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9492B -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9492B
TWI769492B TW109125027A TW109125027A TWI769492B TW I769492 B TWI769492 B TW I769492B TW 109125027 A TW109125027 A TW 109125027A TW 109125027 A TW109125027 A TW 109125027A TW I769492 B TWI769492 B TW I7694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eld
light
field control
conductive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5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4989A (zh
Inventor
姚柏宏
Original Assignee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5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9492B/zh
Priority to CN202010940309.4A priority patent/CN113970856A/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4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9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949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Abstract

一種光場控制膜片組,包括第一光學膜片以及液晶分子。第一光學膜片包括第一透明基材以及光場控制微結構,第一透明基材具有第一入光側及第一出光側,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第一出光側,各光場控制微結構具有兩側面,兩側面朝向相反方向,兩側面中的一側面上配置有光學層,光學層包括光吸收層、光反射層及/或光擴散層。液晶分子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中。一種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包括光場控制膜片組。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應用於車載顯示系統時有益於提升行車安全性。

Description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場控制及顯示器領域,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現行車用顯示器未來車用顯示器的使用數量與面積將會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提升、電動車的普及、儀表顯示區域的多用途化等因素而大幅提升,顯示內容也將更趨多樣化,亦即對於行車中的駕駛者的干擾性將會是更為嚴重且需要避免。因此,行車狀態中顯示器之顯示角度的控制需求已經愈發重要,達到駕駛者與乘車者能各自觀賞適當之顯示內容卻又無互相干擾性,維持行車安全性的同時,也讓乘車者能於行車中盡情享受顯示裝置所帶來的豐富觀賞內容。
現行之顯示器若要達到調控之功能,需在顯示面板中搭配複雜之背光控制〔例如雙層或不同發光角之發光二極體光條(LED Light bar)〕、雙層液晶玻璃或吸光型光柵膜(不可調控)等來限制面板出光角,達成窄視角或寬視角效果,然無論上述何種技術架構,可達到之視角控制特性皆為單一維度且在該可調控維度下為對稱,此特性於車用環境中有其使用上之限制性,如當顯示器位置靠近前檔玻璃時,雖左右視角可以進行控制(單一維度),但同時間上下視角並無法被有效限制,而容易在擋風玻璃上產 生反射,造成夜間時的駕駛視野干擾。又或是,因視角調控僅能為單一維度的對稱控制,當汽車於行進中開啟顯示器時,正、副駕駛座皆會同時接收到窄視角或寬視角的顯示面板控制效果,副駕駛觀賞顯示內容的同時,正駕駛亦可觀賞到顯示畫面,容易造成駕駛干擾,產生行車危險性。
本「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瞭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此外,在「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內容並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有益於提升行車安全性。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包括第一光學膜片以及液晶分子。第一光學膜片包括第一透明基材以及光場控制微結構,第一透明基材具有第一入光側及第一出光側,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第一出光側,各光場控制微結構具有兩側面,兩側面朝向相反方向,兩側面中的一側面上配置有光學層,光學層選自於光吸收層、光反射層、光擴散層及其組合。液晶分子配置於各光場控制微結構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場控制微結構以線性方式分佈於第一出光側上,線性方式包括直線或曲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場控制微結構以二維陣列方式分佈在第一出光側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在與第一透明基材相交的側橫截面上,各光場控制微結構呈現三角形、梯形、矩形或扇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各光場控制微結構呈三角錐、四角錐、立方梯形、立方矩形、圓錐形或圓柱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光學膜片更包括第一透明導電層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第一透明導電層配置於第一出光側上,且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與第一透明導電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場控制膜片組更包括第二光學膜片,第二光學膜片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遠離第一出光側之一側,第二光學膜片為固定霧度型光擴散片,固定霧度型光擴散片具有固定霧度,固定霧度為1%至99%。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場控制膜片組更包括第二光學膜片,第二光學膜片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遠離第一出光側之一側,液晶分子包括第一液晶分子以及第二液晶分子,第一液晶分子配置於各光場控制微結構中,第二液晶分子配置於第二光學膜片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光學膜片更包括第一透明導電層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第一透明導電層配置於第一出光側上,且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第二光學膜片配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遠離光場控制微結構之一側,第二光學膜片更包括透明母板、第三透明導電層以及第四透明導電層,第三透明導電層及第四透明導電層分別配置於透明母板的相反兩側面上,且第三透明導電層位於透明母板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液晶分子與第二光學膜片構成可調整霧度型光擴散片,可調整霧度型光擴散片具有變動霧度,變動霧度介於1%至99%。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模組以及上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光場控制膜片配置於顯示模組之一側。
在本發明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中,藉由配置光學層於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兩側面中的一側面上以及配置液晶分子於光場控制微結構中,可以達到控制至少一維度下的不對稱光場範圍的效果,從而避免如因擋風玻璃反射所衍生的夜間駕駛視野干擾、因正副駕駛可同時觀賞顯示裝置的顯示內容所衍生的正駕駛的駕駛分心等危及行車安全性的因素,進而提升行車安全性。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100M、100N:光場控制膜片組
110、110D、110G、110N:第一光學膜片
111:第一透明基材
112、112A、112B、112C、112D、112E、112F、112G、112H、112I、112J、112K、112L、112M、112N:光場控制微結構
113、113E、113F、113G:光學層
114:第一透明導電層
115、115M:第二透明導電層
116、116M、116N:第二透明基材
120、120N:液晶分子
121N:第一液晶分子
122N:第二液晶分子
130M、130N:第二光學膜片
131N:透明母板
132N:第三透明導電層
133N:第四透明導電層
200、300:顯示裝置
210、310:顯示模組
220:光源模組
B1:第一光線
B2:第二光線
LI1:第一入光側
LI2、LI2M:第二入光側
LO1、LO1G、LO1M:第一出光側
LO2、LO2M、LO2N:第二出光側
S1、S2、S1E、S2E、S1F、S2F、S1G、S2G、S1H、S2H、S1I、S2I、S1J、S2J、S1K、S2K、S1L、S2L:側面
S1G1、S1G2、S1H1、S1H2、S1I1、S1I2、S1J1、S1J2:次側面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第一光學膜片的外觀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二透明導電層及第二透明基材;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圖4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4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4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場控制膜片組於一驅動電壓狀態之光線行進示意圖,其中液晶分子呈第一光學態;圖5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場控制膜片組於另一驅動電壓狀態之光線行進示意圖,其中液晶分子呈第二光學態;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第一光學膜片的外觀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二透明導電層及第二透明基材;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第一光學膜片的外觀示意圖,其中省略第一透明導電層、第二透明導電層及第二透明基材;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圖1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外觀示意圖;圖11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外觀示意圖;圖11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外觀示意圖;圖11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外觀示意圖;圖11E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外觀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剖面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剖面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5A為圖14中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一使用示意圖;圖15B為圖14中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另一使用示意圖;以及圖1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第一光學膜片的外觀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3,本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包括第一光學膜片110以及數個液晶分子120。第一光學膜片110包括第一透明基材111以及數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第一透明基材111具有第一入光側LI1及第一出光側LO1,光場控制微結構112配置於第一出光側LO1。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具有朝向相反方向的兩側面S1、S2,其中一側面S1上配置有光學層113。此外,上述的第一透明基材111以及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可以由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之透光高分子材料製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續上述說明,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可呈長條狀;在本實施例中,長條狀例如是直條狀,且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在第一出光側LO1上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在與第一透明基材111相交的橫截面上,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呈現三角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圖4A至4C為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4A至4C,在其他實施例中,在與第一透明基材相交的橫截面上,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A、112B、112C也可以呈現如梯形(圖4A)、矩形(圖4B)或扇形(圓心角介於0°至180°,圖4C)。
接續上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層113例如是光吸收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考圖3,光線進入光場控制微結構112並到達光場控 制微結構112的相對兩側面S1、S2。為方便說明,以下將光場控制微結構112的兩側面S1、S2稱為第一側面S1及第二側面S2,光學層113配置於第一側面S1上,到達第一側面S1的光線稱為第一光線B1,到達第二側面S2的光線稱為第二光線B2。第一光線B1到達第一側面S1後被光學層113所吸收,而無法通過第一側面S1,第二光線B2到達第二側面S2後可穿透第二側面S2而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也就是說,藉由光學層113的設置使第一側面S1及第二側面S2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後呈現出不對稱光場,以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呈長條狀且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故本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可以達到單一維度下的不對稱視角控制。
接續上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分子120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112中。液晶分子120例如為膽固醇液晶或高分子散佈型液晶。此外,第一光學膜片110還包括第一透明導電層114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15,第一透明導電層114配置於第一出光側LO1上,且光場控制微結構12配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115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14之間。液晶分子120具有第一光學態以及第二光學態。當提供驅動電壓至第一透明導電層114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15時,第一透明導電層114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15之間形成一電場,電場使液晶分子120從第一光學態切換至第二光學態。圖5A及圖5B分別是本發明一實施例光場控制膜片組於不同驅動電壓狀態之光線行進示意圖。請參考圖5A,當第一透明導電層114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15未通電時,因液晶分子120呈無定向排列之第一光學態,呈現折射率分佈不等向狀態,光線通過時會產生散射現象,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後的不對稱光場範圍擴大;請參考圖5B,當第一透明導電層114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15通電時,液晶分子120呈定向排列之第二光學態,呈現折射率分佈等向狀態,光線通 過時無產生散射現象,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後的不對稱光場範圍維持不變。
接續上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光場控制膜片組100還可包括第二透明基材116,第二透明基材116具有第二入光側LI2以及第二出光側LO2,光場控制微結構112配置於第二入光側LI2與第一出光側LO1之間,第二透明導電層115配置於第二透明基材116與光場控制微結構112之間且位於第二入光側LI2上。光線通過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後,可進一步通過第二透明導電層115並由第二入光側LI2進入第二透明基材116;光線進入第二透明基材116後,可再由第二出光側LO2離開第二透明基材116。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第一光學膜片的外觀示意圖。請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膜片110D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D呈彎曲條狀。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層113E例如是光反射層。第一光線B1到達第一側面S1E後被光學層113E所反射,被反射的第一光線B1朝第二側面S2E前進,並且與第二光線B2一同穿透第二側面S2E而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E;也就是說,藉由光學層113E(光反射層)的設置使第一側面S1E及第二側面S2E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後呈現出不對稱光場,以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
圖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請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層113F例如是光擴散層。第一光線B1到達第一側面S1F後以散射的方式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F,第二光線B2則是穿透第二側面S2F而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F。藉由光擴散層的設置使第一側 面S1F及第二側面S2F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後呈現出不對稱光場,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
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第一光學膜片的上視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光線路徑示意圖。請參考圖9及10,在本實施例中,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呈塊狀並且以陣列方式分佈於第一出光側LO1G。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在三維空間中呈三角錐形,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的第一側面S1G由兩個相鄰接的次側面S1G1、S1G2構成,次側面S1G1、S1G2可稱為第一次側面S1G1及第二次側面S1G2,即第一側面S1G包括第一次側面S1G1及第二次側面S1G2,光學層113G配置於第一次側面S1G1及第二次側面S1G2上。呈三角錐形的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的三個側面即為第一次側面S1G1、第二次側面S1G2及第二側面S2G,據此,呈三角錐形的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的三個側面中的兩個側面上配置有光學層113G。此外,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中的光學層113G可以是光吸收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層113G也可以是光反射層或光擴散層。
接續上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線B1到達第一側面S1G的第一次側面S1G1及第二次側面S1G2後被光學層113所吸收,而無法通過第一側面S1G的第一次側面S1G1及第二次側面S1G2,第二光線B2到達第二側面S2G後可穿透第二側面S2G而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也就是說,藉由光學層113的設置使第一側面S1G及第二側面S2G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G後呈現出不對稱光場,以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是以陣列方式分佈於第一出光側LO1G,故本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可以達到兩個以上維度下的不對稱視角控制。
接續上述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層113G可僅配置於第一側面S1G的第一次側面S1G1或第一側面S1G的第二次側面S1G2上,也就是說,呈三角錐形的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的三個側面中僅有一個側面上配置有光學層113G。舉例而言,光學層113G僅配置於第一側面S1G的第一次側面S1G1:第一光線B1到達第一側面S1G的第一次側面S1G1後被光學層113G所吸收,而無法通過第一側面S1G的第一次側面S1G1,第一光線B1到達第一側面S1G的第二次側面S1G2後可穿透第一側面S1G的第二次側面S1G2而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第二光線B2到達第二側面S2G後可穿透第二側面S2G而離開光場控制微結構112G。此種配置方式亦可達成不對稱視角控制之效果。
圖11A至11E為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外觀示意圖。請參考圖11A至11E,在其他實施例中,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112K、112L在三維空間中也可以呈現如四角錐形(圖11A)、立方梯形(圖11B)、立方矩形(圖11C)、圓錐形(圖11D)或圓柱形(圖11E)。
接續上述說明,請參考圖11A至11C,在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在三維空間中呈四角錐形、立方梯形及立方矩形的實施例中,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的第一側面S1H、S1I、S1J由相鄰接的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及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構成,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的第二側面S2H、S2I、S2J由相鄰接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構成,即第一側面S1H、S1I、S1J包括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及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第二側面S2H、S2I、S2J包括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呈四角錐形、立方梯形及立方矩形的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的四個側面即為第一次側面S1H1、S1I1、 S1J1、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光學層(圖未示)可配置於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及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上。第一光線到達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及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後被光學層所吸收,而無法通過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及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第二光線到達第二側面S2H、S2I、S2J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後可穿透第二側面S2H、S2I、S2J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如此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之效果。
接續上述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在三維空間中呈四角錐形、立方梯形或立方矩形的情況下,光學層也可以僅配置於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上。到達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的第一光線被光學層所吸收而無法通過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到達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的第一光線穿透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第二光線到達第二側面S2H、S2I、S2J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後可穿透第二側面S2H、S2I、S2J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與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如此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之效果。在又一些實施例中,在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H、112I、112J在三維空間中呈四角錐形、立方梯形或立方矩形的情況下,光學層也可以僅配置於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上。到達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的第一光線被光學層所吸收而無法通過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二次側面S1H2、S1I2、S1J2,到達第一側面S1H、S1I、S1J的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的第一光線 穿透第一次側面S1H1、S1I1、S1J1,第二光線到達第二側面S2H、S2I、S2J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及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後可穿透第二側面S2H、S2I、S2J的第三次側面S2H1、S2I1、S2J1與第四次側面S2H2、S2I2、S2J2,如此達到不對稱視角控制之效果。
接續上述說明,請參考圖11D及11E,在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K、112L在三維空間中呈圓錐形及圓柱形的實施例中,各光場控制微結構112K、112L的第一側面S1K、S1L及第二側面S2K、S2L構成圓錐形及圓柱形的弧形側面。
圖1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2,本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M與圖1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M還包括第二光學膜片130M,第二光學膜片130M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112M遠離第一出光側LO1M之一側,且第二透明導電層115M以及第二透明基材116M位於第二光學膜片130M與光場控制微結構112M之間;進一步來說,第二光學膜片130M配置於第二透明基材116M的第二出光側LO2M,而第二透明導電層115M配置於第二透明基材116M的第二入光側LI2M上。第二光學膜片130M例如為固定霧度型光擴散片,即第二光學膜片130M的霧度值為特定值。第二光學膜片130M的霧度值可為1%至99%,例如:1%、2%、10%、25%、50%、75%、90%、95%或99%。光線由第二出光側LO2M離開第二透明基材116M後,可進一步通過第二光學膜片130M。藉由第二光學膜片130M,可進一步調整不對稱光場的範圍。然而,若光場表現符合需求,在液晶分子120僅配置於第一光學膜片110的光學控制微結構112中的實施例中,例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不必額外設置如圖12所示的實施例中的第二光學膜片130M。
圖1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3,本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N與圖12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M不同之處在於:液晶分子120N同時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112N與第二光學膜片130N中,以調控不對稱光場範圍。進一步來說,液晶分子120N包括第一液晶分子121N以及第二液晶分子122N,第一液晶分子121N配置於光場控制微結構112N中,第二液晶分子122N配置於第二光學膜片130N中。第二光學膜片130N包括透明母板131N、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以及第四透明導電層133N,透明母板131N配置於第二透明基材116N的第二出光側LO2N,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及第四透明導電層133N分別配置於透明母板131N的相反兩側面上,且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位於透明母板131N與第二透明基材116N的第二出光側LO2N之間,第二液晶分子122N配置於透明母板131N中。當提供驅動電壓至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與第四透明導電層133N時,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與第四透明導電層133N之間形成電場,電場使第二液晶分子122N從第一光學態切換至第二光學態。當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以及第四透明導電層133N未通電時,因第二液晶分子122N呈無定向排列之第一光學態,呈現折射率分佈不等向狀態,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N的光線在通過第二光學膜片130N時會產生散射現象,使得光線通過第二光學膜片130N後所形成的不對稱光場範圍進一步擴大(相較於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N後所形成的不對稱光場範圍)。當第三透明導電層132N以及第四透明導電層133N通電時,第二液晶分子122N呈定向排列之第二光學態,呈現折射率分佈等向狀態,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N的光線在通過第二光學膜片130N時無產生散射現象,使得光線通過第二光學膜片130N後所形成的不對稱光場範圍維持不變(相較於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N後所形成的不對稱光場範圍)。
接續上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分子120N的第二液晶分子122N配置於第二光學膜片130N中構成光擴散片,進一步來說,第二液晶分子122N藉由電場的變化可於第一光學態與第二光學態之間變化,使得光擴散片的霧度值在一範圍內變動,並非特定值,也就是說,光擴散片具有變動霧度。據此,第二液晶分子122N配置於第二光學膜片130N所構成的光擴散片為可調整霧度型光擴散片。在本實施例中,可調整霧度型光擴散片的變動霧度介於1%至99%,例如:2%至50%、2%至75%、2%至95%、25%至50%、25%至75%、25%至95%、50%至75%、50%至95%或75%至95%。據此,本實施例藉由將第二液晶分子122N配置於第二光學膜片130N,以進一步調整不對稱光場的範圍。
圖1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5A及15B為圖14中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使用示意圖。請參考圖1、14、15A及15B,本實施例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200包括顯示模組210以及光場控制膜片組100。光場控制膜片組100配置於顯示模組21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顯示模組210為液晶顯示模組,且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包括還包括光源模組220,光場控制膜片組100配置於顯示模組210與光源模組220之間,且光源模組220位於光場控制膜片組100的第一光學膜片110的第一入光側LI1。光源模組220例如包括燈泡或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220提供的光線可由第一入光側LI1進入第一光學膜片110,並且藉由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及光學層113的作用呈現出不對稱光場的效果。同時,藉由光場控制膜片組100的液晶分子120的作用達到調整不對稱光場的範圍的效果。如圖15A及5B所示,當第一透明導電層114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15通電時,液晶分子120呈定向排列之第二光學態,呈現折射率分佈等向狀態,光線通過時無產生散射現象,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後的不對稱光場範圍維持第一角 度α,第一角度α例如是80°。如圖15B及5A所示,當第一透明導電層114以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15未通電時,因液晶分子120呈無定向排列之第一光學態,呈現折射率分佈不等向狀態,光線通過時會產生散射現象,使得光線通過第一光學膜片110後的不對稱光場範圍改變為第二角度β,第二角度β例如是150°。雖然圖14、15A及15B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是以圖1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作為例示,但圖14、15A及15B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也可以替換為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M、100N。
圖1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16,本實施例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300包括顯示模組310以及光場控制膜片組100。光場控制膜片組100配置於顯示模組31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顯示模組310為自發光顯示模組,自發光顯示模組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模組310位於光場控制膜片組100的第一光學膜片110的第一入光側LI1。顯示模組310提供的光線可由第一入光側LI1進入第一光學膜片110,並且藉由光場控制微結構112及光學層113的作用呈現出不對稱光場的效果。同時,藉由光場控制膜片組100的液晶分子120的作用達到調整不對稱光場的範圍的效果。雖然圖16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是以圖1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作為例示,但圖16的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也可以替換為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100M、100N。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可應用於車載顯示系統。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中,藉由配置光學層於光場控制微結構的兩側面中的一側面上以及配置液晶分子於光場控制微結構中,可以達到控制至少一維度下的不對稱光場範圍的效果,從而避免如因擋風玻璃反射所衍生的夜間駕駛視野 干擾、因正副駕駛可同時觀賞顯示裝置的顯示內容所衍生的正駕駛的駕駛分心等危及行車安全性的因素,進而提升行車安全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0:光場控制膜片組
110:第一光學膜片
111:第一透明基材
112:光場控制微結構
113:光學層
114:第一透明導電層
115:第二透明導電層
116:第二透明基材
120:液晶分子
LI1:第一入光側
LI2:第二入光側
LO1:第一出光側
LO2:第二出光側
S1、S2:側面

Claims (11)

  1. 一種光場控制膜片組,包括一第一光學膜片以及數個液晶分子,其中:該第一光學膜片,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材以及一數個光場控制微結構,該第一透明基材具有一第一入光側及一第一出光側,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該第一出光側,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由透光高分子材料製成,各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具有兩側面,該兩側面朝向相反方向,該兩側面中的一側面上配置有一光學層,該光學層選自於光吸收層、光反射層、光擴散層及其組合;以及該些液晶分子,配置於各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中,其中該些液晶分子與該光學層之間以各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的一部分隔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以一線性方式分佈於該第一出光側上,該線性方式包括直線或曲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以一二維陣列方式分佈在該第一出光側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在與該第一透明基材相交的一側橫截面上,各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呈現三角形、梯形、矩形或扇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各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呈三角錐、四角錐、立方梯形、立方矩形、圓錐形或圓柱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第一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以及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一出光側上,且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光場控制膜片組更包括一第二光學膜片,該第二光學膜片配置於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遠離第一出光側之一側,該第二光學膜片為一固定霧度型光擴散片,該固定霧度型光擴散片具有一固定霧度,該固定霧度為1%至99%。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光場控制膜片組更包括一第二光學膜片,該第二光學膜片配置於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遠離第一出光側之一側,該些液晶分子包括數個第一液晶分子以及數個第二液晶分子,該些第一液晶分子配置於各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中,該些第二液晶分子配置於該第二光學膜片中。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第一光學膜片更包括一第一透明導電層以及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一出光側上,且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配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該第二光學膜片配置於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遠離該些光場控制微結構之一側,該第二光學膜片更包括一透明母板、一第三透明導電層以及一第四透明導電層,該第三透明導電層及該第四透明導電層分別配置於該透明母板的相反兩側面上,且該第三透明導電層位於該透明母板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其中,該些第二液晶分子與該第二光學膜片構成一可調整霧度型光擴散片,該可調整霧度型光擴散片具有一變動霧度,該變動霧度介於1%至99%。
  11. 一種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模組以及一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場控制膜片組,該光場控制膜片配置於該顯示模組之一側。
TW109125027A 2020-07-24 2020-07-24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TWI769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5027A TWI769492B (zh) 2020-07-24 2020-07-24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CN202010940309.4A CN113970856A (zh) 2020-07-24 2020-09-09 光场控制膜片组及视角可变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5027A TWI769492B (zh) 2020-07-24 2020-07-24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4989A TW202204989A (zh) 2022-02-01
TWI769492B true TWI769492B (zh) 2022-07-01

Family

ID=79586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5027A TWI769492B (zh) 2020-07-24 2020-07-24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0856A (zh)
TW (1) TWI769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6111B2 (en) * 2022-06-27 2024-04-23 Wicue Usa Inc. Microstructured liquid crystal film for automotive glas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7829A (en) * 1995-11-14 1999-03-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s
TW201319659A (zh) * 2011-09-30 2013-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電子式可切換隱私膜及具有該膜的顯示裝置
TW202024758A (zh) * 2018-12-22 2020-07-01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視角控制膜片與採用其之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91760B1 (ko) * 2005-10-29 2012-10-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협시야각모드 전환이 가능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8233824A (ja) * 2007-03-23 2008-10-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視野角制御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5974663B (zh) * 2016-06-17 2023-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KR102458599B1 (ko) * 2017-12-12 2022-10-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181740A (zh) * 2018-01-02 2018-06-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7829A (en) * 1995-11-14 1999-03-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s
TW201319659A (zh) * 2011-09-30 2013-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電子式可切換隱私膜及具有該膜的顯示裝置
TW202024758A (zh) * 2018-12-22 2020-07-01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視角控制膜片與採用其之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0856A (zh) 2022-01-25
TW202204989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4137B2 (en) Glare management of reflective and thermoreflective surfaces
CN213600991U (zh) 一种抬头显示***及机动车
US6437921B1 (e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prismatically interleaved reflective film display screen
US7824091B2 (en) Backlight arrangement
US20100014313A1 (en) Display
KR20180070711A (ko) 전면발광 반-역반사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I691768B (zh) 視角控制膜片與採用其之顯示裝置
WO2021009943A1 (ja) 光学構造体、光学構造体付き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TWI769492B (zh) 光場控制膜片組及視角可變的顯示裝置
US20220171249A1 (en) Optical element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screen comprising such an optical element
CN107479219A (zh) 平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10112406A (ko) 고콘트라스트를 갖는 전방 프로젝션 스크린
CN11117601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23545246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62202A (zh) 面光源装置、光学部件及显示装置
TWI764775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1856807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光学膜
US1169327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690190B2 (ja) 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243169U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CN21586745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295884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1113866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986218B2 (ja) 表示装置
JP2017069106A (ja) 面光源装置、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