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730B -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1730B
TWI841730B TW109114868A TW109114868A TWI841730B TW I841730 B TWI841730 B TW I841730B TW 109114868 A TW109114868 A TW 109114868A TW 109114868 A TW109114868 A TW 109114868A TW I841730 B TWI841730 B TW I8417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imag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insula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4200A (zh
Inventor
秋元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4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4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730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縮短發光元件之轉印步驟、提高良率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具備:準備於第1基板上具有包含發光層之半導體層之基板之步驟;準備形成有包含電路元件之電路之第2基板之步驟;於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具有遮光性之層之步驟;於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上形成絕緣膜之步驟;將上述半導體層貼附於形成有上述絕緣膜之上述第2基板之步驟;蝕刻上述半導體層而形成發光元件之步驟;形成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絕緣層之步驟;及將上述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上述電路元件之步驟。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設置於上述發光元件與上述電路元件之間。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電路元件之方式設置。

Description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期望實現一種高亮度、廣視角、高對比度且低消耗電力之薄型圖像顯示裝置。為對應此種市場要求,而推進利用自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之開發。
作為自發光元件,期待使用細微發光元件之微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之顯示裝置之登場。作為使用微LED之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介紹有將各自形成之微LED依序轉印至驅動電路之方法。然而,隨著變為超高畫質或4K、8K等高畫質,若微LED之元件數變多,則各自形成多個微LED並依序轉印至形成有驅動電路等之基板時,轉印步驟需要大量時間。再者,有發生微LED與驅動電路等之連接不良等而產生良率降低之虞。
已知有一種使包含發光層之半導體層於Si基板上生長,且於半導體層形成有電極後,貼合於形成有驅動電路之電路基板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2002-141492號公報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縮短發光元件之轉印步驟,提高良率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具備:準備於第1基板上具有包含發光層之半導體層之基板之步驟;準備形成有包含電路元件之電路之第2基板之步驟;於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具有遮光性之層之步驟;於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上形成絕緣膜之步驟;將上述半導體層貼附於形成有上述絕緣膜之上述第2基板之步驟;蝕刻上述半導體層,形成發光元件之步驟;形成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絕緣層之步驟;及將上述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上述電路元件之步驟。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設置於上述發光元件與上述電路元件之間。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上述電路元件之方 式設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具備:電路元件;第1配線層,其電性連接於上述電路元件;第1絕緣膜,其覆蓋上述電路元件及上述第1配線層;發光元件,其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膜上;具有遮光性之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膜內且上述電路元件與上述發光元件之間;第2絕緣膜,其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至少一部分;及第2配線層,其電性連接於上述發光元件,且配設於上述第2絕緣膜上。上述發光元件包含:第1導電型之第1半導體層;發光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上;及第2導電型之第2半導體層,其設置於上述發光層上,且與上述第1導電型不同。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電路元件之方式設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具備:複數個電晶體;第1配線層,其電性連接於上述複數個電晶體;第1絕緣膜,其覆蓋上述複數個電晶體及上述第1配線層;第1導電型之第1半導體層,其配設於上述第1絕緣膜上;發光層,其配設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上;第2導電型之第2半導體層,其配設於上述發光層上,且與上述第1導電型不同;具有遮光性之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膜內,且設置於上述複數個電晶體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間;第2絕緣膜,其覆蓋上述第1絕緣膜,且覆蓋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至少一部分;第2配線層,其與對應於上述複數個電晶體自上述第2絕緣膜分別露出之、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複數個露出面上所配設之透明電極連接;及通孔,其貫通上述第1絕緣膜及上述第2絕緣膜,將上述第1配線層之配線及上述第2配線層之配線電性連接。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設置於 上述發光元件與上述複數個電晶體之間。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電路元件之方式設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實現縮短發光元件之轉印步驟,提高良率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1:圖像顯示裝置
2:顯示區域
3:電源線
3a:電源端子
4:接地線
4a:GND端子
5:列選擇電路
6:掃描線
7:信號電壓輸出電路
8:信號線
10:像素
20:子像素
20a:子像素
20b:子像素
20B:子像素
20G:子像素
20R:子像素
22:發光元件
24:選擇電晶體
26:驅動電晶體
28:電容器
100:電路基板
101:電路
102:基板
103:電晶體
104:元件形成區域
104b:p型半導體區域
104d:n型半導體區域
104s:n型半導體區域
105:絕緣層
107:閘極
107-1:閘極
107-2:閘極
108:絕緣膜
110:第1配線層
110d:配線
110s:配線
111d:通孔
111d1:通孔
111d2:通孔
111s:通孔
111s1:通孔
111s2:通孔
112:第1層間絕緣膜
112a:第1絕緣層
112b:第2絕緣層
120:遮光層
121:貫通孔
150:發光元件
151:n型半導體層
151a:階差部
152:發光層
153:p型半導體層
153S:發光面
156:第2層間絕緣膜
156a:層間絕緣膜
158:開口
159a:透明電極
159k:透明電極
160:第2配線層
160a:配線
160a1:配線
160a2:配線
160k:配線
161d:通孔
161k:通孔
170:表面樹脂層
172:發光電路部
180:彩色濾光片
181:遮光部
182:色轉換部
183:色轉換層
183B:色轉換層
183G:色轉換層
183R:色轉換層
184:濾光片層
186:玻璃基板
188:透明薄膜接著層
201:圖像顯示裝置
203:電晶體
203-1:電晶體
203-2:電晶體
204:元件形成區域
204-1:元件形成區域
204-2:元件形成區域
204b:n型半導體區域
204d:p型半導體區域
204s:p型半導體區域
205:列選擇電路
206:掃描線
207:信號電壓輸出電路
208:信號線
220:子像素
222:發光元件
224:選擇電晶體
226:驅動電晶體
228:電容器
250:發光元件
251:n型半導體層
251S:發光面
252:發光層
253:p型半導體層
253a:階差部
258:開口
260:第2配線層
260a:配線
260k:配線
261a:通孔
310:第1配線層
310d1:配線
310d2:配線
310s:配線
320:子像素群
320a:子像素群
321-1:貫通孔
321-2:貫通孔
340:緩衝層
340a:緩衝層
350:半導體層
350a:半導體層
351:n型半導體層
351S1:發光面
351S2:發光面
352:發光層
353:p型半導體層
356:第2層間絕緣膜
358-1:開口
358-2:開口
359a1:透明電極
359a2:透明電極
359k:透明電極
360:第2配線層
360a1:配線
360a2:配線
360k:配線
361a1:通孔
361a2:通孔
361d1:通孔
361d2:通孔
401:圖像顯示裝置
402:圖像顯示模組
470:控制器
501:圖像顯示裝置
502:圖像顯示模組
510:I/O電路
520:接收部
522:天線
530:信號處理部
540:匯流排
570:控制器
580:訊框記憶體
1001:結晶生長用基板
1100:電路基板
1100a:電路基板
1112a:第1絕緣層
1120:遮光層
1140:緩衝層
1150:半導體層
1151:n型半導體層
1152:發光層
1153:p型半導體層
1190:支持基板
1192:構造體
1194:半導體生長基板
1194a:半導體生長基板
1294:半導體生長基板
3100a:電路基板
3351a1:n型半導體層
3351a2:n型半導體層
3351S1:發光面
3351S2:發光面
Cm:電容器
T1:選擇電晶體
T2:驅動電晶體
X:軸
Y:軸
Z:軸
圖1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變化例之1者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變化例之1者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3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模式性方塊圖。
圖4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4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5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5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5C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 圖。
圖5D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6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6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7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7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8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變化例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8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變化例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8C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變化例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9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立體圖。
圖10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1A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1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1C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1D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2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3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模式性方塊圖。
圖14A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4B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4C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5A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5B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5C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6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7A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7B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8A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8B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9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0A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0B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1係例示像素LED元件之特性之圖表。
圖22係例示第4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方塊圖。
圖23係例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方塊圖。
圖24係模式性例示第1~第3實施形態及該等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立體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另,圖式為模式性或概念性者,各部分之厚度與寬度之關係、部分間之大小比例等未必與實際者相同。又,表示相同部分之情形時,亦有彼此之尺寸或比例根據圖式而不同表示之情形。
另,本案說明書與各圖中,對於已出現之圖中與上述者同樣之要件標註相同符號,且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例示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係模式性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子像素20之構成。構成圖像顯示裝置所示圖像之像素10由複數個子像素20構成。
以下,有使用XYZ之3維座標系進行說明之情形。子像素20排列於2維平面上。將排列有子像素20之2維平面設為XY平面。子像素20沿X軸方向及Y軸方向排列。
子像素20具有與XY平面大致平行之發光面153S。發光面153S主要向與XY平面正交之Z軸之正方向輸出光。
圖1係模式性顯示將子像素20以與XZ平面平行之面切斷之情形之剖面。
如圖1所示,圖像顯示裝置之子像素20具備電晶體103、第1之配線層(第1配線層)110、第1層間絕緣膜(第1絕緣膜)112、遮光層120、發光元件150、第2層間絕緣膜(第2絕緣膜)156、第2之配線層(第2配線層)160、及通孔161d。子像素20進而具備彩色濾光片180。彩色濾光片(波長轉換構件)180介隔透明薄膜接著層188,設置於表面樹脂層170上。表面樹脂層170設置於發光元件150、第2層間絕緣膜156及配線層160上。
電晶體103形成於基板102。於基板102,除了電晶體103外,形成其他電晶體或電阻、電容器等電路元件,藉由配線等構成電路101。例如,電晶體103對應後述圖3所示之驅動電晶體26,其他選擇電晶體24或電容器28等為電路元件。以下,電路101為包含形成有電路元件之元件形成區域104、絕緣層105、配線層110、連接配線層110與電路元件之通孔、及將電路元件間等絕緣之絕緣膜108者。
有包含基板102、電路101及第1層間絕緣膜112等其他構成要件,且稱為電路基板100之情形。此外,於下文加以詳述,於第1層間絕緣膜112中設置有遮光層120,電路基板100包含遮光層120。
電晶體103包含p型半導體區域104b、n型半導體區域104s、104d、及閘極107。閘極107介隔絕緣層105,設置於p型半導體區域104b之上。絕緣層105為將元件形成區域104與閘極107絕緣,且充分取得與相鄰之其他電路元件之絕緣而設置。若對閘極107施加電壓,則可於p型半導體區域104b形成通道。電晶體103為n通道電晶體,例如為n通道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元件形成區域104設置於基板102。基板102例如為Si基板。元件形成區域104包含p型半導體區域104b、與n型半導體區域104s、104d。p型半導體區域104b設置於基板102之表面附近。n型半導體區域104s、104d於p型半導體區域104b內,於p型半導體區域104b之表面附近彼此隔開而設 置。
於基板102之表面,設置有絕緣層105。絕緣層105覆蓋元件形成區域104,亦覆蓋p型半導體區域104b及n型半導體區域104s、104d。絕緣層105例如為SiO2。絕緣層105亦可為對應於覆蓋之區域,包含SiO2或Si3N4等之多層絕緣層。絕緣層105亦可包含具有高介電常數之絕緣材料層。
介隔絕緣層105,於p型半導體區域104b之上設置有閘極107。閘極107設置於n型半導體區域104s、104d間。閘極107例如為多結晶Si。閘極107亦可包含較多結晶Si更低電阻之矽化物等。
該例中,閘極107及絕緣層105以絕緣膜108覆蓋。絕緣膜108例如為SiO2或Si3N4等。為於形成配線層110時將表面平坦化,亦可進而設置PSG(Phosphorus Silicon Glass:磷矽玻璃)或BPSG(Boron Phosphorus Silicon Glass:硼磷矽玻璃)等有機絕緣膜。
於絕緣膜108,形成有通孔111s、111d。於絕緣膜108上,形成有第1配線層(第1配線層)110。第1配線層110包含電位可不同之複數條配線,包含配線110s、110d。另,如此,於圖1之後之剖視圖中,配線層為將符號顯示於該配線層所含之1條配線之橫位置者。
通孔111s、111d分別設置於配線層110之配線110s、110d與n型半導體區域104s、104d之間,且將該等電性連接。配線層110及通孔111s、 111d由例如Al或Cu等金屬形成。配線層110及通孔111s、111d亦可包含高熔點金屬等。
於絕緣膜108及配線層110上,設置有第1層間絕緣膜112。第1層間絕緣膜112亦作為電路基板100中保護其表面之保護膜發揮功能。
第1層間絕緣膜112包含複數個絕緣層。複數個絕緣層為第1絕緣層112a及第2絕緣層112b。第1絕緣層112a覆蓋絕緣膜108及第1配線層110。於第1絕緣層112a上,設置有遮光層120。第2絕緣層112b設置於遮光層120上。遮光層120設置於第1絕緣層112a與第2絕緣層112b之間。
第1絕緣層112a及第2絕緣層112b可以相同材料形成,亦可以不同材料形成。例如,亦可第1絕緣層112a以PSG或BPSG等形成,第2絕緣層112b以SOG(Spin On Glass:旋塗式玻璃)等形成。第2絕緣層112b於遮光層120具有導電性之情形時,將設置於遮光層120上之發光元件150與遮光層120絕緣。第2絕緣層112b具有用以晶圓接合而平坦化之面。
具有遮光性之層即遮光層120具有與XY平面大致平行之平面。遮光層120以覆蓋電晶體103或因光照射而進行錯誤動作等之電路元件整體之方式設置。該例中,遮光層120至少覆蓋驅動發光元件150之電晶體103之整體。較佳為遮光層120覆蓋子像素20整體,進而較佳為覆蓋電路基板100整體。
遮光層120抑制自發光元件150發出之散射光到達設置於遮光層120下方之電晶體103等電路元件,防止電路元件進行錯誤動作等。較佳為遮光層120具有光反射性。藉由遮光層120具有光反射性,而將自發光元件150向下方散射之光向上方之發光面側反射,藉此可提高發光元件150之發光效率。
遮光層120藉由將自發光元件150發出之散射光遮光之材料形成。遮光層120可藉由包含例如Al或Ag等金屬材料,而具有光反射性。
遮光層120為金屬等導電性材料之情形時,可不連接於任一電位,亦可連接於任一適當電位。例如,該例中,亦可將遮光層120連接於GND(Ground:接地)線4(圖3)之電位、或連接於電源線3(圖3)之電位。該情形時,亦可將遮光層120作為GND線4或電源線3之輔助配線活用。
相對於基準電位即GND線之電壓值不限於上述,可任意設定適當值。由於遮光層120可遍及所有子像素20設置,故藉由將相對於基準電位具有一定電位之電壓施加於遮光層120,可具有抑制因電路元件之動作引起電磁輻射之效果。
遮光層120具有貫通孔121。貫通孔121於XY俯視時,設置於與配線110d對應之位置。通孔161d***通於貫通孔121。於貫通孔121與通孔161d間,填充有第2絕緣層112b之材料,通孔161d及遮光層120電性絕緣。
發光元件150包含n型半導體層(第1半導體層)151、發光層152、及p型半導體層(第2半導體層)153。n型半導體層151、發光層152及p型半導體層153自電路基板100之第1層間絕緣膜112向Z軸之正方向,即向發光面153S依序積層。即,該例中,於第1層間絕緣膜112之第2絕緣層112b上,設置有發光元件150之n型半導體層151。
發光元件150於XY俯視時,具有例如大致正方形或長方形狀,但角部亦可變圓。發光元件150於XY俯視時,亦可具有橢圓形狀或圓形狀。藉由適當選定俯視時之發光元件之形狀或配置等,而提高佈局之自由度。n型半導體層151於該例中,具有於X軸方向延伸於第2絕緣層112b上之階差部151a。
對於發光元件150,較佳使用例如InXAlYGa1-X-YN(0≦X,0≦Y,X+Y<1)等氮化物半導體。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150係所謂藍色發光二極體,發光元件150發出之光的波長為例如467nm±20nm左右。發光元件150發出之光的波長亦可設為410nm±20nm左右之藍紫發光。發光元件150發出之光的波長不限於上述值,可設為適當者。
第2層間絕緣膜156覆蓋第1層間絕緣膜112及發光元件150。第2層間絕緣膜156較佳藉由白色樹脂形成。白色樹脂可藉由例如將細微化成適當粒徑之氧化鈦等之散亂粒子分散於有機材料中而實現。藉由將第2層間絕緣膜156設為白色樹脂,可使發光元件150於橫向或下方向發出之光反 射,並實質性提高發光元件150之亮度。
第2層間絕緣膜156亦可為黑色樹脂。藉由將第2層間絕緣膜156設為黑色樹脂,而抑制子像素內之光的散射,更有效地抑制雜散光。抑制雜散光之圖像顯示裝置可顯示更清晰之圖像。
第2層間絕緣膜156亦具有保護發光元件150,且使表面平坦化用以使配線層160形成於第2層間絕緣膜156上之功能。
第2層間絕緣膜156具有開口158。開口158藉由去除發光元件150上方之第2層間絕緣膜156之一部分而形成。開口158以發光面153S自第2層間絕緣膜156露出之方式形成。發光面153S係與p型半導體層153之面中相接於發光層152之面對向的面。發光面153S較佳進行粗面加工。發光元件150於發光面153S經粗面化之情形時,可提高光之取出效率。
貫通第2層間絕緣膜156,設置有通孔161k。通孔161k之一端連接於階差部151a。
通孔161d貫通第1層間絕緣膜112、第2層間絕緣膜156及遮光層120而設置。如上所述,通孔161d藉由第1層間絕緣膜112而自遮光層120絕緣,通孔161d之一端連接於配線110d。
配線層160設置於平坦化之第2層間絕緣膜156上。配線層160包含配 線160a、160k。配線160a延伸至開口158而形成,配線160a之頂端連接於發光面153S。配線160a雖於圖中未顯示,但連接於對子像素20供給電源之電源線。
配線160k連接於通孔161k、161d之另一端。因此,發光元件150之n型半導體層151經由通孔161k、161d及配線160k、110d,電性連接於電晶體103之主電極。
如此,發光元件150之p型半導體層153經由配線160a,連接於電源線。發光元件150之n型半導體層151經由通孔161k、配線160k、通孔161d及配線110d,電性連接於電晶體103之汲極電極。
表面樹脂層170覆蓋第2層間絕緣膜156及第2配線層160。表面樹脂層170為透明樹脂,具有保護第2層間絕緣膜156及配線層160,且用以接著彩色濾光片180之平坦化面。
彩色濾光片180包含遮光部181與色轉換部182。色轉換部182根據發光面153S之形狀,設置於發光元件150之發光面153S之正上。於彩色濾光片180中,色轉換部182以外之部分設為遮光部181。遮光部181為所謂之黑矩陣,可減少因自相鄰之色轉換部182發出之光的混色等引起之滲色,顯示清晰圖像。
色轉換部182設為1層或2層。圖1顯示有2層之部分。1層或2層由子像 素20發出之光的顏色,即波長決定。子像素20之發光色為紅或綠之情形時,色轉換部182較佳為2層。子像素20之發光色為藍之情形時,較佳為1層。
色轉換部182為2層之情形時,更接近發光元件150之第1層為色轉換層183,第2層為濾光片層184。即,濾光片層184積層於色轉換層183上。
色轉換層183係將發光元件150發出之光的波長轉換成期望波長之層。發出紅光之子像素20之情形時,將發光元件150之波長為467nm±20nm之光轉換成例如630nm±20nm左右波長之光。發出綠光之子像素20之情形時,將發光元件150之波長為467nm±20nm之光轉換成例如532nm±20nm左右波長之光。
濾光片層184將色轉換層183中未進行色轉換而殘留之藍色發光之波長成分切斷。
子像素20發出之光的顏色為藍色之情形時,子像素20可經由色轉換層183輸出光,亦可不經由色轉換層183而直接輸出光。發光元件150發出之光的波長為467nm±20nm左右之情形時,子像素20亦可不經由色轉換層183而輸出光。將發光元件150發出之光的波長設為410nm±20nm之情形時,為將輸出光之波長轉換成467nm±20nm左右,較佳設置1層色轉換層183。
藍色子像素20之情形時,子像素20亦可具有濾光片層184。藉由於藍色子像素20設置濾光片層184,而抑制於發光元件150之表面產生之微小外光反射。
(變化例)
對子像素之構成之變化例進行說明。
圖2A及圖2B係分別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變化例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A之後的子像素之剖視圖中,為了避免煩雜,而省略表面樹脂層170及彩色濾光片180之顯示。無特別記載之情形時,於第2層間絕緣膜及第2配線層上,設置表面樹脂層及彩色濾光片。對於後述其他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情形亦同樣。
圖2A之情形時,變化例1之子像素20a之發光元件150與配線160a1之連接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圖2B之情形時,變化例2之子像素20b之層間絕緣膜156a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發光元件150與配線160a2之連接方法不同。任一例之其他構成要件皆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對相同構成要件標註相同符號,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2A所示,子像素20a包含配線160a1及配線160k、透明電極159a及透明電極159k。發光元件150之發光面153S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較佳為經粗面化。
配線160a1連接於後述圖3所示之電源線3。於配線160a1上,設置有透明電極159a。透明電極159a遍設於發光面153S上之整體。透明電極159a設置於配線160a1與發光面153S間,透明電極159a將配線160a1與發光面153S電性連接。透明電極159k設置於配線160k上。
本變化例之子像素20a中,藉由於發光面153S上設置透明電極159a,而可增大與p型半導體層153之連接面積,且可提高發光效率。將發光面153S設為粗面之情形時,可增大發光面153S與透明電極159a之連接面積,且可減少接觸電阻。
如圖2B所示,子像素20b中,第2層間絕緣膜156a為透明樹脂。發光元件150介隔透明之層間絕緣膜156a,自發光面153S發光。發光面153S經由接觸孔,連接於第2配線層160之配線160a2。
本變化例之子像素20b中,由於發光元件150介隔層間絕緣膜156a自發光面153S發光,故可省略於層間絕緣膜156a形成開口之步驟及將發光面153S粗面化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可包含上述所示之子像素20、20a、20b之構成之任一者。
圖3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模式性方塊圖。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1具備顯示區域2。於顯示區 域2排列有子像素20。子像素20例如柵格狀排列。例如,子像素20沿X軸排列n個,沿Y軸排列m個。
像素10包含發出不同顏色光之複數個子像素20。子像素20R發出紅色光。子像素20G發出綠色光。子像素20B發出藍色光。藉由3種子像素20R、20G、20B以期望之亮度發光,而決定1個像素10之發光色及亮度。
1個像素10包含3個子像素20R、20G、20B,子像素20R、20G、20B例如該例般,於X軸上直線狀排列。各像素10可相同色之子像素排列於相同行,亦可如該例般,每行排列不同色之子像素。
圖像顯示裝置1進而具有電源線3及接地線4。電源線3及接地線4沿子像素20之排列而柵格狀佈線。電源線3及接地線4電性連接於各子像素20,自連接於電源端子3a與GND端子4a間之直流電源對各子像素20供給電力。電源端子3a及GND端子4a分別設置於電源線3及接地線4之端部,且與設置於顯示區域2之外部之直流電源電路連接。電源端子3a以GND端子4a為基準,供給正電壓。
圖像顯示裝置1進而具有掃描線6及信號線8。掃描線6在與X軸平行之方向佈線。即,掃描線6沿子像素20之列方向之排列而佈線。信號線8在與Y軸平行之方向佈線。即,信號線8沿子像素20之行方向之排列而佈線。
圖像顯示裝置1進而具有列選擇電路5及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列選擇電路5及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沿顯示區域2之外緣設置。列選擇電路5沿顯示區域2之外緣之Y軸方向設置。列選擇電路5經由掃描線6電性連接於各行之子像素20,對各子像素20供給選擇信號。
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沿顯示區域2之外緣設置。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沿顯示區域2之外緣之X軸方向設置。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經由信號線8電性連接於各列之子像素20,且對各子像素20供給信號電壓。
子像素20包含發光元件22、選擇電晶體24、驅動電晶體26、及電容器28。圖3中,有選擇電晶體24顯示為T1,驅動電晶體26顯示為T2,電容器28顯示為Cm之情形。
發光元件22串聯連接於驅動電晶體26。本實施形態中,驅動電晶體26為n通道MOSFET,於驅動電晶體26之主電極即汲極電極,連接有發光元件22之n電極即陰極電極。發光元件22及驅動電晶體26之串聯電路連接於電源線3與接地線4之間。驅動電晶體26對應圖1等之電晶體103,發光元件22對應圖1等之發光元件150。藉由施加於驅動電晶體26之閘極-源極間之電壓,而決定流動於發光元件22之電流,發光元件22以與流動之電流相應之亮度發光。
選擇電晶體24經由主電極連接於驅動電晶體26之閘極電極與信號線8之間。選擇電晶體24之閘極電極連接於掃描線6。於驅動電晶體26之閘極 電極與接地線4間,連接有電容器28。
列選擇電路5自m列子像素20之排列中選擇1列,對掃描線6供給選擇信號。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對選擇之列的各子像素20供給具有所需之類比電壓值之信號電壓。對選擇之列的子像素20之驅動電晶體26之閘極-源極間施加信號電壓。信號電壓由電容器28保持。驅動電晶體26於發光元件22流動與信號電壓相應之電流。發光元件22以與流動於發光元件22之電流相應的亮度發光。
列選擇電路5依序切換選擇之列而供給選擇信號。即,列選擇電路5掃描排列有子像素20之列。與信號電壓相應之電流,流動於依序掃描之子像素20之發光元件22並發光。各像素10以由RGB各色之子像素20發出之發光色及亮度決定之發光色及亮度發光,而於顯示區域2顯示圖像。
對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4A~圖7B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如圖4A所示,準備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具有於結晶生長用基板(第1基板)1001上生長之半導體層1150。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例如為Si基板或藍寶石基板等。較佳使用Si基板。
該例中,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一面,形成有緩衝層1140。緩衝層1140較佳使用AlN等氮化物。緩衝層1140於使GaN磊晶生長時,用以緩 和GaN之結晶與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界面的不一致而使用。
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中,於緩衝層1140上,自緩衝層1140側起依序積層p型半導體層1153、發光層1152及n型半導體層1151。對於半導體層1150之生長,使用例如氣相生長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較佳使用有機金屬氣相生長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法)。半導體層1150例如為InXAlYGa1-X-Y(0≦X,0≦Y,X+Y<1)等。
半導體層1150亦可不經由緩衝層1140,形成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上。
如圖4B所示,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a中,半導體層1150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上,自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側,依序積層有p型半導體層1153、發光層1152及n型半導體層1151。以下,對介隔緩衝層1140積層有半導體層1150時之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之情形進行說明,但無緩衝層1140之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a之情形亦可同樣製造。
如圖5A所示,準備電路基板(第2基板)1100。電路基板1100於子像素20之構成中具有圖1等說明之電路101。電路基板1100中,電路101由第1絕緣層1112a覆蓋。第1絕緣層1112a之表面平坦化。
如圖5B所示,於第1絕緣層1112a上形成遮光層1120。遮光層1120為金屬之情形時,遮光層1120藉由濺鍍等形成。遮光層1120為金屬以外之情 形時,遮光層1120以適當方法形成於電路基板1100上。
遮光層1120較佳為遍及電路基板1100之整面而形成。電路基板1100具有供複數個圖像顯示裝置用之電路101之情形時,按各電路101遍及電路101之整面而形成。
如圖5C所示,圖5B之遮光層1120於XY俯視時於適當位置形成貫通孔121,為具有貫通孔121之遮光層120。該例中,貫通孔121之位置為插通通孔161d(圖1)之位置。貫通孔121之形成根據遮光層1120之材質,選擇適當方法。遮光層1120為Al或Ag等金屬之情形時,於曝光顯影後使用乾蝕刻形成貫通孔121。
如圖5D所示,以覆蓋遮光層120及自貫通孔121露出之第1絕緣層112a之方式,形成第2絕緣層112b。另,第1絕緣層112a係遮光層120於第1絕緣層1112a上經形成處理後之絕緣層。第2絕緣層112b塗佈於遮光層120及第1層間絕緣膜112上後,進行焙燒。其後,需要進而平坦化之情形時,亦可使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等,進而將表面平坦化。如此,準備電路基板1100a。電路基板1100a係於電路基板1100上形成有遮光層120及第2絕緣層112b之基板。
如圖6A所示,將電路基板1100a之一面、與半導體層1150之n型半導體層1151之開放面對合而將兩者貼合。電路基板1100a之貼合面為形成於遮光層120上之第2絕緣層112b之露出面。
使2個基板貼合之晶圓接合中,例如加熱2個基板,藉由熱壓著使2個基板貼合。加熱壓著時,亦可使用低熔點金屬或低熔點合金。低熔點金屬例如為Sn或In等,低熔點合金可設為例如以Zn或In、Ga、Sn、Bi等為主成分之合金。
晶圓接合中,除上述以外,亦可於使用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等,將各個基板之貼合面平坦化後,於真空中藉由電漿處理使貼合面清淨化並密接。
如圖6B所示,藉由晶圓接合,將電路基板1100a及半導體層1150接合後,去除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去除時,使用濕蝕刻或雷射照射之剝蝕技術等。
如圖7A所示,圖6B所示之半導體層1150成形為發光元件150之形狀。對於發光元件150之成形,使用例如乾蝕刻製程,較佳使用各向異性電漿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RIE)。
如圖7B所示,形成覆蓋發光元件150之第2層間絕緣膜156。第2層間絕緣膜156於對應於發光面153S之位置形成開口158。較佳為將自開口158露出之發光面153S粗面化。
於第2層間絕緣膜156,形成通孔孔。其後,於通孔孔填充導電性材 料。通孔孔之形成時,可使用濕蝕刻或乾蝕刻之任一者。
其後,藉由濺鍍等,形成配線層160。亦可於形成通孔孔後,同時形成通孔及配線層160。
配線層160之配線160a為其頂端電性連接於發光面153S。配線層160之配線160k與通孔161k、161d電性連接。
圖8A~圖8C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8A及圖8B係顯示用以形成子像素20a之製造步驟。本變化例中,於形成發光元件150,形成第2層間絕緣膜156之前,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步驟。以下,說明於圖7A之步驟後執行圖8A及圖8B之步驟之情況。
如圖8A所示,將第2層間絕緣膜156形成於第2絕緣層112b及發光元件150上,且於形成之第1層間絕緣膜112,藉由蝕刻形成開口158,使發光面153S露出。蝕刻可為濕蝕刻,亦可為乾蝕刻。
其後,為提高發光效率,而將露出之p型半導體層153之發光面153S粗面化。
如圖8B所示,形成第2配線層160之配線160a1、160k後,形成覆蓋 該等之透明導電膜。透明導電膜較佳使用ITO膜或ZnO膜等。藉由光微影,形成透明電極159a、159k。透明電極159a遍及配線160a1、發光面153S及該等之間而形成。
如此,形成變化例之子像素20a。
圖8C係顯示用以形成子像素20b之製造步驟。該例中,於形成發光元件150之前,具有與上述變化例之情形相同之步驟。以下,說明於圖7A之步驟之後執行圖8C之步驟之情況。
如圖8C所示,形成第2層間絕緣膜156a後,不形成開口,而形成第2配線層160。配線層160中連接於電源線之配線160a2經由層間絕緣膜156a之接觸孔,連接於發光面153S。
如此,形成變化例之子像素20b。
子像素20、20a、20b以外之電路之一部分形成於電路基板100中。例如,列選擇電路5(圖3)可與驅動電晶體或選擇電晶體等一同形成於電路基板100中。即,有藉由上述製造步驟同時組裝列選擇電路5之情形。另一方面,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與CPU或其他電路要件一同安裝於其他基板,例如於後述彩色濾光片之組裝前、或彩色濾光片之組裝後,與電路基板100之配線彼此連接。
電路基板1100a較佳為包含電路101之晶圓。於電路基板1100a,形成有供1個或複數個圖像顯示裝置用之電路101。或者,於更大畫面尺寸等之情形時,亦可將用以構成1個圖像顯示裝置之電路101分割形成於複數個電路基板1100a,並組合所分割之所有電路,構成1個圖像顯示裝置。
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較佳為與晶圓狀電路基板1100a相同大小之晶圓。
圖9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如圖9所示,亦可準備複數個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將形成於複數個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半導體層1150接合於1個電路基板1100a。
複數條電路101例如柵格狀配置於電路基板1100a。電路101包含1個圖像顯示裝置1所需之所有子像素20等。於相鄰配置之電路101間,設置有劃線寬度左右之間隔。於電路101之端部及端部附近,未配置電路元件等。
半導體層1150以其端部與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端部一致之方式形成。因此,藉由以與電路101之端部一致之方式配置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之端部並接合,而可使接合後之半導體層1150之端部與電路101之端部一致。
使半導體層1150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生長時,於半導體層1150之 端部及其附近,易產生結晶成色之降低。因此,藉由使半導體層1150之端部與電路101之端部一致,而可不於圖像顯示裝置1之顯示區域,使用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上之半導體層1150之端部附近之結晶成色易降低之區域。
或可與其相反,準備複數個電路基板1100a,將複數個電路基板1100接合至形成於1個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之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上之半導體層1150。
圖10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另,圖10中,為了避免煩雜,而對電路基板100內或第1層間絕緣膜112、第2層間絕緣膜156內等之配線等,省略顯示。又,圖10顯示有彩色濾光片180等之色轉換構件之一部分。此處,將包含緩衝層1140、發光元件150、通孔161k、161d、配線層160、第2層間絕緣膜156及表面樹脂層170之構造物稱為發光電路部172。又,將於電路基板100上設置有發光電路部172之構造物稱為構造體1192。
如圖10所示,彩色濾光片180之一面接著於構造體1192。彩色濾光片180之另一面接著於玻璃基板186。於彩色濾光片180之一面,設置有透明薄膜接著層188,介隔透明薄膜接著層188,接著於構造體1192之發光電路部172側之面。
彩色濾光片180於該例中,依紅色、綠色、藍色之順序於X軸之正方向排列有色轉換部。對於紅色及綠色,於第1層分別設置有紅色之色轉換層183R及綠色之色轉換層183G,於第2層分別設置有濾光片層184。對於藍色,設置有單層之色轉換層183B。於各色轉換部間,設置有遮光部181。
使各色之色轉換層183R、183G、183B之位置與發光元件150之位置一致,且彩色濾光片180貼附於構造體1192。
圖11A~圖11D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例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1A~圖11D係顯示有以噴墨形成彩色濾光片之方法。
如圖11A所示,準備於電路基板100貼附有發光電路部172之構造體1192。
如圖11B所示,於構造體1192上形成遮光部181。遮光部181使用例如網版印刷或光微影技術等形成。
如圖11C所示,與發光色相應之螢光體自噴墨噴嘴噴出,形成色轉換層183。螢光體將未形成遮光部181之區域著色。螢光體使用例如使用有一般螢光體材料或量子點螢光材料之螢光塗料。使用量子點螢光材料之情形時,因可實現各發光色,且單色性較高,並可提高色再現性,故而較 佳。利用噴墨噴嘴描繪後,以適當溫度及時間進行乾燥處理。著色時之塗膜之厚度設定為較遮光部181之厚度更薄。
如已說明,有對於藍色發光之子像素,未形成色轉換部之情形,因而螢光體未被噴出。又,對於藍色發光之子像素,形成藍色之色轉換層之情形時,色轉換部為1層即可,故較佳為,藍色螢光體之塗膜之厚度設為與遮光部181之厚度相同程度。
如圖11D所示,供濾光片層184用之塗料自噴墨噴嘴噴出。塗料與螢光體之塗膜重疊塗佈。螢光體及塗料之塗膜之合計厚度為與遮光部181之厚度相同程度。
如此,可製造圖像顯示裝置1。
對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1之效果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1之製造方法中,使包含供發光元件150用之發光層1152的半導體層1150,與包含驅動發光元件150之電晶體103等之電路元件的電路基板1100a貼合。其後,蝕刻半導體層1150,形成發光元件150。因此,與將單片化之發光元件分別轉印於電路基板1100a之情況相比,可明顯縮短轉印發光元件之步驟。
例如,4K畫質之圖像顯示裝置中,子像素之數超過2400萬個,8K畫質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子像素之數超過9900萬個。將如此大量之 發光元件分別安裝於電路基板需要大量時間,以實際成本難以實現微LED之圖像顯示裝置。又,分別安裝大量發光元件之情形時,無法避免安裝時之連接不良等降低良率且成本進而上升。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1之製造方法中,於將半導體層1150單片化前,將半導體層1150整體貼附於電路基板1100a,因而1次完成轉印步驟。
於電路基板上,藉由蝕刻等直接形成發光元件後,將發光元件與電路基板1100a(100)內之電路元件藉由通孔形成而電性連接,故可實現均一之連接構造,可抑制良率之降低。
再者,由於將半導體層1150預先單片化、或不於對應電路元件之位置形成電極,以晶圓位準黏貼於電路基板1100a,故無需取得對齊。因此,可短時間容易進行黏貼步驟。由於貼附時無需取得對齊,故發光元件150之小型化亦較容易,適於高精細化之顯示器。
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1中,子像素於電路元件與發光元件150間具備有遮光層120。由於遮光層120可以覆蓋所有子像素之方式設置,故可抑制來自發光元件150之光到達電晶體103等電路元件,防止電路元件因光照射而錯誤動作。
遮光層120可藉由導電性材質形成。藉由以導電性材料形成遮光層 120,可具有光反射性,因而可將發光元件150之朝向遮光層120側之光之散射,反射至發光面153S側。因此,可提高子像素之發光效率。
第2絕緣層112b設置於遮光層120與發光元件150之間。將遮光層120設為導電性之情形時,可藉由第2絕緣層112b,將電路元件與發光元件150絕緣。可對遮光層120施加任意之特定電壓,可抑制因電路元件之動作而產生之電磁輻射。
(第2實施形態)
圖12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本實施形態中,發光元件250之構成及驅動發光元件250之電晶體203之構成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對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構成要件標註相同符號,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子像素220包含電晶體203與發光元件250。電晶體203於形成於基板102之元件形成區域204形成。元件形成區域204包含n型半導體區域204b與p型半導體區域204s、204d。n型半導體區域204b設置於基板102之表面附近。p型半導體區域204s、204d於n型半導體區域204b內,於n型半導體區域204b之表面附近彼此隔離設置。
介隔絕緣層105,於n型半導體區域204b之上設置有閘極107。閘極107設置於p型半導體區域204s、204d之間。
電晶體203之上部之構造及配線之構造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本實施形態中,電晶體203為p通道電晶體,例如為p通道MOSFET。
發光元件250包含p型半導體層(第1半導體層)253、發光層252、及n型半導體層(第2半導體層)251。p型半導體層253、發光層252及n型半導體層251自電路基板100之第1層間絕緣膜112向發光面251S依序積層。發光元件250於XY俯視時,例如為大致正方形或長方形狀,但角部亦可變圓。發光元件250於XY俯視時,亦可具有例如橢圓形狀或圓形狀。藉由適當選定俯視時之發光元件之形狀或配置等,提高佈局之自由度。p型半導體層253於該例中,具有使第1層間絕緣膜112上於X軸方向延伸之階差部253a。
發光元件250較佳為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材料。發光元件250發出例如467nm±20nm左右之藍色光或410nm±20nm之波長之藍紫色光。
第2層間絕緣膜(第2絕緣膜)156覆蓋第1層間絕緣膜112及發光元件250。第2層間絕緣膜156具有開口258。開口258形成於發光元件250上,第2層間絕緣膜156未設置於發光元件250之發光面251S上。為將發光元件250發出之光反射,並自開口258有效地輸出,第2層間絕緣膜156較佳使用白色樹脂。
發光面251S係與n型半導體層251之面中相接於發光層252之面對向之面。發光面251S被粗面化。
貫通第2層間絕緣膜156,設置有通孔261a。通孔261a之一端連接於階差部253a。
通孔161d貫通第1層間絕緣膜112、第2層間絕緣膜156而設置。通孔161d之一端連接於配線110d。
配線層260設置於第2層間絕緣膜156上。配線層260包含配線260k、260a。配線260a連接於通孔261a、161d之另一端。因此,發光元件250之p型半導體層253經由通孔261a、161d及配線260a,電性連接於電晶體203之主電極。
配線260k雖未圖示,但連接於接地線。因此,n型半導體層251經由配線260k,連接於接地線。
於第2層間絕緣膜156及配線層260上,設置有表面樹脂層170。
圖13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模式性方塊圖。
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201具備顯示區域2、列選擇電路205及信號電壓輸出電路207。於顯示區域2,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柵格狀排列有例如子像素220。
子像素220包含發光元件222、選擇電晶體224、驅動電晶體226、及電容器228。圖13中,選擇電晶體224顯示為T1,驅動電晶體226顯示為T2,電容器228顯示為Cm。
本實施形態中,發光元件222設置於接地線4側,串聯連接於發光元件222之驅動電晶體226設置於電源線3側。即,驅動電晶體226連接於較發光元件222更高電位側。驅動電晶體226為p通道MOSFET。
於驅動電晶體226之閘極電極與信號線208間,連接有選擇電晶體224。電容器228連接於驅動電晶體226之閘極電極與電源線3之間。
列選擇電路205及信號電壓輸出電路207為了驅動p通道MOSFET即驅動電晶體226,而將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不同極性之信號電壓供給至掃描線206及信號線208。
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驅動電晶體226之極性為p通道,故信號電壓之極性等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即,列選擇電路205以自m列子像素220之排列依序選擇1列之方式,對掃描線206供給選擇信號。信號電壓輸出電路207對選擇之列的各子像素220供給具有所需之類比電壓值之信號電壓。選擇之列的子像素220之驅動電晶體226於發光元件222中流動與信號電壓相應之電流。發光元件222以與流動之電流相應的亮度發光。
對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20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14A~圖15C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圖5A中已說明之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以下,對準備具有介隔緩衝層1140而磊晶生長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上之半導體層1150之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以後的步驟進行說明。
如圖14A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半導體層1150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上,自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側起,介隔緩衝層1140,依序生長、積層p型半導體層1153、發光層1152及n型半導體層1151。
如圖14B所示,將支持基板1190接著於n型半導體層1151之開放面。支持基板1190藉由例如Si或石英等形成。其後,將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去除。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去除,使用例如濕蝕刻或雷射。又,於去除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時、或去除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後,將緩衝層1140去除。
準備於第1層間絕緣膜112中形成有遮光層120之電路基板1100a,將接著於支持基板1190之半導體層1150貼合於電路基板1100a。使用圖5A~圖5D,藉由上述製造步驟,準備電路基板1100a。半導體層1150之貼合面為p型半導體層1153之開放面,電路基板1100a之貼合面為第2絕緣層之平坦化面。
如圖14C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取代半導體生長基板1194,而使用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介隔緩衝層1140,自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側起依序積層有n型半導體層1151、發光層1152及p型半導體層1153。使用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之情形時,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所說明般,將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之n型半導體層1151之露出面貼合於電路基板1100a之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說明之情形同樣,亦可不介隔緩衝層1140,而使半導體層1150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生長。
於結晶生長初期,易產生因晶格常數之失配引起之結晶缺陷,此種結晶呈n型。因此,使用自n型半導體層1151積層之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之情形時,有可獲得較大生產製程上之裕度而易提高良率之優點。
如圖15A所示,將半導體層1150及電路基板1100a貼合後,將支持基板1190去除。
如圖15B所示,半導體層1150成形為發光元件250之形狀。發光元件150之成形使用例如乾蝕刻製程,較佳使用各向異性電漿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RIE)。
如圖15C所示,形成覆蓋第1層間絕緣膜112及發光元件250之第2層間絕緣膜156。第2層間絕緣膜156於對應發光面251S之位置形成開口258,露出發光面251S,發光面251S較佳經粗面化。
於第2層間絕緣膜156,形成通孔孔。將導電性金屬材料填充於通孔孔。
其後,藉由濺鍍等,形成配線層260。藉由光微影形成各配線260k、260a。配線260a連接於通孔261a、161d。配線260k連接於圖13所示之接地線4。
對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201之效果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亦具有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之效果。即,由於使半導體層1150貼合於電路基板1100a後,藉由蝕刻形成個別發光元件250,故可明顯縮短發光元件之轉印步驟。
除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之效果外,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n型半導體層251設為發光面251S,而可更容易地粗面化,藉由將配線260k1連接於發光面251S,而可形成發光效率較高之子像素。
(第3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於包含發光層之單一半導體層,形成相當於複數個發光元件之複數個發光面,而實現發光效率更高之圖像顯示裝置。以下之說明中,對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構成要件標註相同符號,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圖16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如圖16所示,圖像顯示裝置具備子像素群320。子像素群320包含電晶體203-1、203-2、第1配線層310、第1層間絕緣膜112、遮光層120、半導體層350、第2層間絕緣膜356、第2配線層360、及通孔361d1、361d2。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p通道之電晶體203-1、203-2設為接通,而經由通孔361d1、361d2對半導體層350注入電洞,經由第2配線層360對半導體層350注入電子,使發光層352發光。驅動電路應用圖13所示之電路構成。亦可使用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上下替換半導體層之n型半導體層與p型半導體層。藉由n通道之電晶體驅動半導體層。該情形時,驅動電路應用圖3之電路構成。
半導體層350包含2個發光面351S1、351S2,子像素群320實質包含2個子像素。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藉由實質性包含2個子像素之子像素群320柵格狀排列,而形成顯示區域。
電晶體203-1、203-2分別形成於元件形成區域204-1、204-2。該例中,元件形成區域204-1、204-2為n型半導體層,與n型半導體層隔離,形成有p型半導體層。n型半導體層包含通道區域,p型半導體層分別包含有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
於元件形成區域204-1、204-2上,形成絕緣層105,且介隔絕緣層105,分別形成閘極107-1、107-2。閘極107-1、107-2為電晶體203-1、 203-2之閘極。電晶體203-1、203-2為p通道之電晶體,例如為p通道MOSFET。
絕緣膜108覆蓋於2個電晶體203-1、203-2上。於絕緣膜108上形成有配線層310。
於電晶體203-1之p型半導體層與配線層310間,分別設置有通孔111s1、111d1。於電晶體203-2之p型半導體層與配線層310間,設置有通孔111s2、111d2。
第1配線層310包含配線310s、310d1、310d2。配線310s經由通孔111s1、111s2,分別電性連接於與電晶體203-1、203-2之源極電極對應之p型半導體層。配線310s雖未圖示,但連接於電源線。
配線310d1、310d2經由通孔111d1、111d2,分別連接於與電晶體203-1、203-2之汲極電極對應之p型半導體層。
第1層間絕緣膜112包含第1絕緣層112a、與第2絕緣層112b。第1絕緣層112a覆蓋配線層310及絕緣膜108。於第1絕緣層112a上,設置有遮光層120。遮光層120具有貫通孔321-1、321-2。第2絕緣層112b覆蓋遮光層120及自貫通孔321-1、321-2露出之第1絕緣層112a。
遮光層120之貫通孔321-1、321-2於XY俯視時,設置於分別與連接 於電晶體203-1、203-2之汲極電極之配線310d1、310d2對應之位置。通孔361d1、361d2分別插通於貫通孔321-1、321-2。於貫通孔321-1與通孔161d1間,填充有第2絕緣層112b之材料,貫通孔321-1與通孔161d1電性絕緣。於貫通孔321-2與通孔161d2間,填充有第2絕緣層112b之材料,貫通孔321-2與通孔161d2電性絕緣。
於遮光層120上,介隔第2絕緣層112b設置有半導體層350。半導體層350包含p型半導體層353、發光層352、及n型半導體層351。半導體層350自第1層間絕緣膜112側向發光面351S1、351S2側,依序積層有p型半導體層353、發光層352及n型半導體層351。
遮光層120之構成或功能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即,遮光層120與XY平面大致平行設置,且設置為包含電晶體203-1、203-2,覆蓋電路元件整體。因此,藉由遮光層120,抑制自半導體層350之發光層352朝向遮光層120之散射光到達電路元件。遮光層120以金屬等具有光反射性之材料形成之情形時,到達遮光層120之散射光藉由遮光層120反射,朝向發光面251S側,故可提高半導體層350之發光效率。
遮光層120藉由第2絕緣層112b,與半導體層350絕緣。因此,遮光層120亦可藉由金屬等具有導電性之材料形成,且可連接於接地線或電源線等之固定電位,具有抑制因電路元件之動作引起之電磁輻射之效果。
第2層間絕緣膜(第2絕緣膜)356覆蓋第2絕緣膜112b及半導體層350 上。第2層間絕緣膜356覆蓋半導體層350之一部分。較佳為第2層間絕緣膜356除半導體層350之發光面(露出面)351S1、351S2外,覆蓋n型半導體層351之面。第2層間絕緣膜356覆蓋半導體層350之側面。第2層間絕緣膜356較佳為白色樹脂。
半導體層350中未被第2層間絕緣膜356覆蓋之部分形成有開口358-1、358-2。開口358-1、358-2形成於與發光面351S1、351S2對應之位置。發光面351S1、351S2形成於n型半導體層351上之隔離之位置。發光面351S1設置於n型半導體層351上之更接近電晶體203-1之位置。發光面351S2設置於n型半導體層351上之更接近電晶體203-2之位置。
開口358-1、358-2於XY俯視時為例如正方形或長方形狀。亦可不限於方形,而為圓形、橢圓形或六角形等多角形。發光面351S1、351S2亦於XY俯視時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其他多角形或圓形等。發光面351S1、351S2之形狀可與開口358-1、358-2之形狀相似,亦可為不同形狀。
第2配線層360設置於第2層間絕緣膜356上。配線層360包含配線360k。配線360k於開口358-1、358-2間設置於n型半導體層351上之第2層間絕緣膜356上設置。配線360k雖未圖示,但連接於接地線。
透明電極359k遍及自開口358-1、358-2露出之n型半導體層351之發光面351S1、351S2上而分別設置。透明電極359k設置於配線360k上。透明電極359k設置於發光面351S1與配線360k間,且設置於發光面351S2與 配線360k間。透明電極359k將發光面351S1、351S2及配線360k電性連接。
如上所述,於自開口358-1、358-2露出之發光面351S1、351S2,連接有透明電極359k。因此,自透明電極359k供給之電子自分別露出之發光面351S1、351S2供給於n型半導體層351。另一方面,經由配線310d1、通孔361d1、配線360a1及通孔361a1、或經由配線310d2、通孔361d2、配線360a2及通孔361a2,對p型半導體層353供給電洞。
電晶體203-1、203-2為相鄰之子像素之驅動電晶體,被依序驅動。因此,將自2個電晶體203-1、203-2之任一者供給之電洞注入發光層352,將自配線360k供給之電子注入發光層352,使發光層352發光。
開口358-1及發光面351S1設置於n型半導體層351之更接近電晶體203-1之位置。因此,電晶體203-1接通時,經由配線310d1、通孔361d1、配線360a1及通孔361a1注入電洞,使發光面351S1發光。
另一方面,開口358-2及發光面351S2設置於n型半導體層351之更接近電晶體203-2之位置。因此,電晶體203-2接通時,經由配線310d2、通孔361d2、配線360a2及通孔361a2,注入電洞,使發光面351S2發光。
對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17A~圖18B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 性剖視圖。
如圖17A所示,準備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及電路基板3100a,使其等彼此貼合。
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包含磊晶生長有半導體層1150之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半導體生長基板1294中,於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介隔緩衝層1140,自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之側,依序積層有n型半導體層1151、發光層1152及p型半導體層1153。
電路基板3100a如圖5A~圖5D中已說明,於電路基板1100上形成有遮光層120及第2絕緣層112b。另,電路基板3100a之電路構成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但其他大部分與已說明之構造同樣。以下,僅替代符號,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17B所示,將半導體層1150之p型半導體層1153之面接合於電路基板3100a之第2絕緣層112b之面後,將結晶生長用基板1001去除。
如圖18A所示,半導體層1150經蝕刻,形成半導體層350。緩衝層340可於半導體層1150之蝕刻後去除,亦可於半導體層1150之蝕刻前去除。
如圖18B所示,形成覆蓋第2絕緣層112b及半導體層350之第2層間絕緣膜356。其後,於第2層間絕緣膜356上形成配線層360,藉由蝕刻形成 配線360a1、360a2、360k等。
藉由將對應於發光面351S1、351S2之位置之第2層間絕緣膜356去除,而分別形成開口358-1、358-2。
將藉由開口358-1、358-2露出之351S1、351S2分別粗面化。其後,以將發光面351S1、351S2與配線360k電性連接之方式,形成透明電極359a1、359a2、359k。
如此,形成具有共用2個發光面351S1、351S2之半導體層350之子像素群320。
本實施例中,於1個半導體層350設置有2個發光面351S1、351S2,但發光面之數未限制為2個,亦可將3個或其以上之發光面設置於1個半導體層350。作為一例,亦可以單一半導體層350實現1行或2行量之子像素。藉此,如後述,可削減對每個發光面之發光無貢獻之再耦合電流,且增大實現更細微發光元件之效果。
(變化例)
圖19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模式性剖視圖。
本變化例中,於發光層352上設置有2個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之點,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其他方面與第3實施形態 之情形相同,對相同構成要件標註相同符號,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19所示,本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具備子像素群320a。子像素群320a包含半導體層350a。半導體層350a包含p型半導體層353、發光層352、及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p型半導體層353、發光層352、及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自第2層間絕緣膜356向發光面3351S1、3351S2之側依序積層。
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於發光層352上沿X軸方向隔離配置。於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間,設置有第2層間絕緣膜356,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藉由第2層間絕緣膜356而分離。
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於XY俯視時具有大致相同形狀,其形狀為大致正方形或長方形,亦可為其他多角形狀或圓形等。
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分別具有發光面3351S1、3351S2。發光面3351S1、3351S2係藉由開口358-1、358-2分別露出之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之面。
發光面3351S1、3351S2之XY俯視時之形狀與第3實施形體之情形之發光面之形狀同樣,具有大致相同形狀,且具有大致正方形等形狀。發光面3351S1、3351S2之形狀不限於如本實施形態之方形,亦可為圓形、橢圓形或六角形等多角形。發光面3351S1、3351S2之形狀可與開口358-1、 358-2之形狀相似,亦可為不同形狀。
於發光面3351S1、3351S2上,分別設置有透明電極359k。透明電極359k亦設置於配線360k上。透明電極359k設置於配線360k與發光面3351S間,且設置於配線360k與發光面3351S2間。透明電極359k將配線360k及發光面3351S1、3351S2電性連接。
圖20A及圖20B係例示本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之模式性剖視圖。
本變化例中,於將電路基板3100a接合於半導體層1150為止,應用與第3實施形態之情形之圖16A及圖16B中說明之步驟同樣之步驟。以下,對之後的步驟進行說明。
如圖20A所示,本變化例中,將圖17B之p型半導體層1153、發光層1152及n型半導體層1151蝕刻,形成發光層352及p型半導體層353後,進而蝕刻,形成2個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其後,可將緩衝層340a去除,亦可於蝕刻n型半導體層1151前,將緩衝層去除。
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亦可藉由進而深之蝕刻形成。例如,用以形成n型半導體層3351a1、3351a2之蝕刻亦可進行至到達發光層352內或p型半導體層353內之深度為止。如此,較深地蝕刻n型半導體層之情形時,n型半導體層1151之蝕刻位置期望自後述n型半導體層之發光面3351S1、3351S2之外周隔開1μm以上。藉由將蝕刻位置自發光面 3351S1、3351S2之外周隔開,可抑制再耦合電流。
如圖20B所示,形成覆蓋第2絕緣層112b及半導體層350a之第2層間絕緣膜356。於第2層間絕緣膜356上形成配線層360,藉由蝕刻形成配線360a1、360a2、360k等。
於對應於層間絕緣膜之發光面3351S1、3351S2之位置,分別形成開口358-1、358-2。藉由開口358-1、358-2而露出之n型半導體層之發光面3351S1、3351S2分別經粗面化。其後,形成透明電極359a、359k。
如此,形成具有2個發光面3351S1、3351S2之子像素群320a。
本變化例之情形亦與第3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發光面之數量不限於2個,亦可將3個或其以上之發光面設置於1個半導體層350a。
對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效果進行說明。
圖21係例示像素LED元件之特性之圖表。
圖21之縱軸表示發光效率[%]。橫軸藉由相對值表示流動於像素LED元件之電流之電流密度。
如圖21所示,電流密度之相對值小於1.0之區域中,像素LED元件之發光效率大致特定或單調增加。電流密度之相對值大於1.0之區域中,發光效率單調減少。即,於像素LED元件,存在如發光效率最大化之適當的電流密度。
藉由將電流密度抑制為自發光元件獲得充分亮度之程度,而期待實現高效率之圖像顯示裝置。然而,於低電流密度時,有電流密度降低,且發光效率降低之傾向,如圖21所示。
如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發光元件藉由將包含發光層之半導體層1150之整層以蝕刻等個別分離而形成。此時,發光層與n型半導體層之接合面露出於端部。同樣,發光層與p型半導體層之接合面露出於端部。
存在此種端部之情形時,端部中之電子與電洞再耦合。另一方面,此種再耦合對發光無貢獻。端部之再耦合之產生幾乎與流動於發光元件之電流無關。再耦合被認為係根據有助於端部之發光之接合面的長度而產生者。
使2個相同尺寸之立方體形狀之發光元件發光之情形時,端部於每發光元件形成為四方,故可於合計8個端部中產生再耦合。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具有2個發光面之半導體層350、350a中,端部為4個。開口358-1、358-2間之區域因電子或電洞之注入較少,幾乎對發光無貢獻,故作為有助於發光之端部,可考慮6個。如此,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實質性減少端部之數,而減少對發光無貢獻之再耦合,從而可相應降低驅動電流。
為了高精細化等,如縮短子像素間之距離之情形或電流密度較高之情形等時,於第3實施形態之子像素群320中,發光面351S1、351S2之距離變短。該情形時,若共用n型半導體層351,則有注入相鄰之發光面之側之電子之一部分分流,且未被驅動側之發光面微發光之虞。變化例中,由於將n型半導體層按各發光面分離,故可減少於未被驅動側之發光面產生微發光之情況。
本實施形態中,包含發光層之半導體層係自層間絕緣膜之側,依序積層p型半導體層、發光層及n型半導體層者,故根據將n型半導體層之露出面粗面化而提高發光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亦可替換p型半導體層與n型半導體層之積層順序,按n型半導體層、發光層及p型半導體層之順序積層。
(第4實施形態)
上述圖像顯示裝置作為具有適當像素數之圖像顯示模組,可設為例如電腦用顯示器、電視機、如智慧型手機般之攜帶用終端、或汽車導航等。
圖22係例示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方塊圖。
圖22係顯示電腦用顯示器之構成之主要部分。
如圖22所示,圖像顯示裝置401具備圖像顯示模組402。圖像顯示模組402為例如具備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之構成之圖像顯示裝置。圖像 顯示模組402包含排列有子像素20之顯示區域2、列選擇電路5及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
圖像顯示裝置401進而具備控制器470。控制器470輸入藉由未圖示之介面電路分離、產生之控制信號,對列選擇電路5及信號電壓輸出電路7控制各子像素之驅動及驅動順序。
(變化例)
圖23係例示本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方塊圖。
圖23係顯示有高精細薄型電視機之構成。
如圖23所示,圖像顯示裝置501具備圖像顯示模組502。圖像顯示模組502為例如具備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之構成之圖像顯示裝置1。圖像顯示裝置501具備控制器570及訊框記憶體580。控制器570基於藉由匯流排540供給之控制信號,控制顯示區域2之各子像素之驅動順序。訊框記憶體580存儲1訊框量之顯示資料,用以順暢之動態圖像再生等之處理。
圖像顯示裝置501具有I/O電路510。I/O電路510提供用以與外部之終端或裝置等連接之介面電路等。I/O電路510包含例如連接外置之硬碟裝置等之USB介面或音訊介面等。
圖像顯示裝置501具有接收部520及信號處理部530。於接收部520,連接天線522,自藉由天線522接收之電波分離、產生需要的信號。信號處理部530包含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或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將藉由接收部520分離、產生之信號藉由信號處理部530,分離、產生圖像資料或聲音資料等。
亦可藉由將接收部520及信號處理部530設為可攜式電話之收發用或WiFi用、GPS接收器等之高頻通行模組,而設為其他圖像顯示裝置。例如,具備適當畫面尺寸及解析度之圖像顯示模組之圖像顯示裝置可設為智慧型手機或汽車導航等可攜式資訊終端。
本實施形態之情形之圖像顯示模組不限於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構成,亦可設為其變化例或其他實施形態之情形。
圖24係模式性例示第1~第3實施形態及該等變化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立體圖。
如圖24所示,第1~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如上述,於電路基板100上,設置有具有多個子像素之發光電路172。於發光電路部172上,設置有彩色濾光片180。另,第6實施形態中,包含電路基板100、發光電路部172及彩色濾光片180之構造物設為圖像顯示模組402、502,且組裝至圖像顯示裝置401、501。
根據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可實現縮短發光元件之轉印步驟,提高良率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例而提示者,未意欲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可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化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內,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等價物之範圍內。又,上述各實施形態可彼此組合實施。
20:子像素
100:電路基板
101:電路
102:基板
103:電晶體
104:元件形成區域
104b:p型半導體區域
104d:n型半導體區域
104s:n型半導體區域
105:絕緣層
107:閘極
108:絕緣膜
110:第1配線層
110d:配線
110s:配線
111d:通孔
111s:通孔
112:第1層間絕緣膜
112a:第1絕緣層
112b:第2絕緣層
120:遮光層
121:貫通孔
150:發光元件
151:n型半導體層
151a:階差部
152:發光層
153:p型半導體層
153S:發光面
156:第2層間絕緣膜
158:開口
160:第2配線層
160a:配線
160k:配線
161d:通孔
161k:通孔
170:表面樹脂層
180:彩色濾光片
181:遮光部
182:色轉換部
183:色轉換層
184:濾光片層
188:透明薄膜接著層
X:軸
Y:軸
Z:軸

Claims (21)

  1.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具備:準備於第1基板上具有包含發光層之半導體層之基板之步驟;準備形成有包含電路元件之電路之第2基板之步驟;於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具有遮光性之層之步驟;於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上形成絕緣膜之步驟;將上述半導體層貼附於形成有上述絕緣膜之上述第2基板之步驟;蝕刻上述半導體層而形成發光元件之步驟;形成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絕緣層之步驟;及將上述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上述電路元件之步驟;且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設置於上述發光元件與上述電路元件之間;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上述電路元件之方式設置。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具備於將上述半導體層貼合於上述第2基板前去除上述第1基板之步驟。
  3.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具備於將上述半導體層貼合於上述第2基板後去除上述第1基板之步驟。
  4.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半導體層自上述第1基板之側起,依序積層第1導電型之第1半導體層、上述發光層及與上述第1導電型不同之第2導電型之第2半導體層; 上述第1導電型為n型;上述第2導電型為p型。
  5.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將上述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上述電路元件之步驟,包含形成貫通上述絕緣層、上述絕緣膜及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的通孔之步驟。
  6.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具備使上述發光元件之表面自上述絕緣層露出之步驟。
  7. 如請求項6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具備於露出之上述發光元件之露出面形成透明電極之步驟。
  8.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基板包含矽或藍寶石。
  9.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半導體層包含氮化鎵系化合物半導體;上述第2基板包含矽。
  10.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具備於上述發光元件上形成波長轉換構件之步驟。
  11.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電路元件;第1配線層,其電性連接於上述電路元件;第1絕緣膜,其覆蓋上述電路元件及上述第1配線層;發光元件,其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膜上;具有遮光性之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膜內且上述電路元件與上述發光元件之間;第2絕緣膜,其覆蓋上述發光元件之至少一部分;及第2配線層,其電性連接於上述發光元件,配設於上述第2絕緣膜上;且上述發光元件包含:第1導電型之第1半導體層;發光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上;及第2導電型之第2半導體層,其設置於上述發光層上,且與上述第1導電型不同;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上述電路元件之方式設置。
  12.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絕緣膜包含:第1絕緣層,其覆蓋上述第1配線層;及第2絕緣層,其配設於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上;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層與上述第2絕緣層之間。
  13.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具有導電性,可施加相對於基準電位具有一定電位之電壓。
  14.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導電型為p型;上述第2導電型為n型。
  15.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貫通上述第1絕緣膜及上述第2絕緣膜之通孔。
  16. 如請求項15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包含供上述通孔貫通之貫通孔。
  17.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2絕緣膜具有使上述發光元件之與上述第1絕緣膜側之面對向側之面即發光面露出之開口,且於上述發光面上設置有透明電極。
  18.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發光元件包含氮化鎵系化合物半導體;上述電路元件形成於基板,上述基板包含矽。
  19. 如請求項11之圖像顯示裝置,其於上述發光元件上進而具備波長轉換構件。
  20.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複數個電晶體;第1配線層,其電性連接於上述複數個電晶體; 第1絕緣膜,其覆蓋上述複數個電晶體及上述第1配線層;第1導電型之第1半導體層,其配設於上述第1絕緣膜上;發光層,其配設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上;第2導電型之第2半導體層,其配設於上述發光層上,與上述第1導電型不同;具有遮光性之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絕緣膜內,且設置於上述複數個電晶體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間;第2絕緣膜,其覆蓋上述第1絕緣膜,且覆蓋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至少一部分;第2配線層,其與對應於上述複數個電晶體自上述第2絕緣膜分別露出之、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複數個露出面上所配設之透明電極連接;及通孔,其貫通上述第1絕緣膜及上述第2絕緣膜,將上述第1配線層之配線及上述第2配線層之配線電性連接;且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設置於上述發光層與上述複數個電晶體之間;具有上述遮光性之層以俯視下覆蓋上述複數個電晶體之方式設置。
  21. 如請求項20之圖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2半導體層由上述第2絕緣膜予以分離。
TW109114868A 2019-05-10 2020-05-05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841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0020 2019-05-10
JP2019-090020 2019-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200A TW202114200A (zh) 2021-04-01
TWI841730B true TWI841730B (zh) 2024-05-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74324A1 (en) 2017-09-05 2019-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74324A1 (en) 2017-09-05 2019-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725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88732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228280A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US2022006918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22014911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841730B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JP748960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842889B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121677A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WO202023066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196446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843898B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JP742891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196448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99072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99071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201774A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203486A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