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3663B - 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3663B
TWI843663B TW112138606A TW112138606A TWI843663B TW I843663 B TWI843663 B TW I843663B TW 112138606 A TW112138606 A TW 112138606A TW 112138606 A TW112138606 A TW 112138606A TW I843663 B TWI843663 B TW I8436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 rod
seat
spiral gear
fixed wall
rear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8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福懋
Original Assignee
政華科技展業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政華科技展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政華科技展業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3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3663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包括頭枕本體、控制部承載座與頭枕下載板,控制部承載座上包括電控主機板、電磁馬達、螺旋齒桿驅動部、螺旋齒桿,而兩側與底面包括複數位移導輪與複數被動承載輪;電控主機板驅動電磁馬達帶動螺旋齒桿驅動部驅動螺旋齒桿往復位移,螺旋齒桿連接頭枕下載板的齒桿座,使控制部承載座的位移導輪、被動承載輪隨之往復位移,帶動控制部承載座上的頭枕本體往復位移,達自動牽引頭部平移而拉伸頸椎的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Description

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頸椎自然弧度造型頭枕,特別是指一種自動牽引頭部平移而拉伸頸椎的恢復人體工學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長期的不正常頸椎姿勢,頸部後側的斜方肌肉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狀態,造成的結果依次為:1、肩頸後側斜方肌肉緊張(肩頸痠痛的人斜方肌會有僵硬狀態);2、造成勞損致使頸部前後某些肌肉被動加強或者被拉長、使其收縮無力再造成壓迫神經、血管,影響腦部正常供氧、供血;以及,3、經常性的不良姿勢會使骨骼變形,形成不良身體姿態,如胸椎彎曲、側彎、駝背、高低肩等等,醫療院所多是使用坐姿拉伸動作或牽引設備為病患作矯正或復健;如本案申請人提出的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324511號「三維向量脊椎復健裝置」,但對於頸部、雙肩周邊的肌肉群,需要更能夠支撐、舒緩的裝置。
首要步驟就是具備特殊自然人體工學弧度造型頭枕,作為基本要件,當頸部躺在自然人體工學弧度造型頭枕上時,健康的頸椎弧度就自然形成,再來弧度造型頭枕裡面,隱藏著小動力驅動裝置往返伸展牽引,搭配著下顎固定束帶很巧力的將頸椎間盤鬆開間隙。
慢慢地達成頸椎、反射到腰椎間盤症候群的全方位症狀解除。
再如第201031393號、第I542306號、或第201031393號等專利案,此類專利並無法完全整合到前述的拉伸或牽引設備(例如前述專利案)整合,原因是,這些專利案都是居家使用的枕頭,且是針對靜止、與平躺時的狀態所設計 的功能或結構,對於動態使用中的拉伸動作或牽引設備,並不能輕易地結合;再者,拉伸或牽引設備動作時,是頭、頸、肩或腰椎分別作為軸心,而由其他部位帶動後,例如以頸椎為軸心,腰椎帶動整體脊椎放鬆,因此,這些專利案也沒辦法直接結合在拉伸或牽引設備上。
為了解決上述缺失,本案申請人提出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745257號「頸椎調整墊枕改進結構」,包括墊枕、震動裝置、底座、定位組件與牽引帶,墊枕具有相連的第一支撐部與第二支撐部,內部埋設震動裝置,底部連接底座,藉此,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撐部,頭部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撐部,並以所述側翼部定位避免晃動,則所述牽引帶中段包覆下顎,並將兩端所述對接部分別連接至所述連接部,令頸椎段在人體工學的自然弧度,同步配合所述震動裝置來按摩斜方肌及頸椎段,達成椎間盤、肌腱和韌帶的鬆弛結構。
如圖1至圖3所示,定位組件3具有可調整長短的束帶31,束帶31兩端分別套設第一固定板32與第二固定板33,而第二固定板33連接套管34。復健裝置1至少區分為上段11、中段12、與下段13,上段11一端具有一定位柱111,則定位組件3的套管套設在定位柱111,並將定位桿341鎖入,令套管34固定在定位柱111。
當使用者躺在復健裝置1的墊枕2時,頸部是抵靠在第一支撐部21的第一凹部211上,頭部同時順著第二斜面213躺入第二支撐部22的第二凹部221內,並藉由側翼部222防止頭部晃動,且雙肩會抵靠在第一斜面112,接著,牽引帶23的下顎包覆部231包覆使用者的下顎後,將兩端的對接部232連接至第二支撐部22,而身體與雙腿分別躺在復健裝置1的中段12、與下段13;則復健裝置1的下段13向下擺動時,自然的將腰椎的椎間盤鬆解,連動之順勢力道將頸部椎間盤鬆開,當下段13往上擺動返回時,則將整個身體往頭部方向退回,而墊枕1可將退回力道抵銷,同時,頸椎段因為依靠在第一支撐部21,以最符合人體工學的自 然角度上下擺動,是非常柔和的震動效果,並帶動減少頸部之對映下背部疼痛等問題,更周全迅速有效解決手部痠、痛、麻症候群。
然,上述專利雖解決了拉伸或牽引設備的組合問題,但無法隨時調整頸椎之間的距離,特別是針對頸椎彎曲等狀況,需要經常性的對應不同狀況,調整如上述專利中的束帶31,可是,束帶31必須人工調整,受限於束帶31本身伸縮結構的摩擦力,以及使用者的力量等,無法即時快速的調整束帶31的長短。
有鑑於習用有上述缺點,發明人乃針對前述缺點研究改進之道,終於有本發明產生。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動牽引頭部平移而拉伸頸椎的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行的技術手段包括:一頭整本體、一控制部承載座、與一頭枕下載板,其中:所述頭枕本體底部一側凹設有一位移導輪孔部。
所述控制部承載座連接在該頭枕本體底部,一側設有一第一後固定壁;該控制部承載座包括:一螺旋齒桿驅動部、一電磁馬達、複數位移導輪、複數被動承載輪、與一電控主機板,其中:該螺旋齒桿驅動部一端連接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另一端組合在該第一後固定壁,並延伸設有可往復位移的一螺旋齒桿,該螺旋齒桿朝外延伸的末端設有一連接部。
該電磁馬達與該螺旋齒桿驅動部電性連接,並帶動該螺旋齒桿驅動部驅動該螺旋齒桿往復位移。
該複數位移導輪分別軸設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且鄰近該第一後固定壁處,該等位移導輪介於該頭枕本體的該位移導輪孔部內,且各位移導輪的軸心方向垂直於該控制部承載座。
複數被動承載輪分別設置在該螺旋齒桿驅動部兩側的該控制部程載座底部,該等被動承載輪的軸心方向垂直於該螺旋齒桿驅動部,並平行於該控制部承載座。
該電控主機板設在該控制部程載座上,並與該電磁馬達電性連接,該電控主機板產生一控制訊號控制該電磁馬達。以及, 所述頭枕下載板承載該控制部承載座,一側設有連接該螺旋齒桿的該連接部的一齒桿座。
藉此,該電控主機板驅動該電磁馬達,該電磁馬達帶動該螺旋齒桿驅動部驅動該螺旋齒桿往復位移,因為該螺旋齒桿一端連接該頭枕下載板的該的齒桿座,使得該控制部承載座的該等位移導輪、該等被動承載輪隨著該螺旋齒桿進行往復位移,帶動組合在該控制部承載座的該頭枕本體往復位移,達自動牽引頭部平移而拉伸頸椎的頸椎自然弧度恢復裝置。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頭枕本體設有一第一墊部與一第二墊部,該第一墊部設有一第一凹部,而該第二墊部設有一第二凹部,且該第二墊部的高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一墊部。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該控制部承載座兩側分別設有一側固定壁,該等側固定壁分別設有複數第一定位孔;以及,該頭枕本體兩側設有複數第二定位孔與複數固定元件,該固定元件穿過該第一定位孔並鎖入該第二定位孔,令該頭枕本體組合並固定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頭枕下載板一側末端設有一第二後固定壁,該第二後固定壁設有一限位桿固定孔,該限位桿固定孔設有一限位桿,該限位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螺旋齒桿驅動部。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螺旋齒桿驅動部具有一驅動部固定座,該螺旋齒桿驅動部經一第一軸梢元件軸設在該驅動部固定座,且該驅動部固定座連接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等位移導輪分別經一第二軸梢元件軸設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等被動承載輪分別具有一被動承載輪座,且該等被動承載輪分別經一第三軸梢元件軸設在該被動承載輪座上,以及,該被動承載輪座分別設置在該螺旋齒桿驅動部兩側的該控制部承載座底部。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電控主機板電性連接一個或一個以上之電控旋鈕,該電控旋鈕連接在該第一後固定壁上。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徵可獲得更具體的瞭解,依各附圖說明如下:
1:復健裝置
11:上段
12:中段
13:下段
2:墊枕
21:第一支撐部
211:第一凹部
212:第一斜面
213:第二斜面
22:第二支撐部
221:第二凹部
222:側翼部
23:牽引帶
231:下顎包覆部
232:對接部
3:定位組件
31:束帶
32:第一固定板
33:第二固定板
34:套管
4:頭枕本體
41:第一墊部
411:第一凹部
42:第二墊部
421:第二凹部
43:第二定位孔
44:固定元件
45:位移導輪孔部
5:控制部承載座
51:第一後固定壁
52:側固定壁
521:第一定位孔
53:螺旋齒桿驅動部
531:驅動部固定座
532:第一軸梢元件
533:螺旋齒桿
534:連接部
54:電磁馬達
55:位移導輪
551:第二軸梢元件
56:被動承載輪
561:被動承載輪座
562:第三軸梢元件
57:電控主機板
571:電控旋鈕
6:頭枕下載板
61:第二後固定壁
62:限位桿固定孔
63:限位桿
64:齒桿座
7:復健裝置
71:上段
72:中段
73:下段
a:間距
b:間距
〔圖1〕是習用牽引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中頸椎調整墊枕的立體圖。
〔圖3〕是〔圖1〕的使用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6〕是結合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8A〕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一。
〔圖8B〕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二。
請參閱圖4至圖7所示,可知本發明的結構主要包括:頭枕本體4、控制部承載座5、與頭枕下載板6,其中:頭枕本體4設有第一墊部41與第二墊部42,第一墊部41設有第一凹部411,而第二墊部42設有第二凹部421,且第二墊部42的高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墊部41;且頭枕本體4兩側設有複數第二定位孔43與複數固定元件44,並在頭枕本體4底部一側凹設有位移導輪孔部45。
控制部承載座5連接在頭枕本體4底部,一側設有第一後固定壁51,兩側分別設有一側固定壁52,側固定壁52分別設有複數第一定位孔521,控制部承載座5包括:螺旋齒桿驅動部53、電磁馬達54、複數位移導輪55、複數被動承載輪56、與電控主機板57,其中:螺旋齒桿驅動部53具有驅動部固定座531,螺旋齒桿驅動部53一端經第一軸梢元件532軸設在驅動部固定座531,且驅動部固定座531連接在控制部承載座5上,螺旋齒桿驅動部53另一端組合在第一後固定壁51,並延伸設有可往復位移的螺旋齒桿533,螺旋齒桿533朝外延伸的末端設有連接部534。
電磁馬達54與螺旋齒桿驅動部53電性連接,並帶動螺旋齒桿驅動部53驅動螺旋齒桿533往復位移。
每個位移導輪55分別經第二軸梢元件551軸設在控制部承載座5,且鄰近第一後固定壁51位置處,且各位移導輪55的軸心方向垂直於控制部承載座5。
每個被動承載輪56分別具有對應的被動承載輪座561,且每個被動承載輪56分別經第三軸梢元件562軸設在被動承載輪座561上,以及,被動承載 輪座561分別設置在螺旋齒桿驅動部53兩側的控制部承載座5底部;被動承載輪56的軸心方向垂直於螺旋齒桿驅動部53,並平行於控制部承載座5。
電控主機板57設在控制部承載座5上,並與電磁馬達54電性連接,電控主機板57產生控制訊號控制電磁馬達54,同時,電控主機板57電性連接個或個以上之電控旋鈕571,電控旋鈕571連接在控制部承載座5的第一後固定壁51上。
頭枕下載板6一側末端設有第二後固定壁61,第二後固定壁61設有限位桿固定孔62,限位桿固定孔62設有限位桿63,限位桿63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螺旋齒桿驅動部53,且鄰近第二後固定壁61的一側設有齒桿座64。
本發明組合時,頭枕本體4覆蓋在控制部承載座5上,頭枕本體4的固定元件44分別穿過側固定壁52的第一定位孔521後,鎖入頭枕本體4的第二定位孔43,令頭枕本體4組合並固定在控制部承載座5上,此時,控制部承載座5的各個位移導輪55介於頭枕本體4的位移導輪孔部45內。
接著,將已組合頭枕本體4的控制部承載座5放置在頭枕下載板6,且螺旋齒桿533末端的連接部534連接在頭枕下載板6的齒桿座64。
請同時配合參閱圖7至圖8B,本發明進一步可與一復健裝置7結合,應說明的是,所述復健裝置7指的是具備牽引、或拉伸等結構的復健用床具,或如本案申請人提出的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324511號「三維向量脊椎復健裝置」,有關復健裝置7的結構並非本案技術特徵,在此不再贅述;復健裝置7至少區分為上段71、中段72、與下段73,本發明的頭枕下載板6組合在復健裝置7的上段71。
當使用者躺在復健裝置7時,頸部是抵靠在第二墊部42的第二凹部421上,頭部躺入第一墊部41的第一凹部411內,接著身體與雙腿分別躺在復健裝置7的中段72、與下段73;則電控主機板57驅動電磁馬達54,電磁馬達54帶動 螺旋齒桿驅動部53驅動螺旋齒桿533往復位移,因為螺旋齒桿533一端連接頭枕下載板6的的齒桿座64,使得控制部承載座5的位移導輪55、被動承載輪56隨著螺旋齒桿533進行往復位移,帶動組合在控制部承載座5的頭枕本體4往復位移,達成自動牽引頭部平移而拉伸頸椎的頸椎自然弧度恢復裝置。在調整過程中,經由電控旋鈕571調整電控主機板57的控制訊號,使電磁馬達54帶動帶動螺旋齒桿驅動部53驅動螺旋齒桿533,產生不同的移動間距a、b。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的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實為一具新穎性及進步性的發明,爰依法提出申請發明專利;惟上述說明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依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與範疇所延伸的變化、修飾、改變或等效置換者,亦皆應落入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內。
4:頭枕本體
41:第一墊部
411:第一凹部
42:第二墊部
421:第二凹部
43:第二定位孔
44:固定元件
45:位移導輪孔部
5:控制部承載座
51:第一後固定壁
52:側固定壁
521:第一定位孔
53:螺旋齒桿驅動部
531:驅動部固定座
532:第一軸梢元件
533:螺旋齒桿
534:連接部
54:電磁馬達
55:位移導輪
551:第二軸梢元件
56:被動承載輪
561:被動承載輪座
562:第三軸梢元件
57:電控主機板
571:電控旋鈕
6:頭枕下載板
61:第二後固定壁
62:限位桿固定孔
63:限位桿
64:齒桿座

Claims (8)

  1. 一種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至少包括:一頭枕本體,底部一側凹設有一位移導輪孔部;一控制部承載座,連接在該頭枕本體底部,一側設有一第一後固定壁,其包括;一螺旋齒桿驅動部,一端連接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另一端組合在該第一後固定壁,並延伸設有可往復位移的一螺旋齒桿,該螺旋齒桿朝外延伸的末端設有一連接部;一電磁馬達,與該螺旋齒桿驅動部電性連接,並帶動該螺旋齒桿驅動部驅動該螺旋齒桿往復位移;複數位移導輪,分別軸設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且鄰近該第一後固定壁處,該等位移導輪介於該頭枕本體的該位移導輪孔部內,且各位移導輪的軸心方向垂直於該控制部承載座;複數被動承載輪,分別設置在該螺旋齒桿驅動部兩側的該控制部承載座底部,該等被動承載輪的軸心方向垂直於該螺旋齒桿驅動部,並平行於該控制部承載座;一電控主機板,設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並與該電磁馬達電性連接,該電控主機板產生一控制訊號控制該電磁馬達;一頭枕下載板,一側末端設有第二後固定壁,該第二後固定壁設有限位桿固定孔,該限位桿固定孔設有限位桿,該限位桿延伸方向平行於螺旋齒桿驅動部,且鄰近第二後固定壁一側設有一齒桿座;藉此,該電控主機板驅動該電磁馬達,該電磁馬達帶動該螺旋齒桿驅動部驅動該螺旋齒桿往復位移,因為該螺旋齒桿一端連接該頭枕下載板的該的齒桿座,使得該控制部承載座的該等位移導輪、該等被動承載輪隨著 該螺旋齒桿進行往復位移,帶動組合在該控制部承載座的前述頭枕本體往復位移動,達成自動牽引頭部平移而拉伸頸椎的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頭枕本體設有一第一墊部與一第二墊部,該第一墊部設有一第一凹部,而該第二墊部設有一第二凹部,且該第二墊部的高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一墊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控制部承載座兩側分別設有一側固定壁,該等側固定壁分別設有複數第一定位孔;以及,該頭枕本體兩側設有複數第二定位孔與複數固定元件,該固定元件穿過該第一定位孔並鎖入該第二定位孔,令該頭枕本體組合並固定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頭枕下載板一側末端設有一第二後固定壁,該第二後固定壁設有一限位桿固定孔,該限位桿固定孔設有一限位桿,該限位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螺旋齒桿驅動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螺旋齒桿驅動部具有一驅動部固定座,該螺旋齒桿驅動部經一第一軸梢元件軸設在該驅動部固定座,且該驅動部固定座連接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等位移導輪分別經一第二軸梢元件軸設在該控制部承載座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等被動承載輪分別具有一被動承載輪座,且該等被動承載輪分別經一第三軸梢 元件軸設在該被動承載輪座上,以及,該被動承載輪座分別設置在該螺旋齒桿驅動部兩側的該控制部承載座底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其中該電控主機板電性連接一個或一個以上之電控旋鈕,該電控旋鈕連接在該第一後固定壁上。
TW112138606A 2023-10-06 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TWI843663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3663B true TWI843663B (zh) 2024-05-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5834B (zh) 2019-02-18 2021-07-20 解国强 一种脊柱复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5834B (zh) 2019-02-18 2021-07-20 解国强 一种脊柱复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0384B1 (ko) 척추 교정용 휠백장치
US3420229A (en) Osteopathic device
US20040158176A1 (en) Hot acupressure and massage machine
US8316855B2 (en) Meditation pillow using craniosacral therapy
KR20080042427A (ko) 척추 교정 및 스트레칭을 위한 장치
CN107041804A (zh) 一种头部康复***及其制成的多功能颈椎分型治疗机
CN201328904Y (zh) 振动牵引热疗床
TWI634923B (zh) Human health device
KR20190036643A (ko) 천골부 가압기능이 보강된 심신안정장치
CN108158280B (zh) 一种能五段式调整躺卧角度的人体工学床垫
TWI843663B (zh) 頸椎自然弧度及椎節間隙恢復裝置
CN21022746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行政办公椅
KR102031634B1 (ko) 가변식 마사지 롤러를 구비한 안마의자
KR100390534B1 (ko) 경추 교정기
KR100935803B1 (ko) 경추 지압장치
KR101647461B1 (ko) 안장형 척추 건강 의자
CN207428800U (zh) 水平律动沙发
KR100749454B1 (ko) 척추 및 목디스크 교정장치
CN106236491A (zh) 一种脊椎梳理机
KR102609245B1 (ko) 목 안마장치
KR200216138Y1 (ko) 척추 교정용 의자
KR200404521Y1 (ko) 경추 교정장치
CN211243951U (zh) 一种颈椎牵引枕
CN207768581U (zh) 一种头部康复***及其制成的多功能颈椎分型治疗机
TWI745257B (zh) 頸椎調整墊枕改進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