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719B - 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719B
TWI727719B TW109109936A TW109109936A TWI727719B TW I727719 B TWI727719 B TW I727719B TW 109109936 A TW109109936 A TW 109109936A TW 109109936 A TW109109936 A TW 109109936A TW I727719 B TWI727719 B TW I7277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polyolefin
integer
represen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838A (zh
Inventor
蔡明宗
李政泓
賴韋堯
Original Assignee
達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71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0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F8/32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 C08G8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at least one of the polymers being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G81/024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 C08G81/025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sequences of polymers of C08C or C08F and of polymers of C08G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11/00Use of ingredients of unknown constitution, e.g. undefined reaction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2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聚烯烴衍生物是由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胺基化合物經反應而成,其中經改質的聚烯烴是由馬來酸酐接枝於聚烯烴上而形成。胺基化合物包括聚醚胺及烷基胺。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烷基胺的反應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

Description

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聚合物及複合材料,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烴為常見的泛用塑膠,其具有密度小、易加工、價格低廉以及綜合性能良好的優點,而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領域。然而,聚烯烴是由烯烴分子經加成聚合反應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結構上多為疏水性官能基(非極性官能基),因此聚烯烴是非極性的聚合物。另外,由於聚烯烴的分子鏈上不含有極性基團,故其相容性、黏著性、染色性、保濕性以及抗靜電性不佳。因此,如何對聚烯烴進行改質,以增加聚烯烴的應用性,乃為目前此領域技術人員亟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及包含所述聚烯烴衍生物的複合材料,其中聚烯烴衍生物具有雙親性的結構(即,同時具有 非極性(疏水性)官能基及極性(親水性)官能基),故具有良好的應用性。又,本發明的聚烯烴衍生物是經由使馬來酸酐接枝的聚烯烴與含有聚醚胺及特定比例的烷基胺(在本發明中,亦稱為「含有伸烷基的胺類化合物」)的胺基化合物反應而獲得,並且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另一方面,本發明的複合材料對於非極性物質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其是由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胺基化合物經反應而成,其中經改質的聚烯烴是由馬來酸酐接枝於聚烯烴上而形成。胺基化合物包括聚醚胺及烷基胺。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烷基胺的反應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聚醚胺的反應量為60莫耳份至99莫耳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聚醚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至500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聚醚胺包括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4-1
式(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a為0至85的整數, 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5-2
式(2)中,d及f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d與f的和為2至85的整數,e為0至112的整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烷基胺包括下述式(3)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5-3
式(3)中,m為2至5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5-4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5-6
,其中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5-5
式(4)中,n為0至3的整數,R5為碳數為8至22的烷基或油基(Oleyl group)。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包括下述式(5)所示 的結構單元及下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6-7
式(5)中,R6為氫原子或烷基,A為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6-8
式(6)中,R7為氫原子或烷基,B為一價有機基團,一價有機基團為具有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烷基或具有氮原子的一價有機基團,*表示鍵結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基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為100莫耳份,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基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為100莫耳份,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為60莫耳份至99莫耳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作為A的具有伸烷氧基 的一價有機基團的分子量為1480至498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作為A的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5-1)所示的基團或下述式(5-2)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7-9
式(5-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7-10
式(5-2)中,d及f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d與f的和為2至85的整數,e為0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作為B的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6-1)所示的基團或下述式(6-2)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7-11
式(6-1)中,m為2至5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7-12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8-16
,其中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8-13
式(6-2)中,n為0至3的整數,R5為碳數為8至22的烷基或油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作為A的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5-1)所示的基團,且作為B的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6-1)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8-14
式(5-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8-15
式(6-1)中,m為2至5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9-17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09-18
,其中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聚烯烴衍生物為源自於聚烯烴的衍生物,聚烯烴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其組合。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複合材料,包括上述的聚烯烴衍生物以及填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基於填料的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聚烯烴衍生物的使用量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填料包括陶瓷、矽酸鹽層狀材料、氧化鋁、二氧化矽、碳酸鈣、矽灰石、硫酸鋇、硫化鋅、立德粉、纖維素、或其組合。
基於上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雙親性結構的聚烯烴衍生物及包含所述聚烯烴衍生物的複合材料,故具有良好的應用性。另外,本發明的聚烯烴衍生物經由使馬來酸酐接枝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烷基胺反應,而製備出主鏈為聚烯烴且側鏈含有聚醚胺與烷基胺所引入的官能基,藉此使聚烯烴衍生物不僅具有雙親性的結構,且可使馬來酸酐基及其開環後的羧酸均完全反應,有助於提升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又,本發明的聚烯烴衍生物經由使馬來酸酐接枝的聚烯烴與含有聚醚胺及特定比例的烷基胺的胺基化合物 反應,而使得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另一方面,本發明的複合材料包括上述聚烯烴衍生物及填料,故於非極性物質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而可均勻地與聚烯烴進行混合,達到藉由填料良好分散效果而提高聚烯烴的機械性質。
圖1為實施例8的聚烯烴衍生物的IR光譜。
圖2為比較例8的聚烯烴衍生物的IR光譜。
<聚烯烴衍生物>
依據本實施例的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其為源自於聚烯烴的衍生物。聚烯烴衍生物是由經改質的聚烯烴(a)與胺基化合物(b)經反應而成,其中經改質的聚烯烴(a)是由馬來酸酐接枝於聚烯烴上而形成。
藉此,本實施例經由胺基化合物(b)賦予主鏈為疏水性的聚烯烴具有極性(親水性)的官能基,使聚烯烴具有雙親性的結構,因此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應用性(例如:抗靜電、保濕導水等),且耐熱性佳。
接著,對上述經改質的聚烯烴(a)以及胺基化合物(b)進行詳細說明。
經改質的聚烯烴(a)
經改質的聚烯烴(a)是將馬來酸酐自由基接枝反應於聚烯烴上而形成。
聚烯烴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其組合。另外,在不影響本發明的功效的前提下,構成聚烯烴的單體可更包括除了乙烯、丙烯等以外的其他烯烴。
經改質的聚烯烴(a)的市售商品的具體例包括由UMEX1010(三洋化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馬來酸酐基含量為4.5wt%)、Epolene E-43、MPP-9100(美商伊士曼化學有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9100,馬來酸酐基含量為3.9wt%)、或其組合。
胺基化合物(b)
胺基化合物(b)包括聚醚胺(b1)及烷基胺(b2)。
聚醚胺(b1)及烷基胺(b2)分別可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水解縮合反應以及脫水環化反應而鍵結於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藉此形成聚烯烴衍生物。
在本實施例中,聚醚胺(b1)先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完全反應,接著以過量的烷基胺(b2)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剩餘的馬來酸酐基完全反應,並催化醯亞胺的合環反應。在本實施例中,所謂的「反應量」為聚醚胺(b1)及烷基胺(b2)分別與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實際反應的量。其中,由於聚醚胺(b1)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被控制為完全反應,因此聚醚胺(b1)於反應溶液中的使用量大致 上與反應量相同。另外由於烷基胺(b2)相對於經改質的聚烯烴(a)為過量試劑,而烷基胺(b2)可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剩餘馬來酸酐基完全反應,因此烷基胺(b2)於反應溶液中的使用量與反應量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僅單獨使用聚醚胺(b1)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反應的情況下,雖然所合成出來的聚烯烴衍生物同時具有疏水性官能基及親水性官能基,但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的反應有不完全的情形發生。另外,即使控制在聚醚胺為過當量的情況下,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的反應仍然有不完全的情形發生,因此所合成出來的聚烯烴衍生物有耐熱性上的疑慮。對此,在本實施例中,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的反應中進一步引入了烷基胺,而使得經改質的聚烯烴上的馬來酸酐基、聚醚胺以及烷基胺三者的反應更加完全,合成反應效率佳,藉此獲得本實施例的聚烯烴衍生物。
聚醚胺(b1)
聚醚胺(b1)為以聚醚多元醇為主要骨架,並且聚醚多元醇的至少一端為胺基的化合物。更進一步來說,聚醚胺(b1)包括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較佳為式(1)所示的化合物。
式(1)所示的化合物為聚醚多元醇的兩端分別為胺基及烷氧基的聚合物。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3-19
式(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較佳為甲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
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傑夫鹼(Jeffamine)M2070(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untsman chemical Co.)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對應於式(1)中的a為10,b為31)、傑夫鹼M3085(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對應於式(1)中的a為8,b為58)、或其組合。
式(2)所示的化合物為聚醚多元醇的兩端皆為胺基的聚合物。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3-20
式(2)中,d及f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d與f的和為2至85的整數,e為0至112的整數。
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傑夫鹼(Jeffamine)ED2001、ED6000、D2000(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或其組合。
聚醚胺(b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可為1500至5000,較佳為2000至4000。
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 聚醚胺(b1)的反應量為60莫耳份至99莫耳份。當聚醚胺(b1)的反應量在上述範圍內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應用性。當聚醚胺(b1)的反應量小於60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分散性不佳。當聚醚胺(b1)的反應量大於99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不佳,且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的合成反應效率不佳。
烷基胺(b2)
烷基胺(b2)為以烷類為主要骨架,並且烷類的至少一端為胺基的化合物。更進一步來說,烷基胺(b2)包括下述式(3)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較佳為包括式(3)所示的化合物。當烷基胺(b2)包括式(3)所示的化合物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較佳的分散性。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1
式(3)中,m為2至5的整數,較佳為2至3的整數; 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4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5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6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7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8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30
,較佳為*-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4-22
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當Q為*-NR2R3時,R2及R3較佳為分別是甲基或乙基。
在一實施例中,當Q為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5-31
時,R4較佳為氫。
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3-二乙胺基丙胺(3-Diethylaminopropylamine,DEX)、3-二甲胺基丙胺(3-Dimethylaminopropylamine,DMX)、胺基乙基哌嗪(Aminoethylpiperazine,N-AEP)、或其組合。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5-32
式(4)中,n為0至3的整數,較佳為0或1;R5為碳數為8至22的烷基或油基,較佳為碳數為18的烷基或油基。
在一實施例中,當n為0時,R5較佳為碳數為18的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當n為1時,R5較佳為碳數為18的烷基或油基。
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N-油基丙烷-1,3-二胺(商品名「多門(Duomeen)O」,阿克蘇諾貝爾(Akzo Nobel)公 司製造)、十八胺、或其組合。
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烷基胺的反應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當烷基胺的反應量在上述範圍內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應用性。當烷基胺的反應量大於40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分散性不佳。當烷基胺的反應量小於1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不佳,且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的合成反應效率不佳。
<聚烯烴衍生物的製備>
首先,先將馬來酸酐接枝於聚烯烴上形成經改質的聚烯烴(a)。將馬來酸酐接枝於聚烯烴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採用周知的有機合成方法來合成,在此不另行贅述。另外,經改質的聚烯烴(a)亦可直接採用市售商品,其中市售商品的具體例已於前文說明,在此不另行贅述。
接著,將經改質的聚烯烴(a)溶解於反應溶劑中。反應溶劑較佳為非極性溶劑。非極性溶劑的具體例包括二甲苯、二氯苯、油漆溶劑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視需求選擇其他非極性溶劑。另外,經改質的聚烯烴(a)與非極性溶劑的比例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可溶解經改質的聚烯烴(a),並且可進行後續反應即可。
然後,在氮氣環境下,先加入聚醚胺(b1),以使聚醚胺 (b1)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第一反應步驟。接著,再加入烷基胺(b2),以使烷基胺(b2)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第二反應步驟。
第一反應步驟的溫度可為120℃至170℃,時間可為2小時至4小時。第二反應步驟的溫度可為120℃至170℃,時間可為4小時至10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聚醚胺(b1)與烷基胺(b2)的反應順序需依序加入,讓聚醚胺(b1)完全反應上去後,接著以烷基胺(b2)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剩餘的馬來酸酐基完全反應掉,並催化醯亞胺的合環反應,多餘的烷基胺可以被減壓蒸餾移除,或者是少量殘留於成品中。
經上述一系列的反應後,即可獲得含有聚烯烴衍生物的溶液。最後,藉由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即可獲得聚烯烴衍生物。
更詳細而言,聚烯烴衍生物包括下述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下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接著,對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下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進行說明。
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為聚醚胺(b1)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反應而形成的醯亞胺結構單元。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7-33
式(5)中,R6為氫原子或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A為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較佳為具有伸乙氧基及伸丙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表示鍵結位置。
式(5)中,當R6為氫原子時,作為聚烯烴衍生物的前驅物的聚烯烴為聚乙烯;當R6為甲基時,作為聚烯烴衍生物的前驅物的聚烯烴為聚丙烯。
式(5)中,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源自於聚醚胺(b1)。伸烷氧基例如是伸乙氧基或伸丙氧基。所謂「伸乙氧基」,是以(-CH2CH2-O-)表示的基團,亦稱為氧伸乙基。所謂「伸丙氧基」是以(-CHCH3CH2-O-)表示的基團,亦稱為氧伸丙基。
式(5)中,作為A的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例如是下述式(5-1)所示的基團或下述式(5-2)所示的基團,較佳為下述式(5-1)所示的基團。
式(5)中,上述的作為A的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的分子量可為1480至4985,較佳為1980至3985。
式(5-1)所示的基團源自於式(1)所示的化合物。更進一步而言,式(5-1)所示的基團為式(1)所示的化合物去除胺基後的殘基。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8-34
式(5-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較佳為甲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式(5-2)所示的基團源自於式(2)所示的化合物。更進一步而言,式(5-2)所示的基團為式(2)所示的化合物去除胺基後的殘基。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19-35
式(5-2)中,d及f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d與f的和為2至85的整數,e為0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基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為100莫耳份,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為60莫耳份至99莫耳份。當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在上述範圍內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應用性。當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小於60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分散性不佳。當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大於99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不佳。
需注意的是,由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為聚醚胺(b1)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反應而形成的醯亞胺結構單元,因此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相對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的比例大致上與聚醚胺(b1)的反應量相對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的量 的比例相同。
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為烷基胺(b2)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反應而形成的結構單元。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0-36
式(6)中,R7為氫原子或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B為一價有機基團,一價有機基團為具有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烷基或具有氮原子的一價有機基團,較佳為烷基或具有氮原子的一價有機基團;*表示鍵結位置。
式(6)中,當R7為氫原子時,作為聚烯烴衍生物的前驅物的聚烯烴為聚乙烯;當R7為甲基時,作為聚烯烴衍生物的前驅物的聚烯烴為聚丙烯。
式(6)中,一價有機基團源自於烷基胺(b2)。
式(6)中,作為B的一價有機基團例如是下述式(6-1)所示的基團或下述式(6-2)所示的基團,較佳為下述式(6-1)所示的基團。當聚烯烴衍生物包括式(6-1)所示的基團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較佳的分散性。
式(6-1)所示的基團源自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更進一步而言,式(6-1)所示的基團為式(3)所示的化合物去除胺基 後的殘基。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37
式(6-1)中,m為2至5的整數,較佳為2至3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1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2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5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8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7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44
,較佳為*-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39
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當Q為*-NR2R3時,R2及R3較佳為分別是甲基或乙基。
在一實施例中,當Q為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50
時,R4較佳為氫。
式(6-2)所示的基團源自於式(4)所示的化合物。更進一步而言,式(6-2)所示的基團為式(4)所示的化合物去除胺基後的殘基。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1-38
式(6-2)中,n為0至3的整數,較佳為0或1; R5為碳數為8至22的烷基或油基,較佳為碳數為18的烷基或油基。
在一實施例中,當n為0時,R5較佳為碳數為18的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當n為1時,R5較佳為碳數為18的烷基或油基。
基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為100莫耳份,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當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在上述範圍內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應用性。當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大於40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分散性不佳。當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小於1莫耳份時,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不佳。
需注意的是,由於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為烷基胺(b2)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反應而形成的醯亞胺結構單元,因此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相對於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的比例大致上與烷基胺(b2)的反應量相對於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的量的比例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聚烯烴衍生物除了包括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之外,還可包括其他結構單元。其他結構單元例如是醯胺酸結構單元。在此,醯胺酸結構單元包括 聚醚胺(b1)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反應但尚未進行合環反應而形成的醯胺酸結構單元及烷基胺(b2)與經改質的聚烯烴(a)上的馬來酸酐基進行反應但尚未進行合環反應而形成的醯胺酸結構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聚烯烴衍生物中,作為A的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為式(5-1)所示的基團,且作為B的一價有機基團為式(6-1)所示的基團。當聚烯烴衍生物包括式(5-1)所示的基團及式(6-1)所示的基團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較佳的分散性。
本實施例的聚烯烴衍生物的應用沒有特別的限制。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聚烯烴衍生物可應用於聚丙烯改質應用領域、以及填料或顏料的分散應用領域。
另外,在填料的分散應用領域中,為了提高聚烯烴的機械性質,通常在聚烯烴中混入填料、玻璃纖維等。然而,由於一般的填料(極性填料)多具有親水性的結構,因此不易與聚烯烴均勻混合。對此,由於本實施例的聚烯烴衍生物由於具有雙親性的結構,因此可經由親水性的官能基與填料結合。藉此,聚烯烴衍生物與填料結合後所形成的複合材料可與聚烯烴進行均勻地混合,達到藉由填料提高聚烯烴的機械性質的效果。在下文中,說明聚烯烴衍生物與填料結合後所形成的複合材料的實施例。
<複合材料>
依據本實施例的一種複合材料,包括上述的聚烯烴衍生 物以及填料。
填料包括陶瓷、矽酸鹽層狀材料、氧化鋁、二氧化矽、碳酸鈣、矽灰石、硫酸鋇、硫化鋅、立德粉(lithopone)、纖維素、或其組合。矽酸鹽層狀材料的具體例包括黏土、滑石、雲母、高嶺土、或其組合。另外,立德粉又稱鋅鋇白,其為一種白顏料,成份為硫化鋅和硫酸鋇的混合物(CAS號為1345-05-7)。
基於填料的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聚烯烴衍生物的使用量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當聚烯烴衍生物的使用量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的範圍內時,能兼顧分散性與聚丙烯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質。當烯烴衍生物的使用量小於10重量份,分散性無法達到要求。當烯烴衍生物的使用量大於200重量份,會因為引入大量的聚烯烴衍生物而造成機械性質的降低。
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將聚烯烴衍生物以及填料置於押出機或是混煉機混合而得;或者是將填料與聚烯烴衍生物加入二甲苯中,以均質機或珠磨機在適當溫度下進行表面改質,之後再將二甲苯移除得到複合材料。
下文將列舉實施例以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雖然描述了以下實驗,但是在不逾越本發明範疇之前提下,可適當地改變所用材料、其量及比率、處理細節以及處理流程等等。因此,不應根據下文所述的實驗對本發明作出限制性的解釋。
<聚烯烴衍生物的製備及其評價結果>
以下說明聚烯烴衍生物的實施例1~8以及比較例1~9。
[實施例1]
於250mL的三頸瓶加入作為經改質的聚烯烴的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含5.62mmole馬來酸酐基,三洋化成公司製造,商品名UMEX 1010,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馬來酸酐基含量4.54wt%)12.13克以及作為反應溶劑的二甲苯100克後,於三頸瓶上架設迴流管並以橡膠塞封閉瓶口。接著,在持續通入乾燥氮氣的情況下,將上述裝置放置於溫度為160℃的油浴鍋中,並加熱迴流30分鐘,以使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溶解。然後,加入10.1克的聚醚胺(含3.37mmol胺基)(商品名「Jeffamine M3085」,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並且反應2小時。接著,加入0.910克的N-油基丙烷-1,3-二胺(N-Oleyl-1,3-diaminopropane,商品名「Duomeen O」,2.80mmol),並且反應4小時。最後,以迴轉減壓濃縮機移除二甲苯後,即可獲得21.5克的聚烯烴衍生物。
[實施例2、5~8、比較例6、7]
除了變更各組成的種類、使用量以及溶劑的用量,實施例2、5~8、比較例6、7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各實施例的組成及其使用量列於表1。
[實施例3]
於250mL的三頸瓶加入作為經改質的聚烯烴的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含5.62mmole馬來酸酐基,三洋化成公司製,商品名UMEX 1010,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馬來酸酐基含 量4.54wt%)12.13克以及作為反應溶劑的二甲苯60克後,於三頸瓶上架設迴流管並以橡膠塞封閉瓶口。接著,在持續通入乾燥氮氣的情況下,將上述裝置放置於溫度為160℃的油浴鍋中,並加熱迴流30分鐘,以使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溶解。然後,加入15.2克的聚醚胺(含5.07mmol胺基)(商品名「Jeffamine M3085」,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並且反應2小時。接著,加入0.370克的N-油基丙烷-1,3-二胺(N-Oleyl-1,3-diaminopropane,商品名「Duomeen O」,1.14mmol),並且反應4小時。接著,再加入0.33克的3-二乙胺基丙胺(3-Diethylaminopropylamine,DEX,2.53mmol),並且反應4小時。最後,以迴轉減壓濃縮機移除二甲苯後,即可獲得聚烯烴衍生物。
[實施例4]
除了將0.370克的N-油基丙烷-1,3-二胺置換為0.300克的十八胺變更各組成的種類、使用量以及溶劑的用量,實施例4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3的製備方法相同。各實施例的組成及其使用量列於表1。
[比較例1]
比較例1為不添加任何聚合物而直接測量分散性的對照組。
[比較例2]
比較例2為直接以經改質的聚烯烴(PPgMA,含5.62mmole馬來酸酐基,三洋化成公司製,商品名UMEX 1010, 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馬來酸酐基含量4.54wt%)作為比較例。
[比較例3]
比較例3為直接以「Jeffamine M2070」作為比較例。
[比較例4]
比較例4為直接以「Jeffamine M3085」作為比較例。
[比較例5]
除了變更各組成的種類、使用量以及溶劑的用量,並且省略添加聚醚胺進行反應的步驟,比較例5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比較例5的組成及其使用量列於表1。
[比較例8、9]
除了變更各組成的種類、使用量以及溶劑的用量,並且省略添加烷基胺進行反應的步驟,比較例8、9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的製備方法相同。比較例8、9的組成及其使用量列於表1。
以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型號「Spectrum 100」,PerkinElmer公司製造)並利用硒化鋅(ZnSe),對實施例8及比較例8的聚烯烴衍生物測定IR光譜。圖1為實施例8的聚烯烴衍生物的IR光譜。請參照圖1,圖1所示在波數(wavenumber)為1700cm-1與1778cm-1之處具有代表醯亞胺的訊號。這代表著在實施例8的PPgMA上的馬來酸酐基已完全反應成醯亞胺。
圖2為比較例8的聚烯烴衍生物的IR光譜。請參照圖2,圖2所示在波數為1700cm-1與1778cm-1之處具有代表醯亞胺的 訊號、在波數為1725cm-1之處具有代表羧酸的訊號以及在波數為1660cm-1之處具有代表醯胺基的胺基的訊號。這代表著在比較例8的反應,過量的M2070與PPgMA反應而使PPgMA上的馬來酸酐基與M2070上的胺基完全反應,但並非完全反應成醯亞胺。
[評價方式] 1. 耐熱性
以熱重分析儀(型號「Q-500」,TA Instrument公司製造)對實施例1~8以及比較例2~9的聚合物進行熱重分析。分析條件為空氣氣氛下,以30℃作為起始溫度,再以10℃/分鐘的升溫速率加熱至140℃並且恆溫20分鐘。接著,以10℃/分鐘的升溫速率加熱至300℃並且恆溫20分鐘。以下式(I)計算重量損失百分比。當重量損失百分比越低,表示顯示聚合物的耐熱性越好。反之,當重量損失百分比越高,表示顯示聚合物的耐熱性越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28-51
式(I)中,M140℃為試樣於140℃開始升溫時的重量,M300℃為試樣於300℃恆溫20分鐘時的重量,Mloading為天秤所測量的試樣原始重量。
2. 分散性 2.1 黏度
將實施例1~8以及比較例1~9的聚合物分散於二甲苯中, 接著使用黏度計(型號「Viscometer DV-II+Pro」,Brookfield公司製造),在25℃,15RPM的轉速下對溶液的黏度進行測定。表1中,「Gelation」表示溶液形成膠體。
2.2 過濾性
將有機改質黏土1.00克(商品名「Tixogel VP」,德國畢克化學公司(BYK Co.)製造)、實施例1~8以及比較例1~9的聚合物1.00克、0.3mm鋯球60.00克以及二甲苯29.00克加入體積為50.00毫升,直徑為2.5公分的塑膠管中。以紅魔鬼分散機(型號「1400-0H」,美國紅魔鬼(Red devil)公司製造)分散2小時後,取出分散液。接著,使用2800網目(mesh)、過濾面積3.8cm2的金屬膜進行過濾,記錄阻塞時可通過的漿料重量。
過濾性的評價基準如下所示:ND:溶液形成膠體,無法測量過濾性;差:可通過的漿料重量≦3克;可:3克<可通過的漿料重量≦9克;佳:9克<可通過的漿料重量≦18克;極佳:18克<可通過的漿料重量。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30-5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31-54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例1~8的合成聚烯烴衍生物的步驟中,先控制經改質的聚烯烴上的馬來酸酐基與聚醚胺上的胺基完全反應之後,再使用過量的烷基胺與經改質的聚烯烴上的剩餘的馬來酸酐基反應。
在表1中,「馬來酸酐基含量」為經改質的聚烯烴上的馬來酸酐基的含量。「胺基含量」為聚醚胺上的胺基的含量,其中由於M3085與M2070的單一分子皆只含有一個胺基且經改質的聚烯烴上的馬來酸酐基與聚醚胺上的胺基完全反應,因此聚醚胺上的胺基的含量與聚醚胺於反應溶液中的使用量大致相同。「烷基胺含量」為烷基胺(過量試劑)於反應溶液中的使用量。
表1中的「莫耳比」為經改質的聚烯烴中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與馬來酸酐基實際反應的聚醚胺、以及與馬來酸酐基實際反應的烷基胺三者之間的莫耳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莫耳比也等同於在作為最終產物的聚合物中,馬來酸酐基、衍生自聚醚胺的與馬來酸酐基反應後的殘基(即,聚醚胺去除胺基後的殘基)、以及衍生自烷基胺的與馬來酸酐基後的殘基(即,烷基胺去除胺基後的殘基)三者之間的莫耳比。
另外,在表1中,各縮寫如下:PPgMA: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三洋化成公司製,商品名UMEX 1010,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馬來酸酐基含量4.54wt%)。
M3085:Jeffamine M3085(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造,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
M2070:Jeffamine M2070(亨斯邁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
DuO:N-油基丙烷-1,3-二胺(N-Oleyl-1,3-diaminopropane,商品名多門(Duomeen)O,阿克蘇諾貝爾(Akzo Nobel)公司製造)。
DMX:3-二甲胺基丙胺(3-Dimethylaminopropylamine)。
DEX:3-二乙胺基丙胺(3-Diethylaminopropylamine)。
N-AEP:胺基乙基哌嗪(Aminoethylpiperazine)。
[評價結果]
依據表1,當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中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的莫耳比為1.00,烷基胺的莫耳比在0.01~0.40的範圍內,聚醚胺的莫耳比為在0.60~0.99的範圍內(實施例1~8)時,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
不添加任何聚合物(比較例1)的情況下,其溶液黏度極高且溶液形成膠體,並且有機改質黏土與二甲苯包住鋯球而無法測量其黏度。
經改質的聚烯烴(PPgMA)(比較例2)的耐熱性不佳且分散性不佳。
聚醚胺(比較例3、4)的耐熱性不佳。
當僅單獨使用烷基胺與經改質的聚烯烴反應(比較例5)的情況下,雖然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但分散性不佳。
當基於經改質的聚烯烴中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的莫耳比為1.00,聚醚胺的莫耳比小於0.60(實施例6、7)時,聚烯烴衍生物的分散性不佳。由此可知,在反應物中,聚醚胺的比例不夠高時,聚烯烴衍生物的分散性不佳。
當僅單獨使用聚醚胺與經改質的聚烯烴反應(比較例8、9)的情況下,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不佳。更進一步而言,在相對於經改質的聚烯烴,聚醚胺為過當量的情況下,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的反應仍然有不完全的情形發生,所合成出來的聚烯烴衍生物有耐熱性上的疑慮。另外,當使用分子量較高的聚醚胺時,聚烯烴衍生物中整體的伸烷氧基(醚基)增加,故比較例9(M3085,聚醚胺的分子量為3000)的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相較於比較例8(M2070,聚醚胺的分子量為2000)的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更差。
<複合材料的製備及評價結果>
接下來,說明採用上述實施例1的聚烯烴衍生物來形成複合材料的實施例9~15及不採用聚烯烴衍生物的比較例10~16。
[實施例9~14]
依據表2,將填料1.5g、實施例1的聚烯烴衍生物1.0克、0.3mm鋯球60.0克以及二甲苯29.0克加入體積為50毫升,直徑為2.5公分的塑膠管中。以紅魔鬼分散機(型號「1400-0H」,美國紅魔鬼(Red devil)公司製造)分散2小時後,靜置半小時,取出分散液。
[實施例15]
依據表2,除了以纖維素0.22g來作為填料之外,以與實施例9~14相同的方法來製備分散液。
[比較例10~15]
依據表2,將填料1.5g、0.3mm鋯球60.0克以及二甲苯29.0克加入體積為50毫升,直徑為2.5公分的塑膠管中。以紅魔鬼分散機(型號「1400-0H」,美國紅魔鬼(Red devil)公司製造)分散2小時後,靜置半小時,觀察是否有產生固體液體分層的現象,若無,取出分散液。
[比較例16]
依據表2,除了以纖維素0.22g來作為填料之外,以與比較例10~15相同的方法來製備試樣。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35-55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36-57
表2的實施例9~15中,填料的重量百分比為填料的重量相對於填料、聚烯烴衍生物以及二甲苯三者所組成的分散液的總重量的百分比;聚烯烴衍生物的重量百分比為聚烯烴衍生物的重量相對於填料、聚烯烴衍生物以及二甲苯三者所組成的分散液的總重量的百分比。另外,表2的比較例10~16中,填料的重量百分比為填料的重量相對於填料以及二甲苯兩者所組成的試樣的總重量的百分比。
另外,表2中,各填料的商品名及製造商如下表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36-58
[評價結果]
表2中,分散液固含量及分散液黏度用於評估實施例 9~15的複合材料(填料與聚烯烴衍生物的混合物)及比較例10~16的填料分散於低極性溶劑的二甲苯的量。
關於分散液固含量,當分散液固含量越低時,顯示聚烯烴衍生物對填料的表面改質作用佳,因此複合材料於二甲苯的分散性越佳。另外,在表2中,當分散液固含量為「ND」時,表示溶液形成膠體而無法測量分散液固含量(即,於二甲苯的分散性不佳),並且當分散液固含量為「固體液體分層」時,表示填料無法單獨與二甲苯等的非極性物質進行均勻地混合(即,於二甲苯的分散性不佳)。
關於分散液黏度,當分散液黏度越低時,顯示聚烯烴衍生物對填料的表面改質作用佳,因此複合材料於二甲苯的分散性越佳。另外,在表2中,當分散液黏度為「Gelation」時,表示溶液形成膠體(即,於二甲苯的分散性不佳),並且當分散液黏度為「ND」時,表示固體液體分層的現象而無法測量分散液黏度(亦即,填料無法單獨與二甲苯等的非極性物質進行均勻地混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二甲苯為低極性溶劑,因此由複合材料於二甲苯的分散性可以進一步推知複合材料分散於非極性的聚烯烴的情況。更進一步來說,當複合材料於二甲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時,可以推知複合材料於聚烯烴也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而可適用於填料的分散應用領域。
依據表2,當僅將填料(比較例10~16)分散於二甲苯時,可以發現溶液形成膠體,黏度極高(比較例10),黏度變高;或者 是直接產生固體液體分層的現象,而無法均勻分散於二甲苯中(比較例11~16)。由此推知填料無法單獨與如二甲苯、聚烯烴等的非極性物質進行均勻地混合。
相較於此,當填料與聚烯烴衍生物混合(實施例9~15)並且分散於二甲苯時,可以使分散液黏度大幅下降。另外,實施例9~15的分散液也存在一定的分散液固含量。因此,聚烯烴衍生物可以大幅改善填料於非極性物質的分散性。進而,可推知聚烯烴衍生物與填料結合後所形成的複合材料可與如聚烯烴等的非極性物質進行均勻地混合,達到藉由填料提高聚烯烴的機械性質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聚烯烴衍生物具有雙親性的結構,故具有良好的應用性。另外,本發明的聚烯烴衍生物經由使馬來酸酐接枝的聚烯烴與聚醚胺、烷基胺反應,而製備出主鏈為聚烯烴且側鏈含有聚醚胺與烷基胺所引入的官能基,藉此使聚烯烴衍生物不僅具有雙親性的結構,且可使馬來酸酐基及其開環後的羧酸均完全反應,有助於提升聚烯烴衍生物的耐熱性。又,本發明的聚烯烴衍生物經由使馬來酸酐接枝的聚烯烴與含有聚醚胺及特定比例的烷基胺的胺基化合物反應,而使得聚烯烴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及分散性。另一方面,本發明的複合材料包括上述聚烯烴衍生物及填料,故於非極性物質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而可均勻地與聚烯烴進行混合,達到藉由填料良好分散效果而提高聚烯烴的機械性質。

Claims (15)

  1. 一種聚烯烴衍生物,是由經改質的聚烯烴與胺基化合物經反應而成,其中所述經改質的聚烯烴是由馬來酸酐接枝於聚烯烴上而形成,所述胺基化合物包括聚醚胺及含有伸烷基的胺類化合物,基於所述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所述含有伸烷基的胺類化合物的反應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基於所述經改質的聚烯烴所含有的所述馬來酸酐基為100莫耳份,所述聚醚胺的反應量為60莫耳份至99莫耳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所述聚醚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至500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所述聚醚胺包括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0-59
    式(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0-60
    式(2)中,d及f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d與f的和為2至85的整數,e為0至112的整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所述含有伸烷基的胺類化合物包括下述式(3)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1-61
    式(3)中,m為2至5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1-6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1-64
    ,其中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1-62
    式(4)中,n為0至3的整數,R5為碳數為8至22的烷基或油基。
  6. 一種聚烯烴衍生物,包括下述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下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2-65
    式(5)中,R6為氫原子或烷基,A為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2-66
    式(6)中,R7為氫原子或烷基,B為一價有機基團,所述一價有機基團為具有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烷基或具有氮原子的一價有機基團,*表示鍵結位置,其中基於所述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所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為100莫耳份,所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為1莫耳份至40莫耳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基於所述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及所述式(6)所示的結構單元的總數為100莫耳份,所述式(5)所示的結構單元的數量為60莫耳份至99莫耳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作為A的所述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的分子量為1480至498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作為A的所述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5-1)所示的基團或下述式(5-2)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3-67
    式(5-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3-68
    式(5-2)中,d及f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d與f的和為2至85的整數,e為0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作為B的所述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6-1)所示的基團或下述式(6-2)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3-69
    式(6-1)中,m為2至5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3-70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3-71
    ,其中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 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4-72
    式(6-2)中,n為0至3的整數,R5為碳數為8至22的烷基或油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作為A的所述具有伸烷氧基的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5-1)所示的基團,且作為B的所述一價有機基團為下述式(6-1)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4-73
    式(5-1)中,R為碳數為1至10的烷基,a為0至85的整數,b為0至112的整數,且a與b的和為22至112的整數,*表示鍵結位置,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4-74
    式(6-1)中,m為2至5的整數,Q為*-OR1、*-NR2R3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4-75
    Figure 109109936-A0305-02-0044-78
    ,其中R1、R2、R3及R4分別為氫或碳數為1至6的烷基,且R2與R3不同時為氫,*表示鍵結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其中所述聚烯烴衍生物為源自於聚烯烴的衍生物,所述聚烯烴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其組合。
  13. 一種複合材料,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聚烯烴衍生物以及填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複合材料,其中基於所述填料的使用量為100重量份,所述聚烯烴衍生物的使用量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複合材料,其中所述填料包括陶瓷、矽酸鹽層狀材料、氧化鋁、二氧化矽、碳酸鈣、矽灰石、硫酸鋇、硫化鋅、立德粉、纖維素、或其組合。
TW109109936A 2019-09-17 2020-03-25 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TWI727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3435 2019-09-17
TW108133435 2019-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838A TW202112838A (zh) 2021-04-01
TWI727719B true TWI727719B (zh) 2021-05-11

Family

ID=7486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936A TWI727719B (zh) 2019-09-17 2020-03-25 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79146A1 (zh)
JP (1) JP2021063209A (zh)
CN (1) CN112521533A (zh)
TW (1) TWI72771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989A (zh) * 1996-07-12 1999-12-08 胡茨曼石油化学公司 聚丙烯的聚醚胺改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4424B1 (en) * 1993-07-13 1997-05-28 Huntsman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ether amin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US5959032A (en) * 1993-07-13 1999-09-28 Huntsman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ether amin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US6127481A (en) * 1995-08-04 2000-10-03 Dsm Copolymer, Inc. Branched polyolefin polymers as additives in fuel and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s
US7745541B2 (en) * 2005-04-29 2010-06-29 Chevron Oronite Company Llc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20080015425A (ko) * 2005-06-03 2008-02-19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성 수지 분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도료, 그리고 적층체
JP2008163289A (ja) * 2006-06-02 2008-07-1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水性樹脂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CA2718806C (en) * 2008-03-18 2015-10-13 Mcmaster University Crosslinking of reactive polyolefin prepolymers using a coreactant
US8455568B2 (en) * 2008-04-25 2013-06-04 Chevron Oronite Company Llc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102008021511A1 (de) * 2008-04-30 2009-11-05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Pigmentdispergatoren und leicht dispergierbare feste Pigmentzubereitungen
US20110112229A1 (en) * 2008-08-14 2011-05-12 Nippon Paper Chemicals Co., Ltd. Dispersion resin composition, and paint composition, ink composition,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im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dispersion resin composition
TW201731693A (zh) * 2015-10-14 2017-09-16 陶氏全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改良之液體釋放之封裝
US20180171258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Afton Chemical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al Olefin Copolymers and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989A (zh) * 1996-07-12 1999-12-08 胡茨曼石油化学公司 聚丙烯的聚醚胺改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1533A (zh) 2021-03-19
US20210079146A1 (en) 2021-03-18
JP2021063209A (ja) 2021-04-22
TW202112838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5238B1 (en) Polypropylene having a high maleic anhydride content
US7585993B2 (en) Organosilane-modified polysiloxanes and their use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Panchireddy et al. Reinforced poly (hydroxyurethane) thermosets as high performance adhesives for aluminum substrates
US9556299B2 (en) Surface-active comb copolymers
KR101856394B1 (ko) 유기겔화제로서 사용되는 지환식 및 지방족 디아민-기반 지방산 디아미드
CN107429063A (zh) 有机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03010B (zh) 一种耐高温的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753567B2 (en) Adhesiv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bonding performance to a wet substrate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H01266137A (ja) 第4級アンモニウム基含有シリコーン樹脂微粉末
TWI727719B (zh) 聚烯烴衍生物及複合材料
JP5040082B2 (ja) 樹脂分散体
Han et al. Control of thermal degradation of poly (lactic acid) using functional polysilsesquioxane microspheres as chain extenders
CN111333532B (zh) N-烷基邻苯二甲酰胺酸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Huang et 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bismaleimide resin with octa (aminophenyl) silsesquioxane
EP2424922A1 (en) Reactive inorganic clusters
US8476403B2 (en) Crosslinking of reactive polyolefin prepolymers using a coreactant
Liaw et al. PPgMA/APTS compound coupling compatabilizer in PP/clay hybrid nanocomposite
JPH1025431A (ja) 無機塗料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無機塗料組成物
CA3096588A1 (en) Curing agent mixture
TW202214710A (zh) 官能性聚烯烴聚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KR102322821B1 (ko) 아민기가 도입된 셀룰로오스 나노크리스탈을 이용한 폴리프로필렌 나노복합재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820848B2 (en) Functional polyolefin polym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2387259B1 (ko) 친수성 유기관능기를 가지는 알콕시 실란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친수성 표면 형성이 가능한 폴리디메틸실록산 유도체 화합물
JPH10168229A (ja) 表面処理アルカリ土類金属塩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4079162A (ja) 新規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