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174B -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174B
TWI825174B TW108133317A TW108133317A TWI825174B TW I825174 B TWI825174 B TW I825174B TW 108133317 A TW108133317 A TW 108133317A TW 108133317 A TW108133317 A TW 108133317A TW I825174 B TWI825174 B TW I825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uni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5804A (zh
Inventor
唐懿夫
內山博允
松田大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5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5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17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本揭露係有關於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為了將來的自動駕駛之實現,近年來,對車載通訊(V2X通訊)的期待日益高漲。所謂V2X通訊,係為Vehicle to X通訊的簡稱,係為讓車輛與“某種東西”進行通訊的系統。作為這裡所謂的“某種東西”的例子,係可舉出:車輛(Vehicle)、設備(Infrastructure)、網路(Network)、及行人(Pedestrian)等(V2V、V2I、V2N、及V2P)。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關於V2X通訊的技術之一例。
又,作為車用的無線通訊,過去主要是802.11p基礎的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的開發係被進行,但是到了近年來,LTE基礎的車載通訊也就是“LTE-based V2X”的標準規格化正被進行。在LTE基礎的V2X通訊中,係支援基本的安全訊息等之交換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20879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另一方面,在使用NR(New Radio)的NR V2X通訊中,由於會採用與LTE基礎的V2X通訊不同的機制,因此有可能無法用與LTE基礎的V2X通訊相同的方法來進行資源之感測。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於NR V2X通訊中可以有效率地進行資源之感測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控制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與終端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令用來讓前記終端裝置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所需之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前記控制部,係令用來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所需之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給前記終端裝置。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系統,其係具備至少2個上記通訊裝置。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構成例 1.1.系統構成之一例 1.2.基地台之構成例 1.3.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2.V2X通訊 3.對側行鏈路的資源之分配方式 4.NR的訊框構成 5.資源柵格 6.時槽格式 7.相應於Numerology與訊框構成的感測單位之變更 8.LTE V2X與NR V2X之共存 9.應用例 9.1.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9.2.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10.總結
<<1.構成例>> <1.1.系統構成之一例>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1的概略構成之一例。圖1係用來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1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如圖1所示,系統1係含有無線通訊裝置100、和終端裝置200。此處,終端裝置200係也被稱為使用者。該當使用者,係也可被稱為UE。無線通訊裝置100C,係亦被稱為UE-Relay。此處的UE,係可為LTE或LTE-A中所被定義的UE,UE-Relay係亦可為3GPP中所正討論的Prose UE to Network Relay,也可意指一般的通訊機器。
(1)無線通訊裝置100 無線通訊裝置100,係為向旗下之裝置提供無線通訊服務的裝置。例如,無線通訊裝置100A,係為蜂巢式系統(或移動體通訊系統)的基地台。基地台100A,係與位於基地台100A的蜂巢網10A之內部的裝置(例如終端裝置200A),進行無線通訊。例如,基地台100A,係向終端裝置200A發送下鏈訊號,從終端裝置200A接收上鏈訊號。
基地台100A,係與其他基地台藉由例如X2介面而被邏輯性地連接,可進行控制資訊等之收送訊。又,基地台100A,係與所謂的核心網路(圖示省略)藉由例如S1介面而被邏輯性地連接,可進行控制資訊等之收送訊。此外,這些裝置間的通訊,在實體上係可藉由多樣的裝置而被中繼。
此處,圖1所示的無線通訊裝置100A係為巨集蜂巢網基地台,蜂巢網10A係為巨集蜂巢網。另一方面,無線通訊裝置100B及100C,係為分別運用小型蜂巢網10B及10C的主裝置。作為一例,主裝置100B係為被固定設置的小型蜂巢網基地台。小型蜂巢網基地台100B,係和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0A之間建立無線回程鏈路,和小型蜂巢網10B內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例如終端裝置200B)之間建立存取鏈路。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B,係亦可為3GPP中所被定義的中繼節點。主裝置100C,係為動態AP(存取點)。動態AP100C,係為將小型蜂巢網10C做動態運用的移動裝置。動態AP100C,係和巨集蜂巢網基地台100A之間建立無線回程鏈路,和小型蜂巢網10C內的1台以上之終端裝置(例如終端裝置200C)之間建立存取鏈路。動態AP100C係可為,例如,搭載有可運作成為基地台或無線存取點的硬體或軟體的終端裝置。此情況的小型蜂巢網10C,係為被動態形成的局部性網路(Localized Network/Virtual Cell)。
蜂巢網10A係例如,依照LTE、LTE-A(LTE-Advanced)、LTE-ADVANCED PRO、GSM(註冊商標)、UMTS、W-CDMA、CDMA2000、WiMAX、WiMAX2或IEEE802.16等之任意之無線通訊方式而被運用即可。
此外,小型蜂巢網係為可以包含有:與巨集蜂巢網重疊或非重疊配置的,比巨集蜂巢網還小的各種種類之蜂巢網(例如毫微微蜂巢網、毫微蜂巢網、微微蜂巢網及微蜂巢網等)之概念。在某個例子中,小型蜂巢網係被專用的基地台所運用。在別的例子中,小型蜂巢網係為,身為主裝置之終端是成為小型蜂巢網基地台而暫時動作,而被運用。所謂的中繼節點,也是可以視為小型蜂巢網基地台之一形態。作為中繼節點的母台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也被稱為供給者基地台。供給者基地台,係亦可意味著LTE中的DeNB,也可意味著較為一般所說的中繼節點的母台。
(2)終端裝置200 終端裝置200係可於蜂巢網系統(或移動體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終端裝置200,係與蜂巢網系統的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基地台100A、主裝置100B或100C)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終端裝置200A,係將來自基地台100A的下鏈訊號予以接收,並將往基地台100A的上鏈訊號予以發送。
又,作為終端裝置200,係不只限於所謂UE,例如:MTC終端、eMTC(Enhanced MTC)終端、及NB-IoT終端等這類所謂低成本終端(Low cost UE),亦都可被適用。又,像是RSU(Road Side Unit)這類基礎設施終端或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這類終端,也可被適用。
(3)補充 以上,雖然展示了系統1的概略性構成,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圖1所示的例子。例如,作為系統1的構成,亦可採用不含主裝置的構成、SCE(Small Cell Enhancement)、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MTC網路等。又,作為系統1之構成的另一例,亦可由主裝置連接至小型蜂巢網,在小型蜂巢網的旗下,建構出蜂巢網。
<1.2.基地台之構成例> 接著,參照圖2,說明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的構成。圖2係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10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參照圖2,基地台100係含有:天線部110、無線通訊部120、網路通訊部130、記憶部140、控制部150。
(1)天線部110 天線部110,係將無線通訊部120所輸出之訊號,以電波方式在空間中輻射。又,天線部110,係將空間之電波轉換成訊號,將該當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120。
(2)無線通訊部120 無線通訊部120,係將訊號予以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120,係向終端裝置發送下鏈訊號,從終端裝置接收上鏈訊號。
(3)網路通訊部130 網路通訊部130,係收送資訊。例如,網路通訊部130,係向其他節點發送資訊,從其他節點接收資訊。例如,上記其他節點係包含有其他基地台及核心網路節點。
此外,如前述,於本實施形態所述的系統1中,終端裝置是身為中繼終端而動作,有時候會將遠端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加以中繼。此種情況下,例如,該當相當於中繼終端的無線通訊裝置100C,係亦可不具備網路通訊部130。
(4)記憶部140 記憶部140,係將基地台100之動作所需之程式及各種資料,予以暫時或永久性記憶。
(5)控制部150 控制部150,係提供基地台100的各種機能。控制部150係含有:通訊控制部151、資訊取得部153、通知部155。此外,控制部150,係亦可還含有這些構成要素以外之其他構成要素。亦即,控制部150係還可進行這些構成要素之動作以外之動作。
通訊控制部151係執行,透過無線通訊部120的與終端裝置200之間的無線通訊之控制所涉及之各種處理。又,通訊控制部151係執行,透過網路通訊部130的與其他節點(例如其他基地台或核心網路節點等)之間的通訊之控制所涉及之各種處理。
資訊取得部153,係從終端裝置200或其他節點,取得各種資訊。已被取得之該當資訊係亦可被利用於例如:與終端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之控制、或與其他節點之連動所涉及之控制等。
通知部155,係向終端裝置200或其他節點,通知各種資訊。作為具體的一例,通知部155係亦可將用來讓蜂巢網內之終端裝置與基地台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各種資訊,通知給該當終端裝置。又,作為其他一例,通知部155係亦可將從蜂巢網內之終端裝置所取得之資訊,通知給其他節點(例如其他基地台)。
<1.3.終端裝置之構成例> 接著,參照圖3,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的構成之一例。圖3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200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3所示,終端裝置200係含有:天線部210、無線通訊部220、記憶部230、控制部240。
(1)天線部210 天線部210,係將無線通訊部220所輸出之訊號,以電波方式在空間中輻射。又,天線部210,係將空間之電波轉換成訊號,將該當訊號輸出至無線通訊部220。
(2)無線通訊部220 無線通訊部220,係將訊號予以收送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20,係將來自基地台的下鏈訊號予以接收,並將往基地台的上鏈訊號予以發送。
又,於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1中,終端裝置200係會有,不透過其他終端裝置200與基地台100而進行直接通訊的情況。此情況下,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與其他終端裝置200之間,收送側行鏈路訊號。
(3)記憶部230 記憶部230,係將終端裝置200之動作所需之程式及各種資料,予以暫時或永久性記憶。
(4)控制部240 控制部240,係提供終端裝置200的各種機能。例如,控制部240係含有:通訊控制部241、資訊取得部243、通知部247。此外,控制部240,係亦可還含有這些構成要素以外之其他構成要素。亦即,控制部240係還可進行這些構成要素之動作以外之動作。
通訊控制部241係執行,透過無線通訊部220的與基地台100或其他終端裝置200之間的無線通訊之控制所涉及之各種處理。例如,通訊控制部241,係亦可將封包之送訊時所利用的資源,加以預留。又,通訊控制部241係亦可進行控制,而選擇已被預留之資源之其中一部分之資源,並利用已選擇之該當資源來發送封包。
又,通訊控制部241,係亦可根據從基地台100或其他終端裝置200所取得之資訊,來進行所定之判定。作為較具體的一例,通訊控制部241係亦可判定,是否可對其他終端裝置200發送封包。又,此時通訊控制部241係亦可判定,是否將對其他終端裝置200預定發送之封包予以丟棄。
資訊取得部243,係從基地台100或其他終端裝置200,取得各種資訊。作為具體的一例,資訊取得部243係亦可將其他終端裝置200的相關資訊(例如收訊capability等),該從當其他終端裝置200加以取得。又,資訊取得部243,係亦可將用來選擇與其他終端裝置200之通訊時所利用之資源所需之各種資訊,從基地台100或其他終端裝置200加以取得。作為較具體的一例,資訊取得部243,係亦可將其他終端裝置200已預留之資源的相關資訊,從該當其他終端裝置200加以取得。
通知部247,係向基地台100或其他終端裝置200,通知各種資訊。作為具體的一例,通知部247,係亦可將預定發送之資料或封包的相關資訊,通知給其他終端裝置200(例如該當資料或封包之送訊目的地之終端裝置200)。又,通知部247係亦可將為了封包之送訊時做利用而預留之資源的相關資訊,通知給其他終端裝置200。
<<2.V2X通訊>> 接下來,針對V2X通訊說明概要。所謂V2X通訊,係為Vehicle to X通訊的簡稱,係為讓車輛與“某種東西”進行通訊的系統。例如,圖4係為V2X通訊之概要的圖示。作為這裡所謂的“某種東西”的例子,例如,如圖4所示,係可舉出:車輛(Vehicle)、設備(Infrastructure)、網路(Network)、及行人(Pedestrian)等(V2V、V2I、V2N、及V2P)。
(V2X通訊的整體概念) 又,圖5係用來說明V2X通訊的整體概念之一例的說明圖。在圖5所示的例子中,作為雲端伺服器係保有V2X的應用程式伺服器(APP伺服器),藉由該當應用程式伺服器,在核心網路側實施V2X通訊之控制。基地台,係與終端裝置進行Uu鏈路之通訊,另一方面,會實施V2V通訊或V2P通訊等之直接通訊的通訊控制。又,除了基地台以外,作為路肩之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還配置有RSU(Road Side Unit)。作為RSU係考慮有基地台型的RSU、與UE型的RSU這二種。於RSU中會進行V2X應用程式(V2X APP)之提供或資料中繼等之支援。
(V2X通訊的使用案例) 又,作為適合於汽車的無線通訊,過去主要是802.11p基礎的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的開發係被進行,但是到了近年來,LTE基礎的車載通訊也就是“LTE-based V2X(LTE基礎的V2X通訊)”的標準規格化正被進行。在LTE基礎的V2X通訊中,係支援基本的安全訊息等之交換等。另一方面,為了更進一步的V2X通訊之改善,近年來,使用5G技術(NR:New Radio)的NR V2X通訊,正在進行研討。例如,圖6係為V2X通訊的使用案例之一例的圖示。
在NR V2X通訊中,目前為止在LTE基礎的V2X下難以支援的像是高信賴性、低延遲、高速通訊、高容量為必須的新的使用案例,可被支援。作為具體的一例,在圖6所示的例子之中,可舉出例如動態地圖之提供或遠端駕駛等。又,除此以外,還可舉出車車間或路車間進行感測器資料之交換這類感測器資料共享、或隊列行駛專用之車輛編隊(Platoonning)使用案例。針對如此的NR V2X通訊之使用案例及要求事項,於3GPP TR22.886中有做規定。作為參考,以下針對使用案例之一例來說明概要。
(1)Vehicles Platoonning 這是複數台車輛變成隊列,朝相同方向行駛的隊列行駛的使用案例,主導隊列行駛的車輛與其他車輛之間會進行用來控制隊列行駛所需之資訊的交換。藉由這些資訊的交換,例如可以較為縮短隊列行駛的車間距離。
(2)Extended Sensors 這是讓感測器關連之資訊(資料處理前的Raw資料、或處理後的資料)可在車車間等做交換的使用案例。感測器資訊,係可透過本地感測器、即時視訊影像(例如週邊之車輛、RSU、及行人之間的即時視訊影像)、及V2X應用程式伺服器等,而被收集。車輛係藉由交換這些資訊,就可獲得藉由自己的感測器資訊所無法獲得的資訊,可認知/辨識較廣範圍之環境。此外,在本使用案例中,由於需要交換許多資訊,因此對通訊要求較高的資料速率。
(3)Advanced Driving 這是使得準自動行駛、或完全自動行駛成為可能的使用案例。在本使用案例中,藉由RSU把從自身之感測器等所得之認知/辨識資訊往週邊車輛進行分享,各台車輛就可將軌道或操作與其他車輛做同步、協調並且做調整。又,各台車輛,係亦可將駕駛的意圖或意思,與週邊車輛進行分享。
(4)Remote Driving 這是讓遠端操縱者或V2X應用程式進行遠端操縱的使用案例。遠端操作係被使用於,在代替難以進行駕駛的人而改由他人進行駕駛的情況、或在危險地區進行車輛之操作等。對於路徑或行駛的道路已經被某種程度地決定的公共交通機關而言則是例如,亦可適用雲端運算基礎的操縱。在本使用案例中,對通訊要求高信賴性與低傳輸延遲。
(實體層增強) 為了達成上述的要求事項,必須要從LTE V2X更進一步增強實體層。作為對象的鏈路,係可舉出Uu鏈路或PC5鏈路(側行鏈路)。Uu鏈路係為,基地台或RSU(Road Side Unit)等之基礎設施、與終端裝置之間的鏈路。又,PC5鏈路(側行鏈路)係為終端裝置間的鏈路。主要的增強重點如以下所示。
作為增強之一例,係列舉如下。 ・頻道格式 ・側行鏈路回饋通訊 ・側行鏈路資源分配方式 ・車輛位置資訊推定技術 ・終端間中繼通訊 ・單播通訊、多播通訊的支援 ・多重載波通訊、載波聚合 ・MIMO/波束成形 ・高頻支援(例: 6GHz以上)
又,作為頻道格式係可舉出例如:Flexible numerology、short 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重天線支援、及Waveform等。又,作為側行鏈路回饋通訊係可舉出例如:HARQ、CSI(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等。
(V2X操作情境) 以下針對V2X的通訊操作情境之一例加以說明。於V2N通訊中,係只有基地台-終端裝置間之DL/UL通訊而很單純。相對於此,在V2V通訊中,會考慮多樣的通訊路徑。以下主要著眼於V2V通訊之例子,來進行各情境之說明,但關於V2P或V2I也是可以適用同樣的通訊操作。此外,於V2P或V2I中,通訊目標會是Pedestrian或RSU。
例如,圖7~圖12係為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具體而言,圖7係圖示了,車輛彼此不透過基地台(E-UTRAN)而進行直接通訊的情境。圖8係圖示了,車輛彼此透過基地台而進行通訊的情境。圖9及圖10係圖示了,車輛彼此透過終端裝置(UE,此處係為RSU)及基地台而進行通訊的情境。圖11及圖12係圖示了,車輛彼此透過終端裝置(UE,此處係為RSU或其他車輛)而進行通訊的情境。
此外,於圖7~圖12中,「側行鏈路」,係相當於終端裝置間的通訊鏈路,亦被稱為PC5。作為側行鏈路之具體的一例,可舉出V2V、V2P、及V2I之通訊鏈路。「Uu介面」,係相當於終端裝置-基地台間的無線介面。作為Uu介面之具體的一例,可舉出V2N之通訊鏈路。「PC5介面」,係相當於終端裝置間的無線介面。
<<3.側行鏈路資源分配方式>>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著眼於,NR V2X通訊中的V2V通訊鏈路之資源分配方式。LTE的側行鏈路控制頻道(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與資料頻道(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中,係使用LTE的無線訊框(radio frame)。NR V2X係支援不同的服務類型,例如對一台車輛,會有同時進行高速大容量通訊(eMBB)以及低延遲高信賴(URLLC)通訊的情況。尤其是,在進行URLLC通訊時,若使用LTE的訊框構成,則有可能無法滿足ultra-latency之要求,因此使用NR的numerology與訊框構成被認為較佳。亦即,於NR V2X中,為了滿足不同的服務之要求,將NR的numerology與訊框構成使用於NR的側行鏈路,較為理想。
另一方面,若將NR的numerology或訊框構成適用於側行鏈路,則在與LTE的訊框構成相異的情況下,有時候會導致用LTE V2X之感測的方式而無法解碼,或對感測之結果造成影響。在有不同訊框構成之流量為共存的情況下,以既存的方法,無法同時進行感測。再者,LTE與NR之車輛為共存的情況下,由於NR並未確保向後相容性,因此以LTE進行通訊之車輛會無法看懂以NR進行通訊之車輛的送訊封包。如此一來,對以LTE進行通訊之車輛的感測之結果,會造成影響。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可支援NR之numerology或訊框構成的NR V2X感測。
首先,針對LTE之感測結果中的,對側行鏈路的資源選擇之方式,說明概要。
例如,圖13係為已被分配給側行鏈路通訊之資源(資源池)的構成之一例的圖示,係圖示了分頻多工(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被適用時之一例。如圖13所示,資源池,係被分成SA(Scheduling Assignment)領域與Data領域,藉由各領域,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及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係被發送。此外,以下雖然著眼於如圖13所示般地FDM被適用的情況來進行說明,但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的適用目標並沒有特別限定。作為具體的一例,即使在分時多工(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被適用的情況下,仍可適用以下所說明的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此外,TDM被適用的情況下,則SA領域與Data領域係在時間軸上為正交。
作為對側行鏈路的資源分配之方式,係有:由基地台來分配側行鏈路之資源的「Mode3資源分配」之方式,和由終端裝置本身進行感測並進行側行鏈路之資源選擇的「Mode4資源分配」之方式。由終端裝置自己選擇資源的情況下,係可隨機地選擇資源,若是先感測過去的資源之使用狀況,基於該感測結果,而選擇資源。
・Mode4資源分配 參照圖14,說明Mode4資源分配之概要。圖14係為用來說明基於Mode4資源分配而由終端裝置發送封包時的動作時間軸之一例的說明圖。如圖14所示,發送封包的終端裝置,首先為了從資源池內找出該當封包之送訊時所要利用之資源,而進行感測。接下來,終端裝置,係根據該當感測之結果,而進行從該當資源池內的資源之選擇。然後,終端裝置,係利用已選擇之資源來進行封包之送訊。又,此時終端裝置係因應需要,而會進行以後的封包之送訊時所要利用之資源的預留。
在LTE V2X中,作為感測係有支援SA decoding與Energy measurement這2種感測方法。終端裝置,係同時進行這些感測,並實施資源選擇。
SA decoding係為,將從終端裝置所被發送之控制頻道予以解碼的感測方法。在SA資訊之中,可以判斷未來的資源是否有被預留。然而,一旦SA訊號的解碼失敗,則無法得知資料領域的資源佔用狀況,會有如此缺點。又,即使藉由SA訊號而了解到已被佔用的情況下,在送訊側之終端裝置係為充分遠離收訊側之終端裝置之位置的情況下,實際上,資料領域中的功率位準,有可能會是容許位準以下。只依靠SA decoding,無法進行像是資料領域之功率位準這麼深入的測定,因此即使關於實際上是可以使用的資源,仍會視為無法送訊而予以排除,會有如此疑慮。
為了解決上記問題,在LTE V2X中已經決議,要將Energy measurement與SA decoding做合併使用。Energy measurement,係可在功率位準上測定實際的資源使用狀況,因此可以補足SA decoding。
圖15係為LTE V2X中的感測動作的說明圖。圖15係圖示了,從資源池內選擇出資源所需之感測之動作之一例。
具體而言,終端裝置,係基於感測窗口內的功率測定結果、或該當感測窗口內的資源之預留狀況,來進行資源選擇窗口內的資源之選擇、或將來的資源之預留。作為具體的一例,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終端裝置,係在有產生送訊對象之封包的情況下,基於感測之結果,來預測未來的資源之使用狀況,例如將來會被利用於其他封包之送訊的資源。終端裝置,係藉由利用該當預測之結果,就可進行該當封包之送訊時所能利用之資源,亦即被預測為不被利用於其他封包之送訊之資源的選擇或預留。
圖16係為LTE V2X中的感測動作的較詳細之說明圖。首先關於感測的範圍,在LTE V2X的情況下,Mode4之終端裝置,係總是進行background sensing。只不過,終端裝置係為了選擇資源,而會使用送訊資源選擇時序之前的1子訊框間的感測結果。接下來是感測的單位,在LTE V2X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在時間軸上是每一個子訊框地進行感測,在頻率軸上則是每L個子頻道地進行感測。L係為,每一子訊框地進行送訊時所需要的子頻道之數量。例如,如圖16的左側的圖所示,在1個子訊框中需要2個子頻道(亦即L=2)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以1子訊框×2子頻道單位,來進行感測。又如圖16的右側的圖所示,在1個子訊框中需要6個子頻道(亦即L=6)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以1子訊框×6子頻道單位,來進行感測。
圖17係終端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圖示了藉由感測而選擇資源之際的動作。
終端裝置係首先進行資源池之感測(步驟S101),一旦產生封包(步驟S102),則設定可以滿足潛時要求的資源候補(集合A)(步驟S103)。該資源候補,係相當於圖15的資源選擇窗口。接下來,終端裝置係進行資源的排除(步驟S104)。具體而言,終端裝置,係在感測窗口之中,略過了m-100*k(k=1,2…10)之任一子訊框之感測的情況下,則將上記資源候補之中的第m個資源,從上記資源候補中予以排除。藉此,例如圖15的「2」所示的資源係被排除。又,終端裝置,係藉由SA decoding,而得知上記資源候補之中的資源要被預留,且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是高於既定之閾值(Th)的情況下,則將上記資源候補之中的已被預留之資源,從上記資源候補中予以排除。藉此,例如圖15的「1」所示的資源係被排除。
接下來,終端裝置係使用從步驟S103中所設定的資源候補(集合A)中以步驟S104做了排除的資源,來新設定資源候補(集合B)(步驟S105)。然後,終端裝置係判斷,集合B是否含有集合A的20%以上之資源(步驟S106)。集合B是含有集合A的未滿20%之資源的情況下(步驟S106,No),終端裝置係將上記閾值(Th)提高3dB(步驟S107),再度執行步驟S104之處理。集合B是含有集合A的20%以上之資源的情況下(步驟S106,Yes),則終端裝置係從集合B的資源候補之中,隨機選擇資源(步驟S108),發送封包。
<<4.NR的訊框構成>> 接下來,說明NR的訊框構成。圖18係NR的訊框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以10ms所被構成的無線訊框(radio frame)之每一者係分別由2個半訊框所構成。半訊框的時間間隔,係為5ms。半訊框之每一者,係由5個子訊框所構成。子訊框的時間間隔,係為1ms。再者,1個子訊框係由1個以上之時槽所構成。時槽的時間間隔,係隨著參數集(numerology,OFDM參數集)而不同。參數集,係藉由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及循環前綴(Cyclic Prefix:CP)之組合,而被規定。本實施形態中所支援的子載波間隔係為,藉由以15kHz為基準的2的冪乘倍而被規定。具體而言,子載波間隔係支援15kHz、30kHz、60kHz、120kHz、及240kHz。時槽的時間間隔係為,對於15kHz的子載波間隔是1ms,對於30kHz的子載波間隔是0.5ms,對於60kHz的子載波間隔是0.25ms,對於120kHz的子載波間隔是0.125ms,對於240kHz的子載波間隔是0.0625ms。1個時槽,在通常CP的情況下是由14個,在擴充CP的情況下是由12個符元所構成。表1係為表示子載波間隔設定的表。
【表1】
子載波間隔 設定μ 子載波間隔 [kHz] 循環前綴 每一時槽之 符元數 每無線訊框之 時槽數 每一子訊框之 時槽數
0 15 通常CP 14 10 1
1 30 通常CP 14 20 2
2 60 通常CP 14 40 4
擴充CP 12
3 120 通常CP 14 80 8
4 240 通常CP 14 160 16
(表1:子載波間隔設定)
<<5.資源柵格>> 於本實施形態中,在各個參數集及載波中所被發送的實體訊號或實體頻道,係藉由資源柵格而被表現。圖19係為資源柵格之一例的說明圖。資源柵格,係藉由複數個資源元素而被定義。所定之天線埠中的1個資源元素,係以1個子載波及1個符元而被表現。所定之天線埠中的資源元素之索引,係可使用子載波索引與符元索引之組合來表示。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頻率軸上的單位也就是資源區塊,係被定義。1個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RB,實體資源區塊:PRB),係由頻率軸上連續的12個子載波所構成。資源區塊中係有:共通資源區塊(Common resource block:CRB)、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虛擬資源區塊(Virtual resource block:VRB)。共通資源區塊係為,藉由所定之頻寬及所定之參數集而被定義的資源區塊。於所有的參數集中,共通資源區塊係從端點A(Point A)開始。以端點A而被指定的頻率,係成為所有參數集中的共通資源區塊#0的子載波#0之中心。實體資源區塊,係為在所定之頻寬部分內所被定義的資源區塊,實體資源區塊索引係在該所定之頻寬部分內,從0開始被編號。虛擬資源區塊,係為邏輯性的資源區塊,是在從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或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預編碼後之訊號往實體資源區塊做對映之際,會被使用。
<<6.時槽格式>> 於TDD蜂巢網(非配對頻譜(Unpaired spectrum))中,時槽內的14個符元之每一者,係可分類成下行鏈路(Downlink:DL,D)、上行鏈路(Uplink:UL,U)、或可彈性運用(Flexible,F)之狀態。在下行鏈路符元時,終端裝置係可利用於收訊。在上行鏈路符元時,終端裝置係可利用於送訊。在可彈性運用符元時,終端裝置係可利用於送訊或收訊。又,可彈性運用符元,係亦可作為下行鏈路與上行鏈路的切換區間(Switching Period)或保護區間(Guard Period)而被活用。
這些符元之狀態係可藉由:終端裝置共通之TDD設定資訊(TDD-UL-DL-ConfigCommon)、終端裝置個別之TDD設定資訊(TDD-UL-DL-ConfigDedicated)、及/或藉由DCI而被搬運的時槽格式索引,而被指定。
終端裝置共通之TDD設定資訊中係包含有:下行鏈路時槽及下行鏈路符元之數量、上行鏈路時槽及上行鏈路符元之數量、及上行/下行切換之週期的資訊。終端裝置共通之TDD設定資訊中係包含有:對各符元的,全下行鏈路(all DL)、全上行鏈路(all UL)、或下行鏈路符元與上行鏈路符元之數量,的資訊。時槽格式索引,係為將14個符元之狀態之組合予以表示的時槽格式之索引,是以時槽單位而被指定。將時槽格式予以指示的格式,亦被稱為時槽格式指示元(Slot Format Indicator:SFI)。
藉由上述的TDD設定或時槽格式,就可以符元單位來彈性地切換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圖20、圖21係為,時槽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圖20係表示,第1~12個符元是下行鏈路符元,第13個符元是可彈性運用符元,第14個符元是上行鏈路符元。該時槽的SFI,係從時槽之開頭符元起依序表示「DDDDDDDDDDDDFU」。藉此,就可在同一時槽中進行與PDSCH對應的HARQ-ACK之收送訊。圖21係表示,第1個符元是下行鏈路符元,第2個符元是可彈性運用符元,第3~14個符元是上行鏈路符元。該時槽的SFI,係從時槽之符元起依序表示「DFUUUUUUUUUUUU」。藉此,就可在同一時槽中進行與UL允諾對應的PUSCH之收送訊。
<<7.相應於Numerology與訊框構成的感測單位之變更>> 在目前為止的感測中,與送訊時所必須之資源區塊相同單位的資源,係被感測。具體而言,如上述,是以1子訊框×L子頻道單位,亦即1子訊框×M PRB單位來進行感測(L係為送訊時所必須之子頻道之數量,M=L×sizeSubchannel,sizeSubchannel係為1個子頻道中所含之PRB之數量)
於NR V2X中則是,在1個資源池中,送訊側的終端裝置係可使用不同Numerology,來進行送訊。在如此的情況下,送訊側的終端裝置,係在使用既存之LTE V2X之感測來選擇資源的情況下,Energy measurement的結果有可能無法順利地反映出資源的使用狀況。
圖22係為不同Numerology共存之資源池之感測之一例的說明圖。考慮如圖22所示,例如像是15kHz與60kHz這樣,不同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是在1個資源池內共存的例子。例如,假設有使用該資源池之中的資源來進行送訊,而且是具有不同Numerology的2個終端裝置UE1與UE2存在。在UE1的Numerology中,subcarrier spacing係為15kHz。UE1進行送訊的情況下,送訊資源之最小單位係為1毫秒×180kHz。另一方面,在UE2的numerology中,subcarrier spacing係為60kHz。UE2進行送訊的情況下,送訊資源之最小單位係為1毫秒×720kHz。
例如,送訊時需要720kHz(相當於LTE的4PRB)之資源的UE2,係以1毫秒×720kHz之單位來進行感測。假設UE1係較靠近於送訊側之終端裝置,因此每一資源區塊的收訊功率係較大,而另一方面,UE2係較遠離送訊側之終端裝置,因此每一資源區塊的收訊功率係較小。但是,由於UE1只使用180kHz(相當於LTE的1PRB)之資源,因此會有sensing block 1的收訊功率是小於sensing block 2的收訊功率的情況。
藉由LTE V2X之感測機制,即使受到UE1所使用之資源非常大地干擾,送訊側之終端裝置係仍會不慎判斷為sensing block 1之資源的干擾是較弱,甚至有可能會選擇干擾之影響為非常大的資源。
於是,終端裝置,係將感測領域予以變更而進行感測。具體而言,終端裝置係以可送訊之最小單位之每一資源區塊地,進行感測。終端裝置,係在進行感測之際,掌握到感測窗口之中所被使用的最小單位之送訊資源區塊之大小(MinSensingBlockSize)。
因此,基地台係亦可向終端裝置發送最小單位之送訊資源區塊之大小(MinSensingBlockSize)。基地台,係可將最小單位之送訊資源區塊之大小的資訊,定期地通知給蜂巢網內的終端裝置,亦可在終端裝置連接至基地台時做通知,亦可隨應於來自終端裝置之要求而向終端裝置進行通知。基地台,係亦可將最小單位之送訊資源區塊之大小的資訊,以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PDCCH、PDSCH之任一者來做通知。
由於基地台不知道位於蜂巢網內的Mode4之終端裝置的MinSensingBlockSize,因此Mode4之終端裝置,係將自裝置的MinSensingBlockSize,報告給基地台。Mode4之終端裝置係以週期性的流量模型(Periodic traffic model)進行送訊的情況下,一旦選擇第1次送訊用之資源,就將MinSensingBlockSize向基地台,以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或PUSCH來做報告。另一方面,Mode4之終端裝置係以非週期性的流量模型(Aperiodic traffic model)進行送訊的情況下,則送訊用的Numerology係有可能每次送訊就變成不同。此情況下,Mode4之終端裝置係亦可在每次選擇了資源,就把MinSensingBlockSize向基地台進行報告,亦可只有在選擇了資源之後,使用比以前曾經報告過的MinSensingBlockSize還小之大小的PRB的情況下,才將該較小的MinSensingBlockSize,報告給基地台。
亦可藉由讓終端裝置彼此相互分享自裝置的MinSensingBlockSize資訊,而掌握其他終端裝置的MinSensingBlockSize。一旦Mode4之終端裝置選擇了資源,或一旦Mode3之終端裝置被基地台排程了資源,就向位於周圍的其他終端裝置,通知MinSensingBlockSize。又,終端裝置係亦可在進行送訊之際,在SA或資料之中,放入MinSensingBlockSize之資訊。將自裝置的MinSensingBlockSize資訊予以通知之際,終端裝置係亦可使用PSCCH或PSSCH來做通知,亦可在進行Sidelink discovery之際,以PSDCH來做分享。
基地台,係亦可對終端裝置,將MinSensingBlockSize資訊做預組態。亦即,基地台係亦可將可利用的MinSensingBlockSize,事前對終端裝置做設定。
說明如此細緻地進行感測時的資源選擇手法。圖23係為終端裝置以PRB單位來選擇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23的例子中,2個MinSensingBlockSize是相當於1個PRB。在圖23的例子中,由於感測的結果係為,PRB1之中的一部分之資源是正在被使用,因此PRB2會被選擇。
圖24係為終端裝置以最小單位之送訊資源區塊之大小單位來選擇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圖24的例子中,2個MinSensingBlockSize是相當於1個PRB。在圖24的例子中,由於感測的結果係為,PRB1之中的一部分之資源,與RPB2之中的一部分之資源是正在被使用,因此PRB1、PRB2之中的未被使用的資源,會被選擇。
基地台係亦可對不同Numerology,設定正交的資源池,向蜂巢網內的終端裝置通知資源池之設定。對於涵蓋範圍外(Out of coverage)的終端裝置,資源池亦可被預組態給終端裝置。不同Numerology係亦可被構成為,藉由FDM而被正交,亦可藉由TDM而被正交,或者亦可藉由FDM且TDM而正交。圖25A~25C係為,不同Numerology共存時的資源池之構成例的說明圖。圖25A係為,不同Numerology是以FDM而被正交時的資源池之例子。圖25B係為,不同Numerology是以TDM而被正交時的資源池之例子。圖25C係為,不同Numerology是以FDM且TDM而被正交時的資源池之例子。
於NR Uu鏈路的時槽格式中,可在1子訊框中同時進行收送訊。若對NR的側行鏈路適用NR的時槽格式,則會有無法利用LTE V2X之感測機制的情況。
NR Uu鏈路係支援,以DL、UL與unknown而被構成的時槽格式。NR側行鏈路係被期待能夠支援以SL而被構成的時槽格式。另一方面,NR係為了滿足比LTE還要嚴苛的要求,而在NR側行鏈路中,有可能使用NR Uu鏈路之時槽格式,來進行每一符元之收送訊。進行SL之收送訊的符元係亦可只有UL符元(U符元),亦可只有Unknown符元(X符元),亦可使用U符元與X符元之雙方,亦可使用任意之符元(UL、DL與Unknown)。
圖26係為NR之側行鏈路的NR之時槽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在LTE V2X之感測中,必定使用子訊框單位來進行感測。如圖26所示,於NR之側行鏈路中若對送訊只使用一部分之符元,則在作為1子訊框單位之測定結果來考慮的情況下,終端裝置係有可能判斷為功率位準是低於閾值,而影響到資源選擇。
於是,終端裝置係在符元層次上進行感測。然後,為了支援符元層次上之感測,基地台係將時槽格式通知給終端裝置。基地台所通知的內容,係為1子訊框內的側行鏈路送訊用之符元的內容。該內容,係亦可使用位元圖的形式而被通知,亦可使用側行鏈路送訊用之開始符元與結束符元之位置這樣的形式而被通知。基地台,係將時槽格式,以SIB、RRC、PBCH、PDCCH、PDSCH等,通知給終端裝置。又,基地台係亦可將時槽格式週期性地進行通知,亦可在終端裝置連接到蜂巢網的時序上進行通知,亦可在終端裝置請求了時槽格式之資訊的時序上進行通知。
又,亦可讓終端裝置彼此相互分享自裝置的時槽格式。一旦Mode4之終端裝置選擇了資源,或一旦Mode3之終端裝置被基地台排程了資源,就向位於周圍的其他終端裝置,通知時槽格式。又,終端裝置係亦可在進行送訊之際,在SA或資料之中,放入時槽格式之資訊。將自裝置的時槽格式資訊予以通知之際,終端裝置係亦可使用PSCCH或PSSCH來做通知,亦可在進行Sidelink discovery之際,以PSDCH來做分享。
圖27係說明在符元層次上之感測的說明圖。在圖27所示的圖中,T係意味著側行鏈路送訊,R係意味著側行鏈路收訊。例如如圖27的上面的圖般地,在送訊符元為連續的情況下,基地台係向進行感測的終端裝置,通知其他終端裝置的側行鏈路送訊用之開始符元「0」與結束符元「9」。或者,終端裝置,係與其他終端裝置,分享自裝置的側行鏈路送訊用之開始符元「0」與結束符元「9」此一資訊。
又,基地台係亦可使用位元圖之形式,來通知側行鏈路送訊用之資源。或者,終端裝置,係與其他終端裝置,將自裝置的側行鏈路送訊用之符元資訊,以位元圖之形式來做分享。在圖27的例子中,上面的圖的情況係為[11111111110000],下面的圖的情況係為[10111011111000]此一資訊,會被基地台所通知,或是被終端裝置所分享。
NR的時槽格式,係在被使用於側行鏈路的情況下,還要考慮會有複數個Numerology共存的可能性。因此,混合式的感測手法,係為必須。亦即,送訊側之終端裝置,係於感測區域中,在頻率軸係以MinSensingBlockSize單位,在時間軸係以符元層次,來進行感測。圖28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混合式感測之一例的說明圖。送訊側之終端裝置係亦可於子訊框之中的第1、第2、第3、第4、第8符元中,以MinSensingBlockSize單位來進行感測。
<<8.LTE V2X與NR V2X之共存>> 接著,說明LTE V2X與NR V2X為共存時的對策。只支援LTE的終端裝置(LTE UE),與LTE及NR都支援的終端裝置(NR UE)為共存的情況下,進行LTE V2X通訊的LTE UE,係無法解碼NR V2X的控制訊號(SA)。因此,隨著情況不同,LTE UE有可能會選擇到NR UE所預留之資源。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NR UE,係在預留將來的資源的時候,以LTE的SCI(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將SA進行廣播。圖29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R UE的動作例的流程圖,圖示了LTE UE與NR UE共存時的動作例。
於NR UE中一旦產生了封包(步驟S111),NR UE就選擇NR的SA及資料送訊用之資源(步驟S112)。然後,NR UE係用已選擇之資源來發送SA及資料(步驟S113)。
接下來,NR UE係在選擇了SA及資料送訊用之資源之際,判斷是否進行過未來的資源之預留(步驟S114),若有進行過預留(步驟S114,Yes),則選擇LTE的SA用之資源(步驟S115),將LTE的SA予以廣播(步驟S116)。圖30係為在NR的SA與LTE的SA之雙方間,指示關連之NR資料之例子的說明圖。若不進行預留(步驟S114,No),則NR UE係略過步驟S115、S116之處理。
NR UE,係在將LTE的SA予以廣播之際,至少可包含有:NR資料之送訊與重送時所使用的時間與頻率資源、預留資訊(已保留之資源的資訊)、指示送訊資料係為NR資料的指示元。指示元,係亦可為明示性(Explicit)地指示。例如NR UE係亦可用1位元之指示元,來指示是否為NR資料。又,指示元,係亦可為暗示性(Implicit)地指示。例如NR UE係亦可用SCI format1的reserved位元,來指示是否為NR資料。
圖31係為NR UE向LTE UE通知NR資料用之送訊資源與預留資訊之樣子的說明圖。如圖31所示,NR UE係至少在Out of Coverage的情況下,向LTE UE以LTE之SCI來廣播SA,較為理想。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In Coverage之NR UE已經預留了將來的資源的這件事情,基地台亦可向同樣為In Coverage之LTE UE進行通知。NR UE為Mode3的情況下,基地台係已經對NR UE分配了資源,因此持有資源的使用狀況及預留資訊。基地台,係將資源的使用狀況及預留資訊,向In Coverage之LTE UE進行通知。圖32係為由基地台把Mode3之NR UE的資源使用狀況與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之樣子的說明圖。
基地台,係以例如PBCH或PDCCH等,而將資源的使用狀況及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基地台,作為資源的使用狀況及預留資訊,至少可包含有:NR資料之送訊與重送時所使用的時間與頻率資源、預留資訊(已保留之資源的資訊)、指示送訊資料係為NR資料的指示元。
另一方面,NR UE為Mode4的情況下,基地台無法掌握NR UE的資源之使用狀況。因此,NR UE為Mode4的情況下,NR UE係將資源之使用狀況,報告給基地台。圖33係為由基地台把Mode4之NR UE的資源使用狀況與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之一例的說明圖。Mode4的NR UE,係以PUCCH或PUSCH等,而將資源使用狀況與預留資訊,報告給基地台。Mode4的NR UE,作為資源的使用狀況及預留資訊,至少可包含有:NR資料之送訊與重送時所使用的時間與頻率資源、預留資訊(已保留之資源的資訊)、指示送訊資料係為NR資料的指示元。Mode4的NR UE,係在送訊資源之選擇的同時要預留未來的資源的情況下,一旦選擇送訊資源,就將資源使用狀況與預留資訊,報告給基地台。基地台,係收到來自NR UE之報告,而向In Coverage之LTE UE,將資訊予以通知。
即使LTE UE為In Coverage的情況下,基地台仍會有無法向LTE UE通知NR UE的資源預留資訊的可能性。例如也可想到,NR UE位於蜂巢網邊緣時,其周圍有Out of Coverage之LTE UE存在。由於基地台無法向Out of Coverage之LTE UE通知NR UE的資源預留資訊,因此NR UE必須要將自裝置的資源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因此,NR UE係若在自裝置的周圍有Out of Coverage之LTE UE存在的可能性的話,就將資源的預留資訊予以廣播。
圖34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R UE的動作例的流程圖,圖示了LTE UE與NR UE共存時的動作例。又,圖34係圖示了In Coverage之NR UE的動作例。
於NR UE中一旦產生了封包(步驟S121),NR UE就選擇NR的SA及資料送訊用之資源(步驟S122)。然後,NR UE係用已選擇之資源來發送SA及資料(步驟S123)。
接下來,NR UE係在選擇了SA及資料送訊用之資源之際,判斷是否進行過未來的資源之預留(步驟S124),若有進行過未來的資源之預留(步驟S124,Yes),則將送訊資源與預留資訊,報告給基地台(步驟S125)。
接下來,NR UE係判斷是否有必要在側行鏈路中將LTE之SA予以廣播(步驟S126)。該判斷基準係為例如,已判斷為NR UE是位於蜂巢網邊緣的情況。NR UE係亦可例如,藉由來自基地台的收訊功率,來判斷是否位於蜂巢網邊緣。又該判斷基準係為例如,已判斷為NR UE是位於蜂巢網邊緣,而且可向Out of Coverage之LTE UE進行送訊的情況。例如,NR UE係基於自身的送訊功率(是否還有送訊之容量)、或流量模型(是否還有送訊的餘裕),來做判斷。若有在側行鏈路中將LTE之SA予以廣播之必要(步驟S126,Yes),則NR UE係選擇LTE的SA用之資源,將LTE的SA予以廣播(步驟S127)。
此外,若未進行過未來的資源之預留(步驟S124,No),則NR UE係略過步驟S125~S127之處理。又,若不需要將LTE的SA予以廣播(步驟S126,No),則NR UE係略過步驟S127之處理。
NR UE,係藉由如此動作,就可將自裝置的資源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LTE UE就可選擇不會對NR UE造成干擾的資源。
<<9.應用例>> <9.1.基地台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35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eNB80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天線810及基地台裝置82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
天線81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基地台裝置820之無線訊號。eNB800係具有如圖35所示的複數個天線810,複數個天線81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此外,圖35中雖然圖示了eNB800具有複數個天線810的例子,但eNB8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係具備: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通訊介面825。
控制器821係可為例如CPU或DSP,令基地台裝置820的上層的各種機能進行動作。例如,控制器821係從已被無線通訊介面825處理過之訊號內的資料,生成資料封包,將已生成之封包,透過網路介面823而傳輸。控制器821係亦可將來自複數個基頻處理器的資料予以捆包而生成捆包封包,將所生成之捆包封包予以傳輸。又,控制器821係亦可具有執行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承載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流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排程(Scheduling)等之控制的邏輯性機能。又,該當控制,係亦可和周邊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同執行。記憶體8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82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送訊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等)。
網路介面823係用來將基地台裝置820連接至核心網路824所需的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係亦可透過網路介面823,來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通訊。此情況下,eNB800和核心網路節點或其他eNB,係亦可藉由邏輯性介面(例如S1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係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可為無線回載用的無線通訊介面。若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則網路介面823係亦可將比無線通訊介面825所使用之頻帶還要高的頻帶,使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支援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天線810,對位於eNB800之蜂巢網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2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基頻(BB)處理器826及RF電路827等。BB處理器826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各層(例如L1、MAC(Medium Access Control)、RLC(Radio Link Control)及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BB處理器826係亦可取代控制器821,而具有上述邏輯機能的部分或全部。BB處理器826係亦可為含有: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的模組,BB處理器826的機能係亦可藉由上記程式的升級而變更。又,上記模組係亦可為被***至基地台裝置820之插槽的板卡或刀鋒板,亦可為被搭載於上記板卡或上記刀鋒板的晶片。另一方面,RF電路827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10而收送無線訊號。
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如圖35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26,複數個BB處理器82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0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又,無線通訊介面825,係含有如圖35所示的複數個RF電路827,複數個RF電路827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個天線元件。此外,圖35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25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26及複數個RF電路827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2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26或單一RF電路827。
於圖35所示的eNB800中,參照圖2所說明的基地台1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通訊控制部151、資訊取得部153、及通知部155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中。作為一例,eNB8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825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826)或全部、及/或控制器8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eNB800,由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BB處理器826)及/或控制器8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eNB800、基地台裝置8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35所示的eNB800中,參照圖2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1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25(例如RF電路827)中。又,天線部1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810中。又,網路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21及/或網路介面823中。又,記憶部14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822中。
(第2應用例) 圖36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eNB之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eNB830係具有1個以上之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各天線840及RRH860,係可透過RF纜線而被彼此連接。又,基地台裝置850及RRH860,係可藉由光纖等之高速線路而彼此連接。
天線840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RRH860之無線訊號。eNB830係具有如圖36所示的複數個天線840,複數個天線840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此外,圖36中雖然圖示了eNB830具有複數個天線840的例子,但eNB83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係具備:控制器851、記憶體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係和參照圖35所說明之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相同。
無線通訊介面855,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透過RRH860及天線840,對位於RRH860所對應之區段內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855,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856等。BB處理器856,係除了透過連接介面857而與RRH860的RF電路864連接以外,其餘和參照圖35所說明之BB處理器826相同。無線通訊介面855係如圖36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56,複數個BB處理器856係分別對應於例如eNB830所使用的複數個頻帶。此外,圖36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55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856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55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係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57係亦可為,用來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通訊介面855)與RRH860的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又,RRH860係具備連接介面861及無線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係為用來連接RRH860(無線通訊介面863)與基地台裝置850所需的介面。連接介面861係亦可為,用來以上記高速線路通訊所需的通訊模組。
無線通訊介面863係透過天線840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RF電路864等。RF電路86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840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863,係含有如圖36所示的複數個RF電路864,複數個RF電路864係亦可分別對應於例如複數個天線元件。此外,圖36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863是含有複數個RF電路86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863係亦可含有單一RF電路864。
於圖36所示的eNB830中,參照圖2所說明的基地台1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通訊控制部151、資訊取得部153、及通知部155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55及/或無線通訊介面863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51中。作為一例,eNB83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855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856)或全部、及/或控制器85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eNB830,由無線通訊介面855(例如BB處理器856)及/或控制器85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eNB830、基地台裝置85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36所示的eNB830中,例如,參照圖2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1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863(例如RF電路864)中。又,天線部1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840中。又,網路通訊部130係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851及/或網路介面853中。又,記憶部14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852中。
<6.2.終端裝置的相關應用例> (第1應用例) 圖3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15、1個以上之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激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2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2,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等。BB處理器913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14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16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為,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如圖37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13及複數個RF電路914。此外,圖37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12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13及複數個RF電路914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12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13或單一RF電路914。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12,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
天線開關915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所含之複數個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6的連接目標。
天線916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12之無線訊號。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如圖37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個天線916。此外,圖37中雖然圖示了智慧型手機900具有複數個天線916的例子,但智慧型手機90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16。
甚至,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16。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5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37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37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參照圖3所說明的終端裝置2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通訊控制部241、資訊取得部243、及通知部247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作為一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12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13)或全部、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智慧型手機900,由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BB處理器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智慧型手機90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37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例如,參照圖3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2(例如RF電路914)中。又,天線部2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916中。又,記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902中。
(第2應用例) 圖38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1個以上之天線開關936、1個以上之天線937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LTE或LTE-Advanced等任一蜂巢網通訊方式,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來說係可含有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等。BB處理器934係例如可進行編碼/解碼、調變/解調及多工化/逆多工等,執行無線通訊所需的各種訊號處理。另一方面,RF電路935係亦可含有混波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透過天線937而收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為,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所集縮而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如圖38所示,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34及複數個RF電路935。此外,圖38中雖然圖示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含有複數個BB處理器934及複數個RF電路935的例子,但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含有單一BB處理器934或單一RF電路935。
再者,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蜂巢網通訊方式外,亦可還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接近無線通訊方式或無線LAN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此情況下,可含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
天線開關936之每一者,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個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7的連接目標。
天線937之每一者,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收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如圖38所示般地具有複數個天線937。此外,圖38中雖然圖示了行車導航裝置920具有複數個天線937的例子,但行車導航裝置920亦可具有單一天線937。
甚至,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有每一無線通訊方式的天線937。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6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38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38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參照圖3所說明的參照圖3所說明的終端裝置200中所含之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通訊控制部241、資訊取得部243、及通知部247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或者,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作為一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33之一部分(例如BB處理器934)或全部及/或處理器9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加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行車導航裝置920,由無線通訊介面933(例如BB處理器934)及/或處理器9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行車導航裝置9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1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於圖38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例如,參照圖3所說明的無線通訊部22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例如RF電路935)中。又,天線部210係亦可被實作於天線937中。又,記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記憶體922中。
又,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10.總結>>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形態,則可提供一種,於NR V2X通訊中可以有效率地進行資源之感測的終端裝置、及與該終端裝置進行無線通訊的基地台裝置。
本揭露的實施形態,雖然主要是以V2X通訊為對象來做說明,但本揭露係不限定於所述之例子,因為是側行鏈路的擴充,所以當然也可適用於V2X通訊以外的使用案例。例如,可對D2D通訊、MTC通訊、移動蜂巢網、中繼通訊等,適用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示之技術。又,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係亦可被適用於,使用複數個載波來進行側行鏈路通訊的多重載波通訊。
圖2所示的基地台100,係可作為本揭露的控制裝置之一例而發揮機能。然後,圖2所示的基地台100的構成中,無線通訊部120,係可作為本揭露的控制裝置的通訊部而發揮機能,控制部150係可作為本揭露的控制裝置的控制部而發揮機能。
圖3所示的終端裝置200,係可作為本揭露的通訊裝置之一例而發揮機能。然後,圖3所示的終端裝置200的構成中,無線通訊部220,係可作為本揭露的通訊裝置的通訊部而發揮機能,控制部240係可作為本揭露的通訊裝置的控制部而發揮機能。又,終端裝置200係亦可為被移動體所具備的裝置。然後,該移動體係可為車輛。
本說明書的各裝置所執行的處理中的各步驟,係不需要依照以程序圖或流程圖方式而被記載的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處理。例如,各裝置所執行的處理中的各步驟,係亦可用與流程圖方式記載之順序不同的順序而被處理,亦可被平行地處理。
又,亦可作成,令各裝置中所內建之CPU、ROM及RAM等硬體,發揮與上述各裝置之構成同等機能所需的電腦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該電腦程式的記憶媒體。又,藉由將機能區塊圖所示的各個機能區塊以硬體來加以構成,就可將一連串之處理以硬體來加以實現。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部,係進行無線通訊;和 控制部,係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 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符元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前記通訊部所接收到的時槽格式而以符元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從基地台被通知。 (5)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週期性地從基地台被通知。 (6)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在連接至蜂巢網的時點上,從基地台被通知。 (7)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隨應於對基地台之要求而從該基地台被通知。 (8)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與前記其他裝置之間被共用。 (9) 如前記(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還進行控制,以可送訊之頻率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來進行感測。 (11) 如前記(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從基地台被通知。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週期性地從基地台被通知。 (13) 如前記(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在連接至蜂巢網的時點上,從基地台被通知。 (14) 如前記(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隨應於對基地台之要求而從該基地台被通知。 (15) 如前記(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與前記其他裝置之間被共用。 (16) 如前記(1)~(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不同參數集之前記資源係被正交地設定。 (17) 如前記(1)~(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關於已預留之前記資源的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 (18) 如前記(1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關於已預留之前記資源的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廣播。 (19) 如前記(1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關於已預留之前記資源的資訊,被通知給通訊對象之基地台。 (20) 如前記(1)~(1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係為移動體中所具備之裝置。 (21) 如前記(2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移動體係為車輛。 (22) 一種控制裝置,係具備: 通訊部,係與終端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 控制部,係令用來讓前記終端裝置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所需之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 前記控制部,係令用來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所需之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給前記終端裝置。 (23) 一種通訊系統,其係具備至少2個如前記(1)~(2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
1:系統 10A:蜂巢網 10B,10C:小型蜂巢網 100:基地台 110:天線部 120:無線通訊部 130:網路通訊部 140:記憶部 150:控制部 151:通訊控制部 153:資訊取得部 155:通知部 200:終端裝置 210:天線部 220:無線通訊部 230:記憶部 240:控制部 241:通訊控制部 243:資訊取得部 247:通知部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通訊介面 826:BB處理器 827:RF電路 830:eNB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4:核心網路 855:無線通訊介面 856:BB處理器 857:連接介面 860:RRH 861:連接介面 863:無線通訊介面 864:RF電路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RF電路 915:天線開關 916: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BB處理器 935:RF電路 936:天線開關 937: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圖1]用來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同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3]同實施形態所述之終端裝置之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V2X通訊之概要的圖示。 [圖5]用來說明V2X通訊之整體概念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6]V2X通訊之使用案例之一例的圖示。 [圖7]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8]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9]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0]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1]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2]用來說明V2X操作情境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3]已被分配給側行鏈路通訊之資源之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14]用來說明基於Mode4資源分配而由終端裝置發送封包時的動作時間軸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5]LTE V2X中的感測動作的說明圖。 [圖16]LTE V2X中的感測動作的較詳細之說明圖。 [圖17]終端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18]NR的訊框構成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9]資源柵格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0]時槽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1]時槽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2]不同Numerology共存之資源池之感測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3]終端裝置以PRB單位來選擇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4]終端裝置以最小單位之送訊資源區塊之大小單位來選擇資源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5A]不同Numerology共存時的資源池之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25B]不同Numerology共存時的資源池之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25C]不同Numerology共存時的資源池之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26]NR之側行鏈路的NR之時槽格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7]說明在符元層次上之感測的說明圖。 [圖2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混合式感測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R UE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30]在NR之SA與LTE之SA之雙方間,指示關連之NR資料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31]NR UE向LTE UE通知NR資料用之送訊資源與預留資訊之樣子的說明圖。 [圖32]由基地台把Mode3之NR UE的資源使用狀況與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之樣子的說明圖。 [圖33]由基地台把Mode4之NR UE的資源使用狀況與預留資訊通知給LTE UE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34]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R UE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35]eNB的概略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36]eNB的概略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 [圖37]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38]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Claims (22)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從基地台被通知。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以符元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前記通訊部所接收到的時槽格式而以符元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從基地台被通知。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週期性地從基地台被通知。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在連接至蜂巢網的時點上,從基地台被通知。
  7.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時槽格式,係隨應於對基地台之要求而從該基地台被通知。
  8.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 記時槽格式係與前記其他裝置之間被共用。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還進行控制,以可送訊之頻率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進行控制,基於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來進行感測。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週期性地從基地台被通知。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在連接至蜂巢網的時點上,從基地台被通知。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隨應於對基地台之要求而從該基地台被通知。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係與前記其他裝置之間被共用。
  1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不同參數集之前記資源係被正交地設定。
  1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關於已預留之前記資源的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關於已預留之前記資源的資訊,從前記 通訊部被廣播。
  18.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令關於已預留之前記資源的資訊,被通知給通訊對象之基地台。
  1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係為移動體中所具備之裝置。
  20. 如請求項1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移動體係為車輛。
  21. 一種控制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與終端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令用來讓前記終端裝置控制感測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裝置間通訊的通訊方式中所被利用的資源之動作所需之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前記控制部,係令用來控制以時間軸上的所定之最小單位來感測前記資源所需之資訊、及前記最小單位之資訊,從前記通訊部被通知給前記終端裝置。
  22. 一種通訊系統,其係具備至少2個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
TW108133317A 2018-09-27 2019-09-17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TWI825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200 2018-09-27
JP2018182200A JP2020053870A (ja) 2018-09-27 2018-09-27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5804A TW202025804A (zh) 2020-07-01
TWI825174B true TWI825174B (zh) 2023-12-11

Family

ID=69952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3317A TWI825174B (zh) 2018-09-27 2019-09-17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6675B2 (zh)
EP (1) EP3860279A4 (zh)
JP (1) JP2020053870A (zh)
KR (1) KR20210063322A (zh)
CN (1) CN112715048A (zh)
TW (1) TWI825174B (zh)
WO (1) WO2020066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3247159T3 (en) * 2009-06-26 2019-04-23 Sun Patent Trust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CN110324125B (zh) * 2018-03-30 2022-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EP3917278B1 (en) * 2020-05-25 2023-06-21 Swisscom AG Bridge comprising a donor bridge node and one or more service bridge nodes
US11706709B2 (en) * 2020-08-11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cro sleep techniques in star topology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03575A (zh) * 2015-04-09 2017-01-16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裝置及方法
WO2017170775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センシング制御方法
WO2017179286A1 (ja) * 2016-04-11 2017-10-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WO2017195538A1 (ja) * 2016-05-12 2017-11-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WO201802752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dio resource selection and sensing for v2x transmi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305302B2 (en) * 2013-08-07 2018-05-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23550A1 (en) 2014-07-31 2017-08-0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69297B2 (en) 2015-07-03 2020-12-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etween terminal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6672463B2 (ja) * 2015-09-15 2020-03-2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v2x動作のためのリソース選択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JP6669041B2 (ja) 2016-05-12 2020-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SG11201901069XA (en) * 2016-08-08 2019-03-28 Sharp Kk Power effici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v2x communications
KR102186377B1 (ko) * 2016-08-12 2020-12-04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D2d에서의 서브프레임 리소스들의 인덱싱
US11012981B2 (en) * 2017-10-02 2021-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monitoring periodicity for slot format indicator
US10892883B2 (en) * 2018-03-27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03575A (zh) * 2015-04-09 2017-01-16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裝置及方法
WO2017170775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センシング制御方法
WO2017179286A1 (ja) * 2016-04-11 2017-10-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WO2017195538A1 (ja) * 2016-05-12 2017-11-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WO201802752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dio resource selection and sensing for v2x transmiss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ments of NR and LTE Uu Link to Control NR Sidelink" ,3GPP TSG RAN WG1 ,#94 R1-1808699 ,3GPP ,2018/08/20 - 2018/08/24 ,Section 3.2; *
期刊 Intel Corporation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 for NR V2X Communication" ,3GPP TSG RAN WG1 , #94 R1-1808696 ,3GPP ,2018/08/20 - 2018/08/24 ,Section 3 *
期刊 Lenovo, Motorola Mobility , "Discussion on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3GPP V2X Phase 2" ,3GPP TSG RAN WG1 ,#88b R1-1705656 ,3GPP ,2017/04/03 - 2017/04/07 ,Section 3; *
期刊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 on LTE and NR Uu enhancements to control NR sidelink" ,3GPP TSG RAN WG1 ,#94 R1-1808525 ,3GPP ,2018/08/20 - 2018/08/24 ,Section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5804A (zh) 2020-07-01
WO2020066583A1 (ja) 2020-04-02
JP2020053870A (ja) 2020-04-02
CN112715048A (zh) 2021-04-27
US11956675B2 (en) 2024-04-09
KR20210063322A (ko) 2021-06-01
EP3860279A1 (en) 2021-08-04
EP3860279A4 (en) 2022-01-19
US20210329498A1 (en)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39763B2 (ja)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TWI825174B (zh) 通訊裝置、控制裝置及通訊系統
US1079873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EP40931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hrough cooper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v2x system
US1147058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1168498A (ja) 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9187562A1 (ja) 通信装置
CN11253492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2514519B (zh) 通信设备
TWI830778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之儲存裝置
RU275980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программа
EP4223044A1 (en) Nr sidelink multi-control/data multiplexing
CN111316733A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无线电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TW201630356A (zh) 通訊控制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US2024023677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38753A1 (ja) 基地局、端末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4731596A (zh) 终端和通信方法
JP2021106302A (ja) 通信装置
CN116250356A (zh) 用于能力降低ue的减少的感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