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085B -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085B
TWI702085B TW108110008A TW108110008A TWI702085B TW I702085 B TWI702085 B TW I702085B TW 108110008 A TW108110008 A TW 108110008A TW 108110008 A TW108110008 A TW 108110008A TW I702085 B TWI702085 B TW I7020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water
absorbing material
small piec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1825A (zh
Inventor
宮阪洋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597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7159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6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7135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0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28Closed waste ink col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高墨水之吸收特性,且於吸收後可防止墨水之漏出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一種墨水吸收材料,其特徵在於:由小片集合體構成,該小片集合體具備複數個小片,該小片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及擔載於上述纖維基材之吸水性樹脂。又,較佳為,於墨水吸收材料中,構成上述小片集合體之各上述小片係上述吸水性樹脂附著於上述纖維基材之至少一面側者。

Description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於噴墨印表機中,通常,為了防止由墨水之堵塞所致之印刷品質之降低而實施之頭部清潔動作或墨匣更換後之墨水填充動作時,產生廢墨水。因此,為了不產生此種廢墨水對於印表機內部之機構等之不經意之附著,而具備吸收廢墨水之液體吸收體(墨水吸收體)。
先前,作為液體吸收體(墨水吸收體),使用包含天然纖維素纖維及/或合成纖維與熱熔合性物質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先前,作為液體吸收體,使用包含親水性纖維與高吸水性聚合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然而,於先前之液體吸收體(墨水吸收體)中,墨水之滲透性較差,無法迅速地吸收廢墨水。進而,亦存在根據所吸收之墨水之量而暫時吸收墨水之後,墨水不經意地漏出之情況。 又,專利文獻2之液體吸收體整體上成形為塊狀,無向容器之追隨性,難以調節容器內之液體吸收體之量或密度。進而,於專利文獻2之液體吸收體中,存在由於來自外部之衝擊等而高吸水性聚合物自親水性纖維脫落之情況。因此,存在於容器內親水性纖維與高吸水性聚合物分離,而墨水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之情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5368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4-9085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墨水之吸收特性,可防止吸收後墨水漏出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容器內收納所需量(適量),並且可抑制墨水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能夠作為以下之內容而實現。
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特徵在於,由小片集合體構成,該小片集合體具備複數個小片,該小片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及擔載於上述纖維基材之吸水性樹脂。
藉此,於對小片集合體墨水賦予之情形時,可確保與該墨水接觸之機會、及與墨水之接觸面積儘可能多,並且可由纖維(纖維基材)暫時保持墨水。然後,可自墨水纖維更有效率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可提高作為小片集合體整體之墨水之吸收特性。又,於吸收後亦可長期地持續保持墨水,因此,可防止墨水漏出。
於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中,較佳為,構成上述小片集合體之各上述小片係上述吸水性樹脂附著於上述纖維基材之至少一面側。
藉此,由於成為吸水性樹脂相對於纖維基材露出之狀態,故而可利用該吸水性樹脂迅速地吸收墨水。
於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中,較佳為,構成上述小片集合體之各上述小片係上述吸水性樹脂存在於上述纖維基材之厚度方向之中途。
藉此,可將墨水儘可能保持(吸收)於片材之內側,即,片材之厚度方向之中央部側,因此,可長期地維持墨水之保持狀態。
於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中,較佳為,各上述小片係呈長條狀者。
藉此,各小片成為容易變形者。而且,於將該等小片(小片集合體)收納於容器中之情形時,各小片無論該容器之內側之形狀如何均變形,即,發揮形狀追隨性,因此,可將小片集合體一起容易地收納。
於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中,較佳為,具備將呈上述長條狀之各上述小片之一部分彼此連結之連結部。
藉此,於將小片集合體收納於容器中之情形時,可把持連結部,與該連結部一起將複數個小片一起收納於容器中,因此,可容易且迅速地進行收納作業。
於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中,較佳為,上述吸水性樹脂含有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
藉此,例如,具有相對於墨水之吸收性能提高,或者可抑制製造成本等之優點。
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具備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及收容上述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且其特徵在於, 各上述小片呈長條狀,於上述容器內,以各上述小片之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之方式,將上述墨水吸收材料收容於上述容器中。
藉此,於小片彼此之間形成間隙。藉此,墨水通過間隙,又,於間隙微小之情形時,可藉由毛細管現象而潤濕擴散,即,可確保墨水之通液性。而且,防止墨水於中途被攔截,由此,利用各小片恰當地吸收,會長期間保持。
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具備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及收容上述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且其特徵在於, 各上述小片呈長條狀,於上述容器內,以各上述小片之延伸方向一致之方式,將上述墨水吸收材料收容於上述容器中。
藉此,例如,於墨水於小片集合體內流下時,於想要使其流下速度(滲透速度)變慢之情形時有效。
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具備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及收容上述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且其特徵在於, 各上述小片呈長條狀,於上述容器內,於上述小片彎折之狀態下,將上述墨水吸收材料收容於上述容器中。
藉此,於將小片集合體收納於容器中之情形時,亦根據該容器之內側之形狀,可將小片集合體容易地收納於容器中。又,然後之小片集合體之收納狀態亦穩定。
本發明之液滴噴出裝置之特徵在於將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用於墨水之廢液吸收。
藉此,可將墨水吸收器用作液滴噴出裝置之所謂「廢液槽(廢墨水槽)」。而且,於墨水吸收器之墨水之吸收量到達至極限之後,可將該墨水吸收器更換為新的(未使用之)墨水吸收器。
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特徵在於由小片集合體構成,該小片集合體具備複數個小片,該小片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及至少一部分含浸於上述纖維基材之吸水性樹脂。
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之特徵在於具備: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及 容器,其收納上述墨水吸收材料。
本發明之液滴噴出裝置之特徵在於,將上述墨水吸收器用於墨水之廢液吸收。
以下,根據隨附圖式所示之較佳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詳細地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第1實施形態)之使用狀態之一例的局部垂直剖視圖。圖2係構成圖1所示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的立體圖。圖3係圖2中之A-A線剖視圖。再者,以下,為了方便說明,將圖1~圖3中(圖8及圖9)之上側稱為「上(或上方)」,將下側稱為「下(下方)」。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由小片集合體10構成。小片集合體10具備複數個用於墨水Q之吸收之小片1。小片1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2、及擔載於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參照圖3)。
又,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100具備作為墨水吸收材料之小片集合體10、及收納小片集合體10之容器9(參照圖1)。
藉此,如下所述,與藉由以一面(1片/片材)構成之纖維基材2、及以一面(1片/片材)構成之纖維基材2之積層而構成墨水吸收體相比,對小片集合體10賦予了墨水Q之情形時,可確保與該墨水Q接觸之機會、及與墨水Q之接觸面積儘可能多,並且可由纖維(纖維基材2)暫時保持墨水Q。然後,可將墨水Q自纖維更有效率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3,從而可提高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又,於吸收後亦能夠將墨水Q長期地持續保持,由此,可防止墨水Q自墨水吸收體100漏出。
再者,所謂本說明書中之「吸水」,吸收色材溶解於水系溶劑而成之水系墨水之情況自不必言,還指吸收黏合劑溶解於溶劑而成之溶劑系墨水、或黏合劑溶解於藉由UV(ultraviolet,紫外線)照射而硬化之液狀單體中而成之UV硬化性墨水、或黏合劑分散於分散媒而成之乳膠墨水等所有墨水的情況。
圖1所示之印刷裝置(液滴噴出裝置)200例如為噴墨式之彩色印表機。該印刷裝置200具備:墨水噴出頭201,其噴出墨水Q;封端單元202,其防止墨水噴出頭201之噴嘴201a堵塞;管體203,其將封端單元202與墨水吸收器100連接;及輥泵204,其將墨水Q自封端單元202送至墨水吸收器100。
墨水噴出頭201具有複數個朝向下方噴出墨水Q之噴嘴201a。該墨水噴出頭201可相對於如PPC(Poly propylene carbonate,聚碳酸丙烯酯)片材等之記錄媒體(未圖示)一面移動一面噴出墨水Q,而實施印刷(參照圖1中之以二點鏈線所描繪之墨水噴出頭201)。
封端單元202於墨水噴出頭201處於待機位置時,藉由輥泵204之作動,將各噴嘴201a一起抽吸,而防止噴嘴201a堵塞。
管體203係使經由封端單元202抽吸之墨水Q朝向墨水吸收器100通過者。該管體203具有可撓性。
輥泵204配置於管體203之中途,且具有輥部204a及夾持部204b,該夾持部204b於與輥部204a之間夾持管體203之中途。藉由輥部204a旋轉,而經由管體203於封端單元202產生抽吸力。而且,藉由輥部204a持續旋轉,可將附著於噴嘴201a之墨水Q送入至墨水吸收器100。而且,該墨水Q作為廢液,由墨水吸收器100內之小片集合體10(墨水吸收材料)吸收。再者,墨水Q包含各種顏色之墨水。
如圖1所示,墨水吸收器100具備:小片集合體10,其具有複數(多數)個較細地切斷之小片1;容器9,其收納小片集合體10;及蓋體8,其將容器9密封。
該墨水吸收器100相對於印刷裝置200裝卸自如地安裝,於該安裝狀態下,如上所述用於墨水Q之廢液吸收。如此,可將墨水吸收器100用作所謂「廢液槽(廢墨水槽)」。而且,若墨水吸收器100之墨水Q之吸收量到達至極限,則可將該墨水吸收器100更換為新的(未使用之)墨水吸收器100。再者,關於墨水吸收器100之墨水Q之吸收量是否到達至極限,藉由印刷裝置200內之檢測部(未圖示)而檢測。又,於墨水吸收器100之墨水Q之吸收量到達至極限之情形時,例如,藉由內置於印刷裝置200之監視器等報知部而報知該旨意。
容器9係收納小片集合體10者。該容器9為呈具有俯視例如呈四邊形狀之底部(底板)91及自底部91之各邊(緣部)朝向上方豎立設置之4個側壁部92的箱狀者。而且,於由底部91與4個側壁部92包圍之收納空間93內,可收納小片集合體10。
再者,容器9並不限定於具有俯視呈四邊形狀之底部91者,例如,亦可為具有俯視呈圓形狀之底部91,整體為圓筒狀者。
容器9為硬質者,換言之,為於對容器9作用有內壓或外力之情形時,具有容積V1不變化10%以上之程度之形狀保持性者。
藉此,容器9即便於構成小片集合體10之各小片1吸收墨水Q之後膨脹,自內側接收來自該小片1之力,亦可維持容器9自身之形狀。藉此,印刷裝置200內之容器9之設置狀態穩定,各小片1可穩定地吸收墨水Q。
再者,容器9只要由不使墨水Q透過之材料構成,則其構成材料並不特別限定。作為此種容器9之構成材料,例如,可使用如環狀聚烯烴或聚碳酸酯等般之各種樹脂材料。又,作為容器9之構成材料,除了上述各種樹脂材料以外,例如,還可使用如鋁或不鏽鋼等般之各種金屬材料。
又,容器9為具有內部視認性之透明(包含半透明)者或不透明者之任一者均可。
如上所述,墨水吸收器100具備將容器9密封在蓋體8。如圖1所示,蓋體8呈板狀,可嵌合於容器9之上部開口部94。藉由該嵌合,可將上部開口部94液密地密封。藉此,例如,於墨水Q自管體203排出並掉落時,即便於與小片集合體10(小片1)碰撞而彈跳之情形時,亦可防止該墨水Q向外側飛散。因此,可防止墨水Q附著於墨水吸收器100之周邊而污染。
於蓋體8之中央部,形成有供管體203連接之連接口81。連接口81由將蓋體8於厚度方向貫通之貫通孔構成。而且,於該連接口81(貫通孔),可***管體203之下游側之端部(下端部)並加以連接。又,此時,管體203之排出口(開口部)203a朝向下方。
再者,於蓋體8之下表面(背面)82之連接口81之周圍,例如,亦可形成放射狀之肋或溝槽。肋或溝槽例如可作為限制容器9內之墨水Q之流動之方向之限制部(引導部)而發揮功能。
又,蓋體8亦可具有吸收墨水Q之吸收性,亦可具有彈出墨水Q之撥液性。
作為蓋體8之厚度,並不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1 mm以上且20 mm以下,更佳為8 mm以上且10 mm以下。再者,蓋體8並不限定於呈此種數值範圍之板狀者,亦可為較其薄之膜狀(片狀)者。於該情形時,作為蓋體8之厚度,並不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10 μm以上且未達1 mm。
如圖1所示,小片集合體10具備具有可撓性之複數個小片1,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該等小片1一起收納於容器9中加以使用。藉此,小片集合體10構成為墨水吸收器100。如上所述,墨水吸收器100安裝於印刷裝置200,可吸收成為廢液之墨水Q。
再者,構成小片集合體10之,即收納於容器9中之小片1之片數並不特別限定,例如根據墨水吸收器100之用途等諸多條件,適當選擇需要片數。如此,墨水吸收器100成為於容器9中收納需要片數之小片1之簡單之構成者。而且,根據該小片1之收納量之大小,調整小片集合體10(墨水吸收器100)之墨水Q之最大吸收量。
各小片1之構成由於相同,以下,對1片之小片1代表性地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小片1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2、及擔載於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構成小片1之纖維基材2設為將片狀之舊紙等紙例如藉由剪刀、切割器、研磨機、撕碎機等較細地裁斷、粗碎、粉碎之狀態者。而且,吸水性樹脂3附著於纖維基材2之至少一面側(於圖3所示之構成中正面側之面21及背面側之面22)。藉此,即便相對於小片1,墨水Q到達至正面側之面21側、背面側之面22側之任一側,亦可由吸水性樹脂3吸收該墨水Q。又,由於成為吸水性樹脂3相對於纖維基材2露出之狀態,故而可由該吸水性樹脂3迅速地吸收墨水Q。
再者,較佳為,吸水性樹脂3於正面側之面21側與背面側之面22側,吸水性樹脂3之附著量相等,但亦可不同。
又,較佳為,吸水性樹脂3於正面側之面21側、背面側之面22側之任一者均勻地配置分散,但其等之分散之程度亦可疎密。
又,更佳為正面側之面21側之吸水性樹脂3之分散之程度與背面側之面22側之吸水性樹脂3之分散之程度相同,但亦可不同。
再者,作為吸水性樹脂3向纖維基材2之擔載(附著)方法,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塗佈水、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糊,藉此擔載之方法。又,作為於纖維基材2擔載吸水性樹脂3之比率,並不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於纖維基材2為超過0 g至0.24 g之範圍之情形時,吸水性樹脂3適當設定為0.04 g以上且0.12 g以下之範圍。
藉由纖維基材2,可較佳地擔載吸水性樹脂3,可更佳地防止吸水性樹脂3自纖維基材2脫落。又,於對小片1賦予墨水Q之情形時,可由纖維(纖維基材2)暫時保持該墨水Q,然後,更高效率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3,可提高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又,一般而言,纖維素纖維等纖維(尤其,來自舊紙之纖維)與吸水性樹脂3相比廉價,自小片1之製造成本之降低之觀點而言亦有利。又,作為纖維,由於可較佳地使用來自舊紙者,故而自廢棄物之削減、資源之有效活用等觀點而言亦有利。
作為纖維,例如,可列舉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等合成樹脂纖維;纖維素纖維、角質纖維、絲蛋白纖維等天然樹脂纖維或其化學修飾物等,可將該等單獨或適當混合使用,但較佳為以纖維素纖維為主,更佳為幾乎全部為纖維素纖維。
纖維素由於為具有較佳之親水性之材料,故而於對小片1賦予墨水Q之情形時,可將該墨水Q較佳地取入,可迅速地脫離流動性特別高之狀態(例如,黏度為10 mPa・s以下之狀態),並且可將暫時取入之墨水Q較佳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3。其結果,可使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特別優異。又,纖維素由於一般而言與吸水性樹脂3之親和性較高,故而可於纖維之表面更佳地擔載吸水性樹脂3。又,纖維素纖維由於為能夠再生之天然素材,於各種纖維之中亦為廉價且容易到手,故而自小片1之生產成本之降低、穩定性的生產、環境負荷之降低等觀點而言亦有利。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纖維素纖維,只要為以作為化合物之纖維素(狹義之纖維素)為主成分且呈纖維狀者即可,除了纖維素(狹義之纖維素)以外,亦可為包含半纖維素、木質素者。
又,於纖維基材2(小片1)中,例如,亦可為複數根纖維獨立地存在。又,於纖維基材2中,纖維例如亦可以棉狀包含。又,纖維例如亦可為成形為短條狀、小片狀等者。
作為纖維之原料,例如,亦可使用舊紙。藉此,獲得如上所述之效果,並且自省資源之觀點而言亦較佳。又,於使用舊紙作為纖維之原料之情形時,使用將該舊紙例如藉由剪刀、切割器、研磨機、撕碎機等較細地裁斷、粗碎、粉碎而成者。
纖維之平均長度並不特別限定,較佳為0.1 mm以上且7 mm以下,更佳為0.1 mm以上且5 mm以下,進而較佳為0.1 mm以上且3 mm以下。
纖維之平均寬度(直徑)並不特別限定,較佳為0.5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纖維之平均縱橫比(平均長度相對於平均寬度之比率)並不特別限定,較佳為10以上且1000以下,更佳為15以上且500以下。
藉由如以上般之數值範圍,可更佳地進行吸水性樹脂3之擔載或纖維之墨水Q之保持、該墨水Q向吸水性樹脂3之送入,從而可使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之吸收特性更優異。
吸水性樹脂3只要為具有吸水性之樹脂即可,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羧甲基纖維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醯胺、澱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澱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之水解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異丁烯與順丁烯二酸之共聚物等、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醯胺共聚物之水解物、聚環氧乙烷、聚碸酸系化合物、聚麩胺酸、或該等之鹽(中和物)、交聯體等。此處,所謂吸水性,係指具有親水性,保持水分之功能。於吸水性樹脂3中,若吸水則凝膠化者較多。
其中,吸水性樹脂3較佳為於側鏈具有官能基之樹脂。作為官能基,例如,可列舉酸基、羥基、環氧基、胺基等。
尤其,吸水性樹脂3較佳為於側鏈具有酸基之樹脂,更佳為於側鏈具有羧基之樹脂。
作為構成吸水性樹脂3之含羧基之單位,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己二烯酸、肉桂酸或自該等之酐、鹽等單體衍生而成者。
於包含於側鏈具有酸基之吸水性樹脂3之情形時,該吸水性樹脂3中所包含之酸基中被中和而形成鹽之比率較佳為30 mol%以上且100 mol%以下,更佳為50 mol%以上且9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60 mol%以上且90 mol%以下,最佳為70 mol%以上且80 mol%以下。藉此,可吸水性樹脂3(小片1)之墨水Q之吸收性更優異。
中和之鹽之種類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鈉鹽、鉀鹽、鋰鹽等鹼金屬鹽、銨等含氮鹽基性物之鹽等,但較佳為鈉鹽。藉此,可使吸水性樹脂3(小片1)之墨水Q之吸收性更優異。
於側鏈具有酸基之吸水性樹脂3於墨水吸收時產生酸基彼此之靜電排斥,吸收速度變快,故而較佳。又,若酸基被中和,則藉由滲透壓而墨水Q容易被吸收至吸水性樹脂3內部。
吸水性樹脂3亦可具有不含有酸基之構成單位,作為此種構成單位,例如,可列舉親水性之構成單位、疎水性之構成單位、成為聚合***聯劑之構成單位等。
作為上述親水性之構成單位,例如,可列舉自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正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單(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N-乙烯基吡咯啶酮、N-丙烯醯哌啶、N-丙烯醯基吡咯烷等非離子性化合物衍生而成之構成單位等。
作為上述疎水性之構成單位,例如,可列舉自(甲基)丙烯腈、苯乙烯、氯乙烯、丁二烯、異丁烯、乙烯、丙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化合物衍生而成之構成單位等。
作為成為上述聚合***聯劑之構成單位,例如,可列舉自二乙烯甘醇二丙烯酸酯、N,N'-亞甲雙丙烯醯胺、聚乙烯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丙烯甘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烯丙醚、三丙烯酸三甲羥基丙烷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烯丙醚、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單硬脂酸酯、雙酚二丙烯酸酯、異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四烯丙氧基乙烷、二烯丙氧基乙酸鹽等衍生而成之構成單位等。
吸水性樹脂3較佳為含有聚丙烯酸鹽共聚物或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藉此,例如,具有可提高相對於墨水Q之吸收性能,或者抑制製造成本等之優點。
作為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具有羧基之構成單位占構成分子鏈之所有構成單位之比率較佳為50 mol%以上者,更佳為80 mol%以上者,進而較佳為90 mol%以上者。
若含有羧基之構成單位之比率過少,則存在難以使墨水Q之吸收性能充分優異之可能性。
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中之羧基較佳為一部分中和(部分中和)而形成鹽。
占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中之所有羧基中之被中和者之比率較佳為30 mol%以上且99 mol%以下,更佳為50 mol%以上且99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70 mol%以上且99 mol%以下。
又,吸水性樹脂3亦可具有利用上述聚合***聯劑以外之交聯劑交聯而成之構造。
於吸水性樹脂3為具有酸基之樹脂之情形時,作為該交聯劑,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具有複數個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化合物。
於吸水性樹脂3為具有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樹脂之情形時,作為該交聯劑,可較佳地使用於分子內具有複數個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化合物。
作為具有複數個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化合物(交聯劑),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縮水甘油醚、二丙三醇聚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縮水甘油醚化合物;(聚)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聚氧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多元醇類;乙二胺、二乙二胺、聚伸乙基亞胺、己二胺等多元胺類等。又,鋅、鈣、鎂、鋁等多價離子類等亦由於與吸水性樹脂3所具有之酸基反應作為交聯劑而發揮功能,故而可較佳地使用。
吸水性樹脂3亦可呈例如鱗片狀、針狀、纖維狀、粒子狀等任何形狀,但較佳為呈粒子狀。於吸水性樹脂3呈粒子狀之情形時,可容易地確保墨水Q之滲透性。又,可使吸水性樹脂3適當地擔載於纖維基材2(纖維)。再者,該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5 μm以上且80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上且4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5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
再者,作為粒子之平均粒徑,例如,可使用利用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測定出之體積平均之粒度MVD(Mean Volume Diameter,體積平均直徑)。於以雷射繞射、散射法為測定原理之粒度分佈測定裝置,即,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中,可利用體積基準測定粒度分佈。
又,相對於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較佳為多於5重量%且90%重量以下,更佳為2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重量%以上且55重量%以下。
又,於將吸水性樹脂3之平均粒徑設為D[μm],將上述纖維之平均長度設為L[μm]時,較佳為滿足0.15≦L/D≦467之關係,更佳為滿足0.25≦L/D≦333之關係,進而較佳為滿足2≦L/D≦200之關係。
又,小片1亦可包含上述以外之成分(其他成分)。作為此種成分,例如,可列舉界面活性劑、潤滑劑、消泡劑、填料、抗黏連劑、紫外線吸收劑、顏料、染料等著色劑、難燃劑、流動性提高劑等。
再者,吸水性樹脂3於圖3所示之構成中附著於纖維基材2之正面側之面21及背面側之面22,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省略正面側之面21及背面側之面22之中單側之面之吸水性樹脂3。
又,小片1亦可為於纖維基材2與吸水性樹脂3之間設置有中間層者。作為該中間層,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促進纖維基材2與吸水性樹脂3之接合之層等。
如圖1及圖2所示,各小片1較佳為呈長條狀(帶狀)者。藉此,各小片1成為容易變形者。於將該等小片1(小片集合體10)收納於容器9時,各小片1無論容器9之內側形狀如何均發生變形,即,發揮形狀追隨性,由此,小片集合體10被一起容易地收納。又,能夠儘可能地確保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之與墨水Q之接觸面積,由此,吸收墨水Q之吸收性能(吸收特性)提高。又,由於小片1(小片集合體10)被容易地收納,故而防止過度之變形,由此,亦能夠防止吸水性樹脂3自纖維基材2剝離。
再者,於自使用過之舊紙獲得小片1之情形時,例如,可將舊紙投入至撕碎機,將於撕碎機中被切斷而獲得之撕碎片(切斷片)作為纖維基材2,用於小片1。
小片1之全長(長邊方向之長度)L亦取決於容器9之形狀或大小,例如,較佳為50 mm以上且500 mm以下,更佳為10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參照圖2)。
又,小片1之寬度(短邊方向之長度)W1 亦取決於容器9之形狀或大小,例如,較佳為50 mm以上且500 mm以下,更佳為10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參照圖2)。
又,全長L1 與寬度W1 之縱橫比L1 /W1 較佳為1.1以上且200以下,更佳為2以上且50以下。關於小片1之厚度t1 ,例如,亦較佳為50 μm以上且2 mm以下,更佳為0.1 mm以上且1 mm以下(參照圖2)。
又,於小片集合體10中,既可包含全長L1 、寬度W1 、縱橫比L1 /W、厚度t1 中之至少一者相同之小片1,亦可包含其等完全不同之小片1。
又,小片1之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為長條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等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形狀、或者如用手撕碎之不規則之形狀。進而,亦可混合存在不同之形狀或尺寸者。
如上所述,各小片1為呈長條狀(具有長邊方向)者。而且,如圖1所示,於容器9內,以各小片1之延伸方向互不相同之方式填充。即,以小片1之延伸方向相互不一致(不平行)而交叉之方式,各小片1不具有規則性,以集合體之形式於容器9內收納複數個。即,各小片1於容器9內,沿二維方向(例如底部91(下表面82)方向)或三維方向(收納空間93內之3個方向)隨機(不論規則性之意;以下相同)地收納。於此種收納狀態下,在小片1彼此之間容易形成間隙20。藉此,墨水Q通過間隙20,又,於間隙20微小之情形時,可藉由毛細管現象而潤濕擴散,即,可確保墨水Q之通液性。藉此,防止於容器9內朝向下方流動之墨水Q於中途被攔截,由此,可滲透至容器9之內部(底部91)。藉此,可利用各小片1恰當地吸收墨水Q,並長期間保持。又,由於將各小片1隨機地收納,故而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與墨水Q接觸之機會增加,由此,吸收墨水Q之吸收性能提高。又,於將小片集合體10收納於容器9時,可將各小片1任意地投入至容器9,由此,可容易且迅速地進行其收納作業。
又,於將容器9(收納空間93)之容積設為V1,將吸收墨水Q之前(吸水前)之小片集合體10之總體積設為V2時,V1與V2之比V2/V1較佳為0.1以上且0.7以下,更佳為0.2以上且0.7以下(參照圖1)。藉此,於容器9內產生空隙95。各小片1於吸收墨水Q之後膨脹(膨潤)。空隙95成為各小片1膨脹時之緩衝區,由此,各小片1可充分地吸收墨水Q。
<第2實施形態>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彼此之位置關係的分解立體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容器內之小片之收納狀態不同以外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4所示,各小片1為呈長條狀者(具有長邊方向者)。而且,於容器9內,於該等之小片1之延伸方向於圖4中之左右方向(特定之一個方向)一致之狀態下收納複數個小片1。即,各小片1於容器9內規則地排列。又,亦包含小片1彼此重疊者。此種小片1之收納狀態成為例如於容器9內墨水Q朝向底部91流下時,想要使其流下速度(滲透速度)變慢之情形時有效之構成。
再者,於小片集合體10中包含規則地配置之複數個小片1,另外,例如,亦可包含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隨機地配置之複數個小片1。
<第3實施形態>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彼此之位置關係的分解立體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容器內之小片之收納狀態不同以外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5所示,於容器9內,於小片集合體10之中,包含延伸方向於圖5中之左右方向一致者(以下稱為「第1小片群1A」)、及延伸方向自圖5中之斜右上向斜左下之方向一致者(以下稱為「第2小片群1B」)。即,第1小片群1A之小片1之延伸方向與第2小片群1B之小片1之延伸方向正交。又,第1小片群1A與第2小片群1B交替地重疊。此種小片1之收納狀態成為例如於與第2實施形態相比想要使墨水Q之流下速度進而變慢之情形時有效的構成。
<第4實施形態> 圖6係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之俯視圖。圖7係表示圖6所示之小片集合體之容器內之狀態的俯視圖。圖8係圖7中之B-B線剖視圖。圖9係圖7中之C-C線剖視圖。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之收納狀態之變化例的垂直剖視圖。
以下,參照該等圖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小片集合體之構成不同以外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6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小片集合體10具備將複數個小片1彼此(尤其端部彼此)連結之連結部4。藉此,於將小片集合體10收納於容器9中時,可把持連結部4,與該連結部4一起將複數個小片1一起收納於容器9中。因此,可容易且迅速地進行小片集合體10向容器9之收納作業。
再者,較佳為,連結部4亦與小片1相同地,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2、及擔載於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即,可對1片紙材(片材)自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加入複數個平行之缺口(cut),於其中途(到達至另一端之前)停止切割而獲得。即,複數個小片1係藉由另一端側之端部彼此於各小片之短邊方向連續地連結而構成小片集合體10。又,連結部4例如亦可由如紙帶、釘書機、其他結束構件等般之不同構件構成。
又,經由連結部4而連結之小片1之片數於本實施形態中為8片,但只要為2片以上,則並不限定於此。
又,連結部4並不限定於將各小片1之另一端側之端部彼此連結者。例如,連結部4亦可為將各小片1之長邊方向之中途(各小片1之一部分彼此)連結者。於該情形時,亦可容易且迅速地進行小片集合體10向容器9之收納作業。
又,於容器9內,經由連結部4而連結者(小片集合體10)既可收納1片,亦可將複數片重疊收納。
又,於容器9內,複數個小片1亦可分別單獨(獨立)地收納。於該情形時,亦可包含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隨機地配置之複數個小片1,亦可包含如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所述之規則地配置之複數個小片1。
如圖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容器9於4個側壁部92中之1個側壁部92,形成有朝向內側突出(伸出)之突出部921。該突出部921之相反側凹陷,例如,成為防止與於印刷裝置200內設置墨水吸收器100時之周邊之構件之干涉之退避部。
再者,突出部921於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4個側壁部92中之1個側壁部92,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形成於2個、3個或4個(所有)側壁部92。
如上所述,各小片1為呈長條狀者。而且,於容器9內,於該等小片1之中,包含彎折者。即,於複數個小片1之中,存在具有與連結部4相反側之端部彎折而成之彎折部12者(參照圖7、圖9)。藉由該彎折部12,而小片1調整容器9內之長度,防止與突出部921之干涉。藉此,可將小片集合體10容易地收納於容器9中。又,然後之小片集合體10之收納狀態亦穩定。又,具有彎折部12之小片1係容器9內之厚度亦增加(調整)僅該彎折量。
再者,具有彎折部12之小片1以外之小片1成為與連結部4相反側之端部伸展者(參照圖8)。
又,於作為變化例之圖10所示之容器9內,具備將複數個小片1彼此連結之連結部4之小片集合體10收納有複數個,該等於二維方向或三維方向隨機地收納。又,於各小片集合體10中,小片1亦可彎折或者扭曲,即,亦可變形為所需形狀。根據此種收納狀態,亦可迅速地吸收墨水Q。
<第5實施形態> 圖11係構成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之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小片之形狀不同以外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1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小片1具有沿著其長邊方向交替地複數次向相反方向屈曲(或彎曲)而成之屈曲部(折縫)11。即,小片1呈波形。如此變形之小片1例如藉由蓬鬆加工而獲得。藉此,小片1成為大件者,因此,每1片之小片1與墨水Q接觸之機會增加。其結果,可儘可能多地吸收墨水Q。
再者,屈曲部11亦可成為沿著小片1之寬度方向交替地向相反方向屈曲之部分。 又,屈曲部11之形成數量並不限定於複數個,亦可為1個。
<第6實施形態> 圖12係構成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之第6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小片之形狀不同以外與上述第5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12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小片1成為於其長邊方向之中途扭曲至少1次者。藉此,小片1成為大件者,因此,每1片之小片1與墨水Q接觸之機會增加。其結果,可儘可能多地吸收墨水Q。
又,亦可於1個小片1混合存在扭曲與上述屈曲部11,或者,亦可為適當包含圖2、圖11、圖12之形狀之小片1中之至少2種而成之小片集合體10。
<第7實施形態> 圖13係構成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之垂直剖視圖。
以下,參照該圖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纖維基材與吸水性樹脂之位置關係不同以外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1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纖維基材2中之吸水性樹脂3存在於纖維基材2之厚度方向之中途。即,於纖維基材2之厚度方向之內部含浸有吸收性樹脂。藉此,可將墨水Q儘可能保持(吸收)於片材1之厚度方向之中央部側,因此,可長期地維持墨水Q之保持狀態。又,亦可防止吸水性樹脂3自纖維基材2脫落。
再者,吸水性樹脂3既可於厚度方向均勻地分散,亦可偏靠於纖維基材2之正面側之面21或背面側之面22。
又,與圖3所示之構成之組合,即,吸水性樹脂3亦可存在(附著)於纖維基材2之至少一面側(正面側之面21或背面側之面22)。
<第8實施形態>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該圖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容器之構成不同以外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14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容器9具有可撓性,即,成為軟質之袋狀者。換言之,容器9為於對容器9作用內壓或外力之情形時,具有容積V1變化10%以上之程度之形狀保持性者。於圖14中,作為一例,墨水吸收器100成為「枕形包裝」者。此種容器9可根據墨水吸收器100之設置部位適當地變形。藉此,墨水吸收器100之設置狀態穩定,各小片1(小片集合體10)可穩定地吸收墨水Q。又,容器9係即便各小片1吸收墨水Q後膨脹,亦可追隨其膨脹而變形。又,亦有助於墨水吸收器100(容器9)之輕量化。
又,於容器9之上表面96側之中央部,設置有供管體203連接之連接埠口97。該連接埠口97呈管狀,且朝向上方突出而形成。
作為容器9之構成材料,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如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般之聚烯烴、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般之聚酯、聚胺基甲酸酯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
以上,基於圖示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構成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之各部可置換為可發揮相同之功能之任意之構成者。又,亦可附加任意之構成物。
又,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亦可為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任意之2個以上之構成(特徵)組合而成者。
又,作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之用途,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為「廢液槽(廢墨水槽)」,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吸收自印刷裝置之墨水之流路不經意地漏出之墨水之「墨水洩漏接收器」。
<第9實施形態>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形態之一例的立體圖。圖16係圖15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立體圖。圖17係圖15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剖視圖。圖18係表示製造圖15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且係表示塗佈有接著劑之狀態之圖。圖19係表示製造圖15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且係表示賦予有吸水性樹脂之狀態之圖。圖20係表示製造圖15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係表示將片狀之纖維基材加熱及加壓之狀態之圖。具備圖15所示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墨水吸收材料)之墨水吸收器之垂直剖視圖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1相同。
如圖15~圖17所示,墨水吸收材料10由小片集合體10構成,該小片集合體10具備複數個小片1,該小片1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2、及至少一部分含浸於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
藉此,與利用由板狀(或片狀)之區塊構成之纖維基材構成墨水吸收材料相比,於對小片集合體10賦予墨水Q之情形時,於可確保小片1與墨水Q之接觸之機會較多,並且可確保墨水Q與小片1之接觸面積較多之狀態下,纖維(纖維基材2)暫時保持墨水Q。然後,可將墨水Q自纖維更高效率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3,從而可提高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
又,墨水吸收材料10由於由具備複數個小片1之小片集合體10構成,故而可使形狀自由地變化。因此,可於容器9內收納所需量(適量)(參照圖1),並且,例如,可容易地進行鬆密度之調整。其結果,可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進而,吸水性樹脂3由於至少一部分含浸於纖維基材2,故而可使吸水性樹脂3不易自纖維基材2脫離。藉此,可遍及長期發揮如上所述之較高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並且可防止於容器9內吸水性樹脂3脫落。因此,可防止吸水性樹脂3於容器9內偏靠。其結果,可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再者,所謂本說明書中之「吸水」,吸收色材溶解於水系溶劑而成之水系墨水之情況自不必言,還指吸收黏合劑溶解於溶劑而成之溶劑系墨水、或黏合劑溶解於藉由UV照射而硬化之液狀之單體中而成之UV硬化性墨水、或黏合劑分散於分散媒而成之乳膠墨水等所有墨水的情況。
於小片集合體10中,由於各小片1之構成大致相同,以下,對1片小片1代表性地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小片1具有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2、擔載於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進而接著劑5。纖維基材2於本實施形態中,呈大半部分俯視呈長方形之短條狀。
吸水性樹脂3擔載於纖維基材2之一個面側(於圖17所示之構成中為正面側之面21)。藉此,可吸收到達至正面側之面21側之墨水Q,並且可將到達至背面側之面22之墨水Q迅速地傳播(滲透)。
再者,亦可於背面側之面22擔載吸水性樹脂3。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正面側之面21與背面側之面22,吸水性樹脂3之附著量不同。藉此,可同時實現墨水Q之吸收及傳播。
藉由纖維基材2,可較佳地擔載吸水性樹脂3,可更佳地防止吸水性樹脂3自纖維基材2脫落。又,於對小片1賦予墨水Q之情形時,纖維(纖維基材2)暫時保持該墨水Q,然後,可更高效率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3,可提高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又,一般而言,纖維素纖維等纖維(尤其,來自舊紙之纖維)與吸水性樹脂3相比廉價,自小片1之製造成本之降低之觀點而言亦有利。又,自廢棄物之削減、資源之有效活用等觀點而言亦有利。
作為纖維,可使用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纖維相同之纖維。纖維素由於為具有較佳之親水性之材料,故而於對小片1賦予墨水Q之情形時,可將該墨水Q較佳地取入,可迅速地脫離流動性特別高之狀態(例如,黏度為10 mPa・s以下之狀態),並且可將暫時取入之墨水Q較佳地送入至吸水性樹脂3。其結果,可使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特別優異。又,纖維素由於一般而言與吸水性樹脂3之親和性較高,故而可於纖維之表面更佳地擔載吸水性樹脂3。又,纖維素纖維由於為能夠再生之天然素材,且於各種纖維之中,亦廉價且容易到手,故而自小片1之生產成本之降低、穩定性的生產、環境負荷之降低等觀點而言亦有利。
再者,纖維之平均長度、纖維之平均寬度(直徑)、及纖維之平均縱橫比(平均長度相對於平均寬度之比率)可同樣地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
藉由如以上般之數值範圍,可更佳地進行吸水性樹脂3之擔載、或纖維之墨水Q之保持、該墨水Q向吸水性樹脂3之送入,可使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之吸收特性更優異。又,吸水性樹脂3由於可同樣地應用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故而於以下說明中省略。
再者,較佳為吸水性樹脂3呈粒子狀,所謂粒狀係指縱橫比(最大長度與最少長度之比)為0.3以上且1.0以下者。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0 μm以上且8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上且6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20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
又,小片1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相同,亦可包含上述以外之成分(其他成分)。
又,如圖17所示,吸水性樹脂3擔載(結合)於纖維基材2之一個面側。又,吸水性樹脂3係一部分自纖維基材2之一個面進入至內側。即,吸水性樹脂3係一部分含浸於纖維基材2。藉此,可提高吸水性樹脂3相對於纖維基材2在擔載力。因此,可防止於容器9內吸水性樹脂3脫落。其結果,可遍及長期發揮較高之墨水之吸收特性,並且可防止吸水性樹脂3於容器9內偏靠,從而可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再者,所謂本說明書中之「含浸」,係指吸水性樹脂3之粒子之至少一部分自纖維基材2之表面進入至內側之埋入狀態(埋沒狀態)。又,亦可不含浸所有粒子。又,亦包含吸水性樹脂3之粒子藉由軟化而貫通於纖維基材2內,伸出至纖維基材2之背面之狀態。
小片1中之吸水性樹脂3之含量相對於纖維,較佳為25重量%以上且300重量%以下,更佳為50重量%以上且150重量%以下。藉此,可充分地確保吸水性及滲透性。
若小片1中之吸水性樹脂3之含量過少,則存在吸水性不充分之可能性。另一方面,若小片1中之吸水性樹脂3之含量過多,則表示小片1之膨脹率變大之傾向,有滲透性降低之虞。
又,墨水吸收材料10包含接著劑5。接著劑5為將纖維基材2與吸水性樹脂3接著,並且亦進行吸水性樹脂3彼此、纖維彼此之接著者。藉此,可提高吸水性樹脂3向纖維基材2之擔載力,可使吸水性樹脂3不易自纖維脫落。因此,可更確實地發揮上述效果。
作為接著劑5,可使用水、水溶性接著劑、或有機系接著劑等。於接著劑5為水溶性接著劑之情形時,於墨水Q為水系之情形時即便水溶性接著劑附著於吸水性樹脂3之表面,亦由於墨水Q與接著劑5接觸時水溶性接著劑溶解,故而可防止吸水性樹脂3之墨水Q之吸收受水溶性接著劑阻礙。
作為水溶性接著劑,可列舉酪蛋白、大豆蛋白、合成蛋白等蛋白質類、澱粉或氧化澱粉等各種澱粉類、聚乙烯醇、陽離子性聚乙烯醇、矽烷基改性聚乙烯醇等包含改性聚乙烯醇之聚乙烯醇類、羧甲基纖維素或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水性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水性聚酯樹脂等。
該等接著劑之中自表面強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聚乙烯醇。藉此,可充分提高纖維基材2與吸水性樹脂3之接著力。
再者,藉由根據所吸收之墨水Q之種類選定接著劑之種類,無論墨水Q之種類如何,均可發揮上述效果。
小片1中之接著劑5之含量相對於纖維,較佳為1.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更佳為2.5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藉此,更明顯地獲得含有接著劑5之效果。若接著劑5之含量過少,則無法充分獲得含有接著劑5之效果。另一方面,即便接著劑5之含量過多,亦無法過分明顯地提高吸水性樹脂3之擔載力。
如圖16所示,較佳為各小片1為呈具有可撓性之長條狀(帶狀)者。藉此,各小片1成為容易變形者。於將該等小片1(小片集合體10)收納於容器9中時,各小片1無論容器9之內側之形狀如何均變形,即,發揮向容器形狀之追隨性,因此,將小片集合體10一起容易地收納。又,可儘可能確保與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之墨水Q之接觸面積,因此,吸收墨水Q之吸收性能(吸收特性)提高。
小片1之全長(長邊方向之長度)亦根據容器9之形狀或大小,例如,較佳為0.5 mm以上且200 mm以下,更佳為1 mm以上且10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 mm以上且30 mm以下(參照圖16)。
又,小片1之寬度(短邊方向之長度)雖亦根據容器9之形狀或大小而定,但例如較佳為0.1 mm以上且100 mm以下,更佳為0.3 mm以上且5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 mm以上且20 mm以下。
又,全長與寬度之縱橫比較佳為1以上且200以下,更佳為1以上且30以下。關於小片1之厚度亦然,例如,較佳為0.05m以上且2 mm以下,更佳為0.1 mm以上且1 mm以下(參照圖16)。
藉由如以上般之數值範圍,可更佳地進行吸水性樹脂3之擔載、或纖維之墨水Q之保持、該墨水Q向吸水性樹脂3之送入,可使作為小片1整體之墨水Q之吸收特性更優異。進而,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容易變形,往向容器9之形狀追隨性優異。 再者,於小片集合體10中,亦可包含大小、形狀不同之小片1。
又,於小片集合體10中,亦可包含全長、寬度、縱橫比、厚度中之至少一者相同之小片1,亦可包含該等全部不同之小片1。
小片集合體10中之最大寬度為3 mm以下之小片1之含量較佳為3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更佳為4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藉此,可更有效地防止墨水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若最大寬度為2 mm以下之小片1之含量過少,則於將小片集合體10收納於容器9中時,容易於小片1彼此之間形成間隙,有於容器9內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之虞。另一方面,若最大寬度為2 mm以下之小片1之含量過多,則表示難以於小片1彼此之間形成間隙之傾向,難以調整小片集合體10之鬆密度。
又,較佳為小片1呈規則性的形狀。即,較佳為,小片1為藉由撕碎機等而裁斷為規則性的形狀者。藉此,小片集合體10之鬆密度不易產生不均,可防止於容器9內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又,裁斷為規則性的形狀之小片1可使切斷面之面積儘可能地小。因此,可確保適度之墨水吸收特性,且抑制產生灰塵(纖維或吸水性樹脂之飛散)。
所謂「規則性的形狀」,例如,係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等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形狀。又,各小片1既可為同一之尺寸,亦可為相似形狀。又,例如,於長方形之情形時,即便各邊之長度不同,只要為長方形之範疇則設為規則性的形狀(關於其他形狀亦相同)。
呈此種規則性的形狀之小片1之含量較佳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中之30重量%以上,更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重量%以上。
又,小片1亦可呈小片1為不規則之形狀。藉此,各小片1容易纏繞,可防止小片集合體10被分斷,或者偏靠,容易維持小片集合體10整體之形狀。又,不規則之形狀之小片1可使切斷面(破斷面)之面積儘可能地大,可使與墨水Q之接觸面積更大。因此,有助於墨水Q之迅速之吸收。
所謂「不規則之形狀」,係指粗略地裁斷,或者如利用手撕碎之形狀(參照圖15)等如上所述之「規則的形狀」以外者。
又,小片集合體10亦可為此種規則性的形狀之小片1與不規則的形狀之小片1混合存在者。藉此,可共有上述兩者之效果。
如上所述,各小片1為呈長條狀(具有長邊方向)者。而且,於容器9內,以各小片1之延伸方向互不相同之方式填充。即,以小片1之延伸方向互相不一致地(不平行之方式)交叉之方式,使各小片1不具有規則性,作為集合體而複數個收納於容器9內。進而,換言之,各小片1於容器9內,於二維方向(例如底部91方向)或三維方向(收納空間93內之3個方向)隨機地(與規則性無關)收納。
於此種收納狀態中,容易於小片1彼此之間形成間隙。藉此,墨水Q通過間隙,又,於間隙微小之情形時,可藉由毛細管現象而潤濕擴散,即,可確保墨水Q之通液性。藉此,防止於容器9內朝向下方流動之墨水Q於中途被攔截,由此,可滲透至容器9之內部(底部91)。藉此,可利用各小片1恰當地吸收墨水Q,並長期間保持。
又,小片集合體10可使形狀自由地變化。因此,可於容器9內收納所需量(適量),並且,例如,可容易地進行鬆密度之調整。其結果,可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又,由於各小片1隨機地收納,故而作為小片集合體10整體,與墨水Q接觸之機會增加,因此,吸收墨水Q之吸收性能提高。又,於將小片集合體10收納於容器9中時,可將各小片1任意地投入至容器9,因此,可容易且迅速地進行該收納作業。
又,於將容器9(收納空間93)之容積設為V1,將吸收墨水Q之前(吸水前)之小片集合體10之總體積設為V2時,V1與V2之比V2/V1較佳為0.1以上且0.7以下,更佳為0.2以上且0.7以下(參照圖1)。藉此,於容器9內產生空隙95。各小片1於吸收墨水Q之後膨脹(膨潤)。空隙95成為各小片1膨脹時之緩衝區,因此,各小片1可充分地吸收墨水Q。
又,小片集合體10之鬆密度較佳為0.01 g/cm3 以上且0.5 g/cm3 以下,更佳為0.03 g/cm3 以上且0.3 g/cm3 以下,該等之中特佳為0.05 g/cm3 以上且0.2 g/cm3 以下。藉此,可同時實現墨水Q之保水性及滲透性。
若小片集合體10之鬆密度過小,則表示吸水性樹脂3之含量降低之傾向,有墨水Q之保水性變得不充分之可能性。另一方面,若小片集合體10之鬆密度過大,則無法充分地確保小片1彼此之間之間隙,有墨水Q之滲透性變得不充分之可能性。
又,小片1由於具有可撓性,由於能夠變形,故而可容易且適當地調整小片集合體10之鬆密度,可設為如上所述之鬆密度。
其次,對墨水吸收材料10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製造方法具有配置步驟、水賦予步驟(接著劑賦予步驟)、及加熱加壓步驟。
首先,如圖18所示,將裁斷後成為小片1以前之片狀之纖維基材2配置於載置台300(配置步驟)。
然後,對片狀之纖維基材2,自一個面側賦予液狀之接著劑5(例如,水或水溶性接著劑)(水賦予步驟、接著劑賦予步驟)。作為該賦予之方法,可列舉利用噴霧器之塗佈、或使水或水溶性接著劑等滲入至海綿輥,將該海綿於輥片狀之纖維基材2之一個面上滾動之方法等。
繼而,如圖19所示,經由網眼構件400將吸水性樹脂3賦予至片狀之纖維基材2之一個面上。網眼構件400具有網401,將吸水性樹脂3中大於該網401之粒子補充至網眼構件400上,將小於該網401之粒子通過網401而賦予至片狀之纖維基材2之一個面上。
如此,藉由使用網眼構件400,可使吸水性樹脂3之粒徑儘可能地均勻。因此,根據纖維基材2之場所可防止吸水性產生不均。
又,網401之最大寬度較佳為0.06 mm以上且0.15 mm以下,更佳為0.08 mm以上且0.12 mm以下。藉此,可將賦予至纖維基材2之吸水性樹脂3之粒徑設為上述數值範圍。
又,作為網401之形狀,並不特別限定,亦可為三角形、四邊形、其以上之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任何形狀。
繼而,如圖20所示,將附著有吸水性樹脂3之片狀之纖維基材2配置於一對加熱塊500之間。然後,將一對加熱塊500加熱,並且向一對加熱塊500接近之方向加壓,將纖維基材2於其厚度方向加壓(加熱加壓步驟)。藉此,包含水(或水溶性接著劑)之吸水性樹脂3藉由加熱而軟化,藉由加壓而吸水性樹脂3進入至纖維基材2之內側。而且,藉由將加熱及加壓解除,而水(或水溶性接著劑)乾燥,於吸水性樹脂3進入至纖維基材2之內側之狀態下接著於纖維基材2,成為吸水性樹脂3含浸於纖維基材2之狀態(參照圖17)。
本步驟中之加壓力較佳為0.1 kg/cm2 以上且1.0 kg/cm2 以下,更佳為0.2 kg/cm2 以上且0.8 kg/cm2 以下。又,本步驟中之加熱溫度較佳為80℃以上且16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120℃以下。
而且,將片狀之纖維基材2例如藉由剪刀、切割器、研磨機、撕碎機等而較細地裁斷、粗碎、粉碎,或者利用手較細地撕碎,獲得由小片1構成之小片集合體10。
然後,將該小片集合體10計量所需量,利用手理開調整鬆密度,收納於容器9中,藉此獲得墨水吸收器100。
以上,對墨水吸收材料10進行了說明。又,關於具備墨水吸收材料10之墨水吸收器100及印刷裝置200,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中使用圖1所說明者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墨水吸收材料10包含小片集合體10而構成。小片集合體10具備具有可撓性之複數個小片1,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該等小片1一起收納於容器9中使用。藉此,小片集合體10作為墨水吸收器100構成。如上所述,墨水吸收器100安裝於印刷裝置200,可吸收成為廢液之墨水Q。
再者,收納於容器9中之小片1之片數並不特別限定,例如根據墨水吸收器100之用途等諸多條件適當選擇需要片數。如此,墨水吸收器100成為於容器9中收納有需要片數之小片1之簡單的構成者。而且,根據該小片1之收納量之大小,調整小片集合體10(墨水吸收器100)中之墨水Q之最大吸收量。
<第10實施形態> 圖21係圖1所示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之剖視圖。圖22係表示製造圖21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且係表示對片狀之纖維基材賦予水(或水溶性接著劑)及吸水性樹脂之後將其彎折之狀態的圖。圖23係表示製造圖21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且係表示對片狀之纖維基材進行加熱及加壓之狀態的圖。
以下,參照該等圖對本發明之小片集合體及墨水吸收器之第10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相同之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除了容器內之小片之構成不同以外與上述第9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2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小片1具有積層之複數片(於圖示之構成中為2片)纖維基材2。而且,吸水性樹脂3設置於各纖維基材2之間。因此,吸水性樹脂3成為由各纖維基材2夾持並覆蓋之構成。由此,可使吸水性樹脂3更加不易自纖維基材2脫落。可遍及更長期地發揮較高之墨水之吸收特性,並且可更有效地防止吸水性樹脂3於容器9內偏靠,從而可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再者,並不限定於圖示之構成,亦可為3片以上之纖維基材2積層而成之構成。
其次,對墨水吸收材料10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製造方法具有配置步驟、水賦予步驟(接著劑賦予步驟)、彎折步驟、及加熱加壓步驟。再者,配置步驟及水賦予步驟(接著劑賦予步驟)由於與上述第9實施形態相同,故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22所示,將經過配置步驟及水賦予步驟(接著劑賦予步驟)後之片狀之纖維基材2彎折為一半(彎折步驟)。此時,以塗佈有吸水性樹脂3之面接觸之方式對折。
繼而,如圖23所示,將彎折後之片狀之纖維基材2配置於一對加熱塊500之間。然後,對一對加熱塊500進行加熱,並且朝一對加熱塊500接近之方向加壓,而對纖維基材2於其厚度方向加壓(加熱加壓步驟)。藉此,含有水(或水溶性接著劑)之吸水性樹脂3藉由加熱而軟化,藉由加壓而吸水性樹脂3進入至纖維基材2之內側。又,彎折後重疊之吸水性樹脂3彼此亦軟化並接合。
然後,藉由將加熱及加壓解除,從而水(或水溶性接著劑)乾燥,吸水性樹脂3以進入至纖維基材2之內側之狀態接著於纖維基材2,而成為吸水性樹脂3含浸於纖維基材2之狀態,並且彎折後重疊之纖維基材2藉由吸水性樹脂3及水(或水溶性接著劑)而接合。
然後,將片狀之纖維基材2例如藉由剪刀、切割器、研磨機、撕碎機等較細地裁斷、粗碎、粉碎,或用手較細地撕碎,而獲得由小片1構成之小片集合體10。
然後,將該小片集合體10計量所需量,用手理開調整鬆密度,並收納於容器9,藉此獲得墨水吸收器100。
根據此種製造方法,可設為利用將吸水性樹脂3及接著劑5(水或水溶性接著劑)塗佈於1片纖維基材2並彎折之簡單方法積層纖維基材2而成之構成。即,可省略對2片纖維基材2分別塗佈吸水性樹脂3及接著劑5(水或水溶性接著劑)之作業。由此,可簡化製造步驟。
進而,於加熱加壓步驟中,由於纖維基材2中加熱塊500所接觸之面係未附著吸水性樹脂3之面,故而可防止吸水性樹脂3附著於加熱塊500。由此,可省略加熱塊500之洗淨步驟,生產性優異。
以上,就圖示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構成小片集合體及墨水吸收器之各部可置換為能夠發揮相同功能之任意之構成者。又,亦可附加任意之構成物。
又,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亦可為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任意之2個以上之構成(特徵)組合而成者。
又,作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之用途,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為「廢液槽(廢墨水槽)」,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吸收自印刷裝置之墨水之流路不經意地漏出之墨水之「墨水洩漏接收器」。 [實施例]
其次,對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1]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 首先,準備縱30 cm、橫22 cm、厚度0.5 mm之舊紙(A4尺寸 片狀之纖維基材)。該舊紙中所包含之纖維之平均長度為0.71 mm,平均寬度為0.2 mm,縱橫比(平均長度/平均寬度)為3.56。又,舊紙之重量為4 g/1片。
繼而,對該舊紙自一面側利用噴霧器噴少量水。 繼而,將於側鏈具有作為酸基之羧基之吸水性樹脂即作為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局部為鈉鹽交聯物)之Sunfresh 500MPSA(三洋化成工業公司製造)自舊紙之噴有水之面側賦予。此時,將吸水性樹脂一面施加至具有網眼尺寸為0.106 mm之網之篩(JTS-200-45-106 東京網屏(股)公司製造)一面賦予(參照圖19)。吸水性樹脂之塗佈量為4 g。
然後,以於附著有吸水性樹脂之面形成谷之方式,將舊紙(片狀之纖維基材)彎折為一半。於該彎折之狀態(A5尺寸)下,使用如圖20所示之一對加熱塊,將片狀之纖維基材於其厚度方向加壓並且加熱。加壓係以0.3 kg/cm2 進行,加熱溫度為100℃。又,進行加熱、加壓之時間為2分鐘。
然後,將加熱、加壓解除,於片狀之纖維基材變為常溫之後,將片狀之纖維基材裁斷為2 mm×15 mm之小片。小片中之吸水性樹脂之含量為50重量%,吸水性樹脂之平均粒徑為35~50 μm。又,纖維之平均長度為25 mm,纖維基材之平均寬度為10 mm。又,於各小片中,吸水性樹脂含浸(埋設)於纖維基材。
(實施例2、3) 除了將小片之條件變更為表1所示以外,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地製造墨水吸收材料。
(實施例4) [1]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 首先,準備縱30 cm、橫22 cm、厚度0.5 mm之舊紙(A4尺寸 片狀之纖維基材)。該舊紙中所包含之纖維之平均長度為0.71 mm,平均寬度為0.2 mm,縱橫比(平均長度/平均寬度)為3.56。又,舊紙之重量為4 g/1片。
繼而,對該舊紙自一個面側將作為水溶性接著劑液狀之聚乙烯醇水溶液100 g(水95 g,聚乙烯醇5 g)利用噴霧器塗佈於舊紙之整個面(參照圖18)。
繼而,將於側鏈具有作為酸基之羧基之吸水性樹脂即作為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局部鈉鹽交聯物)之Sunfresh 500MPSA(三洋化成工業公司製造)自舊紙之一個塗佈有水溶性接著劑之面側賦予。此時,將吸水性樹脂一面施加至具有網眼尺寸為0.106 mm之網之篩(JTS-200-45-106 東京網屏(股份)公司製造)一面賦予參照(圖19)。吸水性樹脂之塗佈量為4 g。
而且,以於附著有吸水性樹脂之面形成谷之方式,將舊紙(片狀之纖維基材)彎折為一半。於該彎折之狀態(A5尺寸)下,使用如圖20所示之一對加熱塊,將片狀之纖維基材向其厚度方向加壓並且加熱。加壓以0.3 kg/cm2 進行,加熱溫度為100℃。又,進行加熱、加壓之時間為2分鐘。
而且,將加熱、加壓解除,於片狀之纖維基材成為常溫之後,將片狀之纖維基材利用研磨機粉碎60秒。於實施例4中,包含解纖物(棉狀體)或不規則的形狀之小片。小片(纖維及吸水性樹脂)中之吸水性樹脂之含量為50重量%,吸水性樹脂之平均粒徑為35~50 μm。又,於小片中,水溶性接著劑之含量相對於纖維為2.5重量%。又,於各小片中,吸水性樹脂含浸(埋設)於纖維基材。
(實施例5~7) 除了將小片之條件變更為表1所示以外,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地製造墨水吸收材料。
再者,實施例1~3、5~7為規則性的形狀(長方形),實施例4呈不規則的形狀。
[2]評估 [2-1]吸收特性(2分鐘後) 首先,準備複數個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一次性杯子100 mL之塑膠之容器,將上述各實施例中製造出之墨水吸收材料:2.0 g以表1所示之鬆密度分別放入至不同之上述容器。再者,於放入至容器中之狀態下確認墨水吸收材料,結果幾乎未確認到吸水性樹脂之脫落。
其次,對收容有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注入市售之噴墨用墨水(精工愛普生公司製造,ICBK-61):25 cc,注入之後2分鐘後利用目視觀察容器內,根據以下之基準進行評估。
A:墨水未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 B:墨水局部地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但吸收大部分之墨水,觀察不到墨水之積存。 C:墨水局部地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稍微觀察到墨水之積存。 D:於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觀察到墨水之積存。
[2-2]吸收特性(5分鐘後) 首先,準備複數個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一次性杯子100 mL之塑膠之容器,將上述各實施例中製造出之墨水吸收材料:2.0 g以表1所示之鬆密度分別放入至不同之上述容器。
其次,對收容有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注入市售之噴墨用墨水(精工愛普生公司製造,ICBK-61):25 cc,注入之後5分鐘後利用目視觀察容器內,根據以下之基準進行評估。
A:墨水未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 B:墨水局部地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但吸收大部分之墨水,觀察不到墨水之積存。 C:墨水局部地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稍微觀察到墨水之積存。 D:於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觀察到墨水之積存。
[2-3]吸收特性(30分鐘後) 首先,準備複數個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一次性杯子100 mL之塑膠之容器,將上述各實施例中製造出之墨水吸收材料:2.0 g以表1所示之鬆密度分別放入至不同之上述容器。
其次,對收容有墨水吸收材料容器注入市售之噴墨用墨水(精工愛普生公司製造,ICBK-61):25 cc,注入之後30分鐘後利用目視觀察容器內,根據以下之基準進行評估。
A:墨水未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 B:墨水局部地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但吸收大部分之墨水,觀察不到墨水之積存。 C:墨水局部地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稍微觀察到墨水之積存。 D:於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觀察到墨水之積存。
[表1]
Figure 108110008-A0304-0001
如根據表1所明確般,於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中可確認優異之吸收特性。 再者,於表中雖未記載,但實施例1~7之墨水吸收材料與[2-1]~[2-3]相同地,觀察24小時後之容器內,結果可確認墨水未滲入至墨水吸收材料之表面(A評估)。即,實施例1~7之墨水吸收材料之墨水吸收特性優異,為本發明之應用範圍內。
又,除了代替精工愛普生公司製造之噴墨用墨水(ICBK80),變更為佳能公司製造之噴墨用墨水(BCI-381sBK)、兄弟公司製造之噴墨用墨水(LC3111BK)、惠普公司製造之噴墨用墨水(HP 61XL CH563WA)以外,與上述相同地進行漏出防止效果之評估,結果獲得與上述相同之結果。
又,除了將容器之容積、形狀及墨水之賦予量各種變更以外,與上述相同地進行漏出防止效果之評估,結果獲得與上述相同之結果。
1‧‧‧小片 1A‧‧‧第1小片群 1B‧‧‧第2小片群 2‧‧‧纖維基材 3‧‧‧吸水性樹脂 4‧‧‧連結部 5‧‧‧接著劑(水或水溶性接著劑) 8‧‧‧蓋體 9‧‧‧容器 10‧‧‧小片集合體(墨水吸收材料) 11‧‧‧屈曲部(折縫) 12‧‧‧彎折部 20‧‧‧間隙 21‧‧‧正面側之面 22‧‧‧背面側之面 81‧‧‧連接口 82‧‧‧下表面(背面) 91‧‧‧底部(底板) 92‧‧‧側壁部 93‧‧‧收納空間 94‧‧‧上部開口部 95‧‧‧空隙 96‧‧‧上表面 97‧‧‧連接埠口 100‧‧‧墨水吸收器 200‧‧‧印刷裝置 201‧‧‧墨水噴出頭 201a‧‧‧噴嘴 202‧‧‧封端單元 203‧‧‧管體 203a‧‧‧排出口(開口部) 204‧‧‧輥泵 204a‧‧‧輥部 204b‧‧‧夾持部 300‧‧‧載置台 400‧‧‧網眼構件 401‧‧‧網 500‧‧‧加熱塊 921‧‧‧突出部 L1‧‧‧全長(長邊方向之長度) Q‧‧‧墨水 t1‧‧‧厚度 W1‧‧‧寬度(短邊方向之長度) V1‧‧‧容積 V2‧‧‧總體積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一例的局部垂直剖視圖。 圖2係構成圖1所示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的立體圖。 圖3係圖2中之A-A線剖視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彼此之位置關係的分解立體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彼此之位置關係的分解立體圖。 圖6係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之俯視圖。 圖7係表示圖6所示之小片集合體之容器內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8係圖7中之B-B線剖視圖。 圖9係圖7中之C-C線剖視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中所收納之小片集合體之收納狀態之變化例的垂直剖視圖。 圖11係構成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的立體圖。 圖12係構成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的立體圖。 圖13係構成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集合體之小片的垂直剖視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器之立體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形態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形態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17係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所具備之小片之剖視圖。 圖18係表示製造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係表示塗佈有水溶性接著劑之狀態之圖。 圖19係表示製造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係表示賦予有吸水性樹脂之狀態之圖。 圖20係表示製造本發明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係表示將片狀之纖維基材加熱及加壓之狀態之圖。 圖21係圖1所示之墨水吸收器所具備之小片之剖視圖。 圖22係表示製造圖21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係表示對片狀之纖維基材賦予水溶性接著劑及吸水性樹脂之後彎折之狀態的圖。 圖23係表示製造圖21所示之墨水吸收材料之製造步驟之圖,係表示將片狀之纖維基材加熱及加壓之狀態之圖。
1‧‧‧小片
8‧‧‧蓋體
9‧‧‧容器
10‧‧‧小片集合體(墨水吸收材料)
20‧‧‧間隙
81‧‧‧連接口
82‧‧‧下表面(背面)
91‧‧‧底部(底板)
92‧‧‧側壁部
93‧‧‧收納空間
94‧‧‧上部開口部
95‧‧‧空隙
100‧‧‧墨水吸收器
200‧‧‧印刷裝置
201‧‧‧墨水噴出頭
201a‧‧‧噴嘴
202‧‧‧封端單元
203‧‧‧管體
203a‧‧‧排出口(開口部)
204‧‧‧輥泵
204a‧‧‧輥部
204b‧‧‧夾持部
Q‧‧‧墨水
V1‧‧‧容積
V2‧‧‧總體積

Claims (18)

  1. 一種墨水吸收材料,其特徵在於:由小片集合體構成,該小片集合體具備複數個小片,該小片具有含有纖維之第1纖維基材、含有纖維之第2纖維基材、及設置於上述第1纖維基材與上述第2纖維基材之間之吸水性樹脂,上述小片係將夾著上述吸水性樹脂之已接著之片狀纖維基材切斷之物。
  2. 如請求項1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各上述小片係呈長條狀者。
  3. 如請求項2之墨水吸收材料,其具備將呈上述長條狀之各上述小片之一部分彼此連結之連結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吸水性樹脂含有聚丙烯酸聚合交聯體。
  5. 一種墨水吸收器,其係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墨水吸收材料、及收容上述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者,且其特徵在於:各上述小片呈長條狀,於上述容器內,以各上述小片之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之方式,將上述墨水吸收材料收容於上述容器。
  6. 一種墨水吸收器,其係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墨水吸收材 料、及收容上述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者,且其特徵在於:各上述小片呈長條狀,於上述容器內,以各上述小片之延伸方向一致之方式,將上述墨水吸收材料收容於上述容器。
  7. 一種墨水吸收器,其係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墨水吸收材料、及收容上述墨水吸收材料之容器者,且其特徵在於:各上述小片呈長條狀,於上述容器內,以將上述小片彎折之狀態,將上述墨水吸收材料收容於上述容器。
  8. 一種液滴噴出裝置,其特徵在於:將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墨水吸收器用於墨水之廢液吸收。
  9. 一種墨水吸收材料,其特徵在於:由小片集合體構成,該小片集合體具備複數個小片,該小片係於含有纖維之纖維基材之間設置有吸水性樹脂,上述吸水性樹脂含浸於上述纖維基材,上述小片係將夾著上述吸水性樹脂之已接著之片狀纖維基材切斷之物。
  10. 如請求項9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小片中之上述吸水性樹脂之含量相對於上述纖維為25重量%以上且300重量%以下。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小片呈規則性的形狀。
  12. 如請求項11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小片呈短條狀,上述小片集合體中之最大寬度為3mm以下之上述小片之含量為30重量%以上。
  13. 如請求項9或10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小片呈不規則的形狀。
  14. 如請求項9或10之墨水吸收材料,其包含接著劑。
  15. 如請求項14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小片中之上述接著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纖維為1.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
  16. 如請求項9或10之墨水吸收材料,其中上述小片集合體之鬆密度為0.01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
  17. 一種墨水吸收器,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9至16中任一項之墨水吸收材料;及容器,其收納上述墨水吸收材料。
  18. 一種液滴噴出裝置,其特徵在於:將如請求項17之墨水吸收器用於墨水之廢液吸收。
TW108110008A 2018-03-27 2019-03-22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TWI702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9708 2018-03-27
JP2018059708A JP2019171597A (ja) 2018-03-27 2018-03-27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8-066260 2018-03-29
JP2018066260A JP2019171351A (ja) 2018-03-29 2018-03-29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825A TW201941825A (zh) 2019-11-01
TWI702085B true TWI702085B (zh) 2020-08-21

Family

ID=68058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008A TWI702085B (zh) 2018-03-27 2019-03-22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39394A1 (zh)
EP (1) EP3778241A4 (zh)
CN (1) CN111971181A (zh)
TW (1) TWI702085B (zh)
WO (1) WO2019187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203232A (ja) 2019-06-14 2020-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処理装置
JP7363166B2 (ja) * 2019-07-31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066146A (ja) 2019-10-28 2021-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895727A (zh) * 2019-12-04 2021-06-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9289B (zh) * 1994-10-03 1997-03-01 Somar Corp
CN1424462A (zh) * 2001-08-01 2003-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多孔质吸收体和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870B2 (zh) 1972-05-20 1978-03-11
JPH01164436A (ja) * 1987-12-21 1989-06-28 Kanai Hiroyuki 電解質水溶液用高吸水性基材
JP2995079B2 (ja) * 1990-08-03 1999-1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液ブロック
JP3536870B2 (ja) * 1995-05-16 2004-06-14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難燃性液体吸収体
JP3935652B2 (ja) * 2000-01-31 2007-06-27 株式会社大貴 吸収体及び該吸収体を使用するシーツ
US6481827B2 (en) * 2001-01-31 2002-11-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odular ink absorbent system for inkjet spittoons
JP4240277B2 (ja) * 2002-08-02 2009-03-18 高知県 多量の血液等を吸収できる吸収性物品
CN1946478A (zh) * 2004-02-27 2007-04-11 阿部富士男 湿度调节剂以及使用该湿度调节剂调节湿度的方法
JP5341439B2 (ja) * 2008-09-04 2013-11-13 株式会社高木化学研究所 液吸収体用繊維素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238957A1 (en) * 2009-04-10 2010-10-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EP2583647B1 (en) * 2010-06-15 2014-09-17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Absorbent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S2872123T3 (es) * 2010-09-06 2021-11-02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Resina absorbente de agua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la misma
BR112014002637B1 (pt) * 2011-08-03 2022-05-03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Partícula de resina de absorção de água, método para a produção de partícula de resina de absorção de água, corpo de absorção, artigo de absorção, e material de vedação de água
JP2013082209A (ja) * 2011-09-29 2013-05-09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US9193165B2 (en) * 2012-12-27 2015-1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ink absorber, waste ink tank,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JP5991194B2 (ja) * 2012-12-27 2016-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EP3159444B1 (en) * 2014-06-17 2020-07-29 Kuraray Co., Ltd. Water absorbent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3360523B1 (en) * 2015-10-07 2020-05-06 Kao Corporation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et
JP2018043516A (ja) * 2016-07-26 2018-03-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インク用吸収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99289B (zh) * 1994-10-03 1997-03-01 Somar Corp
CN1424462A (zh) * 2001-08-01 2003-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多孔质吸收体和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181A (zh) 2020-11-20
TW201941825A (zh) 2019-11-01
EP3778241A1 (en) 2021-02-17
US20210039394A1 (en) 2021-02-11
WO2019187444A1 (ja) 2019-10-03
EP3778241A4 (en)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085B (zh)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WO2019187656A1 (ja) 液体吸収用構造体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9171597A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11483224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19171598A (ja) 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11427005B2 (en) Liquid absorber
JP7215182B2 (ja) 液体吸収体、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210031525A1 (en)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TWI748287B (zh) 吸收性複合體
JP7338323B2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92442B2 (ja) 吸収性複合体
JP2020116930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1376855B2 (en) Liquid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19171351A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11072179B2 (en) Liquid absorbent body,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20131103A (ja) 液体吸収体
JP2020199480A (ja) 液体吸収体
JP2021030449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088104A (ja) 液体吸収器、液体吸収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895727A (zh)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66093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