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679B - 成像鏡頭(六十六)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六十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679B
TWI825679B TW111114668A TW111114668A TWI825679B TW I825679 B TWI825679 B TW I825679B TW 111114668 A TW111114668 A TW 111114668A TW 111114668 A TW111114668 A TW 111114668A TW I825679 B TWI825679 B TW I8256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object side
image side
surface fac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4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3057A (zh
Inventor
戴瑜玟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4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567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3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67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第二透鏡群、一第三透鏡群及一第四透鏡群。第一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具負屈光力透鏡。第三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三透鏡群包括一3-1透鏡、一3-2透鏡及一3-3透鏡,此3-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3-3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四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3-1透鏡、3-2透鏡及3-3透鏡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且此等透鏡間彼此相鄰。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六十六)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
習知的監控攝影機大都不具備變焦功能,但隨著工業自動化、物聯網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監控攝影機的要求越來越多,尤其是針對小型化、高解析度、低成本及高變焦倍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習知的成像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監控攝影機要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成像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小型化、高解析度、低成本及高變焦倍率以符合監控攝影機的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其鏡頭總長度較短、解析度較高、成本較低及具備較高變焦倍率,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第二透鏡群、一第三透鏡群及一第四透鏡群。第一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具負屈光力透鏡。第三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三透鏡群包括一3-1透鏡、一3-2透鏡及一3-3透鏡,此3-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3-3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第四透鏡群具有正 屈光力。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第三透鏡群及第四透鏡群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3-1透鏡、3-2透鏡及3-3透鏡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且此等透鏡間彼此相鄰。當本發明之成像鏡頭滿足上述特徵且不需其他額外的特徵或條件,即可達成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基本功能。
其中第一透鏡群包括一1-1透鏡及一1-2透鏡,1-1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1-2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第二透鏡群包括一2-1透鏡及一2-2透鏡,2-1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2-2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三透鏡群可更包括一3-4透鏡設置於3-3透鏡與第四透鏡群之間,3-1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3-2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3-3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可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像側,3-4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群包括一4-1透鏡,4-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1-1透鏡及1-2透鏡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2-1透鏡及2-2透鏡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其中第四透鏡群可更包括一4-2透鏡設置於第三透鏡群與4-1透鏡之間,其中1-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2-1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2-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3-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4-1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像側。4-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一透鏡群可更包括一1-3透鏡設置於物側與1-1透鏡之間,其中3-2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像側。4-1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1-3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其中1-2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像側。2-1透鏡為雙凹透鏡且可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物側。2-2透鏡為雙凹透鏡且可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二透鏡群可更包括一2-3透鏡設置於2-2透鏡與第三透鏡群之間,其中1-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2-1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2-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2-3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三透鏡群可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第二透鏡群與3-1透鏡之間。
其中此等透鏡群間距可沿著光軸改變,以使成像鏡頭由一廣角端變焦至一中間端再變焦至一望遠端以改變焦距,第四透鏡群可沿著光軸移動以進行對焦。
其中成像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0.34度/mm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49
FOV/f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0
0.49度/mm;-0.36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1
fG1/f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2
0.68;-0.1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7
fG2/fG2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5
0.55;18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6
TTL/TG3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3-53
74;其中,FOV為成像鏡頭之一最大視場,f1為最靠近物側之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G1為第一透鏡群之一有效焦距,fG2為第二透鏡群之一有效焦距,fG23為第二透鏡群中最靠近像側之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TTL為第一透鏡群中最靠近物側之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沿著光軸之一間距,TG34為第三透鏡群中最靠近像側之一透鏡沿著光軸之一厚度。
其中成像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90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4-58
VdG1+VdG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4-59
107;-3.9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4-60
(L1R1×L1R2)/(L2R1×L2R2)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4-61
-0.05;65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4-62
VdG31+VdG3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4-63
100;其中,VdG1為第一透鏡群之全部透鏡之一平均阿貝係數,VdG3為第三透鏡群之全部透鏡之一平均阿貝係數,L1R1為最靠近物側之一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L1R2為最靠近物側之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L2R1為第二靠近物側之一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L2R2為第二靠近物側之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VdG31為第三透鏡群中最靠近物側之一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G34為第三透鏡群中最靠近像側之一透鏡之一阿貝係數。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成像鏡頭
LG11、LG21、LG31:第一透鏡群
LG12、LG22、LG32:第二透鏡群
LG13、LG23、LG33:第三透鏡群
LG14、LG24、LG34:第四透鏡群
OF1、OF2、OF3:濾光片
CG1、CG2、CG3:保護玻璃
IMA1、IMA2、IMA3:成像面
L11、L21、L31 1-1:透鏡
L12、L22、L32 1-2:透鏡
L13、L23、L33 2-1:透鏡
L14、L24、L34 2-2:透鏡
L15、L25、L35 3-1:透鏡
L16、L26、L36 3-2:透鏡
L17、L27、L37 3-3:透鏡
L18、L28、L38 3-4:透鏡
L19、L29、L39 4-1:透鏡
L110、L310 1-3:透鏡
L210 4-2:透鏡
L111 2-3:透鏡
ST1、ST2、ST3:光圈
OA1、OA2、OA3:光軸
S13、S21、S33 1-1:透鏡物側面
S14、S22、S34 1-1:透鏡像側面
S15、S23、S35 1-2:透鏡物側面
S16、S24、S36 1-2:透鏡像側面
S17、S25、S37 2-1:透鏡物側面
S18、S26、S38 2-1:透鏡像側面
S19、S27、S39 2-2:透鏡物側面
S110、S28、S310 2-2:透鏡像側面
S113、S29、S311:光圈面
S114、S210、S312:3-1透鏡物側面
S115、S211、S313:3-1透鏡像側面
S116、S212、S314:3-2透鏡物側面
S117、S213、S315:3-2透鏡像側面
S118、S214、S316:3-3透鏡物側面
S119、S215、S317:3-3透鏡像側面
S120、S216、S318:3-4透鏡物側面
S121、S217、S319:3-4透鏡像側面
S122、S220、S320:4-1透鏡物側面
S123、S221、S321:4-1透鏡像側面
S11、S31:1-3透鏡物側面
S12、S32:1-3透鏡像側面
S218:4-2透鏡物側面
S219:4-2透鏡像側面
S111:2-3透鏡物側面
S112:2-3透鏡像側面
S124、S222、S322:濾光片物側面
S125、S223、S323:濾光片像側面
S126、S224、S324:保護玻璃物側面
S127、S225、S325:保護玻璃像側面
第1A、1B、1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處於一廣角端、一中間端及、一望遠端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2A、2B、2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處於廣角端的縱向像差圖(Longitudinal Aberration)、場曲(Field Curvature)圖、畸變(Distortion)圖。
第3A、3B、3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處於中間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4A、4B、4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處於望遠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5A、5B、5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處於一廣角端、一中間端及、一望遠端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6A、6B、6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處於廣角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7A、7B、7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處於中間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8A、8B、8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處於望遠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9A、9B、9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處於一廣角端、一中間端及、一望遠端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10A、10B、10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處於廣角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11A、11B、11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處於中間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第12A、12B、12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處於望遠端的縱向像差圖、場曲圖、畸變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此第一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二透鏡群,此第二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具有負屈光力透鏡;一第三透鏡群,此第三透鏡群具 有正屈光力,此第三透鏡群包括一3-1透鏡、一3-2透鏡及一3-3透鏡,此3-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3-3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及一第四透鏡群,此第四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鏡群、第二透鏡群、第三透鏡群及第四透鏡群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3-1透鏡、3-2透鏡及3-3透鏡沿著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且此等透鏡間彼此相鄰。當本發明之成像鏡頭滿足上述特徵,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為可變焦距鏡頭,其第一透鏡群固定不動,第二透鏡群、第三透鏡群及第四透鏡可沿著光軸移動以改變各透鏡群之間距,使得成像鏡頭由一廣角端變焦至一中間端再變焦至一望遠端。成像鏡頭之各實施例由廣角端變焦至望遠端其變焦倍率大約為3倍。
請參閱底下表一、表三及表五,其中表一、表三及表五分别為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的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第1A、1B、1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處於一廣角端、一中間端、一望遠端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第5A、5B、5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處於一廣角端、一中間端、一望遠端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第9A、9B、9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處於一廣角端、一中間端、一望遠端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其中成像鏡頭1包括一第一透鏡群LG11、一第二透鏡群LG12、一第三透鏡群LG13及一第四透鏡群LG14,第一透鏡群LG11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1-3透鏡L110、一1-1透鏡L11及一1-2透鏡L12,第二透鏡群LG12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2-1透鏡L13、一2-2透鏡L14及一2-3透鏡L111, 第三透鏡群LG13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光圈ST1、一3-1透鏡L15、一3-2透鏡L16、一3-3透鏡L17及一3-4透鏡L18,第四透鏡群LG14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4-1透鏡L19。成像鏡頭2包括一第一透鏡群LG21、一第二透鏡群LG22、一第三透鏡群LG23及一第四透鏡群LG24,第一透鏡群LG21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1-1透鏡L21及一1-2透鏡L22,第二透鏡群LG22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2-1透鏡L23及一2-2透鏡L24,第三透鏡群LG23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光圈ST2、一3-1透鏡L25、一3-2透鏡L26、一3-3透鏡L27及一3-4透鏡L28,第四透鏡群LG24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4-2透鏡L210及一4-1透鏡L29。成像鏡頭3包括一第一透鏡群LG31、一第二透鏡群LG32、一第三透鏡群LG33及一第四透鏡群LG34,第一透鏡群LG31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1-3透鏡L310、一1-1透鏡L31及一1-2透鏡L32,第二透鏡群LG32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2-1透鏡L33及一2-2透鏡L34,第三透鏡群LG33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光圈ST3、一3-1透鏡L35、一3-2透鏡L36、一3-3透鏡L37及一3-4透鏡L38,第四透鏡群LG34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4-1透鏡L39。
1-1透鏡L11、L21、L31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3、S21、S33為凸面,像側面S14、S22、S34為凸面,物側面S13、S21、S33與像側面S14、S22、S34皆為球面表面。1-2透鏡L12、L22、L32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5、S23、S35為凸面,物側面S15、S23、S35與像側面S16、S24、S36皆為球面表面。2-1透鏡L13、L23、L33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像側面S18、S26、S38為凹面,物側面S17、S25、S37與像側面S18、S26、S38皆為球面表面。 2-2透鏡L14、L24、L34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9、S27、S39為凹面,物側面S19、S27、S39與像側面S110、S28、S310皆為球面表面。3-1透鏡L15、L25、L35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4、S210、S312為凸面,像側面S115、S211、S313為凸面,物側面S114、S210、S312與像側面S115、S211、S313皆為球面表面。3-2透鏡L16、L26、L36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6、S212、S314為凸面,物側面S116、S212、S314與像側面S117、S213、S315皆為球面表面。3-3透鏡L17、L27、L37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8、S214、S316為凹面,像側面S119、S215、S317為凹面,物側面S118、S214、S316與像側面S119、S215、S317皆為球面表面。3-4透鏡L18、L28、L38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20、S216、S318為凸面,像側面S121、S217、S319為凹面,物側面S120、S216、S318與像側面S121、S217、S319皆為球面表面。4-1透鏡L19、L29、L39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22、S220、S320為凸面,物側面S122、S220、S320與像側面S123、S221、S321皆為球面表面。
另外,成像鏡頭1、2、3至少滿足以下條件(1)至條件(7)其 中一條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8-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8-2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8-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8-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8-5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9-6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09-7
其中,FOV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2、3之一最大視場,f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最靠近物側之一透鏡L110、L21、L310之一有效焦距,fG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群LG12、LG22、LG32之一有效焦距,fG2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群LG12、LG22、LG32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L111、L24、L34之一有效焦距,TTL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LG11、LG21、LG31中最靠近物側之透鏡L110、L21、L310之物側面S11、S21、S31至成像面IMA1、IMA2、IMA3沿著光軸OA1、OA2、OA3之一間距,TG34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LG13、LG23、LG33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L18、L28、L38沿著光軸OA1、OA2、OA3之一厚度,VdG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LG11、LG21、LG31之全部透鏡之一平均阿貝係數,VdG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LG13、LG23、LG33之全部透鏡之一平均阿貝係數,L1R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最靠近物側之透鏡L110、L21、L310之物側面S11、S21、S31之一曲率半徑,L1R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最靠近物側之透鏡L110、L21、L310之像側面S12、S22、S32之一曲率半徑,L2R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靠近物側之透鏡L11、L22、L31之物側面S13、S23、S33之一曲率半徑,L1R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靠近物側之透鏡L11、L22、L31之像側面S14、S24、S34之一曲率半徑,VdG3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LG13、LG23、LG33中最靠近 物側之透鏡L15、L25、L35之一阿貝係數,VdG34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LG13、LG23、LG33中最靠近像側之透鏡L18、L28、L38之一阿貝係數。使得成像鏡頭1、2、3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及實現光學變焦功能。
當滿足條件(1):-0.34度/mm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64
FOV/f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65
0.49度/mm時,可避免最靠近物側的透鏡屈光力過大,有利於最靠近物側的透鏡製作。當滿足條件(2):-0.36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66
fG1/f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67
0.68時,可有效降低製造敏感度,以提升影像品質。當滿足條件(3):-0.1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68
fG2/fG2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69
0.55時,可提升成像鏡頭之相對照度。當滿足條件(4):18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0
TTL/TG3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1
74時,可有效縮短成像鏡頭總長度。當滿足條件(5):90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2
VdG1+VdG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3
107時,可有效降低色差,提升影像品質。當滿足條件(6):-3.9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4
(L1R1×L1R2)/(L2R1×L2R2)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5
-0.05時,可有效降低製造敏感度,有利於成像鏡頭製作。當滿足條件(7):65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6
VdG31+VdG3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7
100時,可有效降低成像鏡頭色散值。當同時滿足條件(1)、(5)及(7):-0.34度/mm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8
FOV/f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79
0.49度/mm;90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80
VdG1+VdG3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81
107;及65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82
VdG31+VdG3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0-83
100時,可有效降低色散,提高影像品質。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成像鏡頭1包括一第一透鏡群LG11、一第二透鏡群LG12、一第三透鏡群LG13、一第四透鏡群LG14、一濾光片OF1及一保護玻璃CG1。第一透鏡群LG11、第二透鏡群LG12、第三透鏡群LG13、第四透鏡群LG14、濾光片OF1及保護玻璃CG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第一透鏡群LG11包括一1-3透鏡L110、一1-1透鏡L11及一1-2透鏡L12,1-3透鏡L110、1-1透鏡L11及1-2透鏡L12沿著光軸 OA1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二透鏡群LG12包括一2-1透鏡L13、一2-2透鏡L14及一2-3透鏡L111,2-1透鏡L13、2-2透鏡L14及2-3透鏡L111沿著光軸OA1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三透鏡群LG13包括一光圈ST1、一3-1透鏡L15、一3-2透鏡L16、一3-3透鏡L17及一3-4透鏡L18,光圈ST1、3-1透鏡L15、3-2透鏡L16、3-3透鏡L17及3-4透鏡L18沿著光軸OA1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四透鏡群LG14包括一4-1透鏡L19。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
成像鏡頭1由廣角端(如第1A圖所示)變焦至中間端(如第1B圖所示)再變焦至望遠端(如第1C圖所示)時,第一透鏡群LG11固定不動,第二透鏡群LG12沿著光軸OA1往像側移動,第三透鏡群LG13沿著光軸OA1往物側移動,第四透鏡群LG14沿著光軸OA1往像側移動,使得第一透鏡群LG11與第二透鏡群LG12之間距變大、第二透鏡群LG12與第三透鏡群LG13之間距變小、第三透鏡群LG13與第四透鏡群LG14之間距變大,上述間距隨著成像鏡頭1由廣角端變焦至中間端再變焦至望遠端而變動之情形,可由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中明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由廣角端(如第1A圖所示)變焦至望遠端(如第1C圖所示)時,其變焦倍率約為3倍(71.95221mm/24.04484mm≒2.99)。第四透鏡群LG14可沿著光軸OA1移動,以使成像鏡頭1進行對焦。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1-3透鏡L110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為凸面,像側面S12為凹面,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皆為球面表面;1-2透鏡L12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16為凹面;2-1透鏡L13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17為凸面;2-2透鏡L14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110 為凹面;2-3透鏡L111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1為凸面,像側面S112為凹面,物側面S111與像側面S112皆為球面表面;3-2透鏡L16為雙凸透鏡,其像側面S117為凸面,4-1透鏡L19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123為凹面;濾光片OF1其物側面S124與像側面S125皆為平面;保護玻璃CG1其物側面S126與像側面S127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至少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1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及實現光學變焦功能。
表一為第1A圖、第1B圖、第1C圖中成像鏡頭1分別處於廣角端、中間端及望遠端時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2-8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3-9
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二可知,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3-10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廣角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05mm至0mm之間。由第2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廣角端其場曲介於-0.04mm至0.01mm之間。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 之成像鏡頭1於廣角端其畸變介於-2%至0%之間。由第3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中間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05mm至0.01mm之間。由第3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中間端其場曲介於-0.02mm至0.01mm之間。由第3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中間端其畸變介於0%至2%之間。由第4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望遠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25mm至-0.005mm之間。由第4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望遠端其場曲介於-0.01mm至0.02mm之間。由第4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於望遠端其畸變介於0%至2%0之間。顯見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5A圖、第5B圖及第5C圖,成像鏡頭2包括一第一透鏡群LG21、一第二透鏡群LG22、一第三透鏡群LG23、一第四透鏡群LG24、一濾光片OF2及一保護玻璃CG2。第一透鏡群LG21、第二透鏡群LG22、第三透鏡群LG23、第四透鏡群LG24、濾光片OF2及保護玻璃CG2沿著一光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第一透鏡群LG21包括一1-1透鏡L21及一1-2透鏡L22,1-1透鏡L21及1-2透鏡L22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二透鏡群LG22包括一2-1透鏡L23及一2-2透鏡L24,2-1透鏡L23及2-2透鏡L24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三透鏡群LG23包括一光圈ST2、一3-1透鏡L25、一3-2透鏡L26、一3-3透鏡L27及一3-4透鏡L28,光圈ST2、3-1透鏡L25、3-2透鏡L26、3-3透鏡L27及3-4透鏡L28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四透鏡群LG24包括一4-2透鏡L210及 一4-1透鏡L29,4-2透鏡L210及4-1透鏡L29沿著光軸OA2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
成像鏡頭2由廣角端(如第5A圖所示)變焦至中間端(如第5B圖所示)再變焦至望遠端(如第5C圖所示)時,第一透鏡群LG21固定不動,第二透鏡群LG22沿著光軸OA2往像側移動,第三透鏡群LG23沿著光軸OA2往物側移動,第四透鏡群LG24沿著光軸OA2往像側移動,使得第一透鏡群LG21與第二透鏡群LG22之間距變大、第二透鏡群LG22與第三透鏡群LG23之間距變小、第三透鏡群LG23與第四透鏡群LG24之間距變大,上述間距隨著成像鏡頭2由廣角端變焦至中間端再變焦至望遠端而變動之情形,可由第5A圖、第5B圖及第5C圖中明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由廣角端(如第5A圖所示)變焦至望遠端(如第5C圖所示)時,其變焦倍率約為3倍(71.9346mm/24.07183mm≒2.99)。第四透鏡群LG24可沿著光軸OA2移動,以使成像鏡頭2進行對焦。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1-2透鏡L22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24為凹面;2-1透鏡L23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25為凸面;2-2透鏡L24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28為凸面;3-2透鏡L26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213為凹面;4-2透鏡L210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218為凹面,像側面S219為凸面,物側面S218與像側面S219皆為球面表面;4-1透鏡L29為雙凸透鏡,其像側面S221為凸面;濾光片OF2其物側面S222與像側面S223皆為平面;保護玻璃CG2其物側面S224與像側面S225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至少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2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 正像差及實現光學變焦功能。
表三為第5A圖、第5B圖、第5C圖中成像鏡頭2分別處於廣角端、中間端及望遠端時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6-11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7-12
表四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四可知,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7-13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6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廣角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05mm至0.025mm之間。由第6B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廣角端其場曲介於0mm至0.02mm之間。由第6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廣角端其畸變介於-1%至0%之間。由第7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中間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1mm至0.015mm之間。由第7B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中間端其場曲介於-0.01mm至0.01mm之間。由第7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中間端其畸變介於0%至1%之間。由第8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望遠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15mm至0.03mm之間。由第8B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望遠端其場曲介於-0.02mm至0.01mm之間。由 第8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於望遠端其畸變介於0%至1%之間。顯見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9A圖、第9B圖及第9C圖,成像鏡頭3包括一第一透鏡群LG31、一第二透鏡群LG32、一第三透鏡群LG33、一第四透鏡群LG34、一濾光片OF3及一保護玻璃CG3。第一透鏡群LG31、第二透鏡群LG32、第三透鏡群LG33、第四透鏡群LG34、濾光片OF3及保護玻璃CG3沿著一光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第一透鏡群LG21包括一1-3透鏡L310、一1-1透鏡L31及一1-2透鏡L32,1-3透鏡L310、1-1透鏡L31及1-2透鏡L32沿著光軸OA3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二透鏡群LG32包括一2-1透鏡L33及一2-2透鏡L34,2-1透鏡L33及2-2透鏡L34沿著光軸OA3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三透鏡群LG33包括一光圈ST3、一3-1透鏡L35、一3-2透鏡L36、一3-3透鏡L37及一3-4透鏡L38,光圈ST3、3-1透鏡L35、3-2透鏡L36、3-3透鏡L37及3-4透鏡L38沿著光軸OA3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四透鏡群LG34包括一4-1透鏡L39。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
成像鏡頭3由廣角端(如第9A圖所示)變焦至中間端(如第9B圖所示)再變焦至望遠端(如第9C圖所示)時,第一透鏡群LG31固定不動,第二透鏡群LG32沿著光軸OA3往像側移動,第三透鏡群LG33沿著光軸OA3往物側移動,第四透鏡群LG34沿著光軸OA3往像側移動,使得第一透鏡群LG31與第二透鏡群LG32之間距變大、第二透鏡群LG32與第三透 鏡群LG33之間距變小、第三透鏡群LG33與第四透鏡群LG34之間距變大,上述間距隨著成像鏡頭3由廣角端變焦至中間端再變焦至望遠端而變動之情形,可由第9A圖、第9B圖及第9C圖中明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由廣角端(如第9A圖所示)變焦至望遠端(如第9C圖所示)時,其變焦倍率約為3倍(71.9813mm/24.03277mm≒3.00)。第四透鏡群LG34可沿著光軸OA3移動,以使成像鏡頭3進行對焦。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1-3透鏡L310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31為凸面,像側面S32為凹面,物側面S31與像側面S32皆為球面表面;1-2透鏡L32為雙凸透鏡,其像側面S36為凸面;2-1透鏡L33為雙凹透鏡,其物側面S37為凹面;2-2透鏡L34為雙凹透鏡,其像側面S310為凹面;3-2透鏡L36為雙凸透鏡,其像側面S315為凸面;4-1透鏡L39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321為凹面;濾光片OF3其物側面S322與像側面S323皆為平面;保護玻璃CG3其物側面S324與像側面S325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至少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3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修正像差及實現光學變焦功能。
表五為第9A圖、第9B圖、第9C圖中成像鏡頭3分別處於廣角端、中間端及望遠端時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19-14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20-15
表六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20-16
Figure 111114668-A0101-12-0021-17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10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廣角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15mm至0.02mm之間。由第10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廣角端其場曲介於-0.01mm至0.03mm之間。由第10C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廣角端其畸變介於0%至1%之間。由第11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中間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15mm至0.02mm之間。由第11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中間端其場曲介於-0.05mm至0.01mm之間。由第11C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中間端其畸變介於0%至2%之間。由第12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望遠端,其縱向像差介於-0.03mm至0.01mm之間。由第12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望遠端其場曲介於-0.03mm至-0.01mm之間。由第12C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於望遠端其畸變介於0%至2%之間。顯見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縱向像差、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上述成像鏡頭除了用於監控攝影機外,也可以應用於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特別是在夜晚或下雨天視線不良的環境,仍可擷取到車外的清晰影像供駕駛人參考,以提高行車安全。此外,瞄準器一般由物鏡組、正立鏡組及目鏡組組成,上述成像鏡頭也可以直接當瞄準器使用,用以擷取遠方目標物的清晰影像,或者當成物鏡組再搭配其它的正立鏡組 及目鏡組組成瞄準器,亦應屬本發明之範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成像鏡頭
LG11:第一透鏡群
LG12:第二透鏡群
LG13:第三透鏡群
LG14:第四透鏡群
OF1:濾光片
CG1:保護玻璃
IMA1:成像面
OA1:光軸
L11:1-1透鏡
L12:1-2透鏡
L13:2-1透鏡
L14:2-2透鏡
L15:3-1透鏡
L16:3-2透鏡
L17:3-3透鏡
L18:3-4透鏡
L19:4-1透鏡
L110:1-3透鏡
L111:2-3透鏡
ST1:光圈
S11:1-3透鏡物側面
S12:1-3透鏡像側面
S13:1-1透鏡物側面
S14:1-1透鏡像側面
S15:1-2透鏡物側面
S16:1-2透鏡像側面
S17:2-1透鏡物側面
S18:2-1透鏡像側面
S19:2-2透鏡物側面
S110:2-2透鏡像側面
S111:2-3透鏡物側面
S112:2-3透鏡像側面
S113:光圈面
S114:3-1透鏡物側面
S115:3-1透鏡像側面
S116:3-2透鏡物側面
S117:3-2透鏡像側面
S118:3-3透鏡物側面
S119:3-3透鏡像側面
S120:3-4透鏡物側面
S121:3-4透鏡像側面
S122:4-1透鏡物側面
S123:4-1透鏡像側面
S124:濾光片物側面
S125:濾光片像側面
S126:保護玻璃物側面
S127:保護玻璃像側面

Claims (10)

  1.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該第一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群包括一1-1透鏡以及一1-2透鏡;一第二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具有負屈光力透鏡;一第三透鏡群,該第三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三透鏡群包括一3-1透鏡、一3-2透鏡以及一3-3透鏡,該3-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該3-3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以及一第四透鏡群,該第四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該第三透鏡群以及該第四透鏡群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3-1透鏡、該3-2透鏡以及該3-3透鏡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且該等透鏡間彼此相鄰。
  2.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該第一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群包括一1-1透鏡以及一1-2透鏡;一第二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二透鏡群至少包括二具有負屈光力透鏡; 一第三透鏡群,該第三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三透鏡群包括一3-1透鏡、一3-2透鏡以及一3-3透鏡,該3-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3-3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以及一第四透鏡群,該第四透鏡群具有正屈光力;其中該第一透鏡群、該第二透鏡群、該第三透鏡群以及該第四透鏡群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一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3-1透鏡、該3-2透鏡以及該3-3透鏡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且該等透鏡間彼此相鄰;其中該成像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0.36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1
    fG1/f1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2
    0.68;-0.13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3
    fG2/fG23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4
    0.55;90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5
    VdG1+VdG3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6
    107;-3.9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7
    (L1R1×L1R2)/(L2R1×L2R2)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8
    -0.05;65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49
    VdG31+VdG34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27-50
    100;其中,f1為最靠近該物側之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G1為該第一透鏡群之一有效焦距,fG2為該第二透鏡群之一有效焦距,fG23為該第二透鏡群中最靠近該像側之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VdG1為該第一透鏡群之全部透鏡之一平均阿貝係數,VdG3為該第三透鏡群之全部透鏡之一平均阿貝係數,L1R1為最靠近該物側之該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L1R2為最靠近該物側之該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L2R1為第二靠近該物側之一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L2R2為第二靠近該物側之該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VdG31為該第三透鏡群中最靠近該物側之 一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G34為該第三透鏡群中最靠近該像側之一透鏡之一阿貝係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群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二透鏡群與該3-1透鏡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等透鏡群間距可沿著該光軸改變,以使該成像鏡頭由一廣角端變焦至一中間端再變焦至一望遠端以改變焦距,該第四透鏡群可沿著該光軸移動以進行對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4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1-1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1-2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第二透鏡群包括一2-1透鏡以及一2-2透鏡,該2-1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2-2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該第三透鏡群更包括一3-4透鏡設置於該3-3透鏡與該第四透鏡群之間,該3-1透鏡為雙凸透鏡,且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3-2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3-3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3-4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四透鏡群包括一4-1透鏡,該4-1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1-1透鏡以及該1-2透鏡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 該2-1透鏡以及該2-2透鏡沿著該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群更包括一4-2透鏡設置於該第三透鏡群與該4-1透鏡之間,其中:該1-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2-1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2-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3-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4-1透鏡為雙凸透鏡,且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4-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群更包括一1-3透鏡設置於該物側與該1-1透鏡之間,其中:該3-2透鏡為雙凸透鏡,且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4-1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1-3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1-2透鏡為雙凸透鏡且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2-1透鏡為雙凹透鏡且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該2-2透鏡為雙凹透鏡且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更包括一2-3透鏡設置於該2-2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群之間,其中: 該1-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2-1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2-2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2-3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4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條件:-0.34度/mm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30-51
    FOV/f1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30-52
    0.49度/mm;18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30-53
    TTL/TG34
    Figure 111114668-A0305-02-0030-54
    74;其中,FOV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最大視場,f1為最靠近該物側之一透鏡之一有效焦距,TTL為該第一透鏡群中最靠近該物側之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沿著該光軸之一間距,TG34為該第三透鏡群中最靠近該像側之一透鏡沿著該光軸之一厚度。
TW111114668A 2022-04-18 2022-04-18 成像鏡頭(六十六) TWI825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668A TWI825679B (zh) 2022-04-18 2022-04-18 成像鏡頭(六十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668A TWI825679B (zh) 2022-04-18 2022-04-18 成像鏡頭(六十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057A TW202343057A (zh) 2023-11-01
TWI825679B true TWI825679B (zh) 2023-12-11

Family

ID=8972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668A TWI825679B (zh) 2022-04-18 2022-04-18 成像鏡頭(六十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567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7016A (en) * 2006-05-24 2008-02-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201608274A (zh) * 2014-08-22 2016-03-0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變焦鏡頭
US20210364736A1 (en) * 2017-12-28 2021-11-25 Nittoh Inc.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7016A (en) * 2006-05-24 2008-02-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201608274A (zh) * 2014-08-22 2016-03-0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變焦鏡頭
US20210364736A1 (en) * 2017-12-28 2021-11-25 Nittoh Inc.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057A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7622B (zh) 一种大光圈大像面的长焦变焦镜头
TWI476442B (zh) 變焦鏡頭
CN110879458B (zh) 广角镜头
JPH1031157A (ja) ズームレンズ
US11237406B2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7194979B2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CN218497250U (zh) 一种变焦镜头
CN201051174Y (zh) 连续变焦距医用电视转接镜
CN114488479A (zh) 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率前置光阑的工业镜头
CN109324402B (zh) 一种可见光近红外宽波段复消色差连续变焦光学镜头
CN109491061B (zh) 小型化变焦镜头
TWI825679B (zh) 成像鏡頭(六十六)
CN112946860A (zh) 广角镜头
CN216561188U (zh) 高光学性能的有限远共轭距连续变倍光学镜头
TWI733628B (zh) 成像鏡頭(四十九)
TWI727544B (zh) 廣角鏡頭(二十七)
TW202328735A (zh) 成像鏡頭及其影像擷取裝置(六十五)
CN113740996B (zh) 广角镜头
CN116953888A (zh) 成像镜头
JPH0656453B2 (ja) ズ−ムレンズ
TW202144841A (zh) 廣角鏡頭(二十九)
TWI774306B (zh) 成像鏡頭(五十九)
TWI770777B (zh) 成像鏡頭(五十五)
TWI722559B (zh) 成像鏡頭(三十七)
TWI805340B (zh) 廣角鏡頭(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