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7747B -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7747B
TWI747747B TW110106397A TW110106397A TWI747747B TW I747747 B TWI747747 B TW I747747B TW 110106397 A TW110106397 A TW 110106397A TW 110106397 A TW110106397 A TW 110106397A TW I747747 B TWI747747 B TW I7477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optical axis
lens group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4117A (zh
Inventor
王麒昌
吳昆叡
Original Assignee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6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7747B/zh
Priority to CN202110409693.XA priority patent/CN114967044B/zh
Priority to US17/373,764 priority patent/US1197727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74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4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1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成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8<BFL/TL<0.58;藉此,則可使本發明在較長的成像透鏡組後焦距條件之下,滿足體積小型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本發明係與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電子產品上的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等可攜式電子設備快速發展,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上的攝像模組已不可或缺,又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發展出了面積更小、像素更高的影像感測器,更帶領攝像模組進入高畫素領域,因此成像品質成為各業者研究的方向。
就在攝像模組越做越小、也往高畫素領域發展下,適當地調整攝像模組的後焦距離,可以滿足不同的應用設計,例如攝像模組搭載CSP技術的影像感測器、或需要較長的後焦距離的光學成像系統。如何研發出一種在較長的攝像模組後焦距以及提升系統照度的條件之下,滿足體積小型化的光學系統即是本案發明動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其中成像透鏡組主要是由三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所組成,當滿足特定條件時,本發明所提供的成像透鏡組就能同時滿足較長的後焦距離、系統照度提升、體積小型化及提升成像品質。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依據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成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 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
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8<BFL/TL<0.58。
本發明功效在於:當上述三片具屈折力透鏡搭配0.38<BFL/TL<0.58時,則可使本發明在較長的成像透鏡組後焦距條件之下,滿足體積小型化的需求。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43<BFL/TL<0.54。
較佳地,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29.58<FOV/f<78.49。藉此,能有效蒐集大角度光線,擴大影像接收範圍。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33.06<FOV/f<71.95。
較佳地,其中該光圈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5<SD/TL<0.57。藉此,有助於在微型化與後焦距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4<SD/TL<0.55。
較佳地,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65<f/TL<0.86。藉此,可調該整成像透鏡組總長與焦距,以在縮減總長與調整視角間取得平衡。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67<f/TL<0.82。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R3/EPD<-0.3。藉此,可有 效調配成像透鏡組入光孔徑,確保系統入光量,提升影像亮度。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38<R3/EPD<-0.4。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f2/EPD<198.77。藉此,有效提升系統照度及光學特性。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6<f2/EPD<189.73。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6<TD/TL<0.62。有助於在微型化與後焦距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4<TD/TL<0.60。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並滿足下列條件:0.68<TD/BFL<1.63。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77<TD/BFL<1.49。
本發明另外所提供之一種成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該光圈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EPD<1.2與0.35<SD/TL<0.57。
本發明功效在於:當上述三片具屈折力透鏡搭配0.35<SD/TL<0.57時,則可使本發明有助於在微型化與後焦距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另外搭配0.3<EPD<1.2時,則可有效提升系統照度及光學特性。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47<EPD<1.04,0.4<SD/TL<0.55。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並滿足下列條件:0.6<T12/CT2<1.33。藉此,可調整透鏡厚度與透鏡間距,以減少製造性公差對於成像品質的影響。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67<T12/CT2<1.22。
較佳地,其中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8<BFL/TL<0.58。藉此,則可使本發明在較長的成像透鏡組後焦距條件之下,滿足體積小型化的需求。
較佳地,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29.58<FOV/f<78.49。藉此,能有效蒐集大角度光線,擴大影像接收範圍。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33.06<FOV/f<71.95。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並滿足下列條件:0.008<f1/f2<1.58。藉此,可有效縮短總長度與減少像差產生。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008<f1/f2<1.51。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R3/EPD<-0.3。藉此,可有效調配成像透鏡組入光孔徑,確保系統入光量,提升影像亮度。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38<R3/EPD<-0.4。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f2/EPD<198.77。藉此,有效提升系統照度及光學特性。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6<f2/EPD<189.73。
較佳地,其中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43<BFL/TL<0.54。藉此,則可使本發明在較長的成像透鏡組後焦距條件之下,滿足體積小型化的需求。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並滿足下列條件:0.68<TD/BFL<1.63。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0.77<TD/BFL<1.49。
本發明另外所提供之一種攝像模組,包含前述的成像透鏡組;一鏡筒,供該成像透鏡組容置;以及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
上述各成像透鏡組或攝像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1.08(公釐)<f<2.47(公釐)。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14(公釐)<f<2.35(公釐)。
上述各成像模組或攝像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並滿足下列條件:1.87<Fno<2.78。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97<Fno<2.66。
上述各成像模組或攝像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最大視場角為FOV,並滿足下列條件:67(度)<FOV<87(度)。更佳地,亦可滿足下列條件:71(度)<FOV<83(度)。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60、260、360、460、660、760、860、960:保護玻璃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影像感測器
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0:光軸
10:攝像模組
11:成像透鏡組
12:鏡筒
BFL: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FOV:成像透鏡組的最大視角
f: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
SD:光圈至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R3: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EPD: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
f2:第二透鏡的焦距
TD: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12: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圖1A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2A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3A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4A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5A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6A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7A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7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8A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8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 圖。
圖9A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
圖9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
圖10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攝像模組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A及圖1B,其中圖1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1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1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1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1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50、保護玻璃160、以及成像面1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1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1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180設置於成像面170上。
該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11近光軸1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12近光軸1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111及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1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21近光軸1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122近光軸1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131近光軸1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132近光軸1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131及像側表面1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130及成像面1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1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50及成像面1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上述各透鏡的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0-1
其中z為沿光軸190方向在高度為h的位置以表面頂點作參考的位置值;c是透鏡表面靠近光軸190的曲率,並為曲率半徑(R)的倒數(c=1/R),R為透鏡表面靠近光軸190的曲率半徑,h是透鏡表面距離光軸190的垂直距離,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而A、B、C、D、E、F、G……為高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成像透鏡組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該成像透鏡組中最大視場角為FOV,其數值如下:f=1.23(公釐);Fno=2.1;以及FOV=78(度)。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至成像面17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7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BFL/TL=0.52。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FOV/f=63.31。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光圈100至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7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SD/TL=0.46。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7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f/TL=0.72。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R3/EPD=-0.53。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f2/EPD=10.09。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成像面17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TD/TL=0.48。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EPD=0.59。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像側表面112至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190上的厚度為CT2,並滿足下列條件:T12/CT2=1.05。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並滿足下列條件:f1/f2=0.18。
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132至成像面170於光軸190上的距離為BFL,並滿足下列條件:TD/BFL=0.93。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及表2。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1-2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2-3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2-4
表1為圖1A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間隙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2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其中表面0為被攝物與該光圈100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表面1為該光圈100與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且該光圈100較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更遠離物側,故以負值表示;表面2、4、6、8、10分別為該第一透鏡110、該第二透鏡120、該第三透鏡130、該保護玻璃160、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50在光軸190上的厚度;表面3、5、7、9、11分別為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該第二透鏡120與該第三透鏡130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該第三透鏡130與該保護玻璃160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該保護玻 璃160與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50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50與成像面170之間在光軸190上的間隙。表2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B、C、D、E、F、G……為高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的示意圖與像面彎曲曲線圖,表格中數據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表1、及表2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2A及圖2B,其中圖2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2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2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2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2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50、保護玻璃260、以及成像面2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2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2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280設置於成像面270上。
該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11近光軸2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12近光軸2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211及像側表面2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2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21近光軸2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222近光軸2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2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231近光軸2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232近光軸2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231及像側表面2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230及成像面2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2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50及成像面2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3、以及表4。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4-5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4-6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5-7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3、以及表4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5-8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3A及圖3B,其中圖3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3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3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3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3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50、保護玻璃360、以及成像面3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3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3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380設置於成像面370上。
該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11近光軸3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12近光軸3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311及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3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21近光軸3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322近光軸3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3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331近光軸3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332近光軸3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331及像側表面3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330及成像面3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3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50及成像面3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5、以及表6。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6-9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6-10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7-11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5、以及表6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7-12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4A及圖4B,其中圖4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4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4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4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4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50、保護玻璃460、以及成像面4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4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4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480設置於成像面470上。
該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11近光軸4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12近光軸4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411及像側表面4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4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21近光軸4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422近光軸4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421及像側表面4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4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431近光軸4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432近光軸4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431及像側表面4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430及成像面4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4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50及成像面4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7、以及表8。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8-13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9-14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7、以及表8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19-15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5A及圖5B,其中圖5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5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5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5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5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50、以及成像面5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5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5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580設置於成像面570上。
該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11近光軸5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12近光軸5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11及像側表面5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5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21近光軸5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522近光軸5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5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531近光軸5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532近光軸5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531及像側表面5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530及成像面5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9、以及表10。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0-16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1-17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9、以及表10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1-18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圖6A及圖6B,其中圖6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6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6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6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6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50、保護玻璃660、以及成像面6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6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6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680設置於成像面670上。
該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11近光軸6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12近光軸6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611及像側表面6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6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21近光軸6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622近光軸6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621及像側表面6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6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631近光軸6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632近光軸6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631及像側表面6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630及成像面6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6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50及成像面6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1、以及表12。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2-19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3-20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3-21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11、以及表12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3-22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圖7A及圖7B,其中圖7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7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7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7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7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7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50、保 護玻璃760、以及成像面7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7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7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780設置於成像面770上。
該第一透鏡7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11近光軸7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12近光軸7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711及像側表面7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7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21近光軸7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722近光軸7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721及像側表面7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7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731近光軸7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732近光軸7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731及像側表面7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730及成像面7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7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50及成像面7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1、以及表12。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4-23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5-24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5-25
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13、以及表14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5-26
<第八實施例>
請參照圖8A及圖8B,其中圖8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8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8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8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8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8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50、保護玻璃860、以及成像面8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8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8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880設置於成像面870上。
該第一透鏡8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11近光軸8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12近光軸8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811及像側表面8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8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21近光軸8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822近光軸8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821及像側表面8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8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831近光軸8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832近光軸8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831及像側表面8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830及成像面8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8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50及成像面8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5、以及表16。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6-27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7-28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7-29
第八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15、以及表16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7-30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8-31
<第九實施例>
請參照圖9A及圖9B,其中圖9A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的示意圖,圖9B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的像面彎曲及歪曲收差曲線圖。由圖9A可知,成像透鏡組係包含有一光圈900和一光學組,且該成像透鏡組搭配一影像感測器980使用,該光學組沿光軸99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50、保護玻璃960、以及成像面970。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光圈900設置在該第一透鏡910與被攝物之間。該影像感測器980設置於成像面970上。
該第一透鏡91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11近光軸9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912近光軸9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911及像側表面912皆為非球面。
該第二透鏡920具有正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21近光軸990處為凹面,其像側表面922近光軸990處為凸面,且該物側表面921及像側表面922皆為非球面。
該第三透鏡930具有負屈折力,且為塑膠材質,其物側表面931近光軸990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932近光軸990處為凹面,且該物側表面931及像側表面932皆為非球面。
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50為玻璃材質,其設置於該第三透鏡930及成像面9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該保護玻璃960,其設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50及成像面970間且不影響該成像透鏡組的焦距。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17、以及表18。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9-32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29-33
第九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參數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17、以及表18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Figure 110106397-A0305-02-0030-34
<第十實施例>
請參照圖10,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在本實施例中,該攝像模組10安裝在筆記型電腦,但不以此為限。該攝像模組10包含成像透鏡組11、鏡筒12及影像感測器180。該成像透鏡組11為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但不以此為限,為上述第二至第九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組亦可,另外,圖10所繪製的成像透鏡組的各透鏡為顯示出未取光的周邊部分,而與第一實施例的各透鏡略顯不同。該鏡筒12供該成像透鏡組11容置。該影像感測器180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170,且為一感光度佳及低雜訊的電子感光元件(如CMOS、CCD),以真實呈現成像透鏡組的成像品質。
本發明提供的成像透鏡組,透鏡的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成像透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成像透鏡組中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成像透鏡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提供的成像透鏡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鏡而言,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提供的成像透鏡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可多方面應用於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或車用攝影等電子影像系統中。
綜上所述,上述各實施例及圖式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60:保護玻璃
170:成像面
180:影像感測器
190:光軸
BFL: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SD:光圈至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D: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Claims (16)

  1. 一種成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該光圈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並滿足下列條件:0.38<BFL/TL<0.58、0.35<SD/TL≦0.51。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29.58<FOV/f<78.49。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65<f/TL<0.86。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R3/EPD<-0.3。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f2/EPD<198.77。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6<TD/TL<0.62。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43<BFL/TL<0.54。
  8. 一種成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三片,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該光圈至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EPD<1.2與0.35<SD/TL≦0.51。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並滿足下列條件:0.6<T12/CT2<1.33。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38<BFL/TL<0.58。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該成像透鏡組的整體焦距為f,並滿足下列條件:29.58<FOV/f<78.49。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並滿足下列條件:0.008<f1/f2<1.58。
  13.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R3/EPD<-0.3。
  14.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成像透鏡組的入射瞳孔徑為EPD,並滿足下列條件:1.5<f2/EPD<198.77。
  15. 如請求項8所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BFL,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L,並滿足下列條件:0.43<BFL/TL<0.54。
  16. 一種攝像模組,包含:如請求項1至15任一項所述的成像透鏡組;一鏡筒,供該成像透鏡組容置;以及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
TW110106397A 2021-02-24 2021-02-24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I747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6397A TWI747747B (zh) 2021-02-24 2021-02-24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CN202110409693.XA CN114967044B (zh) 2021-02-24 2021-04-16 成像透镜组及摄像模组
US17/373,764 US11977273B2 (en) 2021-02-24 2021-07-12 Optical lens system and photographing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6397A TWI747747B (zh) 2021-02-24 2021-02-24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747B true TWI747747B (zh) 2021-11-21
TW202234117A TW202234117A (zh) 2022-09-01

Family

ID=79907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397A TWI747747B (zh) 2021-02-24 2021-02-24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7273B2 (zh)
CN (1) CN114967044B (zh)
TW (1) TWI747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836B (zh) * 2021-09-23 2022-05-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5180A (en) * 2009-10-28 2011-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1619660A (zh) * 2014-11-26 2016-06-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US20180143401A1 (en) * 2016-11-18 2018-05-24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cular optical system
TWI627463B (zh) * 2016-11-18 2018-06-2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目鏡光學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1999A (ja) * 2007-03-27 2008-10-09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
JP2008275831A (ja) * 2007-04-27 2008-11-13 Seiko Precision Inc 撮像レンズ
TWI417595B (zh) * 2010-11-24 2013-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薄型光學系統
US9086558B2 (en) * 2013-03-05 2015-07-21 Apple Inc. Small form factor high-resolution camera
TWI475248B (zh) * 2013-10-18 2015-03-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18361B (zh) * 2013-10-18 2016-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CN106980173B (zh) * 2016-01-15 2019-06-1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角成像镜片组
TWI784269B (zh) * 2020-05-11 2022-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5180A (en) * 2009-10-28 2011-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1619660A (zh) * 2014-11-26 2016-06-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US20180143401A1 (en) * 2016-11-18 2018-05-24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cular optical system
TWI627463B (zh) * 2016-11-18 2018-06-2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目鏡光學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044B (zh) 2023-09-08
CN114967044A (zh) 2022-08-30
TW202234117A (zh) 2022-09-01
US11977273B2 (en) 2024-05-07
US20220269042A1 (en) 2022-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6998B (zh)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79187B (zh) 取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74038B (zh) 成像系統鏡片組
TWI477805B (zh) 影像拾取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588519B (zh) 攝像鏡頭系統
CN107942476B (zh) 成像光学***以及取像装置
TWI443371B (zh) 取像系統鏡頭組
TW201903460A (zh) 攝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715268A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928438A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554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721220A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300826A (zh) 成像系統鏡頭組
TWI600940B (zh)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21559B (zh) 光學攝影鏡組
TW201403117A (zh) 光學結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JP202254338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
TWI789015B (zh)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I769784B (zh)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I747747B (zh)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TWI594012B (zh) 光學攝遠成像鏡頭
TWI617832B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462969B (zh) 光学镜头
TWI783686B (zh) 攝像模組
TWI786774B (zh)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