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891B -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891B
TWI820891B TW111133380A TW111133380A TWI820891B TW I820891 B TWI820891 B TW I820891B TW 111133380 A TW111133380 A TW 111133380A TW 111133380 A TW111133380 A TW 111133380A TW I820891 B TWI820891 B TW I8208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layer
thin film
film transistor
layer
co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2504A (zh
Inventor
金昇鎭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1899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34834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8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96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not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2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9/16, H01L29/18, H01L29/20, H01L29/2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e.g. multichannel, 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hape, length or width, doping structure, or the overlap or alignment between the channel and the gate,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or the contacting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裝置。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以及一閘極電極,閘極電極分離於主動層並至少部分重疊於主動層,其中主動層包含彼此重疊的一第一主動層以及一第二主動層,第一主動層包含銅,且第二主動層的遷移率高於第一主動層的遷移率。

Description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包含銅的主動層的一種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由於可以在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上製造薄膜電晶體,因此薄膜電晶體已廣泛用作諸如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發光裝置等顯示裝置的開關元件或驅動元件。
薄膜電晶體可基於構成主動層的材料分為以非晶矽為主動層的非晶矽薄膜電晶體、以多晶矽為主動層的多晶矽薄膜電晶體,以及以氧化物半導體為主動層的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
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根據氧含量具有大的電阻變化,其具有可以容易地獲得所需特性的優點。此外,由於在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的製造過程中構成主動層的氧化物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增加,因此降低了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成本。有鑑於氧化物的特性,由於氧化物半導體是透明的,因此有利於實現透明顯示裝置。
用作顯示裝置的驅動元件的薄膜電晶體有利於具有大的s因子(s-factor)來表示灰度。因此,需要研究用作顯示裝置的驅動元件的薄膜電晶體以具有大的s因子。
鑑於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並且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具有大的s因子的薄膜電晶體。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過在主動層中形成缺陷態(Defect state)來改善薄膜電晶體的s因子的方法。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過包括具有缺陷態的主動層而具有大的s因子的薄膜電晶體。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其包括具有含銅(Cu)的層體的主動層。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所述薄膜電晶體包括具有含銅(Cu)的層體的主動層。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具有大的s因子的薄膜電晶體以實現優異的灰度表現能力。
除了上述的本發明的目的之外,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透過以下對本發明的描述將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徵。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可透過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來實現,所述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以及分離於主動層並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的一閘極電極,其中主動層包含彼此重疊的一第一主動層以及一第二主動層,第一主動層包含銅(Cu),且第二主動層的遷移率高於第一主動層的遷移率。
銅在第一主動層中的濃度可為均勻的。
銅(Cu)可包含一價銅離子(Cu +)和二價銅離子(Cu 2+)中至少一者。
二價銅離子的濃度可高於一價銅離子的濃度。
基於在第一主動層中的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可為5原子百分比(at%)以下。
第一主動層和第二主動層各可包含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第一主動層和第二主動層各可包含銦(In),且基於原子的數量,第二主動層中的銦(In)的濃度可高於或等於第一主動層中的銦(In)的濃度。
第一主動層可包含銦(In)和鎵(Ga),且基於原子的數量,第一主動層中的鎵(Ga)的濃度可高於或等於銦(In)的濃度。
第一主動層可包含鋅(Zn)和鎵(Ga),且當基於原子的數量下包含於第一主動層的鋅(Zn)的濃度為“[Zn]1”且鎵(Ga)的濃度為“[Ga]1”,可滿足0.8 ≤ [Zn]1/[Ga]1 ≤ 2。
銅(Cu)可與氧(O)結合以形成氧化銅(CuO)和氧化亞銅(Cu 2O)中至少一者。
主動層可更包含一第三主動層,第三主動層接觸第二主動層,且第二主動層可設置於第一主動層和第三主動層之間。
第三主動層可包含銅(Cu)。
第三主動層可不包含銅(Cu)。
第三主動層可與第一主動層具有相同的金屬成分。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可透過提供一種包含上述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裝置來實現。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可透過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其包含在一基板沉積一主動材料層;以及透過圖案化主動材料層以形成一主動層,其中所述形成主動材料層包含形成一第一主動材料層以及形成一第二主動材料層,所述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包含一濺鍍步驟,且第一主動材料層包含銅(Cu)。
濺鍍步驟可包含沉積一原材料,用以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的原材料可包含一金屬氧化物,且金屬氧化物可包含一銅氧化物。
銅氧化物可包含一氧化銅(CuO)以及一氧化亞銅(Cu 2O)。
氧化銅的含量可大於氧化亞銅的含量。
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及其實施方法將透過以下結合圖式描述的實施例而更加清楚。然而,本發明能以不同的形式實施並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發明更徹底和完整,並將本發明的範圍充分傳達給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
在用於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圖式中揭露的形狀、尺寸、比例、角度和數量僅是示例,因此,本發明不限於所呈現出的細節。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元件符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當特定功能或配置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熟知時,將不提供詳細描述。在使用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包含”、“具有”和“包括”的情況下,係可添加其他部分,除非使用了“僅”來描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單數形式的術語可以包括複數形式。
在解釋一個元件時,儘管沒有明確的描述,所述元件被解釋為包括一個誤差範圍。
在描述位置關係時,舉例來而,當位置關係被描述為“上”、“之上”、“下”和“之下”時,一或多個部分可被配置於兩個其他部分之間,除非使用了“只”、“僅”或“直接”來描述。
諸如“下方”、“之下”、“以下”、“上方”、“之上”和“以上”之類的空間相對術語可以在本文中用於容易地描述如圖中所示一或多個元件與另一或多個元件的關係。應當理解的是,這些術語旨在涵蓋除了圖中描繪的方向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向。舉例來說,如果將圖中所示的裝置顛倒過來,則被描述為配置在另一個裝置“下方”或“之下”的裝置可配置在另一個裝置的“上方”或“之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方或之下”可包括“下方或之下”和“上方或之上”的方向。同樣地,示例性術語“上方”或“之上”可包括“上方或之上”和“下方或之下”的方向。
在描述時間關係時,舉例來而,當時間順序被描述為“之後”、“以後”、“下一個”和“之前”時,可以包括不連續的情況,除非使用了“即”或“直接”來描述。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中用於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舉例來說,可將第一元件稱為第二元件,並且類似地,可以將第二元件稱為第一元件,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
術語“至少一個”應理解為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舉例來說,“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中的至少一個”的含義表示從第一項、第二項和第三項以及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三項中的兩個或多個提出的所有項的組合。
如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能夠充分理解的,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特徵可以部分地或整體地彼此耦合或組合,並且能以各種方式彼此互操作並在技術上驅動。本發明實施例能相互獨立實施,也能以相互依存的關係共同實施。
在圖式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由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即使它們被描繪在不同的圖式中。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描述方便,將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區分開來。然而,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可以互換使用。源極電極可以是汲極電極,汲極電極可以是源極電極。另外,本發明任一實施例中的源極電極可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汲極電極,本發明任一實施例中的汲極電極也可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源極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為了描述的方便,將源極區與源極電極區分開,將汲極區與汲極電極區分開。然而,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這種結構。舉例來說,源極區可以是源極電極,汲極區可以是汲極電極。此外,源極區可以是汲極電極,汲極區可以是源極電極。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100的剖視圖。
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100包含主動層130以及閘極電極160,其中閘極電極160分離於主動層130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130。並且,薄膜電晶體100可包含源極電極151以及汲極電極152。主動層130和閘極電極160設置於基板110上。
基板110可包含玻璃和聚合樹脂中至少一者。舉例來說,玻璃基板或聚合樹脂基板可作為基板110。具有一塑膠基板作為聚合樹脂基板。塑膠基板可包含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苯乙烯(PS)中至少一者,其為具有可撓特性的透明聚合樹脂。
參照圖1,遮光層120可設置於基板110上。遮光層120具有遮光特性。遮光層120可遮擋從基板110入射的光以保護主動層130。
遮光層120可包含金屬。遮光層120可形成為單一層體,或可具有多層結構。
緩衝層125可設置於遮光層120上。緩衝層125覆蓋遮光層120的上表面。緩衝層125具有絕緣特性並保護主動層130。緩衝層125可為保護層或絕緣層。
緩衝層125可包含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氧化鉿(HfOx)、氧化鋁(AlOx)、氧化鋯(ZrOx)、矽酸鉿(Hf-SiOx)或矽酸鋯(Zr-SiOx)中至少一者,其具有絕緣特性。
參照圖1,主動層130可設置於緩衝層125上。主動層130重疊於遮光層120。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主動層130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主動層130可例如為由氧化物半導體材料製成的氧化物半導體層。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主動層130可包含彼此重疊的第一主動層131以及第二主動層132。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可疊設以形成堆疊結構。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可彼此接觸。
更詳細來說,如圖1所示,第一主動層13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主動層132的下表面可彼此接觸。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的上表面是指第一主動層131的表面中與基板110相對的表面。第二主動層132的下表面是指第二主動層132朝向基板110的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各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第二主動層132的遷移率(Mobility)可高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遷移率。舉例來說,第二主動層132的遷移率可高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遷移率達1.5倍。本文所述遷移率是指特定層的主導電荷載子的遷移率,無論是電洞或電子。在部分層體中,主導電荷載子可為電洞,而在其他層體中主導電荷載子可為電子,其取決於摻雜的類型和其他主動層的特性。更詳細來說,第二主動層132的遷移率可高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遷移率1.5至5倍。尤其是,第二主動層132的遷移率可高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遷移率達兩倍或更多。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可包含具有相對低遷移率特性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舉例來說,第一主動層131可包含IGZO(InGa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Ga濃度 ≥ In濃度]、GZO(Ga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IGO(InGa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以及GZTO(GaZnS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至少一者。
銦(In)提升氧化物半導體的遷移率,且鎵(Ga)降低遷移率。因此,當第一主動層131包含銦(In)和鎵(Ga)時,基於原子的數量,鎵(Ga)的濃度at%(原子百分比)可設定為高於或等於銦(In)的濃度[Ga的濃度 ≥ In的濃度]。本文中的at%為特定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其是指特定元素的原子與構成特定層或物質的所有原子相比的百分比,即該元素在該層或物質中的濃度。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可包含鋅(Zn)和鎵(Ga)。鋅(Zn)可提升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蝕刻率。另一方面,鎵(Ga)可提升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結構穩定性。
為了提升第一主動層131的蝕刻效率,可調整鋅(Zn)的含量。當第一主動層131包含鋅(Zn)和鎵(Ga)時,鋅(Zn)的濃度(at%)可為鎵(Ga)的濃度(at%)的0.8至2倍。舉例來說,當包含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鋅(Zn)的濃度為“[Zn]1”且鎵(Ga)的濃度為“[Ga]1”時,可滿足“0.8 ≤ [Zn]1/[Ga]1 ≤ 2”。
當鋅(Zn)的濃度小於鎵(Ga)的濃度的0.8倍時([Zn]1/[Ga]1 < 0.8),可降低第一主動層131的蝕刻效率。另一方面,當鋅(Zn)的濃度超過鎵(Ga)的濃度的兩倍時([Zn]1/[Ga]1 > 2),可能因化學計量(stoichiometry)的不平衡而產生相位切割(phase segmentation)。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二主動層132可包含具有相對高遷移率特性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高遷移率和低遷移率可為用以比較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的相對概念。
具有高遷移率特性的第二主動層132可作為薄膜電晶體100的主通道。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二主動層132可包含IGZO(InGa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IZO(In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IGZTO(InGaZnS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ITZO(InSn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SIZO(SiInZnO)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和ZnON(Zn-Oxynitride)基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至少一者。
鎵(Ga)可降低氧化物半導體的遷移率。因此,當構成第二主動層132的銦基氧化物半導體包含鎵(Ga),則基於原子的數量下銦(In)的濃度可設定為高於鎵(Ga)的濃度[In濃度 > Ga濃度]。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各可包含銦。在此示例中,基於原子的量數下,第二主動層132中的銦(In)的濃度(at%)可高於或等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銦的濃度(at%)。更詳細來說,基於原子的數量下,第二主動層132中的銦(In)的濃度(at%)可高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銦(In)的濃度(at%)。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包含銅(Cu)。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存在有相對少量的銅(Cu)以均勻地分散在第一主動層131中。更詳細來說,第一主動層131可具有銅(Cu)是均勻地分散在低遷移率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層中的結構。
在第一主動層131中,銅(Cu)能以離子狀態存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意指在包含銅原子和銅離子(Cu +和Cu 2+)兩者。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可包含Cu +和Cu 2+中至少一者。為離子狀態的Cu +或Cu 2對應於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銅(Cu)。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可包含Cu +和Cu 2+兩者。
在第一主動層131中,銅(Cu)可與氧(O)或其他元素結合,或可與其他金屬為合金的形式。在第一主動層131中,銅(Cu)可與氧(O)結合以形成CuO和Cu 2O中至少一者。
當銅(Cu)與氧(O)結合時,舉例來說,銅(Cu)能以Cu 2O或CuO的狀態存在。當銅(Cu)以Cu 2O的狀態存在時,銅(Cu)可稱為單價離子(Cu +)態。當銅(Cu)以CuO的狀態存在時,銅(Cu)可稱為二價離子(Cu 2+)態。
在第一主動層131中,Cu 2+的濃度可高於Cu +的濃度。在第一主動層131中,銅(Cu)能以二價離子(Cu 2+)態存在。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的濃度在第一主動層131中可為均勻的。更詳細來說,銅(Cu)的濃度在第一主動層131的整個區域中可實質上相同。在此示例中,“實質上相同”係指考慮到測量誤差的發生而測量值沒有差異的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在形成第一主動層131的步驟中,銅(Cu)可與其他材料混合,從而銅(Cu)的濃度在第一主動層131可為均勻的。舉例來說,當第一主動層131係透過使用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為原材料濺鍍(sputtering)而形成,濺鍍可透過將銅(Cu)與濺鍍原材料均勻地混合來進行,從而可形成銅(Cu)以均勻濃度分散在其中的第一主動層131。
圖2為第一主動層131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131的各部分的深度可定義為從第一主動層131的上表面至基板110的距離。
在圖2中,第一主動層131的上表面的深度為0,並表示為“dep0”。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在第一主動層131的上表面的不同點上的濃度可為均勻的。
在圖2中,L1、L2和L3的深度為dep1。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在L1、L2和L3的點上的濃度為均勻的,且可等於銅(Cu)在表面上的濃度。在圖2中,L4、L5和L6的深度為dep2。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在L4、L5和L6中的濃度為均勻的,且可等於銅(Cu)在表面上的濃度。
基於主動層130的深度的離子的濃度可例如透過使用飛時測距式二次離子質譜(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的縱深分析(Depth Profile)來測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銅(Cu)的濃度在第一主動層131的整個區域上是均勻的,所以不會產生每個位置的銅(Cu)的濃度偏差,從而可以避免因為銅(Cu)的濃度偏差而導致的薄膜電晶體100的性能偏差。舉例來說,由於銅(Cu)離子,在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之間的邊界部分產生的人為缺陷可以在通道部分130n的整個區域上是均勻的。因此,可以防止在通道部分130n中出現每個位置的電流偏差,並且可以提高薄膜電晶體100的驅動穩定性。
此外,即使在大尺寸基板110上設置多個薄膜電晶體100的情況下,也可以避免薄膜電晶體100在每個位置的性能偏差,以確保薄膜電晶體100的性能均勻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離子可能導致缺陷態而增加薄膜電晶體100的s因子。
舉例來說,在第一主動層131中,銅(Cu)的至少一部分可與氧結合。與氧結合的銅(Cu)可以發揮諸如在第一主動層131中形成人為缺陷的效果,並且也可以在與第一主動層131接觸的第二主動層132中形成人為缺陷。
可能導致人為缺陷的銅(Cu)可形成受體型態陷阱,從而提升薄膜電晶體100的s因子。
更詳細來說,由於包含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銅離子Cu 2+,受體型態陷阱可形成於與第一主動層131接觸的第二主動層132的表面。因此,在閾值電壓Vth的周期,作為主通道的第二主動層132的載子(某些類型的層中的電子和其他類型的層中的電洞)的遷移率可能降低,從而可以增加薄膜電晶體100的s因子。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由於第一主動層131中包含的銅的量相對較少,因此由銅(Cu)引起的電流特性的下降可能不會很大。因此,可提升薄膜電晶體100的s因子而不降低薄膜電晶體100的電特性。
並且,由於銅(Cu)可以與氧結合以形成諸如CuO的穩定鍵,因此可以提高主動層130的穩定性。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銅(Cu)能以單價離子Cu +態(例如Cu 2O)和二價離子Cu 2+態(例如組合)混合的狀態存在。因此,與銅(Cu)僅以二價離子Cu 2+態存在的情況相比,相位位移的機率可降低,從而可提高熱力學穩定性。因此,可以減少薄膜電晶體100的PBTS(正偏壓溫度應力,Positive-bias temperature stress)特性的變化。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100可具有出色的穩定性以及較大的s因子。
考慮到改善s因子並且防止電流特性由於缺陷態的形成而下降,可調整包含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銅(Cu)的含量。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基於第一主動層131中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可調整為5原子百分比(at%)或更少。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原子百分比(at%)可透過銅(Cu)原子的數量與構成第一主動層131的金屬原子的總數的比例來計算。構成第一主動層131的金屬原子的總數不包括氧(O)原子的數量。構成第一主動層131的各金屬的原子百分比(at%)可透過飛時測距式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來計算。
當基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的銅的比例超過5原子百分比(at%)時,有缺陷的薄膜電晶體100的電流特性和電特性可能因為過多的缺陷形成和過多的載體陷阱而降低。
同時,當第一主動層131中的銅(Cu)的濃度小於0.1 at%時,可能很少表現出由銅(Cu)引起的缺陷形成和s因子增加效果,並且可略微提升薄膜電晶體100的穩定性。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基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可以調整到0.1 at%至5.0 at%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為了顯著提升薄膜電晶體100的s因子,基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可以至少為1.0 at%或更多。此外,為了透過減少載子陷阱來改善薄膜電晶體100的電流特性,基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可將銅的比例調整為4.0 at%或更少,或者可以調整至3.0 at%或更少。
舉例來說,基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可為1.0 at%至4.0 at%,或可為1.0 at%至3.0 at%,或可為1.5 at%至2.5 at%。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主動層130可包含通道部分130n、第一連接部分130a以及第二連接部分130b。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可透過主動層130的選擇性導體化而形成。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通常設置在通道部分130n的兩側。
通道部分130n具有半導體特性。通道部分130n重疊於遮光層120。遮光層120可防止從基板110入射的光到達主動層130的通道部分130n,從而保護通道部分130n。此外,通道部分130n重疊於閘極電極160。
閘極絕緣層140設置於主動層130上。閘極絕緣層140可包含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氧化鉿(HfOx)、氧化鋁(AlOx)、氧化鋯(ZrOx)、矽酸鉿(Hf-SiOx)和矽酸鋯(Zr-SiOx)中至少一者。閘極絕緣層140可具有單層結構,或者可具有多層結構。
閘極電極160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40上。閘極電極160分離於主動層130,並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130。閘極電極160重疊於主動層130的通道部分130n。
閘極電極160可包含例如鋁(Al)或鋁合金的鋁基金屬、例如銀(Ag)或銀合金的銀基金屬、例如銅(Cu)或銅合金的銅基金屬、例如鉬(Mo)或鉬合金的鉬基金屬、鉻(Cr)、鉭(Ta)、釹(Nd)和鈦(Ti)中的至少一種。閘極電極160可具有包含至少兩個導電層的多層結構,該些導電層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物理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透過摻雜將主動層130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的導電率設置在選定的程度。即,主動層的不同部分可以透過使用閘極電極160作為光罩(mask)的選擇性導體化來選擇性地導電化。
與閘極電極160重疊的主動層130的區域在此步驟中沒有被摻雜,因此成為通道部分130n。不與閘極電極160重疊的主動層130的區域被導電化,從而成為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如果希望將通道設置為選擇性電導率或閾值,可以在適當的過程中添加摻雜離子,此處理在本領域中是眾所周知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主動層130的導電性可以透過例如等離子體處理(Plasma treatment)或乾法蝕刻(Dry etch)來設置(即可以選擇性地導電化)。並且,主動層130可透過使用摻雜劑的摻雜來選擇性地導電化,或者可透過光照射來選擇性地導電化。
層間絕緣層170可設置於閘極電極160上。層間絕緣層170是由絕緣材料製成的絕緣層。詳細來說,層間絕緣層170可由有機材料製成,可由無機材料製成,或可由有機層和無機層的堆疊體製成。
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可設置於層間絕緣層170上。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彼此間隔開並且分別連接於主動層130。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可透過形成在層間絕緣層170中的接觸孔分別連接到主動層130的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
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各可包含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銅(Cu)和其合金中的至少一者。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各可由金屬或金屬合金製成的單一層體製成,或者可由兩層或更多層製成。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中的任一者可以是源極區,而另一個可以是汲極區。源極區可作為與源極電極151連接的源極連接部分。汲極區可作為與汲極電極152連接的汲極連接部分。
圖中所示的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為了描述方便而相互區分,並且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可以互換使用。第一連接部分130a可以是源極區,第二連接部分130b可以是汲極區。此外,第一連接部分130a可為汲極區,而第二連接部分130b可為源極區。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連接部分130a可作為源極電極,或者可作為汲極電極。此外,第二連接部分130b可作為汲極電極,或者可作為源極電極。
薄膜電晶體TFT可由主動層130、閘極電極160、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形成。
圖3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200的剖視圖。以下為了避免冗餘,將省略已經描述的元件的說明。
參照圖3,閘極絕緣層140沒有被圖案化,並且可完全覆蓋主動層130的上表面。此外,閘極絕緣層140可完全覆蓋除了接觸孔區域之外的基板110的上部。
當閘極絕緣層140沒有被圖案化並且完全覆蓋主動層130的上表面時,主動層130可透過使用摻雜劑的摻雜來選擇性地導電化。因此,即使閘極絕緣層140未被圖案化,也可以形成主動層130的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
圖4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300的剖視圖。
圖4的薄膜電晶體300與圖1的薄膜電晶體100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的佈置位置彼此不同。在圖4的薄膜電晶體300中,第一主動層131包括銅(Cu)並且第二主動層132作為類似於圖1的薄膜電晶體100的主通道層。
在圖1的薄膜電晶體100中,第一主動層131設置在第二主動層132的下方,且第一主動層131的上表面與第二主動層132的下表面接觸。另一方面,在圖4的薄膜電晶體300中,第一主動層131設置於第二主動層132上,且第一主動層131的下表面與第二主動層132的上表面接觸。
圖5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400的剖視圖。
圖5的薄膜電晶體400包含第三主動層1331。
參照圖5,第三主動層1331與第二主動層132接觸。第二主動層132作為主通道層,且設置在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三主動層1331之間。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個實施例,第三主動層1331可包含銅(Cu)。
第三主動層1331可具有與第一主動層131相同的金屬成分,但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不以此為限,且第三主動層1331可具有與第一主動層131不同的金屬成分。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基於第三主動層13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可將銅的比例調整到0.1 at%至5.0 at%的範圍。更詳細來說,基於第三主動層1331中的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可為1.0 at%到4.0 at%,可為1.0 at%到3.0 at%,或可為1.5 at%到2.5 at%。
圖6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500的剖視圖。
圖6的薄膜電晶體500包含第三主動層1332。參照圖6,第三主動層1332與第二主動層132接觸。第二主動層132設置在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三主動層1332之間。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個實施例,第三主動層1332可不包含銅(Cu)。基於第二主動層132,包括銅(Cu)的第一主動層131可設置於第二主動層132的一側,且不包括銅(Cu)的第三主動層1332可設置於第二主動層132的另一側。
根據本發明又再另一個實施例,第三主動層1332的遷移率可低於第二主動層132的遷移率。因此,第二主動層132可作為主通道層。
由於作為主通道層的第二主動層132與包含銅(Cu)的第一主動層131接觸,所以可在與第一主動層131接觸的第二主動層132的表面上形成受體型態陷阱,因此,可以提升薄膜電晶體500的s因子。
參照圖6,第一主動層131、第二主動層132和第三主動層1332可按照靠近基板110的層體的順序依序設置於基板110上。
圖7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600的剖視圖。
圖7的薄膜電晶體600包含第三主動層1332。
與圖6的薄膜電晶體500相比,在圖7的薄膜電晶體600中,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三主動層1332的位置不同。
參照圖7,第三主動層1332、第二主動層132和第一主動層131可按照靠近基板110的層體的順序依序設置在基板110上。
參照圖7,第三主動層1332與第二主動層132接觸。第二主動層132設置於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三主動層1332之間。
在圖7中所示的薄膜電晶體600中,由於作為主通道層的第二主動層132與包含銅(Cu)的第一主動層131接觸,所以可在與第一主動層131接觸的第二主動層132的表面上形成受體型態陷阱,因此,可以提升薄膜電晶體500的s因子。
參照圖8,將參照圖8描述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Vth和s因子。
圖8為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的曲線圖。
在圖8中,“實施例1”代表圖1的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曲線圖,其具有包含銅(Cu)的第一主動層131。在圖8中,“比較例1”代表具有形成為單一層體的主動層130而不包括含銅(Cu)的第一主動層131的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曲線圖。
圖8的閾值電壓曲線圖由薄膜電晶體的閘極電壓V GS的汲源(drain-source)電流I DS的值表示。
在薄膜電晶體的閘極電壓V GS的汲源電流I DS曲線圖中,s因子(亞閾值擺幅,sub-threshold swing)透過閾值電壓Vth週期的曲線斜率的倒數值獲得。舉例來說,在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Vth期間,s因子可用作指示汲源電流對於閘極電壓的變化程度的指標。
當s因子變大時,在閾值電壓Vth期間汲源電流I DS相對於閘極電壓的變化率變慢。
圖8繪示閘極電壓V GS的汲源電流I DS。當s因子變大時,由於在閾值電壓Vth期間汲源電流I DS對閘極電壓的變化率變慢,因此很容易透過調整汲源電流I DS的大小來調整閘極電壓V GS
在由電流驅動的顯示裝置中(例如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可透過調整作為驅動元件的驅動薄膜電晶體的汲源電流I DS的大小來控制像素的灰度。驅動薄膜電晶體的汲源電流I DS的大小由閘極電壓決定。因此,在電流驅動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隨著驅動薄膜電晶體的s因子變大,而易於透過調整閘極電壓來調節像素的灰度。
參照圖8,需要說明的是,在閾值電壓0V附近,比較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曲線的斜率比實施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曲線的斜率大。
在閾值電壓0V附近,實施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汲源電流I DS的變化率小於比較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汲源電流I DS的變化率。因此,將實施例1的薄膜電晶體應用於顯示裝置時,可透過控制閘極電壓容易地調整汲源電流I DS的大小,從而可容易地調整像素的灰度。
圖9為根據包含在第一主動層131中的銅的組成的薄膜電晶體100的s因子和正偏壓溫度應力(Positive-bias temperature stress,PBTS)的曲線圖。
在圖9中,s因子以“S.S”表示,且PBTS由薄膜電晶體100的閾值電壓變化ΔVth的V值表示。
PBTS是指在施加正(+)偏壓和恆定溫度的條件下的應力。當PBTS增加時,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或薄膜電晶體100的應力增加,並且閾值電壓變化ΔVth可能增加。
在圖9中,x軸代表銅的氧化程度。在圖9中,氧化程度由左至右增加。
圖9的“Cu”表示在銅未被氧化的狀態下銅存在於第一主動層131中的狀態。“Cu 2O(1)”表示僅一部分銅被氧化而以Cu +離子存在的狀態,“Cu 2O(2)”表示大部分銅被氧化而以Cu +離子存在的狀態。“Cu 2O+CuO”表示銅被進一步氧化而以一價離子態Cu +和二價離子態Cu 2+一起存在。
參照圖9,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銅的氧化程度增加,s因子S增加。另外,與銅以一價離子Cu +態存在的情況相比,注意到當銅被進一步氧化時,當一價離子Cu +和二價離子Cu 2+一起存在時,PBTS被還原。
以下將參照圖10A至圖10F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100的製造方法。
圖10A至圖10F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過程示意圖。
參照圖10A,遮光層120可形成於基板110上,且緩衝層125可形成於遮光層120上。
參照圖10B和圖10C,主動材料層130m形成於緩衝層125上。
詳細來說,參照圖10B,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可形成於緩衝層125上。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包含銅(Cu)。
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步驟可包含濺鍍步驟(Sputtering step)。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濺鍍步驟可包含沉積一原材料(Raw material)。
用以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原材料可包含金屬氧化物。透過濺鍍用來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金屬氧化物可包含銅氧化物。包含銅(Cu)的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可使用包括銅氧化物的原材料透過濺鍍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用以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銅氧化物可包含氧化銅(CuO)以及氧化亞銅(Cu2O)。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基於銅原子的數量,CuO的含量可大於Cu 2O的含量。因此,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可主要包含銅離子中的二價銅離子Cu 2+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在形成第一主動層131的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形成步驟中,將其他原材料和銅(Cu)混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主動層131中銅(Cu)的濃度可為完全均勻的。
如上所述,在使用金屬氧化物作為原材料透過濺鍍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步驟中,銅(Cu)可以與其他原材料均勻地混合,從而可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和其中銅(Cu)以均勻濃度分散的第一主動層131。
參照圖10C,第二主動材料層132m形成在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上。第二主動材料層132m可由遷移率高於用於形成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的材料的材料製成。
參照圖10C,當第二主動材料層132m形成在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上時,可形成主動材料層130m。
在圖10C中,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係繪示為設置在第二主動材料層132m之下,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不以此為限,且第一主動材料層131m可設置於第二主動材料層132m之上。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主動材料層130m可進一步包含第三主動材料層。
參照圖10D,主動材料層130m被圖案化以形成主動層130。
參照圖10E,閘極絕緣層140可形成於主動層130上,且閘極電極160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40上。閘極絕緣層140可被圖案化。
此外,主動層130可透過使用閘極電極160作為光罩選擇性導體化而選擇性地導電化。因此,主動層130與閘極電極160重疊的區域沒有被導電化,因此可成為通道部分130n,而主動層130不與閘極電極160重疊的區域被導電化,因此可成為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如圖3所示,閘極絕緣層140未圖案化,且可覆蓋主動層130的整個上表面。並且,除了接觸孔區域之外,閘極絕緣層140可覆蓋基板110的整個上部。
當閘極絕緣層140沒有被圖案化並且覆蓋主動層130的整個上表面時,主動層130可透過使用摻雜劑的摻雜來選擇性地導電化。因此,即使閘極絕緣層140未被圖案化,也可以形成主動層130的第一連接部分130a和第二連接部分130b。
參照圖10F,層間絕緣層170可形成於閘極電極160上,且源極電極151和汲極電極152可形成於層間絕緣層170上。因此,可製造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100。
圖11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700的示意圖。
如圖11所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700包含顯示面板310、閘極驅動器320、資料驅動器330以及控制器340。
閘極線GL和資料線DL設置於顯示面板310中,且像素P設置於閘極線GL和資料線DL的交叉區域中。透過像素P的驅動而顯示影像。
控制器340控制閘極驅動器320和資料驅動器330。
控制器340透過使用從外部系統(未繪示)提供的訊號輸出閘極控制訊號GCS以控制閘極驅動器320以及資料控制訊號DCS以控制資料驅動器330。並且,控制器340對從外部系統輸入的輸入影像資料進行採樣,重新排列採樣的資料,並將重新排列的數位影像資料RGB提供給資料驅動器330。
閘極控制訊號GCS包含閘極起動脈波GSP、閘極移位時脈GSC、閘極輸出致能訊號GOE、啟動訊號Vst以及閘極時脈GCLK。並且,用以控制移位暫存器(Shift register)的控制訊號可包含於閘極控制訊號GCS。
資料控制訊號DCS包含源極起動脈波SSP、源極移位時脈訊號SSC、源極輸出致能訊號SOE以及極性控制訊號POL。
資料驅動器330提供資料電壓給顯示面板310的資料線DL。詳細來說,資料驅動器330將從控制器340輸入的數位影像資料RGB轉換成類比資料電壓,並提供資料電壓給資料線DL。
閘極驅動器320可包含移位暫存器350。
移位暫存器350透過使用從控制器340發送的啟動訊號和閘極時脈,在一幀(Frame)內將閘極脈波(Gate puls)依序地提供給閘極線GL。在此示例中,一幀表示透過顯示面板310輸出一個影像的時間段。閘極脈波具有可開啟設置在像素P中的開關元件(薄膜電晶體)的開啟電壓。
並且,移位暫存器350在一幀的另一時段內向閘極線GL提供能夠關斷開關元件的閘極關斷訊號,在該期間不提供閘極脈波。以下,閘極脈波和閘極關斷訊號將統稱為掃描訊號SS或Scan。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閘極驅動器320可封裝於基板110上。如此,其中閘極驅動器320直接封裝在基板110上的結構將被稱為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結構。
圖12為圖11中的任一像素P的電路圖,圖13為圖12中的像素P的平面圖,且圖14為沿圖13中I-I’線的剖視圖。
圖12的電路圖是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作為顯示元件710的顯示裝置700的像素P的等效電路圖。
像素P包含顯示元件710以及用以驅動顯示元件710的像素驅動電路PDC。
圖12的像素驅動電路PDC包含第一薄膜電晶體TR1以及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其中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為開關電晶體,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為驅動電晶體。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700可包含如圖1、圖3至圖7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和600中至少一者。如圖1、圖3至圖7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和600中至少一者可作為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其中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為驅動電晶體。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連接於閘極線GL和資料線DL,且透過經由閘極線GL提供的掃描訊號SS開通或關斷。
資料線DL向像素驅動電路PDC提供資料電壓Vdata,且第一薄膜電晶體TR1控制資料電壓Vdata的施加。
驅動電源線PL向顯示元件710提供驅動電壓Vdd,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R2控制驅動電壓Vdd。驅動電壓Vdd是用於驅動作為顯示元件710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像素驅動電壓。
當第一薄膜電晶體TR1被從閘極驅動器320透過閘極線GL施加的掃描訊號SS開通時,透過資料線DL提供的資料電壓Vdata被提供給與顯示元件710連接的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資料電壓Vdata被充入形成在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和源極電極S2之間的第一電容器C1中。第一電容器C1為儲存電容器Cst。
根據資料電壓Vdata控制透過第二薄膜電晶體TR2提供給作為顯示元件710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電流量,從而可以控制從顯示元件710發射的光的灰度。
參照圖13和圖14,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和第二薄膜電晶體TR2設置於基板110上。
基板110可由玻璃或塑膠製成。具有可撓特性的塑膠,例如聚醯亞胺(PI),可作為基板110。
遮光層120設置於基板110上。遮光層120可遮蔽從外部入射的光以保護主動層A1和A2。
緩衝層125設置於遮光層120上。緩衝層125由絕緣材料製成,並保護主動層A1和A2免於外部的水或氧氣的影響。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主動層A1和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主動層A2設置於緩衝層125上。
主動層A1和A2各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主動層A1和A2為由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形成的氧化物半導體層。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主動層A2可具有堆疊結構,其中第一主動層131和第二主動層132彼此堆疊。第二主動層132的遷移率可高於第一主動層131的遷移率。並且,第一主動層131可包含銅(Cu)。
閘極絕緣層140設置於主動層A1和A2上。閘極絕緣層140具有絕緣特性,並將主動層A1和A2分離於閘極電極G1和G2。圖14中的閘極絕緣層140未圖案化,但本發明的又另一實施例不以此為限。閘極絕緣層140可如圖1所示被圖案化。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閘極電極G1和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40上。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閘極電極G1重疊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主動層A1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重疊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主動層A2的至少一部分。
參照圖13和圖14,第一電容器C1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11與閘極電極G1和G2設置在同一層體中。閘極電極G1和G2和第一電容器電極C11可透過相同的程序使用相同的材料一起製成。
層間絕緣層170設置於閘極電極G1和G2和第一電容器電極C11上。
源極電極S1和S2和汲極電極D1和D2設置於層間絕緣層170上。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源極電極S1和S2和汲極電極D1和D2僅是為了描述方便而區分,且源極電極S1和S2和汲極電極D1和D2可互換使用。因此,源極電極S1和S2可為汲極電極D1和D2,且汲極電極D1和D2可為源極電極S1和S2.。
資料線DL以及驅動電源線PL設置於層間絕緣層170上。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源極電極S1可與資料線DL一體成型。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汲極電極D2可與驅動電源線PL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汲極電極D1和源極電極S1彼此分離並連接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主動層A1。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汲極電極D2和源極電極S2彼此分離於並連接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主動層A2。
詳細來說,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源極電極S1透過第一接觸孔H1與主動層A1的源極區接觸。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汲極電極D1透過第二接觸孔H2與主動層A1的汲極區接觸,並透過第三接觸孔H3連接第一電容器C1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11。並且,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的汲極電極D1可透過第八接觸孔H8連接遮光層120,其中遮光層120重疊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R1。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源極電極S2在層間絕緣層170上延伸,因此其一部分作為第一電容器C1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12。第一電容器電極C11和第二電容器電極C12彼此重疊以形成第一電容器C1。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源極電極S2透過第四接觸孔H4與主動層A2的源極區域接觸。並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源極電極S2可透過第七接觸孔H7連接於遮光層120,其中遮光層120重疊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R2。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汲極電極D2透過第五接觸孔H5與主動層A2的汲極區接觸。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包含主動層A1、閘極電極G1、源極電極S1以及汲極電極D1,並作為用以控制施加於像素驅動電路PDC的資料電壓Vdata的開關電晶體。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包含主動層A2、閘極電極G2、源極電極S2以及汲極電極D2,並作為用以控制施加於顯示元件710的驅動電壓Vdd的驅動電晶體。
鈍化層175設置於源極電極S1和S2、汲極電極D1和D2、資料線DL和驅動電源線PL上。鈍化層175平坦化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和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上部,並保護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和第二薄膜電晶體TR2。
顯示元件710的第一電極711設置於鈍化層175上。顯示元件710的第一電極711透過形成於鈍化層175的第六接觸孔H6連接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源極電極S2。
堤層750設置於第一電極711的邊緣。堤層750定義了顯示元件710的光發射區域。
有機發光層712設置於第一電極711上,且第二電極713設置於有機發光層712上。從而,完成了顯示元件710。圖14所示的顯示元件710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因此,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700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圖15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800的像素P的電路圖。
圖15為繪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像素P的等效電路圖。
圖15所示的顯示裝置800的像素P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為顯示元件710以及用以驅動顯示元件710的像素驅動電路PDC。顯示元件710連接像素驅動電路PDC。
在像素P中,設有用於提供訊號給像素驅動電路PDC的訊號線DL、GL、PL、RL和SCL。
資料電壓Vdata被提供給資料線DL,掃描訊號SS被提供給閘極線GL,用以驅動像素的驅動電壓Vdd被提供給驅動電源線PL,參考電壓Vref被提供給參考線RL,且感測控制訊號SCS被提供給感測控制線SCL。
像素驅動電路PDC例如包含第一薄膜電晶體TR1(開關電晶體)、第二薄膜電晶體TR2(驅動電晶體)以及第三薄膜電晶體TR3(感測電晶體),其中第一薄膜電晶體TR1連接閘極線GL和資料線DL,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用以根據透過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傳輸的資料電壓Vdata來控制輸出到顯示元件710的電流的大小,且第三薄膜電晶體TR3用以感測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特性。
第一電容器C1設置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和顯示元件710之間。第一電容器C1被稱為儲存電容器Cst。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由提供給閘極線GL的掃描訊號SS開通,以將提供給資料線DL的資料電壓Vdata傳輸到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
第三薄膜電晶體TR3連接到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和顯示元件710之間的第一節點n1和參考線RL,故透過感測控制訊號SCS開通或關斷在感測期間內感測作為驅動晶體管的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特性。
與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連接的第二節點n2與第一薄膜電晶體TR1連接。第一電容器C1形成在第二節點n2和第一節點n1之間。
當第一薄膜電晶體TR1開通時,透過資料線DL提供的資料電壓Vdata被提供給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資料電壓Vdata被充入形成在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源極電極S2和閘極電極G2之間的第一電容器C1中。
當第二薄膜電晶體TR2開通時,電流根據用於驅動像素的驅動電壓Vdd透過第二薄膜電晶體TR2提供給顯示元件710,從而從顯示元件710輸出光。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800可包含如圖1、圖3至圖7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和600中的至少一者。如圖1、圖3至圖7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和600中的任一者可作為第二薄膜電晶體TR2。
圖16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900的像素的電路圖。
如圖16所示的顯示裝置900的像素P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為顯示元件710以及用以驅動顯示元件710的像素驅動電路PDC。顯示元件710連接像素驅動電路PDC。
像素驅動電路PDC包含薄膜電晶體TR1、TR2、TR3和TR4。
在像素P中,設置有用以提供驅動訊號給像素驅動電路PDC的訊號線DL、EL、GL、PL、SCL和RL。
與圖15的像素P相比,圖16的像素P更包含發射控制線EL。發射控制訊號EM被提供給發射控制線EL。
並且,與圖15的像素驅動電路PDC相比,圖16的像素驅動電路PDC更包含作為用以控制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發光時序的發射控制電晶體的第四薄膜電晶體TR4。
第一電容器C1定位於顯示元件710和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之間。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由提供給閘極線GL的掃描訊號SS開通,以將提供給資料線DL的資料電壓Vdata傳輸到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閘極電極G2。
第三薄膜電晶體TR3連接於參考線RL,從而由感測控制訊號SCS開通或關斷,並且在感測期間內感測作為驅動電晶體的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特性。
第四薄膜電晶體TR4根據發射控制訊號EM將驅動電壓Vdd傳送到第二薄膜電晶體TR2或屏蔽驅動電壓Vdd。當第四薄膜電晶體TR4開通時,電流被提供給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從而從顯示元件710輸出光。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900可包含如圖1、圖3至圖7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和600中的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像素驅動電路PDC,除了上述結構之外,可以形成為各種結構。像素驅動電路PDC可例如包含五個或更多個薄膜電晶體。
圖17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1000的像素P的電路圖。
圖17的顯示裝置1000為液晶顯示裝置。
如圖17所示的顯示裝置1000的像素P包含像素驅動電路PDC以及連接於像素驅動電路PDC的液晶電容器Clc。液晶電容器Clc對應於顯示元件。
像素驅動電路PDC包含薄膜電晶體TR以及儲存電容器Cst,其中薄膜電晶體TR連接閘極線GL和資料線DL,且儲存電容器Cst連接於薄膜電晶體TR以及共用電極372之間。液晶電容器Clc與儲存電容器Cst並聯連接在薄膜電晶體TR的共用電極372和像素電極371之間。
液晶電容器Clc對透過薄膜電晶體TR提供給像素電極的資料訊號和提供給共用電極372的共用電壓Vcom之間的差動電壓(differential voltage)進行充電,並透過根據充電電壓驅動液晶來控制透光量。儲存電容器Cst穩定地維持充入液晶電容器Clc的電壓。
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1000可包含如圖1、圖3至圖7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和600中的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可以獲得以下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包含具有缺陷態的主動層。包含具有缺陷態的主動層的薄膜電晶體可具有大的s因子。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可具有大的s因子。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製造包含能因銅Cu引起缺陷態的主動層的薄膜電晶體。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可作為顯示裝置的驅動元件,且包含所述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裝置可表現出色的灰度,並且可具有出色的顯示品質。
對於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來說顯而易見的是,上述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和圖式的限制,並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替換、修改和變化,這是。因此,本發明的範圍旨在使從申請專利範圍的含義、範圍和同等概念衍生的所有變化或修改都落入本發明的範圍內。
可以組合上述各種實施例以提供進一步的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中提及的習知技術透過引用整體併入本文。如果需要,可以修改實施例的方面以採用各種專利、申請和出版物的概念來提供更進一步的實施例。
可以根據以上詳細描述對實施例進行所教示和其他改變。一般而言,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術語不應被解釋為將申請專利範圍限制為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揭露的具體實施例,而應被解釋為包括所有可能的實施例以及申請專利範圍所享有的等效物的全部範圍。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不受本揭露的限制。
100,200,300,400,500,600,TFT,TR:薄膜電晶體 TR1:第一薄膜電晶體 TR2:第二薄膜電晶體 TR3:第三薄膜電晶體 TR4:第四薄膜電晶體 700,800,900,1000:顯示裝置 710:顯示元件 711:第一電極 712:有機發光層 713:第二電極 750:堤層 310:顯示面板 320:閘極驅動器 330:資料驅動器 340:控制器 350:移位暫存器 371:像素電極 372:共用電極 Clc:液晶電容器 GL:閘極線 DL:資料線 PL:驅動電源線 DL,GL,PL,RL,SCL,EL:訊號線 RL:參考線 SCL:感測控制線 EL:發射控制線 n1:第一節點 n2:第二節點 Vref:參考電壓 Vdd:驅動電壓 Vcom:共用電壓 P:像素 EM:發射控制訊號 SCS:感測控制訊號 GCS:閘極控制訊號 GSP:閘極起動脈波 GSC:閘極移位時脈 GOE:閘極輸出致能訊號 Vst:導通訊號 GCLK:閘極時脈 DCS:資料控制訊號 SSP:源極起動脈波 SSC:源極移位時脈訊號 SOE:源極輸出致能訊號 POL:極性控制訊號 RGB:數位影像資料 PDC:像素驅動電路 SS:掃描訊號 Vdata:資料電壓 G1,G2:閘極電極 S1,S2:源極電極 D1,D2:汲極電極 C1:第一電容器 C11:第一電容器電極 C12:第二電容器電極 Cst:儲存電容器 H1:第一接觸孔 H2:第二接觸孔 H3:第三接觸孔 H4:第四接觸孔 H5:第五接觸孔 H6:第六接觸孔 H7:第七接觸孔 H8:第八接觸孔 A1,A2:主動層 110:基板 120:遮光層 125:緩衝層 130:主動層,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a:第一連接部分 130b:第二連接部分 130n:通道部分 130m:主動材料層 131m:第一主動材料層 132m:第二主動材料層 131:第一主動層 132:第二主動層 1331,1332:第三主動層 140:閘極絕緣層 151:源極電極 152:汲極電極 160:閘極電極 170:層間絕緣層 175:鈍化層 dep0:第一主動層的上表面的深度 dep1:深度 dep2:深度 Vth:閾值電壓 PBTS:正偏壓溫度應力 S.S:s因子 ΔVth:閾值電壓變化 V GS:閘極電壓 I DS:汲源電流
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其他優點將從以下結合所附圖式的詳細描述中得到更清楚的理解,其中: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剖視圖; 圖2為第一主動層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剖視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剖視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剖視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剖視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剖視圖; 圖8為薄膜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的曲線圖; 圖9為根據包含在第一主動層中的銅的組成的薄膜電晶體的s因子和PBTS的曲線圖; 圖10A至圖10F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過程示意圖; 圖11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2為圖11中的任一像素的電路圖; 圖13為圖12中的像素的平面圖; 圖14為沿圖13中I-I’線的剖視圖; 圖15為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像素的電路圖; 圖16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像素的電路圖;以及 圖17為根據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像素的電路圖。
100:薄膜電晶體
110:基板
120:遮光層
125:緩衝層
130:主動層,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a:第一連接部分
130b:第二連接部分
130n:通道部分
131:第一主動層
132:第二主動層
140:閘極絕緣層
151:源極電極
152:汲極電極
160:閘極電極
170:層間絕緣層

Claims (20)

  1. 一種薄膜電晶體,包含: 一基板; 一主動層,覆蓋於該基板上;以及一閘極電極,分離於該主動層並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主動層,其中,該主動層包含彼此重疊的一第一主動層以及一第二主動層,該第一主動層包含銅(Cu),且該第二主動層的遷移率高於該第一主動層的遷移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銅在該第一主動層中的濃度為均勻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銅(Cu)包含一價銅離子(Cu +)和二價銅離子(Cu 2+)中至少一者。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二價銅離子的濃度高於一價銅離子的濃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基於在該第一主動層中的全部金屬元素,銅的比例為0.1原子百分比(at%)至5 at%。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第一主動層和該第二主動層各包含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第一主動層和該第二主動層各包含銦(In),且 基於各相應層中以原子百分比(at%)表示的原子數,該第二主動層中的該銦(In)的濃度高於或等於該第一主動層中的該銦(In)的濃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第一主動層包含銦(In)和鎵(Ga),且 基於各相應層中以原子百分比(at%)表示的原子數,該第一主動層中的該鎵(Ga)的濃度高於或等於該銦(In)的濃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第一主動層包含鋅(Zn)和鎵(Ga),且 當基於原子的數量下包含於該第一主動層的該鋅(Zn)的濃度為“[Zn]1”且該鎵(Ga)的濃度為“[Ga]1”,滿足0.8 ≤ [Zn]1/[Ga]1 ≤ 2。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銅(Cu)與氧(O)結合以形成氧化銅(CuO)和氧化亞銅(Cu 2O)中至少一者。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主動層更包含一第三主動層,該第三主動層接觸該第二主動層,且 該第二主動層設置於該第一主動層和該第三主動層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第三主動層包含銅(Cu)。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第三主動層不包含銅(Cu)。
  14. 一種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含: 在一基板沉積一主動材料層; 透過圖案化該主動材料層以形成該薄膜電晶體的一主動層; 形成覆蓋於至少一部分該主動層的一閘極絕緣層;以及 形成覆蓋於該閘極絕緣層的一閘極電極, 其中,沉積該主動材料層包含: 濺鍍包含銅(Cu)的一第一主動材料層;以及 沉積一第二主動材料層。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濺鍍步驟包含沉積一原材料: 該原材料包含一銅氧化物。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銅氧化物包含一氧化銅(CuO)以及一氧化亞銅(Cu 2O)。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基於銅原子的數量,該氧化銅的含量大於該氧化亞銅的含量。
  18.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主動層,覆蓋於該基板上; 一閘極絕緣體,相鄰於該主動層;一閘極電極,分離於該主動層並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主動層;一陽極,電性耦合於該主動層;一發光層,相鄰於該陽極;以及一陰極,相鄰於該發光層;其中,該主動層包含彼此重疊的一第一主動層以及一第二主動層,其中,該第一主動層包括呈氧化銅或氧化亞銅中的至少一種形式的銅,且其中,該第一主動層直接接觸該第二主動層。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主動層中的電荷載子的遷移率高於該第一主動層中的電荷載子的遷移率。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閘極電極位於該主動層之上且該閘極絕緣體覆蓋於該主動層,且該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遮光層,位於該主動層之下。
TW111133380A 2021-09-03 2022-09-02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TWI820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10117928 2021-09-03
KR10-2021-0117928 2021-09-03
KR1020210189918A KR20230034834A (ko) 2021-09-03 2021-12-28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021-0189918 2021-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504A TW202312504A (zh) 2023-03-16
TWI820891B true TWI820891B (zh) 2023-11-01

Family

ID=85349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380A TWI820891B (zh) 2021-09-03 2022-09-02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7265A1 (zh)
CN (1) CN115763492A (zh)
TW (1) TWI82089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24224A (zh) * 2016-09-30 2018-07-0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薄膜電晶體的陣列基板及包含該陣列基板的顯示裝置
US20200194699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Hanyang University P-type semiconductor layer, p-type multileve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element
TW202119380A (zh) * 2019-11-08 2021-05-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24224A (zh) * 2016-09-30 2018-07-0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薄膜電晶體的陣列基板及包含該陣列基板的顯示裝置
US20200194699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Foundation Hanyang University P-type semiconductor layer, p-type multileve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element
TW202119380A (zh) * 2019-11-08 2021-05-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3492A (zh) 2023-03-07
US20230077265A1 (en) 2023-03-09
TW202312504A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5956B2 (en) Thin-film transisto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146562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4628528A (zh) 薄膜晶体管及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
US20230079262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I791182B (zh)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之顯示設備
TWI820891B (zh) 薄膜電晶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顯示裝置
US2022019982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2020901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US20240222380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230034834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10083023A (ko) 산화물 반도체층 및 실리콘 반도체층을 포함하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20230070485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US20230071215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40204108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40222513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3003399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30076003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TWI817796B (zh) 薄膜電晶體及包含該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裝置
US20240222516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3007108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30165057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40096061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8281005A (zh)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