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875B -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875B
TWI763875B TW107122720A TW107122720A TWI763875B TW I763875 B TWI763875 B TW I763875B TW 107122720 A TW107122720 A TW 107122720A TW 107122720 A TW107122720 A TW 107122720A TW I763875 B TWI763875 B TW I7638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disc
information signal
substrat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2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8123A (zh
Inventor
菊地稔
越田晃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8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87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4Adhesion or bonding, e.g. specific adhesiv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41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with different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具備第1光碟、第2光碟以及將第1光碟與第2光碟貼合之接著劑層,第1光碟及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且於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等設置於第1面;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資訊信號層之間;以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及中間層;且第1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第2面與第2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第2面介隔接著劑相對向。

Description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作為光記錄媒體,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等貼合型光記錄媒體廣為人知。該光記錄媒體具備於一面具有資訊信號層之第1基板以及不具有資訊信號層之第2基板(虛設基板),且具有於設置有資訊信號層之第1基板之一面將第2基板貼合之構成。
近年來,提案有具有與上述構成不同之構成之貼合型光記錄媒體。該光記錄媒體具備2張光碟,該等光碟具備:基板;設置於基板上之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設置於鄰接之資訊信號層之間之中間層;及覆蓋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及中間層之覆蓋層;且該光記錄媒體具有該等光碟之兩面中藉由接著劑將基板側之彼此面貼合之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光記錄媒體中,利用旋轉塗佈法使夾於第1、第2光碟之內周部間之接著劑自內周部延伸至外周部後,藉由紫外線照射使接著劑硬化,藉此2張光碟被貼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15-197936號公報
但,上述光記錄媒體中,於貼合步驟中藉由旋轉塗佈法使接著劑自內周部延伸至外周部時,於光記錄媒體之兩面之外周部形成凸起。如此若凸起形成於外周部,則有招致光記錄媒體之品質降低之虞。例如,根據凸起之程度,有雷射再生光被光記錄媒體反射之返回信號劣化、伺服偏離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外周部之凸起之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1發明係一種光記錄媒體,其具備第1光碟、第2光碟以及將第1光碟與第2光碟貼合之接著劑層,第1光碟及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於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等設置於第1面;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資訊信號層之間;以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及中間層;且第1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第2面與第2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第2面介隔接著劑相對向。
第2發明係一種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於第1光碟與第2光碟之間夾入接著劑,使第1光碟及第2光碟旋轉,藉此使接著劑延伸;且第1光碟及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於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等設置於第1面;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資訊信號層之間;以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及中間層;且第1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第2面與第2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第2面介隔接著劑相對向。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光記錄媒體之外周部之凸起。再者,並不限定於此處所記載之效果,亦可為本發明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或與其等不同之效果。
1:光記錄媒體
10:第1光碟
10h:第1光碟10之中心孔
11:基板
11A:基板11之第1面
11B:基板11之第2面
11C:基板11之斜面
12:覆蓋層
20:第2光碟
20h:第2光碟20之中心孔
21:基板
21A:基板21之第1面
21B:基板21之第2面
21C:基板21之斜面
22:覆蓋層
30:接著劑層
31:接著劑
41:記錄層
42:介電層
43:介電層
50:模具
51:固定側模具
51A:固定側鏡
51As:固定側鏡51A之鏡面(第1成形面)
51B:線軸
51C:壓模按壓
52:可動側模具
52A:可動側鏡
52Aa:斜面
52As:可動側鏡52A之鏡面(第2成形面)
52B:澆口切斷衝頭
52C:擠出銷
52D:可動側脫模器
53:模穴
54:壓模
54As:壓模54之成形面
101:壓按載台
101s:壓按載台101之載置面
102:壓按頭
103:分注器
104:中心銷
105:紫外線燈
111:石英台
111s:石英台111之載置面
112:石英遮罩
113:紫外線燈
114:紫外線燈
201:光記錄媒體
210:光碟
211:基板
212:覆蓋層
220:接著劑層
221:接著劑
C1:第1光照射面
C2:第2光照射面
Gv:溝槽
L0~Lm:資訊信號層
L0~Ln:資訊信號層
Ld:岸台
S1~Sm:中間層
S1~Sn:中間層
Tp:岸台軌道與溝槽軌道之間距
D:厚度
H、h:高度
W、w:寬度
r、r1、r2:半徑
圖1A係表示光碟之狀態之剖視圖。圖1B係表示將接著劑夾入中間而重疊之2張光碟之狀態之剖視圖。圖1C係表示藉由接著劑而貼合之2張光碟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2A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之構成之一例之剖視圖。圖2B係表示第1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外周部形狀之一例之剖視圖。圖2C係表示第2光碟所具備之基板之外周部形狀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3係表示第1、第2光碟之構成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圖3所示之各資訊信號層之構成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5A係表示模具之構成之一例之剖視圖。圖5B係將圖5A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剖視圖。
圖6A、6B、6C、6D係分別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之步驟圖。
圖7A、7B、7C係分別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之步驟圖。
圖8係表示比較例2之基板之外周部形狀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比較例1之接著劑層之厚度之半徑依存性之圖。
圖10A係表示實施例2之第1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圓周內平均值)之半徑依存性之圖。圖10B係表示實施例2之第2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圓周內平均值)之半徑依存性之圖。
圖11A係表示比較例1之第1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圓周內平均值)之半徑依存性之圖。圖11B係表示比較例1之第2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圓周內平均值)之半徑依存性之圖。
本發明中,光記錄媒體亦可為再生專用型、可錄式以及可覆寫型之任一方式者。
本發明中,資訊信號層至少具備記錄層或再生層。資訊信號層為記錄層之情形時,就提高保存可靠性之觀點而言,光記錄媒體較佳為於記錄層之至少一面進而具備介電層,更佳為於記錄層之兩面具備介電層。就層構成或製造設備之簡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記錄層之任一面均不設置介 電層,單獨使用記錄層。
本發明中,光記錄媒體具有複數個具備記錄層以及於該記錄層之至少一面側設置有介電層之資訊信號層之情形時,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複數個資訊信號層都具有相同之層構成。複數個資訊信號層具有具備第1介電層、記錄層以及第2介電層之相同之層構成之情形時,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1介電層、記錄層以及第2介電層各者於各資訊信號層中包含同一種材料。
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說明。
概要
光記錄媒體之構成
模具之構成
模具之動作
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
效果
[概要]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抑制光記錄媒體之外周部之凸起而進行了銳意研究。根據本發明者等人之見解,如圖1A所示,貼合前之狀態下,光碟210中產生使設置有覆蓋層212之側之面變形為凹陷形狀之較大翹曲。原因在於光碟210將構成覆蓋層212與中間層(未圖示)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硬化時,紫外線硬化樹脂收縮,拉拽基板211之應力發生作用。此處,中間層係設 置於資訊信號層(未圖示)間,且隔開資訊信號層間者。
因此,如圖1B所示,於以彼此之基板211相對向,並且於該等光碟210之內周部將接著劑221夾入中間之方式將2張光碟210重疊之情形時,2張光碟210之外周部呈張開狀態。此種狀態下,若藉由旋轉塗佈法使接著劑221自光碟210之內周部延伸至外周部,且使已延伸之接著劑221硬化,則如圖1C所示,外周部之接著劑層220變厚,於光記錄媒體201之兩面之外周部形成凸起。認為此種凸起之形成係起因於旋轉塗佈時於外周側表面張力作用於接著劑221,以及單板狀態之光碟210中產生翹曲。
因此,本發明者等人對即便2張光碟210中產生翹曲之情形時,亦能抑制形成於外周部之凸起之光記錄媒體進行了銳意研究。其結果為,發現了於基板之兩面中之成為接著劑層側之面之外周部設置斜面,於重疊之2張光碟之外周部形成用以積存因旋轉塗佈而被延伸之接著劑之空間,藉此可抑制形成於光記錄媒體之兩面之外周部之凸起。以下,對具有此種構成之光記錄媒體進行說明。
[光記錄媒體之構成]
如圖2A所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1係貼合型、且可錄式之光記錄媒體,其具備第1光碟10、第2光碟20以及設置於第1、第2光碟10、20之間之接著劑層30。光記錄媒體1係於溝槽軌道及岸台軌道之兩側記錄資料之方式(以下稱作「岸台/溝槽記錄方式」)之光記錄媒體,具有於中央設置有開口(以下稱作「中心孔」)之圓盤狀。再者,光記錄媒體1 之形狀並非限定於圓盤狀,亦可為其以外之形狀。
如圖3所示,第1光碟10具備:具有第1面11A與第2面11B之基板11;設置於第1面11A之資訊信號層L0~Ln及中間層S1~Sn;以及覆蓋資訊信號層L0~Ln及中間層S1~Sn之覆蓋層12。中間層S1~Sn分別設置於鄰接之資訊信號層L0、L1、資訊信號層L1、L2、...、資訊信號層Ln-1、Ln之間。第2光碟20具備:具有第1面21A與第2面21B之基板21;設置於第1面21A之資訊信號層L0~Lm及中間層S1~Sm;以及覆蓋資訊信號層L0~Lm及中間層S1~Sm之覆蓋層22。中間層S1~Sm分別設置於鄰接之資訊信號層L0、L1、資訊信號層L1、L2、...、資訊信號層Ln-1、Lm之間。但,n、m分別獨立且為2以上之整數,較佳為3以上之整數,例如3或4。再者,於以下說明中,於不特別區分資訊信號層L0~Ln、L0~Lm之情形時,稱作資訊信號層L。
光記錄媒體1於兩面具有照射有用以記錄或再生資訊信號之光之光照射面。更具體而言,具有照射有用以進行第1光碟10之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之雷射光之第1光照射面C1與照射有用以進行第2光碟20之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之雷射光之第2光照射面C2。
第1光碟10中,以第1光照射面C1為基準,資訊信號層L0位於最裏側,資訊信號層L1~Ln位於其前面。因此,資訊信號層L1~Ln以能夠使用於記錄或再生之雷射光透過之方式構成。另一方面,第2光碟20中,以第2光照射面C2為基準,資訊信號層L0位於最裏側,資訊信號層L1~Lm 位於其前面。因此,資訊信號層L1~Lm以能夠使用於記錄或再生之雷射光透過之方式構成。再者,雖未圖示,但光記錄媒體1可於覆蓋層12、22之表面(第1、第2光照射面C1、C2)進而具備硬塗層。
光記錄媒體1中,第1光碟10之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如以下之方式進行。即,自覆蓋層12側之第1光照射面C1向第1光碟10所包含之各資訊信號層L0~Ln照射雷射光,藉此進行第1光碟10之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例如,藉由具有0.84以上且0.86以下之範圍之數值孔徑之物鏡將具有350nm以上且410nm以下之範圍之波長之雷射光進行聚光,自覆蓋層12側照射至第1光碟10所包含之各資訊信號層L0~Ln,藉此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
另一方面,第2光碟20之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如以下之方式進行。即,自覆蓋層22側之第2光照射面C2將雷射光照射至第2光碟20所包含之各資訊信號層L0~Lm,藉此進行第2光碟20之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例如,藉由具有0.84以上且0.86以下之範圍之數值孔徑之物鏡,將具有350nm以上且410nm以下之範圍之波長之雷射光進行聚光,自覆蓋層22側照射至第2光碟20所包含之各資訊信號層L0~Lm,藉此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作為此種光記錄媒體1,例如可列舉Archival Disc(AD,歸檔光碟)。
第1、第2光碟10、20之螺旋方向亦可相反。該情形時,自第1、第2之光照射面C1、C2之同時記錄再生成為可能,因此可將記錄或再生時之 資料傳輸速度提高約2倍。
以下,對構成光記錄媒體1之基板11、21、接著劑層30、資訊信號層L0~Ln、L0~Lm、中間層S1~Sn、S1~Sm以及覆蓋層12、22依序進行說明。
(基板)
基板11、21例如具有於中央設置有中心孔之圓盤狀。如圖2B所示,於基板11之第2面11B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11C。同樣地,如圖2C所示,於基板21之第2面21B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1C。藉由相對向之斜面11C、21C形成用以積存因旋轉塗佈而被延伸之接著劑之空間。
斜面11C、21C係分別以於半徑方向基板11、21之厚度變薄之方式傾斜者。於此處,半徑方向係指自基板11、21之中心朝向外周之方向。斜面11C、21C之高度H較佳為50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特佳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若斜面11C、21C之高度H為50μm以下,則可抑制第1、第2光照射面C1、C2之外周部之徑向之凸起之變動量。
半徑方向之斜面11C、21C之寬度W較佳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佳為6mm以上且8mm以下。若斜面11C、21C之寬度W未達5mm,則有用以積存因旋轉塗佈而被延伸之接著劑之空間變小,抑制第1、2光照射面C1、C2之外周部之凸起之效果降低之虞。另一方面,若斜面11C、21C 之寬度W超過10mm,較接著劑膜厚急遽增加之半徑更內側形成斜面,於用以積存接著劑之空間會形成無用之多餘之空間。
斜面11C、21C之高度H及寬度W按照以下方式求得。首先,將光記錄媒體1裁斷,採取試樣片,對該試樣片進行剖面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獲得剖面SEM像。繼而,自獲得之剖面SEM像,求出斜面11C、21C之高度H及寬度W。
基板11之第1面11A及基板21之第1面21A例如成為凹凸表面,該凹凸表面上成膜有資訊信號層L0。以下,將凹凸表面中之凹部稱作岸台Ld,將凸部稱作溝槽Gv。
作為岸台Ld及溝槽Gv之形狀,例如可列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等各種形狀。又,岸台Ld及/或溝槽Gv亦可為了線速度之穩定化或位址資訊附加等而起伏(蜿蜒)。
基板11、21之外徑(直徑)例如選擇120mm。基板11、21之內徑(直徑)例如選擇15mm。考慮剛性選擇時,基板11之厚度較佳為0.3mm以上且0.6mm以下,更佳為0.3mm以上且0.545mm以下,進而更佳為0.445mm以上且0.545mm以下。
作為基板11、21之材料,例如可使用塑膠材料或玻璃,就成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使用塑膠材料。作為塑膠材料,例如可使用聚碳酸酯系樹 脂、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又,就成本之觀點而言,較多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
(接著劑層)
接著劑層30包含已硬化之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丙烯酸樹脂及環氧樹脂中之至少1種。藉由該接著劑層30,第1、第2光碟10、20被貼合。更具體而言,以第1光碟10所具備之基板11之第2面11B與第2光碟20所具備之基板21之第2面21B介隔接著劑層30相對向之方式藉由接著劑層30被貼合。以覆蓋層12、22分別成為表面側之方式,第1光碟10之基板11與第2光碟基板之基板21被貼合。接著劑層30之厚度例如為0.01mm以上且0.22mm以下。接著劑層30具有圓環狀,接著劑層30之外周部之厚度厚於接著劑層30之內周部之厚度。具有此種厚度關係之原因在於如下所述構成接著劑層30之接著劑因旋轉塗佈法被延伸。
(資訊信號層)
資訊信號層L具有凹狀軌道(以下稱作「岸台軌道」)及凸狀軌道(以下稱作「溝槽軌道」)。本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1以於岸台軌道及溝槽軌道之兩側能夠記錄資訊信號之方式構成。就高記錄密度之觀點而言,岸台軌道與溝槽軌道之間距Tp較佳為0.225nm以下。
如圖4所示,資訊信號層L0~Ln具備具有上表面(第1面)及下表面(第2面)之記錄層41、與記錄層41之上表面相鄰接設置之介電層42以及與記錄層41之下表面相鄰接設置之介電層43。藉由此種構成,可提高記錄層41 之耐久性。此處,上表面係指記錄層41之兩面中用以記錄或再生資訊信號之雷射光照射之側之面,下表面係指與上述雷射光照射之側為相反側之面,即基板11側之面。再者,由於資訊信號層L0~Lm之構成可與資訊信號層L0~Ln相同,故不加說明。
(記錄層)
記錄層41係所謂無機記錄層。第1光照射面C1最裏側之資訊信號層L0以外之資訊信號層L1~Ln中之至少1層之記錄層41例如包含金屬A之氧化物、金屬B之氧化物及金屬C之氧化物作為主成分。金屬A係W、Mo及Zr中之至少1種,金屬B係Mn,金屬C係Cu、Ag及Ni中之至少1種。金屬A之氧化物、金屬B之氧化物及金屬C之氧化物所分別包含之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之比率滿足0.46≦x1之關係,較佳為滿足0.46≦x1≦1.70之關係。藉此,可一面滿足作為光記錄媒體1之資訊信號層L所要求之特性,一面實現優異透過特性。此處,作為光記錄媒體1之資訊信號層L所要求之特性,可列舉良好之信號特性、高記錄功率余裕及高再生耐久性等。
其中,x1係根據x1=a/(b+0.8c)所定義之變數。
a:相對於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之合計之金屬A之原子比率[原子%]
b:相對於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之合計之金屬B之原子比率[原子%]
c:相對於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之合計之金屬C之原子比率[原子%]
就增加到達第1光照射面C1之最裏側之資訊信號層L0之光量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資訊信號層L0以外之資訊信號層L1~Ln所具有之記錄層41均包含上述3元系氧化物作為主成分,且滿足上述關係(0.46≦x1)。又,一般而言因離最裏側之資訊信號層L0越近之資訊信號層L越需要較高之記錄感度,故透過率易變低,因此多係以離第1光照射面C1越近之資訊信號層L之透過率越高之方式進行設計。因此,資訊信號層L1~Ln之記錄層41之變數x1之值較佳為離第1光照射面C1越近之資訊信號層L之值越大。
又,就獲得良好之信號特性、高記錄功率餘裕及高再生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資訊信號層L0~Ln所具有之記錄層41均包含上述3元系氧化物作為主成分,且滿足上述關係(0.46≦x1)。又,資訊信號層L0~Ln之記錄層41之變數x1之值較佳為離第1光照射面C1越近之資訊信號層L之值越大。原因在於離第1光照射面C1越近之資訊信號層L可提高透過率。
相對於A金屬、金屬B及金屬C之合計,A金屬之原子比率a較佳為10原子%以上且70原子%以下,更佳為33原子%以上且68原子%以下之範圍內。若原子比率a未達10原子%,則有透過率變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若原子比率a超過70原子%,則有記錄感度變低之傾向。
相對於A金屬、金屬B及金屬C之合計,金屬B之原子比率b較佳為2原子%以上且40原子%以下,更佳為5原子%以上且30原子%以下之範圍內。若原子比率b未達2原子%,則有記錄功率餘裕變窄之傾向。另一方 面,若原子比率b超過40原子%,則有透過率變低之傾向。
相對於A金屬、金屬B及金屬C之合計,金屬C之原子比率c較佳為5原子%以上且50原子%以下,更佳為27原子%以上且37原子%以下之範圍內。若原子比率c未達5原子%,則有再生耐久性變弱之傾向。另一方面,若原子比率c超過50原子%,則有透過率變低之傾向。
作為資訊信號層L1~Ln中之上述3元系氧化物以外之記錄層41之材料,例如亦可使用In氧化物與Pd氧化物之混合物或W氧化物與Pd氧化物之混合物。但,為了光記錄媒體1之低成本化,較佳使用不含貴金屬即Pd之上述3元系氧化物作為記錄層41之材料。
作為自第1光照射面C1最裏側之資訊信號層L0之記錄層41之材料,亦可使用In氧化物與Pd氧化物或W氧化物與Pd氧化物之混合物。但,就低成本化之觀點而言,作為記錄層41之材料,較佳使用上述3元系氧化物。
記錄層41之厚度較佳為25nm以上且60nm以下,更佳為30nm以上且50nm以下之範圍內。若未達25nm,則有信號特性劣化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60nm,則有記錄功率餘裕變窄之傾向。
(介電層)
介電層42、43作為阻氧層發揮功能,藉此可提高記錄層41之耐久性。又,抑制記錄層41之氧之逃脫,藉此可抑制記錄層41之膜質之變化 (主要作為反射率之降低檢測出),可確保作為記錄層41必需之膜質。進而,設置介電層42、43,藉此可使記錄特性提高。認為原因在於入射介電層42、43之雷射光之熱擴散得到最佳控制,記錄部分中之氣泡變得過大,或Mn氧化物過度分解而氣泡擠破等得到抑制,可將記錄時之氣泡之形狀最佳化。
介電層43之光學膜厚(光程長度)n×T(其中,n:介電層43之折射率,T:介電層43之物理膜厚)較佳為滿足n×T≧32nm之關係。原因在於可抑制將資訊信號記錄(岸台/溝槽記錄)至作為凹部之岸台Ld或作為凸部之溝槽Gv時之循軌偏移。
作為介電層42、43之材料,例如包含選自由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及氟化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以上。作為介電層42、43之材料,可使用彼此相同或不同之材料。作為氧化物,例如可列舉選自由In、Zn、Sn、Al、Si、Ge、Ti、Ga、Ta、Nb、Hf、Zr、Cr、Bi及Mg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元素之氧化物。作為氮化物,例如可列舉選自由In、Sn、Ge、Cr、Si、Al、Nb、Mo、Ti、Nb、Mo、Ti、W、Ta及Zn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元素之氮化物,較佳為選自由Si、Ge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元素之氮化物。作為硫化物,例如可列舉Zn硫化物。作為碳化物,例如可列舉選自由In、Sn、Ge、Cr、Si、Al、Ti、Zr、Ta及W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元素之碳化物,較佳為選自由Si、Ti及W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元素之碳化物。作為氟化物,例如可列舉選自由Si、Al、Mg、Ca及La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元素之氟化物。作為該等之混 合物,例如可列舉ZnS-SiO2、SiO2-In2O3-ZrO2(SIZ)、SiO2-Cr2O3-ZrO2(SCZ)、In2O3-SnO2(ITO)、In2O3-CeO2(ICO)、In2O3-Ga2O3(IGO)、In2O3-Ga2O3-ZnO(IGZO)、Sn2O3-Ta2O5(TTO)、TiO2-SiO2、Al2O3-ZnO、Al2O3-BaO等。
介電層43之厚度較佳為2nm以上且30nm以下之範圍內。若未達2nm,則有阻隔效果變小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30nm,則有記錄功率餘裕減少(劣化)之傾向。
介電層42之厚度較佳為2nm以上且50nm以下之範圍內。若未達2nm,則有阻隔效果變小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50nm,則有記錄功率餘裕減少(劣化)之傾向。
於第1、第2光碟10、20之資訊信號層L之層數為3層之情形時,作為資訊信號層L0~L2,較佳為組合使用具有以下之構成者。要求高感度,x1為較小之值之離最裏層較近之資訊信號層L1之記錄層41由於Mn或Cu易變多,故記錄後透過率變動易變大。因此,作為介電層42、43,較佳使用消光係數為0.05以上者,抑制透過率變動。又,要求高透過率,x1為較大之值之資訊信號層L2之記錄層41記錄後透過率變化較小,但功率餘裕易變窄,因此作為介電層42、43,較佳使用包含SIZ或IGZO者,確保功率餘裕。
‧資訊信號層L0
介電層42:SIZ
記錄層41:WCOM(0.3≦x1≦0.5)
介電層43:ITO
‧資訊信號層L1
介電層42:SIZ
記錄層41:WCOM(0.6≦x1≦1.0)
介電層43:SIZ
‧資訊信號層L2
介電層42:SIZ
記錄層41:WCOM(0.9≦x1≦1.4)
介電層43:SIZ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WCMO「係指包含W氧化物、Mn氧化物以及Cu氧化物之3成分之混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1中,雷射光照射至記錄層41,Mn氧化物因雷射光而被加熱,分解後釋放氧,於照射有雷射光之部分產生氣泡。藉此,可進行資訊信號之不可逆之記錄。
(中間層)
中間層S1~Sn、S1~Sm係分別起於物理及光學上以充分之距離使資 訊信號層L0~Ln、L0~Lm隔開之作用,其表面設置有凹凸表面。其凹凸表面例如形成同心圓狀或螺旋狀之岸台Ld及溝槽Gv。中間層S1~Sn、S1~Sm之厚度較佳為9μm以上且50μm以下。
中間層S1~Sn、S1~Sm包含已硬化之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丙烯酸樹脂及環氧樹脂中之至少1種。又,中間層S1~Sn、S1~Sm成為用以記錄及再生裏層之資料之雷射光之光路,因此較佳為充分具有較高之光透過性。
(覆蓋層)
覆蓋層12、22包含已硬化之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丙烯酸樹脂及環氧樹脂中之至少1種。覆蓋層12、22之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且177μm以下,例如57μm。此種較薄之覆蓋層12、22,例如將其與0.85左右之高NA(numerical aperture,數值孔徑)化之物鏡進行組合,藉此可實現高密度記錄。
第1光碟10中之覆蓋層12及中間層S1~Sn之總厚度較佳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同樣地,第2光碟20中之覆蓋層22及中間層S1~Sm之總厚度較佳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硬塗層)
硬塗層係用以賦予第1、第2光照射面C1、C2耐擦傷性等者。作為硬塗層之材料,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矽酮系樹脂、氟系樹脂、有機無 機混成系樹脂等。為提高機械強度,硬塗層可包含矽膠之細粉末。
(於資訊信號層之層數為3層或4層之情形時之各層之厚度之例)
於第1光碟10具有3層資訊信號層L之情形時,第1光碟10中之覆蓋層12、中間層S1及中間層S2之總厚度較佳為94μm以上且106μm以下,例如100μm。中間層S1之厚度較佳為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例如25μm以下。中間層S2之厚度較佳為13μm以上且23μm以下,例如18μm。
再者,於第2光碟20具有3層資訊信號層L之情形時,第2光碟20中之覆蓋層22、中間層S1及中間層S2之總厚度、中間層S1之厚度、中間層S2之厚度分別與上述第1光碟10中之覆蓋層12、中間層S1及中間層S2之總厚度、中間層S1之厚度、中間層S2之厚度相同。
於第1光碟10具有4層資訊信號層L之情形時,第1光碟10中之覆蓋層22、中間層S1、中間層S2及中間層S3之總厚度為94μm以上且106μm以下,例如100μm。中間層S1之厚度較佳為11μm以上且20.5μm以下,例如15.5μm。中間層S2之厚度較佳為14.5μm以上且24.5μm以下,例如19.5μm。中間層S3之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且16.5μm以下,例如11.5μm。
再者,於第2光碟20具有4層資訊信號層L之情形時,第2光碟20中之覆蓋層22、中間層S1、中間層S2及中間層S3之總厚度、中間層S1之厚度、中間層S2之厚度、中間層S3之厚度分別與上述第1光碟10中之覆蓋層 12、中間層S1、中間層S2及中間層S3之總厚度、中間層S1之厚度、中間層S2之厚度、中間層S3之厚度相同。
[模具之構成]
參照圖5A、5B,對用以射出成形上述基板11、21之模具50之構成之一例進行說明。
模具50具備固定側模具(第1模具)51及與該固定側模具51相對向之可動側模具(第2模具)52,藉由將該等之固定側模具51與可動側模具52對上形成成形空間即模穴53。對該模穴53填充熔融樹脂。
固定側模具51具備與可動側模具52對向配置之信號面鏡(鏡面板)51A、向模穴53供給樹脂之線軸51B及支持壓模54之外周緣之壓模按壓51C。
固定側鏡51A具有與可動側模具52相對向之圓形狀之鏡面(第1成形面)51As。對於該鏡面51As,安裝有壓模54。該壓模54例如係於中央部具有開口之圓環狀,於其成形面54As形成有用以向基板11、21轉印岸台Ld及溝槽Gv等形狀之微細凹凸形狀。壓模54例如係以鎳(Ni)等為主成分之Ni母盤。
為降低表面之摩擦係數,較佳為於鏡面51As上設置硬質膜。硬質膜例如較佳為以DLC(類鑽碳)、氮化鈦(TiN)、氮化鉻(CrN)、碳氮化鈦 (TiCN)、氮化鋁鈦(TiAlN)、或氮化鈦鉻(TiCrN)等高硬度材料為主成分。
線軸51B設置於固定側鏡51A之中心部。線軸51B與材料供給裝置(未圖示)連結,自材料供給裝置經由線軸51B向模穴53內供給基板材料即已熔融之樹脂。
可動側模具52相對於固定側模具51相對向配置,並且相對於固定側模具51近接隔開自如。可動側模具52具備與固定側模具51對向配置之貼合面鏡(鏡面板)52A、切斷模穴53內被固化之基板11或基板21之中心部之澆口切斷衝頭52B、將被該澆口切斷衝頭52B切斷之部分擠出之擠出銷52C及藉由可動側模具52使基板11或基板21脫模之可動側脫模器52D。
可動側鏡52A具有與固定側模具51相對向之圓形狀之鏡面(第2成形面)52As。如圖5B所示,於鏡面52As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52Aa。斜面52Aa係以於半徑方向凸起之方式傾斜者。此處,半徑方向係指自鏡面51As之中心朝向外周之方向。斜面52Aa之高度h較佳為50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特佳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若斜面52Aa之高度h為50μm以下,則可抑制第1、第2光照射面C1、C2之外周部中之徑向之凸起之變動量。
半徑方向中之斜面52Aa之寬度w較佳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佳為6mm以上且8mm以下。若斜面52Aa之寬度w未達5mm,則有用以積存因旋轉塗佈而被延伸之接著劑之空間變小,抑制第1、2光照射面 C1、C2之外周部之凸起之效果降低之虞。另一方面,若斜面52Aa之寬度w超過10mm以上,則較接著劑膜厚急遽增加之半徑更內側形成斜面,於用以積存接著劑之空間會形成無用之多餘空間。
澆口切斷衝頭52B係將自線軸51B供給至模穴53內已固化之樹脂中之流槽部等切斷者,具有與光記錄媒體之中心孔大致相同尺寸之外徑。該澆口切斷衝頭52B藉由未圖示之導引機構或驅動機構能夠向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
擠出銷52C具有棒狀形狀,配置於澆口切斷衝頭52B之中心部。該擠出銷52C藉由未圖示之導引機構或驅動機構能夠向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藉由上述澆口切斷衝頭52B去除被切斷之部分。因此,填充於模穴53內之熔融樹脂固化後,將該擠出銷52C擠出,藉此可去除流槽部與線軸部。
可動側脫模器52D呈現具有與澆口切斷衝頭52B之外徑大致相同尺寸之內徑之筒狀而構成,以包圍澆口切斷衝頭52B之方式配設著。該可動側脫模器52D藉由未圖示之導引機構或驅動機構能夠向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因此,模穴53內填充有熔融樹脂,如上所述基板11或基板21之中心孔形成後,利用該可動側脫模器52D,基板11或基板21之內周側被推壓,基板11或基板21自可動側模具52脫模。
[模具之動作]
其次,對具有上述構成之模具50之動作之一例進行說明。首先,將可動側模具52向相對於固定側模具51近接之方向移動,將固定側模具51與可動側模具52對上,藉由鏡面51As與鏡面52As形成模穴53。其次,向模穴53內填充熔融樹脂。該樹脂於材料供給裝置(未圖示)內被加熱而形成熔融狀態,以線軸51B作為供給通路供給至模穴53內。作為該樹脂,例如可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
其次,將填充至模穴53內之樹脂冷卻後使其固化,並且對該樹脂進行鎖模。再者,對樹脂進行鎖模時,使可動側模具52向相對於固定側模具51進而近接之方向移動。藉此,填充至模穴53內之樹脂被加壓,設置於壓模54之成形面54As之凹凸形狀更加確實地被轉印。
其次,樹脂被充分冷卻進而固化後,使澆口切斷衝頭52B向相對於固定側模具51近接之方向,即,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藉由使澆口切斷衝頭52B向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可切斷固化之成形體中之流槽部及澆道部。藉此,填充至模穴53之內部之熔融樹脂被固化後,於中央部形成開口。
其次,使可動側模具52向自固定側模具51隔開之方向移動。藉此,已固化之基板11或基板21自安裝於固定側模具51之壓模54隔開,將其一面露出至外側。
其次,使擠出銷52C向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藉此去除被上述 澆口切斷衝頭52B切斷之部分。其次,使可動側脫模器52D向突出至模穴53內之方向移動,藉此推壓基板11或基板21之內周部使基板11或基板21自可動側模具52脫模。藉由以上步驟,可獲得所需之基板11或基板21。
[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
參照圖6A~6D、7A~7C,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1之製造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
(第1光碟之製作步驟)
如以下方式製作第1光碟10。
(基板之成形步驟)
首先,使用具備圖5所示之模具之射出成形裝置,成形於一面形成有凹凸表面之基板11。
(資訊信號層之形成步驟)
其次,例如利用濺鍍法,於基板11上依次積層介電層43、記錄層41、介電層42,藉此形成資訊信號層L0。以下,具體說明介電層43、記錄層41及介電層42之形成步驟。
(介電層之成膜步驟)
首先,將基板11搬送至具備有包含介電材料作為主成分之靶之真空腔室內,將真空腔室內進行抽真空直至成為特定之壓力。其後,一面向真 空腔室內導入Ar氣體或O2氣體等處理氣體,一面濺鍍靶,於基板11上成膜介電層43。作為濺鍍法,例如可使用高頻(RF)濺鍍法、直流(DC)濺鍍法,但特佳為直流濺鍍法。原因在於直流濺鍍法較高頻濺鍍法成膜率高,因此可提高生產性。
(無機記錄層之成膜步驟)
其次,將基板11搬送至具備有無機記錄層成膜用之靶之真空腔室內,將真空腔室內進行抽真空直至成為特定之壓力。其後,一面向真空腔室內導入Ar氣體或O2氣體等處理氣體,一面濺鍍靶,於介電層43上成膜記錄層41。
此處,無機記錄層成膜用之靶例如包含金屬A之氧化物、金屬B之氧化物及金屬C之氧化物之3元系氧化物作為主成分。該3元系氧化物所包含之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之比率滿足0.46≦x1之關係,較佳為滿足0.46≦x1≦1.70之關係。再者,如上所述,x1係根據x1=a/(b+0.8c)所定義之變數。
作為無機記錄層成膜用之靶之3元系氧化物,較佳為具有與記錄層41相同之組成者。
又,可至少藉由與氧之反應性濺鍍形成記錄層41。該情形時,作為光記錄媒體用靶,包含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作為主成分,金屬A、金屬B及金屬C之比率滿足0.46≦x1之關係,較佳為滿足0.46≦x1≦1.70之關 係。再者,如上所述,x1係根據x1=a/(b+0.8c)所定義之變數。
(介電層之成膜步驟)
其次,將基板11搬送至具備有包含介電材料作為主成分之靶之真空腔室內,將真空腔室內進行抽真空直至成為特定之壓力。其後,一面向真空腔室內導入Ar氣體或O2氣體等處理氣體,一面濺鍍靶,於記錄層41上成膜介電層42。作為濺鍍法,例如可使用高頻(RF)濺鍍法、直流(DC)濺鍍法,但特佳為直流濺鍍法。原因在於直流濺鍍法較高頻濺鍍法成膜率高,因此可提高生產性。
藉由以上,於基板11上形成資訊信號層L0。
(中間層之形成步驟)
其次,例如藉由旋轉塗佈法將紫外線硬化樹脂均勻地塗佈於資訊信號層L0上。其後,對均勻地塗佈於資訊信號層L0上之紫外線硬化樹脂壓抵壓模之凹凸圖案,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後,剝離壓模。藉此,壓模之凹凸圖案被轉印至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設置有岸台Ld及溝槽Gv之中間層S1形成於資訊信號層L0上。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係丙烯酸系及環氧系之紫外線硬化樹脂中之至少1種。
(資訊信號層及中間層之形成步驟)
其次,與上述之資訊信號層L0及中間層S1之形成步驟相同,按照該順序於中間層S1上積層資訊信號層L1、中間層S2、資訊信號層L3、...、中間層Sn、資訊信號層Ln。
(覆蓋層之形成步驟)
其次,例如藉由旋轉塗佈法將紫外線硬化樹脂旋轉塗佈於資訊信號層Ln上後,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藉此,於資訊信號層Ln上形成覆蓋層12。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係丙烯酸系及環氧系之紫外線硬化樹脂中之至少1種。藉由以上,製作第1光碟10。
(第2光碟之製作步驟)
由於第2光碟20之製作步驟與上述第1光碟10之製作步驟相同,故省略說明。
(貼合步驟)
如下所示,於如上述所製作之第1、第2光碟10、20之間,使作為接著劑之紫外線硬化樹脂延伸,使其暫時硬化。紫外線硬化樹脂例如係丙烯酸系及環氧系之紫外線硬化樹脂中之至少1種。於此,「暫時硬化」係指於第1、第2光碟10、20不剝落或挪位之程度使接著劑部分硬化(有時亦稱作「半硬化」)。
首先,如圖6A所示,以將第2光碟20之中心孔20h嵌合於中心銷104之方式將其載置於壓按載台101之載置面101s上。此時,第2光碟20以第2光照射面C2成為壓按載台101之載置面101s側之方式被載置。其次,如圖6B所示,藉由分注器103,於中心孔20h之內側將接著劑31塗佈成環狀。
其次,如圖6C所示,藉由壓按頭102一面保持第1光碟10之第1光照射面C1,一面將中心孔10h嵌合於中心銷104。其次,如圖6D所示,藉由壓按頭102將第1光碟10介隔接著劑31對第2光碟20進行壓抵直至接著劑31之厚度成為特定之厚度,例如50μm左右。
其次,如圖7A所示,將壓按載台101旋轉,使夾於第1、第2光碟10、20間之接著劑31延伸於第1、第2光碟10、20之半徑方向。藉此,接著劑31自第1、第2光碟10、20之內周部遍及至外周部。
其次,如圖7B所示,藉由維持壓按載台101之旋轉,一面以接著劑31之厚度成為特定之厚度的方式甩開接著劑31,一面藉由紫外線燈105自第1光碟10側向接著劑31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31暫時硬化。藉此,第1、第2光碟10、20因離心力被維持成大致平坦形狀之狀態下藉由接著劑31被固定。
如以下所示,使於第1、第2光碟10、20之間被暫時硬化之接著劑31正式硬化。首先,如圖7C所示,將藉由暫時硬化之接著劑31被固定之第1、第2光碟10、20載置於石英台111之載置面111s上。此時,第1、第2光碟10、20以第2光碟20成為載置面111s側之方式被載置。其次,藉由石英遮罩112覆蓋被載置之第1、第2光碟10、20上。其後,藉由紫外線燈113,介隔石英台111自第1光碟10側向接著劑31照射紫外線,並且藉由紫外線燈114,介隔石英遮罩112自第2光碟20側向接著劑31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31正式硬化。如此藉由自第1、第2光碟10、20之兩側照射紫外線 使接著劑31正式硬化,可抑制所得之光記錄媒體1中產生翹曲。此處,「正式硬化」係指將接著劑31完全硬化。藉由以上,可獲得目標之光記錄媒體1。
[效果]
一實施形態之光記錄媒體1於基板11、21之兩面中,即成為接著劑層30側之第2面11B、21B之外周部分別設置有斜面11C、21C。因此,於重疊之基板11、21之外周部,可形成用以積存因旋轉塗佈法而被延伸之接著劑31之空間。因此,可抑制形成於光記錄媒體1之第1、第2光照射面C1、C2之外周部之凸起。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實施例1~5]
<第1光碟之製作步驟>
如以下之方式製作第1光碟。首先,藉由射出成形,成形具有外徑120mm、厚度0.53mm之圓盤狀之聚碳酸酯基板(以下稱作「PC基板」)。此時,於PC基板之第1面形成岸台及溝槽部,且於PC基板之第2面之外周部形成斜面。如表1所示,斜面之高度H設定為10μm~70μm之範圍。又,斜面之寬度W設定為7mm。
其次,藉由濺鍍法,於聚碳酸酯基板之第1面(凹凸表面)上依次積層第1介電層、無機記錄層、第2介電層,藉此製作L0層(第1資訊信號層)。其次,藉由旋轉塗佈法,將紫外線硬化樹脂(Dexeri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K5500B)均勻地塗佈於L0層上,對塗佈於L0層上之紫外線硬化樹脂壓抵壓模之凹凸圖案,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後,將壓模剝離,藉此形成具有岸台及溝槽之厚度25μm之S1層(第1中間層)。
其次,於上述S1層之凹凸表面上依次積層第1介電層、無機記錄層、第2介電層,藉此製作L1層(第2資訊信號層)。其次,藉由旋轉塗佈法,將紫外線硬化樹脂(Dexeri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K5500B)均勻地塗佈於L1層上,對塗佈於L1層上之紫外線硬化樹脂壓抵壓模之凹凸圖案,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後,將壓模剝離,藉此形成具有岸台及溝槽之厚度18μm之S2層(第2中間層)。
其次,藉由於上述S2層之凹凸表面上依次積層第1介電層、無機記錄層、第2介電層,製作L2層(第3資訊信號層)。其次,藉由旋轉塗佈法,將紫外線硬化樹脂(Dexeri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K8300)均勻地塗佈於L2層上,對其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藉此形成具有57μm厚度之覆蓋層。再者,S1、S2層及覆蓋層之總厚度設定為100μm。藉由以上,可獲得第1光碟。
<第2光碟之製作步驟>
與上述第1光碟之製作步驟相同,獲得第2光碟。
<貼合步驟>
將如上述所獲得之第1、第2光碟於如上述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那樣貼合。再者,使用紫外線硬化樹脂(Dexeri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K6880)作為接著劑。又,於紫外線硬化樹脂之延伸步驟中,壓按載台之旋轉條件設定為轉數7000rpm,旋轉時間5秒鐘。藉由以上,可獲得目標之岸台/溝槽記錄方式之貼合型光記錄媒體。
[比較例1]
第1、第2光碟之製作步驟中,於基板之第2面之外周部不形成斜面,將第2面之整體設為平坦形狀,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相同,獲得光記錄媒體。
[比較例2]
第1、第2光碟之製作步驟中,代替於基板之第2面之外周部形成斜面,如圖8所示,形成階梯狀之凹處。再者,以階梯狀之凹處之體積與比較例2中由於斜面欠缺之空間部分之體積成為相同之方式設定凹處之階差H。即,將凹處之階差H設定為實施例2之斜面之高度H之一半,即10μ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相同,獲得光記錄媒體。
[評估]
(接著劑層之厚度)
如以下測定比較例1之光記錄媒體之接著劑層之厚度。即,將已貼合之第1、第2光碟剝離,測定光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中之接著劑層之厚度之變化。
圖9中表示接著劑層之厚度之測定結果。自圖9可知接著劑層之厚度相對於半徑r於0~50mm之範圍大致固定,半徑r於50~60mm之範圍有急遽增加之傾向。認為此種急遽之厚度增加係起因於旋轉塗佈時於外周側表面張力作用於接著劑以及單板狀態之第1、第2光碟中產生翹曲者。
(徑向傾斜之圓周內平均值)
如以下測定實施例2、比較例1之光記錄媒體中之第1、第2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β角)之圓周內平均值。即,半徑r=24~58mm之範圍之複數個位置中,測定於1周之範圍之徑向傾斜[degree(以下略稱為「deg」)],算出各者之位置中之徑向傾斜[deg]之圓周內平均值(1周之平均值)。再者,本說明書中,β角(翹曲角)係根據入射光與反射光之角度定義(參照圖1A)。
圖10A、10B分別表示實施例2之光記錄媒體中之第1、第2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之圓周內平均值之測定結果。圖11A、11B分別表示比較例1之光記錄媒體中之第1、第2光照射面之徑向傾斜之圓周內平均值之測定結果。比較例1之光記錄媒體之第1、第2光照射面中,徑向傾斜之圓周內平均值超過半徑r=53mm於外側發生急遽變化,半徑r1=53mm與半徑r2=58mm之位置中之變化量為-0.13deg。另一方面,實施例2之光記錄媒體之第1、第2光照射面中,超過半徑r=53mm外側中之徑向傾斜之圓周內 平均值之變化減小,半徑r1=53mm與半徑r2=58mm之位置中之變化量降低至-0.04deg。
(徑向傾斜變化量)
如以下求出實施例1~5、比較例1、2之光記錄媒體之徑向傾斜(β角)變化量。首先,於半徑r1=53mm、半徑r2=58mm之各者之位置於1周之範圍測定徑向傾斜[deg],算出半徑r1、r2之徑向傾斜[deg]之圓周內平均值(1周之平均值)。其次,藉由以下之式,算出徑向傾斜之變化量[deg]。
徑向傾斜之變化量[deg]=(半徑r2之徑向傾斜之圓周內平均值)-(半徑r1之徑向傾斜之圓周內平均值)
(徑向傾斜周內變動量)
如以下求出用作製作實施例1~5、比較例1、2之光記錄媒體之PC基板之徑向傾斜(β角)周內變動量[deg]。首先,於半徑r2=58mm之位置於1周之範圍測定徑向傾斜[deg]。其次,藉由以下之式,算出徑向傾斜周內變動量[deg]。
徑向傾斜周內變動量[deg]=(周內之徑向傾斜之最大值)-(周內之徑向傾斜之最小值)
表1表示實施例1~5、比較例1、2之光記錄媒體之構成及評估結果。
Figure 107122720-A0305-02-0036-1
自表1可知如下。
若斜面之高度為10μm以上,則徑向傾斜變化量為-0.1deg以下,可抑制由第1、第2光碟之翹曲(外周部之張開)所導致之徑向傾斜之劣化。原因在於斜面之高度H設定為10μm以上,因此於重疊之PC基板之外周部形成用以積存接著劑之具有充分大小之空間。另一方面,若斜面之高度H超過50μm,則PC基板之成形時之應力變高,PC基板(單板狀態)之徑向傾斜周內變動量變大,斜面之高度H為70μm時,徑向傾斜周內變動量達到0.22deg,有貼合變難之虞。因此,基板11、21之斜面之高度H較佳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將階梯狀之凹處設置於基板之外周部之比較例2中之徑向傾斜變化量與將斜面設置於基板之外周部之實施例2中之徑向傾斜變化量相同。但,比較例2中,於半徑r=53mm之位置循軌誤差增大。原因在於PC基板之成形時於半徑r=53mm之位置局部之應力增加,第1、第2光照射面之形狀中產生變形。因此,就抑制信號特性之降低之觀點而言,作為設置於基板之外周部之形狀,較佳為斜面。
以上,具體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能夠進行基於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之各種變化。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之構成、方法、步驟、形狀、材料及數值等僅為示例,亦可視需要使用與其不同之構成、方法、步驟、形狀、材料及數值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對資訊信號層L係具備記錄層41、與記錄層41之上表面鄰接設置之介電層42及與記錄層41之下表面鄰接設置之介電層43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資訊信號層L之構成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可僅於記錄層41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之任一面設置介電層。又,可將資訊信號層L僅由記錄層41單層構成。藉由設為此種簡單之構成,可將光記錄媒體1低廉化,且提高其生產性。資訊信號層L之層數越多之媒體,該效果越顯著。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舉例說明了藉由濺鍍法形成光記錄媒體之各層之情形,但成膜方法並非限定於此,可使用其他成膜方法。作為其他成膜方法,例如除了熱CVD、電漿CVD、光CVD等CVD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蒸鍍法):利用化學反應自氣相使薄膜析出之技術)之外,可使用真空蒸鍍、電漿援用蒸鍍、濺鍍、離子鍍覆等PVD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蒸鍍法):使於真空中使之物理性地汽化之材料凝聚於基板上,形成薄膜之技術)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多層資訊信號層全部具有相同之層構成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可根據各資訊信號層所要求之特性(例如光學特性或耐久性等)改變層構成。但,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所有資訊信號層設為相同之層構成。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對一面維持壓按載台101之旋轉,一面藉由紫外線燈105自第1光碟側向接著劑31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31暫時硬化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可藉由紫外線燈自第1、第2光碟10、20之兩側向接著劑31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31暫時硬化。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對記錄層為無機記錄層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記錄層亦可為有機記錄層。
又,本發明可採用以下之構成。
(1)
一種光記錄媒體,其具備:第1光碟,第2光碟,及將上述第1光碟與上述第2光碟貼合之接著劑層;且上述第1光碟及上述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於上述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等設置於上述第1面; 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上述資訊信號層之間;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上述資訊信號層及上述中間層;且上述第1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與上述第2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介隔上述接著劑層相對向。
(2)
(1)中記載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斜面之高度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3)
(1)或(2)中記載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基板之厚度為0.3mm以上且0.6mm以下,上述覆蓋層及上述中間層之總厚度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4)
(1)至(3)中之任一記載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斜面之寬度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
(5)
(1)至(4)中任一記載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覆蓋層、上述中間層及上述接著劑層包含紫外線硬化樹脂。
(6)
(5)中記載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紫外線硬化樹脂係丙烯酸系及環氧系紫外線硬化樹脂中之至少1種。
(7)
一種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於第1光碟與第2光碟之間夾入接著劑, 藉由使上述第1光碟及上述第2光碟旋轉,使上述接著劑延伸;且上述第1光碟及上述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於上述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面;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上述資訊信號層之間;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上述資訊信號層及上述中間層;且上述第1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與上述第2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介隔上述接著劑相對向。
1‧‧‧光記錄媒體
10‧‧‧第1光碟
11‧‧‧基板
11A‧‧‧基板11之第1面
11B‧‧‧基板11之第2面
11C‧‧‧基板11之斜面
12‧‧‧覆蓋層
20‧‧‧第2光碟
21‧‧‧基板
21A‧‧‧基板21之第1面
21B‧‧‧基板21之第2面
21C‧‧‧基板21之斜面
22‧‧‧覆蓋層
30‧‧‧接著劑層
C1‧‧‧第1光照射面
C2‧‧‧第2光照射面

Claims (6)

  1. 一種光記錄媒體,其具備:第1光碟、第2光碟、及將上述第1光碟與上述第2光碟貼合之接著劑層;上述第1光碟及上述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於上述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等設置於上述第1面;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上述資訊信號層之間;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上述資訊信號層及上述中間層;上述第1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與上述第2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介隔上述接著劑層相對向,且上述斜面之寬度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斜面之高度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基板之厚度為0.3mm以上且0.6mm以下,上述覆蓋層及上述中間層之總厚度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覆蓋層、上述中間層以及上述接 著劑層包含紫外線硬化樹脂。
  5. 如請求項4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述紫外線硬化樹脂係丙烯酸系及環氧系紫外線硬化樹脂中之至少1種。
  6. 一種光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於第1光碟與第2光碟之間夾入接著劑,藉由使上述第1光碟及上述第2光碟旋轉,使上述接著劑延伸;且上述第1光碟及上述第2光碟具備:基板,其具有第1面與第2面,且於上述第2面之外周部設置有斜面;2層以上之資訊信號層,其等設置於上述第1面;中間層,其設置於鄰接之上述資訊信號層之間;及覆蓋層,其覆蓋2層以上之上述資訊信號層及上述中間層;上述第1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與上述第2光碟所具備之上述基板之上述第2面介隔上述接著劑相對向,且上述斜面之寬度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
TW107122720A 2017-07-25 2018-07-02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763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3673 2017-07-25
JP2017-143673 2017-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8123A TW201908123A (zh) 2019-03-01
TWI763875B true TWI763875B (zh) 2022-05-11

Family

ID=6504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2720A TWI763875B (zh) 2017-07-25 2018-07-02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0269B2 (zh)
EP (1) EP3660846A4 (zh)
JP (1) JP7180596B2 (zh)
KR (1) KR102482501B1 (zh)
CN (1) CN110914903B (zh)
TW (1) TWI763875B (zh)
WO (1) WO20190216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0596B2 (ja) 2017-07-25 2022-11-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1753A (ja) * 2004-07-12 2006-02-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基板、光記録媒体および金型装置
TW201539438A (zh) * 2014-03-31 2015-10-16 Sony Corp 光學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9541A (ja) * 1983-10-04 1985-05-07 Ricoh Co Ltd デイスク状光情報記録媒体
JPS60103535A (ja) * 1983-11-11 1985-06-07 Canon Inc 光学的記録媒体
JPS60185233A (ja) * 1984-03-05 1985-09-20 Canon Inc 光学的記録媒体
JPS61142543A (ja) * 1984-12-14 1986-06-30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
JPS629550A (ja) * 1985-07-08 1987-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担体デイ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02282941A (ja) * 1989-04-25 1990-11-20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85535A (ja) * 1989-04-27 1990-11-22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304736A (ja) * 1989-05-18 1990-12-18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基板
US5188875A (en) 1989-08-25 1993-02-23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adhesive composition therefor
JPH03272035A (ja) * 1990-03-22 1991-12-03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4911A (ja) * 1992-06-19 1994-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担体の製造方法と情報記録担体
US5681634A (en) * 1995-02-15 1997-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SE506451C2 (sv) 1996-04-01 1997-12-15 Toolex Alpha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sammanlimning av substrat till dataskivor
JPH10149581A (ja) * 1996-11-16 1998-06-02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媒体
JPH10149578A (ja) * 1996-11-20 1998-06-02 Taiyo Yuden Co Ltd 光記録媒体
JPH10208302A (ja) * 1997-01-20 1998-08-07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0040257A (ja) * 1998-07-22 2000-02-08 Ricoh Co Ltd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134984A (ja) * 1999-11-01 2001-05-18 Tdk Corp 光ディスク
JP2002050080A (ja) * 2000-08-01 2002-02-15 Tdk Corp 光情報媒体
JP2002074756A (ja) * 2000-08-3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ィスク成形体成形用金型
JP2002367231A (ja) * 2001-06-06 2002-12-20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基板成形用金型
JP2004334991A (ja) * 2003-05-08 2004-11-25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34192A (ja) * 2006-03-03 2007-09-13 Nec Corp 貼り合わせ型ディスク
KR20100043761A (ko) 2008-10-21 2010-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록매체
JP5453143B2 (ja) 2010-03-10 2014-03-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記録ディスクおよび光記録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
CN201629145U (zh) * 2010-04-09 2010-11-10 广州市镭迪机电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dvd光盘
JP2015103268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JP7180596B2 (ja) 2017-07-25 2022-11-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1753A (ja) * 2004-07-12 2006-02-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基板、光記録媒体および金型装置
TW201539438A (zh) * 2014-03-31 2015-10-16 Sony Corp 光學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0846A1 (en) 2020-06-03
US10950269B2 (en) 2021-03-16
JP7180596B2 (ja) 2022-11-30
US20200176027A1 (en) 2020-06-04
KR102482501B1 (ko) 2022-12-29
KR20200029450A (ko) 2020-03-18
CN110914903A (zh) 2020-03-24
WO2019021652A1 (ja) 2019-01-31
TW201908123A (zh) 2019-03-01
JPWO2019021652A1 (ja) 2020-05-28
CN110914903B (zh) 2021-07-16
EP3660846A4 (en) 202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004127A (ko) 광 정보 기록매체 및 광 정보 기록매체의 제조방법
TWI722142B (zh)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光記錄媒體用記錄層
JP4136980B2 (ja) 多層相変化型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US20050048250A1 (en) Molding mold, substrate for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TWI763875B (zh) 光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US7844984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788630B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和光记录介质
US2009018861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6815029B2 (en) Stamper, mold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substrate,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disc substrat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tamper
US7688703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8623486B2 (en) Hybrid disc, method and system of forming the disc
JP4071956B2 (ja) 多層光記録媒体
US20060134369A1 (e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2446438B1 (en) Data disc, method and system of forming the disc
CN114846544A (zh) 光学记录介质
TWI665665B (zh) 具複數個記錄層之可抑制偏離軌道之光記錄媒體
KR100922428B1 (ko) 광디스크 스핀코팅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디스크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