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174B - 權限控管系統 - Google Patents

權限控管系統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174B
TWI764174B TW109119977A TW109119977A TWI764174B TW I764174 B TWI764174 B TW I764174B TW 109119977 A TW109119977 A TW 109119977A TW 109119977 A TW109119977 A TW 109119977A TW I764174 B TWI764174 B TW I764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ata
unit
biometric
micro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6383A (zh
Inventor
陳冠棋
林晏詮
張浩穎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9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4174B/zh
Priority to CN202010681645.1A priority patent/CN111862431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6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383A/zh
Priority to US17/078,446 priority patent/US1198999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17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6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 G06Q20/363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with the personal data of a us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8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7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ina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其包含生物特徵辨識單元、NFC訊號傳輸單元、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儲存有關聯資料,用以獲得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並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以及傳輸編碼資料。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以及將編碼資料以NFC傳輸技術傳輸。NFC訊號接收單元內儲存有授權種類比對資料,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由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以及依據編碼資料以及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授權種類。

Description

權限控管系統
本案係關於一種權限控管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生物特徵辨識的權限控管系統。
於現代社會中,隨著對於安全控管需求的增加,於各種場合中使用例如門禁系統等之權限控管系統的機會亦與日俱增,以期能方便地、且有效率地控制、或掌握人員的進出狀況。
現有的部分門禁系統係使用門禁卡或是門禁磁扣等裝置,於讀卡機處進行感應及/或讀取。然而,此些門禁卡或是門禁磁扣等裝置必須要隨身攜帶,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且也大幅增加了遺失的可能性。此外,由於門禁系統無法確定刷卡者是否為持卡者本人,原經授權而持有門禁卡的人員可能將門禁卡等裝置交予他人進行代刷,而導致無法落實人員管制,進而產生安全上的風險。
鑑於前述,本案中的一些實施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其在使用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的NFC訊號接收單元上,進一步設置有NFC訊號傳輸單元,以及連接至NFC訊號傳輸單元的生物特徵辨識單元。藉此便能達成像是將使用者的生物特徵模擬為實體權限辨識裝置(例如實體門禁卡)的功效,使NFC讀取裝置擴增為可使用生物特徵進行識別的權限控管系統,如此即可不需使用額外的門禁卡或其他類似裝置與NFC讀取裝置進行感應,免除攜帶門禁卡等裝置的不便,並可有效地確認獲得權限者為預設經授權的人員。
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案提供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包含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產生編碼資料;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且NFC訊號傳輸單元具有天線,NFC訊號傳輸單元配置成藉由天線傳輸編碼資料;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其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具有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第一儲存模組,儲存有關聯資料;以及第一微控制器模組,和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以及第一儲存模組連接,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NFC訊號接收單元具有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用以接收由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第二儲存模組,儲存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以及第二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經由第一無線通訊模組所接收的編碼資料;以及依據編碼資料以及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授權種類。
根據一些實施例,權限控管系統可包含待解鎖單元,待解鎖單元包含待解鎖物。其中,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傳輸授權種類至待解鎖單元。待解鎖單元用以接收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授權種類;以及依據授權種類對待解鎖物執行相應動作。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權限控管系統中進一步包含與NFC訊號接收單元連接的待解鎖單元。而藉由使權限控管系統中進一步包含待解鎖單元,NFC訊號接收單元可根據於NFC訊號接收單元中得到的授權種類,傳輸相應的訊息/指令至待解鎖單元,使待解鎖單元產生相應的動作。故於某些實施例中,本案的權限控管系統亦可作為門禁系統。
根據一些實施例,權限控管系統更包含管控單元,用以調整第一儲存模組中的關聯資料。其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中更包含第四無線通訊模組,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和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連接。管控單元包含第二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第五微控制器模組和第二生物特徵識別模組連接;以及第五無線通訊模組,第五無線通訊模組與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第五無線通訊模組用以和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建立通訊。其中,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依據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另一關聯資料;以及藉由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傳輸另一關聯資料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藉由第四無線通訊模組接收該另一關聯資料;以及依據該另一關聯資料,調整第一儲存模組中的關聯資料。
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案另提供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其包含管控單元、生物特徵辨識單元、NFC訊號傳輸單元、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管控單元包含:第四儲存模組,第四儲存模組儲存有一關聯資料;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第五微控制器模組和第四儲存模組連接;以及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和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傳輸編碼資料,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具有: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第一微控制器模組,和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連接;以及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和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連接,用以和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建立通訊。其中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藉由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傳輸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基於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至管控單元。管控單元中的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以及傳輸編碼資料至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進一步用以接收從管控單元所傳輸之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且NFC訊號傳輸單元具有天線,並配置成藉由天線傳輸編碼資料。NFC訊號接收單元具有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用以接收由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第二儲存模組,儲存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以及第二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經由第一無線通訊模組所接收的編碼資料;以及依據編碼資料以及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授權種類。
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權限控管系統中可進一步包含可和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無線通訊的管控單元。藉由管控單元,即可遠端地調整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中的儲存資料,以新增、修改、覆蓋、或刪除儲存資料,使權限控管系統可根據情況進行例如新增授權人員等之調整;或可藉由管控單元,作為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的資料判斷或是輔助判斷單元,增加權限控管系統的設置彈性或是安全性。
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案另提供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其包含生物特徵辨識單元、NFC訊號傳輸單元、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儲存有關聯資料,用以獲得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並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以及將編碼資料以NFC傳輸技術傳輸。NFC訊號接收單元內儲存有授權種類比對資料,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由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以及依據編碼資料以及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授權種類。
根據一些實施例,本案另提供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其包含管控單元,儲存有關聯資料、生物特徵辨識單元、NFC訊號傳輸單元、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其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獲得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傳輸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基於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至管控單元。管控單元用以接收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以及傳輸編碼資料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
請先參考圖1。圖1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1之方塊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權限控管系統1包含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NFC訊號傳輸單元20、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30。其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可用以獲得使用者的生物特徵資料,並依據該生物特徵資料獲得對應的編碼資料,再將此編碼資料傳輸至NFC訊號傳輸單元20。而NFC訊號傳輸單元20接收由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並將此編碼資料藉由NFC傳輸技術傳輸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NFC訊號接收單元30可接收由NFC訊號傳輸單元2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再依據此編碼資料,決定一授權種類。據此,藉由在NFC訊號接收單元上,進一步設置有NFC訊號傳輸單元,以及可將編碼資料傳輸至NFC訊號傳輸單元的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便能以相對單純的配置,將NFC讀取裝置擴增為可使用生物特徵進行識別的權限控管系統。以下,將根據各單元進行進一步的說明。需理解的是,為求簡潔,各單元中的用以供給電源的電源模組(例如可以是電池或是外部電源)皆省略而未繪示於圖式中,本領域人員可根據需求進行設置。
請繼續參閱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包含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微控制器模組102、以及儲存模組103。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和儲存模組103分別連接至微控制器模組102。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可根據使用者所具有的生物特徵,取得生物特徵資料。所述的生物特徵可為但不限於人臉、聲紋、指紋、靜脈、虹膜等生物體所具有,可用於辨識個體的特徵。舉例而言,若欲以人臉作為欲辨識的生物特徵,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可包含攝影裝置,用以拍攝人臉,取得二維的人臉圖像或是經由掃描人臉取得立體位置資料,作為生物特徵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可以手動啟動,或藉由包含人體感應器(例如被動式紅外線感應器(Passive infrared sensor,PIR)),在感應到有使用者接近時自動啟動。
請參閱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可進一步包含有輸入模組105及/或顯示模組106,分別連接至微控制器模組102。輸入模組105用以操控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及/或其他模組或單元,例如用以啟動/關閉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輸入訊息或指令等。輸入模組105可以是實體介面,例如觸控面板、鍵盤或其他按鍵;亦可以是虛擬介面,例如手勢偵測、或投影輸入介面等。顯示模組106可用以顯示裝置狀態、操作指令提示等相關訊息。顯示模組106可為液晶顯示裝置、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或其他可用以顯示的任何合適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入模組105與顯示模組106可為同一裝置,舉例而言,可為觸控顯示裝置,同時用以顯示例如操作界面以及用以輸入相關操作指令。
請參閱回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控制器模組102用以接收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所產生之生物特徵資料,並根據此生物特徵資料獲得編碼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資料係指不重複、可作為識別用途之號碼。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控制器模組102接收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所傳輸的二維人臉圖像資料,而儲存模組103中儲存有關聯資料,例如二維人臉圖像資料與識別號碼(例如門禁卡號)的關聯資料對照表。微控制器模組102可根據接收到的生物特徵資料(於此些實施例中為二維人臉圖像資料)以及儲存模組103中儲存的關聯資料(於此些實施例中為二維人臉圖像資料與識別號碼間的關聯資料對照表),得到對應的識別號碼(於此些實施例中為門禁卡號)作為欲輸出的編碼資料。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微控制器模組102接收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所傳輸的生物特徵資料後,於前述微控制器模組102依據此生物特徵資料以及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的步驟,可包含先將所接收到的生物特徵資料進行處理(例如進行簡化處理,舉例而言,如僅擷取二維人臉圖像中部分特徵位置區域的影像資料),得到基於所接收到的生物特徵資料之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而在此些實施例中,儲存模組103中所儲存的關聯資料可為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與識別號碼的關聯資料對照表,因此微控制器模組102可依據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與儲存模組103中所儲存的關聯資料,獲得對應的識別號碼(於此些實施例中為門禁卡號)作為欲輸出的編碼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處理資料的資料大小小於生物特徵資料,可使微控制器模組102於獲得編碼資料時減少所需消耗的運算資源,以及有效縮減儲存模組103中關聯資料的複雜度與資料大小。但處理過程中亦可視需求先複雜化生物特徵資料、或增加生物特徵資料所含有的資料量,再進行簡化。
微控制器模組102可為數位信號處理器、微型計算機、系統單晶片、中央處理器、場編程閘陣列、可編程邏輯設備、狀態器、邏輯電路、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和/或任何基於操作指令操作信號(類比和/或數位)的設備。而儲存模組103可為硬碟、隨身碟、記憶卡、固態硬碟、可複寫式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其他可用以儲存之裝置。本案中所述微控制器模組以及儲存模組,其可採用的結構可如同微控制器模組102以及儲存模組103,後續將不再贅述,但並非限定本案中所述的微控制器模組或儲存模組必須為相同結構。
請繼續參閱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可包含與微控制器模組102連接的無線通訊模組104,而NFC訊號傳輸單元20中包含無線通訊模組201。無線通訊模組104可用以和無線通訊模組201建立無線通訊,而微控制器模組102用以將其所得到的編碼資料藉由無線通訊模組104傳輸至無線通訊模組201,使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可藉由無線通訊的方式將編碼資料傳輸至NFC訊號傳輸單元20。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通訊模組104與無線通訊模組201可為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藍牙(Bluetooth)、近場通訊、高性能無線電首都區域網路(High Performance Radio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HiperMAN)、紅外線(Infrared,IR)、紫蜂(Zigbee)、射頻(Radio Frequency,RF)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線通訊模組104與無線通訊模組201可為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模組,使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以及NFC訊號傳輸單元20具有較低的消耗功率。當NFC訊號傳輸單元20使用電池作為電源供給來源時,可有效地延長NFC訊號傳輸單元20的待機時間,而大幅地減少其更換電池的頻率。此外,由於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與NFC訊號傳輸單元20間採無線通訊方式進行傳輸,整體在設置上可具有更大的彈性以符合更多樣的設置需求。
請繼續參閱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NFC訊號傳輸單元20用以接收由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並將此編碼資料藉由NFC傳輸技術傳輸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當儲存模組103中所儲存的關聯資料為生物特徵資料與門禁卡號的關聯資料對照表、而微控制器模組102根據此關聯資料所獲得的編碼資料為門禁卡號時,則此時亦可視為是將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門禁卡號),藉由NFC訊號傳輸單元20模擬為實體門禁卡。而NFC訊號傳輸單元20將此編碼資料藉由NFC傳輸技術傳輸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的部分,則可視為是實體門禁卡與NFC訊號接收單元30進行感應,將編碼資料(例如門禁卡號)傳輸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的過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NFC訊號傳輸單元20包含與無線通訊模組201連接的微控制器模組202、與微控制器模組202連接的NFC模組203、以及與NFC模組203連接的天線204。微控制器模組202配置成可藉由無線通訊模組201接收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將編碼資料傳輸至NFC模組203,且控制NFC模組203藉由天線204以NFC傳輸方式傳輸編碼資料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
NFC訊號傳輸單元2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202,其結構可如同對於微控制器模組102的選擇,故於此不再贅述。天線204可為實現自NFC訊號傳輸單元20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的傳輸之任何合適天線或其他合適的收發器電路。因此,天線204(例如,迴圈天線)可用於實現NFC訊號傳輸單元20基於非接觸的通信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線204設置於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上(可與NFC訊號接收單元30直接接觸或未接觸),使天線204與NFC訊號接收單元30間之距離更為接近,有利於天線204與NFC訊號接收單元30間建立穩定通訊。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天線204設置於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上時,可進一步地將NFC訊號接收單元30配置成當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啟動時或啟動後(例如微控制器模組102取得編碼資料後),再啟動NFC訊號接收單元30。如此即可避免因NFC讀取單元(例如NFC訊號接收單元30)持續地發射無線射頻訊號,導致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上方直接掛接設置的線圈(例如天線204)或與線圈連接的設備,因長時間耦合而產生故障。
請繼續參閱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NFC訊號接收單元30可包含無線通訊模組301、儲存模組302、以及微控制器模組303。無線通訊模組301與儲存模組302分別連接至微控制器模組303。無線通訊模組301用以接收經NFC訊號傳輸單元20內之天線204所傳輸的編碼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天線204係如前所述設置於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上時,天線204可以是設置在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301上,以提供較佳的通訊。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線204與無線通訊模組301的最大垂直距離不超過5公分。而因NFC訊號接收單元30與NFC訊號傳輸單元20之間係以NFC傳輸技術進行通訊,因此無線通訊模組301為NFC通訊模組。
NFC訊號接收單元30內之儲存模組302可包含有授權種類比對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授權種類比對資料包含有編碼資料與授權種類的對照表。舉例而言,編碼資料可為門禁卡號,授權種類可包含「非授權」以及「授權」。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中的一門禁卡號可對應至「非授權」或「授權」。而微控制器模組303經由無線通訊模組301接收NFC訊號傳輸單元2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並依據編碼資料以及儲存模組302內的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授權種類。舉例而言,若授權種類比對資料為門禁卡號與「非授權」或「授權」的對照表,則微控制器模組303可依據所接收到的門禁卡號以及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為該門禁卡號的授權種類為「非授權」或「授權」。據此,藉由權限控管系統1中之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NFC訊號傳輸單元20、以及NFC訊號接收單元30,即可以相對單純的配置,將NFC讀取裝置擴增為可使用生物特徵進行識別的權限控管系統,只要以使用者的生物特徵即可與NFC讀取裝置進行感應並確認授權種類,而不需使用額外的門禁卡等裝置,進而可於某些實施例中達成類似以生物特徵模擬門禁卡之功效。
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模組302中的授權種類比對資料的授權種類可包含其他資料,以對授權種類做進一步的設定。例如,可搭配時間區間資料,使某一門禁卡號在某一時段中之對應授權種類為「授權」、而在某些時段中之對應授權種類為「非授權」。亦可以增加授權種類,舉例而言,授權種類可包含「授權類別1」、「授權類別2」、「授權類別3」等。例如,授權種類可包含「合格人員且可授權」、「合格人員但不授權」(例如僅提供巡邏人員作為打卡紀錄但不能進入或使用待解鎖設備)、以及「不授權」等分類方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中可包含與授權種類對應的動作指令。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授權種類包含「授權」以及「非授權」,則授權種類「授權」可對應至動作指令「解鎖」、授權種類「非授權」可對應至動作指令「不解鎖」或「無動作」。此部分亦將於後方進一步說明。
接著,請參閱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權限控管系統1可包含待解鎖單元40,待解鎖單元40包含待解鎖物401、以及與待解鎖物401連接的微控制器模組402。在此些實施例中,NFC訊號接收單元30將決定之授權種類以合適的方式傳輸至待解鎖單元40,而待解鎖單元4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402接收NFC訊號接收單元30傳輸的授權種類,並依據授權種類,對待解鎖物執行相應動作。據此,權限控管系統1可進一步由確認授權的系統,擴展至對各種待解鎖物的控管系統。
待解鎖物401可為管制區域出入口的門或門鎖、上鎖器具或裝置的鎖、電梯的樓層面板、或其他任何需要授權以控管使用者是否可使用、及/或可如何使用的設備。
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前所述,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中可包含與授權種類對應的動作指令。在此些實施例中,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303將決定之授權種類以及包含於授權種類的對應動作指令,傳輸至待解鎖單元40,而待解鎖單元4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402接收授權種類以及包含於其中與授權種類對應的動作指令,並依據對應的動作指令對待解鎖物401執行相應動作。舉例而言,當待解鎖物401為出入口的門鎖、而授權種類為「授權」與「非授權」時,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中可包含與授權種類「授權」對應的「解鎖」動作指令、以及與授權種類「非授權」對應的「不解鎖」或「無動作」的動作指令。此時,若NFC訊號接收單元30決定之授權種類為「授權」,則NFC訊號接收單元30會將授權種類「授權」以及包含於其中對應的「解鎖」動作指令,傳輸至待解鎖單元40,而待解鎖單元4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402接收授權種類以及包含於其中對應的動作指令,並依據對應動作指令「解鎖」對出入口的門鎖進行相應的解鎖動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授權種類與動作指令間具有對應關係,因此NFC訊號接收單元30亦可以僅傳輸與授權種類對應的動作指令至待解鎖單元40,視為是傳輸授權種類至待解鎖單元40。
接著請參閱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待解鎖單元40可包含與微控制器模組402連接的儲存模組403。儲存模組403儲存有授權動作比對資料,授權動作比對資料可包含有授權種類與動作指令的對照表。此時,NFC訊號接收單元30可不需傳輸動作指令至待解鎖單元40。關於授權動作比對資料,舉例而言,當待解鎖物401為出入口的門鎖、而授權種類為「授權」與「非授權」時,授權動作比對資料中的授權種類「授權」可對應至「解鎖」動作指令、授權種類「非授權」可對應至「不解鎖」或「無動作」的動作指令。或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待解鎖物401為電梯的樓層面板,而授權種類為「授權種類1」、「授權種類2」與「非授權」時,授權動作比對資料中的「授權種類1」可對應至「樓層1至5的按鈕開放操作」的動作指令、「授權種類2」可對應至「樓層1至10的按鈕開放操作」的動作指令、「非授權」可對應至「不開放操作」的動作指令。據此,微控制器模組402接收NFC訊號接收單元30所傳輸的授權種類後,依據授權種類以及授權動作比對資料得到該授權種類欲進行的動作指令,再對待解鎖物401執行與動作指令相應的動作。
接著,請參考圖5。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圖1中所示的權限控管系統1,如圖5中所示的權限控管系統1可更包含管控單元50,用以調整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儲存模組103所儲存的關聯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包含生物特徵識別模組501、與生物特徵識別模組501連接的微控制器模組502、以及與微控制器模組502連接的無線通訊模組503;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則可包含與微控制器模組102連接的無線通訊模組107,用以與無線通訊模組503建立通訊。
生物特徵識別模組501與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用以偵測相同種類的生物特徵,並以相同的方式取得生物特徵資料。而為使後續說明時可更為明確,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所取得的生物特徵資料將稱之為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生物特徵識別模組501所取得的生物特徵資料將稱之為第二生物特徵資料。
微控制器模組502接收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並依據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另一關聯資料。而微控制器模組502對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的處理方式與微控制器模組102對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處理方式相同。例如,若微控制器模組102對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有進行額外處理(如前述的簡化處理),則微控制器模組502亦對第二生物特徵資料進行同樣的額外處理,使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與管控單元50所產生的生物特徵資料是以相同方式產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在已知欲連結的編碼資料為何時(例如欲連結的編碼資料為已知的門禁卡號),則「微控制器模組502依據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另一關聯資料」可表示先以例如手動輸入的方式將欲連結的編碼資料(此處為已知的門禁卡號)提供給微控制器模組502,而微控制器模組502再將第二生物特徵資料與欲連結的編碼資料進行關聯,而產生所述另一關聯資料。
而如前所述,管控單元5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503用以與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107建立通訊,微控制器模組502可藉由無線通訊模組503將所述另一關聯資料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102藉由無線通訊模組107接收所述另一關聯資料,並依據所述另一關聯資料調整儲存模組103中所儲存的關聯資料。調整儲存模組103中所儲存的關聯資料可包含新增、修改、覆蓋、或刪除該儲存模組103中的關聯資料。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控制器模組102依據所接收到的另一關聯資料(由管控單元50產生,可包含門禁卡號與第二生物特徵資料),在儲存模組103中的關聯資料中新增一筆資料、覆蓋/修改具有相同門禁卡號的資料、或刪除關聯資料中與另一關聯資料相同的資料。據此,藉由管控單元50即可對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關聯資料進行管控。
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503與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107皆為Wi-Fi無線模組,由於Wi-Fi無線模組具有較佳的傳輸速率與傳輸範圍,藉此於遠距離時亦可快速地傳輸如生物特徵資料等資料量較大之訊息。
請繼續參閱圖5。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可包含與微控制器模組502連接的NFC通訊模組504,用以獲得另一編碼資料。NFC通訊模組504與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301使用相同的讀取方式以取得相同類型的資料。舉例而言,NFC訊號接收單元3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301感應並讀取NFC訊號傳輸單元20所傳輸的編碼資料(例如門禁卡號);而管控單元50中的NFC通訊模組504則是可讀取的實體權限辨識裝置(例如實體門禁卡),取得另一編碼資料(實體門禁卡的卡號)。當管控單元50包含NFC通訊模組504時,此時使用者即可不須事先知道生物特徵所欲連結的編碼資料(例如門禁卡號),僅需攜帶NFC訊號接收單元30可讀取的實體權限辨識裝置(例如實體門禁卡),微控制器模組502即可依據從NFC通訊模組504所取得的另一編碼資料與從生物特徵識別模組501所接收的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所述另一關聯資料。再經由管控單元5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503,將此另一關聯資料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據此,即可在管控單元50完成將實體權限辨識裝置(例如實體門禁卡)與使用者的生物特徵進行關聯的設定,並達成藉由管控單元50對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關聯資料進行調整的功能。
接著,請參閱圖6。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可包含與微控制器模組502連接的儲存模組505。儲存模組505可用以儲存由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將此另一關聯資料儲存於儲存模組505以及微控制器模組502將另一關聯資料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順序並無特別限定。舉例而言,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可在傳輸另一關聯資料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時,同時將另一關聯資料儲存於儲存模組505;亦可是微控制器模組502在傳輸另一關聯資料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後,再將另一關聯資料儲存於儲存模組505。而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亦可先將另一關聯資料儲存於儲存模組505後,再將儲存於儲存模組505中的另一關聯資料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可先將多筆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儲存於儲存模組505中,再將此些另一關聯資料一起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
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中的儲存模組505可先儲存有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儲存模組103中的關聯資料,再用以儲存由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可以單純地存入儲存模組505;而於另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係用以依據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調整儲存模組505中原先儲存的關聯資料。微控制器模組502根據另一關聯資料調整該儲存模組505中的關聯資料的方式,係與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微控制器模組102根據另一關聯資料調整儲存模組103中的關聯資料的方式相同。
據此,當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是單純地存入儲存模組505時,由於管控單元50中保存有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儲存模組103裡的原始關聯資料,以及由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因此微控制器模組502除了可傳輸後續生成的另一關聯資料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外,亦可在有需要時(例如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儲存模組103受到物理損害而損失資料時、或其他需要回復原始關聯資料時),將儲存模組103裡的原始關聯資料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
而當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可依據微控制器模組502所產生的另一關聯資料調整儲存模組505中的原始關聯資料時,則可使管控單元50的儲存模組505中的資料與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儲存模組103同步更新。例如,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102與管控單元5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502皆在接收到另一關聯資料時,分別調整儲存模組505以及儲存模組103中的原始關聯資料。另外,亦可將此同步更新的資料作為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儲存模組103的備用資料,以在有需要時還原儲存模組103中經過調整的關聯資料。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管控單元50亦可作為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雙重確認單元。舉例而言,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102在接收第一生物特徵資料後,除了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儲存模組103中的關聯資料(可以是原始關聯資料或是經過調整的關聯資料)獲得編碼資料外,亦傳輸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者是基於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視關聯資料中使用何者而定)至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而微控制器模組502依據傳輸至管控單元50的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者是基於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儲存於儲存模組505中之關聯資料(可以是原始關聯資料或是經過調整的關聯資料,和儲存模組103中的相同即可),獲得另一編碼資料。微控制器模組502再將此另一編碼資料,傳輸回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微控制器模組102,而微控制器模組102將會比對由微控制器模組102所產生的編碼資料以及從管控單元50接收到的另一編碼資料是否一致。當兩者比對一致時,微控制器模組102再將編碼資料傳輸至NFC訊號傳輸單元20。據此,可使管控單元50作為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雙重確認單元,避免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傳輸例如因突發狀況而產生的錯誤編碼資料。
接著,請參閱圖7。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權限控管系統1的管控單元50具有儲存模組505時,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可不需儲存模組103,而微控制器模組102仍可得到編碼資料。舉例而言,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生物特徵識別模組101獲得第一生物特徵資料後,微控制器模組102接收此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並將此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基於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生物特徵處理資料)經由無線通訊模組107傳輸至管控單元50的微控制器模組502。而因管控單元50的儲存模組505中具有關聯資料,因此微控制器模組502在接收此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基於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生物特徵處理資料)後,可依據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儲存模組505中的關聯資料,得到編碼資料。微控制器模組502再將編碼資料傳輸至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微控制器模組102。據此,藉由將管控單元50作為獲得編碼資料的單元,即便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不具有儲存模組103,微控制器模組102仍可得到編碼資料。
接著,請參閱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微控制器模組102可與NFC訊號傳輸單元20的NFC模組203以有線方式連接。在此些實施例中,微控制器模組102包含了原本存在於NFC訊號傳輸單元2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202的功能。例如,微控制器模組102包含用以將編碼資料傳輸至NFC模組203,且控制NFC模組203藉由天線204以NFC傳輸方式傳輸編碼資料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的功能。
接著,請參閱圖9。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無線通訊模組104為NFC模組時,此NFC模組可以有線方式連接至NFC訊號傳輸單元20中的天線204。而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102則包含了原本NFC訊號傳輸單元20中的微控制器模組202的部分功能,用以將編碼資料傳輸至NFC模組,且控制NFC模組藉由天線204以NFC傳輸方式傳輸編碼資料至NFC訊號接收單元30。
綜前所述,本案的權限控管系統1中的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可依據使用者的生物特徵,得到原先NFC裝置可讀取的實體權限辨識裝置(例如實體門禁卡)中所儲存的編碼資料(例如門禁卡號),再將編碼資料透過NFC訊號傳輸單元20傳輸給NFC訊號接收單元30,NFC訊號接收單元30再依據碼資料決定一授權種類。藉此將NFC裝置擴增為可使用生物特徵進行識別的權限控管系統,不需使用實體門禁卡等裝置與NFC裝置進行感應。
此外,藉由使權限控管系統1中進一步包含與NFC訊號接收單元30連接的待解鎖單元40,NFC訊號接收單元30可根據授權種類,傳輸相應的訊息/指令至待解鎖單元40,使待解鎖單元40產生相應的動作。故本案的權限控管系統1亦可作為門禁系統使用。
另外,權限控管系統1中可進一步包含可和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無線通訊的管控單元50。藉由管控單元50,即可遠端地調整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中的儲存資料,以新增、修改、覆蓋、或刪除儲存資料,使權限控管系統1可根據情況進行例如新增授權人員等之調整;或可藉由管控單元50,作為生物特徵辨識單元10的資料判斷或是輔助判斷單元,增加權限控管系統1的設置彈性或是安全性。
1:權限控管系統 10:生物特徵辨識單元 101:生物特徵識別模組 102:微控制器模組 103:儲存模組 104:無線通訊模組 105:輸入模組 106:顯示模組 107:無線通訊模組 20:NFC訊號傳輸單元 201:無線通訊模組 202:微控制器模組 203:NFC模組 204:天線 30:NFC訊號接收單元 301:無線通訊模組 302:儲存模組 303:微控制器模組 40:待解鎖單元 401:待解鎖物 402:微控制器模組 403:儲存模組 50:管控單元 501:生物特徵識別模組 502:微控制器模組 503:無線通訊模組 504:NFC通訊模組 505:儲存模組
[圖1]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2]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3]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4]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5]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6]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7]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8]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9]係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所繪製之權限控管系統方塊示意圖。
1:權限控管系統
10:生物特徵辨識單元
101:生物特徵識別模組
102:微控制器模組
103:儲存模組
104:無線通訊模組
20:NFC訊號傳輸單元
201:無線通訊模組
202:微控制器模組
203:NFC模組
204:天線
30:NFC訊號接收單元
301:無線通訊模組
302:儲存模組
303:微控制器模組

Claims (33)

  1. 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包含:一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產生一編碼資料,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具有:一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一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一第一儲存模組,儲存一關聯資料;以及一第一微控制器模組,和該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以及該第一儲存模組連接,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依據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關聯資料,獲得該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一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且該NFC訊號傳輸單元具有一天線,該NFC訊號傳輸單元配置成藉由該天線傳輸該編碼資料;以及一NFC訊號接收單元,該NFC訊號接收單元具有:一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用以接收由該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一第二儲存模組,儲存一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以及一第二微控制器模組,和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以及該第二儲存模組連接,用以 接收經由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所接收的該編碼資料;以及依據該編碼資料以及該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一授權種類;其中,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中更包含一第二無線通訊模組與一第四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與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連接,且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配置成藉由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傳輸該編碼資料至該NFC訊號傳輸單元,該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和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連接;且該權限控管系統更包含一管控單元,用以調整該第一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該管控單元包含:一第二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一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一第五微控制器模組,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和該第二生物特徵識別模組連接;以及一第五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五無線通訊模組與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該第五無線通訊模組用以和該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建立通訊;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依據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另一關聯資料;以及藉由該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傳輸該另一關聯資料至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其中,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藉由該第四無線通訊模組接收該另一關聯資料;以及 依據該另一關聯資料,調整該第一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將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進行一處理,得到一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依據該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該關聯資料,獲得該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更包含一輸入模組以及一顯示模組,該輸入模組以及該顯示模組分別連接至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更包含一待解鎖單元,該待解鎖單元包含一待解鎖物,其中:該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傳輸該授權種類至該待解鎖單元;該待解鎖單元用以接收該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該授權種類;以及依據該授權種類,對該待解鎖物執行一相應動作。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該待解鎖單元更包含一第三微控制器模組,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與該待解鎖物連接,其中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用以 接收該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該授權種類,且該授權種類包含一對應動作指令;以及依據該對應動作指令,對該待解鎖物執行該相應動作。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該待解鎖單元更包含:一第三儲存模組,儲存一授權動作比對資料;以及一第三微控制器模組,該第三儲存模組以及該待解鎖物分別與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連接,其中: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該授權種類;依據該授權種類以及該授權動作比對資料,對該待解鎖物執行該相應動作。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NFC訊號傳輸單元中包含一NFC模組,該NFC模組與該天線連接,且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與該NFC模組連接,其中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依據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關聯資料,獲得該編碼資料;傳輸該編碼資料至該NFC模組;以及控制該NFC模組藉由該天線傳輸該編碼資料。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NFC訊號傳輸單元中包含:一NFC模組,該NFC模組與該天線連接;一第四微控制器模組,該第四微控制器模組與該NFC模組連接;以及 一第三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與該第四微控制器模組連接,且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用以和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建立通訊,接收由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而該第四微控制器模組用以將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所接收到的該編碼資料傳輸至該NFC模組,且控制該NFC模組藉由該天線傳輸該編碼資料。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和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為藍芽BLE無線模組。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和該第四無線通訊模組為Wi-Fi無線模組。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調整該第一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包含:新增、修改、覆蓋、或刪除該第一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該管控單元更包含一NFC通訊模組,該NFC通訊模組與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該NFC通訊模組用以獲得另一編碼資料;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另一編碼資料;依據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另一編碼資料,產生該另一關聯資料;以及藉由該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傳輸該另一關聯資料至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管控單元更包含一第四儲存模組,該第四儲存模組與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該第四儲存模組用以儲存由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所產生之該另一關聯資料。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將儲存於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另一關聯資料傳輸至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管控單元更包含一第四儲存模組,該第四儲存模組儲存有該關聯資料,且用以儲存由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所產生之該另一關聯資料。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將儲存於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另一關聯資料傳輸至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管控單元更包含一第四儲存模組,該第四儲存模組儲存有該關聯資料,且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依據該另一關聯資料,調整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調整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的方式與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調整該第一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的方式相同。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中的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傳輸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基於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一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至該管控單元;以及 依據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第一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獲得該編碼資料;而該管控單元中的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依據傳輸至該管控單元的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該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儲存於第四儲存模組中之該關聯資料,獲得另一編碼資料;以及將該另一編碼資料傳輸回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進一步用以比對該編碼資料以及該另一編碼資料是否一致;以及於比對一致時,向該NFC訊號傳輸單元傳輸該編碼資料。
  19. 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包含:一管控單元,該管控單元包含:一第四儲存模組,該第四儲存模組儲存有一關聯資料;一第五微控制器模組,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和該第四儲存模組連接;以及一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和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一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傳輸一編碼資料,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具有:一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一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一第一微控制器模組,和該第一生物特徵識別模組連接;以及一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和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連接,用以和該第五無線通訊模組建立通訊;其中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 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藉由該第四無線通訊模組傳輸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基於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一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至該管控單元;而該管控單元中的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該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依據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該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該關聯資料,獲得該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至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而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進一步用以接收從該管控單元所傳輸之該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一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且該NFC訊號傳輸單元具有一天線,該NFC訊號傳輸單元配置成藉由該天線傳輸該編碼資料;以及一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由該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該NFC訊號接收單元具有:一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用以接收由該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一第二儲存模組,儲存一授權種類比對資料;以及一第二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經由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所接收的該編碼資料;以及 依據該編碼資料以及該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一授權種類。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更包含一輸入模組以及一顯示模組,該輸入模組以及該顯示模組分別連接至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更包含一待解鎖單元,該待解鎖單元包含一待解鎖物,其中:該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傳輸該授權種類至該待解鎖單元;該待解鎖單元用以接收該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該授權種類;依據該授權種類,對該待解鎖物執行一相應動作。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該待解鎖單元更包含一第三微控制器模組,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與該待解鎖物連接,其中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該授權種類,且該授權種類包含一對應動作指令;以及依據該對應動作指令,對該待解鎖物執行該相應動作。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該待解鎖單元更包含:一第三儲存模組,儲存一授權動作比對資料;以及一第三微控制器模組,該第三儲存模組以及該待解鎖物分別與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連接,其中: 該第三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NFC訊號接收單元所傳輸的該授權種類;依據該授權種類以及該授權動作比對資料,對該待解鎖物執行該相應動作。
  24.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NFC訊號傳輸單元中包含一NFC模組,該NFC模組與該天線連接,且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與該NFC模組連接,其中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用以傳輸該編碼資料至該NFC模組;以及控制該NFC模組藉由該天線傳輸該編碼資料。
  25. 如請求項19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中包含一第二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與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連接,且該第一微控制器模組配置成藉由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傳輸該編碼資料至該NFC訊號傳輸單元。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NFC訊號傳輸單元中包含:一NFC模組,該NFC模組與該天線連接;一第四微控制器模組,該第四微控制器模組與該NFC模組連接;以及一第三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與該第四微控制器模組連接,且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用以和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建立通訊,接收由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而該第四微控制器模組用以將該第三無線通訊模組所接收到的該編碼資料傳輸至該NFC模組,且控制該NFC模組藉由該天線傳輸該編碼資料。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管控單元包含:一第二生物特徵識別模組,用以獲得一第二生物特徵資料;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依據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另一關聯資料;以及依據該另一關聯資料,調整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調整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包含:新增、修改、覆蓋、或刪除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
  29.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其中該管控單元更包含一NFC通訊模組,該NFC通訊模組與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連接,該NFC通訊模組用以獲得另一編碼資料;其中,該第五微控制器模組用以接收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另一編碼資料;依據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另一編碼資料,產生該另一關聯資料;以及依據該另一關聯資料,調整該第四儲存模組中的該關聯資料。
  30. 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包含:一生物特徵辨識單元,儲存有一關聯資料,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獲得一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依據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該關聯資料,獲得一編碼資料;以及 傳輸該編碼資料;以及一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以及將該編碼資料以NFC傳輸技術傳輸;一NFC訊號接收單元,該NFC訊號接收單元內儲存有一授權種類比對資料,該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由該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以及依據該編碼資料以及該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一授權種類;以及一管控單元,用以獲得一第二生物特徵資料;以及依據該第二生物特徵資料產生另一關聯資料;而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接收該另一關聯資料;以及依據該另一關聯資料,調整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中的該關聯資料。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更包含一待解鎖單元,該待解鎖單元包含一待解鎖物,其中該待解鎖單元用以接收該授權種類;以及依據該授權種類,對該待解鎖物執行一相應動作。
  32. 一種權限控管系統,包含:一管控單元,儲存有一關聯資料; 一生物特徵辨識單元,用以獲得一第一生物特徵資料;以及傳輸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基於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的一生物特徵處理資料至該管控單元;而該管控單元用以接收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該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依據該第一生物特徵資料或是該生物特徵處理資料以及該關聯資料,獲得一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至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而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進一步用以接收從該管控單元所傳輸之該編碼資料;以及傳輸該編碼資料;一NFC訊號傳輸單元,用以接收由該生物特徵辨識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以及一NFC訊號接收單元,儲存一授權種類比對資料,該NFC訊號接收單元用以接收由該NFC訊號傳輸單元所傳輸的該編碼資料;以及依據該編碼資料以及該授權種類比對資料,決定一授權種類。
  33. 如請求項32所述的權限控管系統,更包含一待解鎖單元,該待解鎖單元包含一待解鎖物,其中該待解鎖單元用以接收該授權種類;以及依據該授權種類,對該待解鎖物執行一相應動作。
TW109119977A 2020-06-12 2020-06-12 權限控管系統 TWI764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977A TWI764174B (zh) 2020-06-12 2020-06-12 權限控管系統
CN202010681645.1A CN111862431A (zh) 2020-06-12 2020-07-15 权限控管***
US17/078,446 US11989992B2 (en) 2020-06-12 2020-10-23 Authority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977A TWI764174B (zh) 2020-06-12 2020-06-12 權限控管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383A TW202036383A (zh) 2020-10-01
TWI764174B true TWI764174B (zh) 2022-05-11

Family

ID=72984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977A TWI764174B (zh) 2020-06-12 2020-06-12 權限控管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9992B2 (zh)
CN (1) CN111862431A (zh)
TW (1) TWI764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843B (zh) * 2022-07-12 2023-12-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安全認證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安全認證裝置
CN115550430B (zh) * 2022-09-19 2024-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异常的监测方法、平台、***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8025B2 (en) * 1998-02-13 2007-02-13 Tec Sec, Inc. Access system utilizing multiple factor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TW200904676A (en) * 2007-07-20 2009-02-01 Automotive Res & Amp Testing 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obil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ccess privilege
TWM483988U (zh) * 2014-04-11 2014-08-11 Syoung Technology Co Ltd 整合藍芽及nfc具影像傳輸之門禁管理系統
US10110574B1 (en) * 2014-01-17 2018-10-23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8057B2 (ja) 2000-07-06 2004-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Id管理システム
CN201614594U (zh) 2009-12-01 2010-10-27 赵春富 气压注浆罐
CN103632401A (zh) * 2012-08-27 2014-03-12 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身分辨识功能的交通运输非接触芯片卡收费设备
TW201614594A (en) * 2014-10-15 2016-04-16 Idspire Corp Ltd 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CN105678873A (zh) 2015-12-31 2016-06-15 恩泊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楼宇电梯门禁安防***
KR102483832B1 (ko) * 2016-02-19 2023-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정보 기반 인증을 이용한 전자 장치들 간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81356A (ko) * 2017-01-06 2018-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이미지의 왜곡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207367296U (zh) * 2017-11-17 2018-05-15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福建分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人员跟踪装置
TWM562879U (zh) * 2018-03-29 2018-07-01 陳澤興 無線門鎖裝置及具有該無線門鎖裝置之生物辨識門鎖控制系統
CN110570557A (zh) * 2019-08-21 2019-12-13 杭州享钥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门禁***
US11599871B1 (en) * 2019-09-18 2023-03-07 Wells Fargo Bank, 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transaction card having a cryptographic ke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8025B2 (en) * 1998-02-13 2007-02-13 Tec Sec, Inc. Access system utilizing multiple factor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TW200904676A (en) * 2007-07-20 2009-02-01 Automotive Res & Amp Testing 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obil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ccess privilege
US10110574B1 (en) * 2014-01-17 2018-10-23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WM483988U (zh) * 2014-04-11 2014-08-11 Syoung Technology Co Ltd 整合藍芽及nfc具影像傳輸之門禁管理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383A (zh) 2020-10-01
US11989992B2 (en) 2024-05-21
CN111862431A (zh) 2020-10-30
US20210043020A1 (en)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1347B2 (en) Seamless access control
CN205068523U (zh) 基于身份卡并结合人脸认证的智能门禁***
US20200082656A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nd nfc-based unlocking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mobile terminal
TWI764174B (zh) 權限控管系統
US11240474B1 (en) Reporting connectivity probl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M494819U (zh) 主動偵測式rfid智慧門鎖控制器
TW201640258A (zh) 使用者認證裝置
US20200267354A1 (en) Input functionality for audio/video recording and communication doorbells
CN108648310A (zh) 一种双重认证的人脸识别门禁***及其应用方法
CN204833296U (zh) 利用虹膜识别的门锁和***、移动通信终端和网关
CN111305723A (zh) 一种带自动闭门器的5g物联网多功能智能门
CN106447870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识别的门禁控制***
KR20150056711A (ko) 출입자 생체정보를 가지는 스마트 출입카드를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220103090A (ko) 모바일 디지털 잠금 기술
US11546951B1 (en) Touchless setup mode initiation for networked devices
CN105128818A (zh) 一种多级身份认证的汽车遥控钥匙及其工作方法
KR102110638B1 (ko) 다중 보안 기능을 갖는 출입 제어장치
CN205942835U (zh) 一种无线考勤防盗门锁
Aluri Smart lock systems: An overview
CN105649469A (zh) 一种智能保险柜双密码控制***
KR20190065777A (ko) 비접촉 자물쇠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자물쇠 잠금 해제 방법
TW201800652A (zh) 具有自動解鎖功能的門禁系統及其解鎖方法
US20160371696A1 (en) Secure mode for electronic access control readers
US20230215232A1 (en) Electronic lock with facial authentication features
TWI592907B (zh) Control system for immediate remote al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