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9650B -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9650B
TWI809650B TW111100792A TW111100792A TWI809650B TW I809650 B TWI809650 B TW I809650B TW 111100792 A TW111100792 A TW 111100792A TW 111100792 A TW111100792 A TW 111100792A TW I809650 B TWI809650 B TW I8096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colorization
decolorization treatment
polymer material
colorant
treatment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8314A (zh
Inventor
吳佳穎
廖瑞芬
劉邦錦
Original Assignee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0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9650B/zh
Priority to CN202210328208.0A priority patent/CN116446170A/zh
Priority to US17/889,079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514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8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9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96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0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C08J11/06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C08J11/1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by chemically breaking down the molecular chains of polymers or breaking of crosslinks, e.g. devulcanis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LDRY-CLEANING, WASHING OR 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0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 D06L4/30Bleach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made-up fibrous goods; Bleaching leather or furs using reducing ag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673Inorganic compounds
    • D06P1/67333Salts or hydroxides
    • D06P1/6735Salts or hydroxides of alkaline or alkaline-earth metals with anions different from those provided for in D06P1/67341
    • D06P1/67375Salts or hydroxides of alkaline or alkaline-earth metals with anions different from those provided for in D06P1/67341 with sulfur-containing an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9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dyes dissolved in organic solvents or aqueous emulsions thereof
    • D06P1/9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dyes dissolved in organic solvents or aqueous emulsions thereof in organic solvents
    • D06P1/928Solvents other than hydrocarb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13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 D06P5/131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with acids or ba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13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 D06P5/134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with reducta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13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 D06P5/137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with othe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93Dissolving the materials in gases or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93Dissolving the materials in gases or liquids
    • B29B2017/0296Dissolving the materials in aqueous alkaline solutions, e.g. NaOH or KO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005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B29K2105/0032Pigments, colouring agents or opacifiy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C08J11/06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 C08J11/08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 selective solvents for polymer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種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包含:使第一脫色處理液與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接觸進行第一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該第一脫色處理液包含水、鹼及酮類有機溶劑。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10g,且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以上。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為不小於100℃且時間為不小於30分鐘。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以上。透過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條件及第一脫色處理液,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具有低的第一脫色處理液的使用量及優異的脫色效果。

Description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去除顏色的方法,特別是指一種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及用於該脫色方法中的脫色處理液。
隨著當今對於環保概念越加重視,當染色聚酯製品被回收而再利用時,該染色聚酯製品中染料的存在會增加回收的困難度,此外,染料的存在亦會造成再生聚酯的應用受限,因此,如何將染料從該染色聚酯製品中移除是目前所要解決的問題。
美國公告專利第7192988B2號揭示一種從聚酯中去除著色劑的方法,且包含於180℃至280℃的條件下,使聚酯在乙二醇中進行1小時至5小時的解聚處理,生成二醇單體;將二醇單體與活性碳於高溫下(170℃以上)接觸,以去除部分著色劑,接著,加入例如水、甲醇或乙二醇的萃取溶劑,以提取剩餘的著色劑。然而,該美國公告專利案的方法於解聚的過程中,著色劑會因為高溫環境及觸媒的存在發生一連串熱分解反應或其他副反應產生,造成活性碳吸附能力下降;此外,活性碳對著色劑為選擇性吸附,且不同種類的活性碳會因為具有不同的表面孔洞結構和官能基團,對於各種著色劑的吸附/脫附效果不同。
中國公開專利第111607920A號揭示一種用於紡織材料脫色的方法,且包含使染色紡織材料在與染料吸附材料接觸或不接觸的情況下,以水作為萃取溶劑並在100℃至170℃的水熱條件於一脫色反應器中對該染色紡織材料進行0.5小時至8小時的脫色處理。該染料吸附材料例如活性碳、交聯的聚苯乙烯、活性氧化鋁、分子篩、磁化的活性碳或磁化的分子篩。該染色紡織材料與該染料吸附材料的重量比例為1:0.1至1:100。該染色紡織材料與該水的組成比例為1:20(w/v)至1:500(w/v)。然而,由該中國公開專利案的實施例的揭示可知,當要獲得脫色率為90%以上的脫色紡織材料,該中國公開專利案的方法必須在高水浴比(即,水/染色紡織材料≧20)的條件下進行,而存在有成本高且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問題。
美國公告專利第7959807B2號揭示一種從染色聚酯纖維中回收有用成分的方法,且包含染料萃取步驟、固液分離步驟、解聚反應步驟、酯交換反應步驟及有用成份分離步驟,其中,該染料萃取步驟是在聚酯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且220℃以下的條件下,利用包括二甲苯或/及伸烷基二醇的萃取溶劑對該染色聚酯纖維進行脫色處理,以從該染色聚酯纖維中去除染料。該伸烷基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然而,該美國公告專利案僅採用二甲苯或伸烷基二醇的有機萃取溶劑進行脫色處理,且實施例揭示採用二甲苯或伸烷基二醇的有機萃取溶劑需要進行多次萃取,且每一次都需要更換新鮮的萃取液,因此,該美國公告專利案需要消耗大量有機萃取溶劑而存在有成本高及不環保的問題。
台灣公開專利第202043347A號揭示一種聚乳酸製品的回收方法,且包含利用脫色劑對表面具有印刷油墨的廢棄聚乳酸製品進行脫色處理,且該脫色處理的溫度為25℃至100℃且時間為1小時。該脫色劑包含強鹼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中至少一者及界面活性劑。該強鹼性化合物例如氫氧化鈉及氫氧化鉀。該有機溶劑例如丙酮、丁酮、乙醇、異丙醇、乙酸乙酯或甲苯。由該台灣公開專利案的實施例的揭示可知,脫色處理中採用的脫色劑是強鹼性化合物搭配水及界面活性劑、有機溶劑搭配界面活性劑,及有機溶劑中三者之一者,且每使用100克的廢棄聚乳酸製品進行脫色處理時,需採用的脫色劑是20克的強鹼性化合物搭配100克的水及20克以上的界面活性劑、100克的有機溶劑搭配界面活性劑,或100克的有機溶劑才能有效地達到脫色的目的,由此可知,該台灣公開專利案需要消耗大量有機溶劑及強鹼性化合物,而存在有成本高及不環保的問題。
台灣公告專利第481762B號與台灣公開專利第202031969A號揭示的經染料著色的聚酯纖維的脫色方法包含對溶劑加熱而產生蒸氣,並使該蒸氣於聚酯纖維中冷凝形成冷凝液,以利用該冷凝液自該經染料著色的聚酯纖維中萃取出染料。其中,由該溶劑產生的該蒸氣的溫度是介於該經染料著色的聚酯纖維的玻璃轉移溫度及熔點間。然而,該等專利案的方法需將有機溶劑進行氣化,且所得到的冷凝液溫度需維持在高溫(台灣公告專利第481762B號揭示需在130至220℃間),方能使染料自該經染料著色的聚酯纖維中有效地萃取出來,而存在有高能耗且高成本的問題。
美國公告專利第5356437A號揭示一種從紡織品移除過多染料的方法,且包含利用包括過氧化氫酶及氧化酶中一者的處理液對紡織品進行脫色處理。然而,在該美國公告專利案的方法中,透過將該紡織品上的染料氧化,僅能讓該染料的顏色轉淡,而非讓該染料自該紡織品上脫離,因此,經氧化的染料仍可能存在該紡織品上,如此一來,在對該脫色後紡織品進行回收處理時,該氧化的染料會因回收處理的高溫條件下發生裂解而產生數種難以處理的物質,從而造成在回收處理上的困難度。
美國公告專利第10640914B2號揭示一種使染料著色的合成聚合物脫色的方法,且包含使用包括濃度為2.5g/L至50g/L的甲醛次硫酸氫鈉、水及酮的處理組合物在至少50℃下對該染料著色的合成聚合物進行脫色處理,以去除染料。其中,該處理組合物的pH值為6以下,且該水與該酮的重量比例為4:1至1:4,而該處理組合物(甲醛次硫酸氫鈉、水及酮)與染料著色的合成聚合物的重量比值為5以上。然而,該美國公告專利案揭示在高水浴比(即,水/染料著色的合成聚合物的重量比)的條件下進行脫色處理,才能達到顯著的脫色效果,因此,製程上需要消耗大量的處理組合物而存在有高製造成本且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
日本公開專利第2007254904A號揭示一種回收聚酯纖維製品的脫色方法,且包含用脫色處理液對經偶氮系分散染料染色的聚酯纖維製品進行處理,其中,該脫色處理液包括0.05wt%至10wt%的鹼劑、0.1wt%至10wt%的還原劑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脫色處理液。該鹼劑例如氫氧化鈉、碳酸鈉,或氫氧化鉀。該還原劑例如亞硫酸氫鹽(hydrosulfite)及二氧化硫脲(thiourea dioxide)。該處理的溫度為120℃至140℃且時間為10分鐘至180分鐘。然而,該日本公開專利案需要在高浴比的條件下進行脫色處理,才能達到顯著的脫色效果,因此,製程上需要消耗大量的脫色處理液而存在有高製造成本的問題。
由上述可知,現有的經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存在有脫色處理液的用量高或/及高水浴比的問題,進而導致脫色處理成本高且對環境造成污染。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脫色處理液的使用量低且優異脫色效果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
於是,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使第一脫色處理液與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接觸進行第一脫色處理,以使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著色劑自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被去除,獲得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選自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且該第一脫色處理液包含水、鹼及酮類有機溶劑; 在該第一脫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10g,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以上,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為不小於100℃且時間為不小於30分鐘,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以上; 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是由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對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至少一次脫色處理後所形成; 該除色處理液是由收集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並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酮類有機溶劑的蒸餾液,接著,將該蒸餾液與包含鹼的組分混合所形成。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於是,本發明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包含:使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物理回收處理及化學回收處理中一者,其中,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是由上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所形成。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脫色處理液。
於是,本發明脫色處理液,包含:水、鹼及酮類有機溶劑,且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10g,且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以上。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透過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條件及該第一脫色處理液,由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所獲得的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具有低的色力度及高的脫色率,同時,相較於以往的經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僅需使用低用量的該第一脫色處理液,即可獲得具有高脫色率的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此外,相較於以往經著色的高分子材在進行脫色前需進行解聚處理,本發明的方法是直接將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脫色處理,而不必多一道解聚處理的工序,且本發明在脫色處理的過程中不會有著色劑回染的問題,即使利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也是如此,因此,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除具有優異的脫色效果外還兼具低成本的優點,且還可以降低該第一脫色處理液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以下針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
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使第一脫色處理液與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接觸進行第一脫色處理,以使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著色劑自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被去除,獲得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選自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且該第一脫色處理液包含水、鹼及酮類有機溶劑; 在該第一脫色處理液中,且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10g,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以上,該脫色處理的溫度為不小於100°C且時間為不小於30分鐘,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以上; 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是由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對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至少一次脫色處理後所形成; 該除色處理液是由收集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並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酮類有機溶劑的蒸餾液,接著,將該蒸餾液與包含鹼的組分混合所形成。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
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例如但不限於天然高分子或人工合成高分子等。該天然高分子例如但不限於纖維素。該纖維素例如但不限於棉或麻等。該人工合成高分子例如但不限於聚醯胺或聚酯等。該聚醯胺例如但不限於尼龍。該聚酯例如但不限於可結晶性聚酯。該可結晶性聚酯是由包含二元羧基(-COO)材料及二元醇的組分經聚合反應所形成。該二元羧基材料例如但不限於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芳香族二羧酸酯化合物或芳香族二羧酸酐化合物等。該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例如但不限於碳數為8至14的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該碳數為8至14的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例如但不限於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鄰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或鈉5-磺基間苯二甲酸(sodium 5-sulfoisophthalate)等。該芳香族二羧酸酯化合物例如但不限於碳數為8至14的芳香族二羧酸酯化合物。該碳數為8至14的芳香族二羧酸酯化合物例如但不限於苯二甲酸烷基酯。該苯二甲酸烷基酯例如但不限於苯二甲酸單烷基酯(monoalkyl terephthalate)或苯二甲酸二烷基酯(dialkyl terephthalate)等。該芳香族二羧酸酐化合物例如但不限於碳數為8至14的芳香族二羧酸酐化合物。該碳數為8至14的芳香族二羧酸酐化合物例如但不限於對苯二甲酸酐或鄰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等。該二元羧基材料例如但不限於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酐、間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iso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酐、2,6-萘二羧酸或5-鈉磺基間苯二甲酸。該二元醇例如但不限於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環己烷二甲醇或二乙二醇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選自於聚酯、纖維素、聚醯胺,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B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TT)、聚對苯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酯(poly1,4-cyclohexylene 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CT),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2,6- naphthalate,簡稱PEN)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為尼龍。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為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為麻。
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型態例如但不限於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纖維、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織物、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片或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樹脂。該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片例如是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容器經碎化所形成的聚酯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聚酯容器例如聚酯瓶。
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著色劑例如但不限於顏料或染料等。該顏料例如但不限於有機顏料或無機顏料等。該染料例如但不限於分散型染料、陽離子性染料或螢光增白劑等。該分散型染料例如但不限於苯偶氮系染料、雜環偶氮系染料、蒽醌系染料、縮合系染料。該縮合系染料例如但不限於喹酞酮、苯乙烯基染料或香豆素等。該分散型染料例如但不限於中孚染料股份公司出品的XF-19、CBN-356、RV-SF 300或XF-284。該有機顏料例如但不限於蒽醌系顏料、苝系顏料、偶氮系顏料或內醯胺系顏料等。該無機顏料例如但不限於碳黑、氧化鈦、鋅白、金屬硫化物、硫酸鹽、金屬氫氧化物或金屬碳酸鹽等。該金屬硫化物例如但不限於硫化鋅或鎘黃等。該硫酸鹽例如但不限於硫酸鋇或硫酸鉛等。
脫色處理及脫色處理液
為能夠清楚說明本發明,提供圖1來詳細的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流程,但不以此為限。參閱圖1,在本發明中,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依序包含利用第一脫色處理液進行第一脫色處理、利用第二脫色處理液進行第二脫色處理,及利用第三脫色處理液進行第三脫色處理。要說明的是,相較於以往的經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例如在本發明中所呈現的比較例2至18,在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進行已能夠賦予優異的脫色效果,而該第二脫色處理或該第三脫色處理是非必要進行的步驟,且是依據高分子應用端所需的色力度或色澤等色彩特性,選擇性地進行該第二脫色處理或該第三脫色處理。再者,該第一脫色處理液、該第二脫色處理液及該第三脫色處理液可為相同或不同,而該第一脫色處理、該第二脫色處理,及該第三脫色處理的參數條件亦可為相同或不同。此外,依據高分子應用端所需的色力度或色澤等色彩特性,在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中,不限於進行三次脫色處理,也可進行第四脫色處理、第五脫色處理、第六脫色處理等。
以下針對本案的脫色處理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脫色處理>
在該第一脫色處理中,是使該第一脫色處理液與上述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接觸來進行,獲得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為使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具有良好的脫色效果及適當的操作安全性,並且避免過度的能耗,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C至150°C。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C至130°C。
為達到更優異的脫色效果且避免過度的能耗,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180分鐘。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90分鐘。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60分鐘。
<第二脫色處理>
在該第二脫色處理中,是使該第二脫色處理液與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接觸來進行,獲得經第二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以上且時間範圍為30分鐘以上。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C至150°C。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C至130°C。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的溫度不大於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60分鐘。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90分鐘。
<第三脫色處理>
在該第三脫色處理中,是使該第三脫色處理液與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接觸來進行,獲得經第三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以上且時間範圍為30分鐘以上。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C至150°C。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C至130°C。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的溫度不大於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及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90分鐘。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60分鐘。
以下針對本案的脫色處理液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脫色處理液>
[ ]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以上且小於50。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至20。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10至20。
[ ]
該鹼是用於破壞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著色劑,以使該著色劑自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上脫離。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7g。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4g至7g。
該鹼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能夠使脫色處理液的pH值範圍為大於7的鹼皆可。該鹼例如但不限於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碳酸鹽等。該鹼金屬氫氧化物例如但不限於氫氧化鈉。該鹼金屬碳酸鹽例如但不限於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鹼是選自於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碳酸鹽。為使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具有較佳的脫色效益,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鹼為鹼金屬氫氧化物。
[ 酮類有機 溶劑 ]
該酮類有機溶劑是用於膨潤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及溶解該著色劑,而有助於使該著色劑自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脫離。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為使本發明的脫色方法具有更優異的脫色效果且更減少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以避免造成環境的汙染,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至1000mL。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45mL至1000mL。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45mL至995mL。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45mL至700mL。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45mL至600mL。
該酮類有機溶劑例如但不限於丙酮、丁酮、環戊酮、二異丁酮、二丙基酮或環己酮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酮類有機溶劑是選自於丙酮、丁酮、環己酮,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為使本發明的脫色方法具有更優異的脫色效果且更減少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以避免造成環境的汙染,該酮類有機溶劑是選自於丁酮、環己酮,或上述的組合。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還包含作為還原劑的二硫亞磺酸鈉(sodium dithionite,Na 2S 2O 4)。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二硫亞磺酸鈉的用量範圍為1g至10g。
該第一脫色處理液選自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
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是由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對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至少一次脫色處理後所形成。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例如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等。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為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該除色處理液是由收集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並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酮類有機溶劑的蒸餾液,接著,將該蒸餾液與包含鹼的組分混合所形成。該蒸餾處理是使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的水及酮類有機溶劑進行共沸。該蒸餾處理後所獲得的蒸餾液不需進行精製程序或分離程序,而可直接與包含鹼的組分混合,然後,應用於該脫色處理中作為除色處理液。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是收集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進行蒸餾處理。該蒸餾液為透明無色且不包含著色劑。該蒸餾處理的溫度範圍可依據酮類有機溶劑的種類及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的酮類有機溶劑的含量進行調整。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蒸餾處理是在70℃至105℃的溫度下進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含量為30wt%至95wt%。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酮類有機溶劑為丁酮時,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丁酮的含量為80wt%至95wt%,且該蒸餾處理是在65℃至80℃的溫度下進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酮類有機溶劑為環己酮時,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環己酮的含量為30wt%至50wt%,且該蒸餾處理是在90℃至100℃的溫度下進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酮類有機溶劑為環戊酮時,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環戊酮的含量為50wt%至65wt%,且該蒸餾處理是在90℃至105℃的溫度下進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酮類有機溶劑為二異丁酮時,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二異丁酮的含量為40wt%至55wt%,且該蒸餾處理是在90℃至105℃的溫度下進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該酮類有機溶劑為二丙基酮時,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二丙基酮的含量為55wt%至65wt%,且該蒸餾處理是在90℃至100℃的溫度下進行。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分還包含水。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分為鹼或包含鹼及水的鹼性水溶液。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的pH值範圍為大於7。
<第二脫色處理液>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液選自該第一脫色處理液、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脫色處理液選自該第一脫色處理液、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第三脫色處理液>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液選自該第一脫色處理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三脫色處理液選自該第一脫色處理液、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包含:使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物理回收處理及化學回收處理中一者,其中,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是由上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所形成。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中的高分子為人工合成高分子。
由本發明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所獲得的再生高分子能夠被再利用,而作為織物、瓶用、包裝材等物品的原料,從而實現封閉式循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 物理回收處理 ]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在該物理回收處理中,是使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依序進行熔融程序及造粒程序。該熔融程序及該造粒程序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中用於製備再生高分子的物理回收處理方法的熔融步驟及造粒步驟。
當對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該物理回收處理時,能夠大幅降低著色劑對再生高分子的物性的影響,例如導致黏度降低,從而使該再生高分子能夠具有適當的黏度以利於後續的應用,且由於該再生高分子中已不存在著色劑,因此,該再生高分子還具有良好的色相,進而使該再生高分子的後續利用不受限,而利於再被製成高分子板材、高分子容器或高分子織物等。
[ 化學回收處理 ]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態樣中,在該化學回收處理中,是使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解聚程序及分離純化程序,形成包含可聚合單體的組分,接著,使該組分進行聚合反應。該解聚程序及該分離純化程序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中用於製備再生高分子的化學回收處理方法的解聚步驟及分離純化步驟。
當對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該化學回收處理時,能夠大幅降低該分離純化程序的難度,從而得到高純度的可聚合單體,同時,得到具有較佳的品質(例如純度、黏度及色相等)的再生高分子。
本發明將就以下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所述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實施之限制。
[實施例1]
參閱圖2,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丁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丁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9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2至32]
實施例2至32是以與實施例1類似的方法進行,差別在於:改變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各成分的種類及/或用量,以及改變第一脫色處理的條件,如表1所示。
[實施例33]
參閱圖2,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0.225克的二硫亞磺酸鈉(sodium dithionite,Na 2S 2O 4;作為還原劑)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且二硫亞磺酸鈉的用量為2.98g[即,(0.225×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34]
參閱圖3,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丁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丁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該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將該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重複上述流程進行第二脫色處理,且使用上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二脫色處理液),得到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35]
實施例35是以與實施例34類似的方法進行,差別在於:改變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酮類有機溶劑的種類,以及改變第一脫色處理的條件,如表1所示。
[實施例36]
參閱圖4,步驟(a):將7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5g[即,(0.3375×1000)/7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666.67mL[即,(50×1000)/7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即75g/5g,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步驟(b):將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於98℃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環己酮的透明無色的蒸餾液,其中,在該蒸餾液中,該水與環己酮的重量比為6:4(即,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環己酮的含量為40wt%)。接著,將125mL的蒸餾液與0.3375克的氫氧化鈉混合,獲得包含7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的除色處理液,其中,在該除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5g,且該環己酮的用量為666.67mL,然後,將步驟(a)的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除色處理液(作為第二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二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步驟(c):將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於98℃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環己酮的透明無色的蒸餾液,其中,在該蒸餾液中,該水與環己酮的重量比為6:4。接著,將125mL的蒸餾液與0.3375克的氫氧化鈉,獲得包含7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的除色處理液,其中,在該除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5g,且該環己酮的用量為666.67mL,然後,將步驟(b)的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除色處理液(作為第三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三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三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37]
實施例37是以與實施例36類似的方法進行,差別在於:在步驟(a)中,將75克的水、0.1576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且在步驟(b)及步驟(c)中,將取得的125mL的透明無色的蒸餾液與0.1576克的氫氧化鈉混合,獲得包含75克的水、0.1576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的除色處理液(作為第二脫色處理液及第三脫色處理液),如表1所示。
[實施例38]
參閱圖5,將實施例36的步驟(a)的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及實施例37的步驟(a)的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混合,獲得混合液。將約250mL的混合液於98℃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環己酮的透明無色的蒸餾液,其中,在該蒸餾液中,該水與環己酮的重量比為6:4。取出經蒸餾處理的蒸餾液125mL,接著,將0.75克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包括氫氧化鈉及水,且該氫氧化鈉的濃度為45wt%)與125毫升的蒸餾液混合,獲得包含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的除色處理液,其中,在該除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且該環己酮的用量為663.02mL。接著,將5g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除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39]
參閱圖6,步驟(a):將75.1925克的水、0.15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09g[即,(0.1575×1000)/75.19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664.96mL[即,(50×1000)/75.19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4,即75.1925g/5g,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步驟(b):將步驟(a)的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步驟(a)中的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二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第二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步驟(c):將步驟(b)的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於98℃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環己酮的透明無色的蒸餾液,其中,在該蒸餾液中,該水與環己酮的重量比為6:4。接著,將125mL的蒸餾液與0.1575克的氫氧化鈉混合,獲得包含75克的水、0.15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的除色處理液,其中,在該除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1g,且該環己酮的用量為666.67mL,然後,將步驟(b)的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除色處理液(作為第三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第三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三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40]
參閱圖7,步驟(a):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4,即75.1925g/5g,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實施例39的步驟(b)的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步驟(b):將5克的步驟(a)的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實施例39的步驟(c)的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二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第二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步驟(c):將步驟(b)的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於98℃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環己酮的透明無色的蒸餾液,其中,在該蒸餾液中,該水與環己酮的重量比為6:4。接著,將125mL的蒸餾液與0.1575克的氫氧化鈉混合,獲得包含75克的水、0.1575克的氫氧化鈉及50mL的環己酮的除色處理液,其中,在該除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2.1g,且該環己酮的用量為666.67mL。然後,將步驟(b)的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除色處理液(作為第三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第三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三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第三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41]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20mL的丁酮及1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丁酮與環己酮的總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0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42至45]
實施例42至45是以與實施例42類似的方法進行,差別在於:改變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酮類有機溶劑的種類及/或用量,如表1所示。
[實施例46]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聚酯布為購自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且規格為50D/24F的聚酯布,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47]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聚酯布為購自Invista且型號為T400的聚酯布,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混合)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
[實施例48]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尼龍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尼龍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尼龍布為購自布料共和國且型號為250D-Nylon6的尼龍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尼龍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尼龍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尼龍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尼龍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尼龍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尼龍布。
[實施例49]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棉布(水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棉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棉布為購自布料共和國的6N純棉帆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棉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棉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棉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棉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棉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棉布。
[實施例50]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藍色染料染色的麻布(水與經藍色染料染色的麻布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麻布為購自布料共和國且厚度為0.8mm的深藍色細麻編織布)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6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麻布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麻布,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麻布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麻布。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麻布進行脫水處理並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麻布。
[實施例51]
將75.4125克的水、0.3375克的氫氧化鈉及30mL的環己酮混合得到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作為第一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8g[即,(0.3375×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接著,將5克的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片[水與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片的重量比值為15.08,即75.4125g/5g,且該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片是將市售用以裝填雪碧的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瓶利用粉碎機(購自汎達科技)粉碎後所獲得,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浸泡於設置於加壓反應槽的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並將溫度控制於130℃且將壓力控制在能夠避免水蒸氣自該加壓反應槽中外洩或氣爆的條件下進行180分鐘的第一脫色處理,得到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片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然後,自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中取出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片,並利用25℃的水沖洗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聚酯片上殘留的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形成經沖洗的脫色聚酯片。最後,將經沖洗的脫色聚酯片陰乾處理,得到經乾燥的脫色聚酯片。
[比較例1]
比較例1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
[比較例2至17]
比較例2至17是以與實施例1類似的方法進行,差別在於:改變脫色處理液中各成分的種類及用量,以及脫色處理的條件,如表2所示。在比較例3至6中,是使用甲醛次硫酸氫鈉(sodium hydroxymethanesulfinate,簡稱SFS;作為還原劑),而在比較例7、8、16及17中,使用二硫亞磺酸鈉(sodium dithionite,Na 2S 2O 4;作為還原劑)。
[比較例18]
比較例18是以與實施例36類似的方法進行,差別在於:改變第一脫色處理液中鹼的用量,如表2所示。在該比較例18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氫氧化鈉的用量為1.34g[即,(0.1013×1000)/75.4125],且環己酮的用量為397.81mL[即,(30×1000)/75.4125]。
[比較例19至24]
比較例19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比較例20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且該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混合。比較例21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尼龍布。比較例22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棉布。比較例23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藍色染料染色的麻布。比較例24為未經任何脫色處理的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片。
[評價項目]
以下以實施例1為例說明,實施例2至51及比較例1至24是以相同的方式進行量測,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實施例1至33、38及41至47的量測對象為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實施例34至35的量測對象為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及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實施例36至37及39至40的量測對象為第一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第二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及第三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實施例48至50的量測對象依序為經乾燥的脫色尼龍布、經乾燥的脫色棉布及經乾燥的脫色麻布,而實施例51的量測對象為經乾燥的脫色聚酯片。
色力度量測:利用一台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廠商:Datacolor;型號:Datacolor 850)量測實施例1的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的L、a及b值並計算出色力度,其中,該色力度為相對性的數值,並以比較例1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CIE的L值為14.58、a值為0.40及b值為-1.93。該色力度的數值越小,表示脫色效果越佳。要說明的是,實施例46的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是以比較例19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CIE的L值為14.68、a值為0.31及b值為-0.87;實施例47的經乾燥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是以比較例20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CIE的L值為13.21、a值為0.10及b值為-1.57;實施例48的經乾燥的脫色尼龍布的色力度是以比較例21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尼龍布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尼龍布的CIE的L值為22.55、a值為-0.16及b值為-3.13;實施例49的經乾燥的脫色棉布的色力度是以比較例22的經黑色染料染色的棉布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棉布的CIE的L值為19.80、a值為-0.26及b值為-2.09;實施例50的經乾燥的脫色麻布的色力度是以比較例23的經藍色染料染色的麻布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藍色染料染色的麻布的CIE的L值為27.41、a值為-1.30及b值為-14.21。實施例51的經乾燥的脫色聚酯片的色力度是以比較例24的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片的色力度定義為100作為基準,且該經綠色染料染色的聚酯片的CIE的L值為71.65、a值為-40.40及b值為31.37。
脫色率量測:將實施例的色力度與比較例的色力度帶入一公式中,計算出實施例的脫色率,其中,在該公式中,實施例1至45對應的是比較例1,而實施例46至51對應的依序是比較例19至24。 脫色率(單位:%)=[(比較例的色力度-實施例的色力度)÷比較例的色力度]×100%。
表1
  脫色處理液 脫色處理 鹼(g)/水(L) 酮(mL)/水(L)
處理劑 酮類有機溶劑 pH 溫度(℃) 時間 (分鐘)
用量 (克) 種類 用量 (克) 種類 用量 (mL)
實施例 1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30 13 100 90 4.48 397.81
2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30 13 100 60
3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30 13 100 30
4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15 13 100 60 198.91
5 50.4125 NaOH 0.3375 丁酮 30 13 100 60 6.69 595.09
6 50.4125 NaOH 0.3375 丁酮 15 14 100 60 297.55
7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00 90 4.48 397.81
8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00 60
9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00 30
10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45 14 100 60 596.72
11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15 14 100 60 198.91
12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7.5 14 100 60 99.45
13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90 397.81
14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15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30
16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15 14 130 60 198.91
17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7.5 14 130 60 99.45
18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75 14 130 60 49.73
19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00 60 6.69 595.09
20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20 14 100 60 396.73
21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10 14 100 60 198.36
22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5 14 100 60 99.18
23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595.09
24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15 14 130 60 297.55
25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7.5 14 130 60 148.77
26 50.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75 14 130 60 74.39
27 25.1375 NaOH 0.1125 環己酮 15 14 100 60 4.48 596.72
28 25.1375 NaOH 0.1125 環己酮 10 14 100 60 397.81
29 25.1375 NaOH 0.1125 環己酮 5 14 100 60 198.91
30 25.1375 NaOH 0.1125 環己酮 2.5 14 130 60 99.45
31 25.1375 NaOH 0.1125 環己酮 1.25 14 130 60 49.73
32 75.4125 NaOH 0.3375 丙酮 75 13 100 60 994.53
33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397.81
Na 2S 2O 4 0.225
34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30 13 100 60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30 13 100 60
35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36 75 NaOH 0.3375 環己酮 50 14 130 60 4.5 666.67
75 NaOH 0.3375 環己酮 50 14 130 60
75 NaOH 0.3375 環己酮 50 14 130 60
37 75 NaOH 0.1576 環己酮 50 13 130 60 2.10 666.67
75 NaOH 0.1576 環己酮 50 13 130 60
75 NaOH 0.1576 環己酮 50 13 130 60
38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50 14 130 60 4.48 663.02
39 75.1925 NaOH 0.1575 環己酮 50 13 130 30 2.09 664.96
75.1925 NaOH 0.1575 環己酮 50 13 100 30 2.09 664.96
75 NaOH 0.1575 環己酮 50 13 100 30 2.1 666.67
40 75.1925 NaOH 0.1575 環己酮 50 13 130 30 2.09 664.96
75 NaOH 0.1575 環己酮 50 13 100 30 2.1 666.67
75 NaOH 0.1575 環己酮 50 13 100 30 2.1 666.67
41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20 14 100 60 4.48 397.81
環己酮 10
42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15 14 100 60 4.48 397.81
環己酮 15
43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10 14 100 60 4.48 397.81
環己酮 20
44 75.4125 NaOH 0.3375 丁酮 15 14 100 60 4.48 397.81
丙酮 15
45 75.4125 NaOH 0.3375 丙酮 15 14 100 60 4.48 397.81
環己酮 15
46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4.48 397.81
47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4.48 397.81
48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4.48 397.81
49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4.48 397.81
50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60 4.48 397.81
51 75.4125 NaOH 0.3375 環己酮 30 14 130 180 4.48 397.81
表2
  脫色處理液 脫色處理 鹼(g)/水(L) 酮(mL)/水(L)
處理劑 有機溶劑 pH 溫度(℃) 時間 (分鐘)
用量(克) 種類 用量 (克) 種類 用量 (mL)
比較例 1 -- -- -- -- -- -- -- -- -- --
2 75.4125 NaOH 0.3375 -- 0 14 130 60 4.48 --
3 75 SFS 0.12 -- 0 6 100 60 -- --
4 75 SFS 0.12 丙酮 75 6 100 60 -- 1000
5 75 SFS 0.75 丙酮 75 6 100 60 -- 1000
6 250 SFS 10 丙酮 250 5 100 60 -- 1000
7 75 Na 2S 2O 4 0.225 丙酮 75 6 100 60 -- 1000
8 75 Na 2S 2O 4 0.75 丙酮 75 5 100 60 -- 1000
9 75.4125 NaOH 0.3375 乙醇 30 13 100 60 4.48 --
10 75.4125 NaOH 0.3375 乙二醇 30 13 130 60 4.48 --
11 75.4125 NaOH 0.3375 正丁醇 30 13 130 60 4.48 --
12 75 -- 0 丙酮 75 7 100 60 -- 1000
13 75 -- 0 丙酮 75 7 70 60 -- 1000
14 75.4125 NaOH 0.3375 -- 0 14 70 60 4.48 --
15 75.4125 NaOH 0.3375 丙酮 75 13 70 60 4.48 994.53
16 75.1238 NaOH 0.1013 -- 0 13 130 60 1.35 --
Na 2S 2O 4 0.225
17 75.4125 NaOH 0.3375 -- 0 14 130 60 4.48 --
Na 2S 2O 4 0.225
18 75.4125 NaOH 0.1013 環己酮 30 13 130 60 1.34 397.81
Na 2S 2O 4 0.225
表3
  脫色處理 脫色處理液 色力度 脫色率 (%)
實施例 1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2.1 97.9
2 3.1 96.9
3 8.0 92.0
4 8.8 91.2
5 4.0 96.0
6 11.8 88.2
7 2.6 97.4
8 4.4 95.6
9 10.8 89.2
10 3.8 96.2
11 4.3 95.7
12 4.7 95.3
13 3.1 96.9
14 4.4 95.6
15 6.9 93.1
16 4.4 95.6
17 5.1 94.9
18 5.6 94.4
19 4.0 96.0
20 4.0 96.0
21 4.4 95.6
22 5.1 94.9
23 3.4 96.6
24 3.7 96.3
25 6.1 93.9
26 6.8 93.2
27 6.3 93.7
28 7.1 92.9
29 9.4 90.6
30 6.9 93.1
31 7.2 92.8
32 7.6 92.4
33 2.3 97.7
34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3.3 96.7
第二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1.2 98.8
35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3.5 96.5
第二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0.6 99.4
36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3.8 96.2
第二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3.44 96.56
第三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3.13 96.87
37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6.95 93.05
第二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6.8 93.2
第三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6.52 93.48
38 第一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5.8 94.2
39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2.4 97.6
第二脫色處理 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0.36 99.64
第三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0.15 99.85
40 第一脫色處理 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7.73 92.27
第二脫色處理 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0.31 99.69
第三脫色處理 除色處理液 0.26 99.74
41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3.9 96.1
42 4.1 95.9
43 4.0 96.0
44 7.1 92.9
45 4.3 95.7
46 3.7 96.3
47 3.1 96.9
48 7.2 92.8
49 6.2 93.8
50 2.5 97.5
51 第一脫色處理 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7.8 92.2
比較例 1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2 第一脫色處理 --- 28.1 71.9
3 第一脫色處理 --- 102.2 -2.2
4 第一脫色處理 --- 18.6 81.4
5 第一脫色處理 --- 14.8 85.2
6 第一脫色處理 --- 7.3 92.7
7 第一脫色處理 --- 15.5 84.5
8 第一脫色處理 --- 12.3 87.7
9 第一脫色處理 --- 91.2 8.8
10 第一脫色處理 --- 33.5 66.5
11 第一脫色處理 --- 31.7 68.3
12 第一脫色處理 --- 24.0 76.0
13 第一脫色處理 --- 93.7 6.3
14 第一脫色處理 --- 90.3 9.7
15 第一脫色處理 --- 79.2 20.8
16 第一脫色處理 --- 43.5 56.5
17 第一脫色處理 --- 31.3 68.7
18 第一脫色處理 --- 20.0 80.0
19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20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21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22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23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24 未經脫色處理 --- 100 --
參閱表1至表3,透過在溫度範圍為100℃至130℃且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90分鐘的條件下使用包含水、鹼及酮類有機溶劑的脫色處理液或包含水、鹼、二硫亞磺酸鈉及酮類有機溶劑對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進行脫色處理,實施例1至45的脫色聚酯布具有低的色力度及高的脫色率,此表示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具有優異的脫色效果。
再者,在實施例38中,是使用收集而來的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並進行蒸餾處理及加鹼得到的除色處理液對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進行第一脫色處理,且脫色率可達到94.2%。由此可知,將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回收再利用並再次作為脫色處理液不僅仍具有脫色效果且脫色效果優異,還可減少廢棄物處理的成本以及對環境造成的汙染的負擔。
又,在實施例39中,是對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進行三次脫色處理,且第一次脫色處理是利用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而第二次脫色處理是利用第一次脫色處理後所得到的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及第三次脫色處理是由將第二次脫色處理後所得到的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進行蒸餾處理及加鹼所得到的除色處理液進行脫色處理,且三次脫色處理的脫色率依序為97.6%、99.64%、99.85%,由此可知,脫色處理液無論是使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是除色處理液,仍可將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中的黑色染料幾乎去除,而持續達到不錯的脫色效果。此外,由三次脫色處理中獲得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值依序為2.4、0.36、0.15可知,色力度持續下降,此表示即便是使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也不會有著色劑回染的問題。
此外,在實施例40中,是對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進行三次脫色處理,且第一次脫色處理及第二次脫色處理是利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而第三次脫色處理是由將第二次脫色處理後所得到的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進行蒸餾處理及加鹼所得到的除色處理液進行脫色處理,且三次脫色處理的脫色率依序為92.27%、99.69%、99.74%,由此可知,使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仍可使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中的黑色染料幾乎去除,而持續達到不錯的脫色效果。由此可知,每次進行的脫色處理後的脫色處理液是可以重複使用,且不會有回染的問題。此外,從第一脫色處理利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能夠達到92.27%的脫色率,且在三次脫色處理中,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值持續下降可以看出,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仍具有好的脫色能力。因此不需每次都使用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從而減少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的使用量,同時,減輕對環境的汙染。
又,在實施例46至51中,是對不同種類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脫色處理,且由實施例46至51的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的色力度值為7.8以下及脫色率為92.2%以上可知,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確實能夠應用於不同種類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
反觀比較例2至18。在比較例2中,該等脫色處理液不含酮類有機溶劑,因此,比較例2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高且脫色率低。
在比較例3中,使用甲醛次硫酸氫鈉且該脫色處理液不含鹼及酮類有機溶劑,因此,比較例3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高且脫色率低。
在比較例4及5中,相當於美國公告專利第10640914B2號,使用甲醛次硫酸氫鈉且該脫色處理液不含鹼。因此,在相同的脫色處理條件下,相較於實施例32的脫色聚酯布的脫色率為92.4%,比較例4及5的脫色聚酯布的脫色率僅為81.4%及85.2%,此表示相較於美國公告專利第10640914B2號的使染料著色的合成聚合物脫色的方法,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具有更優異的脫色效果。
在比較例6中,相當於美國公告專利第10640914B2號,使用甲醛次硫酸氫鈉且該脫色處理液不含鹼。雖然比較例6的脫色聚酯布具有低色力度且高脫色率,然而,比較例6需要使用高用量的該脫色處理液,即該水的總量為1L計,甲醛次硫酸氫鈉用量需達40g,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為1000mL,並且水與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高達50,才能使該脫色聚酯布具有低色力度且高脫色率的優點,因此,在相同的脫色溫度條件下,實施例28的脫色方法可達到相同或接近的色力度及脫色率的效果,實施例28中水與該經黑色染料染色的聚酯布的重量比值為5.0275[即,25.1375g/5g],且以水的總量為1L計,鹼的用量僅需4.48g,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為397.81mL;相較之下,比較例6的脫色方法的脫色處理液的整體用量高而存在有成本高且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問題,此表示相較於美國公告專利第10640914B2號的使染料著色的合成聚合物脫色的方法,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具有低製造成本及低汙染的優點。
相較於實施例32的脫色處理液包含鹼且脫色率為92.4%,在比較例7及8中,該脫色處理液是使用二硫亞磺酸鈉且該脫色處理液不含鹼,且在相同的丙酮用量以及相同的製程溫度條件下,比較例7及8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高且脫色率低,僅有84.5%及87.7%,由此可知,比較例7及8的脫色效果仍不及於使用含有鹼及酮類有機溶劑的脫色處理液的實施例32,此表示採用本發明所揭示的脫色處理液的脫色方法確實具有優異的脫色效果。
在比較例9至11中,是分別使用乙醇、乙二醇及正丁醇的醇類有機溶劑,因此,比較例9至11的脫色聚酯布的色力度高且脫色率低。
相較於使用包含二硫亞磺酸鈉及酮類有機溶劑進行脫色處理的實施例33,在比較例16及17中,該脫色處理液包含二硫亞磺酸鈉但不含酮類有機溶劑,且在相同的鹼、二硫亞磺酸鈉與水的用量以及相同的脫色處理條件下,比較例16及17的脫色率僅不到70%,由此可知,比較例16及17的脫色效果仍不及於使用含有酮類有機溶劑的脫色處理液的實施例33,此表示採用本發明所揭示的脫色處理液的脫色方法確實具有優異的脫色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透過該脫色處理的條件及該脫色處理液,以使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具有低的色力度及高的脫色率,同時,相較於以往的經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本發明經著色劑脫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僅需使用低用量的該脫色處理液,即可獲得具有高脫色率的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此外,相較於以往經著色的高分子材在進行脫色前需進行解聚處理,本發明的方法是直接將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脫色處理,而不必多一道解聚處理的工序,且本發明在脫色處理的過程中不會有著色劑回染的問題,即使利用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也是如此,因此,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除具有優異的脫色效果外還兼具低成本的優點,且還可以降低脫色處理液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 圖2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實施例1至33; 圖3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實施例34至35; 圖4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實施例36至37; 圖5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實施例38; 圖6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實施例39;及 圖7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的實施例40。
無。

Claims (22)

  1. 一種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使第一脫色處理液與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接觸進行第一脫色處理,以使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的著色劑自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中被去除,獲得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為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且該第一脫色處理液包含水、酮類有機溶劑及鹼,該酮類有機溶劑是選自於丁酮、環己酮,或上述的組合;在該第一脫色處理液中,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10g,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以上,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為不小於100℃且時間為不小於30分鐘,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以上且小於50;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是由該未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除色處理液對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進行至少一次脫色處理後所形成;該除色處理液是由收集該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並進行蒸餾處理,獲得包含水及酮類有機溶劑的蒸餾液,接著,將該蒸餾液與包含鹼的組分混合所形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在該第一脫色處理液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 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至1000mL。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的pH值範圍為大於7。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鹼是選自於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碳酸鹽。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液還包含二硫亞磺酸鈉。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範圍為100℃至130℃。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時間範圍為30分鐘至180分鐘。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水與該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重量比值範圍為5至20。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組分還包含水。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還包含使第二脫色處理液與該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接觸進行第二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二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其中,該第二脫色處理液選自該第一脫色處理液或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其中,該第一脫色處理的溫度不小於該第二脫色處理 的溫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還包含使第三脫色處理液與該經第二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接觸進行第三脫色處理,獲得經第三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及第三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其中,該第三脫色處理液選自該第一脫色處理液、該第一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或該第二經使用的脫色處理液。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該除色處理液的蒸餾處理是在70℃至105℃的溫度下進行,且以該蒸餾液的總量為100wt%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含量為30wt%至95wt%。
  14. 一種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包含:使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物理回收處理及化學回收處理中一者,其中,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選自由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所形成的經第一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經第二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或經第三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其中,在該物理回收處理中,使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依序進行熔融程序及造粒程序。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其中,在該化學回收處理中,使該經脫色處理的高分子材進行解聚程序及分離純化程序,形成包含可聚合單體的組分,接著,使該組分進行聚合反應。
  17. 一種脫色處理液,包含:水、鹼及酮類有機溶劑,該酮類有機溶劑是選自於丁酮、環己酮,或上述的組合,且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鹼的用量範圍為2g至10g,且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以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酮類有機溶劑的用量範圍為30mL至1000mL。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脫色處理液,其中,該脫色處理液還包含二硫亞磺酸鈉。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脫色處理液,其中,以該水的總量為1L計,該二硫亞磺酸鈉的用量範圍為1g至10g。
  21.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脫色處理液,其中,該脫色處理液的pH值範圍為大於7。
  22.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脫色處理液,其中,該鹼是選自於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碳酸鹽。
TW111100792A 2022-01-07 2022-01-07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TWI809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0792A TWI809650B (zh) 2022-01-07 2022-01-07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CN202210328208.0A CN116446170A (zh) 2022-01-07 2022-03-31 经着色剂着色的高分子材的脱色方法、脱色处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制备方法
US17/889,079 US20230235148A1 (en) 2022-01-07 2022-08-16 Methods for decolorizing colored polymer material and preparing regenerated polymer, and decolorizing solu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0792A TWI809650B (zh) 2022-01-07 2022-01-07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314A TW202328314A (zh) 2023-07-16
TWI809650B true TWI809650B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2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0792A TWI809650B (zh) 2022-01-07 2022-01-07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5148A1 (zh)
CN (1) CN116446170A (zh)
TW (1) TWI809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2499B (zh) * 2023-10-17 2024-03-15 广东辉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素蛋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7761A (zh) * 2010-09-28 2011-02-09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酸性染料染色真丝织物的脱色方法
WO2019047175A1 (zh) * 2017-09-08 2019-03-14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一种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的复合脱色方法
EP3770208A1 (en) * 2019-07-24 2021-01-27 Smart Coloring GmbH Method for decolorizing a colored synthetic or non-synthetic polar-polymer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7761A (zh) * 2010-09-28 2011-02-09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酸性染料染色真丝织物的脱色方法
WO2019047175A1 (zh) * 2017-09-08 2019-03-14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一种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的复合脱色方法
EP3770208A1 (en) * 2019-07-24 2021-01-27 Smart Coloring GmbH Method for decolorizing a colored synthetic or non-synthetic polar-polymer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6170A (zh) 2023-07-18
US20230235148A1 (en) 2023-07-27
TW202328314A (zh) 202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nchero Recent advances in supercritical fluid dyeing
Dawson Progress towards a greener textile industry
TWI809650B (zh) 經著色劑著色的高分子材的脫色方法、脫色處理液及再生高分子的製備方法
CN111607956B (zh) 一种经染色的聚酯纤维脱色方法
El-Sayed et al. A short observation on the printing cotton fabric using some technique
CN103938462A (zh) 一种无水、零排放的分散染料染色方法
GB1581953A (en) Method for clear-colouring of linear aromatic polyester
EP2978890A1 (en) Novel method for colora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strates
Avinc Clearing of dyed poly (lactic acid) fabrics under acidic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US2065125A (en)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roducts or articles made of or containing cellulose derivatives or other lacquer bases
US20230082495A1 (en) Decolorization method of polyester fabric
KR101907595B1 (ko) 폴리프로필렌 혼방 복합섬유의 날염방법
TWI831549B (zh) 聚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及製造方法
US2168348A (en) Cellulosic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JP2010059572A (ja) 常圧カチオン可染性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
US11001961B2 (en) Oxidative method for decolorizing textile materials
KR100731584B1 (ko) Pla 섬유의 염색방법
CN108138436A (zh) 用于使得织物材料脱色的方法
Perincek Ozonation: A new patterning method for optical bleached fabrics
TW202426556A (zh) 聚酯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及製造方法
US2191887A (en) Cellulosic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GB1581952A (en) Method for clearcolouring of linear aromatic polyester
KR20120121127A (ko) 폴리프로필렌 섬유소재의 날염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폴리프로필렌 섬유소재
JP2023152135A (ja) 脱色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WO2024117056A1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回収方法およびリサイクル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