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137B - 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 Google Patents

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137B
TWI739137B TW108127029A TW108127029A TWI739137B TW I739137 B TWI739137 B TW I739137B TW 108127029 A TW108127029 A TW 108127029A TW 108127029 A TW108127029 A TW 108127029A TW I739137 B TWI739137 B TW I7391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tank
fresh water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457A (zh
Inventor
張慶森
Original Assignee
邱瑞櫻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邱瑞櫻 filed Critical 邱瑞櫻
Publication of TW202021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13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產養殖池塘設計,尤指適合淡水或海水養殖且具有循環水系統功能之養殖池塘,該養殖池塘適宜設置於沿海附近,每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設有陣列式排列之複數水池,其包含數個養殖池及一組循環水池,每當養殖池需要排污及換水時,將所欲排放污水先導入循環水池之沉澱池進行沉澱,再將沉澱後清水導入貯水池中,而貯水池中之水可為以後各養殖池之補充用水,遂達成維持養殖池之池水品質及養殖池水之循環利用。

Description

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水產養殖池塘設計,特別是關於可獨立單元或集約設置具有循環水系統功能之養殖池塘,其特徵係便於業者定期、定量排污及換水作業,實施排污作業係將複數養殖池所排放的污水流入循環水池之沉澱池進行沉澱及過濾後,再將清水、泥沙和有機物質予以回收利用,據以達到維持養殖池池水品質及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目的,更可避免對外排放污染並防止群聚感染。
如所知,一般傳統養殖池分成淡水與鹽水養殖池,其中鹽水養殖係由海邊引海水或抽取海水經與淡水按比例調和後提供作為養殖水,而淡水養殖的取水方式有二種:第一種是由溝渠或河道引水方式取得,其為了容易由溝渠或河道取得養殖水,故其養殖池大多選擇設置在有水源之溝渠或河道附近;第二種是經由抽取地下水供水方式取得,其屬養殖場地處遠離溝渠與河道者,或是意欲取得較清潔安全的用水目的。
無論傳統淡水或鹽水養殖池,大致都會因為養殖生物的***物、殘餘飼料、浮游動物及植物殘骸等逐日沉積於池底,再經腐爛敗壞而導致池中水質變差,進而危害養殖生物的健康,是故,養殖業者就必需要 定期、定量的排污及換水,以期能維持較好的池水品質,俾利於養殖生物的成長。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昔知傳統養殖池塘的排水設計,係於傳統養殖池(1)之池底設有池水排放口(11),並於池底由池水排放口(11)延伸至池堤外面設有池底排水管(12),並將其末端設計為彎曲朝上之池底排水管出口(13),在該池底排水管出口(13)旁另外設置有移動式阻放水套管(14),該移動式阻放水套管(14)直立頂端的高度高於池水水面。
實施時,把移動式阻放水套管(14)套在池底排水管出口(13)上方時,即會阻斷排水,反之把該移動式阻放水套管(14)移開時,即可讓傳統養殖池(1)中央區域的污水及污泥排出,隨後再引流排放至附近的溝渠或河道(15)或排放回海中。
關於傳統養殖池塘的污水排放設計,除了直接向外排放污染源外,對池塘本身卻產生留下餘害的缺點,主因當其排污工作完成後,即是用移動式阻放水套管(14)在池底排水管出口(13)直接阻斷其排水,但此時在池底排水管(12)內仍然殘留著許多污泥並摻雜著一些有機物質。
由於一般傳統養殖池塘的池底排水管出口(13)至池中央池水排放口(11)間,大約有20公尺以上的長度,但此時池底排水管(12)之管徑內是屬於缺氧狀態,其會加速這些有機物質的腐爛,亦即促使厭氧細菌及病毒的孳生和繁殖且不斷增生,並會順著池底排水管(12)朝池中央的池水排放口(11)溢出至池水中,如此將使池水品質變差,進而會危害整個池中的養殖生物。
上述有關傳統淡水或鹽水養殖池塘的淡水二種取水方式中,有取自溝渠與河道者及抽取地下水者,但二者均存有隱憂,前者是由溝渠與河道的取水者,但因其必需定期施行排污及換水工作,然其此排放的污 水必然是再排回至附近溝渠或河道中,其後再由該溝渠、河道或海水渠道中抽水來補充,如此重覆地進行排污又抽水,必定會抽入一些污水進入養殖池,進而影響池水的水質和養殖成果。
更糟的是,該地區常會聚集著眾多的養殖戶,都同樣地相互排放污水,又再抽取回污水進入養殖池,倘若一旦有疫情發生,就會造成集體感染,必使全養殖區損失慘重。
另一抽取地下水者,則會有地盤下陷的隱憂,將對國土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依調查,台灣地區近幾年來其彰化區域已累積下陷2.5米,而屏東區域已累積下陷3.4米,且每年大約以7.5及9.0公分高度持續下陷中,而全台灣累積下陷面積等於10個臺北市,全臺持續下陷面積大約286平方公里,可見地層下陷之嚴重性。
如上說明傳統養殖池塘於排放污水後,其對池塘本身會留下餘害缺點,本發明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尤其是養殖池的排污工序或方式係在養殖池中央上方設有工作平台,另於池水排放口對應處,設有升降架及可閉合池水排放口之止水栓塞。
其操作方式係由工作者站於工作平台上,並經升降架將池水排放口上方之止水栓塞升起,污水即開始排放,待適量排放後,將止水栓塞降下堵住池水排放口,則污水即停止排放,所排放的污泥、污水全導入排水溝並流入循環水池之沉澱池中,而與養殖池完全無關,該每一養殖池控制止水栓塞上升及下降之栓塞升降架,可由一電性連接並由設置於池塘邊之控制開關控制之電性驅動器驅動該止水栓塞,據以取代工作空橋、工作平台及栓塞升降架。
有關養殖池塘各養殖單元的淡水進水方面,本發明係在養殖池塘往內陸處挖掘一個或複數埤塘,可儲存雨水或引入河水,其容量至少是可供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所需的用水量,該埤塘最好是設置在往內陸的最遠處,這是可為以後欲不斷往內陸及左右兩側增加養殖單位時,仍可持續地提供淡水養殖用水,而埤塘之儲水可經由引水流道導入養殖池塘,以便提供給各養殖池塘使用。
為了避免如傳統養殖池塘的定期排污及換水時,把污水排放至附近的溝渠、河道或海洋中,其後又需由該溝渠、河道或海水渠道中抽水來補充養殖池水,就有可能抽取到不清潔水源的安全疑慮,因此本發明設計是採用循環水模式,即是將每次排污及換水時所排放的污水,將其導入沉澱池中,經沉澱及過濾後再把清水注入貯水池中,作為供給養殖池塘之補充用水,即可達到養殖池水的循環利用。
上述養殖池餘留的泥沙和有機物質,再經分類及分離後,均各予以回收利用,據此本發明設計之池塘養殖方式是不會向外界排放污染,也無需將有機廢物送往焚化爐燃燒,是一種具節能減碳和環保概念的新發明。
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其可將複數個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相鄰設置,即可構成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其運用於養殖鹽水生物者,其於貯水池一側上分別設有一淡水集水池、一海水集水池及鹽分調節注水池,可將淡水或海水分別以淡水輸水管及海水輸水管先行導入該淡水集水池及海水集水池進行備用集水,等需使用鹽水時即可將淡水集水池及海水集水池進行一定比例的淡水及鹽水抽入調節注水池進行調節,其後再將其分流至需要補充或換水之養殖池中。
(1):傳統養殖池
(11):池水排放口
(12):池底排水管
(13):池底排水管出口
(14):移動式阻放水套管
(15):溝渠或河道
(2):沿海
(21):沿岸
(3):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30):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31):養殖池
(311):池水排放口
(312):池底排水管
(32):沉澱池
(321):池水污泥分離池
(33):貯水池
(34):淡水集水池
(35):海水集水池
(36):調節注水池
(361):分流管
(37):淡水引水道
(371):閘門
(372):淡水輸水管
(38):海水引水道
(381):閘門
(382):海水輸水管
(39):污水排水溝
(4):工作空橋
(41):工作平台
(42):栓塞升降架
(43):止水栓塞
(44):控制開關
(45):電性驅動器
(5):儲水埤塘
(51):引水流道
圖1為傳統養殖池剖面圖。
圖2為圖1傳統養殖池剖面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發明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平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單一池塘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之止水栓塞另一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設置淡水集水池、海水集水池及調節注水池平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圖6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設置淡水集水池、海水集水池及調節注水池剖面圖。
圖8為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平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3及圖8所示,本發明為適宜設置於沿海(2)附近相鄰於沿岸(21)之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其主要為可獨立運作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及由複數個獨立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所組成之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
上述各別單一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其包括陣列式排列之複數分別區隔之養殖池(31)、一組循環水池,該循環水池包含至少一個沉澱池(32)、至少一個貯水池(33)及分別設於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兩側之一淡水引水道(37)及一海水引水道(38),而沉澱池(32)及貯水池(33)與各養殖池(31)之間,分別設有複數污水排水溝(39)。
上述淡水引水道(37)及海水引水道(38),各兩端分別設有閘門(371、381),以便管制將淡水或海水引入淡水引水道(37)及海水引水道(38)或由各該引水道將過量的淡水或海水引出排至沿海(2)。
參閱圖4所示,上述每一養殖池(31),其池底近中央處設有一池水排放口(311),並於池底由池水排放口(311)延伸至污水排水溝(39)處,設有一池底排水管(312),各池底排水管(312)連接至污水排水溝(39)。
參閱圖4所示,上述每一養殖池(31),其上架設有一向水池中央延伸之工作空橋(4),工作空橋(4)末端為一工作平台(41),該工作平台(41)對應於池水排放口(311)處設有一栓塞升降架(42),而栓塞升降架(42)底方對應於池水排放口(311)上方處設有一止水栓塞(43)。
參考圖5所示,上述每一養殖池(31),其控制止水栓塞(43)上升及下降之栓塞升降架(42),可由一電性連接並由設置於池塘邊之控制開關(44)控制之電性驅動器(45)驅動該止水栓塞(43),據以取代工作空橋(4)、工作平台(41)及栓塞升降架(42)。
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本發明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上述沉澱池(32)及貯水池(33)兩者間設有一池水污泥分離池(321),而貯水池(33)兩側及一端分別設有一淡水集水池(34)、一海水集水池(35)及一設於地面上具適當高度之調節注水池(36)。
上述淡水引水道(37)及海水引水道(38),其在地底下分別設有連接至與淡水集水池(34)及海水集水池(35)之淡水輸水管(372)及海水輸水管(382)。
上述調節注水池(36),除了作為具水壓之輸送水分功能外,也作為淡水及海水鹽分比例調節之鹽分調節池,其與各養殖池(31)間分別設 有分流管(361),將已調節鹽分之養殖鹽水由分流管(361)分流需補充或換水之養殖池而達成排污及換水工作。
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若實施養殖淡水生物,由淡水引水道(37)經淡水輸水管(372),將淡水導入淡水集水池(34)並抽入調節注水池(36),即可利用其高度產生之水壓並經由分流管(361)將淡水輸送至需補充及換水之養殖池(31)。
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若實施養殖鹽水生物,通常以海水混合淡水按生物生長期給予不同比例鹽分之調整,按如上方式將淡水抽入調節注水池(36)〔該調節注水池(36)除了作為具水壓之輸送水分功能外,也作為淡水及海水鹽分比例調節之鹽分調節池〕,同時也將由海水引水道(38)經海水輸水管(382),將海水導入海水集水池(35)並抽入調節注水池(36)內,並按養殖生物生長期所需要鹽分比例調節。
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每當各養殖池(31)需排污及換水時,係在各養殖池(31)的工作平台(41)上,操作栓塞升降架(42)將末端之止水栓塞(43)升起,則污泥及污水即由池底排水管(312)流入污水排水管(35)並導入沉澱池(32),其污水及污泥經沉澱並過濾後,再將清水注入貯水池(33)中,可備為爾後各養殖池之補充用水。
上述池水污泥分離池(321),其可將經沉澱池(32)沉澱之清水導入貯水池(33),而泥沙及有機物質經分類分離後予以回收再利用。
參考圖8所示,本發明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其將複數個獨立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呈縱向排列,另將淡水引水道(37)或海水引水道(38)分別以閘門(371、381)各自連通,據以組合成為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
參考圖3及圖8所示,本發明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或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其可於外部經引水流道(51)延伸設有儲水埤塘(5),供平時將淡水儲存於儲水埤塘(5),並於獨立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或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須要補充供水時,由該儲水埤塘(5)之儲水經由引水流道(51)及淡水引水道(37)導入供應。
(2):沿海
(21):沿岸
(3):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31):養殖池
(32):沉澱池
(33):貯水池
(37):淡水引水道
(371):閘門
(38):海水引水道
(381):閘門
(39):污水排水溝
(4):工作空橋
(41):工作平台
(44):控制開關
(5):儲水埤塘
(51):引水流道

Claims (2)

  1. 一種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其係將複數獨立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呈縱向排列,並以淡水引水道(37)或海水引水道(38)及以分別設置之閘門(371、381)各自與相鄰之獨立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連通,據以組合成為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其中每一可獨立運作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其包括陣列式排列之複數分別區隔之養殖池(31)、一組循環水池,該循環水池包含至少一個沉澱池(32)、至少一個貯水池(33)及分別設於單一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兩側一淡水引水道(37)及一海水引水道(38);上述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及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其可於外部經引水流道(51)延伸設有儲水埤塘(5),供平時將淡水儲存於儲水埤塘(5),並於獨立之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或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30)須要補充供水時,由該儲水埤塘(5)之儲水經由引水流道(51)及淡水引水道(37)導入供應;上述沉澱池(32)及貯水池(33),其與各養殖池(31)間分別設有複數污水排水溝(39),而且沉澱池(32)及貯水池(33)兩者間設有一池水污泥分離池(321),其可將經沉澱池(32)沉澱之清水導入貯水池(33),而泥沙及有機物質經分類分離後予以回收再利用;上述貯水池(33),其兩側及一端分別設有一淡水集水池(34)、一海水集水池(35)及一設於地面上具適當高度之調節注水池(36),該調節注水池(36),其與各養殖池(31)間分別設有分流管(361),將已調節鹽分之養殖鹽水由分流管(361)分流需補充或換水之養殖池而達成排污及換水工 作;上述淡水集水池(34)及調節注水池(36),可於實施養殖淡水生物時,由淡水引水道(37)經淡水輸水管(372),將淡水導入淡水集水池(34)並抽入調節注水池(36),即可利用其高度產生之水壓將淡水輸送至所須補充及換水之養殖池(31);上述海水集水池(35)及調節注水池(36),可於實施養殖鹽水生物時,除了由淡水引水道(37)經淡水輸水管(372),將淡水導入淡水集水池(34)並抽入調節注水池(36),同時也將由海水引水道(38)經海水輸水管(382),將海水導入海水集水池(35)並抽入調節注水池(36)內,按養殖生物生長期所需要鹽分比例調節;上述淡水引水道(37)及海水引水道(38),各兩端分別設有閘門(371、381),以便管制將淡水或海水引入淡水引水道(37)及海水引水道(38)或由各該引水道將過量的淡水或海水引出排至沿海(2),該淡水引水道(37)及海水引水道(38),其在地底下分別設有連接至與淡水集水池(34)及一海水集水池(35)之淡水輸水管(372)及海水輸水管(382);上述每一養殖池(31),其池底近中央處設有一池水排放口(311),並於池底由池水排放口(311)延伸至污水排水溝(39)處,設有一池底排水管(312),各池底排水管(312)連接至污水排水溝(39);上述每一養殖池(31),其上架設有一向水池中央延伸之工作空橋(4),工作空橋(4)末端為一工作平台(41),工作平台(41)對應於池水排放口(311)處設有一栓塞升降架(42),而栓塞升降架(42)底方對應於池水排放口(311)上方處設有一止水栓塞(43); 每當各養殖池(31)需排污及換水時,係在各養殖池(31)的工作平台(41)上,操作栓塞升降架(42)將末端之止水栓塞(43)升起,則污泥及污水即由池底排水管(312)流入污水排水溝(39)並導入沉澱池(32),其污水及污泥經沉澱並過濾後,再將清水注入貯水池(33)中,可備為爾後各養殖池(31)之補充用水。
  2. 如請求項1所述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其中該止水栓塞(43),其上方設有一電性連接並由設置於池塘邊之控制開關(44)控制之電性驅動器(45),據以驅動該止水栓塞(43)上下移動。
TW108127029A 2018-12-11 2019-07-30 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TWI739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651 2018-12-11
TW107144651 2018-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457A TW202021457A (zh) 2020-06-16
TWI739137B true TWI739137B (zh) 2021-09-11

Family

ID=72175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029A TWI739137B (zh) 2018-12-11 2019-07-30 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913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49454U (zh) * 2012-09-05 2013-04-01 Jung-Nan Wei 水池排汙淨化結構
CN104255597A (zh) * 2014-09-15 2015-01-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鲆鲽鱼类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49454U (zh) * 2012-09-05 2013-04-01 Jung-Nan Wei 水池排汙淨化結構
CN104255597A (zh) * 2014-09-15 2015-01-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鲆鲽鱼类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457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5097B (zh) 一种循环式水产养殖装置及方法
KR101355382B1 (ko) 새우 양식장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2120677B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6380000A (zh) 一种可升降双浮力调节的沉床‑浮床水质净化装置
CN205222816U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组合坝***
CN109020091A (zh)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其处理方法
CN106006981B (zh) 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CN108128967A (zh)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
CN102234165B (zh) 一种使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和净化自来水厂污染源水的***方法
CN107324503A (zh) 一种治理断头河浜的生态***
CN104926038A (zh) 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生物生态复合处理装置
CN105461075A (zh)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CN105217798A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方法
CN104556390B (zh) 一种水体污染治理***和方法
CN101941777B (zh) 一种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203781979U (zh) 一种水质生态净化装置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
CN103011518A (zh) 咸化水库排咸处理***及建造方法和咸化水处理方法
TWI739137B (zh) 集合式循環水系統養殖池塘
CN103181358B (zh) 落差循环式陆地池养鱼工艺
CN216039071U (zh) 一种湖泊循环供应活水***
CN112028387B (zh) 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
CN109179863A (zh) 一种水产养殖排水综合处理***
CN204104515U (zh) 池塘网箱清污养殖***
CN113307424A (zh) 一种基于物化法净化水质的湖泊循环供应活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