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677B - 製冷系統 - Google Patents

製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677B
TWI803677B TW108127572A TW108127572A TWI803677B TW I803677 B TWI803677 B TW I803677B TW 108127572 A TW108127572 A TW 108127572A TW 108127572 A TW108127572 A TW 108127572A TW I803677 B TWI803677 B TW I8036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assage
working system
series
wor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7863A (zh
Inventor
俞德茂
吳雙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約克廣州空調冷凍設備有限公司
美商江森自控泰科知識產權控股有限責任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約克廣州空調冷凍設備有限公司, 美商江森自控泰科知識產權控股有限責任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約克廣州空調冷凍設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7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6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9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outdoor unit in first operation mode, in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an other heat exchanger in second operation mode or out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an other heat exchanger in third op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1Indoor unit or outdoor unit with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indoor or outdoor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7Pressures of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6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製冷系統,包括製冷系統部件、連接管路、開關結構和排放通路,製冷系統部件包括三個換熱器。連接管路能夠連接製冷系統部件,並且通過開關結構組合成不同的工作系統。當開關結構選擇兩個換熱器形成一個工作系統,且未被選中的換熱器內部壓力對應的飽和溫度高於換熱器的介質或環境溫度時,不工作的換熱器內部會積存液態製冷劑。本申請的製冷系統在不工作的換熱器兩端設置開關結構,使得不工作的換熱器與正在工作的系統循環隔絕,並在工作系統低壓側的壓力小於不工作的換熱器內壓力的條件下,通過外加的排放通路連通不工作的換熱器和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使得積存在不工作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遷移至系統循環中,以防止系統循環中缺乏製冷劑。

Description

製冷系統
本申請涉及製冷系統技術領域。
製冷系統常用於全熱回收機組、空調熱水多功能機組、四管制冷熱水機組等多種機組,現有的全熱回收機組、空調熱水多功能機組和四管制冷熱水機組通常存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換熱器。在機組工作時,製冷系統中存在部分換熱器不工作,不工作的換熱器內部會積存液態製冷劑,從而導致機組運行時缺少製冷劑,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
本申請提供一種製冷系統,所述製冷系統包括:製冷系統部件、連接管路和開關結構。所述製冷系統部件包括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第三換熱器,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所述連接管路能夠將上述所有的製冷系統部件進行連接,並能夠將所述製冷系統部件進行不同組合,以組合成數種不同的工作系統;所述開關結構被配置為能夠將所述連接管路連通成一種工作系統,並且能夠將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和所述第三換熱器中選擇兩個換熱器連通到所述一種工作系統中,並將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與所述一種工作系統隔離。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製冷系統還包括排放通路,所述排放通路有選擇地設置在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和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並且能夠可控地將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與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連通。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當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中與製冷劑傳熱的介質的溫度或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所處環境的溫度低於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製冷劑的飽和溫度時,在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和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設置所述排放通路。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在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和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設置所述排放通路的情況下,所述製冷系統被配置為:(i)當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低於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壓力時,連通所述排放通路,以使得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流入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ii)當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不低於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壓力時,先調節所述第一節流閥或第二節流閥,以降低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以使得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能夠流入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然後再連通所述排放通路,以使得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流入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且在排放一段時間後將所述排放通路斷開。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排放通路包括排放開關裝置,所述排放開關裝置用於控制所述排放通路的連通和斷開。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排放開關裝置包括第一斷開裝置和第二斷開裝置,所述第一斷開裝置用於將所述第二換熱器與由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三換熱器以及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二節流閥中任一個或兩個節流閥形成的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連通或斷開,所述第二斷開裝置用於將所述第三換熱器與由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以及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二節流閥中任一個或兩個節流閥形成的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連通或斷開。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製冷系統還包括壓力檢測裝置和溫度檢測裝置,所述壓力檢測裝置被配置為能夠檢測所述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並提供壓力檢測信號;所述溫度檢測裝置被配置為能夠檢測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溫度,並提供溫度檢測信號。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製冷系統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排放開關裝置通信連接,並且被配置為根據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到的壓力檢測信號和所述溫度檢測裝置檢測到的溫度檢測信號來控制所述排放通路的連通和斷開。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工作系統包括第一工作系統和第二工作系統;所述第一工作系統由第一串聯通路連通形成,所述第一串聯通路按順序地串聯連接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三換熱器,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第二工作系統由第二串聯通路連通形成,所述第二串聯通路按順序地串聯連接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三換熱器,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二換熱器,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三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開關結構包括通路切換裝置,所述第一工作系統和所述第二工作系統能夠通過所述通路切換裝置有選擇地切換。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開關結構還包括第三斷開裝置,第四斷開裝置和第五斷開裝置;所述第三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通路切換裝置之間;所述第四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第五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第二節流閥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三斷開裝置之間,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四斷開裝置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工作系統還包括第三工作系統和第四工作系統;所述第三工作系統由第三串聯通路形成,當形成所述第三工作系統時,所述第三串聯通路被配置為:所述第三斷開裝置和所述第四斷開裝置斷開,所述第一串聯通路中的所述第二換熱器從所述第一串聯通路分離,並保持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節流閥,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三換熱器順序串聯連通,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第四工作系統由第四串聯通路形成,當形成第四工作系統時,所述第四串聯通路被配置為:所述第三斷開裝置和所述第五斷開裝置斷開,所述第二串聯通路中的所述第三換熱器從所述第二串聯通路分離,並保持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節流閥,所述第二換熱器順序串聯連通,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通路切換裝置是四通閥,所述四通閥設有第一對可控通路和第二對可控通路;所述第一對可控通路包括第一可控通路和第二可控通路,所述第一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斷開裝置與所述第二換熱器之間,所述二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與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第二對可控通路包括第三可控通路和第四可控通路,所述第三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斷開裝置與所述第三換熱器之間,所述第四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與所述壓縮機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對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一串聯通路和所述第三串聯通路;所述第二對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二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四串聯通路。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工作系統包括第一組合工作系統和第二組合工作系統;所述開關結構包括第一切換組件,所述第一切換組件用於切換第一組合工作系統和第二組合工作系統;所述第一組合工作系統包括第五工作系統和第六工作系統;所述第五工作系統由第五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五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三換熱器,第二節流閥和第二換熱器,其中第三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第六工作系統由第六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六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二換熱器,第二節流閥和第三換熱器,其中第二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開關結構包括第二切換組件,所述第五工作系統和所述第六工作系統能夠通過所述第二切換組件進行切換。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第二組合工作系統包括第七工作系統和第八工作系統;所述第七工作系統由第七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七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閥和第二換熱器,其中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以及所述第八工作系統由第八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八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閥和第三換熱器,其中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開關結構還包括第三切換組件,所述第七工作系統和所述第八工作系統能夠通過所述第二切換組件和所述第三切換組件的組合進行切換。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第一切換組件是三通閥,所述三通閥設有第一三通可控通路和第二三通可控通路,所述第一三通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第二三通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二切換組件和所述壓縮機之間;其中,所述第一三通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七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八串聯通路;所述第二三通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五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六串聯通路;所述第二切換組件是四通閥,所述四通閥設有第一組控制通路和第二組控制通路;所述第一組控制通路包括第一控制通路和第二控制通路,所述第一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一切換組件與所述第二換熱器之間,所述第二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和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第二組控制通路包括第三控制通路和第四控制通路,所述第三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一切換組件與所述第三換熱器之間,所述第四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與所述壓縮機之間;其中,所述第一組控制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六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八串聯通路;所述第二組控制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五串聯通路和所述第七串聯通路;所述第三切換組件包括第六斷開裝置和第七斷開裝置;所述第六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第七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其中,所述第六斷開裝置能夠連通所述第七串聯通路;所述第七斷開裝置能夠連通所述第八串聯通路。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均為水側換熱器,所述第三換熱器為風側換熱器。
如前文所述的製冷系統,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側設有氣液分離器。
本申請的製冷系統在可能不工作的換熱器兩端增設了開關結構,並且在不工作的換熱器和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增設了抽液回路,使得當換熱器因不工作而導致其內部積存製冷劑時,本申請的製冷系統能夠通過開關結構將不工作的換熱器兩端與正在運行的製冷循環斷開,並且通過抽液回路將積存的製冷劑抽至正在運行的製冷循環中。上述設置避免了製冷系統內的機組運行時,系統循環中產生缺製冷劑的現象,從而有助於製冷系統的正常運行。
本申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製冷系統,當製冷系統工作並且製冷系統中不工作的換熱器內部壓力對應製冷劑的飽和溫度高於換熱器內的介質或環境溫度時,能夠將積存在不工作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抽至工作系統中,使得工作系統能夠正常運行。
下面將參考構成本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對本申請的各種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應該理解的是,雖然在本申請中使用表示方向的術語,諸如”上”、”下”等描述本申請的各種示例結構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的目的,基於附圖中顯示的示例方位而確定的。由於本申請所公開的實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設置,所以這些表示方向的術語只是作為說明而不應視作為限制。
圖1A示出了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製冷系統100。如圖1A所示,製冷系統100包括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二換熱器112、第三換熱器113、第一節流閥108、第二節流閥105、第一儲液器103、第二儲液器107和氣液分離器115。其中,壓縮機101用於將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流體。第一換熱器102和第二換熱器112均為水側換熱器。當製冷劑流經第一換熱器102和第二換熱器112時,能夠與第一換熱器102和第二換熱器112中供應至用戶的水介質交換熱量,從而使製冷劑的溫度升高或降低。本申請中的第三換熱器113為風側換熱器。當製冷劑流經第三換熱器113時,能夠通過第三換熱器113與外界的空氣交換熱量,從而使製冷劑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第一儲液器103和第二儲液器107用於儲存製冷系統100中的製冷劑。氣液分離器115用於將進入氣液分離器115的氣態製冷劑和液態製冷劑分離,以使得從氣液分離器115流出的製冷劑為氣態製冷劑。
製冷系統100還包括開關結構,用於使製冷系統100能夠在不同的工作系統中切換。開關結構包括通路切換裝置114、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和第五斷開裝置109。具體地,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和第五斷開裝置109為電磁閥。通路切換裝置114為四通閥,四通閥具有第一管口m、第二管口n、第三管口p與第四管口q共四個管口。四通閥設有第一對可控通路和第二對可控通路。其中,第一對可控通路包括第一可控通路mn和第二可控通路pq。第一可控通路mn能夠連通第一管口m與第二管口n。第二可控通路pq能夠連通第三管口p與第四管口q。第二對可控通路包括第三可控通路mq和第四可控通路np。第三可控通路mq能夠連通第一管口m與第四管口q,第四可控通路np能夠連通第二管口n與第三管口p。
如圖1A所示,上述各個部件由連接管路連接以形成製冷系統100。具體地說,通路切換裝置114的第三管口p與壓縮機101的吸氣端t相連接,氣液分離器115設置在第三管口p與壓縮機101的吸氣端t的連接管路之間。壓縮機101的排氣端a與第一換熱器102的一端b相連接,第一換熱器102的另一端c與第三斷開裝置104的一端s相連接,第三斷開裝置104的另一端r與第一管口m相連接。第一儲液器103設置在第一換熱器102的一端c與第三斷開裝置104的一端s之間的連接管路上。
通路切換裝置114的第二管口n與第二換熱器112的一端i相連接,第二換熱器112的另一端h與第四斷開裝置106的一端u相連接。第四斷開裝置106的另一端v與第二節流閥105的一端e相連接。第二節流閥105的另一端d連接在第一儲液器103和第三斷開裝置104之間的連接點A處。第二儲液器107設置在第二換熱器112的另一端h與第四斷開裝置106的一端u之間的連接管路上。
通路切換裝置114的第四管口q與第三換熱器113的一端k相連接,第三換熱器113的另一端j與第五斷開裝置109的一端w相連接,第五斷開裝置109的另一端x與第一節流閥108的一端g相連接,第一節流閥108的另一端f連接在第四斷開裝置106和第二節流閥105之間的連接點B處。
製冷系統100還包括排放通路。具體地,排放通路包括第一排放通路123和第二排放通路124。第一排放通路123和第二排放通路124能夠被排放開關裝置可控地連通或斷開。作為一個示例,排放開關裝置包括第一斷開裝置110和第二斷開裝置111。第一斷開裝置110和第二斷開裝置111為電磁閥。
第一排放通路123的一端連接在氣液分離器115和第三管口p之間的連接點C處,第一排放通路123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儲液器107和第二換熱器112之間的連接點D處。第一斷開裝置110設置在第一排放通路123上。第二排放通路124的一端連接在第三換熱器113和第五斷開裝置109之間的連接點E處,第二排放通路124的另一端連接在連接點C和第一斷開裝置110之間的連接點F處。第二斷開裝置111設置在第二排放通路124上。
圖1A所示的製冷系統100能夠通過開關結構、第一節流閥108和第二節流閥105的相互配合從而實現四種工作系統,包括第一工作系統、第二工作系統、第三工作系統和第四工作系統。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一工作系統和第三工作系統時,通路切換裝置114中的第一對可控通路連通而第二對可控通路斷開。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二工作系統和第四工作系統時,通路切換裝置114中的第二對可控通路連通而第一對可控通路斷開。
圖1B是圖1A所示製冷系統100中的控制部件示意圖。如圖1B所示,製冷系統100還包括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以及壓力檢測裝置156。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設置在第二換熱器112中,用於檢測第二換熱器112內的溫度。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設置在第三換熱器113中,用於檢測第三換熱器113內的溫度。壓力檢測裝置156被設置在連接點C處,用於檢測製冷系統100的工作系統低壓側的壓力。
製冷系統100還包括控制裝置144。控制裝置144與第一節流閥108、第二節流閥105、通路切換裝置114、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一斷開裝置110、第二斷開裝置111、壓力檢測裝置156、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以及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通信連接。控制裝置144被配置為能夠根據製冷系統100的不同的工作系統來控制第一節流閥108和第二節流閥105的開度,從而控制流過第一節流閥108和第二節流閥105的製冷劑的壓降。控制裝置144被配置為能夠根據製冷系統100的不同的工作系統來控制通路切換裝置114中不同通路的切換,以及控制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和第五斷開裝置109的打開或者關閉。控制裝置144還被配置為能夠根據壓力檢測裝置156所提供的壓力值以及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和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所提供的溫度值來控制第一斷開裝置110和第二斷開裝置111的打開或者關閉,從而控制第一排放通路123和第二排放通路124的連通和斷開。
圖2示出了圖1A所示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一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一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一換熱器102向用戶端提供熱水,並且能夠通過第二換熱器112向用戶端提供冷卻水用於空調製冷。具體地,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一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一串聯通路200。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五斷開裝置109和第一節流閥108為打開狀態,第二節流閥105、第一斷開裝置110和第二斷開裝置111為關閉狀態,並且通路切換裝置114中第一對可控通路連通而第二對可控通路斷開。圖2中的箭頭示出了第一串聯通路2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2所示,第一串聯通路200依次連通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一儲液器103、第三斷開裝置104、第一可控通路mn、第二換熱器112、第二儲液器107、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一節流閥108、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三換熱器113、第二可控通路pq和氣液分離器115。此時第一換熱器102、第二換熱器112和第三換熱器113均處於工作狀態。第一換熱器102和第二換熱器112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113作為蒸發器。
圖3示出了圖1A所示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二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二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一換熱器102向用戶端提供熱水,並且能夠通過第二換熱器112向用戶端提供熱水用於空調制熱。具體地,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二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二串聯通路300。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五斷開裝置109和第一節流閥108為打開狀態,第二節流閥105、第一斷開裝置110和第二斷開裝置111為關閉狀態,並且通路切換裝置114中第二對可控通路連通而第一對可控通路斷開。圖3中的箭頭示出了第二串聯通路3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3所示,第二串聯通路300能夠依次連通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一儲液器103、第三斷開裝置104、第三可控通路mq、第三換熱器113、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一節流閥108、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二儲液器107、第二換熱器112、第四可控通路np和氣液分離器115。此時第一換熱器102、第二換熱器112和第三換熱器113均處於工作狀態。第一換熱器102和第三換熱器113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112作為蒸發器。
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一工作系統或第二工作系統時,由於第一換熱器102、第二換熱器112和第三換熱器113均處於工作狀態,因而第一工作系統和第二工作系統中不存在製冷劑積存在不工作的換熱器內的情況。
圖4示出了圖1A所示的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三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三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一換熱器102向用戶端提供熱水。具體地,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三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三串聯通路400。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一節流閥108和第二節流閥105為打開狀態,第一斷開裝置110、第二斷開裝置111、第三斷開裝置104和第四斷開裝置106為關閉狀態,並且通路切換裝置114中第一對可控通路連通而第二對可控通路斷開。圖4中的箭頭示出了第三串聯通路4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4所示,第三串聯通路400依次連通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一儲液器103、第二節流閥105、第一節流閥108、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三換熱器113、第二可控通路pq和氣液分離器115。第一換熱器102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113作為蒸發器,而第二換熱器112處於不工作狀態。其中,”第二換熱器112處於不工作狀態”是指:製冷劑能夠流過第二換熱器112,但第二換熱器112中的製冷劑不用於加熱或冷卻提供至用戶端的水。
當第三工作系統運行時,由於第二換熱器112不工作,因此第二換熱器112中的介質(即在第二換熱器112中參與熱交換的、提供至用戶端的水)的溫度會逐漸趨近於第二換熱器112所處的環境溫度。當第二換熱器112中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高於第二換熱器112中介質或其所處的環境的溫度時,第二換熱器112中的製冷劑會液化為液態製冷劑,從而使得第二換熱器112中壓力降低,以至於第三串聯通路400中的氣態製冷劑不斷遷移至不工作的第二換熱器112,並且不斷轉換為液態製冷劑積存其中。這將導致第三串聯通路400中運行的製冷劑減少,從而影響製冷系統100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第三工作系統運行時,通過壓力檢測裝置156檢測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通過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檢測第二換熱器112內的溫度。控制裝置144中存儲有製冷劑在不同壓力下對應的飽和溫度,因此可以根據壓力檢測裝置156檢測到的壓力值,獲得該壓力下製冷劑的飽和溫度。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低於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檢測到的第二換熱器112內的溫度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也低於第二換熱器112內的壓力,控制裝置144將打開第一斷開裝置110,連通第一排放通路123,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二換熱器112內部的製冷劑能夠由於壓差的存在而向製冷系統100的工作系統低壓側遷移。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不低於第一溫度檢測裝置152檢測到的第二換熱器112內的溫度時,控制裝置144將調小第二節流閥105和/或第一節流閥108的開度,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降低,從而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低於第二換熱器112內的壓力,此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也低於第二換熱器112內的溫度。隨後控制裝置144再將第一斷開裝置110打開,連通第一排放通路123,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二換熱器112內部的製冷劑能夠由於壓差的存在而向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遷移。在第一排放通路123排放一段時間後,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與第二換熱器112內的壓力相同,即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與第二換熱器112內的溫度相同,此時,控制裝置144再通過關閉第一斷開裝置110而斷開第一排放通路12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排放通路123連通(即第二換熱器112內部的製冷劑被排放)2-5分鐘後,控制裝置144關閉第一斷開裝置110。
上述設置能夠使得積存在第二換熱器112內部的製冷劑遷移至第三工作系統的第三串聯通路400中,從而避免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三工作系統運行時出現工作系統中缺乏製冷劑的現象。
結合圖2與圖4可以看出,第一工作系統與第三工作系統能夠通過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和第二節流閥105的打開與關閉來實現。具體地說,在第一串聯通路200的基礎上,關閉第三斷開裝置104和第四斷開裝置106,並打開第二節流閥105,從而使得第二換熱器112從第一串聯通路200分離的同時保持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一儲液器103、第二節流閥105、第一節流閥108、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三換熱器113、第二可控通路pq和氣液分離器115的順序連通,從而將第一串聯通路200切換為第三串聯通路400。
圖5示出了圖1A所示的製冷系統100處於第四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四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一換熱器102向用戶端提供熱水,並且能夠通過第二換熱器112向用戶端提供冷卻水用於空調製冷。具體地,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四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四串聯通路500。第四斷開裝置106和第二節流閥105為打開狀態,第三斷開裝置104、第五斷開裝置109、第一斷開裝置110、第二斷開裝置111和第一節流閥108為關閉狀態,並且通路切換裝置114中第二對可控通路連通而第一對可控通路斷開。圖5中的箭頭示出了第四串聯通路5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5所示,第四串聯通路500能夠依次連通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一儲液器103、第二節流閥105、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二儲液器107、第二換熱器112、第四可控通路np和氣液分離器115。第一換熱器102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112作為蒸發器,而第三換熱器113處於不工作狀態。其中,”第三換熱器113處於不工作狀態”是指:製冷劑能夠流過第三換熱器113,但第三換熱器113中的製冷劑不用於對外界的空氣加熱或冷卻。
當第四工作系統運行時,由於第三換熱器113不工作,第三換熱器113中的介質(即在第三換熱器113中參與熱交換的空氣)的溫度會逐漸趨近於第三換熱器113所處的環境溫度。當第三換熱器113中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高於第三換熱器113中空氣介質或其所處的環境的溫度時,第三換熱器113中的製冷劑會液化為液態製冷劑,從而使得第三換熱器113中壓力降低,以至於第四串聯通路500中的氣態製冷劑不斷遷移至不工作的第三換熱器113,並且不斷轉換為液態製冷劑積存其中。這將導致第四串聯通路500中運行的製冷劑減少,從而影響製冷系統100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第四工作系統運行時,通過壓力檢測裝置156檢測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通過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檢測第三換熱器113內的溫度。控制裝置144中存儲有製冷劑在不同壓力下對應的飽和溫度,因此可以根據壓力檢測裝置156檢測到的壓力值,獲得該壓力下製冷劑的飽和溫度。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低於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檢測到的第三換熱器113內的溫度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也低於第三換熱器113內的壓力,控制裝置144將打開第二斷開裝置111,連通第二排放通路124,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三換熱器113內部的製冷劑能夠由於壓差的存在而向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遷移。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不低於第二溫度檢測裝置154檢測到的第三換熱器113內的溫度時,控制裝置144將調小第二節流閥105的開度,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降低,從而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C點位置處)的壓力低於第三換熱器113內的壓力,此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也低於第三換熱器113內的溫度。隨後控制裝置144再將第二斷開裝置111打開,連通第二排放通路124,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三換熱器113內部的製冷劑能夠由於壓差的存在向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遷移。在第二排放通路124排放一段時間後,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與第三換熱器113內的壓力相同,即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C)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與第三換熱器113內的溫度相同,此時,控制裝置144再通過關閉第二斷開裝置111而斷開第二排放通路124。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二排放通路124連通(即第三換熱器113內部的製冷劑被排放)2-5分鐘後,控制裝置144關閉第二斷開裝置111。
上述設置能夠使得積存在第三換熱器113內部的製冷劑遷移至第四工作系統的第四串聯通路500中,從而避免當製冷系統100處於第四工作系統運行時出現工作系統中缺乏製冷劑的現象。
結合圖3與圖5可以看出,第二工作系統與第四工作系統能夠通過第三斷開裝置104、第五斷開裝置109和第二節流閥105的打開與關閉來實現。具體地說,在第二串聯通路300的基礎上,關閉第三斷開裝置104和第五斷開裝置109,並打開第二節流閥105,從而使得第三換熱器113從第二串聯通路300分離的同時保持壓縮機101、第一換熱器102、第一儲液器103、第二節流閥105、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二儲液器107、第二換熱器112、第四可控通路np和氣液分離器115的順序連通,從而將第二串聯通路300切換為第四串聯通路500。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製冷系統100中設置了第五斷開裝置109與第一節流閥108,但由於第五斷開裝置109與第一節流閥108串聯設置,並且第一節流閥108被配置為能夠控制其開度(即通過第一節流閥108的流量),因而也可以不設置第五斷開裝置109,而是通過第一節流閥108的打開與關閉來實現第五斷開裝置109的打開與關閉功能。
圖6A示出了本申請第二實施例的製冷系統600。如圖6A所示,製冷系統600包括壓縮機617、第一換熱器603、第二換熱器604、第三換熱器615、第一節流閥609、第二節流閥612、第一儲液器605、第二儲液器606和氣液分離器618。其中,壓縮機617用於將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流體。第一換熱器603和第二換熱器604均為水側換熱器。當製冷劑流經第一換熱器603和第二換熱器604時,能夠與第一換熱器603和第二換熱器604中供應至用戶的水介質交換熱量,從而使製冷劑的溫度升高或降低。本申請中的第三換熱器615為風側換熱器。當製冷劑流經第三換熱器615時,能夠通過第三換熱器615與外界的空氣交換熱量,從而使製冷劑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第一儲液器605和第二儲液器606用於儲存製冷系統600中的製冷劑。氣液分離器618用於將進入氣液分離器618的氣態製冷劑和液態製冷劑分離,以使得從氣液分離器618流出的製冷劑為氣態製冷劑。
製冷系統600還包括開關結構,用於使製冷系統600能夠在不同的工作系統中切換。開關結構包括第一切換組件601、第二切換組件602、第六斷開裝置607和第七斷開裝置613。具體地,第六斷開裝置607和第七斷開裝置613為電磁閥。第一切換組件601為三通閥,三通閥具有b'、c'和d'三個管口,並且三通閥具有第一三可控通路b'c'和第二三可控通路b'd'。具體地,第一三可控通路b'c'能夠連通管口b'和管口c',第二三可控通路b'd'能夠連通管口b'和管口d'。
第二切換組件602為四通閥,四通閥具有第一管口m'、第二管口n'、第三管口p'、第四管口q'共四個管口。並且,四通閥設有第一組控制通路和第二組控制通路。第一組控制通路包括第一控制通路m'n'和第二控制通路p'q'。第一控制通路m'n能夠連通第一管口m'與第二管口n',第二控制通路p'q'能夠連通第三管口p'與第四管口q'。第二組控制通路包括第三控制通路m'q'和第四控制通路n'p'。第三控制通路m'q'能夠連通第一管口m'與第四管口q',第四控制通路n'p'能夠連通第二管口n'與第三管口p'。
製冷系統600還包括第一單向閥610和第二單向閥611,用於保證製冷劑在第一單向閥610和第二單向閥611所在的流通管路中單向流動。
如圖6A所示,上述各個部件由連接管路連接以形成製冷系統600。具體地說,第一切換組件601的管口c'與第一換熱器603一端e'相連接,第一換熱器603的另一端f'與第一節流閥609的一端g'相連接,第一節流閥609的另一端h'與第一單向閥610的入口端相連接,第一單向閥610的出口端與第六斷開裝置607的一端l'相連接,第六斷開裝置607的另一端k'與第二換熱器604的一端j'相連接,第二換熱器604的另一端i'與第二切換組件602的第一管口m'相連接。第一儲液器605設置在第一換熱器603的另一端f'與第一節流閥609的一端g'之間的連接管路上。第二儲液器606設置在第六斷開裝置607的另一端k'與第二換熱器604的一端j'之間的連接管路上。第一切換組件601的管口b'與壓縮機617的排氣端a'相連接,壓縮機617的吸氣端a''與第二切換組件602的第二管口n'相連通,氣液分離器115設置在壓縮機617的吸氣端a''與第二切換組件602的第二管口n'的連接管路之間。
第二切換組件602的第三管口p'與第三換熱器615的一端r'相連接,第三換熱器615的另一端s'與第七斷開裝置613的一端u'相連接,第七斷開裝置613的另一端v'與第二單向閥611的出口端相連接,第二單向閥611的入口端連接在第一節流閥609的另一端h'與第一單向閥610的入口端之間的連接點M處。第二節流閥612的一端x'連接在第一單向閥610的出口端與第六斷開裝置607的一端l'之間的連接點N處,第二節流閥612的另一端y'連接在第七斷開裝置613的另一端v'與第二單向閥611的出口端之間的連接點O處。
第二切換組件602的第四管口q'與第一切換組件601的管口d'相連接。
製冷系統600還包括排放通路。具體地,排放通路包括第一排放通路623和第二排放通路624。第一排放通路623和第二排放通路624能夠被排放開關裝置可控地連通或斷開。作為一個示例,排放開關裝置包括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為電磁閥。
第一排放通路623的一端連接在第二儲液器606與第六斷開裝置607之間的連接點P處,第一排放通路623的另一端連接在氣液分離器618與第二切換組件602的第二管口n'之間的連接點Q處。第一斷開裝置608設置在第一排放通路623上。第二排放通路624的一端連接在第三換熱器615與第七斷開裝置613之間的連接點R處,第二排放通路624的另一端連接在連接點Q和第一斷開裝置608之間的連接點S處。第二斷開裝置614設置在第二排放通路624上。
圖6A所示的製冷系統600能夠通過開關結構、第一節流閥609和第二節流閥612的相互配合從而實現四種工作系統,包括第五工作系統、第六工作系統、第七工作系統和第八工作系統。
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五工作系統和第六工作系統時,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二三可控通路b'd'連通而第一三可控通路b'c'斷開。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七工作系統和第八工作系統時,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一三可控通路b'c'連通而第二三可控通路b'd'斷開。
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五工作系統和第七工作系統時,第二切換組件602中的第一組控制通路連通而第二組控制通路斷開。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六工作系統和第八工作系統時,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二組控制通路連通而第一組控制通路斷開。
圖6B是圖6A所示製冷系統600中的控制部件示意圖。如圖6B所示,製冷系統600還包括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以及壓力檢測裝置656。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設置在第二換熱器604中,用於檢測第二換熱器604內的溫度。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設置在第三換熱器615中,用於檢測第三換熱器615內的溫度。壓力檢測裝置656設置在連接點Q處,用於檢測製冷系統600的工作系統低壓側的壓力。
製冷系統600還包括控制裝置644。控制裝置644與第一節流閥609、第二節流閥612、第一切換組件601、第二切換組件602、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七斷開裝置613、第一斷開裝置608、第二斷開裝置614、壓力檢測裝置656、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以及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通信連接。控制裝置644被配置為能夠根據製冷系統600的不同工作系統來控制第一節流閥609和第二節流閥612的開度,從而控制流過第一節流閥609和第二節流閥612的製冷劑的壓降。控制裝置644被配置為能夠根據製冷系統600的不同工作系統來控制第一切換組件601和第二切換組件602中不同通路的切換,以及控制第六斷開裝置607和第七斷開裝置613的打開或者關閉。控制裝置644還被配置為能夠根據壓力檢測裝置656所提供的壓力值以及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和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所提供的溫度值來控制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的打開或者關閉,從而控制第一排放通路623和第二排放通路624的連通和斷開。
圖7示出了圖6A所示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五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五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二換熱器604向用戶端提供冷卻水用於空調製冷。具體地,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五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五串聯通路700。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七斷開裝置613和第二節流閥612為打開狀態,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為關閉狀態,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二三可控通路b'd'連通而第一三可控通路b'c'斷開,並且第二切換組件602中的第一組控制通路連通而第二組控制通路斷開。第一單向閥610和第二單向閥611能夠阻止流體從單向閥的出口端向入口端流動。圖7中的箭頭示出了第五串聯通路7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7所示,第五串聯通路700依次連通壓縮機617、第二三可控通路b'd'、第二可控通路p'q'、第三換熱器615、第七斷開裝置613、第二節流閥612、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二儲液器606、第二換熱器604、第一可控通路m'n'和氣液分離器618。此時,第三換熱器615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604作為蒸發器,第一換熱器603處於不工作狀態。
圖8示出了圖6A所示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六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六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二換熱器604向用戶端提供熱水用於空調制熱。具體地,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六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六串聯通路800。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七斷開裝置613和第二節流閥612為打開狀態,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為關閉狀態,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二三可控通路b'd'連通而第一三可控通路b'c'斷開,並且第二切換組件602中的第二組控制通路連通而第一組控制通路斷開。第一單向閥610和第二單向閥611能夠阻止流體從單向閥的出口端向入口端流動。圖8中的箭頭示出了第六串聯通路8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8所示,第六串聯通路800依次連通壓縮機617、第二三可控通路b'd'、第三可控通路m'q'、第二換熱器604、第二儲液器606、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二節流閥612、第七斷開裝置613、第三換熱器615、第四控制通路n'p'和氣液分離器618。此時,第二換熱器604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615作為蒸發器,第一換熱器603處於不工作狀態。
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五工作系統或第六工作系統時,第一換熱器603處於不工作狀態。”第一換熱器603處於不工作狀態”是指:製冷劑能夠流過第一換熱器603,但第一換熱器603中的製冷劑不用於加熱或冷卻提供至用戶端的水。然而,由於第一換熱器603是用於向用戶側提供熱水的,因此第一換熱器603的介質溫度較高。作為一個示例,在本申請中,第一換熱器603中的介質溫度高於第一換熱器603內部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因此第一換熱器603內不存在製冷劑被冷凝而積存的現象。所以,在本申請的實施例中,沒有在製冷系統600中的第一換熱器603與製冷系統600的工作系統低壓側之間設置排放通路。
結合圖7與圖8可以看出,第五工作系統和第六工作系統能夠通過第二切換組件602的通路切換來實現。具體地說,在第五串聯通路700的基礎上,將第二切換組件602由連通第一對可控通路切換為連通第二對可控通路,即可切換為第六串聯通路800。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製冷系統600中設置了第一單向閥610和第二單向閥611來控制製冷劑的流動從而形成第五串聯通路700和第六串聯通路800,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也可以使用例如電磁閥或者泵等其他裝置來實現第一單向閥610和第二單向閥611的連通和斷開功能。
圖9示出了圖6A所示的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七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七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一換熱器603向用戶端提供熱水,並且能夠通過第二換熱器604向用戶端提供冷卻水用於空調製冷。具體地,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七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七串聯通路900。第六斷開裝置607和第一節流閥609為打開狀態,第二節流閥612、第七斷開裝置613、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為關閉狀態。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一三可控通路b'c'連通而第二三可控通路b'd'斷開,並且第二切換組件602中的第一組控制通路連通而第二組控制通路斷開。圖9中的箭頭示出了第七串聯通路9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9所示,第七串聯通路900依次連通壓縮機617、第一三可控通路b'c'、第一換熱器603、第一儲液器605、第一節流閥609、第一單向閥610、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二儲液器606、第二換熱器604、第一控制通路m'n'和氣液分離器618。第一換熱器603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604作為蒸發器,而第三換熱器615處於不工作狀態。其中,”第三換熱器615處於不工作狀態”是指:製冷劑能夠流過第三換熱器615,但第三換熱器615中的製冷劑不用於對外界的空氣加熱或冷卻。
當第七工作系統運行時,由於第三換熱器615不工作,因此,第三換熱器615中的介質(即在第三換熱器615中參與熱交換的空氣)的溫度會逐漸趨近於第三換熱器615所處的環境溫度。當第三換熱器615中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高於第三換熱器615中空氣介質或其所處的環境的溫度時,第三換熱器615中的製冷劑會液化為液態製冷劑,從而使得第三換熱器615中壓力降低,以至於第七串聯通路900中的氣態製冷劑不斷遷移至不工作的第三換熱器615,並且不斷轉換為液態製冷劑積存其中。這將導致第七串聯通路900中運行的製冷劑減少,從而影響製冷系統600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第七工作系統運行時,通過壓力檢測裝置656檢測工作系統低壓側(即Q點位置處)的壓力,通過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檢測第三換熱器615內的溫度。控制裝置644中存儲有製冷劑在不同壓力下對應的飽和溫度,因此可以根據壓力檢測裝置656檢測到的壓力值,獲得該壓力下製冷劑的飽和溫度。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低於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檢測到的第三換熱器615內的溫度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Q點位置處)的壓力也低於第三換熱器615內的壓力,控制裝置644將打開第二斷開裝置614,連通第二排放通路624,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三換熱器615內部的製冷劑能夠由於壓差的存在而向製冷系統600的工作系統低壓側遷移。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不低於第二溫度檢測裝置654檢測到的第三換熱器615內的溫度時,控制裝置644將調小第一節流閥609的開度,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降低,從而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Q點位置處)的壓力也低於第三換熱器615內的壓力,此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低於第三換熱器615內的溫度。隨後控制裝置644再將第二斷開裝置614打開,連通第二排放通路624,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三換熱器615內部的製冷劑能夠向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遷移。在第二排放通路624排放一段時間後,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與第三換熱器615內的壓力相同,即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與第三換熱器615內的溫度相同,此時,控制裝置644再通過關閉第二斷開裝置614而斷開第二排放通路624。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二排放通路624連通(即第三換熱器615內部的製冷劑被排放)2-5分鐘後,控制裝置644關閉第二斷開裝置614。
上述設置能夠使得積存在第三換熱器615內部的製冷劑遷移至第七工作系統的第七串聯通路900中,從而避免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七工作系統運行時出現工作系統中缺乏製冷劑的現象。
圖10示出了圖6A所示的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八工作系統時的流通路徑。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八工作系統時能夠通過第一換熱器603向用戶端提供熱水。具體地,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八工作系統時,能夠形成第八串聯通路1000。第七斷開裝置613和第一節流閥609為打開狀態,第二節流閥612、第六斷開裝置607、第一斷開裝置608和第二斷開裝置614為關閉狀態。第一切換組件601中的第一三可控通路b'c'連通而第二三可控通路b'd'斷開,並且第二切換組件602中的第二組控制通路連通而第一組控制通路斷開。圖10中的箭頭示出了第八串聯通路1000中製冷劑的流動方向。
如圖10所示,第八串聯通路1000依次連通壓縮機617、第一三通可控通路b'c'、第一換熱器603,第一儲液器605、第一節流閥609、第二單向閥611、第七斷開裝置613、第三換熱器615、第四控制通路n'p'和氣液分離器618。第一換熱器603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615作為蒸發器,而第二換熱器604處於不工作狀態。其中,”第二換熱器604處於不工作狀態”是指:製冷劑能夠流過第二換熱器604,但第二換熱器604中的製冷劑不用於加熱或冷卻提供至用戶端的水。
當第八工作系統運行時,由於第二換熱器604不工作,因此,第二換熱器604中的介質(即在第二換熱器604中參與熱交換的水)的溫度會逐漸趨近於第二換熱器604所處的環境溫度。當第二換熱器604中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高於第二換熱器604中水介質或其所處的環境的溫度時,第二換熱器604中的製冷劑會液化為液態製冷劑,從而使得第二換熱器604中壓力降低,以至於第八串聯通路1000中的氣態製冷劑不斷遷移至不工作的第二換熱器604,並且不斷轉換為液態製冷劑積存其中。這將導致第八串聯通路1000中運行的製冷劑減少,從而影響製冷系統600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第八工作系統運行時,通過壓力檢測裝置656檢測工作系統低壓側(即Q點位置處)的壓力,通過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檢測第二換熱器604內的溫度。控制裝置644中存儲有製冷劑在不同壓力下對應的飽和溫度,因此可以根據壓力檢測裝置656檢測到的壓力值,獲得該壓力下製冷劑的飽和溫度。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低於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檢測到的第二換熱器604內的溫度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Q點位置處)的壓力也低於第二換熱器604內的壓力,控制裝置644將打開第一斷開裝置608,連通第一排放通路623,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二換熱器604內部的製冷劑能夠由於壓差而向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遷移。當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製冷劑的飽和溫度不低於第一溫度檢測裝置652檢測到的第二換熱器604內的溫度時,控制裝置644將調小第一節流閥609的開度,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的壓力降低,從而使得工作系統低壓側(即Q點位置處)的壓力也低於第二換熱器604內的壓力,此時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低於第二換熱器604內的溫度。隨後控制裝置644再將第一斷開裝置608打開,連通第一排放通路623,從而使得積存在第二換熱器604內部的製冷劑能夠向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遷移。在第一排放通路623排放一段時間後,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與第二換熱器604內的壓力相同,即工作系統低壓側(即點Q位置處)的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與第二換熱器604內的溫度相同,此時,控制裝置644再通過關閉第一斷開裝置608而斷開第一排放通路623。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排放通路623連通(即第二換熱器604內部的製冷劑被排放)2-5分鐘後,控制裝置644關閉第一斷開裝置608。
上述設置能夠使得積存在第二換熱器604內部的製冷劑遷移至第八工作系統的第八串聯通路1000中,從而避免當製冷系統600處於第八工作系統運行時出現工作系統中缺乏製冷劑的現象。
結合圖9與圖10可以看出,第七工作系統和第八工作系統能夠通過第二切換組件602的通路切換以及第六斷開裝置607和第七斷開裝置613的連通或斷開來實現。具體地說,在第七串聯通路900的基礎上,將第二切換組件602由連通第一組控制通路切換為連通第二組控制通路,並關閉第六斷開裝置607,打開第七斷開裝置613即可切換為第八串聯通路1000。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申請製冷系統100和製冷系統600中的第一換熱器102、603和第二換熱器112、604為水側換熱器,第三換熱器113、615為風側換熱器,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其設置成不同種類的換熱器。此外,第一切換組件601並不局限於使用三通閥,通路切換裝置114和第二切換組件602並不局限於使用四通閥,第一斷開裝置110、第二斷開裝置111、第三斷開裝置104、第四斷開裝置106、第五斷開裝置109、第六斷開裝置607和第七斷開裝置613也並不局限於使用電磁閥,而是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成各種能夠實現連通和斷開的裝置,例如泵等。
還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申請中設置了氣液分離器和儲液器,但也可以不設置氣液分離器和/或儲液器。
另外,雖然本申請示出了具有三個換熱器的兩個製冷系統的實施例,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對於具有四個或者更多個換熱器的製冷系統,當不工作的換熱器內的介質溫度或者其所處的環境溫度可能低於該換熱器內壓力所對應的飽和溫度,使得該換熱器內容易積存製冷劑時,也可以根據本申請的精神,設置排放通路將該換熱器中的製冷劑遷移至正在工作的系統循環中,從而使得正在工作的系統中具有足夠的製冷劑。
還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本申請第一實施例中通過排放通路將不工作的換熱器與工作系統的低壓側C點位置相連通,第二實施例中通過排放通路將不工作的換熱器與工作系統的低壓側Q點位置相連通。在其他實施例中,排放通路也可以將不工作的換熱器與工作系統低壓側的其他位置相連通,例如,將不工作的換熱器直接連通至壓縮機的吸氣端。
儘管本文中僅對本申請的一些特徵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進行多種改進和變化。因此應該理解,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旨在覆蓋所有落入本申請實質精神範圍內的上述改進和變化。
100:製冷系統
101、617:壓縮機
102、603:第一換熱器
103、605:第一儲液器
104:第三斷開裝置
105、612:第二節流閥
106:第四斷開裝置
107、606:第二儲液器
108、609:第一節流閥
109:第五斷開裝置
110、608:第一斷開裝置
111、614:第二斷開裝置
112、604:第二換熱器
113、615:第三換熱器
114:通路切換裝置
115、618:氣液分離器
123、124、623、624:排放通路
144、644:控制裝置
152:第一溫度檢測裝置
154:第二溫度檢測裝置
156:壓力檢測裝置
200:第一串聯通路
300:第二串聯通路
400:第三串聯通路
500:第四串聯通路
600:製冷系統
601:第一切換組件
602:第二切換組件
607:第六斷開裝置
610:第一單向閥
611:第二單向閥
613:第七斷開裝置
652:第一溫度檢測裝置
654:第二溫度檢測裝置
656:壓力檢測裝置
700:第五串聯通路
800:第六串聯通路
900:第七串聯通路
1000:第八串聯通路
A、B、D、E、F、M、N、O、P、R、S:連接點
C、Q:低壓側;連接點
a、a':排氣端
a":吸氣端
b'、c'、d'、m'、n'、p'、q':可控通路;管口
b、c、d、e、f、g、h、i、j、k、m、n、p、q、r、s、u、v、w、x、e'、f'、g'、h'、i'、j'、k'、l'、r'、s'、u'、v'、x'、y':端
圖1A示出了本申請第一實施例的製冷系統; 圖1B是圖1A所示製冷系統中的控制部件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A所示製冷系統的第一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3示出了圖1A所示製冷系統的第二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4示出了圖1A所示製冷系統的第三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5示出了圖1A所示製冷系統的第四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6A示出了本申請第二實施例的製冷系統; 圖6B是圖6A所示製冷系統中的控制部件示意圖; 圖7示出了圖6所示製冷系統的第五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8示出了圖6所示製冷系統的第六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9示出了圖6所示製冷系統的第七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圖10示出了圖6所示製冷系統的第八串聯通路的流通路徑。
100:製冷系統
101:壓縮機
102:第一換熱器
103:第一儲液器
104:第三斷開裝置
105:第二節流閥
106:第四斷開裝置
107:第二儲液器
108:第一節流閥
109:第五斷開裝置
110:第一斷開裝置
111:第二斷開裝置
112:第二換熱器
113:第三換熱器
114:通路切換裝置
115:氣液分離器
123、124:排放通路
A、B、C、D、E、F:連接點
a、b、c、d、e、f、g、h、i、j、k、m、n、p、q、r、s、t、u、v、w、x:端

Claims (14)

  1. 一種製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製冷系統包括:製冷系統部件,所述製冷系統部件包括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第三換熱器,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連接管路,所述連接管路能夠將上述所有的製冷系統部件進行連接,並能夠將所述製冷系統部件進行不同組合,以組合成數種不同的工作系統;開關結構,所述開關結構被配置為能夠將所述連接管路連通成一種工作系統,並且能夠將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和所述第三換熱器中選擇兩個換熱器連通到所述一種工作系統中,並將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與所述一種工作系統隔離;及排放通路,所述排放通路有選擇地設置在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和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並且能夠可控地將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與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連通;其中,當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中與製冷劑傳熱的介質的溫度或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所處環境的溫度低於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製冷劑的飽和溫度時,在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和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設置所述排放通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 在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和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之間設置所述排放通路的情況下,所述製冷系統被配置為:(i)當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低於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壓力時,連通所述排放通路,以使得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流入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ii)當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不低於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壓力時,先調節所述第一節流閥或第二節流閥,以降低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以使得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能夠流入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然後再連通所述排放通路,以使得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製冷劑流入所述一種工作系統的低壓側,且在排放一段時間後將所述排放通路斷開。
  3. 如請求項2中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排放通路包括排放開關裝置,所述排放開關裝置用於控制所述排放通路的連通和斷開。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排放開關裝置包括第一斷開裝置和第二斷開裝置,所述第一斷開裝置用於將所述第二換熱器與由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三換熱器以及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二節流閥中任一個或兩個節流閥形成的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連通或斷開,所述第二斷開裝置用於將所述 第三換熱器與由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以及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二節流閥中任一個或兩個節流閥形成的工作系統的低壓側連通或斷開。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製冷系統還包括:壓力檢測裝置,所述壓力檢測裝置被配置為能夠檢測所述工作系統的低壓側的壓力,並提供壓力檢測信號;溫度檢測裝置,所述溫度檢測裝置被配置為能夠檢測所述沒有被選中的換熱器內的溫度,並提供溫度檢測信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製冷系統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排放開關裝置通信連接,並且被配置為根據所述壓力檢測裝置檢測到的壓力檢測信號和所述溫度檢測裝置檢測到的溫度檢測信號來控制所述排放通路的連通和斷開。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工作系統包括第一工作系統和第二工作系統;所述第一工作系統由第一串聯通路連通形成,所述第一串聯通路按順序地串聯連接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三換熱器,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第二工作系統由第二串聯通路連通形成,所述第二串聯通路按順序地串聯連接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 器,所述第三換熱器,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二換熱器,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三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開關結構包括通路切換裝置,所述第一工作系統和所述第二工作系統能夠通過所述通路切換裝置有選擇地切換。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開關結構還包括第三斷開裝置,第四斷開裝置和第五斷開裝置;所述第三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通路切換裝置之間;所述第四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第五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第二節流閥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三斷開裝置之間,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四斷開裝置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工作系統還包括第三工作系統和第四工作系統;所述第三工作系統由第三串聯通路形成,當形成所述第三工作系統時,所述第三串聯通路被配置為:所述第三斷開裝置和所述第四斷開裝置斷開,所述第一串聯通路中的所述第二換熱器從所述第一串聯通路分離,並保持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節流閥,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第三換熱器順序串聯連通,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第四工作系統由第四串聯通路形成,當形成第四 工作系統時,所述第四串聯通路被配置為:所述第三斷開裝置和所述第五斷開裝置斷開,所述第二串聯通路中的所述第三換熱器從所述第二串聯通路分離,並保持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節流閥,所述第二換熱器順序串聯連通,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所述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通路切換裝置是四通閥,所述四通閥設有第一對可控通路和第二對可控通路;所述第一對可控通路包括第一可控通路和第二可控通路,所述第一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斷開裝置與所述第二換熱器之間,所述二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與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第二對可控通路包括第三可控通路和第四可控通路,所述第三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斷開裝置與所述第三換熱器之間,所述第四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與所述壓縮機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對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一串聯通路和所述第三串聯通路;所述第二對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二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四串聯通路。
  10. 如請求項2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工作系統包括第一組合工作系統和第二組合工作系統;所述開關結構包括第一切換組件,所述第一切換組件 用於切換第一組合工作系統和第二組合工作系統;所述第一組合工作系統包括第五工作系統和第六工作系統;所述第五工作系統由第五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五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三換熱器,第二節流閥和第二換熱器,其中第三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第六工作系統由第六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六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二換熱器,第二節流閥和第三換熱器,其中第二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作為蒸發器;所述開關結構包括第二切換組件,所述第五工作系統和所述第六工作系統能夠通過所述第二切換組件進行切換。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第二組合工作系統包括第七工作系統和第八工作系統;所述第七工作系統由第七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七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閥和第二換熱器,其中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作為蒸發器;以及所述第八工作系統由第八串聯通路形成,所述第八串聯通路包括順序連接的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閥和第三換熱器,其中第一換熱器作為冷凝器,第三換熱器 作為蒸發器;所述開關結構還包括第三切換組件,所述第七工作系統和所述第八工作系統能夠通過所述第二切換組件和所述第三切換組件的組合進行切換。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切換組件是三通閥,所述三通閥設有第一三通可控通路和第二三通可控通路,所述第一三通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第二三通可控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二切換組件和所述壓縮機之間;其中,所述第一三通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七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八串聯通路;所述第二三通可控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五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六串聯通路;所述第二切換組件是四通閥,所述四通閥設有第一組控制通路和第二組控制通路;所述第一組控制通路包括第一控制通路和第二控制通路,所述第一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一切換組件與所述第二換熱器之間,所述第二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和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第二組控制通路包括第三控制通路和第四控制通路,所述第三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一切換組件與所述第三換熱器之間,所述第四控制通路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與所述壓縮機之間;其中,所述第一組控制通路能夠連通所述第六串聯通路和所述第八串聯通路;所述第二組控制通路能夠連通所 述第五串聯通路和所述第七串聯通路;所述第三切換組件包括第六斷開裝置和第七斷開裝置;所述第六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二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所述第七斷開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三換熱器和所述第一節流閥之間;其中,所述第六斷開裝置能夠連通所述第七串聯通路;所述第七斷開裝置能夠連通所述第八串聯通路。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均為水側換熱器,所述第三換熱器為風側換熱器。
  14.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製冷系統,其中: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側設有氣液分離器。
TW108127572A 2018-12-05 2019-08-02 製冷系統 TWI803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2252.7 2018-12-05
CN201811482252.7A CN111271892B (zh) 2018-12-05 2018-12-05 制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863A TW202037863A (zh) 2020-10-16
TWI803677B true TWI803677B (zh) 2023-06-01

Family

ID=7097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572A TWI803677B (zh) 2018-12-05 2019-08-02 製冷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9345A1 (zh)
EP (1) EP3926247A4 (zh)
CN (1) CN111271892B (zh)
TW (1) TWI803677B (zh)
WO (1) WO2020113980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1597A (ja) * 1997-04-07 1998-10-23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及びその冷媒充填方法
CN203771791U (zh) * 2013-05-24 2014-08-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457026A (zh) * 2014-12-30 2015-03-25 郎力文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复合空调装置
TW201716730A (zh) * 2015-11-06 2017-05-16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1888A (zh) * 1987-02-10 1988-08-24 密西西比电力公司 三部分组合的热泵***
CN1095976C (zh) * 1994-02-28 2002-12-11 达金工业株式会社 致冷设备
EP0685692B1 (en) * 1994-05-30 2004-06-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frigerant circulating system
JP3940840B2 (ja) * 2002-11-22 2007-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677266B1 (ko) * 2005-02-17 200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에어컨
CA2510701C (en) * 2005-06-27 2008-12-16 Geofurnace Development Inc. Hybri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JP4120682B2 (ja) * 2006-02-20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
JP5011957B2 (ja) * 2006-09-07 2012-08-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2104890A1 (ja) * 2011-01-31 2012-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734881B (zh) * 2011-04-08 2014-07-16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排出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体的热泵空调***及方法
WO2017203655A1 (ja) * 2016-05-26 2017-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給湯装置
CN109028413B (zh) * 2018-08-23 2023-07-18 广东申菱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多源一体化的多联式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1597A (ja) * 1997-04-07 1998-10-23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及びその冷媒充填方法
CN203771791U (zh) * 2013-05-24 2014-08-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457026A (zh) * 2014-12-30 2015-03-25 郎力文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复合空调装置
TW201716730A (zh) * 2015-11-06 2017-05-16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熱泵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99345A1 (en) 2022-03-31
EP3926247A1 (en) 2021-12-22
TW202037863A (zh) 2020-10-16
EP3926247A4 (en) 2022-12-28
CN111271892B (zh) 2021-11-05
WO2020113980A1 (zh) 2020-06-11
CN111271892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8677B2 (ja) エアコンシステム及びエアコ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8713958B2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indoor and outdoor units
US8109111B2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ntermediate-pressure refrigerant gas-liquid separator for performing refrigeration cycle
US7137270B2 (en) Flash tank for heat pump i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of operation
US11313597B2 (en) Heat pum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829821B1 (en) Heat pump
WO2016188295A1 (zh) 热回收多联机的室外机及热回收多联机
EP3534082B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1706865B1 (ko) 공기조화기
US11519640B2 (en) Air conditioner
US20220034565A1 (en)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3970194A (zh) 热泵***
US20120285675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A3081380C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CN110131914B (zh) 四通阀和空调***
US20050252236A1 (e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WI803677B (zh) 製冷系統
CN111059732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07419B (zh) 多联机***
WO2020056943A1 (zh) 蒸发冷凝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US11913680B2 (en) Heat pump system
CN219243985U (zh) 蒸发器和空调器
US1139701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007917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83404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