置150內,待需要使用照明時,提供電能至發光元件140,以提供照明或顯示,而達到節省能源的功效。
圖2A至圖2B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2A之光電模組200與圖1A之光電模組100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2A之光電模組200更包括一反射片260,設置於第一光擴散面214與第二光擴散面234之間。當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射至第一光擴散面214或第二光擴散面234時,部份的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會於第一光擴散面214或第二光擴散面234反射,亦有部分的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會穿透第一光擴散面214或第二光擴散面234。設置於第一光擴散面214與第二光擴散面234之間的反射片260可再反射這些穿透的第一光線L1或第二光線L2,而增加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的反射效果,以提高光電模組200之效率。
圖3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3之光電模組300與圖1A之光電模組100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3之光電模組300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362。光學膜片362可設置於入光面312上、出光面332 上或是第一導光板310與第二導光板33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兩光學膜片362分別設置於入光面312上與出光面332上。製造者可視需求選擇不同種類的光學膜片362,舉例來說,若是要設置於入光面312上,可選擇能夠達到聚集光線之效果的光學膜片362,或是,若是要設置於出光面332上,可選擇能夠達到光線均勻化之效果的光學膜片362等。當然,光學膜片362之位置與種類可視不同需求而異,並不以此為限制。
圖4是依照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4之光電模組400與圖1A之光電模組100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4之光電模組400更包括一圖案層464,設置於第二導光板430之第二光擴散面434上。圖案層464上可形成欲展示之文字或圖案,第二光線L2照射至位於第二光擴散面434上之圖案層464後經第二導光板430導出後,適於發出如圖案層464上之圖樣的面光源A。
圖5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5之光電模組500與圖1A之光電模組100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5之光電模組500的第一導光板510與該第二導光板530為平行導光板,而非圖1A之光電模組100中的楔型導光板。並且,第一導光板510及第二導光板530分別更包含多個微結構566,微結構566適於將光線均勻化。這些微結構566可位於第一導光板510之入光面512、第一光擴散面514、第一導光板510內部、第二導光板530之出光面532、第二光擴散面534或第二導光板 530內部。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之微結構566位於入光面512、第一光擴散面514、出光面532與第二光擴散面534上。此外,本實施例之微結構566包括多個V形槽,且入光面512、第一光擴散面514、出光面532與第二光擴散面534上之V形槽的延伸方向實質上相互平行。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微結構之種類、所在的位置及分布走向不以此為限制。
圖6是依照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6之光電模組600與圖5之光電模組500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6之光電模組600的第一光擴散面614面向出光面632設置。本實施例之光電模組600,其第一光線L1射入第一導光板610的光線路徑及第二光線L1射入第二導光板630的光線路徑與圖1之光電模組100相同。但是,在圖6之光電模組600中,自出光面632發出的面光源A會再經過第一導光板610之第一光擴散面614後,由第一導光板610之入光面612射出。
此外,光電模組600更包括一反射片660,反射片660設置於第二光擴散面634旁。當第二光線L2射至第二光擴散面634時,部份的第二光線L2會反射,亦有部分的第二光線L2會穿透第二光擴散面634。這些穿透第二光擴散面634之第二光線L2可被設置於第二光擴散面634旁的反射片660反射回第二導光板630,以降低光損失。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擴散面614亦可面向第二光 擴散面634,且反射片660設置於第一光擴散面614與第二光擴散面634之間。第一導光板610與第二導光板630配置的相對關係與反射片660設置的位置不以此為限制。
圖7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七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7之光電模組700與圖5之光電模組500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7A之光電模組700的第一導光板710與第二導光板730相對兩側之微結構766(本實施例中為V形槽)分別朝實質上垂直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說,第一導光板710的入光面712、第一光擴散面714之微結構766的延伸方向實質上相互垂直,且第二導光板730之出光面732與第二光擴散面734之微結構766的延伸方向實質上亦相互垂直。當然,微結構766的延伸方向可視不同需求而改變,並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微結構之種類、所在的位置及分布走向不以此為限制。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電模組700更包含一中間層780,設置在第一光擴散面714與第二光擴散面734之間,作為支撐或傳遞或擴散光線用途。
圖8是依照本創作之第八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圖8之光電模組與圖7之光電模組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圖8之光電模組800更包括一光學膜片862。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片862設置於入光面812上。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視需求選擇相同或不同種類的光學膜片862設置於入光面812上、出光面832上或是第一導光板810與第二導光板830之間。
圖9A至圖9C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九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在圖9A至圖9C中,光電模組870主要是在上述的光電模組(例如是圖1A之光電模組100)於第一導光板與第二導光板中間設置一中間層880,中間層880可為透光材料作為支撐或傳遞或擴散光線用途,此透光材料可以是實體或空心物體。實體的透光材料可以是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玻璃摻雜物(如擴散材料)或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摻雜物(如擴散材料)。空心的透光材料可以是玻璃支架、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支架、金屬支架或是其他硬質之支架,主要可以讓光束穿越或擴散之功能。圖9A之光電模組870可容置於圖9B所示的一殼體885內,或是可如圖9C所示地將多個光電模組870推疊以形成顯示裝置。
上述之各個實施例的光電模組皆能透過第一導光板收集第一光線L1並轉換為電能。轉換成的電能被提供至發光元件發出第二光線L2至第二導光板而轉換為面光源,以提供照明或顯示,達到節省能源之功效。
上述之各個實施例的光電模組可應用於多種商品。圖10A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種格柵照明裝置的示意圖。圖10B是圖10A之格柵照明裝置的葉片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0A與圖10B,在本實施例中,格柵照明裝置900a以百葉窗為例。本實施例之格柵照明裝置900a包括平行地排列的多個葉片901a。各葉片901a包含一第一導光板910a、一光電轉換元件920a、一第二導光板930a及一發 光元件940a。
在本實施例中,圖10B之葉片901a採用圖2A之光電模組200,但不以此為限。第一導光板910a與第二導光板930a為楔型導光板。第一導光板910a具有一入光面912a、一第一光擴散面914a以及一第一側面916a。入光面912a與第一光擴散面914a相對設置,且第一側面916a連接於入光面912a與第一光擴散面914a之間。第一導光板910a適於藉由入光面912a接收一第一光線L1,並且藉由第一光擴散面914a傳遞第一光線L1至第一側面916a。光電轉換元件920a配置於第一側面916a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線L1並相應輸出一電能。第二導光板930a具有一出光面932a、一第二光擴散面934a以及一第二側面936a。出光面932a與第二光擴散面934a相對設置,且第二側面936a連接於出光面932a與第二光擴散面934a之間。發光元件940a配置於第二側面936a旁,並且電連接至光電轉換元件920a,用以接收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L2。第二光線L2經由第二側面936a進入第二導光板930a,並且被第二光擴散面934a轉換為一面光源A由出光面932a輸出。
本實施例之格柵照明裝置900a白天可用以進行室內導光,夜間進行照明。不但能節省大量的照明電力,亦提升了室內光線的均勻度。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發光元件940a包含可發出紅綠藍色光線(RGB)的點光源942a,格柵照明裝置900a可提供全彩情境照明。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910a之第一光擴散面914a 面向對應的第二導光板930a之第二光擴散面934a。並且葉片901a更包括一反射片960a,設置於第一光擴散面914a與第二光擴散面934a之間,以加強第一光線L1與第二光線L2之反射效果。當然,第一導光板910a與第二導光板930a之配置方式以及反射片960a之位置可視需求調整。
請回到圖10A,本實施例之格柵照明裝置900a更包括一控制模組970a及一感測器980a。控制模組970a連接於這些葉片901a以調整這些葉片901a相對於水平面之傾斜角度。感測器980a設置於這些入光面912a或這些出光面932a至少其中之一且電性連接至控制模組970a,感測器980a用以感測環境光線,控制模組970a根據感測器980a所感測之結果調整這些葉片901a之傾斜角度。若感測器980a設置於入光面912a,可感測太陽光的位置而使葉片901a之入光面912a朝向太陽光,以提高第一光線L1的入射量。若感測器980a設置於出光面934a,可透過感測室內光線的亮暗均勻度,而調整葉片901a角度使出光面934a朝向原本較暗的地方,以使室內光線均勻。此外,控制模組970除了接收感測器980a之感測結果而調整葉片901a傾斜角度之外,操作者亦可透過藍芽、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或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等無線遠端遙控對控制模組970a進行遠端操控,以調整葉片901a之傾斜角度。
除了格柵照明裝置之外,上述之各個實施例的光電模組亦可應用於顯示裝置。圖10C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一實施 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10D是圖10C之顯示裝置之顯示單元的側視示意圖。請參閱圖10C與圖10D,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900b包括呈陣列地排列的多個顯示單元901b,用以共同顯示一畫面。各顯示單元901b包含一第一導光板910b、一光電轉換元件920b、一第二導光板930b及一發光元件940b。
第一導光板910b具有一入光面912b、一第一光擴散面914b以及一第一側面916b。入光面912b與第一光擴散面914b相對設置,且第一側面916b連接於入光面912b與第一光擴散面914b之間。第一導光板910b適於藉由入光面912b接收一第一光線L1,並且藉由第一光擴散面914b傳遞第一光線L1至第一側面916b。光電轉換元件920b配置於第一側面916b旁,用以接收第一光線L1並相應輸出一電能。第二導光板930b具有一出光面932b、一第二光擴散面934b以及一第二側面936b。出光面932b與第二光擴散面934b相對設置,且第二側面936b連接於出光面932b與第二光擴散面934b之間。發光元件940b配置於第二側面936b旁,並且電連接至光電轉換元件920b,用以接收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L2。第二光線L2經由第二側面936b進入第二導光板930b,並且被第二光擴散面934b轉換為一面光源A由出光面932b輸出,以作為構成畫面的一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910b之第一光擴散面914b面向對應的第二導光板930b之出光面932b,也就是說, 自出光面穿出之面光源A會再經過第一導光板910b而從入光面912b離開。顯示單元901b更包括一圖案層964b,顯示裝置900b所顯示的文字或圖像可在第二光擴散面934b上設置圖案層964b。圖案層964b上可形成欲展示之文字或圖案,第二光線L2照射圖案層964b後經第二導光板934b導出,以使顯示裝置900b顯示出欲展示的文字或圖案。或是,發光元件940b可包括多個可發出RGB光線的點光源942b,且這些點光源942b呈陣列排列或馬賽克排列,每個顯示單元901b得以發出多種顏色的光,藉由調整這些點光源942b發出光線的顏色,透過這些不同顏色之光線的排列以顯示出特定的文字或圖像。
本實施例之顯示單元901b更包含一反射片960b,設置於圖案層964b旁,以加強第二光線L2之反射效果。此類顯示裝置900b可設置於大樓外牆,白天時,這些第一導光板910b收集外界的第一光線L1以轉換為電能儲存,夜晚時,可自入光面912b發出面光源A以顯示文字或圖像。或是,若是將此類顯示裝置900b設置於室內,藉由收集室內的第一光線L1轉換為電能後,以帶有文字或圖案的面光源A當作跑馬燈般地輸出回室內。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導光板910b之第一光擴散面914b亦可面向對應的第二導光板930b之第二光擴散面934b。並且,亦可設置反射片960b於第一光擴散面914b與第二光擴散面934b之間,以加強第一光線L1及第二光線L2之反射效果。若是將入光面912b朝向於室外, 出光面932b朝向室內,則可利用室外的第一光線L1轉換成電能後,以帶有文字或圖案的面光源A輸出至室內。直接利用太陽能來當作顯示裝置900b(例如是跑馬燈)的電力來源。當然,上述之光電裝置可應用於其他領域與產品,在此僅以格柵照明裝置與顯示裝置為例,並不以此為限制。
圖10E是圖10C之顯示裝置的顯示一畫面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0E,顯示裝置900b之每一顯示單元901b對應於畫面的一個畫素,透過這些畫素可組成所要顯示之文字或圖案。當然,每一顯示單元901b對應於畫面的畫素數量不以此為限。圖10F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顯示一畫面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0F,在圖10F之顯示裝置900c中,每一顯示單元901c對應於該畫面的三個畫素,這三個畫素可發出例如是紅、綠、藍等顏色,以使顯示裝置900c可顯示出更細緻多彩的畫面。
綜上所述,本創作利用第一導光板收集第一光線後,藉由光電轉換元件轉換為電能以使配置於第二導光板之第二側面旁的發光元件朝第二導光板發出第二光線,以轉換為面光源射出。上述光電模組可應用於格柵照明裝置之葉片或是顯示裝置之顯示單元,不但可回收太陽能以節省電力,亦可達到良好的照明或顯示效果。格柵照明裝置更可藉由感測器及控制模組而可視外界狀況來轉動葉片,可達到自動追日以獲得較多太陽能,或是,自動感測室內光源分佈以調整葉片角度而使室內光線均勻之功效。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L1‧‧‧第一光線
L2‧‧‧第二光線
D‧‧‧距離
A‧‧‧面光源
P‧‧‧畫素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870‧‧‧光電模組
110、310、510、610、710、810、910a、910b‧‧‧第一導光板
112、312、512、612、712、812、912a、912b‧‧‧入光面
114、214、514、614、714、914a、914b‧‧‧第一光擴散面
116、916a、916b‧‧‧第一側面
120、920a、920b‧‧‧光電轉換元件
130、330、430、530、630、730、830、930a、930b‧‧‧第二導光板
132、332、532、632、732、832、932a、932b‧‧‧出光面
134、234、434、534、634、734、934a、934b‧‧‧第二光擴散面
136、936a、936b‧‧‧第二側面
140、940a、940b‧‧‧發光元件
142、942a、942b‧‧‧點光源
150‧‧‧蓄電裝置
260、660、960a、960b‧‧‧反射片
362、862‧‧‧光學膜片
464‧‧‧圖案層
566、766‧‧‧微結構
880‧‧‧中間層
885‧‧‧殼體
900a‧‧‧格柵照明裝置
901a‧‧‧葉片
970‧‧‧控制模組
980‧‧‧感測器
900b、900c‧‧‧顯示裝置
901b、901c‧‧‧顯示單元
圖1A至圖1B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1C是圖1A之光電模組之發光元件的俯視圖。
圖2A至圖2B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七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創作之第八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9A至圖9C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九實施例之一種光電模組的示意圖。
圖10A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種格柵照明裝置的示意圖。
圖10B是圖10A之格柵照明裝置的葉片的示意圖。
圖10C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0D是圖10C之顯示裝置之顯示單元的側視示意圖。
圖10E是圖10C之顯示裝置的顯示一畫面的示意圖。
圖10F是依照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顯示一畫面的示意圖。
L1‧‧‧第一光線
100‧‧‧光電模組
110‧‧‧第一導光板
112‧‧‧入光面
114‧‧‧第一光擴散面
116‧‧‧第一側面
120‧‧‧光電轉換元件
130‧‧‧第二導光板
132‧‧‧出光面
134‧‧‧第二光擴散面
136‧‧‧第二側面
140‧‧‧發光元件

Claims (32)

  1. 一種光電模組,包括:一第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一側面,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一側面連接於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光擴散面之間,該第一導光板適於藉由該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線,並且藉由該第一光擴散面傳遞該第一光線至該第一側面;一光電轉換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側面旁,用以接收該第一光線並相應輸出一電能;一第二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出光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二側面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以及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側面旁,並且電連接至該光電轉換元件,用以接收該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該第二光線經由該第二側面進入該第二導光板,並且被該第二光擴散面轉換為一面光源由該出光面輸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光擴散面面向該第二光擴散面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一光擴散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光擴散面面向該出光面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二光擴散面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間相隔一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導光板更包含多個微結構,位於該入光面或該第一光擴散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微結構包括多個V形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二導光板更包含多個微結構,位於該出光面或該第二光擴散面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微結構包括多個V形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光學膜片,設置於該入光面上、該出光面上或是該第一導光板與該第二導光板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第一導光板或該第二導光板為楔形導光板或平行導光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光電轉換元件為太陽能晶片或致冷晶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發光元件為冷陰極螢光燈(CCFL)、發光二極體(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高分子發光二極體(PLED)。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多個點光源,且該些點光源呈陣列排列。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蓄電裝置,電性連接於該光電轉換元件與該發光元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圖案層,設置於該第二光擴散面上,該第二光線照射該圖案層後經該第二導光板導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電模組,更包括一中間層,設置在該第一光擴散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
  19. 一種格柵照明裝置,包括:多個葉片,平行地排列,各該葉片分別包含:一第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一側面,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一側面連接於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光擴散面之間,該第一導光板適於藉由該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線,並且藉由該第一光擴散面傳遞該第一光線至該第一側面;一光電轉換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側面旁,用以接收該第一光線並相應輸出一電能;一第二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出光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二側面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以及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側面旁,並且電連接至該光電轉換元件,用以接收該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該第二光線經由該第二側面進入該第二導光 板,並且被該第二光擴散面轉換為一面光源由該出光面輸出。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格柵照明裝置,其中各該第一導光板之該第一光擴散面面向對應的該第二導光板之該第二光擴散面。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格柵照明裝置,其中各該葉片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一光擴散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格柵照明裝置,更包括:一控制模組,連接於該些葉片以調整該些葉片相對於水平面之一傾斜角度。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格柵照明裝置,更包括:一感測器,設置於該些入光面或該些出光面其中之一且電性連接至該控制模組,該感測器用以感測環境光線,該控制模組根據該感測器所感測之結果調整該些葉片之該傾斜角度。
  24.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多個顯示單元,呈陣列地排列,用以共同顯示一畫面,各該顯示單元包含:一第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第一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一側面,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一側面連接於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光 擴散面之間,該第一導光板適於藉由該入光面接收一第一光線,並且藉由該第一光擴散面傳遞該第一光線至該第一側面;一光電轉換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側面旁,用以接收該第一光線並相應輸出一電能;一第二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二光擴散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出光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相對設置,且該第二側面連接於該出光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以及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側面旁,並且電連接至該光電轉換元件,用以接收該電能並發出一第二光線,該第二光線經由該第二側面進入該第二導光板,並且被該第二光擴散面轉換為一面光源由該出光面輸出,以作為構成該畫面的一部分。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導光板之該第一光擴散面面向對應的該第二導光板之該第二光擴散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顯示單元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一光擴散面與該第二光擴散面之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導光板之該第一光擴散面面向對應的該第二導光板之該出光面。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 該顯示單元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第二光擴散面旁。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發光元件包括多個點光源,且該些點光源呈陣列排列或馬賽克排列。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顯示單元更包括一圖案層,設置於該第二光擴散面上,該第二光線照射該圖案層後經該第二導光板導出。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顯示單元對應於該畫面的一個畫素。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顯示單元對應於該畫面的多個畫素。
TW101217713U 2012-09-13 2012-09-13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TWM446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7713U TWM446972U (zh) 2012-09-13 2012-09-13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CN 201220726842 CN203099648U (zh) 2012-09-13 2012-12-25 光电模块、格栅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7713U TWM446972U (zh) 2012-09-13 2012-09-13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6972U true TWM446972U (zh) 2013-02-11

Family

ID=48194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7713U TWM446972U (zh) 2012-09-13 2012-09-13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99648U (zh)
TW (1) TWM4469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208B (zh) * 2014-11-12 2016-12-21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706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灯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208B (zh) * 2014-11-12 2016-12-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99648U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5709B2 (en) Photovoltaic cell device with switchable lighting/reflection
JP6703940B2 (ja) 採光装置
Wang et al. Daylighting can be fluorescent: Development of a fiber solar concentrator and test for its indoor illumination
Roseman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ost-effective solar illumination system to bring natural light into the building core
WO2019220656A1 (ja) 照明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US2017000523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hotodiode, display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I642881B (zh) 聚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聚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及聚光型太陽光發電系統
TW200925387A (en) Window blind
TW201131108A (en) Light collector for daylight and LED hybrid illumination system
US8568010B2 (en) Hybrid illu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0076796A2 (en) Solar radiation collector
RU2611688C2 (ru)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е дисп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Xia et al. Research on combined solar fiber lighting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pectral splitting technology
JP5821940B2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TWM446972U (zh) 光電模組、格柵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US10480730B1 (en) Sustainable light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 apparatus
CN213599099U (zh) 具有太阳视觉效果的照明装置
W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fluorescent fiber solar concentrator for remote daylighting
TW201104286A (en) Light collec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2013054380A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7312882B2 (ja) 情報表示装置
KR101080999B1 (ko) 광섬유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JP3190287U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パネ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及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01286120Y (zh) 采用微型自然光收集器的节能移动终端
JP2005072281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