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633B - 仿真虛擬教室 - Google Patents

仿真虛擬教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633B
TWI767633B TW110111057A TW110111057A TWI767633B TW I767633 B TWI767633 B TW I767633B TW 110111057 A TW110111057 A TW 110111057A TW 110111057 A TW110111057 A TW 110111057A TW I767633 B TWI767633 B TW I7676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virtual
data
environment
pers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1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8360A (zh
Inventor
賴金輪
李長鴻
翁奕凡
陳鈺翔
李俊彥
Original Assignee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0111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763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6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8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836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仿真虛擬教室。仿真虛擬教室包含一伺服裝置及兩個穿戴裝置。每個穿戴裝置具有一基礎感測模組、電性耦接基礎感測模組的一資料儲存模組、電性耦接資料儲存模組的一通訊模組、電性耦接通訊模組與資料儲存模組的一運算模組、及電性耦接運算模組的一操作模組與一虛擬實境模組。通訊模組能發送資料至伺服裝置。運算模組能模擬一虛擬教室,並且進一步地於虛擬教室模擬多個操作物及虛擬人員。操作模組能命令操作物執行觸發事件。虛擬實境模組能呈現虛擬教室內的事件。據此,實現遠端擬真教學。

Description

仿真虛擬教室
本發明涉及一種虛擬教室,尤其涉及一種仿真虛擬教室。
目前礙於地理區隔、或是傳染疾病等特殊考量,因此傳統的實體授課逐漸被調整為線上授課。其中,現有線上授課方式為:老師利用電腦廣播其操作畫面(或黑板畫面)並配合語音講解,使遠端的學生利用其個人電腦觀看並利用線上文字或語音進行回應。
然而,儘管現有的線上授課能具有避免接觸、不受距離限制、空間更為彈性等優點,但仍有許多實體授課的元素無法被滿足。舉例來說:(一)師生缺乏即時性的互動,導致無法依據學習情形即時調整教學進度;(二)不易掌握學生於操作電腦前的狀況;(三)缺乏良好的臨場感與交互作用,無法藉由身歷其境的體驗與群體的動力,達成較優的學習效果。也就是說,如何改善上述缺點為現有線上授課的重要課題。
於是,本發明人認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科學原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發明。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仿真虛擬教室,能有效地改善現有線上授課所可能產生的缺陷。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仿真虛擬教室,其包括:一伺服裝置,包含:一資料庫模組,包含一教室環境資料及多個操作物資料;及一伺服通訊模組,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庫模組,所述伺服通訊模組能利用網路通訊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內的資料;以及兩個穿戴裝置,能各別用以供一人員穿戴,每個所述穿戴裝置能網路連接所述伺服裝置且包含:一基礎感測模組,能獲取所述人員的姿態及聲音以產生一人員資料;一資料儲存模組,電性耦接所述基礎感測模組,所述資料儲存模組包含一初始環境資料;一通訊模組,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所述通訊模組能通過網路通訊接收一邀請辨識參數後,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內的資料;其中,所述通訊模組能發送所述人員資料至所述資料庫模組,從而供所述伺服通訊模組進行發送;一運算模組,電性耦接所述通訊模組及所述資料儲存模組,所述運算模組能利用所述初始環境資料模擬一初始虛擬環境,並且進一步地利用所述人員資料於所述初始虛擬環境產生一虛擬人員;所述運算模組能利用所述教室環境資料模擬一虛擬教室,並且進一步地利用多個所述操作物資料及所述人員資料於所述虛擬教室模擬多個虛擬操作物及所述虛擬人員;其中,當所述通訊模組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時,所述運算模組由模擬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切換至模擬所述虛擬教室,並且於所述虛擬教室模擬所述虛擬人員;一操作模組,電性連接所述運算模組,所述操作模組能感測所述人員的手部位置以產生一手部姿態資料,所述運算模組能利用所述手部姿態資料於所述虛擬教室模擬任一個所述虛擬操作物執行一觸發事件;及一虛擬實境模組,電性耦接所述運算模組,所述虛擬實境模組能呈現所述虛擬教室或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內的所述虛擬人員及所述觸發事件。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仿真虛擬教室,能通過“兩個所述穿戴裝置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後,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內的資料,使所述運算模組模擬所述虛擬教室、所述虛擬人員、多個所述操作物”及“所述虛擬實境模組能呈現所述虛擬教室或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內的所述虛擬人員及所述觸發事件”的設計,使所述人員能不受限於地理環境的限制,直接通過沉浸式影音呈現所述虛擬教室內的所述虛擬人員的行為與聲音、以及多個所述操作物受命令所產生的所述觸發事件,從而增加所述人員於學習上的臨場感。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仿真虛擬教室”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仿真虛擬教室100,所述仿真虛擬教室100包含一伺服裝置1及兩個穿戴裝置(即圖1中的第一穿戴裝置2A及第二穿戴裝置2B)。所述仿真虛擬教室100能利用所述伺服裝置1作為資料的中繼站,並且將資料通過網路通訊技術(例如:無線網路)進一步地接收與傳輸至兩個所述穿戴裝置,使兩個所述穿戴裝置能即時地取得相同的資料而建構同步的虛擬實境畫面,從而實現虛擬實境教學的效果。需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所提及之“模擬”、“建構”等用語為應用具備資料運算或計算的裝置經資料處理所產生。接著以下將介紹所述仿真虛擬教室100的各元件及其連接關係。
配合圖1所示,所述伺服裝置1包含一資料庫模組11及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庫模組11的一伺服通訊模組12。其中,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為具備網路通訊的接收與發送的裝置,前述網路通訊技術於本實施例中是以無線網路作為例子,並且能為所述資料庫模組11實現推播技術(server push)。所述資料庫模組11於本實施例中則是由一儲存單元111及一處理單元112所組成,並且於實務上,所述儲存單元111可以是傳統硬碟(HDD)或固態硬碟(SSD)等儲存裝置,並且所述儲存單元111預先儲存一教室環境資料及各具有一事件參數的多個操作物資料,所述處理單元112則能用來管理所述儲存單元111的資料分配、基礎運算、命令控制等。
需說明的是,所述資料庫模組11是可以依據實際需求利用電子裝置(例如:電腦、或手機)被增加或調整教室環境資料及操作物資料。當然,每個所述操作物資料的所述事件參數也可以通過前述電子裝置被調整及增加。
配合圖2及圖3所示,兩個所述穿戴裝置能各別用以供一人員穿戴。於實際使用上,其中一個所述穿戴裝置被穿戴的所述人員為講師(或老師),而另一個所述穿戴裝置被穿戴的所述人員為學員(或學生)。也就是說,所述仿真虛擬教室100的穿戴裝置數量可以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但數量至少為兩個。
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以兩個所述穿戴裝置進行說明,並且用來供所述講師穿戴的所述穿戴裝置進一步地定義為一第一穿戴裝置2A,用來供所述學員穿戴的所述穿戴裝置2則進一步地定義為一第二穿戴裝置2B。其中,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及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的各元件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先以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為例,介紹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及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都具有的元件及其連接關係,接著在後續介紹兩者不同的元件。
配合圖1及圖2所示,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包含一基礎感測模組21、電性耦接所述基礎感測模組21的一資料儲存模組22、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的一通訊模組23、電性耦接所述通訊模組23與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的一運算模組24、及電性耦接所述運算模組24的一操作模組25與一虛擬實境模組26。
所述基礎感測模組21能獲取所述人員(以下將以所述講師進行敘述)的姿態及聲音以產生一人員資料。進一步地說,所述基礎感測模組21是由多種感測器所組成,從而獲取多種不同參數以合併成所述人員資料,並且用來供所述運算模組24後續模擬(或建構)虛擬實境之用。
詳細地說,所述基礎感測模組21於本實施例中包含一三軸姿態感測單元211、及一臉部掃描單元212。其中,所述三軸姿態感測單元211於實務上可以採用三軸陀螺儀(Gyroscope)、或三軸加速度計(Three-axis accelerometer)以取得所述講師的一姿態參數,所述姿態參數理想上必須具有所述講師的頭部、手部、及腳部的動態資訊。所述臉部掃描單元212於實務上可以採用紅外線點陣攝影裝置(例如:True-Depth Camera),並且能即時掃描所述講師的五官並產生一五官參數,意即所述五官參數為所述講師的眼、鼻、及嘴等動態變化資訊。換句話說,所述人員資料包含所述五官參數及所述姿態參數,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舉例來說,本發明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三軸姿態感測單元211也可以更換為一動態影像識別單元,所述動態影像識別單元能利用所述講師的影像變化取得所述姿態參數;又或者,所述基礎感測模組21增加其他感測器,從而提升所述人員資料所包含的參數種類。
另外,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能用來儲存任何數據資料。具體來說,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能於不具備網路通訊的情況下進行資料的儲存,其中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內儲存的資料包含一初始環境資料,所述初始環境資料為用來供所述運算模組24模擬(或建構)一初始虛擬環境T5之用,其中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可以理解為用來的等待網路通訊連接時的等待虛擬空間。
於實務上,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內的所述初始環境資料可以是預先設定,又或者是由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的一環境掃描模組27取得所述講師所在之現實環境所產生,其中所述環境掃描模組27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舉例來說,若當所述初始環境資料為預先設定時,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可以是一白色虛擬空間(如圖4所示)且具有虛擬操作物(之後介紹);反之,若當所述初始環境資料為所述環境掃描模組27所產生時,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則為模擬所述講師現實所在的環境場景。需說明的是,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能使所述講師(及所述人員)提前適應虛擬環境的視覺感受及操作體驗,也能用來讓所述講師選擇欲上傳(即擴增)的操作物資料(之後將詳敘)。
所述通訊模組23為提供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具備網路通訊的主要構件,並且所述通訊模組23能與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進行雙向的接收與發送。據此,所述通訊模組23能發送所述人員資料至所述資料庫模組11,從而供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發送至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通訊模組23是必須經過授權或邀請才能傳送所述人員資料至所述資料庫模組11內,從而進行後續的推播技術。具體來說,當所述通訊模組23通過網路通訊接收一邀請辨識參數後,所述通訊模組23才能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11內的資料。因此,假設所述通訊模組23未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時,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的所述運算模組24僅能由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內取得資料進行模擬。
所述運算模組24於本實施例中採用影像處理晶片(例如:Cupola360),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所述運算模組24能利用所述初始環境資料模擬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並且進一步地利用所述人員資料於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內產生一虛擬人員(以下將以虛擬講師T3及虛擬學員T4敘述);又或者是,所述運算模組24能利用所述教室環境資料模擬一虛擬教室T1(如圖5所示),並且進一步地利用多個所述操作物資料及所述人員資料於所述虛擬教室T1模擬多個虛擬操作物T2及所述虛擬講師T3(或虛擬學生T4)。
需注意的是,當所述通訊模組23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時,所述運算模組24由模擬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切換至模擬所述虛擬教室T1,並且於所述虛擬教室T1模擬所述虛擬講師T3。也就是說,所述運算模組於取得所述教室環境資料時,會停止模擬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並且將所述人員資料合併至所述教室環境資料一併進行模擬。
所述操作模組25於本實施例中為姿態感測器手套,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所述操作模組25能感測所述講師的手部位置以產生一手部姿態資料(例如:手指的座標變化),所述運算模組24能利用所述手部姿態資料於所述虛擬教室T1模擬任一個所述虛擬操作物T2執行一觸發事件。其中,所述觸發事件為所述運算模組利用所述事件參數所模擬產生。
舉例來說,配合圖5所示,其中兩個所述虛擬操作物T2為一虛擬粉筆T21及一虛擬黑板T22,所述講師能於現實中以“拿起粉筆並進行書寫黑板”的連續姿態讓所述操作模組25取得特定的所述手部姿態資料,從而讓所述虛擬教室T1中的所述虛擬講師T3拿起所述虛擬粉筆T21並且於所述虛擬黑板T22前產生為書寫聲音的觸發事件,而所述虛擬黑板T22則產生書寫線條的觸發事件。
所述虛擬實境模組26於本實施中為虛擬實境眼鏡(Virtual reality glasses),並且具備音訊播放之功能,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所述虛擬實境模組26能呈現所述虛擬教室T1或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內的所述虛擬講師T3及所述觸發事件。
於優選情況下,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可以包含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的一掃描建模模組28,所述掃描建模模組28能掃秒物體以產生具有一事件參數的一擴充物品資料,所述擴充物品資料能儲存於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內、並且被所述運算模組24利用而於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產生一擴充操作物(亦可視為被擴充的所述虛擬操作物T2)。也就是說,所述講師(或所述學員)能利用所述掃描建模模組28來擴增於所述虛擬教室T1內的虛擬物件(意即虛擬操作物)。當然,本發明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擴充物品資料也可以是利用其他方式,例如:3D繪圖方式建立,或是從開放式3D物件資料庫中藉由網際網路匯入。這些擴增的所述虛擬物件上所需的人與物互動功能,則由所述虛擬物件的創建者即時設定。例如:擴增一虛擬手機,並且設定所述虛擬手機上的一虛擬按鈕可被觸碰以啟動所述虛擬手機的螢幕而顯示一多媒體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當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的所述通訊模組23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時,所述通訊模組23能利用網路通訊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發送所述擴充物品資料至所述資料庫模組11內儲存,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能發送所述擴充物品資料至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的所述資料儲存模組22儲存。據此,當所述講師(或所述學員)所擴增的虛擬物件能於授權進入所述虛擬教室T1時,被同步儲存至所述資料庫模組11內以利於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後續推播與同步每個所述穿戴裝置2的畫面之用。一般而言,所述講師選擇是否將所述擴充物品資料上傳至所述資料庫模組11內儲存的動作會於所述初始虛擬環境T5中進行選擇。
以上為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及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都有的各元件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接下來,將繼續介紹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與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的不同的各元件及其連接關係之處。
配合圖2所示,一般而言,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預設為由管理者(即講師)所進行配戴,因此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更進一步地包含電性耦接所述通訊模組23的一資料管理模組29,所述資料管理模組29能通過所述通訊模組23發送一篩選命令至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從而控制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由所述資料庫模組11發送的全部或特定的資料。
舉例來說,假設多個所述操作物資料的總數量為三個,並且各別對應的所述虛擬操作物T2為一顯微鏡、一扳手、及一焊槍。當所述講師欲授課的內容為“工廠操作”時,所述講師能利用所述資料管理模組29選擇所述資料庫模組11內對應顯微鏡的所述操作物資料無法被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所發送。也就是說,於所述虛擬教室T1中,僅具有對應扳手的所述虛擬操作物T2及對應焊槍的所述虛擬操作物T2。據此,所述資料管理模組29能有效簡化所述虛擬教室T1中所存在的虛擬操作物之數量,從而提升所述學員的專注度及降低所述運算模組24的運算負擔。
同樣地,所述講師也能利用所述資料管理模組29選擇性地設定所述虛擬操作物T2是否讓特定人員(也就配戴穿戴裝置的人員)於所述虛擬教室T1內可否看見以外,所述虛擬操作物T2的所述觸發事件之內容(例如:縮放、位移旋轉、特效、內容等),亦可被彈性調控,以增加彈性。
舉一個例子來說,配合圖6所示,假設於所述虛擬教室T1進行期中考時,所述講師能利用所述資料管理模組29設定所述虛擬考卷T2之內容的顯示時間,使所述虛擬考卷T2於特定時間才顯示內容。當然,所述管理資料模組29也能實現於所述虛擬教室T1內的任一個虛擬學員T4與其他虛擬學員T4之間的資料傳輸,例如:影像、聲音、或資料等。
也就是說,所述講師(即所述虛擬教室T1的管理者)能通過所述資料管理模組29設定每位人員與所述虛擬操作物T2之間的雙向或多向互動的權限,使得人員與虛擬操作物、人員與人員、虛擬操作物與虛擬操作物之間的互動能夠有效控管。
配合圖3所示,於傳染疾病盛行的特殊情況下,所述講師瞭解所述學員於授課時的生理狀況也十分重要,例如:當所述學員出現身體不適之狀況時可以被即時發現,因此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的所述基礎感測模組21更進一步地包含一生理監測單元213。具體來說,所述生理監測單元213能感測所述學員的生理狀況並產生一生理參數,所述生理參數被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的所述通訊模組23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12傳送至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的所述虛擬實境模組26內進行呈現。
也就是說,所述講師能通過所述第一穿戴裝置2A於所述虛擬教室T1中得知配戴所述第二穿戴裝置2B的所述學員的生理狀況(例如:於所述虛擬教室T1中以介面呈現生理數值),從而利於所述學員身體出現異樣時的即時送醫。當然,非於傳染疾病盛行的特殊情況下,所述生理參數也能作為所述講師判定所述學員的專心程度,例如當所述學員心跳頻率長時間過於平穩時,所述講師能判定所述學員可能睡著。
於實務上,所述生理監測單元213包含一體溫感測器及一心率感測器,所述體溫感測器能偵測所述學員的體溫以產生一體溫數值,而所述心率感測器則能偵測所述學員的心跳以產生一心跳數值,也就是所述生理參數於本實施例中具有體溫數值及心率數值,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所述生理監測單元213可以依據實際需求適時地增加血壓感測器、或呼氣感測器,從而增加所述生理參數所能呈現的生理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仿真虛擬教室,能通過“兩個所述穿戴裝置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後,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內的資料,使所述運算模組模擬所述虛擬教室、所述虛擬人員、多個所述操作物”及“所述虛擬實境模組能呈現所述虛擬教室或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內的所述虛擬人員及所述觸發事件”的設計,使所述人員能不受限於地理環境的限制,直接通過沉浸式影音呈現所述虛擬教室內的所述虛擬人員的行為與聲音、以及多個所述操作物受命令所產生的所述觸發事件,從而增加所述人員於學習上的臨場感。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仿真虛擬教室 1:伺服裝置 11:資料庫模組 111:儲存單元 112:處理單元 12:伺服通訊模組 2A:第一穿戴裝置 2B:第二穿戴裝置 21:基礎感測模組 211:三軸姿態感測單元 212:臉部掃描單元 213:生理監測單元 22:資料儲存模組 23:通訊模組 24:運算模組 25:操作模組 26:虛擬實境模組 27:環境掃描模組 28:掃描建模模組 29:資料管理模組 T1:虛擬教室 T2:虛擬操作物 T21:虛擬粉筆 T22:虛擬黑板 T3:虛擬講師 T4:虛擬學員 T5:初始虛擬環境
圖1為本發明的仿真虛擬教室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仿真虛擬教室的第一穿戴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仿真虛擬教室的第二穿戴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初始虛擬環境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虛擬教室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虛擬操作物未被授權時的立體示意圖。
100:仿真虛擬教室
1:伺服裝置
11:資料庫模組
111:儲存單元
112:處理單元
12:伺服通訊模組
2A:第一穿戴裝置
2B:第二穿戴裝置

Claims (7)

  1. 一種仿真虛擬教室,其包括:一伺服裝置,包含:一資料庫模組,包含一教室環境資料及多個操作物資料;及一伺服通訊模組,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庫模組,所述伺服通訊模組能利用網路通訊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內的資料;以及兩個穿戴裝置,能各別用以供一人員穿戴,每個所述穿戴裝置能網路連接所述伺服裝置且包含:一基礎感測模組,能獲取所述人員的姿態及聲音以產生一人員資料;一資料儲存模組,電性耦接所述基礎感測模組,所述資料儲存模組包含一初始環境資料;一通訊模組,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所述通訊模組能通過網路通訊接收一邀請辨識參數後,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收發所述資料庫模組內的資料;其中,所述通訊模組能發送所述人員資料至所述資料庫模組,從而供所述伺服通訊模組進行發送;一運算模組,電性耦接所述通訊模組及所述資料儲存模組,所述運算模組能利用所述初始環境資料模擬一初始虛擬環境,並且進一步地利用所述人員資料於所述初始虛擬環境產生一虛擬人員;所述運算模組能利用所述教室環境資料模擬一虛擬教室,並且進一步地利用多個所述操作物資料及所述人員資料於所述虛擬教室模擬多個虛擬操作物及所述虛擬人員;其中,當所述通訊模組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時,所述運算模組由模擬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切換至模擬所述虛擬教室,並且於所述虛擬教室至少模擬所述虛擬人員; 一操作模組,電性連接所述運算模組,所述操作模組能感測所述人員的手部位置以產生一手部姿態資料,所述運算模組能利用所述手部姿態資料於所述虛擬教室模擬任一個所述虛擬操作物執行一觸發事件;及一虛擬實境模組,電性耦接所述運算模組,所述虛擬實境模組能呈現所述虛擬教室或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內的所述虛擬人員及所述觸發事件;一掃描建模模組,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所述掃描建模模組能掃描物體以產生具有一事件參數的一擴充物品資料,所述擴充物品資料能儲存於所述資料儲存模組內、並且被所述運算模組利用而於所述初始虛擬環境產生一擴充操作物;其中,當其中一個所述穿戴裝置的所述通訊模組於接收所述邀請辨識參數時,所述運算模組由模擬所述初始虛擬環境切換至模擬所述虛擬教室,並且所述通訊模組利用網路通訊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發送所述擴充物品資料至所述資料庫模組內儲存,所述伺服通訊模組發送所述擴充物品資料至另一個所述穿戴裝置的所述資料儲存模組儲存。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仿真虛擬教室,其中,兩個所述穿戴裝置進一步地定義為一第一穿戴裝置及一第二穿戴裝置,所述第一穿戴裝置更包含電性耦接所述通訊模組的一資料管理模組,所述資料管理模組能通過所述通訊模組發送一篩選命令至所述伺服通訊模組,從而控制所述伺服通訊模組由所述資料庫模組發送的全部或特定的資料。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仿真虛擬教室,其中,所述第二穿戴裝置的 所述基礎感測模組包含一生理監測單元,所述生理監測單元能感測所述人員的生理狀況並產生一生理參數,所述生理參數被所述第二穿戴裝置的所述通訊模組經由所述伺服通訊模組傳送至所述第一穿戴裝置的所述虛擬實境模組內進行呈現。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仿真虛擬教室,其中,所述生理監測單元包含:一體溫感測器,能偵測所述人員的體溫以產生一體溫數值;一心率感測器,能偵測所述人員的心跳以產生一心跳數值;以及其中,所述生理參數包含所述體溫數值及所述心跳數值。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仿真虛擬教室,其中,每個所述穿戴裝置的所述基礎感測模組更包含:一三軸姿態感測單元,能取得所述人員的姿態並產生一姿態參數;及一臉部掃描單元,能即時掃描所述人員的五官並產生一五官參數,使所述人員資料包含所述五官參數;其中,所述人員資料包含所述五官參數及所述姿態參數。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仿真虛擬教室,其中,每個所述穿戴裝置的所述基礎感測模組更包含一動態影像識別單元,所述動態影像識別單元能利用所述人員的影像變化取得一姿態參數;其中,所述人員資料包含所述姿態參數。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仿真虛擬教室,其中,每個所述穿戴裝置更包含電性耦接所述資料儲存模組的一環境掃描模組,所述環境掃描模組能偵測所述人員所在之環境以產生所述初始環境資料,並且儲存所述初始環境資料至所述資料儲存模組內。
TW110111057A 2021-03-26 2021-03-26 仿真虛擬教室 TWI767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1057A TWI767633B (zh) 2021-03-26 2021-03-26 仿真虛擬教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1057A TWI767633B (zh) 2021-03-26 2021-03-26 仿真虛擬教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7633B true TWI767633B (zh) 2022-06-11
TW202238360A TW202238360A (zh) 2022-10-01

Family

ID=8310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1057A TWI767633B (zh) 2021-03-26 2021-03-26 仿真虛擬教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76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5553A1 (zh) * 2016-09-09 2018-03-15 上海海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的***及方法
CN111338481A (zh) * 2020-02-28 2020-06-26 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全身动态捕捉的数据交互***及方法
CN111656406A (zh) * 2017-12-14 2020-09-11 奇跃公司 基于上下文的虚拟化身渲染
US10783800B1 (en) * 2020-02-26 2020-09-22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ensor-based complexity modulation for therapeutic computer-simulations
CN211787619U (zh) * 2020-05-14 2020-10-27 刘班 一种远程教育教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5553A1 (zh) * 2016-09-09 2018-03-15 上海海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的***及方法
CN111656406A (zh) * 2017-12-14 2020-09-11 奇跃公司 基于上下文的虚拟化身渲染
US10783800B1 (en) * 2020-02-26 2020-09-22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ensor-based complexity modulation for therapeutic computer-simulations
CN111338481A (zh) * 2020-02-28 2020-06-26 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全身动态捕捉的数据交互***及方法
CN211787619U (zh) * 2020-05-14 2020-10-27 刘班 一种远程教育教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8360A (zh)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841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xed reality medical training
JP2009145883A (ja) 学習システム、記憶媒体及び学習方法
Kato et al. Designing a video-mediated collaboration system based on a body metaphor
JP6683864B1 (ja) コンテンツ制御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制御プログラム
Essig et al. Automatic analysis of 3D gaze coordinates on scene objects using data from eye-tracking and motion-capture systems
US11442685B2 (en) Remote interaction via bi-directional mixed-reality telepresence
El Saddik et al. Haptics: general principles
KR101757420B1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상호작용 기반의 원격 화상 통신 및 강의 시스템
Faridan et al. Chameleoncontrol: Teleoperating real human surrogates through mixed reality gestural guidance for remote hands-on classrooms
Usoh et al. An exploration of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CN112037090B (zh) 基于vr技术和6dof姿态跟踪的知识教育***
TWI767633B (zh) 仿真虛擬教室
WO2022255262A1 (ja)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提供プログラム
You et al. Coexistent space: toward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real, virtual, and remote worlds for 4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Ullah Multi-modal Assistance for Collaborative 3D Interaction: Study and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 collaborative work
JP7465737B2 (ja) 授業システム、視聴端末、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Nesamalar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s and its applications
US11688295B2 (en) Network learn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TWI715079B (zh) 網路教學系統及其網路教學方法
Mukkawar et al. Architectural view of non-face-to-fac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rough the immersive technologies
TWM581261U (zh) Cognitive learning system
Schäfer Improving Essential Interactions for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with Novel Hand Gesture Authoring Tools
WO202306315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ebel Multimodal Training of Maintenance andAssembly Skills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Jadhav et al. Mixed reality in healthcar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