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653B - 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 Google Patents

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1653B
TWI841653B TW108147378A TW108147378A TWI841653B TW I841653 B TWI841653 B TW I841653B TW 108147378 A TW108147378 A TW 108147378A TW 108147378 A TW108147378 A TW 108147378A TW I841653 B TWI841653 B TW I8416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frame
coil
armature
empty
magnetic p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2586A (zh
Inventor
堀內学
相良弘樹
北島純
清水麻衣
松下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0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94500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2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65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槽數為6N(N為自然數),每1相的線圈數為3N之3相馬達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具有:被***有捲繞了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被***有沒有捲繞線圈的空線圈架之輔助磁極;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係相對於旋轉軸配置在圓周方向,而且,在形成在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間的槽的外周圍側與內周圍側,分別形成有與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相接的抵接部。

Description

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對相關申請之相互參閱]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12月2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8-240519號優先權,其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案。
本揭示有關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如圖1表示,以往,集中繞組的電樞200中,為了線圈230與芯210之間的電性絕緣,是有使用線圈線圈架(繞線線圈架)220、250之技術。例如,下述日本特開2015-211563號專利公報中,如圖1在線圈線圈架220、250的底部使兩線圈架220、250交疊,配置凸緣部225。經此,具有線圈線圈架220、250的集中繞組的旋轉電樞200的定子中,線圈230與芯210的絕緣距離變長。也在相互重疊的凸緣部225附近,可以捲繞定子線圈230。為此,可以提升槽250內部的線圈230的佔據率。如此,在日本特開2015-211563號專利公報的技術下,於槽250的空間可以配置線圈230,經此,可以配置空間效率佳的線圈230。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槽數為6N(N為自然數),每1相的線圈數為3N之3相馬達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具有:被***有捲繞了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被***有沒有捲繞線圈的空線圈架之輔助磁極;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係相對於旋轉軸配置在圓周方向,而且,在形成在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間的槽的外周圍側與內周圍側,分別形成有與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相接的抵接部。
但是,如圖1表示,僅配置繞線線圈架的話,是有鄰接的線圈間的絕緣性劣化之情事。 本揭示其目的在於提供使絕緣性提升之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解決課題之手段]
根據本揭示之一觀點,提供一種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係在槽數為6N(N為自然數),每1相的線圈數為3N之3相馬達中,被***了捲繞了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被***有沒有捲繞線圈的空線圈架之輔助磁極係相對於旋轉軸被配置在圓周方向;其特徵為:在形成在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間的槽的外周圍側及內周圍側,分別形成有與前述空線圈架與前述繞線線圈架相接的抵接部。
藉由形成與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相接的抵接部,可以用空線圈架覆蓋繞線線圈架。其結果,可以使繞線的絕緣特性提升。
前述槽的外周圍側的抵接部,係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至少一部分凹凸嵌合,而且,具有開口部者為佳。
經由至少一部分凹凸嵌合的方式,可以規範制約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之旋轉軸所延伸存在的方向的移動。而且,設有開口部的緣故,可以改善從線圈到鐵心的熱傳特性。
在前述空線圈架的外周圍側,形成有溝或是孔者為佳。 經此,經由使模塑樹脂到達到線圈,可以進行樹脂成型。而且,可以提升馬達中的散熱效果。
具有基座部者為佳;該基座部從前述空線圈架的旋轉軸方向的其中一側面突出,在其端部具備基座;該基座具有設置印刷基板的內徑端部或是外徑端部之設置面。
以設有把設置甜甜圈形狀的印刷基板的內徑端部或是外徑端部之基座具備在端部的基座部的方式,可以做印刷基板的定位。
在前述基座部之語前述設置面為相反側的面,具有,推拔形狀部者為佳;該推拔形狀部係朝向旋轉軸方向的外側,讓前述基座部成為末端細的推拔形狀。
如此,在利用樹脂使具有前述印刷基板與前述基座部之前述電樞模塑成一體的情況下,可以把模塑樹脂的前述印刷基板的內周圍側,做成推拔形狀。從而,以形成推拔形狀的方式,可以在空出的空間配置零件等。 [發明效果]
根據本揭示,可以提供提升了絕緣性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在下列詳細說明中,為了解釋目的,會提到許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所揭示之實施態樣的深入理解。然而,應明白的是,可在未有這些特定細節下實施一或多個實施態樣。在其他不同的情況中,眾所公知的結構及裝置係示意性地示出以簡化圖式。
根據有關絕緣性的劣化的檢討,在繞線後實施鑄型或射出成形等的樹脂所致之繞線模塑之際,導體的一部分因為樹脂的注入壓力而被擠出。接著,從捲繞紊亂之處電線崩落,與電樞的芯接觸而發生接地故障。這樣是成為絕緣性劣化的其中一個原因。
如此,在旋轉機械中,提升繞線佔空因數、以及經由鑄型或射出成形等的樹脂來構成繞線模塑,是可以減低電樞的溫度。其結果,關係到旋轉機械的輸出的提升。 但是,為了確保絕緣性能,有必要充分填充樹脂。
考慮到上述的問題點,以下,有關本揭示的一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的線圈架構造,一邊參閱圖面一邊詳細說明之。
尚且,所謂的(繞線)線圈架,乃是捲繞電線而製作線圈的筒狀物。這個可以用絕緣性的材料來製作。而且,所謂的空線圈架,乃是尚未捲繞電線(線圈)的線圈架。
而且,以馬達的旋轉軸C為準,近的這一方的周圍稱為內周圍,遠的這一方的周圍稱為外周圍。沿旋轉軸的方向稱為旋轉軸方向,以旋轉軸為中心放射狀延伸的方向稱為徑方向。而且,以旋轉軸為中心而旋轉的方向稱為圓周方向。以旋轉軸為中心,靠近旋轉軸這一方稱為內周圍側,遠離旋轉軸這一方稱為外周圍側。如此,以旋轉軸為基準,說明位置關係。
(第1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有關本揭示的第1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尚未繞線的空線圈架的部分具有功能,藉此,活用該空線圈架,圖求上述的課題的解決。
圖2,為表示沿以馬達的電樞X的旋轉軸為法線的面切開的剖面構造的其中一例之圖。以及,表示了線圈之圖。元件符號C為馬達的旋轉軸。馬達的電樞X例如是,配置在其內周圍側旋轉的轉子(可動件)之圓桶狀的電樞。
圖2表示的例子中,設在鐵芯1的槽(S)的數目為6N(N為自然數)。線圈(3)數目為3N,線圈數目為槽數目的一半的數目。經此,交互配置:鐵芯1中可以***捲繞了線圈3的繞線線圈架2之主磁極1a、以及可以***尚未捲繞線圈3的空線圈架4之輔助磁極1b。圖3A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空線圈架立體圖。另一方面,圖3B為空線圈架的側視圖。
在圖2、圖3A例示的構成中,藉由主磁極1a與輔助磁極1b的根部(外周圍側的端部)A、以及圖2的剖視圖中的相對於表示主磁極1a、輔助磁極1b的各個側面的線B1、B2而沿略圓周方向垂直的線(假想線,以下同樣)C1、C2,來劃定槽的外周圍形狀(底部)。
圖2的剖視圖中,在藉由與線B1平行之沿線圈的外側的線(透過空線圈架4)D1、線B2、以及線C2所圍的領域,具有線D1、線B2、以及線C2分別交叉的角度。為此,在透過空線圈架4的線圈3與輔助磁極1b之間,形成間隙5。
如圖3A表示,在空線圈架4,形成:設在***輔助磁極1b並收容的收容部4a的兩側之側壁部4b、以及從側壁部4b起算相對於旋轉軸C在外周圍側依序加大兩者的間隔所構成之空線圈架4的第1凸緣部4c。在第1凸緣部4c與輔助磁極1b之間形成上述的間隙5。
另一方面,如圖2表示,在繞線線圈架2的鐵 芯1的外周圍側,形成覆蓋線圈3之繞線側的第1凸緣部2a。更進一步,也在繞線線圈架2的鐵芯1的內周圍側,形成覆蓋線圈3之繞線側的第2凸緣部2b。
如此,於鐵芯1的外周圍側,具有:空線圈架4的第1凸緣部4c以及繞線線圈架2的繞線側的第1凸緣部2a分別用末端側抵接之第1抵接部。
而且,形成:空線圈架4的第2凸緣部4d,其係在空線圈架4,從空線圈架4的側壁部4b起算,朝向鐵芯1的內徑側,依序加大寬度。
接著,於鐵芯1的內周圍側,具有:第2抵接部,其係以這些第2凸緣部4d以及第2凸緣部2b之各自的末端側重疊的方式來抵接空線圈架4的第2凸緣部4d以及繞線線圈架2的繞線側的第2凸緣部2b之每一個。經此,也於內周圍側,圖求了線圈間的絕緣性能的提升。
而且,比起繞線線圈架2的繞線側的第2凸緣部2b,把空線圈架4的第2凸緣部4d配置在更內周圍側者為佳。經此,可以防止空線圈架4的第2凸緣部4d進入到線圈3內。
上述的構成中,線圈3係利用空線圈架4,從輔助磁極1b起算具有充分的絕緣距離。為此,線圈3不會有接地故障。
如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可以提升線圈間的絕緣性能。
(第2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有關本揭示的第2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中,以設置第1凸緣部4c的方式,該第1凸緣部4c完全作為壁發揮作用,可以密閉馬達的內部。其結果,遺憾的是,從線圈3產生的熱,老是充滿在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的空間之中。
圖3A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空線圈架的立體圖。而且,圖3B為空線圈架的側視圖。
而且,從圖3C到圖3E為表示,在空線圈架形成有溝或是孔之構造的其中一例之側視圖。
如圖3A及圖3B表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一方面加寬空線圈架4的寬度,一方面在從空線圈架4的側壁4b起算延伸到圖2的剖視圖的鐵芯1的外周圍側之第1凸緣部4c的端部,形成溝或是孔。在圖3B,揭示出設有凹構造4c-1、凸構造4c-2之例。
圖4A為鐵芯的立體圖。接著,圖4B為表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組裝構造的其中一例之立體圖。如圖4B表示,對圖4A表示的鐵芯1(表示為1a、1b),交互***了被施以繞線的繞線線圈架2、以及空線圈架4。
分別於在繞線線圈架2的第1凸緣部2a所形成的凹構造2a-1、凸構造2a-2以及空線圈架4的第1凸緣部4c的端部,交互在旋轉軸C方向,形成凹部與凸部。繞線線圈架2的第1凸緣部2a與空線圈架4的第1凸緣部4c之凹構造4c-1、凸構造4c-2,係凹凸嵌合在外周圍側的抵接部。經 此,覆蓋線圈3。
而且,例如圖4B所表示般,可以把在空線圈架4的第1凸緣部4c所形成的凹構造4c-1的凹部的深度,設成比在繞線線圈架2的第1凸緣部2a所形成的凸構造2a-2的凸部的突出長度還大。經此,如圖4B表示,在組裝了線圈架後,可以形成開口部8。
如此,在***到主磁極1a的繞線線圈架2、以及***到輔助磁極1b的空線圈架4的外周圍側,分別設置有凹凸形狀。其結果,在重疊了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之狀態下,如圖4B表示,從開口部8看到線圈。從該開口部8模塑料進入,緊接到線圈,藉此,可以改善熱特性。
從而,可以讓老是充滿在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的空間之中的熱容易逃逸到外部。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進行了繞線組裝之後,也可以進行清漆、樹脂等所致之鑄型、射出成型等的模塑作業。經此,把間隙5作為流路而流動的樹脂組成物,也接觸到線圈3以及輔助磁極1b。
從而,從接觸到第1凸緣部4c的樹脂一直到輔助磁極1b或是鐵芯背部,並無遮斷物。經此,可以使熱傳熱性(散熱性)提升。
尚,開口部8的構造,也可以是如以下般。
從圖3C到圖3E為表示,在空線圈架形成有溝或是孔之構造的其中一例之側視圖。
1)以讓空線圈架4的第1凹部4c-1a,比繞線線圈架2的凸構造2a-2的凸部還要深的方式,來形成開口部8(圖3C)。
2)以把空線圈架4的第2凹部4c-1b,形成作為複數段的凹部的方式,來形成開口部8(圖3D)。
3)在空線圈架4的凹構造4c-1之下,更進一步形成孔部9成窗形狀(圖3E)。
於以上例示的構造並沒有限定,但是,也作為任意的構造,是在空線圈架4的外周圍側,形成溝或是孔。或者是,在外周圍側的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之抵接部的“一部分形成溝或是孔”。
經此,模塑樹脂可以從間隙5(圖2)通過該開口部8一直到達線圈3為止,經此,可以進行樹脂成型。而且,可以使散熱效果提升。
再加上,沿旋轉軸C方向,可以使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之端部(抵接部)凹凸嵌合。經此,可以規範制約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之旋轉軸C方向的移動。從而,可以把繞線線圈架2與空線圈架4,固定在旋轉軸方向上。
圖5為表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軛的組裝構造的其中一例之立體圖。圖5表示的構造乃是從圖4B表示的狀態,把捲繞線線圈架2***到電樞軛6者。經此,成為把電樞定子組裝完畢的狀態。
圖6A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軛組裝構造中,組裝了印刷基板之印刷基板組裝構造的立體圖。圖6B 為沿圖6A的VIa-VIb線之剖視圖。
圖6A表示的構造乃是圖5表示的構造中,把印刷基板7安裝到電樞軛6的端面之構造。
如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電樞軛組裝構造中,使模塑樹脂到達到線圈,經此,可以進行樹脂成型。而且,以設置開口部的方式,可以使散熱效果提升。再加上,可以規範制約並固定繞線線圈架與空線圈架之旋轉軸方向的移動。
(第3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有關本揭示的第3實施方式。
在本揭示的第3實施方式中,如圖3A、圖3B表示,形成:從空線圈架4的旋轉軸C方向的其中一側面,朝向鐵芯1的旋轉軸C方向的外側突出(延長)之基座部4e。接著,於基座部4e之旋轉軸C方向的末端側,形成基座4g。於基座4g,設置可以對上並載置甜甜圈形狀的印刷基板的,內周圍側或是外周圍側的端部之略平坦的設置面。
如圖3A、圖3B表示,印刷基板7係可以藉由圖的空線圈架之設在基座部4e的端部的基座4g之設置面來進行定位。藉由這樣的基座部4e,可以決定甜甜圈形狀的印刷基板7之內徑位置或是外徑位置。
接著,以在空線圈架4設置具備印刷基板7的基座4g之基座部4e的方式,如圖6A及圖6B的剖視圖表示,可以把基座部4e的位置設置在徑向方向外周圍側。
圖7A、7B為表示把基座部4e安裝到軛6的單端的構成之側視圖。如圖7A,在把基座部4e安裝到軛6的狀態下,把基座部4e的基座4g的位置配置在比芯的內徑P1還要更外周圍側,來配置基座4g。
如此,具有:可以讓安裝到基座部4e的基座4g之平板甜甜圈形狀的印刷基板7的內徑,比芯的內徑(芯的中心線用元件符號C、芯的內徑用P1來表示。以下同樣。)還大之優點。
以如以上般的構成的方式,可以讓印刷基板7的內圓周P2,比芯的內徑P1還大。經由讓印刷基板7的內徑P2比芯的內徑P1還大的方式,可以充分確保樹脂模塑的旋轉軸C方向的流路。
在芯的內徑為大的情況下,可以把零件(支架、軸承等)配置在模塑樹脂部11之下。經此,可以縮短馬達的旋轉軸C方向的全長。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縮小芯的內徑P1。順便一說,在讓所使用的軸承尺寸為相同的情況下,如本實施方式般縮小芯的內徑P1的話,會難以把支架等配置在模塑樹脂11之下。
在此,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A或是圖8所示,也可以設置推拔形狀部4f,其係在基座部4e之與基座4g的設置面為相反側,朝向旋轉軸C方向的外側縮小基座部4e的徑方向的寬度,亦即,末端變細之推拔形狀。經此,也可以在模塑樹脂11形成推拔形狀部15。
從而,可以把支架或是軸承等的零件,配置在推拔形狀(部)15的下部。經此,與把這些支架或是軸承等的零件配置在模塑樹脂部11的旋轉軸C方向的外側之情況相比,可以縮短馬達的全長。
於在繞線線圈架側設置基座部的構成的情況下,基座部成為推拔形狀的話,縮小可以繞線的面積。若縮小可以繞線的面積的話,會增加該分路繞組的重疊部分。所以,就結果來說,馬達的全長變長。
於在繞線線圈架設置基座部,而且,不把基座部做成推拔形狀的情況下,也在模塑工序中,筆直地模塑捲繞線的緣故,是無法在模塑樹脂形成推拔形狀部。從而,變成把支架或是軸承等的零件,配置在繞線線圈架的外側。其結果,馬達的全長變長 (undesirably)。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沒有捲繞線圈3的空線圈架4,設置基座部4e。為此,無論哪個角度,都可以延長並形成基座部4e。
從而,如本實施方式般,在基座部4e的鐵芯1內徑側,作為推拔形狀部4f,朝向旋轉軸C方向外側使基座部4e延長,藉此,模塑樹脂部11的下部也形成具有推拔形狀之推拔形狀部15。經此,可以在其下配置零件等。從而,可以縮短馬達的全長。
另一方面,如圖7B表示,以沿旋轉軸C的線作為基準,與圖7A線對稱安裝基座部4e的話,可以把甜甜圈狀的印刷基板7的外周圍側的端部,配置到基座4g。而且,在鐵芯1的外徑側,形成推拔形狀部4f。為此,可以讓印刷基板7的外徑,比芯的外徑還小。
再加上,經由基座部4e的推拔形狀部4f,也在模塑樹脂形成推拔形狀部15。為此,可以抑制配置在基座部4e的旋轉軸C方向的外側的零件與模塑樹脂部11干涉。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具有***捲繞了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沒有線圈之輔助磁極之電樞構造中,***在輔助磁極不施以繞線的空線圈架,使繞線線圈架與空線圈架之兩方的凸緣部交疊。經此,可以圖求電樞的線圈架構造中的絕緣性能的提升。更進一步,在空線圈架的一部分設置溝或是孔,利用樹脂讓鐵芯與繞線一體成形。經此,可以確保線圈與磁極之間的絕緣距離,並且改善導熱性。
更進一步,以在空線圈架設置延長在馬達旋轉軸方向的基座部的方式,作為保持基板的構造,於基板內徑具有自由度,可以確保模塑流路。
上述的實施方式中,有關圖示的構成等,並不限定於這些。接著,在發揮本實施方式的效果的範圍內,可以酌情變更。其他,在不逸脫本揭示的目的的範圍下,可以酌情變更並實施。
而且,本實施方式的各個構成要件,係可以任意取捨選擇,具備取捨選擇過的構成之揭示也被本揭示包含。 而且,有關本揭示的一實施方式之電樞的線圈架構造,係也可以如以下般,為一種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係在槽數為6N(N為自然數),每1相的線圈數為3N之3相馬達中,被***了捲繞了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被***有沒有捲繞線圈的空線圈架之輔助磁極係相對於旋轉軸被配置在圓周方向;其特徵為:在形成在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間的槽的外周圍側及內周圍側,分別形成有與前述空線圈架與前述繞線線圈架相接的抵接部。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為繪示及描述之目的,已呈現上述詳細說明。可依上述教示有許多修飾及變體。並非意欲窮盡本文中所述之發明標的物或將本文中所述之發明標的限制在所揭示之特定精確形式。雖然該發明標的已對特定結構特徵及/或方法行為之用語而描述,但應了解的是,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發明標的並不必然被限定在上述之特定特徵或行為。相反地,上述之特定特徵及行為係揭示作為實施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的實施例形式。
本揭示可以利用到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1:鐵芯 2:繞線線圈架
3:線圈
4:空線圈架
5:間隙
6:電樞軛
7:印刷基板
8:開口部
9:孔部
11:模塑樹脂部
15:推拔形狀部
200:電樞
210:芯
220:線圈線圈架(繞線線圈架)
225:凸緣部
230:線圈
250:線圈線圈架(繞線線圈架)
1a:主磁極
1b:輔助磁極
2a:第1凸緣部(繞線線圈架2的第1凸緣部)
2a-1:凹構造
2a-2:凸構造
2b:第2凸緣部(繞線線圈架2的第2凸緣部)
4a:收容部
4b:側壁部
4c:第1凸緣部(空線圈架4的第1凸緣部)
4c-1:凹構造
4c-1a:第1凹部(空線圈架4的第1凹部)
4c-1b:第2凹部(空線圈架4的第2凹部)
4c-2:凸構造
4d:第2凸緣部(空線圈架4的第2凸緣部)
4e:基座部
4f:推拔形狀部
4g:基座
A:根部(外周圍側的端部)
B1:線
B2:線
C:旋轉軸
C1:線
C2:線
D1:線
P1:芯的內徑
P2:印刷基板7的內徑
S:槽
X:電樞
[圖1]為表示記載在日本特開2015-211563號專利公報之電樞的線圈架構造的其中一例之圖。 [圖2]為表示本揭示的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的旋轉軸方向的剖面構造的其中一例之圖,並且表示了線圈之圖。 [圖3A]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空線圈架立體圖,圖3B為空線圈架的側視圖。 從[圖3C]到[圖3E]為表示,在空線圈架形成有溝或是孔之構造的其中一例之側視圖。 [圖4A]為鐵芯的立體圖,[圖4B]為表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組裝構造的其中一例之立體圖。 [圖5]為表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軛組裝構造的其中一例之立體圖。 [圖6A]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電樞軛組裝構造中,組裝了印刷基板之印刷基板組裝構造的立體圖,[圖6B]為剖視圖。 [圖7A]、[圖7B]為表示把基座部安裝到軛的構成之側視圖。 [圖8]為從圖7A的狀態,完成了模塑成型之構造的剖視圖。
1:鐵芯
1a:主磁極
1b:輔助磁極
2:繞線線圈架
2a:第1凸緣部
2b:第2凸緣部
3:線圈
4:空線圈架
4a:收容部
4c:第1凸緣部
4d:第2凸緣部
5:間隙
A:根部(外周圍側的端部)
B1:線
B2:線
C:旋轉軸
C1:線
C2:線
D1:線
S:槽
X:電樞

Claims (5)

  1. 一種電樞的線圈架構造,乃是槽數為6N(N為自然數),線圈數為3N之3相馬達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特徵為,具有:被***了捲繞了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被***有沒有捲繞線圈的空線圈架之輔助磁極;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係相對於旋轉軸配置在圓周方向,而且,在形成在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間的槽的外周圍側與內周圍側,分別形成有與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相接的抵接部。
  2. 如請求項1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中,前述槽的外周圍側的抵接部,係前述空線圈架以及前述繞線線圈架至少一部分凹凸嵌合,而且,前述抵接部具有開口部。
  3. 如請求項1或是2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中,在前述空線圈架的外周圍側形成溝或是孔。
  4. 如請求項1或是2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中,具有基座部;該基座部從前述空線圈架的旋轉軸方向的其中一側面突出,在其端部具備基座;該基座具有設置印刷基板的內徑端部或是外徑端部之設置面。
  5. 如請求項4的電樞的線圈架構造,其中, 在前述基座部之與前述設置面為相反側的面,具有推拔形狀部;該推拔形狀部係朝向旋轉軸方向的外側,讓前述基座部成為末端細的推拔形狀。
TW108147378A 2018-12-25 2019-12-24 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TWI841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0519A JP6694500B1 (ja) 2018-12-25 2018-12-25 電機子のボビン構造
JP2018-240519 2018-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586A TW202032586A (zh) 2020-09-01
TWI841653B true TWI841653B (zh) 2024-05-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9550B2 (ja) 電機子
JP7344807B2 (ja) コイルボビン、分布巻ラジア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コア及び分布巻ラジア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JP5827840B2 (ja) Vr型レゾルバ
EP2793367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JPWO2011077521A1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及びステータ組み付け方法
JP6866402B2 (ja) 回転電機
JP6461381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11502575B2 (en)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9232607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用巻線および回転電機
JP6846911B2 (ja) 磁極、磁極を配置した固定子、固定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5517316B2 (ja)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ボビン及びボビンの製造方法
TWI841653B (zh) 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JP6694500B1 (ja) 電機子のボビン構造
TWI646758B (zh)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JP6652308B2 (ja) 電機子、回転電機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2016127681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9193507A (ja) ステータ構造、レゾルバおよびステータ構造の製造方法
JP6848132B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KR102690237B1 (ko) 전기자의 보빈 구조
JP7280706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7085853B2 (ja)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送風機
JP6776850B2 (ja) 回転電機
JP4926192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5271991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6759798B2 (ja) レゾル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