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3355B - 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3355B
TWI733355B TW109106851A TW109106851A TWI733355B TW I733355 B TWI733355 B TW I733355B TW 109106851 A TW109106851 A TW 109106851A TW 109106851 A TW109106851 A TW 109106851A TW I733355 B TWI733355 B TW I7333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offset
tip
calibration
pl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9033A (zh
Inventor
張彥傑
杜文翔
Original Assignee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9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9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3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1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0Denoising; Smoot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Edg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metry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種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屬於移液設備技術領域,用於解決移液設備的校準問題。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包括:通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校準點的第一影像;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相對於第一影像中校準點的第一偏移量,並依據第一偏移量校準影像擷取裝置;通過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移液系統的移液管的尖端的第二影像和尖端發生位移後的第三影像;獲得第三影像相對於第二影像的尖端的第二偏移量;依據位移、第三影像相對於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預設清晰度值的對焦距離偏移量;依據第二偏移量和對焦距離偏移量校準移液管。本案能實現移液系統的校準。

Description

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移液設備技術領域,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液體的抽取與注射是產業應用中經常需要進行的操作。在自動化過程中,可利用移液設備進行液體的抽取與注射,通過移液設備的移液管和轉盤達到微量移液的操作要求。
實際應用中,不同液體、不同操作場景均需要換用不同的移液管。在移液管的拆裝過程中,由於組裝偏差、轉盤的移動偏差等原因,造成移液管的尖端位置產生三個維度不同程度的偏移。這種偏移對於微量移液操作造成如下影響:
在抽取液體時,移液管尖端的位置偏移造成移液管吸入氣泡,過多的氣泡會造成後續操作的錯誤;
在注射液體時,移液管尖端的位置偏移造成液體無法順利注射至預定位置,導致液體流失;以及
在轉盤轉動時,移液管尖端的位置偏移造成移液管與轉盤上的試管等部件發生碰撞,影響系統運行。
可見,由於移液管尖端的位置偏移,移液操作和系統運行受到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資訊僅用於加強對本案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現有技術的資訊。
有鑑於此,本案揭露一種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以實現移液系統的校準,克服現有技術中由於移液管尖端的位置偏移導致移液操作和系統運行受到影響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所述校準方法包括:通過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校準點的至少一第一影像;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第一影像中的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依據第一偏移量調整影像擷取裝置的位置,使所述中心點與所述校準點進行校準;通過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移液系統的一移液管的尖端的至少一第二影像和一第三影像,其中所述第三影像擷取自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之後;獲得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相對於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分別依據位移、第三影像相對於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以及,依據第二偏移量和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調整移液管的位置,使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進行校準。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的步驟包括:分別獲得所述中心點和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其中所述平面平行於所述移液系統的一轉盤所在的平面;分別將所述中心點的直角坐標和所述校準點的直角坐標轉換為極角,以獲得所述中心點的極角相對於所述校準點的極角的夾角;以及,依據所述夾角獲得所述第一偏移量。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獲得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的步驟包括:對所述第一影像進行平滑濾波,去除所述第一影像的噪點;對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一影像進行二值化,為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每個圖元點賦值;對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一影像進行測邊,標示出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一影像的多個邊緣點;對測邊後的所述第一影像的所述多個邊緣點進行輪廓標定,形成至少一個輪廓;對各個所述輪廓進行圓度檢測,篩除圓度值小於一預設值的輪廓;對篩除後的所述輪廓進行面積篩選,篩出輪廓面積符合所述校準點的面積的一輪廓;以及,獲得篩出的所述輪廓的形心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於一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的步驟包括:分別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一直角坐標,和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二直角坐標,其中所述平面垂直於所述對焦距離所在的方向;依據所述第一直角坐標和所述第二直角坐標,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的圖元偏移量,其中所述直角坐標以一圖元作為一座標單位;以及,依據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將所述圖元偏移量轉換成距離偏移量,作為所述第二偏移量。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一直角坐標的步驟包括:對所述第三影像進行平滑濾波,去除所述第三影像的噪點;對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三影像進行二值化,為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每個圖元點賦值;對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三影像進行測邊,標示出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三影像的多個邊緣點;對測邊後的所述第三影像的所述多個邊緣點進行輪廓標定,形成至少一個輪廓;對各個所述輪廓進行圓度檢測,篩除圓度值小於一預設值的輪廓;對篩除後的所述輪廓進行面積篩選,篩出輪廓面積符合所述尖端的面積的一輪廓;以及,獲得篩出的所述輪廓的形心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依據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的步驟包括:通過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預設尺寸的物體的影像;以及,根據所述物體的影像的圖元個數與所述預設尺寸,獲得所述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分別依據所述位移、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的步驟包括:依據所述位移的方向和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在所述映射關係表中的位置,其中所述映射關係表中所述清晰度值呈高斯分佈;以及,根據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在所述映射關係表中的位置,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的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其中所述預設清晰度值是所述映射關係表中的最高清晰度值。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校準方法還包括設置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成像景深,使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的可偵測範圍位於一預設距離範圍內,其中,擷取所述第三影像的步驟中,所述位移大於所述預設距離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移液系統,所述移液系統包括:一影像擷取裝置;以及一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通過執行多條可執行指令實現:通過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校準點的至少一第一影像;獲得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依據所述第一偏移量調整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位置,使所述中心點與所述校準點進行校準;通過校準後的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所述移液系統的一移液管的尖端的至少一第二影像和一第三影像,其中所述第三影像擷取自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之後;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分別依據所述位移、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以及,依據所述第二偏移量和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調整所述移液管的位置,使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進行校準。
在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移液系統還包括:一具有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轉盤。
本案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校準點的影像,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相對於校準點於平面維度的第一偏移量,實現影像擷取裝置於平面維度的校準,使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用於後續校準步驟的定位;通過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至少兩次擷取移液管的尖端的影像,獲得移液管的尖端於平面維度的第二偏移量以及於對焦距離維度的對焦距離偏移量,實現移液管的尖端於平面維度和對焦距離維度的校準;從而,本案利用了一影像擷取裝置實現移液系統的校準,從而實現後續移液操作和系統運行的控制。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案將全面和完整,並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對它們的重複描述。
第1圖示出一實施例中一種移液系統的主要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案的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可用於校準如第1圖所示的移液系統。參照第1圖所示,該移液系統包括一轉盤10和一移液裝置30。移液裝置30例如是一個立式注射泵,通過移液管31實現移液操作。轉盤10上設置有移液管替換區101以及移液區102。
第2圖示出該移液系統中移液裝置30的主要結構,移液裝置30連接滑軌300,移液裝置30帶動移液管31沿滑軌300移動,實現移液操作。進一步的,本實施例的移液系統還包括一裝設於轉盤10上的影像擷取裝置21,以及一固定不動的校準點11。利用該影像擷取裝置21和該校準點11,實現移液系統的轉盤10和移液管31的校準。
第3圖示出一實施例中一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的步驟。參照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包括:步驟S10、通過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校準點的至少一第一影像;步驟S20、獲得該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一影像中的該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依據該第一偏移量調整該影像擷取裝置的位置,使該中心點與該校準點進行校準;步驟S30、通過校準後的該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移液系統的一移液管的尖端的至少一第二影像和一第三影像,其中該第三影像擷取自該尖端與校準後的該中心點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之後;步驟S40、獲得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相對於該第二影像中的該尖端於該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步驟S50、分別依據該位移、該第三影像相對於該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該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以及步驟S60、依據該第二偏移量和該對焦距離偏移量調整該移液管的位置,使該尖端與校準後的該中心點進行校準。
本實施例通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校準點的影像,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相對於校準點於平面維度的第一偏移量,實現影像擷取裝置於平面維度的校準,使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用於後續校準步驟的定位;通過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至少兩次擷取移液管的尖端的影像,獲得移液管的尖端於平面維度的第二偏移量以及於對焦距離維度的對焦距離偏移量,實現移液管的尖端於平面維度和對焦距離維度的校準;從而,本實施例利用了一影像擷取裝置實現移液系統的校準,從而實現後續移液操作和系統運行的控制。
其中,於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是一個顯微鏡攝像頭,於其他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是一個微型攝像頭,只要其具備影像擷取功能即可。校準點是一個固定不動的參考點,於本實施例中,校準點是屬於移液系統,於其他實施例中,校準點不是屬於移液系統。
第4圖示出一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校準點的第一影像的示意。參照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校準點11位於影像擷取裝置21的上方,在步驟S10擷取校準點11的影像前,移動影像擷取裝置21至校準點11進入影像擷取裝置21的擷取區域內。在其他實施例中,校準點與影像擷取裝置之間的相對位置以調整,只要滿足校準點能進入影像擷取裝置的擷取區域內,使影像擷取裝置參照校準點進行校準的條件即可。
第5圖示出一實施例中獲得一第一偏移量的主要步驟。參照第5圖所示,步驟S20中獲得該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一影像中的該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的步驟包括:S202、分別獲得該中心點和該第一影像中的該校準點於該平面的直角坐標,其中該平面平行於該移液系統的一轉盤所在的平面;S204、分別將該中心點的直角坐標和該校準點的直角坐標轉換為極角,以獲得該中心點的極角相對於該校準點的極角的夾角;以及S206、依據該夾角獲得該第一偏移量。
結合第4圖和第5圖來看,該平面標示為X-Y平面,X-Y平面平行於影像擷取裝置21所在的平面。影像擷取裝置21所在的平面是移液系統中用於存放液體和接收液體的操作平臺,例如在配置轉盤的移液系統中,影像擷取裝置21所在的平面就是移液系統的轉盤。步驟S202中,先依據該X-Y平面建立X-Y直角坐標系,然後分別獲得中心點211和第一影像中的校準點11在該X-Y直角坐標系中的直角坐標。由於裝設完影像擷取裝置21後,中心點211的位置就是已知的,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以中心點211為原點建立X-Y直角坐標系,並通過將第一影像投影至X-Y直角坐標系獲得第一影像中的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以方便第一偏移量的計算。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存一張中心點211的影像,並通過分別將中心點211的影像和第一影像投影至X-Y直角坐標系,獲得中心點211的直角坐標和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
其中,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是通過中心圓輪廓搜尋演算法獲得。第6圖示出一實施例中獲得校準點的直角坐標的主要步驟,參照第6圖所示,步驟S202中獲得該第一影像中的該校準點於該平面的直角坐標的步驟包括:S2021、對該第一影像進行平滑濾波,去除該第一影像的噪點;S2022、對平滑濾波後的該第一影像進行二值化,為平滑濾波後的該第一影像中的每個圖元點賦值;S2023、對二值化後的該第一影像進行測邊,標示出二值化後的該第一影像的多個邊緣點;S2024、對測邊後的該第一影像的該多個邊緣點進行輪廓標定,形成至少一個輪廓;S2025、對各個該輪廓進行圓度檢測,篩除圓度值小於一預設值的輪廓;S2026、對篩除後的該輪廓進行面積篩選,篩出輪廓面積符合該校準點的面積的一輪廓;以及S2027、獲得篩出的該輪廓的形心於該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該第一影像中的該校準點於該平面的直角坐標。
具體來說,步驟S2022的二值化是將平滑濾波後的第一影像中超過一預設閾值的圖元點設為1,反之設為0。於本實施例中,預設閾值是根據需要設定,此處不作限定。步驟S2023的測邊是利用Canny邊緣檢測演算法將二值化後的第一影像的邊緣點標示出來。Canny邊緣檢測演算法是用來標識出 圖像中的實際邊緣的一個多級邊緣檢測演算法。步驟S2024的輪廓標定將上一步檢測到的相連的邊緣點連在一起形成輪廓,由於第一影像中可能存在多個輪廓,因此測邊時會檢測出多組相連的邊緣點,則輪廓標定時會標示出多個輪廓。步驟S2025的圓度檢測通過公式“T=4π*S/C 2”計算上一步標示出的各個輪廓的圓度值,並篩除圓度值低的輪廓,留下接近圓形的輪廓。用於評判圓度值的預設值是根據需要設定,此處不作限定。在公式“T=4π*S/C 2”中,T是一輪廓的圓度值,S是該輪廓的面積,C是該輪廓的周長。一輪廓的面積S和周長C是通過軟體測量獲得。校準點的面積是已知的,步驟S2026的面積篩選通過計算上一步留下的各個輪廓的面積,並篩出輪廓面積最接近校準點面積的一個輪廓,然後通過步驟S2027獲得該輪廓的形心於X-Y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其中,一個輪廓的形心是該輪廓的幾何中心。
同理,當需要獲取中心點211的直角坐標時,也採用中心圓輪廓搜尋演算法,此處不再展開說明。
獲得中心點211的直角坐標和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後,通過步驟S204分別將中心點211的直角坐標和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轉換為極角。以將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轉換為極角為例,通過下述公式獲得校準點11的極角θ 11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x 11,y 11)是校準點11於X-Y直角坐標系中的直角坐標,X-Y直角坐標系以一個圖元點作為單位座標。同理,根據中心點211的直角坐標(x 211,y 211)以獲得中心點211的極角θ 211,此處不再展開說明。進一步,將中心點211的極角θ 211減去校準點11的極角θ 11,獲得中心點211的極角θ 211相對於校準點11的極角θ 11的夾角Δθ,作為第一偏移量。在移液系統組態轉盤的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該夾角Δθ是轉盤沿其轉動方向的一個轉動角度。
後續,依據該第一偏移量調整影像擷取裝置21的位置,使中心點211與校準點11進行校準,以補償第一偏移量。例如,控制移液系統的轉盤轉動Δθ,使中心點211沿垂直於X-Y平面的方向與校準點11對準。
第7圖示出一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移液管的尖端的一第二影像的示意,第8圖示出一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移液管的尖端的一第三影像的示意。參照第7圖和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移液管31位於影像擷取裝置21的上方,擷取移液管31的尖端311的影像前,移動移液管31至移液管31的尖端311進入影像擷取裝置21的擷取區域內。在其他實施例中,移液管與影像擷取裝置之間的相對位置可以調整,只要滿足移液管的尖端能進入影像擷取裝置的擷取區域內,並使移液管的尖端參照影像擷取裝置進行校準的條件。移液管31裝設於移液系統的一移液裝置30上,該移液裝置30例如一立式注射泵。其中,第7圖中擷取第二影像時,移液管31的尖端311的中心與影像擷取裝置21的中心點211在垂直於X-Y平面的Z坐標軸方向上是對準的,也即移液管31符合原始裝配的狀態,在原始裝配狀態下尖端311的中心投影至X-Y直角坐標系的原點。或者,以校準後的中心點211作為第7圖和第8圖中X-Y-Z三維坐標系的原點,由於中心點211已經相對於校準點11完成校準,將中心點211作為X-Y-Z三維坐標系的原點,有利於後續校準步驟的定位。第8圖中擷取第三影像時,移液管31重新裝設過,其尖端311與校準後的中心點211之間的對焦距離發生了一定的位移,並且尖端311與校準後的中心點211之間於X-Y平面也可能發生了一些位移。
第9圖示出一實施例中獲得一第二偏移量的主要步驟。參照第9圖所示,步驟S40中獲得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相對於該第二影像中的該尖端於該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的步驟包括:S402、分別獲得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的中心於該平面的一第一直角坐標,和該第二影像中的該尖端的中心於該平面的一第二直角坐標,其中該平面垂直於該對焦距離所在的方向;S404、依據該第一直角坐標和該第二直角坐標,獲得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的中心相對於該第二影像中的該尖端的中心的圖元偏移量,其中該直角坐標以一圖元作為一座標單位;以及S406、依據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將該圖元偏移量轉換成距離偏移量,作為該第二偏移量。
結合第7圖至第9圖來看,對焦距離所在的方向是Z軸方向,第二偏移量是第三影像中的尖端311的中心相對於第二影像中的尖端311的中心,也即校準後的中心點211於X-Y平面的偏移量Δx和Δy。由於X-Y直角坐標系以一個圖元點作為單位座標,因此獲得的座標偏移量Δx和Δy就是圖元偏移量。進一步,依據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即可獲得圖元偏移量所對應的距離偏移量。
步驟S402中獲得第三影像中的尖端的中心的第一直角坐標是採用中心圓輪廓搜尋演算法。第10圖示出一實施例中獲得第三影像中的尖端的中心的一第一直角坐標的主要步驟,參照第10圖所示,步驟S402中獲得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的中心於該平面的一第一直角坐標的步驟包括:S4021、對該第三影像進行平滑濾波,去除該第三影像的噪點;S4022、對平滑濾波後的該第三影像進行二值化,為平滑濾波後的該第三影像中的每個圖元點賦值;S4023、對二值化後的該第三影像進行測邊,標示出二值化後的該第三影像的多個邊緣點;S4024、對測邊後的該第三影像的該多個邊緣點進行輪廓標定,形成至少一個輪廓;S4025、對各個該輪廓進行圓度檢測,篩除圓度值小於一預設值的輪廓;S4026、對篩除後的該輪廓進行面積篩選,篩出輪廓面積符合該尖端的面積的一輪廓;以及S4027、獲得篩出的該輪廓的圓心於該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的中心於該平面的直角坐標。中心圓輪廓搜尋演算法的各個步驟的具體原理與上述實施例中校準點11的直角坐標的獲取過程同理,因此不再重複說明。
如上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影像中的尖端311的中心於X-Y平面的第二直角坐標是X-Y直角坐標系的原點。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需要獲取第二影像中的尖端311的中心於X-Y平面的第二直角坐標時,同樣採用中心圓輪廓搜尋演算法,此處不再展開說明。
步驟S406通過影像擷取裝置21拍攝一已知尺寸的物體,來獲得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第11圖示出一實施例中獲得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的主要步驟,參照第11圖所示,步驟S406中依據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的步驟包括:S4062、通過該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預設尺寸的物體的影像;以及S4064、根據該物體的影像的圖元個數與該預設尺寸,獲得該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例如,通過影像擷取裝置21擷取一已知為100μm長的物體的影像,得到該物體的影像的圖元個數為10個,則獲得1圖元等於10μm的對應關係。根據該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將第三影像中的尖端311相對於第二影像中的尖端311的圖元偏移量轉換成偏移距離。
例如,在一個示例中,參照第7圖和第8圖所示,通過中心圓輪廓搜尋演算法計算得到第二影像中的尖端311的中心於X-Y平面的第二直角坐標是(297,249),第三影像中的尖端311的中心於X-Y平面的第一直角坐標是(240,257)。則獲得第三影像中的尖端311於X坐標軸的偏移量Δx=-57,於Y坐標軸的偏移量Δy=8。進一步根據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以獲得第三影像中的尖端311在X軸偏移了570μm,在Y軸偏移了80μm。
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還用於獲得尖端311的對焦距離偏移量。第12圖示出一實施例中獲得對焦距離偏移量的主要步驟,參照第12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步驟S50中分別依據該位移、該第三影像相對於該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該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的步驟包括:S502、依據該位移的方向和該第三影像相對於該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獲得該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在該映射關係表中的位置,其中該映射關係表中該清晰度值呈高斯分佈;以及S504、根據該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在該映射關係表中的位置,獲得該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的該對焦距離偏移量,其中該預設清晰度值是該映射關係表中的最高清晰度值。
其中,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是預先設定的。在進行移液系統的校準之前,先通過影像擷取裝置多次拍攝尖端的影像,計算不同對焦距離下的清晰度值,獲得能夠反應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之間的對應關係的映射關係表。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如下表1所示:
表1: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
對焦距離/μm 6220 6240 6260 6280 6300 6320 6340
清晰度值 0.862379 0.865822 0.890014 1 0.974314 0.859491 0.8526
其中,清晰度值是正規化後的清晰度值。由於尖端與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之間存在一個最優對焦距離,當尖端與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等於該最優對焦距離時,影像擷取裝置所拍攝的尖端的影像具有最高清晰度值。當尖端與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相對於該最優對焦距離變大或變小時,影像擷取裝置所拍攝的尖端的影像的清晰度值都會相對於該最高清晰度值減小。也就是說,影像的清晰度值關於對焦距離呈現高斯分佈(Gaussian distribution)的特徵。在該規律下,所獲取到的映射關係表中的清晰度值呈高斯分佈。因此,在獲得尖端與中心點之間的對焦距離時,需要至少兩次拍攝對焦距離發生了位移的尖端的影像,以獲得一清晰度值在映射關係表中的具體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次重新裝設移液管,直至能夠獲取到尖端與中心點之間的準確對焦距離。需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上述映射關係表中僅展示出了部分對焦距離和清晰度值,於其他實施例中,在映射關係表中,最高清晰度值左右兩側的多個清晰度值大致是對稱分佈的。
參照第7圖和第8圖所示,位移是一個沿Z坐標軸方向的已知量。通過使尖端311與中心點211之間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使兩次擷取的尖端311的影像的清晰度值發生變化,以供獲得尖端311的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作為尖端311與中心點211之間的實際距離。以第7圖和第8圖所示的Z坐標軸的方向為例,當尖端311相對於影像擷取裝置21的中心點211沿Z坐標軸上移了一定距離,則尖端311與校準後的中心點211之間的對焦距離增大;當尖端311相對於影像擷取裝置21的中心點211沿Z坐標軸下移了一定距離,則尖端311與校準後的中心點211之間的對焦距離減小。
第三影像相對於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是指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差值。採用已有的方式獲得影像的清晰度值。具體來說,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評價演算法有多種,在空間域中,主要是考察影像的空間上的對比度,即相鄰圖元間的灰度特徵的梯度差;在頻域中,主要是考察影像的頻率分量,對焦清晰的影像高頻分量較多,對焦模糊的影像低頻分量較多。在一個實施例中,採用Laplace(拉普拉斯)運算元獲得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Laplace運算元分別計算X軸方向和Y軸方向的梯度,同一場景下影像越清晰,梯度值越高。Laplace運算元的公式如下: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Src指的是原始圖像的二維矩陣,而dst就是以src分別對x及y作二階偏微再加總的二維矩陣,目的是藉由求x方向與y方向的變化量找出影像的邊緣值,也就是清晰度值。
在一個實施例中,預設清晰度值為上述映射關係表中的最高清晰度值1,其對應的最優對焦距離為6280μm。根據Laplace運算元計算得到尖端的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為0.865822,然後增大對焦距離,將移液管上移20μm,再次拍攝獲得尖端的第三影像,通過Laplace運算元計算得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為0.890014。根據隨對焦距離增大而清晰度值增大的特徵和高斯分佈的規律,可知相對於最優對焦距離,拍攝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時尖端與中心點之間的對焦距離都小於該最優對焦距離,則確定在映射關係表中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0.890014位於最高清晰度值1的左側,進而獲得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0.890014所對應的對焦距離為6260μm。當然,在移動移液管時,也要控制位移量,避免由於位移過大或過小影響後續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多次重新裝設移液管,以獲得更加準確的尖端與中心點之間的對焦距離。接著,獲得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0.890014所對應的對焦距離為6260μm相對於該預設清晰度值1所對應的對焦距離6280μm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20μm,如第8圖中所示的Δz。
進一步的,在一個實施例中,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還包括設置該影像擷取裝置的成像景深,使該對焦距離偏移量的可偵測範圍位於一預設距離範圍內,其中,擷取該第三影像的步驟中,該位移大於該預設距離範圍。採用如下公式設置影像擷取裝置的成像景深d tot
Figure 02_image005
其中,NA是影像擷取裝置的物鏡的數值孔徑,M是物鏡的放大倍率,NA和M都是已知量,在本實施例中採用NA為0.3,M為2.66的物鏡。λ是光波波長,通常λ=0.55μm。n是移液管與物鏡之間的介質的折射率,本實施例中介質為空氣,折射率n=1。而e是影像擷取裝置可分辨的最小距離,是一個已知量,本實施例中e=2.2μm。因此,本實施例計算得到影像擷取裝置的成像景深d tot=8.86μm。當成像景深為8.86μm時,大於8.86μm的對焦距離偏移量是可偵測的,也即本實施例中對焦距離偏移量的可偵測範圍大於8.86μm。因此,擷取第三影像的步驟中,重新裝設移液管時需使移液管的尖端與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之間的對焦距離產生大於8.86μm的位移,從而使影像擷取裝置所拍攝的尖端的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之間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能否被檢測到。
進一步的,獲得第二偏移量和對焦距離偏移量後,則調整移液管的位置以補償第二偏移量和對焦距離偏移量,使移液管的尖端與校準後的中心點在X坐標軸、Y坐標軸和Z坐標軸三維方向上對準,完成移液管的校準。
綜上,上述實施例中的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通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校準點的影像,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相對於校準點於X-Y平面的第一偏移量,實現影像擷取裝置所在的移液系統的轉盤於X-Y平面的校準,使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用於後續校準步驟的定位;通過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至少兩次擷取移液管的尖端的影像,獲得移液管的尖端於X-Y平面的第二偏移量以及於Z坐標軸的對焦距離偏移量,實現移液管的尖端於X-Y平面和Z坐標軸的校準;從而,本案的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利用了一影像擷取裝置實現移液系統的轉盤的轉動方向的校準和移液管的三維方向的校準,以實現後續移液操作和系統運行的控制。
本案還揭露一種移液系統。第13圖示出一實施例中一種移液系統的主要模組,參照第13圖所示,本實施中移液系統1包括:一影像擷取裝置21;以及一處理器41,該處理器41被配置為通過執行多條可執行指令實現:通過該影像擷取裝置21擷取一校準點的至少一第一影像;獲得該影像擷取裝置21的一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一影像中的該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依據該第一偏移量調整該影像擷取裝置21的位置,使該中心點與該校準點進行校準;通過校準後的該影像擷取裝置21擷取該移液系統1的一移液管31的尖端的至少一第二影像和一第三影像,其中該第三影像擷取自該尖端與校準後的該中心點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之後;獲得該第三影像中的該尖端相對於該第二影像中的該尖端於該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分別依據該位移、該第三影像相對於該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該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以及,依據該第二偏移量和該對焦距離偏移量調整該移液管31的位置,使該尖端與校準後的該中心點進行校準。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執行指令存儲於處理器41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執行指令存儲於該移液系統1的一記憶體中。可執行指令的具體執行過程和原理請參照上述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實施例的描述,此處不再展開說明。
在一個實施例中,處理器41例如是一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處理器41分別與移液系統1的影像擷取裝置21和移液管31連接,以實現第一偏移量、第二偏移量和對焦距離偏移量的計算,並根據第一偏移量、第二偏移量和對焦距離偏移量分別控制影像擷取裝置21和移液管31進行位置調整,以實現移液系統1的校準。
綜上,上述實施例的移液系統通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校準點的影像,獲得影像擷取裝置的中心點相對於校準點於平面維度的第一偏移量,實現影像擷取裝置於平面維度的校準,使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用於後續校準步驟的定位;通過校準後的影像擷取裝置至少兩次擷取移液管的尖端的影像,獲得移液管的尖端於平面維度的第二偏移量以及於對焦距離維度的對焦距離偏移量,實現移液管的尖端於平面維度和對焦距離維度的校準;從而,本案利用了一影像擷取裝置實現移液系統的校準,以實現後續移液操作和系統運行的控制。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移液系統 10:轉盤 11:校準點 101:移液管替換區 102:移液區 21:影像擷取裝置 211:中心點 30:移液裝置 31:移液管 300:滑軌 41:處理器 Δθ:夾角 Δx、Δy、Δz:偏移量
第1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一種移液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一種移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3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一種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4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校準點的一第一影像的示意圖; 第5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獲得一第一偏移量的流程示意圖; 第6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獲得校準點的直角坐標的流程示意圖; 第7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移液管的尖端的一第二影像的示意圖; 第8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移液管的尖端的一第三影像的示意圖; 第9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獲得一第二偏移量的流程示意圖; 第10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獲得第三影像中的尖端的中心的一第一直角坐標的流程示意圖; 第11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獲得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的流程示意圖; 第12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獲得一對焦距離偏移量的流程示意圖;以及 第13圖示出本案一實施例中一種移液系統的模組示意圖。
S10~S60:各個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移液系統的校準方法,包括: 通過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校準點的至少一第一影像; 獲得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依據所述第一偏移量調整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位置,使所述中心點與所述校準點進行校準; 通過校準後的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所述移液系統的一移液管的尖端的至少一第二影像和一第三影像,其中所述第三影像擷取自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之後; 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 分別依據所述位移、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以及 依據所述第二偏移量和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調整所述移液管的位置,使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進行校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所述獲得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的步驟包括: 分別獲得所述中心點和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其中所述平面平行於所述移液系統的一轉盤所在的平面; 分別將所述中心點的直角坐標和所述校準點的直角坐標轉換為極角,以獲得所述中心點的極角相對於所述校準點的極角的夾角;以及 依據所述夾角獲得所述第一偏移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所述獲得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第一影像進行平滑濾波,去除所述第一影像的噪點; 對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一影像進行二值化,為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每個圖元點賦值; 對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一影像進行測邊,標示出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一影像的多個邊緣點; 對測邊後的所述第一影像的所述多個邊緣點進行輪廓標定,形成至少一個輪廓; 對各個所述輪廓進行圓度檢測,篩除圓度值小於一預設值的輪廓; 對篩除後的所述輪廓進行面積篩選,篩出輪廓面積符合所述校準點的面積的一輪廓;以及 獲得篩出的所述輪廓的形心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所述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於一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的步驟包括: 分別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一直角坐標,和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二直角坐標,其中所述平面垂直於所述對焦距離所在的方向; 依據所述第一直角坐標和所述第二直角坐標,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的圖元偏移量,其中所述直角坐標以一圖元作為一座標單位;以及 依據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將所述圖元偏移量轉換成距離偏移量,作為所述第二偏移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所述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一直角坐標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第三影像進行平滑濾波,去除所述第三影像的噪點; 對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三影像進行二值化,為平滑濾波後的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每個圖元點賦值; 對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三影像進行測邊,標示出二值化後的所述第三影像的多個邊緣點; 對測邊後的所述第三影像的所述多個邊緣點進行輪廓標定,形成至少一個輪廓; 對各個所述輪廓進行圓度檢測,篩除圓度值小於一預設值的輪廓; 對篩除後的所述輪廓進行面積篩選,篩出輪廓面積符合所述尖端的面積的一輪廓;以及 獲得篩出的所述輪廓的形心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作為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的中心於所述平面的直角坐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所述依據一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的步驟包括: 通過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預設尺寸的物體的影像;以及 根據所述物體的影像的圖元個數與所述預設尺寸,獲得所述圖元與距離的對應關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所述分別依據所述位移、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的步驟包括: 依據所述位移的方向和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在所述映射關係表中的位置,其中所述映射關係表中所述清晰度值呈高斯分佈;以及 根據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在所述映射關係表中的位置,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對應的對焦距離的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其中所述預設清晰度值是所述映射關係表中的最高清晰度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校準方法,更包括設置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成像景深,使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的可偵測範圍位於一預設距離範圍內,其中,擷取所述第三影像的步驟中,所述位移大於所述預設距離範圍。
  9. 一種移液系統,包括: 一影像擷取裝置;以及 一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通過執行多條可執行指令實現: 通過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一校準點的至少一第一影像; 獲得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一中心點相對於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校準點於一平面的一第一偏移量,依據所述第一偏移量調整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位置,使所述中心點與所述校準點進行校準; 通過校準後的所述影像擷取裝置擷取所述移液系統的一移液管的尖端的至少一第二影像和一第三影像,其中所述第三影像擷取自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的對焦距離發生位移之後; 獲得所述第三影像中的所述尖端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中的所述尖端於所述平面的一第二偏移量; 分別依據所述位移、所述第三影像相對於所述第二影像的清晰度值的變異量和一預設的對焦距離與清晰度值的映射關係表,獲得所述第三影像的清晰度值相對於一預設清晰度值的一對焦距離偏移量;以及 依據所述第二偏移量和所述對焦距離偏移量調整所述移液管的位置,使所述尖端與校準後的所述中心點進行校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移液系統,更包括: 一具有所述影像擷取裝置的轉盤。
TW109106851A 2019-11-05 2020-03-03 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TWI733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9484.4A CN110653016B (zh) 2019-11-05 2019-11-05 移液***及其校准方法
CN201911069484.4 2019-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033A TW202119033A (zh) 2021-05-16
TWI733355B true TWI733355B (zh) 2021-07-11

Family

ID=6904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851A TWI733355B (zh) 2019-11-05 2020-03-03 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3016B (zh)
TW (1) TWI733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4703A (zh) * 2021-01-26 2021-06-08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移液***及其移液操作方法
CN117310200B (zh) * 2023-11-28 2024-02-06 成都瀚辰光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移液点位校准方法及装置、移液控制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76451A2 (en) * 1998-07-27 2008-01-09 Hitachi, Ltd. Handling method of body fluid sample and analysi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297817B2 (en) * 2011-05-13 2016-03-29 Actrac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pipette tracking
CN106483310A (zh) * 2012-04-30 2017-03-08 生命技术公司 用于机器人多核苷酸样品制备***的模块和校准方法
WO2017223401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Kobra Biosolutions, Llc Verification pipette and vis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6007236A (es) * 2013-12-04 2016-08-04 Obalon Therapeutics Inc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ubicar y/o caracterizar dispositivos intragastricos.
EP3112096B1 (en) * 2014-02-28 2020-10-14 Sony Corporation Robot arm apparatus, calib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332946B (zh) * 2018-01-16 2019-02-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微透镜阵列模具车削加工中的反射焦距在位检测方法
CN109410229A (zh) * 2018-08-27 2019-03-01 南京珂亥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目标透镜位置以及凹凸面识别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76451A2 (en) * 1998-07-27 2008-01-09 Hitachi, Ltd. Handling method of body fluid sample and analysi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297817B2 (en) * 2011-05-13 2016-03-29 Actrac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pipette tracking
CN106483310A (zh) * 2012-04-30 2017-03-08 生命技术公司 用于机器人多核苷酸样品制备***的模块和校准方法
WO2017223401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Kobra Biosolutions, Llc Verification pipette and vis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3016B (zh) 2021-05-28
TW202119033A (zh) 2021-05-16
CN110653016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4026B2 (ja) ビジョンシステムでライン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151406B2 (ja) 基板検査方法
JP6282508B2 (ja) 凸凹表面のエッジに向けて強化されたエッジ検出ツール
CN100578512C (zh) 半导体图形形状评价装置及形状评价方法
US8269836B2 (en) Image capture, alignment, and registration
TWI733355B (zh) 移液系統及其校準方法
CN109427046B (zh) 三维测量的畸变校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20246B (zh) 摄像头模组的倾斜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KR102153962B1 (ko) 비전 시스템으로 이미지에서 라인을 찾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088381B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微小间隙宽度测量方法
KR101710812B1 (ko) 결함 관찰 시스템 및 결함 관찰 방법
CN104254757A (zh)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JP2013197334A (ja) 基準マーク生成方法及び基準マーク生成装置
Shen et al. Quasi-eccentricity error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in vision metrology
US12025501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microscopic thermoreflectance thermography and control device
CN108801226B (zh) 平面倾斜测试方法及设备
TWI751184B (zh) 產生一樣本之三維(3-d)資訊之方法及三維(3-d)量測系統
CN113160259B (zh) 边缘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20911A1 (zh) 一种板状工件的三维坐标校准方法
JP2018088228A (ja) 交点検出装置、カメラ校正システム、交点検出方法、カメラ校正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20085678A (ja) 検査システム、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ischer et al. Forensic analysis of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vignetting and radial lens distortion
Sioma et al. Focus Estimation Methods for Use in Industrial SFF Imaging Systems
Sánchez et al. Automatization techniques. Slide scanning
CN114788259B (zh) 测试图卡、相机制造装置、相机的制造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