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4714B - 天線系統 - Google Patents

天線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4714B
TWI704714B TW108125019A TW108125019A TWI704714B TW I704714 B TWI704714 B TW I704714B TW 108125019 A TW108125019 A TW 108125019A TW 108125019 A TW108125019 A TW 108125019A TW I704714 B TWI704714 B TW I7047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coupling
radiating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system
dipol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5828A (zh
Inventor
黃鈞麟
Original Assignee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5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4714B/zh
Priority to US16/700,041 priority patent/US11011855B2/en
Priority to CA3086869A priority patent/CA3086869C/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4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47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5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82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6Turnstile or like antenna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of three or more elongated elements disposed radially and symmetrically in a horizontal plane about a common cent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Q9/285Planar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1Crossed polarisation du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天線系統,包括:一介質基板、一第一偶極天線元件、一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一第一附加金屬部、一第二附加金屬部、一或複數個第一導電貫通元件,以及一或複數個第二導電貫通元件。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第一附加金屬部皆設置於介質基板之一第一表面。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部和一第二輻射部。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和第二附加金屬部皆設置於介質基板之一第二表面。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三輻射部和一第四輻射部。第一附加金屬部係經由第一導電貫通元件耦接至第三輻射部。第二附加金屬部係經由第二導電貫通元件耦接至第一輻射部。

Description

天線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天線系統(Antenna System),特別係關於一種具有高隔離度(Isolation)之天線系統。
隨著行動通訊技術的發達,行動裝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見的例如:手提式電腦、行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行動裝置通常具有無線通訊的功能。有些涵蓋長距離的無線通訊範圍,例如:行動電話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統及其所使用700MHz、850 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頻帶進行通訊,而有些則涵蓋短距離的無線通訊範圍,例如:Wi-Fi、Bluetooth系統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頻帶進行通訊。
用於無線通訊之天線(Antenna)為行動裝置中不可或缺之元件。在現有設計中,常會將多支天線放入行動裝置中以進行信號之接收和傳送。然而,當這些天線之操作頻率相同或是相近時,天線之間容易彼此干擾,並降低行動裝置之通訊品質。有鑑於此,勢必要提出一種全新之解決方案,以克服先前技術所面臨之問題。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天線系統,包括:一介質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部和一第二輻射部,該第一輻射部具有一第一缺口,而該第二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突出部份;一第二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三輻射部和一第四輻射部,該第三輻射部具有一第二缺口,而該第四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二突出部份;一或複數個第一導電貫通元件,穿透該介質基板;一第一附加金屬部,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其中該第一附加金屬部係經由該等第一導電貫通元件耦接至該第三輻射部;一或複數個第二導電貫通元件,穿透該介質基板;以及一第二附加金屬部,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二附加金屬部係經由該等第二導電貫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輻射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係大致互相垂直。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皆涵蓋一操作頻帶,而該操作頻帶係介於5150MHz至7125MHz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之每一者之長度皆介於該操作頻帶之0.4倍至0.6倍波長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一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二輻射部之該第一突出部份,而一第一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二附加金屬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天線系統更包括:一第一信號源,具有一正極和一負極;以及一第一同軸電纜線,包括一第一中心導線和一第一導體外殼,其中該第一信號源之該正極係經由該第一中心導線耦接至該第一正饋入點,而該第一信號源之該負極係經由該第一導體外殼耦接至該第一負饋入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二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一附加金屬部,而一第二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四輻射部之該第二突出部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天線系統更包括:一第二信號源,具有一正極和一負極;以及一第二同軸電纜線,包括一第二中心導線和一第二導體外殼,其中該第二信號源之該正極係經由該第二中心導線耦接至該第二正饋入點,而該第二信號源之該負極係經由該第二導體外殼耦接至該第二負饋入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輻射部之該第一突出部份係呈現一較小矩形,而該第一輻射部之該第一缺口係呈現一較大矩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四輻射部之該第二突出部份係呈現一較小圓形,而該第三輻射部之該第二缺口係呈現一較大圓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輻射部包括鄰近於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解耦合部份和一第二解耦合部份,而該第三輻射部包括鄰近於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三解耦合部份和一第四解耦合部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解耦合部份和該第二解耦合部份係各自呈現一直條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三解耦合部份和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係各自呈現一平滑弧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解耦合部份、該第二解耦合部份、該第三解耦合部份,以及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之每一者之長度皆介於該操作頻帶之0.03倍至0.06倍波長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解耦合部份和該第二解耦合部份皆延伸至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之一中心軸處,而該第一解耦合部份和該第二解耦合部份之每一者之寬度皆小於0.5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突出部份與該第一解耦合部份或該第二解耦合部份之間距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三解耦合部份和該第四解耦合部份皆延伸至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之一中心軸處,而該第三解耦合部份和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之每一者之寬度皆小於0.5mm。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突出部份和該第三解耦合部份或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之間距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天線系統,包括:一介質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部和一第二輻射部,該第一輻射部具有一第一缺口,而該第二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突出部份;以及一第二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三輻射部和一第四輻射部,該第三輻射部具有一第二缺口,而該第四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二突出部份;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係大致互相垂直。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一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二輻射部之該第一突出部份,一第一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一輻射部,一第二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三輻射部,而一第二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四輻射部之該第二突出部份。
為讓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詞為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僅限定於」。「大致」一詞則是指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達到所述基本之技術效果。此外,「耦接」一詞在本說明書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至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或經由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第1A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Antenna System)100之俯視圖。天線系統100可以與一介質基板(Dielectric Substrate)105互相整合,其中介質基板105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E1和一第二表面E2。例如,介質基板105可以是一FR4(Flame Retardant 4)基板、一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是一軟性電路板(Flexible Circuit Board,FCB)。第1B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100之上層部份示意圖,亦即位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一表面E1之一部份天線圖案(Antenna Pattern)。第1C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100之下層部份示意圖,亦即位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二表面E2之另一部份天線圖案。第1A圖為第1B圖和第1C圖兩者之結合。必須注意的是,第1C圖為第1A圖之下層天線圖案之透視圖而非為其背視圖(兩者會相差180之翻轉)。第1D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100之側視圖。請一併參考第1A、1B、1C、1D圖。天線系統100可應用於一無線基地台(Wireless Access Point)或是一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當中,例如:一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一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或是一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在第1A、1B、1C、1D圖之實施例中,天線系統100包括:一介質基板105、一第一偶極天線元件(Dipole Antenna Element)110、一第一附加金屬部(Additional Metal Element)160、一或複數個第一導電貫通元件(Conductive Via Element)171、172、一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一第二附加金屬部260,以及一或複數個第二導電貫通元件271、272、273,其中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2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可以大致互相垂直。
如第1B圖所示,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係設置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一表面E1,而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包括一第一輻射部(Radiation Element)120和一第二輻射部130,其中第一輻射部120具有一第一缺口(Notch)125,而第二輻射部130包括延伸進入第一缺口125之一第一突出部份(Protruding Portion)135。例如,第二輻射部130之第一突出部份135可大致呈現一較小矩形,而第一輻射部120之第一缺口125可大致呈現一較大矩形以容納第一突出部份135,但亦不僅限於此。必須注意的是,第二輻射部130之第一突出部份135並未直接接觸第一輻射部120之任何部份。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輻射部120包括鄰近於第一缺口125之一第一解耦合部份(Decoupling Portion)140和一第二解耦合部份150,其中第二輻射部130之第一突出部份135係介於第一解耦合部份140和第二解耦合部份150之間。第一解耦合部份140和第二解耦合部份150可以各自大致呈現一直條形,且此二者係大致互相平行。第一解耦合部份140具有一第一端141和一第二端142,其中第一解耦合部份140之第一端141係耦接至第一輻射部120之一本體(亦即,第一輻射部120之一主要矩形部份),而第一解耦合部份140之第二端142為一開路端(Open End)並延伸至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之一中心軸(Central Axis)LC2處。第二解耦合部份150具有一第一端151和一第二端152,其中第二解耦合部份150之第一端151係耦接至第一輻射部120之本體,而第二解耦合部份150之第二端152為一開路端並延伸至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之中心軸LC2處。必須注意的是,第四輻射部230之第二突出部份235並未直接接觸第三輻射部220之任何部份。
如第1C圖所示,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係設置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二表面E2,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可以大致呈現一直條形。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包括一第三輻射部220和一第四輻射部230,其中第三輻射部220具有一第二缺口225,而第四輻射部230包括延伸進入第二缺口225之一第二突出部份235。例如,第四輻射部230之第二突出部份235可大致呈現一較小圓形,而第三輻射部220之第二缺口225可大致呈現一較大圓形以容納第二突出部份235,但亦不僅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輻射部220包括鄰近於第二缺口225之一第三解耦合部份240和一第四解耦合部份250,其中第四輻射部230之第二突出部份235係介於第三解耦合部份240和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間。第三解耦合部份240和第四解耦合部份240可以各自大致呈現一平滑弧形(Smooth Arc-Shape)。第三解耦合部份240具有一第一端241和一第二端242,其中第三解耦合部份240之第一端241係耦接至第三輻射部220之一本體(亦即,第三輻射部220之一主要矩形部份),而第三解耦合部份240之第二端242為一開路端並延伸至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之一中心軸LC1處。第四解耦合部份250具有一第一端251和一第二端252,其中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第一端251係耦接至第三輻射部220之本體,而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第二端252為一開路端並延伸至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之中心軸LC1處。
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皆可涵蓋同一操作頻帶。根據實際量測結果,前述之第一解耦合部份140、第二解耦合部份150、第三解耦合部份240,以及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加入可有效抑制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於此操作頻帶內之交互耦合效應(Mutual Coupling Effect),從而可提升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之間之隔離度(Isolation)。
第一附加金屬部160係設置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一表面E1,並鄰近於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第一附加金屬部160可以大致呈現一H字形。該等第一導電貫通元件171、172可穿透介質基板105,並連接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一表面E1和第二表面E2之間。第一附加金屬部160係經由該等第一導電貫通元件171、172耦接至第三輻射部220之本體。第二附加金屬部260係設置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二表面E2,並鄰近於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第二附加金屬部260可以大致呈現一矩形或是一五邊形。該等第二導電貫通元件271、272、273可穿透介質基板105,並連接於介質基板105之第一表面E1和第二表面E2之間。第二附加金屬部260係經由該等第二導電貫通元件271、272、273耦接至第一輻射部120之本體。該等第一導電貫通元件171、172之數量和該等第二導電貫通元件271、272、273之數量在本發明中均不特別限制。必須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所謂「鄰近」或「相鄰」一詞可指對應之二元件間距小於一既定距離(例如:10mm或更短),但通常不包括對應之二元件彼此直接接觸之情況(亦即,前述間距縮短至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一正饋入點(Positive Feeding Point)FP1係位於第二輻射部130之第一突出部份135,而一第一負饋入點(Negative Feeding Point)FN1係位於第二附加金屬部260,其中一第一信號源(Signal Source)(未顯示)之一正極(Positive Electrode)係耦接至第一正饋入點FP1,而第一信號源之一負極(Negative Electrode)係耦接至第一負饋入點FN1,以激發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二正饋入點FP2係位於第一附加金屬部160,而一第二負饋入點FN2係位於第四輻射部230之第二突出部份235,其中一第二信號源(未顯示)之一正極係耦接至第二正饋入點FP2,而第二信號源之一負極係耦接至第二負饋入點FN2,以激發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100之S參數(S-Parameter)圖,其中橫軸代表操作頻率(MHz),而縱軸代表S參數(dB)。第一正饋入點FP1可定義為一第一埠(Port 1),而第二正饋入點FP2可定義為一第二埠(Port 2),而第一埠和第二埠之間之S11參數、S22參數,以及S21參數可如下列所述。根據第2圖之一S11參數曲線和一S22參數曲線,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皆可涵蓋介於5150MHz至7125MHz之間之一操作頻帶FB1,故天線系統100至少可支援新世代Wi-Fi之寬頻操作。根據第2圖之一S21參數曲線,在前述操作頻帶FB1內,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之間之隔離度可達35dB或更高,此已可滿足一般天線系統之實際應用需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線系統100之元件尺寸係如下列所述。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和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之一夾角θ1可介於70度至110之間,較佳可約為90度。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之長度L1可介於天線系統100之操作頻帶FB1之0.4倍至0.6倍波長之間(0.4λ~0.6λ),較佳可約為0.5倍波長(0.5λ)。第一解耦合部份140和第二解耦合部份150之每一者之長度L2皆可介於天線系統100之操作頻帶FB1之0.03倍至0.06倍波長之間(0.03λ~0.06λ)。第一解耦合部份140和第二解耦合部份150之每一者之寬度W1皆可小於0.5mm。第一突出部份135與第一解耦合部份140或第二解耦合部份150之間距D1可介於0.2mm至0.5mm之間,較佳可約為0.5mm。該等第一導電貫通元件171、172之間距D2可小於或等於1mm。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之長度L3可介於天線系統100之操作頻帶FB1之0.4倍至0.6倍波長之間(0.4λ~0.6λ),較佳可約為0.5倍波長(0.5λ)。第三解耦合部份240和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每一者之長度L4皆可介於天線系統100之操作頻帶FB1之0.03倍至0.06倍波長之間(0.03λ~0.06λ)。第三解耦合部份240和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每一者之寬度W2皆可小於0.5mm。第二突出部份235與第三解耦合部份240或第四解耦合部份250之間距D3可介於0.2mm至0.5mm之間,較佳可約為0.5mm。該等第二導電貫通元件271、272、273之任相鄰二者之間距D4可小於或等於1mm。以上元件尺寸之範圍係根據多次實驗結果而得出,其有助於最佳化天線系統100之操作頻寬(Operation Bandwidth)、隔離度,以及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300之分解圖。第3圖和第1A、1B、1C、1D圖相似,但前述之介質基板105則未顯示於第3圖中。在第3圖之實施例中,天線系統300更包括一第一同軸電纜線(Coaxial Cable)380、一第二同軸電纜線390、一第一信號源398,以及一第二信號源399。第一信號源398具有一正極和一負極。第一同軸電纜線380包括一第一中心導線(Central Conductive Line)381和一第一導體外殼(Conductive Housing)382,其中第一信號源398之正極係經由第一中心導線381耦接至通訊系統300之第一正饋入點FP1,而第一信號源398之負極係經由第一導體外殼382耦接至通訊系統300之第一負饋入點FN1。例如,第二附加金屬部260可具有一第一開孔,其中第一中心導線381可穿越此第一開孔並焊接至第二輻射部130之第一突出部份135,而第一導體外殼382可焊接至此第一開孔之一邊緣金屬部份。第二信號源399具有一正極和一負極。第二同軸電纜線390包括一第二中心導線391和一第二導體外殼392,其中第二信號源399之正極係經由第二中心導線391耦接至通訊裝置300之第二正饋入點FP2,而第二信號源399之負極係經由第二導體外殼392耦接至通訊裝置300之第二負饋入點FN2。例如,第四輻射部230之第二突出部份235可具有一第二開孔,其中第二中心導線391可穿越此第二開孔並焊接至第一附加金屬部160,而第二導體外殼392可焊接至此第二開孔之一邊緣金屬部份。此種利用附加金屬部和導電貫通元件進行雙交叉饋入之機制可簡化天線系統300之組裝程序,從而可降低天線系統300之製造成本。第3圖之天線系統300之其餘特徵皆與第1A、1B、1C、1D圖之天線系統100類似,故此二實施例均可達成相似之操作效果。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400之分解圖。第4圖和第3圖相似。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天線系統400可僅包括介質基板(未顯示)、第一偶極天線元件110,以及第二偶極天線元件210;然而,天線系統400不包括前述之第一附加金屬部160、第二附加金屬部260、第一導電貫通元件171、172,以及第二導電貫通元件271、272、273。第一正饋入點FP1係位於第二輻射部130之第一突出部份135,第一負饋入點FN1係位於第一輻射部120,第二正饋入點FP2係位於第三輻射部220,而第二負饋入點FN2係位於第四輻射部230之第二突出部份235。此種省略附加金屬部和導電貫通元件之設計可提供另類之饋入機制,以符合不同通訊需求。第4圖之天線系統400之其餘特徵皆與第3圖之天線系統300類似,故此二實施例均可達成相似之操作效果。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穎之天線系統,其可將二支偶極天線元件整合於同一介質基板上。大致而言,本發明至少具有小尺寸、寬頻帶、高隔離度、低製造成本,以及近似全向性之輻射場型等優勢,故其很適合應用於各種各式之通訊裝置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之元件尺寸、元件形狀,以及頻率範圍皆非為本發明之限制條件。天線設計者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調整這些設定值。本發明之天線系統並不僅限於第1-4圖所圖示之狀態。本發明可以僅包括第1-4圖之任何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之任何一或複數項特徵。換言之,並非所有圖示之特徵均須同時實施於本發明之天線系統當中。
在本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間並沒有順序上的先後關係,其僅用於標示區分兩個具有相同名字之不同元件。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300、400:天線系統
105:介質基板
110:第一偶極天線元件
120:第一輻射部
125:第一缺口
130:第二輻射部
135:第二輻射部之第一突出部份
140:第一輻射部之第一解耦合部份
141:第一解耦合部份之第一端
142:第一解耦合部份之第二端
150:第一輻射部之第二解耦合部份
151:第二解耦合部份之第一端
152:第二解耦合部份之第二端
160:第一附加金屬部
171、172:第一導電貫通元件
210:第二偶極天線元件
220:第三輻射部
225:第二缺口
230:第四輻射部
235:第四輻射部之第二突出部份
240:第三輻射部之第三解耦合部份
241:第三解耦合部份之第一端
242:第三解耦合部份之第二端
250:第三輻射部之第四解耦合部份
251:第四解耦合部份之第一端
252:第四解耦合部份之第二端
260:第二附加金屬部
271、272、273:第二導電貫通元件
380:第一同軸電纜線
381:第一中心導線
382:第一導體外殼
390:第二同軸電纜線
391:第二中心導線
392:第二導體外殼
398:第一信號源
399:第二信號源
D1、D2、D3、D4:間距
E1:介質基板之第一表面
E2:介質基板之第二表面
FB1:操作頻帶
FP1:第一正饋入點
FN1:第一負饋入點
FP2:第二正饋入點
FN2:第二負饋入點
L1、L2、L3、L4:長度
LC1、LC2:中心軸
S11:S11參數曲線
S21:S21參數曲線
S22:S22參數曲線
W1、W2:寬度
θ1:夾角
第1A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俯視圖。 第1B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上層部份示意圖。 第1C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下層部份示意圖。 第1D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側視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S參數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分解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天線系統之分解圖。
100:天線系統
105:介質基板
110:第一偶極天線元件
120:第一輻射部
125:第一缺口
130:第二輻射部
135:第二輻射部之第一突出部份
160:第一附加金屬部
171、172:第一導電貫通元件
210:第二偶極天線元件
220:第三輻射部
225:第二缺口
230:第四輻射部
235:第四輻射部之第二突出部份
260:第二附加金屬部
271、272、273:第二導電貫通元件
E1:介質基板之第一表面
FP1:第一正饋入點
FP2:第二正饋入點
LC1、LC2:中心軸
θ1:夾角

Claims (20)

  1. 一種天線系統,包括: 一介質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 一第一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部和一第二輻射部,該第一輻射部具有一第一缺口,而該第二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突出部份; 一第二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三輻射部和一第四輻射部,該第三輻射部具有一第二缺口,而該第四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二突出部份; 一或複數個第一導電貫通元件,穿透該介質基板; 一第一附加金屬部,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其中該第一附加金屬部係經由該等第一導電貫通元件耦接至該第三輻射部; 一或複數個第二導電貫通元件,穿透該介質基板;以及 一第二附加金屬部,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二附加金屬部係經由該等第二導電貫通元件耦接至該第一輻射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係大致互相垂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皆涵蓋一操作頻帶,而該操作頻帶係介於5150MHz至7125MHz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之每一者之長度皆介於該操作頻帶之0.4倍至0.6倍波長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一第一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二輻射部之該第一突出部份,而一第一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二附加金屬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天線系統,更包括: 一第一信號源,具有一正極和一負極;以及 一第一同軸電纜線,包括一第一中心導線和一第一導體外殼,其中該第一信號源之該正極係經由該第一中心導線耦接至該第一正饋入點,而該第一信號源之該負極係經由該第一導體外殼耦接至該第一負饋入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一第二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一附加金屬部,而一第二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四輻射部之該第二突出部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天線系統,更包括: 一第二信號源,具有一正極和一負極;以及 一第二同軸電纜線,包括一第二中心導線和一第二導體外殼,其中該第二信號源之該正極係經由該第二中心導線耦接至該第二正饋入點,而該第二信號源之該負極係經由該第二導體外殼耦接至該第二負饋入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二輻射部之該第一突出部份係呈現一較小矩形,而該第一輻射部之該第一缺口係呈現一較大矩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四輻射部之該第二突出部份係呈現一較小圓形,而該第三輻射部之該第二缺口係呈現一較大圓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輻射部包括鄰近於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解耦合部份和一第二解耦合部份,而該第三輻射部包括鄰近於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三解耦合部份和一第四解耦合部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解耦合部份和該第二解耦合部份係各自呈現一直條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三解耦合部份和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係各自呈現一平滑弧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解耦合部份、該第二解耦合部份、該第三解耦合部份,以及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之每一者之長度皆介於該操作頻帶之0.03倍至0.06倍波長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解耦合部份和該第二解耦合部份皆延伸至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之一中心軸處,而該第一解耦合部份和該第二解耦合部份之每一者之寬度皆小於0.5mm。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突出部份與該第一解耦合部份或該第二解耦合部份之間距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三解耦合部份和該第四解耦合部份皆延伸至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之一中心軸處,而該第三解耦合部份和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之每一者之寬度皆小於0.5mm。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二突出部份和該第三解耦合部份或該第四解耦合部份之間距係介於0.2mm至0.5mm之間。
  19. 一種天線系統,包括:一介質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一輻射部和一第二輻射部,該第一輻射部具有一第一缺口,而該第二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突出部份;以及一第二偶極天線元件,設置於該介質基板之該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包括一第三輻射部和一第四輻射部,該第三輻射部具有一第二缺口,而該第四輻射部包括延伸進入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二突出部份; 其中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和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係大致互相垂直;其中:該第一輻射部包括鄰近於該第一缺口之一第一解耦合部份和一第二解耦合部份,而該第三輻射部包括鄰近於該第二缺口之一第三解耦合部份和一第四解耦合部份;該第一偶極天線元件具有一第一中心軸;該第二偶極天線元件具有一第二中心軸;該第一解耦合部分和該第二解耦合部分延伸至該第二中心軸;該第三解耦合部分和該第四解耦合部分延伸至該第一中心軸。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天線系統,其中一第一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二輻射部之該第一突出部份,一第一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一輻射部,一第二正饋入點係位於該第三輻射部,而一第二負饋入點係位於該第四輻射部之該第二突出部份。
TW108125019A 2019-07-16 2019-07-16 天線系統 TWI704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019A TWI704714B (zh) 2019-07-16 2019-07-16 天線系統
US16/700,041 US11011855B2 (en) 2019-07-16 2019-12-02 Antenna system
CA3086869A CA3086869C (en) 2019-07-16 2020-07-15 Antenna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019A TWI704714B (zh) 2019-07-16 2019-07-16 天線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4714B true TWI704714B (zh) 2020-09-11
TW202105828A TW202105828A (zh) 2021-02-01

Family

ID=73644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019A TWI704714B (zh) 2019-07-16 2019-07-16 天線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1855B2 (zh)
CA (1) CA3086869C (zh)
TW (1) TWI704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743B (zh) * 2021-06-11 2022-05-2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結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9654Y (zh) * 2000-12-31 2002-02-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微带印刷式偶极天线
TWM331199U (en) * 2007-08-07 2008-04-21 Aiptek Int Inc Wide-frequency dipole antenna
TWM427688U (en) * 2011-12-27 2012-04-21 Univ Kun Shan Dual broadband dipole antenna
TWI376840B (en) * 2008-12-25 2012-11-1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Dipole antenna
TWI505563B (zh) * 2007-04-20 2015-10-21 Skycross Inc 多模式天線結構
TWM561337U (zh) * 2018-01-04 2018-06-01 Master Wave Technology Co Ltd 雙極化天線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3814B2 (en) * 2002-06-27 2004-06-22 Harris Corporation Dipole arrangements using dielectric substrates of meta-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9654Y (zh) * 2000-12-31 2002-02-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微带印刷式偶极天线
TWI505563B (zh) * 2007-04-20 2015-10-21 Skycross Inc 多模式天線結構
TWM331199U (en) * 2007-08-07 2008-04-21 Aiptek Int Inc Wide-frequency dipole antenna
TWI376840B (en) * 2008-12-25 2012-11-1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Dipole antenna
TWM427688U (en) * 2011-12-27 2012-04-21 Univ Kun Shan Dual broadband dipole antenna
TWM561337U (zh) * 2018-01-04 2018-06-01 Master Wave Technology Co Ltd 雙極化天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1855B2 (en) 2021-05-18
CA3086869A1 (en) 2021-01-16
US20210021054A1 (en) 2021-01-21
CA3086869C (en) 2022-06-21
TW202105828A (zh) 202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042B (zh) 天線結構
TWI736854B (zh) 通訊裝置和天線結構
TWI748700B (zh) 天線結構
TWI715316B (zh) 天線結構
TWI712218B (zh) 天線結構
TWI714372B (zh) 天線結構
TWI709321B (zh) 行動裝置
TWI711219B (zh) 天線系統
TWI704714B (zh) 天線系統
TWI825872B (zh) 支援寬頻操作之行動裝置
TWI788198B (zh) 天線結構
CN112582790B (zh) 天线***
TW202034580A (zh) 天線結構
TWI736450B (zh) 行動裝置
TWI784678B (zh) 支援寬頻操作之行動裝置
TWI825585B (zh) 行動裝置
TWI845052B (zh) 天線結構
TWI822268B (zh) 天線結構
TWI844040B (zh) 具有高輻射效率之行動裝置
TWI844146B (zh) 天線結構
TWI833416B (zh) 天線結構和通訊裝置
TWI783716B (zh) 天線結構和電子裝置
TWI749912B (zh) 天線結構
TWI698045B (zh) 行動裝置
CN111725603B (zh) 通讯装置和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