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3548B - 發光觸控板 - Google Patents

發光觸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3548B
TWI833548B TW112101261A TW112101261A TWI833548B TW I833548 B TWI833548 B TW I833548B TW 112101261 A TW112101261 A TW 112101261A TW 112101261 A TW112101261 A TW 112101261A TW I833548 B TWI833548 B TW I8335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ircuit board
light guide
upper cover
guid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1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29253A (zh
Inventor
林嘉宏
李哲緯
楊宇璔
林慧玲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01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354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54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29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92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觸控板,包括上蓋板、電路板、導光結構以及第一遮光膠體。上蓋板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電路板配置於上蓋板的下方。電路板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且第三表面與上蓋板的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對。導光結構配置於上蓋板與電路板之間。導光結構包括圍繞側面,且圍繞側面、部分的第二表面以及部分的第三表面之間定義出膠合空間。第一遮光膠體配置於膠合空間內並圍繞導光結構,且第一遮光膠體接觸於部分的第二表面、部分的第三表面以及圍繞側面。

Description

發光觸控板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輸入裝置的領域,尤其係關於一種發光觸控板。
現代人於日常生活裡常會使用到筆記型電腦,而使用者除了可搭配外接的滑鼠裝置來操作筆記型電腦之外,還可藉由一般都會配置在筆記型電腦上的一觸控板(Touch Pad)來進行例如游標移動或點選(click)的控制與操作。
現今筆記型電腦的觸控板設計也越來越多元,隨著觸控與背光技術的進步,觸控板從原先單純觸控、按壓功能外,進化至觸控板本體帶有發光的功能,且更進一步具有按鍵輸入功能,除了可以為筆記型電腦增加額外的快捷鍵外,更彌補了筆記型電腦沒有數字鍵盤的缺憾,其設計是對觸控板的一特定位置進行觸壓後就可點亮下方的背光模組並顯示出多個數字或符號,同時觸控板就會將顯示的數字或符號所對應的區域切換成相應的按鍵,使用者對其按壓就可輸出相應的數字、符號或做退格(Backspace)、輸入(Enter)等功能。如此,筆記型電腦可不必外接數字按鍵裝置也能夠快速地提供輸入功能。
當觸控板組裝於筆記型電腦的底殼後,觸控板與筆記型電腦的底殼之間必定存在組裝間隙,在觸控板處於發光的使用模式下,光源所發出的光線會從觸控板的端面射出並經由上述的組裝間隙射出,造成漏光的問題。然而,現有的技術多半是使用黑色塑膠材料來進行口字外型的衝切,藉以製作出黑色遮光外框來阻隔光線從觸控板端面射出,進而解決光線從上述組裝間隙洩漏的問題。但是藉由黑色塑膠材料衝切出黑色遮光外框的設計,除了在材料的利用率上會有大量的浪費外,黑色遮光外框組裝於觸控電路板與玻璃蓋板之間必需藉由多層的黑色雙面膠帶來進行膠合,使得觸控板組裝製作的程序過於冗長煩雜,此外,黑色雙面膠帶在老化後經常發生剝離脫落導致膠合不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觸控板的組裝良率,且黑色雙面膠帶剝離脫落後產生間隙進而漏光。
是故,如何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發光觸控板,其具有防光漏光的優點,且結構簡單,有效降低製作成本。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觸控板,包括上蓋板、電路板、導光結構以及第一遮光膠體。上蓋板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電路板配置於上蓋板的下方。電路板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且第三表面與上蓋板的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對。導光結構配置於上蓋板與電路板之間。導光結構包括圍繞側面,且圍繞側面、部分的第二表面以及部分的第三表面之間定義出膠合空間。第一遮光膠體配置於膠合空間內並圍繞導光結構,且第一遮光膠體接觸於部分的第二表面、部分的第三表面以及圍繞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光結構包括由上至下依序堆疊的導光板、反射層以及膠層,且導光板位於上蓋板與反射層之間,膠層位於反射層與電路板之間,導光板包括導光板側面,反射層包括反射層側面,膠層包括膠層側面,導光板側面、反射層側面與膠層側面共同構成圍繞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光板更包括出光面以及底面,出光面相對於底面,導光板側面鄰接於出光面與底面之間,且導光板側面包括入光部,入光部具有至少一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光觸控板更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發光元件配置於入光部的凹槽內,且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電路板,發光元件用以發出光線,光線經由入光部進入到導光板內並經由出光面射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光觸控板更包括第二遮光膠體,導光結構更包括多個隔光破孔,圍繞側面圍繞這些隔光破孔,每一個隔光破孔朝第一方向延伸,且這些隔光破孔沿著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第二遮光膠體配置於這些隔光破孔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上蓋板具有一第一寬度,電路板具有第二寬度,導光結構具有第三寬度,第一寬度與第二寬度分別大於第三寬度,當上蓋板、導光結構與電路板由上至下依序疊置於彼此時,導光結構的圍繞側面、上蓋板的部分第二表面以及電路板的部分第三表面之間定義出膠合空間。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發光觸控板,包括上蓋板、電路板、導光結構以及第一遮光膠體。上蓋板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電路板配置於上蓋板的下方。電路板包括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以及圍繞端面,第三表面相對於第四表面,圍繞端面鄰接於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之間,且第三表面與上蓋板的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對。導光結構配置於上蓋板與電路板之間。導光結構包括圍繞側面,且圍繞側面、圍繞端面以及部分的第二表面之間定義出膠合空間。第一遮光膠體配置於膠合空間內並圍繞導光結構與電路板,且第一遮光膠體接觸於部分的第二表面、圍繞端面以及圍繞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光觸控板更包括第二遮光膠體,導光結構更包括多個隔光破孔,圍繞側面圍繞這些隔光破孔,每一隔光破孔朝第一方向延伸,且這些隔光破孔沿著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第二遮光膠體配置於這些隔光破孔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光結構的圍繞側面與電路板的圍繞端面彼此共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上蓋板具有第一寬度,電路板具有第二寬度,導光結構具有第三寬度,第二寬度與第三寬度分別小於第一寬度,第二寬度等於第三寬度,當上蓋板、導光結構與電路板由上至下依序疊置於彼此時,導光結構的圍繞側面、上蓋板的部分第二表面以及電路板的圍繞端面之間定義出膠合空間。
本發明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其藉由上蓋板、導光結構與電路板彼此疊置後於外周緣處形成膠合空間,並將遮光膠體透過點膠製程直接填充於膠合空間內,遮光膠體除了可將上蓋板、電路板與導光結構黏著固定於彼此外,亦可防止光線從導光結構的圍繞側面洩漏。本發明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具有以下優點:(1) 以遮光膠體代替習知技術的遮光塑膠黑框,不需要額外之雙面膠帶堆疊,直接可透過遮光膠體本身特性完成板材與板材之間的黏著固定,進而達到堆疊簡化與薄型化的目的。(2) 以遮光膠體代替習知技術的遮光塑膠黑框,省去原遮光塑膠黑框材料沖切的損耗,大幅度減少製程工站,有效降低製作成本。(3) 由於遮光膠體固化後仍保有些微彈性變化的特性,因此當產品環境變化較為激烈時,其遮光膠體相較於雙面膠帶更不容易開膠產生漏光。(4) 遮光膠體顏色不侷限特定顏色,在能夠有效遮光的前提下,皆可自由調配。
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板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發光觸控板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3為沿著圖1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沿著圖1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是一種結合觸控面板與背光模組的多功能觸控板。發光觸控板1可被配置於筆記型電腦的底殼框架中而與筆記型電腦的處理器電性相連,且至少部分的發光觸控板1顯露於外而用以供使用者接觸而對筆記型電腦進行操作,舉例來說,在一般的使用模式下,發光觸控板1未發光時,與一般的觸控面板類似,使用者可藉由將手指接觸發光觸控板1且於發光觸控板1上滑動以操控滑鼠游標,亦可藉由按壓發光觸控板1而使筆記型電腦執行特定功能;在發光的使用模式下,發光觸控板1能顯示出特定的圖案、文字或是符號,例如是顯示虛擬數字鍵盤,筆記型電腦的處理器將依發光觸控板傳回之觸控訊號而進行對應數字或符號被按下的處理。
以下再針對本發明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的其它詳細構造做更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包括上蓋板11、電路板12、導光結構13以及第一遮光膠體14。上蓋板11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12,在本實施例中,上蓋板11的材質例如是玻璃,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電路板12配置於上蓋板11的下方,電路板12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三表面121與第四表面122,其中電路板12的第三表面121與上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彼此相面對。導光結構13配置於上蓋板11與電路板12之間,導光結構13包括圍繞側面130。當上蓋板11、導光結構13與電路板12由上至下依序疊置於彼此後,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也就是靠近第二表面112外周緣的部分)與電路板12的部分第三表面121(也就是靠近第三表面121外周緣的部分)之間共同定義出膠合空間100。第一遮光膠體14配置於上述的膠合空間100內並圍繞導光結構13,且第一遮光膠體14接觸於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電路板12的部分第三表面121以及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遮光膠體14係透過點膠製程的方式而填充於上述的膠合空間100內,當第一遮光膠體14填充於膠合空間100後,第一遮光膠體14同時黏著於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電路板12的第三表面122以及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進而將上蓋板11、電路板12與導光結構13黏著固定於彼此,再藉由第一遮光膠體14具有遮光的特性,進而防止光線從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洩漏。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膠體14的顏色例如是黑色,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能夠確實阻擋光線的前提下,第一遮光膠體14的顏色可依照實際情況的需求而進行變更。需別說明的是,第一遮光膠體14透過點膠製程的方式而填充於膠合空間100內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之一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第一遮光膠體14填充於膠合空間100內的方式依照實際情況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導光結構13包括由上至下依序堆疊的導光板131、反射層132以及膠層133。導光板131位於上蓋板11與反射層132之間。膠層133位於反射層132與電路板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31包括導光板側面1310,反射層132包括反射層側面1320,膠層133包括膠層側面1330。當導光板131、反射層132與膠層133彼此疊置後,導光板側面1310、反射層側面1320以及膠層側面1330共同構成上述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也就是說,當第一遮光膠體14填充於膠合空間100後,第一遮光膠體14會同時黏著於導光板側面1310、反射層側面1320以及膠層側面1330。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31更包括出光面1311以及底面1312。導光板131的出光面1311相對於底面1312,且導光板側面1310鄰接於出光面1311與底面131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側面1310包括入光部P,且入光部P具有至少一個凹槽T。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導光板131例如是呈現矩形的外觀,而導光板側面1310為矩型的四個側面所構成,上述的入光部P為四個側面的其中之一側面。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更包括至少一個發光元件15。發光元件15配置於導光板側面1310的入光部P的凹槽T內,且發光元件15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2。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電路板12例如是具有發光驅動電路,此發光驅動電路與發光元件15彼此電性連接,發光驅動電路提供驅動電流用以驅動發光元件15發出光線,發光元件15所發出的光線經由入光部P進入到導光板131的內部,且光線在導光板131內部產生全反射後經由出光面1311射出。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5的數量例如是多個,而入光部P的凹槽T的數量對應於發光元件15的數量也同樣為多個,每一個發光元件15配置於對應的凹槽T內。當第一遮光膠體14填充於膠合空間100後,第一遮光膠體14會黏著於這些凹槽T中相鄰兩個凹槽T之間的平坦部F上,且第一遮光膠體14同時封閉這些凹槽T的開口,也就是說,形成於入光部P一側的第一遮光膠體14不會進入到這些凹槽T的內部而黏著於發光元件15,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這些發光元件15不會被第一遮光膠體14黏著而破壞與電路板12之間的電性連接。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31的入光部P具有多個凹槽T用以容置對應的發光元件15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之一實施樣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發光元件15所發出的光線能順利經由入光部P進入到導光板131內部的情況下,也可以於導光板131的入光部P上形成多個破孔來容置對應的發光元件15,亦或是導光板131的入光部P不形成凹槽或是破孔而為一個平坦的入光面,此外,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上述凹槽或破孔的形狀。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上蓋板11具有第一寬度W1,電路板12具有第二寬度W2,而導光結構13具有第三寬度W3。在本實施例中,上蓋板11的第一寬度W1與電路板12的第二寬度W2分別大於導光結構13的第三寬度W3,因此,當上蓋板11、導光結構13與電路板12由上至下依序疊置於彼此時,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以及電路板12的部分第三表面121之間定義出上述的膠合空間100。
請參閱圖5至圖7。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板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之發光觸控板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7為沿著圖5所示之CC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a與圖1至圖3所示之發光觸控板1類似,差異處在於,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a更包括第二遮光膠體16,且導光結構13a更包括多個隔光破孔134。在本實施例中,導光結構13a的圍繞側面130圍繞這些隔光破孔134,每一個隔光破孔134朝第一方向D1延伸,且這些隔光破孔134沿著與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排列,而第二遮光膠體16配置於這些隔光破孔134內。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由於第二遮光膠體16填充於這些隔光破孔134,除了可以防止光線從這些條狀貫穿區域134洩漏外,亦可使這些隔光破孔134形成暗區,進而於發光觸控板1a上定義出多個不同的發光區域。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隔光破孔134例如是呈現長條狀的外觀形狀,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隔光破孔134可以根據導光結構13a上不同的隔光需求而形成不同的外觀形狀,本發明並不加限定隔光破孔134的外觀形狀。
請參閱圖8,其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板的剖面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b與圖1至圖3所示之發光觸控板1類似,差異處在於,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b,其膠合空間100b係由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電路板12b的圍繞端面120以及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所共同定義,上述電路板12b的圍繞端面120鄰接於第三表面121與第四表面122。具體而言,當第一遮光膠體14填充於膠合空間100b內後,第一遮光膠體14同時圍繞電路板12與導光結構13,且第一遮光膠體14接觸於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電路板12的圍繞端面120以及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也就是第一遮光膠體14同時黏著於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電路板12的圍繞端面120以及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進而將上蓋板11、電路板12與導光結構13黏著固定於彼此,再藉由第一遮光膠體14具有遮光的特性,進而防止光線從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洩漏。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上蓋板11具有第一寬度W1’,電路板12b具有第二寬度W2’,而導光結構13具有第三寬度W3’。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板12b的第二寬度W2’與導光結構13的第三寬度W3’分別小於上蓋板11的第一寬度W1’,且電路板12b的第二寬度W2’等於導光結構13的第三寬度W3’使得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與電路板12b的圍繞端面120呈現彼此共平面的結構。因此,當上蓋板11、導光結構13與電路板12b由上至下依序疊置於彼此時,導光結構13的圍繞側面130、上蓋板11的部分第二表面112以及電路板12b的圍繞端面120之間定義出上述的膠合空間100b。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1b的架構下,也可以在導光結構13上開設多個隔光破孔,並於這些隔光破孔內形成第二遮光膠體(類似於圖4與圖5的結構),藉以於發光觸控板1b上定義出多個不同的發光區域。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其藉由上蓋板、導光結構與電路板彼此疊置後於外周緣處形成膠合空間,並將遮光膠體透過點膠製程直接填充於膠合空間內,遮光膠體除了可將上蓋板、電路板與導光結構黏著固定於彼此外,亦可防止光線從導光結構的圍繞側面洩漏。本發明實施例的發光觸控板具有以下優點:(1) 以遮光膠體代替習知技術的遮光塑膠黑框,不需要額外之雙面膠帶堆疊,直接可透過遮光膠體本身特性完成板材與板材之間的黏著固定,進而達到堆疊簡化與薄型化的目的。(2) 以遮光膠體代替習知技術的遮光塑膠黑框,省去原遮光塑膠黑框材料沖切的損耗,大幅度減少製程工站,有效降低製作成本。(3) 由於遮光膠體固化後仍保有些微彈性變化的特性,因此當產品環境變化較為激烈時,其遮光膠體相較於雙面膠帶更不容易開膠產生漏光。(4) 遮光膠體顏色不侷限特定顏色,在能夠有效遮光的前提下,皆可自由調配。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1a、1b:發光觸控板 11:上蓋板 12、12b:電路板 13、13a:導光結構 14:第一遮光膠體 15:發光元件 16:第二遮光膠體 100、100b:膠合空間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20:圍繞端面 121:第三表面 122:第四表面 130:圍繞側面 131:導光板 132:反射層 133:膠層 134:隔光破孔 1310:導光板側面 1311:出光面 1312:底面 1320:反射層側面 1330:膠層側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F:平坦部 P:入光部 T:凹槽 W1、W1’:第一寬度 W2、W2’:第二寬度 W3、W3’:第三寬度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板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發光觸控板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3為沿著圖1所示之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沿著圖1所示之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板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之發光觸控板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7為沿著圖5所示之CC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板的剖面示意圖。
1:發光觸控板
11:上蓋板
12:電路板
13:導光結構
14:第一遮光膠體
100:膠合空間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21:第三表面
122:第四表面
130:圍繞側面
131:導光板
132:反射層
133:膠層
1310:導光板側面
1311:出光面
1312:底面
1320:反射層側面
1330:膠層側面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Claims (4)

  1. 一種發光觸控板,包括:一上蓋板,包括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一電路板,配置於該上蓋板的下方,該電路板包括一第三表面、一第四表面以及一圍繞端面,該第三表面相對於該第四表面,該圍繞端面鄰接於該第三表面與該第四表面之間,且該第三表面與該上蓋板的該第二表面彼此相面對;一導光結構,配置於該上蓋板與該電路板之間,該導光結構包括一圍繞側面,且該圍繞側面、該圍繞端面以及部分的該第二表面之間定義出一膠合空間;以及一第一遮光膠體,配置於該膠合空間內並圍繞該導光結構與該電路板,且該第一遮光膠體接觸於部分的該第二表面、該圍繞端面以及該圍繞側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觸控板,更包括一第二遮光膠體,該導光結構更包括多個隔光破孔,該圍繞側面圍繞該些隔光破孔,每一隔光破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隔光破孔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該第二遮光膠體配置於該些隔光破孔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觸控板,其中該導光結構的該圍繞側面與該電路板的該圍繞端面彼此共平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觸控板,其中該上蓋板具有一第一寬度,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二寬度,該導光結構具有一第三寬度,該第二寬度與該第三寬度分別小於該第一寬度,該第二寬度等於該第三寬度,當 該上蓋板、該導光結構與該電路板由上至下依序疊置於彼此時,該導光結構的該圍繞側面、該上蓋板的部分該第二表面以及該電路板的該圍繞端面之間定義出該膠合空間。
TW112101261A 2023-01-11 2023-01-11 發光觸控板 TWI833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1261A TWI833548B (zh) 2023-01-11 2023-01-11 發光觸控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1261A TWI833548B (zh) 2023-01-11 2023-01-11 發光觸控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3548B true TWI833548B (zh) 2024-02-21
TW202429253A TW202429253A (zh) 2024-07-16

Family

ID=90825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1261A TWI833548B (zh) 2023-01-11 2023-01-11 發光觸控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35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14618A (ja) * 2011-11-30 2013-06-10 Fujikura Ltd 照明モジュール
TW202102987A (zh) * 2019-07-10 2021-01-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觸控板
TWM606988U (zh) * 2020-10-29 2021-01-2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213934848U (zh) * 2021-01-19 2021-08-10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触摸板
TWI777690B (zh) * 2021-07-26 2022-09-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14618A (ja) * 2011-11-30 2013-06-10 Fujikura Ltd 照明モジュール
TW202102987A (zh) * 2019-07-10 2021-01-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觸控板
TWM606988U (zh) * 2020-10-29 2021-01-2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213934848U (zh) * 2021-01-19 2021-08-10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触摸板
TWI777690B (zh) * 2021-07-26 2022-09-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4301B2 (en) Luminous keyboard device
US9040856B2 (en) Luminous keyboard device
TWI416565B (zh) 發光鍵盤
CN104576145B (zh) 发光键盘装置
JP2011238579A (ja) 発光キーボード
US20080100580A1 (en) Keypad assembly
US20140166454A1 (en) Sensing keyboard device with luminous key
US11119590B2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CN204178989U (zh) 键盘背光模块周围发光结构
US20140085860A1 (en) Light guide module for keypad
US11175444B1 (en) Luminous keyboard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4183406B (zh) 发光键盘装置
US8960931B2 (en) Luminous keyboard device
US9022590B2 (en) Luminous keyboard device
TWI833548B (zh) 發光觸控板
CN200990323Y (zh) 透光式触摸感应键盘
US20240231514A1 (en) Luminous touch pad
TW201919083A (zh) 發光鍵盤
CN118331444A (zh) 发光触控板
TWI822134B (zh) 背光模組
TWI841203B (zh) 發光觸控板模組
CN216161072U (zh) 用于键盘的触控输入模块及键盘
TWI815398B (zh) 微觸式面板裝置
CN111584282B (zh) 应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模块
US11861079B1 (en) Luminous touch pad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