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4752B - 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4752B
TWI774752B TW107112803A TW107112803A TWI774752B TW I774752 B TWI774752 B TW I774752B TW 107112803 A TW107112803 A TW 107112803A TW 107112803 A TW107112803 A TW 107112803A TW I774752 B TWI774752 B TW I7747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flow
dilution
channel
lipid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447A (zh
Inventor
渡慶次学
栄城正寿
佐藤悠介
原島秀吉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大學法人北海道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大學法人北海道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大學法人北海道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4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475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4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ysical processes, e.g. drying, spra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61K9/1277Processes for preparing; Proliposo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93Microreactors, e.g. miniaturised or microfabricated re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51Additional features
    • B01J2219/0085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size of the reactor
    • B01J2219/0086Dimensions of the flow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91Feeding or evacuation
    • B01J2219/00894More than two in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95Control aspects
    • B01J2219/00952Sensing operations
    • B01J2219/00954Measured properties
    • B01J2219/00959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5/00Nanobiotechnology or nanomedicine, e.g. protein engineering or drug delive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Colloid Chemistry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係提供一種能夠粒徑控制性高地製造例如有用於作為藥物遞輸系統中之奈米尺寸的載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之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該流路構造體,係於使原料溶液流動之微尺寸的流路中,從兩側面相互不同地配置複數個既定寬度的構造件(障板)之二維構造的流路構造體。

Description

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粒徑控制性高地製造例如作為藥物遞輸系統中之奈米尺寸的載體之脂質粒子至兩親性高分子等的微胞之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脂質奈米粒子,係作為用於藥物遞輸系統(DDS:Drug Delivery System)之奈米載體而最達到實用化者,目前已應用在臨床上。近來已得知因奈米載體粒徑的不同而使藥劑往癌組織之送達效率有所不同者。此外,由於往臟器之送達效率因載體粒徑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使該脂質奈米粒子之粒徑控制的重要性逐漸增加。然而,以往作為脂質奈米粒子的調製法而為人所知之擠壓法或超音波處理中,被視為往癌組織等組織之送達效率高之粒徑約10~100nm的脂質奈米粒子,乃難以在該粒徑範圍內的任意尺寸下變動少且精密地製作。
另一方面,係有人提出微裝置可製作粒徑經精密地控制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報告(非專利文獻1~4)。至目前為止所報告之微裝置,由於使用三維混合器構造,所以微裝置本身的製作至加工亦難以進行。此外,所能夠製作之粒徑範圍窄,故令人期待可開發出粒徑控制性更高之脂質奈米粒子形成系統。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A Strategy for Synthesis of Lipid Nanoparticles Using Microfluidic Devices with a Mixer Structure", M. Maeki, T. Saito, Y. Sato, T. Yasui, N. Kaji, A. Ishida, H. Tani, Y. Baba, H. Harashima, and M. Tokeshi, RSC Advances, 5, 46181, (2015).   [非專利文獻2]"Elucidation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otency of siRNA-Loaded Small-Size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siRNA Delivery", Y. Sato, Y. Note, M. Maeki, N. Kaji, Y. Baba, M. Tokeshi, and H. Harashima,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29, 48, (2016).   [非專利文獻3]"Bottom-Up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Limit Size Lipid Nanaparticle Systems with Aqueous and Triglyceride Cores Using Millisecond Microfluidic Mixing", I. V. Zhigaltsev, N. Belliveau, I. Hafez, A. K. K. Leung, C. Hansen, and P. R. Cullis, Langmuir, 38, 3633, (2012).   [非專利文獻4]"Rapid Discovery of Protein siRNA-Containing Lipid Manoparticles Enabled by Controlled Microfluidic Formation", D. Chen, K. T. Love, Y. Chen, A. A. Eltoukhy, C. Kastrup, G. Sahay, A. Jeon, Y. Dong, K. A. Whitehead, and D. G. Anders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4, 6948, (2012).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技術性課題之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形成方法。此外,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粒徑控制性高地製造例如作為藥物遞輸系統中之奈米尺寸的載體之脂質粒子至兩親性高分子等的微胞之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如上述般,以往的微裝置中,係藉由三維混合器構造產生混沌性平流來混合原料溶液而藉此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但也因而難以控制原料溶液的流體動作,所能夠製作之粒徑的範圍亦窄。本發明者們係根據該技術背景進行精心探討及研究,為了精密地製作目的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而思考出一種由在使原料溶液流動之微尺寸的流路中,從兩側面相互不同地配置障板(阻礙板)之單純二維構造的流路構造體所構成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形成系統。相對於微尺寸之流路的流路寬度設置一定寬度的障板。與以往的三維混合器構造不同,於該二維微流路中的混合及稀釋,係設為與分子擴散相依。因此,藉由調整障板的寬度或長度、配置,可控制原料溶液的稀釋速度,而能夠形成與以往相比粒徑控制性更高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形成系統。再者,不限於脂質粒子,即使使用例如兩親性嵌段共聚物等之高分子,亦確認同樣可形成粒徑控制性高之奈米尺寸的微胞,因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為一種用以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之流路構造體,其特徵為:該流路構造體,於其上游側相互獨立之導入第1流動體之第1導入路徑與導入第2流動體之第2導入路徑分別具有一定長度而合流,並朝向該下游側形成1個稀釋流路;   前述稀釋流路,於至少該一部分中具有二維地曲折之流路部位;   該曲折之流路部位,是由以下方式所形成:當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為y0 時,從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d1 、d2 ‧‧‧設置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該構造件具有1/2 y0 以上且未達1 y0 的一定高度h1 、h2 ‧‧‧,且於X方向上具有一定寬度x1 、x2 ‧‧‧而突出來限制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包含以下樣態:前述流路寬度y0 為20~1000μm,各構造件的寬度x1 、x2 ‧‧‧為20~1000μm,各構造件間的間隔d1 、d2 ‧‧‧為20~1000μm。
此外,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包含以下樣態:設置有10~100個構造件。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包含以下樣態:從第1導入路徑與第2導入路徑之合流點至最初之構造件的上游側端部為止之距離,係以使在此之間流動之設定速度的稀釋流體以0.1秒以下通過之方式,因應稀釋流體的設定速度來規定。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包含以下樣態:分別設置有複數個流路作為前述第1導入路徑及/或前述第2導入路徑。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包含以下樣態:前述大致Y方向為相對於流路方向(X方向)以40~140°的角度所交叉之方向。   亦即,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為一種用以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之流路構造體,其特徵為:該流路構造體,於其上游側相互獨立之導入第1流動體之第1導入路徑與導入第2流動體之第2導入路徑分別具有一定長度而合流,並朝向該下游側形成1個稀釋流路;   前述稀釋流路,於至少該一部分中具有二維地曲折之流路部位;   該曲折之流路部位,是由以下方式所形成:當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為y0 時,從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d1 、d2 ‧‧‧設置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該構造件具有1/2 y0 以上且未達1 y0 的一定高度h1 、h2 ‧‧‧,且於X方向上具有一定寬度x1 、x2 ‧‧‧而突出來限制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
此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為一種在流路構造體中以稀釋介質來稀釋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而藉此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為:使用具有以下特徵者作為前述流路構造體,亦即於其上游側相互獨立之第1導入路徑與第2導入路徑分別具有一定長度而合流,並朝向該下游側形成1個稀釋流路;前述稀釋流路,於至少該一部分中具有二維地曲折之流路部位;該曲折之流路部位,是由以下方式所形成:當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為y0 時,從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d1 、d2 ‧‧‧設置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該構造件具有1/2 y0 以上且未達1 y0 的一定高度h1 、h2 ‧‧‧,且於X方向上具有一定寬度x1 、x2 ‧‧‧而突出來限制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之流路構造體;並且以使總流量成為1μl/分~100ml/分之方式,從該流路構造體之第1導入路徑及第2導入路徑的一方導入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從另一方導入稀釋介質。 [發明之效果]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來形成脂質粒子至微胞,可在粒徑例如約10~100nm之粒徑範圍內的任意尺寸下變動少且精密地製作,而能夠提供有用於作為有效率的藥物遞輸系統(DDS)之奈米載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
以下係根據較佳實施形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以下係以形成脂質粒子(脂質體)者為中心來說明本發明,但可理解的是在無特別言明時,以下所詳述之內容,即使關於例如兩親性嵌段共聚物般之以於同一分子內具有溶劑可溶部與不溶部之兩親性分子作為構成單位,且不溶部的凡得瓦力成為驅動力來形成各種兩親性分子的微胞時,亦可同樣地適用。
流路構造體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概略來說,是於使原料溶液流動之微尺寸的流路中,從兩側面相互不同地配置一定寬度之大致矩形狀的構造件(障板)之二維構造的流路構造體。與以往的三維混合器構造不同,於此二維性微流路中的稀釋係與分子擴散相依。亦即,如第1圖所示,成為原料之脂質溶液的稀釋速度愈快,所生成之脂質粒子的尺寸愈小。因此,藉由調整構造件(障板)的寬度或長度、配置,可控制原料溶液的稀釋速度,可形成與以往相比粒徑控制性更高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
亦即,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係用以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兩親性高分子等之兩親性物質的微胞(以下為了簡化「脂質粒子至兩親性物質的微胞」,有時僅記載為「脂質粒子」)之流路構造體,例如,如第2圖所示意性顯示,於其上游側(圖面左側)相互獨立之導入第1流動體之第1導入路徑10與導入第2流動體之第2導入路徑20分別具有一定長度而合流,並朝向該下游側形成1個稀釋流路30,前述稀釋流路30,於至少該一部分中具有二維地曲折之流路部位50,該曲折之流路部位50,是由以下方式所形成:當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為y0 時,從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d1 、d2 ‧‧‧設置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40;該構造件40具有1/2 y0 以上且未達1 y0 的一定高度h1 、h2 ‧‧‧,且於X方向上具有一定寬度x1 、x2 ‧‧‧而突出來限制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亦即,於存在有前述構造件40之部位上,於X方向上在一定長度x1 、x2 ‧‧‧之間,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y1 、y2 ‧‧‧被限制在1/2 y0 以下,尤其是1/2 y0 以下1/40y0 以上。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概念上如第2圖所例示且如上述所說明般,是於微尺寸的流路中從兩側面相互不同地配置大致矩形狀的障板之形狀,但實際上並不限於此般在流路上配置另外的障板所構成者。亦即,只要是相應於藉由配置此障板所形成之流路來形成同樣形狀的流路,則並不特別限定於構造件40的構成,例如,可如第3圖所示般地構成前述構造件40,一面將流路構造體的壁面(一面保持幾乎一定的厚度)曲折為既定形狀並一體地形成,而形成如前述所規定之經曲折且縮擴之二維構造的流路形狀,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當然包含此樣態。第3圖所示之構成,例如可藉由使用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樹脂、金屬至玻璃質材料等之射出成型、注模成形、使用三維列印機之成型等而相對容易地形成。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如上述般將構造件40構成為從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且相互不同地配置之形狀而形成曲折之流路部位50者,對於提高脂質溶液至兩親性物質溶液(以下為了簡化「脂質溶液至兩親性物質溶液」,有時僅記載為「脂質溶液」)於稀釋溶劑中的稀釋效率,以得到經控制為期望粒徑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而言乃為重要。例如,作為類似於本發明之該構造件40的配置之形狀,例如如第8圖所示,可考量(1)於單側壁面側上設置具有同樣高度但寬度較大之單一的構造件40之形狀,(2)僅於單側壁面側上設置複數個具有同樣高度之構造件40之形狀,(3)於兩壁面側上設置複數個構造件40但分別對稱地配置,且各構造件的高度為一半之形狀等,但於此等形態中,與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之曲折之流路部位50相比,可能是因為流路構造變得更單純,無法於短時間內進行充分的分子擴散,而無法得到經控制為期望粒徑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
第1導入路徑10與第2導入路徑20合流後之稀釋流路30的流路寬度y0 ,雖某程度受到所欲形成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之粒徑的大小所左右,但具代表性者較佳約為20~1000μm,尤佳約為100~200μm。對於得到期望之奈米尺寸,具體例如約10~100nm的粒徑範圍內之尺寸的粒徑的脂質粒子而言,於上述範圍內的流路寬度y0 下以稀釋介質來稀釋脂質溶液者,某程度為必要條件。
接著於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用以形成提供實質之分子擴散的場所之曲折之流路部位50而配置複數個之構造件40的數目,雖受到所欲得到之脂質粒子的大小,或是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等其他條件所左右,但至少2個以上,較佳為10個以上,尤佳約10~100個者,可生成期望尺寸的脂質粒子,故較佳。構造件40的數目,從形成既定粒子尺寸的脂質粒子之觀點來看,該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原理上例如為1000個以上,或進一步為10000個以上之數目下,亦可形成同樣之既定粒子尺寸的脂質粒子。然而,該數目極端地多時,從使原料流動時之流動阻力的增大或流路構造體等之製作成本的提高之觀點來看,並不具現實性。
此外,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相對於比其更上游側之稀釋流路30的流路寬度y0 為1/2 y0 以上且未達1 y0 ,較佳為1/2 y0 以上39/40y0 以下,更佳為1/2 y0 以上3/4y0 以下,藉由存在有該各構造件40,可從比其更上游側之稀釋流路30的流路寬度y0 將流路寬度y1 、y2 ‧‧‧縮小為未達1/2 y0 且大於0之寬度。曲折之流路部位50中設置有複數個之該構造件40的各高度h1 、h2 ‧‧‧並不一定需相同,只要滿足上述既定條件即可,可為分別不同。藉此所形成之流路寬度y1 、y2 ‧‧‧亦可為分別不同。例如可為隨著往下游方向而去,各構造件40的各高度h1 、h2 ‧‧‧逐漸增長,流路寬度y1 、y2 ‧‧‧逐漸變窄之樣態。藉由使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成為既定,且此等所存在之部位的流路寬度y1 、y2 ‧‧‧控制在未達1/2 y0 之寬度,可提升分子擴散的效率。
雖受到所欲得到之脂質粒子的大小,或是構造件40的數目、各混合器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等其他條件所左右,但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例如當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y0 為200μm時,該構造件40的各高度h1 、h2 ‧‧‧較佳為100μm~未達200μm。因此,各構造件40所存在之位置上的流路寬度y1 、y2 ‧‧‧,係設為未達1/2 y0 且大於0之寬度之大約未達100μm。
此外,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雖受到所欲得到之脂質粒子的大小,或是構造件40的數目、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等其他條件所左右,但相對於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y0 ,較佳設為約1/10 y0 以上5y0 以下之長度。具體而言,例如當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y0 為20~1000μm,具代表性者為200μm時,該構造件40的各寬度x1 、x2 ‧‧‧較佳為約20μm~1000μm。各構造件40的各寬度x1 、x2 ‧‧‧並不一定需相同,只要滿足上述既定條件即可,可為分別不同。例如可為隨著往下游方向而去,寬度x1 、x2 ‧‧‧逐漸增長之樣態。
此外,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雖受到所欲得到之脂質粒子的大小,或是構造件40的數目、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等其他條件所左右,但相對於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y0 ,較佳設為約1/10 y0 以上5y0 以下之長度。具體而言,例如當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y0 為20~1000μm,具代表性者為200μm時,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較佳為約20μm~10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並不一定需相同,只要滿足上述既定條件即可,可為分別不同。例如可為隨著往下游方向而去,間隔d1 、d2 ‧‧‧逐漸變窄之樣態。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以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時,如前述般,各構造件40具有:從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延長,並在流路方向(X方向)上大致呈直角地抵擋之壁面,但此角度並不需嚴謹地為90°,只要是即使傾斜某程度亦可成為有效的構成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例如可容許約30~150°,尤佳為40~140°,特佳為80~100°的範圍。再者,各構造件40的流路中心側之角部的形狀亦可容許某程度的圓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容許R50μm以下,尤佳為R20μm以下。然而,對於得到控制性更高且均一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而言,此等容許差盡可能愈少愈佳。此外,於第2圖及第3圖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流路構造體中之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的X方向,簡便上係表示為直線狀,但此X方向僅顯示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實際上並不限定於此直線狀,例如可具有某曲率而彎曲。此時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的Y方向,是指在其單位長度的部位上之與X方向垂直之方向。
此外,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由於是如上述般為二維構造的流路構造體,所以其流路之深度方向(第2圖、第3圖中的紙厚方向)的尺寸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約為10~1000μm,尤佳約為50~200μm。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第1導入路徑10與第2導入路徑20之合流的角度並無特別限定,可相對地以鈍角來合流。亦即,於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的形成中,由於匯合之流體的流體速度極快,所以在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第1導入路徑10與第2導入路徑20之合流角度,對於形成奈米尺寸均一的脂質粒子而言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雖無特別限定,但合流角度具體而言例如可設為約10~180°的範圍內。
於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之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導入於第1導入路徑10之第1流動體與導入於第2導入路徑20之第2流動體中哪一者為脂質溶液,另一者為稀釋介質者,並無特別限定。然而,當比較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時所使用之脂質溶液與稀釋介質之流量時,一般而言,稀釋介質的流量較多。因此,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於第1導入路徑10與第2導入路徑20之合流不久後之稀釋流路30的上游側,巨觀地來看,係以脂質溶液的流動成為薄層且稀釋介質的流動成為厚層而形成之狀態朝向下游流動。因此,從位於曲折之流路部位50之形成有最初的構造件40之側壁面(第2圖、第3圖中的下側)側之導入路徑(第2導入路徑20)側所導入之第2流動體為脂質溶液時,脂質溶液的流動與最初的構造件40產生較大的碰撞,而有被稀釋介質之較厚流動的層所阻擋並難以往下游側流動之疑慮。因此,尤佳係構成為:從位於曲折之流路部位50之與形成有最初的構造件40之側壁面(第2圖、第3圖中的下側)側為相反側的側壁面之導入路徑(第1導入路徑10)側所導入之第1流動體為脂質溶液之樣態。
此外,第1導入路徑10、第2導入路徑20的寬度亦無特別限定,如前述般於此等合流後之稀釋流路30的流路寬度y0 ,具代表性者設為約100~200μm,因應於此,較佳分別設定為約50~400μm,尤佳設定為約50~200μm。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從第1導入路徑10與第2導入路徑20之合流點31開始至最初之構造件40的上游側端部41為止之距離x0 ,其距離極長時,亦即經稀釋之流體到達至配置有構造件40之曲折之流路部位50時耗費過多時間時,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有增大之傾向。因此,較佳係將此間距(距離x0 )構成為使設定流量的稀釋流體以0.1秒以下通過。具體而言,例如當稀釋流體的設定流量(總流量)為1ml/分時,距離x0 較佳設定在約80mm以下。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前述第1導入路徑10與前述第2導入路徑20之各路徑的數目並無特別限定,可分別設置複數個。尤其關於使一般而言流量較脂質溶液多之稀釋介質流動之一側的導入路徑,設置複數個者,有時可成為較佳樣態。亦即,如此地設置複數個使稀釋介質流動之一側的導入路徑,即使以相對較低的流量使稀釋溶液流動,有時亦可控制性佳地將所生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及該標準差形成為較小值之故。
雖無特別限定,但在第18圖中例示一種於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具有複數個作為此第2導入路徑(及/或第1導入路徑)之實施樣態的一例,其係具有1個導入路徑作為導入第1流體的脂質溶液之第1導入路徑10,以及具有2個導入路徑20a、20b作為導入第2流體的稀釋溶劑之第2導入路徑20之構造。第18圖所示之實施例中,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相對於中央的第1導入路徑10從兩側分別相對地以銳角來合流,於如此之具有複數個作為第2導入路徑(及/或第1導入路徑)之形態中,亦如前述般,第1導入路徑與第2導入路徑之合流的角度並無特別限定,可相對地以鈍角來合流。
此外,於如此之具有複數個作為第2導入路徑(及/或第1導入路徑)之形態中,在其複數個第2導入路徑(及/或第1導入路徑)的各個中流動之流體的流量比,亦即,例如為第18圖所示之實施例時,關於在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的各個中流動之稀釋溶劑的流量比並無特別限定。亦即,即使在第1及第2的各流體導入路徑分別僅為1個下,使各流體流動時亦可有效地作為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而發揮機能,當具有複數個作為各流體導入路徑時,其複數個同種類的導入路徑彼此之流量比可設為任意值,不限於流量比為1:1,亦即從複數個導入路徑各自等量地流動之樣態,可考量所欲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等,視需要而適當地變更。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所具有之曲折之流路部位50的構成為較佳樣態者,如後述實施例中所示般,導入稀釋溶劑之第2流體導入路徑為複數個(2個)時,稀釋介質的流量比為約1:1~1:10的範圍內時,對於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於該範圍內可控制性佳地將所生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及該標準差形成為較小值。
再者,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如前述般係用以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兩親性高分子等之兩親性物質的微胞之流路構造體,當欲將例如呈現出與曲折之流路部位相同的膠囊構造之核粒子,作為所包含之後述生理活性物質等來封入於此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兩親性高分子等之兩親性物質的微胞的內部時,可設置與具有如上述般本發明之曲折之流路部位之流路構造體相同的構造之流路,作為形成此核粒子之前處理步驟用的流路,並於此前處理步驟用之流路的下游側連接前述第2導入路徑(或第1導入路徑)而構成。所連接之導入路徑,原先是作為導入稀釋介質之一側所使用的導入路徑。第25圖(a)為示意性顯示此構成者,如圖示般,係具有多段地組合曲折之流路部位作為全體的流路之形態。藉由使用此具有多段之曲折之流路部位之構造的樣態,可藉由一連串的操作來調製於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兩親性高分子等之兩親性物質的微胞的內部包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等作為呈現出膠囊構造之核粒子者。前處理步驟用之曲折之流路部位與本步驟之脂質粒子至微胞形成用之曲折之流路部位,只不過就皆滿足上述規定條件,亦即滿足:當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為y0 時,從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d1 、d2 ‧‧‧設置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40;該構造件40具有1/2 y0 以上且未達1 y0 的一定高度h1 、h2 ‧‧‧,且於X方向上具有一定寬度x1 、x2 ‧‧‧而突出來限制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之條件之涵義而言為相同,並不限定於此兩者為完全相同的構造之樣態。因應於各流路部位中所欲形成之既定的粒徑、所使用之材料等,此等構造件的配置、數目、大小等或是流體的流速條件,可因應各部位來設定條件。作為前處理步驟用的流路之流路構造體中之構造件的配置、數目、大小等,或是稀釋流路的寬度或導入路徑的數目等條件,與關於上述原先脂質粒子至微胞形成用的流路構造體中所說明者為相同,在此省略該說明。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本發明之脂質粒子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為:使用具有上述構成之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並以使總流量成為1μl/分~100ml/分之方式,從該流路構造體之第1導入路徑10及第2導入路徑20的一方導入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從另一方導入稀釋介質。
藉由此方法,可精密地製作期望的奈米尺寸,具體而言,例如約10~100nm之粒徑範圍內的任意尺寸之脂質粒子至兩親性物質的微胞,所製作之脂質粒子至微胞,可較佳地用作為有效率的藥物遞輸系統(DDS)用之奈米載體。
本發明之脂質粒子的形成方法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的特徵如上所述,藉由將上述流路構造體中之構造件40的數目、各構造件40的高度(Y方向長度)h1 、h2 ‧‧‧、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設為既定範圍,可使所生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範圍於既定範圍內變化,再者,藉由調整原料溶液的流量、稀釋比率,可控制性佳地形成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
使用以往的微裝置時,若未以極高流量,例如約5ml/分來送液,則無法形成理論上可形成之最小尺寸之粒徑約20nm的脂質粒子,但於本發明中,藉由使用上述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即使以更低流量,例如500μl/分來送液,亦可控制性佳地製作粒徑約20nm的脂質粒子。
本發明之脂質粒子的形成方法中,往前述流路構造體送液之脂質溶液及稀釋溶劑的總流量,因應所欲形成之脂質粒子的尺寸或前述流路構造體之構成的不同而在前述1μl/分~100ml/分的範圍內適當地調整,從粒徑控制性之觀點來看,尤佳為50~500μl/分的流量範圍。
對於本發明之脂質粒子的形成方法中所使用之脂質溶液及稀釋介質的組成以及此等之稀釋比率,並無特別限定。本發明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原理上係將於水調合性有機溶劑中溶解有脂質至兩親性物質之溶液,視需要在加溫條件下添加於水溶液(稀釋介質)以稀釋,而形成以脂質體為首之脂質粒子至兩親性物質的微胞,此手法中可使用以往一般所知的組成等。
脂質溶液所含有之脂質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大豆卵磷脂、氫化大豆卵磷脂、蛋黃卵磷脂、磷脂醯膽生僉類、磷脂醯絲胺酸類、磷脂醯乙醇胺類、磷脂醯肌醇類、神經鞘磷脂類、磷脂酸類、長鏈烷基磷酸鹽類、神經節苷脂、醣脂質類、磷脂醯甘油類、膽固醇類等之1或2種以上的脂質。於用作為藥物遞輸系統(DDS)用之奈米載體之樣態中,作為構成脂質粒子(脂質體等)之脂質,使用磷脂質與膽固醇之組合,尤其是磷脂質的一種之磷脂醯膽生僉類與膽固醇之組合者,可列舉出較佳的一例。
此外,兩親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定,可例示出兩親性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苯乙烯-聚環氧乙烷嵌段共聚物、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己內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等之兩親性嵌段共聚物等。
溶解上述脂質以調製脂質溶液時所使用之水調合性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例如使用醇類、醚類、酯類、酮類、縮酮類等之可與水混合之有機溶劑,特佳使用乙醇、三級丁醇、1-丙醇、2-丙醇及2-丁氧基乙醇等之醇類。此外,作為調製兩親性物質溶液時所使用之水調合性有機溶劑,雖可使用同樣者,但較佳例子可列舉出四氫呋喃等之醚類、三氯甲烷等。
另一方面,稀釋介質可因應所欲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用途等,適當地使用水或基本上以水為主成分之例如生理食鹽水、磷酸緩衝溶液、乙酸緩衝溶液、檸檬酸緩衝液等之水溶液。
此外,因應所得到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用途等,如一般所知者般,可於脂質粒子至微胞中調配生理活性物質等。雖無特別限定,但例如可例示抗癌劑、抗氧化劑、抗菌劑、抗發炎劑、維生素劑、血紅素、DNA、RNA、胜肽、蛋白質、疫苗、生髮劑、保濕劑、色素類、美白劑、顏料等之藥劑、生理活性物質、化粧原料等。此等添加物若為水溶性,則可預先調配於上述稀釋介質中而藉此包含於所形成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水相中。此外,若為油溶性,則可納入於脂質粒子的脂質膜中。再者,例如於藉由本發明所形成之脂質粒子至微胞內,能夠以將藥劑、生理活性物質、化粧原料等分散於水相中之粒子(核粒子)的形態來納入。
此外,如在該領域中一般所知者般,亦可藉由官能基等來修飾脂質粒子的表面。依據該官能基之修飾,可藉由將官能基預先鍵結於磷脂質等或於脂質粒子的形成後將官能基鍵結而實現。上述脂質溶液中之水調合性有機溶劑的濃度,此外,稀釋該脂質溶液之稀釋介質的調配比,如在該領域中一般所知者般,只要是以形成脂質粒子(脂質體)之方式構成為與脂質組成及脂質濃度相依之適當的範圍即可,並無特別限定。
本發明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中,由於使用上述流路構造體並以稀釋介質來稀釋脂質溶液至兩親性物質,故無特別限定,此外,雖因所使用之脂質至兩親性物質及水調合性有機溶劑之種類的不同而某程度受到左右,但具體而言,例如脂質溶液至兩親性物質溶液的流量與稀釋介質的流量之比率構成約1:1~1:50者,尤佳約1:3~1:10者,對於得到良好的分散效率而言為佳。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來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實施例1   於具有第2圖所示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用以製作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所需之構造件40的個數之影響性。   將流路寬度y0 =200μm,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維持為一定,並分別製作構造件40的個數為6、10、20、100個之流路構造體。以1:3或1:9的流量比並成為既定的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其結果如第4圖所示。如第4圖所示,不論藉由何種條件皆可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尤其若構造件40的個數為10個以上,則可控制性佳地形成20~100nm範圍之目的尺寸的粒子。
實施例2   於具有第2圖所示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用以製作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所需之相鄰接之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之影響性。   將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維持為一定,並分別製作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為100μm、200μm、500μm、1mm之流路構造體。以1:3或1:9的流量比並成為既定的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為了參考,係使用同一流路寬度之流路構造體中不具有構造件40者,以及以往所知之混沌型混合器來進行同樣的試驗。混沌型混合器,係依循前述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內容來製作相同者(於直徑200μm的流路中配置69循環之寬50μm、深31μm之混沌型混合器者)而使用(非專利文獻1中之關聯部分的記載,係因應該關聯性而包含於本說明書中)。其結果如第5圖所示。如第5圖所示,不論藉由何種條件皆可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尤其若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為500μm以下,則可控制性佳地形成10~100nm範圍之目的尺寸的粒子。
實施例3   於具有第2圖所示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用以製作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所需之各構造件40的高度(Y方向長度)h1 、h2 ‧‧‧之影響性。   將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維持為一定,並分別製作各構造件40的高度(Y方向長度)h1 、h2 ‧‧‧為70、100、150μm之流路構造體。以1:3或1:9的流量比並成為既定的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為了參考,係使用同一流路寬度之流路構造體中不具有構造件40者,以及以往所知之混沌型混合器(與實施例2所使用者相同)來進行同樣的試驗。其結果如第6圖所示。如第6圖所示,若各構造件40的高度(Y方向長度)h1 、h2 ‧‧‧為100μm,則可控制性佳地形成10~100nm範圍之目的尺寸的粒子。
實施例4   於具有第2圖所示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用以製作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所需之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之影響性。   將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維持為一定,並分別製作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分別為50、70、100μm之流路構造體。以1:3或1:9的流量比並成為既定的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為了參考,係使用同一流路寬度之流路構造體中不具有構造件40者,以及以往所知之混沌型混合器(與實施例2所使用者相同)來進行同樣的試驗。其結果如第7圖所示。如第7圖所示,不論藉由何種條件皆可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尤其若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為100μm,則可控制性佳地形成10~100nm範圍之目的尺寸的粒子。
實施例5   如第8圖所示,係準備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同時分別準備(1)於單側壁面側上設置具有同樣高度但寬度較大之單一的構造件40之形狀,(2)僅於單側壁面側上設置複數個具有同樣高度之構造件40之形狀,(3)於兩壁面側上設置複數個構造件40但分別對稱地配置,且各構造件的高度為一半之形狀的流路構造體,然後調查對於製作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而言構造件的配置之影響性。其結果如第9圖所示。如第9圖所示,僅為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者,可控制性佳地形成目的尺寸的粒子。
實施例6   為了模擬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之脂質溶液的稀釋狀態,係以流量比1:3且總流量50μl/分,使脂質溶液的水調合性有機溶劑之乙醇與作為稀釋溶劑之水流動於流路構造體,並藉由泛用性物理模擬軟體COMSOL Multiphysics來模擬該流動。其結果如第10圖所示。如第10圖所示,由於構造件的存在,可達到脂質溶液的稀釋分散化,尤其在該個數為第10個時,可證明分散極為均質地進行。
實施例7   為了調查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之從第1導入路徑10與第2導入路徑20之合流點31開始至最初之構造件40的上游側端部41為止之距離x0 的長短對脂質粒子的粒徑所造成之影響性,於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製作將該距離x0 分別變更為30、50、65、80、100mm之流路構造體。此等流路構造體的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皆為共通。   以0.1ml/分的流量使作為脂質溶液之10mg/ml的磷脂質/乙醇溶液,以及以0.9ml/分的流量使作為稀釋溶劑的生理食鹽水(總流量1.0ml/分)於各流路構造體中流動,並比較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第11圖為示意性顯示在該總流量下使脂質溶液及稀釋溶劑流動時之從合流點31的距離與到達所需時間之關係。所得到之結果如第12圖所示。如第12圖所示,距離x0 為80mm以上(通過時間約0.1秒以上)時,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變大。另一方面,距離x0 為65mm以下(通過時間約0.08秒以下)時,可得到良好的粒徑。
實施例8   相對於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以流量比1:3且總流速500μl/分,使脂質組成為pH反應性陽離子性脂質(YSK05)、膽固醇、聚乙二醇脂質(YSK05/膽固醇/mPEG2k-DMG為70/30/1-3(mol%)的比率)之脂質溶液(乙醇中8mM脂質濃度),與作為稀釋介質之siRNA溶液(25mM乙酸緩衝液、pH4.0)流動,而嘗試製作由pH反應性陽離子性脂質(YSK05)、膽固醇、聚乙二醇脂質、siRNA所構成之脂質粒子。其結果如第13圖所示,可確認形成粒徑為100nm以下且尺寸均一性高之脂質奈米粒子。
將所製作之各脂質奈米粒子,以0.1或0.4mg(siRNA)/kg(體重)的比率靜脈內投藥於4週大的雌性ICR鼠,並進行肝實質細胞中之基因減弱活性及投藥藥劑的肝臟內局部觀察。肝實質細胞中之基因減弱活性,於肝實質細胞中之基因減弱活性,於靜脈內投藥24小時後抽血,並藉由調查血漿中的第VII因子(F7)活性來進行。肝臟內局部觀察,係藉由共焦點雷射掃描型顯微鏡觀察靜脈內投藥30分鐘後之肝臟的各部位來進行。肝臟內局部觀察用的脂質奈米粒子,係使用以Dil(0.5mol%)將脂質進行螢光標識者。所得到之結果如第14圖、第15圖所示。如第14圖所示,使用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所製作之脂質粒子,於in vivo中,可良好地發揮投藥量相依性的基因減弱活性,尤其是粒徑較大的1% PEG者,顯示高活性(約3倍)。此外,如第15圖所示,使用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所製作之脂質粒子,於in vivo中,可良好地發揮藥物遞輸作用,尤其是粒徑較小的3% PEG者,往血液之非特異性聚集少,可選擇性地到達肝實質細胞(組織深部)。
實施例9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用以製作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所需之流路寬度y0 之影響性。   如第16圖(a)所示,係準備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同時分別準備(1)流路寬度y0 =4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30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之流路寬度雖比上述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寬,但流路寬度y0 與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之比率為相同的4:3之流路構造體,(2)流路寬度y0 =4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3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之流路寬度比上述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寬,且流路寬度y0 與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之比率設為8:7之流路構造體。   以1:9的流量比並成為既定的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為了參考,係使用同一流路寬度之流路構造體中不具有構造件40者,其結果如第16圖所示。如第16圖(b)、(c)所示,即使將流路寬度y0 設為400μm,對粒徑控制性亦無較大影響。此外,流路寬度y0 與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之比率為4:3者,與比率8:7者相比,對於粒徑控制性可得到稍微良好之結果。
實施例10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各構造件的斜率之影響性。   於具有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之基本構成之流路構造體中,如第17圖(a)所示意性顯示,製作各構造件的壁面與流路方向(X方向)之間所形成之角度θ構成為40°、50°、60°、70°、 80°、90°、100°、110°、120°、130°或140°(90°±50°)之流路構造體。   以1:3或1:9的流量比並成為總流量50、100或500μl/分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其結果如第17圖(b)、(c)所示。如第17圖(b)、(c)所示,即使各構造件的壁面在流路方向(X方向)上於約90°±50°的範圍內傾斜,亦同樣可形成具有既定的粒徑之脂質粒子,此外,可確認能夠藉由流量條件來控制脂質粒子的粒徑。
實施例11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流體的導入路徑數目之影響性。在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分別具有1個第1導入路徑10及第2導入路徑20。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之外,另外準備:如第18圖(a)所示意性顯示,除了具有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相對於中央的第1導入路徑10從兩側合流之形狀之外,其他具有與具有前述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相同的構造之流路構造體。   於具有該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之流路構造體中,以全體計使脂質:生理食鹽水的流量比成為1:3之方式從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20a、20b導入生理食鹽水,並且以使分別從第2導入路徑20a與第2導入路徑20b所導入之生理食鹽水的流量比成為1:1、3:1、1:3、9:1、1:9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導入,並調查脂質粒子的粒徑。   此外,為了參考,於分別具有1個第1導入路徑10及第2導入路徑20之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與上述相同,以全體計使脂質:生理食鹽水的流量比成為1:3、1:5、1:7、1:9、1:20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20導入生理食鹽水,並調查脂質粒子的粒徑。其結果如第18圖(b)、(c)所示。   第18圖(b)顯示於具有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之流路構造體中,分別從第2導入路徑20a與第2導入路徑20b所導入之生理食鹽水之流量比的變化對脂質粒子的粒徑所造成之影響之圖表。從第18圖(b)所示之結果中,可得到於該具有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之流路構造體中,分別從第2導入路徑20a與第2導入路徑20b所導入之生理食鹽水之流量比的變化,對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之結果。   第18圖(c)顯示使用具有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之流路構造體時與使用具有1個第2導入路徑20之流路構造體時對脂質粒子的粒徑所造成之影響之圖表。從第18圖(c)所示之結果中,顯示出藉由將第2流體導入路徑2構成為複數個(2個),與分別僅具有1個第1及第2流體導入路徑之流路構造體相比,低流量下所生成之脂質粒子之粒徑的標準差降低,粒徑的變動變少。同時顯示出在相同之脂質:生理食鹽水的流量比(1:3)下,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有變小之傾向。
實施例12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對於流路構造體之曲折之流路部位的形狀(各構造件的形狀、配置)為不同之樣態,調查流體的導入路徑數目之影響性。   亦即,作為流路構造體,係準備:與實施例11所使用者為相同之(1)具有1個第1導入路徑10與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從其兩側合流之形狀,且關於曲折之流路部位為本發明之前述基本構造(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之流路構造體,(2)具有1個第1導入路徑10與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從其兩側合流之形狀,且關於曲折之流路部位為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0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之流路構造體,(3)具有1個第1導入路徑10與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從其兩側合流之形狀,且關於曲折之流路部位為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500μm之流路構造體,(4)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分別具有1個第1導入路徑10及第2導入路徑20。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再者,(5)為了參考,於與前述(4)的流路構造體為相同流路寬度之流路構造體中不具有構造件40者。   於此等5個流路構造體中,以全體計使脂質:生理食鹽水的流量比成為1:3之方式從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20a、20b導入生理食鹽水,並且於前述(1)~(3)的流路構造體中,以使分別從第2導入路徑20a與第2導入路徑20b所導入之生理食鹽水的流量比成為1:1、3:1、1:3、9:1、1:9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以總流量50μl/分導入,生成脂質粒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所得到之結果如第19圖、第20圖所示。   如第19圖所示,當使用具有複數個(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之前述(1)~(3)的流路構造體時,與分別僅具有1個第1及第2流體導入路徑之前述(4)的流路構造體相比,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標準差皆小。此外,如第19圖、第20圖所示,因分別從第2導入路徑20a與第2導入路徑20b所導入之生理食鹽水之流量比的不同,使用前述(2)及(3)的流路構造體時,顯示粒徑產生相對性的變化。另一方面,使用前述(1)的流路構造體時,顯示出粒徑並未因流量比而受到較大影響。
實施例13   與前述實施例6相同,為了模擬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之脂質溶液的稀釋狀態,係以流量比1:3使脂質溶液的水調合性有機溶劑之乙醇與作為稀釋溶劑之水流動於流路構造體,並藉由泛用性物理模擬軟體COMSOL Multiphysics來模擬該流動。為了調查因總流量的不同所形成之稀釋過程,係將總流量設定在100μl/分與500μl/分。所得到之結果如第21圖所示。如第21圖所示,總流量大者,顯示出可藉由構造件迅速地稀釋。
實施例14   為了對於(1)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之脂質溶液的稀釋狀態,以及(2)與前述實施例10所使用者相同,除了具有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相對於中央的第1導入路徑10從兩側合流之形狀之外,其他具有與具有前述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相同的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之脂質溶液的稀釋狀態進行模擬,係以流量比1:3且總流量50μl/分使脂質溶液的水調合性有機溶劑之乙醇與作為稀釋溶劑之水流動於流路構造體,並藉由與前述實施例6相同之泛用性物理模擬軟體COMSOL Multiphysics來模擬該流動。於具有2個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20b之前述(2)的流路構造體中,從第2流體導入路徑20a與第2流體導入路徑20b所導入之乙醇量係設為均等的1:1。所得到之結果如第22圖所示。如第22圖所示,將第2流體導入路徑2構成為複數個(2個)之流路構造體者,與分別僅具有1個第1及第2流體導入路徑之流路構造體相比,顯示出可更迅速地稀釋。
實施例15   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中,係調查流路構造體的流路深度(三維性的擴展)之影響性。   製作:皆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且流路的深度(第2圖、第3圖中的紙厚方向)為100μm(流路深度/流路寬度=0.5)之流路構造體,以及流路的深度為200μm(流路深度/流路寬度=1)之流路構造體。以1:3或1:9的流量比並成為既定的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此等流路構造體的第1導入路徑10導入脂質溶液(乙醇中的10mg/ml 磷脂醯膽生僉溶液),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生理食鹽水,以進行脂質粒子的形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所得到之結果如第23圖所示。如第23圖所示,即使流路的深度成為2倍,粒徑控制性亦未觀察到變化。
實施例16   係調查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是否與脂質粒子的形成相同地可進行高分子微胞的形成。   相對於具有本發明之基本構造之流路構造體(流路寬度y0 =200μm,構造件40的個數=100,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以流量比(聚合物溶液:水)=1:10、總流速10、50、100、300、500μl/分,使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之聚苯乙烯(PS)-聚環氧乙烷(PO)嵌段共聚物(PS47 -PEO46 -PS47 、數量平均分子量(Mn)=約12000)的四氫呋喃溶液(於四氫呋喃1ml中為1mg的聚合物濃度),與作為稀釋介質之超純水流動,以嘗試製作高分子微胞。其結果如第24圖所示,與脂質粒子相同,可確認能夠形成粒徑為100nm以下且尺寸均一性高之高分子微胞,且亦可藉由流量條件來控制微胞的粒徑。
實施例17   於具有第25圖(a)所示之構造之流路構造體中,係嘗試形成封入核酸-聚陽離子複合體而成之期望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   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如第25圖(a)所示,具有以下構造:於上游側連接具有用以形成由核酸-聚陽離子複合體所構成之核粒子之前處理步驟用之曲折之流路部位之流路構造體部(以下稱為「前處理用流路構造體部」),於其下游側連接具有用以形成本步驟的脂質粒子之曲折之流路部位之流路構造體部(以下稱為「本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並構成為具有前處理用流路構造體部的下游導出口連接於本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的第2導入路徑(稀釋介質導入路徑)之形態。   本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的流路條件,係將流路寬度y0 =200μm,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維持為一定,並將構造件40的個數構成為20個,另一方面,前處理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的流路條件,亦將流路寬度y0 =200μm,各構造件40的高度h1 、h2 ‧‧‧(Y方向長度)=150μm,各構造件40的寬度(X方向長度)x1 、x2 ‧‧‧=100μm,相鄰接之各構造件40間的間隔d1 、d2 ‧‧‧=100μm維持為一定,並將構造件40的個數構成為20個,而製作流路構造體。   首先以5:1的流量比並成為最終之本步驟的既定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前處理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的第1導入路徑導入聚左旋離胺酸/緩衝液(10mM HEPES緩衝中的0.1mg/ml 聚離胺酸、pH7.4),從第2導入路徑導入核酸/緩衝液(10mM HEPES緩衝中的0.1mg/ml DNA、pH7.4),而嘗試形成由核酸-聚陽離子複合體所構成之核粒子。再者,以1:5的流量比並成為本步驟的既定總流量之方式,一面調整一面從本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的第1導入路徑使脂質溶液(乙醇中的2mg/ml DOPE/DSPE-PEG/DCP(5.2:2.4:0.4)溶液)流動,此外,從本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的第2導入路徑,使從連結於此之前處理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所導出之被處理溶液直接流動而導入,以形成脂質粒子並調查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其結果如第25圖(b)所示。此實施例中,於前處理步驟用流路構造體部中形成核酸-聚陽離子複合體之核粒子(粒徑10~20nm),最終如第25圖(b)所示,不論是藉由哪一條件皆可形成封入有該核粒子而成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惟總流量大者,顯示出粒徑減少。   上述略稱分別顯示以下所述之涵義。   HEPES=4-(2-羥基乙基)-1-哌嗪乙烷磺酸(4-(2- hydroxyethyl)-1-piperazineethanesulfonic acid)   DOPE=二油醯磷脂醯乙醇胺 (Diole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DSPE-PEG=二硬脂磷脂醯乙醇胺-聚乙二醇 (distear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olyethylenglycol)   DCP=二(十六基)磷酸酯(dicetylphosphate)
10‧‧‧第1導入路徑20‧‧‧第2導入路徑30‧‧‧稀釋流路31‧‧‧合流點40‧‧‧構造件50‧‧‧曲折之流路部位
第1圖為說明脂質粒子的生成原理之概要圖。   第2圖為示意性顯示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之一實施形態中的構造之圖面。   第3圖為示意性顯示本發明之流路構造體之其他一實施形態中的構成例之圖面。   第4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之構造件的數目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5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之構造件間的間隔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6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之構造件的高度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7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之構造件的寬度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8圖為示意性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構造件的配置之圖面。   第9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構造件的配置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10圖為顯示表示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構造件的效果之模擬結果者。   第11圖為說明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從溶液合流地點至最初之構造件的上游側端部為止之距離之圖面。   第12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從溶液合流地點至最初之構造件的上游側端部為止之距離與所得到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13圖為說明藉由本發明之脂質粒子形成方法所得到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之in vivo實驗評估的概要之圖面。   第14圖為顯示使用藉由本發明之脂質粒子形成方法所得到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在in vivo實驗中之脂質粒子肝實質細胞中的基因減弱活性之圖表。   第15圖為顯示使用藉由本發明之脂質粒子形成方法所得到之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在in vivo實驗中之肝臟內在觀察的結果之顯微鏡照片。   第16圖(a)為示意性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的構造之圖,(b)為顯示藉此所得到之構造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c)為顯示藉此得到之構造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分布之關係之圖表。   第17圖(a)為示意性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的構造之圖,(b)、(c)為顯示藉此得到之構造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18圖(a)為示意性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的構造之圖,(b)、(c)為顯示藉此得到之構造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19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之流體導入路徑的數目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20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之流體導入路徑的數目以及構造件的形狀及配置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21圖為顯示表示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因流量的不同所造成之構造件的效果之模擬結果者。   第22圖為顯示表示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中之因導入路徑數量的不同所造成之效果之模擬結果者。   第23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路構造體的深度與所形成之脂質粒子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24圖為顯示實施例中所得到之流量的不同與所形成之高分子微胞的粒徑之關係之圖表。   第25圖(a)為示意性顯示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流路構造體的構造之圖,(b)為顯示藉此得到之封入有核酸聚陽離子複合體之脂質粒子的粒徑與流量之關係之圖表。
10‧‧‧第1導入路徑
20‧‧‧第2導入路徑
30‧‧‧稀釋流路
31‧‧‧合流點
40‧‧‧構造件
41‧‧‧上游側端部
50‧‧‧曲折之流路部位
d1‧‧‧一定間隔
h1‧‧‧一定高度
x0‧‧‧距離
x1‧‧‧一定寬度
y0、y1‧‧‧流路寬度

Claims (15)

  1. 一種流路構造體,其係用以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之流路構造體,其特徵為:該流路構造體,於其上游側相互獨立之導入第1流動體之第1導入路徑與導入第2流動體之第2導入路徑分別具有一定長度而合流,並朝向該下游側形成1個稀釋流路;前述稀釋流路,於至少該一部分中具有二維地曲折之流路部位;該曲折之流路部位,是由設有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所形成;當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軸線方向至其延長方向為X方向,以與該X方向垂直地交叉之稀釋流路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以比其更上游之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為y0,以自然數為n時,前述至少2個以上的構造件,係相鄰接之各構造件間的間隔d1,d2,…,dn為具有一定間隔,從在Y方向上相對向之稀釋流路的兩側壁面交互地朝向流路中心側突出,來限制稀釋流路的流路寬度,於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大致-Y方向)上前述各構造件的高度h1,h2,…,hn為具有1/2 y0以上且未達1 y0的一定高度,且於X方向上前述各構造件的寬度x1,x2,…,xn為具有一定寬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前述流路寬度y0 為20~1000μm,前述各構造件的寬度為20~1000μm,前述各構造件間的間隔為20~1000μm。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前述流路寬度y0為100~200μm,前述各構造件的高度為1/2 y0以上3/4y0以下,前述各構造件的寬度為70~100μm,前述各構造件間的間隔為100~500μm。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設置有10~100個前述構造件。
  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從前述第1導入路徑與前述第2導入路徑之合流點至最初之構造件的上游側端部為止之距離,係以使在此之間流動之設定速度的稀釋流體以0.1秒以下通過之方式,因應稀釋流體的設定速度來規定。
  6.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分別設置有複數個流路,作為前述第1導入路徑及/或前述第2導入路徑。
  7.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前述大致Y方向為相對於流路方向(X方向)以40~140°的角度所 交叉之方向。
  8.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導入第1流動體之第1導入路徑與導入第2流動體之第2導入路徑中任一方路徑被連接於位於其上游側之前處理用流路,該前處理用流路具有與請求項1~7中所規定之流路構造體為相同之構造。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前述前處理用流路之稀釋流路的出口,是與前述第1導入路徑或第2導入路徑連接著。
  10.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位在稀釋流路之最上游的構造件,是設於第2導入路徑側的側壁面,該流路構造體是用以使用在: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從第1導入路徑流入,稀釋介質從第2導入路徑流入,在流路構造體中藉由將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稀釋而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的方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流路構造體,其中在上述方法中之脂質溶液至兩親性物質溶液的流量與稀釋介質的流量之比率為1:3~1:10的範圍。
  12. 一種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其係在流路構造體中以稀釋介質來稀釋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而藉此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為:使用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者作為前述流路構造體,並以使總流量成為1μl/分~100ml/分之方式,從該流路構造體之第1導入路徑及第2導入路徑的一方導入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從另一方導入稀釋介質。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其中前述流路構造體,其位在稀釋流路之最上游的構造件是設於第2導入路徑側的側壁面,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從第1導入路徑流入,稀釋介質從從第2導入路徑流入,在流路構造體中藉由稀釋脂質溶液或兩親性物質溶液而形成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
  14. 如請求項12或13所述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其中脂質溶液至兩親性物質溶液的流量與稀釋介質的流量之比率為1:3~1:10的範圍。
  15. 如請求項12或13中任一項所述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其中奈米尺寸的脂質粒子至微胞的粒徑在 20~100nm之範圍。
TW107112803A 2017-04-13 2018-04-13 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TWI7747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0118 2017-04-13
JP2017-080118 2017-04-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447A TW201902447A (zh) 2019-01-16
TWI774752B true TWI774752B (zh) 2022-08-21

Family

ID=6379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803A TWI774752B (zh) 2017-04-13 2018-04-13 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9103A1 (zh)
EP (1) EP3610943B1 (zh)
JP (2) JP6942376B2 (zh)
CN (1) CN110520214B (zh)
CA (1) CA3059714C (zh)
TW (1) TWI774752B (zh)
WO (1) WO20181904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59714C (en) * 2017-04-13 2023-02-1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okkaido University Flow channel structure and lipid particle or micelle formation method using same
JP2022084962A (ja) * 2019-04-01 2022-06-08 ルカ・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リポソーム様ナノ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967649A4 (en) * 2019-05-30 2023-01-18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okkaido University LIPID NANOPARTICLE
US20220370351A1 (en) * 2019-10-04 2022-11-2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okkaido University Three-dimensional flow path structure body and nanoparticle production method using same
JP7391804B2 (ja) 2020-09-15 2023-12-05 株式会社東芝 流体制御器、及び、流体混合器
CA3194148A1 (en) 2020-10-02 2022-04-07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okkaido University Lipid nanoparticle
KR102469501B1 (ko) 2020-10-30 2022-11-23 주식회사 네오나노텍 나노입자 생성을 위한 미세유체 칩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4515080A (ja) * 2021-04-22 2024-04-04 インベンテージ ラボ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脂質ナノ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22178879A (ja) 2021-05-21 2022-12-02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脂質ナノ粒子
CN114797515B (zh) * 2022-03-18 2023-01-31 成都科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提取物脂质体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75540B1 (ko) 2022-04-26 2022-12-08 주식회사 무진메디 약물이 담지된 지질 나노입자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1090A1 (en) * 2000-08-10 2003-02-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icro chaotic mixer
JP2015502337A (ja) * 2011-10-25 2015-01-22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ブリティッシュ コロンビア 限界サイズ脂質ナノ粒子および関連方法
TW201709926A (zh) * 2015-04-23 2017-03-16 賽諾菲公司 用於舌下投藥之吡喃葡萄糖基脂a及過敏原調配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8338B1 (en) * 2002-05-09 2020-08-2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ssure-driven plug transport and reaction
JP2006167600A (ja) * 2004-12-16 2006-06-29 Nikkiso Co Ltd マイクロミキサー、マイクロミキサーチップおよびマイクロセンサー
MX2011006562A (es) * 2008-12-17 2011-09-27 Oncothyreon Inc Metodo para elaborar liposomas pequeños.
CN101618308B (zh) * 2009-06-09 2011-12-21 宋玉军 用于纳米颗粒制备的微流体反应器及颗粒的可控制备工艺
CN107028886A (zh) * 2009-11-04 2017-08-11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含有核酸的脂质粒子及相关的方法
US9592198B2 (en) * 2013-10-28 2017-03-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icrofluidic liposome synthesis, purification and active drug loading
AU2016222746A1 (en) * 2015-02-24 2017-09-07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ontinuous flow microfluidic system
AU2016385135B2 (en) * 2016-01-06 2022-02-17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ifurcating mixer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and manufacture
CA3059714C (en) 2017-04-13 2023-02-14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Hokkaido University Flow channel structure and lipid particle or micelle formation method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1090A1 (en) * 2000-08-10 2003-02-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icro chaotic mixer
JP2015502337A (ja) * 2011-10-25 2015-01-22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ブリティッシュ コロンビア 限界サイズ脂質ナノ粒子および関連方法
TW201709926A (zh) * 2015-04-23 2017-03-16 賽諾菲公司 用於舌下投藥之吡喃葡萄糖基脂a及過敏原調配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447A (zh) 2019-01-16
CN110520214B (zh) 2023-03-21
WO2018190423A1 (ja) 2018-10-18
JP6942376B2 (ja) 2021-09-29
CA3059714A1 (en) 2018-10-18
EP3610943A4 (en) 2020-12-30
CA3059714C (en) 2023-02-14
CN110520214A (zh) 2019-11-29
JPWO2018190423A1 (ja) 2020-03-05
JP2022008314A (ja) 2022-01-13
EP3610943B1 (en) 2023-05-31
EP3610943A1 (en) 2020-02-19
JP7261504B2 (ja) 2023-04-20
US20210129103A1 (en)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4752B (zh) 流路構造體及使用該流路構造體之脂質粒子至微胞的形成方法
Tomeh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icrofluidic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rug and gene delivery systems
Kimura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iLiNP device: fine tuning the lipid nanoparticle size within 10 nm for drug delivery
Shepherd et al. Scalable mRNA and siRNA lipid nanoparticle production using a parallelized microfluidic device
Xu et al.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Shepherd et al. Microfluidic formulation of nano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Garg et al. Microfluidics: a transformational tool for nano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Zhang et al. Lipid in chips: a brief review of liposomes formation by microfluidics
Kimur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icrofluidic-based post-treatment process for size-controlled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 to siRNA delivery
Hood et al. Microfluidic synthesis of PEG-and folate-conjugated liposomes for one-step formation of targeted stealth nanocarriers
Aghaei et al.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the nanoscale liposome in a double flow-focusing microfluidic device
US8920845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microcapsules
Ali et al. Microfluidics for development of lipid nanoparticles: paving the way for nucleic acids to the clinic
Eş et al. High-throughput conventional and stealth cationic liposome synthesis using a chaotic advection-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 combined with a centrifugal vacuum concentrator
Ilhan-Ayisigi et al. Advances in microfluidic synthesis and coupling with synchrotron SAX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and real-tim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elf-assemblies
Amran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cale loaded liposomes produced by 2D hydrodynamic flow focusing
Zhang et al. Microfluidics for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from fundamentals to industrialization
Vogelaar et al. Use of microfluidics to prepare lipid-based nanocarriers
López et al.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liposom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 periodic disturbance mixer
Yaghmur et al. Intrinsic and Dynamic Heterogeneity of Nonlamellar Ly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Nanodispersions
Eş et al. The diffusion-driven microfluidic process to manufacture lipid-based nanotherapeutics with stealth properties for siRNA delivery
WO2023151567A1 (zh) 波形微结构混合单元及其用途
Sommonte et al. In-House Innovative “Diamond Shaped” 3D Print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Lysozyme-Loaded Liposomes. Pharmaceutics 2022, 14, 2484
US20240216278A1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nanoparticle dispersions
Lim Microfluidics (NanoAssemblr©) as a potential platform for nanocarrier 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