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4624B - 眼用配戴裝置 - Google Patents

眼用配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4624B
TWI724624B TW108141314A TW108141314A TWI724624B TW I724624 B TWI724624 B TW I724624B TW 108141314 A TW108141314 A TW 108141314A TW 108141314 A TW108141314 A TW 108141314A TW I724624 B TWI724624 B TW I7246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hthalmic
wearing device
patent application
item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7698A (zh
Inventor
鄧允中
劉育秉
徐新怡
沈盈妏
陳森露
王羽淇
沈欣欣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202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4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46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08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 A61F9/0017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implantable in, or in contact with, the eye, e.g. ocular inse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眼用配戴裝置,包括本體、至少一儲存區以及至少一微流道。本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心、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儲存區設置於本體中,用以裝載藥物。微流道設置於接近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處,微流道的一端與儲存區連接,以將藥物填入儲存區中,微流道的另一端為朝向眼用配戴裝置邊緣的開口,用以與角膜及/或鞏膜接觸,且開口與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相連接。

Description

眼用配戴裝置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眼用配戴裝置,且特別是關於一種用於藥物傳遞的眼用配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對於現行的提升眼藥生物利用率之改善途徑來說,可分成藥物/劑型開發與植入/配戴式給藥醫材兩大類。然而,在緩釋複合醫材方面,通常針對特定的藥物類別將其製成奈米粒子、水膠或高分子包埋,需與特定藥物綁定,保存與製程將受限於藥物,不適於個人化藥物,且現有技術常存在釋放過快的問題。若欲提升儲存體積或生物利用率,則與眼表的連接需有良好固定與透氧設計。同時,現有技術的選藥搭配限制多,即使只是眼藥水,可用的賦形劑、酸鹼度與滲透壓的範圍仍然相當窄。臨床上,現行的給藥醫材也常面臨低生物利用率與低藥物順從性的問題。因此,目前極需發展一可改善藥物釋放狀況、操作簡便、同時可彈性搭載個人化藥物的眼用配戴裝置。
本揭露提供一種眼用配戴裝置,可用以儲存、緩釋與補充治療藥物,且不妨礙使用者的視覺。
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包括本體、至少一儲存區以及至少一微流道。本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心、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至少一儲存區,設置於本體中,用以裝載藥物。至少一微流道,設置於接近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處,微流道的一端與儲存區連接,以將藥物填入儲存區中,微流道的另一端為朝向眼用配戴裝置邊緣的開口,用以與角膜及/或鞏膜接觸,且開口與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相連接。微流道的截面平均直徑小於或等於儲存區的截面平均直徑,眼用配戴裝置的平均曲率半徑為6 mm至15 mm,且眼用配戴裝置係以第二表面配戴於使用者的角膜及/或鞏膜上。
基於上述,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包括至少一儲存區以及至少一微流道,其中微流道可排除氣泡等阻塞物並促進藥物填充或補充,更可搭配材料特性以使其具有受眨眼動作加強之藥物補充能力,且微流道經特定表面處理以增加效能。如此一來,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可有效地輔助治療眼部疾病,特別有利於個人化藥物使用,可用以儲存、緩釋與補充治療藥物,且不妨礙使用者的視覺。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下文列舉實施例並配合附圖來進行詳細地說明,但所提供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此外,附圖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了方便理解,在下述說明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符號標示來說明。另外,關於文中所使用「包含」、「包括」、「具有」等等用語,均為開放性的用語,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於」。再者,文中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語,例如「上」、「下」等,僅是用以參考附圖的方向,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此外,在說明書中所提及的數量與形狀僅用以具體地說明本揭露以便於了解其內容,而非用以限定本揭露。
圖1A為依照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1B為沿圖1A中切線A-A’的直切剖面示意圖,圖1C為沿圖1A中切線B-B’的直切剖面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1A、圖1B與圖1C,眼用配戴裝置10可包括本體P、至少一儲存區12與至少一微流道14。本體P之結構可包括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中心N10及N11、第一表面S1之外緣E1及第二表面S2之外緣E2。前述之中心N10是指由圖1A的上視示意圖所定義出的本體P之中心點(可以由圖1A中切線A-A’及切線B-B’的交點所定義),而中心N11則是指由圖1B及圖1C的剖面示意圖所定義出的本體P之中心點。請參照圖1B及圖1C,Y-Y’為經由中心N11縱向貫穿本體P之縱軸線,X-X’為經由中心N11橫向貫穿本體P之橫軸線,且縱軸線Y-Y’與橫軸線X-X’係相互垂直。
上述眼用配戴裝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徑可為約6 mm至15 mm,例如可為6 mm至14.5 mm、6.5 mm至13 mm、6.5 mm至12 mm、7 mm至9 mm、8.5 mm至10.5 mm、7 mm至10 mm等,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而言,請參照圖1C,眼用配戴裝置10之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可分別具有不同的平均曲率半徑R1及R2,且第一表面S1所具有的第一平均曲率半徑R1小於第二表面S2所具有的第二平均曲率半徑R2。舉例來說,第一平均曲率半徑R1可為約6.0 mm至14.8 mm,例如是6 mm至14.5 mm、6 mm至13 mm、6.5 mm至12 mm、7 mm至11.5 mm、7.5 mm至11 mm、8 mm至10.5 mm、7 mm至10 mm等,但不以此為限。而第二平均曲率半徑R2可為約6.2 mm至15.0 mm,例如是6.5 mm至14.5 mm、6.5 mm至13 mm、7 mm至12.5 mm、7 mm至12 mm、7.5 mm至11.5 mm、8 mm至11 mm、8 mm至10 mm等,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此眼用配戴裝置10於配戴時是以第二表面S2接觸於使用者的角膜及/或鞏膜。
又,上述眼用配戴裝置10的材料可包括生物來源高分子、非生物來源高分子、或前述兩者之組合。其中,生物來源高分子可包括膠原蛋白(collagen)、明膠(gelatin)、幾丁聚醣(Chitin)、纖維素、或前述之組合,但不以此為限。而非生物來源高分子可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 PPGDA)、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PHEMA)或前述之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上述儲存區12係設置於本體P中,可用以裝載藥物,而微流道14係設置於接近第一表面S1之外緣E1及第二表面S2之外緣E2處,可用以將藥物填入儲存區12中。儲存區12與微流道14皆可進一步於表面進行親水性或抗沾黏的改質處理,以藉由毛細作用促進藥物填入及排除氣泡,更可搭配材料特性(例如柔軟度及彈性)使其具有受眨眼動作加強之藥物補充能力。上述親水性改質處理方式可包括將親水高分子、離子性官能基或界面活性劑混摻到基材中、浸塗/塗布至基材表面或經化學反應接枝到基材表面,也可使用電漿、紫外光、熱處理或其他反應性氣體對物質表面進行氧化、交聯、增加易反應官能基或改變微結構之處理,但不以此為限。更詳細而言,親水高分子可包括聚丙烯醯胺(polyacrylamide, PAM或PAAM)、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等,離子性官能基可包括一/二級胺、羧酸根等,界面活性劑可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polyethylene glycol p-(1,1,3,3-tetramethylbutyl)-phenyl ether, Triton X-100)、椰油醯胺丙基甜菜鹼({[3-(Dodecanoylamino)propyl](dimethyl)ammonio}acetate)等,但並不以此為限。而上述抗沾黏改質處理方式與親水改質處理方式類似,於此不再贅述,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儲存區12可為環狀、弧狀、線狀、或前述之組合,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又,儲存區12於眼用配戴裝置10中的設置位置以不阻擋視線為設計目標,請參照圖1B及圖1C,Y1-Y1’為經由儲存區12的中心N12縱向貫穿本體P之縱軸線,例如可將儲存區12之中心N12置於與本體之中心N11相距約4 mm至14 mm之處,亦可將儲存區12之中心N12設置於與本體之中心N11相距約4.5 mm至14 mm、6 mm至14 mm、4 mm至12 mm、8 mm至12 mm、10 mm至12 mm、6.5 mm至10 mm、8 mm至10 mm、7 mm至11 mm、5.5 mm至10.5 mm、4.5 mm至8 mm之處,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儲存區12的形狀及其於眼用配戴裝置10中的設置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微流道14的一端可與儲存區12連接,另一端可朝向眼用配戴裝置10的邊緣所設置的開口O,用以與角膜及/或鞏膜接觸,且上述開口O與上述第一表面S1之外緣E1及第二表面S2之外緣E2相連接。微流道14的配置方式可依實際需求進行調整,舉例來說,微流道14於眼用配戴裝置10的配置方式可包括,但不限於放射狀。以及,雖然於圖1A中繪示了8條微流道14,但本揭露之微流道14的配置數量並不以此為限,而可因實際需要調整為16條、14條、12條、10條或6條等。
此外,眼用配戴裝置10的表面可進一步塗佈潤滑材料,例如是黏蛋白(mucoprotein)、聚乙烯亞胺(polyethylenimine)、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 (poly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polymethacrylic acid)、聚衣康酸(polyitaconic acid)、聚馬來酸(polymaleic acid)、 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丙烯醯胺(polyacrylamide)、聚乙烯醇(poleyvinylalcohol)、透明質酸、葡聚糖(dextran)、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poly HEMA)、聚磺酸酯(poly sulfonates)、聚乳酸(polylactate)、尿素、磷酸膽鹼(phosphoryl choline)或前述之組合。除此之外,潤滑材料亦可為親水性多肽,例如該多肽之75%以上重量比的胺基酸係選自由天門冬胺酸(Aspartic acid, Asp或D)、麩胺酸(Glutamic acid, Glu或E)、組胺酸(Histidine, His或H)、離胺酸(Lysine, Lys或K)、天門冬醯酸(Asparagine, Asn或N)、麩胺酸醯胺(Glutamine, Gln或Q)、精胺酸(Arginine, Arg或R)、絲胺酸(Serine, Ser或S)、蘇胺酸(Threonine, Thr或T)、酪胺酸(Tyrosine Tyr或Y)所組成的群組,但不以此為限,以提升配戴舒適性為主,並可避免水分蒸發。
請同時參照圖1A、圖1B與圖1C,儲存區12的寬度可為30 μm至5 mm,例如是30 μm至50 μm、50 μm至70 μm、70 μm至100 μm、100 μm至4.5 mm、500 μm至4.5 mm、1 mm至4 mm、1.5 mm至4 mm、1.5 mm至3.5 mm、2 mm至3.5 mm、2.5 mm至3.5 mm、2.5 mm至3 mm等,但不以此為限。儲存區12的高度可為10 μm至200 μm,例如是20 μm至180 μm、30 μm至150 μm、50 μm至120 μm、50 μm至100 μm、60 μm至80 μm等,但不以此為限。儲存區12所裝載藥物的總體積可為0.002 μL至20 μL,例如是0.05 μL至20 μL、0.1 μL至20 μL、0.5 μL至20 μL、1 μL至20 μL、2 μL至20 μL、5 μL至20 μL、10 μL至20 μL、5 μL至15 μL、5 μL至10 μL等,但不以此為限。
又,微流道14的截面平均直徑可為20 μm至150 μm,例如是30 μm至150 μm、50 μm至150 μm、50 μm至120 μm、50 μm至100 μm、50 μm至80 μm、80 μm至120 μm、100 μm至150 μm等,但不以此為限。微流道14的截面平均直徑可小於或等於儲存區12的截面平均直徑。其中,微流道14與儲存區12連接的一端的孔徑可為10 μm至200 μm,例如是10 μm至20 μm、20 μm至50 μm、50 μm至100 μm、100 μm至150 μm、80 μm至200 μm等,但不以此為限,而微流道與角膜及/或鞏膜接觸的一端的孔徑可為40 μm至200 μm,例如是50 μm至180 μm、60 μm至160 μm、70 μm至150 μm、80 μm至140 μm、90 μm至130 μm、100 μm至120 μm等,但不以此為限。
請同時參照圖1A、圖1B與圖1C,眼用配戴裝置10的外觀可包括,但不限於圓形,而其直徑可為約12 mm至20 mm,例如是12 mm至15 mm、15 mm至18 mm、18 mm至20 mm、12 mm至18 mm、15 mm至20 mm、13 mm至15 mm等,但不以此為限。眼用配戴裝置的平均厚度可為約20 μm至400 μm,例如是30 μm至350 μm、50 μm至300 μm、50 μm至250 μm、80 μm至320 μm、100 μm至300 μm、150 μm至300 μm、150 μm至200 μm等,但不以此為限。
圖2為依照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2所示之第二實施例相似於圖1A所示之第一實施例,故相同元件之規格與配置在此不予贅述。
在圖2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中,中心N20是指由圖2的上視示意圖所定義出的本體之中心點(可以由圖2中切線A1-A1’及切線B1-B1’的交點所定義)。不同於第一實施例所示,第二實施例中之儲存區22為弧狀,例如是圓弧狀,係以眼用配戴裝置20的中心N20為中心進行配置。換言之,在圖1A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中,眼用配戴裝置具有一個環狀的儲存區12,而在圖2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中,眼用配戴裝置具有兩個弧狀的儲存區22,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以不阻擋視線為設計目標,且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儲存區22的形狀、配置位置及配置數目。如圖2所示,儲存區22可以是以眼用配戴裝置20的中心N20為對稱中心而對稱配置,但並不以此為限,儲存區22亦可呈現不對稱配置型態。
如圖2所示,微流道24的一端與儲存區22連接,另一端則為朝向眼用配戴裝置邊緣的開口,可包括但不限於以放射狀配置。並且,雖然圖2中繪示了6條微流道24,每個儲存區22分別與三條微流道24連接,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可依實際需要調整微流道24的配置數目。例如,每個儲存區22亦可分別與2條、4條、5條、6條等微流道24連接,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如上文所述,儲存區22亦可呈現不對稱配置型態,例如可以是其中一個儲存區22搭配2條微流道24,而另一個儲存區22搭配3條微流道24。換言之,兩個儲存區22所搭配的微流道24數目也可有所不同。
圖3A至圖3B為本揭露的其一眼用配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請參照圖3A,此眼用配戴裝置30A可以是全鏡片型,其曲面C0的平均曲率半徑可為約6 mm至15 mm,例如是6 mm至12 mm、6 mm至10 mm、7 mm至14 mm、7 mm至12 mm、8 mm至12 mm、8 mm至10 mm等,但不以此為限。又,此全鏡片型的眼用配戴裝置30A由頂部至底部的整體高度h0可為約0.3 mm至6.2 mm,例如是0.5 mm至3 mm、1 mm至4.5 mm、2 mm至5 mm、2 mm至4.5 mm、2.5 mm至5 mm、4 mm至6 mm等,但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3B,眼用配戴裝置30B也可以是外環型,其中環狀開口處的直徑d0可為約6 mm至13 mm,例如是6 mm至12 mm、7 mm至12 mm、8 mm至12 mm、8 mm至10 mm等,但不以此為限。而,環狀的高度h01可為約0.2 mm至6 mm,例如是0.2mm 至 2mm、0.5 mm至5 mm、1 mm至4.5 mm、1.5 mm至4 mm、2 mm至3.5 mm、2.5 mm至3 mm、3 mm至5 mm等,但不以此為限。更詳細而言,若將圖3A中全鏡片型的眼用配戴裝置30A在圖3B的高度h01處進行切割,則可形成圖3B中外環型的眼用配戴裝置30B。
圖4A至圖4C為本揭露的另一眼用配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請參照4A至圖4C,眼用配戴裝置40A、40B及40C可以是鞏膜接觸配戴型式。請參照圖4A,眼用配戴裝置40A可以是鞏膜接觸配戴型式的全鏡片型,具有兩種階層的曲面C1及C2。曲面C1的曲率半徑可為約6 mm至9 mm,例如是6.5 mm至8.5 mm、7 mm至8.5 mm、7.5 mm至9 mm等,但不以此為限。曲面C2的曲率半徑可為約7 mm至15 mm,例如是8 mm至14 mm、8 mm至12 mm、10 mm至12 mm等,但不以此為限。其中,具有曲面C1之鏡片的高度h1可為約0.3 mm至6.2 mm,例如是0.5至2mm、1 mm至6 mm、2 mm至5 mm、3 mm至4 mm等,但不以此為限。而具有曲面C2之鏡片的高度h2可為約0.2 mm至10 mm,例如是0.2mm至3mm、1 mm至9 mm、2 mm至8 mm、3 mm至7 mm、4 mm至6 mm等,但不以此為限。
請繼續參照圖4B及圖4C,眼用配戴裝置40B及40C亦可以是鞏膜接觸配戴型式的外環型。更詳細而言,若將圖4A中全鏡片型的眼用配戴裝置40A在圖4B中具有曲面C1之外環的高度h11處進行切割,則可形成圖4B中外環型的眼用配戴裝置40B,而若將圖4A中全鏡片型的眼用配戴裝置40A在具有曲面C1的部分及具有曲面C2的部分之交界處進行切割,切除掉具有曲面C1的部分,則可形成圖4C中外環型的眼用配戴裝置40C。如圖4B所示,其環狀開口處的直徑d1可為約6 mm至13 mm,例如是6 mm至12 mm、7 mm至12 mm、8 mm至12 mm、8 mm至10 mm等,但不以此為限。而,具有曲面C1之部分外環的高度h11可為約0.2 mm至5 mm,例如是0.5 mm至4.5 mm、1 mm至4 mm、1.5 mm至3.5 mm、2 mm至3.5 mm、2.5 mm至3 mm、3 mm至5 mm等,但不以此為限。如圖4C所示,其環狀開口處的直徑d2可為約9 mm至19 mm,例如是9mm至11mm、10 mm至18 mm、10.5 mm至17.5 mm、11 mm至17 mm、12 mm至16 mm、12.5 mm至15.5 mm、13 mm至15 mm等,但不以此為限。。
圖5A及圖5B為依照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中儲存區與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圖。其中,圖5A為上視示意圖,圖5B為沿圖5A中切線C-C’的直切剖面示意圖。圖5A及圖5B所示之第三實施例相似於前述圖1A所示之第一實施例,故相同元件之規格與配置在此不予贅述。必須說明的是,為更清楚表示儲存區32及微流道34的型態配置,圖5A及圖5B省略了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輪廓線繪示,而僅繪示儲存區32及微流道34。並且,此處雖僅繪示2條微流道34與儲存區32連接,但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微流道34的數量,而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可設置2條、4條、6條、8條、10條等微流道34與儲存區32連接。
請同時參照圖5A及圖5B,微流道34的孔徑係由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32漸縮,以強化藉由毛細作用促進藥物填入及排除氣泡的機制。在本實施例中,微流道34的孔徑是沿著眼用配戴裝置的上視方向從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32漸縮,因此,在圖5A的上視示意圖中,微流道34的孔徑從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32呈現漸縮的趨勢,而在圖5B的剖面示意圖中,微流道34的孔徑均一。更具體而言,以圖5A的上視示意圖觀之,若以微流道34靠近眼用配戴裝置邊緣的一端朝向儲存區32作為檢視視角,且定義微流道34兩邊的側壁分別為左側壁34L與右側壁34R,如圖5A所示,微流道34的左側壁34L與右側壁34R係呈現彼此逐漸靠近的態樣。而於圖5B的剖面示意圖中,微流道34的上側壁34U與下側壁34D間的距離則維持不變。換言之,於此實施例中,微流道34之左側壁34L至右側壁34R間的寬度係由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32漸縮,而微流道34之上側壁34U至下側壁34D間的高度則由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至儲存區32皆維持不變。惟,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微流道34的孔徑也可以是沿著眼用配戴裝置的剖面方向從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32漸縮,而此型態將於下文中參照圖6A、圖6B及圖6C進行詳細說明。
圖6A至圖6C為依照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中儲存區與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圖。其中,圖6A為上視示意圖,圖6B與圖6C皆為沿圖6A中切線D-D’的直切剖面示意圖,惟圖6B與圖6C分別代表漸縮微流道之不同態樣,圖6B為平滑式漸縮微流道態樣的剖面示意圖,而圖6C為階梯式漸縮微流道態樣的剖面示意圖。圖6A、圖6B及圖6C所示之第四實施例相似於前述圖1A所示之第一實施例,故相同元件之規格與配置在此不予贅述。必須說明的是,為更清楚表示儲存區42及微流道44的型態配置,圖6A、圖6B及圖6C省略了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輪廓線繪示,而僅繪示儲存區42及微流道44。並且,此處雖僅繪示2條微流道44與儲存區42連接,但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微流道44的數量,而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可設置2條、4條、6條、8條、10條等微流道44與儲存區42連接。
請同時參照圖6A、圖6B及圖6C,微流道44的孔徑係由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42漸縮,以強化藉由毛細作用促進藥物填入及排除氣泡的機制。在本實施例中,微流道44的孔徑是沿著眼用配戴裝置的剖面方向從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42漸縮,因此,在圖6A的上視示意圖中,微流道44的孔徑均一,而在圖6B及圖6C的剖面示意圖中,微流道44的孔徑從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42呈現漸縮的趨勢。更具體而言,以圖6A的上視示意圖觀之,若以微流道44靠近眼用配戴裝置邊緣的一端朝向儲存區42作為檢視視角,且定義微流道44兩邊的側壁分別為左側壁44L與右側壁44R,如圖6A所示,微流道44的左側壁44L與右側壁44R間的距離維持不變,而於圖6B及圖6C的剖面示意圖中,微流道44的下側壁44D則呈現逐漸向上側壁44U靠近的趨勢。換言之,於此實施例中,微流道44之左側壁44L至右側壁44R間的寬度由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至儲存區42皆維持不變,而微流道44之上側壁44U至下側壁44D間的高度則由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42漸縮。必須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微流道44的孔徑從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儲存區42漸縮的型態可以是平滑式漸縮(如圖6B所示)或階梯式漸縮(如圖6C所示),但漸縮型態並不以此為限。
圖7A至圖7D為依照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其一包裝設計的示意圖。其中,圖7A為剖面示意圖,圖7B為上視示意圖,圖7C為立體示意圖,圖7D為局部放大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7A、圖7B及圖7C,眼用配戴裝置10可包裝於硬質包裝夾具200中,以支撐眼用配戴裝置10,避免其塌陷變形,且可保持微流道完整並提高填藥精準度。雖然圖7A、圖7B及圖7C是以眼用配戴裝置10為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是眼用配戴裝置20、30A、30B、40A、40B或40C等。包裝方式可採用真空及負壓方式包裝,但不限於此。硬質包裝夾具200可由上蓋240及底座260所組成。底座260上設置有凸起處280及至少一渠道290,凸起處280與渠道290相連接,且渠道290具有注入口220,以供藥物注入。渠道的截面平均直徑可為約50 μm至1000 μm,例如是100 μm至950 μm、150 μm至900 μm、200 μm至850 μm、250 μm至800 μm、300 μm至750 μm、350 μm至700 μm、500 μm至750 μm、500 μm至800 μm等,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上蓋240具有凹入處,且凹入處的構型與位置係與凸起處280相對應。眼用配戴裝置10可放置於底座260的凸起處280,其中凸起處280的平均曲率半徑與眼用配戴裝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徑相近,以於底座260與上蓋240扣合時將眼用配戴裝置10夾持於凸起處280。凸起處280的平均曲率半徑與眼用配戴裝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徑差異約僅為1 mm、0.8 mm、0.5 mm、0.3 mm或0.1 mm等,但不限於此。
接著,於上述以硬質包裝夾具200將眼用配戴裝置10固定位置後,即可以注入器300於硬質包裝夾具200的注入口220進行藥物填裝,藥物可由注入口220流經渠道290至凸起處280上的眼用配戴裝置10,進而透過眼用配戴裝置10的微流道14進入儲存區12中。更詳細而言,如圖7D所示,注入口220處可進一步設置八字型的導引口230,以利於注入器300對準注入口220。注入器300可包括,但不限於針頭,例如也可以滴管(dropper)、微量吸管(或稱移液器,pipetman)注入藥物。此外,導引口230的前方或後方可配置有封膜250(也可以是膠塞),以維持硬質包裝夾具200包裝內的真空及負壓。當注入器300***注入口220時,可使封膜250破裂,進而以上述方式進行藥物的填裝。
再者,於圖7A、圖7B及圖7C中,雖僅繪製2條渠道290,但實際上可依需求配置所需渠道,例如可配置4條、6條、8條渠道等,但不限於此。此外,可進一步透過不同注入口挹注不同的有效量藥物,以將不同種類之所需藥物裝載於眼用配戴裝置的不同儲存區中。舉例來說,可以眼用配戴裝置20為載藥對象,將其放置於硬質包裝夾具200之凸起處280,且將不同儲存區22所分別配置的其一微流道24對向其一渠道290,以分別由不同渠道290將不同藥物傳送至其所對應的微流道中,進而將不同藥物裝載至眼用配戴裝置20的不同儲存區22中。
圖8A、圖8B及圖8C為依照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另一包裝設計及使用方法的示意圖。
除了上文參照圖7A、圖7B及圖7C所說明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包裝設計及使用方法,若欲避免使用針劑填裝,也可採用圖8A、圖8B及圖8C所繪示的包裝設計。圖8A、圖8B及圖8C所繪示的包裝設計係以藥物滴加容器(drug drop container)為主,可取代圖7A、圖7B與圖7C的注入器300,與圖7A、圖7B與圖7C的硬質包裝夾具200進行搭配使用,以對眼用配戴裝置10充填有效量之藥物。請參照圖8A,藥物滴加容器80A可包括容置部400、封口薄膜420、安全暗針440以及儲存空間450,其中儲存空間450設置於封口薄膜420下方,安全暗針440可設置於儲存空間450內。容置部400與封口薄膜420之間設置有接管430,接管430的一端與容置部400的底部相接,另一端則設有用以封口的封口薄膜420。此外,於儲存空間450內之安全暗針440底部可設置有軟墊460,例如是塑膠軟墊,以便於操作安全暗針440之按壓動作,且此軟墊可助於按壓動作後的回彈,以避免阻礙藥物經由接管430流向儲存空間450。
操作上,首先,可將藥物70A滴入容置部400中,當使用者將藥物70A依照建議量滴加於容置部400後,朝向封口薄膜420方向按壓安全暗針440下方的軟墊460,使安全暗針440穿透封口薄膜420,即可使有效量的藥物70A由容置部400透過接管430溢入儲存空間450中。接著,請同時參照圖8A及圖7C,可將儲存空間450中的藥物70A注入至與儲存空間450相連接的硬質包裝夾具200之注入口220中,而進入硬質包裝夾具200的渠道290中。由於儲存空間450的體積小於容置部400,但體積遠大於眼用配戴裝置10中的儲存區12及微流道14,因此,並不會有載不滿藥物的問題。
請參照圖8B,圖8B與圖8A的結構及操作方法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藥物滴加容器80B中並未設置封口薄膜420。換言之,接管430係與儲存空間450相通,且可將軟墊460設置於側面,同時將安全暗針440轉向。操作上,同樣是先將藥物70A依照建議量滴加於容置部400中,接著,請同時參照圖8B、圖7C及圖7D,朝向硬質包裝夾具200之注入口220方向按壓軟墊460,使安全暗針440可穿透注入口220之封膜250,透過負壓即可使有效量的藥物70A由容置部400透過接管430溢入儲存空間450中,再由儲存空間450將藥物70A注入至與儲存空間450連接的硬質包裝夾具200之注入口220中,而進入硬質包裝夾具200的渠道290中。
請參照圖8C,圖8C與圖8A的結構及操作方法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藥物滴加容器80C中將圖8A所示接管430、封口薄膜420、安全暗針440及軟墊460置換為配置有封膜的旋蓋470以及配置有尖銳物480(可為安全暗針、刮刀或其他可用於破壞封膜的尖銳物品)的支撐件490。操作上,同樣是先將藥物70A依照建議量滴加於容置部400中,接著,請同時參照圖8C及圖7C,可將旋蓋470往下旋轉,以使尖銳物480破壞旋蓋470中的封膜,而使有效量的藥品經由破口溢入容置部400下方的儲存空間中,再由儲存空間將藥物70A注入至與儲存空間連接的硬質包裝夾具200之注入口220中,而進入硬質包裝夾具200的渠道290中。
圖9A及圖9B為依照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又一包裝設計及使用方法的示意圖。其中,圖9A為立體示意圖,圖9B為剖面示意圖。
圖9A及圖9B所繪示的結構與圖7A、圖7B與圖7C的硬質包裝夾具200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是以類似於隱形眼鏡盒的型態進行設計,且較佳例如可與圖8C的藥物滴加容器80C搭配使用。請同時參照圖9A及圖9B,先撕開用以防止污染的隔離膜650,接著使用滴加工具500將藥物70依照建議量滴入藥物滴加容器620中,此處的藥物滴加容器620與圖8C的藥物滴加容器80C相似。轉動藥物滴加容器620,以使位於上蓋600A的盛藥空間610與位於底座600B的儲存空間630之間的連接被打開,而使藥物70由上蓋600A的盛藥空間610流入底座600B的儲存空間630中。儲存空間630中設置有凸起處640,可將眼用配戴裝置10放置於儲存空間630的凸起處640上方,其中凸起處640的平均曲率半徑與眼用配戴裝置10的平均曲率半徑相近。如此一來,即可使儲存空間630中的藥物70對眼用配戴裝置10進行藥物填裝。
為了證明本發明的眼用配戴裝置能夠有效地緩釋治療藥物,以下特別針對本揭露所設計之不同態樣的眼用配戴裝置進行實際測試,並進一步與現行浸藥隱形眼鏡做比對,詳如下述實驗操作與結果。
針對習知的浸藥隱形眼鏡(比較例1)、圖1A所示的眼用配戴裝置(實驗例1)、與圖1A所示的眼用配戴裝置相似但僅設置兩通道者(實驗例2,使用膠帶封閉圖1A所示的眼用配戴裝置的六個開口)、圖6C所示的眼用配戴裝置(實驗例3)以及圖5A所示的眼用配戴裝置(實驗例4)進行實驗,測試各個比較例及實驗例之釋放常數以及90%藥品的釋放時間。
實驗方法如下:以PDMS製作微流道雛型品並進行親水處理,使用純水清洗雛型品並通氣乾燥。將吸取藥物溶液後的PDMS雛型品緩慢放入10mL的純水中避免擾動,維持在室溫,每一小時至數小時取樣,最長取樣至三天,每次取樣取150 μL,取樣時盡量避開孔道口緩緩攪拌取水,並且記錄時間。使用分光光度計(UV/VIS reader)讀取藥物吸光值,並製作標準藥物濃度曲線供濃度對照。測試結果如下方表1所示。
如下方表1可得知,相較於習知的浸藥隱形眼鏡(比較例1),本揭露所設計的眼用配戴裝置(實驗例1、實驗例2、實驗例3、實驗例4)皆可有效地緩釋治療藥物。 [表1]
  比較例1 實驗例1 實驗例2 實驗例3 實驗例4
釋放常數 38.4 14 3 3.6 1.9
90%藥品釋放時間(hr) 1 2.5 12 7.5 20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A、30B、40A、40B、40C:眼用配戴裝置 12、22、32、42:儲存區 14、24、34、44:微流道 200:硬質包裝夾具 220:注入口 230:導引口 240、600A:上蓋 250:封膜 260、600B:底座 280、640:凸起處 290:渠道 34D、34L、34R、34U、44D、44L、44R、44U:側壁 300:注入器 400:容置部 420:封口薄膜 430:接管 440:安全暗針 450、630:儲存空間 460:軟墊 470:旋蓋 480:尖銳物 490:支撐件 500:滴加工具 610:盛藥空間 650:隔離膜 70、70A:藥物 80A、80B、80C、620:藥物滴加容器 C0、C1、C2:曲面 R1、R2:平均曲率半徑 d0、d1、d2:直徑 E1、E2:外緣 h0、h01、h1、h11、h2:高度 N10、N11、N12、N20:中心 O:開口 P:本體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圖1A為依照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1B為沿圖1A中切線A-A’的直切剖面示意圖,圖1C為沿圖1A中切線B-B’的直切剖面示意圖。 圖2為依照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3A至圖3B為本揭露的其一眼用配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4A至圖4C為本揭露的另一眼用配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5A及圖5B為依照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中儲存區與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圖。其中,圖5A為上視示意圖,圖5B為沿圖5A中切線C-C’的直切剖面示意圖。 圖6A至圖6C為依照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的眼用配戴裝置中儲存區與微流道配置方式的示意圖。其中,圖6A為上視示意圖,圖6B與圖6C皆為沿圖6A中切線D-D’的直切剖面示意圖,惟圖6B與圖6C分別代表漸縮微流道之不同態樣,圖6B為平滑式漸縮,而圖6C為階梯式漸縮。 圖7A至圖7D為依照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其一包裝設計的示意圖。其中,圖7A為剖面示意圖,圖7B為上視示意圖,圖7C為立體示意圖,圖7D為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A、圖8B及圖8C為依照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另一包裝設計的示意圖。 圖9A及圖9B為依照本揭露的眼用配戴裝置之又一包裝設計的示意圖。其中,圖9A為立體示意圖,圖9B為剖面示意圖。
N10:中心
O:開口
P:本體
10:眼用配戴裝置
12:儲存區
14:微流道

Claims (26)

  1. 一種眼用配戴裝置,包括:本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心、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外緣及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外緣;至少一儲存區,設置於所述本體中,用以裝載藥物;以及至少一微流道,設置於接近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外緣及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外緣處,所述微流道的一端與所述儲存區連接,以將所述藥物填入所述儲存區中,所述微流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眼用配戴裝置邊緣的開口,用以與角膜及/或鞏膜接觸,且所述開口與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外緣及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外緣相連接,其中,所述微流道的截面平均直徑小於或等於所述儲存區的截面平均直徑,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平均曲率半徑為6mm至15mm,且所述眼用配戴裝置係以所述第二表面配戴於使用者的角膜及/或鞏膜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儲存區的寬度為30μm至5mm,高度為10μm至200μm,總體積為0.002μL至20μL。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微流道的截面平均直徑為20μm至150μ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直徑為12mm至20mm,平均厚度為20μm至400μ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儲存區包括環狀、弧狀、線狀或前述之組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儲存區之中心係設置於與所述本體之中心相距4mm至14mm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儲存區以所述本體之中心為對稱中心而對稱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微流道以放射狀配置於所述眼用配戴裝置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微流道的孔徑從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邊緣朝向所述儲存區漸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微流道與所述儲存區連接的一端的孔徑為10μm至200μm,所述微流道與角膜及/或鞏膜接觸的一端的孔徑為40μm至200μm。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微流道及所述儲存區係經親水性或抗沾黏的表面改質處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表面塗佈有潤滑材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潤滑材料包括黏蛋白(mucoprotein)、聚乙烯亞胺(polyethylenimine)、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甲基丙烯酸(polymethacrylic acid)、聚衣康酸(polyitaconic acid)、聚馬來酸(polymaleic acid)、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丙烯醯胺(polyacrylamide)、聚乙烯醇(poleyvinylalcohol)、透明質酸、葡聚糖(dextran)、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oly HEMA)、聚磺酸酯(poly sulfonates)、聚乳酸(polylactate)、尿素、磷酸膽鹼(phosphoryl choline)或前述之組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潤滑材料更包括親水性多肽,且所述親水性多肽之75%以上重量比的胺基酸係選自由天門冬胺酸(Aspartic acid,Asp或D)、麩胺酸(Glutamic acid,Glu或E)、組胺酸(Histidine,His或H)、離胺酸(Lysine,Lys或K)、天門冬醯酸(Asparagine,Asn或N)、麩胺酸醯胺(Glutamine,Gln或Q)、精胺酸(Arginine,Arg或R)、絲胺酸(Serine,Ser或S)、蘇胺酸(Threonine,Thr或T)、酪胺酸(Tyrosine Tyr或Y)所組成的群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材料包括生物來源高分子、非生物來源高分子或前述之組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生物來源高分子包括膠原蛋白(collagen)、明膠(gelatin)、幾丁聚醣(Chitin)、纖維素或前述之組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非生物來源高分子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PPGDA)、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或前述之組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更包括裝載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包裝。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包裝包括硬質包裝夾具,而所述硬質包裝夾具包括:底座,其上設置有凸起處及至少一渠道,所述凸起處與所述渠道相連接,且所述渠道具有注入口,以供所述藥物注入;以及上蓋,具有凹入處,且所述凹入處的構型與位置係與所述凸起處相對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凸起處的平均曲率半徑與所述眼用配戴裝置的平均曲率半徑相近,以於所述底座與所述上蓋扣合時將所述眼用配戴裝置夾持於所述凸起處。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渠道的截面平均直徑為50μm至1000μm。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注入口更包括導引口,以供對準注入。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包裝更包括:至少一藥物滴加容器(drug drop container),用以充填有效量之所述藥物。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藥物滴加容器包括:容置部;接管,與所述容置部的底部相接;儲存空間,設置於所述接管的下方,且所述儲存空間與所述硬質包裝夾具的所述注入口連接;以及安全暗針,設置於所述儲存空間內。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儲存空間與所述接管之間設置有封口薄膜,透過按壓所述安全暗針,即可使所述藥物由所述容置部透過所述接管溢入所 述儲存空間中,再由所述儲存空間注入所述注入口而進入所述硬質包裝夾具的所述渠道中。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眼用配戴裝置,其中所述藥物滴加容器包括:旋蓋,配置有封膜;支撐件,配置有尖銳物;以及儲存空間,設置於所述旋蓋下方,其與所述硬質包裝夾具的所述注入口連接,其中,將所述旋蓋往下旋轉後,可使所述尖銳物破壞所述旋蓋中的所述封膜,以使所述藥物溢入所述儲存空間中,再由所述儲存空間注入所述注入口而進入所述硬質包裝夾具的所述渠道中。
TW108141314A 2018-11-14 2019-11-14 眼用配戴裝置 TWI724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60929P 2018-11-14 2018-11-14
US62/760,929 2018-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698A TW202027698A (zh) 2020-08-01
TWI724624B true TWI724624B (zh) 2021-04-11

Family

ID=6914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314A TWI724624B (zh) 2018-11-14 2019-11-14 眼用配戴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0838A1 (zh)
EP (1) EP3653183B8 (zh)
JP (1) JP7138612B2 (zh)
CN (1) CN111184602B (zh)
PL (1) PL3653183T3 (zh)
TW (1) TWI724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0166B2 (en) 2019-06-05 2023-01-10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tact lenses with microchannels
TWI759050B (zh) * 2020-12-31 2022-03-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有緩釋特性的隱形眼鏡
CN116115423B (zh) * 2023-04-04 2023-06-30 健诺维(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眼表修复装置及其支撑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1929A (en) * 2003-07-03 2005-01-16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agents to the eye
US20170281408A1 (en) * 2014-08-28 2017-10-05 Universal View Co., Ltd. Ocular insert device
US9861525B2 (en) * 2008-05-08 2018-01-09 Minipumps, Llc Drug-delivery pump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9888B2 (en) * 2000-07-28 2004-08-24 Ocular Sciences, Inc. Contact lenses with microchannels
CN105411740B (zh) * 2009-02-10 2019-07-23 千寿制药株式会社 环形装置
EP4108216A1 (en) * 2009-06-03 2022-12-28 Forsight Vision5, Inc. Anterior segment drug delivery
AU2010284216B2 (en) * 2009-08-18 2015-10-15 Minipumps, Llc Electrolytic drug-delivery pump with adaptive control
EP2755615B1 (en) 2011-09-14 2022-04-06 Forsight Vision5, Inc. Ocular insert apparatus
WO2016031093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ビュー 眼瞼内装用具
EP3253433A4 (en) * 2015-04-10 2018-08-22 Kedalion Therapeutics, Inc. Piezoelectric dispenser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
KR101708683B1 (ko) * 2015-09-23 2017-02-21 서강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서방형 약물 방출 콘텍트렌즈
CN107811751B (zh) 2017-12-08 2019-11-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干眼症的隐形眼镜
CN108578059B (zh) * 2018-05-30 2020-05-0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可控药物缓释的角膜接触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1929A (en) * 2003-07-03 2005-01-16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agents to the eye
US9861525B2 (en) * 2008-05-08 2018-01-09 Minipumps, Llc Drug-delivery pump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20170281408A1 (en) * 2014-08-28 2017-10-05 Universal View Co., Ltd. Ocular inser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3183B8 (en) 2022-01-19
US20200170838A1 (en) 2020-06-04
EP3653183A1 (en) 2020-05-20
JP7138612B2 (ja) 2022-09-16
CN111184602A (zh) 2020-05-22
JP2020096823A (ja) 2020-06-25
CN111184602B (zh) 2022-12-02
PL3653183T3 (pl) 2022-02-14
TW202027698A (zh) 2020-08-01
EP3653183B1 (en)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4624B (zh) 眼用配戴裝置
EP2639626B1 (en) Dynamic fluid zones in contact lenses
US3760807A (en) Method of reshaping the cornea to eliminate refractive errors
ES2854901T3 (es)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lentes de contacto
ES2383233T3 (es) Dispensador de gotas para el suministro de gotas uniformes de líquidos viscosos
US20090004244A1 (en) Iris design as a drug depot for zonal drug delivery by contact lens
US20080107713A1 (en) Contact lens as a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implant
EA022725B1 (ru) Флакон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с раздаточной головкой для покапельной раздачи
JP6813575B2 (ja) 硝子体手術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用のレンズホルダ
KR102658720B1 (ko) 딤플형 콘택트 렌즈
KR102477686B1 (ko) 콘택트렌즈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몰드
WO2019241748A1 (en) Ocular graft and applicator
KR20160047529A (ko) 초박형 광학 부분품을 포함하는 안과용 렌즈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러한 렌즈
JP2018054993A (ja) 角膜矯正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KR102523963B1 (ko) 이종 약물을 혼합하기 위한 안약 용기
US20230165710A1 (en)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device
AU2016216742B2 (en) Dynamic fluid zones in contact lenses
JP5643461B1 (ja) 眼瞼内装用具
AU2015201837A1 (en) Dynamic fluid zones in contact l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