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873B - 開關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關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873B
TWI727873B TW109126131A TW109126131A TWI727873B TW I727873 B TWI727873 B TW I727873B TW 109126131 A TW109126131 A TW 109126131A TW 109126131 A TW109126131 A TW 109126131A TW I727873 B TWI727873 B TW I7278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ember
switch
contact
press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6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3890A (zh
Inventor
藤野博章
高濱建治
井尻芳則
尾﨑一文
仲畑圭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3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87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23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4Optical isolation of switch s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產生點擊感的開關及操作裝置。用於滑鼠等操作裝置的開關2包括:可動構件26,具有可撓性,且第一端側作為擺動支點260而被固定,第二端側進行擺動;以及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對可動構件26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進行按壓。於可動構件26的側部形成有向擺動方向彎曲的彎曲部263。於可動構件26被按壓構件21按壓而撓曲時,彎曲部263抵抗可動構件26的撓曲,因此操作者感受到點擊感。

Description

開關及操作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開關及使用此種開關的操作裝置,所述開關包括具有可撓性的可動構件、及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按壓可動構件的按壓構件,且可動構件被按壓構件按壓而擺動,藉此開閉電路。
電子設備等裝置中所使用的開關正在普及。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開關,其具備滑動(slide)式的開關及快動作(snap action)式的開關兩者的特性,藉由按入操作按鈕而按壓內部致動器,使可動接點與常開接點接觸。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開關為可動接點與常開接點滑動接觸的結構,故不會產生碰撞音,提高了靜音性。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1065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對於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的開關,例如於作為滑鼠用的開關來應用的情況下,有提高按下操作按鈕時的觸感、即所謂的點擊(click)感的要求。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1般追求靜音性的開關有時會損及點擊感。
本發明是鑒於該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點擊感的開關。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此種開關的操作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所述課題,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包括:可動構件,具有可撓性,且第一端側作為擺動支點而被固定,第二端側進行擺動;以及按壓構件,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對所述可動構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進行按壓,且所述可動構件被所述按壓構件按壓而擺動,藉此開閉電路,所述開關中,可動構件形成有向擺動方向彎曲的彎曲部。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可動構件在受到所述按壓構件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及第二端之間形成有施力部,所述施力部產生抵抗所述按壓構件的按壓的反作用力。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彎曲部形成於所述被按壓部位及第一端之間。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彎曲部形成於所述被按壓部位及第二端之間。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可動構件形成為:受到所述按壓構件的按壓而撓曲,受到進一步的按壓則所述第二端側以卡止住所述施力部的卡止部為擺動軸進行擺動,藉此開閉電路。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按壓構件以多個接觸部位與所述可動構件接觸,並按壓所述可動構件。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按壓構件相對於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按壓所述可動構件的力的中心,具有位於第一端側及第二端側的所述接觸部位。
另外,所述開關中,包括以抵接於所述可動構件的方式配置的緩衝構件。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緩衝構件是以抵接於所述施力部的方式配置的施力部用緩衝構件。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緩衝構件是接點用緩衝構件,所述接點用緩衝構件於未自外部對所述按壓構件進行按壓的情況下,以抵接所述可動構件的第二端側的方式配置。
另外,所述開關中,包括具有發光電路及光接收電路的光學接點,且所述可動構件具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遮蔽/透過因擺動而自所述光學接點的發光電路發出的光。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遮光片形成為開設有使光透過的透過窗的薄板狀。
另外,所述開關中,包括電性連接於所述光學接點的光學接點端子,所述光學接點形成為表面安裝晶片,且所述光學接點是表面安裝於所述光學接點端子上。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光學接點端子形成有載置所述光學接點以便進行表面安裝的凹部。
另外,所述開關中,所述光學接點是以跨及多個光學接點端子之間的方式載置。
進而,本申請案記載的操作裝置包括:按下操作部,接受來自外部的按下操作;以及所述開關,將所述按下操作部所接受到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傳達,且所述操作裝置基於所述開關所包括的所述可動構件的動作而輸出訊號。
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及操作裝置包括形成有向擺動方向彎曲的彎曲部的可動構件。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開關及操作裝置於可動構件形成有向擺動方向彎曲的彎曲部,所述可動構件被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的按壓構件按壓而擺動,將電路開閉。藉此,能夠提高按壓時產生的觸感等,取得優異的效果。
<應用例> 本申請案記載的操作裝置例如可用作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以下稱為PC)的操作中所使用的滑鼠等操作裝置。另外,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於包括操作裝置的各種電子設備等裝置中可用作微型開關(micro switch)。以下,參照圖式對圖式所例示的操作裝置1及開關2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操作裝置1> 首先,對操作裝置1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操作裝置1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圖1示出將本申請案記載的操作裝置1應用於PC等電子設備的操作中所使用的滑鼠的例子。操作裝置1包括:接受由操作者的手指按下的操作的滑鼠按鈕等按下操作部10、接受由操作者的手指轉動的操作的滑鼠輪(mouse wheel)等轉動操作部11。再者,轉動操作部11是以不僅接受轉動操作,亦接受按下操作的方式構成,亦作為按下操作部10而發揮作用。另外,操作裝置1中連接有向PC等外部設備輸出電氣訊號的訊號線12。再者,操作裝置1不限於使用訊號線12的有線通訊,能夠藉由無線通訊等各種通訊方法輸出電氣訊號。
於操作裝置1的內部,各按下操作部10及轉動操作部11的每一個中收容有後述的開關2,於對按下操作部10進行按下操作的情況下,按壓對應於按下操作部10內部部位的開關2。開關2將基於按壓狀況的訊號自訊號線12向外部的PC等電子設備輸出。
即,本申請案記載的操作裝置1包括接受來自外部的按下操作的按下操作部10、及接受轉動操作等操作的轉動操作部11,進而於內部包括開關2。並且,操作裝置1將按下操作部10及/或轉動操作部11所接受到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傳達至開關2,且將基於開關2的動作的訊號向外部的電子設備輸出。
<開關2> 其次,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再者,於本申請案說明書中,關於開關2的方向,面向圖2將左近前側表述為前、右裏側表述為後、上方表述為上、下方表述為下,其是為了便於說明的方向,並不限定開關2的組入方向。如上所述,開關2作為微型開關收容於操作裝置1等電子設備的內部,且接受操作裝置1的按下操作部10等部位所接受到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外部的按壓。
開關2包括呈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框體20。框體20由下部的基座20a及上部的罩20b形成。於框體20的上表面,於自正面觀察時較中央靠左的位置開設有供按壓構件21插通的長方形形狀的插通孔200。插通於插通孔200中的按壓構件21是受到來自框體20外部的按壓而上下移動的構件,按壓構件21的上端自框體20的上表面突出。進而,作為能夠連接其他電氣構件的金屬片的三個連接端子部22自框體20的下側突出。
於以該方式形成的開關2中,將操作裝置1所接受到的來自外部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框體20的外部的按壓而傳達至按壓構件21。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側移動,若來自外部的按壓解除則向上側移動。
其次,對開關2的內部結構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正面圖。圖3是以將開關2的上部的前方剖開,內部可視認的方式來表示。圖4以自正面觀察的視點來表示圖3所示的開關2。
於開關2的框體20內,確保有作為接點室的區域,該接點室收容開閉電氣電路的接點機構。於接點室的上表面開設有自框體20的外側貫通的插通孔200,於插通孔200中插通有按壓構件21。
對收容於接點室內的接點機構進行說明。於接點室內,作為接點機構,配置有共用接點端子23、第一接點端子24、第二接點端子25、可動構件26等構件。共用接點端子23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左側,與左側的連接端子部22電性連接。第一接點端子24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右上側,與右側的連接端子部22電性連接。第二接點端子25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右下側,與中央的連接端子部22電性連接。
可動構件26是於接點室內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狀的導電性金屬構件,具有相對於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撓曲的可撓性。可動構件26的左端(第一端)側成為卡止於共用接點端子23而作為擺動支點260發揮作用的固定端。可動構件26的右端(第二端)側是在第一接點端子24及第二接點端子25之間移動的自由端,成為可動接點261。於可動構件26,在受到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及右端之間形成有施力部262,該施力部262作為自右端側向中央方向被衝壓為舌狀而呈圓弧狀彎折的復位彈簧而發揮作用。施力部262的前端卡止在於接點室內的中央附近形成的卡止板27,作為復位彈簧而產生抵抗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反作用力。於可動構件26的側部形成有朝向作為擺動方向的下方彎曲的彎曲部263。彎曲部263是將自可動構件26的相對的側部的兩邊(圖中的前後方向)呈長方形形狀伸出的突出片朝向下方彎折而形成。
以該方式構成的接點機構中,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並按下可動構件26。藉由按下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即右端側下降,可動接點261與第二接點端子25接觸。藉此,與共用接點端子23連接的左側的連接端子部22和與第二接點端子25連接的中央的連接端子部22成為導通狀態。
若按壓構件21的按壓解除,則可動構件26藉由施力部262的反作用力而被向上側施力。藉由可動構件26被向上側施力,按壓構件21向上方移動。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因施力部262而被向上側施力,位於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接點261上升,與第一接點端子24接觸。藉此,與共用接點端子23連接的左側的連接端子部22和與第一接點端子24連接的右側的連接端子部22成為導通狀態。
進一步對按壓構件21及可動構件26的形狀進行說明。圖5A及圖5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圖5A是概略正面圖,圖5B是以自斜下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的概略立體圖。按壓構件21包括:上部側的被按壓突起210、及下部側的按壓板211。按壓構件21的被按壓突起210呈大致長方體形狀,上端形成為正面觀察時為半圓形形狀的曲面。被按壓突起210的上部自框體20的插通孔200突出,接受來自外部的按壓。按壓板211俯視時呈大致長方形形狀,與可動構件26相向的下表面形成為大致平面狀。按壓板211的下表面的左端以呈錐狀地向上方傾斜的方式形成,成為平面部分與錐形部分的邊界的第一稜線211a前後呈直線狀延伸。按壓板211的下表面的右端側的第二稜線211b中,與可動構件26接觸的部位是前端及後端的稍向右方向突出的部位。按壓構件21於按壓可動構件26的過程中,以至少包含第一稜線211a及第二稜線211b的多處與可動構件26接觸。
圖6A及圖6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可動構件26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圖6A是概略平面圖,圖6B是以自斜下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的概略立體圖。可動構件26是由薄金屬板所形成的具有可撓性的構件。可動構件26俯視呈大致長方形形狀,成為自由端的右端部側形成為可動接點261,於可動接點261的下表面側突出設置有接點突起261a。自可動接點261的左方至中央附近形成有以上所述的施力部262。施力部262形成為:將以自右側向左側呈帶狀延伸的方式衝壓的部分彎折成下方凸的圓弧狀,以使其作為復位彈簧而發揮作用。施力部262的前端成為卡止部262a,該卡止部262a卡止於突出設置在框體20的基座20a上的卡止板27,施力部262的處於右側的可動接點261側以卡止到卡止板27的卡止部262a為擺動軸進行擺動。另外,自左端側至中央附近形成有被衝壓為大致長方形形狀的開口。處於形成有施力部262的右側的開口與左側的開口之間的中央附近成為受到來自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於可動構件26中,在形成有左側的開口的附近的側部,形成有朝向作為擺動方向的下方彎曲的彎曲部263。彎曲部263是將自可動構件26的相對的側部的兩邊呈長方形形狀伸出的突出片朝向下方彎折而形成。彎曲部263形成於在可動構件26中受到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與左端之間,使可動構件26的左端側不易相對於來自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撓曲,從而產生抵抗按壓的觸感。
<開關2的動作> 對以所述方式構成的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動作進行說明。圖7至圖10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7至圖10以自正面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由包含圖2所示的A-B線段的垂直面切斷的剖面。
圖7表示按壓構件21未自外部受到按壓的狀態。按壓構件21的下端相對於可動構件26的左端被卡止的擺動支點260與可動構件26的施力部262前端的卡止部262a被卡止的位置之間的部位,以下部的按壓板211的下表面與可動構件26接觸。在圖7所示的狀態下,藉由位於受到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及可動接點261之間的施力部262,可動構件26被抵抗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反作用力向上方推起,因此,作為可動接點261而形成的自由端側與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右上側的第一接點端子24接觸。
圖8表示自圖7所示的狀態,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的狀態。藉由按壓構件21向下方移動,位於按壓構件21的下部的按壓板211將可動構件26向下方按壓。按壓構件21相對於可動構件26,以按壓板211的第一稜線211a及第二稜線211b的兩點與可動構件26接觸。可動構件26整體被按壓構件21按壓,欲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向下方移動。然而,藉由位於受到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及可動接點261之間的施力部262,可動構件26被抵抗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反作用力向上方推起,因此,可動接點261維持與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右上側的第一接點端子24接觸的狀態。因此,可動構件26受到來自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向下方彎曲,成為撓曲的狀態。
圖9表示自圖8所示的狀態,按壓構件21自外部受到進一步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的狀態。藉由按壓構件21進一步向下方移動,可動構件26整體被按壓構件21按壓,欲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向下方移動。並且,由於可動構件26的施力部262以卡止在卡止板27上的卡止部262a為擺動軸向下方擺動,故可動構件26整體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擺動而反轉。因此,可動接點261的接點突起261a與作為固定接點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右下側的第二接點端子25接觸。藉此,與共用接點端子23連接的左側的連接端子部22和與第二接點端子25連接的中央的連接端子部22成為導通狀態。
圖10表示自圖9所示的狀態,按壓構件21自外部受到進一步的按壓而移動至可動區域的最下點的狀態。藉由按壓構件21移動至最下點,可動構件26整體被按壓構件21按壓,欲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向下方移動。因此,可動構件26以由兩端的擺動支點260及可動接點261支承而向下方撓曲的方式彎曲。但是,導通狀態不變。
若按壓構件21的按壓解除,則可動構件26藉由施力部262的反作用力而被向上側施力。藉由可動構件26被向上側施力,按壓構件21向上方移動。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因施力部262而被向上側施力,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即可動接點261上升,與第一接點端子24接觸。即,成為圖7所例示的狀態。
如例示圖7至圖10而說明般,藉由按壓構件21進行的按壓,可動構件26在撓曲的同時擺動。由於彎曲部263抵抗可動構件26要撓曲的力,因此於可動構件26要撓曲的過程及自撓曲解放並反轉的過程中,彎曲部263產生的大的力起作用。彎曲部263抵抗撓曲而產生的力作為抵抗按壓的觸感而傳遞至操作者,操作者感受到強的點擊感。
其次,對基於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的形狀的靜音效果進行說明。圖11A是示意性表示與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及可動構件26相關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圖11B是示意性表示與現有型的開關2x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x及可動構件26x相關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圖11A以自正面觀察的視點來表示按壓構件21及可動構件26,圖11B為了比較而以同樣的視點來表示現有型的開關2x。於圖11A及圖11B中,一點鏈線表示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按壓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x的力的中心,箭頭表示按壓構件21、按壓構件21x對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x施加的力。
如圖11A所例示般,按壓板211的下表面形成為大致平面狀,該按壓板211形成於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的下部。可動構件26被按壓構件21按壓而撓曲,向下方彎曲,因此,按壓構件21以第一稜線211a及第二稜線211b的兩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接觸。即,按壓構件21具有相對於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按壓可動構件26的力的中心,成為擺動支點260側的第一稜線211a側及成為可動接點261側的第二稜線211b側作為接觸部位。並且,按壓構件21如圖中箭頭所示,以兩處的接觸部位按壓可動構件26。再者,於圖11B中用於比較而示出的現有型的開關2x中,按壓構件21x的下部形成為向下凸的圓弧狀,按壓構件21x以與進行按壓的力的中心大致一致的一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x接觸,如圖中箭頭所示,以一處的接觸部位按壓可動構件26x。
圖12是示意性表示現有型的開關2x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圖13A及圖13B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示意性表示負荷與可動構件26x的關係的說明圖。圖14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概略表示現有型的開關2x的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的曲線圖。圖12以自正面觀察的視點來表示將開關2x以垂直面切斷的剖面,且斷續地表示可動構件26x的舉動。圖13A示意性地表示施加於兩端支承樑的負荷與撓曲的關係,圖13B示意性地表示反轉動作的時序。圖14將開關2x的按壓構件21x被向下方壓入時的按壓構件21的壓入量(操作行程)作為橫軸,將被壓入時按壓構件21x所承受的操作負荷作為縱軸來表示其關係。
如圖12所示,按壓構件21x的下表面形成為圓弧狀,因此於壓入過程中,以一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x接觸。於圖12、圖13A及圖13B中,虛線的空心箭頭表示於圖12所示的位置A,按壓構件21x與可動構件26x接觸時的按壓力。另外,於圖14中,虛線表示於圖12所示的位置A,按壓構件21x與可動構件26x接觸時的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圖12、圖13A及圖13B所示的實線的空心箭頭、以及圖14所示的實線表示於較位置A更靠擺動支點260x側(面向圖的左側)的位置B,假設按壓構件21x與可動構件26x接觸時的按壓力及關係。圖12、圖13A及圖13B所示的一點鏈線的空心箭頭、以及圖14所示的一點鏈線表示於較位置A更靠可動接點261x側(面向圖的右側)的位置C,假設按壓構件21x與可動構件26x接觸時的按壓力及關係。
圖13A假想兩端支承樑來表示施加於可動構件26x的按壓力與可動構件26x的關係。於假想出兩端支承樑的情況下,產生相同的撓曲所需的力於靠近擺動支點260x的位置B處最大,其次,位置A、位置C處的力依序變小。圖13B表示反轉動作的時序,靠近擺動支點260x的位置B處最遲,其次,位置A、位置C處依序變早。由該些關係獲得圖14所示的曲線圖。於圖14中,操作負荷急劇下降的點為可動構件26x反轉的位置。如圖14所示,於反轉位置,隨著靠近擺動支點260x而負荷依序變大,另外,相對於壓入量而言的反轉動作的時序依序變遲。並且,於反轉動作時,產生大的聲音。
圖15是示意性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於圖15中,由虛線、實線及一點鏈線來表示的空心箭頭是為了比較在與圖12所例示的位置A、位置B及位置C對應的位置與可動構件26接觸時的按壓力而示出。如圖15所示,本申請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的下表面形成為平面狀,因此於壓入過程中,以兩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接觸。即,於圖15中,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以第一稜線211a(位置B)及第二稜線211b(位置C)的兩者與可動構件26接觸,對可動構件26進行按壓。
圖16A及圖16B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概略表示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的一例的曲線圖。圖16A是用於藉由比較來表示按壓構件21的影響所產生的靜音效果的曲線圖,於圖16A中,由粗線表示的線D表示使用未形成有彎曲部263的可動構件26的開關2的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於圖16A中,為了比較,由虛線表示的線A、由細線表示的線B及由一點鏈線表示的線C如圖14所示,表示使用在可動構件26x上未形成彎曲部263、且以一處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x接觸的按壓構件21x的開關2x的位置A、位置B及位置C處的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圖16B是用於藉由比較來表示彎曲部263的影響所產生的操作負荷的變化的曲線圖,於圖16B中,由細線表示的線E是使用形成有彎曲部263的可動構件26,且使用以兩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接觸的按壓構件21的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於圖16B中,用於比較,細線及虛線表示使用未形成有彎曲部263的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x的形態,由粗線表示的線D是以兩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接觸的形態,由虛線所表示的線A是以一處的接觸部位與可動構件26x接觸的形態。
圖16B中的線A是使用現有型的按壓構件21及可動構件26,且按壓構件21在所述位置A與可動構件26接觸的形態,按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急劇變化。圖16B中的線D是使用以第一稜線211a(位置B)及第二稜線211b(位置C)的兩處與可動構件26接觸的按壓構件21的形態,操作負荷相對於壓入量的急劇變化是自與線C大致相同的位置開始變化,持續變化至與線B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與線A等線相比,變化變緩。即,於可動構件26反轉的情況下,自抵接於第一接點端子24的狀態至與第二接點端子25碰撞的切換時間變長,可動接點261的接點突起261a與第二接點端子25碰撞的速度變緩。藉由可動接點261的碰撞速度變慢,可獲得碰撞時的衝擊緩和,因接點突起261a的碰撞而產生的聲音、即所謂的點擊音變小的靜音效果。另外,整體的變化變緩,因此點擊感變弱。圖16B中的線E是使用按壓構件21的形態,所述按壓構件21以兩處與形成有彎曲部263的可動構件26接觸,由於以兩處來接觸,因此可抑制急劇的變化,獲得點擊音變小的靜音效果。然而,由於操作負荷相對於壓入量而言大,因此與線D的形態相比,可獲得強的點擊感。
如上所述,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藉由按壓構件21以多處與可動構件26接觸,與以一處與可動構件26接觸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聲音的產生。而且,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在可動構件26形成有彎曲部263,因此於實現靜音化的同時,亦能夠使操作者感受到充分的點擊感。
再者,於可動構件26中,形成彎曲部263的位置能夠適當選擇。圖17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立體圖。圖18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正面圖。圖17是以將開關2的上部的前方剖開,內部可視認的方式來表示。圖18以自正面觀察的視點來表示圖17所示的開關2。圖19A及圖19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可動構件26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於圖17、圖18以及圖19A及圖19B所例示的開關2所具備的可動構件26中,於形成有施力部262的右側的開口附近的側部,形成有朝向作為擺動方向的下方彎曲的彎曲部263。彎曲部263是將自可動構件26的相對的側部的兩邊呈長方形形狀伸出的突出片朝向下方彎折而形成。彎曲部263形成於在可動構件26中受到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與右端之間,使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不易相對於來自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撓曲,從而產生抵抗按壓的觸感。如圖17、圖18以及圖19A及圖19B所例示般,彎曲部263的形成位置能夠適當地設計。
<第二實施形態> 第二實施形態是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使用緩衝構件抑制聲音的產生,提高靜音性的形態。再者,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標註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參照第一實施形態,並省略其說明。使用第二實施形態的開關2的操作裝置1及開關2的外觀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對第二實施形態的開關2的內部結構進行說明。圖20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圖21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於開關2的框體20內,確保有作為接點室的區域。於接點室的上表面開設有自框體20的外側貫通的插通孔200,於插通孔200中插通有按壓構件21。
於接點室內,作為接點機構,配置有共用接點端子23、第一接點端子24、第二接點端子25、可動構件26等構件。
可動構件26是具有相對於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撓曲的可撓性的導電性金屬構件。可動構件26具有成為擺動支點260及可動接點261的部位,形成有施力部262及彎曲部263。
於第一接點端子24的上方,配置有使用彈性材料而形成的接點用緩衝構件28。接點用緩衝構件28相對於第一接點端子24而自上方接觸。另外,於可動構件26的施力部262的下方配置有使用彈性材料而形成的施力部用緩衝構件29。施力部用緩衝構件29相對於施力部262而自下方接觸。
以該方式構成的接點機構中,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並按下可動構件26。藉由按下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即右端側下降,可動接點261與第二接點端子25接觸。藉此,與共用接點端子23連接的左側的連接端子部22和與第二接點端子25連接的中央的連接端子部22成為導通狀態。
若按壓構件21的按壓解除,則可動構件26藉由施力部262的反作用力而被向上側施力。藉由可動構件26被向上側施力,按壓構件21向上方移動。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因施力部262而被向上側施力,位於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接點261上升,而與接點用緩衝構件28接觸。再者,於可動構件26的可動接點261上升的情況下,可動接點261亦可與接點用緩衝構件28覆蓋的第一接點端子24接觸。於該情況下,可動構件26間接地抵接於接點用緩衝構件28。
圖22A及圖22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緩衝構件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圖22A表示接點用緩衝構件28。接點用緩衝構件28是將聚胺酯(polyurethane)橡膠等彈性材料成型而成的構件,且是將上部構件280及下部構件281加以組合而形成。上部構件280呈大致長方體形狀,與框體20的內壁面接觸的右端側向下方延伸並加以固定。於進行固定的部位形成有用於嵌合第一接點端子24的切口。於上部構件280的左端側的下表面貼附有俯視呈大致U字形狀的下部構件281。由上部構件280及下部構件281所形成的接點用緩衝構件28覆蓋第一接點端子24,成為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的可動接點261直接或經由第一接點端子24而間接地與接點用緩衝構件28的下部構件281接觸。
圖22B表示施力部用緩衝構件29。施力部用緩衝構件29是將聚胺酯橡膠等彈性材料成型而成的構件,且形成為於俯視呈大致長方形形狀的板狀體290的下表面形成有呈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基座部291的形狀,於板狀體290的裏側形成有槽口,且以嵌合第二接點端子25的方式形成。板狀體290以左端側的上表面與施力部262的下表面抵接。基座部291形成於板狀體290的靠右的位置,因此板狀體290的左端側受到施力部262的擺動,如圖中箭頭所示般撓曲,吸收衝擊。
<開關2的動作> 對以所述方式構成的本申請案記載的第二實施形態的開關2的動作進行說明。圖23至圖26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3表示按壓構件21未自外部受到按壓的狀態。按壓構件21的下端相對於可動構件26的左端被卡止的擺動支點260與可動構件26的施力部262前端的卡止部262a被卡止的位置之間的部位,以下部的按壓板211的下表面與可動構件26接觸。在圖23所示的狀態下,藉由位於受到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及可動接點261之間的施力部262,可動構件26被抵抗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反作用力向上方推起,因此,作為可動接點261而形成的自由端側與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右上側的接點用緩衝構件28接觸。
圖24表示自圖23所示的狀態,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的狀態。藉由按壓構件21向下方移動,位於按壓構件21的下部的按壓板211將可動構件26向下方按壓。
圖25表示自圖24所示的狀態,按壓構件21自外部受到進一步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的狀態。藉由按壓構件21進一步向下方移動,可動構件26整體被按壓構件21按壓,欲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向下方移動。並且,由於可動構件26的施力部262以卡止在卡止板27上的卡止部262a為擺動軸向下方擺動,故可動構件26整體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擺動而反轉。
可動接點261的接點突起261a因可動構件26的反轉勢頭而與第二接點端子25碰撞,故伴有衝擊。然而,嵌合有第二接點端子25的施力部用緩衝構件29的板狀體290的左端側如圖22B中箭頭所示般撓曲,因此,吸收可動構件26的可動接點261與第二接點端子25碰撞時的衝擊及施力部262擺動時產生的衝擊。並且,藉由緩和可動構件26的可動接點261與第二接點端子25碰撞時的衝擊,由碰撞引起的聲音的產生得到抑制。雖然由可動構件26的可動接點261的碰撞引起的衝擊及由碰撞引起的聲音的產生得到抑制,但在可動構件26的兩側所形成的彎曲部263不易使可動構件26撓曲,因此操作負荷變大。彎曲部263抵抗撓曲而產生的力作為抵抗按壓的觸感而傳遞至操作者,操作者感受到強的點擊感。
圖26表示自圖25所示的狀態,按壓構件21自外部受到進一步的按壓而移動至可動區域的最下點的狀態。藉由按壓構件21移動至最下點,可動構件26整體被按壓構件21按壓,欲以擺動支點260為擺動軸向下方移動。因此,可動構件26以由兩端的擺動支點260及可動接點261支承而向下方撓曲的方式彎曲。
若按壓構件21的按壓解除,則可動構件26藉由施力部262的反作用力而被向上側施力。藉由可動構件26被向上側施力,按壓構件21向上方移動。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因施力部262而被向上側施力,作為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的可動接點261上升,而與接點用緩衝構件28接觸。即,成為圖23所例示的狀態。可動構件26於按壓構件21的按壓被解除而上升時,與接點用緩衝構件28碰撞。由碰撞產生的衝擊被接點用緩衝構件28吸收,因此,接點用緩衝構件28緩和碰撞時的衝擊,抑制由碰撞引起的聲音的產生。
以上,如例示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所說明般,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藉由按壓構件21的形狀及接點用緩衝構件28、施力部用緩衝構件29等緩衝構件,而抑制伴隨可動構件26的動作的聲音的產生。而且,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由於彎曲部263抵抗可動構件26的撓曲,因此,於實現靜音化的同時,操作者亦能夠感受到強的點擊感等,取得優異的效果。
作為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而例示的開關2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展開。具體而言,可動構件26的彎曲部263的位置及形狀只要是如圖19A及圖19B所例示般,抵抗可動構件26的撓曲的形狀,則能夠適當地設計。
關於可動構件26所具備的其他構件、例如按壓構件21的形狀,亦能夠適當地設計。圖27A及圖27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按壓構件21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圖27A是概略正面圖,圖27B是以自斜下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的概略立體圖。圖27A及圖27B所例示的按壓構件21的與第一稜線211a及第二稜線211b相當的部位向下方突出,成為第一接觸突部211c及第二接觸突部211d。圖27A及圖27B所例示的按壓構件21藉由第一接觸突部211c及第二接觸突部211d而抵接於可動構件26,對可動構件26進行按壓。即,只要如圖27A及圖27B所例示般,按壓存在差異地以多處與可動構件26接觸,則能夠以取得靜音效果的其他形態展開。
<第三實施形態> 第三實施形態是將形成有彎曲部263的可動構件26應用於使用光學元件的無接點開關的形態。再者,以後的說明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或第二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標記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參照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並省略其說明。使用第三實施形態的開關2的操作裝置1的外觀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對第三實施形態的開關2進行說明。圖28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開關2作為微型開關收容於操作裝置1等電子設備的內部,且接受操作裝置1的按下操作部10等部位所接受到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外部的按壓。
開關2包括呈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框體20。自框體20的下表面突出有將開關2固定於基板等外部構件的一個連接端子部22、以及自收容於框體20內的後述的光學接點30(參照圖29等)延伸的四個光學接點端子30a。連接端子部22自開關2下表面的左端側突出。光學接點端子30a自開關2下表面的右端側向前後左右並列突出。作為光學接點端子30a,於後方突出有自發光電路300(參照圖29等)延伸的一對第一光學接點端子300a,於前方突出有自光接收電路301(參照圖29等)延伸的一對第二光學接點端子301a。
其次,對開關2的內部結構進行說明。圖29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圖30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30以自前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由包含圖28所示的C-D線段的垂直面切斷的剖面。
於開關2的框體20內,確保有作為接點室的區域,該接點室收容開閉電氣電路的接點機構。於接點室的上表面開設有自框體20的外側貫通的插通孔200,於插通孔200中插通有按壓構件21。
對收容於接點室內的接點機構進行說明。於接點室內,作為接點機構,除配置有所述光學接點30以外,亦配置有第一卡止端子220、第二卡止端子221、可動構件26及固定構件31。光學接點30於接點室內的右下側的前後作為光接收電路301及發光電路300而配置。第一卡止端子220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左下側,第二卡止端子221配置於接點室內的中央下側。第一卡止端子220及第二卡止端子221與框體20下方的連接端子部22一體成型。固定構件31於接點室內的右側配置於光學接點30所具備的發光電路300及光接收電路301之間。可動構件26配置為於接點室內左右延伸,且被第一卡止端子220及第二卡止端子221卡止。
光學接點30包括發出光的發光電路300及接收自發光電路300發出的光的光接收電路301。發光電路300使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發光元件300b而構成,且具有一對第一光學接點端子300a。光接收電路301使用光二極體(Photo Diode,PD)、光電晶體(Photo Transistor,PT)等光接收元件301b而構成,且具有一對第二光學接點端子301a。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與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以在面對面的位置相向的方式配置,以使光接收電路301接收自發光電路300發出的光。藉由經由第一光學接點端子300a向發光電路300通電,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發光。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於檢測到光的情況下改變通電狀況,因此基於由光接收引起的通電狀況的變化而自第二光學接點端子301a輸出接通訊號。
固定構件31呈以法線方向為前後方向的方式豎立設置的薄板狀,與發光電路300及光接收電路301隔開地豎立設置於光學接點30的發光電路300的前方且光接收電路301的後方的位置。固定構件31的下部形成為開設有透過光學接點30的光的大致圓形形狀的透過孔311的遮光板310,上部呈臂狀彎曲而形成為左側開口的大致U字形狀。固定構件31以利用上部的U字形狀的開口自上下夾著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的方式配置。固定構件31的開口的內側上部於按壓構件21位於上方且可動構件26未被按壓構件21按壓時,成為碰觸可動構件26的可動抵接部264的第一抵接部位312。固定構件31的開口的內側下部於按壓構件21被按下而向下方移動且可動構件26被按壓構件21按壓時,成為碰觸可動構件26的可動抵接部264的第二抵接部位313。可動構件26的可動抵接部264以進入固定構件31的第一抵接部位312及第二抵接部位313之間的方式延伸。固定構件31的第一抵接部位312的向左側延伸的前端向下方突出,以便容易碰觸未被按壓的可動構件26,且可動構件26相對於第一抵接部位312而自下方抵接。固定構件31的第二抵接部位313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以便容易碰觸被按壓的可動構件26,且可動構件26相對於第二抵接部位313而自上方抵接。為產生恰當的點擊音,固定構件31較佳為使用金屬製的材料來形成,但亦能夠使用有機材料製橡膠、無機材料製橡膠、硬質樹脂等材料來形成。另外,固定構件31例如能夠適當地更換以使點擊音恰當。
可動構件26是於接點室內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狀的SUS等金屬製構件。可動構件26的左端側成為卡止於第一卡止端子220而作為擺動支點260發揮作用的固定端。可動構件26的右側端是作為自由端而在固定構件31的第一抵接部位312及第二抵接部位313之間移動的可動抵接部264。另外,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成為自可動抵接部264向下方彎曲的大致長方形形狀的遮光片266。遮光片266以法線方向成為前後方向的方式形成,且開設有透過光學接點30的光的大致長方形形狀的透過窗265。遮光片266以在與固定構件31及光接收電路301隔開的狀態下進入固定構件31及光接收電路301之間的方式,定位於固定構件31的前方且光學接點30的光接收電路301的後方的位置。於可動構件26形成有施力部262,該施力部262作為中央附近被衝壓而彎折成圓弧狀的復位彈簧而發揮作用,施力部262的前端卡止在於接點室內的中央附近所形成的第二卡止端子221。施力部262產生抵抗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反作用力。於可動構件26的側部形成有朝向作為擺動方向的下方彎曲的彎曲部263。彎曲部263是將自可動構件26的相對的側部的兩邊呈長方形形狀伸出的突出片朝向下方彎折而形成。
以該方式構成的接點機構中,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並按下可動構件26。藉由按下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即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下降,可動抵接部264碰觸固定構件31的第二抵接部位313。藉由金屬製的可動構件26的可動抵接部264以碰撞的方式碰觸固定構件31的第二抵接部位313,從而產生金屬音。使用者將藉由可動構件26碰觸固定構件31而產生的金屬聲音識別為點擊音。於可動構件26相對於來自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撓曲時,彎曲部263抵抗可動構件26的撓曲,因此操作者感受到強的點擊感。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下降,從而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下降,光學接點30的光透過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開設的透過窗265,電路成為閉合的接通狀態,向外部的電子設備輸出接通訊號。
若按壓構件21的按壓解除,則可動構件26藉由施力部262的反作用力而被向上側施力。藉由可動構件26被向上側施力,按壓構件21向上方移動。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因施力部262而被向上側施力,位於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上升,而碰觸固定構件31的第一抵接部位312。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上升,從而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升,光學接點30的光被遮光片266遮斷,電路成為打開的斷開狀態。
進一步對由光學接點30、固定構件31及可動構件26引起的電路的開閉進行說明。圖31A及圖31B以及圖32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31A及圖31B以自右斜上方觀察的視點來對由包含圖28所示的E-F線段的垂直面切斷的剖面進行放大表示。圖32以自右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由包含圖28所示的E-F線段的垂直面切斷的剖面。再者,圖31A表示按壓構件21位於上方,解除由按壓構件21產生的按壓而電路打開的斷開狀態,圖31B及圖32表示按壓構件21向下方下降,按壓構件21進行按壓而電路閉合的接通狀態。
於按壓構件21的按壓被解除的情況下,如圖31A所示,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升,遮光片266的透過窗265脫離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通向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的光路。因此,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發出的光穿過固定構件31的遮光板310上開設的透過孔311,但被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遮擋,因此光不會到達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電路成為打開的斷開狀態。
於按壓構件21被按壓的情況下,如圖31B及圖32所示,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下降,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通向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的光路通過開設於遮光片266的透過窗265。因此,如圖32中的空心箭頭所示,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發出的光穿過固定構件31的遮光板310上開設的透過孔311,進而穿過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開設的透過窗265,到達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電路成為閉合的接通狀態。
如上所述,第三實施形態中,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藉由使用形成有彎曲部263且具有遮光片266的可動構件26,隨著對滑鼠的按下操作部10的按下操作,產生點擊感,且產生點擊音。藉此,使用者能夠根據點擊感及點擊音來識別點擊操作已完成等,取得優異的效果。
作為第三實施形態而說明的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並不限於例示出的實施形態,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展開。例如,用於開關2的固定構件31並不限於作為第三實施形態而例示的形狀,能夠適當地設計。圖33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固定構件31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正面圖。面向圖,圖33中例示的固定構件31的左下側向下方延伸,成為自框體20的下表面中央附近向下突出(向按壓構件21的按壓方向突出)的連接端子部22。藉由將連接端子部22與固定構件31一體成型,固定構件31的遮光板310的面積變大,因此提高遮光性,遮擋各種光,從而能夠抑制雜訊的發生並提高精度。
另外,例如,本申請記載的開關2亦能夠以自第三實施形態去除固定構件31的形態展開。藉由去除固定構件31,從而能夠於抑制點擊音的產生而取得靜音效果的同時亦產生點擊感等,取得優異的效果。
<第四實施形態> 第四實施形態是於使用如第三實施形態所例示般的光學元件的無接點開關中,以表面安裝晶片的形式安裝光學接點30的形態。再者,以後的說明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的任一者相同的構成,參照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並省略其說明。使用第四實施形態的開關2的操作裝置1的外觀與第一實施形態至第三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對第四實施形態的開關2進行說明。圖34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開關2作為微型開關收容於操作裝置1等電子設備的內部,且接受操作裝置1的按下操作部10等部位所接受到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外部的按壓。
開關2包括呈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框體20。自框體20的下表面突出有將開關2固定於基板等外部構件的一個連接端子部22、以及自收容於框體20內的後述的光學接點30(參照圖35等)延伸的四個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連接端子部22自開關2下表面的左端側向下方突出。作為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自開關2下表面的中央附近至右端側,依序排列有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第四光學接點端子321、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
其次,對開關2的內部結構進行說明。圖35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圖36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37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光學接點30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圖36以自前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由包含圖34所示的G-H線段的垂直面切斷的剖面。再者,圖36中,對由虛線的圓包圍的開關2的內部結構的一部分進行放大表示。圖37以自前方右斜上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光學接點30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
於開關2的框體20內,確保有作為接點室的區域,該接點室收容開閉電氣電路的接點機構。於接點室的上表面開設有自框體20的外側貫通的插通孔200,於插通孔200中插通有按壓構件21。
對收容於接點室內的接點機構進行說明。於框體20的接點室內,作為接點機構,除收容有所述光學接點30以外,亦收容有第一卡止端子220、第二卡止端子221、可動構件26。光學接點30於接點室內的右下側作為發光電路300及光接收電路301而左右並列配置。第一卡止端子220配置於接點室內的左下側,第二卡止端子221配置於接點室內的中央下側。第一卡止端子220及第二卡止端子221以及框體20下方的連接端子部22一體成型。可動構件26配置為於接點室內左右延伸,且被第一卡止端子220及第二卡止端子221卡止。
光學接點30包括發光電路300及光接收電路301。光學接點30的發光電路300形成為使用發光元件300b的表面安裝晶片。光學接點30的光接收電路301形成為使用光接收元件301b的表面安裝晶片。發光電路300呈扁平的長方體形狀,側面的一部分突出為扁平的半圓狀,於突出的部位組入有發光元件300b。光接收電路301呈扁平的長方體形狀,側面的一部分突出為扁平的半圓狀,於突出的部位組裝有光接收元件301b。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與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以在面對面的位置相向的方式配置,以使光接收電路301接收自發光電路300發出的光。
光學接點30的發光電路300以在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中配置於左側的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及第四光學接點端子321之間架設的方式,表面安裝於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及第四光學接點端子321上。光學接點30的光接收電路301以在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中配置於右側的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之間架設的方式,表面安裝於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上。
圖38A及圖38B是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所具備的光學接點30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的一例的局部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放大圖。圖38A是對安裝於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上的光學接點30的光接收電路301的安裝部位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立體圖,圖38B是以自左方觀察的視點來表示的概略側面圖。再者,圖38A及圖38B中,為了便於繪圖,以面向圖式而上方向為左側的方式進行圖示。於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形成有用於載置光接收電路301的凹部32a,光接收電路301在載置於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的凹部32a的狀態下進行表面安裝。表面安裝發光電路300的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及第四光學接點端子321亦同樣,形成有用於在載置發光電路300的狀態下進行表面安裝的凹部32a。藉由於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形成凹部32a,且將光學接點30載置於凹部32a來進行表面安裝,能夠容易地進行表面安裝時的定位,並使載置部分的前後方向的厚度變薄。
返回圖35、圖36及圖37,進一步對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進行說明。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的上部向上方延伸,朝向左方而彎曲成臂狀,且突出至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及第四光學接點端子321的上方附近,突出部分在前方彎折,成為碰觸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的第三抵接部位323a。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的上部向上方突出,突出部分向前方彎折,成為碰觸可動構件26的可動抵接部264的第四抵接部位320a。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以進入第三抵接部位323a及第四抵接部位320a之間的方式配置。並且,可動構件26於未被按壓構件21按壓的情況下,相對於第三抵接部位323a而自下方抵接,於被按壓的情況下,相對於第四抵接部位320a而自上方抵接。
藉由經由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及第四光學接點端子321向發光電路300通電,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發光。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於檢測到光的情況下改變通電狀況,因此基於由光接收引起的通電狀況的變化而自第五光學接點端子322及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輸出接通訊號。
可動構件26是於接點室內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狀的SUS等金屬製構件。可動構件26的右側端是作為自由端而在第三抵接部位323a及第四抵接部位320a之間移動的可動抵接部264,進而成為自可動抵接部264向下方彎曲的遮光片266。遮光片266以法線方向成為左右方向的方式形成,且開設有透過光學接點30的光的大致長方形形狀的透過窗265。遮光片266以在與發光電路300及光接收電路301隔開的狀態下進入發光電路300及光接收電路301之間的方式,定位於光學接點30的發光電路300的右方且光學接點30的光接收電路301的左方的位置。再者,於可動構件26形成有施力部262,該施力部262作為中央附近被衝壓而彎折成圓弧狀的復位彈簧而發揮作用,施力部262的前端卡止在於接點室內的中央附近所形成的第二卡止端子221。施力部262產生抵抗按壓構件21的按壓的反作用力。於可動構件26的側部形成有朝向作為擺動方向的下方彎曲的彎曲部263。彎曲部263是將自可動構件26的相對的側部的兩邊呈長方形形狀伸出的突出片朝向下方彎折而形成。
以該方式構成的接點機構中,按壓構件21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向下方移動,並按下可動構件26。藉由按下可動構件26,可動構件26的自由端即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下降,可動抵接部264碰觸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的第四抵接部位320a。藉由金屬製的可動構件26的可動抵接部264以碰撞的方式碰觸金屬製的第三光學接點端子320的第四抵接部位320a,從而產生金屬音。使用者將藉由可動構件26碰觸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而產生的金屬聲音識別為點擊音。於可動構件26相對於來自按壓構件21的按壓而撓曲時,彎曲部263抵抗可動構件26的撓曲,因此操作者感受到強的點擊感。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下降,從而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下降,光學接點30的光透過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開設的透過窗265,電路成為閉合的接通狀態,向外部的電子設備輸出接通訊號。
若按壓構件21的按壓解除,則可動構件26藉由施力部262的反作用力而被向上側施力。藉由可動構件26被向上側施力,按壓構件21向上方移動。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因施力部262而被向上側施力,位於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的可動抵接部264上升,而碰觸第六光學接點端子323的第三抵接部位323a。另外,藉由可動構件26的右端側上升,從而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升,光學接點30的光被遮光片266遮斷,電路成為打開的斷開狀態。
進一步對由光學接點30、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及可動構件26引起的電路的開閉進行說明。圖39A及圖39B是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的內部結構的一例的局部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放大圖。圖39A及圖39B是對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的附近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立體圖,圖39A表示按壓構件21位於上方,解除由按壓構件21產生的按壓而電路打開的斷開狀態,圖39B表示按壓構件21位於下方,按壓構件21進行按壓而電路閉合的接通狀態。
於按壓構件21的按壓被解除的情況下,如圖39A所示,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升,遮光片266的透過窗265脫離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通向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的光路。因此,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發出的光被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遮擋,因此光不會到達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電路成為打開的斷開狀態。
於按壓構件21被按壓的情況下,如圖39B所示,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下降,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通向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的光路通過開設於遮光片266的透過窗265。因此,自發光電路300的發光元件300b發出的光穿過可動構件26的遮光片266上開設的透過窗265,到達光接收電路301的光接收元件301b,電路成為閉合的接通狀態。
於製造如上所述的構成的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時,例如藉由對一張導電性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等壓製成型,而衝壓成一個連接端子部22及四個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的原型。進而,藉由對衝壓出的連接端子部22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的原型進行凸緣加工等壓製成型,來成型連接端子部22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然後,將光學接點30表面安裝於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上,包含按壓構件21及可動構件26在內進行模製,並收容於框體20內,藉此形成開關2。然後,組入所形成的開關2,操作裝置1完成。
如上所述,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將形成為表面安裝晶片的光學接點30表面安裝於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因此,能夠防止製造步驟複雜化,且能夠期待由此帶來的成本降低等,取得優異的效果。另外,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以表面安裝晶片的形式進行安裝,藉此容易實現小型化。另外,於將光學接點30表面安裝於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的情況下,開關2的製造者可管理自光學接點30的形成至表面安裝、進而藉由模製來形成開關2為止的步驟。因此,開關2的製造者能夠一體地對成為感測器的光學接點30及動作機構進行品質管理,抑制動作特性的偏差,使品質穩定化。再者,由抑制動作特性的偏差而帶來的品質的穩定化可期待輸出的高速化。
進而,第四實施形態中,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2形成有彎曲部263,因此,隨著對滑鼠的按下操作部10的按下操作,產生點擊感,另外,隨著按下操作,金屬製的可動構件26碰觸金屬製的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32,產生被識別為點擊音的金屬音。如上所述,儘管為無接點開關,亦能夠產生點擊感及點擊音等,取得優異的效果。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的各個實施形態,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展開。因此,以上所述的實施形態於所有方面僅為單純的例示,並不進行限定解釋。本發明的技術範圍是藉由申請專利範圍而進行說明者,不受說明書正文的任何限制。進而,屬於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範圍的變形及變更全部為本發明的範圍內。
例如,所述第一實施形態至第四實施形態不需要分別單獨實施,例如於具有作為第三實施形態及第四實施形態而示出的光學接點30的開關2中,能夠應用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中示出的按壓構件21等來進行適當組合。
另外,例如,所述實施形態中示出了可動構件26的彎曲部263向作為擺動方向的一者的下方彎曲的形態,但只要可動構件26以抵抗撓曲的方式形成,則亦可向作為擺動方向的另一者的上方彎曲。
另外,於所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具備開關2的操作裝置1,例示出滑鼠,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能夠將操作中所使用的鍵盤、各種按壓按鈕等各種裝置作為操作裝置1來應用等而以各種形態展開。
1:操作裝置 10:按下操作部 11:轉動操作部 12:訊號線 2、2x:開關 20:框體 20a:基座 20b:罩 200:插通孔 21、21x:按壓構件 210:被按壓突起 211:按壓板 211a:第一稜線(接觸部位) 211b:第二稜線(接觸部位) 211c:第一接觸突部 211d:第二接觸突部 22:連接端子部 220:第一卡止端子 221:第二卡止端子 23:共用接點端子 24:第一接點端子 25:第二接點端子 26、26x:可動構件 260、260x:擺動支點 261、261x:可動接點 261a:接點突起 262:施力部 262a:卡止部 263:彎曲部 264:可動抵接部 265:透過窗 266:遮光片 27:卡止板 28:接點用緩衝構件 280:上部構件 281:下部構件 29:施力部用緩衝構件 290:板狀體 291:基座部 30:光學接點 30a:光學接點端子 300:發光電路 300a:第一光學接點端子 300b:發光元件 301:光接收電路 301a:第二光學接點端子 301b:光接收元件 31:固定構件 310:遮光板 311:透過孔 312:第一抵接部位 313:第二抵接部位 32: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光學接點端子) 32a:凹部 320:第三光學接點端子 320a:第四抵接部位 321:第四光學接點端子 322:第五光學接點端子 323:第六光學接點端子 323a:第三抵接部位 A、B、C:位置
圖1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操作裝置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3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立體圖。 圖4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正面圖。 圖5A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按壓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5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按壓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6A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6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7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8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9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10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11A是示意性表示與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按壓構件及可動構件相關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11B是示意性表示與現有型的開關所具備的按壓構件及可動構件相關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12是示意性表示現有型的開關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13A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示意性表示負荷與可動構件的關係的說明圖。 圖13B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示意性表示負荷與可動構件的關係的說明圖。 圖14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概略表示現有型的開關的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的曲線圖。 圖15是示意性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力學系模型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16A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概略表示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的一例的曲線圖。 圖16B是以力學系模型的形式概略表示壓入量及操作負荷的關係的一例的曲線圖。 圖17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立體圖。 圖18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局部剖視正面圖。 圖19A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19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可動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20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21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2A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緩衝構件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22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緩衝構件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23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4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5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6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動作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7A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按壓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27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按壓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外觀圖。 圖28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29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30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1A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1B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2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3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固定構件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正面圖。 圖34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外觀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35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36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7是表示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光學接點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圖38A是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光學接點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的一例的局部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放大圖。 圖38B是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所具備的光學接點及安裝用光學接點端子的一例的局部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放大圖。 圖39A是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內部結構的一例的局部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放大圖。 圖39B是對本申請案記載的開關的內部結構的一例的局部進行放大表示的概略放大圖。
2:開關 20:框體 20a:基座 20b:罩 200:插通孔 21:按壓構件 22:連接端子部 23:共用接點端子 24:第一接點端子 25:第二接點端子 26:可動構件 260:擺動支點 261:可動接點 262:施力部 263:彎曲部 27:卡止板

Claims (16)

  1. 一種開關,包括:可動構件,具有可撓性,且第一端側作為擺動支點而被固定,第二端側進行擺動;以及按壓構件,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對所述可動構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進行按壓,且所述可動構件被所述按壓構件按壓而擺動,藉此開閉電路,所述開關的特徵在於, 所述可動構件形成有向擺動方向彎曲的彎曲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可動構件在受到所述按壓構件的按壓的被按壓部位及第二端之間形成有施力部,所述施力部產生抵抗所述按壓構件的按壓的反作用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彎曲部形成於所述被按壓部位及第一端之間。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彎曲部形成於所述被按壓部位及第二端之間。
  5.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可動構件形成為:受到所述按壓構件的按壓而撓曲,受到進一步的按壓則所述第二端側以卡止住所述施力部的卡止部為擺動軸進行擺動,藉此開閉電路。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按壓構件以多個接觸部位與所述可動構件接觸,並按壓所述可動構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按壓構件相對於受到來自外部的按壓而按壓所述可動構件的力的中心,具有位於第一端側及第二端側的所述接觸部位。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包括: 緩衝構件,以抵接於所述可動構件的方式配置。
  9. 如引用請求項2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的請求項8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緩衝構件是施力部用緩衝構件,以抵接於所述施力部的方式配置。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緩衝構件是接點用緩衝構件,於未自外部對所述按壓構件進行按壓的情況下,以抵接所述可動構件的第二端側的方式配置。
  11.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包括: 光學接點,所述光學接點具有發光電路及光接收電路,且 所述可動構件具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遮蔽/透過因擺動而自所述光學接點的發光電路發出的光。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遮光片形成為開設有使光透過的透過窗的薄板狀。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開關,包括: 光學接點端子,所述光學接點端子電性連接於所述光學接點, 所述光學接點形成為表面安裝晶片,且 所述光學接點是表面安裝於所述光學接點端子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光學接點端子形成有載置所述光學接點以便進行表面安裝的凹部。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開關,其中 所述光學接點是以跨及多個光學接點端子之間的方式載置。
  16. 一種操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按下操作部,接受來自外部的按下操作;以及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將所述按下操作部所接受到的按下操作作為來自外部的按壓而傳達,且 所述操作裝置基於所述開關所包括的所述可動構件的動作而輸出訊號。
TW109126131A 2019-09-19 2020-08-03 開關及操作裝置 TWI727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0474 2019-09-19
JP2019170474A JP7327033B2 (ja) 2019-09-19 2019-09-19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890A TW202113890A (zh) 2021-04-01
TWI727873B true TWI727873B (zh) 2021-05-11

Family

ID=7484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6131A TWI727873B (zh) 2019-09-19 2020-08-03 開關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9282B2 (zh)
JP (1) JP7327033B2 (zh)
CN (1) CN112530727A (zh)
DE (1) DE102020121065A1 (zh)
TW (1) TWI727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7611B2 (ja) * 2018-03-15 2021-06-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AU2020484474A1 (en) * 2020-12-30 2023-06-29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Input device and switch assembly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74986A (en) * 1943-02-23 1945-05-01 First Ind Corp Electric switch construction
JPS6299130U (zh) * 1985-12-13 1987-06-24
JPH07107817B2 (ja) * 1987-10-08 1995-11-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US4904832A (en) * 1987-10-08 1990-02-27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Microswitch
JPH07220561A (ja) * 1994-02-01 1995-08-18 Tokai Tsushin Kogyo Kk 無接点スイッチ
JP3399170B2 (ja) 1995-08-03 2003-04-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US6075518A (en) * 1997-07-15 2000-06-13 Gateway 2000, Inc. Rotational X-axis pointing device
JP3767996B2 (ja) * 1998-02-25 2006-04-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269118A (ja) * 2005-03-22 2006-10-05 Fujikura Ltd 無接点スイッ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071564A (ja) * 2006-09-13 2008-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8210654A (ja) 2007-02-27 2008-09-11 Hst Kk スイッチ
EP2738782B1 (en) 2008-09-22 2017-06-14 Alps Electric Co., Ltd. Switch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nap action mechanism
CN104037016B (zh) 2014-06-27 2016-02-24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磁性接近开关
CN212625301U (zh) * 2018-03-05 2021-02-26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用构件
JP7220561B2 (ja) 2018-12-26 2023-02-10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空気圧縮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8073A (ja) 2021-03-25
US20210090825A1 (en) 2021-03-25
US11289282B2 (en) 2022-03-29
CN112530727A (zh) 2021-03-19
JP7327033B2 (ja) 2023-08-16
DE102020121065A1 (de) 2021-03-25
TW202113890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9119B (zh) 光开关按键
CN108962654B (zh) 光开关按键
TWI727873B (zh) 開關及操作裝置
US10930451B2 (en) Key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US10637470B2 (en) Optical keyswitch
TWI691985B (zh) 開關及操作裝置
TWI694478B (zh) 開關及操作裝置
CN213752463U (zh) 按键结构
TW201828317A (zh) 按鍵結構
JP4720435B2 (ja) キースイッチ
JP7047787B2 (ja)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TWI703599B (zh) 開關以及操作裝置
JP7439584B2 (ja) 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TWI815060B (zh) 開關、光學單元及操作裝置
CN110211836B (zh) 按键结构
CN109904022B (zh) 按键
TW202129674A (zh) 開關、開關組件及操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