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479B -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479B
TWI695479B TW108123320A TW108123320A TWI695479B TW I695479 B TWI695479 B TW I695479B TW 108123320 A TW108123320 A TW 108123320A TW 108123320 A TW108123320 A TW 108123320A TW I695479 B TWI695479 B TW I6954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trenches
conductivity type
protection capability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3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3287A (zh
Inventor
王黎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彩優微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彩優微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彩優微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3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547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47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3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28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矽基底層、形成於矽基底層中的多個第一溝槽與多個第二溝槽、多個淺溝槽隔離結構與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淺溝槽隔離結構分別設置於第一溝槽中以填滿第一溝槽。多晶矽層共形地形成於第二溝槽的表面上。

Description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 形成方法
本揭露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二極體,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靜電對於電子產品的傷害一直是不易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高頻電路的應用中。為了不影響產品的正常工作性能,電路的輸入輸出接口通常需要靜電保護元件以具有較強的電流洩放能力。現今較為常見的高頻電路,其輸入輸出接口的靜電保護元件多為二極體。當有靜電放電發生時,N型二極體用於洩放從接地端到輸入輸出接口的正向電流,P型二極體用於洩放輸入輸出接口到電源端的正向電流。為了提高二極體自身的電流耐受能力從而提高靜電防護能力,通常需要增大二極體的面積,然而這種作法對於產品的微小化是不利的。
本揭露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 力之二極體,透過使用溝槽結構,並在溝槽結構上形成多晶矽層來做為二極體的電極,以增加P/N界面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二極體自身的電流耐受能力。本揭露能夠在不須增加二極體的面積的前提下,即能使二極體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矽基底層、形成於矽基底層中的多個第一溝槽與多個第二溝槽、多個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與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淺溝槽隔離結構分別設置於第一溝槽中以填滿第一溝槽。多晶矽層共形地形成於第二溝槽的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矽基底層更包含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的高摻雜區,其中,高摻雜區係夾設於兩相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溝槽係環繞上述第二溝槽。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淺溝槽隔離結構用以隔離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高摻雜區與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溝槽於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矩陣排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溝槽於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環形且共心地排列。
根據本揭露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包含:蝕刻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矽基底層,以形成多個第一溝槽與多個第二溝槽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矽基底層中;以介電材料填充第一溝槽,以於第一溝槽中分別形成多個淺溝槽隔離結構;以及沉積多晶矽材料於第二溝槽的表面上,以於第二溝槽的表面上共形地形成多晶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多晶矽材料為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材料,以使得多晶矽層成為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更包含:對多晶矽層進行離子佈植(Ion Implantation)處理,來對多晶矽層進行摻雜,以使得多晶矽層成為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更包含:對該矽基底層進行離子佈植處理,以於兩相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之間形成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高摻雜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溝槽係環繞上述第二溝槽。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淺溝槽隔離結構用以隔離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高摻雜區與多晶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溝槽於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矩陣排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溝槽於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環形且共心地排列。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二極體
110、210‧‧‧矽基底層
120、220‧‧‧淺溝槽隔離結構
130‧‧‧矽層
140、240‧‧‧高摻雜區
210a‧‧‧第一溝槽
210b‧‧‧第二溝槽
230、250‧‧‧多晶矽層
230a‧‧‧上部
230b‧‧‧溝槽區域
260‧‧‧光阻
270‧‧‧導體柱
280‧‧‧電極層
290‧‧‧間隙物
300‧‧‧形成方法
310、320、330、340‧‧‧步驟
從以下結合所附圖式所做的詳細描述,可對本揭露之態樣有更佳的了解。需注意的是,根據業界的標準實務,各特徵並未依比例繪示。事實上,為了使討論更為清楚,各特徵的尺寸都可任意地增加或減少。
[圖1A]係繪示其中一種習知二極體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1B]係繪示其中一種習知二極體的結構上視示意圖。
[圖2]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3]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圖。
[圖4A]-[圖4E]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的步驟示意圖。
[圖5]係根據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之二極體的結構上視示意圖。
[圖6]係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之二極體的結構上視示意圖。
[圖7]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的完整器件之結構剖視示意圖。
以下仔細討論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實施例提供許多可應用的概念,其可實施於各式各樣的特定內容中。所討論、揭示之實施例僅供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另外,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並非特別指次序或順位的意思,其僅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圖1A係繪示其中一種習知二極體100的結構剖視示意圖,圖1B係繪示其中一種習知二極體100的結構上視示意圖。習知二極體100包含:矽基底層110、多個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120、矽層130與高摻雜區140。矽基底層110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第一導電類型例如為P型,亦即矽基底層110為P型矽基底層。多個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120形成於矽基底層110之上,且如圖1B所示,淺溝槽隔離結構120於矽基底層110之上呈環形且共心地排列。矽層130形成於矽基底層110之上且設置於最內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120內,如圖1B所示。矽層130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第二導電類型例如為N型,亦即矽層130為N型矽層。高摻雜區140形成於矽基底層110之上且設置於兩相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120之間而同樣呈現環形設置,如圖1B所示。高摻雜區 140具有第一導電類型且摻雜濃度高於矽基底層110,亦即高摻雜區140為P型高摻雜區(P+ doped region)。
對於習知二極體100而言,P/N界面的接觸面積相當於矽層130與矽基底層110的交界處的面積,因此,為了提高習知二極體100自身的電流耐受能力從而提高靜電防護能力,通常需要增大習知二極體100的面積,然而這種作法對於產品的微小化是不利的。本揭露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200,用以改善上述習知二極體100的不足之處。
圖2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200的結構剖視示意圖。二極體200包含:矽基底層210、多個淺溝槽隔離結構220、多晶矽層230與高摻雜區240。矽基底層210具有第一導電類型,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例如為P型,亦即矽基底層210為P型矽基底層,然而本揭露不限於此,第一導電類型也可以例如為N型,亦即矽基底層210為N型矽基底層。多晶矽層230具有第二導電類型,且第二導電類型相異於第一導電類型,換言之,當第一導電類型為P型,則第二導電類型為N型,亦即多晶矽層230為N型多晶矽層;當第一導電類型為N型,則第二導電類型為P型,亦即多晶矽層230為P型多晶矽層。高摻雜區240具有第一導電類型且摻雜濃度高於矽基底層210,當第一導電類型為P型,則高摻雜區240為P型高摻雜區(P+ doped region);當第一導電類型為N型,則高摻雜區240為N型高摻雜區(N+ doped region)。值得一提的是,圖2中所示的 淺溝槽隔離結構220與高摻雜區240的數量僅為例示,本揭露不限於此。關於二極體200的結構細節將於以下進一步說明。
應注意的是,如圖2所示,二極體200之P/N界面的接觸面積相當於多晶矽層230與矽基底層210的交界處的面積,相對於習知二極體100,二極體200之P/N界面的接觸面積明顯增加,因此二極體200自身的電流耐受能力係優於習知二極體100,換言之,對於相同面積的習知二極體100與二極體200而言,二極體200的靜電防護能力係優於習知二極體100。就另一角度而言,由於二極體200具有較佳的靜電防護能力,因此在保證靜電防護能力不變的條件下,二極體200的面積能夠小於習知二極體100,從而能夠縮小包含二極體200的產品的面積。
圖3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200的形成方法300的流程圖。圖4A至圖4E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200的形成方法的步驟示意圖。二極體200的形成方法300包含步驟310:於矽基底層210之上設置圖案化之硬式罩幕層(圖未示)作為罩幕,透過蝕刻製程來蝕刻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矽基底層210,以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矽基底層210中形成多個第一溝槽210a與多個第二溝槽210b,如圖4A所示。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第一溝槽210a與第二溝槽210b的深度約為0.7微米(μm),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值得一提的是,圖4A中所示的第一溝槽210a與第二溝槽210b的數量僅為例示,本揭露不限於此。
在步驟310之後,進行步驟320:以介電材料填充第一溝槽210a,以於第一溝槽210a中分別形成多個淺溝槽隔離結構220,如圖4B所示,淺溝槽隔離結構220係填滿第一溝槽210a。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介電材料的形成方法可為可流動式化學氣相沉積法(Flowabl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CVD)、旋轉塗佈法(spin-on coating)、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原子層沉積法(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高密度電漿化學氣相沉積法(High-Density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DPCVD)、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及其他相似之方法。應注意的是,在實際製作過程中,會先以介電材料填充第一溝槽210a與第二溝槽210b,再接著透過蝕刻製程來移除形成於第二溝槽210b中的介電材料。
在步驟320之後,進行步驟330:沉積多晶矽材料於第二溝槽210b的表面上,以於第二溝槽210b的表面上共形地形成多晶矽層250,如圖4C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多晶矽層250還形成於淺溝槽隔離結構220與矽基底層210的表面上。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沉積多晶矽材料的方法可例如為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在步驟330之後,藉由蝕刻製程來移除形成於淺溝槽隔離結構220與矽基底層210的表面上的多晶矽層250,來實現多晶矽層230,如圖4D所示。換言之,多晶矽 層230共形地形成於第二溝槽210b的表面上。
如先前所述,多晶矽層230具有第二導電類型。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使得步驟330的多晶矽材料為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材料,如此一來,經由前述步驟,則多晶矽層230即會因此具有第二導電類型。在本揭露的其他實施例中,若步驟330的多晶矽材料為未被摻雜,則可再進一步地對多晶矽層230進行離子佈植(Ion Implantation)處理,來對多晶矽層230進行摻雜,以使得多晶矽層230成為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230。在進行所述的離子佈植處理時,如圖4E所示,還會先於淺溝槽隔離結構220與矽基底層210的表面上形成光阻260,再接著進行離子佈植處理,以確保淺溝槽隔離結構220與矽基底層210不會被摻雜。值得一提的是,若第二導電類型為N型,則離子佈植處理係佈植五價離子;若第二導電類型為P型,則離子佈植處理係佈植三價離子。
在多晶矽層230形成之後,進行步驟340:對夾設於兩相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220之間的矽基底層210的部分進行離子佈植處理,以於兩相鄰的淺溝槽隔離結構220之間形成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高摻雜區240,如圖2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之二極體200的形成方法300的步驟皆能對應至已知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的步驟。換言之,本揭露的二極體200的形成方法300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工藝步驟。進一步而言,在正常的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製造流程中有淺溝槽隔離(STI)步驟的都可以 用以實現第一溝槽210a與第二溝槽210b。此外,多晶矽層230也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工藝步驟,可藉助正常的IC製造流程中的多晶閘極(POLY GATE)步驟來沉積多晶材料,多晶矽層230的摻雜方式可根據具體的製程來確定,如果製程兼容N型多晶矽沉積或P型多晶矽沉積,則不用增加新的摻雜步驟,若製程不兼容N型多晶矽沉積或P型多晶矽沉積,則可在後續的步驟中藉由離子佈植處理,來對多晶矽層230進行摻雜,以使得多晶矽層230成為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230。
圖5係根據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之二極體200的結構上視示意圖。由圖5可知,相應於淺溝槽隔離結構220的第一溝槽210a係環繞相應於多晶矽層230的第二溝槽210b,且淺溝槽隔離結構220係用以隔離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高摻雜區240與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230。請一併參照圖2與圖5,多晶矽層230包含上部230a與溝槽區域230b,上部230a相應於第二溝槽210b的頂面,溝槽區域230b相應於第二溝槽210b的底面與側壁。由圖5可知,相應於第二溝槽210b的多晶矽層230的溝槽區域230b於矽基底層210的表面上呈矩陣排列。值得一提的是,圖5中所示的矩陣排列方式僅為例示,本揭露不限於此。
圖6係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之二極體200的結構上視示意圖。由圖6可知,相應於淺溝槽隔離結構220的第一溝槽210a係環繞相應於多晶矽層230的第二溝槽210b,且淺溝槽隔離結構220係用以隔離具有第一導電類型 的高摻雜區240與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多晶矽層230。由圖6可知,相應於第二溝槽210b的多晶矽層230的溝槽區域230b於矽基底層210的表面上呈環形且共心地排列。
圖7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之二極體200的完整器件之結構剖視示意圖。二極體200的完整器件包含導體柱270、電極層280與間隙物290,導體柱270形成於高摻雜區240與多晶矽層230之上,電極層280形成於導體柱270之上,間隙物290形成於導體柱270的兩側。其中,導體柱270用以電性連接高摻雜區240與電極層280和/或用以電性連接多晶矽層230與電極層280。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間隙物290係以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TEOS)和/或高密度電漿(High density plasma,HDP)填充而成,但本揭露不限於此。
綜合上述,本揭露提出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200,透過使用溝槽結構(第二溝槽210b),並在溝槽結構上形成多晶矽層230來做為二極體的電極,以增加P/N界面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二極體200自身的電流耐受能力。本揭露能夠在不須增加二極體的面積的前提下,即能使二極體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
以上概述了數個實施例的特徵,因此熟習此技藝者可以更了解本揭露的態樣。熟習此技藝者應了解到,其可輕易地把本揭露當作基礎來設計或修改其他的製程與結構,藉此實現和在此所介紹的這些實施例相同的目標及/或達到相同的優點。熟習此技藝者也應可明白,這些等效的建 構並未脫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並且他們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精神與範圍的前提下做各種的改變、替換與變動。
200‧‧‧二極體
210‧‧‧矽基底層
220‧‧‧淺溝槽隔離結構
230‧‧‧多晶矽層
230a‧‧‧上部
230b‧‧‧溝槽區域
240‧‧‧高摻雜區

Claims (14)

  1. 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包含: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的一矽基底層;複數個第一溝槽與複數個第二溝槽,形成於該矽基底層中;複數個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分別設置於該些第一溝槽中以填滿該些第一溝槽;以及具有一第二導電類型的一多晶矽層,共形地形成於該些第二溝槽的一表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其中該矽基底層更包含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的一高摻雜區,其中該高摻雜區係夾設於兩相鄰的該些淺溝槽隔離結構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其中該些第一溝槽係環繞該些第二溝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其中該些淺溝槽隔離結構用以隔離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高摻雜區與具有該第二導電類型的該多晶矽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其中該些第二溝槽於該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矩陣排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其中該些第二溝槽於該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環形且共心地排列。
  7. 一種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包含:蝕刻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的一矽基底層,以形成複數個第一溝槽與複數個第二溝槽於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矽基底層中;以一介電材料填充該些第一溝槽,以於該些第一溝槽中分別形成複數個淺溝槽隔離結構;以及沉積一多晶矽材料於該些第二溝槽的一表面上,以於該些第二溝槽的該表面上共形地形成一多晶矽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其中該多晶矽材料為具有一第二導電類型的該多晶矽材料,以使得該多晶矽層成為具有該第二導電類型的該多晶矽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更包含:對該多晶矽層進行一離子佈植(Ion Implantation)處理,來對該多晶矽層進行摻雜,以使得該多晶矽層成為具有一第二導電類型的該多晶矽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更包含:對該矽基底層進行一離子佈植處理,以於兩相鄰的該些淺溝槽隔離結構之間形成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的一高摻雜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其中該些第一溝槽係環繞該些第二溝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其中該些淺溝槽隔離結構用以隔離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高摻雜區與該多晶矽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其中該些第二溝槽於該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矩陣排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的形成方法,其中該些第二溝槽於該矽基底層的表面上呈環形且共心地排列。
TW108123320A 2019-07-02 2019-07-02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TWI695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3320A TWI695479B (zh) 2019-07-02 2019-07-02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3320A TWI695479B (zh) 2019-07-02 2019-07-02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5479B true TWI695479B (zh) 2020-06-01
TW202103287A TW202103287A (zh) 2021-01-16

Family

ID=7217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3320A TWI695479B (zh) 2019-07-02 2019-07-02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547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8178A1 (en) * 2005-12-28 2012-03-22 Vishay-Siliconix Trench polysilicon diode
US20170243984A1 (en) * 2014-09-10 2017-08-24 Ipdia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a diode an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8178A1 (en) * 2005-12-28 2012-03-22 Vishay-Siliconix Trench polysilicon diode
US20170243984A1 (en) * 2014-09-10 2017-08-24 Ipdia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a diode an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287A (zh) 2021-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35667A1 (en) Trench diod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KR20020067421A (ko) 전기 구조체를 매몰 산화층 아래에 위치한 반도체 소자에전도성 결합시키는 방법 및 그 구조체
US8274131B2 (en) Isolation trench with rounded corners for BiCMOS process
US20120261804A1 (en) Vertical substrate diode,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design structure
US20210005599A1 (en) Internally stacked npn with segmented collector
US20210184055A1 (en) Capacitor structure having vertical diffusion plates
TWI440183B (zh) 超高電壓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054124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hyristor and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TWI692854B (zh) 具有垂直擴散板的電容器結構
KR20030026912A (ko) 고전압 주변부
TWI695479B (zh) 具有高靜電防護能力之二極體及其形成方法
US926961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CN112086501B (zh) 具有高静电防护能力的二极管及其形成方法
KR100853799B1 (ko) 트렌치 게이트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892197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716847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79158A (ko) 바이폴라 접합 트랜지스터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바이폴라 접합 트랜지스터
TW202422793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KR100986630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트렌치 mos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