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497B -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 Google Patents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497B
TWI739497B TW109122303A TW109122303A TWI739497B TW I739497 B TWI739497 B TW I739497B TW 109122303 A TW109122303 A TW 109122303A TW 109122303 A TW109122303 A TW 109122303A TW I739497 B TWI739497 B TW I7394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module
manufacturing
mold
pers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2103A (zh
Inventor
鄭文欽
Original Assignee
鄭文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鄭文欽 filed Critical 鄭文欽
Priority to TW109122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949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4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10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於初步取模步驟,對一牙齦取模。於第一製造步驟,依據該牙齦的形狀製造一第一齒模組,該第一齒模組具有一第一主體,及至少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排列齒部。於暫接步驟,將該第一排列齒部設置於該第一主體。於試戴步驟及調整步驟,該人員試戴該第一齒模組以反饋該第一齒模組的問題,並即時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於該第一主體的位置。於第二製造步驟,依據該第一齒模組製造出一第一假牙體。本發明的有益功效在於,人員試戴第一齒模後立即調整可以減少人員回診的次數並提供舒適配戴的第一假牙體。

Description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全口式的活動假牙,尤其是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及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的製造工法。
全口假牙的對象多為年紀較大的患者,不過也有一些人因為全口嚴重牙周病,造成全口缺牙而需製作全口假牙。
當患者前來求診並需要製作全口假牙時,患者都希望假牙的製造時間能越快完成,不需要太多的回診次數,而且患者也希望新的活動假牙可以恢復其完整的咬合功能及美觀功能。
但全口假牙的好用與否,除了與患者個人狀況有關,製作的流程也需仔細謹慎,假牙成品才能有理想的結果。
以目前製造假牙的技術來說,一般全口假牙的製作大約需要五至六個約診次數才可以取得假牙成品,如果一星期回診一次,就需要花費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取的假牙。
一般全口式假牙的製作流程為:
第一次約診:通常在第一次約診時,牙醫師會將口內的狀況做個初步的檢查,包括拔牙後傷口的癒合程度,無牙嵴吸收的程度,口內軟組織的狀況,還有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或吃藥狀況。如果病人以前已經有戴全口假牙的習慣了,此時,病患之前戴假牙的適應情形也是牙醫師重 要的根據。在口腔檢查完後,需要印一個粗略的牙齒模型(藻酸鹽印模材取模,以取得上/下顎模型),並至牙技所製作出專屬病患的牙托。
第二次約診:口內精密模型的製作,是以專屬的牙托取模,再進入牙技所製作蠟堤。因為全口假牙是靠軟組織及口水間類似吸盤作用的力量將假牙維持於口腔中,所以精確的印出口內在做任何一種運動時的軟組織狀況,便為此次約診最重要的目的。而此次的結果也將影響全口假牙在口中的維持力,所以在此次約診時所要耗費的時間較多,且須配合醫師做一些口腔運動。
第三次約診:口內咬合蠟堤的製作及美觀垂直高度的取得,此時可能有誤而無法及時發現,接著進入牙技所進行排牙。
第四次約診:將排好的牙齒在口內做試戴,可以發現問題,並重取紀錄,到牙技所進行調整排牙,可做最後的確定。根據狀況的不同有些牙醫師會將此次步驟分為兩次約診或更多次的約診,直到病患。
第五次約診:假牙製作完成。在組織面的調整及咬合調整之後,病人即可將假牙帶回去,但如果仍需較多的調整,或許還會再多一至二次約診才能讓病人將假牙成品帶回去。
請參閱圖1,值得一提的是,當牙齒於牙齦11上掉落後,牙齦11會包覆牙槽骨12,從牙齦11的外觀並無法得知牙槽骨12的形狀及位置。一般而言,假牙13之牙座14的底面形狀只是符合牙齦11的外觀,設置於牙座14上的假牙13與其他牙齒咬合時,牙座14施加於牙齦11的壓力會抵壓牙槽骨12,會使牙齦11出現不適區域,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因為目前全口3D掃描只能掃描到牙齦11表面的形狀,無法得知牙槽骨12的位置,所以不能只以全口3D掃描的資料來製作假牙成品。
為了改善上述配戴假牙出現的不適感,必須要讓病患重複試戴假牙試戴品並重複調整假牙試戴品,然而目前的假牙試戴品為3D列印產物,屬堅硬材料,必須由牙技師取得患者的反應後對電腦重新設定形狀參數,才會產生新的假牙試戴品讓患者試戴,參數調整及3D列印必須耗費時間,所以病患必須多次回診以進行假牙的試戴,最後才會取得適配的假牙成品。
雖然習知技術揭露了一種全口假牙的製造技術,但是實際使用時仍具有下列缺點:
一、浪費時間:
雖然在取模作業中可以取得牙齦的形狀,但是因為牙齦中存在牙槽骨,每一個人的齒槽骨並不相同,所以必須多次試戴假牙,如回診次數必須五次以上,且一周回診一次,病患取得假牙的時間將超過一個月,對於醫生及病患來說,浪費大量的時間。
二、產生大量廢棄物:
病患每一次試戴的假牙試戴品為3D列印產品,不可回收使用,因此每次病患在試戴假牙試戴品後,假牙試戴品就必須進行丟棄,病患也需要多次回診試戴假牙試戴品,因此完成假牙成品前會產生大量廢棄物。
三、產品產生瑕疵:
因為病患必須多次回診以試戴假牙,取得假牙的時間將近兩個月,有一些病患耐不住性子,草率請醫生將最終假牙製造出來,假牙成品對病患來說並不適配,產品具有瑕疵。
因此,如何減少病患回診的次數,並取的完全適配的假牙產品,是相關技術人員亟需努力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包含一初步取模步驟、一第一製造步驟、一暫接步驟、一試戴步驟、一調整步驟、一重複步驟,及一第二製造步驟。
於該初步取模步驟中,使用一第一模具對一人員之一第一牙齦進行取模。
於該第一製造步驟中,依據該第一模具的形狀製造一第一齒模組,該第一齒模組具有一第一主體,及至少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排列齒部。
於該暫接步驟中,將該第一排列齒部設置於該第一主體。
於該試戴步驟中,該人員試戴該第一齒模組並進行咬合以反饋該第一齒模組的問題。
於該調整步驟中,依據該人員反饋的問題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與該第一主體之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
於該重複步驟中,重複該試戴步驟及該調整步驟,直至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
於該第二製造步驟中,當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一電腦單元依據該第一齒模組的形狀並利用立體成型技術製造出一第一假牙體。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初步取模步驟中,該第一模具上設置有一第一預設牙齒。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第一製造步驟中,該第一齒模組更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定位齒部。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更包含一於該重複步驟及該第二製造步驟間之精確取模步驟,利用全口掃描或印模材料取得口腔形狀。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初步取模步驟中,使用一第二模具對一與該人員之第二牙齦進行取模,於該第一製造步驟中,依據該第二模具的形狀製造一第二齒模組,該第二齒模組具有一第二主體,及至少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之第二排列齒部,於該暫接步驟中,將該第二排列齒部設置於該第二主體。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試戴步驟中,該人員試戴該第二齒模組並與該第一齒模組相互咬合,以反饋該第二齒模組的問題,於該調整步驟中,依據該人員反饋的問題調整該第二排列齒部與該第二主體之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重複步驟中,重複該試戴步驟及該調整步驟,直至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二齒模組,於該第二製造步驟中,當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二齒模組,該電腦單元依據該第二齒模組的形狀並利用立體成型技術製造出一第二假牙體。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初步取模步驟中,該第二模具上設置有一第二預設牙齒,於該第一製造步驟中,該第二齒模組更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之第二定位齒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是依據上述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第一製造步驟所製造,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包含一齒模單元。
該齒模單元包括一第一齒模組,該第一齒模組具有一第一主體、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套合部、至少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並相反於該第一套合部之第一設置部、至少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設置部之第一齒接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一齒接部之第一排列齒部。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該第一齒模組更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並與該第一設置部連接之第一定位齒部。
本發明之有益功效在於,在該人員第一次就診時,執行該初步取模步驟,以確實取得該人員之第一牙齦與第二牙齦的形狀,接著牙技師執行該第一製造步驟與該暫接步驟,以完成該第一齒模組與該第二齒模組。接著於該人員第二次就診時,執行該試戴步驟、該調整步驟,及該重複步驟,讓該人員重複試戴該第一齒模組與該第二齒模組並反饋的試戴的問題,牙技師可以立即調整該第一齒接部設置於該第一主體的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以及該第二齒接部設置於該第二主體的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直至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及該第二齒模組。然後牙技師將該第一齒模組及該第二齒模組的資料建入該電腦單元,以製造出該第一假牙體,及該第二假牙體。最後在該人員第三次就診時,配戴該第一假牙體,及該第二假牙體,就可以完成假牙的製造流程,讓該人員把該第一假牙體,及該第二假牙體帶回去。本發明因為只有製作一組第一齒模組及第二齒模組,有效減少廢棄物,更減少該人員看診的次數。
11:牙齦
12:牙槽骨
13:假牙
14:牙座
21:口腔
211:第一牙齦
212:第二牙齦
213:嘴唇
22:第一模具
23:第二模具
24:第一假牙體
25:第二假牙體
26:真牙
27:第一預設牙齒
271:上門齒
272:上犬齒
273:上設置部
28:第二預設牙齒
281:下門齒
282:下犬齒
283:下設置部
4:齒模單元
41:第一齒模組
411:第一主體
412:第一套合部
413:第一設置部
414:第一齒接部
415:第一排列齒部
416:第一定位齒部
42:第二齒模組
421:第二主體
422:第二套合部
423:第二設置部
424:第二齒接部
425:第二排列齒部
426:第二定位齒部
901:初步取模步驟
902:第一製造步驟
903:暫接步驟
904:試戴步驟
905:調整步驟
906:重複步驟
907:第二製造步驟
908:精確取模步驟
圖1是一剖面示意圖,說明目前在牙齦上設置假牙的剖面態樣;圖2是一流程圖,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3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一初步取模步驟中,於沒有牙齒之口腔的立體態樣;及圖4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該初步取模步驟中,使用一第一模具,及一第二模具進行口腔取模的立體態樣;圖5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一第一製造步驟中,製造出之一第一齒模組與一第二齒模組的立體態樣;圖6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一試戴步驟中,該第一齒模組與該第二齒模組咬合的立體態樣;圖7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於一第二製造步驟中,製作出一第一假牙體與一第二假牙體的立體態樣;圖8是一立體示意圖,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說明一第一齒模組與一第二齒模組的立體態樣;圖9是一側視示意圖,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說明部分缺牙處設置一第一齒模組的側視態樣;圖10是一立體示意圖,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說明一第一預設牙齒及一第二預設牙齒的立體態樣;圖11是一使用示意圖,說明於該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使用第一模具、第一預設牙齒、第二模具,及第二預設牙齒進行取模的立體態樣;及圖12是一流程圖,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說明本發明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的流程。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五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做表示。
參閱圖2,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包含一初步取模步驟901、一第一製造步驟902、一暫接步驟903、一試戴步驟904、一調整步驟905、一重複步驟906,及一第二製造步驟907。
參閱圖3,及圖4,於該初步取模步驟901中,使用一第一模具22對一人員(圖式未示出)之口腔21的一第一牙齦211進行取模,使用一第二模具23對一與該人員之口腔21的第二牙齦212進行取模,該口腔21外側有一嘴唇213。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該人員的牙齒已全部掉光,需要全口假牙的治療流程。
較佳地,該第一模具22與該第二模具23分別為具有藻酸鹽印模材的牙托結構,用以取得該人員之第一牙齦211及第二牙齦212的形狀,將該第一模具22與該第二模具23分別設置於該人員之第一牙齦211及第二牙齦212處,再請該人員進行咬合,就可以取得對應該第一牙齦211及第二牙齦212之形狀的該第一模具22與該第二模具23。
早期可能需要製作提蠟並進行排牙,但是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將該第一模具22與該第二模具23以3D掃描的方式,將第一牙齦211及第二牙齦212的形狀資料存入一電腦單元(圖式未示出)中,其中,該電腦單元可具有自動排牙程式,以在該電腦單元中計算齒托的厚度,假牙的中線,更可以自動排牙,牙技師也可以操作電腦調整各種參數,以對該人員進行全口假牙的規劃。實際實施時,可以使用其他牙齦取模技術,不應以此為限。
於該第一製造步驟902中,依據該第一模具22的形狀製造一第一齒模組41,及一第二齒模組42。較佳地,是利用3D列印的方式,由該 電腦單元製造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實際實施時,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製作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不應以此為限。
配合參閱圖5,該第一齒模組41具有一概呈U型之第一主體411、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之第一套合部412、二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並相反於該第一套合部412之第一設置部413、二可分離地設置於該二第一設置部413之第一齒接部414、二分別設置於該二第一齒接部414之第一排列齒部415,及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並與該二第一設置部413連接之第一定位齒部416,該第一套合部412的內凹形狀與該第一牙齦211的外凸形狀相配合。
該第二齒模組42具有一概呈U型之第二主體421、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之第二套合部422、二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並相反於該第二套合部422之第二設置部423、二可分離地設置於該二第二設置部423之第二齒接部424、二分別設置於該二第二齒接部424之第二排列齒部425,及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並與該二第二設置部423連接之第二定位齒部426,該第二套合部422的內凹形狀與該第二牙齦212的外凸形狀相配合。
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定位齒部416為複數上門齒,及二分設於該複數上門齒側邊之上犬齒,該二第一排列齒部415為複數上臼齒,該第二定位齒部426為複數下門齒,及二分設於該複數下門齒側邊之下犬齒,該二第二排列齒部425為複數下臼齒,該二第一設置部413與該二第二設置部423為平面態樣,該第一齒接部414之頂面與該第二齒接部424之底面為平面態樣。
於該暫接步驟903中,將該第一齒接部414設置於該第一設置部413,將該第二齒接部424設置於該第二設置部423。較佳地,該第一設置部413與該第一齒接部414之間以蠟連接,該第二設置部423與該第二齒 接部424之間以蠟連接,蠟在常溫時為堅硬狀態,實際實施時,可使用其他暫接技術,不應以此為限。
配合參閱圖6,於該試戴步驟904中,該人員試戴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並進行咬合,以反饋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的問題。
雖然在該初步取模步驟901中,該第一套合部412的內凹形狀與該第一牙齦211的外凸形狀相配合,該第二套合部422的內凹形狀與該第二牙齦212的外凸形狀相配合。但是牙齦中存在有牙槽骨,會出現壓力不均的問題。除此之外,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上的牙齒也有可能咬到舌頭或嘴邊肉,該人員都可以反饋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的問題。
於該調整步驟905中,牙技師依據該人員反饋的問題調整該第一齒接部414與該第一設置部413之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以及調整該第二齒接部424與該第二設置部423之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由於蠟在加熱後會呈現熔融態樣,因此可以將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放置於熱水中,牙技師就可以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一主體411的相對位置,以及可以調整該第二排列齒部425與該第二主體421的相對位置,實際實施時,可使用其他連接及調整位置的技術,不應以本較佳實施例之舉例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因為具有可與該第一主體411可分離地連接在一起的第一齒接部414,以及可與該第二主體421可分離地連接在一起的第二齒接部424,牙技師可以現場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一主體411的相對位置,以及可以調整該第二排列齒部425與該第二主體421的相對位置。該人員不需要多次就診,來試戴不同的假牙。
於該重複步驟906中,重複該試戴步驟904及該調整步驟905,直至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本發明人要敘明的是,門齒的作用是切斷食物,犬齒的作用是撕裂食物,臼齒的作用是研磨食物,除此之外,臼齒更可以提供咬合定位的效果,臼齒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狀,藉由上下臼齒的咬合,可以確定該第一齒模組41與該第二齒模組42的定位關係。
隨著該第一齒模組41與該第二齒模組42的定位關係,該第一齒模組41之第一套合部412會對該第一牙齦211施加壓力,該第二齒模組42之第二套合部422會對該第二牙齦212施加壓力,該人員可以感受到該第一牙齦211或該第二牙齦212不舒服的位置,以反饋給牙技師進行調整,重複該試戴步驟904及該調整步驟905,該人員在口腔咬合時,就不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此時,該人員之第一牙齦211與第二牙齦212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
除此之外,牙技師還會請該人員進行發音測試,美觀調整,咀嚼測試,水平位置,垂直位置等多種測試,由於上述測試項目屬習知技術,於此不再詳加贅述,實際實施時,更可以在假牙表面塗覆一層印模材料,讓該人員進行口腔運動,微笑或大笑運動,以對印模材料塑形,用以取得該人員專屬的假牙形狀。
配合參閱圖7,於該第二製造步驟907中,當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41,該電腦單元依據該第一齒模組41的形狀並利用立體成型技術製造出一第一假牙體24,依據該第二齒模組42的形狀並利用立體成型技術製造出一第二假牙體25。
較佳地,該電腦單元可利用3D掃描技術取得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的形狀,在以3D列印的技術製造出該第一假牙體24及 該第二假牙體25,該第一假牙體24及該第二假牙體25為擬真假牙,牙齦處為鮮紅色,牙齒處為齒白色,該人員配帶該第一假牙體24及該第二假牙體25,可以將上下顎支撐到正常的高度,並具有美觀,及咀嚼食物的功效。
於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該人員於第一次就診時執行該初步取模步驟901,接著牙技師執行該第一製造步驟902及該暫接步驟903,以完成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並等待該人員第二次就診,當人員第二次就診時執行該試戴步驟904、該調整步驟905,及該重複步驟906,以使該人員可以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接著牙技師執行該第二製造步驟907,製造出該第一假牙體24與該第二假牙體25並等待該人員第三次就診,當人員第三次就診時可以取得與該第一牙齦211及該第二牙齦212適配的該第一假牙體24與該第二假牙體25,因此本發明只需要進行三次就診,如一周就診一次,本發明不需要一個月就可以使該人員就取得數位活動假牙模組,相較早期假牙的製造,本發明有效所短假牙取得的時間。
回顧圖5,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依據上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所製造,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包含一齒模單元4。
該齒模單元4包括一第一齒模組41,及一與該第一齒模組41對應設置之第二齒模組42。該第一齒模組41設置於該第一牙齦211,該第二齒模組42設置於該第二牙齦212。
該第一齒模組41具有一第一主體411、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之第一套合部412、二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並相反於該第一套合部412之第一設置部413、二可分離地分別設置於該二第一設置部413之第一齒接部414、二分別設置於該二第一齒接部414之第一排列齒部415,及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並與該二第一設置部413連接之第一定位齒部416。
該第二齒模組42具有一第二主體421、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之第二套合部422、二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並相反於該第二套合部422之第二設置部423、二可分離地分別設置於該二第二設置部423之第二齒接部424、二分別設置於該二第二齒接部424之第一排列齒部415,及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並與該二第二設置部423連接之第二定位齒部426。
較佳地,該第一設置部413與該第一齒接部414之間設置有蠟層(圖式未示出),該第二設置部423與該第二齒接部424之間設置有蠟層(圖式未示出),所述蠟層可以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一主體411的相對位置,以及調整該第二排列齒部425與該第二主體421的相對位置。
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二排列齒部425之表面具有臼齒形狀,用以相互咬合,所述蠟層之目的為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二排列齒部425之相互咬合的位置、高度,及角度。
參閱圖8,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處於此不再詳述,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一齒模組41之第一主體411上沒有設置該第一定位齒部,該第二齒模組42之第二主體421上沒有設置該第二定位齒部。
該第一齒模組41具有一第一主體411、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之第一套合部412、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並相反於該第一套合部412之第一設置部413、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設置部413之第一齒接部414,及一設置於該第一齒接部414之第一排列齒部415,該第一套合部412的形狀與該第一牙齦211的形狀相配合。
該第二齒模組42具有一第二主體421、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之第二套合部422、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421並相反於該第二套合部422之第二設置部423、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二設置部423之第二齒接部424, 及一設置於該第二齒接部424之第二排列齒部425,該第二套合部422的形狀與該第二牙齦212的形狀相配合。
該第一排列齒部415上設有複數上門齒、二分設於該複數上門齒側邊之上犬齒,及複數分設於該二上犬齒側邊之上臼齒,該第一設置部413為一平面,該第一設置部413與該第一齒接部414間設有蠟層。
該第二排列齒部425上設有複數下門齒、二分設於該複數廈門齒側邊之下犬齒,及複數分設於該二下犬齒側邊之下臼齒,該第二設置部423為一平面,該第二設置部423與該第二齒接部424間設有蠟層。
該第一套合部412設置於一第一牙齦211,該第二套合部422設置於一第二牙齦212,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二排列齒部425可相互咬合,人員可反饋該第一牙齦211及該第二牙齦212的咬合感覺,以提供牙技師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相對該第一主體411的位置,或是調整該第二排列齒部425相對該第二主體421的位置。
參閱圖9,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一人員之一第一牙齦211具有複數真牙26,相對該第一牙齦211之第二牙齦212也具有複數真牙26。其中,該第一牙齦211缺兩顆臼齒,該第一牙齦211缺牙處設置一第一齒模組41。
該第一齒模組41具有一第一主體411、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之第一套合部412、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411並相反該第一套合部412之第一設置部413、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設置部413之第一齒接部414,及一設置於該第一齒接部414之第一排列齒部415。
該第一設置部413為平面設置,該第一設置部413與該第一齒接部414之間使用蠟固定,實際實施時,可使用其他固定技術,不應以此為限。將蠟加熱就可以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相對該第一本體的位置。
設有該第一齒模組41之第一牙齦211,與該第二牙齦212上的真牙26咬合,人員可以反饋該第一牙齦211的問題,牙技師可以立即調整該第一齒接部414於該第一設置部413的位置,經過多次試戴及調整,就可以取得與該第一牙齦211適配的第一齒模組41。
參閱圖10,及圖11,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該第四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處於此不再詳述,不同之處在於,在該初步取模步驟901中,該第一模具22上設置有一第一預設牙齒27,該第二模具23上設置有一第二預設牙齒28。
該第一預設牙齒27具有上門齒271、上犬齒272,及與上門齒271與上犬齒272連接的上設置部273,該第二預設牙齒28具有下門齒281、下犬齒282,及與下門齒281與下犬齒282連接的下設置部283。實際實施時,該第一預設牙齒27與該第二預設牙齒28上的牙齒設置不應以此為限。
該第一模具22設置於該第一預設牙齒27的頂面,該第二模具23設置於該第二預設牙齒28為的底面,較佳地,該上設置部273的頂面設有用以容置該第一模具22的凹槽,該下設置部283的底面設有用以容置該第二模具23的凹槽。
該人員使用該第一模具22與該第二模具23進行咬合時,牙技師以該第一預設牙齒27及該第二預設牙齒28的外觀做為基準,用以進行中心記錄,可以標示中心、水平,及咬合平面位置,並使該第一模具22及該第二模具23可以取得該人員的牙齦形狀。實際實施時,可以只單使用該第一預設牙齒27或該第二預設牙齒28,不應以此為限。
參閱圖12,為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該第四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處於此不再詳述,不同之處在於,在本發明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中更包含一 於該重複步驟906及該第二製造步驟907間之精確取模步驟908,可利用全口掃描或印模材料取得口腔形狀。
所述全口掃描是一種3D電腦斷層掃描儀,是一種可環繞人員頭部的斷層掃描儀,並可透過程式的運算,將人員的口腔形狀以3D的方式顯示於螢幕上,由於3D電腦斷層掃描儀為習知技術,於此不再詳述,實際實施時,可使用印模材料來取得口腔形狀,不應以此為限。
當牙技師精確取得口腔形狀,也取得該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就可以進入該第二製造步驟907,以製造出該第一假牙體24及該第二假牙體25,因為在該第二製造步驟907進行了該精確取模步驟908,牙技師可以更確定該人員之口腔形狀,以使製造出的該第一假牙體24及該第二假牙體25更適配該人員的口腔。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確實具有下列功效:
一、快速取得假牙:
本發明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只需要該人員三次回診,就可以取的該第一假牙體24與該第二假牙體25,相較早期假牙的製造技術,本發明可以快速取得假牙。
二、減少廢棄物:
該第一齒模組41上設置有第一設置部413,以提供牙技師現場調整該第一排列齒組與該第一主體411的相對位置,不再需要製造多個假牙來進行試戴,有效減少廢棄物的數量。
三、假牙完全適配:
本發明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是在其中之一次就診中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415與該第一主體411的相對位置,以 及第二排列齒部425與該第二主體421的相對位置,並取得與該第一牙齦211及該第二牙齦212完全適配之第一齒模組41及該第二齒模組42,該人員不會因為多次就診而失去耐心,進而取得不合適的假牙。
綜上所述,於該第一製造步驟902中,牙技師製造出具有該第一設置部413之第一齒模組41,以使於該試戴步驟904、該調整步驟905,及該重複步驟906可以於該人員的其中一次就診中完成,並使牙技師製造出適配該人員之第一牙齦211與第二牙齦212的第一假牙體24及第二假牙體25,有效減少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的製造時間,並可減少製造該數位活動假牙模組時的廢棄物,故確實可以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五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901:初步取模步驟
902:第一製造步驟
903:暫接步驟
904:試戴步驟
905:調整步驟
906:重複步驟
907:第二製造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包含下列步驟: 一初步取模步驟,使用一第一模具對一人員之一第一牙齦進行取模; 一第一製造步驟,依據該第一模具的形狀製造一第一齒模組,該第一齒模組具有一第一主體,及至少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排列齒部; 一暫接步驟,將該第一排列齒部設置於該第一主體; 一試戴步驟,該人員試戴該第一齒模組並進行咬合以反饋該第一齒模組的問題; 一調整步驟,依據該人員反饋的問題調整該第一排列齒部與該第一主體之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 一重複步驟,重複該試戴步驟及該調整步驟,直至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及 一第二製造步驟,當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一齒模組,一電腦單元依據該第一齒模組的形狀並利用立體成型技術製造出一第一假牙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其中,於該初步取模步驟中,該第一模具上設置有一第一預設牙齒。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其中,於該第一製造步驟中,該第一齒模組更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定位齒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更包含一於該重複步驟及該第二製造步驟間之精確取模步驟,利用全口掃描或印模材料取得口腔形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其中,於該初步取模步驟中,使用一第二模具對一與該人員之第二牙齦進行取模,於該第一製造步驟中,依據該第二模具的形狀製造一第二齒模組,該第二齒模組具有一第二主體,及至少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之第二排列齒部,於該暫接步驟中,將該第二排列齒部設置於該第二主體。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其中,於該試戴步驟中,該人員試戴該第二齒模組並與該第一齒模組相互咬合,以反饋該第二齒模組的問題,於該調整步驟中,依據該人員反饋的問題調整該第二排列齒部與該第二主體之相對位置、相對距離,及相對角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其中,於該重複步驟中,重複該試戴步驟及該調整步驟,直至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二齒模組,於該第二製造步驟中,當該人員完全適配該第二齒模組,該電腦單元依據該第二齒模組的形狀並利用立體成型技術製造出一第二假牙體。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其中,於該初步取模步驟中,該第二模具上設置有一第二預設牙齒,於該第一製造步驟中,該第二齒模組更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二主體之第二定位齒部。
  9. 一種數位活動假牙模組,依據請求項1~8任一項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所製造,其包含: 一齒模單元,包括一第一齒模組,該第一齒模組具有一第一主體、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之第一套合部、至少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並相反於該第一套合部之第一設置部、至少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設置部之第一齒接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一齒接部之第一排列齒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數位活動假牙模組,其中,該第一齒模組更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主體並與該第一設置部連接之第一定位齒部。
TW109122303A 2020-07-01 2020-07-01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TWI739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2303A TWI739497B (zh) 2020-07-01 2020-07-01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2303A TWI739497B (zh) 2020-07-01 2020-07-01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9497B true TWI739497B (zh) 2021-09-11
TW202202103A TW202202103A (zh) 2022-01-16

Family

ID=7877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303A TWI739497B (zh) 2020-07-01 2020-07-01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949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033A (zh) * 2014-04-28 2015-11-04 李凤强 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
CN106037969A (zh) * 2016-07-08 2016-10-26 洪亮 一种活动义齿及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2033A (zh) * 2014-04-28 2015-11-04 李凤强 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
CN106037969A (zh) * 2016-07-08 2016-10-26 洪亮 一种活动义齿及其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103A (zh) 202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496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enture
US10299898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artial or full dental prosthesis
KR101857951B1 (ko) 틀니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시스템
US10231806B2 (en) Aligning apparatus used in fabricating dental prostheses
US89986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enture
Kouveliotis et al. Complete denture digital workflow: Combining basic principles with a CAD-CAM approach
WO2017181397A1 (zh) 功能易适数字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和设备
TWI737179B (zh) 掃描用蠟咬模及利用此的牙齒修復體製造方法
CN114917046A (zh) 数字化活动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
Suzuki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 intraoral scanner and CAD/CAM system for a Kennedy class I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
Srivastava et al. The neutral zone: Concept and technique
TWI739497B (zh) 數位活動假牙模組製造工法
TW202002909A (zh) 用於植牙和修復的綜合矯正方法
CN114081650A (zh) 活动假牙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O’Donoghue et al. A Prospective, Single Blind, Crossover,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Outcomes of Computer-Engineered Complete Dentures from Impressions and Intra-Oral Scans of the Edentulous Arches: A Pilot Study
Nayakar Esthetic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ly worn dentition: a functional and prospective approach
Soliman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incorporating neutral zone and CAD/CAM technology into complete denture workflow (Crossov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Devameena Improving stability of mandibular complete denture in severely atrophied ridge using neutral zone technique: A case report
Stevens T-Scan Case Finishing Applications in Aesthetic Dentistry Assisted by the iTero Digital Impression System: A Case Report
KR20200102563A (ko) 스캔용 왁스바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치아 수복물 제조를 위한 모션스캔 방법
JPH06304190A (ja) 義歯床粘膜接触面形状決定方法
Petri Implant-prosthetic restorations–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an aesthetically pleasing smile in an edentulous 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