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4337B -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 Google Patents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4337B
TWI694337B TW107138993A TW107138993A TWI694337B TW I694337 B TWI694337 B TW I694337B TW 107138993 A TW107138993 A TW 107138993A TW 107138993 A TW107138993 A TW 107138993A TW I694337 B TWI694337 B TW I6943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code
digital information
trading platform
hash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8524A (zh
Inventor
鄭光泰
蕭滙宗
劉建緯
王璽書
曲衍旭
蘇育民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維京群島商幣託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維京群島商幣託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維京群島商幣託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8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43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8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4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433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與系統係利用雜湊值的特性完成安全的交易行為。此方法在多個平台上分別建立同一個加密系統,加密系統將交易雙方的數位資訊皆以同一個雜湊值鎖在各自的交易平台。雙方再分別到對方的交易平台以同一個密鑰解鎖,取得對方的數位資訊。藉本發明,可以避免交易任一方的惡意詐騙行為,保障交易雙方安全。並且,對於交易平台管理者而言,不需要預先和為數眾多的其他平台一一對接,即可協助使用者完成跨平台交易。

Description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數位資訊交換方法與系統,特別地,係關於一種保障遠端雙方資產安全的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與系統。
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資訊與資產的表現不再拘泥於實體與白紙黑字。未來的趨勢中,實體資訊勢必將逐漸被轉移到網路環境當中,形成虛擬資訊,或稱數位資訊。此處所稱之虛擬資訊是指在網際網路環境中具有價值的一種權利,亦為私有資訊在網際網路上的表現形式。
隨著行動通訊、電子商務興起,任何的私有數位資訊都對全部或部分的網路使用者具有價值。若我們想獲得他人的私有數位資訊,除了使用貨幣購買,也可提出有價值的私有數位資訊來交換,形成了廣義的網路交易行為。在網路交易行為中,有些私有數位資訊是可以被複製分享而不降低其價值,例如知識、經驗、秘密等。另一方面,有些私有數位資訊不可複製,僅能以轉移的方式完成交易行為,在交易完成後,網路環境中的私有數位資訊數量總和並未改變,例如遊戲點數、電子優惠券等。
一般而言,數位資訊的交換需要第三方平台作為仲介,以確保雙方的交易安全。然而,當交易雙方所慣用的、信任的、能申請的第三方平台不同時,就容易產生交易摩擦,驅使其中一方或兩方在風險較高的 環境下交易。當然,若兩個平台可以兼容對接,即可解決此問題。然而,以第三方平台的角度而言,不可能以浩大的工程去對接每個第三方平台。
此時,若能提出一個良好的機制,讓兩個平台在不須對接的情況下,協助兩個使用者之間的私有數位資訊交換,則可以降低信賴成本,達成平台與使用者的雙贏。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數位資訊交換方法。當任意兩個平台皆裝設有同一個加密系統時,可以讓兩個使用者分別透過此兩個平台進行跨平台的數位資訊交換,完成簡單又安全的交易。
確切而言,本發明提供一種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應用於一網路系統中以達成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網路系統包含第一交易平台、一第二交易平台、第一客戶端以及一第二客戶端。第一交易平台以及第二交易平台中分別建立相同的加密系統。該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S1:第一客戶端於第一交易平台輸入第一數位資訊,第一交易平台中之加密系統根據第一數位資訊產生一密鑰與對應密鑰之一雜湊值,並根據第一數位資訊及雜湊值產生一第一代碼,第一交易平台將第一代碼回傳至第一客戶端;S2:第二客戶端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一代碼,並接收雜湊值;S3:第二客戶端於第二交易平台輸入雜湊值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以使第二交易平台產生對應雜湊值以及第二數位資訊之一第二代碼,並回傳第二代碼至該第二客戶端;S4:第一客戶端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第二代碼;S5:第一客戶端於第二交易平台輸入第二代碼與密鑰,第二交易平台驗證密鑰是否對應第二代碼對應之雜湊值,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至第一客戶 端且輸出密鑰至第二客戶端;以及S6:第二客戶端於第一交易平台輸入第一代碼與密鑰,並驗證密鑰是否對應第一代碼對應之雜湊值,若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訊至第二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1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11:於第一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一第一數位資訊、複數個字元與一第一條件;S12:第一交易平台中之加密系統依據JSON演算法計算該等字元以獲得密鑰;S13: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密鑰以獲得雜湊值;S14:根據第一數位資訊、該第一條件及雜湊值產生第一代碼;以及S15:第一交易平台將第一代碼回傳至第一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1:於第一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第一代碼。S32:於第一交易平台輸出第一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S33:於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雜湊值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以使第二交易平台產生一第二代碼並回傳至第二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5:於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雜湊值、一第二條件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S36:根據第二數位資訊、第二條件及雜湊值產生第二代碼。S37:第二交易平台將第二代碼回傳至第二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5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51:於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二代碼。S52:於第二交易平台輸出第二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S53:於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二代碼與密鑰,並驗證密鑰是否對應第二代碼對應之 雜湊值,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至第一客戶端且輸出密鑰至第二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5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55:於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二代碼與密鑰。S56:第二交易平台中之加密系統根據第二代碼找出對應第二代碼之雜湊值,並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密鑰以獲得一第二驗證雜湊值。S57:比對雜湊值與第二驗證雜湊值是否完全相同,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至第一客戶端且輸出密鑰至第二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6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65:於第一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第一代碼與密鑰。S66:第一交易平台中之加密系統根據第一代碼找出對應第一代碼之雜湊值,並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密鑰以獲得一第一驗證雜湊值。S67:比對雜湊值與第一驗證雜湊值是否完全相同,若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訊至第二客戶端。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之雜湊值演算法係為SHA-1演算法。
此外,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之步驟S3中,第二交易平台產生之第二代碼具有一第二時間限制。於步驟S5中,若於第二時間限制之內未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二代碼與密鑰,則返還第二數位資訊至第二客戶端。
並且,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之步驟S1中,第一交易平台產生之第一代碼具有一第一時間限制。於步驟S6中,若於第一時間限 制之內未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第一代碼與密鑰,則返還第一數位資訊至第一客戶端。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上述之第一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在第二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之後。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1之第一交易平台進一步係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一數位資訊以及一第一條件,第一條件中包含有第二客戶端之帳戶描述。並且於步驟S6中,進一步驗證第二客戶端是否符合第一條件中之第二客戶端之帳戶描述,並驗證密鑰是否對應第一代碼對應之雜湊值,若兩者皆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訊至第二客戶端。
並且,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10:於第一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第一代碼。S320:於第一交易平台輸出第一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與第二客戶端之帳戶描述。S330:於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雜湊值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以使第二交易平台產生一第二代碼並回傳至第二客戶端。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1之第一交易平台進一步將第一代碼與雜湊值一併傳回至第一客戶端。步驟S2之第二客戶端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一代碼與雜湊值。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2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S21:第二客戶端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之第一代碼。S22: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第一代碼。S23:第一交易平台回傳雜湊值至第二客戶端。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係利用雜湊值難以回推密鑰的原理完成安全簡單的交易行為。此方法在多個平台上分別建立同一個加密系統,加密系統將交易雙方的數位資訊皆以雜湊值上鎖。當交易雙方在不同平台上確認彼此的數位資訊後,兩者再分別使用密鑰解鎖,取得對方提出的數位資訊。藉此,可以避免交易任一方的惡意詐騙行為,交易雙方獲得了保障。並且,不需要遷就某一方在同一個平台下進行交易。對於交易平台管理者而言,不需要預先和為數眾多的其他平台一一對接,即可協助使用者完成跨平台交易。因此,達成了使用者與平台雙贏的局面。
1:網路系統
S1~S6:步驟
S11~S15:子步驟
S21~S23:子步驟
S31~S33、S35~S37:子步驟
S51~S53、S55~S57:子步驟
S65~S67:子步驟
A1:第一數位資訊
A2:第二數位資訊
C1:第一代碼
C2:第二代碼
H:雜湊值
K:密鑰
IA1:訊息描述
IA2:訊息描述
P1:第一交易平台
P2:第二交易平台
U1:第一客戶端
U2:第二客戶端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流程圖。
圖2A至圖2D係繪示可用以達成圖1之本發明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網路系統1的資訊流動之示意圖。
圖3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流程圖。
圖4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3之細部流程圖。
圖5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5之細部流程圖。
圖6係繪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6之流程圖。
圖7係繪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2之流程圖。
圖8A及圖8B係分別繪示本發明中不同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時序示意圖。
圖9係繪示圖1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步驟S3之細部流程圖。
圖10係繪示圖1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步驟S5之細部流程圖。
為了讓本發明的優點,精神與特徵可以更容易且明確地了解,後續將以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進行詳述與討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為本發明代表性的實施例,其中所舉例的特定方法,裝置,條件,材質等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或對應的實施例。
此外,本發明裝置或元件前的不定冠詞“一”、“一種”和“一個”對資訊或元件的數量要求(即出現次數)無限制性。因此“一”應被解讀為包括一或至少一,並且單數形式的資訊或元件也包括複數形式,除非所述數量明顯指單數形式,或於說明書中有文字敘明。
請先參閱圖1、圖2A至圖2D。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流程圖。圖2A至圖2D係繪示可用以達成圖1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網路系統1的資訊流動示意圖。如圖2A至圖2D所示,網路系統1包含第一交易平台P1、一第二交易平台P2、第一客戶端U1以及一第二客戶端U2,並且第一交易平台P1以及第二交易平台P2中分別建立相同的加密系統。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步驟S1:於第一交易平台P1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一第一數位資訊A1,第一交易平台P1中之加密系統根據第一數位資訊A1產生一密鑰K與對應密鑰K之一雜湊值H,並根據第一數位資訊A1及雜湊值H產生第一代碼C1,第一 交易平台P1將第一代碼C1回傳第一客戶端U1;步驟S2:第二客戶端U2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一代碼C1,並接收雜湊值H;步驟S3:於第二交易平台P2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雜湊值H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A2以使第二交易平台P2產生一第二代碼C2並回傳第二客戶端U2;步驟S4:第一客戶端U1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二代碼C2,步驟S5:於第二交易平台P2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二代碼C2與密鑰K,並驗證密鑰K是否對應第二代碼C2對應之雜湊值H,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至第一客戶端U1且輸出密鑰K至第二客戶端U2;以及步驟S6:於第一交易平台P1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與密鑰K,並驗證密鑰K是否對應第一代碼C1對應之雜湊值H,若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至第二客戶端U2。
在本發明中所述的網路系統可以是網際網路(internet)或是基於其他種協定的網路環境。第一交易平台P1與一第二交易平台P2間並不需要直接對接,但兩者皆須安裝有相同的加密系統。加密系統至少執行有下述四種功能:1.加密系統在收到加密指令時,可根據時間資訊、使用者資訊、使用者定義條件或使用者提供的數位資訊產生密鑰K,並透過雜湊值演算法將其計算出相對之雜湊值H。加密系統接著給予雜湊值H與數位資訊相對應的代碼,此代碼可以是簡單、不帶有密碼性質的任何文字、圖像、條碼等,輸出並同時儲存於交易平台內;2.當加密系統收到再次加密指令時,根據使用者提供的數位資訊與雜湊值H,加密系統產生並輸出對應雜湊值H與數位資訊的代碼;3.加密系統接收到曾產生的代碼時,加密系統僅顯示前述的時間資訊、使用者資訊、使用者定義條件或使用者提供的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以及4.當加密系統同時收到曾產生的代碼與對應的密鑰K時,輸 出完整的時間資訊、使用者資訊、使用者定義條件或使用者提供的數位資訊。
此處所述之雜湊值演算法有下列特性:1.對於包含有任何訊息之密鑰K,它都很容易就能運算出雜湊值H;2.難以由一個已知的雜湊值H,去推算出原始的密鑰K;3.在不更動雜湊值H的前提下,修改密鑰K內容是不可行的;以及4.對於兩個不同的密鑰K,它不能給與相同的雜湊值H。因為上述的特性,密鑰K與雜湊值H永遠是一對一的存在,且無法從雜湊值H回推密鑰K。
此方法於實際應用中,適用於網路系統中任意兩使用者,亦可以是不同國籍的兩使用者。第一客戶端U1以及一第二客戶端U2可以分別是一種實體終端裝置、一種虛擬終端裝置、一個使用者帳戶、一個系統、或一個伺服器。本發明之方法是兩者以任何方式達成交易要約後,為保障雙方權益而進行的數位資訊交換方法。在進行此方法時,第一客戶端U1以及一第二客戶端U2之間直接的資訊交換可以透過任意的通訊方式和介面,甚至是兩個使用者面對面的直接口頭資訊交換。然而,第一客戶端U1對第一交易平台P1或第二交易平台P2,以及第二客戶端U2對第一交易平台P1或第二交易平台P2之間的資訊交換需透過第一交易平台P1及第二交易平台P2制定的介面。
以下透過圖2A至圖2D說明圖1中之各步驟。如圖2A所示,在步驟S1中,第一客戶端U1提供第一數位資訊A1到第一交易平台P1上。若第一數位資訊A1是不可複製的私有資訊,則在對應交易程序結束之前,第一交易平台P1將暫時保管第一數位資訊A1。接著第一交易平台P1之加密系 統產生密鑰K、對應密鑰K的雜湊值H、以及第一代碼C1。第一交易平台P1至少回傳第一代碼C1給第一客戶端U1,密鑰K與雜湊值H可以回傳給第一客戶端U1,也可以儲存於第一交易平台P1。在本具體實施例之步驟S2中,第一客戶端U1轉交第一代碼C1與雜湊值H給第二客戶端U2。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之步驟S2中,第一客戶端U1僅轉交第一代碼C1給第二客戶端U2,第二客戶端U2再輸入第一代碼C1到第一交易平台P1,接著第一交易平台P1回傳雜湊值H給第二客戶端U2。
如圖2B所示,在步驟S3中,第二客戶端U2傳送雜湊值H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A2到第二交易平台P2。若第二數位資訊A2是不可複製的私有資訊,則在對應交易程序結束之前,第二交易平台P2將暫時保管第二數位資訊A2。接著第二交易平台P2的加密系統產生對應雜湊值H與第二數位資訊A2的第二代碼C2。第二交易平台P2至少回傳第二代碼C2給第二客戶端U2。在步驟S4中,第二客戶端U2再將第二代碼C2傳送給第一客戶端U1。第一代碼C1與第二代碼C2對應的雜湊值H是相同的,因此第一代碼C1與第二代碼C2對應的密鑰K也是相同的。換言之,步驟S1到步驟S4中,第一客戶端U1和第二客戶端U2用相同的雜湊值H鎖住第一數位資訊A1和第二數位資訊A2,並且可以互相檢視對方的數位資訊,確認對方是否遵循交易要約,再進行下一步驟的交易。
如圖2C所示,第一客戶端U1用在步驟S1獲得的密鑰K和步驟S4獲得的第二代碼C2到第二交易平台P2中進行驗證。第二交易平台P2根據第二代碼C2找到對應的雜湊值H,接著驗證密鑰K是否與雜湊值H相對應。若兩者相對應則第二交易平台P2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給第一客戶端 U1,並且也輸出密鑰K給第二客戶端U2;若兩者不對應則不輸出上述資訊。藉此,保障了第一客戶端U1獲得第二數位資訊A2的同時,第二客戶端U2也獲得了拿取第一數位資訊A1的權力。
如圖2D所示,第二客戶端U2用步驟S2獲得的第一代碼C1與步驟S5獲得的密鑰K到第一交易平台P1中進行驗證。第一交易平台P1根據第一代碼C1找到對應的雜湊值H,接著驗證密鑰K是否與雜湊值H相對應。若兩者相對應則第一交易平台P2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給第二客戶端U2。步驟S5和步驟S6中,第一客戶端U1和第二客戶端U2用相同的密鑰K解開了對方鎖住的數位資訊,在保障雙方安全的狀況之下分別獲得了交易要約的內容。
藉此,可以避免交易任一方的惡意詐騙行為,交易雙方獲得了保障。並且,不需要遷就某一方在同一個平台下進行交易。對於交易平台管理者而言,不需要預先和為數眾多的其他平台一一對接,即可協助使用者完成跨平台交易。因此,達成了使用者與平台雙贏的局面。
其中,第一數位資訊A1與第二數位資訊A2可以是可複製、分享的私有資訊,例如知識、經驗、秘密,甚至是程式碼、密鑰等訊息。第一數位資訊A1與第二數位資訊A2也可以是不可複製,僅能以轉移的方式完成交易行為的私有數位資訊數量,例如遊戲點數、電子優惠券、數位代幣等。
請參閱圖2A與圖3。圖3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步驟S1之流程圖。於本具體實施例與圖1之具體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本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1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步驟S11:該第一客戶端U1於該第一交易平台P1 上輸入第一數位資訊A1、複數個字元與一第一條件;步驟S12:第一交易平台P1中之加密系統依據JSON演算法計算該等字元以獲得密鑰K;步驟S13: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密鑰K以獲得雜湊值H;步驟S14:根據第一數位資訊A1、該第一條件及雜湊值H產生第一代碼C1;以及步驟S15:第一交易平台P1將第一代碼C1回傳至第一客戶端U1。其中第一條件可以是交易對象資訊、交易國家、交易時限、交易內容等可以分享複製的資訊。複數個字元可以是第一客戶端U1輸入的任意字元,或是第一條件中含有的字元,或是第一數位資訊A1中含有的字元。第一交易平台P1依據JSON演算法以及加密系統管理者自訂的計算邏輯將任意字元、第一條件或計算產生一字串,此字串即為密鑰K。接著將密鑰K代入雜湊值演算法即會產生雜湊值H。雜湊值演算法可以是SHA-0、SHA-1、SHA-2、SHA-3、SHAd、MD5或BLAKE2。利用上述雜湊值演算法,任何收到雜湊值H的使用者無法回推密鑰K,自然無法僅使用雜湊值H而獲得第一數位資訊A1。密鑰K可以由第一客戶端U1自行保管。請注意,本具體實施例之方法的其他步驟係與圖1之具體實施例的方法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4。圖4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5之細部流程圖。圖4之步驟可透過圖2B之系統達成。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1:於第一交易平台P1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S32:於第一交易平台P1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之訊息描述。S33:第二客戶端U2確認訊息描述後,於第二交易平台P2上輸入雜湊值H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A2以使第二交易平台P2產生一第二代碼C2並回傳至第二客戶端U2。當第二客戶端U2從步驟S2獲得第一代碼C1 後,可以到第一交易平台P1輸入第一代碼C1查看對應的訊息。例如第一客戶端U1於步驟S1中輸入遊戲點數100點於第一交易平台P1,而第二客戶端U2於步驟S31中於第一交易平台P1輸入第一代碼C1,則第一交易平台P1輸出「內有遊戲點數100點」之訊息讓第二客戶端U2查看。然而,第二客戶端U2於此時並不會真正獲得遊戲點數100點。此外,因為第一客戶端無法再更動第一數位資訊A1的內容,第二客戶端U2可以放心地繼續與第一客戶端U1進行交易。
請參閱圖2B與圖9。圖9係繪示圖1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步驟S3之細部流程圖。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5:於第二交易平台P2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雜湊值H、一第二條件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A2。S36:根據第二數位資訊A2、第二條件及雜湊值H產生第二代碼C2。S37:第二交易平台P2將第二代碼C2回傳至第二客戶端U2。第二條件之涵義等同於前述之第一條件,此外,第二客戶端U2還可於第二條件中增加一項程序:當第二代碼C2對應之雜湊值H被密鑰K解開時(如前述之步驟S5),自動將該密鑰K傳送至第二客戶端U2。
請參閱圖2C與圖5。圖5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5之細部流程圖。圖5之步驟可透過圖2C之系統達成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5可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51:於第二交易平台P2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二代碼C2。S52:於第二交易平台P2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之訊息描述。S53:第一客戶端確認該訊息描述後,於第二交易平台P2輸入第二代碼C2與密鑰K,並驗證密鑰K是否對應第二代碼C2對應 之雜湊值H,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至第一客戶端U1且輸出密鑰K至第二客戶端U2。當第一客戶端U1從第二客戶端U2獲得第二代碼C2後,可以到第二交易平台P2輸入第二代碼C2查看對應的訊息。所述的訊息描述,或稱對應的訊息與步驟S31和步驟S32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同樣地,第一客戶端U1若僅輸入第二代碼C2時,並不會真正獲得第二數位資訊A2。此外,因為第二客戶端無法再更動第二數位資訊A2的內容,第一客戶端U1可以放心地繼續與第二客戶端U2進行交易。
請參閱圖10。圖10係繪示圖1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步驟S5之細部流程圖。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5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55:於第二交易平台P2上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二代碼C2與密鑰K。S56:第二交易平台P2中之加密系統根據第二代碼C2找出對應第二代碼C2之雜湊值H,並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密鑰K以獲得一第二驗證雜湊值。S57:比對雜湊值H與第二驗證雜湊值是否完全相同,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至第一客戶端U1且輸出密鑰K至第二客戶端U2。當第一客戶端U1確認第二數位資訊A2後,即可再輸入密鑰K,或同時輸入密鑰K和第二代碼C2讓第二交易平台P2的加密系統驗證。由於單一密鑰K用相同的雜湊值演算法僅會計算出一樣的雜湊值K,當雜湊值H與第二驗證雜湊值完全相同時,代表第一客戶端U1係輸入正確的密鑰K。因此第二交易平台P2將第二數位資訊A2給予第一客戶端U1,第一客戶端U1完成此次交易。另一方面第二交易平台P2也根據第二條件或程式設定將密鑰K給予第二客戶端U2。
圖6係繪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6之流程圖。跨平台 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步驟S6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65:於第一交易平台P1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與密鑰K。S66:第一交易平台P1中之加密系統根據第一代碼C1找出對應第一代碼C1之雜湊值H,並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密鑰K以獲得一第一驗證雜湊值。S67:比對雜湊值H與第一驗證雜湊值是否完全相同,若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至第二客戶端U2。第二客戶端U2再次輸入第一代碼C1與密鑰K到第一交易平台P1進行驗證,由於第一代碼C1與第二代碼C2對應的雜湊值H相同,因此密鑰K必然可通過第一交易平台P1之加密系統之驗證。因此,第一交易平台P1將第一數位資訊A1輸出給第二客戶端U2,第二客戶端U2完成此次交易。
請再參閱圖1、圖2A至圖2D。此外,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之步驟S3中,第二交易平台P2產生之第二代碼C2具有一第二時間限制。於步驟S5中,若於第二時間限制之內未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二代碼C2與密鑰K,則返還第二數位資訊A2至第二客戶端U2。由於第二客戶端U2之實際輸入之第二數位資訊A2可能不符合第一客戶端U1期待,若第一客戶端U1並未執行輸入第二代碼C2與密鑰K至第二交易平台P2,造成交易過程停滯,第二客戶端U2得在設定的第二時間限制之後取回第二數位資訊A2,避免第二數位資訊A2滯留於第二交易平台P2。第二時間限制同樣也降低了交易被攻擊或被破解的風險。
並且,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之步驟S1中,第一交易平台P1產生之第一代碼C1具有一第一時間限制。於步驟S6中,若於第一時間限制之內未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與密鑰K,則返還第一數位資訊A1至第一客戶端U1。由於第一客戶端U1之實際輸入之第一數位資 訊A1可能不符合第二客戶端U2期待,若第二客戶端U2並未執行輸入第一代碼C1與密鑰K至第一交易平台P1,造成交易過程停滯,第一客戶端U1得在設定的第一時間限制之後取回第一數位資訊A1,避免第一數位資訊A1滯留於第一交易平台P1。第一時間限制同樣也降低了交易被攻擊或被破解的風險。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中,上述之第一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在第二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之後。由於步驟S5結束,代表在第二時間限制之內已經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二代碼C2與密鑰K,第二客戶端U2仍需有足夠時間進行步驟S6。因此第一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落在第二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之後,可以避免第一客戶端U1刻意拖延步驟S5的執行直到超過第二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此外,於圖4的步驟S32中,於第一交易平台P1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之訊息描述中亦包括第一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讓第二客戶端U2查看。接著,第二客戶端U2可以於步驟S35中設定第二時間限制在第一時間限制之前結束。藉此,第一客戶端U1和第二客戶端U2之間的交易行為可以在維護雙方權益的制度下執行或是解除。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的步驟S1之第一交易平台P1進一步係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一數位資訊A1以及一第一條件,第一條件中包含有第二客戶端U2之帳戶描述。並且於步驟S6中,進一步驗證第二客戶端U2是否符合第一條件中之第二客戶端U2之帳戶描述,並驗證密鑰K是否對應第一代碼C1對應之雜湊值H,若兩者皆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至第二客戶端U2。由於擁有密鑰K的第一客戶端U1可能會無意或刻意的讓第三客戶端獲得密鑰K、第一代碼C1或第二代碼C2。 這將造成第三客戶端能在第一客戶端U1與第二客戶端U2交易的過程中,例如步驟S2~步驟S5之間,取得第一數位資訊A1或第二數位資訊A2。為保護第二客戶端U2之權益,第一客戶端U1在步驟S1輸入的第一條件中進一步設定第二客戶端U2的帳戶描述,例如第二客戶端U2的帳戶編碼或裝置識別碼等難以模仿偽造的全球唯一編碼。若當第一交易平台P1接收到正確的密鑰K與第一代碼C1時,但是傳送密鑰K與第一代碼C1的客戶端不符合第一條件中的帳戶描述,則第一交易平台P1不會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藉此,第一交易平台P1中的第一數位資訊A1僅允許第二客戶端U2可以透過密鑰K取得。反過來說,第二客戶端U2也可以在步驟S3時輸入第二條件,第二條件包含有第一客戶端U1的帳戶描述,藉以確保僅有第一客戶端U1具有獲得第二數位資訊A2的權利。
另外,根據另一具體實施例,步驟S3可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1:於第一交易平台P1上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S320:第一交易平台P1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之訊息描述與第二客戶端U2之帳戶描述;S330:第二客戶端U2確認該第一數位資訊A1之訊息描述與第二客戶端U2之帳戶描述之後,輸入雜湊值H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A2於第二交易平台P2,以使第二交易平台P2產生一第二代碼C2並回傳至第二客戶端U2。對於第二客戶端U2來說,無法確保第一客戶端U1之密鑰K不會洩漏。因此第二客戶端U2的自保方式是,在步驟S320時確認第一客戶端U1之第一數位資訊A1僅允許第二客戶端U2獲取,第二客戶端U2再繼續進行交易,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至第二交易平台P2。
請參閱圖8A。圖8B係繪示根據圖1之具體實施例之之跨平台 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時序示意圖。在圖8A中,時間軸係由上至下推進,執行之步驟係由上往下依序實施。於圖8A之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客戶端U1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到第一交易平台P1。第一交易平台P1接收第一數位資訊A1並產生密鑰K、雜湊值H與第一代碼C1。第一交易平台P1傳送密鑰K、雜湊值H與第一代碼C1給第一客戶端U1。接著,第一客戶端U1保留密鑰K,傳送雜湊值H與第一代碼C1給第二客戶端U2。然後,第二客戶端U2傳送第一代碼C1到第一交易平台P1以查看第一數位資訊A1之訊息描述IA1。第二客戶端U2確認無誤後輸出第二數位資訊A2與雜湊值H至第二交易平台P2。第二交易平台P2接收第二數位資訊A2並產生第二代碼C2。第二交易平台P2傳送第二代碼C2給第二客戶端U2。之後,第二客戶端U2傳送第二代碼C2給第一客戶端U1。接下來,第一客戶端U1傳送第二代碼C2到第二交易平台P2以查看第二數位資訊A2之訊息描述IA2。第一客戶端U1傳送第二代碼C2與密鑰K到第二交易平台P2以驗證雜湊值H。第二交易平台P2驗證正確後傳送第二數位資訊A2給第一客戶端U1,並且傳送密鑰K給第二客戶端U2。最後,第二客戶端U2傳送第一代碼C1與密鑰K。第一交易平台P1驗證正確後傳送第一數位資訊A1給第二客戶端U2。雙方交易完成。
請參閱圖7與圖8B。圖7係繪示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步驟S2之流程圖。圖8B係繪示本發明中另一具體實施例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之時序示意圖。在圖8B中,時間軸係由上至下推進,執行之步驟係由上往下依序實施。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客戶端U1於步驟S1輸出第一數位資訊A1到第一交易平台P1。第一交易平台P1接收第一數位資訊A1並產生密鑰K、雜湊值H與第一代碼C1。然而第一交易平台P1僅需傳送密鑰K與 第一代碼C1給第一客戶端U1,可以不傳送雜湊值H給第一客戶端U1。步驟S2中,第一客戶端U1保留密鑰K,僅傳送第一代碼C1給第二客戶端U2。然而,當第二客戶端U2將第一代碼C1輸入至第一交易平台P1時,第一交易平台P1可傳出雜湊值H給第二客戶端U2。藉此第二客戶端U2可以在步驟S3傳出雜湊值H與第二數位資訊A。在步驟S3後之執行步驟如同上個段落,於此不再詳述。
圖7中,步驟S2進一步包含可拆解成以下子步驟:S21:第二客戶端U2接收來自第一客戶端U1之第一代碼。S22:第一交易平台P1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S23:第一交易平台P1回傳雜湊值H至第二客戶端U2。步驟S22與步驟S23可和圖4的步驟S31與步驟S32同時執行;亦即,第一交易平台P1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U2之第一代碼C1後,第一交易平台P1回傳第一數位資訊A1之訊息描述IA1與雜湊值H至第二客戶端U2。接著可從步驟S35接續進行本發明之方法。
本發明亦一種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系統,係執行於一伺服器並應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含有一第一客戶端與一第二客戶端,該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系統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一交易平台與一第二交易平台。當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一第一數位資訊,則產生對應該第一數位資訊之一密鑰、與密鑰成對之一雜湊值以及一第一代碼。當第二交易平台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之雜湊值與一第二數位資訊,則產生對應雜湊值與第二數位資訊之一第二代碼。其中,當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第二客戶端輸入之第二代碼與密鑰,第一交易平台驗證第二代碼對應之雜湊值是否與密鑰成對之雜湊值相同,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訊 與該密鑰至該第二客戶端;其中,當該第二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輸入之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該第二交易平台驗證該第一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是否與該密鑰成對之該雜湊值相同,若是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並且,當該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至該第二客戶端;當該第二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二代碼,則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至該第一客戶端。
在此系統中所述及的元件與訊息,若與前述實施例中的名詞相同,則其功能與效果亦與前述實施例中對應的名詞相同。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應用於一網路系統中以達成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網路系統包含第一交易平台以及一第二交易平台,第一交易平台以及第二交易平台中分別建立相同的加密系統,該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S7:於第一交易平台之加密系統接收一第一數位資產以產生一密鑰、與密鑰成對之一雜湊值以及對應密鑰之一第一代碼,並於第一交易平台輸出第一代碼與雜湊值;S8:於第二交易平台之該加密系統接收雜湊值與一第二數位資產以產生對應雜湊值與第二數位資產之一第二代碼;S9:於第二交易平台之加密系統接收第二代碼與密鑰以比對密鑰與對應第二代碼之雜湊值是否成對,若是則分別輸出第二數位資產與密鑰;以及S10:於第一交易平台之加密系統輸入第一代碼與密鑰以比對密鑰與對應第一代碼之雜湊值是否成對,若是則輸出第一數位資產。
在此方法中所述及的元件與訊息,若與前述實施例中的名詞 相同,則其功能與效果亦與前述實施例中對應的名詞相同。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方法係利用雜湊值難以回推密鑰的原理完成安全簡單的交易行為。此方法在多個平台上分別建立同一個加密系統,加密系統將交易雙方的數位資訊皆以雜湊值上鎖。當交易雙方在不同平台上確認彼此的數位資訊後,兩者再分別使用密鑰解鎖,取得對方提出的數位資訊。藉此,可以避免交易任一方的惡意詐騙行為,交易雙方獲得了保障。並且,不需要遷就某一方在同一個平台下進行交易。對於交易平台管理者而言,不需要預先和為數眾多的其他平台一一對接,即可協助使用者完成跨平台交易。因此,達成了使用者與平台雙贏的局面。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S1~S6:步驟

Claims (19)

  1. 一種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應用於一網路系統中以達成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該網路系統包含第一交易平台、一第二交易平台、第一客戶端以及一第二客戶端,該第一交易平台以及該第二交易平台中分別建立相同的加密系統,該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S1:該第一客戶端於該第一交易平台輸入一第一數位資訊,該第一交易平台中之該加密系統根據該第一數位資訊產生一密鑰與對應該密鑰之一雜湊值,並根據該第一數位資訊及該雜湊值產生一第一代碼,該第一交易平台將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回傳至該第一客戶端;S2:該第二客戶端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並自該第一客戶端和該第一交易平台兩者之一接收該雜湊值;S3:該第二客戶端於該第二交易平台輸入該雜湊值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以使該第二交易平台產生對應該雜湊值以及該第二數位資訊之一第二代碼,並回傳該第二代碼至該第二客戶端;S4:該第一客戶端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第二代碼;S5:該第一客戶端於該第二交易平台輸入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該第二交易平台驗證該密鑰是否對應該第二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若是則分別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至該第一客戶端且輸出該密鑰至該第二客戶端;以及S6:該第二客戶端於該第一交易平台輸入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並由該第一交易平台驗證該密鑰是否對應該第一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若是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步驟S1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11:該第一客戶端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一數位資訊、複 數個字元與一第一條件;S12:該第一交易平台中之該加密系統依據JSON演算法計算該等字元以獲得該密鑰;S13: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該密鑰以獲得該雜湊值;S14:根據該第一數位資訊、該第一條件及該雜湊值產生該第一代碼;以及S15:該第一交易平台將該第一代碼回傳至該第一客戶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1:該第二客戶端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一代碼;S32:該第一交易平台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予該第二客戶端;以及S33:該第二客戶端確認該訊息描述後,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上輸入該雜湊值以及該第二數位資訊以使該第二交易平台產生該第二代碼並回傳至該第二客戶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35:該第二客戶端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上輸入該雜湊值、一第二條件以及該第二數位資訊;S36:該第二交易平台根據該第二數位資訊、該第二條件及該雜湊值產生該第二代碼;以及S37:該第二交易平台將該第二代碼回傳至該第二客戶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步驟S5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 S51:該第一客戶端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二代碼;S52:該第二交易平台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予該第一客戶端;以及S53:該第一客戶端確認該訊息描述後,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並由該第二交易平台驗證該密鑰是否對應該第二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若是則分別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至該第一客戶端且輸出該密鑰至第二客戶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步驟S5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55:該第一客戶端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S56:該第二交易平台中之該加密系統根據該第二代碼找出對應該第二代碼之該雜湊值,並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該密鑰以獲得一第二驗證雜湊值;以及S57:該第二交易平台比對該雜湊值與該第二驗證雜湊值是否完全相同,若是則分別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至該第一客戶端且輸出該密鑰至該第二客戶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步驟S6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S65:該第二客戶端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S66:該第一交易平台中之該加密系統根據該第一代碼找出對應該第一代碼之該雜湊值,並依據雜湊值演算法計算該密鑰以獲得一第一驗證雜湊值;以及S67:該第一交易平台比對該雜湊值與該第一驗證雜湊值是否完全 相同,若是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雜湊值演算法進一步係為SHA-1演算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3中,該第二交易平台產生之該第二代碼具有一第二時間限制;於該步驟S5中,若於該第二時間限制之內未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則返還該第二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1中,該第一交易平台產生之該第一代碼具有一第一時間限制;於該步驟S6中,若於該第一時間限制之內未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則返還該第一數位資訊至該第一客戶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3中,該第二交易平台產生之該第二代碼具有一第二時間限制;於該步驟S5中,若於該第二時間限制之內未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則返還該第二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在該第二時間限制之結束時間之後。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1中,該第一客戶端進一步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一數位資訊以及一第一條件,該第一條件中包含有該第二客戶端之帳戶描述;並且於該步驟S6中,該第一交易平台進一步驗證該第二客戶端是否符合該第一條件中之該第二客戶端之帳戶描述,並驗證該密鑰是否對應該第一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若兩者皆是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3進一步包含有下列子步驟: S310:該第二客戶端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上輸入該第一代碼;S320:該第一交易平台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與該第二客戶端之帳戶描述予該第二客戶端;以及S330:該第二客戶端確認該訊息描述以及該帳戶描述後,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上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雜湊值以及一第二數位資訊,以使該第二交易平台產生一第二代碼並回傳至該第二客戶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1中,該第一交易平台上進一步將該第一代碼與該雜湊值一併傳回至該第一客戶端;於該步驟S2中,該第二客戶端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與該雜湊值。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其中於該步驟S2中,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S21:該第二客戶端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S22:該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以及S23:該第一交易平台回傳該雜湊值至該第二客戶端。
  17. 一種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系統,係執行於一伺服器並應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含有一第一客戶端與一第二客戶端,該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系統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一交易平台,連結該網路系統,當該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一第一數位資訊,則產生並輸出對應該第一數位資訊之一密鑰、與該密鑰成對之一雜湊值以及一第一代碼予該第一客戶端;以及一第二交易平台,連結該網路系統,當該第二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雜湊值與一第二數位資訊,則產生並輸出對 應該雜湊值與該第二數位資訊之一第二代碼予該第二客戶端;其中,當該第二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輸入之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該第二交易平台驗證該第二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是否與該密鑰成對之該雜湊值相同,若是則分別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至該第一客戶端與該密鑰至該第二客戶端;其中,當該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輸入之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該第一交易平台驗證該第一代碼對應之該雜湊值是否與該密鑰成對之該雜湊值相同,若是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至該第二客戶端。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系統,其中,當該第一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二客戶端之該第一代碼,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至該第二客戶端;其中,當該第二交易平台接收來自該第一客戶端之該第二代碼,則輸出該第二數位資訊之訊息描述至該第一客戶端。
  19. 一種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應用於一網路系統中以達成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該網路系統包含第一交易平台以及一第二交易平台,該第一交易平台以及該第二交易平台中分別建立相同的加密系統,該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S7: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之該加密系統接收一第一數位資產以產生一密鑰、與該密鑰成對之一雜湊值以及對應該密鑰之一第一代碼,並於該第一交易平台輸出該密鑰、該第一代碼與該雜湊值;S8: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之該加密系統接收該雜湊值與一第二數位資產以產生並輸出對應該雜湊值與該第二數位資產之一第二代碼;S9:於該第二交易平台之該加密系統接收該第二代碼與該密鑰以比對該密鑰與對應該第二代碼之該雜湊值是否成對,若是則分 別輸出該第二數位資產與該密鑰;以及S10:於該第一交易平台之該加密系統輸入該第一代碼與該密鑰以比對該密鑰與對應該第一代碼之該雜湊值是否成對,若是則輸出該第一數位資產。
TW107138993A 2018-11-02 2018-11-02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TWI694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993A TWI694337B (zh) 2018-11-02 2018-11-02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993A TWI694337B (zh) 2018-11-02 2018-11-02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524A TW202018524A (zh) 2020-05-16
TWI694337B true TWI694337B (zh) 2020-05-21

Family

ID=7189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993A TWI694337B (zh) 2018-11-02 2018-11-02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433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825B (zh) * 2014-11-12 2017-01-01 Jetsream Holding Ltd Authorization method for new currency trading device
TW201732705A (zh) * 2016-02-23 2017-09-16 恩鏈控股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加密貨幣之通用令牌系統
US9853819B2 (en) * 2013-08-05 2017-12-26 Guardtime Ip Holdings Ltd. Blockchain-supported, node ID-augmented digital record signature method
CN108269351A (zh) * 2018-01-15 2018-07-10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票据信息处理方法及***
TW201837797A (zh) * 2017-04-13 2018-10-16 數金科技有限公司 透過執行區塊鏈技術的具可追蹤功能的供應鏈記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3819B2 (en) * 2013-08-05 2017-12-26 Guardtime Ip Holdings Ltd. Blockchain-supported, node ID-augmented digital record signature method
TWI564825B (zh) * 2014-11-12 2017-01-01 Jetsream Holding Ltd Authorization method for new currency trading device
TW201732705A (zh) * 2016-02-23 2017-09-16 恩鏈控股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加密貨幣之通用令牌系統
TW201837797A (zh) * 2017-04-13 2018-10-16 數金科技有限公司 透過執行區塊鏈技術的具可追蹤功能的供應鏈記錄方法
CN108269351A (zh) * 2018-01-15 2018-07-10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票据信息处理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524A (zh) 2020-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1810B2 (ja) 安全な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およびサブ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デバイス及び端末
US20240250808A1 (en) Determining a common secret for the secur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hierarchical, deterministic cryptographic keys
TWI733867B (zh) 塊鏈實施之方法及系統
US20210357915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ecure payments
CN110147994A (zh) 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区块链的即时执行方法
Vokerla et al. An overview of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and attacks
TWI636411B (zh) 對非區塊鏈節點提供交易不可否認性之系統及其方法
TWI648679B (zh) 使用區塊鏈之證照發行管理系統與方法
KR20000022249A (ko) 원격 노드로부터의 디지털 서명 계약서
CN113435888B (zh) 一种账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59628B1 (en) Trusted customer identity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012400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 IoT 인증 시스템
WO2019195820A1 (en) Securing temporal digital communications via authentication and validation
WO2019199813A2 (en) Managed high integrity blockchain and blockchain communications that utilize containers
KR20190115553A (ko) 블록체인 기반 스마트 컨트랙트를 이용한 정보 검증 기반 암호화폐 거래 제공 방법
Nair et al. Decentralizing custodial wallets with MFKDF
Singh et al.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risks: a survey
TWI694337B (zh) 跨平台數位資訊交換之方法與其系統
CN115119531A (zh) 使用区块链事务的多因素认证
Wilusz et al. Secure protocols for smart contract based insurance services
TWI618008B (zh) 貨幣匯款領域的交易費用議付
Pernpruner et al.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Not So) Ugly of Out-of-Band Authentication with eID Cards and Push Notifications: Design, Formal and Risk Analysis
Xie et al. VOAuth: A solution to protect OAuth against phishing
KR101525888B1 (ko) Puf를 이용한 otp 발생 기기 및 방법
Chahal et al. Challenges and security issues of NoSQL databases