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9174B -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9174B
TWI709174B TW106121057A TW106121057A TWI709174B TW I709174 B TWI709174 B TW I709174B TW 106121057 A TW106121057 A TW 106121057A TW 106121057 A TW106121057 A TW 106121057A TW I709174 B TWI709174 B TW I709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xide
dielectric layer
substrate
oxy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1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7344A (zh
Inventor
克里希納斯瓦米 庫馬爾
賽格 利維
卞貞秀
Original Assignee
愛爾蘭商經度閃存解決方案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539,45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94064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愛爾蘭商經度閃存解決方案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愛爾蘭商經度閃存解決方案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9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917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1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 H01L21/0212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 H01L21/021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 O, and at least one of H, N, C, F, or other non-metal elements, e.g. SiOC, SiOC:H or SiON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9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charge trapping gate insulator, e.g. MNOS-memory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1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 H01L21/0212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 H01L21/02164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the material being a silicon oxide, e.g. S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the layer being a laminate, i.e. composed of sublayers, e.g. stacks of alternating high-k metal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2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22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process other than a deposition process
    • H01L21/022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process other than a deposition process formation by oxidation, e.g. oxidation of the substrate
    • H01L21/0223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process other than a deposition process formation by oxidation, e.g. oxidation of the substrate of th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or a semiconductor layer
    • H01L21/0223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process other than a deposition process formation by oxidation, e.g. oxidation of the substrate of th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or a semiconductor layer group IV semiconductor
    • H01L21/0223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process other than a deposition process formation by oxidation, e.g. oxidation of the substrate of th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or a semiconductor layer group IV semiconductor silicon in uncombined form, i.e. pure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2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 H01L21/0226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deposition from the gas or vapour phase
    • H01L21/02271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deposition from the gas or vapour phase deposition by decomposition or reaction of gaseous or vapour phase compounds,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31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 H01L21/02321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introduction of substances into an already existing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32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introduction of substances into an already existing insulating layer introduction of oxygen
    • H01L21/023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introduction of substances into an already existing insulating layer introduction of oxygen into a nitride layer, e.g. changing SiN to 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31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 H01L21/02321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introduction of substances into an already existing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32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introduction of substances into an already existing insulating layer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
    • H01L21/0233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introduction of substances into an already existing insulating layer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 into an oxide layer, e.g. changing SiO to 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31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 H01L21/0233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gas or vapou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122Single quantum well structures
    • H01L29/125Quantum wir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4Gate electrodes for transistors with charge trapping gate insul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8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 H01L29/4239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for thin fil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thickness or the shape of the insulator or the dimensions, the shape or the lay-out of the conductor fully surrounding the channel, e.g. gate-all-arou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833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charge trapping gate insulator, e.g. MN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5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having a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e.g. multichannel, 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hape, length or width, doping structure, or the overlap or alignment between the channel and the gate,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or the contacting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9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charge trapping gate insulator, e.g. MNOS-memory transistors
    • H01L29/7926Vertical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having source and drain not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方法被描述。該方法包含使一基板承受一第一氧化製程以在一多晶矽通道上方形成一穿隧氧化物層,以及在該穿隧氧化物層上方形成一多層電荷儲存層,該儲存層包括一包含氮化物之富氧第一層及一包含該第一層上之氮化物之缺氧第二層。該基板接著係承受一第二氧化製程以耗用一部分第二層並在該多層電荷儲存層上方形成一高溫氧化物(HTO)層。該第一層之化學計量組成成分致使它實質上無捕獲,且該第二層之化學計量組成成分致使它為密集捕獲。該第二氧化製程可包括一電漿氧化製程或使用現場蒸汽產生技術之一基氧化製程。

Description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係屬半導體製造領域,尤指,半導體元件製造。
相關申請案交互參考
本申請案係2008年8月25日所提申之共同申請之美國申請案序號12/197,466之部分接續案,美國申請案序號12/197,466係2008年5月21日所提申之美國申請案序號12/124,855之接續案,美國申請案序號12/124,855基於35 U.S.C.119(e)條款主張2007年5月25日所提申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序號60/940,139和2007年11月9日所提申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序號60/986,637之優先權利益,在此將其全體一併整合參考之。
過去數個十年中,積體電路之特徵尺寸縮放已成為支持半導體工業持續成長之驅動力。特徵尺寸越縮越小可增加半導體晶片之有限晶片面積上之功能單位密度。例如,縮小電晶體大小可在一晶片上整合更多記憶體元件,導致生產力增加之產品製造。然而,驅動持續不斷更多之生產力並不是毫無問題。對最佳化每一個元件之執行效率需求變得越來越明 顯。
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典型地使用堆疊式浮閘型場效電晶體。在這類電晶體中,電子係藉由施偏壓於一控制閘極並接地將該記憶體單元形成於其上之基板本體區域來射入至欲程式化之記憶體單元之浮接閘極。一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堆疊不是充當例如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SONOS)電晶體內之電荷儲存層就是充當例如一分離式閘極快閃電晶體內之浮接閘極與控制閘極間的絕緣層。圖1說明一傳統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參考至圖1,半導體元件100包含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閘極堆疊104,包含形成於一矽基板102上方之傳統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部分106。半導體元件100進一步包含分別位於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閘極堆疊104一側上之源極及汲極區域110。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閘極堆疊104包含形成於上方並接觸到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部分106之多晶矽閘極層108。多晶矽閘極層108係經由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部分106而與矽基板102電性隔離。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部分106典型地包含一穿隧氧化物層106A、一氮化物或氮氧化物電荷捕獲層106B及在氮化物或氮氧化物電荷捕獲層106B上方之一頂部氧化物層106C。
一傳統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之問題係在該氮化物或氮氧化物電荷捕獲層106B內之不良資料保持限制半導體元件100之壽命並因該層之漏電而限制它在一些應用上之使用。
根據本發明一觀點,一種製造記憶體元件之方法包括:使一基板承受一第一氧化製程以在連接形成於該基板內之記憶體元件之源極和汲極的通道上方形成一穿隧氧化物層,其中,該通道包括多晶矽;在該穿隧氧化物層上方形成一多層電荷儲存層,該多層電荷儲存層包括含在該穿隧氧化物層上之氮化物之一富氧之第一層,其中,該第一層之化學計量組成成分致使它實質上無捕獲,並包括含該第一層上之氮化物之一缺氧之第二層,其中,該第二層之化學計量組成成分致使它為密集捕獲;以及使該基板承受一第二氧化製程以耗用一部分第二層並在該多層電荷儲存層上方形成一高溫氧化物(HTO)層。
根據本發明另一觀點,一種製造記憶體元件之方法包括:在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包含至少一第一介電層、一閘極層和一第二介電層之多層堆疊,其中,該閘極層係經由該第一介電層而與該基板表面分開,且該第二介電層係經由該閘極層而與該第一介電層分開;形成延伸經過該多層堆疊至形成於該基板表面上之第一摻雜擴散區域之開口;在該開口側壁上形成一高溫氧化物(HTO)層;在該高溫氧化物層之內部側壁上形成一多層電荷儲存層,該多層電荷儲存層包括在該高溫氧化物層上之缺氧第一氮氧化物層,其中,該第一氮氧化物層之化學計量組成成分致使它為密集捕獲,並包括在該第一氮氧化物層上之富氧第二氮氧化物層,其中,該第二氮氧化物層之化學計量組成成分致使它實質上無捕獲;在該多層電荷儲存層一內部側壁上形成一穿隧氧化物層;以及在該穿隧氧化物層一內部側壁上形成一包括多晶矽之垂直通道,其中,該垂直通道電性耦接第一摻雜擴散區 域至接著形成於該多層堆疊和該開口上方之半導體材料層內之一第二摻雜擴散區域。
100‧‧‧半導體元件
102‧‧‧矽基板
104、1402‧‧‧閘極堆疊
106‧‧‧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部分
108‧‧‧多晶矽閘極層
110、612、1012、1212‧‧‧源極和汲極區域
112、614、1014、1214、1412‧‧‧通道區域
106A、1616、1714、1808‧‧‧穿隧氧化物層
106B‧‧‧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層
106C‧‧‧頂部氧化物層
200‧‧‧批次處理腔室
202‧‧‧半導體晶圓
204‧‧‧載子設備
300、500、900、1100‧‧‧流程圖
302-306、502-512、902-910、1102-1114、1500-1508‧‧‧操作
400、600、700、1000、1200、1300、1408、1500、1606、1706、1906、2006‧‧‧基板
402、602、606、708、1002、1006、1202、1206、1308、1902、1910、2002‧‧‧介電層
404、604、1004、1204、1624、1626、1720、1722、1810、1816、1818、1916、2016、2016a、2016b‧‧‧電荷捕獲層
404A、604A、708A、1004A、1204B‧‧‧第一區域
404B、604B、708B、1004B、1204C‧‧‧第二區域
406、1618、1716、1812、1918、2018‧‧‧阻擋介電層
608、1008、1208、1414、1620、1718、1814、1908、2022‧‧‧閘極層
610、1010、1210‧‧‧介電間隔側壁
702、1302‧‧‧隔離區域
704、706、1304、1306‧‧‧露出結晶平面
800‧‧‧叢集工具
802‧‧‧轉移腔室
804、806、808‧‧‧製程腔室
1204A‧‧‧富氧氮氧化矽部分
1308A‧‧‧第一部分
1308B‧‧‧第二部分
1400、1600、1800、2026‧‧‧記憶體元件
1404‧‧‧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結構
1406、1604‧‧‧表面
1410、1904、1930‧‧‧擴散區域
1416、1502、1914、2014‧‧‧穿隧氧化物層
1418、1419、1504‧‧‧氮化物層
1420‧‧‧阻擋氧化物層
1421、1506、1628、1724、1820、2020‧‧‧抗穿隧層
1508、1614‧‧‧多層電荷儲存層
1602‧‧‧通道
1608、1708、1804‧‧‧源極
1610、1710、1806‧‧‧汲極
1612、1712‧‧‧閘極
1622‧‧‧絕緣層
1700‧‧‧非平面式多閘極記憶體元件
1702、1802‧‧‧奈米線通道
1726‧‧‧位元成本可調架構
1924、2008‧‧‧垂直通道
1912、1920、2012、2024‧‧‧開口
1922、1928、2010‧‧‧半導體材料
1926‧‧‧介電填充材料
2004‧‧‧犧牲層
T1、T2‧‧‧厚度
本發明實施例係舉例說明附圖之圖形,並非限制,其中:
圖1說明一傳統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圖2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批次處理工具之氧化腔室之剖面圖。
圖3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
圖4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3流程圖中之操作302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4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3流程圖之操作304之具有包含一阻擋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電荷捕獲層之基板剖面圖。
圖5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
圖6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中之操作502之基板剖面圖。
圖6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中之操作504之具有一第一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6C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中之操作508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6D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之操作510之具有包 含一阻擋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電荷捕獲層之基板剖面圖。
圖6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圖7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包含第一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之基板剖面圖。
圖7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包含第一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並具有一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8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叢集工具內之製程腔室配置。
圖9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
圖10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基板之剖面圖。
圖10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4流程圖中之操作402之具有一穿隧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0C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4流程圖中之操作406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0D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4流程圖之操作408之具有一頂部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0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圖11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
圖12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6流程圖中之操作602之具 有一穿隧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2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6流程圖中之操作606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中富氧之氮氧化矽部分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2C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6流程圖中之操作610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中富矽之氮氧化矽部分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2D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6流程圖之操作612之具有一頂部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2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圖13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包含第一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之基板剖面圖。
圖13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包含第一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並具有一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
圖14說明包含一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圖15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包含一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剖面圖。
圖16A說明包含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
圖16B說明圖16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剖面圖。
圖17A及17B說明包含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及一水平奈米線通道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
圖17C說明圖17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垂直串之剖面圖。
圖18A及18B說明包含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及一垂直奈米線通道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
圖19A至圖19F說明用於製造圖18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閘極優先方案。
圖20A至圖20F說明用於製造圖18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閘極後製方案。
一種與邏輯元件整合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實施例在此參考圖形進行描述。然而,特定實施例可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之一或更多下或結合已知方法、材料及設備來實施。在下列說明中,例如特定材料、尺寸及製程參數等等眾多特定細節被提出,以提供本發明之徹底了解。在其它範例中,熟知半導體設計及製造技術未特別詳加說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整份說明書對“一實施例”之參考表示結合該實施例所述之特定特性、結構、材料或特徵係包含於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內。因此,在整份說明書之不同地方中之用語“一實施例中”之出現並不一定參考至本發明之相同實施例。更進一步,該些特定特性、結構、材料或特徵可以任何合適方式結合至一或更多實施例中。
用以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方法在此被描述。在下列說明中,例如特定尺寸之眾多特定細節被提出,用以提供本發明之徹底了解。本發明可被實施而沒有這些特定細節對於一熟知此項技術 之人士會是顯而易見的。在其它範例中,例如圖案步驟或濕式化學清潔之熟知處理步驟未被詳細描述,用以不混淆本發明。更進一步,要了解到圖式中所示之各種實施例係說明代表,未必按比例繪製。
在此所揭示者係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先提供具有一電荷捕獲層置於其上之基板。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一部分接著被氧化,以藉由將該電荷捕獲層曝露至一基氧化製程而於該電荷捕獲層上方形成一阻擋介電層。
藉由一基氧化製程形成一介電層可較所涉及之蒸汽增長製程,也就是濕式增長製程提供更高品質之薄膜。更進一步,一批次處理腔室內所實施之基氧化製程可提供高品質薄膜而不影響一製造設備所要之產量(晶圓/小時)需求。藉由在例如大約600-900攝氏度範圍內之溫度之這類腔室容限溫度下實施該基氧化製程,該基板所容忍之熱預算及該基板上之任何其它特性直到超過1000攝氏度之典型範圍前並未受到影響。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涉及將氫氣(H2)及氧氣(O2)流入一批次處理腔室中之基氧化製程被實施以經由一露出基板或薄膜之氧化耗用而造成一介電層之增長。在一實施例中,多個基氧化製程被實施以供給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一穿隧介電層及一阻擋介電層。這些介電層可以是非常高品質,甚至在厚度減少下亦然。在一實施例中,該穿隧介電層及該阻擋介電層兩者係較密且相較於濕式氧化技術所形成之穿隧介電層及阻擋介電層,實質上每立方公分由更少之氫原子所構成。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藉由實施一基氧化製程所形成之介電層係較不會受到它成長所在基板內之結晶平面方位差所影響。在一實施例中,不同結晶平面氧化速率所引起之銳角效應係藉由透 過一基氧化製程所形成之介電層而顯著地減少。
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一部分可藉由在一製程腔室內實施一基氧化製程而被製造。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製程腔室係一批次處理腔室。圖2根據那個實施例說明一批次處理工具之氧化腔室剖面圖。參考至圖2,一批次處理腔室200包含持有複數個半導體晶圓202之載子設備204。在一實施例中,該批次處理腔室係一氧化腔室。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製程腔室係一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該複數個半導體晶圓202可以在能夠納入的合理晶圓數量(例如25個晶圓)的同時,極大化每一個晶圓對一基氧化製程之曝露以進行一次操作處理之這類方式來安排之。然而,應了解到本發明並未限定至一批次處理腔室。
在本發明一觀點中,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一部分係藉由一基氧化製程來製造。圖3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圖4A-4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操作。
圖4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3流程圖中之操作302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300之操作302及相對應圖4A,提供具有一電荷捕獲層置於其上之基板400。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具有一第一區域404A及一第二區域404B置於基板400上方。在一實施例中,一介電層402係如圖4A所述地置於基板400及該電荷捕獲層之間。該電荷捕獲層可由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適合儲存電荷之厚度,並因此改變接著形成閘極堆疊之臨界電壓。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區域404A會保留成為接著後續製程操作之完整無缺電荷捕獲 層。然而,在那個實施例中,該增加形成之電荷捕獲層之區域404B會被耗用以在區域404A上方形成一第二介電層。
圖4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3流程圖之操作304之具有包含一阻擋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電荷捕獲層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300之操作304及相對應圖4B,一阻擋介電層406係形成於電荷捕獲層404上。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阻擋介電層406係藉由曝露該電荷捕獲層至一基氧化製程而由該電荷捕獲層之氧化區域404B所形成。在那個實施例中,該原始電荷捕獲層之區域404A現在被標示為電荷捕獲層404。
阻擋介電層406可由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適合對漏電維持一障礙卻不顯著地降低在接著形成於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內之閘極堆疊電容之厚度。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區域404B係具有大約在2-3奈米範圍厚度之富矽之氮氧化矽區域並被氧化以形成具有大約在3.5-4.5奈米範圍之厚度之阻擋介電層。在那個實施例中,阻擋介電層406係由二氧化矽所構成。
阻擋介電層406可藉由一基氧化製程來形成。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涉及將氫氣及氧氣流入例如連結圖2所述批次處理腔室200之熔爐中。在一實施例中,氫氣及氧氣分壓彼此間具有大約1:1的比值。然而,在一實施例中,一燃燒事件並未實現,其在其它方面典型地會被使用以熱分解氫氣及氧氣來形成蒸汽。替代性地,允許氫氣及氧氣作用以在區域404B表面處形成自由基。在一實施例中,該些自由基被使用以耗用區域404B以提供阻擋介電層406。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包含在大約600-9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利用例如一氫氧基、一氫過氧基 或一氧二基之自由基來進行氧化,但不限於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係實施於大約700-800攝氏度範圍之溫度及大約0.5-5托耳範圍之壓力下。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基氧化製程係實施大約100-150分鐘範圍之持續時間。
參考至流程圖300之操作306,阻擋介電層406可進一步在該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氮化製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氮化製程包含在大約700-8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及大約5分鐘-60分鐘範圍持續時間內,於一含氮大氣中回火阻擋介電層406。在一實施例中,該含氮大氣係由例如氮氣(N2)、氧化亞氮(N2O)、二氧化氮(NO2)、氧化氮(NO)或氨(NH3)之氣體所構成,但不限於此。替代性地,本氮化步驟,也就是來自流程圖300之操作306,可被略過。
在本發明一觀點中,一穿隧介電層及一阻擋介電層兩者可藉由一基氧化製程來形成。圖5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500。圖6A-6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操作。
圖6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中之操作502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500之操作502及相對應圖6A,一基板600被提供於一製程腔室內。
基板600可由適合用於半導體元件製造之材料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基板600係一本體基板,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單一結晶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基板600包含具有一頂部磊晶層之本體層。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本體層 係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石英之單一結晶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而該頂部磊晶層係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單一結晶層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基板600包含位於一下方本體層之上之中間絕緣體層上的頂部磊晶層。該頂部磊晶層係由可包富矽(也就是,用以形成絕緣體上矽(SOI)半導體基板)、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單一結晶層所構成,但不限於此。該絕緣體層係由可包含二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之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該下方本體層係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石英之單一結晶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基板600可進一步包含摻雜物之雜質原子。
圖6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中之操作504之具有一第一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500之操作504及相對應圖6B,基板600係承受一第一基氧化製程以形成一第一介電層602。
第一介電層602可由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一適合厚度以在一施加閘極偏壓下,讓電荷載子穿隧至接著形成之電荷捕獲層,而在未施加偏壓於接著形成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時,對漏電維持一合適障礙。第一介電層602在習知技術中可稱之為穿隧介電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602係由一氧化製程所形成,其中,該基板600之頂部表面被耗用。因此,在一實施例中,介電層602係由基板600之材料之氧化物所構成。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基板600係由矽所構成且第一介電層602係由二氧化矽所構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所形成第一介電層602之厚度 係大約在1-10奈米範圍內。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所形成第一介電層602之厚度係大約在1.5-2.5奈米範圍內。
第一介電層602可藉由一基氧化製程來形成。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涉及將氫氣(H2)及氧氣(O2)流入例如連結圖2所述批次處理腔室200之熔爐中。在一實施例中,氫氣及氧氣分壓彼此間具有大約1:1的比值。然而,在一實施例中,一燃燒事件並未實現,其在其它方面典型地會被使用以熱分解氫氣及氧氣來形成蒸汽。替代性地,氫氣及氧氣係可起反應以在基板600表面處形成自由基。在一實施例中,該些自由基被使用以耗用基板600之頂部以提供第一介電層602。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包含在大約600-9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利用例如一氫氧基、一氫過氧基或一氧二基之自由基來進行氧化,但不限於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係實施於大約700-800攝氏度範圍溫度及大約0.5-5托耳範圍壓力下。在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係實施大約100-150分鐘範圍之持續時間。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602係形成為一高密度、低氫含量之薄膜。
參考至流程圖500之操作506,形成第一介電層602之後,且在任何進一步處理之前,第一介電層602可承受一氮化製程。在一實施例中,該氮化製程係實施於與形成第一介電層502所使用之相同製程腔室內,在製程步驟間並未將基板600自該製程腔室中移除。在一實施例中,該回火包含在大約700-8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及大約5分鐘-60分鐘範圍持續時間內,於一含氮大氣中加熱基板600。在一實施例中,該含氮大氣係由例如氮氣(N2)、氧化亞氮(N2O)、二氧化氮(NO2)、氧化氮(NO)或氨(NH3)之氣 體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該氮化作用發生於該第一基氧化製程後之製程腔室之氮或氬清除後。替代性地,上述氮化步驟可被略過。
圖6C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中之操作508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500之操作508及相對應圖6C,具有一第一區域604A及一第二區域604B之電荷捕獲層係形成於第一介電層602上。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形成係實施於與形成第一介電層602所使用之相同製程腔室內,在製程步驟間並未將基板600自該製程腔室中移除。
該電荷捕獲層可由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適合儲存電荷並因此改變接著形成之閘極堆疊臨界電壓之厚度。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係由如圖6C所述之二區域604A及604B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區域604A會保留做為後續製程操作之完整無缺電荷捕獲層。然而,在那個實施例中,該增加形成之電荷捕獲層之區域604B會被耗用以在區域604A上方形成一第二介電層。
具有區域604A及604B之電荷捕獲層可藉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來形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係由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富氧之氮氧化矽或含氮之氮氧化矽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604A及604B係形成於大約600-8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係使用例如二氯矽烷、雙三級丁氨基矽烷(BTBAS)、氨(NH3)或氧化亞氮(N2O)之氣體來形成,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係形成大約5-15奈米範圍之總厚度,區域604B佔有大約該電荷捕獲層總厚度之2-3奈米範圍厚度。在那個實施例中,區域 604A佔有該電荷捕獲層之其餘總厚度,也就是,區域604A佔有該電荷捕獲層中,未被接著耗用以形成一頂部或阻擋介電層的部分。
在本發明另一觀點中,該電荷捕獲層可包含多個組成成分區域。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包含一富氧部分及一富矽部分並藉由一第一氣體組成成分來沉積一富氧之氮氧化物薄膜和接著藉由一第二氣體組成成分來沉積一富矽之氮氧化物薄膜而形成。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係藉由改變氨(NH3)氣體流速並引進氧化亞氮(N2O)和二氯矽烷來提供該些要求氣體比值,以先產生一富氧之氮氧化物薄膜,再接著產生一富矽之氮氧化物薄膜而形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富氧之氮氧化物薄膜係藉由引進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之製程氣體混合物,同時將該製程腔室維持在大約5-500毫托耳範圍壓力下,並將基板600維持在大約700-85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持續一段大約2.5-20分鐘範圍之時間而形成。在一進一步實施例中,該製程氣體混合物包含具有約從8:1至1:8比值之氧化亞氮和氨,及具有約從1:7至7:1比值之二氯矽烷和氨,且可以大約每分鐘5-200標準立方公分(sccm)範圍之流速來引進。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富矽氮氧化物薄膜係藉由引進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之製程氣體混合物,同時將該腔室維持在大約5-500毫托耳範圍壓力下,並將基板600維持在大約700-85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持續一段大約2.5-20分鐘範圍之時間而形成。在一進一步實施例中,該製程氣體混合物包含具有約從8:1至1:8比值之氧化亞氮和氨,及以約從1:7至7:1比值混合之二氯矽烷和氨,以大約每分鐘5至20標準立方公分之流速來引進。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包括具有大約2.5-3.5奈米範圍厚度之底部富氧 氮氧化矽部分及具有大約9-10奈米範圍厚度之頂部富矽氮氧化矽部分。在一實施例中,電荷捕獲層之區域504B佔有該電荷捕獲層之頂部富矽氮氧化矽部分之總厚度大約2-3奈米範圍厚度。因此,針對接著耗用以形成一第二介電層所預定之區域604B可完全由富矽氮氧化矽來構成之。
圖6D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5流程圖之操作510之具有一第二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500之操作510及相對應圖6D,一第二介電層606係形成於電荷捕獲層604上。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介電層606之形成係實施於與形成第一介電層602和該電荷捕獲層604所使用之相同製程腔室內,在製程步驟間並未將基板600自該製程腔室中移除。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基氧化製程係實施於該電荷捕獲層沉積後之製程腔室之氮或氬清除後。
第二介電層606可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對漏電維持一合適障礙卻不顯著地降低接著形成於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內之閘極堆疊電容之厚度。第二介電層606於習知技術中可稱之為一阻擋介電層或一頂部介電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二介電層606係藉由耗用連結圖6C所述操作508所形成之電荷捕獲層之區域604B而形成。因此,在一實施例中,區域604B被耗用以提供第二介電層606,而區域604A保留一電荷捕獲層。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區域604B係具有大約2-3奈米範圍厚度之富矽氮氧化矽,並被氧化以形成具有大約3.5-4.5奈米範圍厚度之第二介電層606。在一那個實施例中,第二介電層606係由二氧化矽所構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二介電層606係由一第二基氧化製程所形成,類似於連結圖4B所述之實施該基氧化製程以形成阻擋介電層406。在一實施例中,參 考至流程圖500之操作512,形成第二介電層606後,接著第二介電層606係進一步承受一氮化製程,類似於連結流程圖500之操作506所述之氮化製程。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氮化作用發生於該第二基氧化製程後之製程腔室之氮或氬清除後。替代性地,本氮化步驟可被略過。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沒有額外沉積製程被使用於第二介電層606之形成。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包含第一介電層602、電荷捕獲層604及第二介電層606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係以一次操作形成於一製程腔室內。藉由一次操作該製程腔室內之多個晶圓來製造這些層,高產量要求可被滿足而仍能確保非常高品質薄膜之形成。依據包含第一介電層602、電荷捕獲層604及第二介電層606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可被製造以包含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圖案化部分。圖6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參考至圖6E,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包含形成於基板600上方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圖案化部分。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包含第一介電層602、電荷捕獲層604及第二介電層606。一閘極層608係置於第二介電層606上。該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含基板600內分別位於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一側上之源極和汲極區域612,以定義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下之基板600內之通道區域614。一對介電間隔側壁610隔離第一介電層602、電荷捕獲層604、第二介電層606及閘極層608之側壁。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通道區域614係為P型摻雜,而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通道區域614係N型摻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連結圖6E所述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係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型元件。按照慣例,SONOS代表“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其中,該第一個“半導體”參考至該通道區域材料,該第一個“氧化物”參考至該穿隧介電層,“氮化物”參考至該電荷捕獲介電層,該第二個“氧化物”參考至該頂部介電層(也是已知之阻擋介電層),以及該第二個“半導體”參考至該閘極層。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602係一穿隧介電層,且第二介電層606係一阻擋介電層。
閘極層608可由適合在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型電晶體操作期間提供一偏壓之任何導體或半導體材料所構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閘極層608係經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所形成且由摻雜多晶矽所構成。在另一實施例中,閘極層608係經由物理氣相沉積製程所形成且由可包含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金屬矽化物、鉿、鋯、鈦、鉭、鋁、釕、鈀、鉑、鈷或鎳之含金屬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
基板600內之源極和汲極區域612可為具有與通道區域614相反導電性之任何區域。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源極及汲極區域612係N型摻雜區域,而通道區域614係一P型摻雜區域。在一實施例中,基板600及因此所形成之通道區域614係由具有1x1015-1x1019原子/立方公分範圍硼濃度之硼摻雜單結晶矽所構成。在那個實施例中,源極及汲極區域612係由具有5x1016-5x1019原子/立方公分範圍之N型摻雜物濃度之磷或砷摻雜區域所構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源極及汲極區域612在基板600內具有80-200奈米範圍之深度。根據本發明一替代性實施例,源極及汲極區域612 係P型摻雜區域,而通道區域614係一N型摻雜區域。
在本發明另一觀點中,經由一氧化腔室內之基板頂部表面之基氧化作用所形成之介電層在它生長於該基板上時,較不容易受到該基板內之結晶平面方位差的影響。例如,在一實施例中,不同結晶平面氧化速率所引起之銳角效應係藉由一基氧化製程所形成之介電層而顯著地降低。圖7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包含第一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之基板剖面圖。
參考至圖7A,一基板700具有形成於其上之隔離區域702。基板700可由連結自圖6A基板600所述之材料所構成。隔離區域702可由適合黏接至基板700之絕緣材料所構成。基板700之一露出部分延伸超過隔離區域702之頂部表面。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基板700之露出部分具有一第一露出結晶平面704及一第二露出結晶平面706。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露出結晶平面704之結晶方位係不同於該第二露出結晶平面706之結晶方位。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基板700係由矽所構成,第一露出結晶平面704具有<100>方位,且第二露出結晶平面706具有<110>方位。
基板700可承受一基氧化製程以藉由耗用(氧化)該基板700之頂部表面來形成一介電層。在一實施例中,經由一基氧化製程來氧化基板700包含利用由一氫氧基、一氫過氧基或一氧二基所構成的族群中所選之自由基來進行氧化。圖7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分別包含第一和第二結晶平面704和706並具有一介電層708形成於其上之基板700之剖面圖。在一實施例中,如圖7B所示地,介電層708之第一部分708A係形成於第一露出結晶平面704上,且介電層708之第二部分708B係形成於第二露出 結晶平面706上。在一實施例中,介電層708之第一部分708A之厚度T1係大約等於介電層708之第二部分708B之厚度T2,即使第一露出結晶平面704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706之結晶平面方位不同亦然。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基板700之基氧化作用係實施於大約600-9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基板700之基氧化作用係實施於大約700-800攝氏度範圍溫度及大約0.5-5托耳範圍壓力下。
因此,一種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已被揭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具有一電荷捕獲層沉積於其上之基板。該電荷捕獲層之一部分接著被氧化以藉由將該電荷捕獲層曝露至一基氧化製程中而於該電荷捕獲層上方形成一阻擋介電層。
在本發明另一觀點中,可期待使用一叢集工具以實施一基氧化製程。因此,在此所揭示者係一種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一基板可先承受一第一基氧化製程以於一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形成一第一介電層。在一實施例中,一電荷捕獲層接著係在該叢集工具之第二製程腔室內沉積於該第一介電層上方。該電荷捕獲層接著可承受一第二基氧化製程以在該電荷捕獲層上方形成一第二介電層。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介電層係藉由氧化該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之一部分電荷捕獲層而形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叢集工具係一單晶圓叢集工具。
一叢集工具腔室內之介電層形成允許該介電層生長於較批次處理腔室內一般可得之更高溫度。更進一步,一基氧化製程可被實施於該叢集工具腔室內,以做為該介電層生長之主要路徑。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涉及將氫氣(H2)及氧氣(O2)流入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中之基氧化製程 被實施以經由一露出基板或薄膜之氧化耗用來造成一介電層之增長。在一實施例中,多個基氧化製程被實施於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以供給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一穿隧介電層及一阻擋介電層。這些介電層可以是非常高品質,甚至在厚度減少下亦然。在一實施例中,該穿隧介電層及該阻擋介電層兩者係較密且由實質上每立方公分較一批次製程腔室內所形成之穿隧介電層及阻擋介電層更少之氫原子所構成。更進一步,相較於一批次製程腔室,在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內,一穿隧介電層及一阻擋介電層係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可被曝露於一較短促溫度上升速率和穩定時間。因此,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對該基板熱預算之影響係藉由在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運用一基氧化製程而減少。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內實施一基氧化製程所形成之介電層係較不會受到它成長所在基板內之結晶平面方位差所影響。在一實施例中,不同結晶平面氧化速率所引起之銳角效應係藉由透過在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內所實施之基氧化製造所形成之介電層而顯著地減少。
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一部分可被製造於一叢集工具中。圖8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在一叢集工具內之製程腔室配置。參考至圖8,一叢集工具800之製程腔室配置包含一轉移腔室802、一第一製程腔室804、一第二製程腔室806及一第三製程腔室808。在一實施例中,轉移腔室802係用於接收來自一外部環境之晶圓以引入叢集工具800中。在一實施例中,該些製程腔室802、804及806中之每一個係以使得一晶圓可如圖8之雙箭頭所示地前後穿梭於這些腔室和轉移腔室802之間之方式來安排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雖未顯示,叢集工具800可被架構以使得一 晶圓可被直接轉移於製程腔室802、804及806中之任一對之間。
叢集工具800可為將一外部環境隔絕於製程腔室804、804及806和轉移腔室802之外或之間之任何叢集工具。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旦一晶圓已進入製程腔室802,則在它被移動至製程腔室804、804及806和轉移腔室802之內或之間時,它係隔離於一外部環境。這類叢集工具範例係由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市之應用材料公司於市場銷售之Centura®平台。在一實施例中,一旦轉移腔室802已接收一晶圓,在叢集工具800內維持大約小於100毫托耳之真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叢集工具800整合一墊塊(或多個墊塊,也就是,每一個腔室一個墊塊),其中,相對於該邊緣表面之晶圓平坦表面依靠在該墊塊上用以處理並轉移事件。在一實施例中,藉由將一晶圓平坦表面依靠在該墊塊上,用於加熱該晶圓之更快速上升速率可藉由透過該墊塊來加熱該晶圓而得。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叢集工具800係一單晶圓叢集工具。
製程腔室802、804及806可包富氧化腔室、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或其結合,但不限於此。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製程腔室804係一第一氧化腔室,第二製程腔室806係一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且第三製程腔室808係一第二氧化腔室。一氧化腔室範例係來自應用材料公司之現場蒸汽產生(ISSG)腔室。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範例包含來自應用材料公司之SiNgenTM腔室及OXYgenTM腔室。取代典型批次處理腔室例之加熱整個製程腔室以加熱一晶圓者為用於攜帶單一晶圓所使用之墊塊可被加熱以加熱該晶圓。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墊塊被使用以加熱一晶圓至該要求製程溫度。因此,可得到相當短促之溫度上升時間及穩定時間。
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一部分可被製造於一叢集工具中。圖9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流程圖。圖10A-10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操作剖面圖。
參考至圖10A,一基板1000被提供於一叢集工具中。在一實施例中,基板1000被提供於一轉移腔室中,例如,連結圖8所述之轉移腔室802。
基板1000可由適合用於半導體元件製造之材料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基板1000係一本體基板,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單一結晶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基板1000包含具有一頂部磊晶層之本體層。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本體層係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石英之單一結晶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而該頂部磊晶層係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單一結晶層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基板1000包含位於一下方本體層之上之中間絕緣體層上的頂部磊晶層。該頂部磊晶層係由可包富矽(也就是,用以形成絕緣體上矽(SOI)半導體基板)、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單一結晶層所構成,但不限於此。該絕緣體層係由可包含二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之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該下方本體層係由可包富矽、鍺、矽-鍺或一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石英之單一結晶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基板1000可進一步包含摻雜物之雜質原子。
圖10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9流程圖中之操 作902之具有一穿隧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900之操作902及相對應圖10B,基板1000係於該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第一基氧化製程以形成一第一介電層1002。
第一介電層1002可由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一合適厚度以在一施加閘極偏壓下,讓電荷載子穿隧至一接著形成之電荷捕獲層中,而在未施加偏壓於接著形成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時,對漏電維持一合適障礙。第一介電層1002在習知技術中可稱之為穿隧介電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602係由一氧化製程所形成,其中,基板1000之頂部表面被耗用。因此,在一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1002係由基板1000之材料之氧化物所構成。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基板1000係由矽所構成且第一介電層1002係由二氧化矽所構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所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之厚度係大約在1-10奈米範圍內。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所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之厚度係大約在1.5-2.5奈米範圍內。
第一介電層1002可由一基氧化製程來形成之。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涉及將氫氣及氧氣流入例如連結圖8所述氧化腔室804或808之氧化腔室中。在一實施例中,氫氣及氧氣分壓彼此間具有大約1:50-1:5範圍比值。然而,在一實施例中,一燃燒事件並未實現,其在其它方面典型地會被使用以熱分解氫氣及氧氣來形成蒸汽。替代性地,氫氣及氧氣係可起反應以在基板1000表面處形成自由基。在一實施例中,該些自由基被使用以耗用基板1000之頂部以提供第一介電層1002。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包含利用例如一氫氧基、一氫過氧基或一氧二基之自由基來進行氧化,但不限於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 係實施於大約950-1100攝氏度範圍溫度及大約5-15托耳範圍壓力下。在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係實施大約1-3分鐘範圍之持續時間。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1002係形成為一高密度、低氫含量之薄膜。
參考至流程圖900之操作904,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之後,且在任何進一步處理之前,第一介電層1002可承受一氮化製程。在一實施例中,該氮化製程係實施於與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所使用之相同製程腔室內,在一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1002係回火於該第一製程腔室內,其中,該回火包含在大約900-11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大約30秒-60秒範圍持續時間內,於一含氮大氣中加熱基板1000。在一實施例中,該含氮大氣係由例如氮氣(N2)、氧化亞氮(N2O)、二氧化氮(NO2)、氧化氮(NO)或氨(NH3)之氣體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該氮化作用發生於一獨立製程腔室。替代性地,本氮化步驟可被略過。
圖10C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9流程圖中之操作906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900之操作906及相對應圖10C,具有一第一區域1004A及一第二區域1004B之電荷捕獲層係在一叢集工具之第二製程腔室內形成於第一介電層1002上。
該電荷捕獲層可由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適合儲存電荷並因此改變接著形成之閘極堆疊臨界電壓之厚度。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係由如圖10C所述之二區域1004A及1004B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區域1004A會保留做為後續製程操作之完整無缺電荷捕獲層。然而,在那個實施例中,該增加形成之電荷捕獲層之區域1004B會被耗用以在區域1004A上方形成一第二介電層。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 捕獲層之區域1004A及1004B係以相同製程步驟來形成且由相同材料所構成。
具有區域1004A及1004B之電荷捕獲層可經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來形成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係由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富氧之氮氧化矽或含氮之氮氧化矽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係在例如連結自圖8之製程腔室806所述之SiNgenTM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般之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內形成於第一介電層1002上。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製程腔室係一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且該電荷捕獲層之區域1004A及1004B係在相較於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所使用之溫度更低之溫度下形成之。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之區域1004A及1004B係在大約700-85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形成之。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製程腔室係一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腔室,且該電荷捕獲層係使用例如二氯矽烷、雙三級丁氨基矽烷(BTBAS)、氨(NH3)或氧化亞氮(N2O)之氣體來形成,但不限於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係形成為大約5-15奈米範圍之總厚度,區域1004B佔有大約該電荷捕獲層總厚度中之2-3奈米範圍厚度。在那個實施例中,區域1004A佔有該電荷捕獲層之其餘總厚度,也就是,區域1004A佔有該電荷捕獲層中,未被接著耗用以形成一頂部或阻擋介電層的部分。
在本發明另一觀點中,該電荷捕獲層可包含多個組成成分區域。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包含一富氧部分及一富矽部分並於該第二製程腔室內經由一第一氣體組成成分來沉積一富氧之氮氧化物薄膜並經由一第二氣體組成成分來沉積一富矽之氮氧化物薄膜而形 成。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係藉由改變氨(NH3)氣之流速並引進氧化亞氮(N2O)和二氯矽烷來提供該些要求氣體比值,以先產生一富氧之氮氧化物薄膜,再接著產生一富矽之氮氧化物薄膜而形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富氧之氮氧化物薄膜係藉由引進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之製程氣體混合物,同時將該腔室維持在大約0.5-500托耳範圍壓力下,並將基板1000維持在大約700-85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持續一段大約2.5-20分鐘範圍之時間而形成。在一進一步實施例中,該製程氣體混合物包含具有約從8:1至1:8比值之氧化亞氮和氨,及具有約從1:7至7:1比值之二氯矽烷和氨,且可以大約每分鐘5-200標準立方公分範圍之流速來引進。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富矽之氮氧化物薄膜係藉由引進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之製程氣體混合物,同時將該腔室維持在大約0.5-500托耳範圍壓力下,並將基板1000維持在大約700-85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持續一段大約2.5-20分鐘範圍之時間而形成。在一進一步實施例中,該製程氣體混合物包含具有約從8:1至1:8比值之氧化亞氮和氨,及以約從1:7至7:1比值混合之二氯矽烷和氨,以大約每分鐘5至20標準立方公分之流速來引進。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層包括具有大約2.5-3.5奈米範圍厚度之底部富氧氮氧化矽部分及具有大約9-10奈米範圍厚度之頂部富矽氮氧化矽部分。在一實施例中,電荷捕獲層之區域1004B佔有該電荷捕獲層之頂部富矽氮氧化矽部分之總厚度中大約2-3奈米範圍厚度。因此,針對接著耗用以形成一第二介電層所預定之區域1004B可完全地由富矽氮氧化矽來構成之。
圖10D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9流程圖之操作908之具有一第二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900之操 作908及相對應圖10D,一第二介電層1006係在該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形成於電荷捕獲層1004上。
第二介電層1006可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對漏電維持一障礙卻不顯著地降低接著形成於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內之閘極堆疊電容之厚度。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二介電層1006係藉由耗用連結圖10C所述操作906所形成之電荷捕獲層之區域1004B而形成。因此,在一實施例中,區域1004B被耗用以提供第二介電層1006,而區域1004A保留一電荷捕獲層1004。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區域1004B係具有大約2-3奈米範圍厚度之富矽氮氧化矽,並被氧化以形成具有大約3.5-4.5奈米範圍厚度之第二介電層1006。在一那個實施例中,第二介電層1006係由二氧化矽所構成。
第二介電層1006可經由一第二基氧化製程來形成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第二基氧化製程涉及將氫氣及氧氣流入例如連結圖8所述氧化腔室804或808之氧化腔室中。在一實施例中,氫氣及氧氣分壓彼此間具有大約1:50-1:5範圍比值。然而,在一實施例中,一燃燒事件並未實現,其在其它方面典型地會被使用以熱分解氫氣及氧氣來形成蒸汽。替代性地,氫氣及氧氣係可起反應以在區域1004B表面處形成自由基。在一實施例中,該些自由基被使用以耗用區域1004B以提供第二介電層1006。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第二基氧化製程包含利用例如一氫氧基、一氫過氧基或一氧二基之自由基來進行氧化,但不限於此。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二基氧化製程係實施於大約950-1100攝氏度範圍溫度及大約5-15托耳範圍壓力下。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基氧化製程係實施大約1-3分鐘範圍之持續時間。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1002係形成為一高密度、低氫含 量之薄膜。在一實施例中,沒有額外沉積步驟被需要以如圖10D所述及流程圖900所示地形成一完整第二介電層1006。依據該叢集工具內之晶圓傳送邏輯,該第二基氧化製程可實施於與用以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所使用之第一基氧化製程相同腔室,也就是第一腔室,或實施於該叢集工具之一不同製程腔室,也就是第三製程腔室。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對一第一製程腔室之參考可被使用以代表重新引入至該第一製程腔室中或代表引入至不同於該第一製程腔室之製程腔室中。
參考至流程圖900之操作910,形成第二介電層1006後,且自該叢集工具中移除基板1000之前,第二介電層1006可進一步在該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氮化製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氮化製程包含在大約900-11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大約30秒-60秒範圍持續時間內,於一含氮大氣中回火第二介電層1006。在一實施例中,該含氮大氣係由例如氮氣(N2)、氧化亞氮(N2O)、二氧化氮(NO2)、氧化氮(NO)或氨(NH3)之氣體所構成,但不限於此。替代性地,本氮化步驟,也就是來自流程圖900之操作910,可被略過,並自該叢集工具中卸除該晶圓。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包含第一介電層1002、電荷捕獲層1004及第二介電層1006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係以一次操作來形成於一叢集工具內。藉由在該製程腔室內以一次操作來製造這些層,在第一介電層1002和電荷捕獲層1004之間及在電荷捕獲層1004和第二介電層1006之間之原始介面可被保存。在一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1002、電荷捕獲層1004及第二介電層1006被形成而未損毀該叢集工具內之真空。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層係形成於一不同溫度下,以量身定做薄膜特性而不招 惹顯著的上升時間損失。更進一步,相對於在批次處理工具內進行製造,藉由在一叢集工具內製造這些層,該層堆疊之整體均勻性可被最佳化。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藉由在一叢集工具內製造層1002、1004及1006,橫跨單一晶圓各層1002、1004及1006之堆疊厚度變異性可降低多達約30%。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1cr係大約為第一介電層1002厚度之1-2%範圍內。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叢集工具係一單晶圓叢集工具。
依據包含第一介電層1002、電荷捕獲層1004及第二介電層1006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可被製造以包含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圖案化部分。圖10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參考至第6E圖,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包含形成於基板1000上方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圖案化部分。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包含第一介電層1002、電荷捕獲層1004及第二介電層1006。一閘極層1008係置於第二介電層1006上。該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含在基板1000內分別位於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一側上之源極和汲極區域1012,以定義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下面基板1000內之通道區域1014。一對介電間隔側壁1010隔離第一介電層1002、電荷捕獲層1004、第二介電層1006及閘極層1008之側壁。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通道區域1014係為P型摻雜,而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通道區域1014係N型摻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連結圖10E所述之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係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型元件。按照慣例, SONOS代表“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其中,該第一個“半導體”參考至該通道區域材料,該第一個“氧化物”參考至該穿隧介電層,“氮化物”參考至該電荷捕獲介電層,該第二個“氧化物”參考至該頂部介電層(也是已知之阻擋介電層),以及該第二個“半導體”參考至該閘極層。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介電層1002係一穿隧介電層,且第二介電層1006係一阻擋介電層。
閘極層1008可由適合在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型電晶體操作期間提供一偏壓之任何導體或半導體材料所構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閘極層1008係經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所形成且由摻雜多晶矽所構成。在另一實施例中,閘極層1008係經由物理氣相沉積製程所形成且由可包含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金屬矽化物、鉿、鋯、鈦、鉭、鋁、釕、鈀、鉑、鈷或鎳之含金屬材料所構成,但不限於此。
基板1000內之源極和汲極區域1012可為具有與通道區域1014相反導電性之任何區域。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源極及汲極區域1012係N型摻雜區域,而通道區域1014係一P型摻雜區域。在一實施例中,基板1000及因此所形成之通道區域1014係由具有1x1015-1x1019原子/立方公分範圍硼濃度之硼摻雜單結晶矽所構成。在那個實施例中,源極及汲極區域1012係由具有5x1016-5x1019原子/立方公分範圍之N型摻雜物濃度之磷或砷摻雜區域所構成。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源極及汲極區域1012在基板1000內具有80-200奈米範圍之深度。根據本發明一替代性實施例,源極及汲極區域1012係P型摻雜區域,而通道區域1014係一N型摻雜區域。
在本發明另一觀點中,一電荷捕獲層可包含多個組成成分區 域,其中,最接近一穿隧介電層之組成成分區域係承受一基氧化製程。圖11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之一系列操作之流程圖1100。圖12A-12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代表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操作剖面圖。
圖12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11流程圖中之操作1102之具有一第一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1100之操作1102及相對應圖12A,基板1200係於一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第一基氧化製程以形成一第一介電層1202。基板1200及第一介電層1202可分別由連結自圖10A及10B之基板1000及第一介電層1002所述之材料所構成。用以形成第一介電層1202之基氧化製程可類似於連結圖10B所述之用以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之基氧化製程。
參考至流程圖1100之操作1104,形成第一介電層1202之後,且在任何進一步處理之前,第一介電層1202可承受一氮化製程。該氮化製程可類似於連結流程圖900之操作904所述之氮化製程。在一實施例中,該氮化製程係實施於與形成第一介電層1202所使用之相同製程腔室內。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氮化製程發生於一獨立製程腔室內。替代性地,本氮化步驟可被略過。
圖12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11流程圖中之操作1106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之富氧氮氧化矽部分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1100之操作1106及相對應圖12B,一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係形成於該叢集工具之第二製程腔室內之第一介電層1202上。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可由一富氧氮氧化矽材料所構成且由連結自圖10C之 第一區域1004A所述之技術所形成。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參考至流程圖1100中之操作1108,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係於該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第二基氧化製程。該第二基氧化製程可類似於分別連結圖10B及10D所述之用以形成第一介電層1002或第二介電層1006之基氧化製程中之一。在一實施例中,因為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係維持於該工具內部環境中,因而保留一原始表面,故實施該第二基氧化製程係可行的依據。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基氧化製程密集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依據該叢集工具內之晶圓傳送邏輯,該第二基氧化製程可實施於與用以形成第一介電層1202所使用之第一基氧化製程相同腔室,也就是第一腔室,或實施於一不同製程腔室,也就是第三製程腔室。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對一第一製程腔室之參考可被使用以代表重新引入至該第一製程腔室中或代表引入至不同於該第一製程腔室之製程腔室中。
圖12C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11流程圖中之操作1110之具有一電荷捕獲層中之富矽氮氧化矽部分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1100之操作1110及相對應圖12C,具有一第一區域1204B及一第二區域1204C之富矽氮氧化矽部分係形成於該叢集工具之第二製程腔室內之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上。富矽氮氧化矽部分可由一富矽氮氧化矽材料所構成且由連結自圖10C之第二區域1004B所述之技術所形成。依據該叢集工具內之晶圓傳送邏輯,該電荷捕獲層之富矽氮氧化矽部分沉積可實施於與該電荷捕獲層之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沉積相同之腔室,也就是第二腔室,或一不同製程腔室。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對一 第二製程腔室之參考可被使用以代表重新引入至該第二製程腔室中或代表引入至不同於該第二製程腔室之一製程腔室中。
圖12D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對應至圖11流程圖之操作1112之具有一頂部介電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剖面圖。參考至流程圖1100之操作1112及相對應圖12D,一第二基板1206係形成於該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之電荷捕獲層1204上。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二基板1206係經由一第三基氧化製程來耗用該富矽氮氧化矽部分之第二區域1204C而形成。因此,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介電層1202及第二介電層1206之間所留存之電荷捕獲層1204係如圖12D所述地由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及該富矽氮氧化矽部分1204之第一區域1204B所構成。用以耗用該富矽氮氧化矽部分之第二區域1204C以提供第二介電層1206之第三基氧化製程可類似於連結圖10D所述之用以形成第二介電層1006之基氧化製程。依據該叢集工具內之晶圓傳送邏輯,該第三基氧化製程可實施於與形成第一介電層1202所使用之基氧化製程相同之腔室,也就是第一腔室,或例如第三製程腔室之一不同製程腔室。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對一第一製程腔室之參考可被使用以代表重新引入至該第一製程腔室中或代表引入至不同於該第一製程腔室之一製程腔室中。
參考至流程圖1100之操作1114,形成第二介電層1206之後,且自該叢集工具中移除基板1200之前,第二介電層1206可進一步在該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氮化製程。該氮化製程可類似於連結流程圖900之操作910所述之氮化製程。在一實施例中,該氮化製程係實施於與形成第二介電層1206所使用之相同製程腔室內。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氮化作用發 生於一獨立製程腔室內。替代性地,本氮化步驟可被略過。
依據包含第一介電層1202、電荷捕獲層1204及第二介電層1206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製造,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可被製造以包含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圖案化部分。圖12E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剖面圖。
參考至圖12E,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包含形成於基板1200上方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之圖案化部分。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包含第一介電層1202、電荷捕獲層1204及第二介電層1206。一閘極層1208係置於第二介電層1206上。該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進一步包含基板1200內,分別位於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一側上之源極和汲極區域1212,以定義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下之基板1200內之通道區域1214。一對介電間隔側壁1210隔離第一介電層1202、電荷捕獲層1204、第二介電層1206及閘極層1208之側壁。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電荷捕獲層1204係如圖12E所述地由一富氧氮氧化矽部分1204A及一富矽氮氧化矽部分1204B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該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係一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型元件。閘極層1208、源極和汲極區域1212及通道區域1214可由來自連結自圖10E之閘極層1008、源極和汲極區域1012及通道區域1014所述之材料來構成之。
在本發明另一觀點中,經由一氧化腔室內之基板頂部表面之基氧化作用所形成之介電層在它生長於該基板上時,較不容易受到該基板內之結晶平面方位差的影響。例如,在一實施例中,不同結晶平面氧化速率所引起之銳角效應係藉由形成於一叢集工具之氧化腔室內之介電層而顯 著地降低。圖13A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包含第一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之基板剖面圖。
參考至圖13A,一基板1300具有形成於其上之隔離區域1302。基板1300可由連結自圖10A之基板1000所述材料來構成之。隔離區域1302可由適合黏接至基板1300之絕緣材料所構成。基板1300之一露出部分延伸超過隔離區域1302之頂部表面。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該基板1300之露出部分具有一第一露出結晶平面1304及一第二露出結晶平面1306。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露出結晶平面1304之結晶方位係不同於該第二露出結晶平面1306之結晶方位。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基板1300係由矽所構成,第一露出結晶平面1304具有<100>方位,且第二露出結晶平面1306具有<110>方位。
基板1300可於一叢集工具內承受一基氧化製程以藉由耗用(氧化)該基板1300之頂部表面來形成一介電層。在一實施例中,經由一基氧化製程來氧化基板1300包含利用由一氫氧基、一氫過氧基或一氧二基所構成的族群中所選之自由基來進行氧化。圖13B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分別包含第一和第二結晶平面1304和1306並具有一介電層1308形成於其上之基板1300之剖面圖。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3B所示地,介電層1308之第一部分1308A係形成於第一露出結晶平面1304上,且介電層1308之第二部分1308B係形成於第二露出結晶平面1306上。在一實施例中,介電層1308之第一部分1308A之厚度T1係大約等於介電層1308之第二部分1308B之厚度T2,即使第一露出結晶平面1304和第二露出結晶平面1306之結晶平面方位不同亦然。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基板1300之基氧化作用係實施 於大約950-1100攝氏度範圍溫度及大約5-15托耳範圍壓力下。在一實施例中,形成介電層1308之後,基板1300係在大約900-1100攝氏度範圍溫度下,於一含氮大氣之氧化腔室內,回火大約30秒-60秒範圍之持續時間。
配置方式及替代例
在一觀點中,本揭示係指向包含一氧化物分離式多層電荷儲存結構之記憶體元件。圖14係說明一這類半導體記憶體元件1400之實施例剖面側視圖。該記憶體元件1400包含內含形成於一基板1408之表面1406上方之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結構1404之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堆疊1402。基板1408包含對準該閘極堆疊1402並由一通道區域1412分開之一或更多擴散區域1410,例如,源極和汲極區域。大體上,該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結構1402包含形成於其上並接觸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結構1404之多晶矽或金屬閘極層1414。該閘極1414與該基板1408係由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結構1404所分開或電性隔離。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結構1404包含一下方氧化物薄層或穿隧氧化物薄層1416,其將該堆疊1402與該通道區域1412、一頂部或阻擋氧化物層1420和一多層電荷儲存層1404分開或電性隔離。該多層電荷儲存層大體上包含具有不同之矽、氧和氮組成成分之至少二氮化物層,包含一富矽、含氮又缺氧頂部氮化物層1418、一富矽又富氧底部氮化物層1419及一氧化物抗穿隧層1421。
已發現到一富矽又富氧底部氮化物層1419降低程式化及抹除後之電荷損失率,其在該保留模式中係顯現一小電壓偏移,同時,一富 矽、含氮又缺氧頂部氮化物層1418改善該速度並增加程式化和抹除電壓間之初始差異,未危及使用該矽-氧化物-氮氧化物-氧化物-矽結構實施例所製造記憶體元件之電荷損失率,由此延伸該元件操作壽命。
已進一步發現到該抗穿隧層1421實質上降低在程式化期間所累積於該上方氮化物層1418界面處之電子電荷穿隧至該底部氮化物層1419之可能性,因而相較於圖1所示結構,產生較低漏電結果。
該多層電荷儲存層可具有約自50埃至150埃之整體厚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少於100埃,同時,該抗穿隧層1421之厚度係約自5埃至20埃,且該些氮化物層1418、1419之厚度實質上係相等。
現在要參考圖15流程圖來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形成或製造一分離式多層電荷儲存結構之方法。
參考圖15,該方法始於在一基板(1500)表面上之富矽層上方形成例如一穿隧氧化物層之第一氧化物層。如上所述地,該穿隧氧化物層可經由包含一電漿氧化製程、現場蒸汽產生技術(ISSG)或一基氧化製程之任何合適手段來形成或沉積之。在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涉及將氫氣(H2)及氧氣(O2)流入一處理腔室或熔爐中,以經由氧化耗用一部分基板來造成該穿隧氧化物層生長。
接著,該多層電荷儲存層之第一或底部氮化物或含氮化物層係形成於該穿隧氧化物層(1502)一表面上。在一實施例中,該些氮化物層係以一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使用例如矽烷(SiH4)、氯矽烷(SiH3Cl)、二氯矽烷或DCS(SiH2Cl2)、四氯矽烷(SiCl4)或雙三級丁氨基矽烷(BTBAS)類之矽來源,例如氮氣(H2)、氨(NH3)、三氧化氮(NO3)或氧化亞氮(N2O)類之氮來源, 及例如氧氣(O2)或氧化亞氮(N2O)類之富氧氣體來形成或沉積之。替代性地,已由氘取代氫之氣體可被使用,例如包含以氘化氨(ND3)取代氨。以氘取代氫有利於鈍化該矽-氧化物界面處之矽懸空鍵,由此增加該些元件之NBTI(負偏壓溫度不穩定性)壽命。
例如,該下方或底部氮化物層可藉由將該基板放置於一沉積腔室並引進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之製程氣體,同時,維持該腔室在大約自5毫托耳(mT)至500毫托耳壓力下並維持該基板在大約700攝氏度至850攝氏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為760攝氏度之溫度下,持續一段大約自2.5分鐘至20分鐘的時間,而被沉積於該穿隧氧化物層上方。尤其,該製程氣體可包含以約從8:1至1:8比值混合氧化亞氮和氨之第一氣體混合物及約從1:7至7:1比值混合二氯矽烷和氨之第二氣體混合物,且可以大約每分鐘5至200標準立方公分(sccm)之流速來引進。已發現到在這些條件下所產生或沉積之氮氧化物層產生一富矽又富氧之底部氮化物層。
接著,該抗穿隧層係形成或沉積於該底部氮化物層(1504)之表面上。如同具有該穿隧氧化物層般地,該抗穿隧層可經由包含一電漿氧化製程、現場蒸汽產生技術(ISSG)或一基氧化製程之任何合適手段來形成或沉積之。在一實施例中,該基氧化製程涉及將氫氣(H2)及氧氣(O2)流入一批次處理腔室或熔爐中,以經由氧化耗用一部分底部氮化物層來造成該抗穿隧層之生長。
該多層電荷儲存層之第二或頂部氮化物層係接著形成於該抗穿隧層(1506)之表面上。該頂部氮化物層可以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使用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之製程氣體,於大約自5毫托耳至500毫托耳 腔室壓力下,並於大約700攝氏度至850攝氏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為760攝氏度之基板溫度下,持續一段大約自2.5分鐘至20分鐘時間,而被沉積於該抗穿隧層1421上方。尤其,該製程氣體可包含以約從8:1至1:8比值混合氧化亞氮和氨之第一氣體混合物及約從1:7至7:1比值混合二氯矽烷和氨之第二氣體混合物,且可以大約每分鐘5至20標準立方公分之流速來引進。已發現到在這些條件下所產生或沉積之氮氧化物層產生一富矽、含氮又缺氧之頂部氮化物層1418,其改善該速度並增加在程式化和抹除電壓間之初始差異,未危及使用該矽-氧化物-氮氧化物-氧化物-矽結構實施例所製造記憶體元件之電荷損失率,由此延伸該元件操作壽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富矽、含氮又缺氧頂部氮化物層可以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使用包含以約從1:7至7:1比值混合雙三級丁氨基矽烷和氨(NH3)之製程氣體,來沉積於該抗穿隧層上方,以進一步包含一所選碳濃度而增加其中之捕獲數量。在該第二氮氧化物層中之所選碳濃度可包含大約從5%至15%之碳濃度。
最後,一頂部阻擋氧化物層或高溫氧化物層係形成於該多層電荷儲存層(1508)之第二層表面上。如同具有該穿隧氧化物層及該抗穿隧層般地,該高溫氧化物層可經由包含一電漿氧化製程、現場蒸汽產生技術(ISSG)或一基氧化製程之任何合適手段來形成或沉積之。在一實施例中,該高溫氧化物層係使用執行於一電漿製程腔室內之電漿氧化作用來形成。本製程所使用之典型沉積條件係在1500瓦至10000瓦範圍之射頻功率,佔有氫氣量百分比在0%至90%之間之氫氣和氧氣混合物,基板溫度介於300C至400C之間,沉積時間係20至60秒。
替代性地,該高溫氧化物層係使用一現場蒸氣產生氧化製程來形成之。在一實施例中,該現場蒸氣產生技術係在大約從8至12托耳壓力及大約1050℃溫度下,利用已添加大約從0.5%至33%之氫之富氧氣混合物於例如來自上述應用材料公司之現場蒸氣產生腔室之RTP腔室內執行之。該沉積時間係在20至60秒範圍內。
會理解到在任一實施例中,該頂部氮化物層之厚度可隨著在形成該高溫氧化物層之製程期間,多少該頂部氮化物層會被有效地耗用或氧化而做調整或增加。
選擇性地,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在該高溫氧化物層一表面上形成或沉積一含金屬或多晶矽層,以形成該電晶體或元件(1508)之閘極層。該閘極層可為例如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所沉積之多晶矽層,以形成一矽-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矽(SONOS)結構。
在另一觀點中,本揭示也指向包含在一基板表面上或上方所形成通道之二或更多側上方之電荷捕獲區域之多閘極或多閘極表面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多閘極元件包含平面式及非平面式元件兩者。一平面式多閘極元件(未顯示)大體上包含一雙閘極平面式元件,其中,一些第一層被沉積以在接著形成之通道下面形成一第一閘極,且一些第二層被沉積於其上方以形成一第二閘極。一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大體上包含形成於一基板表面上或上方並由一閘極環繞於三或更多側上之水平或垂直通道。
圖16A說明包含一電荷捕獲區域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實施例。參考至圖16A,該記憶體元件1600,通常稱之為鰭狀物場效電晶體,包含由位於連接該記憶體元件之源極1608和汲極1610之基板1606上之一 表面1604上方之半導體材料薄膜或薄層所形成之通道1602。該通道1602之三邊側係由形成該元件之閘極1612之鰭狀物所封閉。該閘極1612(自源極至汲極方向進行估測)之厚度決定該元件之有效通道長度。
根據本揭示,圖16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記憶體元件1600可包含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圖16B係圖16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一部分剖面圖,包含一部分基板1606、通道1602及說明一多層電荷儲存層1614之閘極1612。該閘極1612進一步包含位在一凸起通道1602上方之穿隧氧化物層1616、一阻擋介電層1618及位在該阻擋層上方以形成該記憶體元件1600之控制閘極之金屬閘極層162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一摻雜多晶矽代替金屬來進行沉積,以提供一多晶矽閘極層。該通道1602及閘極1612可直接形成於基板1606上或在該基板上或上方所形成之例如一埋入式氧化物層之絕緣或介電層1622上。
參考至圖16B,該多層電荷儲存層1614包含較接近該穿隧氧化物層1616之至少一含氮下方或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及位在該底部電荷捕獲層上面之一上方或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大體上,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包含一富矽又缺氧氮化物層並包含散佈於多個電荷捕獲層之多數電荷捕獲,而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包含一富氧氮化物或氮氧化矽層且相對於該頂部電荷捕獲層係富氧的,以減少其中之電荷捕獲數量。富氧係意謂著在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中之氧濃度係大約從15至40%,然而在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中之氧濃度係大約小於5%。
在一實施例中,該阻擋介電層1618也包含例如一高溫氧化物之氧化物層,以提供一ONNO結構。該通道1602及該上方ONNO結構可 直接形成於一矽基板1606上並位在一摻雜多晶矽閘極層1620上方以提供一SONNOS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圖16B所示那個,該多層電荷儲存層1614進一步包含至少一中間或抗穿隧薄層1628,包含例如一氧化物之介電層以將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與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分開。如上所述地,該抗穿隧層1628實質上降低在程式化期間所累積於該上方氮化物層1626界面處之電子電荷穿隧至該底部氮化物層1624之可能性。
如同上述實施例,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及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中任一者或兩者可包含氮化矽或氮氧化矽,並可例如經由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氨氣體混合物之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以量身定做之比值和流速來提供一富矽又富氧之氮氧化物層而形成之。該多層電荷儲存結構之第二氮化物層係接著形成於該中間氧化物層上。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具有不同於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那個之氧、氮及/或矽化學計量組成成分,也可經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使用包含二氯矽烷/氨及氧化亞氮/氨氣體混合物之製程氣體,以量身定做之比值和流速來提供一富矽又富氧之氮氧化物層而形成或沉積之。
在包含一富氧化物之中間或抗穿隧層1628之那些實施例中,該抗穿隧層可使用基氧化作用來氧化該底部氮氧化物層至一所選深度而形成之。基氧化作用可在例如1000-1100攝氏度溫度下使用一單晶圓工具或在800-900攝氏度溫度下使用一批次反應器工具來執行之。一氫氣和氧氣混合物可在300-500托耳壓力下運用於一批次製程或在10-15托耳壓力下使用一單一氣相工具,使用一單晶圓工具則持續1-2分鐘時間,或者,使用一 批次製程則持續30分鐘-1小時時間。
最後,在包含一富氧化物之阻擋介電層1618之那些實施例中,該氧化物可經由任何合適手段來形成或沉積之。在一實施例中,該阻擋介電層1618之氧化物係以一高溫氧化物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來沉積之高溫氧化物。替代性地,該阻擋介電層1618或阻擋氧化物層可為熱生長,然而會理解到,在本實施例中,該頂部氮化物厚度可隨著在熱生長該阻擋氧化物層之製程期間,多少該頂部氮化物層會被有效地耗用或氧化而做調整或增加。一第三選項係使用基氧化作用來氧化該頂部氮化物層至一所選深度。
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之合適厚度可從大約30埃至大約160埃(具有一些變異值,例如,±10埃),其中,大約5-20埃厚度可經由基氧化作用來耗用,以形成該抗穿隧層1628。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之合適厚度可至少為30埃。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可形成高達130埃厚,其中,30-70埃厚度可經由基氧化作用來耗用,以形成該阻擋介電層1618。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該底部電荷捕獲層1624及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間之厚度比值係大約1:1,然而其它比值也是可行的。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頂部電荷捕獲層1626及該阻擋介電層1618中任一者或兩者可包含一高介電係數介電質。合適高介電係數介電質包含例如矽氧氮化鉿、矽氧化鉿或氧化鉿類之含鉿材料,例如矽氧氮化鋯、矽氧化鋯或氧化鋯類之含鋯材料,及例如三氧化二釔類之含釔材料。
在圖17A及17B所示之另一實施例中,該記憶體元件可包含由位在連接該記憶體元件之源極和汲極之基板上之一表面上方之半導體材料薄膜所形成之奈米線通道。奈米線通道係意謂著在一結晶矽材料薄條 帶內所形成之傳導通道,具有最大剖面尺寸約為10奈米(nm)或更小,且較佳地,大約小於6奈米。選擇性地,該通道可被形成以相對於該通道一長軸具有<100>表面結晶方位。
參考至圖17A,該記憶體元件1700包含形成自一基板1706上之表面上或上方之半導體材料薄膜或薄層並連接該記憶體元件之源極1708和汲極1710之水平奈米線通道1702。在所示實施例中,該元件具有繞式閘極(GAA)結構,其中,該奈米通道1702之所有邊側係由該元件之閘極1712所封閉。該閘極1712(自源極至汲極方向進行估測)之厚度決定該元件之有效通道長度。
根據本揭示,圖17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記憶體元件1700可包含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圖17B係圖17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一部分剖面圖,包含一部分基板1706、通道1702及說明一分離式電荷儲存區域之閘極1612。參考至圖17B,該閘極1712包含位在該奈米線通道1702上方之穿隧氧化物層1714、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一阻擋介電層1716及位在該阻擋層上方以形成該記憶體元件1600之控制閘極之閘極層1718。該閘極層1718可包括一沉積金屬或一摻雜多晶矽。該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包含較接近該穿隧氧化物層1714之至少一含氮化物之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及位在該內部電荷捕獲層上方之一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大體上,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包括一富矽又缺氧氮化物層並包括散佈於多個電荷捕獲層之多數電荷捕獲,而該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包括一富氧氮化物或氮氧化矽層且相對於該外部電荷捕獲層係富氧的,以減少其中之電荷捕獲數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同所示那個,該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進 一步包含至少一中間或抗穿隧薄層1724,包括例如一氧化物介電層,以將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與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分開。該抗穿隧層1724實質上降低在程式化期間所累積於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界面處之電子電荷穿隧至該內部氮化物層1720之可能性,因而導致較低漏電。
如同上述實施例,該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及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中任一者或兩者可包括氮化矽或氮氧化矽,並可例如經由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氨氣體混合物之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以量身定做之比值和流速來提供一富矽又富氧之氮氧化物層而形成之。該多層電荷儲存結構之第二氮化物層接著被形成於該中間氧化物層上。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具有不同於該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那個之氧、氮及/或矽化學計量組成成分,也可經由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使用包含二氯矽烷/氨及氧化亞氮/氨氣體混合物之製程氣體,以量身定做之比值和流速來提供一富矽又缺氧之頂部氮化物層而形成或沉積之。
在包含一富氧化物之中間或抗穿隧層1724之那些實施例中,該抗穿隧層可使用基氧化作用來氧化該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至一所選深度而形成之。基氧化作用可在例如1000-1100攝氏度溫度下使用一單晶圓工具或在800-900攝氏度溫度下使用一批次反應器工具來執行之。一氫氣和氧氣混合物可在300-500托耳壓力下運用於一批次製程或在10-15托耳壓力下使用一單一氣相工具,使用一單晶圓工具則持續1-2分鐘時間,或者,使用一批次製程則持續30分鐘-1小時時間。
最後,在包括氧化物之阻擋介電層1716之那些實施例中,該氧化物可經由任何合適手段來形成或沉積之。在一實施例中,該阻擋介 電層1716之氧化物係以一高溫氧化物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來沉積之高溫氧化物。替代性地,該阻擋介電層1716或阻擋氧化物層可為熱生長,然而會理解到,在本實施例中,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之厚度也許需要隨著在熱生長該阻擋氧化物層之製程期間,多少該頂部氮化物層被有效地耗用或氧化而做調整或增加。
該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之合適厚度可從大約30埃至大約80埃(具有一些變異值,例如,±10埃),其中,大約5-20埃厚度可經由基氧化作用來耗用,以形成該抗穿隧層1724。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之合適厚度至少為30埃。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可形成高達170埃厚,其中,30-70埃厚度可經由基氧化作用來耗用,以形成該阻擋介電層1716。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該內部電荷捕獲層1720及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間之厚度比值係大約1:1,然而其它比值也是可行的。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外部電荷捕獲層1722及該阻擋介電層1716中任一者或兩者可包括一高介電係數介電質。合適高介電係數介電質包含例如矽氧氮化鉿、矽氧化鉿或氧化鉿類之含鉿材料,例如矽氧氮化鋯、矽氧化鋯或氧化鋯類之含鋯材料,及例如三氧化二釔類之含釔材料。
圖17C說明圖17A中安排成位元成本可調或BiCS架構1726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1700垂直串之剖面圖。該架構1726由一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1700垂直串或堆疊所構成,其中,每一個元件或單元包含位在該基板1706上方並連接該記憶體元件之源極和汲極(未顯示於圖形中)之通道1702,具有一繞式閘極(GAA)結構,其中,該奈米線通道1702之所有邊側係由一閘極1712所封閉。相較於一簡單層堆疊,該BiCS架構減少關鍵性 微影成像步驟數,使得每一記憶體位元之成本下降。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記憶體元件係或包含一非平面式元件,包含由一基板上之一些傳導半導體層上方或之處凸出的半導體材料內或之中所形成之一垂直奈米線通道。在圖18A切面所示之本實施例一版本中,該記憶體元件1800包括由連接該元件之源極1804和汲極1806之半導體材料圓柱體中所形成之垂直奈米線通道1802。該通道1802係由一穿隧氧化物層1808、一電荷捕獲區域1810、一阻擋層1812及位於該阻擋層上面以形成該記憶體元件1800之控制閘極之閘極層1814所環繞。該通道1802可包含在一實質上實心半導體材料圓柱體外層內之環狀區域,或包含形成於一介電填充材料圓柱體上方之環狀層。如同上述水平奈米線,該通道1802可包括用以形成一單結晶通道之多晶矽或再結晶多晶矽。選擇性地,於該通道1802包含一結晶矽所在處,該通道可被形成以相對於該通道一長軸具有<100>表面結晶方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圖18B所示那個,該電荷捕獲區域1810可為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包含最接近該穿隧氧化物層1808之至少一第一或內部電荷捕獲層1816及一第二或外部電荷捕獲層1818。選擇性地,該第一和第二電荷捕獲層可由一中間氧化物或抗穿隧層1820所分開。
如同上述實施例,該第一電荷捕獲層1816及該第二電荷捕獲層1818中任一者或兩者可包括氮化矽或氮氧化矽,並可經由例如包富氧化亞氮/氨及二氯矽烷/氨氣體混合物之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以量身定做之比值和流速來提供一富矽又富氧之氮氧化物層而形成之。
最後,該第二電荷捕獲層1818及該阻擋層1812中任一者或 兩者可包括一高介電係數介電質,例如,矽氧氮化鉿、矽氧化鉿、氧化鉿、矽氧氮化鋯、矽氧化鋯、氧化鋯或三氧化二釔。
該第一電荷捕獲層1816之合適厚度可從大約30埃至大約80埃(具有一些變異值,例如,±10埃),其中,大約5-20埃厚度可經由基氧化作用來耗用,以形成該抗穿隧層1820。該第二電荷捕獲層1818之合適厚度至少為30埃,且該阻擋介電層1812之合適厚度可約為30-70埃。
圖18A之記憶體元件1800不是使用一閘極優先就是使用閘極後製方案來製造之。圖19A-F說明用於製造圖18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閘極優先方案。圖20A-F說明用於製造圖18A之非平面式多閘極元件之閘極後製方案。
參考至圖19A,在一閘極優先方案中,例如一阻擋氧化物之第一或下方介電層1902係形成於一基板1906內,例如一源極或一汲極之第一摻雜擴散區域1904上方。一閘極層1908係沉積於該第一介電層1902上方以形成該元件之控制閘極,且一第二或上方介電層1910形成於其上方。如同上述實施例,該第一和第二介電層1902、1910可經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基氧化製程來沉積,或經由氧化一部分下層或下方基板而形成之。該閘極層1908可包括經由化學氣相沉積製程所沉積之金屬或摻雜多晶矽。大體上,該閘極層1908之厚度約為40-50埃,且該第一和第二介電層1902、1910約為20-80埃。
參考至圖19B,一第一開口1912係蝕刻穿透該上方閘極層1908及該第一和第二介電層1902、1910,到達該基板1906內之擴散區域1904。接著,穿隧氧化物層1914、電荷捕獲區域1916及阻擋介電層1918 係接著沉積於該開口中,並將該上方介電層1910之表面平坦化以產生圖19C所示之中間結構。
雖未顯示,但是會了解到如同上述實施例,該電荷捕獲區域1916可包含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包括較接近該穿隧氧化物層1914之至少一下方或底部電荷捕獲層及位在該底部電荷捕獲層上面之一上方或頂部電荷捕獲層。大體上,該頂部電荷捕獲層包括一富矽又缺氧之氮化物層,並包括散佈於多個電荷捕獲層之多數電荷捕獲,而該底部電荷捕獲層包括一富氧氮化物或氮氧化矽,且相對於該頂部電荷捕獲層係富氧的,以減少其中之電荷捕獲數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1916進一步包含至少一中間或抗穿隧薄層,該薄層包括例如一氧化物之介電質以分開該頂部電荷捕獲層與該底部電荷捕獲層。
接著,圖19D之第二或通道開口1920係異向性地蝕刻穿透穿隧氧化物層1914、電荷捕獲區域1916及阻擋介電層1918。參考至圖19E,一半導體材料1922係沉積於該通道開口中,以於其中形成一垂直通道1924。該垂直通道1924可包含在一實質上實心半導體材料圓柱體外層內之環狀區域,或如圖19E所示地,可包含環繞一介電填充材料1926圓柱體之獨立半導體材料層1922。
參考至圖19F,將該上方介電層1910表面平坦化,且包含形成於其中之例如一源極或一汲極之第二摻雜擴散區域1930之半導體材料層1928沉積於該上方介電層上方以形成所示元件。
參考至圖20A,在一閘極後製方案中,例如一氧化物之介電層2002係形成於一基板2006表面上之犧牲層2004上方,一開口係蝕刻穿 透該介電及犧牲層並於其中形成一垂直通道2008。如同上述實施例,該垂直通道2008可包含在例如多晶矽或單結晶矽之實質上實心半導體材料2010圓柱體之外層內之環狀區域,或可包含環繞一介電填充材料(未顯示)圓柱體之獨立半導體材料層。該介電層2002可包括能夠電性隔離該記憶體元件1800中接著形成之閘極層與一上方電性作用層或另一記憶體元件之例如氧化矽的任何合適介電材料。該犧牲層2004可包括相對於該介電層2002、基板2006和垂直通道2008之材料可具有高選擇性來蝕刻或移除之任何合適材料。
參考至圖20B,一第二開口2012係蝕刻穿透介電及犧牲層2002、2004,到達該基板1906,且該犧牲層2004被蝕刻或移除。該犧牲層2004可包括相對於該介電層2002、基板2006和垂直通道2008之材料可具有高選擇性來蝕刻或移除之任何合適材料。在一實施例中,該犧牲層2004包括可經由緩衝式氧化物蝕刻技術(BOE蝕刻技術)來移除。
參考至圖20C及20D,穿隧氧化物層2014、電荷捕獲區域2016及阻擋介電層2018係依序沉積於該開口中,且將該介電層2002之表面平坦化以產生圖20C所示之中間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圖20D所示那個,該電荷捕獲區域2016可為一分離式電荷捕獲區域,包含最接近該穿隧氧化物層2014之至少一第一或內部電荷捕獲層2016a及一第二或外部電荷捕獲層2016b。選擇性地,該第一和第二電荷捕獲層可由一中間氧化物或抗穿隧層2020所分開。
接著,一閘極層2022被沉積至該第二開口2012中,並將該上方介電層2002之表面平坦化以產生圖20E所示之中間結構。如同上述實 施例,該閘極層2022可包括一沉積金屬或一摻雜多晶矽。最後,一開口2024係蝕刻穿透該閘極層2022以形成各記憶體元件2026之控制閘極。
因此,一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已被揭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基板係在一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第一基氧化製程以形成一第一介電層。一電荷捕獲層可接著在該叢集工具之第二製程腔室內沉積於該第一介電層上方。在一實施例中,該電荷捕獲層接著係在該叢集工具之第一製程腔室內承受一第二基氧化製程以在該電荷捕獲層上方形成一第二介電層。藉由在一叢集工具內形成一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堆疊所有各層,各層間之界面損毀可被降低。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係以一次操作製造於叢集工具內,用以在該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疊各層間保留一原始界面。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叢集工具係一單晶圓叢集工具。
600‧‧‧基板
602‧‧‧第一介電層
604‧‧‧電荷捕獲層
606‧‧‧第二介電層
608‧‧‧閘極層
610‧‧‧介電間隔側壁
612‧‧‧源極和汲極區域
614‧‧‧通道區域

Claims (5)

  1.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一垂直通道,其係從形成於一基板上的一表面上之一第一擴散區域延伸至形成於該基板上的該表面上方之一第二擴散區域,該垂直通道係將該第一擴散區域電性連接至該第二擴散區域;以及一氧化物-氮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NO)堆疊,其係設置在該垂直通道附近,該ONNO堆疊包括:一穿隧氧化物層,其相鄰且接觸該垂直通道;一多層電荷儲存層,其相鄰且接觸該穿隧氧化物層,該多層電荷儲存層包括富氧之第一氮氧化物層和缺氧之第二氮氧化物層,該富氧之第一氮氧化物層相鄰於該穿隧氧化物層,其中,該富氧之第一氮氧化物層之成分致使其實質上無捕獲,該缺氧之第二氮氧化物層相鄰於該富氧之第一氮氧化物層,其中,該缺氧之第二氮氧化物層之成分致使其為密集捕獲;以及一高溫氧化物(HTO)層,其相鄰且接觸該多層電荷儲存層,該HTO層包括該多層電荷儲存層的該缺氧之第二氮氧化物層的氧化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通道包括多晶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通道包括再結晶多晶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通道包括一矽奈米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憶體元件,其中,該富氧之第一氮氧化物層與該缺氧之第二氮氧化物層係由包括一氧化物之抗穿隧層所分開。
TW106121057A 2012-07-01 2013-07-01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TWI709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39,458 2012-07-01
US13/539,458 US8940645B2 (en) 2007-05-25 2012-07-01 Radical oxidatio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nonvolatile charge trap memory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344A TW201737344A (zh) 2017-10-16
TWI709174B true TWI709174B (zh) 2020-11-01

Family

ID=4988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057A TWI709174B (zh) 2012-07-01 2013-07-01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TW102123447A TWI594327B (zh) 2012-07-01 2013-07-01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447A TWI594327B (zh) 2012-07-01 2013-07-01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2) KR102018278B1 (zh)
CN (2) CN109755135A (zh)
TW (2) TWI709174B (zh)
WO (1) WO2014008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1217B2 (en) * 2017-06-20 2019-02-1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9148468A (zh) * 2018-09-26 2019-01-04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3d nand存储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116A (en) * 2006-08-02 2008-02-16 Univ Nat Sun Yat Sen Thin film transistor device with nonvolatile memory function
US20080293255A1 (en) * 2007-05-25 2008-11-27 Krishnaswamy Ramkumar Radical oxidatio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nonvolatile charge trap memor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9928B1 (en) * 2001-07-31 2004-03-23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silicon-rich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JP200409591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Fasl Japan Ltd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501457B1 (ko) * 2003-02-04 2005-07-18 동부아남반도체 주식회사 양자 트랩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에스오엔오엔오에스 구조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US7154779B2 (en) * 2004-01-21 2006-12-26 Sandisk Corporation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using high-k material inter-gate programming
US7405125B2 (en) * 2004-06-01 2008-07-2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Tunnel oxynitride in flash memories
US7504700B2 (en) * 2005-04-21 2009-03-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n ultra-thin [[HfSiO]] metal silicate film for high performance CMOS applications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formed in said method
JP2009514194A (ja) * 2005-09-23 2009-04-02 エヌエックスピー ビー ヴィ 向上性能を有する記憶素子及びそのような記憶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251132A (ja) * 2006-02-16 2007-09-27 Toshiba Corp Monos型不揮発性メモリセル、不揮発性メモ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150003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Jian Chen Electron bloc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0877100B1 (ko) * 2007-04-16 2009-01-09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제조 방법
US8614124B2 (en) * 2007-05-25 2013-12-24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ONOS ONO stack scaling
KR20090036850A (ko) * 2007-10-10 2009-04-1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90041196A (ko) * 2007-10-23 2009-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90052682A (ko) * 2007-11-21 2009-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드 및 시스템
US7732891B2 (en) * 2008-06-03 2010-06-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100000652A (ko) * 2008-06-25 2010-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카드 및시스템
CN102117810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电荷俘获型非易失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JP6422430B2 (ja) * 2012-03-27 2018-11-14 サイプレス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非平面メモリデバイス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を製造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116A (en) * 2006-08-02 2008-02-16 Univ Nat Sun Yat Sen Thin film transistor device with nonvolatile memory function
US20080293255A1 (en) * 2007-05-25 2008-11-27 Krishnaswamy Ramkumar Radical oxidatio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nonvolatile charge trap mem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08619A (ko) 2019-09-24
KR102146640B1 (ko) 2020-08-21
TW201419419A (zh) 2014-05-16
CN109755135A (zh) 2019-05-14
CN104781916A (zh) 2015-07-15
KR20150040807A (ko) 2015-04-15
TWI594327B (zh) 2017-08-01
TW201737344A (zh) 2017-10-16
KR102018278B1 (ko) 2019-09-05
WO2014008161A1 (en) 201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3812B2 (en) Radical oxidatio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nonvolatile charge trap memory device
US11456365B2 (en) Memory transistor with multiple charge storing layers and a high work function gate electrode
US11784243B2 (en) Oxide-nitride-oxide stack having multiple oxynitride layers
US20230074163A1 (en) Sonos ono stack scaling
CN111180525B (zh) 具有多个氮氧化物层的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堆栈
TWI709174B (zh) 用於製造非揮發性電荷捕獲記憶體元件之基氧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